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管理制度(精选8篇)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 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
(一)实验室是进行检测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严禁存放私人或与实验无关的一切物品;不准做一切与检测和科研实验无关的事情。
(二)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加强技术安全和技术保密工作,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计量管理。
(三)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验室有关的安全守则,熟悉有关仪器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实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有关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须经本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许可方可实施。
(四)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整洁的工作服。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严禁入内。
(五)严禁实验室人员私自接受或安排他人在实验室内开展实验工作、进行仪器检测和私自收费,或减免应收费用,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和处罚。
(六)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每次实验必须有详尽的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等;使用仪器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原始实验记录、数据按规范和要求必须严格管理。
(七)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文明、有序管理。必须认真执行有关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规定,做到文明整洁,仪器设备摆放整齐,杜绝事故的发生。
(九)实验室钥匙管理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钥匙管理的规定,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私自配制或转借他人。
(十)非本公司外的个人或团体参观实验室需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安排他人参观。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
(一)实验室内应保证有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应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可随时提供使用。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使用电、气、水、火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器皿应按规定的位置放置,不得任意堆放,以免错拿错用,保证安全无误并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记录)表。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着工作服,搞好实验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四)禁止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实验室与办公室须严格分开。
(五)凡进入实验室的各级工作人员,都要熟悉准备进行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条件,选用适当的仪器和试剂药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应作好防护准备。
(六)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常识和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能区别不同火源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器材要放置在明显及使用方便处,要经常检查,保证其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七)操作和处理易挥发、易燃试剂时,严禁用明火直接加热。
(八)在加热蒸馏及其它加热过程中,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九)按照仪器说明的要求,使用安全电压以上电压的电器设备均应有良好接地,电热设备所用电源导线应能满足功率(电流)要求,应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无损。关闭闸刀开关时绝对不得用湿手进行操作。
(十)可燃物质(如汽油、煤油、酒精、可燃芳香烃等)不得存放在煤气灯、电炉或其它火源的附近。易燃、易爆物品、试剂要随用随领,不得在实验室内大量积存。
(十一)凡使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刺激性气体和液体时,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
(十二)使用酸、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必须佩带橡胶手套,必要时佩带橡胶围裙,勿使易挥发试剂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十三)清洗实验室仪器时应注意不使含有多量剧毒试剂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必须先经适当转化处理再进行清洗排放。
(十四)高压气瓶严禁在日光下曝晒,高压气瓶不准放净瓶内气体,在正常情况下,保存压力不少于9.806×103Pa,气瓶严禁混用。
(十五)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保卫消防部门。
(十六)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就餐、会客、住宿,严禁携带无关物品或带领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十七)实验工作结束后,值班人员要对仪器设备、水、电、门、窗等进行安全检查。各室都要选定安全负责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一)精密仪器由实验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档案,记载验收、检定、故障排除、日常维护等情况。
(二)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写成简明操作卡。(三)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四)仪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应通知维修人员修复、调整,不得擅自修理,并报告实验室主任。
(六)开动仪器前,应充分做好试验准备工作,开动后经常观察运转情况。(七)操作人员按格式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薄,记载开机、使用情况。
(八)仪器损坏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书面报告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如属责任事故,当事人应作检讨,情节严重者给予批评或适当处分。
四、剧毒药品管理制度
(一)凡请领、保管、使用剧毒药品,应按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及规定执行。(二)凡库房实验室存放的剧毒药品均需要设专人、专柜加锁保管,每半年清点一次,并把清点结果报实验室主任、办公室备案。
(三)实验室请领剧毒药品由主管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审签,主管主任批准,专人领取。试验需用剧毒试剂时,经室主任批准后,由二人共同监督称量。氰化物使用后不能交回的剩余量,必须二人共同销毁,要登记销毁数量。
(四)剩余的剧毒药品需销毁处理时,应详细填写销毁登记表由公司经理审核批准。
五、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一)办公室负责公司标准品(对照品)的计划汇总,采购、供应工作。(二)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在年末将下标准品的需要数量计划报送业务办公室。
(三)标准品(对照品)由办公室发给实验室,实验室领取后要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使用登记帐。
