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精选12篇)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1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学好化学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加强初中化学的教学,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不断完善初中化学教学。当前,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立足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进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依然过于传统落后,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不利。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诚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主动接受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是以自己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如化学元素、化学公式等。本来化学学科里的元素、理论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就比较抽象,教师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当前,化学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一名化学教师要担任很多班级的化学课,工作量大,尤其是备课、批改作业等都让很多化学教师感到力不从心。长期处于高压下工作,使得很多教师在体力和精力上明显感觉不足,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都是影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也是影响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原因。
三是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本里的很多知识和理论都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在初中化学中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但是,在很多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本没有重视实验教学。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认为只需给学生讲解现成的化学知识即可;2.很多学校并没有相应的实验器材。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室,有些学校即使有化学实验室,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却没有相关的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可见,化学设施的不足是导致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正常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改进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初中化学教学应当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促进化学教学的不断改革,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改进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激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如设置情境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等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是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针对当前初中化学,尤其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充实师资队伍,是解决教师数量缺乏、教师工作压力大等问题的主要手段。其次,针对当前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培养的方式,给予教师再学习的机会。通过培训,让教师学习到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并在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上两种策略的使用,定会让当前初中化学师资队伍焕然一新,同时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不断加强化学设施的配备。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基础,也是保障。实验是促进学生化学能力提高的一个有力手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当前我国初级中学实验设施不全的现状,我认为可以通过强化实验设施配置的方式来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实验场地的设施、实验器材的配备等,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考虑并合理配置。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设施的配置,进而不断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黄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0(25):19.
[2]吴军.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J].考试周刊,2010(24):182-183.
[3]刁海生.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的几点做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0,9(9):92-93.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2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音乐老师在“评价就是考试” 的观念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这种落后使评价的功能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无法推陈出新。
一、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指导思想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在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往往在评价前就设定好评价的目标是让极个别学生成为优秀,一部分成为良好,大多数属于一般。这种建立在培养少数“尖子生”教学观念上的选拔性的评价观,忽视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
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 而最重要的评价主体—— 学生却被排斥于评价主题范围之外,这种由上而下的不可逆转的,单方面、直线式、鼓励的评价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评价往往成为权威人士片面性、独断性的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在审美情感与审美态度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对音乐教学评价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与方法.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期之初,我就布置好每堂课前钟是学生的“才艺斗秀场”时间。按学号顺序安排l一2个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提倡多种角度多种才艺:结合学生个人的自评成绩得到学生的才艺成绩。这个成绩在最终的学期成绩评定当中占3O%的比例。这样的评价模式将关注的重点落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使音乐课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一蹴而就”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欢乐激励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音乐课堂的纪律往往足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在设计评价项目时,我还将课堂学生的表现列为评价的一个模块,存期末成绩评定中也要占3O% 的比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的参与积极性、是否遵守课堂常规纪律和能否保持教室卫生等等。
这种评价模式对比较调皮的初中学生最为有效。互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音乐课程评价学生自身也要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检验学生自我评价时,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音乐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采取互评、自评和师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阶段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公正、准确的评价他人。再次,教师也要根据平时的记载与期中、期末的考试进行综合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因为个体的差异,科学的评价观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于层次。对平时接受了特长培训的学生,就不能仪仅满足于唱好一首歌,而是要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特长的同时,将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
普通学生只要他能唱准一首歌就可以给他很高的评价。如果他能展示自己在音乐课中所学的特长,比如竖笛,哪怕他吹得不是很流畅,都应给予加分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平常比较内向,或确实是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其学习态度端正,就不应当完全否定他三年的学习过程。总之,要通过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每个学期都有进步,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评价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变化,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了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虽然英语教学新理念已经开始变成教师的实际行动, 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发挥了作用, 但是高中英语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落后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虽然高中英语教师能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 也很少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数英语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记录、回答, 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担心新的教学方法会影响教学进度, 担心学生不配合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而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缺乏有效指导, 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缺乏应有的活力, 以及和谐的氛围.
