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2024-06-09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16篇)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

检验科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

召开专题会议持续改进

2012年12月18日下午,为了提高员工对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识,增强服务临床的意识,检验科召开了主题为“提高认识,重视危急值”的持续改进专题会议。刘永俊副院长、医务科周柏林科长参加会议并讲话。

刘副院长指出,医院是一个大团队,“安全、优质、发展”需要全院员工的团结协作,大家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确保检验质量,把好安全关,大力推进安全优质管理工作。胡科长要求大家从全局角度出发,重视医疗质量,要树立“生命在我手中,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感,认真学习科室的核心制度,整理工作流程,杜绝医疗安全隐患。

检验科邹建主任做了题为“提高认识,重视危急值”的讲座。邹主任从如何处理检验结果危急值、延误危急值报告的危害等多方面进行了强化培训,纠正目前个别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错误认识,并回顾分析了科室在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检验科陈舟主管检验师为大家演示了检验系统对危急值的提示,并告诉大家,检验结果网络预警报告系统正在调试中,该系统启动后,检验危急值报告更加信息化,更利于危急值报告与记录。

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同时,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也是实验室认可和二甲中医医院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检验科早就意识到危急值对临床救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几年前就已经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要迅速向临床报告并做好记录。目前,检验科管理层正与临床沟通,重新评审检验危急值,不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并不定时督导员工执行情况。

会后,全体员工认识到,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是检验工作的一部分,等同于检验质量,并列放在检验工作的首位。大家表示要立即行动起来,重视并做好危急值报告工作,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防患于未然,保障病人安全,保障医院医疗安全,保障员工自身安全。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2

1 什么是危急值

所谓危急值, 也称为紧急或警告值, 即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 说明患者可能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者生命可能得到挽救;否则, 将可能危及患者的安全和生命, 我们将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和生命的检验数据称为危急值。例如血钾, 当小于2.5 mmol/L时, 为严重低钾血症, 会出现虚弱, 心律不齐;当大于6.5 mmol/L时, 为严重高钾血症, 有微循环障碍表现, 甚至出现心搏骤停。因此, 这两个数据可以看作血钾的低、高危急界限值。

2 危急值的确定

2.1 危急值项目的确定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 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报告制度”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 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等”。除上述项目外, 一些异常的检验结果虽不至于立即危及患者生命, 但有可能对生命带来威胁的, 也应该考虑列入危急值范围, 如淀粉酶测定等。所以, 我们要根据临床科室的要求, 制定出能反映患者危急值的相关项目。

2.2 危急值的确定

危急值的制定必须由检验科和临床科室共同商定, 绝不能单凭检验科确定。例如新生儿血糖许多低于2.5 mmol/L, 我们如果按成人危急值标准报告, 那是不现实的;还有透析室的患者, 尿素和肌酐检测几乎都是危急值。所以, 对于特殊科室, 我们要特殊对待, 这样才能体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真正意义。

3 危急值报告流程

3.1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 检验员首先要确认检验仪器是否正常和检验过程是否规范 (若有疑问立即复做) , 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 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必须立即电话通知病区护士, 再由护士立即通知主管医师, 同时报告检验科相关人员, 并在专用记录本做好登记工作, 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科别、日期、危急项目、初始数值和复查数值、是否通知临床科室、值班者签名等。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 (接收) , 谁记录”原则, 责任到人。如果是门诊患者, 应及时电话通知门诊接诊医师, 如果是体检中心体检者, 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或者体检中心主任。

3.2主管医师有必要重新留取标本再次复查。曾有一病例, 第二天准备手术, 因标本错误, 得到危急值报告是心肌酶异常, 立即会诊, 与症状又不相符, 经重新抽血检验, 结果正常, 原因是标本混淆。还有一病例, 危急值报血钾8.2 mmol/L, 重新抽血检验, 结果正常, 原因是患者正在补钾, 护士在同侧肘静脉抽的血而引起。所以再次抽血复检很有必要。

3.3病区主管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 不仅是只采取相应措施, 而应在病历上有所体现。既是危急值, 就不能只停留在检验科和护理站的登记本上面, 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病历上要有所体现。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3

临床实验室的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因此,异常检验结果的处理及“危险值”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检验“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由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因为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所以把这种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一?危急值的建立

1.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危急值

建立时应根据本地区患者及本院检验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單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应以病人为中心,以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在制定危急界限值时,要把危急值和参考值区分开,防止“危急值”定的过宽,避免使之出现危急值不危急的情况?

2.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

因检验工作者临床知识相对欠缺,在项目设置时应征求临床意见,项目设置后在执行过程中应经常向临床了解项目可行性,了解报告后病人处理情况,是否从早期报告中取得改善机会,如何避免在报告传递中延误,甚至发生对方拒收或接收后拒绝告诉姓名等?每年做一次回顾性小结,内容可包括项目设置,报告情况,并作出适当修正等?

3.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

职能部门要指导检验科制定“危急值”报告和处置的二级制度,如:1.明确检验科的报告项目,以及具体项目的质控?复核?报告和登记的具体细节;2.明确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告知和病历记录等细则?同时还要对临床?检验科执行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管,定期和(或)不定期开展分析总结,持续性改进“危急值”管理制度?要明确保障制度执行的具体措施,如:制定临床?检验科违反“危急值”管理制度的具体职责,明确责任承担等?

