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2024-10-15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精选4篇)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篇1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金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要做法

金寨县财政局

(2011年4月8日)

近年来,金寨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从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开创了有利的新局面,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在组织保障做到“三成立”。机构改革以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几经撤并,级别、名称频繁变更,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责不清,为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机构职能,我县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金寨实际,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一是成立金寨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明确定格为一级行政单位。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县财政局局长兼任,并明确专职副主任,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县政府授权,代表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和对本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监督与管理。二是成立金寨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为县国资委日常工作机构,并明确人员编制及工作职能,其主要职责是在县政府授权范围内,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和公益性国有资产)进行运营情况进行监管。三是成立金寨县利达投资

1担保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委托其以公司运行模式经营管理全县闲置状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其保值、增值。三机构的建立,有力推进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为发挥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制度,在机制建设抓“三重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模式,就是解决长期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散、乱等问题,为此我们从完善制度入手,依据国家和省级相规定,拟定下发了三个规范性文件,指导全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一是印发了《金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所有权移交、经营权统一、收益权兼顾”的原则,将经营性国有资产从原行政事业单位剥离出来,通过划拨的方式将产权移交到国资委,经营权移交于管理公司运营。为稳妥顺利地开展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划转工作,保护原资产占有单位的积极性,避免既得利益“一刀切”造成对立情绪,文件突出了“收益权兼顾”的原则,将原基数范围内租金收益全额返还给原资产占有单位,增值部分归属县财政,这样既保障了原资产占有单位的利益,又增加了财政收入。二是印发了《金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实施细则》。按照“单位申报、部门审核、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的资产购置程序,严格国有资产购置,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纳入规范化管理,全面实行先申报后购置模式,将资产购置的资金规模纳入财政预算,并积极推行政府招标采购资产,经办机构在工作坚持做到“无申报不列、无标准不批、无计划不购、无预算不供”等“四无”要求,力改资产购置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

2性,实现资产购置的科学性、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三是印发了《金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细则》。按照“先出后进”原则,将已申报需处置的国有资产纳入到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管理,遵照“单位申报、统一受理、专家评估、公开拍卖、收益入库”资产处置程序,规范资产处置中审批权限、报批手续,有效推进了国有资产转让、出售、置换等处置,实现了国有保值、增值。2008年以来,我县对44辆公务车、30处公有房屋进行公开拍卖处置,取得收入1000万元,比评估增值近300万元。

三、强化管理,日常工作做到“三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主要工作在于平时,为此,我们规范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一是定期开展清查活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日常管理。规定每年4月份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清查核资月”,开展清产核资行动,进一步及时摸清“家底”,明确各单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按时开展清产核资自查活动,并将自查情况报县国资办,县国资办却根据报送情况进行复查,复查无异议的再据实登记各单位资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楚、明白。二是规范台账管理。国资办根据摸底及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分单位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变动情况的台账,同时要求各单位分别建立国有资产备查账,实现国有资产的账、卡、物的统一,进一步明确相关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增强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做到国有资产安全使用,确保资产不流失。三是规范国有资产信息一体化建设。集中人力、力物,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及时开展由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做到相关单位

3与县国资办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实行网上申购、网上审批、网上处置等,做到相关资产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努力创新,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三突破”。一是探索资产购置与预算执行结合机制。严格资产购置,从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开始,协调预算部门,建立资产购置预算编制制度,尝试对重点资产的购置,严格遵顺“先由单位申报、部门审核存量、财政履行审批、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列入财政预算”的资产购置程序,在资产购置预算执行时,推行资产购置与政府采购相结合,此项制度的建立,使我县部分资产配置做到了有计划性、程序性,资产管理实现了监管约束、科学配置,同时也促进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二是尝试国有资产委托管理模式。对搬入新城区的部分单位原房屋资产,我们采取委托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方式进行委托管理。如对旧城区政府办公楼的管理,原先我们采取是物业代理,如今则委托城投公司进行管理,管理方式的转变,使付费管理变成了收益管理,不仅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混乱局面,遏制了资产的损失,同时有效保证了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而且资产经营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现在仅原政府办公楼每年出租净收益超过10万元。三是积极探索闲置资产使用实行统一调剂制度。我们在摸清全县闲置国有资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闲置房屋资产实行单位间相互调剂,着力并及时解决部分单位长期租房办公问题。对个别单位迁址后有办公楼闲置的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将长期租房办公的单位迁入闲置的办公楼办