(四)标准品(对照品)要按说明书规定使用,标准品(对照品)要避光、防潮、置于阴凉处。
六、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
(一)试剂的管理
l、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化学试剂的保管。
2、对过期失效或现行标准中不再使用的试剂,应在室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对易潮、变质的试剂要不定期地检查其外观,并做好记录。
4、在新购入供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等仪器使用的试剂,如需要更换生产厂家时,必须把质量考察情况结论(可用于否)反馈给办公室。
5、化学试剂应在符合规定的房间里保存,避免直射光,试剂柜与暖气要有一定的距离。
6、剧毒试剂(三氧化二砷、二氯化汞、氰化钾)等,称取后要做好记录,并立即返回仓库;危险试剂(三硝基苯酚)应注意防震。
7、从试剂瓶取出的试剂,不得再倒回原处,易挥发及刺激性的试剂,用后应及时加盖,以防止挥发和污染空气。
8、试剂配制应按检验方法进行配制,并标示配制日期,发观混浊、沉淀、变色时,应重新配制。(二)玻璃器皿的管理
1、玻璃器皿应按需要购入。提购入计划时,应注明名称、规格、及具体质量要求。
2、购入的玻璃器皿应符合质量要求,如发现质量问题,应退回办公室。
3、容量器皿(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应进行校证合格后使用。
第二章 业务技术管理制度
一、样品接收、检验、留样制度
(一)检品的接收
1、检品接收统一由业务室办理,其他科室或个人不得擅自接收。
2、凡不是国家规定检验项目的样品不予收检,个人送检的样品一般不予收检。
3、接受的样品要检验目的明确、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来源确切。
4、委托检验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检验目的明确、资料齐全方可接收。如果不能检验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转送其他检验部门。
5、常规样品收检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数量不够不予接收。特殊情况委托单位可写出书面申请,酌情减量:特殊的样品应由委托单位加封或当面核对名称、批号、数量等后方可接收。
6、复核检品应附原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书。
7、符合收检条件的检品,委托样品由委托单位按规定填写检验申请单,统一编号、登记、录入,然后将样品送到实验室签收。(二)检验
1、实验室接受检品后,首先核对检品与登记是否相符,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核对后登记。
2、常规检验以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为检验依据进行检验。
3、检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见习期人员、外来进修或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出具检验报告书。
4、检验者接受检品后,按照质量标准及其方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
5、检验结果的复核,应由检验人员申述理由,查找原因,经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或结果处于边缘的项目,除另有规定以一次检验结果为准不得复检外,一般应予复检。必要时室主任可指定他人进行复检。
6、在检验过程中认为需要增减项目或改变检验依据及方法时,经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确定后方可进行。
7、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严禁适先记录、补记或转抄。
8、原始记录经核对人员逐项核对,由实验室主任全面审核后送交质控科。
9、在未出具正式检验报告书前,有关科室和人员不得将检验情况和结果私自泄露。
10、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完成检验任务,实验室主任和业务室应了解检验情况,督促检验进度。
11、发出的检验报告应由主管主任审查、核签后方可打印、盖章、发出。
12、委托检验的检品在检验中发现问题经与委托单位联系30天内末获答复时,视为自行放弃检验,检品不予保管。
13、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在接到样品检验报告书之日起7天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即视为认可。
14、委托检验的检验结果只对检验样品负责。(三)留样
1、接收检品检验必须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
2、被检样品由业务科室人员填写留样登记,注明数量和留样日期,签封后清点登记、入库保存。
3、剩余检品在留足留样后,可以退回供样单位。退还剩余检品时,供样单位应持单位介绍信,业务室核实数量,领取人签收后方可退回。
4、业务室审核报告需要启封看样时,应与有关人员或科室主任共同启封。检查后由启封人立即重新签名加封,并应记录。
5、留样室的设备设施应符合样品规定的贮存条件。
7、留样检品保存三个月。
8、科室如因工作需要调用留样期内的样品,由使用人提出申请,说明用途,实验室主任同意,业务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调用。调用后的剩余检品应退回,并按第2条要求重新签封交回留样室,如样品用完,应及时注销。
9、留样期满的样品,由保管人列出清单,经主管业务主任批准后,两人以上处理,并登记处理方法、日期、处理人签字存档。
二、检验单的书写规则
(一)检品编号:为10位数字,前4位为年号,后6位为流水号,如:2006000069。必要时,可在年号之后增加检品的分类代码。(二)检品名称:应按检品包装上的品名(中文名或外文名)填写;品名如为商品名,应在商品名之后加括号注明法定名称。(三)厂名、生产单位或产地等按实际填写。
(四)包装:固体包装如“玻瓶分装”或“塑料袋”等。液体包装如“塑料瓶”或“铝塑板及纸盒”等。
(五)批号按包装实样上的批号填写。(六)效期按样品包装所示填写有效期。
(七)报验单位或供样单位:均指检品的直接提供者,应写单位全称。
(八)检品数量:均按收到检品的包装乘以采样标准填写,如“l×2公斤”,“1×1公斤”等。
(九)检验目的:检品填写“委托检验”、“复核检验”。(十)检验项目:直接填写检验项目名称。
(十一)检验依据:按国家批准的质量标准检验。已成册的质量标准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部、册等。
(十二)收检日期:按收到检品的年、月、日填写。
(十三)报告日期:为公司主任审定签发报告的日期。
三、检验记录的书写规则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样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样品检验报告书是对样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检验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单,经逐级审核后,由公司领导签发“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份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份样品。(一)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纸上。
2、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重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检验记录纸上。
3、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标准号;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4、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结果判断等。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辨,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5、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6、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并签署检验者的姓名。
7、在全部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根据各项检验结果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单,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主管主任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内容的完整、齐全,以及计算结果和判断的无误等,进行校核并签名;再经室主任审核后,连同检验卡一并送业务室审核。(二)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检验记录中,可按实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项目名称应按标准规范书写,不得采用习惯用语。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
