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的管理

2024-06-22

检验科的管理(精选12篇)

检验科的管理 篇1

0 前言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日益发展,各种检验仪器逐步代替了繁杂的手工操作,检验科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质量和速度,但是同时也给检验科的仪器管理方面带来诸多问题。

由于检验科的贵重仪器较多,仪器管理是科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充分享受到自动化设备带来的好处的同时,科室要自己担负起维修保养的主要责任,需要设立专职人员对仪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

1 设立专职仪器管理员的必要性

1.1 仪器管理的复杂性

检验科使用的仪器门类较多,进口的、国产的、全自动的、半自动的、简单的、复杂的等各式各样,生产厂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也不相同。检验仪器由气路、水路、光路、电路、机械等几大部分组成,对仪器的使用、维修、保养和试剂匹配等方面有相当复杂的要求。

1.2 仪器管理的日常性

仪器管理包括安装、调试、使用、保养、维修等。掌握检验仪器设备的主要保养方法及设备重点保养部分,定期作好管道的清洗、加样针的清洗、去蛋白处理等日保养、周保养和月保养等,可大大降低仪器故障的发生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3 仪器维修的时效性[1]

是指在特定单位时间内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后达到的效能。包括仪器设备能否及时、可靠的投入使用,在出现故障时能否及时发现、处理而极少影响临床等。如果没有专职仪器管理员,仪器出现故障后医院医学工程科不能修理,而仪器销售公司工程维修人员无法短时到达,难解燃眉之急。仪器的小故障专职仪器管理员可以当时处理,即使出现大的故障时,供货商工程师不能短时到达现场,通过电话向供货商工程师提供准确的技术故障描述后,在其指导下维修保养员也可成功的完成维修。

1.4 仪器故障的发生特点

(1)仪器发生故障在时间上的不可预见性。专职仪器维修保养人员在本科工作,一旦仪器发生故障可随时进行处理。这对于没有备用仪器的检验科具有重要意义。(2)仪器不同部件发生故障的几率不同。故障多半是一些机械和水气管路等简单故障,专职仪器维修保养人员对于这类故障也较易排除;大规模集成电路发生故障的机会非常少,即使发生,我们与厂家工程师也都只有一个办法:更换电路板。(3)不同仪器发生故障有不同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仪器并没有明显故障,但是检测结果有偏差,这就需要结合检验数据对仪器进行方法学评价、回归分析等检验专业性校准。

2 设立专职仪器管理人员的可行性

2.1 检验人员的自身特点

(1)了解检验仪器的基础知识:在校学习期间都有讲授仪器结构、使用方法、仪器使用试剂作用原理、仪器工作状态、结果分析等专门课程。(2)具有较高医学基础知识:如:光电比色技术、散射比浊技术、荧光偏振免疫技术等的临床检验的常见方法、原理及应用方向有较高了解;对检验项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解与判断能力;(3)具备相当的语言基础: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并结合检验医学相关知识,从而做到人机对话,具备排除仪器存在问题的能力。

2.2 现代检验仪器的特点

(1)仪器的高度自动化与高速化:仪器的使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检测标本所需时间更短。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的时间也更加及时。(2)仪器的高度集成度、高度模块化与高度复杂:气路、水路、光路、电路、机械等各部件高度紧密结合;各专业部件的高度模块化、电子系统大规模集成化。(3)仪器使用的高精密度化:仪器使用试剂、标本微量化。(4)仪器设备的高技术保密性。(5)设备的检测维修工具专业化:检测维修工具更加专业、代价更高。(6)维修配件来源唯一化:对于损坏的模块化的部件只能向厂家购买更换。

2.3 优化成本核算方式

节约维修费用,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成本消耗,增加测试数量,经济收入会明显增加。售后技术支持主要为以下几种:购买售后服务合同、付费维修、生产厂商售后技术支持(或销售代理商售后技术支持、第三方售后技术支持)。不管何种方式这都是需要付费的,而且是相对昂贵的。因此只有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才能降低科室的维修成本,减少因故障停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设立专职仪器维修保养人员几乎没有增加科室的任何成本。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这也是非常合算的。

3 检验仪器管理人员职责

3.1 完善仪器管理制度

仪器管理员将全面负责检验科的仪器的保养和维修。建立全面的仪器维修保养制度[2],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比如实验室的卫生、定期保养、工作环境等要求,对于每台仪器的管理责任明确。一台仪器自从进入科室以后,必须建立对应的操作卡,严格操作程序,同时建立数据档案库由专人管理[3],记录仪器的工作和保养情况,故障描述以及处理方法,对仪器有全面的跟踪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有问题,也能有据可查。

3.2 制定仪器维护计划

维护计划大致可分以下几种:(1)强制检修:对大型仪器或精度较高结构复杂的仪器,根据仪器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预先制定维修计划,不管仪器的技术状况如何,按计划严格执行。(2)定期拆修: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制定设备修理工作计划。(3)预防维修:对仪器异常情况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维修。(4)事后维修:仪器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5)改造维修:对仪器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结构改造,降低故障发生率。

3.3 管理员的技术培训

除了工程师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之外,可以安排医院器材科的同志对科室的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机械以及电子方面的培训,相互促进,此外,经常参加一些技术讲座或者培训班,或者派出到更高水平的单位学习也是人员培训的重要部分[4]。

虽然检验人员的电子、机械等知识有限,维修技能也主要体现在简单的电路故障、直观的机械和管路故障方面,但进行一定时间的技术、技能培训后,不难做到能完成与销售代理商工程师同等水平的工作。检验科设立专职仪器维修保养人员,是行之有效的举措,有利于促进检验科的仪器管理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饶利民.浅谈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42.

[2]杨学会,李德忠,等.医院检验科仪器管理问题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3):54-55.

[3]陈宇飞.电子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在澳大利亚医院里的现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30(3):209-210.

[4]邓小军,张阳根,徐忠玉.浅谈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64-65.