2、过分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 有的教师注重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过程, 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统统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把课堂充分交给了学生, 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但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表面上看着很热闹的课堂, 学生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没有达到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和发散思维的教学目的。
3、教师的教学创新性不足
有的教师对新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理解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讲解课本内容,只有呆板的内容传授, 没有知识的创新。教师缺乏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及练习册等, 致使课程资源单一。另外, 有的教师不能充分驾驭教材, 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和作用,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材掌握不够、把握不准, 不能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 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实现。
4、过分注重升学率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 现阶段, 高考仍然是改变学生命运的唯一途径, 升学率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对学生和英语教师来说提高成绩是唯一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 根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体验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而学生为了能够考取理想的学校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探索、体验新方法上, 只能采取“ 拿来主义” , 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 以便节省更多时间。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非常不利, 更不可能培养他们的语言綜合运用能力了。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研究,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全面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 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 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掌握其精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来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教师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 把体验式、主动参与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是教师要坚持自学, 丰富专业知识, 更新知识结构, 要把自己的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科学组织英语教学活动, 把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进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2、重视教学总结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要解放思想, 积极和同事进行交流与沟通, 学习其他教师好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共同发展; 要通过网络来学习和借鉴校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3、创新和完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校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不能把分数作为教师的奖惩依据和教学评价指标, 应当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多样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来完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 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应用, 使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学校、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评价来扩大评价的主体范围和评价的多样性;通过评价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总之,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高中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多种途径更新知识结构,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华.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口].考试周刊,2 0 1 3 ( 8 5 ).
[1]李鱼新. 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口]. 东方教育,2 0 13 ( 6 ).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进 篇4
一、加强思想教育, 强化运动意识
“健康并不代表一切, 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了一切。”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 封建社会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许多家长都认为体育学好还是学坏都无所谓, 只要文化课学好, 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就行;许多学校在教育中普遍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 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 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这种思想无形之中抹杀了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忽略了体育学科教学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 要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 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体育意识, 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家长密切联系, 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 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 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 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学生跟着教师转, 教师跟着教材转, 教师教无兴趣, 学生学无兴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求教师关心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 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首先,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
体
育
教
学
的
改
进
基本技能的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 安排教学内容, 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 关注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应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做到在尊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创新。无论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改革, 我们都离不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着巨大的合理性, 如讲解法、示范法、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依然是我们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如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 然后教师提问,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 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 对不同体质及运动能力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做, 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 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 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 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五、突出学科特点, 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 它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 也就是说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 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在适度的“苦”和“累”中达到身心愉悦, 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体验运动的乐趣, 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身体活动和玩玩游戏。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没有获得运动技术的进步、没有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获得身心的愉悦的体育课, 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同时, 在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时还必须避免用过去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来教技术, 不要过于追求技术的细节, 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增进健康, 我们的对象是还在成长发育中的学生。因此, 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必须要有层次, 必须要有传授运动技术和锻炼的程序, 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展示、比赛、评价。
