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通用11篇)
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 篇1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生物安全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废弃物管理、产生、运输、处理等方法规定如下:
(一)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严禁混放。装入符合规定的医院同意发放的垃圾袋中,装量或容量到垃圾袋的四分之三并有效封口,乙方如袋内的废物不得取出。
(二)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用含氯消毒剂2000mg/L消毒30—60分钟方可运出。
(三)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立即将针头、针管分离。针头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方可转运出科室。
(四)血液标本转运之前,转入桶中,消毒后方可转运出科室。
(五)特殊标本,如培养基。Hiv检测后的废物需要装入一用垃圾袋内,高压灭菌后方可转运,并做记录。
(六)检验科的一切废弃物,统一由医院负责处理垃圾的专门人员,定时到科内手机、处理、转运。
(七)记录《废弃物记录》。
检验科
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 篇2
一、废弃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废弃物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问题。废弃物的处理如焚烧或掩埋, 经常会导致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 已经成为全球和地方的一个污染源。这一问题随着消费和生产方式的恶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严重。
对废弃物管理系统的审计可以揭示管理系统和责任部门的不足, 确认需要改进的领域以降低废弃物引发的危害。审计总是与财务风险相关, 在废弃物管理审计中, 环境和健康风险是最重要的问题。包括评估由废弃物可能引发危害的严重程度和评估废弃物引发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种废弃物固有的和潜在的危害。从可持续发展思想来分析, 实施废弃物管理审计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也可以说废弃物管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二、废弃物管理审计的重点
废弃物管理审计是一项需要官方权力机关明确各相关需被审计的单位, 责任政府实体和各不同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加以明确。很多国家已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指定环境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制定。关于废弃物管理审计, 主要有以下重点问题。
首先是废弃物政策问题。废弃物政策是废弃物管理审计的法律依据和审计标准, 审计人员可以以国际会议或协议为审计标准来审计本国是否存在废弃物政策;废弃物流和废弃物类型也可以作为审计人员审计是否存在废弃物政策的起点, 这样审计可能会揭示出有关某一废弃物阶段或废弃物类型处理政策的缺失, 同时, 也揭示出在废弃物流的不同阶段的废弃物政策和一般环境政策的差异。
其次, 由废弃物所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风险也是废弃物管理审计的内容。审计管理必须明确政府采取的可以降低对环境造成危害事项发生可能性的措施和可以限制对环境或公共健康造成的不利后果的措施。这些风险包括近期风险和远期风险, 防范近期风险的措施如保证废弃物安全运输的措施;防范远期风险的措施如处理废弃物的工作人员是否被告知其在工作中存在的对环境和其自身危害的风险等, 另外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的不利影响。
再次, 审计要关注废弃物管理政策是否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 即审查废弃物管理活动是否遵守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审计人员应评估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评估环境管理和监督机构实行的监管活动的效果, 还可以评估国家某类废弃物处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审查废弃物管理系统的框架是否有利于应对废弃物产生的威胁、责任划分是否清楚、相关责任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权力履行其对废弃物管理系统的责任、实施的政策或手段是否可以保证达到目标和在投入上是否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达到最佳。
最后, 废弃物管理的监督。检查废弃物处理不同水平的废弃物的活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各种确保公众遵守与废弃物有关的协议和目标。要建立一个给政府提供有关废弃物管理的各种相关的、可靠的、有用的信息保证系统, 收集的信息必须和目标相关, 如果信息是统计数据的话, 还必须保证基本资料收集、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质量。当违反相关法规时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手段, 可以是建议、劝告也可以是强制措施, 如罚款、关闭废弃物场、收回许可证等。最高审计机关 (SAI) 应确保政府作为废弃物制造者遵守关于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减少和处理废弃物的法律法规。
三、企业内部废弃物审计管理
企业废弃物管理政策主要包括遵守有关废弃物管理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工业危险废弃物转移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的承诺, 提供和建立企业废弃物管理体系,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履行责任的具体措施, 并形成文件传递给全体员工;在设计、开发和运营时考虑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员工废弃物管理相关知识防范和健康风险;研究材料、产品、流程等和企业相关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另外, 企业应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废弃物管理相关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制度。企业内部废弃物审计管理的重点是审查废弃物政策目标和相关承诺, 废弃物管理相关部门的资金到位情况、人员胜任能力, 废弃物政策和制订。如在产品设计阶段, 应审查产品设计是否考虑废弃物管理要求, 所用材料 (含包装物) 等是否可循环使用, 是否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是否考虑废弃物管理的要求;在材料采购阶段, 审查是否以“绿色采购”理念作为指导, 是否采购了有毒的原材料等;在制造阶段, 实施清洁生产审计, 重点审查企业产生哪些废弃物, 如何处置, 企业是否将废弃物最小化或予以回收和再利用, 是否参与废弃物交换计划, 是否有足够的应急措施防范事故性的溢出和排放;销售阶段要审查是否提供了绿色服务、运输是否安全等。
四、对我国开展废弃物管理审计的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废弃物管理审计的重大意义, 提高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全社会对废弃物管理的认识。废弃物管理是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关键。但从我国的情况看, 废弃物管理审计还在理论研究阶段。究其原因, 主要是没有建立与废弃物管理审计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缺乏制约和激励机制, 缺少废弃物审计专家, 致使废弃物管理存在技术障碍。在我国广泛开展废弃物管理审计, 必须大力宣传废弃物管理和管理审计的重大意义, 做好舆论准备, 提高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全社会对废弃物管理的认识。要加强宣传, 加大对目前废弃物状况和形势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利用媒体和学校等渠道, 使越来越多的人获知我国目前的废弃物情况和相关数据, 使人们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废弃物问题。
二是加强对废弃物审计人员组织培训, 提高废弃物审计人员素质。我国现有审计人员一部分是从会计岗位转来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一部分是从经济管理岗位转来的经济师、高级经济师, 还有一部分是近些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等, 他们一般都没有从事过废弃物管理审计。而废弃物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环境保护、废弃物流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 写出质量较高的废弃物审计报告, 圆满完成废弃物审计任务。因此, 必须举办废弃物审计培训班, 对现有部分审计人员进行社会学、环境学和工程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尽快制定废弃物管理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 规范废弃物管理审计工作。我国的废弃物管理还停留在一般地引进和介绍可选择的固体废弃物管制政策, 而对于固体废弃物管制政策进行理论论证和量化评估的文献还很少。2000年日本发布了《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该法包括了《废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等, 运用这些法律可以在整个社会起到遏制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防止随意投弃废弃物的效果。挪威也制定和实施了相关的固体废弃物政策。因此, 必须对废弃物管理审计立法, 以法的形式规定废弃物管理审计的内容、方法、程序、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 使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从而逐步走向废弃物管理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废弃物管理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我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和实施废弃物管理审计, 是我国提高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谋求持续改进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应该积极面对, 主动实施, 努力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丽萍.加强废弃物管理社会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参与和维护环境意识.中国城市环境卫生, 2007 (1) .