四、样品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规则
(一)检验报告书按检验报告单书写。(二)列出“检验项目”、“标准规定’’和“检验结果”三个栏目。
(三)“检验项目”下,按质量标准列出具体检验项目名称和排列顺序,应按质量标准上的顺序书写。
(四)检验报告书中各检验项目的书写要求:
在“标准规定”下,按质量标准的内容和格式书写:在“检验结果”下写出相应的实测数值,数值的有效位应与质量标准中的要求一致。(五)检验报告书的结论:内容应包括检验依据和检验结论
1、全检合格,结论写“本品按XXX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2、全检中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即判为不符合规定:结论写“本品按XXX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
3、如非全项检验,合格的写“本品按XXX检验上述项目,结果符合规定”:如果一项不符合格时,则写“本品按XXX检验上述项目,结果不符合规定”。(六)检验报告书底稿签名:检验者、校核者和各级审核者均应在检验卡(或报告书底稿)上签具姓名和经办日期(年、月、日)。
(七)本细则未函盖的检验项目,可按已批准进行检验和书写。
五、关于实验室安排检品顺序及时限的规定
(一)业务室在检品登记送转实验室时,应按收到检品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即先收到的检品先登记、先交实验室。
(二)实验室主任在向检验人员发放检品时,应按业务室送交检品的先后顺序进行(否则应说明原因),检验人员在开始检验样品时应按室主任交给样品的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后,科室主任安排在二天内完成复核人员的复核及审核签字。
(三)检验单下到业务室后,业务室及主管主任应分别在二天内完成审核签字,报告书在一天内打字发出。
(四)实验室主任应按每个检品的难易程度,掌握每个检品的检验进度,做好督促和检查工作,应按检验周期完成,超时限应说明原因。(五)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加速检验的样品,由业务室受理,原则上实验室不得拒绝,遇有特殊情况,要向主管主任汇报,并与业务室协办。应优先安排加速检品,并应在加速检验周期内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应在检验单上注明原因。(六)需审核标准资料的工作,应按收审先后顺序进行审核,其检品的复核检验,可在标准审核工作后进行检验,但仍应按收审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核及检验工作均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七)业务科负责本规定的实施并督促检查工作。
六、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以公司经理为技术负责人,以主管主任为质量负责人,以质量控制科为质量管理部门,以科室主任为本科室的质量负责人。各级质量保证机构按其相应的职责进行工作。确定以下的保证措施:
1、组织和管理
2、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3、人员
4、设施和环境
5、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6、量值溯源和效准
7、检验方法
8、检验样品的处置
9、记录
10、检验报告书
11、检验的分包
12、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3、抱怨
14、应急处理(如停电,应采用小型发电机及时供电等)(二)质量保证工作的实施和检查
各科室3、6、9、12、月的最后一周对本科室工作检查 一次,做好检查记录(统一印发),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要记录清楚。公司每年进行一~二次内部审核,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对检验审评审工作中与质量有关的事项进行总结、处理和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状态(是否超过检定周期、运转是否正常、仪器使用记录是否完整及仪器维护情况)。
2、环境情况(实验室工作制度和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实验室环境卫生及管理情况、恒温、排风、防震、洁净度情况)。
3、人员素质(各科室人员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人员培训的方式、内容、人次及时数)。
4、检测过程(检验卡及原始记录的书写、检验报告书的书写、检验时限、检验标准操作等)。
5、实验室的管理(标准品、试剂的质量及保管情况,容量仪器的检定情况)。
6、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七、检验工作质量申述的受理和处理制度
(一)用户对检验质量的申述由业务室受理,质量负责人处理,并向公司主任报告。
(二)被检验单位向本公司就以下问题提出书面申述,本公司予以处理。
1、对检验数据提出异议;
2、对检验结论提出异义;
3、对不合格检品提出异议。(二)处理程序如下:
1、业务室对申述进行登记,详细记载申述人提出的理由。
2、由质量负责人主持,业务室主任会同实验室主任检查执行标准是否有误:检查检验卡片、原始记录、检验报告书写是否有误;检查所使用仪器、标准品、滴定液、试剂及检测环境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操作是否准确无误。上述各项均无误,经质量负责人和公司主任同意后,发一份确认原报告书正确有效的文件。
3、如经检查发现数据处理、结果判断有误,经质量负责人和中心主任同意后,份题为“对于原编号为XXX的检验报告书的更正”的报告,并声明原始报告书作废。
4、如经检查发现执行标准、检测仪器、标准品、滴定液、试剂、环境条件或检验操作有误,应对留样做重新检验,经质量负责、公司经理同意后,重新发报告书,并声明原报告书作废。(四)如申诉人对处理结果仍持有异议,可将留样送有关单位仲裁。(五)处理申述的检验费用由败诉方负担。
(六)申述受理期限,自发出检验报告书日算起,一个月内有效,超过者概不受理。
八、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
(一)在工作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确定为差错:
1、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致检验结果错误,经审核发现,需重新进行试验者。
2、标准溶液配错,影响检验结果,经使用发现者(配制者和校对者负同等责任)。
3、计算错误,核对未发现,影响检验结果者(校对者与实验者负同等责任)。4.、收发、打字错误影响检验或报告结果,经核对发现者。
5、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损坏仪器设备者(低值易耗品除处)。
6、丢失送审资料、检验样品者。
7、下班后忘记关闭仪器电源,忘记关闭水、气开关,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8、因违反实验室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生燃烧、爆炸、工伤事故,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9、工作粗心,检品、资料未及时转送造成安排检验、复核流程某环节较长时间拖延,但能挽回者。
11、丢失一般文件,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2、工作粗心,文件未及时送达、催办、阅批,贻误时机,影响工作,但尚可挽回者。(当事人和文秘人员同等责任)。
13、工作粗心,计价、收款错误者。
14、购入仪器设备、试剂及其他物品规格错误,影响工作,但尚可挽回者。
15、工作粗心,未及时安排、实施已批准的采购计划,影响工作者。(二)差错处理:
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如实向室主任汇报,科室主任应立即查明原因,设法纠正并减少损失。科室对发生的差错应有记录,并应对责任人在科室的会议上提出批评,及时总结教训,对后果较严重或屡犯者,应给与减发奖金处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者须赔偿20%以下损失费。
(三)在工作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确定为事故:
1、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敷衍塞责、玩忽职守造成检验结果错误,报告书已发出需追回更改者。
2、损坏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工作者。
3、因打字、发文错误,影响检验结果或报告结果,核对者并未发现,报告书、文件已发出,需追回更改者(校对者和事故者负同等责任)。
4、违反操作规程,发生燃烧,爆炸,工伤事故,造成严重损失者。
5、下班后忘记关闭仪器电源,忘记关闭水、气开关造 成严重后果者。
6、丢失机密文件、技术档案,造成严重后果者。
7、违反交通规则,损坏车辆或赔偿对方损失者。
8、工作不负责任,文件未及时转送、催办、阅批、错过时机,影响工作者,无法挽回者。
