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核心制度(共8篇)
检验科核心制度 篇1
检验科查对制度
一、采取标本时,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目的、科别、床号。
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条码、标本数量和质量。
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五、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有无审核人员审核,有无双签字。
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一、目的
对检验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审核、签发及修改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向患者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报告。
二、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出具的各科检验报告。
三、检验报告内容
检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一)医院名称与报告标题。
(二)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病室、床号、病历号。
(三)送检样品号(唯一识别号),送检日期、时间,送检医师,样品性质,对不符合要求样品的状态描述。
(四)检验项目名称(英文缩写名、中文名),检验结果、结果单位、参考值。(五)报告日期、时间,报告人,审核人。(六)仅对被检样品所检项目负责的声明。
四、检验报告的格式
(一)检验科主任设计各类检验报告格式。(二)根据各专业技术特点编制检验报告。(三)各类检验报告需满足第3条要求。
五、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和存档
(一)检测人员必须根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确认所检项目结果受控。(二)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核对检验样品与检验报告一一对应的唯一性。
(三)检查的基本内容有:临床医师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已全部检验,有无漏项;检验结果的填写是否清楚、正确;检验报告单上所有内容是否全部填写完整;有无非常异常的、难以解释的结果;有无书写错误;是否有需要复查的结果等。
(四)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判断其技术误差的可接受性,核查后在报告人栏签名。有疑问时进行复检。复检包括:核查样品性状是否符合要求,样品与样品号是否对应,重作检测。
(五)复检后仍有疑问需报告审核人处理。如有疑问,报告专业组主管。主管组织复检。必要时及时联系临床科室查寻异常原因,确认复检结果,发出报告。
(六)检验报告单发出前,除主要操作人员签字外,还应有另一有资格的检验人员核查并签字,最好由本实验室负责人或高年资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核查签名;但在危急情况下或单独一人值班时除外,值班人员必须有资格认定。
(七)审核人必须核查整批检验结果的质控数据,判断是否在控及误差的可接受性。(八)审核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分析可疑结果原因,确定复检方案,督促复检。(九)审核合格,审核人签名,发出报告。
(十)特殊项目的检验结果及一些关系重大的检验结果:如抗HIV初筛阳性的检验结果;初次诊断为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检验结果;发现罕见病原体的检验结果;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需有实验室组长复核无误签名后,方可发出。
(十一)检验科报告的电子版由信息科输入微机,签名贮存。其它人员不能改动。(十二)诊断性的检验报告单必须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检验人员发。(十三)实习学员不得单独签发检验结果报告单。
六、异常结果、危重患者、疑难患者等的检验结果复核或复查制度。
此处所谓异常结果并非单纯指高于参考区间上限或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那些检验结果,而且还包括以下情况的检验结果。
(一)检验结果异常偏高或偏低。(二)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检验结果。
(三)与以往结果相差过大的检验结果。(四)与相关试验结果不符的检验结果。(五)有争议的结果。
遇到上述情况之一,反复查送检标本情况,并考虑是否用原送检标本复查,还是需要另行采集标本复检,或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查询患者情况。当然还应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当检测结果有争议而不能决定时,如某些特殊细菌的鉴定、寄生虫及细胞的识别,也包括某些难以解释的结果,除上述处理方法,尚可采用外送会诊方法处理。
七、检验报告的更改
已签发的检验报告需要作补充或修改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一)对不影响原有检测结果的补充,由报告人、审核人签发新报告,收回原报告归档备查。(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发出疑问时,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人立即联系临床相关科室暂停该报告的流转与应用,探讨导致疑问因素。若能排除疑问则启用原报告。若不能排除疑问,组织复检,复检结果与原报告相符则启用原报告,与原报告不相符则负责人签发新报告,将原报告收回、注销、存档。
八、检验报告的发送
(一)设检验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检验报告的收集、分类、整理、核对、发送、保管。(二)个人门诊检验凭就诊卡自助取报告。(三)集体检验报告由管理员交门诊办公室。(四)病房检验报告由管理员交病房。
(五)报告管理员需做到管理有序无疏漏,报告整洁无遗失,患者领取报告满意。
九、责任与事故处理
(一)检测人员必须科学、严谨地出具检验报告。
(二)检测人必须对检测结果负全责,审核人必须负审核责任,科主任必须负管理、督查责任。(三)发现有疑问报告,但未发出检验科,复检,排除检验科外因素,属科内业务质量问题则采取纠正措施,分清责任,科内进行处罚。
(四)有疑问报告已发到临床,作为检验科事故处理。科主任组织调查、复检,排除检验科外因素后属科内质量问题则采取纠正措施,分清责任,上报医院领导进行处罚。
(五)属检验科业务流程、检测技术、出具报告全过程各环节发生的质量差错,责任人及纠正措施必须记录存档作为业务考核依据。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拒检制度
患儿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也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质量,特制订不合格标本的拒检制度。
一、符合拒检的不合格患儿标本的范围。(一)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标本。
(二)严重溶血及静脉营养时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标本。
(三)血量不足于检验需要量的标本,若需检验某一项目,需医师更换化验申请单。(四)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
(五)需要特殊处理而没有做到的血标本。(六)需防腐处理而未加防腐剂的尿标本。(七)未做到无菌处理的各种培养标本。
(八)经查对标本的患儿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及检验号联等不相符者。(九)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十)厌养培养标本未满足厌养要求。
二、拒检程序
(一)对拒检的不合格标本应登记在不合格标本处臵记录本上。(二)不合格的样本应退回,并写明原因。(三)必要时电话告知相关科室医生或护士。
检验科复检制度
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制定检验结果复检制度。
一、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进行复检(一)结果出现明显错误。(二)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
(三)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矛盾,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四)检验结果与上次检验结果相差悬殊。
(五)RH血型阴性,HIV抗体、甲肝、丙肝、梅毒抗体阳性。(六)手工检验项目与上次检验结果不符。
二、样本复检
(一)首先,判断结果异常的性质,如结果异常且无法用医学知识解释,应考虑是否为检验前环节出现问题。如短期内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前后不符;患者检验项目出现异常高的危急值;此时应立即与临床沟通。
(二)其次,确定编号是否正确或放错检验位臵、离心是否彻底、室内质控是否在控,试剂质量是否存在问题、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操作是否准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复检。
(三)如能确定原因,复检后可发放检验报告;若未确定原因或结果仍无法解释,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重新取样复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沟通后,发出报告。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办法
一、按照规定,废弃物按要求存放,统一销毁。
二、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流散而污染环境。根据我室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二)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三)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各室配套污物收集桶。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医院有污水处理系统,统一无害化处理。废物:废注射器、玻片、加样头等固体废物放利器盒统一无害处理。
