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2024-09-02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共9篇)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篇1

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区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通知要求,我镇就《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这一调研课题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看出,腐败已严重侵害党的肌体,促使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如若不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杜绝职务犯罪,后果将不堪设想。构建干部监督机制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在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上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事关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监督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种机制,如果没有监督,权力就会绝对化,而绝对化的权力必将走向腐败。纵观近年来查处的犯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所导致的不正当竞争,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对经济建设危害极大。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认真做好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

二、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措施,是对干部负责的一种具体表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一些干部更容易被人利用,迷失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发现干部有缺点毛病,及时提醒、帮助、批评,防止由小过铸成大错,从而保证干部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监督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更是一种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约束力强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是促使干部廉洁自律、克已奉公的重要保证。

三、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促使镇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干部队伍的好与坏与镇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必能管理出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干部队伍,进而带领一方百姓富裕,促使一方经济发展。

当前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监督的制度不健全。虽然在干部监督方面已制定了不少制度,但仍存在着缺陷,有时难以进行有效监督。监督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健全,突出制定一些监督性强、效率高的制度。如干部离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干部收支及财产情况报告制、直系亲属从业情况报告制等。有的时候监督虽有制度保证,但执行上不力,只局限于走走过场,如干部离任审计制等。

二是监督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主要依赖组织、纪检、信访和社会舆论来对干部实施监督,监督的责任主体既不明也不够宽,容易导致监督不力,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所以我们还要从教育入手,鼓励同级班子成员来相互监督,操作上班子成员可采取匿名反映情况的方式。同时,平时针对于多数人对某些干部的传言猜测,组织部门都要认真对待,坚持有疑点就要查,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切实将情况查清、查实。

三是监督的重点不清楚。主要表现在对“一把手”的监督软弱无力。“一把手”对其余干部的影响及表率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疏于对“一把手”的监督,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一把手”的自身素质,“一把手”好则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监督班子成员和下级的“一把手”,切实带出一个勤政廉政、团结有力的好班子,不好则表率作用发挥不力,势必影响其他成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所以说监督的重点应放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各项措施实施到位。

新形势下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

体制机制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如何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增强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减少职务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不断出现的职务犯罪,我们必须着眼于抓机制,求实效,努力把监督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干部用权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坚持关口前移,狠抓教育防范。

加强组织监督管理,重在激活党员干部的“自制力”。在实施监督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先行,重视思想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全面教育,用大量鲜活的事例,推动干部经常“洗脑”反思,促使他们从思想深处真正解决谁让掌权、为谁掌权和怎样掌权的问题,增强自身免疫力,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并始终坚持事前监督、预防为主,寓干部监督于干部培养教育之中,常抓干部的预警教育,做到常敲警钟、常提醒。一是强化组织监督的主动意识;二是营造班子内部互相监督的健康意识;三是提高干部自我监督的自觉意识。

二、建立健全制度,突出重点监管。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以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广。因此,要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首先要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的责任,使干部处于有效监督之下。在现有的民主集中制、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干部谈话诫免制、干部离任审计制等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干部离任审计追究制、干部收入及财产情况报告制、直系亲属从业情况报告制等制度约束和教育干部。其次,要突出重点,抓好重要岗位、掌握人才物等经济大权的部门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患于未然。尤其要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要在对干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督对象、重要教育对象、重点培养对象,研究制定强化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防止和纠正干部滥用职权的现象,将监督、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使“一把手”等重要岗位上的干部能够在一个处处受到纪律的约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完善监督网络,实施全程监督。

把党内监督作为全程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全程式监督管理必须坚持逐级负责,形成多层次监督,督促引导干部管好自己,又管好下级,既抓工作指标落实,又抓思想作风建设。在抓好对下级监督的同时,注重发挥下级对上级、同级对同级的监督作用,形成多角度监督。同时要组织人民群众对干部进行直接监督,让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权力行为进行面对面评议。并拓宽渠道,多途径开展间接监督:一是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设置举报专用信箱、电话、接待室,动员各方面监督力量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举报、揭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一些不良行为和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警醒当事人,教育其他人。三是发动同级班子相互监督。

四、加强实绩考核,实行监督奖惩。

责和权相统一,奖和惩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坚持岗位职责与目标管理相一致,实绩考核与监督奖惩相挂钩,充分发挥监督奖惩的导向作用,积极为全镇干部营造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篇2

