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2024-10-15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共10篇)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篇1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的通知

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检验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应对诊治、急救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保持和促进我院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并持续改进。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

科主任 热阳古力 副组长: 阿孜古力

成员:阿依古力、郭南、黄巧玲、帕尔哈提

检验科 2013-05-01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1、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全科检验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评比、奖惩。

2、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书写质量,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

3、质量管理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当月室内、质控检验结果并加以评价。

4、对在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作出突出成绩的实验室或个人提出奖励并表扬,对出现质量差错事故的提出严肃的批评和经济惩罚,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检验科 2013-05-01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核心制度及医院要求,制定和完善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3、认真学习全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的规定并组织实施,做好本科室医疗质量的日常自查、自纠工作。

4、负责本科室医疗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及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

5、定期或不定期、可全面亦可单项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科室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控,病历、交接班记录等医疗文书书写,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处方、申请单、报告单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情况,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

6、每月召开一次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总结评估本科室医疗质量,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检验科 2013-05-01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篇2

临床检验二级管理网络[1]是一种质量管理模式, 是在行政辖区内实行的一种分级管理方式, 上海市宝山区二级管理网络属于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下的一个分支机构, 主要负责全区一、二级医院检验科 (化验室) 的专业质量管理, 通过现场督查、盲点调查、现场指导等途径提高宝山区各医疗单位的检验质量和业务水平。

1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结构[2]

二级管理网络构成: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 宝山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小组构成。主要由宝山区卫生局聘任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和宝山区中心医院检验科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各1名组成宝山区临床检验质控小组。

2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性质

宝山区检验质量控制组为双重领导, 业务工作由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负责, 行政管理由宝山区卫生局负责。其职能为:负责辖区内临床检验专业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二级乙等医院5家、专科医院3个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单位 (其中2个为新成立) 、企业卫生所3个单位、民营医院6个单位等医院检验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水平, 为辖区内检验项目结果达到一致性打下基础, 达到降低检验费用, 提高检验水平的目的。

3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管理任务

3.1 负责辖区内临床检验专业质量的业务培训。

3.1.1 辖区内每年至少召开2次质控会议。

3.1.2 每年进行3~4次专业知识讲座。

3.2 负责辖区内二级乙等及以下医院检验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每年按照《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全区二级乙等及以下医院进行现场督查2次。

3.3 每年进行1~2次盲点调查。

3.4 负责指导辖区内开展检验工作的指导和质控管理工作。

4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管理方法[3]

4.1 科室管理工作

由于一级医院工作人员较少, 一般2~4人, 一部分医院有5~7人, 且日常检验工作较为繁重, 因此要求每个单位各自编写质控管理文件较困难。故我们组织2~3人集中进行编制 (内容参照市临检中心要求) , 然后分发给每个单位, 各单位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做到切实可行, 并根据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每年不同要求及时制订和修订检验质量控制文件。

4.2 质控会议

年初布置当年工作要求 (内容是市临检中心对新一年的工作要求) , 年底总结当年的工作情况, 包括成绩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4.3 现场督查

按区卫生局规定检验专业质控组每年对本区所属的医疗机构 (包括二级甲等医院) 进行2次现场督查 (上、下半年各1次) , 内容根据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 (《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 的标准进行督查。如二级乙等医院检查内容有科室管理、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和体液、临床微生物及临床免疫;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临床微生物外其他相同。督查结果当场反馈给分管院长, 最后把本辖区内督查情况汇总后交区卫生局, 使各医院领导了解本院检验质量的定位, 以便及时改进。在督查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有问题时, 我们及时找医院相关领导 (部门) , 把设备使用情况向他们汇报并提出建议。通过我们多年的努力, 到目前为止, 全区的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备了全自动生化仪, 并且大部份单位有如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罗氏等知名品牌的检验设备, 为提高全区检验质量打下基础。

4.4 盲点调查

每年除了市临检中心对全区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和对个别二级乙等、二级专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进行抽查外, 区质控小组每年至少对本辖区内医院进行2次全覆盖的盲点调查, 调查标本由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提供或自留的标本, 按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要求的统计方法和判别标准进行统计和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对第一次不合格者可进行补测, 补测后仍不合格要求暂停该项目检测, 进行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该项目检测。

4.5 专业技术指导

对在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的盲点调查和室间质控中有不合格的单位, 区卫生局通知区检验质控小组下基层单位进行现场专业技术指导, 与他们共同分析失控原因加以改进。

4.6 其他工作

对有关检验工作的临时任务, 区卫生局亦指定区检验质控组协助解决, 如区内部分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建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时, 区卫生局专门派质控组人员参加市二级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的学习, 对需建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单位进行现场指导, 并在区内举办一次有关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法律法规和具体要求的学习班, 配合区卫生监督所做好该项工作。又如宝山区去年相继新建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质控组应邀对其检验质控给予指导, 根据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要求, 帮助他们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

4.7 质控培训和业务学习

每年初有区质控小组组织全区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当年要求标准进行1次质控培训, 每2年对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分别进行1次临床化学、临床免疫、血液和体液项目请市临检中心专家进行1次质控培训。区质控组组长同时兼任区医学会检验学组副组长, 因此能够保证每年安排2~3次有关检验专业知识的业务讲座, 内容结合各单位检验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如临床意义、检验的新进展等, 提高全区一、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企业医院和民营医院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5 结果和成效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 临床检验二级管理网络逐步完善, 建立区域性工作网络, 即区卫生局, 区临床检验质控组, 一、二级医院分管领导 (副院长或医务科长) 的工作网络, 并逐渐发挥了作用。

以下我们参照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室间质控的评分标准对盲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优秀 (100分) 、良好 (80~99) 、合格 (60~79) 、不合格 (60分以下) , 2006年和2007年临床生化和临床血液的结果如下 (表1、2) :

从上述表中分析, 2007年临床生化、临床血液的优良率明显高于2006年, 这说明区域内的检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 工作体会

6.1 加强沟通, 争取领导的支持

我们在工作遇到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 取得各级领导 (特别是各单位的分管领导) 的支持, 使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如在2005年下半年督查中发现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化仪使用时间较长, 经常造成失控, 建议院长给予更新, 结果2006年底更新了2台日立全自动生化仪, 另1台于2007年予以更新。又如我区使用ABX血液分析仪的单位较多, 使用3种试剂, 其中只有1家是与仪器匹配的原装试剂, 故造成检测结果混乱, 市临检中心亦曾反映过类似问题, 我们及时向区卫生局领导反映, 局长在一次分管业务院长会议上提出要求各单位一定要用ABX仪器的原装试剂。统一试剂后取得良好结果, 为全区检验结果的互认打下基础。

