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改进制度(精选10篇)
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篇1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一)目的
为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产品品质量符合要求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持续改进,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三)职责
1、综合管理部是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协调重大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2、工程技术部是产品质量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产品质量问题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协调、监督及组织重大质量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工作。
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各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5、售后服务人员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四)管理规定
1、持续改进的策划
1.1 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1.2 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以下2、3、条款。1.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1)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效果。
2)重大技术工艺改进的实施:由工程技术部根据公司设备运行及使用情况提出,通过各相关部门对方案的论证,再执行过程要求:
a、由工程技术部指定一个专职的技改项目负责人,由该负责人对该项技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直到技改项目验收完毕。b、技改方案的设计、需有技术总结审核,工艺流程需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审核。
c、技改中的方案由研发小组负责实施,现场的工艺流程由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实施。
d、技改方案完成后,工程技术部要提出鉴定申请报告,将改进情况、自验结果、经济效益、存在问题等陈述清楚,经工程技术部、综合管理部初步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e、将技术改造整套资料整理入档。
1.4 公司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设备技术改造、工艺优化、技术改进、资源配置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订改进计划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2、纠正措施
2.1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2.2 不合格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共有以下几种不合格情况:
1)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检验人员检验时发现同样问题出现3次以上情况),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2)售后服务收到客户投诉产品同样问题3次以上(产品硬件问题); 3)零部件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4)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2.3 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对以上种种识别不合格情况,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1)对情况1):由工程技术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交技术总监,技术总监根据情况召集相关责任部门讨论,填写“原因分析”栏,制订纠正措施,并规定实施和完成时间,报总经理批准,工程技术部、综合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2)对情况 2):由售后服务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工程技术部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规定完成时间,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工程技术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售后服务部。
3)对情况 3):交由采购人员联系供货商退换货。
4)对情况 4):由工程技术部根据《不符合项报告》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交责任部门制订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间,报总经理批准,工程技术部负责跟踪实施效果。
2.4 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3、预防措施
3.1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篇2
内部审核是检查并确定管理体系的运行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即符合性检查, 在实际的内部审核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由于内部审核对计量室是第一方审核, 也就是组织自己进行的审核, 以改进为目的, 所以审核必须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性。
(2) 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工具, 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信息。
(3) 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 活动可来自管理者的决策或组织的规定。
(4) 审核方案和审核应予以策划和管理, 以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以及审核结论的可信性。
(5) 在开始审核之前, 应明确审核的范围、目的和审核准则。如三级计量站审核准则应为《军事计量技术机构考核的通用要求》、GJB/J 2749-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B/J2739-96国防测量器具等级图编写的一般规定以及本单位编写并发布实施的医院计量工作管理制度等体系文件。二级计量站审核准则应为GJB 2725A-2001校准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通用要求、GJB/J2749-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B/J 2739-96国防测量器具等级图编写的一般规定以及本单位编写并发布实施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
(6) 根据ISO 9000标准, 审核员的资格条件主要包括教育、个人素质、培训、工作经历、审核经历;内部审核员资格条件可参照该标准选聘;内部审核员的资格必须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取得的。
(7) 审核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之外。
(8) 审核人员应就不符合事实本身与陪同人员达成共识, 但不得在审核过程中当场宣布为不符合项, 更不得要求陪同人员确认不符合项, 以免出现僵局, 影响审核正常进展。
(9) 应当记录审核中发现的符合和不符合两方面的事实并保留。
(10) 完成收集客观证据的全部活动后, 审核组应当依据质量手册和相关文件的特定要求, 完成对所有审核发现的评价和分析, 确定哪些应报告为不符合项, 哪些作为改进建议。
(11) 审核组编写的每一份不符合项和改进建议的报告应做到报告的事实清楚、文字简明, 以便受审核方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审核期间审核组长应就审核的状况和关注的问题与受审核部门进行适当的沟通, 特别是发现严重不符合项, 其有可能危及校准、检测或检查结果时, 应当停止相关的活动, 直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并能证实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实验室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其目的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 达到质量目标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制度, 以持续改进医学计量校准、测试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医疗设备量值准确、可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2725A-2001校准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通用要求[S].
[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S].
[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CNAS—GL12[S].
[4]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管理评审指南CNAS—GL13[S].
[5]ISO 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S].