1.1 畜产品出口受到药物残留的不利影响

虽然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 但是肉蛋产品的年出口量为60万吨, 只占到总产量的1%[1]。影响我国畜牧产品出口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它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 药物残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 虽然我国出口的畜产品因药物残留问题被退货的现象逐渐减少, 但是无法得到根除, 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经济的发展。

1.2 畜牧经济发展受到疫病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和炭疽等疫病, 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也没能例外。这一系列疫病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疫情一旦发生, 人们立刻拒绝使用相关畜产品, 导致畜产品价格暴跌, 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2 完善畜产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发展绿色畜牧经济的对策

2.1 完善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机制, 提高我国畜禽产品出口质量

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监督检验及检疫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及职能部门交叉, 尤其要加大对畜禽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等食品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大的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确保畜产品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以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 为我国生产绿色畜产品提供条件[2]。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当积极加大监督检查畜产品安全的力度, 针对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实施畜产品检查质量认证, 促使监督检查机构的权威性得到保障。此外, 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要及时配备相关仪器设备, 努力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改进畜产品检验手段。

2.2加强动物疫病检验工作, 使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畜禽产品包括屠宰、加工以及冷藏、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 而屠宰场通常都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多选在深夜进行畜禽产品加工, 所以各级动物检疫机构不仅要加强检疫监督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力度, 还要重点针对屠宰场和加工作坊等进行监督检查, 严禁委托他人检查, 更不能漏检漏查。同时, 动物检疫机构要随机抽查畜禽产品, 并定期复检, 加强检验检疫畜禽产品流通环节, 尤其要加大对出口畜产品的检疫力度。此外, 动物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本着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任的精神, 通过组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提高检疫人员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执法力度, 督促他们全力搞好检疫监督工作, 提高检疫队伍的战斗力, 为畜牧经济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3 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 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绿色畜牧经济

绿色食品的源头是畜禽生产净化, 因而我国要加强建设绿色畜牧产品生产体系, 提高畜禽生产力, 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 形成绿色畜牧产业链, 进一步发展绿色畜牧经济。

首先, 对畜禽养殖场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 严格以农业部食品生产无公害、零药物使用等准则为依据完成畜禽产品生产, 统一落实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管理制度。其一, 建设畜禽饲养绿色基地, 全程控制畜禽饲养, 实施科学化管理措施;畜禽饲料必须要经过检验, 确认符合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确保畜产品无残留、无污染和无公害, 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二, 在中小型饲养场实行休药期生产, 具体是指在宰杀畜禽前的一段时间里, 所有药物及添加剂等都要停止使用;对于各项环境指标都没有问题的区域实行自然放养, 加强监督和控制, 鼓励人们规模化生产安全、绿色的畜禽产品。其三, 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禽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指导, 培训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人员, 督促他们掌握先进的绿色畜禽产品生产技术和技能, 确保食品生产能够在统一的无公害标准下进行。

其次, 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使用违禁药物的力度, 严厉打击违禁药物及高残留畜禽产品生产, 尽量降低药品的使用量, 促使动物疫情得到严格控制。同时, 养殖场要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尽量降低它们感染病毒和细菌的机会, 从而有效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 确保畜禽能够健康成长。饲养动物使用的药物务必是绿色的兽药, 要保持没有药物残留和无污染。另外, 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将监督管理机制、措施等落到实处, 严厉查处并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 为畜禽产品的绿色生产提供保障。

3 结语

畜牧业将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 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农牧民致富提供途径。因此,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 加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促使我国绿色畜牧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中, 畜牧业总产值占据的比例持续提高, 一些地方已超过50%, 而且发展步伐还在不断加快, 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畜禽产品检验检疫力度不够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 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以加快发展我国绿色畜牧经济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畜牧经济,食品安全,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华.浅谈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J].当代畜牧, 2013 (32) :15-16.

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监督机制 篇3

关键词:制度约束 过程监督 问题 措施

随着油田发展状况改变和内部管理体制的逐步展开,对外关系系统也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用,但是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制度贯彻流于形式,监督约束力度不够,工作失误时有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制度约束不力,制度约束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过程监督不到位。

2013年8月份,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六厂马11-80井作业施工搬家过程中,按照“八项制度”中的临时占地管理制度规定,作业施工不准占用井场以外的土地,而现场工作人员当时在吊车摆放作业设备时天色已晚,为了省事,随手将设备摆放在超出井场以外的地方,当管片协调员发现这个情况后,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及时给予纠正,认为仅仅超出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与当地村民都是熟人打声招呼就行了,没想到在施工完毕搬家时遭到村干部阻拦,其理由就是没办理临时占地手续擅自占压土地,要求赔偿。由于这点不经意,导致作业搬家延误36个小时,占地赔偿500多元,综合经济损失1.5万多元。这件事震动很大,令人反思,为什么有制度有规定,此类事件还会发生;为什么大会小会要求,还有人不以为然。笔者认为:

