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2024-09-17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共12篇)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篇1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 (2011—2012) 》指出, “十一五”期间, 中国扭转了“十五”时期能源强度快速上升的趋势并实现19.1%的下降, 节能6.3亿t标煤;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20.8%, 减碳15.5亿t, 但排放总量增长较多。

报告指出, 中国“十一五”期间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中国密集出台一系列推动低碳发展的政策, 初步建立了以“目标责任制”为代表的节能管理制度, 并促进大量资金投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价格、金融、财税等政策工具配合政府投资得以积极应用, 政府主导的行政措施和激励手段对节能减碳发挥了主导作用。

5年间全社会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共投入1.73万亿元, 能效领域投入8 592亿元, 不仅远高于历次五年计划, 而且领先全球。

(摘编自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网)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篇2

一、现场管理制度

1、禁止上班穿拖鞋、凉鞋、硬胶底鞋和光脚上班。(违反者责令立即整改罚款50元)

2、禁止在施工现场范围内吸烟(注:设置吸烟点范围内除外)违反者责令立即整改罚款50元)

3、禁止在施工范围内赌博及嫖宿(违反者责立即整改

罚款200元)

4、禁止在施工范围内打架斗殴、造谣惑众。(违反者责令立即整改罚款500-2000)

5.、禁止在施工范围内随地大小便(违反者立即整改罚款50-200)

6、禁止在上班时间无故外出(违反者立即整改 罚款50-200)

7、禁止在上班时间内闲聊无故游走。(违反者立即整改罚款50-200)

8、禁止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早上、中午)喝酒(违反者立即整改罚款50-100)

9、禁止高空作业不戴安全带及安全帽(违反者立即整改罚款50-200)

二、施工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现场管理制度

2无条件服从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及活动。

3、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施工质量标准的要求)文字和表格形式。

4、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条例。(注:文字形式)

5、严格遵守材料工具领取流程。(注:表格形式)

6、严格按蓝图纸设计及要求,合理安排材料杜绝浪费。

7、禁止无故旷工(请假需提前一天,并说明理由)

8、严格遵守上、下班时休息时间条例(注:表格形式)、下班休息条例

一、公司员工及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工地作息时间安排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有事提前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休息。

二、公司员工及分包队伍加班前需提前申请,报个项目管理部门,并统一管理安排。

三、公司员工上班时需严格、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得无故离岗影响其他员工工作。

四、上班时间需提高工作效率,不得在工作时长时间或高频率休息。

五、下班时不得在休息区内影响有影响他人休息的行为。

施工现场卫生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必须每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道路畅通,做到无积水,有排水措施。(违反警告处罚50元,)

2、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发现有随地大小便现象要对责任区负责人进行处罚。施工区、生活区要有明确划分。

3、施工现场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时清理,垃圾临时存放不得超过三天,如违反本条规定处罚工地负责人。

4、严禁在施工现场内乱写乱画与施工工艺无关的文字及图画(违反者罚款200-500元)

5、楼内清理的垃圾,要用容器或小推车,用塔吊或提升栏运下,严禁高空抛撤。

6、严谨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半成品、成品及材料污染损坏。(根据实际情况处罚200-1000元整,情节严重者赔偿一切损失)

7、每天上下班后必须清扫施工现场(违反者罚款50-200元)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贯彻于生产的全过程与施工现场相关的任何人都负有保证生产的责任。

一、施工现场要做到一管、二定、三检查

① 一管:既要设专职安全员管安全

② 二定:既要制定安全生产办法,制定技术措施。③ 检查:时刻检查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④ 施工现场演讲乱扔垃圾,乱接电线,(违反者罚款200-500元)

⑤ 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等物品单独存放,并配备灭火器材。⑥ 施工现场电工、焊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⑦ 施工现场有高空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带及安全帽。⑧ 施工现场必须按照安全规范设置,灭火器材,且放在指定的位置。

⑨ 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普及安全规范逐一解决。

⑩下班要关闭电源、水源、安全员要认真检查。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江苏华泰装饰有限公司德阳分公司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篇3

【关键词】村级;三资管理;村级财务管理;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加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提高三资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制定与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好的制度是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各项制度,才能明确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职责和流程,也才能让三资管理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为此,要需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是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资金收入支出管理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最重要内容,资金收入支出管理是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只有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做到科学规范,其它管理工作才能有序开展。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具体包括,(一)是现金管理制度,各村必须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制定本村现金管理制度,明确现金收支管理流程,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现金的收支范围、用途,业务处理程序、签字签章手续,现金预借手续、现金保存保管责任、现金盘盈盘亏损的处理、备用金限额等;(二)是银行存款管理制度,须明确银行存款的收支范围、用途、收付处理程序,支票印章印鉴管理措施、与银行定期对账、出账与会计定期对账等规定。

二是票据管理制度。票据管理也是三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只有确实做好票据管理工作,才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一)是收据管理制度。村级必须使用财政部门核发的专用收据,为此,村级须制定一套完备的收据管理制度,包括收据领用登记、收入逐笔核对、收据核销制度,确保收据管理无漏洞。(二)是支出票据的管理。支出票据必须做到要素齐全、计算准确、填写规范、不能遗漏和涂改。村级支出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向经营者购买商品和服务需取得正规发票,支付给农民个人的须要有规范的自制凭证入账,自制单据的使用类型和使用范围、填写要求等规定。