6.2 深入基层, 开展工作

区质控组人员不定期深入到二级乙等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质控工作。

如某个医院有一个检验项目先后两次在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组织的盲点调查中不合格, 要求对该项目暂停检测进行整改, 区卫生局指示质控组人员去协助该院检验科寻找失控原因加以改进, 后由区卫生局长亲自带领质控组人员召开现场会, 进行调查分析原因, 亦引起该院领导重视, 问题等到及时解决。凡是区内有检验质量问题, 区卫生局责令质控组人员去现场指导协助解决。

总之, 二级管理网络建立有利于贯彻区卫生局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精神, 对全区医院检验科 (化验室) 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检验工作, 并为检验科仪器设备的更新做好参谋工作, 有利于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企业医疗单位和民营医院的检验科 (化验室) 的实验室管理, 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提高宝山区医院检验科的业务水平和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悦.上海市临床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工作的初步探讨[J].检验医学, 2006, 21:692-695.

[2]许元初, 顾继安, 韩莉琴, 等.提高一级医院检验质量的研究[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1, 16 (6) :379-381.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篇3

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后,急诊科在护理质量检查中连续三年获院内前三甲。结论 在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内科中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安全质量小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11-01

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为护理安全,也是护理管理所关注的热点[1]。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2]。为了加强急诊内科的有效护理工作,我科在2012年1月建立了护理安全质量小组,通过护理安全质量小组,急诊内科的护理质量明显的到提升,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由护士长带领的全科室护理人员,共13名,合理分成四个小组。护士长为总组长,另在四个小组中选出一名护士为小组长。

1.2方法

1.2.1小组分工

根据护理部的检查内容,如护理制度、各项工作的流程、护士的工作质量、文件书写、风险预案、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宣教、培训与带教、消毒隔离、患者满意度等。四小组明确分工,每周检查1次。

1.2.2培训

在小组成立后,组长组织所有成员进行学习培训,掌握检查内容,各小组制定具体的检查方案,制定符合急诊内科特点的工作流程、急诊急救培训计划、健康宣教、风险预案等,并组织学习。要重点学习各种危重患者的急救和转运流程,急救药品的准备,以及急救设备的使用,要求各个成员掌握。并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和反应能力、交流以及配合能力,培训可以以情景演练、或者讲座的形式開展,各成员要定期考核并通过,各成员在学习中应该互相督促。

1.2.3检查方法

各项内容在由小组成员检查后,由另一小组成员进行检查,交叉进行,护士长抽查,将发现的各个问题以及对应的被检查护士的名单公布在公布栏里,对应护士及时改正。定期开会,讨论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3评价指标

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每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投诉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及排名,并比较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前后的各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诊内科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8.13%,患者在三年内投诉了7次,护理质量合格率为85.27%;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7%,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17%,在三年内患者投诉过1次,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为98.23%。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投诉次数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升高,各项差异均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内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窗口,其风险比较高[3]。可能在护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对护理不够重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也会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4]。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人人参与,规范工作制度和流程,制定风险预案,对成员进行培训,考核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反应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有效降低急诊内科的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自从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以后,各个成员的综合素质均有提高,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水平、安全意识以及工作的责任心等均得到加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处理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投诉情况均比较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合格率均较低,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处理之后,这些情况明显有改善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降到了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检查合格率也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在检查排名中急诊内科连续三年获得前三甲。

在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的保障,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内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872-2874.

[2]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等.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

[3]钟蕊忆,梁凤,曾柳芳等.品管圈在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7-78.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篇4

简 报

第18期

浙江检验检疫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9月19日

浙江检验检疫局七项措施将专项整治行动引向深入

浙江检验检疫局按照有关部署和要求,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高标准、严要求、动真格、求实效,采取七项措施将专项整治引向深入。

一是周密部署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早在8月

— 1 — 初,浙江局就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班子一把手任组长,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13个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设食品安全监管、工业品质量监管、认证认可监管、执法稽查、信息宣传等五个专业工作小组。制定了浙江局贯彻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和《关于开展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部署12项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修订10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浙江局立即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专项整治方案,严格了责任溯源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是全线下派工作组保障一线执法效能。浙江检验检疫局领导亲临一线,实地调研、加强督导。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从一把手到各个分管局领导多次带队,分别赴温州、台州、金华、义乌、丽水、嘉兴等地督促检查专项整治工作,并就当前出口食品标志加施工作、出口玩具质量安全、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逃漏检等重点、敏感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加强一线指挥。同时,浙江局从省局机关抽调30名优秀干部,组成七个工作小组,分驻各分支检验检疫局,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结合驻地实际,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召开进出口企业座谈会,对检验检疫部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对重点进出口企业 — 2 — 的实验室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地备案管理、生产过程监管以及出口前的检验检疫等环节进行了调查摸底。省局各工作组通过跟单作业、口岸查验、市场稽查、突击抽查、拉网式检查等形式,与各分支检验检疫局联手出击,迅速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是扎实推进对出口认证企业的“拉网式检查”。浙江检验检疫局根据企业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风险,对实施各种便利检验监管企业、获HACCP出口食品企业、出口玩具企业,分别按照10%、20%和30%的比例,部署对369家出口企业进行认证有效性检查;组织开展出口食品注册登记企业、出口玩具企业的“拉网式”检查,对全省范围内的21类、691家出口食品注册登记企业和已获得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书的148家企业,开展100%的“拉网式”检查;组织开展危包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从全省181家出口危包企业中,随机抽取30家企业,组成3个工作组,重点检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管理、安全质量控制和不合格纠正措施等4个方面。目前,已检查出口食品注册企业有423家,占全部的61%,共对66家企业做出处理,占全部检查企业的16%,其中限期整改或者暂停的有38家,撤消或自动失效的有27家,吊销注册证书的有1家;已检查的出口玩具企业有76家,占全部的51%,共对58家企业做出了处理。其中限期整改或暂停报检有43家,撤消或自动失效的有10家,吊销质量许可证的有5家。

四有效构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浙江检验检疫局全面启动在食品运输包装上加贴检验检疫标志,实现对出口食

— 3 — 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追溯性管理,打击食品的非法出口行为,至9月16日,共对892批出口食品加施了检验检疫标志;加强出口食品口岸查验,提高把关效能,一旦发现货证不符或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一律不得出口,并通过总局网站向全系统发出预警。截至9月16日,共有57家浙江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发货人和代理报检人列入总局“口岸强化查验企业名单”;全面开展出口食品原料基地清查,已清理出口食品原料基地96个,占备案总数18.9%,责令限期整改8家,暂停出口8家,取消备案资格5家;全面推行出口水果注册登记制度,11月1日起,不再受理来自非注册登记果园和包装厂水果的出口报检;严厉打击非法进口肉类、水果、废物等敏感货物的行为,对非法进口的货物一律退货或销毁。