检验科的管理 篇2

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临床服务,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检验科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拟采取以下措施和管理办法。

一、进一步完善科室相关制度,科室管理才有章可循,检查、监督、约束科室人员遵纪守法,实行制度化管理。

二、成立科室管理小组,以科室主任为组长,各专业组长(负责人)为成员。管理小组主要参与制定科内各种规章制度,讨论并处理重大事件,协助科主任监督检查各个制度的执行情况。

拟执行办法: 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胡静云

副组长:林永恩、陈善昌

组员:陈栋、龙丽娜、李胜欢、彭凌、梁立全、任丽萍、何茜

主要职责:制定和编写程序性文件、操作手册、质量管理等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监督各组室内质量控制以及室间质量评定情况分析工作,并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工作人员实验操作,并纠正不规范操作;定期收集临床科室对本科室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1)组长负责组织质量管理小组的监督、检查、考核等活动。

(2)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质量、室内质控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3)质量管理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会议,提出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定期的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加以评价,对于作出突出成绩的实验室或

个人提出奖励,对出现质量差错事故或质控完成较差的实验室提出批评,必要时进行经济惩罚。

(4)听取临床科室对检验科各方面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解决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需要。2.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胡静云

副组长:林永恩、陈善昌

组员:龙丽娜、陈栋、李胜欢、彭凌、梁立全、任丽萍、何茜 主要职责:

(1)由科主任、科副主任及各专业组组长组成,在科主任带领下工作,主要负责本科室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安全特点特别是生物安全方面的要求制订管理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2)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及考核

(3)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按照SOP操作,严格遵守科室制定的安全制度。3.成立设备管理小组 组长:胡静云

副组长:林永恩、陈善昌

组员:龙丽娜、陈栋、李胜欢、彭凌、梁立全、任丽萍

主要职责: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设立大型仪器设置专人管理机制。

(1)检验科主任对重要仪器的使用人员进行授权,并指定一个对应的仪器设备责任人,负责管理。

(2)仪器设备责任人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负责编写仪器作业指导书,检测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质量控制和保养,仪器设备责任人负责监督仪器的日常保养和周期性保养维护。

(3)仪器设备的授权使用人员必须先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机操作。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校准活动由仪器工程师执行。一般使用人员不得随意改变仪器设置或参数,必要时设置权限。

(4)建立设备使用流程图,任何人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使用人员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必须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环境条件,做好日常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5)仪器的日常保养,校准、定期维护保养以及故障维修等均应记录。4.科教管理小组

主要职责:制定教学管理程序,科学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型的团队,为进修生及实习生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1)检验科主任负责科学配置人员、合理设岗,并组织技能培训和考核。(2)各组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本组员工的技术培训及考核工作。

(3)各实验组应将各类培训内容及考核成绩进行记录;参加外出学习、培训、进修的人员,培训结束后应向检验科负责人汇报并上交相关资料存档,必要时举办小讲课传授新知识新进展,并将学分记入个人技术档案。(4)制定的科内讲课计划时间表,每个组轮流讲课,讲课内容和讲课人由组长指定,要求科室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都参与,讲课课件需记录存档。

三、成立纪律管理小组,加强劳动纪律管理,执行考勤制度。1.由科主任、科副主任及各专业组组长组成。组长:胡静云

副组长:林永恩、陈善昌

组员:龙丽娜、陈栋、李胜欢、彭凌、梁立全、任丽萍、何茜

2.拟执行办法:实行上下班打卡进行考勤,考勤人员提前10分钟到达科室,严格执行科室考勤制度,考勤评定直接和绩效挂钩。

实施方案

(1)迟到、早退5-10分钟每次扣当事人10元;11-20分钟,每次扣30元;21-30分钟扣50元,30分钟以上扣100元。

(2)设立出勤奖。每月考勤无迟到、早退30分钟以上,奖励500元;累计不超3次(含3次),奖励300,不超5次(含5次),奖励100,每月考勤迟早、早退累计超过5次,扣发出勤奖。龙丽娜负责统计,将统计结果如实上报科主任。

(3)考勤安排:从2015年6月8日起至林永恩下乡回来之前,按以下人员轮流执行考勤工作:胡静云→陈善昌→陈栋→李胜欢→彭凌→梁立全→任丽萍

四、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并定期考核。

拟执行办法:实行各专业组组长负责考核制度。各专业组组长要明确规定每个岗位每天要做的每一件事及每个细节。建立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

岗位职责人手一份,并定期检查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职责是否熟悉,定期考核纳入科室处罚和奖励条例,各专业组组长负责岗前培训和考核、具体工作分配任务,不服从岗位安排或未按照要求完成岗位工作的,考核评定结果直接和绩效挂钩。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探讨 篇3

【关键词】 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学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7-02

随着医学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在医院中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医疗技术的严格要求显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在近年来逐渐增加,且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基层医院检验科也开始引入先进的设备与仪器。对于检验科如何適应形势所需、保质保量为患者与医务人员服务成了近年来基层医院检验科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根据本文笔者多年经验,对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科学管理进行分析与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 落实制度建设

医院应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基层医院的要求,通过认真学习与仔细探讨和完善后,制定出检验科应该遵循的操作程序,并在还应详细记录和说明制度的应用方法与落实相关情况。针对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特点,推出相应的仪器、试剂、标本、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设立相应的管理小组,让每一个检查任务落实到人,进行每一项检查后,要求检查人签名,并做好相关的记录[1]。

2 注重教育,调动积极性

基层医院中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学历层次较低,但是根据相关规定,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精湛的操作技能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是检验科科学管理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时建设良好医德与医风的基础。医院管理方应该对检验科工作作风进行整顿,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良好的职业操守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准则。在所有检验师上岗前,需对其进行考核与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岗位职责,巩固服务意识。医院还应鼓励检验师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将检验科管理推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在职的检验师,医院可以给予其深造的机会以满足医院发展所需,使检验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和医生服务[2]。

3 注重质量管理与规范操作

针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可能出现的懒散的工作作风,建议科室建立相关的质控小组,并评选出组长,根据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对检验科进行定期检查,并且对患者及医生收集对于检验科的意见与建议,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定期讨论,找到确切的解决办法以提高检验科管理质量。对于采集的标本,要求医院进行及时送检,并对一些不合格的标本予以拒收。对于检验科的数据需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核对。所有检验科使用的起居均应该本着质量第一、价格适中的原则进行购买,且所用试剂需要符合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的规定。所有仪器在使用前,应该采用标准品进行校准,待到确定仪器运行正常后才能进样进行检验与记录。若检验科存在两台一样的仪器,则要使用对比试验来保证仪器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准确度。组长应与组员一起对检验科每日所有的报告单进行检查以确认其合格性,当发现任何问题时,除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外,还需进行总结以帮助科室改进[3]。