(四)凡剧毒废弃物和性质不明的药品,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两人以上负责处理,不能在本室处理的,封装后及时交院感科统一按环保规定处理。(我科无剧毒和性质不明药品)
(五)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储存、运输及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六)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八)废弃物处理办法:
1、液体废弃标本:
胸水、腹水、脑脊液、脓、血、及其他液体标本,高压灭菌后统一回收处理。对废酸、废碱等废液采用中和法、稀释法后,PH值为中性时直接排入下水道。
2、固体废弃物标本:
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样品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臵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内焚烧,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
可反复利用的已被污染的材料应选择先消毒再高压灭菌或直接高压灭菌。灭菌后的材料经洗涤、干燥、包扎、再灭菌后使用。
高压灭菌过的废物可以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或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
检验剩余的标本及使用过的带菌平板、试管均须集中地点安全放臵,经消毒、灭毒、灭菌处理后再洗涤或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检验科核心制度 篇2
1 电梯检验的类型
电梯技术方面的检测检验是保证电梯质量的重要过程, 它主要包括出厂前的检验、使用前的检验、型式检验、发生事故和重大维修改造后的检验、定期检验几种检验类型, 以下是这几种检验类型的具体研究:
1) 出厂前的检验。出厂前的检验主要是检验制造商是否是根据国家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 检验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 还需要检验电梯各种零部件的出场合格证明。另外, 还需要检验各种零部件在组合成电梯以后的协调作用。通过出厂检验这一过程, 来保障电梯在出场后符合国家的标准, 并且投入使用后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2) 使用前的检验。使用前的检验是指电梯在正式的投入使用之前对电梯主要零部件和安全性能的检验, 主要包括电梯的安装调试和电梯整体性能与功能的检验。该检验过程要在安装单位的质量监督部门和自检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以此来保障电梯在投入使用前一切正常, 能够在标准要求下担负起运输的作用。3) 电梯的型式检验。电梯型式的检验主要电梯安全部件的型式检验、主要部件的型式检验和电梯整体的型式检验, 以此来确定电梯的规格和使用范围。4) 发生事故和重大改造维修后的检验。发生事故和重大改造维修后的检验主要是根据改造和维修的具体内容, 来确定该次检验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如果改变了电梯的主要参数, 包括电梯的轿厢重量、控制系统、驱动主机、门锁装置等, 就需要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测, 来确保电梯仍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5) 电梯的定期检验。电梯的定期检验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 一般是一年一次, 对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老化和磨损的问题进行检验, 没有定期检验或者定期检验不合格的电梯, 不能够继续投入使用。这一过程是为了使电梯不会因为时间问题而不能安全运行, 保证电梯的功能正常。
2 电梯检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电梯检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是在在检测前就确定电梯的一些基本参数和其对比国家标准的合格性, 这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1) 审查电梯的完整资料和文件, 这一过程主包括对电梯的出场合格证书、电梯主要零部件的型式的试验合格证书、施工方案、井道机房布置图、自检报告等一系列的参考文件的审核, 来确定电梯的合格性和合理性。2) 检查电梯是否符合G B/T10085-2009的标准, 还要检查电梯是否符合设计的规定, 这一步骤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电梯的安全性能和功能。3) 准备电梯检验时所需要的各种工具, 包括游标卡尺、限速器测试仪等。这一过程是为了方便电梯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使检测人员提前对自己的工作流程有心理准备, 并且根据工作流程来选择所使用的工具。
3 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预防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在电梯的检测检验过程中, 危险无处不在, 所以一定要清楚检测时的危险源并且做好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来保障检测人员的安全。就电梯检测过程中的危险源来说, 大分为三类:
1) 电气伤害的危险源:电气伤害的事故多于其他事故造成的伤害, 致伤、致死的案例也明显的高于其他的事故。电气伤害有雷电伤害、静电伤害、触电伤害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触电伤害。这类危险源主要是测量仪表的超范围、超量程使用, 导致测量仪表的损坏, 产生触电事故的发生。另外, 电气设备出现浸水的现象, 而设备的绝缘保护层因此失效, 发生漏电事故等。
2) 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由于电梯检验的部分操作属于高空作业, 所以出现人体或者物体坠落的事故比较频繁。这类危险源主要是电梯在检修过程中会经常性的发生抖动, 所以在电梯轿顶的检修工具可能会因此而坠落, 造成坠落伤害。还有在测量导轨垂直度的时候, 需要检修人员经常性的把身体探出轿顶的边框, 存在着从电梯上滑落的危险等。
3) 机械伤害的事故源:在电梯检修工程中, 任何可移动、可旋转的零部件都可能对检修人员造成机械伤害, 因此, 机械伤害事故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这类伤害的事故源有检验人员在轿顶工作时, 如果他的位置距离轿门比较近, 那么电梯在开门的时候, 处于轿门轮器位置的平衡器或者摆杆很有可能会夹上检修人员的脚部。另外, 还有在检验电梯钢丝绳的时候需要测量钢丝绳的直径, 同时还需要观察钢丝绳是否有断股的现象, 在此过程中, 如果电梯没有断电或者突然启动, 检测人员的手就会被钢丝绳咬入, 造成伤害等。
针对事故预防的基本措施, 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 电梯检验人员业务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的高低, 业务素养也从侧面反映了检修人员是否能够达到检修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 决定着检修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因此, 检验人员一定要在业务素养这一方面多下功夫, 全面掌握在检验电梯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细致的了解检验电梯时的注意事项, 经常性的参与技能与安全培训。2) 电梯检验人员的整体思想素质影响着电梯检验工作中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思想素质也是检验人员工作责任心的集中体现。有部分的检验人员觉得严格的按照检验规定太麻烦, 总想着省事, 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 最终导致了各种事故的发生。因此, 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从根源上提高检验人员的思想素质, 保障电梯检验工作的安全进行。3) 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是防止事故发生最有效的办法, 即使发生了事故, 也能最大程度的减轻事故对检验人员的伤害。个人防护工作主要是检验人员要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工具, 保障自身在工作时的安全。
4 结语
电梯检验检测技术是相对于电梯飞速发展的比较薄弱的环节,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这方面也还有很多的技术需要改进, 所以, 我们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不断的改进电梯的检验检测技术, 使电梯高效、安全的运行, 方便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辛宏彬, 高勇, 井德强, 杨新明.电梯检验检测技术综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2.
[2]李翔.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梯检验检测探讨[J].硅谷, 2012.
[3]郑智文.特种设备检测行业管理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篇3
检验监管模式呼唤改革创新
当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检验监管部门毫不懈怠,志在改革创新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方面能有所作为。目标指向:依法、科学、有效监管和方便出口。目前检验监管的重点停留在对商品的批次管理和检验上,对法检目录内商品实施批批报检出证的基本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对外贸易量和贸易发展方式的变化。检验监管司司长王新清醒地意识到:“勇于破除旧观念、旧框架的束缚,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条件,切实加大改革创新的卫怍力度,不断推出符合形势要求的新模式、新办法,不断实现检验监管工作机制的新突破,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形势和任务。”