六、营造创新的环境, 丰富课堂内容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5
北京市大兴区定福庄中学:于金平
内容摘要:要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主要应从课堂抓起,因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科学地改进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下,我在教学中从面面俱到不如内容精要,取消无效讲求实效,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三个方面改进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词:改进,讲求实效,精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科学地改进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下,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面面俱到不如内容精要
宁鸿彬老师说:“精讲是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只有精讲才能用较短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在课堂上留出较为充分的时间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精讲在
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证明,教一篇课文尽力求全,面面俱到,结果学生只能“不求甚解”。教师全教了,学生未必能够掌握。而集中精力突破一点,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反而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精选教学内容,用的时间少,而收效大,教学效率会明显地提高。
精讲没有划一的标准,它是因人因事而异的。精讲又是综合教学能力的体现,它是在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匠心锤炼教学语言的条件下实现的。我在精选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了解所教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精华和实质。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取有舍,可讲可不讲的,一律不讲。例如:在进行《春》一文教学时,我就只是指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的第4段春花图和第6段春雨图,其余各段则从略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4段“春花图”虽然很短,而课文的容量却很大。这一段抓住春花的特点进行描写,采用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写法,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南国的春天春花烂漫的图画。确实做到了生动形象。教学时,我就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搞清楚这一段所表达的意思、写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模仿这一段的写法。指导学生口头作文—片段练习,写一个写景片段。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一段写得极为精妙,有点有面,详略分明,有动有静,抓住春雨的特征,准确使用语言。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绘形、绘色。描述的顺序变化有致,颇具典范性。进行这一
段教学时,我不仅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领会,还指导学生采用这一段的写法做口头作文—片段练习,描写一个秋雨图.这样,就用较多的时间,保证了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学习这两个段落,并进行模仿,其余各段的教学就从略了。
文言文的教学也是如此,虽然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一些,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少课文学生是可以自己弄懂一部分或大部分的。因此,没有必要由老师从头到尾进行逐字逐句串讲。还是可以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精选精华和重点进行教学,由于老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动嘴动脑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学生也就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再有老师讲的精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多了,效果就会好了,这也为增加课文阅读量提供了条件。新课改要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当达到400万字。
二、取消无效讲求实效
语文课一直是一门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课。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出台的《课程标准》也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在新课改下:教师进行教学总体设计,要注重实效。这就是说怎样进行实际效果好,就怎样去做,切不可在教学形式上一味追求。如果不顾教学效果生硬的搬用某种教学形式,则只能表面上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必须明确,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离
开了教学目的去追求形式或方法,不仅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浪费了教学时间。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在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上用心思,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至于我要通过这篇课文去“教会学生什么”,则不十分准确清楚。结果往往是花费了很大精力,费了不少话语,而学生收效甚微。在新课改下,我改进了我的课堂教学,坚持通过文章去“教会学生什么”上下功夫,不追求形式,而注重实效。
比如我在教《木兰辞》时,主要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和欣赏这篇叙事诗的朦胧美和音乐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如在讲《谈骨气》时,主要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知识,学会阅读议论文。---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强了课堂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以前我在教法上比较陈旧,只有一味讲解,大块说教,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使他们理解教材,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而学生的疑难,要么是感到课文内容复杂纷繁,理不出头绪,抓不住要点;要么是感到课文中某些地方深奥难懂搞不明白。因此如何使学生提纲挈领,把握要点,实现化繁为简,或是简明而通俗地解说课文,做到变难为易,这便是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改进,我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我在分析课文内容:“诺曼底”号被撞开了一个大洞,海水汹涌而入,人们惊恐万状-----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指挥台上,最后一次履行了一名船长的职责----最后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在分析这一惊心动魄又悲壮的场面时,我首先让学生读文感知,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变为具体的场面。然后让学生听配乐朗诵,继续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变为具体的场面。最后放映录像展现这一惊心动魄的画面,把学生抽象的想象具体化,学生头脑中的具体场面得到印证和加强,真正把学生带入了那惊心动魄的画面,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位学生,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样用音、像视听媒体音画交融,声情并茂,不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情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
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6
一、教学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调整以及相互适应的过程。互动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元,教学互动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即课堂中发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课程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1]课堂教学互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突出的地位。
1.互动式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学不是教师独自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通过教学互动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不断地促进主体性的形成,并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2.良好的师生互动能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互动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通过真实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正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交流,改善了课堂交往的形式,使师生之间实现协调、共享,这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3.互动式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互动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互动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群体性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的基础上,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都离不开教学的互动,在新课改背景下,互动式教学作为教学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探讨的方式,目前已经被普遍采用。但是在互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思想观念、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偏差,呈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1.互动的目的性不强。新课程改革中对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理解、技能、交际能力等内容。互动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实现教育目标。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寻找答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呈现出互动的目的性不强等问题不容忽视,具体体现为主客型互动与随意型互动等形式。在主客型的互动中,教师一般是单向、强制地控制着互动过程,师生之间缺乏双向的交流、沟通;而在随意型互动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产生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师生互动。