二?“危急值”出现时的处理

1.先要查看标本是否有错,实验前各项操作是否正确,因为分析前误差占到总检验误差的50%以上,因此有时会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明显不符合的情况,尤其是标本采集不当是主要因素?而这些实验前因素是不能在实验中纠正的?

2.在试验中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错,当天的质控是否正常?

3.复检标本,如果复查结果与上次一样或在许可的范围内,必要时可以重新采集标本,再次复查,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检”?

4.对处理过程要详细记录,还要建立起对检验结果中危急值的确认,同时还要了解临床患者的处理情况?并在《危急值登记簿》上做好登记工作?

5.临床科室的查对?处置和记录程序?临床科室在收到医技科室关于“危急值”的报告后,应当履行必要的查对措施,制度应明确规定需要查对的项目(至少应包括患者姓名?是否做过该项检查)和查对的执行人员?明确规定当班医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危急值”类型做好相应的处理,或做好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的处理准备工作?

三?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危急值的管理中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医院的职能部门不重视?2.实验室对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一些检验项目也有待改善?3.“危急值”报告的时间不明确,报告记录不完善?4.临床科室对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完全理解危急值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建立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对全院各个科室进行培训,提高对危急值的认知程度,特别是职能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危急值临床应用的意义

1.建立符合本院“危急值”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缩短“危急值”从报告到处置的间隔时间;明显提升临床的“危急值”处置能力和治疗质量;提高病员在出现“危急值”?面临生命危险状态时的治疗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2.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当危急值出现时,检验人员会按制度认真分析检验结果,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主动学习的目的,减少了懒散情绪,同时提高了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也加强了检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使临床医生大大减少了对检验工作的抱怨,增加了理解和信任,临床实验室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检验医学得到了发展?

3.加强与护士的沟通:标本采集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些标本的危急值的出现,是由于标本采集过程操作不当造成的?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检验科必须加强与护士的沟通,检验科最好把怎样采集标本?什么时间采集哪种标本最合适?以及采集标本中应注意的事项,做成小册子发放到科室,从源头解决标本质量问题?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篇4

1、危急值是指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或手术者健康的某些重要检查结果的危象界限值。

2、当出现上述危急值或可疑危急值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护士站(病区主班护士或三班值班护士)或开单医师,同时,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再次及时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护士站(病区主班护士或三班值班护士)或开单医师,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上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3、检验科每天收取标本时,对照手术记录板,在检查单上加以标记,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标本进行排序、检查。

4、每天上午11:30分之前,将病房标本的传染病项目异常值或可疑值,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护士站(病区主班护士或三班值班护士)或开单医师。

5、如果手术时间提前或有急诊手术,在检验结果未回报的情况下,管床医生应与检验科沟通。

6、检查科室和临床科室应分别设“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实时记录信息以备核查。每次电话报告时双方应如实记录电话报告时间、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结果、报告者和报告接受人姓名。

7、病区主班护士或三班值班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管床医师或值班医师,并要求其签字。

8、如临床医师对危急值结果存有异议,应主动联系相应检查部门进行重新检查。

9、检查科室应主动关心出现危急值患者的诊治情况,临床科室应在施治后及时进行复查。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篇5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 ——(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 专项检查,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超声科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

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

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

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9.明确主动脉夹层。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

(三)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2..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

4.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

5.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在借鉴国内外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JCI的标准),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室和放射科、心电功能科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第二条

“危急值”的定义:指当出现这种实验和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

第三条

“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第二章“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第四条

实验室“危急值”项目:

项目

危急值范围

成人标准 儿科标准 新生儿标准

PPT>35秒 APTT>100秒 HCT<18% <20% <30%

WBC<2.0×10*9/L>40.0×10*9/L<5.0×10*9/L>40.0×10*9/L PLT<30.0×10*9/L

K+<2.6mmol/L>6.5mmol/L(标本溶血除外)糖

<3.2mmol/L>22.5mmol/L<2.2mmol/L>16.6mmol/L

总胆红素 — —

>342umol/L

<0.5mmol/L

<0.5mmol/L>5.0mmol/L

Na+<120mmol/L>160mmol/L

尿素 >35.6mmol/L

血气PH<7.0>7.6 PO2<40mmHg PCO2>70mmHg

脑脊液涂片找细菌发现任何细菌、真菌及原虫 血液细菌培养

血培养仪报警后,立即涂片观察,发现有任何细菌

第五条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报告临床科室;

2、急性脑出血,经头颅CT发现的;

3、脑疝;

4、大量张力性气胸或一侧肺压缩90%以上;

5、血气胸;

6、支气管异物;

7、大面积急性肺栓塞;

8、大量心包积液;

9、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

10、消化道穿孔;

11、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

即刻抢救并

12、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截瘫;

13、可能危及生命的全身多处、多发骨折;

14、其它可能危及生命的放射影像征像。第六条

超声影像科“危急值”项目:

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近段大动脉造成真腔狭窄的);

2、大量心包积液;

3、股静脉及近心段大静脉血栓形成;

4、外周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动脉闭塞的);