[6]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
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篇3
关键词:管理培训生;人才储备;发展问题;改进方法
一、管理培训生制度概述
管理培训生制度是企业以满足内部高级管理人才储备的长期战略规划为目的而实施的一种高效利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初在国内首先由诸多大型跨国公司所启用,例如保洁公司、通用电气、渣打银行等。管理培训生制度首先通过严格的筛选,在众多候选人中选出有潜力成为企业优秀管理人才的候选者,在企业中历经一段时间的课程培训、轮岗、表现评估之后,在表现优异通过公司考评标准的情况下考虑提升为部门管理者。历经几年的发展,该项目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质量都有这显著的提升。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全面快速发展的培养机制。所以完善管理培训生制度可以为企业培养长期发展过程中战略性管理人才经低成本与风险。如何在实施管理培训生项目是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也成为该项目能否为企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关键。
二、管理培训生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项目内人定位不明确。管理培训生在企业内的定位为企业基于发展的战略性意义储备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在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其高层管理者对于管理培训生定位的不同理解,其他管理者在培训方式上的不当。或跨部门沟通不流畅是,经常使得管理培训生项目的定位认识不明确,是指被许多内部员工将之与实习生相同对待。这对于完善管理培训生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据一位在民营企业中工作的管培生,在该企业内跨部门轮岗培训后反映:有的部门对管理培训生非常重视,花费大量的资源重点培养,甚至让其成为某些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有些部门则把该管培生当做普通的工作人员看待并没有对其进行管陪计划中的定性培养。虽然说管理培训生需要从基层做起,但那些对其不重视的部门明显对管培生的用大于培养;有的部门甚至直接将其看做实习生,在部门轮岗中只是参与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繁琐工作,哪里有需要便被领导派去哪里,这中做法容易使管理培训生在各部门轮岗培训时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导致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招收来的优秀人才的流失。所以说定位不明确,会使得培养计划被打乱,进而严重影响项目的质量。
(二)没有对企业进行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由于想在管理培训生制度的慢慢流行,很多企业竞相模仿大型企业或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开展管理培训生制度,却并没有认真研究企业本身实施管理培训生计划的可行性。这样做对企业的发展反而没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管理培训生计划需要在对自身企业进行缜密细致的调研分析后,在合适的条件下才可以实施。然而有些企业出于同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为了向外界显出一种该企业重视人才培养的姿态而强行开展管理培训生项目。由于企业内内部各岗位没有做好接受管培生的准备,招收来的管理培训生会出现无处安置的情况,只能强行安置在各个部门中,出现人员冗杂的情况。管培生会觉得在企业中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再加上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管培生计划最终失败。
(三)培训方案不够完善。管理培训生项目实施需要相比较实习生较长的时间跨度,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方案。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这样,有些企业由于其他各种业务的繁忙而不能抽出足够的人力与资源,使的管培生的培养没有完善的实施计划。这种情况会导致很多管培生在轮岗过程中因各种突发性原因或紧急项目被临时抽调,以至于很多管培生抱怨自己在轮岗过程中受培养程度不是由是否完全掌握了该岗位的相应技能决定,而是由部门的业务数量繁忙程度决定的。经常被当作临时的救场人员负责很多单调且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上,部门重视的是工作量而不是培养。充分反映出企业在管理培训生项目上认识的不足及培训方案的不完善。
(四)部门管理者未能尽应有的义务。管理培训生计划往往有人力资源部门全权负责,各业务部门参与配合,所以各业务部门的参与热情及人力资源部的协调非常重要。然而人力资源部门对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熟悉程度往往不如该部门,所以经常出现被安排轮岗的部门领导对于管理培训生项目没有很高的配合热情。有些部门更是宁愿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培养一个本部门的基层员工而不愿去花费同样经历培养一个管理培训生,因为他知道管理培训生总会去下一个部门轮岗的,将来也不一定能为自己所用,而基层员工培养成功后则会为本部门效力。所以在一些部门领导没有全力配合的情况下,管理培训生质量大打折扣。
三、针对发展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明确管理培训生制度的人员定位。企业应在明确属性定位的情况下规划管培生制度,并将该定位通知企业各部门,是项目在一定措施调控下达到有机平衡。实施项目时应认真履行正式合约和心理契约,实现计划中的定位描述。如果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培训生的心理期望,无法兑现最初的承诺,管培生就会产生失望心理,甚至放弃该企业的管培生计划,造成企业的人才损失。有些企业曾经承诺在一年的轮岗培训之后为管培生定职,一年后转岗为主管以上级别的管理者,然而由于企业发展出现的许多突发性状况,导致培训结束后企业配没有能兑现诺言,也使得很多管培生对于自身价值产生质疑最终导致人才流失,这对于企业复出的培养成本来说是非常浪费的。正式合约里,不但对于管培生的定位要准确描述,还要对其薪酬制度灵活调整。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在较长时间培训中产生持续性较长的激励作用,留住人才,一定程度上降低管培生流动性,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风险,减少因中途退出给企业造成的培养成本的损失。除正式合约外,企业还要重视心理契约的履行。心理契约在企业和管陪生的契约关系中起到了规定双方付出的作用。这种契约是管培生在企业中发展的动力之一,企业应该重视这种心理契约并将其正确、巧妙地运用。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向管培生阐述心理契约的要义,例如晋级机制、岗位职责、报酬结构,以及管培生能从企业得到什么资源及成长等。这样做都是为了使管陪生明确自己的定位,防止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待。企业可以进一步选择主动型心理契约管理模式,适时跟踪培训生的心理变化轨迹,弹性控制心理契约。