4 安全为主,服务患者

对于检验科主任的要求主要在掌握专业技术、注重自身学习、培养科室骨干、保证科室正常运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增加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外,还需要提高与患者的交流。基层医院的检验科人员较其他医院而言较少,且还要保证急诊班的执行,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还要求具有多才多能的特点。检验科的各种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也由检验科工作人员负责,因此保证仪器的安全与准确不仅是对医院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5 制定奖惩制度

在制定检验科管理制度时,主要以鼓励工作人员为主,处罚与处理为辅,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进行实际考核时,建议使用多劳多得的方式,结合工作量,将考核结合与年终奖挂钩,并每一个月评选出优秀工

作者。所有评定均使用三联单进行统计以避免弄虚作假的情况的发生。对于在技术上有极大进步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做出突出贡献的检验师,给予其奖励[4]。当发现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给与提醒,并在之后的总结会议中提出,但须注意的是提出问题时应对事不对人,旨在提高工作人员的警觉性,补充不足。

6 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大多数基层医院检验科不具备生物安全柜,但建议基层医院检验科配置质量较好的生物安全柜,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院内感染出现。在目前抗生素较为滥用的环境下,耐药菌株也不断出现,因此对于实验室中细菌与病毒的传播和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建议医院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佩戴手套和口罩,养成遵守制度、安全防护的良好习惯[5]。

7 小结

基层医院检验对于技术性的要求非常高,因其提供的临床检验数据为医生选择患者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检验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诊疗水平,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通过提高检验科整体水平与质量,能够有效地避免多种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基层医院检验科进行科学管理,不仅让科室进步,还能让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科学管理没有定式,需要根据不同基层医院的特点进行调整与规划,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促进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发展是我们目前仍需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敖必蓉.加强与临床沟通、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J].实用医学临床杂志,2009,2(3):50-51.

[2] 林党七,周兴,陈娟,等.医用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浅论[J].医疗设备,2010,2(3):155-156.

[3] 陈振浩.中医院检验科科学管理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0,8(2):222-223.

[4] 徐永武.医院检验科的科学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8):643-644.

检验科仪器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 篇4

1 建立仪器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应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检定校准、废物处理、管理监督等方面内容, 从制度上规范操作人员严格操作规程, 认真填写使用管理登记本 (使用记录、运行情况、使用人等记录) , 提高工作责任心。这样, 不仅能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而且可以提高仪器的安全性和准确率。

2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仪器设备购进后, 应有计划地对使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从仪器的初始安装开始, 一直跟随安装工程师和技术培训员, 充分了解仪器内部结构、系统工作原理和仪器各部件的功能, 并且会校准、调试仪器, 掌握技术参数的设定、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日常维护保养, 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操作仪器。要求操作者严格按程序正确操作仪器, 以保证仪器良好的运转状态, 减少仪器故障的发生率。

根据本单位人员自身特点,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检验科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而提高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3 设立专职仪器管理人员

仪器管理是科室的一项重要任务, 检验科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多, 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 这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质量和速度。在充分享受到自动化设备带来的好处的同时, 科室要自己担负起维修保养的主要责任, 需要设立专职人员对仪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

设立专职仪器管理人员能够提高仪器维修的时效性。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发现、处理而极少影响临床。仪器的小故障专职仪器管理员可以立即处理;偶尔出现大的故障时, 若供货方工程师不能短时到达现场, 也可以通过电话描述故障情况, 并在对方指导下成功的完成维修。检验科设立专职仪器维修保养人员, 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有利于促进检验科的仪器管理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文莉莉.基层医院检验科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4) :481-482.

[2]杨忠臣.医学检验仪器的综合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 (5) :1098-1099.

检验科感染的原因及管理对策培训 篇5

医院内检验科内的医生由于其工作的需要,每天不仅需要与众多的带菌患者接触,而且还要接触带菌病人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受检标本,因此,检验科医生就会比其他科室的医生受到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大,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就诊的病人日趋增多,检验科医生的工作量逐渐增大,受感染的机会也就相对增加,因此如何改善检验科医生的工作环境,降低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当今医疗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重要事情。我院针对检验科医院感染及其他相关调查的资料,总结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关对策,现总结如下:

1原因

1.1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医疗改革实行之后,大部分医院由国家资助变成了自负盈亏,因此部分医院的管理工作者将工作重点放到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提高以及医院效益的增加上,在加上多年以来的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思想根基,就造成了医院以科室效益衡量医院成果的局面,通常情况下,只对检验科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而对于工作的主导者-检验科内的工作人员却疏于监督和管理,许多新加入的人员往往只是在上级技师或前辈的组织下学习一些基本的防护和注意事项,而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上岗工作了,这就造成了院内感染的漏洞,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口罩、帽子等最基本防护措施,消毒不严格,休息区和污染区间分界不清等都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2规章制度不够严格:由于监督和管理的不严格,造成了长久以来对规章制度的轻视,许多检验科工作人员养成了“自己注意就行了、无所谓”等侥幸心理。随意穿越清洁区,将医疗垃圾随意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不仅造成了分类处理的不便,更是给院内感染增加了几率,并且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或是由于监管不严造成对规范制度的轻视,不仅仅体现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在菌种的保存上,如果不严格规范操作制度,极有可能造成细菌的传播和严重的院内感染,检验科的任务是进行检验,然后将化验单提交给临床医生进行诊断,但在不规范的制度操作下,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极有可能将污染的化验单交给临床医生,从而造成大范围的院内感染。奖惩制度不严明是造成对规范操作制度轻视的重要原因,没有有力的奖惩措施,就极易制造出松懈、侥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态度。

1.3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刚上任是小心谨慎,但是工作愈久就越容易疏忽大意,有的人员甚至会产生出方便为先,效率第一的工作思想,自以为方便一次两次不会造成大的危害,但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成自然从而酿下院内感染的祸根。

2相应管理措施

2.1加强对检验科卫生安全的重视: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将检验科的卫生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不能舍本逐末,只求经济效益,轻视卫生安全,要定期对检验科的卫生防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组织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方面的培训,从标本接收到检验流程再到标本无害化处理进行全程监督和检验,从每个细节上做好防护院内感染的工作,及时更新卫生防护设备,添购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等必要设施,争取带动科室里每位科员的积极性,主动做好防护工作。