五是迅速开展出口玩具、全地型车等敏感产品的专项整治。浙江检验检疫局认真落实总局要求,全面部署,制订了一系列加强敏感产品的检验监管和质量许可的具体措施,严格产地检验和凭证报检,加强安全项目检测。9月11日,浙江局召开出口玩具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出口玩具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布置下一阶段出口玩具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口玩具检验监管和出口质量许可工作;8月20日以来,浙江局领导先后到丽水、台州、金华等敏感产品集中地区,深入好、中、差三类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参加的座谈会,提高全社会加强出口玩具质量安全的意识;8月28日-30日,浙江局举办了全省系统出口木制玩具注册登记评审员培训班。各分支局也纷纷举办培训班和企业宣贯会;加快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工作,8月30日,— 4 — 浙江局已组织对富阳地区2家企业实施浙江省出口木制玩具的首次注册登记评审工作;加强检验监管,在实施注册登记过渡期间对出口玩具、全地型车等敏感产品批批加严检验、检测;迅速制订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四个方面对获证企业开展拉网式检查;充实实验室检测人员和添置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和效率,缩短检测周期;加强市场采购商品的执法把关,严格检验并开展“飞行”检查,严厉打击逃漏检和出口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是有力打击违法违规企业和惩治违法违规企业。浙江检验检疫局组织开展对义乌小商品城市场采购商品的专项检查,先后共查验出口标准集装箱22个,有55%的集装箱不同程度地存在货证不符、虚假申报及逃漏检问题,共查获未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手续的出口玩具5批、节日灯2批,以及鞋子2批、电器4批、陶瓷制品2批、食品2批、木制品2批、铅笔1批等商品共20批。目前已对在海关查验区查获的玩具、节日灯等敏感商品实施封存,将依法作进一步处罚;组织开展对出口报检生产企业的突击飞行检查,重点查处虚报瞒报、逃检漏检等违法行为。目前,已完成湖州地区出口食品、玩具等报检企业的抽查;进一步加强违法案件查处力度,8月27日-9月14日,全省各局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已查处违法案件149件,涉案货值1555万元,罚没金额达42万。其中涉案货值10万元以上的21件;进一步推进“良好企业和黑名单制度”的实施。目前,浙江局共有出口食品良好企业13家,现在又有17家企业列入浙江局考察范围。同时,首批3家违法违规的出口食品企业已列入浙江局出口食品企业“黑名单”并上网公布,暂停出口。

— 5 — 七是全面做好专项整治行动信息宣传工作。浙江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舆论导向和舆情监控,出台九项措施,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工作;按照专项整治方案的统一安排,部署五次宣传报道活动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形象;制定《关于报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行动信息的通知》和《关于在全省检验检疫系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加强宣传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的信息宣传;及时向总局和地方政府上报专项整治的重大行动和重要进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省级主要新闻单位对浙江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誓师大会进行综合报道;在局内外网开辟“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贯彻情况专栏”,分类发布总局驻浙江局工作组、省局工作组、省局及各分支局贯彻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及专项整治行动动态;召开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参加的新闻媒体见面会,统一发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情况;组织采访组赴杭州、绍兴、舟山、义乌、温州对专项整治行动进程以及重点进出口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采访报道;收集、整理、编辑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以来的相关电视影像资料送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成电视宣传片供领导观摩。截至目前,浙江局在局内外网站共发布相关信息122条(篇),照片17张;共编写和报送国家质检总局信息75条(篇);向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报送信息40条(篇),省领导对该项工作作出4次重要批示;在《中国国门时报》刊登新闻稿件15篇,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央、省、市各地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发布相关信息400多篇(次),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 — 6 — 全专项整治行动营造积极的舆论声势。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篇5

组长:陈可可

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苏福武 彭玲 毛玉莲 赵龙海 为加强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特作如下工作计划:

一、质量管理主要工作安排

1、要进行检验科制度及流程、质量手册、操作程序的学习,对个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明确责任,各就其职,定期进行考核,检查执行情况。

2、通过完善科室内细节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操作流程规范化。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贯彻到科室的每个环节。

3、检验科科室质量控质目标,继续做好生化、临检、免疫、细菌各个检验项目的每日质控工作。不断完善项目的质控,做到有记录,有失控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加强质控规则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质控水平。

4、做好现有各实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并定期督查各种记录本的完善情况,要求每一位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仪器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和保养仪器,并能对出现的仪器各类故障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及时解决,保证本科室各类仪器的正常运行.5、建立差错、事故的登记及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及操作规程,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及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增强职业忧患意识。严格防范或杜绝或减少医疗纠纷与差错或事故发生。

6、每月定期对检验质量的全面自查,包括检验报告时限、报告审核双签字、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标本合格率、各种记录本完善情况等。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季度有小结,有总结。

7、完成区临检中心组织的每年两次的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并进行总结评价并加以改进。

二、实验室安全主要工作安排

1、每月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包括实验室生活安全情况、个人防护情况、实验室电器状况、防盗设施(门窗等)状况、消防器材状况、危险品保存情况、菌种、毒株安全情况、高压、高温设备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情况、各种安全记录本的完善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季度有小结,有总结。

2、做好各种消毒用品有效性的督查工作。

3、个体防护用具的完善,力争在有生物安全要求的部门配备规范的防护服(如隔离衣、工作服、围裙)、手套、安全眼镜、护目镜、洗眼装置、防护罩(面具)和应急淋浴设备(洗涤设施)。

4、完善生物安全指示标识

5、今年实验室安全培训计划(1)职业暴露应急预案;(2)生物安全培训(3)冲淋装置培训

(4)检验科菌种、毒株洒溢、丢失应急预案(5)化学危险品溢出后的应急预案(6)检验科标本洒溢的应急预案

检 验 科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篇6

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钢铁和高温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西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坐落在有“铝矾土之乡”之称的阳泉市, 以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为依托, 该站为当地以及周边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提供耐火材料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推动山西省耐火行业发展。

该站是非独立法人单位, 隶属于阳泉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 主要有物理与化学两大类检测项目, 其主要功能是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因此其检测实验室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通用要求》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全面建立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对检测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以预防为主, 对检测报告质量有影响的多种因素形成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进行控制。通过内部审核, 发现质量体系实施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 确认问题, 做出决策;再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实施质量改进的机制。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 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 为使这些因素全部受控, 就必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 研究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因此, 实验室工作必须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律, 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将检验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各方面, 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系统地、协调地把影响检验质量的技术、人员、资源等因素及其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加以有效的控制, 解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探索和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 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适应内外环境, 持续有效的运行, 从而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公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可以判定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适宜, 能否得到持续改进, 因此是实验室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明确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是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山西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建立的质量方针是“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