5、腹腔内、胸腔内出血(中等量以上或疑有活动性出血的);

6、其它可能危及生命的超声影像征像。第七条

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发展期);

2、急性心肌缺血;

3、各种严重心率失常: 3.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3高、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3.4病窦综合症(心室率<35次/分钟)3.5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150次/分钟)3.6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4、活动平板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心绞痛、血压下降等);

5、动态心电图出现窦性停搏>3秒或多次>2秒者;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速>5秒者。

第八条 程序和要求:

1、检查、检验人员一旦发现病人检查结果达到上述“危急值”,首先应检查标本质量和该项目的室内质控是否达标,确认无误后再重复检查;

2、结果经审核后,属门诊病人的立即电话通知开单医生并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开单医生姓名,属病区病人的立即电话通知该病区护士,护士复述无误并确认后将病人信息和检验结果登记在统一的“危急值”登记本子上,由护士负责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记录医生姓名和通知发送科室人员姓名。

3、医生或值班医生在接获信息后立即做出相应医学处置,同时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门诊医生要将处置情况及时记录在门诊病历上,病区医生需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由于在检验、检查时常存在一些影响和干扰因素,因此临床医师若发现“危急值”与临床征象不符时,应及时与相关检查科室沟通,再次确认,必要时重新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第九条

各临床医技科室对所测定的临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的“危急值”均须记录在案。

第十条

医务科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科室月度绩效考核。

附表:

市中医医院临床危急值结果登记表

检查

患者姓名

门诊/病案号

科室

检查

危急

报告人

报告

接电话者姓

日期

床号

项目

检查

查结果

结果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龙泉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登记的资料, 包括外科8个, 内科7个, 急诊科、产科、重症监护室、儿科各1个。

1.2 方法

对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内容进行质量调查, 包括登记内容的完整程度、登记人资质、登记时间和科室类别。完整程度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人电话、记录人、被报告的临床医生签名等。登记人资质:参加工作时间在5年及以上为高年资护士, 满3年不足5年为普通年资护士, 3年以下为低年资护士。报告时间分为正常班内 (8:00—12:00, 1 4:30—1 7:3 0) 和正常班外 (正常班内以外的时间) 。科室类别分为内科、外科和其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 SS 12.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不完整率为20.1%, 其中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科室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登记不完整内容项目合计275次, 其中报告人138次 (50.2%) , 医生姓名75次 (27.3%) , 报告人电话38次 (13.8%) , 住院号18次 (6.5%) , 报告时间5次 (1.8%) , 检验结果1次 (0.4%) 。

3 讨论

临床检验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范围的偏离较大, 如不采取干预措施可能出现严重后果[2],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其对于发现异常和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 包括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多个环节。其中登记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规范填写对于后续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登记不完整份数占登记总数的2 0.1% (12 7/63 2) , 提示登记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护士年资越高, 登记不完整率越低。我们分析, 一方面是高年资护士有更丰富的学识和经验, 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登记更为完善[4];另一方面, 高年资护士对危急值的潜在风险有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意识更强, 所以登记质量相对要好。而正常班外比正常班内登记质量相对要差, 主要考虑与人力资源配置有关。一般来说, 正常班外时间的值班护士配置人数相对较少, 但还要完成较大量的护理工作, 为了节约时间, 护士习惯于记录主要信息[5], 所以出现登记内容不完整的情况。

调查结果还显示, 登记不完整内容次数中报告人、医生姓名和报告人电话分列前三位。这些不完整的项目对于危急值的规范管理有一定影响, 但对医生进行干预一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6]。这主要是由于护士填写有选择性, 对于危急值的关键信息较注意, 基本不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评估[7]。需要注意的是, 出现危急值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严重, 其治疗结果并不能保证一定是乐观的。如果预后不理想, 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 而护士由于登记填写不完整而增加了自己的责任风险[8]。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低年资护士对这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少。

我们认为, 登记内容不完整的主观原因主要是部分护士的责任意识薄弱, 客观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缺乏, 所以应从这两方面加以改进。责任意识的强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但是登记检验危急值的护士要求责任意识较高。因此, 一方面要加强对护士的责任教育, 另一方面可改善管理制度, 如不定期抽查、双人核对等。人力资源的缺乏是一个长期问题, 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可考虑加强信息化建设, 如采取一单制, 从采集环节起就逐步完善信息, 这样护士接到危急值时只需填写部分内容, 内容完善后再打印。因同一份危急值表单由不同环节的人员分步填写, 他们工作量的增加程度并不明显, 却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此外, 采取一单制有利于事后查询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总之, 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非关键信息的登记质量有待于提高, 可从加强责任教育、改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登记质量,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 收集龙泉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登记的资料, 对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内容进行质量调查, 包括登记内容的完整程度、登记人资质、登记时间、科室类别。结果 本次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不完整率为20.1%, 其中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科室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登记不完整内容次数中报告人、医生姓名和报告人电话分列前三位。结论 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非关键信息的登记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可从加强责任教育、改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改进。

关键词: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质量,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何秀珍, 林丰.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质量分析及改进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3) :1582.

[2]杨冬梅.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 2008, 6 (7) :425.

[3]何有琴, 刘岩, 程艳敏.“危急值”报告制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2) :143.