行动上的突破源于对新形势下检验监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的清醒认识。针对国外不断强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检验监管部门在更加有效的应对方面还存在不足:检验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检验监管人员对输入国标准掌握还不足;缺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顶级实验室;受现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制约,大部分实验室主要忙于日常检测,无暇对新商品、新项目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没有更多的精力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最新动态进行及时分析。
在具体操作层面,现行检验监管制度下的检验监管人,主要精力集中在微观质量监管上,“这显然不能适应新的任务和要求。国务院对质检总局的‘三定方案,明确把质量宏观管理的职能赋予给我们。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产品、行业宏观质量的分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产品、行业质量分析报告,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王新表示。
检验监管:新角色、新机遇
有人统计过,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业务量从1978年的65万多批到2008年的1340多万批,增长了20倍,其中八成以上都是由检验监管部门完成的。
过去,检验监管的重点都放在进出口商品的具体检验上,充当进出口企业“厂检员”、外贸公司“验货员”的角色,缺少对产品、行业宏观质量的分析研究,难以提供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产品、行业质量分析报告,进而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类似‘重微观检验、轻宏观管理,重产品检验、轻企业监管等监管弱化问题较为普遍。”王新认为“勇于破除旧观念、旧框架的束缚,不断推出符合形势要求的新模式、新办法,实现检验监管工作机制的新突破,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针对国外不断强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王新深刻地认识到,在更加有效的应对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检验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检验监管人员对输入国标准掌握还不足;二是缺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顶级实验室;三是受现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制约,大部分实验室主要忙于日常检测,无暇对新商品、新项目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更没有精力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最新动态进行及时分析。
面对新角色、新定位,工作千头万绪,王新称今年是“关键年”。
今年4月,检验司顺利完成了中俄汽车产品技术法规和检验监管研讨会以及日本长期使用产品安全检修·标示制度培训会。
特别是前者对于帮助国内企业及时了解俄罗斯汽车产品技术法规和相关标准、认证程序,提高出口汽车质量和安全水平,扩大对俄汽车贸易将起到积极作用,有的企业说举办这样的交流,真似一场及时雨。
为推进中国产品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检验司积极推进落实与有关国家签订的质检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监督抽测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出口,使对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王新向记者透露,为实现依法、科学、有效监管和方便出口的目的,基于产品风险、企业诚信、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相结合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即将发布,这是我国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他进一步指出,新的分类管理办法突出了对监管为主的管理理念,注重引导企业诚信自律,增加了产品风险分析要求,由对企业的一维分类转变到通过对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的二维要素确定出口产品的具体检验监管方式,使不同类别企业不同风险等级出口产品的检验放行方式更加科学、更加系统。实现以下目标:对管理良好的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或者出口免验,对质量管理水平低的企业进行严密监管,对有小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促进,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坚决进行处罚。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组织对全系统检验监管人员进行全面宣贯、培训,确保对新办法理解到位、执行到位。”王新表示。
稳步推进出口免验工作
“出口商品免验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质取胜战略部署,服务企业、扶优扶强、改革检验监管模式、支持外贸发展的重要措施。”王新表示,出口免验制度实施以来,已有130余家企业获得出口免验资格,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和出口企业的高度关注。
王司长又详细介绍了免验制度。它是对列入必须实施检验的出口商品目录的出口商品(《进出口商品免验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商品除外),由收货人、发货人或者其生产企业提出申请,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按法定程序审核,对符合国家规定免予检验条件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所给予的一项鼓励政策。
企业获得出口免验后,降低了出口成本,简化了通关手续,扩大了出口创汇,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王新坚持认为,出口免验工作对提升我国产品知名度,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和整体形象,弘扬自主创新,培育民族品牌,扩大检验检疫机构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免验制度今后的成长和成熟,王新表示,“我们正在开展对出口免验工作制度的改革。比如出口免验制度不仅要针对企业的单个产品,同时要针对整个行业产品。通过对法检目录内合格率长期保持稳定的出口产品进行分析,对其中风险程度低、与消费者安全密切程度低、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个体差异影响小的出口商品,可以在行业内全部实施出口免验。”免验产品果真能成为质量上的常青树吗?对这一忧虑,王新明确表示,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如果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将恢复正常的监管措施;如果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可以建议调整到目录外,这也为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目录奠定了基础。
他接着说:“今年,我们已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选择对国民经济有重大贡献、社会影响力大、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的名优商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继续推进此项工作。”
检验科各种制度 篇4
1、认真执行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检验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随采随验,及时发出报告,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藏。标本不符合要求者,应重新采集。
3、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做好登记,签名发出。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检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后放原处,污物及检查后标本妥善处理,防止污染。
5、采血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6、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认真执行检验仪器的规范操作规程,定期保养、检测仪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和设备。
7、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8、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
9、应制定检验后标本保留时间和条件,并按规定执行。废弃物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加强检验室安全管理和防护,做好生物及化学危险品、防火等安全防护工作,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二、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1、检验科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2、制订各项检验的操作手册,生化、临检等检验,一切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3、对各种仪器,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及质量检测并标定后使用。使用合格的检验试剂,定期检查有无过期试剂。