1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个别协调员从思想上对“八项制度”重视不够

认为“八项制度”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简单的汇总,比较呆板有时可能还会影响协调时效,现场工作中不按制度办事走捷径,甚至有的协调员把“八项制度”与协调时效对立起来,只注意抓协调时效而不顾“八项制度”的要求,违章违规。存在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使得八项制度如同虚设,有的不注重自己的业务学习,使得自己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岗位的要求,执行“八项制度”流于形式,使得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1.2 工作过程监督约束力度不够

首先应该意识到工作过程监督是一个动态的约束过程,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单位协调员工作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等相关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内部工作过程监督制度。然而在实际的过程监督工作中,这项工作的完成并不是很好,很多单位都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的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根本没有配套对应的保障措施,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却没有随着油田的发展状况和设计环境的改变而进行修订和补充,渐渐的这些制度和措施变得不能满足单位组织发展的需要。此外,一些单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上,忽视事前和事中的失误防范控制,造成了工作过程监督约束不及时,力度不够。

1.3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和约束机制

现在很多的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普遍存在内部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和约束机制。分析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时间都是在野外独立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工农协调员集协调地方关系、处理工农赔付于一身,使得个别思想觉悟不高的业务员,在缺乏过程监督的情况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超越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现象发生,根本不依照制度办事,即便有过程监督检查,也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使得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个别协调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感不强,在没有相应有效的过程监督约束机制下,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其自觉性和制度的执行力大大地削弱,不能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稽核也仅仅局限于事后票面核对上,缺乏事前、事中稽查过程。

2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的必要性

2.1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是遏制现场工作失误的需要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薄弱的制度约束和不能及时跟进的过程监督是导致这次工作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协调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是过于自信,时刻受控于制度约束之中;如果当时过程监督能够及时跟上,就会避免上述案例的发生。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加强协调员素质教育,也应该加强内部制度约束和工程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现场工作失误。

2.2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对外关系系统,通过层层分解青苗费用、制定“八项制度”、改变工作方法施行“日清日报”工作制等措施,使得对外关系工作和青苗费用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对外关系协调控制能力仍然不强,青苗费用管理控制基础仍不牢固。因此,从加强制度约束,优化控制环节,强化过程监督,提高协调员素质入手治理工作失误,控制青苗费用不合理支出,十分必要。

3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的措施

3.1 提高工农协调管理人员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

目前我们有许多由于不按制度办事而导致工作失误的事件发生,之所以能够这样,首先是因为我们有部分管理人员自身对“八项制度”认识不够,监督约束力度薄弱。管理部门作为对外关系的主体,作为对外关系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应该最先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这是提高我们对“八项制度”执行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各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在监督处理协调对外关系工作时才能真正的贯彻油田的各项制度。也只有各岗位上的管理人员真正的提高了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监督各协调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所以,必须提高管理人员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使其意识到“八项制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八项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的落实到位。

3.2 建立良好的工作过程监督系统,保证青苗费用控制效果

良好的工作过程监督系统可以使我们及时掌握对外协调工作情况,以便为青赔费用管理控制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通过这一系统,对外关系协调工作的有关信息可以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保证对外关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3 建立科学培训机制

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有效运行与协调员的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协调员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协调员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之认识到,对外关系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整个油田的集团行为,任何的点滴失误都将会影响油田的整体利益,从而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俊辉.如何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J].价值工程,2012,31(9).

[2]玲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7).

[3]钟海燕.浅议检察机关如何加强内部监督[J].法制与社会,2010(16).

[4]乔明雅.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经济师,2006-

01-05.

[5]钱小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加强措施[J].河北企业,2010-05-20.