[2]邵天一, 李华友.日本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管理模式分析.环境科学动态, 2005 (1) .
[3]卢荣根.综合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卫生工程, 2006 (6) .
固体废弃物管理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处理;处置
1.国外固体废弃物管理新动向
就生活垃圾的控制、管理而言,各国大多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控制其产生量,而对已产生的生活垃圾,则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分类处理。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措施:
(1)法律控制:a征收垃圾税:尤其对塑料制品和一次性器具等加重征税的国家越来越多;b罚款;c禁用法;d惩处法;(2)回收利用;(3)收费制约;(4)绿色交换。
对固体废物提供安全、妥善的处理技术和途径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当前的处理方法除了传统的卫生填埋法、垃圾焚烧法和堆肥法外,还有如下的技术方法:
1.1内核燃烧法
这是垃圾焚烧的新方法,利用垃圾自身热量焚烧垃圾,在垃圾点燃后,在料层底部形成若干热核,热核逐步扩大后使整个料层着火燃烧并燃尽。可以不利用其他辅助燃料来处理低热值,高水分的生活垃圾。
1.2高技术垃圾分选处理法
该方法利用垃圾各组分不同的物理性质,采用人工粗选、重选、磁选及气流分选等方法进行分离,再进行回收利用。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将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之一。
1.3垃圾无害化处理筛选回收法
对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然后再进行资源回收,在化学试剂(包括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群落的降解力,通过高温处理后,达到有机物降解和无害化的目的,然后筛选分离为四部分,用作固体燃料、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金属原料。
1.4利用动物以及微生物处理垃圾
此法目前尚处实验阶段,但其前景可观。养殖蚯蚓是处理垃圾的一种方法。一条蚯蚓每天吞食的垃圾量相当于其体重的2~3倍,经蚯蚓吞食处理后的排泄物是优质的有机物;推粪球等昆虫对处理人畜粪便也能起一定作用。另外使用蟑螂分解后的有机物垃圾不再有腐败发臭的污染生成物。
2.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现状
2.1填埋
填埋实际上是垃圾处理的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程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流程处理垃圾,最终都要采用填埋作为处理手段,如焚烧最终要产生灰渣,堆肥仅可以处理消纳可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但仍有无法处理的废物产生,都要用填埋来解决其最终出路。
2.2焚烧
垃圾焚烧是利用高温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的最终处置数量,达到减量化。垃圾中的细菌、病毒被彻底消灭,恶臭气体被高温分解,可以以最快速度达到无害化。
垃圾焚烧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强烈的氧化燃烧反应。一般而言,垃圾焚烧时将依次经历脱水、脱气、起燃、燃烧、熄火等几个步骤。理论上反应过程中会形成CO2、HCl、N2、SO2和H2O等,但在實际燃烧过程中由于垃圾性质的不稳定等原因,以及由于垃圾与氧气混合和许多其他不确定因素,有机废物在燃烧过程中有成千上万种反应途径,最终的反应产物不一定是上述几种,若燃烧控制不当,有可能产生有毒的化合物,如二恶英、多环碳氢化合物、醛类、呋喃等。因此在焚烧厂烟气排放之前必须进行适当处理。
3.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对策
固体废物污染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出发点是减废,立足点是资源化、无害化。今后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文明的问题。大众环保意识高炽之日,就是环境污染得以治理之日。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认识,是一项长期反复、广泛深入的工作。
3.2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
立法管理作为环境管理中的强制性手段,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设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均对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条例与标准,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子法”与实施细则,依法管理有一定困难。建议在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法共同强调一个原则,城市垃圾的处置应以回收利用为手段,并颁布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与无害化的细则。
3.3从源头治理着手,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清洁生活方式
清洁生产是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和资源效率,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因此清洁生产是促进工业发展和深化工业污染综合防治,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有效地控制产业垃圾。推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清洁生活”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的起点。“清洁生活”的推广、实施将导致社会生产结构一系列的良性转变,人们的素质将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日益恶化的环境也将出现新的转机。
“清洁生活”观念将引导人们遵循适度生产、适度消费和健康生活的方式,最终实现垃圾产生与处理的动态平衡。清洁生活观念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衣、食、住、行、保健医疗等。当务之急是建议有关部门在具备条件的城市或市区进行源头分类、集中收运的试点,将固体废弃物分类袋装。同时,拓宽现行的废旧物质回收利用范围,重视废旧电池一类物质的回收利用。
3.4逐步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固体废物的管理、处置一直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包揽,环境卫生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和执行单位,政企合一,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有必要建立固体废弃物处置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的根本转换,营造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社会化服务网络,建立监督和社会保障系统,将固体废物处置产业直接推向市场。
此外,要建立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推进垃圾处理处置社会化进程;国家可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例如,优先贷款扶持、政策性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以增加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资金投入,有效地提高垃圾处理率。
3.5制定近远期的规划,落实具体项目安排
为达到防治污染,改善和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处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亟待增加处理垃圾的设施。大城市经济条件好,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应当率先实现这个目标。
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可再生利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这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应处于第二优先的地位。要更深地开展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工作,政府应通过适当经济政策,来鼓励更多的公众和企业参与。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小范围内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验取得成功。这表明,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既有力地推动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的发展,也有利于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对已经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疾病。■
【参考文献】
[1]冷成保等.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北方环境.2001,(1):27~29.