2.主体参与度不高。新课程改革倡导和提出了师生互动的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主体性作用,不适应互动过程中的高参与性。在教学互动的概念里,应该指参与的全体学生。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活跃,教师往往更多地要求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其他的学生则缺少应有的重视,使其他学生觉得教学互动不关自己的事,从而影响了互动的效果,为此,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绝不能只局限于教师与个别优秀学生之间。另外,由于教学方法的原因,“学生已习惯于跟着教师走,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学生不能真正动起来,大多活动流于形式,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达不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2]。
3.深层次的互动不足。形式互动明显,深层次的互动不足也是互动教学中呈现出的突出问题,体现师生平等的互动不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而是情感与思维上的互动。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一份亲切和谐的感情。否则,单纯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将变得单调枯燥和机械,为此,要通过互动形成教学的共振效应。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互动过程中,新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更深层次的互动要求思维的互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互动的方式单一。当前,师生互动缺少师生之间的民主协商。一些良好的方式,如对话教学、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教学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形成师个互动、师群互动、生生互动等。由于有些方法实际实施起来很难把握,所以在执行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如就讨论简单来讲,这是一种很简单的互动方式,就是大家一起交流观点,大多数教师因其不易控制且耗费时间而很少在课堂互动中采用。
三、新课改背景下教学互动的策略选择
新课程要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师生互动,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师生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应该从以下方面注意实施教学互动。
1.强调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是师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互动的过程。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适应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走到学生学习的实践中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是良性互动的创造者、组织者,为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教師需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对学生帮助、引导、合作。“教师的着力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即教师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3]。通过角色的转变,师生之间成为双向交流、互相探讨的亲密伙伴。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必须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所谓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目标的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实践活动,都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指引作用,能把握教学的过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促进互动交往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运用互动教学,教学目标的选择不容忽视,也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是促进互动交往的基础,为此,明确教学目标,认真选取并灵活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形成“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通过互动掌握知识。
3.创新教学方式。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互动方式是课堂中师生之间进行良好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需要创新不同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有效互动。重点加强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在实践中的运用。其中探究性学习能发挥合作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而通过合作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促进各成员互相探索。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经典案例,把案例中的精髓运用到课堂之中,从而以教学案例推动课堂研究性学习。新的学习方式也不能忽视问题教学,问题是教学的起点,问题教学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力求实现对问题的解决,进而深化教学互动。
4.设置教学情境。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不断地激发学习思维,进而产生学习情趣。教学要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生活是学生的主要课堂,学生的学习只有走向自己的生活世界,才能还原出真实的学习情景,才能最终获得知识,为此,只有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增强学习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
5.实施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必须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全面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的确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形式多样,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评价需要师生的通力协作,关键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学生。
参考文献
[1] 倪晨旭.新课程中的互动教学模式.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2] 薛應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3] 王继平.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篇7
一、灵活利用课本
课本知识的学习对物理学习尤为重要, 就如同是盖一座房子的地基, 地基是否稳关系到整座房子的牢固性。书本知识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学们只有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 才能理解概念、认清原理、注重实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把书本吃透, 字里行间也要让学生们嚼透, 虽然物理是理科, 但也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要反复地让同学们去研究, 培养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的习惯, 这样做可以起到让学生们快速进入角色的效果,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也会进行思考, 这对于学生此节课程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区别于传统教育对书本的把握,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应突出对书本的灵活应用, 让书本成为辅助学习的工具, 而学生们则是占主导地位, 自主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避免了过去死读书的状况。另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去读书, 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当中, 把所读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 把物理带到社会中去学习。
二、注重实验
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学生们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把抽象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彻, 才能更好地消化书本上的知识, 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们才会更心悦诚服地接受, 由于实验的特质是还原了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 所以这更有利于同学们记忆, 而且不容易忘记。在做实验的时候最好辅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再枯燥。如在讲到太阳、月亮、地球的运转方式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三者的运行方式和关系, 这样原本在书中复杂的关系就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了。分组实验大大地加深了同学间的感情, 同学们经过激烈地讨论得出了答案, 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沟通能力。注重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他们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开展科普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我们求知最大的动力, 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以改进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也是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 重视第二课堂, 这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当有流星雨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 并给同学们讲解流星在坠落的时候要和空气剧烈摩擦燃烧, 伴随剧烈震动而发出声音, 落在地球上的没有几颗, 大多数已经完全地燃烧了。通过第二课堂科普知识的学习, 学生们定会兴趣满满, 更有助于今后的物理学习。