2.2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以及感染预防制度,完善各种检验操作规程,另检验科工作人员做到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守,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可以进行全程对照操作,分清无菌区、清洁区、混合区及污染区,避免由于分界不清造成的感染,从各个细节确立科内人员从工作到生活的行动准则,定期对科员进行培训,完善奖惩制度,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科室内部的违章操作进行惩罚,从而达到行动有章可循,规章落实到行动中的目的。用规范的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浅谈检验科管理 篇6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3-01

检验科工作的主题是检验质量,质量保证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检验科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飞速的发展, 知识、技术不断的更新,检验项目越来越多, 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也对检验科的服务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新形势下医院检验科的改革管理提出以下看法,现报道如下。

1.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1)鼓励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参加各種形式的继续教育, 例如目前每年都有很多先进的检验单位组织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先进的检验科相关技术, 这对于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水平, 掌握国内外和本专业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很大的帮助。(2)鼓励每个人多参加学术交流, 有目的、有计划采取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2]、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一些有稳定专业思想的业务技术骨干(3)加强科室的研发能力, 鼓励和引导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2.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检验科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完善的工作制度使检验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检验科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标本的处理、每一种试剂的更换、每一项操作技术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检验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包括检验科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仪器操作手册、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它贯穿于临床医生开检验单到拿到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单整个过程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临床医生、护士、工人、检验科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都应有一套严格的措施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且责任明确位职责。

2.1分析前质量控制[3]:对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前确保(1)检测仪器维护良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合适试剂(3)选择国家统一的定值质控品(4)准备好各种必要得消耗用品(5)实验室环境条件(如温湿度、电压、其他干扰等)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2.2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室内质控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前提,也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4]。检验人员每天均应对每台仪器进行室内质控实验,做好室内质控的标准化、程序化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加强对室内质控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对失控情况进行及时地处理。每月末均应对室内质控进行评价。

2.3分析后结果的质量控制:(1)检测结果合理解释及其临床分析:检验人员对每天的测试结果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将测定结果的变化与室内质控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每项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是否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3)检验人员要对报告结果负责,并作好医务人员的咨询工作。

3. 加强与患者、临床医师的沟通

建立完善的沟通制度,深入临床科室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的发现检测上的一些问题。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的协作与交流能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检验科人员意识到自己与临床医生是一个整体,二者的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的寻求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实验指标和方案,提高检验质量[5]。

4. 加强医院检验科的安全管理

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很大, 历来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对象。因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承担患者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 有很多临床标本和医疗垃圾中富含病原微生物, 具有较强的生物传染性, 检验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如果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预防感染的措施不到位, 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甚至对社会造成公害。因此应做到如下措施防止感染的风险。(1)上班时间必须穿隔离衣, 戴口罩、工作帽、手套等。( 2) 对于无菌的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 开启放置24 小时后不得使用。(3) 使用后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和废弃物品、废弃标本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禁止重复使用, 更不得随意丢弃。(4) 各种使用的检验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然后再经消毒或灭菌后使用。检验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5) 检验时必须无菌操作, 不得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 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消毒。(6) 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对各种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7)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 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和实验室消毒管理,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

5.讨论

临床检验是一项复杂的(它涉及到各个不同专业及不同检验标本的分析前的管理,也受许多患者生理因素及外界因素影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它以大量检验数据向临床医生提供对患者病情诊治和预后的科学依据。检验结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在工作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 检验科科学的管理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也会带来科室的进步, 让技术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各科室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管理模式。如何用科学的管理, 促进检验科的良性发展, 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不断的实践, 总结创造出新的经验,保证检验科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敖必蓉. 加强与临床沟通, 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 J]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 2) : 50.

[2]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11(26):649~651.

[3]杨振华.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982108..

[4]刘瑾,张克慧,王余保.加强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12):751-752.

浅谈检验科对实习生的管理与带教 篇7

作为一所教学医院, 我院每年都有检验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 检验一名实习生是否合格, 临床实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要带好实习生, 首先就要对他们加以管理, 教会其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全面发展;其次教会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 增加操作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现将我科带教管理实习生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岗前培训, 加强道德观念

实习生初到医院时, 都有一种既新鲜又好奇, 又紧张胆怯的心理状态, 为此我院于入科前统一对他们进行1周的岗前培训。教他们学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医院纪律, 服从院方管理, 遵守上下班制度。介绍各个科室的基本情况及管理制度, 使之树立以人为本,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始终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思想观念, 要做到“三好一满意”, 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 群众满意。

2 入科教育与安排

学生初到科室, 对科室的一切环境及其人员的结构都非常生疏, 心理表现出一种该干啥不该干啥, 如何干的想法。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 我们给予以下指导。

2.1 首先带他们参观检验科, 向他们介绍各个科室, 如临检室、免疫室、细菌室、血液室等的位置及各种仪器的作用。

然后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 选出负责人, 做好考勤工作, 按科按组轮流转科实习。再向他们介绍各个科室的带教老师及其自己的带教老师。

2.2 向实习生介绍各个科室的规章制度及其各种仪器的

操作规程及各科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文件, 教育他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不怕脏不怕累, 要多看多练多总结。要求其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遵守实习纪律。

3 以人为本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措施的学科。生物安全事关检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教会实习生在做每一批试验前要保护好自己, 比如戴手套、口罩、帽子, 必要时要穿防护服和隔离衣等。每批实习生到科后都要做健康体检, 如甲肝、乙肝、丙肝、肝功等检测项目, 化验结果存档。教给他们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方法及处理。

4 业务带教

4.1 检验科实习生入科后, 我们根据各个专业 (临检、血

液、生化、微生物、免疫) 的特点及我科的具体情况, 将其分组, 每2个月轮转1次。

4.2 由于学生的主要精力在学习理论上, 动手机会较少, 有时也只是在实验室操作, 缺乏实践经验。

而检验科的最基本工作就是窗口采血, 这是检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必须做到规范操作。在采血时要求他们“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管”。而实习生第1次为患者抽静脉血时心理非常紧张, 不能一次采血成功;还有些患者一看胸牌是实习生就不予配合, 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应该一方面给患者做工作, 另一方面指导实习生, 手把手教。告诉他们不要有心理压力, 要多练, 老师之所以能一针见血也是像他们一样走过来的, 消除其心理压力, 才能使之真正掌握静脉采血这一技术。