4、应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制订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有记录、月有小结、年有总结。有原始记录及质控图。对检测中出现的失控项目要停止报告,查出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有记录,然后报告。
三、检验科查对制度
1、建立健全查对制度,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差错发生。
2、每次检验,检验师应对结果进行复核,并签上姓名。遇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3、采集标本时:
(1)门诊病人:认真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标本(质、量)。
(2)住院病人:认真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检测项目、标本(质、量),同一病人,多张申请单时,认真查对各申请单的临床资料是否一致。
4、检验时,认真查对仪器性能、试剂质量、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5、检验后,认真查对检验目的、结果、是否缺项等。
6、发报告单时,认真查对科别、姓名及检验项目。
7、血型及输血检验时,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标本、血袋编号、标签是否完整,标本和诊断血清是否符合要求,献血员姓名,血型、Rh血型及血交叉试验结果,血袋是否有破损及血液质量。试验结果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显微镜观察结果,以防弱凝集遗漏。复核者应认真核对一次标签、血型、Rh血型及交叉试验结果后,签上核对者姓名。
四、检验标本管理制度
1、标本一律凭单采集,做好五查五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项目),临床科室送的标本要核对检验单、检查项目和标本采集是否合乎要求。
2、各项检验标本分类进入各项检测程序,并严格做好编号和核对,缓检标本应核对后妥为保存。
3、检验后的标本应按规定根据不同要求和条件限时保留备查,特殊标本特殊保存。
4、凡有传染性的标本,应按传染性标本管理规定须经灭菌处理后才能弃去。
五、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
1、检验报告单必须按检验要求逐项填写清楚,使用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填写后核对,不涂改,不破损,不污染。
2、阳性与阴性结果的书写,必须清楚,以免错误。如报告单为表格时,阳性用“+”表示,阴性可用“Ø”表示,未查者可用“/”表示。
3、报告单必须有检验者签字(全名)和签发日期,急诊报告应注明标本采集(收到)及发出报告时间。
4、当日完成的检验报告单按科室分好,每天下班前半小时分送各科室。
六、检验科试剂管理制度
1、检验科要根据实际需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有计划地采购试剂。
2、检验科要做好试剂的请购、使用、保存、检查工作,防止变质、过期和浪费,即将用完的试剂要有记录,及时申请补购。
3、试剂进货应做到来源正规,货物优质、有效、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供货单位加盖红印的《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复印件和法人委托书及业务员的身份证明。试剂进货时要有验收人签字。
4、所用试剂要有瓶签,按不同要求分类保管,需要冷冻、冷藏保管的试剂应保存在低温或普通冰箱内,并经常检验冰箱温度。剧毒、易燃易爆品要按要求保管。强酸、强碱试剂要单独保存。
七、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2、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的防范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3、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和衣物。
4、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试剂,废弃之前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5、贵重仪器、物品等设专人保管、定期维修,存放柜箱要加锁。
6、加强对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及危险、剧毒化学试剂等的管理,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对剧毒药品有专柜保存,并做好应急处理及防护工作。
7、检验室备有常用消防设施及专用灭火器材,接受消防安全及使用灭火器材的教育,对各种电器、电路按规定安装使用。
8、检验科人员应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八、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医院建立危急检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患者群体的需要。
3、建立检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必要时)、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4、医院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九、仪器管理制度
1、各种检测仪器按医疗器械进行登记,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养和按规定办理报销、报废手续。
2、精密仪器,设专柜存放,实行定人使用、保养、保管责任制。无关人员一律不得使用。
3、各种精密仪器、器械,须经校正合格后使用,计量仪器应按市技术监督局规定每年实行强制检定。
4、新购仪器、器械、须经检测验收合格后使用,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不能独立操作,无维修知识和技能者不得随意拆卸检修。
5、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格保养程序,经常保持仪器处于灵敏状态。仪器室内严禁存放挥发性、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注意防潮和防爆晒。
十、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管理范围:包括业务资料(含有检验操作规程、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等)、仪器及试剂资料、财产情况、医疗纠纷资料、管理制度等。
2、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3、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档案资料多时,为便于查阅可建立索引。
4、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销毁前必须经科室领导审批。
5、外来人员须查阅档案资料均应经科主任同意。
十一、检验科登记制度
1、建立健全登记制度以保证各种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科研数据,便以回顾性总结检验质量、数量。
2、设立以下登记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凝、穿刺液常规、血型、生化等检验结果登记本。各种贵重仪器每日运行情况记录本。化验单发送登记本及特殊标本收集登记本。不合格标本拒检记录本。
3、科室人员必须认真、及时登记,结果准确、清楚、完整。
4、违反上述规定者,从重处罚
十二、检验科卫生制度
1、每天打扫、拖擦地面、地板、擦抹台面。定期擦抹门窗及玻璃、桌、椅。物品放置有序,保持科室整洁。
2、不在检验室吸烟、进食,不乱丢纸屑等。
3、注意个人卫生。
十三、检验科信息反馈制度
1、检验科要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征询改进意见,同时,备有反馈登记本。
2、定期向临床医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整理登记,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结果。对重要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协商。
3、要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并做好病人意见的登记、处理。
4、要重视信息反馈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与要求,重要意见及时登记,认真改进。
5、对临床科室因疾病诊治需要的特殊检验要求,应结合实际,尽力配合。
十四、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严格执行检验工作查对制度,包括:采集,收集标本、化验单的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检验标本的质量和量;检验时的项目、所用的试剂、编号;检验结束时的检验结果、登记;发报告时的科别等。
2、要做过细的工作,严防检验标本丢失或损坏,尤其是脑脊液、胸腹水液等重要标本,收到后应立即登记并检验,防止漏检、错检;生化检验标本验后应保留*,输血标本应保留七天以上;防止在工作中,特别是离心沉淀时损坏标本;防止仪器错用、试剂错配、错用及计算错误;防止定错或错报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等等。
3、严格执行检验标本接收制度。病房送检的检验标本和化验单应及时验收、签名,发现有不合要求的标本或与化验单不符的标本应当即退回,并要求重送。
4、发现差错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力求妥善处理,并登记入册。发现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科主任、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5、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科主任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
