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共6篇)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篇1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关于本课题的有关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问题的提出
二期课改背景下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课题组认为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很多教师在进行作业改革的实践。但具体到弹性作业的研究,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教师在尝试,研究还不成熟,没有一本专著对此问题提出系统的阐述。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首先,作业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数学作业通常是从课本上或相配套的练习册中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为数学课的作业。这样简单的布置作业,没有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更不能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其次,完成作业时间和预期的目标不切实际。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相同的目标。这一点也不现实,一个教学班几十人,每个学生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同一练习怎么可能适应每个学生?
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实现真正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实行弹性作业制,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作业,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的要求,给学生一个协调发展的空间。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弹性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完成少量的、必要的、硬性的训练任务 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条件来设计作业内容、完成形式、评价标准,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让学生处于作业的“主人地位”,让“作业回归学生自我”。
理论依据:弹性作业符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就必须相应地使用不同的教育。《新课标》也指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弹性作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设计与实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有的放矢进行练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思想能力的培养。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完成作业的目的应该是让“学困生”打好基础,让“中等生”有所提高,让“优等生”优化知识结构。因此,与数学学习其他环节相比较,更要创设灵活多样的作业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作业有了弹性,学生就有了选择,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减负也就落在实处。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方法
【研究目标】
1、改革作业的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之路。
2、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内容】
结合二期课改的特点,探索小学数学课内外实施弹性作业的操作方法,提高练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指导,及时反馈,认真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断总结、调整。具体设想如下:
1、作业设计
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
要将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课外作业的设计结合起来,在两个维度进行弹性作业的改革探索。②全员参与的原则 弹性作业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③层次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④教育性与趣昧性相结合
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⑤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作业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序化,要力求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2、自主选择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把作业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做我所想”。
① 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② 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③ 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
3、灵活评价
灵活评价,重在激励。根据学生的差异,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各自目标的情况,灵活评价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坚持以“重过程,重思维”的评价原则,提高学生完成并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① 批改方式不同。② 评价标准不同。
③ 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创新程度】 探索弹性作业,让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互动的综合体;它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轻松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感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
二、本课题目前研究状态
(一)所做工作
1、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保证课题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叶萍老师负责作业的设计,江欢老师负责有效性分析,大家共同合作保证课题顺利展开。
2、搜集资料,开拓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如何让小学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 《小学数学新型作业观之点滴谈》
《小学数学作业人性化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把数学作业变成思维体操》
3、有计划地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有效教学策略研讨与展示活动。
3月,江欢老师执教了《小数加减法的巧算》,提出要精讲多练,突出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5月,还将在我校开展区级数学研讨活动。
(二)遇到的困惑
如何操作弹性作业的评价机制,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毕竟,学生到底有多大的潜力空间无法用数字来衡量,所以相对应作业评价的“度”不是很容易把握。我们觉得作业布置不仅是弹性的,评价也应该是弹性客观激励的。
嘉定区迎园小学 马骥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篇2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的弊端越发暴露出来。在传统的数学作业牵引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也没有正确认识到作业的意义。更多的小学生将数学学习理解为课堂听讲与课下做题, 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加强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改革纸面作业,加强语言表达
小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其思考的过程。思考是一件隐藏性的抽象的事情,但思考的结果需要利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会利用作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进行检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学科要点。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中,学生面对大量习题,为了完成教师交给他们的任务,学生将写出答案作为目标完成作业,不利于正确作业观的建立。让学生动嘴完成作业,将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为家长讲题。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学习沟通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 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同时,有利于加强亲子关系。
比如在讲解《认识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作业:“回家之后给家长讲一讲读时间的方法, 当一次家长的老师,并出题让家长练习,判断家长读时间的正误。”这种新型的作业会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练习与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二、改革传统作业,加强游戏融入
作业的形式不应当是死板的,小学生好动,也爱玩。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教师可以将游戏与作业进行有效结合, 在寓教于乐的同时, 促进数学作业价值的发挥。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作业,必然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成动手与动脑类的游戏,促进学生边玩边学。
比如在学习《平均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下发一张印有蛋糕的纸,让学生回家对蛋糕进行切分,研究有几种方法可以将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八份等。在学习有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绘制一个地图,指出不同的方向,让学生根据方向与位置信息找到具体的地点。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学生好像是在玩一个休闲游戏,不会有负担,也不会有抵触情绪。