4公,不仅解决个别单位办公用房屋,同时盘活了闲置资产,减少了财政在房屋租金支出,节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成本。

五、科学运营,盘活资产严把“三道关”。一是严把资产处置关。单位处置资产必须遵循“单位提交申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地考察——县政府批准同意——中介机构价值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国资办审核评估报告——县政府确认批准同意——进入招标投标中心公开挂牌或拍卖出让”的程序,处置收入一律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了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二是严把资产使用关。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等经营性资产统一移交国资办进行调配,我们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依据各单位占用资产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剂,避免了重复建设、资产闲置、部门间苦乐不均的现象,提高了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益。解决部分单位的办公场所问题,又使更多的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三是严把资产租赁关。对单位闲置资产进行摸排清理,加大对出租资产行为的管理,制定统一招租政策,按照保值增值和优化配置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竟标,杜绝“暗箱”操作,防范资产流失。规范资产出租行为,加强经营管理,努力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年终,县国资委组织力量,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设立绩效评价指标,科学评价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或意见。

我县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实现了资产的科学运营和处置的有效监管,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达到了资产管理部门、原资产占有单位及经营者“三赢”的效果。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些成效取得是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重视结果、5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反映。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清楚我们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上级要求、与兄弟县市的相比还存在差距与不足,为此,我们将以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运营,进一步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努力开创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局面,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做出新贡献。6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篇2

一、立足现状, 强基固本, 不断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长期以来,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不明确, 制度不健全, 手段不科学, “重资金轻资产”, “重购置轻管理”, “重过程轻绩效”, 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一个比较普遍现象。乳山市从提高思想认识着眼, 从抓好基础工作入手, 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提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规范单位内部管理。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设置资产管理台账, 对固定资产实行了账、表、卡、图、码一致的精细化管理, 规范资产构建、划转、出租、处置申报手续, 建立专人负责制度, 使用登记制度和定期盘点制度, 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 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二是完善各项工作流程。结合实际,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计划编报程序, 资产构建工作程序, 资产处置工作程序, 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事项审批工作程序等, 规范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三是创新资产管理手段。为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减轻工作负担, 提高管理效率,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管理手段, 实行资产信息化管理。当前, 以全省推广实施资产网络信息化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向纵深迈进, 早动手、抓主动, 先后举办三期业务培训班, 聘请软件专家现场讲解演示, 为网络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如此同事, 工作中, 采取上下沟通信息、横向交流经验、典型示范引路, 总体督导推进等方式, 有效克服了工作难题, 加快了工作进度, 保证了工作质量, 圆满完成了网络信息化建设任务, 形成以现有财政网络为依托, 以资产信息系统作支撑的监管体系, 详细记录每一项资产信息, 落实管理和使用责任人, 达到细化管理、责任到人的目标, 为最终实现资产动态监管铺路搭桥。

二、找准盲点, 堵塞漏洞, 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工作体系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等因素,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一度出现盲区, 单位资产调剂缺位、处置无序、账实不符等问题时常发生。为消除隐患、堵塞漏洞, 促进资产管理可续花、规范化, 按照财政部第35、36号令及省、市有关政策, 结合当地实际, 出台了《乳山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同时, 根据局内部科室职能, 为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优化工作流程, 出台了两个内部操作规程。从而使资产管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具体操作中, 重点把握好“三个统一、两个优化、一项监督”。