4.3 标本的接收及离心。

在实习中要指导他们如何接收运送标本, 首先在接收标本的同时应检查化验单填写是否完整, 患者的姓名、院号、房号及其床号和化验单上的条码是否一致, 检验目的是否明确, 标本是否合格, 有无溶血、凝血现象, 如发现有溶血情况通知其科室及护士重新抽取标本。因为只有合格的标本才能有准确的检验结果。标本全部检查完后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

4.4 实际操作。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检验科引进各种不同型号的自动分析仪, 因其精密度高, 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需专人保养及维护, 如操作不当可能损坏机器影响工作。在操作前要细心耐心地讲述仪器原理、注意事项和相应的操作规程, 指导他们在上机前首先检查试剂是否充足、是否过期。注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这样既保证学生的实践机会也防止学生操作失误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增多, 手动操作机会越来越少, 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生正确使用采血、制片、染色等基本项目的操作, 比如, 尿沉渣的镜检, 血涂片的分类, 这些只能靠眼睛去看的项目予以重点指导, 因为其是检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4.5 化验单的核对及处理。

检验结果出来后, 要教给实习生对化验单对号入座, 查名字、年龄、性别、项目是否一致, 结果是否异常, 根据结果了解其临床意义。机打的化验单可以直接发放, 其余的化验单必须经过紫外线照射才能发放。

5 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三个环节质量控制, 每一个环节的出错均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带教老师从一开始就要让实习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1], 了解其作用和目的, 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分析判断, 如标本的溶血、乳糜血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质量控制的操作。

6 医疗废物的收集

每天试验操作完后, 要教给学生及时把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 装入带警示标识的防渗漏的专用黄色塑料袋内, 3/4满时扎口密闭, 锐器 (如针头、穿刺针、玻片等) 用后装入防渗漏耐穿刺的利器盒内, 3/4满时闭锁。在医疗废物收集袋上注明检验科感染性或损伤性的标签, 交由专门医疗废物收集人员。

7 加强业务学习和作好实习评定工作

作为卫校的直属教学医院, 我们安排中级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 每周对实习生进行业务讲座。这样既能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还能掌握一些临床上的知识, 同时也可了解一些新项目、新技术的发展, 对他们日后参加工作有所帮助。在实习生转科完后, 由各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操作考核, 抽查其中几个项目的技术操作, 进行评定打分。学生在各科实习结束后, 由本人在鉴定表上认真填写自我小结, 再由带教老师做该科室的实习评定。

总之作为一所医教结合的医院, 只有对实习生严格地管理, 认真地带教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岗位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

参考文献

检验科的管理 篇8

1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1.1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 我院虽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但平时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我院也制定了一些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文件, 但这些规章制度和文件并不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都是照搬国家标准或其它医院的制度, 针对性不强, 落实不到位。

1.2 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不符合标准

县级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按理说应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BSL-2) , 但我院检验科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还达不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19489-2008) [2]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6-2004) [3]等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实验室面积不足, 布局也不够合理。没有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在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入口明显位置处, 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室的门口。所有盛装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明显位置处也没贴有生物危险标志。此外,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

1.3 检验人员的自身问题

1.3.1 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检验人员由于缺乏生物安全管理知识;自我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病原标本的生物危害认识不足;对穿戴防护装备甚至认为是多余的;思想上麻痹大意, 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 没有穿工作服或防护服, 也没戴帽子、口罩;甚至操作时也未戴一次性的医用手套;在实验室工作区进食、饮水、抽烟, 穿着实验工作服进入清洁区。

1.3.2 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4]

由于检验工作需密切接触患者的病原性标本, 在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如不注重个人的生物安全防护和不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问题。如盛装病原标本的玻璃容器和离心管发生破裂;病原标本外溢到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 溅撒到工作服、皮肤黏膜甚至眼部;皮肤、手部被针、刀等锐器刺伤。

1.4 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

目前, 我院都能做到采集标本时, 一人一针, 一人一管。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 偶尔也会出现运送人责任心不强, 造成盛装标本的容器破裂, 以致病原标本外泄。实验完毕后, 病原标本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甚至出现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装的现象。

2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5]

2.1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医院应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 下设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对实验室进行二级生物安全管理, 平时严抓勤管;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文件的相关要求, 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管理制度。这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通过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 (SOP) 和实验记录等文件形式体现[6]。

2.2 改善实验设施, 加强设备管理

要让医院领导对生物安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按照BSL-2实验室的要求, 进行升级改造, 建立合理的实验室功能区, 使其设计布局更加合理。实验室的每一个出、入口都应贴上生物危险标志, 并标明相应的级别, 同时添置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消毒设备, 如生物安全柜、安全离心机罩帽、防溅罩或面罩等, 同时配备紧急洗眼装置或淋浴设施, 当遇到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眼睛时, 可以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洗手装置可以安装一个脚控或红外控制的洗手池或者配备一个酒精擦手器。

2.3 加强生物安全教育, 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医院要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 尤其是检验科人员进行国家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同时, 检验科负责人还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检验人员, 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 并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所有检验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生物安全教育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让检验人员全面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 掌握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 从而减少生物安全事故的隐患。

2.4 防范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

检验人员要做到自我安全防护, 在实验室工作时, 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护服, 戴上口罩;接触或操作病原标本时, 应戴上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在特殊情况时, 甚至还必须戴上合适的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尤其要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 防范职业暴露事故。当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 应启动相应的应急体系与预案。若发生皮肤被刺破时, 应对伤口进行挤血, 用水冲洗消毒, 最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包扎伤口。如病原菌 (毒) 外溢到皮肤粘膜时, 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 严重时, 甚至需接种免疫血清或疫苗。

2.5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防止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应遵循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年)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使其无害化。做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医疗废物应采用专用垃圾袋, 以规定的方式包裹, 以便交由医疗废物处理站进行直接焚烧或其它消毒处理。污染性锐器———注射针头、手术刀片及碎玻璃等, 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利器盒中存放。利器盒中存放物达到其容量的3/4时应予以更换。最后交由医疗废物处理站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严禁买卖医疗废物。

总之, 医院领导干部和检验科工作人员要提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 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 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金良.世界首例实验室感染的SARS患者[J].天津医药, 2004, 32 (8) :528.

[2]童燕.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2) :241-242.