三、改革死板作业,加强实际感受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完成练习册,将课本上的题做了一遍又一遍, 不仅没有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还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材安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课本中的例题,还是课后习题,都有很强的应用性。数学学习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 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有利于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促进其数学学习实际感受的提高。抛弃纸上谈兵的数学作业,利用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加强学生的学习实际感受,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时,教师不要为了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变换关系, 安排一些只有数字相关的习题。而是要利用实际性的作业,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具体形象的了解。教师可能让学生在课下计算一下家里与学校之间的距离,量一量家中桌子的长度,测一测书的厚度,让学生自主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变换法则, 在应用中记住这些以往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及数学知识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丰富。
四、改革单一作业,加强生活服务
数学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学完数学知识后,动手动脑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 提高生活技能。加强学以致用,将数学作业的设计与生活进行联系,不仅能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 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更积极地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作业:对家中一个星期的花销进行统计、分类与记录,利用统计表呈现家中的消费观, 并针对统计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将日常消费与统计学习进行结合, 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更可以端正学生的消费观,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加强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是加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重要手段。
结语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年级 弹性作业 有效实践
引言
随着数学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作业布置正发生重大变化。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利用弹性作业,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利用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成功的教学效果从来都不是靠强制灌输实现的,依靠的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一个人探索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弹性作业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兴趣点为依据,并将兴趣与知识点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从心理层面对作业产生“喜欢做”的意愿。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超市购物,并在购物中利用超市的电子秤亲自量一下1千克物体的重量,然后对某一物体的重量进行估计,并通过实际测量,看一看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原本以计算、填空为主的作业,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购物过程,而在这一趣味化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运用千克、克表示物体重量的知识,还初步建立了对1千克的概念。
二、利用探索性作业,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乐于探索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利用这一年龄特征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探索,并在探索中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性作业按照其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观察作业,如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向学生出示蜻蜓、奥运五环、风车等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说明其特征,并画出其经过一定单位的平移、旋转后得到的草图;2.调查作业,如教学“年、月、日”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调查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日,并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正确的表示;3.实验作业,如学习了分数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分苹果”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内涵;4.小组合作作业,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分别计算校园内几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而通过上述探索性试验设计,学生不但可以在问题探索中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树立互助合作意识。
三、利用层次性作业,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每个学生由于天赋、家庭背景、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其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利用同质作业及“一刀切”式的评价方式对作业进行设计,不仅会出现教学失衡的情况,还会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讲,我们应该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尊重并满足不同学生对作业的差异化需求。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将同一知识点的作业设计成“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种类型,其中“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提高题”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只要求A、B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C层次的学生可以酌情考虑,而“拓展题”则偏向于知识运用,只要求A层次的学生完成,其他学生不做强制要求,而这样的差异性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学困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激发学优生的学习动力。
四、利用生活性作业,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数学的应用情况,以及人才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视。基于此,《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应该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回答生活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互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增加生活经验。例如,教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习委员模仿书中的统计项目对班上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进行调查,而通过填表格的方式,学习委员利用“正”字对学生喜爱的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节目进行数据整理,最后在全班学生的关注下完成统计,而这一全班参与实践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还深化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运用。
五、利用自主性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被进一步确认,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弹性作业实践中,不仅要从学生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作业内容,还应该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反思中充分认识数学学习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提高,如某学生学习了“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方形塑料板,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把它正好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至少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这道题不仅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还让学生在知识系统的整理和运用中实现了数学能力的提升。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弹性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层次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时间,充分张扬个性,挖掘思维潜力,从而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多军,徐春花.小学高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有效设计的策略[J].学周刊,2016,06:168.