四、问题的巧妙设置
物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裁缝, 为学生量体裁衣而穿针引线。从认知上和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教师要在改进教学方法的时候考虑好问题的设置, 恰当的问题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引导课堂方向, 开启学生心灵, 诱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也为双向沟通设置了更好的平台, 使师生在你问我答中增进了情谊。因此,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 更要注重设计的问题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五、改进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改和教学的要求改进教学的模式, 把它改进成一个系统的模式, 从教学实际出发, 要综合运用、合理组织, 让物理学习始终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像传统教育那样过分偏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成绩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用成绩衡量学生的价值, 那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还是失败的, 要全方面评价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注重评价的过程, 使学生的个性能充分地得到发挥。
在新形式下我们的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变了传统教育硬性灌输, 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断,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国的基础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落差, 这些原因使得我们更深知我们肩负重任, 这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即是机会又是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 改进方法, 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和实施, 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教学相比, 新课改要求教师们要更加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新课改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化、人性化, 正是这种人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 也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改进 篇8
一、以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挖掘、发挥学生的天赋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生硬地被灌输式教学, 剥夺了思考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天赋, 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需要讲述的内容, 整合校本资源, 找准参与协作者和组织旁听者的角色, 为学生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化学情境, 促进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知识, 强化能力。通过创设化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感受和兴趣, 拓宽思维空间, 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如, 在讲授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乙醇》一课时, 笔者就采用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人人动手实验, 规范学生操作, 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及分析能力。关于乙醇的化学性质, 笔者让学生实验:1.乙醇和钠的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 观察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乙醇的化学性质:能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能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分子内脱水 (消去反应) 和分子间脱水。
二、以交流协作的互动方式, 触及、保持学生的兴奋点
传统的单方线性交往教学方式, 师生间只是一种“授受关系”, 教学中的互动反馈不足,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发现并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手段, 触及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从而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实验教学、共同探索”, 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较好的师生多向交往、多边互动的方式。只有在动态开放的课堂中, 师与生、生与生在交流、协作的互动过程中, 进行知识的信息教学反馈,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才能在动态生成中挖掘学生的潜能。
如,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氯气的性质》, 笔者在讲授这一课时, 着眼于师生间的合作探究, 体现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真正需求而教。关于氯气的性质, 先由实验创设化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动学生主动观察探索, 挖掘学生的兴奋点。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牢固地掌握氯水的性质。笔者基于实验分析结论, 采用多媒体演示Flash动画课件, 归纳总结出次氯酸的性质。氯水中氯气跟水发生反应生成HClO的氧化性很强, 可杀死水中病菌, 使燃料有角素褪色, 用于漂白,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在阳光照射下分解速度加快。
三、以理论结合实践的程式,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与应用剥离就是单纯的学化学。新课程理念强调,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实验教学最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重视化学和实际的联系, 可以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化学与用化学有机结合, 可以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用“现实的方法”学习化学, 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通过学习得出化学结论。在对化学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实践, 应用是目的, 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真正体会到化学的应用价值。
如, 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浓硫酸的性质》一课时, 笔者先让学生在实验中,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少量水的存在, 体会其较强吸湿性的特点。方法1:取2药匙细小的硫酸铜晶体置于研钵中研碎后放入坩埚, 将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用小火慢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最后将坩埚移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方法2:取2药匙研碎的硫酸铜晶体于小烧杯中, 加入20ml浓硫酸, 用玻璃棒搅拌, 静置5min后倾去浓硫酸, 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 倒在滤纸上晾干。
学生交流与讨论: (1) 方法1中, 加温稍高时出现变黑现象, 原因是CuSO4·5H2O劬CuO+SO3+5H2O; (2) 方法2中, 浓硫酸作用是吸水剂, 为不浪费药品, 对无水乙醇洗涤液中加CaO后蒸馏。用该无水硫酸铜检验某双氧水中是否含水时, 发现固体变蓝, 该双氧水中有气泡产生, 铜离子对双氧水分解有催化作用。目前工业上正积极探索用浓HNO3作氧化剂, 用Cu与浓H2SO4、浓HNO3反应, 采取间歇加热, 逐渐加入浓HNO3的方法制备CuSO4·5H2O的新工艺。通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作出合理判断。
教育科学的生命力源于创新, 顺应时代发展与课改发展规律,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教学中, 基于学生情感因材施教, 拓展化学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契机, 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先进的教学理论, 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才能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时代的呼唤在不断地深入和逐步完善, 从而引发教育思想与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改变。高中化学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从掌握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关注, 升华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树立价值观。本文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 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为落脚点, 谈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 2011.
[2]张瑞杰.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2.