三是支出的审批和审核制度。要建立开支票据逐级审批制度,要明确村级各成员的审批权限,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完善审批手续,并经专人审核把关后方可报账。一般支出由村级责任人审批即可,大额及重大支出须经村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后审批。

四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须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明确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项管理、专项使用、专项业务流程的要求,明确建立管理人员职责和业务流程、权限、责任追究的条件的制度规定。确保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并由专人负责的要求、防止资金被挤占、拥用、甚至侵占。

五是民主理财制度。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发包、租赁等财务活动必须坚持民主理财,必须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制度须明确民主理财的权限范围、民主理财的流程、业务处理程序,结果公布等。村级一般要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由村委班子成员或村民代表共同讨论研究决定村级财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等重要财务活动,杜绝一言堂,少数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六是财务公开制度。村级必须将民主财务管理活动的结果按财务活动发生的时间及时对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公开公示,解答群众质疑。为此财务公开制度要明确公开的时间、公开的范围、公开的形式、重大活动专项公开、公开的反馈意见收集及处理方式,才能发挥财务公开促进财务管理的作用。

七是重大财务活动一事一议制度。要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对村级重大投资建设、资产处置等要建立议事制度,议事制度要明确重大财务活动的参加人员、议事程序、对议事过程进行记录及业务处理流程,对议事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等内容。

八是财务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村级要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活动、资产资源的登记、处置等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制度应确保村级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明确监督人员职责权限,保证监督人员监督不受约束,对财务活动实行全过程参与监督,并对财务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对不按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财务活动,要按职责和权限,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九是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应对村级发生的财务管理活动档案,要明确专人管理,建立档案业务处理流程、专人负责的岗位责任制,确保财务管理档案不丢失,不遗漏。

十是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要建设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必须明确年初年度财务预算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内容和编制方式、业务处理流程。年末要进行制度财务决算工作,财务决算工作结果进行公示、调整和处理。

十是资产清查和盘存制度。制度要明确资产清查的人员、资产清查范围、资产清查的时间、资产清查业务流程,资产清查结果登记及公示,资产清查的结果处理意见等,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综上所述、建立制度是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制度制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为此,各村只有依据法律法规,在结合本村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规范并切实可行的明细制度,才能为今后的三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铺好路,也才能保证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从而全面促进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沈应仙],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

[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8).

作者简介: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篇4

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及其结果满足高等教育利益关系人需要程度的度量。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拟就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高校生存和发展之本, 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在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 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重要位置。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成效综合指标的高校教学质量, 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栽下梧桐树, 可引凤凰来”, 好的教师能引来资金, 创造财富, 吸引优秀生源, 营造好的教风和学风。因此, 好的教师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意义

(1)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是促使教师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的根本手段。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生命, 教学质量决定着教学的生存和发展, “质量第一”应当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2)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是明确和确定教师教学质量责任的前提。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 权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是说, 有管理权利就应有管理责任, 有责任就应有权利。教师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因而就必须肩负起组织好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 确保教学工作质量的责任。通过制度建设, 确定出每一教学工作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从而进一步明确和确定教师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的质量责任。

(3)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制度建设, 运用分析、总结、教育等形式, 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教学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四、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想

制度的建设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制定制度, 二是实施制度。因此, 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造性, 又要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当前应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基本制度:

1. 教师教学质量教育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教育通常要在教学准备阶段以及人员变动、调整任务、变化形势时进行。教育内容:一是教学质量常识性教育;二是政策性教育;三是典型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的方法, 可以采取知识竞赛、媒体宣传、集中学习、专家研讨会和其他形式。

2. 教师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通常在每一教学事项结束后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质量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一是当前教学工作质量状况;二是研究教学质量发生偏差的一般规律;三是根据上级通报或其他方面有关教学工作质量问题的信息, 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现状, 查找薄弱环节。在分析现状、研究规律、查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 提出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分析方法一般有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在分析过程中, 要紧密结合教师教学质量检查的结果。

3.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通常在每一教学事项结束后和年度教学工作总结时进行。通过定期进行考核, 建立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将教学质量具体化、数量化。具体考核指标可以采用以下几个: (1) 教学事项出错率; (2) 教学过程的认可率; (3) 教学效果的认可率。

五、结语

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 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就要调动全员的力量、全社会的力量, 但关键还是高校教师, 还在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高校可以从许多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而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摘要: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 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教学质量关键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意义, 并结合制度的两层含义, 提出了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三点构想。

怎样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篇5

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进程来说,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学校十分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从受教育的主体分析来看能够发现在小学教育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主要针对小学生在管理层面上采取的重要举措,结合分析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重要的环境主要是班级带来的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班级影响的程度来进行相关能力提升,因此重视班级的影响力是必然的。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一方面在教学层次上是个提高,另一方面在管理层面上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提升点,所以针对当前小学教育中实行的班级管理制度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二、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的层次分析

小学作为学生接触教育的首要阶段,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在这个基本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培养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这个阶段需要一个规范行为的基础,同时更要重视在此过程中所采取的举措:

(一)实行分组管理

在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的制度通常是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形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不同认识程度来进行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可以通过取长补短进行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职责认定管理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因素克制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自控能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认知程度上都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需要老师或者是其他人进行学习上的督促,在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上重视职责的确立,例如择优选择学生担任班长或者是其他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重视职责认定管理的模式。