(二)对企业内部进行详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管培项目培养的实施时间较长,而且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必须保证在对企业有详细分析确保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条件下才可以实施。企业需要的管理团队规模;通过什么样的项目方式来进行管理人才的储备;对企业来说管理培训生制度是否能够最小化公司的培养人才成本,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详尽的分析后,才可启动管理培训生项目。管理培训生项目的实施需要雄厚的企业资源支撑。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所可能面临的收益的迟效性和成本的现期性等问题也要考虑,管陪生计划的实施前期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但该计划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却不能在短期内得到体现。在此期间,双方可能因为各种诸如发展前景、工资待遇、发展方向的问题而出现矛盾甚至解约,这样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要做好可行性分析调查,做好实施管陪项目的各种资源要素准备非常重要。
同时,可以考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该项目实施周期适当前移,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减少企业的成本与风险。可以考虑由企业与高校合作实施,企业教授实际管理技能,并提供一系列的实习机会,在实习期中观察实习生的各项素质,挑选符合要求的重点培养,然后在毕业时再次对该实习生进行考评,考评合格的正式录用为企业的管培生。笔者认为,大学在进行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与企业中的管培项目进行整合,以管培项目为实践培养的主线,不但可以减轻企业在管陪项目上的负担,而且可以借助企业力量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学生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会对企业有更多了解,对企业的价值观、文化、制度有更高的认同。
(三)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案。在企业招聘之前,就应该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和方案,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真正走进校园进行招聘时,“切忌只重外显能力,不重其他。”韬睿惠悦人力资本咨询中国区副总经理王少晖女士特别指出,很多企业在招聘“管培生”时,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活动能力等,而忽视了个人的性格、诚信、进取意识等方面的考量。韬睿惠悦的“人才三维模型”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进取、能力承诺三个维度都符合企业的要求,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所以企业最好以高层领导者为核心,各部门领导人参与,共同商讨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应包括:管培生日常的活动性事务有那个部门负责?管培生的轮岗怎么安排?到每个岗位上培训多久?培养合格的指标是什么?应该熟悉哪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怎样才能确保低使用,高培养?基于企业内部的战略性人才培养计划,管培生的职业生涯应该如何规划?只有类似上述问题都研究清楚并制定详尽的计划了,才算是管理培训生项目制定的根本。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将计划给参与者阅读,征询管培生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培训人员的认可,根据培训人员的反馈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管理培训生的全面发展。
(四)部门管理者参与制定完善的培养监控体系。企业应将管培生的培养质量作为对部门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管培生的成材率和淘汰率等指标来对各部门中参与培养计划的领导者进行考评,从而增强该部门管理人员的培养意识与培养责任心,全力协助管陪计划的完成,使管陪生能更高效率的熟悉所培训技能。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管培生投诉通道,允许管培生对培养和指导不力的部门管理者进行投诉,对于投诉属实的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其次,定期听取管培生的反馈,以管陪生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对于管培计划中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增强管培生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以后正式入职做好铺垫。
结语:在创新型人才日益重要的今天,管理培训生制度无疑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态势全速发展,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得到很好发展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机遇。然而该制度在今天的国内仍有很多不足,不断完善管培生制度,能有效解决企业人才的发展性、持续性问题,使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小宇.人才培养快车道——探析企业管理培训生制度[J].现代商业,2009(15).
[2] 李永梅.浅析企业培训评价指标的建立——以百安居(中国)管理培训生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为例[J].企业家天地,2008(7).
[3] 尹立成.企业管理培训生机制实践分析[J].管理视野,2011(08).