“三个统一”是: (1) 统一资产竞租。专门成立清查小组, 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摸底排查、登记备案, 财政部门重点掌控, 对需要租赁的资产, 根据市场价格, 统一对外拍租, 租金收入按照确定的分配比例, 返还原单位, 用于日常维修, 其余财政部门统筹使用。如市委党校食堂, 实行公开拍租, 一次性取得租金75万元。 (2) 统一资产变卖。经技术鉴定后, 对单位确需变卖、处置的资产, 凡单位资产价值在5000元以上或资产总价值在5万元以上, 都由财政部门统一处置, 原则上都要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再委托拍卖行进行公开拍卖。去年, 共处置资产916万元, 资产变卖收入31万元, 变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全额上缴财政, 统筹用于社会事业发展。 (3) 统一资产调节。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闲置资产供需平台, 对各单位闲置的资产, 根据供需情况进行调剂使用。去年, 共办理资产调剂手续60笔, 划拨资产279万元, 这样既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两个优化”是: (1) 优化政府采购业务流程。单位购置资产时, 必须由归口预算科室把关审核, 依据单位预算编制、资产存量情况出具批复意见, 同意后, 方可进行政府采购, 实现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2) 优化资产租赁处置工作流程。单位发生资产租赁、处置时, 首先由预算归口科室拿出初步意见, 然后, 由国资办统一把关审核, 同意后, 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另外, 单位发生资产增减变动, 归口预算科室负责督导单位进行账务处理, 确保账实相符, 实现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 推动了单位财务管理全面升级。由于配合密切、相互制约, 严格把住了单位资产的“入口”和“出口”关, 杜绝了资产流失, 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实现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无缝衔接, 全面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

“一项监督”是:强化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 为使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坚持不定期检查, 对查出的问题依法处理, 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如:2009年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 联合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进行调查, 摸清底数, 建立档案, 清理规范, 对单位超编、超标车辆统一调剂使用, 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三、开拓创新, 探索完善, 不断开创资产管理工作新局面

要做好行政事业资产管工作, 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此, 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活动, 调查学习、归纳总结, 提升管理经验, 探索工作规律, 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 探索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统一配置体系, 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照历年单位资产购置预算批复执行情况, 结合单位自身资产利用效率,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配置体系。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资产配置标准。根据本级财力状况和工作实际, 分类别、分层次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 为资产配置和部门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配置审批管理。按照“先共享、后调配、再购置”的原则, 由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对各单位资产配置行为共同审批;三是理顺资产配置程序。按照“先编制配置计划、后编制部门预算、再实施政府采购”的程序实施行政事业资产配置工作、防止超标准、无需求或重复购置资产, 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逐步实现资产配置均等化。

2. 探索划转行政事业资产产权集中管理, 做到规范化和增值化。

当前, 政府拥有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 但由于实行分散管理, 既无法形成规模优势, 资产管理使用的效益也非常有限。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集中管理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主要将公共资产、公共设施、政府存量土地, 及行政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房屋和土地产权转移到财政部门名下, 统一主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用市场经济的经营意识, 充分利用产权市场盘活和优化资产, 通过存量吸引增量, 发挥国有资产的规模优势, 使国有资产充分运作起来, 从而实现保值增值。

3. 探索实施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督管理, 做到合理化和效益化。

为化解投资风险,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善, 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等情况准备实施监督管理。一方面, 准备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 必须经主管部门同意, 报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实施;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监督管理。完善企业产权登记制度, 建立联动机制, 明确企业业绩考核政策、收入分配办法、对外承包要求、财务审计规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 探索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绩效考评机制, 做到科学化合制约化。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篇3

一、健全物资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健全物资供应管理机构。总公司对物资供应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物资配送中心是总公司物资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总公司所属单位的物资供应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中心下设供应队、配送队、材料库三个主要基层队种,分别负责物资计划、物资配送、物资仓储主要职能。中心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例会,加强三个基层单位之间沟通交流,确保总公司生产物资保供能力、配送服务质量的提高。

健全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为保障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畅通有序,总公司出台了一系列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实现了物资供应各业务环节的專业化管理。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公司从材料预算、废旧物资管理入手,加强精细化管理力度,相继制定了《内部单井预算运行办法》和《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有效地规范了物资供应管理的各项业务,满足了物资供应管理的工作需求。

二、健全业务流程执行制度,加强物资监控管理

健全物资需求计划月度会审制度。渤海钻井总公司不断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从物资计划源头上下功夫,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率、集中率、核销率。计划人员充分结合当月进尺任务情况,每月核对各类物资的库存、发放情况,根据物资库存及三级单位上报的需求计划,做好物资库存平衡与需求计划的汇总,认真编制总公司月度物资需求计划,每月定期召开需求计划会审会,通报上月需求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月重点项目物资需求情况。