[3]张翠红.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科学之友, 2010, 05.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能使学生快速的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 对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该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促进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 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进行了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需要不断创建新的体验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实验的操作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个重要途径, 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 可能会应用到数学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产生反感心理, 但是良好的运用实验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 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引入新的知识。初中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 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系统, 在学习时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 教师可以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新的知识。比如, 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这一节实验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可以准备一杯水, 分别将鸡蛋和一张纸放在水中, 让学生观察浮沉情况, 之后再问学生纸为什么会浮在水的表面? 鸡蛋为什么会沉下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引入浮力的学习。第二, 性格教学法。所谓的性格教学法, 就是按照学生的心理、性格等实施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 一般情况下会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而初中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展示,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走上讲台, 动手操作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制作实验器具
初中的物理学科实际上属于一门科学性的学科, 在学习中会有大量的实验, 通过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的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 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在新的课程改革下, 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时, 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实验需要的器具, 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实验器具的类型, 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从而在物理实验的学习中更加用心。比如, 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物理“光现象”这节实验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光传播的原理以及小孔成像的原理。在进行这个实验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 首先可以让学生找到一个空的矿泉水瓶, 在瓶子底部打穿一个小孔, 在瓶子口处放置一个塑料薄膜, 之后将瓶底的小孔对准一个发光的物体, 并且观察发光物体在薄膜上的像。观察完之后, 可以让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成像的原理, 在最后教师给出总结性的答案, 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在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所用的实验器具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 所以学生在操作时会非常认真, 从而提升试验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分组教学的形式, 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 我们要明确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就是要创建合作、探究以及实践性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在试验学习中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还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 验证实验的结果, 其次再经过不断的猜想, 得出实验的结论, 最后再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对实验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性的分析。比如, 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这一节实验的教学时,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物体运动的实验, 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 毕竟一个人的想法有限, 有可能物体的运动有很多种实验方式, 那么一个人只能想出一两种, 如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小组中的同学都动手操作, 就会有很多种操作的方式, 而且, 还能选出一个最佳的实验, 由此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采取分组合作进行实验的探究时, 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定要保证分工的科学合理; 在进行实验的操作时, 教师要尽量对每一组学生进行指导, 积极解答每一组遇到的问题;在完成实验之后, 要和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沟通, 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得体会。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 能够使学生的实力充分的展示出来, 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使学生更加愿意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 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演示和操作, 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 积极的参与进来,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 要想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采用分组的教学形式, 只有这样, 才能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物理人才,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武.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3, 12:154-155.
[2]李宗海.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8:113.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实用性, 从而激发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和操作的机会, 增强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使学生愿意上计算机课。
二、多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在课堂导入阶段, 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后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声音等多种因素, 为学生制作出趣味性的课件, 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进而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同时活跃了计算机课堂的气氛。
三、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 合理地整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资源, 并且为实现教学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不仅用期末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要参照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初中计算机教师应看清社会形势, 承担起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任, 不断协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打破灌输式教学的模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 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11
【关键词】特殊学校;美术教学;改革和发展;改进策略
一、引言
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特殊教育发展滞后。建国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特别是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大都是学龄智障儿童的9年义务教育和一些成年智障人士的托养机构,而对于学龄前或已达到入学年龄但因其智力低下并未达到入学能力的儿童的教育问题仍是一个盲点。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茅于燕教授总结了十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写出了我国专门指导智力落后儿早期训练的专著,即《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并组织了智障儿童的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于1986年创办了北京市第一所专门接受智障儿童早期训练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即“北京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从此,智障儿童也能和同龄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得到早期潜能开发的教育机会,享有同一片蓝天。
二、特殊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和提高措施
诚然在特殊学校的儿童普遍存在智力、认知等方面的差距,但是这些不能作为教育困难的重要因素。特殊学校要从基本出发,以学生为发展的根本,多方面的探索提高特殊学校美术教育的途径。
1.情景化创设课堂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情景化的课堂教育模式,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考虑到学生在智力、认知的差距,通过情景化的课程设置,更能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思考。由于特殊学校学生本身的原因,对于外界信息没有主动获取的欲望,通过情景化的引进,可以调动智障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智障小学生提高认知力和学习动力。比如在开展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绘制时,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情景过程。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准备一些吃饭的餐具。“大家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吃饭,我们联想一下再餐桌上我们都能看到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大家看看放在大家面前的餐具,能给告诉我有哪些图形吗?”这样的教学环境,能给有效的引起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由于生活化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情景化的教学意义重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多多的探索和研究。
2.利用新媒体技术,转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去了深远的影响。特殊学校的美术教学也可以充分的享受到这个科技的便利。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资源、技术优势,把课本的死板的图画,通过新媒体技术转变为动画、视频、图像等形式。这样的课堂模式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展示,更有利于培养特殊学校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结语
实践证明有效的提高特殊学校学生的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其他各科的有效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要充分的把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美术新课标的大纲教学要求,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要多方面、多领域、多元化的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的把握课堂教学。新时代,新教育,对特殊学校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更应具有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眼界和思想,把特殊学校的美术教育推入到更好、更快、更优的轨道上。
参考文献:
[1]李海珊,齐国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设计:以美术学科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Z2).