为实现质量方针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依法行使检测职能, 严格管理, 热情服务, 加强自身建设, 建立健全检测工作质量和保证体系, 以公正性为灵魂, 以科学性为准则, 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制定质量目标

中长期目标:2年内通过国家级质检中心验收, 5年内达到全国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完善和建立

体系文件是体系建设的基础。有了合适的体系文件, 实验室一切工作、行为、过程就有了指南和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是, 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和规定及如何运作、实施步骤用书面形式给予规定, 具有可操作性。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人员、设备、环境、组织与体制等完善的基础上, 进行周密的总体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及其运行与改进等步骤, 初步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标准/操作规则) 及记录表格4个层次组成的文件化质量体系。实验室人员、设备、样品、标准品试剂、检测方法控制、环境控制、检测工作质控 (人、机、料、法、环、测) 等每个环节的工作规范、计划要求都应有具体开展的时间和时限、工作责任人、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据此对实验室及人员能力作出的现状判断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同人员的综合绩效考核挂钩等内容, 都要涵盖到文件要求中。

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中的有效方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后, 在运行的过程中, 应建立评价及考核机制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近两年来, 检验站通过一系列方式进行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得到了不断完善,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加快了实验室规范化建设进程, 有力地促进了阳泉市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1.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是确保实验室具有所从事检测和校准工作的初始和持续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贯穿于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 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于潜在不合格或缺陷也能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从而保障检测工作质量。为确保质量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 检验站在质量技术部的组织下, 监督员、主检、审核和授权签字人组成了本站质量监督验证核查体系, 对检测工作各个环节实施定期核查验证, 并填写质量监督记录, 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和结论正确。

2.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指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核查, 包括设备的期间核查和参考标准器的期间核查, 目的在于保持对设备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这种核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期间核查可以增强实验室的信心, 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实验室应根据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 使用相应的核查方法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只要检查方法有效, 周期稳定, 就一定能及时预防和发现不合格的设备, 并避免误用, 保证检验结果持续的准确性、有效性, 为顾客和社会提供可信的数据和满意的服务。

3.结果质量控制

实验室为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 必须对检测的有效性进行监控。本站的监控方法主要有:

(1) 定期使用核查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2)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测量审核、能力验证;

(3) 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4) 对留样进行再检测。

4.技术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

一支具有质量意识、强烈责任感、高水平业务素质的实验队伍是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最重要的资源保证。为了贯彻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检验站通过召开宣贯动员大会、业务学习和外出培训等多种方式, 对全体员工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宣贯学习和培训, 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质量手册》, 并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 设立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宣贯模式,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相关体系文件进行重点宣贯;多次邀请耐火材料专家和外审员到站里开设《耐火材料标准汇编》、《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等专题讲座, 并组织相关科室业务骨干到已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参观学习;同时, 选派内审员、质量监督员参加权威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习。

5.仪器设备的管理, 定期检查与维护

在检测实验室中, 仪器设备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站对每一台仪器都建立了技术档案, 其主要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生产厂名、出厂编号、规格型号、购入日期、投入使用日期、主要性能指标和指导说明书、检定或者校准日期和有效期、维修情况、使用记录等。通过定期检查并维护仪器设备, 可以及时了解仪器设备性能状态及其准确度等技术指标。

6.检测方法的确定与标准查新

实验室接受某项检测任务, 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技术标准随着生产和技术发展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定期通过网络对标准进行查新, 可以及时了解标准的废除、修订与更新, 及时购买新标准并将新方法应用于实验室检测中, 利于实验室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的提高。

加强内部审核,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评审准则的符合性

内部审核 (以下简称内审) 也称为第一方审核, 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 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可以系统地、定期地、全面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以识别改进的潜在机会, 是质量体系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要素, 涉及实验室所有与检测有关的部门和所有质量体系要素。每次内审都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 这是衡量内审有效性的标志之一。通过多次内审工作的总结及探索, 笔者认为要确保内审的效果, 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强化内审员队伍

鉴于内审的重要性和系统性特点, 组建一支高效的内审员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检验站根据内审员的自身特点和能力, 从2009年开始将内审员分为技术要素内审员和管理要素内审员, 使得内审员能发挥自身特长, 扬长避短, 确保了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内审方式的改进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部分质量管理要素如人员、环境和设施等已相对规范稳定, 这时, 内审工作也应相应调整和完善。为此, 检验站于2010年转变了内审方式, 将评审准则、质量体系文件和科室目标责任书三者相融合, 实施了技术要素内审和管理要素内审。

重视管理评审,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与有效运行

管理评审是检测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有计划、有规则的评审。实验室管理评审具有自查自纠的特点, 对实验室的工作正常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检验站管理评审由站长组织, 按程序要求运行, 特别注重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检测活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要求各科室或相关人员提交的材料重点突出, 做到真正解决问题, 避免华而不实。最后还要结合实验室发展实际情况, 制定来年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在会上进行充分探讨, 并部署和落实, 真正促进实验室持续发展。

耐火材料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识别《评审准则》中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 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理职责, 满足资源需要, 开展质量控制, 加强质量信息管理, 保证检测、校准顺利实现。通过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 可在规定的范围内宣传其从事的检测技术能力已被认可。山西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在能力验证范围内出具带有CMA、CAL标识的检测报告, 可以更好地促进耐火材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赢得顾客的信任。

参考文献

[1]任乃林, 李红, 衷明华.分析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广东化工, 2009, 36 (3) :162-164.

[2]袁敏.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J].科学观察, 2009, (4) :113-114.

[3]李立荣, 周尚锦, 赵运生.加强考核促进药检所检验检测能力稳步提高[J].中国药事, 2009, 23 (4) :323-325.