6、科主任加强对差错事故的防范管理及对检验人员的安全医疗教育,经常检查、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十五、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检验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检验报告单消毒后发放(电脑打印的除外)。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常规消毒,有记录。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各种卫生学监测达到要求。
十六、检验室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
一、医院垃圾分类:
(一)、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
(二)、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其中:
1、感染性废物:⑴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等;⑵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⑶废弃的血液、血清;⑷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
2、损伤性废物:⑴医用针头、缝合针;⑵各类医用锐器;⑶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
3、药物性废物:⑴废弃的一般性药品;⑵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⑶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4、化学性废物:⑴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⑵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⑶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二、检验科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房贮存,隔天交由市绿洁公司回收处置。
三、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四、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痰、脓、血标本加2倍量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
十七、检验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控制检验科医源***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检验科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科人员自觉遵守检验科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
检验科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5、加强接触部位的消毒
在配制、使用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必须做到:(1)迅速脱去手套和隔离衣;(2)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3)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4)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十八、检验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亲自参加检验,并指导检验士进行工作,核对检验结果,负责特殊检验的技术操作和特殊试剂的配制、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毒剧药品,贵重器材的管理和检验试剂、材料的计划和请领、报销等工作。
4、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
5、负责开展对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
十九、检验士职责
1、在检验师的指导下,担负各种检验工作。
2、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在检验师的指导下进行特殊检验。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核对检验结果,严防差错事故。
4、负责检验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检验科管理制度 篇5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无菌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四、酒精应密闭保存。
五、采血针、吸管等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利用。
六、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试验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用500mg/L ~ 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臵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七、止血带一人一带、一用一清洁消毒。
八、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血库冰箱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检验科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紫外线灯监测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二、消毒剂监测 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
检验科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检验科规定1小时,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
22有记录。新灯≥90UW/cm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290UW/cm)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2<90UW/cm不能使用。
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感染要求特制定检验科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所有检验科工作人员加强手卫生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和手消毒达到规定的要求。
2、严格按照洗手与手消毒指征、手卫生方法认真洗手或手消毒,洗手或消毒后应防止手部的再污染。
4、静脉穿刺时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手卫生设施
1、流动水洗手,非手触式水龙头。
2、肥皂和皂液。滤水功能肥皂盒;每周清洁,有污染随时清洁;皂液一次性包装。
3、热风吹干机。
4、速干手消毒剂;
三、洗手与手卫生消毒指征
1、洗手:当手部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处理体液标本后;微生物接种、鉴定、药敏前后,要求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操作微机前、静脉穿刺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可代替洗手。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进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四、洗手方法和原则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五、速干手卫生消毒方法和原则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方法和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六、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2卫生手消毒,细菌数应≤10cfu/cm。
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理管理制度
1、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2、当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检验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抽血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损伤处理完后首先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负责人立即报告医院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工作小组,医院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工作小组登记并立即对损伤者抽血备查(在预防药物应用前),12小时内送检。
(5)对于既往已有免疫,其抗HBsAg>10mI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6)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预防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尽早使用(最好48h内,最迟≤1周)。同时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0、10mg)、(1个月、10mg)、(第6个月、10mg)三次注射。
(7)免疫注射后还应进行血清学追踪调查,以确定是否有了合适的血清学反应。
(8)对受伤的医务人员可能感染的病原体,采取有针对性预防与治疗,并追踪监测与观察。
(9)对损伤事件进行调查与处理,提出改进措施,开展预防锐器伤的全员教育。
检验科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一、领用管理:
1、由科室向供应室写出领用空针申请,由供应室送到检验科。
2、由科室向供应室设备科写出领用申请,由设备科送到检验科。
