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2024-05-27

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

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篇1

食品安全检验制度

为保证食品安全,确保广大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食品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制定本制度。

1、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食品经营主体,须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方可经营,应将《食品流通许可证》悬挂于经营场所明显处。

3、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工作并需进行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合格证。

4、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食品经营的专业知识,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食品进行监督;管理人员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种食品安全风险。

5、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平面图)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6、经营场所(包括库房、贮存场所)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保证经营场所的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7、经营食品必须保证具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8、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毒、无害,清洁。

9、对每类每批商品(食品)严格标明采购日期、产品名称、产地、规格、生产日期及最终保质时限,做到帐物相符,挂牌存放并做到先进先出。

10、存放的商品(食品)应有包装,并标明产品名称,定型包装食品应贴有完好的出厂标识。禁止存放无标识及标识不完整、不清晰的商品。

11、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有非食品、个人物品、药物、杂物及亚硝酸盐、鼠药、灭蝇药等有毒有害物品。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商品(食品),拒存放入库。

12、不定期地检查所存放的商品(食品),发现有霉变或包装破损、锈蚀、鼓袋、胖听等感官异常、变质时做到及时清理出库,清出后在退市区域内存放,并及时销帐、处理、登记并保存记录。

乌鲁木齐西域鑫元物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年月日

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篇2

1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1.1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 我院虽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但平时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我院也制定了一些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文件, 但这些规章制度和文件并不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都是照搬国家标准或其它医院的制度, 针对性不强, 落实不到位。

1.2 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不符合标准

县级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按理说应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BSL-2) , 但我院检验科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还达不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19489-2008) [2]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6-2004) [3]等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实验室面积不足, 布局也不够合理。没有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在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入口明显位置处, 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室的门口。所有盛装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明显位置处也没贴有生物危险标志。此外,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

1.3 检验人员的自身问题

1.3.1 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检验人员由于缺乏生物安全管理知识;自我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病原标本的生物危害认识不足;对穿戴防护装备甚至认为是多余的;思想上麻痹大意, 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 没有穿工作服或防护服, 也没戴帽子、口罩;甚至操作时也未戴一次性的医用手套;在实验室工作区进食、饮水、抽烟, 穿着实验工作服进入清洁区。

1.3.2 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4]

由于检验工作需密切接触患者的病原性标本, 在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如不注重个人的生物安全防护和不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问题。如盛装病原标本的玻璃容器和离心管发生破裂;病原标本外溢到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 溅撒到工作服、皮肤黏膜甚至眼部;皮肤、手部被针、刀等锐器刺伤。

1.4 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

目前, 我院都能做到采集标本时, 一人一针, 一人一管。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 偶尔也会出现运送人责任心不强, 造成盛装标本的容器破裂, 以致病原标本外泄。实验完毕后, 病原标本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甚至出现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装的现象。

2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5]

2.1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医院应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 下设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对实验室进行二级生物安全管理, 平时严抓勤管;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文件的相关要求, 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管理制度。这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通过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 (SOP) 和实验记录等文件形式体现[6]。

2.2 改善实验设施, 加强设备管理

要让医院领导对生物安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按照BSL-2实验室的要求, 进行升级改造, 建立合理的实验室功能区, 使其设计布局更加合理。实验室的每一个出、入口都应贴上生物危险标志, 并标明相应的级别, 同时添置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消毒设备, 如生物安全柜、安全离心机罩帽、防溅罩或面罩等, 同时配备紧急洗眼装置或淋浴设施, 当遇到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眼睛时, 可以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洗手装置可以安装一个脚控或红外控制的洗手池或者配备一个酒精擦手器。

2.3 加强生物安全教育, 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医院要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 尤其是检验科人员进行国家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同时, 检验科负责人还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检验人员, 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 并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所有检验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生物安全教育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让检验人员全面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 掌握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 从而减少生物安全事故的隐患。