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质量 篇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2

在很多场合,总会听到不少专家学者说这样几句话: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纠你做错的。这几句话,概括了实验室管理的内涵,对指导各级各类实验室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谈一下最近几年随沈阳市卫生局下基层医疗机构,检查临床检验工作的一点体会。

1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WS/T 227-2002)中,明确提出了如何编写操作规程和编写操作规程需要注意的事项。该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编写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临床检验产品厂商编写产品使用方法说明。操作规程是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检验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须内容,是指导检验人员正确操作的依据。操作规程必须含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进行检验的说明,明确质量控制和纠正作用系统等。这些书面文件是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必须组成部分。操作规程由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含义必须明确(无疑义)、完整。要确保每个检验人员能理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精确说明进行操作。

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实验室没有按照该《标准》编写操作规程。问题在于:1)有的实验室编写了大量的操作规程,但大部分放在科主任的办公室,具体工作的实验室只有一少部分,不能做到所有工作场所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使操作规程“睡大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个别实验室的主任,嫌操作规程编写量太大,打印浪费纸张,不打印,存在电脑里。2)有的实验室编写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标准》提出的操作规程格式要求进行编写,而是像普通制度编写格式,只写内容,没有版本、编写日期等。3)有的实验室只编写项目和设备的操作规程,而不编写其它辅助工作的操作规程,例如:部分实验室在分析前质量保证方面、血液分析仪校准、加样器校准、“危急值”报告、纯水机使用、相同设备比对、相同项目比对等方面却没有编写操作规程;或编写了操作规程,但内容简单,可行性差,工作人员不能按此要求进行操作,文件流于形式。

2记你所做的

操作规程编写完成后,要交给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做过的工作做相应的记录。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于:1)部分实验室只把各种检测项目的结果记录下来。而忽略其它有关记录。例如:在实验室室温、湿度记录,冰箱、水浴箱等温控设备的温度记录,加样器、大型设备的校准记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标本接收、销毁记录,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高压灭菌器使用记录等方面的记录不全面或者个别实验室没有这些记录。2)有的工作人员在做记录时不认真,有时多记几天,有时少记几天。有的记录日期、时间不清,时间标注不细,不能记录到时、分。例如:在标本接收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中,只有日期,没有时间;很多记录中,签字、盖章不认真。有的只写姓,不写全名,有的只在第一天写姓名,后面全是以点代名;加样器校准、比对实验记录中,内容不全,只有数据,没有分析,不知道这些数据对工作和质量有什么作用。

3纠你做错的

只有按照要求,把所有的工作都记录下来,再分析各种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更正失误,避免错误的结果发送到临床。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于:1)部分实验室的温湿度记录流于形式,应该每天早上记录的,到晚上再补;应该当天记录的,第二天再补;个别实验室湿度计失灵,不能反映正常湿度。2)个别实验室的部分项目没有室内质控,即使有质控,也不是经常性、连贯性的,造成质控失控也不分析失控原因,致使设备长期在失控状态下工作。3)部分实验室所购设备不是从正规厂家进货,没有后期的维修保护,造成设备长期无人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的校准;个别厂家用质控物代替校准物进行校准。4)部分辅助设备长期不校准、不检测、不评估,造成结果偏差较大。例如:天平的校准、加样器的校准、酶标仪的校准、纯水机的检修等不及时,长期在偏差中工作。这些辅助设备的误差对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体会

关于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篇8

K:什么是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

J:所谓QC小组,是企业员工围绕生产活动中的问题自由结合、自愿参加组织起来,主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QC小组活动,是企业职工参加现场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的思想及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QC小组活动方式,运用到各种业务工作中去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展QC小组活动。QC小组是推广TOC的基础之一。

因此,企业员工都应积极主动地开展QC小组活动,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十分重视QC小组的组织领导工作,对QC小组活动要给予帮助、支持和鼓励,为QC小组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K:QC小组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J:QC小组活动的指导思想是:(1)当家做主的思想,(2)质量第一的思想,(3)循序渐进的思想,(4)统计学的思想。QC小组还必须坚持“四个一切”:一切为用户服务;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QC小组活动还要互相尊重,造成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便于每个人都能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挖掘出潜力和智慧。

K:QC小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J:QC小组的主要职能有:

(l)学习质量管理方法,制定措施,实施计划。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应立即提出改进方案,修改活动计划。

(2)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必须组织好基础技术的学习,练好基本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3)要以用户的评价作为衡量QC小组活动好坏的标准。

(4)及时总结QC小组的活动成果,这是重要的一环,务必进行。总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课题解决的情况,二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经验教训。K:怎样建立QC小组?

J:按照现有的生产班组/生产单元建立QC小组,这是我国目前建立QC小组的主要形式,也是效果较好的形式之一。另外一种形式是按照质量关键问题,组织跨班组或跨部门的QC小组,这是国内外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组织QC小组,要启发动员工主动自愿参加,它是行政机构之外的群众性组织,不能单靠行政命令。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组织:

(1)组织职工学习TQC的基本思想和改进工作的方法步骤,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统计方法,提高员工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自觉性。

(2)发动职工调查分析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实际状况,采取措施,改进提高。

(3)成立QC小组并到上一级质量管理部门登记。

QC小组是针对质量课题而组织起来的,没有课题,成立QC小组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选课题是组织QC小组的第一步,然后才是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制订活动计划。

①选课题:在确定QC小组课题时,一般首先选择一个月到二个月能见成效并尽量是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为好。课题太大,一时难以解决,会使QC小组成员失去信心,因此可将大课题分为几个易见成效的小课题,分阶段解决或同时成立若干互相有联系的QC小组来共同解决。刚开始推广时,选题的原则应是先易后难。②确定QC小组成员:启发、动员与课题有关的人员参加QC小组时,尽量是同班工作的人组织起来,这样便于开展活动。如果需要其他部门派人参加,可向上级提出申请,邀请有关人员参加,或请有关部门以与此有关问题为课题相应组织QC小组,即联合QC小组。QC小组成员一般在10人以下,5~6人为宜,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③确定QC小组长:QC小组长的人选对QC小组活动开展的好坏关系很大,在刚推广时,一般由受过TQC教育的班组长或工段长担任,以后可推选已参加QC小组活动的成员担任。

④QC小组登记,QC小组成员及组长确定后,即召集全体成员开会讨论研究制订QC小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对准效果。组长根据会议记录填写QC登记计划表,一式三份,小组自存一份,另两份交联络员,其中一份由联络员报TQC推广办公室注册备案。K:QC成果发表会怎样召开?