(四)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属业务技术范围的应及时报告业务室,属行政管理范围的应及时报告办公室,由业务室或办公室主任尽快查明原因,并设法减少损失,挽回影响。事故的确认由公司董事会讨论确定,事故的责任者应写出书面报告,科室应登记并召开会议总结教训。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部门负责人应受到批评教育:一定的范围内公开检查;行政警告:记过处分和减发奖金处罚。造成经济损失者,须赔偿30%以下损失费。
九、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一)有计划地组织全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派出人员参加学术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为学科带头人创造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的安排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重要检验、标准、科研等任务,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的业务、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送检验技术人员中的业务骨干脱产学习外语。
(四)各科室按学科对人员实行定向培养,并注意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五)科室主任应经常组织本科室业务学习,并在保证完成正常检验工作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学科新技术、新方法实验研究。提高本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每人每年学习时数应不低于100学时。(六)新参加工作的检验技术人员,在一年见习期内科室指定一名上级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出具检验结果时时应有指导人员签字。
(七)各类人员获准脱产学习后,不得中途辍学,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并不再提供学习机会。
(八)学习结束后,应将成绩单,个人总结(报告、论文)向科室及所汇报,再交人事存入技术档案。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2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媒体上关于未经检验的电梯造成事故的报道,为数不少,这些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经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电梯进行监督检验,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
1.1 检验依据及检验标准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要对经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1.2 检验的主要内容
检查电梯的随机文件是否齐全、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资料是否符合要求、使用资料是否完备;土建交接检验、机房及相关设备、井道及相关设备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驱动主机、导轨、门系统、轿厢与对重等是否符合标准;安全部件、悬挂装置、随行电缆、补偿装置、电气装置等是否保证其安全性能,最后是整机试验;整机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3 建立相关档案、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应当包括:(1)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资料、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电梯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电梯的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4)电梯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应急救援演习记录。此外,还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 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
2.1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以组织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能及时有效的掌握在用电梯的安全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消除电梯安全隐患。
2.2 检验检测的重点
为增强电梯的可靠性,方便维保使用单位维护、使用,防止电梯出现安全事故,保护乘客人身安全,电梯的检验检测应当重点包括以下方面:(1)电梯控制系统检测。目前,电梯出现安全事故,很多是因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其中以门锁的问题为多。门区的伤亡安全事故是电梯发生事故最多最严重的区域。(2)安全部件检测。电梯安全部件包括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三种部件。限速器是一种超速探测装置,通常安装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顶部,也有装于底坑的情况。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要对电梯限速器定期进行校验。
3 检测现场安全管理
3.1 检验现场安全对检验员的要求
检测工作开始以前,检验负责人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同时应将检测步骤告知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之间必须随时保持联系,做到相互有回应后再做下一步,这一点对检测人员尤其重要。检测方法应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有关内容进行,对可能造成人员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验人员应及时中止检验,为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检测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125%载荷下行急停试验应在安全钳试验有效,平衡系数测定合格、底坑内无任何人员后方可进行。当检测现场试验人员不足、电梯技术资料欠缺时,检测人员不应贸然决定,应在试验人员齐全后进行检测,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设备的安全。检测人员到达底坑等危险区域时应保证两人以上前往,在进人底坑时厅门外必须留人。检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严禁酒后检测,若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检测,检测负责人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检测现场的组织者及指挥者,有权对妨碍检测工作进行的人员进行制止。
3.2 检测现场安全对安装单位要求
在电梯检测中安装单位通常扮演着配合检测的角色,由于自始至终都要参与到检测中去,他们自身若有一丝马虎同样也会给自己和检测人员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安装单位应对电梯进行施工过程和竣工自检,并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这一点对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3.3 检测现场安全对使用单位要求
电梯使用单位虽然大多数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检测现场,但他们良好的配合工作为我们检测人员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检测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电梯使用单位应在电梯检验时放置警示标志,及时阻止一些闲杂人员进人检测现场。
摘要:电梯作为一种机电合一的沿刚性导轨垂直运行的特种设备,需要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保证安全使用,避免发生设备和人员伤亡事故,应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对电梯进行监督检验和年度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本文就电梯检验检测及现场安全管理做一下分析。
关键词:电梯,安全,检测
参考文献
[1]马建智.浅谈对电梯检验的认识[J].科学之友,2007(11).
[2]陈英,吴继东.电梯安全钳的作用及常见故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6).