三、结论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篇6

1 领导高度重视,健全机构

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院务公开工作,把院务公开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扩大院务公开内容,改进院务公开形式。医院设有院务公开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为副组长。设院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纪委书记任组长、省纪委特邀监督员、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科务会成员组成科务公开小组,负责领导本部门科务公开工作。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不断增强院务公开透明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切实保障群众的就医知情权和监督权。

2 依法科学维权,职代会制度规范化

医院全面落实职代会职权,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涉及制定、修改医院改革方案、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及院对科责任目标等,均安排党、政、工、团和职工代表参加,扩大了决策事项透明度,增强了职工民主管理意识,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修订和完善《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并认真加以落实。坚持以职代会为公开的基本形式,每年召开1—2次职代会,审议医院重大事项。建立职代会团队长会议制度及专门工作小组制度,职代会闭会期间,医院的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团队长会议审议。职代会通过大会决议及相关重要事项,均以表决方式通过,凡大会审议的重大事项均有决议。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每届职代会的材料,都按要求认真整理、装订、存档。

3 公开医疗信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规范实施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公开医疗流程、服务承诺、监督电话、医疗服务价格等情况。利用医院网站、新闻媒体、电子显示屏、触摸屏、《院报》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和患者公开有关事项。

利用门急诊候诊厅电子显示屏播放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安全用药和健康教育知识;在门诊各科室、住院部等服务窗口醒目位置设立公开专栏,公开本科室技术特长、服务项目、人员资质等信息,为患者提供就诊方便。临床、医技、门急诊结合本科业务每月出一期医疗知识宣传专栏,并纳入院对科责任目标管理。组织专家教授深入社区、街道、农村、单位、部队、学校发放宣传手册,为群众提供咨询、义诊服务。

4 科学民主管理,重大事项向职工公开

醫院通过宣传栏、公示栏、文件、简报、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公开医院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4.1议事决策公开。医院党政班子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涉及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分别提交院务会、党委会、职代会研究,确保决策民主、科学、正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中层干部会、党建工作会、工会委员会、工会小组长会、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离退休人员座谈会等各类型会议,及时做好院务公开工作,通报医院工作情况,听取各类人员对医院建设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2人事分配公开。向职工公开干部任免、职称评定、岗位设置、岗位评聘、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情况。一是认真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岗位设置、竞聘条件、干部任前公示等;二是公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程序、结果及职称外语考试等;三是公示新招聘人员的计划、标准、岗位和数量、拟录用人员及考试成绩等;四是推荐 “国贴”、“省贴”、“国突”、“省突”人员条件及公示人员名单;六是公开岗位聘用、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情况,分四批公示拟聘用人员。

4.3党务工作公开。一是每年召开党员大会,党委向广大党员报告工作。二是公开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情况。三是对列为培养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期和转正党员进行公示。四是公开干部管理权限内的人事变动,公开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等。五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5加强民主管理,推进院务公开,医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推进民主管理,院务公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提升了民主管理水平,增加了医疗服务透明度,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形成了团结一心谋发展的工作局面,近两年来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5.1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大型医院巡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平安医院”、“无烟医院”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完善医疗护理质控体系,规范医患沟通知情同意书,坚持医疗质量院周会通报制等,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5.2医院良好形象充分展示。 一是强化窗口服务意识,全面开展预约挂号服务。通过到医院预约挂号点预约、114号码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等方式,方便门急诊病人挂号就诊。二是增加导医和分诊人员,采取多项便民服务措施,为病人就诊提供方便。如:使用自动排队采血系统、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缩短了抽血和出报告时间;医技部门按部颁标准规定时限出具平诊、急诊、特殊检查报告;调整门诊科室布局,分散拥挤科室和诊区,逐步改善诊室和候诊区的环境等。三是组织实施排叫号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的联网运行;与银行合作,建立医院门诊“银医一卡通”系统。四是联合11家等级医院开展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减轻患者负担。五是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作,取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表扬信明显增多、护士责任感明显提升;病房患者投诉和纠纷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数量降低、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

5.3创先争优取得佳绩。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三届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多个科室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数、十名职工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能手、省级医院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省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省级医师技能大赛状元等荣誉。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篇7

一、调整档案馆 (室) 布局结构, 实行分级保管

档案的布局结构是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和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所以, 调整布局结构事关重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解放思想,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正确理解和分析“集中统一管理全部档案”的含义, 树立档案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观念, 为档案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的服务机制, 使企业档案工作向经营方向发展

实行新的服务机制, 是企业员工和档案人员面临的一次思想变革, 是提高企业整体档案意识的必然过程。其关键是解决好档案形成和利用的矛盾。应认识到:档案是形成者在其正常工作期间形成的, 对档案形成者来说, “档案形成价值”已在其工资奖金中体现出来, 归档后代表“档案形成价值”的只能是企业, 决不是形成档案的某个具体部门或个人。而利用价值是再生产过程产生的, 与形成者在经济上也不再发生任何关系。

三、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 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中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在发生转变。要由偏重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是随着企业改制出现了多元化所有制的局面, 由此决定在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中需要重新定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分类指导的方针, 例如对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实行监督、检查为主。对民营企业实行服务、指导为主。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为例。一个普遍的规律是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无暇顾及档案工作, 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自发要求建档。用上海一位民营企业领导的话说:“没有档案我怎么证明我们是依法经营的, 当发生经济纠纷时我拿什么打官司?”由此说明,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中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通过提供法规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加快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自律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但企业自律不排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与服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让企业了解档案工作自律的要求、内容, 但遗憾的是目前不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观念上对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