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实现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称的危险废弃物是指公司在生产、检测活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废弃物及其污染物。
第二章管理
第三条
危险废弃物处置包括收集、暂存、转移等环节工作。公司各部门将危险废弃物统一暂存至指定暂存场所。
第四条
各部门建立健全本部门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的组织体系。各部门必须安排相关负责人负责部门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工作环境安全科具体负责危险废弃物的收集、暂存与转运等工作。
第五条
各部门必须服从环境安全科的领导、指导与监督具体负责危险废弃物处置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本部门领导的领导、指导与监督。
第六条各部门必须严格按本办法的规定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不得私自处置。对于违规人员公司将予以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因违规操作而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由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三章
危险废弃物的收集与暂存
第九条
产生危险废弃物的部门按废弃物类别配备相应的收集容器,容器不能有破损、盖子损坏或其它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废弃物收集容器应粘贴危险废弃物标签,明显标示其中的废弃物名称、主要成分与性质,并保持清晰可见。
第十条
危险废弃物应严格投放在相应的收集容器中,严禁将危险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装。
第十一条
危险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存放在符合安全与环保要求的专门场所及室内特定区域要避免高温、日晒、雨淋远离火源。存放危险废弃物的场所应张贴危险废弃物标志、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危险废物储存库房管理规定等。
第十二条
不具相容性的废弃物应分别收集不相容废弃物的收集容器不可混贮。
第十三条
产生放射性废弃物和感染性废弃物应将废弃物收集密封明显标示其名称、主要成分、性质和数量并予以屏蔽和隔离。
第十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产生危险废弃物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收集注意事项、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第四章
危险废弃物的转运与处理
第十七条危险废弃物在转运时必须提供危险废弃物的名称、主要成份、性质及数量等信息并填写实验室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办理签字手续。
第十八条
危险废弃物统一交由xxxx工业废物综合处置厂处置。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环境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 篇5
为加强我校食堂“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的管理,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杜绝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员要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
二、食堂必需按要求采购合格的食用油脂,严禁采购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的食用油,以及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
三、餐厨废弃物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倒入公共厕所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四、餐厨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分别处理。食品原料粗加工时产生的垃圾(菜叶、根须、动物内脏、毛皮等垃圾物)按生活垃圾入桶加盖,运往校园东北角的生活垃圾集中箱内,由环卫工人转运处置;泔水类垃圾(食物残渣、饭、菜、汤水、锅底等),按规定倒入专用的泔水桶,回收给养殖场和养猪专业户;废弃油脂类垃圾(废弃的厨房煎炸油、烧烤动物时产生的废油等)禁止直接倾倒入下水沟,应使用专用容器存放,定点回收处置。
五、泔水类垃圾按要求与回收方签订回收协议书,注明泔水类垃圾回收仅限养殖使用,不得另作他用,并索取回收方的资质证明材料(营业执照、养猪专业户无执照的由所在村委出具养殖证明)。
六、废弃油脂类垃圾禁止销售给个人用于废油加工,应回收给取得合法资格的油脂加工企业,并与回收方签订回收协议,注明废弃油脂回收处理的用途,并索取回收方的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证明材料。
七、餐厨废弃物处置要安排专人建立完整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报告校总务科,并接受监督检查。
美国医疗废弃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篇6
1 文献综述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 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起步较早, 在回收处理方面已形成较完备的法律和流程。而发展中国家医疗废弃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如Suhair A[1]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苏丹喀土穆州医院2012年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现状, 指出存在感染性废弃物没有单独回收, 工人在不安全的条件下工作等问题;Patience A[2]对加纳地区公立和私立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进行比较, 发现私立医院存在运输车辆不合格等问题;Abdul R[3]等探讨了马来西亚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现状及政府政策对废弃物管理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也存在诸如此类问题。本研究以美国为例, 在借鉴美国废弃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废弃物管理的建议,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医疗废弃物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 美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2.1 医疗废弃物界定及分类
美国环境保护局 (EPA) 分别在1978年、1989年出台过医疗废弃物定义的文件, 随着对医疗废弃物的深入理解, 美国环境保护局、世界银行 (WB)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医疗废弃物指为人类和牲畜提供诊断治疗和免疫等医疗服务以及医学研究、生物实验和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 其中包括脏的或沾血绷带, 使用后废弃的外科手套, 办公室垃圾与废玻璃器皿, 输血或输液使用后的针头、柳叶刀、切除的身体组织等。这三个机构也首次将医疗废弃物分为一般医疗废物和特殊医疗废物, 特殊医疗废物又细分为病理性废物、感染性废物、细胞毒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废物、放射性废物和压力容器9 大类, 且每一类中都有具体含义介绍, 如传染性废物就指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物:隔离病房的垃圾、实验室培养体、被感染病人接触过的棉球 (药签) 、物体或设备、排泄物。
从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美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相关文件出台较早, 且已形成了统一的规范化标准, 废弃物的分类名录较为全面和细致, 为具体的分类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2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华盛顿为美国政治、经济中心, 其废弃物的管理较为成熟和完善, 因此以华盛顿生态署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Ecology) 废弃物管理为例, 介绍美国废弃物管理具有代表性。医疗废弃物属于危险废弃物, 因此重点介绍华盛顿生态署对危险废弃物的管理细则, 为我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提供借鉴。