J:在企业中,QC小组成果发表会要分工段、车间(或科室)、厂三级召开,有成果的QC小组先在基层发表会上发表,经层层选拔,优秀的QC小组参加企业级QC小组成果发表会。QC小组成果发表会,在企业选拔的基础上,还可按行业、地区召开。

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9

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检验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检验科来说,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终成果主要是体现在检测报告上。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化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检验科学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实验标本本身的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仪器设施是符合实验要求,量质溯源,样品管理,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的概念去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因素)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换言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使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质量体系的构成

按照质量体系的概念,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四部分组成。

1、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及相互关系。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实验室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对实验室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范围)。

2、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称之为程序。实验室为了保证组织结构按预定要求正常进行,除了要进行纵横向的协调设计外,程序或管理标准的设计也非常必要。程序性文件是实验室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明确规定与某一程序文件对应的工作由哪个部门去做,是谁去做,怎样做,使用何种设备,需要何种环境条件下去做等等。程序有管理性的和技术的两种,一般称的程序性文件都是指管理性的,即质量体系文件(检验科多为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等)。技术性程序一般指作业指导书(或称操作规程),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但质量体系程序通常都要形成文件。凡是形成文件的程序,称之为“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程序”。编制一个书面的或文件化的程序,其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职责、工作流程、引用文件和所使用的记录、表格等。建立程序文件时,应实事求是,不要照搬其他实验室的文件,必须能客观反映本实验室的现实和整体素质。程序性文件的指定、批准、发布都有一定要求,要使实验室全体人员明白和了解,对涉及不同领域的人员要进行与其他程序文件的培训。程序性文件既然作为客观工作的反映,就应对实验室的人员有约束能力。任何涉及某一工作领域的人员均不能违反相应的程序。

3、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从过程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依据或基础,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实验室认可的ISO标准或导则是建立在“所有工作是通过过程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检验科进行的每一项标本的检查或分析的过程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与实施检测有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资源包括检测人员、仪器(包括试剂)、程序(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检测方法等。影响量是指由环境引起的,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检测过程的输入是被测样品,在一个测量过程中,通常由检测人员根据选定的方法、校准的仪器,经过溯源的标准进行分析,检测过程的输出为测量结果,即向临床发出的检验报告。我们用测量结果和其不确定度是否符合预先的要求来衡量测量过程的质量。根据过程的大小不同,一个过程可能包含多个纵向(直接)过程,逐步或同时完成这些过程后才能完成一个过程。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每一项检验报告都要经历:

⑴医生申请检验项目; ⑵标本采集与运送; ⑶标本编号; ⑷检测; ⑸记录; ⑹发出报告;

⑺实验数据准确地运用于临床多个过程。

这些过程的集合形成全过程。上一过程的质量控制完成即作为下一过程的输入,下一过程得到上一过程的输入结果,经过质量控制再将结果输入给它的下一过程。如此传递,并涉及到过程相关的横向过程,从而形成完成检验报告的全过程。在医学检验中,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医生能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从循征医学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项目或项目组合申请检测。第二是标本在采集过程、保存与运送方向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某些生物学标本受环境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比如凝血因子,血糖、血钙等的测定。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及时送检标本,标本还没有检测,已经就有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只要涉及到人员素质、仪器校准、量值溯源、方法选择、试剂匹配等多方面因素。这些都需要实验室有完整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分析后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的发出,及保证实验结果发给临床后,临床医生能合理地分析报告,正确的运用数据,用于诊断和治疗。这就需要检验科经常地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可以看出在这个全过程中,只有每个过程输出的质量要求。因此,在检验报告形成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小过程或相关过程输出质量都会影响过程的最终输出结果。所以要对所有质量活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即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4、资源: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和方法。衡量一个检验科的资源保障,主要反映在是否有满足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有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是保证具有高质量报告的必要条件。检验科为维持、发展和提高学术素质与技术水平必须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⑴全面管理; ⑵人才培养; ⑶仪器装备; ⑷全面质量保证; ⑸创新及特色建设

⑹临床意识(即不断地将实验室与临床工作相结合)

质量体系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前已述及,质量体系分为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彼此间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程序是组织结构的继续和细化,也是职权的进一步补充,比如实验室中各级人员职责的规定,可使组织结构更加规范化,起到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的作用。程序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有了质量保证的各种程序性的文件,有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手册,才能保证检验过程高质量完成。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过程的质量又取决于所投入的的资源与活动,而活动的质量则是通过实施该项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或途径)予以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在书面或文件的程序之中。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检验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然后才是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据国际标准,医学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大致分为四个过程: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的评价和完善。

1、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是成功建立质量体系的关键,尤其在我国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对大多数医学实验者来说是新事物,从管理层到一般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依据、方法,甚至目的都缺乏了解,更没有建立质量体系的经验,所以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策划与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对实验室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每个成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目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和国际标准都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现状和与先进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对决策层,要在对有关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充分认识上,明确建立、完善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对管理层,更让他们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对于执行层,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都有其方针和目标,但每个实验室的个体情况不同,质量方针和目标也不同,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依据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终受益的将是三方:实验室本身、服务对象及实验室资源供应方。不同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⑴实验室的服务对象和任务:以检验为主,还是以校准为主;以服务临床病人为主,还是科研为主;综合性医院的实验室还是专科医院实验室; 疑难危重病人;是否服务特殊病人等。一般而言,科研实验室要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临床实验室还考虑病人满意度;综合性大医院要求实验项目齐全,社区小医院则具备一般实验项目即可。实验室的服务对象和任务不同,其质量方针和目标肯定不同。

⑵实验室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资源供应方情况。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实验所能达到的质量是不一样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既不偏高,也不可偏低。

⑶要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应是上级组织有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细化和补充,绝不可能偏离。

⑷各个实验室成员能否理解和坚决执行,不能理解和执行的方针和目标是毫无意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来源于实验室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质量体系的要素。调查和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室已有质量体系情况、检测结果要达到何种要求、实验室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经过调查和分析后,确定要素和控制程序时要注意:是否符合有关质量体系的国际标准;是否适合本实验室检测、校准的特点;是否适合本实验室事实要素的能力;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

最后,还要将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地分配到各个职能单位。

2、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是建立国际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体系评价、改进、持续发展的依据。

质量体系文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其他质量文件(表格、报告、作业指导书等)。质量手册是指按规定的方针和目标以及适用的国际标准描述质量体系;质量体系程序是描述为实施质量体系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其他质量文件是指详细的作业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具体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详细作业文件、质量记录。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文件应具有系统性。质量体系文件应反映一个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系统特征是全面的,各种文件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任何片面的、相互矛盾的规定都不应在文件体系中存在。

⑵文件应具有法规性,文件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对实验室的每个成员而言它是必须执行的法规文件。

⑶文件应具有增值效用。文件的建立应达到改善和促进质量管理的目的,它不应是夸夸其谈的实验室装饰品。

⑷文件应具有见证性,编制好的质量体系文件应作为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这也是文件的重要作用之一。

⑸文件应具有适应性。质量体系决定文件,而不是文件决定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发生变化,文件也应作相应变化。

以下分别介绍各种质量体系文件的含义及编制。

⑴质量手册:质量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封面、批准页、修订页、目录、前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定义、质量手册管理、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质量体系要素描述、支持性资料附录。