[3]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 水产检验 检测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E254.7 文献标识码:A
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水产品质量、水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在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数据来源,在水产业生产和水产品养殖、渔业发展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设和管理好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是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目前实验室管理在运行和制度建立上还没有与实际需要形成同步发展,从而限制了实验室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对于保障我国水产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形势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被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所包围。实验室作为实验、科研、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地,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水产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密切关注水产品灾害发生演变规律,有效地开展水产品质量、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应对,提高了科技对水产、水质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水产品药物残留、水质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如何加强实验室日常制度建设,如何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加强检测设备的管理,如何有效实施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以保证所出具检测数据的准确和检验结论的可靠,已成为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2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是为完成相关的试验而基本配备的,实验室主要有水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水质监测相关研究等方面,仪器设备的采购要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科研方向和检验检测内容制定相关设备采购计划,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一线检测设备仪器建设,确保重点仪器的集中投入。针对新开发、新承接的重大检测项目的设备采购,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必须要能够满足实验室的实际工作需要,所选购的检测设备计量特性应与检测要求相匹配。
实验室常用仪器诸如原子吸收仪器、原子荧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超高相色谱仪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实验室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和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实验室应着重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日常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程序,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质量手册和操作指导书要求,定期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只有规范设备的日常运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工作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性工作。实验室人员作为承担工作和完成科研任务的主体无疑是首要因素。实验室日常工作、实验管理、实验研究三项基本任务的服务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这就要求实验人员的素质、人员配备和使用要科学合理。实验室需要一个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合理的优秀团队,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本学科杰出的学术带头人,是保持实验室向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和较强科学管理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是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其次,将培养人才队伍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通过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加大专项扶持力度等措施,培养一大批年轻检测技术人才,关系到实验室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应注意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和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选聘。第三,强化实验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责任心,增强大局观,做到诚恳待人、科学检测、公正处事。
4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品质量和水质检验检测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检验检测报告则是检验检测工作的综合反映和工作质量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全面提高检测、服务、管理能力,不仅是实验室生存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在实验室工作开展中要细化实验室工作单元,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要不断适应科技创新的形势,逐步由单一检测型向检测、研究、服务的复合型机构转变。要开展合作,整合检测资源,增强检测实力,提高检测能力。要加强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特别是检验检测报告的管理。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出具符合标准、规程要求的原始记录和报告、证书。这样,通过检测能力的增强,提高检测报告的公信力,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及时,争创规范化实验室。
5 加强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规划,实现整体效能提升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人员配备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建设和管理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始终以国家目标和所在地的现实需要为工作重心,加强实验室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和研究,争取实现实验室实力水平的整体提升。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向更高层次目标发展与服务当地发展的关系,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包容整合,激发实验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有选择地参与一些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多方面的投入。实验室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进水产检验检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子新,夏有为.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
[2] 王国华.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J].纺织教育,2007(3).
[3] 王虹.关于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3).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规范管理制度,认真建设管理体系,实施从购置、入库验收、检定/校准,使用维护、报停、报废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化管理,才能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从而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作 者:王红 Wang Hong 作者单位: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南京市洪武路340号苏发大厦3楼,210002刊 名:设备管理与维修英文刊名:PLANT MAINTENANCE ENGINEERING年,卷(期):“”(3)分类号:X93关键词:特种设备 检验检测仪器 设备管理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5
关于开展检验机构“规范检测管理 提升检测质
量”活动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相关检验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工作会议和全省质监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局党委“质量强省”和“争先创优”活动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检测工作整顿活动,促进全省检验机构检测工作质量提升,省局决定组织开展“规范检测管理,提升检测质量”活动(以下简称规范提升活动),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局“质量强省”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增强检测执行力,确保检验工作安全和准确的目标,按照制度健全、能力适应、行为规范、监管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提高检测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以及提升检验机构向社会出具公正、客观、准确数据和结果的法制意识、管理和技术水平,为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执法基础和技术保障,为社会提供优质、科学、公正的检测服务。
二、工作目标
1、以提升检测执行力为立足点,强化诚信检验、依法检验意识,确保检测工作的客观、公正、准确。要求检验机构强化对检测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重点分析在检测工作管理上思想认识的差距,检查是否存在不能正确处理把关与服务的关系,是否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是否存在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检测工作不规范、不严谨等问题。通过学习和分析自查,进一步明确检验机构作为质量安全的监管支撑、技术服务、安全保障的功能定位。
2、以规范检测管理为着眼点,强化检验机构的内部管理。要求检验机构全面清理各项检测工作管理规章制度,认真梳理有关检测工作监管的制度措施,包括梳理委托检验的制度规定是否完善、检测工作各项规范是否完整、标准是否明确。各检测机构对照质量管理体系,分析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操作规范是否细化,岗位职责是否明确。要完善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完善监督制度和奖罚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的整顿,清理、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检测工作管理的制度体系,为检测工作的长远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3、以“提升检测工作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提升检测工作质量。对照各项制度规定,分析检测工作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坚决整顿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行为,彻底杜绝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随意、不负责行为。重点检查不按制度执行、不按标准操作、不按程序实施的问题。检查内部控制、责任追溯执行方面的问题,确保检测结果公正、科学、准确,确保行政许可结果得到持续有效的保持。
4、以深化检测工作整顿为抓手,积极推进规范提升活动。要充分发挥检验机构的检测技术优势,协助企业攻坚破难,摆正为“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公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的功能定位,使检测工作切实为“质量强省”建设服务。各级质监部门要强化“证后”监管和检查的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深刻分析问题根源,坚决消除检测工作质量隐患。
三、活动步骤
规范提升活动从7月到11月底结束,共分组织部署、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总结提升等四个阶段。
(一)组织部署阶段(发文之日起至7月30日)
各级质监局根据本通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规范提升活动