[4]王妹, 巩丽颖, 吴洁.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控[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3) :19.

[5]艾秀华.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5) :590.

[6]张娟, 胡俊灵, 龚云, 等.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推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研究:上旬刊, 2010, 24 (10) :2612.

[7]费磊, 金其林, 奚从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 2009, 13 (7) :32.

检验危急值的信息化管理 篇8

关键词:危急值 报警系统 流程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TH7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089-02

危急值也被称为“超生命警戒值”[1]。以前由于大多数医院并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检验危急值的报告方式主要为电话回报。即检验科工作人员检测出检验危急值后经复核无误后电话通知临床科室护理站,并详细记录在“检验科危急值结果登记本”。护士接到电话后手工登记危急值的结果,并将危急值结果报告给主管医生,然后由主管医生及时处理危急值[2]。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危重情况,迅速采取诊疗措施,但存在着不少弊端。例如报告环节繁琐、复杂;护士电话中对危急值听得不太清晰;由于电话线路故障等原因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检验科工作人员人为疏忽、漏报等,给医疗管理埋下安全隐患[3]。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院的经验与体会进行分享。

1 系统设计

1.1 危急值设置

检验危急值由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医院检验管理系统进行设置。在设置危急值项目时须注意下面几点。

(1)制定具有危急意义的检验项目以及危急界限值。

虽然所有的检验结果都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但不意味着所有检验结果的变化都提示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例如血脂、肿瘤标志物、抗体、血浆蛋白等这些检验结果非常异常,并不表示患者生命有危险。

(2)检验危急值项目和界限值的设置可能受到多因素影响。

①患者属性因素:不同年龄(新生儿、儿童、成人),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人群危急值界限的设置不同。例如,成人血糖2.2 mmol/L被定为低危急值,而新生儿对低血糖耐受性优于成人,对该值不一定有生命危险,反之,新生儿血糖上限16.5 mmol/L低于成人,若新生儿用成人血糖高危急值,就会放松警惕,达不到高危急值的警示作用。

②检测方法因素: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会影响到危急值的具体界限。

(3)检验危急值项目和界限值的设置必须和临床科室配合完成。

该院为肿瘤专科医院,患者在这里主要进行肿瘤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因此在设置检验危急值时要根据肿瘤专科医院自身的业务特点,设置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过多的危急值会影响检验室和临床的工作效率,增加成本;同时缩短危急值标本的周转时间。

1.2 危急值报警流程简介

首先,设计一个数据接口接收自动化分析仪器内部的计算数据结果,将数据传输到医院的检验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对检验结果自动进行危急值识别,并将危急值传送到临床护士站。在护士工作站设计一个检验危急值的报警程序,当检测有危急值时,报警程序自动启动,以红色警灯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显示在电脑桌面最前端。护士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后,就可看到检验危急值报告并通知主管医生。危急值报警流程如图1所示。

1.3 危急值报警流程优化

为使危急值报警更加合理和高效,有必要对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

(1)报警程序设置成随电脑系统的启动以托盘的形式存放在电脑桌面任务栏的右下角。当发生警报时必须显示在所有工作窗口的最前面,并一直显示着在,一直到护士去查看结果才消失。护士不查看警报将不能进行其他工作。(2)为了防止电脑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危急值报警程序没启动,可设置15 min后,电脑自动反馈信息给检验室,再由检验室重发数据并打电话通知,确保危急值及时通知到主管医生。(3)为使危急值能够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危急值以红底白字的样式醒目地显示。(4)危急值报警程序设计成可以进行查询统计。可查询危急值的查看人员、查看时间、发送时间、发送人员等;可按日期、按科室统计危急值发送的次数、危急值响应时间等,供主管部门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做依据。(5)危急值可打印存档,可供随时查阅,有效保证临床危急值结果存档的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及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医疗质量的考核。

2 结语

与传统的报告方式相对比,该院利用检验管理系统与检验危急值报警系统的无缝链接,实现了检验危急值实时数据通信与医院护士工作站“点对点”的发布,大大减轻了检验科和临床医务人员对检验危急值处理的工作量并加快了处理的工作效率,明确了责任,加强了质量监督;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风险意识,提高了风险评估的技能,既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童思木,沈崇德.危急值提醒医疗安全警示系统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09(2):42-44.

[2]梁志敏,吴剑坤,黄之文,等.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臨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49.

[3]陈明坤,毕海昌,王胜波,等.利用现有LIS和HIS系统资源对危机制的管理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109-

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篇9

通过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我们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强化学习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大家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科碰到的最常见情况是一些电解质紊乱、低血糖、高血糖,心脏停搏、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6)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等,能占到危急情况的90%左右,但我们有时也不能过于相信检验科反馈给我们的检验值,他仅仅是辅助检查,仅供我们参考,一定要结合临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报告流程,提高危急值制度的落实率,全部门、全过程、全员参与,从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xxxx年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通过建立危急值制度,我们临床医生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尽最大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强化学习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大家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科碰到的最常见情况是一些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及低血糖、高血糖、严重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等,能占到危急情况的90%左右,但我们有时也不能过于相信检验科反馈给我们的检验值,他仅仅是辅助检查,仅供我们参考,一定要结合临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再就是有些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有漏报现象,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以后要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危急值制度培训总结记录 篇10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实践中被广大医务人员广泛知晓和自觉执行,在此作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并总结记录,以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这项制度的作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极大的降低临床风险、保障我院医疗安全。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我院未发生因未能预见危急值而产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医技科室在检查中及时预见到危急值且处置得当,又避免了一些凶险现象的发生,避免了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二、补充了危急值报告项目和数值,完善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密切联系临床,从实际出发服务临床。在以后的实践中,我院还会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调整危急值项目和数值,让危急值报告制度更加实用有效。