2.2.1 危险废弃物的管理流程
华盛顿生态署对危险废物的管理, 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步骤:
(1) 危险废弃物管理的作业流:首先给废弃物贴标签, 如图1所示, 在现场收集的容器上贴标签, 内容包括易燃、易腐蚀、有毒等, 同时还要标明首次收集废弃物的日期以便监测容器需要清理的时间。然后选择合适的容器, 除了放入或者拿出废弃物外, 容器必须封闭。为便于检查, 容器放置间隔距离为30英尺。对于液体废弃物, 为防止废弃物泄露污染环境, 还需要二次容器。二次容器要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对于装有强危险性的废弃物容器需要每天检查一次。储存和收集, 可以把废弃物丢弃到工作区附近的小收集区, 但达到规定标准时必须密封并在3天之内运达收集点。运输及处理废弃物, 产生废弃物的公司必须保证从废弃物的产生到最后处理每个运输环节的安全即从“摇篮”到“坟墓”, 每个环节都要负责。一般大中型公司会雇用承包商或者危险废弃物管理机构处理废弃物, 而小型公司可以自己运输废弃物。对于大、中、小型公司的分类, 是按照危险废弃物、有害废弃物每月排放量分类, 如表1所示。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产生量, 与丢弃相比更节省成本, 生态署鼓励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并设有现场的回收设备。现场检查, 生态署危险物品督查部门负责检查, 包括废弃物收集容器、收集点状况、储存方式、运输清单、废弃物年度记录等, 检查在正常工作日进行, 不事先通知, 时间为2-3小时。
(2) 危险废弃物管理的信息流:信息流畅通可以准确反馈作业流各环节所需要信息, 提高作业流总效率。如图1所示, 除了与作业流一一对应的信息流外, 还有应急计划、泄露处理方案、记录、服务指南、培训教程信息, 辅助公司做好废弃物鉴别、运输、处置等环节。应急计划及泄露处理, 对小型公司不做要求, 大中型公司需要应急计划, 必须要有至少一名紧急协调员负责应对突发状况。泄露处理, 泄露时要采取必要措施控制, 还要把如废弃物的接触者、泄露数量、环境污染程度等信息及时报告华盛顿生态署。服务指南数据库, 帮助企业区别哪些是可回收废弃物。服务目录提供废弃物鉴别、联系业务等废弃物管理的服务记录及副本, 大中型公司需要保留至少5年废弃物记录, 如废弃物年度报告、名称记录、类型证明、测试报告等, 对小型公司不做要求, 但保留记录对公司有益。且华盛顿生态署有专门网站协助企业完成废弃物年度报告。教程和培训, 提供PPT或PDF教程帮助企业进行正确的废弃物管理。
2.2.2 危险废弃物运输环节管理
以运输环节为例, 具体介绍华盛顿署废弃物管理的细则条款, 运输遵循从“摇篮”到“坟墓”的流程, 该系统确保每个过程都有跟踪。
(1) 运输废弃物公司货单有明确规定, 如:公司必须提供证明运输的废弃物是国家规定15项名目中的, 不同危险品有对应的运输设备, 公司必须根据国家规定选择与品名一致的运输设备, 且要有备用的设备在紧急状态下废弃物运送不到原指定地点时使用。如果运输不到指定的地方, 也不能用备用设备, 公司必须另找设备或别的运输商以保证废弃物运输畅通。记录废弃物最初产生地、运输部门、指定设备等信息资料必须有多份以备用。集装箱上要有产生废弃物的公司名称、地址、公司货单及标明所运输材料的耐受性, 这些信息都可以从联邦运输部门查到相应的电子编码。
(2) 危险材料信息中心负责解决运输中的材料安全管理、传输途径等问题。美国运输部管道与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会对危险品运输进行监管。
(3) 危险废弃物累积时间限制, 对小型公司规定如下:对废弃物的累积没有时间限制, 可以自己运输废弃物, 不需要保留废弃物记录, 但如果公司被检查就得保留记录, 公司需要每年报告废弃物状况。华盛顿州卫生部门会帮助加强小型公司对卫生法规的认识。对中型和大型公司的废弃物管理和报告制度会有不同规定。如表2给出了3类公司危险废弃物累积时间及数量限制规定。
注:累积时间限制, 从废物第一次被放置在容器或罐藏开始, 称为“累积开始日期”, 日期贴在容器上, 且确保废弃物在超过累积时间限制前运走。
3 美国废弃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应该吸取美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着力提高我国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
3.1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辅助服务建设, 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美国华盛顿生态署有专门的应急计划、服务指南数据库、网站及培训教程, 以协助企业鉴别废弃物, 宣传管理知识及对人员进行培训。而我国医护及其它科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知晓率不高, 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废物相关法律法规知悉率也只有78.17%[5], 在医疗废弃物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各环节涉及到的人员中非医务人员占有一定比例, 其对废弃物的风险认识较差, 对于紧急情况中的废物管理认识模糊。且我国卫生局及环保局等网站与医疗废弃物相关的宣传并不多, 普通居民对医疗废弃物的认知及危害性缺乏了解渠道。
因此我国要加强配套的培训及宣传网站建设,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 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 做到及时准确的通报废弃物管理的实时动态信息, 提高普通民众的参与意识及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效率, 安全持续地推进医疗废物管理。
3.2 加快制定医疗废弃物的法规, 提高其执行力
3.2.1 加快法律制度建设的进程
美国医疗废弃物政策制度起步较早, 并且制度较为完备, 从表3看出, 单对医疗锐器装运容器就有完备规定, 从1988年开始, 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到2000年法规更加详尽。我国起步较晚, 1995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涉及到危险废弃物管理, 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专门针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条例, 此后并无其它条例的出现。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废弃物处理法案和条例, 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6], 以减少废弃物造成的危害。
3.2.2 提高制度执行力
华盛顿生态署对危险废弃物运输环节管理规定较为详尽, 相关指标都有量化规定, 具有较强可行性,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虽对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及管理监督做了规定, 还需要进一步量化和细化。Yang G[8]等在研究我国沈阳市废弃物管理时也指出高效可执行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仍然是没有实现的目标。因此为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需要进一步明确法规的具体环节, 提高其执行力。
3.3 实行权责分明的监管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虽规定了对污染防治的监督检查, 如自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 但自查模式会导致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使废弃物处理不达标, 引发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它部门的检查也没具体的流程, 容易使检查流于形式。且经过访谈发现, 部分中小城市的管理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意识不强, 存在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各自管理, 缺乏沟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权责分明的监督制度, 对监督责任划分不明确。而华盛顿生态署明确规定了督查部门负责检查, 对检查的具体项目、时间、形式都做了详细规定。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权责分明的监督管理制度, 并且出台详尽的监督条例, 使废弃物的监督有法可依, 这样才能至上而下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 促进医疗废弃物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Suhair A.Gayoum Saad, Management of hospitals solid waste in Khartoum State[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3, 185 (10) :8567-8582.