5S管理奖罚制度(改进版) 篇4
制定:审核:
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等管理目的,公司决定将坚定不移的推行“5S”管理活动,使其能持续并且卓有成效的运作下去。公司特制定如下5S管理奖惩制度,要求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一、适用部门:湿区生产现场
1、“5S”推行小组成员随时到各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下达口头或书面整改通知并跟踪确认改善效果,必要时记录并做总结报告。若口头警告或书面整改要求期限内未完成者,给予责任区域负责人10元/次罚款;
2、每周三、五下午举行一次 “5S”检查, 并通过详细的评分,对优良岗位、落后岗位实施通报表扬或批评并予以记录。每周检查组长必须到场(提前请假者除外);
3、在月底对每周检查结果进行总评,并评出优秀和落后岗位。每月评比的结果将予以部门公布,并对获得第一名(要满足总平均分≥90分)的岗位予以200元奖励;最后一名(总平均分65分)予以100元的处罚(从该区域白班人员工资中扣除罚款金额50%,组长扣除罚款金额25%;夜班人员扣除罚款金额25%)。
4、对连续三次(月评)都表现为最差的岗位,将对其岗位人员降一级工资(50元);连续6次(月评)最差者,将给与解雇处理。
6、各岗位实施“5S”的成绩将会作为各生产现场人员在以后晋升,薪金调整,奖金及人事变动的依据。
二、奖惩具体细则
1、奖金可由部门自行安排,获奖统计结果由检查组统计和总结,以《5S奖罚》的形式呈交经理级批准后生效,财务部以现金的形式支付获奖岗位;
2、日常5S现场处罚在当月工资中扣除,由检查组以《5S奖罚》的形式呈交经理级批准后生效,财务部门执行扣款;
3、所有检查结果由5S检查组统计出数据后,每月底主管保存档案作为人事变动的依据之一;
3)、指导下属对5S检查不符合的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4)、本部门的5S工作进行积极指导和监督;
5)、配合5S检查组完成日常检查工作;
6)、相关5S工作的协助与支持;
三、公司将根据管理需要随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修订后将重新公布。本制度至发布之日起生效。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制度 篇5
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照《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综合性质量检查。
2、检查小组根据供应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落实并完善。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3、针对消毒隔离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
4、对医院和上级部门在各项检查中找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并将改进措施和处理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5、科室人员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向使用无菌物品的科室,收集质量反馈意见,报护士长或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时解决或协调相关问题,并向相关科室通报反馈意见的处理结果,并做好记录。
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篇6
一、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带头自觉遵守。督促下属单位和部门,建立并严格执行与其业务相应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各项安全工作指令,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落实安全措施。
四、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就有关事项作出决定,并深入基层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五、建立健全和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与相关单位和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责任,分解控制指标,实施考核奖惩,及时通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六、加强安全生产机构和队伍建设,安全生产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必须与本部门所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任务相适应,督促所辖部门和单位,落实安全管理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七、建立事故预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安全投入,推进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做好安全评估工作,切实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
八、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事故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及时排查确定本部门重大事故隐患,制订整改计划,按规定完成整改任务,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
九、严格事故统计报告,严肃查处各类事故,按规定及时、准确上报各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及时结案,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订、完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必要时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特大事故的能力。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认真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广、交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
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篇7
1 当前民营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
从民营企业的利益关系上说, 业主最关心自己创办的企业、最有资格管理自己的企业, 不管他们是否具备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 决定了他们应当成为企业当然的管理者。这种一切由企业所有权人说了算的自发企业管理模式就叫人为管理, 也叫人治管理。一般来说在企业初创时期, 由于企业规模很小, 无须设置内部管理体制、机构, 企业内部各种矛盾也不会很突出。民营企业家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 可以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但是,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 仍然以“家长制”管理或业主管理的企业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融入世界贸易的大市场, 很多具有开放视野的民营企业, 在市场竞争更为剧烈环境下, 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管理制度的改革, 设置了必要管理机构, 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使企业经营平稳、和谐、有序地开展, 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企业的效益和资本迅速增加,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企业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能力不断增强。比如在江淅一带中小城市的民营企业, 相当普遍地适时进行了管理改革, 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它们抓住了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机遇, 及时吸收了大量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自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经济管理理论, 优化企业经济结构, 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展, 内涵发展不断提升, 资本迅速增加, 也使它们有条件积极参与了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有的实力较强企业, 甚至成为上市公司, 成为地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但是, 作为国内民营企业, 只有其中的少数抓住了机遇, 进入了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的行列, 还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仍留恋于“老板说了算”的传统人治管理模式, 甚至连基本管理制度都尚未建立。