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篇4

自xxx年以来,xxxx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干部“干事档案”制度,引导干部专心谋事,激励干部勤政干事,营造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使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脱颖而出。这是改革干部业绩考核评价及结果运用的有益探索,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

一、主要做法

在推行干部“干事档案”工作中,xxxx及时出台了干部“干事档案”管理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和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问责问廉暂行办法等,对干部“干事档案”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设计、部署和指导。xx年xx月,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补充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干部“干事档案”工作。

分类别覆盖,将所有干部纳入到“干事档案”填报范围。按照xx级领导、党群部门、社会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乡镇街道和挂职干部xx大类,分处级、科级和一般干部三个层面建立干部“干事档案”xx册。区级领导,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正副职,事业单位正职及挂职干部的“干事档案”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所有干部的“干事档案”均输录在xxx政府办公OA系统“干事档案”栏中,达到了“干事档案”的全覆盖。

分层次点评,使“干事档案”真实反映干部工作实绩。进一步明确填报内容和填报要求,重点填写承担的xx委、政府重点工作,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区级领导的“干事档案”由xx委、政府主要领导点评,通过每季度区级领导述职、“三争双招”、环境综合整治“三个评比会”工作机制,由各乡镇、街道、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两代表一委员”对xx级领导干事情况进行测评打分;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正职由各区级分管领导点评;其他干部干事档案由各部门一把手点评。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对“干事档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对不认真把关,不按照要求开展评议推优的单位,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严肃处理;对“干事档案”记载不实、虚报瞒报的,对原有记录予以核销,取消其各类评先推优资格,并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

按程序公开,加大“干事档案”考评督查力度。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个人述职和党组织、分管领导点评。一是开设专栏“晒”。区直部门都设置干部“干事档案”公示栏,定期对干部“干事档案”进行公示,在惠农党建网上开设干部“干事档案”专栏,开通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的查阅和监督,使干部时刻处于一张无形的“监督网”之下。二是组织监督“查”。区核查工作组采取查阅评议会记录、个别谈话、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干事档案”填写内容、干部干事情况和区级领导干部、各基层党(工)委推荐的干事优秀干部进行核查,并对各单位一般干部“干事档案”进行抽查。同时,每两个月在xxx党建网和OA系统上公示干部“干事档案”原始记载和推优点评情况,实现网上直报、网上查阅,对不按照要求开展评议推优的单位,对其主要领导进行严肃处理,使干部“干事档案”成为干部干事的“测评器”。三是观摩座谈“评”。选择不同层面干部的“干事档案”在观摩会会场的投影屏幕上进行公开,与会人员进行点评,对做法好的单位进行表

扬,对敷衍应付的单位提出通报批评,避免干部“干事档案”流于形式。

凭实绩选人,加大“干事档案”的运用力度。一是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组织部门向区委常委会提交干部任免建议时,主要以干部“干事档案”为依据,并将干部“干事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呈报材料的必备内容之一,为区委讨论研究和票决提供参考。xx年以来,通过“干事档案”选拨任用xx名干部。二是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人事部门确定公务员年终考核等次时以“干事档案”作为重要依据,提出年度考核等次意见。三是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区委明确要求,各单位推荐评选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时,事先必须查看核对干部“干事档案”情况,推优选优。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结合区委在创先争优工作中推行的“月评星、季夺标、年争优”活动,对本单位干部职工干事情况进行集中排队推优。

二、主要成效

xxxx积极探索“干事档案”的激励竞争、选优罚劣和考核评价功能,把干部推到实践第一线,实现了管人和管事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干事档案”点燃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在“改进思想作风、提高党性修养”活动中,xxxx委、政府及各乡镇、街道共捧出xx项服务承诺,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道路、供水、教育、拆迁等问题,深化创先争优内容,确保“民生计划”尽早惠民。家住xxxx南街的xx感慨:“这些民生实事和承诺,件件温

暖百姓心,也让党和政府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分量大幅提升!”同时,“干事档案”是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一剂药”,促使班子合力谋事,促进干部勇挑重担,上级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得到了有力执行和落实。把各单位的“一把手”推向生态建设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的第一线,锻造了“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的惠农精神。xx年xxxx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2851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xx件。xx说,区上推出“干事档案”后,感觉机关部门办事勤快了,来企业调查解决困难的干部也比过去多了。

二是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干部“干事档案”与干部“学习档案”和“廉政档案”一并作为区委选拔任用干部、年终考核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提高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从xxxx调任到xx任xx,xxx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一直在基层工作,从来没想过能到这么重要的岗位。”调研中,一些机关和乡镇干部反映,区委通过“干事档案”,并以平时工作绩效作为选人用人的导向,对广大干部干实事、多干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今年一季度,结合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情况、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情况和区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及群众工作的落实情况,共推出xx名干事优秀的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已提拔使用了xx名干部。xx年xxxx干部选任工作满意度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满意度位居自治区各县区第一;xx年,区委常委会在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的“一报告两评议”各项测评中,满意率均达到了100%。