[5]何晓华.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 2009, 26 (11) :29-30.

检验科的管理 篇9

关键词:检验科,实验室,内部审核,质量管理

为了强化检验科实验室的内部管理, 还原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近几年来, 在我国已经有多家检验医学实验室通过了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 建立起适合自身实验室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 现就内部审核在检验科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1 内部审核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对检验科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的有效管理途径, 是促进检验科实验室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检验科实验室进行内部审核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技术运作与审核依据的符合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可靠性。通过实验室内部审核能及时发现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符合项目, 并采取纠正措施, 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通过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机会[1]。

2 如何有效实施内部审核

检验科工作环节复杂, 工作比较分散, 涉及样本采集、样本运输、检验前中后等多个环节, 样本检测项目繁多, 有些检测项目时效性要求高, 必须在样本采集后的规定时间内检测[2]。因此, 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不符项, 从而保障检验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2.1 内部审核的组织策划。

检验科实验室应当根据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内部审核程序, 要求实验室按照此程序文件来指导内部审核工作的进行, 从而可以避免内审员在审核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的规范化。在内部审核前, 检验科实验室需任命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和, 由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策划和实施管理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同时需制定审核方案, 确定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及具体实施方法。此外, 检验科必须授权一支合格的内部审核员小组以保证内部审核的高效和顺利进行, 内审小组应人员安排合理、需考虑内审员在检验工作中的职责及专业的分散性, 内审员应从不同专业组中挑选, 要求具有一定的检验工作实践经验, 并通过严格的系统培训获得内审资格证书[3]。

2.2 内部审核的准备。

在内部审核前, 需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成员组成审核组。编制详细的审核实施计划, 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审核时间和地点、各主要审核活动的预期日期和持续时间、首次末次会议时间、审核报告的分发和发布日期。为了使内审工作有计划、有目的运行, 一般还要做好内审文件的准备工作:如内部审核日程表、审核项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表、跟踪审核验证报告表等。这些提高了审核效率, 保证审核的完整性, 减少了审核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性。

2.3 内部审核的实施。

通过内审组的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 安排审核的工作进度及相关问题等。在各专业组的现场审核中审核员应按审核安排表, 合理计划控制审核时间, 按检查表逐条检查待审核内容, 并收集客观证据, 做好审核工作记录。将审核过程中收集到的客观证据, 进行整理、筛选、归类、核对, 在此基础上形成审核证据。并将审核中的不符合的项及时与被审核方说明沟通, 在此基础上开具不合格项报告。最后通过末次会议介绍内审工作实施的具体情况和结果, 报告审核发现及不符合项和审核结论, 内审组根据审核中的不符合的项, 采取相关纠正措施, 定期跟踪检查各专业小组落实内审纠正措施的后续情况。

2.4 内审报告的编制和分发。

内审组长在内审实施结束后将内审报告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提交质量主管, 内审报告内容包括:内审目的、内审情况介绍、内审结果、预防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评价等。不符合项报告和其他的相关资料作为内部审核的报告附件[4]。质量负责人审批内审报告后分发到各管理层, 内部审核即完成收尾工作。

3 实施内部审核应关注的事项

3.1 提高管理者作用。

最高管理层的正确领导是内部审核的关键。管理者在检验科实验室内部审核中要把握检验科全局, 制定合理的内审计划。协调各受审部分配合内审员进行审核工作, 并督促实施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措施, 以便能够及时改进现有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

3.2 加强内审员培训。

内审员是内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不仅应要熟悉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 还应进行经过严格的内审培训, 熟悉审核要求、审核方法、审核技巧等。此外, 实验室内审人员的选择要避免审核员平日参与被审核的部门的工作和活动, 以确保内部审核的公平公证性, 从而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3提高对内部审核的认识。

通过内部审核发现并解决日常检验工作中的不符合性问题, 从而保障检验科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序地运行, 是检验科实验室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内部审核能为进一步完善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可靠依据, 能及早发现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 并采取纠正措施, 构成管理体系的反馈系统, 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徐辛.浅谈实验室如何开展内部审核[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0, 18 (2) :46-47.

[2]李信华.检验科样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 2011, 32 (1) :133-134.

[3]张智勇, 张势华.医院检验科实施ISO15189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M].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4-8.

检验科的管理 篇10

(1)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建立要在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参与指导下设计, 修改, 完善。

在我科室建立LIS系统初期, 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对检验科具体的每台检验仪器以及每个检验项目的具体的要求甚至正常值等不是了解, 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实际检验工作的具体情况, 使得检验结果的某些单位, 正常值等都没有考虑进去, 在检验结果报告上没有正确的显示单位或正常值, 我们发现后及时和软件人员进行沟通, 把发现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完善。仅靠工程师的努力远远不够, 尤其微生物专业, 问题更多.仅菌库, 菌名就五花八门, 因软件编写人员不懂我们微生物专业, 致使很多地方显得别扭。

(2) 一些固定的模块通过医院计算机室工作人员协调得到逐步完善, 这样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更方便快捷。

应用LIS系统逐渐摸索实践过程中, 把一些常用的模块固定化, 比如尿的颜色, 透明度, 结晶等项目通过和医院里微机室将其固定化, 这样操作起来更方便快捷, 有异常结果的就修改, 没异常的情况就按模块形式走, 很方便快捷。

(3) 来自门诊绿色通道患者报告不能入医院系统网的, 通过我们的建议在LIS系统设计中增加了临时报告单输入部分, 使得检验报告单发放进行了统一。

在试运行LIS系统时发现了医院绿色通道开的化验单没能进入医院网络后, 我们及时和软件开发人员协商最后建立了一个临时报告单输入部分, 其使用以后来自绿色通道的, 包括急诊的等特殊不能入医院网的患者检验报告单都能进入了医院专门的报告单查询并打印状态, 统一了报告单的发放模式。

在进行全血分析系统过程中要注意用LIS系统时一定要完全关闭迈瑞通讯信息系统, 避免接受信息错误。

在做全血分析过程中, 首先要检查迈瑞通信信息系统是否完全关闭, 如果不关闭, 用LIS系统时会导致结果接受不到或者接受的是往日的数据, 导致化验结果张冠李戴, 性质很严重, 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出现未完全关闭切已发放了报告一定要及时通知发报告处的同志, 并重新检测, 减少问题的出现。