因此,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不仅企业不能与时俱进, 停滞不前, 甚至在竞争浪潮中很多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当前, 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发展滞后, 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民营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不利于及时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 导致安于现状, 改革动力不足;有的民营企业所在地区具有良好自然环境, 社会发展进入了温饱型阶段, 小农经济和小康保守思想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很多企业缺乏创业、创新、拼搏精神, 尤其当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 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思进取, 不愿意冒一点改革风险去寻求企业发展。当然, 还有很多企业由于所处农业主产区, 经济落后, 企业人均工资水平较低, 很难招聘到也留不住高素质人才, 导致企业管理落后。
2 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因此现代民营企业管理的改进应当逐步转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曾有三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过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小商品生产时期。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 由于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很小, 企业成员由业主和家庭成员或只雇用少数几个亲戚朋友组成, 企业管理由业主一个人负责, 因此, 在这个在小商品生产阶段, 人治管理模式已经足够了, 也别无选择, 只能实行人治管理。
随着商生产与交换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也随之扩大, 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 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 稍有脱节就会影响全局。原有的人治管理模式, 已经无法克服自身产生的各种矛盾, 原有的人治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只有改变人治管理模式, 才能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于是就产生了制度管理模式。制度管理模式是在人治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与人治管理又有根本区别, 即人治管理凭业主个人说了算, 而制度管理是企业的一切行动都要按照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一切按章办事, 这种管理有利于保障企业有序运行, 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取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制度管理模式比人治管理模式更为先进、科学。
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剧烈, 加快了生产集中的步伐, 于是出现了生产集团化、国际化的大生产、大流通格局。在实施制度管理的规模企业中, 由于制度较为完善、规范, 使企业不但在规模上继续扩张, 在内涵上不断提升, 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人力资源发展中, 很多企业随着企业的实力增强, 吸收、引进了大批高级科技、高级管理人才, 应用各种经济规律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管理层次不断跃升, 并逐渐发展为具有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突出的优势就在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集团化、规模化, 同时能自觉应用经济规律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 并能取得显着的经济效果, 是一种基于制度管理的, 在管理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作为企业管理, 当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原有的人治管理模式就不再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只有及时转向原来的管理模式, 才能解放企业的生产力, 才能使企业突破旧有的管理桎梏, 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 民营企业只有不适时机采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立于不败之地。
3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逐步实现民营企业管理的改进
对目前仍停留在人治管理模式的民营企业, 第一步应先实施“制度管理”模式, 待企业有了发展后, 再创造条件转入现代科学管理;对目前制度管理较完善、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 应积极创造条件, 直接进入“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3.1 在企业管理改进初期, 应当实行制度管理模式
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包括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贯彻的执行、企业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等内容。
第一, 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在实行制度管理模式时, 管理机构是贯彻与执行企业管理制度主体, 并通过这些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管理。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当考虑如下因素, 即一个企业需要设置什么机构、多少管理部门为宜, 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经营性质、特点、生产经营规模大小和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而设置。同时要明确其职责范围, 并给予一定的管理权限, 使各层管理机构有责有权, 也使企业内部的一切事情, 事事有人管, 机构设置不重不漏, 从而使管理更加专业化、程序化,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成效。
第二, 企业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制度实质上就是企业内部“法律”, 它和国家法律一样, 应当具有制度的公正性、严肃性与坚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这是制定和执行制度的基本原则。在企业管理制度中, 应当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即利于企业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符合企业实际、便于管理操作;具有科学性、系统新和严密性;必须根据企业性质和管理上的需要;涉及企业“奖罚的制度”制定时, 要注意科学、合理, 并留有余地。
第三, 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首先要制作成文件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制度, 广泛宣传和贯彻。在制度管理的执行中, 要抓住企业管理层这个关键, 要通过管理层的带头执行, 以身作则, 才能执行好;管理者要有高度责任感, 要跟踪制度执行情况, 排除各种阻力与障碍;如果发现不完善, 及时修订;作为制度的管理者, 应当在制度管理中一视同仁, 制度管人, 人人平等;处理违规必须按章办事、公正合理。