二、使用管理:
1、接收后,要检查批号与有效期,发现过期,立即退货。
2、验收合格后,登记在耗材登记本上。
3、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任何个人不得截留或重复使用,杜绝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检验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两类。
1、感染性医疗废物:
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所用容器;使用过的空针(不带针头)、棉棒、吸管等物品。
2、损伤性医疗废物: 医用针头、采血针、一次性玻璃采血管。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与暂时储存
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类收集,由卫生工每天下午把废物放入密闭桶内、贴好标签送到储存处。
三.医疗废物的交接和登记
卫生工与储存处完成各种相关手续后,把相应的物品登记在记录本上,并签好名字。
检验科污水处理制度
1、检验科污水处理由相关责任人负责,检验科产生的废水不经消毒处理,不准直接排入公共下水道。
2、相关工作人员每天下午,根据废液量向仪器废液桶内放入足量的消毒片(按1000mg/L有效氯计算)。第二天开机前,处理污水。
3、涂片染色用污水,倒入专用塑料桶内,按量放入消毒片(按1000mg/L有效氯计算),第二天处理。
检验科卫生清扫制度
1、环境要做到清洁、整齐。
2、保持地面清洁,做到无烟头、无纸屑、无果皮,湿式清扫,每日拖擦地面2次,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拖擦地面。
3、及时清除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并对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4、科室工作人员,应在上班前、下班后各试验室清扫干净。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桌椅、试验台、仪器用消毒液清洗。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区域划分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值班室、仓库;半污染区包括血库、微生物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体液室、临检室、生化室、微生物室、采血室。
二、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台面、地面每天湿式清洁;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一次,空气紫外线消毒。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隔离衣定期换洗。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潜在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认真规范洗手。隔离衣若有致病菌污染,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各消毒容器要加盖有警示表示,含氯消毒液类每次配制完要检测,清洁消毒容器每天清洁消毒处理后备用。
三、检验单的消毒
所有检验报告单都是无菌纸打印,发给病人。
四、器材消毒
1、金属器材:(1)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2)刀剪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玻璃器材: 各种涂片用玻片一用一消毒。
3、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的塑料吸头,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五、耗材消毒
1、用于微生物检验的各种耗材,如平板及血培养瓶、鉴定板、药敏板、增菌液、吸管、吸嘴等应压力蒸汽灭菌后集中无害化处理。
2、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的器材,作为医疗废物一次性处理。
3、塑料制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
六、重复用物品消毒
1、橡胶制品:瓶塞、试管塞压力蒸汽消毒。
2、抹布:一用一清洗,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
七、仪器消毒:贵重仪器可用碱性或中性消毒液擦拭。
八、手的消毒
工作前、工作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下一标本前,均规范洗手,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非接触式水龙头;肥皂保持干燥或液体肥皂;洗手后用红外线自动干手机吹干手。
九、废弃标本消毒及容器处理
1、盛检验标本的尿杯、大便盒、试管,特别是结核病的痰杯,应带手套,用后连同手套放入黄色塑料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
2、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胃液、关节腔液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第二天倒入厕所内。
3、废弃生化免疫血标本存放七天后,封好后集中无害化处理。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清洁区(血液储存)、潜在污染区(办公区)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规范洗手。一旦发生皮肤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一次。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查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七、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
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本院检验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个人防护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2.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食品及饮料。
二、洗手
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规范洗手或手消毒。
2.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应例行洗手。3.对消毒剂过敏的人员,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4.洗手池专用,不得用于他用。在不方便用洗手池洗手时,可用基于乙醇的无水皮肤消毒液。
5.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等,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6.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材料时,离开实验室工作区之前必须进行规范洗手。
7.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擦拭、消毒。
三、操作规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立即洗净双手,再更换新手套。2.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3.禁止用嘴吸液。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口内。禁止舔标签。4.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5.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 进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6.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片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四分之三前臵换。
7.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8.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工作台表面应清洁消毒。
9.所有弃臵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中取走之前,高压蒸汽灭菌。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与有关人员的防护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病理性医疗废物是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等,如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二、病理性医疗废物应存放专用的容器内,容器或包装应坚固、防渗漏,在盛装病理性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无渗漏或其他缺陷。
三、病理性废弃物不得和其他废物混放、混收。放入包装物和容器内的病理性废物不得再次取出。
四、盛装病理性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面应有“病理性废物”标示。
五、确定废弃的病理组织,应事先通知医疗废物暂存处工作人员,科室将密闭保存的病理性废物按指定路线和要求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并与现场工作人员认真交接和登记,暂存处工作人员收到病理性医疗废物后立即通知泰安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废物运走以得到及时处理。
六、将盛放病理性废物的容器用1000m/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冲刷、清洁,晾干备用,将盛放病理性废物后的橱柜,用1000m/L的含氯消毒液认真擦拭或喷洒消毒30分钟后冲刷清洁,打开橱门通风晾干备用。
七、凡是病理性组织接触到的污物,一律放臵防渗漏的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3/4满封口,处理方法同废弃的病理组织。