三、加强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顺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院医技与临床在危急值报告方面的沟通十分通畅,下一步应加强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定期协商工作,在危急值报告项目、数值、程序方面定期沟通协调,不断调整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其中男62例, 女38例;年龄41~68 (55.5±10.1) 岁。其中>60岁的患者40例, 50~60岁的患者31例, <50岁的患者29例。其中19例合并糖尿病, 6例有肾病综合征, 38例毒蛇咬伤, 22例慢性酒精中毒, 5例有心肌梗死, 3例有冠心病, 2例有低钾血症, 5例有急慢性肠炎。

1.2 检验方法

抽取住院患者血液, 仪器使用梅州康立高科技公司生产的K ̄Lite6H/AU电解质分析仪将标本分离出血清后急查电解质, 检验前对K ̄Lite6H/AU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朗道标准校准。测试出K+、Na+、Cl-及Ca2+离子的危急值, 由检验科上报并总结, 由主诊医生会诊讨论治疗措施[2]。

1.3 评价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下列评价指标:患者血清K+的参考范围为3.5mmol/L~5.5mmol/L, <3.5mmol/L为低钾症, >5.5mmol/L为高钾症。参考2009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和相关检验规定, 制定血清钾危急值标准为血清K+<2.8mmol/L、血清K+>6.5mmol/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患者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患者组内、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的部分患者的血清电解质危急值及其范围见表1。

100例患者死亡9例, 患者死亡率为9%, 其中50岁以下死亡患者2例, 50~60岁死亡患者2例, 60岁以上死亡患者5例。男女患者的死亡比率为1.5:1.0。

注:血清K+<2.8mmol/L和血清K+>6.5mmol/L两组死亡率比较, P>0.05,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血清电解质钾无论出现K+<2.8mmol/L的危急值或者K+>6.5mmol/L的危急值均对患者的抢救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危急值”又叫紧急值或者警告值, 临床检验的“危急值”是指在检验结果出现的某些特殊异常的数据, 这些数据提示患者有可能病情危急, 有生命的危险, 一旦发现检验危急值, 检验医师应当立即报告临床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及时处理, 防止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和生命危象[3]。“危急值”在急诊患者、ICU患者和手术的患者中得应用价值非常高, 在普通临床诊断中也有着重大的意义。配合临床实际病情制定出危急值能够正确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 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例如:当患者血清电解质K+>6.5mmol/L时, 患者容易出现心肌反应性降低而发生心跳骤停, 当患者血清电解质K+<2.8mmol/L时, 患者容易出现心肌反应性增高发生心律失常或者地高辛中毒, 因此检验人员将6.5mmol/L和2.8mmol/L这两个数值制定为血钾的血清电解质危急值[4]。2012年1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中60岁以上的死亡患者5例, 50~60岁的死亡患者2例子, 50岁以下的死亡患者2例。50岁以下的死亡患者为入院时候即存在毒蛇咬伤且均有多年糖尿病史, 50~60岁的死亡患者在出现血清电解质钾危急值的时候均合并有慢性酒精中毒。血清电解质钾无论出现K+<2.8mmol/L的危急值或者K+>6.5mmol/L的危急值均对患者的抢救有重要意义。制定患者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检验的相关制度, 提高对血清电解质危急值的重视程度和抢救措施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的几率[5]。血清电解质危急值在患者的临床和抢救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应当予以重视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临床医学检验与技术[C].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2007, (1) :375-376.

[2]秦晓光.必须正确认识和应用“危急界”报告制度[J].江西医学检验, 2007, 25 (2) :97-98.

[3]Biglerwn.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值限值的进展[J].中国临床实验室, 2002, (4) :15-16.

[4]吴淑霞, 李莺, 孙萍.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6) :889-890.

危急值工作总结 篇12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与步骤,确保患者安全,我院遵照执行卫生部颁布的相关临床核心制度即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涡阳县中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加强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监督与改进。现将我院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危急值制度的管理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管理工作,多次修订完善了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危急值制度督查与持续改进

通过近一年的反复检查及整改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临床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后登记规范,无缺项漏项,处理及记录及时,各科室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交班。

2、检验、检查科室规范操作常规,提高了检验报告正确率,无漏报,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危急值界限,并向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3、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及检验检查科室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的知晓率逐月上升。

4、在检查中,发现检验、检查科室危急值登记本设计不合理,及时重新设计了登记本并下发使用。

5、在门诊、急诊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中发现有“危急值”报告后找不到病人和“危急值”检查单被误领等情况,我院进一步完善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保障了医疗安全。