[2]龙安邦,范蔚.试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兼论我国十年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及其论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3]张颖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4](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江天.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问题意识——谈美术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小学教学参考. 2006(33).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 篇12
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
一、过度重视以学生为主体, 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提问太频繁, 一节课全是单调的重复性的“提问—回答—提问—回答”, 很没意思, 千篇一律, 没有一点新意, 让学生感到很乏味. 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 老师提了问题,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发言, 可是有的老师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 课堂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位同学, 没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 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 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 这些同学完全没有表现的机会. 于是, 这些被老师冷落的同学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 手越举越低, 最后干脆不举手了.
建议改进措施:
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很多, 教师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本人应有求知的热忱, 具体表现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 善用教材. 另一方面教学时还要随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就可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工具,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
二、由“满堂讲”, 变成“满堂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学生习惯了总是由老师来提问的时候, 学生就失去了主动去进行自我探索, 自我学习的能力. 这不能不说是从“满堂讲”的误区中又走向了“满堂问”的误区.
建议改进措施:
由“满堂问”, 改成引导学生来提问. 所以, 我们现在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导学生来提问, 并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能主动提问,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 而且在教与学方面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数学探究中提出问题, 进行自主探究, 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安排不合理, 忽视了“数学的趣味性”
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 有的老师分活动小组, 只是按座位或大小个就近分组, 这样可能造成有的小组全是好学生、有的小组全是较差的学生, 这样就达不到先进带动后进、好生帮助差生的良好效果. 小组角色分工太固定, 有些学生总也没有锻炼的机会, 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 还有一种问题是, 为了创造生活中的数学, 而忽视了数学的本质. “有生活无数学”, 把握不住数学的本质, 从生活实践中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没有抽象概括, 没有模型和秩序的建立, 低水平的重复, 数学课上热热闹闹, 但毫无数学味, 这样的教学也谈不上有多大的价值了.
建议改进措施:
制定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 分数固然能看出一个学生对这些应试科目掌握的程度, 但这并不表示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就没有出息. 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 但或许他口才好, 或许字写得棒, 或许有强烈的团队意识. 所以考查一个人不应只以考试分数定高低, 应该从多角度去考核评价一个人.
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 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讨论与研究, 便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四、重视表扬, 忽视批评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大家都开始注重“赏识教育”, 认为实施新课改就不能批评学生, 对学生只是一味的表扬. 过分的褒奖有时会适得其反, 不仅缺乏激励性, 还有可能误导学生. 其实新课改强调尊重、赏识, 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 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 并不是让我们的批评、惩罚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消失. 适当的批评不仅不会挫伤学 生的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今后如何改正错误, 认清前方的路. 因此, 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 不应有所顾虑, 应该以一种直接而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 以便学生及早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 只有在不断完善与激励中, 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和促进.
建议改进措施:
批评学生也要有一定的方法, 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于有惰性、依赖性强的学生, 批评时措词较尖锐, 语调较激烈, 但绝不能挖苦讽刺、肆意辱骂等. 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 批评时对所犯的错误不和盘托出, 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 使学生逐步适应, 逐步接受, 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 但易于感化的学生, 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 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 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 促其自我反省.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 宜以商讨的方式, 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 宜用提问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意识到, 并加以注意.
以上是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在学习的过程中, 所感所想. 总之, 面对新课改,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以前旧的教学手段, 不能一味的抛弃和遗忘,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 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 去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方法和手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认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把握课堂教学的尺度, 巧妙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有的放矢的质疑导学, 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科学的评价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扎扎实实开展好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新课改则给教师提供了更加广大的空间, 但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新课改中的教学改进】推荐阅读:
教学中的新课改论文05-10
新课改中的教学关系论文07-03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中的板书设计07-31
教学中的课改07-20
初中教学新课改10-16
新课改教学政策07-23
新课改高中教学09-23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06-23
新课改英语教学07-10
新课改与化学教学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