八、接触病理性组织和处理病理性组织的工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防渗透隔离衣、防渗透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操作完毕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九、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制定正确的采(收)集、运送和处理标本的准则,并指导应用于临床。
2、及时处理送检标本,严格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阳性的检出率。
3、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认真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及时做出报告。
5、负责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并与药剂科配合,每季度公布一次我院细菌耐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建议。
检验科工作制度 篇6
1.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急诊检验单上注明“急”字。2.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下班前发出报告。急诊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出报告。
3.要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后发出报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科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院外检验报告,应由主任审签。
4.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二十四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
5.保证检验质量,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6.建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参加室间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质量。7.积极配合医疗、科研,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体会 篇7
1 什么是危急值
所谓危急值, 也称为紧急或警告值, 即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 说明患者可能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者生命可能得到挽救;否则, 将可能危及患者的安全和生命, 我们将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和生命的检验数据称为危急值。例如血钾, 当小于2.5 mmol/L时, 为严重低钾血症, 会出现虚弱, 心律不齐;当大于6.5 mmol/L时, 为严重高钾血症, 有微循环障碍表现, 甚至出现心搏骤停。因此, 这两个数据可以看作血钾的低、高危急界限值。
2 危急值的确定
2.1 危急值项目的确定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 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报告制度”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 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等”。除上述项目外, 一些异常的检验结果虽不至于立即危及患者生命, 但有可能对生命带来威胁的, 也应该考虑列入危急值范围, 如淀粉酶测定等。所以, 我们要根据临床科室的要求, 制定出能反映患者危急值的相关项目。
2.2 危急值的确定
危急值的制定必须由检验科和临床科室共同商定, 绝不能单凭检验科确定。例如新生儿血糖许多低于2.5 mmol/L, 我们如果按成人危急值标准报告, 那是不现实的;还有透析室的患者, 尿素和肌酐检测几乎都是危急值。所以, 对于特殊科室, 我们要特殊对待, 这样才能体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真正意义。
3 危急值报告流程
3.1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 检验员首先要确认检验仪器是否正常和检验过程是否规范 (若有疑问立即复做) , 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 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必须立即电话通知病区护士, 再由护士立即通知主管医师, 同时报告检验科相关人员, 并在专用记录本做好登记工作, 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科别、日期、危急项目、初始数值和复查数值、是否通知临床科室、值班者签名等。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 (接收) , 谁记录”原则, 责任到人。如果是门诊患者, 应及时电话通知门诊接诊医师, 如果是体检中心体检者, 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或者体检中心主任。
3.2主管医师有必要重新留取标本再次复查。曾有一病例, 第二天准备手术, 因标本错误, 得到危急值报告是心肌酶异常, 立即会诊, 与症状又不相符, 经重新抽血检验, 结果正常, 原因是标本混淆。还有一病例, 危急值报血钾8.2 mmol/L, 重新抽血检验, 结果正常, 原因是患者正在补钾, 护士在同侧肘静脉抽的血而引起。所以再次抽血复检很有必要。
3.3病区主管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 不仅是只采取相应措施, 而应在病历上有所体现。既是危急值, 就不能只停留在检验科和护理站的登记本上面, 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病历上要有所体现。
制度反腐的核心在于权力配置 篇8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7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发表“七一”讲话时再次强调反腐败的重要和紧迫。
类似的表述胡锦涛已不是第一次提起,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中共十八大临近之际高调重提,含义颇深。
上述会议中,胡锦涛用“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来概括目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要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如何在90年的视野中观照中共的反腐历程?当下腐败滋生蔓延,易发多发,实质问题出在哪里,如何从制度层面进行更有成效的反腐?《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
作为国内知名的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有着长达32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市县纪委到中央纪委,从查办案件到理论研究,李永忠的研究成果不仅多次进入高层决策,其反腐观点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在李永忠看来,当前腐败高发的实质是权力结构出了问题,而从权力反腐过渡到制度反腐,还须与公众的权利反腐相结合。
“反腐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新闻周刊:建党90年以来,中共中央在推进反腐工作时所遵循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李永忠:我个人认为,依靠群众,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载体是中共建党以来反腐败所遵循的基本路径。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探索反腐路径,与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路径大致相同,基本上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
邓小平曾说过,“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并不清楚”。同样,我们应该怎样反腐败?也不是很清楚。反“对”了是因为载体找对了,反的效果不好,是因为载体并没有找到或找对。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已利用的反腐载体有哪些,建党90年来,反腐败走过哪几个阶段?
李永忠:建党九十年来,中共反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战争反腐、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
第一阶段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反腐败依托的主要载体是战争。
第二个阶段就是运动反腐。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托的载体是群众运动。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正式颁布。这一时期反腐主要以领导人的认识程度高低、关注度强弱、决心大小为尺度。这也是权力反腐的重要标志。
目前是第四阶段,属惩防结合的制度反腐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不少人认为,战争年代反腐败搞得好,主要是教育搞得好?
李永忠: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是战争充当了反腐的主要载体,教育之毛,依附在战争之皮上,反腐教育才有成效。
战争让更多的干部、党员懂得,脱离群众连命都不保,哪敢做腐败之想?联系群众不仅是动员的最大优势,支持的最大优势,而且是掩护的最大优势,保命的最大优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这种以战争为载体的最为实在具体,甚至是血的教育,比其他任何形式上的教育要深刻得多。
中国新闻周刊:当战争远去,运动不再,靠什么反腐?建国后的系列运动反腐是否产生了负面作用?