42、注重机制建设。各市质监局在检验机构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活动中涌现的监管工作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教训,建立健全我省检验工作监管体系,实现检验机构日常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3、强化诚信检验,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各市质监局要组织检验机构签订诚信检验承诺书(附件2),增强检验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检测诚信意识,并建立ABC分类管理制度,并将检验机构分类和规范提升活动开展和检查结果情况于2011年11月1日上报省局,省局根据上报材料进行全省通报,并按照问题严重程度,依照职责,依法予以处理。
检查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省局合格评定监督管理处联系。联系人:包玮;联系电话:0571-85023573;传真:0571-85129235。
附件:
1、2011年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机构检查表
2、诚信检验承诺书
二○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主题词:合格评定
检验机构
活动
通知 抄送:国家认监委。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6
1.检验检测机构:
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2.资质认定:
资质认定是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 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二、填空题
1.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新修订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5年4月2日以质检总局令第163号发布,自2015年8月
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5年4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5年 10月1日起施行。
2.资质认定有效期由3年延长为6年,减轻机构因许可有效期短带来的频繁评审负担。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公平公开的原则。
4.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5.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6.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
7.质量手册应包括质量方针声明、检验检测机构描述、人员职责、支持性程序、手册管理等。
8.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维持其可信度。
9.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
10.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检验检测机构应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得到正确更新。
11.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定期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从业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等内容的报告,以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
12.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须在该偏离已有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经批准和客户接受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
13.每项检验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始条件情况下能够重复。
14.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应予特别注意。15.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要求。
16.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17.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18.质量方针是指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19.检验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并符合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
20.当样品需要存放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环境条件。21.检验检测机构在保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22.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三、单项选择题:
1.检验检测机构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A)万元以下罚款。
A.3
B.2
C.5
D.1
2.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不应当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C)
A.未经检验检测或者以篡改数据、结果等方式,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
B.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整改期间擅自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或者逾期未改正、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C.违反本办法和评审准则规定分包检验检测项目的; D.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认定的。
3.评审组在技术评审中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得超过(B)个工作日。逾期未完成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相应评审项目应当判定为不合格。
A.20
B.30
C.45
D.60
4.资质认定证书内容不包括(D)。
A.资质认定标志
B.检验检测能力范围
C.获证机构名称和地址
D.技术评审时间
5.下列哪种情况检验检测机构不须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C)
A.机构名称、地址、法人性质发生变更的; B.技术负责人发生变更的;
C.质量负责人发生变更的;
D.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检验检测方法发生变更的。
6.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有效期及证书期满前延续申请的时间是:(C)A、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 B、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 C、有效期为6年,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 D、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
7.检验人员应对检测中所知悉的下列事项负有保密义务的有(ABC): A、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B、技术秘密;
C、个人隐私;
D、企业公开声明的技术标准。
8.国际标准是指:(ABCD)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标准; B、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
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D、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9.对申请要求、标书和合同进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ABC)A、顾客的要求;
B、明确机构满足顾客要求的资格、能力和资源; C、选择适当的并能满足顾客要求检测的方法; D、能降低成本,并获得较好利润。
10.可申请资质认定并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的其他组织包括(ABCD)。A、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 B、私营独资企业; C、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D、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
11.管理评审作为一个工作“过程”,输出应包括(ABC)。A、管理体系有效性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满足本准则要求的改进; C、资源需求;
D、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12.下列关于分包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分包应有文件规定,且需事先通知客户并经客户同意;
B、应对分包方进行评审,应有评审记录和合格分包方的名单;
C、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仅限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 5 贵及特种项目; D、分包项目在检验报告中清晰注明。
13.检验检测机构应对(ABCDE)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A、抽样人员; B、检验检测人员;
C、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人员; D、提出意见和解释人员; E、操作设备人员。
14.检验检测机构可以作为内部结果质量控制方式的有(ACD):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
B、参加机构间比对,参加测量审核或能力验证活动;
C、人员比对、留样复测、设备比对和方法比对; D、加标测定回收率。.15.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的情形有(ABCD): A、机构名称、地址、法人性质发生变更的;
B、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 C、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检验检测方法发生变更的; D、资质认定检验检测项目取消的。
四、判断题(10分,答题时在()内打√或打×)
1.被撤销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2.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原始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3.检验检测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认定证书和标志;不得伪造、变造、冒用、租借资质认定证书和标志;不得使用已失效、撤销、注销的资质认定证书和标志。(√)
4.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5.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6.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7.国务院行业部门以文件、技术规范等形式发布的方法不能作为资质认定的方法。(×)8.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9.同一台设备可以被不同检验检测机构租用而获得资质认定。(×)
10.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验检验类型,并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11.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
12.非独立法人的检验检测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在管理体系文件中可对非独立法人不进行授权。(×)
13.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工作,必须在其内部设立专门的技术委员会。(×)
14.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内开展检验检测工作,不含检验检测方法的各类产品标准、限值标准可不列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但在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或者证书时可作为判定依据使用。(√)
15.检验检测机构为科研、教学等活动出具检测数据、结果时,在资质认定证书确定的检测能力范围外的,出具的报告或者证书上可以使用资质认定标志。(×)
16.方法确认是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判定检验检测方法是否满足预定用途或所用领域的需要。(√)
17.质量手册对实验室内部是实施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外是证实实验室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的证据。(√)
18.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19.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所在法人单位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20.检验检测机构不允许租用外部设备和对外分包检测项目。(×)
五、问答题(50分)
1.检验检测机构从事哪些活动应当取得资质认定?