四、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构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关键在于建立起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所谓运行机制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内外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功能和过程。这种机制涉及的范围较广, 例如企业制度、与周边机构关系、市场竞争环境、利益结构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动力机制是推动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运行的基础和动力, 传统企业档案工作之所以缺乏活力就是缺乏动力机制, 究其原因并非企业档案人员工作不努力, 关键是企业自身缺乏活力。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运行的动力机制主要源于企业自身的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推动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主要是市场竞争和社会需求, 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然要不断进行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企业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力。因此, 为构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应使企业档案工作紧贴企业的需求, 对外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需求, 对内满足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需求, 变企业的动力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动力, 在主动参与信息服务上狠下功夫。在这一背景下, 为有效形成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动力机制, 对档案部门应建立相应责权利机制、竞争上岗机制、职绩考核机制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构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中, 还应有必要的约束机制, 用以保证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制度约束。现代企业主管领导应督促档案部门建立一套规范化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任职制度, 克服档案管理任意化的倾向, 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尤其是对外向型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显重要。其次是成本核算机制与档案质量控制机制。它们虽各有其内涵, 但其共性是通过控制档案的质量来约束企业档案工作。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 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意在控制档案机构与人员规模, 改变单纯按档案数量定人员编制的做法。传统企业档案管理的内容过于陈旧, 数量过大, 价值不大的档案保存过长, 这种状况应当加以改变。实际上目前在现代企业已自觉或不自觉引入成本控制机制, 其表现一是专职档案人员大大减少, 多为兼职档案人员;二是减少了用于保管档案的空间。如果我们站在传统档案工作角度看。这无疑是对档案工作的削弱, 但如果换一个思路来看问题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3

刍议建立医院医保档案管理制度 篇8

提出建立医院医保档案管理制度命题, 是新形势对医院基础管理工作的要求。

新在哪里?一是医疗服务对象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非参保人员占绝大多数, 过渡到今天的参保人员为主体。从医院医疗收入角度看, 医保基金支付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已占到医院收入的60%以上, 有些医院甚至达到90%。而且来自医保基金的付费是稳定可靠的, 没有欠费。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全民基本医保发挥基础性作用, 包括发挥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医疗保险的监督制约及奖惩作用等。再细分, 新内容就更多了, 如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是医院要收多少钱参保患者就交多少钱, 而是由医保经办机构作为第三方, 代表患者向医院购买服务, 购买的价格和付费的方式通过谈判确定。所谓谈判就是讨价还价, 而不是哪一方一口价。更重要的是, 医保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管理已成定势。面对这些新问题, 医院必须转变管理理念, 加强医保管理, 而医保档案管理是医院医保管理乃至全面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可以为医院决策层和管理层作出科学的医保决策、实现科学的医保管理, 进而为促进医院与医保的共同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与史料服务。这是从其重要性来看的。

再从现状看, 尽管医保对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各级医疗机构对医保服务越来越重视, 但对医保档案的建立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少医院没有建立专门的医保档案, 而是将有关的医保资料与医院的医政、医技、医管等资料混在一起, 没有将医保方面的资料区分开来, 单独建档。二是有些医疗机构将医保资料不视为档案材料, 随用随扔。

究其原因, 一是基本医保由城镇职工扩展到全民覆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建立职工医保时, 参保患者在就医总人数中仅有百分之几的比例, 医院根本没有把医保放在眼里, 更谈不上加强基础管理了。二是全民医保目标的实现来得太突然, 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尚未做好准备, 特别是缺乏思想上的准备。迄今为止, 各级医疗机构面对全民医保, 还处在疲于应付的初始阶段, 专业化、规范化的医院医保管理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更无系统性的规划。即使医保工作做得好的医院, 在建档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一项对4个省57个统筹地区226家医疗机构的抽样调查表明, 自从职工医保制度实施以来, 建立医保档案的医疗机构仅有22家, 仅占抽样调查医院的10%。因此, 提出建立医保档案管理制度, 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一些医院不重视医保档案管理, 并非偶然现象, 有其历史原因。长期以来, 医院普遍存在着重医疗技术发展、重经济效益、重病历档案管理, 而疏于医院文书资料和其他综合档案资料的管理。医院领导认为档案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花费很多的人力财力得不偿失;医生也是注重医疗专业技术的提高, 注重专业论文的发表而缺乏对文字和史料的保存或上交, 形不成完整的档案资料。

2 建立医保档案的内容

医院医保档案的内容, 应以医院的医保服务为主线和脉络, 着眼于医保与医院的共同发展。具体可分为:

医保政策和法律法规档案, 包括国家、省、统筹地区出台的法律法规、具体政策、管理规章制度等, 做到方便查阅, 又能从历年的政策中看出其演进走向;

医院医保服务档案, 包括医院医保决策及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医保服务医师情况、规范服务情况等;

参保患者就医档案, 包括参保人员年龄结构, 就医频次, 医疗费用情况, 各类参保人群疾病谱, 住院和门诊特殊病患者人数、总医疗费用、药占比、检查费占比等;

医院医保绩效档案, 包括典型案例、医保分级管理评定档次, 参保患者的满意度测评、获得的荣誉称号等;

本院的医保研究和创新成果, 包括论文、新成果证书等;

总之, 在医院的各项活动中, 凡是与医保有关或沾边的信息资料都应该归档保存。有些信息资料在当时看来好像价值不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价值不断升级的信息资料占比将会越来越大。