2.4 防范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

检验人员要做到自我安全防护, 在实验室工作时, 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护服, 戴上口罩;接触或操作病原标本时, 应戴上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在特殊情况时, 甚至还必须戴上合适的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尤其要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 防范职业暴露事故。当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 应启动相应的应急体系与预案。若发生皮肤被刺破时, 应对伤口进行挤血, 用水冲洗消毒, 最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包扎伤口。如病原菌 (毒) 外溢到皮肤粘膜时, 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 严重时, 甚至需接种免疫血清或疫苗。

2.5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防止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应遵循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年)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使其无害化。做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医疗废物应采用专用垃圾袋, 以规定的方式包裹, 以便交由医疗废物处理站进行直接焚烧或其它消毒处理。污染性锐器———注射针头、手术刀片及碎玻璃等, 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利器盒中存放。利器盒中存放物达到其容量的3/4时应予以更换。最后交由医疗废物处理站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严禁买卖医疗废物。

总之, 医院领导干部和检验科工作人员要提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 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 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金良.世界首例实验室感染的SARS患者[J].天津医药, 2004, 32 (8) :528.

[2]童燕.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2) :241-242.

[5]何晓华.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 2009, 26 (11) :29-30.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 生物安全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中圖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39-01

医院检验科在医院日常运行中地位特殊,作用也比较重要,但同时其危险性也是最大的,尤其是条件较差的医院,其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令人担忧。检验科要负责医院日常病原体标本的检查、诊断,是医院病原体的集散地和传播源,尤其是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来说,其危害性则更大。因此,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就成为了科室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检验科室的标本管理、废弃物处理、人员安全操作管理及重大生物事故的应急处理制度管理等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1 生物安全与管理的概念

1.1 生物安全。检验科生物安全是指医院检验科从事病毒微生物研究实验的工作人员要保护实验标本及材料免受污染,泄漏等,同时要避免病原体微生物对人员自身以及环境和人民大众造成生物伤害。

1.2 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使用一定的安全防护设备对实验标本进行安全操作和日常维护,以防止其泄漏和交叉感染、出现不可控的局面。生物安全管理一般包括安全制度、应急预案两个方面。

2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医院检验科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科室人员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上面,同时也由于我国对于生物安全的制度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从而也导致了医院对于生物安全管理经验的缺乏。

2.1 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对日常防护的准备不够充分。一些医院检验科的检验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于日常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意识认识不足,同时对发生生物灾害时的处理意识不够,尤其是基层医院,其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的标本以及样本等防护力度较弱,并且对个人防护和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管理者往往并非专业人员,从而使得我国中下级医院在检验科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2 对生物检疫、防护的安全设备投入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一些医院对于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投入十分少,其安全设备、实验设备以及检验设备等都非常陈旧,对于新式生物病菌并没有多少防护能力,从而导致检验人员极易受到生物病菌的侵袭。

2.3 医院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了解较少,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在检验科室工作的人员大多偏向于专业的检疫、检查专业,他们并未真正、系统地研习过生物安全防护,对具体的防护措施操作缺乏经验。

3 加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措施

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关乎整个医院乃至区域的安全,其安全管理必须得到最严格的执行,针对现阶段我国检验科室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1 加强资金投入,更新检验科室的安全设备、材料及检验设施。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检验科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人员要积极听取检验人员的建议,对科室进行设备更新和采购。所有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物化标准,同时根据地方医院实际情况配比安全防护设备,安装符合生物安全的设备。并且要根据最新疫情来配比相应的防疫设备和检验设备,以便能够及时检测和防护最新生物疾病。

3.2 合理布局医院检验科的地理位置,与其他科室有机统一起来,方便生物防护。医院检验科的布局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科室配比,将最有利于生物防疫的科室进行就近安排,发挥现有资源和其他检测设备的潜在助力,同时要便于进行疫情的防疫、疏散、管理及日常诊断等。检验科要配置相应的消毒装置、排风装置、应急药品、标本接受安全窗口、可感应水系统以及安全柜、醒目生物安全提醒标志等等。