[2]Patience Aseweh Abor, Managing healthcare waste in Ghana:a 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c and private hospi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 2013, 26 (4) :375-386.
[4]Prüss A, Giroult E, Rushbrook P.Safe management of wastes from health-care activities[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2-4.
[5]李同博, 盛立英, 周令.大连市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2, 28 (4) :517-518.
[6]邓乔丹, 潘华锋, 江启煜等.医疗废弃物与健康管理现状研究的启示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122-123.
[7]Jane Perry MA.Disposal of sharps medical waste in the United States:Impact of recommendations and regulations 1987—2007[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2, 40 (4) :354-358.
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 篇7
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
绿色包装的提出并未否定或减弱包装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的三大基本功能,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国际公认的4R1D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再循环)、Recover(回收利用)和Degradable(可降解)原则。只有在包装的各个环节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包装。
1.包装减量化
包装减量化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包装,而是指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内,采取材料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通过改进包装结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手段,减少材料使用,简化包装设计,避免过度包装,提高包装效率。包装减量化原则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欧美等国家已经将包装减量化作为发展绿色包装的首选措施。
2.包装重复使用
包装重复使用是指产品包装在一次使用后能够再次进入包装系统实现重复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一次包装废弃物,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和易清洁性,以便包装一次使用后还能重复使用;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加强包装的多功能性设计,使包装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还能发挥其他用途;建立行业内各类包装容器及辅材的规格、尺寸标准,提高其周转利用率。
3.材料循环再生
材料循环再生是指通过物理和(或)化学的技术与方法,将废弃的包装、包装材料或包装组分处理成为中间材料或产品,达到材料循环再生的目的。材料经循环再生处理后,可再次进入包装系统,能使一次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减至最少。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及材料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材料循环再生的适应性,避免材料因过多加工给循环再生处理带来困难,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4.能源回收利用
能源回收利用是指将无法重复使用和循环再生的包装废弃物,经焚烧、填埋等处理,得到电能、热能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以及能源再生利用技术,将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新的能源,将包装系统末端的能源回收利用起来,最终实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5.包装可降解性
包装可降解性是指包装材料具有可降解性,能在水、光、微生物等的长时间作用下分解、腐化,最终以无毒的形式进入生态环境。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材料选择时,优先选择降解性好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当其完成包装功能后,即使未进入材料循环再生和能源回收利用系统,也能在自然作用下降解转化,可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国外案例分享
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的困扰,他们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比较符合本国实际的包装废弃物管理体制。例如,法国的“生态包装”模式、德国的二元回收系统、巴西的“塞普利”模式、新西兰的自愿包装协议等,其中德国二元回收系统和新西兰自愿包装协议的成效最为显著。以下重点介绍这两种包装废弃物管理体制。
1.德国二元回收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与日俱增,加之相关环境法规缺失,德国国内垃圾乱倒乱堆现象日益严重。而在当时的生活垃圾中,包装废弃物约占三分之一(按重量计)。针对当时包装废弃物总量居高不下的现状,德国政府于1991年6月12日颁布实施了《包装废弃物避免和回收条例》(以下简称“《包装条例》”),旨在避免或减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该条例首次将回收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规定为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的法律义务。
为履行《包装条例》的法律义务,1990年9月,由95家包装生产商、包装零售商及原材料供应商自发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非赢利性私营组织——DSD公司(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 GmbH),总部位于科隆。DSD公司成立后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它是与国家已有的公共废弃物回收系统平行运作的第二个全国性的废弃物管理系统,因此被称为“二元回收系统”。
DSD公司是通过与地方政府、上游废弃物回收处理公司和下游包装行业各类企业的密切合作,才得以形成该废弃物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首先,DSD公司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尽可能收购并整合各地已有的废弃物回收机构,再同其他废弃物回收机构合作,加上DSD公司建立的一些回收机构共同组成了DSD公司遍布全国的回收网络。其次,DSD公司与上游废弃物回收、分类、再生利用公司签订委托处理协议,将通过DSD回收网络回收来的包装废弃物交由他们处理,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另外,DSD公司与下游包装行业各类企业签订授权协议,包装生产商和零售商通过向DSD公司缴纳一定的费用取得绿点标志(Green Dot)的使用权,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加贴这种代表产品责任的绿点标志,这些贴有绿点标志包装的回收处理则交由DSD公司负责。
二元回收系统运行十多年以来,为德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循环再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8年,德国二元回收系统共回收了大约260万吨销售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120%(回收率超过100%是因为未贴绿点标志的包装废弃物进入了二元回收系统),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二元回收系统得到了实践证明。
2.新西兰自愿包装协议
新西兰在20世纪后半叶也面临了同样的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为减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1996年6月,新西兰环境部长代表中央政府同包装行业签署了第一个自愿包装协议,即New Zealand Packaging Accord 1996(以下简称“Accord 1996”)。当时该协议的推出是为了掌握包装行业每年的材料消耗、包装消费及回收数据,同时在包装行业各部门提倡重新设计、减少包装材料使用、增加回收利用量,进而减少包装废弃物的填埋量。