3 建立医保档案的步骤

3.1牢固确立“建档用档”的理念。以有效利用为目的, 加强医保病案的规范化建设。为此, 医保病案必须实现统一收集, 统一整理, 统一管理。做到病案书写规范, 收集完整, 归档科学, 排列有序, 调阅方便。实现出院病历归档制度化, 严格执行病历的借阅登记制度, 及时催交归还。加强病历档案的科学整理, 大力开发病历档案信息资料, 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

3.2坚持高起点, 建立电子档案。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特别是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社会背景下, 人们越来越青睐网上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时代特点, 致力于建设电子化的医保档案, 以发挥其容量大、查询效率高等特点。

3.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和可持续的可靠保障, 可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激励与约束作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归档制度, 确立档案收集的范围、分类方式。各部门各科室要指定兼职档案管理员, 负责本科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定期向医保档案室或综合档案室移交。其次要建立对医保制度改革发展进程的跟踪制度。由于医保正处于一种特定的发展和转型期, 如由城乡分割转向城乡一体化、由经办管理资源分散走向资源整合、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等, 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是档案工作的新课题。如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对医疗服务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医保管理部门出台了哪些新的政策举措和管理规章, 医院采取了哪些落实措施, 开展了哪些活动, 取得了哪些效果等, 都属于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第三要建立医保各种文书资料的收集上交制度, 做到不遗漏、不丢失、不损坏。第四要建立责任制, 把医保档案管理作为医院医保乃至医院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体系。

摘要:建立医院医保档案管理制度, 是全民医保背景下实现医院与医保共同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牢固确立“建档用档”理念, 坚持高起点, 建立电子档案,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医院,医保档案,内容,步骤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冯惠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黄存勋, 倪道善, 等.文档一体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篇9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 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患者一旦发生压疮, 很容易并发感染, 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严重者会导致死亡[1]。我院自2012年5月起制定了压疮管理制度, 完善了传报流程, 形成了较好的压疮安全管理思路, 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 促进压疮的愈合,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现报道如下。

1 完善压疮管理制度, 规范传报流程

1.1 应用Braden量表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Risk As-sessment Scale, RAS) 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2]。有研究显示, Braden评估表 (修订版) 压疮预测效果较好[3]。我院使用Branden压疮评估表进行评分, 评分范围6~23分, 分值越低, 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

1.2 成立皮肤护理组

在护理部指导下进行工作, 实施护理部、皮肤护理小组及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 病区内护士长-质控员-责任护士三级质控 (压疮质控员由皮肤护理组成员担任) 。科室责任护士24h内上报本科护士长, 由护士长及时上报至皮肤护理组或护理部。

1.3 规范传报流程

1.3.1 预防患者压疮报告制度:

评估分数≤18分, 需要填写预防患者压疮记录单;评估分数≤12分须24h内电话上报压疮组长, 由皮肤护理组长确认登记签字。评估分数≤6分要求护士每班评估记录1次, 7~12分每24h评估记录1次, 13~18分要求护士每周评估2次。患者出院3d内将预防患者压疮评估记录单上交至皮肤护理组, 与上报登记吻合归档。

1.3.2 患者皮肤压疮报告制度:

发现患者发生压疮, 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入, 病区均要求24h内向护理部电话汇报, 48h内上交患者压疮皮肤报告表, 护理部与压疮组24h内下科会诊评估, 进行临床指导。患者压疮愈合或者出院3d内将压疮护理记录单上交至护理部归档。

1.4 明确责任

对于院外带入压疮隐瞒不报将加倍处罚, 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对于病区采取了一切预防措施后仍发生的难免压疮, 不予追究责任, 但对于未完全落实一切预防措施而发生或发生后隐瞒不报的院内压疮, 则纳入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绩效考核标准。

2 护理

2.1 对有压疮风险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防压疮护理计划, 并填入预防患者压疮评估记录单。主要防压疮措施有: (1) 建立床头防压疮标识。 (2) 使用减压用具防止受压部位受压, 主要的减压工具有海绵垫、气垫床、翻身枕、手圈、脚圈、水枕等。 (3) 危险部位的预防性保护膜使用, 包括胶体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无痛保护膜等。 (4) 加强营养, 提高患者抵抗力, 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根据医嘱有针对性地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帮助改善全身营养, 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5) 加强健康教育,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压疮产生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危害,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方便临床护理工作。

2.2 对已经形成压疮的患者采取治疗性措施, 责任护士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我院均采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来为压疮患者提供治疗护理。

2.2.1 压疮分期。2007年2月美国压疮协会 (NPUAP) 发布了最新的压疮6期分类。Ⅰ期:皮肤完整, 局部皮肤 (通常在骨突部位) 变红, 压之不变色;Ⅱ期:损害累及表皮或达到真皮, 出现表浅的开放性溃疡, 可表现为皮肤擦破、水疱、浅火山口状改变;Ⅲ期:全层皮肤缺失, 皮下组织暴露;Ⅳ期:深层组织的损害, 穿透皮下组织直至筋膜肌肉、骨骼、关节等;Ⅴ期:为难以分期压疮。缺损涉及组织全层, 但溃疡创面实际完全被坏死组织或焦痂所覆盖, 表面无法确定溃疡的深度和分期;Ⅵ期:为疑似深部组织损伤压疮。由于压力和 (或) 剪切力的作用, 皮下软组织受损, 局部皮肤完整但色泽改变, 如紫红色或紫色, 或出现充血的水疱, 可有组织疼痛、硬块、黏膜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变冷。厚壁水疱覆盖下的组织损伤可能更重, 可进一步发展, 形成薄的结痂覆盖。