李永忠:中共执掌全国政权以后,毛泽东同志想到了战争年代搞的一些群众运动在防止干部腐败的效果。开始用隔三差五的群众运动作为反腐的新载体,这种运动式反腐在相当一段时间保证了干部队伍的清廉。但是,其负面作用有二:一是经常性地冲击经济建设;二是造成党内关系的紧张,人人自危。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摒弃了这种模式,开始尝试权力反腐。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通过他人生中的三落三起,结合党史教训,不仅第一次从制度层面上揭示了“权力过分集中”,这一“总病根”,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这一改革开放战略的顶层设计。
1980年,邓小平发表了8·18讲话,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这成为新时期反腐工作的一个探索。这样的载体需要将总设计师的个人认识,转化为高层领导共识,再转化为全党统一认识。因此主要以领导人的认识程度的高低、关注度的强弱、决心的大小为尺度,带有权力反腐的明显特征。
根本困境在于两大体制改革不同步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50年代初,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两个人,管了二十多年,80年代初也杀了两个人,但两年都没管住。
李永忠:王仲、叶妈坎是改革开放之初被判死刑的县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当时曾引起很大反响。此后,人们一直把王、叶与50年代初的刘青山、张子善相提并论。但我认为不是这么回事。50年代初,杀刘青山、张子善有很大震动,但绝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靠二十多年持续不断地搞群众运动,才使我们清廉了二十多年。
改革开放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反腐败载体,低层次的腐败开始慢慢向中观、宏观和高层发展,导致腐败蔓延,而有的人则由过去仇恨腐败转而思念腐败、羡慕腐败甚至最后铤而走险搞腐败。例如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一方面想方设法为国家搞建设,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为个人谋私利!像这样卷进去的干部已由一般基层官员上升到中级干部,甚至到高级干部,包括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和政治局委员。从趋势上看,少数人不正当行为的“汇而成风”,已发展到相当多人滥用权力的“聚而成网”。
中国新闻周刊:中共反腐败的四个阶段中,具体有哪些困境?
李永忠:改革开放以前,反腐主要有两大困境:一是群众运动式反腐与正常经济建设秩序的矛盾;二是与党内生活正常秩序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三大困境。第一个困境,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高速发展,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像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在深圳特区三十周年时被判死缓,个人受贿达到3318万元 ,可以说是对两大体制改革不同步的一个最有力的诠释。
深圳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标杆和旗帜。但30年来并没有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飞猛进而带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因此,“权力过分集中”的“总病根”不但照旧,而且还在发展。于是,改革的不同步和不到位,酿成了经济特区的腐败样本!
第二个困境是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难以兼顾。中国惩治腐败在全世界堪称最严厉,2000年到2007先后有多名省部级腐败高官被判死刑,但死刑也未能刹住一些高官继续滑向腐败深渊的步伐。究其原因还是预防腐败做得不够。腐败的出生率大于腐败的死亡率。在此情况下,贪腐的成本很低,反腐成本就会很高。这场成本之战,越是旷日持久,就越难打赢。
第三个困境,是战术上不断创新与战略上的墨守成规形成很大的反差。在反腐败战术上,中共有“双规” 战术,全世界在反腐败上都没有 “双规”,我们有。可以说,再顽固的腐败分子,基本上只要被“双规”,其腐败案情都可能被查出而受到惩治。当然“双规”也有其负面作用,目前虽然还不能取消,但一定要慎用、限用!而反腐战略上,至今还不能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共识,提出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制度反腐的核心是调整权力结构”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制度反腐任重道远,根本出路在哪里?
李永忠:中共中央历届领导都想在战略和战术上走出反腐困境,无论是陈云开展三年整党或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还是尉健行提出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以及当前提出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些措施都是中央高层力图走出腐败困境的努力。
但是,现实中走出腐败困境不是通过战略和战术上的小胜就能实现反腐败的大胜的。
之所以反腐败形势没有根本性改变,说明制度建设还需要向前推进,权力结构改革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党委成为同级组织中难以监督的对象,同级党委一把手成为监督的空白、死角和禁区。
目前腐败滋生蔓延,案件易发多发,实质就是权力结构出了问题。必须改变依靠领导人个人意志或者个人权力来反腐的方式,通过合理的权力配置和科学的权力结构来遏制腐败!
中国新闻周刊:官员财产公开被认为是“阳光反腐”最好的形式,您认为推行官员财产公开的突破口在哪里?
李永忠:让所有的官员都来申报财产,条件不具备。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我认为目前关于“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可以有两个突破口,一是新被列为后备干部的官员要公示家庭财产,其次是新被提拔的官员要公示家庭财产,此举可减少阻力,逐步推动改革。
用新后备和新提拔的干部一步步地去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用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来实现整体风气的转向。
中国新闻周刊:互联网已成民间反腐的热点,如何看待公众参与这一现象?
李永忠:互联网时代为每个公民自由地平等地发布负责任的言论,特别是在反腐败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公众利用网络可以直接向党的纪律检察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进行举报,减少了很多中间层级,同时还能把很多问题公开化。所以网络反腐也已进入中纪委的报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在我看来,权力结构是制度防腐的核心,制度反腐以权力结构为重心,最后的发展还必须与公众的这种权利反腐相结合,这样才能构成中国特色的反腐新模式,而不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
制度反腐的最高境界就是老百姓的权利反腐,从权力反腐过渡到制度,必须与公众的权利反腐相结合,才能跳出反腐败的周期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