第四, 企业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由于制度本身是主观意识, 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与可操作性, 因此, 当制度执行一段时间后, 还要根据制度实施后出现问题, 不断修订与完善。使之更合理、更符合实际和可操作, 更能发挥制度管理的应有作用。
3.2 实施制度管理的民营企业, 可逐步转型为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已经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 在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后, 应积极创造条件, 适时向现代科学管理模式发展。在推行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中, 应当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 在达到一定条件的前提下, 才能实施现代科学管理模式。要具有一定的规模, 有较强的资本积累;企业管理制度推行后, 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执行规范、严格、完善、稳定、效果好。企业员工基本素质较高, 能自觉应用各种经济规律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第二, 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中包含基本的经济规律运用。它包括价值规律的应用, 主要用于制定商品价格、调整商品价格, 进行市场行情调查与预测, 进行价格的差异化竞争等;“周期性发展规律”的应用, 用于指导企业投资, 提高企业应变和市场调节;“物质利益规律”应用, 即实行奖惩机制, 激发、管理员工;“其他管理科学”应用, 比如可以用《数学》“最小二乘法”制定备用金管理制度, 节约企业流动资金占用, 应用《会计学》的流动资金平均数加快货款回笼, 应用《统计学》的综合平均数,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等等。
第三, 现代科学管理模式推行中, 应当重视实施企业会计的电算化。计算机是现代高科技产品, 其速度、准确性是人工操作无法比拟的, 因此,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水平, 包括生产工艺的自动控制、会计核算、统计计算、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仓库管理等, 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
第四, 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中, 应当注重资本运作和科技创新。一是重视资本运作。在当前市场条件下, 国内的资本市场已经形成, 并且加快了生产集中的发展速度。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速度, 已经不是原来运用每年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 即算术级数扩张, 而是应用资本运作, 如应用融资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手段, 进行几何级数速度进行资本快速扩张。如有不少企业起初只有几百元资本, 经过十几年发展, 成为几十亿元的生产、经营规模企业;二是重视科技创新。一种产品都具有从“新兴、发展到衰亡”的周期, 而且当今科技飞快发展,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也不断缩短, 企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不断研制出新产品, 替代老产品才能不断前进, 因此许多大型企业都不惜代价, 招揽科研技人才, 有的企业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研制新产品, 不断推出新一代产品,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研制出的科学技术就拥有“知识产权”, 受到法律保护, 是一种巨大无形资产, 也是企业财富, 将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摘要:当前,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落后, 很多企业的管理停留于制度管理模式, 甚至是人治管理模式。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 民营企业管理应当进行适时的管理模式转型和改进。因此, 现代民营企业管理的改进, 应当由人治管理向制度管理并逐步向现代科学企业管理模式转型。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管理转型
参考文献
[1]黄昶生, 胡波.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探讨——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J].企业经济, 2004 (10) .
[2]贾小峰.中日企业文化比较及其对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 2003 (4) .
[3]朱元博.论民营企业管理——提高管理决策和提升员工价值相结合[J].商业研究, 2003 (9) .
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改进 篇8
[关键词]高校 学生评教 改进
[作者简介]李文霞(1975-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高教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河北石家庄05006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编号:08020214)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地方财经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FIB0703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55-02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做出评估的一种制度。它和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构成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生评教制度最早始于美国的普渡大学,该大学于1927年第一次使用“教学评定量表”,让学生评价教授的教学。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几乎全国所有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很多高校还开发了网上学生评教系统,更加便于对评教结果的统计和分析。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实施是高校教学不断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它扭转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局面,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表达他们的教学意愿,同时也为学校了解学生意愿,倾听学生呼声搭建了平台。
目前,高教界多数认为学生评教制度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关于学生评教的不同声音,如华东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的潘艺林教授就认为,学生评教有碍大学教师的发展,由于学生评教的结果过多地用于行政决策,比如将学生评教的结果直接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工资晋升等挂钩,教师受到太大的压力,导致教师出现迎合心理、报复心理、厌教心理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高校的管理者对学生评教的价值和功用更多地加以肯定和接受,认为是一种民主监督,一种创新,但是教师群体则更多地关注并忧虑其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学生评教制度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权威地位的情况,是一种进步,是高校教学民主化和现代化的体现,但是在学生评教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具体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完善相应的配套举措,使这一制度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一、对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进行重新思考,保证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基本功能的实现