[2]谢娟.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3,20:25-26.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篇4
阶段性总结
李家沟小学张素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布置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活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然而,对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确很少关注。学生仍长期处在机械训练的作业模式中,这种单一的、封闭的作业,已消钝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我们日常的布置作业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做数学作业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
经过快一个学期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设计内容生活化、活动主体化、形式多样性、过程探索性作业,让学生做问题的探索者。
在实践过程当中,我和学生一起努力创造出了许多落实新理念的作业方式。比如制作、游戏、调查、实验、数学短文或日记、小课题研究等。
制作作业: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圆的知识自己动手绘制作一幅美丽的图案。(这项作业已经完成)我们以“中秋月儿圆”为主题,学生自己画一幅富有一定意义的图案,在教室外的板报上展示,同时我们评出等级,将其记作第一单元的动作做的成绩。学生们很喜欢完成的很棒。
二.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做实践的成功者。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在作业的提供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如:国庆放假时,我利用网络在我的博客给学生留“三星级”和“五星级”两种不同层次作业题,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考虑选择设计你会做的题,进行挑战比赛。其中第一个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每个学生只要经过一定的思考都能够完成。而第二个要求是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不强求一致,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能力来主动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再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在实践中老师们设计出了不少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以及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策略多的题目。
这类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
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四.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做知识的建构者。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必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
比如: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梯练习,分为三个阶梯:一级——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级——变化题;三级——开放、实践题。并建议喜欢自己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三、初步成效:
(1)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使学生满意程度提高,慢慢形成了乐学、爱学的情绪。
(2)通过较长时期的主体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能思会说,运用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有更浓的兴趣。
四、存在不足
1、由于家长包办代替的较多,学生的数学生活实践很少能独立操作,甚至有些根本没去操作。
2、教师、学生收集资料相对有困难。
总之,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篇5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方法分析
(一) 关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性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课堂上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掌握. 因此,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具有基础性. 作业的基础性体现在作业与课堂学习内容联系的紧密性. 教师需要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出发, 进行不同层次与不同形式的作业设计, 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但是, 许多教师无法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目标进行正确认识, 将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数学技能的强化与教学反馈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死板性与单调性, 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需要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材出发, 结合小学数学课本与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水平出发, 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基础性与针对性的题目. 只有基础性较强的题目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小学数学知识, 比如在针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作业设计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为学生设计作业, 像简单的五边形的面积计算与六边形的面积计算都可以出现数学作业中, 从基础出发让学生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有一个基本认识, 打好个人能力提高的基础.
(二) 关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是小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 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那些具有趣味性与生活性的数学作业,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作业的探究, 使小学数学作业成为小学生提高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就是要求教师从小学生的偏好出发, 从作业形式上进行改变. 开放性的数学作业设计有利于作业趣味性的提高, 加大学生对于作业的关注, 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
比如在针对“统计”进行作业的设计时, 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进行了解,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行作业的趣味性设计. 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数学作业: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环保袋进行购物. 那么在你生活的社区内, 有多少人参与到这项环保事业中了呢? 请运用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统计知识, 对身边人使用的环保袋的情况进行调查, 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表现. 这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小学生可以将更多的主动性因素融入到作业完成中, 有利于学生作业完成兴趣的提高. 具有趣味性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评价方法分析
(一) 关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公平性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公平性, 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标准的设计方面. 小学数学作业的存在, 意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提高. 因此,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时, 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教师需要对作业的书写工整度进行评价, 从正确率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衡量, 从作业的完成态度方面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 从而进行一个综合性的作业评价. 另外, 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 教师的主观性评价, 会使得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缺少公平性. 教师引导小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 可以使小学生对自己的过错进行反思, 在作业评价中发现新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之后, 教师让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 要求同桌将作业进行交换进行二次评价. 这样, 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 了解教师进行作业评价的心情, 发现别人的过错, 对自己进行反思. 具有公平性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有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 关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激励性
有效的作业评价,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激励, 无论学生的表现是否良好, 教师都要利用艺术化的作业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激励.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中, 教师要讲究评价的艺术, 利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来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激励与鼓励.