答:第三条 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从事下列活动,应当取得资质认定:
(一)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二)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三)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四)为社会经济、公益活动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资质认定的。
2.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 第九条规定: 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四)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五)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六)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3.对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
一是建立检验检测机构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监管制度。资质认定部门根据检验 检测专业领域风险程度、检验检测机构自我声明、认可机构认可以及监督检查、举报投诉等情况,建立检验检测机构诚信档案。根据机构的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公布“红名单”和“黑名单”,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引导检验检测市场健康发展,扶持优秀检测机构做强做大。二是完善建立资质认定信息公开制度。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并注明资质认定证书状态。国家认监委建立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信息查询平台,以便公众查询和社会监督。三是建立告诫制度,资质认定部门可以根据监管需要,就有关事项询问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发现问题的,予以告诫。
四是严格法律责任,过罚相当。针对检验检测活动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现行法律法规尚无处罚规定的,该办法在部门规章权限内予以补充完善。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各项违法行为,设定了警告、罚款、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等行政处罚,使处罚于法有据,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对规范和促进检验检测市场良性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4.说说检验检测机构从业规范的具体要求主要有哪些?
答:
一是强化检验检测机构从业规范要求,突出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行 业属性。落实机构主体责任,促进机构严格自律。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或者以其他公开方式,公布其遵守法律法规、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的自我声明,并对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二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健全质量内控体系、逐步建立各类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和检验检测全过程的管控,保证对外出具的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三是积极参与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比对,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
5.检验检测机构在哪些情况下经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 令改正,但逾期1个月未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答:第四十二条规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规定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检验检测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影响检验检测独立、公正、诚信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原始记录和报告进行管理、保存的;
(四)违反本办法和评审准则规定分包检验检测项目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六)未按照资质认定部门要求参加能力验证或者比对的;
(七)未按照本办法规定上报报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或者自我声明内容虚假的;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7
1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在最近几年里, 食品工业在飞速的发展, 通过对食品进行加工而带来的效益在大幅度提升。由于大多数加工厂都是有着相应证件的加工厂。但是, 因为我国地大物博, 并且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让小部分的作坊没有管理到, 特别是针对某些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地区, 没有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必要的重视。在这些小作坊里, 获取效益是他们所达到的目标, 因此将这些小作坊都应当融入到相应的产品管理中是一项比较棘手的任务。当前, 随着有关食品安全制度的出台, 国家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水平, 通过严格的管理模式让食品的品质得以提高。经过这些年所得出的报告可以得知,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生物超标;另一方面是食品添加剂超标。因此, 当前棘手的任务就是把上述因素当做重点的检查对象。
2 食品检验的概述
食品生产企业一定要让所生产的有关产品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从而符合人们的需要。食品检验可以理解为是依据有关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来对其做出详细检测的。当检测完毕以后相关机构会将报告制定出来, 从而对检测的食品进行判定, 看能否满足相应的标准。倘若相关机构测得的食品满足有关标准, 那么该食品就属于合格的。假如有一些产品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那么有关机构也要出示相应的检测书。这样食品企业就可以依据检测时所得到的结论来对生产做出适当的改善。由于食品质量监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因此相关监测人员应当具有同等专业的水平, 利用恰当的实验和相应的方式来对产品的质量做出合理的判断。
3 食品检验工作涉及的范畴
食品检验机构要想为社会提供真正合格良好的检验服务, 就要重视食品检验数据的真实科学和可靠性。要想使检验机构能够顺利立足于社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就要健全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检验的水平和可信度。食品检验机构的工作重点是质量管理。要对整个检验工作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在食品检验工作中重点要注意检验方法、检验过程质量保证、检验人员技术素质保证、仪器和检测环境保证、技术资料有效性保证、标准试剂可靠性保证这个方面的工作。要针对自身的特点, 制定出一个合适的质量保证体系, 合理地分配职能。
4 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的好坏与否决定着食品安全最终能否得到保障。因此, 食品检验工作在整个食品安全的控制方面起到了把关的作用。食品检验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繁琐复杂需要工作人员的认真理解和执行。食品检验的工作质量管理上面存在一些多方面的问题, 具体如下:
4.1 检验过程方面
食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检验环境的控制等是食品检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每一项检验工作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在进行。这些关键的检验过程时刻影响着最终检验的质量。但是, 检验环节光是靠检验室的工作是不能完整进行的, 必须要有抽样室的配合才能完整进行。虽然检验室的工作一般目的明确且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可是抽样室的工作往往不能很好的和检验室工作衔接上, 导致了缺乏协调性从而影响整个检验工作。抽样室一般有自己的工作计划, 所以总是不能配合上检验室对于检验数目的要求和时间上面的统一性。这样一来, 部门之间就无法科学有效的配合, 势必会影响整个检验工作的工作效率。检验工作的工作量本来就大, 而且一个单一的样品一般就需要三个实验人员完成。而单个样品的工作报告出来一般就需要两到三天左右。大批量的检验任务更是加重了检验人员工作的压力, 并且工作报告的完成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大量的时间。在这种紧张的工作力度下面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不能科学地进行, 不但使工作效率下降, 还会由于过度的紧张而导致工作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整个检验过程方面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资源管理方面
对于这些药品和试剂的采购一般需要聘请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管理对整个检验工作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检验所用的仪器和量具一旦没有经过检定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导致改变了检验结果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对于这些检验器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一般都是交给检验室和业务室负责。但是为了使检验数据能够更精确可靠, 最好还是交由专业的部门进行管理维护。
4.3 评价体系方面
就实习人员来说需要相关机构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来对新人进行合理的指导, 并且要经常对他们的工作做出有效的引领, 对他们的工作效率进行严格的监督。因此, 相应制度的制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前, 因为相关机构还没有对食品检验工作的整体品质做出一个明确的评价, 相关检验人员的薪酬也处于逐渐完善的阶段, 顾客所呈现出来的满意度也在慢慢的建设中。所以, 就食品检验管理工作而言, 还存在诸多的缺陷。这样就需要相关机构对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从而将制度以及评价系统进行合理的完善, 确保工作的整体水平。
5 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倘若想要让食品检验工作的整体品质得以提升, 那么相关机构就应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 通过将检验人员的品质提升, 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养, 不断的将相应的设备进行合理的完善, 从而减少检验时所带来的问题, 将工作水平得以提升。相关机构还应当依据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鼓励, 进而让他们能够主动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 让他们愿意为企业效力。除此之外, 相关机构中不管是哪个部门, 都应当不断的完善自己, 努力的学习知识理论, 这样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检验工作的管理, 不但能够确保食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而且还能有效的将检测效率得以提升。与此同时, 相关检验人员应将技能做到不断的提升, 培养较高的道德素养, 这样才能够让检验结果能够达到准确的效果, 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郝鹏.AY检测中心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1.