6、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顺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院医技与临床在危急值报告方面的沟通十分通畅,下一步应加强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定期协商工作,在危急值报告项目、数值、程序方面定期沟通协调,不断调整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三、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

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通过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尤其高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五、工作的重点

通过监督落实情况,进一步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报告流程,提高危急值制度的落实率,全院、全过程、全员参与,进一步提高我院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涡阳县中医院医务科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性选择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重症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84例新生儿资料, 本组患儿男157例, 年龄1~28 d, 平均年龄 (24.23±1.14) d;女127例, 年龄1~28 d, 平均 (21.78±1.45) d。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标准:本组患儿年龄均≤28 d;均是患儿直系家属认真、仔细阅相关知情书下同意、签字[3]。排除相关标准:非重症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因医疗经费等各种原因家长不接受本实验方案实施。

1.3 方法。采集样本:本组患儿均由采血技术熟练的人员进行静脉抽血2 m L;待充分抗凝之后, 在无凝血块前提下将血样即刻送检, 选择3000 r/min的方式离心10 min, 分离出的血浆需在2 h内实施检测。

实验仪器以及试剂: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是由美国贝壳曼库尔特公司提供, Sysm ex-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由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提供, 试剂具选用机器配套试剂。

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局颁布的检验危急值的各种项目以及所检验项目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 (SOP) 操作类容;检验科与临床中实际情况相结合规定的凝血检测危急值界限标准, 见表1;LIS检验系统中根据表1中所制定的警告提示系统, 及时提醒并给予适当分析处理[4]。

注:“-”表示为该项指标检测值没有临床意义, 不对此设限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危急值分布:Fg低值、PT高值、APTT高值、Fg低值合并PT高值、Fg低值合并APTT高值、PT高值合并APTT高值;疾病分布: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症、脓毒血症、胎粪吸入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出血症、窒息、呼吸衰竭。

1.5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相关资料表示选择均数标准差 (±s) , 计数相关资料表示选择百分比 (%) ,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本组患儿危急值分布情况:本组患者在开展凝血检验过程中有28例发生危急值, 占总例数的9.86%, 其中25例 (89.29%) 患儿因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抢救成功。各项危急值分布情况:Fg低值18例 (64.29%) ;PT高值2例 (7.14%) ;APTT高值4例 (14.29%) 。Fg低值合并PT高值2例 (7.14%) ;Fg低值合并APTT高值1例 (3.59%) ;PT高值合并APTT高值1例 (3.59%) 。

2.2 本组凝血危急值患儿疾病分布情况:本组18例Fg低值患儿, 重症肺炎8例 (44.44%) , 呼吸窘迫症4例 (22.22%) , 脓毒血症3例 (16.67%) , 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 (11.11%) , 高胆红素血症2例 (11.11%) ;2例PT高值:呼吸窘迫症1例 (50.00%) , 出血症1例 (50.00%) ;4例APTT高值:脓毒血症3例 (75.00%) , 窒息1例 (25.00%) 。此外, 2例 (11.11%) Fg低值合并PT高值患儿均是脓毒血症;1例 (5.56%) Fg低值合并APTT高值是重度窒息;1例 (5.56%) PT高值合并APTT高值是呼吸衰竭。

3 讨论

危急值主要是指实验室某项检测结果水平出现超出正常范围过多或显著低于正常水平, 说明患者生命很可能处在危险状态中, 若及时开展科学对症治疗, 则会提高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 否则很容易引发严重后果, 这种提示生命危险状态的结果被称为危急值。检验科在医院中具有积极作用, 其职能是快速、准确、及时地向医师提供具备重要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检出信息, 由此可见:建立危急值尤为重要。临床常见凝血功能检验指标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定量 (Fg)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等;为探讨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重症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84例新生儿均进行凝血检验过程出现危急值患儿的危急值分布及疾病分布情况, 予以针对性分析, 结果得出:在检验过程发生危急值的28例患儿中危急值主要分布在Fg低值、APTT高值、PT高值合并APTT高值等多个方面, 其中Fg低值25例, 占首位, 说明Fg是重要凝血因子, 新生儿正常值在117~2.25 g/L范围内, 出上1周后最高可达2.70 g/L, 之后即可达到成年人水平。Fg作为一种凝血因子Ⅰ, 是急性期的反应蛋白, 具有较高的血浆浓度, 绝大部分是通过肝细胞合成、分泌所得, 是机体凝血相关系统主要的成分[5]。