3.3 检验科要做好生物标本的管理和安全防护。检验科室在进行日常检验时要做好标本的管理和防护,在生化实验室、生物病菌检测实验室等敏感地区张贴醒目标志,并对进出进行严格管制。对体液、血清、尿液等标本在实验后需消毒再冷冻保存,日常标本要进行安全的检测,并准确贴上相应的检测目录及其他信息,妥善放置保存于安全标本架、生物容器、冷冻室等之中,对有重大传染或其他生物病毒感染病史病人的标本要实行全面安全防护,避免检验科实验室的其他标本和建验人员受到感染。

3.4 加强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其防护意识。医院定期对检验科室人员进行最新生物病毒知识培训,系统地加强其生物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对日常安全操作进行记录和评估,加强其对生化泄漏的应急处理能力,规范其日常安全操作行为。

3.5 严格执行检验科室的废弃物处理规范。医院检验科室的日常废弃物必须按照特殊的处理程序给与处理,对检验本在收集时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消毒和稀释、灭菌处理,最后进行医疗废弃物密封,由专业人员负责监督、执行、运输,并在远离人群地区进行焚烧、深埋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生物病菌的扩散和再次污染泄漏。

总结:医院检验科是医院的核心科室之一,其重要性对于医院的日常运行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是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生物病菌的泄漏将会导致不可估量的灾难,必须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的作用,降低生化病毒的侵袭,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邓云清,罗碧茹,李艳华.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现代预防医学,2005,6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制度1 篇4

1.进厂检验

维修车辆进厂后,检验员应记录驾驶员对车况的反映和报修项目,查阅车辆技术档案,了解车辆技术状况,检查车辆整车装备情况,然后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的要求择项进行维修前的检测,确定附加作业项目,并把检验、检测的结果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未经检验签证的车辆,作业人员应拒绝作业。

2.过程检验

在维修作业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实行维修工自检、班组内部互检及厂检验员专检相结合的办法。过程检验的主要内容是零件磨损、变形、裂纹情况;配合间隙大小;有调整要求的调整数据;重要螺栓螺母扭矩。对涉及转向、制动等安全部件更须严格的检查。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部件,应进行修复、更换,以确保过程作业的质量.过程检验的数据由检验员在检验签证单上完整记录,未经过程检验签证的车辆,厂检验员有权拒绝进行竣工检验。

3.竣工检验

竣工检验由检验员专职进行。必须严格按《汽车二级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逐项进行检验签证,必要时进行路试。竣工检验的结果应逐一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未经竣工检验合格的车辆不得送检测站检测,不得出厂。

4.检验标准:

(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

(2)《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

(3)《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5)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制度、合格证的适用

(一)机动车整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车辆,经竣工检验合格,由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按规定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二)机动车小修(含发动机、车身、电器系统及自动变速器维修专项修理小修车辆)经竣工检验合格,由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按照规定签发《机动车小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三)机动车维修企业可以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动车小修竣工出厂合格证》);计算机打印的合格证式样应向所在地区县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四)签发合格证应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准确、清晰、规范。

(五)禁止机动车维修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伪造、倒卖、转借、代开、冒领或提供空白合格证,禁止对为竣工车辆提前签发合格证。

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预防性保证期

完善汽车管理、监督、检验手段。

建立健全企业及业户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

组织汽车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并对从业人员搞好阶段性考核。

实质性的保证期

汽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整车修理或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0公里或者100日;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一级维护、小修及专项修理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公里或者10日。

机动车整车修理或者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机动车行驶6000公里或者60日;维护、小修及专项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机动车行驶700公里或者7日。

质量保证期中行驶里程和日期指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从维修竣工出厂之日起计算。

返修项目质量保证期(转诊制度)

返修项目的质量保证期,应从返修竣工出厂之日起,重新计算质量保证期。同时,在质量保证期内,同一故障两次都没有修好的车辆,由所在修配厂负责“转诊”将期转到其他修配厂或上一类修配厂修理,并承担相应费用。