2004年8月,新西兰政府同包装行业签订了第二个自愿包装协议,即New Zealand Packaging Accord 2004(以下简称“Accord 2004”),针对第一个自愿包装协议的实施情况,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协议期为5年。相比Accord 1996,Accord 2004在内容上的主要改变是从包装数据和包装设计规范转向了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品管理”和“扩大生产者责任”的核心原则。因此,Accord 2004涉及了更为广泛的协议各方,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品牌拥有者及零售商、回收组织和原材料供应部门等共9个部门。
在协议签署的同时,协议各方须制定各自部门的5年行动计划,在部门行动计划中应包含各自部门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目标。经过两个自愿包装协议的执行,新西兰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由协议实施之前1994年的29%上升至2008年的58%,这一数字与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相当,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水平。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能够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实现如此大的提高,足以证明这种以政府为导向的自愿协议成效显著。
国内发展需求
1.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工业国。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为1.2万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接近1.4万亿元,环比增长18%左右,增长幅度超过两位数。然而,据统计,仅2004年,我国来自包装行业的废弃物就达1600万吨,且排放量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这些包装废弃物如未得到妥善处理,将变成污染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还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只有在绿色包装的基本原则下,对包装进行减量化设计、生产,对包装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再利用,才能够实现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包装工业战略转型的需要
工程废弃物管理办法 篇8
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确保废弃第一文库网物分类、按规定处置,防止污染。
2.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各部门/单位内所有废弃物品。
3.职责
3.1 集团公司行管中心负责集团公司机关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处置。
3.2分公司行管部门负责分公司机关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处置。
3.3分公司安质部负责对各项目部施工现场废弃物管理进行季度检查;集团公司安质处负责对各项目部施工现场废弃物管理进行抽查。
3.4集团公司工程部负责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中的废弃物及建筑垃圾处置进行管理。
3.5各职能部门/单位应配合、协助集团公司行管中心和分公司后勤管理部门实施对废弃物的管理、处置。
4. 工作程序
4.1 废弃物的分类
4.1.1 根据公司的实际活动,废弃物可分为:
a.固体类废弃物;
b.液体类废弃物;
c.气体类废弃物。
4.1.2 所有废弃物中,可以分为三类:
a.危险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按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确认;
b.可回收废弃物,如:纸张、旧书刊、旧报纸等;
c.一般性废弃物(包括不可回收的和生活垃圾)。
4.2 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4.2.1 废气排放
4.2.1.1 柴油发电机使用0#柴油,各项目部物资部应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柴油产品。
4.2.1.3 集团公司各单位自备车辆每年定期对尾气排放进行监测,使用无铅汽油,确保汽车尾气排放符合《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4.2.2 废水排放
各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化学品的使用,禁止直接倾倒化学品和成分不明的液体。
4.3 废弃物的处置
4.3.1 集团公司各单位应根据废弃物的类别设置垃圾箱(桶),放置于各项目部和公司指定区域,各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或指定堆放场所。
4.3.2 放置废弃物的容器或堆放地要有明显标识:
a. 对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物品要对放置的容器加盖,防止因雨、风、热等原因而引起的再次污染。
b.放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如废胶水罐、清洁剂罐),要有特别的标识,以防止该废弃物的泄漏、蒸发和防止该类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相混淆。
4.3.3 各项目部产生的废弃物应按废弃物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桶)或对方指定场地,禁止乱投乱放。放置属非危险废弃物的指定收集箱,严禁危险废弃物放置。
4.3.4 集团公司行管中心及分公司行管部门定期派专人收集机关办公区可回收的废弃物交物资回收部门。
4.3.5 一般废弃物由专人负责外运处置。
4.3.6 危险废弃物由集团公司各单位应设置专门场地保管,定期交有资质的部门处置。处置危险废弃物的承包方必须要出示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处置废弃物的许可证或营业执照,集团公司各单位必须要和承包方签订协议/合同,在协议/合同中要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以保证该承包方按规定处置废弃物。
4.3.7 集团公司工程部负责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中的废弃物及建筑垃圾处置管理。
4.3.8 集团公司各单位要对废弃物处置承包方进行定期的资格确认,确认承包方的合法性。
5、相关/支持性文件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记录
废弃物处置记录(重要的)
18医疗废弃物、废水处理制度 篇9
适用范围: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 制度细则:
1、损伤性废物
针头、移液器、刀片、玻片、玻璃试管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黄色锐器盒中,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
2、感染性废物
2.1.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帽子、手套等用后均应放入黄色双层垃圾袋中。
2.2.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再出科处理。2.3使用过的棉签、棉球等物品,均应放入黄色双层垃圾袋中。2.4.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废弃的试剂盒等,均应放入黄色双层垃圾袋中。
2.5.废弃标本需封闭转交给医院废物处理中心。
3、废液、废水
所有废液、废水均需排入医院排污系统,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
4、废弃物的处置
浅谈检验科管理 篇10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3-01
检验科工作的主题是检验质量,质量保证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检验科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飞速的发展, 知识、技术不断的更新,检验项目越来越多, 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也对检验科的服务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新形势下医院检验科的改革管理提出以下看法,现报道如下。