进一步观察凝血检验出现危急值患儿的疾病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新生儿疾病主要包括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多个方面, 其中重症肺炎发生率占首位, 为44.44%。该研究结果与陈少梅临床试验成果类似, 说明新生儿发生肺炎时其机体内肺泡上皮会受到损害, 造成凝血机制异常[6]。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及分泌不充分, 而造成新生儿机体发生进行性呼吸障碍;在其肺泡上皮受到重度损坏时, 会出现Fg低值以及PT高值。脓毒血症作为儿科常见全身严重感染性病症, 主要表现为炎性介质、抗体介质引发的生物学效应。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多种内毒素、相关炎性因子可以激活机体凝血系统;而凝血功能被激活以后或消耗集体大量精血因子、Fg, 引发纤溶亢进, 当新生儿处在失代偿期, 会造成血液相关指标APTT、PT时间延长, 表示机体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胎粪吸入综合征主要是由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分娩时期的缺氧状态下, 因各种因素导致胎粪排入羊水, 导致通气发生障碍。高胆红素血症通常发生在出生后1~2 d内的新生儿, 高胆红素对肝细胞产生一定毒性, 影响肝脏正常发育, 致使Fg较难迅速增加。出血症是因维生素K缺乏依赖性凝血Ⅱ、Ⅶ、Ⅸ、Ⅹ而导致, PT主要是反映凝血系统多种因子总凝血状态, 新生儿出血症会导致PT危急值提升。呼吸衰竭是呼吸中枢器官发生病变, 从而导致肺部气体发生交换障碍, 进而导致新生儿机体缺氧及CO2滞留, 会造成PT高值合并APTT高值。关于本组危急值患者后续情况即病症治疗情况, 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探索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 凝血检验危急值应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房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能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变化, 预防恶化, 降低病死率, 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谌洪剑.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治疗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32 (12) :1990-1991.

[2]张莉, 王悦宁, 李明江.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2 (3) :263-267.

[3]戴隽, 舒铭.检验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 2012, 7 (3) :376-378.

[4]申子瑜.医院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8.

[5]王海娟, 周伟.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24 (12) :898-902.

2013年危急值自查自纠总结 篇14

通过近一年对危急值登记及处理自查自纠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后登记不规范,处理尚及时,对于临床不符合的情况不反馈。

2、临床一线医生无主动与医技科室沟通,出现危急值情况与临床不符,由二线沟通,医技科室欠友善,互相抱怨,有时不能对待异议,临床医生不认真分析危急值为何异常,与自己想法不一致时,简单认为误差、检验不准确。

3、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及检验检查科室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的知晓率相对低。

4、在检查中,发现科室危急值登记本设计不合理,登记有缺项漏项情况。

5、危急值报告异常与第2天出具的纸质报告单不一致。特别是放射科X片。

6、部分医师在接到危急值后虽有处理,但是未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整改措施:1、2、3、学习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督促各级医师对危急值的登记处理记录。对屡教不改者进行经济处罚。根据临床情况对危急值进行辨别,充分与医技科室沟通。避免误诊误治。对危急值充分核实。核实到人。

4、与医技科室共同制定新的危急值。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所有输血工作中的检验,均须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检验后,应复核结果。

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等,并检查取血人签名是否正确。

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置2-8℃冰箱保留7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检验科(输血)报告请示制度

凡遇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科室主任报告,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1、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2、急诊输血RH血型为阴性时;

3、血型鉴定不明确时;

4、交叉配血试验异常时;

5、一次性输血超过2000毫升以上时;

6、严重输血反应时;

二、科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处置或指示有关人员做好相关处理,若不能解决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生严重输血反应时科主任必须到现场,同时向分管院长报告,并做好相应记录。

检验科(输血)计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为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德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性,维护国家、医院、科室、病人的利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特制定本制度:

1、工作中科室人员严格按照计量法要求,认真检查本科室执行、落实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整改。

2、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法,一律采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做到检验报告、结果登记、患者申请单、报表等书写正规,文字清晰,计量单位填写准确无误。

3、科室坚决不采购不符合计量法的相关计量器具及试剂。

4、国家规定强检的计量器具,如“加样枪”、“冰箱”、“水箱”、等,实行定期与计量的单位联系,进行周期性检查,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5、维修人员对不符合计量要求的器具要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6

危急值是指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 说明病人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 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 并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挽救病人生命,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2010年12月本院门诊部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通过几年实践, 发现门诊病人出现危急值后出现通知环节不畅, 造成流程执行脱节或梗阻, 通过原因分析, 加强对流程各环节管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内科门诊2015年4月—2015年9月检验科共报告“危急值”175例, 在“危急值”报告环节中因护士不重视未及时通知医生2例, 因开单医生不在岗至通知延误5例, 因病人电话无人接听4例, 电话录入错误2例, 病人未留信息1例。除1例因电话录入错误导致病人投诉, 未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2 门诊危急值特点和报告流程

医院在2010年12月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流程规定各医技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并确定危急值→检验或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分诊台护士→接听电话护士复述危急值→同时询问对方姓名及电话、检查项目→向对方提供自己的姓名→在第一时间将检验、检查结果告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识别并进行相应处理→护送病人到急诊科或通过医院绿色通道送入相应科室救治。但门诊与病房检验危急值报告存在很大差异。门诊检验危急值报数量及其占门诊抽血量、门诊量的比例均极低[1]。且门诊病人流量大, 就诊结束后即离院, 门诊检验危急值病例容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危急值能及时通知病人及时处理是关键。

3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危急值”通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通知过程中发现信息错误

由于门诊病人就诊结束后即离院, 一些检验项目很多都不能当时出结果, 一旦发现危急值, 需要电话通知病人, 但在通知时发现病人信息不全, 只有姓名没有联系方式, 有的是联系电话号码错误或无人接听, 主要原因是就诊卡所填信息不全, 一些关键联系项目空缺, 如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有的是办卡人员录入错误, 原因一是工作量较大, 环境嘈杂, 二是办卡人员有时录入时精力不集中或不认真, 录入后不核对, 导致电话录入错误, 给危急值报告造成困难。