机动车配件采购、检验、使用、公示制度

一、配件采购

应建立健全配件采购登记制度,记录配件购买日期、供应商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及规格型号、产地等,并查验、保留产品合格证、购货发票等相关证明和原始凭证,严禁采购假冒伪劣配件和三无产品。

二、配件检验

(一)设置专职配件检验人员,负责机动车配件入库前的检验;

(二)采购的机动车配件应按照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分类入库存放;

(三)经检验不合格的配件要做好标识,单独存放,及时处理。

三、配件使用

(一)应建立配件出、入库管理档案,并实行配件出库领用登记制度;

(二)配件在使用、安装前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使用的配件在规定的质保期内;禁止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

(三)机动车维修过程中换下的配件、总成,应当交托修方自行处理,并做好登记。处理特殊配件如废电瓶、废机油等应符合环保要求;

(四)托修方自带机动车配件(材料)维修车辆的,承、托修双方应当面清点配件数量、质量,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并经双方确认;

(五)必须如实告知托修方在维修作业中更换配件等信息,并经托修方确认。

四、配件公示

(一)应向托修方公示维修作业中更换的配件信息,公示的内容至少包括:配件名称、编号、产地(进口、国产)、制造厂、价格等项目;

(二)应当将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托修方选择;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篇5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篇6

1准入制度

2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3健康监护制度

4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5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

7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8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9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

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4.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4.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4.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4.6.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4.6.2患发热性疾病;

4.6.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6.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4.6.5妊娠;

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

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职责

3.1本中心检验科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监督。

4、制度要求

4.1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4.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4.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4.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4.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4.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4.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4.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4.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4.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4.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4.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

4.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4.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4、制度要求

4.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4.1.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1.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4.1.3检验科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4.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4.2.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2检验科应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检验科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4.2.3检验科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4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5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4.3.1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检验科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检验科批准其上岗。

4.3.2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检验科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检验科批准其上岗。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为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应该由取得北京地区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4.步骤:

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1.4评估暴露级别(见下表)

4.1.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1.5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4.1.6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2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一、化学污染

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针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5.支持性文件:

5.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职业暴露登记表

5.2消毒技术规范 5.3职业暴露危害评估表

5.5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5、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6、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7、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8、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9、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篇7

在特种设备的检验过程中, 特种设备由于构成元素比较复杂, 很多具有电接触、静电、放射源、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存在着生命安全隐患。这就使得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流程复杂, 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高危特性。因此, 在现在的特种设备检验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安全规范的检验程序, 在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同时, 高效细致地完成检验工作。

1.1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简而言之, 检验人员在检验承压类特种设备过程中, 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安全技术条例简单来说, 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和安全技术条例。同时为了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佩戴好防护的口罩和防护手套, 防护镜和相关的衣物。在排查前, 检验人员要对设备结构构造充分了解, 仔细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排查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是否有有毒有害物体和易燃易爆的气体和物体, 并且在附近设置警示牌等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 尽量起到警示作用。同时, 要注重检验人员的能力素质培养, 定期组织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其安全检验的意识, 使其了解新法规、标准、规范, 做好安全检验工作。

1.2 压力试验检验安全规定

相关的检验标准规定, 承压类特种设备在检验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时会做耐压试验, 这项试验值得我们特殊关注。由于承压类特种设备对内部的压力有很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因此在内部实际压力超过标准值的情况下, 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加倍严谨。在一般情况下, 检验人员需要用膨胀塞密封管头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水压试验。在检验过程中, 为了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必须要尽可能的避免人员身体直面膨胀塞塞头。

1.3 内部检验安全规定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前, 检验人员首先要同用户进行沟通, 确保特种设备各项内部参数和指标已经按照规范执行, 进行一系列深入的调查情况。值得一提的是, 在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的过程中, 必须要有专人进行监护, 这样一旦发生一些突发情况, 可以及时与外界联系。