2.2.2 治疗性护理措施实施。 (1) Ⅰ期处理:在预防措施之外, 给予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保护, 减少压疮处的剪切力和摩擦力。 (2) Ⅱ期处理: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 泡沫敷料保护创面, 根据渗液情况更换敷料;若为水疱情况, 水疱未破时, 根据水疱大小决定如何处理, 水疱<0.5cm时, 给予减压, 使其自行吸收;水疱>0.5cm时, 使用碘伏消毒, 注射器穿刺抽液, 然后用泡沫敷料保护。水疱破裂无感染征象者, 使用生理盐水清洁擦拭, 泡沫敷料保护;水疱破裂有感染迹象者, 使用碘伏清洁创面, 生理盐水涂擦, 局部敷以藻酸盐, 外面用泡沫敷料保护。 (3) Ⅲ~Ⅳ期处理:用双氧水清除坏死组织, 再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 必要时可以先进行外科清创。伤口中层采用藻酸盐敷料填充, 外层以泡沫敷料覆盖保护。根据渗液情况更换敷料。 (4) Ⅴ期难以分期压疮处理:去除覆盖坏死组织和焦痂, 明确深度和分期后, 再进行对症换药处理。 (5) Ⅵ期疑似深部组织损伤压疮处理:根据患者全身的整体情况, 进行完全清创后准确分期, 再进行对症换药处理。

3 结果

我院2012年5-12月预防压疮传报共409例, 其中发生难免压疮17例, 无1例因为护理不当形成, 转归痊愈13例, 好转4例。入院时院外带入压疮91例, 转归痊愈45例, 好转22例, 未愈24例。

4 讨论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难题[4], 对于它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体护理水平, 我院通过建立三级管理制度和三级质控流程, 从护理部和病区两层进行管理, 完善压疮管理制度, 规范传报流程, 做好环节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 定期对全院护理压疮事件及伤口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汇报并组织全院学习交流。我院自建立压疮管理制度以来, 全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加强了压疮风险管理意识, 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层管理, 能够有效地降低高危压疮患者的发生率, 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1) :20.

[2]Bergstrom N, Braden B, Boynton P, et al.Using a research based assessment scale in clinical practice〔J〕.Nurs Clin North Am, 1995, 30 (3) :539-551.

[3]薛小玲, 刘慧, 景秀琛, 等.3种评估表预测压疮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4) :241-243.

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1. 规范性。

所谓的规范性,就是所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1)符合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上级领导部门制定的具体执行法规;(2)符合学校德育、教学等工作规律;(3)适合校情和师生的心理特征,实事求是,避免唱高调;(4)语言文字上要规范。

2. 教育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行为的选择实施具有决定意义。在我们国家,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一致性的。因此,学校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教育人,是为了“醒人”而不是“整人”,校规校纪要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本思想和办学思想,要渗透着学校文化。具体说来,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一是要有利于人的人格的提升,二是要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三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些带有“罚”字的诸如“罚款”“罚站”“罚劳动”“罚抄作业”等歧视“后进生”的规定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3. 指导性。

常规管理制度要重指导作用,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指导性。有的规章制度,不一定“卡”得过死,尤其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规定,不能如一根绳索似的把人束缚得紧紧的,要体现一定的激励性,要有一定的弹性。如规定备课“选择教法,从实际出发,以求效果”;规定教师所留作业要有“选择性、典型性、精确性、指导性”。这样的规定,看起来没有什么确定性,但是一种导向和激励,能启发指导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工作。

4. 明确性。

明确性有两方面意义:(1)在内容规定上要明确具体,语义上不能含混模棱两可:执行起来不可前后矛盾。如师德规定对学生“不冷漠、不挖苦讽刺、不体罚、不谩骂侮辱”,校规规定学生“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这样的规定,明确具体,毫不含糊。(2)在语言文字上要简明扼要,易记易行易掌握,便于执行、检查和考评,但过于简单化、口号化也是不行的。如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校规校纪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更应注意明确性。

5. 合理性。

学校制定的常规管理制度应该注意三点:(1)要经过教职员工民主讨论,而不能凭学校少数领导主观臆想而定。(2)在内容上要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及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3)规章制度要“严”,要有一定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便于督促检查和落实,特别是奖惩、考评方面的制度更应注意合理性。

6. 稳定性。

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应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它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规章制度不但作为校内法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可作为评价的尺度,考核的标准。特别是奖惩制度、校规校纪等项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7. 整体性。

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要服从于学校发展的整体工作目标,要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目标,作为保障学校工作目标实施的常规管理制度也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缺乏了整体性,就会影响全局工作。无论是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还是后勤管理服务等项工作的规章制度,都必须服从和指向学校整体工作目标,具有内在的互相联系的统一性。

8. 完善性。

这里所说的完善,主要指的是制度的“配套”,不但要有明文规定的“制度”,还要有检查落实制度的“制度”。没有实施和落实,再好的明文规定都是形同虚设,等于束之高阁,等于零。具体到每一项规章制度本身也应有其内在的联系性、完整性,特别是各项考评制度更应如此。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不能光凭条目或文字的多少来衡量,关键是要严密、配套。这好比车轮子,不少“轴承”和“辐条”,向前转动才灵活。