作好每份标本的编号, 一定要与检验信息采集系统, LIS系统的患者选择编号的完全一致, 避免出现差错。

血液流变学检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工作要在所有项目都完成以后在进行联机LIS系统, 然后在LIS系统中进行患者选择, 编号, 数据结果传送, 采集, 审核。

在血液流变学检验过程中先不要打开LIS系统, 等一切检验结果都完成后, 再连接LIS系统, 不然结果会出现数据传输错误, 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

应用LIS系统后, 报告单不能在检验科直接发给患者手中, 缺少了和患者之间了解病情的机会, 使得有些异常结果很难和患者面对面的咨询, 了解, 对检验工作者来说不是很有利。

比如象门诊很多化疗的患者需要经常复查血常规及分类, 往往白细胞数很低, 没用LIS系统时我们可以和患者咨询一下以及用药情况, 但应用LIS系统后我们不能从患者那里获取到这一信息, 发出的报告单结果难以从患者那里确认。

国内LIS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但是要看到这个距离不是不可以赶上的。当前国内LIS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偏重数据采集, 忽视管理功能, 表面文章多, 功能不够细化, 不会提高技师操作的准确性, 但会对医技结果的传输, 储存, 应用以及当中的安全性有很大的提高, 国内医院检验工作有自己的特点, 国外的LIS不能照搬进来, 所以国内LIS界的同仁要看到差距本身也意味着机会, 因此我们期待着国内LIS界的厂商尽快发展自己的高水平产品, 为国内医院提供更好的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LIS, 是一个能实现检验信息电子化、检验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网络系统。LIS是HIS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将实验仪器传出的检验数据经分析后, 生成检验报告, 通过网络存储在数据库中, 使医生能够方便、及时的看到患者的检验结果, 从现在的应用来看, LIS如果使用不好的话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就对检验工作人员要求标准更高了一层, 不仅仅要对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还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提高, 要求我们检验人员与时俱进,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严谨的工作作风, 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宏伟.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 (6) :759~760.

[2]李坚保, 李鑫光, 陆德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 (10) .

[3]孙媛, 张西亚.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1) .

检验科的管理 篇11

近年来,管理原则(principle of stewardship)——在此原则下,考古学家是过去(the past)的管理者——已经变成考古学伦理批判的震源。通过培养与考古学实践有关的伦理意识,管理塑造了考古学家对于伦理的关注。在这一方面,人们希望管理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一份伦理实践指南,但是从未期待它成为影响考古学实践的唯一伦理准则。

虽然断言管理已经无法为考古学家提供伦理指南的说法有失公平,但应该指出,如果我们想要修订管理原则,就必须思考那些清晰表达出管理的道德观点,并探究其本质的伦理概念。因此,我此文的目的是,检验管理的极限,讨论修订后的关于管理的道德理解应该由关怀伦理(the ethics of care)塑造和影响。

在文章第一部分,我阐述了管理的概念,呈现了若干关于管理的批判,它们声称修订后的管理解释仍然对考古学实践帮助甚少。在第二部分,我通过一个散居遗产的研究案例,检验了管理的极限,并认为此情形下,管理并不向人们提供权利否认他们与自身遗产的关联。在第三部分,我指出,由关怀伦理塑造的管理解释能够更加成功地促进遗产的复杂性和考古学实践。

考古学管理

我们是怎样理解管理的?美国考古学会(SAA)伦理委员会的答案如下:

考古学记录,即原址(in situ)考古资料和遗址、考古学藏品、记录和报告,是不可替代的。所有考古学家的职责是,通过实践和推动考古学记录的管理,为长期保存和保护考古学记录而努力。管理者既是看管人,也是为了全人类利益替考古学记录辩护的人;他们在调查和解释记录时,应该运用既有的专业知识,促进公众理解及支撑考古学记录的长期保存。

遵循此定义,管理者即为照管他人财产的人。2006年,格罗尔克和沃里克指出,“好的管理者照管那些服务于其主人利益的事物。”,一种关于管理的略有差别的解读,能够进一步阐释它的伦理影响。管理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三重关系。第一重关系发生在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这里的管理对象即为考古学记录。第二重关系发生在管理者与他/她的主人之间,该主人命令对讨论中的对象加以管理。第三重关系发生在对象的主人与对象本身之间。关于管理的这一理解定义了谁是重要的他者,其利益作为管理者的考古学家应该予以考虑。

管理的批判

许多瞄准管理的批判显示,管理无法为考古学家的实践工作配备适当的伦理工具。这些批判意见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批评认为,考古学伦理准则已经由管理塑造和影响,对其他原则造成危害。其结果是,考古学家目前遵守的准则无法向其提供道德上的相应建议,因为这些准则仅对关系到物质文化保存的情况做了安排。

第二类批评称,管理原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考古学实践,以至于好的考古学实践相当于管理。在考古学实践中,任何时候都存在价值间的冲突,而管理总是优先于任何其他价值。伊拉克考古学遗产的毁坏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说法。考古学家被要求承担道德疏忽的责任,因为尽管他们已经是好的管理者,并且从掠夺行为和非法交易中挽救了文物,但是他们没有针对战争及其后果提出任何质疑。

近年来,人们已经为修订管理原则做出诸多努力,提出了不少通过扩大适用范围重新规划管理原则的建议。例如,艾莉森·怀利(Alison Wylie)提议的“协作管理”(collaborative stewardship)为考古学家创造了与当地社区分享其价值观的空间,并且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到同样与遗产相关的非专业参与者的价值观。

如果一个人质疑管理原则的重新规划强化了它的应用,那会是一件相当不公平的事。然而,管理的再规划并不详细检查管理依赖的伦理价值群,而如果我们打算向田野考古学家和实践人员提供一个伦理框架——该框架不仅指导好的田野实践,而且保证伦理实践——那就必须对伦理价值群加以细查。我的目标是,勾勒出塑造管理实践并且突出其应用标准化框架的价值群。我的建议是,如果我们表明关怀伦理对管理实践至关重要,并指出应该对目前了解到的管理极限加以检验,那么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接下来,我将探讨管理未顾及当地社区与其遗产间特殊关系的情形。通过暗示管理能够确认人们有权与其遗产保持无关,一个由散居遗产引发的研究案例令这一批判更为有力。