学生评教制度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教师管理和教师考核的一个依据,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功能。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与对教师的行政管理直接联系起来,甚至作为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这样就使得学生评教的功能被大大异化了。事实上,学生评教的根本功能是诊断和改进教学,使得每一位被评教师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大量的学生的反馈信息,促使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有效性,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评教,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教学意愿,增强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评教,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获得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料,为学校拟定课程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将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研讨的重要内容而不是教学管理的依据是保证这一制度根本功能得以实现的突破口。
二、构建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增强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保证评价效果的基本条件,现阶段国内多数高校的学生评教量表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其信度和效度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改进。
第一,学生评教量表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教学评价应是参与评价的所有人特别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完成的过程,因此,在学生评教量表的制定过程中,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有更切身的体验,因此提出的建议会比较客观,并且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能力基础的受教育者,会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指出哪些指标是他们有能力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的,哪些指标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从而增强量表的可操作性。教师虽是评教活动的客体,但是由于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所教授课程的特点,他们参与量表的设计会增强量表的科学性和效度。总之,学生评教量表的制定要充分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出发点设计量表,教学管理部门在汇总各方意见之后还应进行必要的试测和修正才能够正式使用。
第二,学生评教量表应区分不同特点的学科和课程,避免全校所有课程所有教师使用统一的量表。课程的性质不同,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评价量表不应该是唯一的。比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学评估系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按照课程的不同教学方式设计不同调查问题的评教系统,它由用于小型的讲座或者讨论课程、用于大型课程、用于研讨会讨论课程、用于方法教学的课程、用于实验室课程、用于远程教学的课程等六种量表组成。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量表,比如,理论课程评估指标,实验/设计类课程评估指标、外语类课程评估指标、体育类课程评估指标、艺术类课程评估指标,等等。
第三,学生评教量表的内容应该丰富全面,涉及教学的全过程和所有参与者,要随着教学思想的发展动态调整评教内容。除了涉及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讲课态度是否认真,讲解是否清楚等基本规范外,还要进一步关注教师是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是否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是否授予学习方法,教师是否帮助学生看到各种不同学科和现在所学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问题。学生评教量表中除了有固定选项的指标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课程或授课教师的特点、希望和建议等,使得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得到的反馈信息更加充分。
三、加强对学生评教实施过程的管理,保证过程的严格规范
按照教育评价学的要求,在进行学生评教之前,应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让评估主体学习评估的有关知识,明确评估的目的意义,深入理解评估指标的含义,学会正确的评估方法,端正评估的态度,避免心理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提高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在评估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教的目的是改进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自己,从而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对待评教活动。同时,学校还应完善学生评教的相应管理制度,如设立专门进行学生评教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评教过程实施细则、评教结果分析规范等。
四、科学分析并合理使用学生评教结果
学生评教结果的使用是被评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评教结果的使用和分析过于简单甚至有时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而不是简单地给教师打一个分。因此对于学生评教的结果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管理部门应对评价结果进行认真研究,充分挖掘来自课堂一线的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第二,避免将评教结果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的唯一依据。在使用时,应将学生评教结果与督导专家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相结合。第三,将评教结果更多地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使用评教结果时,要强调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的劳动,主要将评教结果用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而不仅仅是对教师进行奖励或惩罚。教师不要仅仅关注学生对自己的总体评价,而是从学生评教的结果中捕捉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逐项分析学生的打分,找出自己教学中的强项和弱项。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2]潘艺林.学生评教有碍大学教师的发展[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12).
[3]潘艺林.学生评教信奉什么教育哲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
[4]王孝玲.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杨丽萍,张彦通.是什么影响了高校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6]缪园.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学生评教的典型模式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9).
[7]李瑞芳,王瑞芝.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评教”的看法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1).
[8]张艳丽.对高校学生评教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4).
[9]吴建成,汪明瑾.从当今美国大学的实践看学生评教[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1).