9. 生命力。

规章制度相对稳定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没有不变的万古教条。如有的学校至今还规定小学生在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这样的明文规定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但是不是束缚了小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学校的发展变化,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措施保证。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确立,财务管理工作也表现出日益重要的地位。过去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要求,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借助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来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意义

首先,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企业财务纲领性管理制度,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准则与操作规范,建立相对全面的财务工作管理机制,建立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以及相对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等。从而逐渐形成一整套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如此一来可以有效的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

其次,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借助于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借助于健全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所需的各项成本目标实施科学的分析,同时和具体责任进行挂钩,以便于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评奖惩。借助于企业目标成本的科学制定,明确相关成本指标,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确定各项成本费用的实际目标,同时和费用预算结合起来,如此便能够依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最后,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借助于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强化财务内控管理,建立财务信息通报机制,对企业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实施通报,利用财务管理方式实施监督。借助于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开展监督工作,对企业各项物资的采购、验收、记录、保存、领用等各个流程予以管控,确保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还需要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借助于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监督,让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互相监督制约,避免其利用自身职务便利来实施违规操作。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1.建立财务决策制度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为进一步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企业必须要建立对应的财务决策制度。从本质上而言,财务决策不单单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就应当制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从而让企业管理人员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资料,实施科学的财务决策。其一是财务决策制度必须要体现出一定的规划性与前瞻性,从而确保企业内部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另外财务决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还必须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利益分配问题;其二是企业必须要按照决策规律来制定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以便于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指导。

2.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得以贯彻落实,企业必须要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第一,企业必须要推进落实职务分离制度,详细来说,即是把财务活动内的管理责任真正区分开来,同时让财务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才可以真正对自己的工作引起重视,从而真正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开展工作;第二,企业必须要推进落实授权批准制度,即是按照财务活动过程中业务的重要级别实施授权批准,如果没有通过合法授权,则相关人员便不能够执行相关的业务,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必须要坚持分级负责与相互制约,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对企业而言,唯有确保内部资金的科学使用,才可以应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来帮助企业获取最多的利益,因此企业必须要健全财务资金管理机制,从而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一是应当对财务工作中的资金需求量实施科学的核算,一般来说便是借助于资金预算编制实施资金的流出管理,从而确保其科学配置;二是必须要开展好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同时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职责贯彻落实,从而强化现金管理。同时,企业还应当完善资金审批制度,确保支付款项流程与权限清晰明确,让内部资金安全得以充分保障。

4.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为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必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制度。第一,企业应当利用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予以有效识别,从而确保财务工作中的风险得以准确判定;第二,企业必须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借助于风险预警机制能够第一时间对发现的风险财务相应的应对措施。另外,企业还应当定期针对内部财务会计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让其能够主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5.加强企业投资管理

在企业实施投资之前需要制定出科学全面的投资计划,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国内很大一部分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都存在盲目性的问题,当市场出现波动后企业往往会立即变更投资计划。然而市场波动是常常出现的,如果投资计划处于时刻的变动中,必然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拥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应当具备敏锐的嗅觉,可以准确的了解市场发展脉搏,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投资计划。在制定投资计划之前需要对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活动予以充分考察,降低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属于企业内部管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意义重大。所以,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完善,严格落实,以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作用[J].智富时代,2016,S2:74.

对企业建立会议管理制度的思考 篇12

一、会议分类及会议管理对象

按法律地位分, 有法定会议及自定会议。前者如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公司要求定期召开股东会、董事会及监事会, 以及关于信息发布与报告的会议等, 对此, 《公司法》有详尽的规定, 企业必须无条件遵守。后者指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举行的有一定目的的会议, 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手段。按会议内容划分有投资会议、人事会议、财务会议, 生产、销售、订货会议等。按会议目的划分如决策会、碰头会、讨论会、协调会、通报会等。

按会议规模大小及与会人员范围划分有部门内部会议、全员会议、联席会议、管理机构会议、外部会议等。还有其他划分方式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的会议分类中, 法定会议及必须参加的外部会议属于企业的“硬成本”, 部门内部会议及基层会议的成本、效益已体现在部门负责人或部门的责任考核中, 而跨部门会议, 不仅占用二个以上部门的资源, 而且是中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具有较强管理示范意义, 因此本文将之作为会议管理对象, 来探讨会议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及效益评价。

二、会议管理的目标

会议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会议效率最大化。效率指投入产出比, 即针对会议的目的去选择有效的会议程序以追求一定效益实现下的成本最低或一定成本下的效益最优。明晰会议目的是达成效率的前提, 围绕目的进行计划、安排及组织, 这正是现代价值工程论的精髓。

尽管不同的环境、文化产生不同的会议模式, 有的企业通过会议来收集甚至加工信息, 有的企业依赖于会议来沟通, 有的企业仅利用会议来作出决策, 有的企业把会议作为散漫高谈的场所, 有的企业则实行精心的事前准备及严格的现场控制, 但一般来说, 会议是决策正式发布前的必经程序, 也是管理者用以上情下达, 下情上陈的常用工作形式, 因此, 会议的目的可概括为:决策、协调、评价与报告。

三、会议管理的内容

为实现会议效率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即构成会议管理的内容, 包括会议体制建立、会议程序安排、会议责任核算、会议责任评价四个方面, 具体分述如下:

(一) 会议体制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及需要建立的制度化的会议安排。这样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周期, 便于工作安排、资料准备及问题的集中解决, 同时在体制建立的过程中, 以效率为准则理顺了各种会议之间的关系、目的,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议重复、低效的现象。会议体制可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调整。表1以某公司的会议体制为例。

(二) 会议程序

会议程序化的好处在于消灭徒具形式的会议, 力求优质、高效地达成会议目的。事前的会议信息传达利于有针对性的充分的资料准备, 从而节约会议时间;会议决议反馈利于增强会议决议的严肃性及督促其得到执行, 从而保证会议效果。

1、主办者签发会议通知单, 由工作人员送达各拟出席者处签章后返回。主办者填写:会议名称, 举行时间、地点, 会议内容, 会议预定时间长度, 出席者及应准备的资料 (复印份数) , 可否代出席等;拟出席者填写:签名, 变更或修正意见, 委托出席事项等;如返回至主办者的通知单上有变更意见而主办者可以接受的话, 主办者应重新发送通知单。这样主办者、出席者均对会议内容心中有数, 既使会议开得紧凑, 又利于达成良好的会议效果, 较之会议时间的浪费, 事前会议内容的充分送达是值得的。

2、召集开会。主办者应严格按预定的时间和议题开会, 促进守时守秩的良好习惯形成;资料的展示也是主办者要考虑的, 如在电子化会议中, 准备好必要的会议设备和熟练的操作人员等。

3、会议记录及反馈 (适用于关系重大的决策型会议) 。忠实于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并经整理后在一定期限内分送与会者及有关人员签字认可, 作为重要的会议档案以备日后查阅。整理期限也须以高效为原则, 如有的外资企业规定为会议结束后2天内。会议记录及反馈的目的是分清责任, 提高会议严肃性, 促进与会者提高责任心, 认真发言, 对提高会议质量有积极影响。

4、会议决议及执行情况督查。会议结束后, 主办者除了拟定会议决议, 发布成文的制度、措施等, 还须重视检查会议结果的执行、落实情况。一般在会议中应约定经与会者同意实施检查的期限, 如会议结果的实施情况不佳, 可能需再次召集会议重申、协调和解决, 这时又重新进入会议召集程序。

有的企业专门对会议资料准备及会议记录格式、决议报告等文书、图表作出规定, 形成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 以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明确责任, 提高会议准备的质量。表2为某公司的会议报告书一览表。

(三) 会议责任核算

任何一项管理措施若缺少合适的考核与评估, 流于形式就难以避免, 会议管理也不例外。

1、会议责任核算涉及部门。主管部门负责评议会议效益、协调会议成本的归属等事项,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会议管理的对象是跨部门的中高层会议, 所以对会议效益的评价由经营管理机构负责, 可在定期举行的经营管理机构会议上做出评议, 在部长会议上公布评议结果。记录部门负责报告核算及反馈, 一般是财务部门。发生部门则是责任中心, 是考核对象, 一般是会议主办部门, 因为其职能既定且在履行职责的范围内有权决定会议的举行次数、时间等, 另外, 有些情况如专为某个部门协商事项所发生, 主办部门可和与会部门协商进行费用分割。

2、会议责任成本。在实行部门单独核算及考核的体制下, “管理费用”的二级明细账户设为“部门”, 三级明细账户再设为“会议成本”。每次会议结束后主办部门将《会议通知书》复印件交财务部门进行会议成本核算, 《会议通知书》复印件上记载有会议实际时间长度, 实际出席者签名等基本要素, 是会议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财务部门要注意按照内部核算的思路进行内部转账, 以保持总账平衡。会议成本确定是会议管理的难点问题。作为衡量效益的一个量化指标, 会议成本不再隐藏于管理费用中而是单独列示出来。如何选择简便可行而又误差较小、利于评价的成本确定方法, 需要运用相关财务知识进行反复地设计、估算、验证后才能最终确定。

这里给出一个公司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会议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费用

直接成本=会议时间× (与会管理人员人数×与会管理人员每分钟工资额+与会一般人员人数×与会一般人员每分钟工资额) ;间接成本=会议时间×每分钟会议费 (会议费即会议室、空调、电话等固定设施的折旧费用以及会议专职服务人员的工资性成本等) ;为简便起见, 每分钟会议费可使用年度预算标准值, 即年度会议费预算÷年度会议时间预算, 与会人员每分钟工资额也可使用年度预算标准值;直接费用即该次会议发生的标语制作、饮料、餐费、办公用品费用等。

3、会议责任报告。财务部门定期提供会议成本数据反馈至各发生部门及主管部门, 各发生部门据此制作《会议分析报告》, 列明每次会议的目的、决议、实施进度、产生的直接间接效果、会议成本、分析说明等, 向主管部门报告, 作为主管部门进行评价的依据。

(四) 会议责任评价

由于对会议收入的记录需借助某种估计、假设, 其本质上是虚拟收入, 因此对之核算非常困难, 且由于收入核算系统设计上的风险过大, 使其计量结果难以信赖;另外会议在面临经营活动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时, 可能会增加不少临时的、非常规的任务, 将之单纯作为费用中心来管理亦不符合实际, 所以对会议的责任评价最好能着眼于效益, 由发生部门结合量化的会议成本进行自我评估 (即对会议收益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并报告给主管部门, 目的是在保证职能不发生缺失的基础上提高责任效率。

上一篇:移动传输下一篇:医院感染控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