质量手册的核心是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及质量体系要素描述。质量手册中“质量方针目标”章节,应规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明确实验室对质量的承诺和质量目标。还应证明该质量方针为何所有员工熟悉和理解,并加以贯彻和保持。“组织机构”章节应明确实验室内部的机构设置,可详细阐明影响到质量的各管理、执行何验证职能部门的职责,规定质量体系由哪些要素组成,并分别描述这些要素。

⑵质量体系程序: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对完成各项质量活动的方法所作的规定。其含义中从如下方面加以理解:

对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全面策划和管理,规定的对象市“影响质量的活动”;

包括质量体系的一个逻辑上独立的部分; 不涉及应在作业指导书中加以规定的纯技术性的细节;

不是工作程序文件,是质量管理的程序文件。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一般包括:文件的编号的标题、目的和适用范围、相关文件和术语、职责、工作流程、报告和记录表格,其中工作流程是核心内容。

工作流程章节中一步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保持合理的编写顺序。明确输入、转换的各个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各项因素,及所要达到的要求,所需形成的记录和报告及其相应的签发手续;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

⑶质量计划:理解质量计划,切不可望文生义,误释为质量体系的发展规划,而与质量体系目标相等同。质量计划是为专项或特殊工作规定的专门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而制定的文件,定义中强调的是“专项或特殊”。也不可将之与一般作业指导书相互混淆,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工作多是常规性的,而它所规定的工作多是非常规性的。

质量计划的个体内容包括:质量目标;实验室实际动作的各过程的步骤;在项目的准备阶段,职责、权限和资源的具体分配;具体的文件程序和指导书;重要阶段的试验、检验和审核大纲;随着项目的进展,进行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文件化程序;质量目标评价的定量化;为达到质量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其他措施。

⑷质量记录:质量记录的定义是为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质量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质量记录是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离开及时、真实的质量记录,信息管理就没有实际意义。它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一种客观依据,可证实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它可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需要控制的质量记录大致分为两类:与质量体系运行的记录和与产品有关的记录。前者大致包括质量体系审核报告、质量培训、考核等。后者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所有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的数据、校准记录以及校准证书副本、检测证书或检测报告副本,以及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校准或检测人员的标识。

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篇10

实力强劲的对手和集团公司战略 (尤其是TD-LTE建设) 的落地, 是中国移动省市公司目前面临的最为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需要从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应对和实施, 给每个环节带来更多的管理提升, 才能使中国移动在压力之下错乱的舞步再次变得从容起来。

近年来,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上不断开拓创新, 实现了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规模化高速发展, 在西部和四川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是西部和四川省内最大的通信运营商, 目前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5000万户。

在企业管理方面, 四川公司始终坚持开展全员性标准化的管理活动。2005年, 省公司就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 全省通过了ISO9000管理体系的认证, 是四川省内同行业中首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

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是开展全员性标准化管理活动的有效形式。通过QC小组活动, 使每一个员工都关心自己的工作和周围的环境, 努力把工作做好, 并不断改善周围环境, 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对企业来说, 开展QC活动可以动员和组织企业内的全体职工, 运用科学的方法, 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 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改进、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 提升企业的总体业绩,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 四川公司非常重视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 并将其融入到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 战略技术部通过规范QC活动管理、培养QC活动人才、组织开展各级QC小组活动培训等, 探索、实践、组织、引导各单位开展QC活动, 取得了QC小组活动的显著进步, 积累了开展QC活动的宝贵经验, 提升了全员管理水平, 也为公司在网络发展、客户服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切实的效果。

一、中国移动四川公司QC小组活动建设历程

公司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上起步较晚, 2002年以前仅有零星的班组开展QC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QC培训, QC小组活动处于无引导的自发状态。

2005年前, 部分市公司和省公司业务技术部门开始在生产一线推广QC小组活动,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企业生产运营带来了效益。

2006年以来, 在集团公司《关于全面开展中国移动QC小组活动的指导意见 (试行) 》、《中国移动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等规范制度的指引下, 公司制定了《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 (QC)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试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质量管理 (QC)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全面推广和应用QC小组活动的知识和方法,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使QC小组活动得以持续蓬勃开展。

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公司QC小组注册数均保持在1100个以上, 参加QC小组活动的人员均保持在为7400人, QC小组活动的普及率均保持在31%以上。

二、中国移动四川公司QC小组活动指导思想

(1) 战略引导

QC小组活动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和重点工作目标来选择课题, 能够解决生产、管理等提出的实际问题, 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是四川公司对QC小组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

(2) 注重实效

QC小组活动除了以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外, 还须以实际效果来评价一个小组活动的成果, 要求成果扎实, 效益实在;另外小组的活动过程严格遵守QC活动的程序要求, 活动记录真实, 材料详实。

(3) 鼓励创新

QC小组活动要向深度、广度发展, 而且要向生产、服务全过程渗透和延伸, 不断解决生产、服务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 或者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新工具、新形式及新观念提升原有活动效能, “新”是QC小组活动的生命力, 是提高员工的参与率着力点, 通过QC小组活动的创新促使四川公司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4) 重视激励

要使QC小组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 需要一定激励手段。四川公司采取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关怀与支持激励、培训激励、组织激励等手段调动全体员工参加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三、中国移动四川公司QC小组活动取得的成绩

QC小组活动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培养了人才,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成果丰硕

2012年公司共有23个单位51个小组/班组、单位和个人先后获奖, 荣获全国优秀QC小组/班组9个, 荣获全国通信行业优秀QC小组5个, 荣获全国杯赛优秀QC小组10个, 荣获集团优秀QC小组4个, 荣获四川省优秀QC小组/班组23个。

(2) 效益显著

据初步统计, 2010-2012年, 全省开展活动的3544个QC小组共创造可直接计算的经济效益约达2.5亿, 为公司增收节支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同时公司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 促使公司网络技术不断改进, 网络质量不断提升, 客户服务及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从而使得公司QC小组活动的社会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3) 荣誉突出

公司先后荣获了“四川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 公司副总经理郭正平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和“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荣誉称号。南充、雅安、绵阳、泸州、攀枝花分公司分别荣获了2008年至2012年“四川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成都、绵阳、南充、内江分公司分别在2009年至2012年被评为“全国通信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单位”。一批QC活动骨干、QC小组诊断师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表现突出, 受到了国家、行业、四川省各级表彰。

(4) 人才辈出

QC小组活动为企业技术骨干、管理精英、服务能手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展示平台, 公司通过QC小组活动打造了一批攻关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管理能力突出的人才, 形成了由QC活动骨干、QC诊断师、QC管理员组成的多维人才梯队, 为公司QC小组活动的推广普及、质量效益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四、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在QC小组活动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