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实践中, 对于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讲, 当其不断出彩的时候, 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让学生意识到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让学生获得主动进步的动力. 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评价:“虽然你已经做得很好, 但你要学会将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进行成长, 教师希望你不断进步.”而对于那些数学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讲, 教师不得一味地对其进行否定, 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提高. 只有这样, 数学作业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 篇6
一、传统数学作业布置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 在形式上较单一, 内容枯燥。原因是传统数学教学强调学科的规范性, 于是课堂教学后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更多是从学科本位出发着想, 忽视了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这表现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后练习或教辅为主。
其次, 数学作业的应用意识不强。从当前的数学作业布置情况来看, 更多是从知识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练习, 而没有对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尤其是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解决中, 教师更多是带领学生对数学学科问题进行分析, 而没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对于问题中出现的数据, 没有考证其来源。这样的练习虽然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性训练, 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最后, 作业量过大。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更多是通过“题海战术”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在教师看来, 学生只有通过多做题, 在做题中才能跟好地理解知识点, 促进知识的应用, 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需求, 因作业量过多, 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应付”的心理, 从而出现手在写但没有思考的现象。
分析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能让教师们更好地从存在的问题出发, 思考解决的策略。
二、新课改下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生, 是让学生从知识到技能过渡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下, 数学作业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 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多样化地进行。
1. 分层设计作业,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在新课改中, 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指让个体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即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技能、经验等方面有所提高或进步。而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 无论是兴趣、智力、知识基础、习惯等都客观地存在一定的差异, 数学教学后的作业设计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而层次性地进行。
一般而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作业分层设计可按上中下三层进行。即在课堂教学后, 教师将学生分为中上层次、中等层次、中下层次三个层次, 中上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方面较强, 作业主要以技能性为主;中等层次学生在理解能力上稍差, 课堂中能叫较好地掌握相应的概念、定义、算理等进出基础知识, 但运用技能不强。对此类学生的作业主要以知识应用为主, 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到应用转变;而中下层学生一般为班级中基础较差学生, 作业设计主要以基础性知识为主, 让学生在掌握相应概念、公式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应用。以“方程的意义”的作业设计, 因教学目标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是重点。因此, 在作业设计中, 对中下层学生而言, 可通过判断方程、看图列方程等作业来引导其理解方程的含义;而对中等层次学生, 可用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其列出方程, 然后对方程的意义进行讨论;对中上层次的学生的作业可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题来引导其列出相应的方程。
2. 多样化设计作业, 促进学生多样发展。
在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 基本是书面练习为主, 操行性不强、实践性作业少之又少。而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提倡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就需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摆脱传统书面练习的方式, 让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首先, 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动脑向动手动脑结合过渡。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以实践性作业来引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统计知识学习后就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 家庭的收入、支出等进行实际调查, 然后统计就是不错的办法。再如通过办数学手抄报、墙报等也可成为作业形式。
其次, 要注重作业的实用性设计。小学数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练习, 在数学教学后, 教师要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 到生活中去应用、实践, 提高其应用能力。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 以任务“小小装修师”让学生对自家的地面、墙面进行测量, 为父母提出装修意见。但在这个任务中, 房间的长和宽, 每间房间的面积如何计算, 地面面积、墙面面积如何计算?如果遇到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形状, 如何计算?在材料的选择上如何考虑家庭经济和材料的价格等问题都值得学生去思考,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推荐阅读:
学习二期课改理念05-26
二期课改工作计划05-09
幼儿园二期课改理念06-30
《老王》尹惠忠 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暨观摩08-30
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05-25
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09-17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式教学有感05-09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作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