三是推动了工作落实。通过“干事档案”,各级干部主动认领工作任务,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以坚强党性和优良作风推进重点工作的开展。xxxxx说,有了这样一个载体,发现局里普通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开拓精神明显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重点工作进度分解表,对主要工作任务、进度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并以此作为“干事档案”的抓手,要求每位干部认真对照工作进度分解表填写“干事档案”,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用xx个月有效施工期建成投产国电公司一期xx吨多晶硅项目,创造了“国电速度”,树立了国内多晶硅项目建设的行业标杆。xxx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xx开发区的政策。

三、几点思考

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在工作中,xxxx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干部“干事档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重要批示。xxxx委主要负责同志认为,“干事档案”就是要把干部推到实践的第一线去,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植入干部工作,搭建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干部选拔阳光通道,让当选者展才气,让落选者服气。在具体工作中,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了“区级领导带头、部门负责人重视、干部职工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真正使干部“干事档案”成为转变作风、抓人促事的有力抓手。

二是必须注重结果运用。自建立干部“干事档案”以来,xxxx提拔使用的干部都是从在急难险重工作表现突出、干事优秀干部中选

拔出来的,凸显了凭实绩用人的导向,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营造了思改革、谋发展、干事业的浓厚氛围,提高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实现了组织认可和群众公认的有机统一。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篇5

根据省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成效,推动工作科学发展,九江市局医疗器械科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对当前医疗器械科学监管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就完善监管体制建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九江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九江市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家,其中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家、二类生产企业4家、一类生产企业1家,另有1家企业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未注册产品,没有生产,5家生产医用卫材的企业产品用于出口,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全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65家,其中专营企业74家,药店兼营企业174家、眼镜店兼营企业17家,经营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企业39家;另有116家避孕器械经营企业。

二、当前医疗器械监管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监督

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还在修订中,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日常监管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时有的找不到法律依据,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当前以免费体验为主要促销手段的医疗器械监管就有难度。喜来健温热治疗仪开创了家用保健医疗器械销售的全新模式,市场上出现了远红外治疗、激光治疗、高电位治疗、弱碱性水制水机等多种家用医疗器械,这些医疗器械大都也采取免费体验的形式促销,在群众免费体验的过程中,销售人员往往热衷于一些概念炒作,通过一些夸大宣传、心理暗示等手段诱使一些中老年人购买产品。部分产品在外包装、或其他形式的宣传资料上恣意扩大适用范围和产品功效,有的甚至宣称能治愈多种疑难杂症。对于这种营销模式没有具体和细化的法规进行规范。

2、监管力量薄弱。一是表现在监管人员不足,九江市目前有1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265家经营企业,市局医疗器械科只有2名工作人员,有时还要承担一些其他工作,各县级局都没有专职的医疗器械监管人员,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二是表现在监管队伍专业知识的欠缺,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医药、物理、化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众多学科,医疗器械监管人员面对如此众多学科,在监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能力有限。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是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部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者为追求企业

利益最大化,忽视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投入。具体表现有:生产企业简化原料采购控制、产品检验等质量控制程序;经营企业不认真履行质量管理制度。

我市德安几家医用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品全部出口,以订单数量确定生产,目前发展较为顺利,但其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波动,发展必然受挫。其他生产企业由于科技含量不高,陷于低端竞争,发展速度不是很快。我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九江市作为医保社保试点单位,由于多种原因医保款没有及时返还到医疗机构,从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能及时拿到货款,资金周转不畅,很多经营企业因此举步维艰。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不顺导致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往往兼做其他工作,整体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不利于监管。

三、建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医疗器械监管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探索建立医疗器械监管长效机制: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现行的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线条较粗,有的法律条文可操作性不强,只停留在字面上,应从宏观到微观制定一套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相互衔接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得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行为各方面都由法律法规来规范。针对一些有特殊性的医疗器械可以出台相对细化的管理办法,比如对免费体验式的家用理疗医疗

器械应重点对产品说明书、经营场所宣传画和宣传语、营销行为进行规范。

2、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信息披露等制度。实行分类监管,采取不良行为“黑名单”措施,完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退出机制。对于擅自改变审批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条件、违法行为严重或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违法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除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外,可以制定淘汰机制,明确退出条件,促进企业提升诚信守法意识、质量安全意识。

3、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必要时可对医疗器械生产重点环节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购销情况进行动态监管,这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对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器械及时召回。

4、加强医疗器械监管队伍的建设,实现科学监管,提高效率。

建议向省政府申请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大力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水平,通过定期培训、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增加监管人员对各种医疗器械产品的感性认识,了解不同种类医疗器械的特点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4、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通过设定人员准入门坎提升医疗器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强对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继续教