[2]宋文芳.食品检验机构在开展政府委托业务时的合同评审要点[A].科技与企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 [C].2016.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篇8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37-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使用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利用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然后对相关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产品进行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过程,给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结果。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测的结果一般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检测人员、质量控制方式、检验设备等,因此,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把握好检测方法,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没有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可靠性,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检验检测机构在制定质量方针之前,一定要结合自身机构的实际特点和客户的需求,并保证制定出来的质量方针符合实际。与此同时,要把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定期统计目标完成情况,然后相关部门再根据统计的结果制定下期的质量目标。
2 质量控制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相关政府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检测问题,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认真检测,保证产品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把检验检测数据误差结果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从而达到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2.1 质量控制的分类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质量控制;另一种是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中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检验检测过程的一种自我监督,其中包括很多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比如,空白实验、定值标准物质测定、校准曲线检查、平行样分析等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对于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并根据检测出来的数据做下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检验检测机构的实力。一旦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有任何问题,就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并改进检验检测方法和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
2.2 质量控制的方式
在具体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质量检测的控制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绘制标准曲线法、绘制质量控制图法、不同方法间的比对实验、样品平行试验、标准物质试验等。
3 质量保证
要想保证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检验检测人员、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试剂和耗材。
3.1 检验检测人员
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格。同时,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定期对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的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当培训结束后,还应该对相关的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胜任检验检测工作岗位。
3.2 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
3.2.1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最直接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要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都应该配备准确的检验设备,比如,抽样、检验、检测、测量等必需设备。
3.2.2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在检验检测之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对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核查、校对,要保证所有的设备都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这也是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在进行量值溯源工作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定一系列仪器设备的校对维护计划,对于那些不能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应该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校对,比如实验室内部比对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使得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
3.2.3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了判别仪器设备能否保持校准状态,比如,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等,在具体的障碍点处定期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核查,从而保证仪器设备的置信度。当仪器设备核查完了之后,还应该对核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一旦发现核查结果存在不够稳定、有很大偏差等问题,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然后向上级领导做下汇报并找专业的维修师进行维修,当仪器设备再次恢复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时,要着重对硬件、软件的保护,以免其发生损坏,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3.2.4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物质。标准物质作为控制物质,应该与待测物质同时进行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在购买标准物质时,一定要选择国家级别的标准物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当没有标准物质时,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间量值比对、使用实验室质控样品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精密度。与此同时,在检验检测的过程中,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注意标准物质的有效使用期限,在配置标准滴定液时还应该根据相关标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1-2002)进行配置。
3.3 试剂和耗材
3.3.1 试剂和实验用水
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试剂和实验用水是其中必备的材料,试剂和实验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具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一定要根据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来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试剂和实验用水,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购买低级别的试剂和实验用水。
3.3.2 实验耗材
除了试剂和实验用水,实验耗材也是影响实验数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针对玻璃量器来说,在进行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也应该对其进行校对,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投入使用。同时,在选择玻璃耗材时,应该保证标准曲线和平行样品的量器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另外,玻璃器皿在使用完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清洗,尤其注意的是如果是带有刻度的玻璃器皿一定不要对其进行加热,一旦加热就会严重影响其称量准确度。
3.4 环境条件和设施
环境条件和设施也是检验检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验检测的环境条件一定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如果有电磁场、噪声振动、温度变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环境条件的检测应该有真实和及时记录性。同时,在检验检测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和设施,从而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检测方针,不断改进检测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徐健峰,孙晓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盘锦模式见成效[J].质量与认证,2016(07).
[2] 陈凌云.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模型的探讨[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6(03).
[3] 翟博洋,乔东,谭晓东.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及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05).
[4] 刘宇军.多措并举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规划[J].中国检验检疫,2011(03).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检验与检测08-05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变化有哪些10-23
检测检验标准07-04
正式——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管理要求201605306-04
检验检测资质认定程序08-23
检验检测公司cma资料10-11
检测检验服务承诺书08-25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