1.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1)鼓励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参加各種形式的继续教育, 例如目前每年都有很多先进的检验单位组织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先进的检验科相关技术, 这对于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水平, 掌握国内外和本专业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很大的帮助。(2)鼓励每个人多参加学术交流, 有目的、有计划采取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2]、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一些有稳定专业思想的业务技术骨干(3)加强科室的研发能力, 鼓励和引导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2.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检验科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完善的工作制度使检验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检验科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标本的处理、每一种试剂的更换、每一项操作技术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检验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包括检验科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仪器操作手册、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它贯穿于临床医生开检验单到拿到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单整个过程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临床医生、护士、工人、检验科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都应有一套严格的措施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且责任明确位职责。
2.1分析前质量控制[3]:对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前确保(1)检测仪器维护良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合适试剂(3)选择国家统一的定值质控品(4)准备好各种必要得消耗用品(5)实验室环境条件(如温湿度、电压、其他干扰等)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2.2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室内质控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前提,也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4]。检验人员每天均应对每台仪器进行室内质控实验,做好室内质控的标准化、程序化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加强对室内质控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对失控情况进行及时地处理。每月末均应对室内质控进行评价。
2.3分析后结果的质量控制:(1)检测结果合理解释及其临床分析:检验人员对每天的测试结果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将测定结果的变化与室内质控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每项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是否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3)检验人员要对报告结果负责,并作好医务人员的咨询工作。
3. 加强与患者、临床医师的沟通
建立完善的沟通制度,深入临床科室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的发现检测上的一些问题。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的协作与交流能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检验科人员意识到自己与临床医生是一个整体,二者的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的寻求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实验指标和方案,提高检验质量[5]。
4. 加强医院检验科的安全管理
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很大, 历来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对象。因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承担患者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 有很多临床标本和医疗垃圾中富含病原微生物, 具有较强的生物传染性, 检验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如果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预防感染的措施不到位, 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甚至对社会造成公害。因此应做到如下措施防止感染的风险。(1)上班时间必须穿隔离衣, 戴口罩、工作帽、手套等。( 2) 对于无菌的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 开启放置24 小时后不得使用。(3) 使用后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和废弃物品、废弃标本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禁止重复使用, 更不得随意丢弃。(4) 各种使用的检验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然后再经消毒或灭菌后使用。检验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5) 检验时必须无菌操作, 不得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 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消毒。(6) 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对各种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7)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 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和实验室消毒管理,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
5.讨论
临床检验是一项复杂的(它涉及到各个不同专业及不同检验标本的分析前的管理,也受许多患者生理因素及外界因素影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它以大量检验数据向临床医生提供对患者病情诊治和预后的科学依据。检验结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在工作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 检验科科学的管理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也会带来科室的进步, 让技术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各科室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管理模式。如何用科学的管理, 促进检验科的良性发展, 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不断的实践, 总结创造出新的经验,保证检验科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敖必蓉. 加强与临床沟通, 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 J]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 2) : 50.
[2]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11(26):649~651.
[3]杨振华.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982108..
[4]刘瑾,张克慧,王余保.加强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12):751-752.