从2005年至今, 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QC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QC小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并取得一定成绩,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说近几年的QC小组活动提升了四川公司的总体业绩和市场竞争能力。具体的经验如下:

(1) QC小组活动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公司领导多次强调小组活动应以“三贴近” (贴近市场、贴近一线、贴近用户) 为目标、以“三结合” (与日常生产、班组管理相结合;与班组学习、创新管理相结合;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为重心、以“四个提升” (选题提升、管理提升、推广提升、手段提升) 为手段, 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积极开展活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QC小组活动与小组成员的本职工作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与公司的方针目标及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QC小组活动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鲜活力, 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 重视面向基层员工QC活动知识的宣贯和激励

基层员工是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主力军, 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就无法真正将QC活动的理念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落地。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宣讲的方式, 将QC小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方法传授给基层员工, 让广大员工了解QC小组活动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 需要我们给予参加QC小组活动的员工, 尤其是取得重大成果的QC小组的激励。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促使员工更加富有激情地投入到质量管理工作实践中去, 从而就可能持续实现各种工作质量的改进, 甚至是对企业整体发展产生积极而巨大的影响。

(3) 在QC实践中密切关注活动程序和方法工具的正确运用

QC小组活动正是因为科学程序中的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而持续散发魅力, 尽管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的QC小组活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从公司一些成果的发表和外部展示情况来看, 公司的QC小组活动在程序严密性和工具的灵活运用方面做的还不够。今后, 我们将通过在省内、行业内、国内的各种交流、沟通平台, 向其它在QC小组活动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全面深入学习, 重视QC活动严谨的程序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使得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更加科学、更加丰富、更加有效。

(4) 重视QC小组活动与企业创新活动的结合

对于通信产业和服务行业而言, 创新不仅是企业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些局部的服务改进、业务优化、流程改善、技术难关的攻克也是创新。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不仅重视创新活动, 更在全省提倡开展创新型QC课题, 同时也将QC小组活动纳入到公司创新管理范畴, 提倡员工将QC小组活动与公司开展的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赋予QC小组活动新的意义, 新的内涵。同时, 人才是企业QC小组活动水平提升与否的关键所在, 抓好QC小组活动人才队伍建设, 将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QC小组活动的管理体系建设方法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QC小组活动之所以能蓬勃开展, 一方面是QC小组活动与公司实际生产运营过程紧密结合持续推进的结果, 另一方面公司的QC小组活动实现了系统化、电子化管理, 促进了QC小组活动的普及和活动质量的提升。近几年, 公司从组织体系、平台、流程、培训、激励等方面, 加强了QC小组活动的管理。

(1) QC管理组织体系

四川公司在实践中形成了QC管理的“223立体化组织体系:

一是抓2个层级。即省、市公司对QC小组活动的分级管理。省、市公司分别对QC小组活动进行管理, 有利于调动基层班组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在省公司层面, 由公司领导亲自督导, 战略技术部则统筹管理全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包括QC小组的管理 (小组注册、课题登记、注销、变更登记等) , QC小组活动检查, 培训指导, 以及QC成果评审、发表和推荐上报等组织工作;各市、州分公司企业发展中心或综合部为本单位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 主要负责QC小组活动在基层班组中的落实和展开, 并在基层班组中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 指导小组成员正确运用QC方法和统计工具开展活动, 组织培训以及QC成果的评审、发表和推荐上报工作, 确保QC小组活动真正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二是抓2个典型。树标杆、建立示范基地。对组织开展活动较早、经验丰富, 在工作中善于应用QC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QC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小组, 公司采取抓典型“标杆带全员”的工作思路, 鼓励其它班组学习经验, 共同成长。公司近两年将QC小组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分公司作为示范基地, 总结它们的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 推动公司QC小组活动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

三是抓3个角色。即QC管理员、QC诊断师、QC活动骨干。公司建立了近40名QC管理员队伍, 负责各市、州分公司和省公司各部门的QC小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公司共培养了46名国家级QC小组活动诊断师, 274名通信行业QC小组活动诊断师, 112名四川省QC小组活动诊断师, 400多名QC小组活动骨干, 成为公司开展QC小组活动、提升群众性质量管理水平的中坚力量。

(2) QC管理平台建设

2008年, 公司开发并推广应用了QC管理平台, 实现了全省范围内QC小组活动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显性化。员工均可通过该系统实现小组注册、课题登记、活动记录填写、成果报告整理、成果查询, 在为员工开展QC活动提供交流舞台的同时, 全省QC活动一体化管理也实现了便捷高效。QC管理平台在全省应用近四年来, 共有3604个QC小组通过该系统登记注册, 有3952个成果和107个获奖优秀成果在平台上实现共享, 有效地促进了QC小组活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3) QC流程管理机制

四川公司对原有的QC小组活动的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 形成了从小组注册、课题登记、活动记录、成果整理、成果参评、成果推广的闭环管理流程, 将QC管理员、诊断师等正确定位到QC管理平台中, 提高各流程环节的运作效率。公司重视QC小组成果的组织和发表交流, 连续七年举办了QC小组成果发表赛, 共有269个QC小组活动成果参加评比。经过评委的材料初评、现场发表评审以及评审专家的精彩点评和严格诊断, 最终遴选出104个优秀成果。并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或上载到四川公司和集团公司QC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全省及全国推广应用。组织发表会不仅可以生动展示QC小组成员在活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充分展现QC小组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可以为更多的基层员工使用QC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公司涌现出更多的QC小组活动人才和优秀QC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QC活动培训机制

公司通过整合资源, 内外并举, 组织广大员工和管理骨干参加国家、行业、集团、地方的QC知识普及培训、骨干培训、诊断师培训, 通过邀请中国质量协会权威专家、通信行业专家、省质协专家共组织开展了全省和市 (州) 分公司QC小组活动骨干和诊断师培训达60余次, 并组织内部QC讲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近30多次内部培训。2012年, 省公司和各市州分公司QC管理员和诊断师通过授课、定期辅导、组织交流、远程教学和下基层巡回培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为全省QC知识的普及、QC小组活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5) QC活动激励机制

公司非常注重对QC小组活动的激励工作, 设立了50万元的QC小组奖励基金, 对获得国优、行优、省优和公司优秀的QC小组成果和先进单位进行奖励。通过对QC小组活动的支持和奖励措施, 有效激发了小组的积极性, 同时也促进了QC小组活动从追求数量到提升质量的思路转变。

上一篇: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下一篇:重视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