健全物资配送服务机制。认真执行“早知情、早组织、早运行”的常态化保供服务机制,加强物资供应部门与生产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配送线路,做到计划管理走进作业现场,全面收集材料需求信息,提高计划管理的主动性;物资配送执行日统计周汇报月汇总的制度,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物资配送记录准确完整、台账清晰明了、去向明确可追溯;积极探索物资配送管理长效机制,着眼于构建仓库、运输车辆、施工现场三位一体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努力减少流通环节,将物资直接配送到一线施工现场,为一线生产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支撑。

健全季度质量回访机制。每个季度对各基层单位物资消耗成本中心进行质量回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发现物资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鼓励生产岗位人员,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引导职工参与到质量监督工作中,积极反映物资质量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除定期回访外,公司还充分利用干部培训、召开会议等机会,在各种可利用场合,多渠道地收集物资质量反馈信息。各种场合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并逐项核实,提出解决办法给予答复。

健全物资超预算预警机制。公司全面贯彻精细化管理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内部单井预算运行办法》,加强材料预算的监督控制管理工作,将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分解到物资大类,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实行分项定额预警控制,超定额物资领用严格执行超预算资金申请审批程序,经分管部门和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发料。从源头上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在环节中挖掘降本增效潜力,做到领料有依据,消耗有定额,效果有分析。

健全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公司制定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成立了废旧物资管理领导小组,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执行。一是严格落实废旧物资处置业务规定,并将回收指标层层分解下达,严考核,硬兑现,不断加强废旧物资的收旧、换新、调剂利用;二是完善废旧物资基础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处理台账,确保处理流程手续齐全。通过制度落实,提高废旧物资的回收率,堵塞漏洞。

三、健全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岗位人员素质

坚持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廉政教育;坚持班组民主管理,增强班组工作透明度,促进和谐班组创建;坚持创建学习型班组规定,鼓励职工争做知识型职工;坚持开展“导师带徒结对子”活动,为优秀青工配备了业务精湛、技术娴熟的师傅作老师;坚持定期汇报、定期考核制度;坚持组织岗位人员参加技能等级鉴定、业务知识、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学习和实践,积极为岗位技能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促进岗位人员技能水平和技能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物资配送中心)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对策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很多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增速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言,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体制还是相对落后,造成财务会计处理工作中违规、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传统财务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渐被推向市场化,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财务管理工作是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体制,加强管理的对策研究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较为粗旷,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财政拨款方式不同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核算要求,报表数据的可利用性较低,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②预算分解计划存在随意性,不利于预算控制和考核。③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绩效评价流于形式。财政项目预算资金划拨前,审查和论证工作不足,容易造成应办项目和资金脱节,此外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过于粗略,缺乏可行的责任考核机制,不利于专项资金规范合理使用,同时也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长期以来,单位对基数递增的预算已经习惯,预算的观念相当不足,多数财政单位所完成的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其的执行仍相当的粗放,由于理财观念的缺乏,行政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制度所进行的建设相当的薄弱。例如,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其可操作性严重不足,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定义相当模糊,因而相关执行人员多数对此无所适从。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较财政体制的改革来说相对滞后,因而需要对传统的制度进行更新或完善,以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三)预算管理的参与意识较为薄弱

当前行政单位在财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的参与度相当的低,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如单位领导工作时仅考虑如何将任务完成,根本不考虑预算的有无以及行政相应的成本问题,因而更提不上财务的决策了。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想不断对财政资金进行优化,并通过收支管理的不断改进以及目标的不断调整以实现此目的,但是由于行政单位薄弱的预算管理参与意识使得此系统根本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四)预算缺乏应有的严肃性、约束力

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这些都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财务分析的缺乏

当前,由于财务相关人员在单位管理的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以及参与意识的相对薄弱,导致其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仅能够以当前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单单仅通过会计核算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无法全局进行财务收支情况的分析,这就导致其所做出的财务分析的主观性以及片面性通常较大,无法找到问题的真正要害,很难为决策者提供高效财务分析。

上一篇:教师节高三作文800字下一篇:建立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