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现状,处理办法
据数据统计, 现在我国建筑废弃物总量极速增长, 初步统计占据总城市垃圾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之间, 建筑废弃物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据了解, 我国大多数城市地区对建筑废弃物没有进行任何的加工处理即被随意丢弃, 一般被运送到农村或是郊区, 要么被随意露天放置, 要么就地掩埋, 这样的处理方式毫无科学性可言, 不仅大量占用可用土地面积, 浪费极大的运送经费, 并且在运送过程和放置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散落物、粉尘, 完成环境污染;而且还浪费了建筑废弃物中许多可二次利用的资源。因而对建筑废弃物的现状与再生利用管理进行探讨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做出以下分析[1]。
1建筑废弃物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所谓建筑废弃物,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垃圾, 是对建筑物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物体 (如残余砖块、混凝土块等) 的总称。以来源划分的话, 建筑废弃物共分为五类, 分别是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物施工。建筑废弃物的来源不同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有所不同, 但基本的组成部分都差不多, 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是由碎石渣土、碎砖瓦、洒落的沥青砂浆、废弃金属塑料木材、各种废弃的包装材料等组成。
2建筑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以及再生利用管理
建筑废弃物与常见的固态垃圾具备着以下相同的特点:一是具有时间性质。任何建筑或物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随着岁月的变迁, 建筑物最终都将走向灭亡, 变成建筑废弃物。然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在未来的社会中, 建筑废弃物也可能进行再次利用, 转化为有利的资源;二是具有空间性质。换个角度看世界, 某些建筑的废弃物虽然不能直接在其他建筑中产生益处, 但可以利用建筑废弃物, 制作建筑材料的原料, 进而得到再次利用;三是具有持续危害性。建筑废弃物以渣土、碎石、碎瓦砾、废砂浆、沥青、塑料、废金属等混合而成, 若未经相关手续处理直接进行废物堆放, 其建筑废弃物需要将近数十年的内部作用才能逐渐固化。而在堆放过程当中的废砂浆与混凝土碎块由于含有大量氢氧化钙等物质在内部作用下使经过的渗透水显强碱性;废弃的石膏在隔绝空气时, 内部硫酸根离子将转化为硫酸氢;大量的废纸板及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成为挥发性的有机物;废金属将使渗透水含大量的重金属离子, 进而导致大量污染物渗出, 是周围水源、土壤及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 且受污染的区域还存在范围扩大的可能。及时建筑废弃物在经过长时间的堆放已达到稳固的程度, 废料堆不再释放有害气体, 渗透水不再污染周围水源, 但仍留下大堆无机物堆放成疾, 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是环境问题难以根除。建筑废弃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周围环境进行破坏: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周围水源、污染大地及土壤、影响城市容貌及环境等[2]。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 国内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较为落后, 加上部分建筑队伍自身缺乏环保意识整体素质较低, 使建筑废弃物的数量逐年增加, 政府对于这方面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 导致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 最终使得我国建筑工地普遍存在大量的工程废弃物, 且均未受到再次利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建筑废弃物的现状较为严峻: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加大了建筑废弃物产量的增长速度。据相关统计近些年的建筑废弃物产量的增速是其他增长数据的数倍, 是国内增长最快的数据, 每年城市拆除老旧房屋新建房屋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就高达三亿平方米;二是城市土地资源匮乏, 大量建筑废弃物增加人均土地面积的压力;三是再生利用资源普遍存在浪费现象;四是没有制度出系统性的研究, 缺乏量化信息。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案例描述。在二十世纪末, 我国上海某建筑工程企业, 在市中心的两项工程中的七栋高层建筑, 总面积达十三万平方米的工程施工中, 有效的将结构施工阶段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剔除, 并将剩余有用的废弃物进行再次加工粉碎, 与标准的建筑用砂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作为细骨料, 主要利用于制作抹灰砂浆与砌筑砂浆中, 且砂浆强度高达五兆帕以上, 完全满足国家相关规定数额, 此次再生利用回收了建筑废弃物达四百八十吨, 节约了进购细骨料的费用及建筑废弃物的清理费, 扣除其中所需粉碎设备的费用, 纯收益约为一万三千余元;近些年江苏省相关开发部门以建筑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出多排孔轻质砖块, 取得了巨大成功, 为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处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二十一世纪初太原某环保公司以建筑废弃物为原料, 采用了新型技术, 制造了各类砖块和建筑砌块, 且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砖块性质优良通过了山西省质监局监察站的细致检验, 这项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广泛的发展。
因此, 为了使建筑废弃物不再成为社会的危害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致力于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的科研探究;加强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的法律意义、宣传教育以及监督工作;投入更大精力时间, 深入研究提高科技手段, 最大限度将建筑废弃物“变废为宝”;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价格机制, 尽可能规范及减少回收建筑废弃物的费用, 在经济方面保证二次利用建筑废弃物有相当的可行性;在社会中加大再生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宣传力度, 形成全民效应, 使全社会形成建筑废弃物可再生利用且具有极大的环保意义, 同时在建筑废弃物源头行业及部门中, 切实深入进行建筑废弃物危害及再生利用价值的宣传, 灌输再生利用思想, 从源头上改变建筑废弃物零处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婉君.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管理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检验科制度10-27
检验科的管理06-22
检验科制度标准05-26
检验科免疫制度06-27
检验科核心制度11-07
检验科轮岗制度11-17
检验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05-13
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05-27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07-21
检验科试剂采购制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