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篇9
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固定资产上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和实际的经济发展严重脱轨,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方式的改进方法。
摘要:高校资产管理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与政府进行协调与合作,强化政府对学校资产管理的宏观政策性引导,同时学校内部还需要实施全过程、多方面管理。加强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方式,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推动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是现阶段需要重点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突出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推动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方式 对策 高校资产管理
国家于制定出台了关于《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在纲要制定之初,曾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发展思路、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发展条件等,并重点提出了如何“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这一重要的课题。深入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需要财政的科学化管理。新会计制度下对教育投入的产出信息与教育绩效评价机制与体系构建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是有效促进预算机制改革的重要前提和途径,是部门预算有效执行的.基础,也是推动高校会计制度实现深入有效改革的保证。
一、高校资产管理对与推动高校会计
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强化高校资产管理,一方面是对国有资产的充分保证,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建立,以及高等教育的深入快速发展,高校资产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数量以及渠道来源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高校资产是保证高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高校稳定前进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校的客观外在主体表现。从客观发展的世界角度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其规律,均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相对立的他物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的,是一种相对客观、真实的问题分析方法,因此只有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才能有针对性的、客观真实的提出适合高校发展的财政方案,进而找出合适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来推动高校自身的长足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的形成与传统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组成来源相似,均是由国家财政预算进行统一分配,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细分。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资产达到高效、合理、借阅的使用,但现阶段,在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盲区,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资产购置环节控制机制不全面,缺乏有效的控制策略。第二,高校资产管理在使用环节上缺乏必要的共享与协调机制。第三,在资产的配置环节缺乏必要的统筹管理与激活机制。
(2)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重视投入而轻视管理、账务不实家底不清、制度缺位、缺乏定额限制与管理。 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
第一,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有些部门只重视经费的投入与资产绝对量的增加,而忽视了对资产的充分管理,因此存在重复购置、盲目购进等现象,最终导致资产闲置。
第二,财务部门很可能没有建立规范系统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而是每年只对经费的收支进行统计与管理,但并不清楚资产总量,同时物质管理部门也不清楚资产的价值以及实物的分布等状况。
第三,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体制相分离,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资产管理机制与会计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衔接,且监督管理与制约的力度不够,导致大量帐外资产的出现。另外资产内部管理也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体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导致很多基础设施设备被长期无偿占用。
第四,国有资产的使用缺乏定额限制与管理,导致资源的浪费量较大,且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方式改进的对策
通过上述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盲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因此有效纠正这些问题是充分推动高校新会计制度建立,并实现高效资产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强化高校资产管理,首先需要构建资产配置管理体系,强调资产预算执行与处置管理的一致性,促进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的结合。另外,还需要充分重视预算管理控制模式的转化,重视资产使用绩效,完善预算编制基本内容,建立有效的资产配置机制,以拓展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具体分析高校资产管理方式改进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不断改革适应高校资产会计核算的制度,增强高校对资产的管理能力。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适应事业单位向市场化方向转型的发展目标,积极推动事业单位资产会计机制与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现阶段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首先应适当提高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对一些低值易消耗的产品要进行核算与管理,在当期支出中列出,不再对其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还需要按照物价水平及物价上涨水平规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其次将基础建设会计核算并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除外购形成之外,还经常包括利用财政基本建设拨款以及单位自筹资金等形式进行基础建设,因此对基础建设工程形成的成本支出也应作为单位的资金支出进行一定的会计处理,并将其展现在会计报表中。
第二,不断提高高校资产管理规范性认识,强化集体参与意识。高校资产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科研及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增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强化集体参与管理,使大家明白人人都有责任对学校的财产进行管理,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与思想,保障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不断规范高校资产管理程序,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资产效益,高校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管理程序,一方面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的相关法律规范,同时制定出可操作性的高校内部管理体系。包括对国有资产的购置与验收、使用与维护、转让与报损、统计与监督、考核与奖惩等制度。
四、结论
持续改进的程序和制度, 篇10
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不仅可以促进标准的完整有序、优化组合,为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酒店在努力争创服务名牌的同时,不断深化舜耕品牌的社会效应,以优质的服务带动经济的发展!
1.工作愿景
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展标准活动评价活动,努力把酒店建设成为一流温泉度假酒店。
2.工作目标
2.1持续改善综合考评进入前三名;
2.2一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质量、服务品质考核达标。
3.工作重点
3.1积极发动全员参与标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改善工作环境,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各种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经济管理成本;
3.2通过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各部门灵活开展各项标准化竞赛项目,发掘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提升员工的素质;
3.3定期组织酒店内部评比,及时总结标准化推行活动成果,持续改进;
3.4关注各项经营指标,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服务竞赛活动,促进各项指标的改善;
服务标准体系持续改进要按照以下几点来贯彻:
(一)、学习培训、标准宣贯
(二)、工作梳理、岗位划分
(三)、标准归类、整合。
(四)、广泛调研。
(五)、精心制订。
(六)、科学构建。
(七)、实施完善。
(八)、改进提高。
在对同行业服务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把建立明确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全程可控制的酒店业服务程序作为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初步搭建起以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为核心,以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为支持的覆盖酒店服务全过程的酒店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标准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标准覆盖面不全,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做文章,先后对服务标准体系和标准内容进行了3次修改,推动了标准体系持续改进,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完善,对初步建立的服务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使标准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可操作发生强,既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又充满活力,具有香根酒店的鲜明特色”的服务标准体系。
【质量管理改进制度】推荐阅读: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及持续改进制度07-30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制度答案.doc11-24
药学部门质量持续改进制度05-13
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09-20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10-21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18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09-24
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07-13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08-14
新建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