在开启承压类设备专业检查孔和人孔前, 首先要检查好相关参数和指标,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三个指标:承压类特种设备内部相关介质是否排放与置换完全;所需检验的承压类特种设备是否能够出具有关特种设备内部有毒有害气体的分析报告与安全作业保证意见;所需检验承压类特种设备是否已经与整个运行系统彻底隔绝。在此三项指标检查完后, 并且等待通风完全之后, 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检验。

2 安全管理特种设备

2.1 抓好特种设备选型、安装、改造环节

国家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等环节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根据安全技术规范, 只有同时具备严格的责任落实制度, 质量检验制度和相应的检测手段和生产条件, 以及能力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工人和相关工人的单位才能够进行特种设备的选型、安装和改造。这也为特种设备相关的安全部门和管理部门把好关口, 提高单位准入门槛, 从根本上控制选型、安装和改造等重点环节。这也是保障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安全科学进行的重中之重。

2.2 全面加强管理特种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运行的过程

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 各部件间的配合状况、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各单位明确责任, 这样能够在特种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及时排除, 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检验, 检测工作中具体的几点要求主要有:1) 仔细观察各项指标参数。特别是仪器能够反映出来的指标参数例如压力、温度、温升、负荷、水位、电流、流量、速度、载重量、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符合规范, 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此外, 主机设备仪表也是要重点观察的一项;2) 各部件的运行状况。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 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进行巡视检查, 是否有异常声响、打火放电、破损等损坏情况。特别要重视锅炉的液位、蒸汽压力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的运行状况。再比如, 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 天车的大小车行走、起升限位以及联锁保护是否可靠空压机气缸的压力表和安全阀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3) 在检验过程中, 要做好日常记录。包括记录安全附件、测量调控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维保及检测记录。各班都要做好日常检查, 有完整可靠的检验记录, 并且做好交接工作, 以备查证。

2.3 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措施安全化, 科学化

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现状是, 很多企业还停留在耳听和目测, 误差经常存在,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科学的检测设备越来越多, 比如用于检测大容量电动机轴承振动部位、压缩机械旋转设备的超声波测振仪, 超声波测振仪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更精确, 更灵敏的测振, 精确判别震动是否超出规定标准, 并且很快确定损坏区域。超声波测振仪还可以用于压力容器, 起重设备的无损探伤检查, 判别材料的损伤与疲劳程度和重要部位机械零部件的损伤与疲劳程度是否合乎标准, 再比如用于检测压力容器, 管道以及锅炉的超声波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可以很好地测量材料厚度。有了现代化的, 更加科学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技术, 及早发现设备故障, 提早防范事故, 制定整体全面的抢修方案就不再难以实现。

3 结论

总之, 特种设备, 关乎生命财产安全, 检测设备检测需紧扣检测环节, 把握检测细节, 利用科学手段, 先进检测手法, 在工作中多总结, 勤思考, 总结经验, 才能真正做好检测设备安全工作, 将危险扼杀在萌芽。

摘要:特种设备关系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以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为依托, 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生命财产

参考文献

[1]刘福.浅析特种设备监督检验[J].科技风, 2010 (13) .

[2]锦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锦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J].企业标准化, 2008 (Z1) .

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篇8

河北省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是河北省水产品质量、渔业环境、水生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专业机构,除配备各种专业检测仪器设备外,还有贮存有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气体,存在安全生产隐患。8·12天津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河北省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按照河北省农业厅领导有关要求,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邵铁凡站长为实验室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申红旗副站长具体抓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作业指导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防火、防爆管理规定,危险品和剧毒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定;三是检验科、业务科、检疫与病防科各确定了两名安全监督员,负责日常安全监督工作;四是建立了隐患排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细致的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逐项填写《实验室安全检查一览表》。在8月下旬进行的第一次安全隐患排查中,查找出大小安全隐患40余项,由各有关科室签字确认,限期整改;五是组织人员连夜分类整理药品库和废液室,并购置了防爆灯、灭火砂等安全物品;六是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每年举办一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组织一次应急处置演练。在站领导和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深入人心,为各项检测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申红旗 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总站 050011)

nlc202309011852

上一篇:1入党申请书下一篇:市调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