遗产与散居——希腊的阿尔凡人(Arvanites)案例

在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中,考古学家约翰·宾特里夫(John Bintliff)呈现了一个无法依照管理实践解决的伦理困局。宾特里夫报告,他在皮奥夏(Boeo-tia)地区发掘期间,遇到过一个被称为阿尔凡人的散居群体。公元14世纪,阿尔凡人迁移至皮奥夏、阿提卡(Attica)和北伯罗奔尼撒(the North Pelopormese)。据宾特里夫称,阿尔凡人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他们是一个没有正式历史或遗产的民族,而且在现代希腊国家中没有公认的地位。”

在发掘过程中,宾特里夫发现了一些物质文化的踪迹,它们揭示出阿尔凡人的遗产信息。在跟当地社区的接触中,他与当地人谈论起这些文物是如何形成其文化身份的,并且讲述了他们的散居故事。令他大为惊讶的是,当地社区对于重新与自己的遗产联系起来并不热心。他们被一个观点说服了,即作为散居的一分子,去大胆主张自己的文化遗产将使其再次遭到驱逐,而且他们将很难在别人的社会中生活。

宾特里夫是这样描述他的困局的:

我作为一名想将他们自己的历史告知当地社区的考古学家——当今希腊的历史教学大纲也没有这样做——特别强调阿尔凡村赖以发展的那个迥异的基础,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伦理问题。这个乡村社会是否真的想要突出这样一段历史?重新发现他们所谓的历史民族划分,会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吗?特别是对他们的孩子?现在,我仍然不确定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指出,这一情形并没有给管理造成特别的麻烦,因为考古学家已经成功地与类似的困局打过交道。例如,考古学家已经遵照了原住民社区关于其遗产管理模式的要求。

检验科的管理 篇12

在医院深化改革中, 如何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 转换机制, 挖掘内部潜力, 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 使得人尽其能, 物尽其用, 这是每个医院检验科都在积极探索的新路和热点[1]。借鉴兄弟医院和一些企业的管理经验[2], 从2004年开始在科内实行了以工作量量化为主体的综合考核管理办法, 考核内容直接与奖金挂钩, 实行几年来, 从根本上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激发了职工潜在的主观能动性, 科室每年都上一个较大的台阶, 获取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使科室各项工作走上了高效、快速、优质、低耗的轨道, 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工作量年增长显著;总收支比稳中有降。实践证明:科室内部利益的分配机制, 直接影响科室的生存和发展。奖金作为劳动者报酬的一部分, 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有的职工把奖金比作“第二工资”, 就充分说明了奖金的激励作用。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劳动纪律、团结协作等方面综合考核每一个职工, 把检验项目量化为单项定分值, 计件不计时, 计件不定额的统计方法, 把考核内容与个人报酬紧密结合起来, 加大激励力度, 真正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1 科室概况

检验科有职工25名, 年龄20~50岁, 其中副高1名, 主管4名, 检验师8名, 检验士9名, 护士3名, 设有体液、生化、细菌、免疫、HIV,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主要仪器有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电泳仪、电发光免疫分析仪、细菌鉴定仪等。

2 考核依据

2.1 硬件 (数量)

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件数累计, 占80%。

2.2 软件 (质量)

以检验质量、服务质量、团结协作、劳动纪律、卫生区域, 差错事故, 工作主动性等, 占20%。

2.3 其他

凡下列情况适当加分: (1) 积极参与科室管理、献计献策被采纳者; (2) 及时堵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者; (3) 横向联系创造效益者; (4) 室间质控取得好成绩者; (5) 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或有科研成果者; (6) 文体活动得奖者。

3 实施办法

3.1 各项目分数的确定

在调查、统计、分析前3年工作量的 基础上, 测算出各室日工作量人均件数作为参考基数统一比较, 先确定血液室各单项分数, 以血液室每日人均总分与其他各室人均总件数统一比较, 得出其他各项目分数。分值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耗时多少, 风险大小, 技术含量。如血常规1分/次, 血型2分/次, 交叉配血4分/次, 生化单项0.2分/次, 各项分数一般每半年调整一次, 遇有仪器变更、方法更新、新开项目等情况下, 经征求大家意见后, 随时由质控小组进行定分。

3.2 工作量统计

以表格形式由个人记录每日的检验件数, 月结算出总数, 由质控小组复核计总分。凡流水作业、合作项目仍由个人自行分配后计入。夜班、法定节假日双倍记分。

3.3 质量部分

每月由质控小组考核完成。科室制定有详细质量考核细则和扣分标准, 主要包括:平日检验报告质量 (抽查、反馈) 、服务态度, 室内质控, 标准化操作, 差错事故次数及性质, 劳动纪律, 卫生区域等, 如:化验单涂改不清、漏项扣10分, 差错事故扣50分至全部质量分。

3.4

额外加分部分以考核依据“其他”中内容, 科室制定有加分标准, 如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可加20~500分。

3.5 其他情况

公关、公差、院内短期抽调, 按平均工作量计入;需凑齐一定数量才能做的项目采用一次性定分, 可利用业余时间加班, 如HBV六项40人份加150分, 骨髓报告按1.5日工作量计入;室长、统计员、考核员增加一定比例分数。

3.6 奖金发放

奖金总额每月科室留取10%备用, 发放总额与科室总分算出分值, 根据个人分数发放。

4 讨 论

科室管理是解决具体问题的, 其中质量管理是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 必须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医院的量化不同于企业的计件工资制,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仍需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要靠不断地开发新业务和切实周到的便民措施去赢得市场, 利用经济的杠杆作用, 拉开档次, 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但必须在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的前提下, 加强自身的约束机制, 强调经济、技术、质量的三统一, 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科室要尽早融入文化管理。

经济杠杆作用不是万能的, 要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力的发挥并变成一种自觉地无怨无悔的行动, 还是要靠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新的跨越, 因为职工不是“机器人”, 不是“经济人”而是“观念人”。在物质文明程度大大提高的今天, 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关心人, 尊重人, 重视和满足职工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 让职工有认同感, 归宿感, 有受重视感和成就感, 将更有利于调动主观能动性。医院有医院的文化, 科室也要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一句话:职工的心才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要采用先进的观念和先进的文化, 凝聚好职工的心, 把职工的心管好。

参考文献

[1]姚玲, 陈金宏.科主任的领导艺术[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4) :62.

上一篇:室内装修污染及其危害下一篇:日常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