3.1.2 通知时开单医生不在岗

分诊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 无法及时通知到开单医生, 原因一是门诊出诊医生具有不固定性, 有的科室上午出诊, 下午不出诊;二是部分检验项目往往第二天或几天后方可出结果, 报告出来后大夫不出诊;三是个别小科室没有病房, 且出诊大夫少, 只有1人, 当发现危急值时若开单大夫不在岗, 护士很难及时通知到本人, 造成流程梗阻或中断。

3.2“危急值”通知途径单一的问题

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 医院门诊只采用电话报告一种方式, 且接电话者大多是护士, 如果护士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认知不足, 有可能发生不及时记录或不及时通知医生的情况, 导致出诊医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2]。

3.3 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关于“危急值”处理的相关应急预案

2010年12月本院门诊部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在制定时考虑的是常态情况, 对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同时, 由于门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数量占门诊抽血量的比例较低, 管理部门不够重视, 导致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 当通知过程不畅时, 不知晓如何处理, 导致“危急值”处理流程执行延误或中断。

4 改进措施

4.1 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2015年9月我院门诊部修订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流程规定各医技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并确定危急值→检验或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分诊台护士→接听电话护士复述危急值→同时询问对方姓名及电话、检查项目→向对方提供自己的姓名→在第一时间将检验、检查结果告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节假日开单医生不在岗而科室又无其他人员替代时, 护士直接通知总值班并记录时间和姓名, 工作日通知门诊办公室, 协调解决处理, 保证流程不中断。

4.2 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管理

分诊护士在门诊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中起关键的作用, 他们承担接收危急值报告, 并负责传达“危急值”报告到开单医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危急值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因此要对门诊分诊护士进行“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培训, 强调新流程方法内容, 强化“危机值”意识, 学习危急值的相关知识, 要求门诊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流程知晓率达到100%, 同时强调在执行危急值报告过程中应遵循谁接收谁负责原则, 加强责任心, 保证流程处理工作的连续性, 遇特殊情况, 要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 做到环环相扣, 无缝隙连接, 保证工作有序、连贯、有证可循的体制操作, 可减少和防范医疗事故的产生, 提高医疗效率[3]。

4.3 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

办卡人员虽非医务人员, 但其工作内容涉及医疗安全, 因此要对办卡人员加强教育, 制定并培训本岗位查对制度, 告知查对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医疗安全, 防止事故差错的一项重要制度, 医院内的所有岗位, 任何工作环节都会影响和涉及医疗安全,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的查对制度, 信息录入时要集中精力, 加强核对, 对拒不提供联系方式的要做好解释, 说明信息录入的必要性, 取得配合, 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4 规范门诊医生出诊管理

在处理“危急值”报告的过程中, 医生是决定对病人实施诊断和治疗的核心角色, 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所在。因此, 门诊部对门诊出诊医生加强管理, 召开门诊例会, 培训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强调医生出诊纪律要求, 并要求各科室上报出诊医生电话, 打印后在个分诊台备注, 方便护士联系。同时建议医院信息系统给予支持, 多途径报告危急值, 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报告危急值, 使开单医生在第一时间知晓危急值报告, 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4.5 持续改进管理方法

管理部门对“危急值”报告加强督导和检查, 对门诊“危急值”报告的执行和记录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 检查办卡人员核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检查医护人员的危急值记录及对流程的知晓落实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对执行不到位的个人与绩效考核挂钩, 以提高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工作绩效。同时, 在检查过程中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 对个别科室存在问题及时与门办沟通。

5 结果

本院通过修订危急值报告流程, 对关键节点制定应急措施, 同时加强对办卡人员、门诊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畅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 2015年10月—2016年3月发生在内科门诊的检验危急值报告360例。所有“危急值”全部及时通知到医生, 经医生筛查确认后通知病人, 在所有需要及时通知的病人中, 除1人接听不及时, 均能迅速通知危急值检查结果, 告知病人病情及解决方法, 未出现医疗纠纷及投诉。

6 小结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当今全球医疗界的共识[4], 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是否能及时传达并迅速实施, 涉及医院许多科室和部门, 由于门诊的特殊性, 病人就诊后即离开医院, 使一些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制度执行上存在一些障碍, 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5], 通过修订危急值报告流程, 加强对办卡人员、门诊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畅通了通知环节, 解决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因通知不到的问题, 使危急值报告制度能顺利落实。

摘要:[目的]畅通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 使流程各环节落实到位, 保证病人安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在门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管理, 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 细化环节管理, 畅通报告途径。[结果]门诊“危急值”报告能顺利落实, 避免了因“危急值”报告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隐患。[结论]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门诊,危急值,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姚峥, 安凤梅, 汉业旭, 等.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安全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 2014, 18 (1) :73.

[2]臧宝华.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 (27) :29.

[3]范红玲, 郭晓红.采血不规范造成的“危机值”报告制度[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8) :3226.

[4]孙纽云.我国病人安全管理与医疗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设想[J].中国医院, 2012, 16 (1) :2-6.

上一篇:扬州政府云计算中心下一篇:反风演习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