育,一方面敦促企业进行内部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监管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培训、定期进行考核等方式提高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篇6

念,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将“以民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地方人大工作的始终。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该在完善民情上达机制和畅通民情上达渠道有大的作为。

一、正视现有民情上达机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不断增加,民众的诉求迅速增长。如果传统的民情上达机制不起作用,而又没有新的机制来作补充,民情堵塞只会日益加重,直到危机的爆发。高层决策者对民情堵塞一直比较担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存亡,民情堵塞现象曾给政治经济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目前,比较成形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作用的机制有如下四个方面。

信访机制:这一机构的建立对了解民情、缓解民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下访机制:在现实中,这种机制收效不大,形式主义的成分较多,它更多地成为上下级官员之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机制。

告官机制:这是对中国传统民情上达机制的一个突破。作为民情上达机制的一种,还有其弱点。其一,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是列举式的,只包括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经营权等有限的行政行为,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其二,官员与民众在信息、资源的占有是非常不对称的,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难以有勇气和决心将官员告上公堂,普通民众经受不起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的消耗,更不用说承受打击、报复的风险了。故这类案件一年比一年多,但绝大部分民众诉求还是没有通过这个渠道反映上来。

自治机制:基层自治机制主要指两种组织,一种是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另一种是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尽管有些地方尤其是示范地区的村民自治搞得有声有色,但很多地方的农民对村民自治并不太感兴趣,这一事实经常被媒介和学者所忽视。然而,如果农民觉得村委会所能决定的事务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太大的关联,即便国家介入或政府推动激发起短期的热情,想让村民长久地保持下去是不现实的。由于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大量事务的决策权在乡政府,所以,村民的诸多诉求无法在村委会这一层次得到解决。他们需要更多地与乡政府打交道,而在现有体制下,这是比较困难的。至于城市里的居委会,处理民众诉求方面的功能就更为虚弱,而街道办事处只负担部分管理职能,即没有像村委会那样的自治权,又没有一级政府那样的决策权,在处理民众诉求的能力方面极其有限。

由此看来,现有的民情上达机制只能处理极少民众诉求,仅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缓解了民情堵塞,大部分的民情仍淤积在政治系统之外,酿成厚厚的民怨。

二、解决民情上达困难途径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任何政治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只能接受有关诉求的一定量信息,不可能接受和考虑无限量的诉求。而在特定的时间内,诉求量超过了当局实际能处理的限度,人们就会认为,这个系统本身发生了输入超载现象。如果超载量过大,系统就会像超载的汽车一样,有翻车的危险。

当然,输入超载是相对的。如果输入和应对诉求的机制比较发达,系统所能输入的诉求量就会大一些,反之,就会小一些。如果进入通道的诉求信息过多,就会导致阻塞,形成“输入失败”。输入超载和输入失败的直接后果是民众的诉求被置若罔闻或被敷衍塞责。被如此对待的诉求并不会消失,反而会转化为更为激烈的诉求,并通过非正常的渠道如示威、骚乱、暴动等方式表达出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输入失败导致源源不绝的特殊诉求注入到周期性爆发的群众暴力之中。

从理论上讲,可从以三个方面解决输入超载和输入失败问题:

1.扩充输入通道:现代社会都有专门的政治机构来处理民众的诉求,不同于传统社会依靠一些社会角色来处理诉求。而政治机构的分化和专业化程度又是区分现代社会诉求输入水平的一个标准。发达的输入系统除了有高效的行政机构和独立的司法机构之外,还有强大的代议机构;欠发达的输入系统常常依靠一种政治机构来处理行政、司法和代议问题,或者形式上存在三种机构,但有的机构发挥不了实质性的作用。这里可将现代输入系统的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元水平,只依靠行政机构或准行政机构输入诉求;二元水平,在行政机构之外发展出独立的司法机构来输入诉求;三元水平,在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外发展出独立的代议机构来输入诉求。现代较为发达的政治系统一般都达到了三元水平,区别只是在分化程度和输

入效率上。

2.提高输入效率:同样一种机构,在处理诉求输入问题上,其效率可能是不同的。这与该机构的权限、人数、工作时间、物质资源、管理方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样,对于一个代议机构来说,如果有真实的权力、足够的人数、充分的时间以及丰厚的经费等,它就有可能高效率地处理诉求,反之,就会面对众多的诉求而无能为力。

3.压缩输入数量:任何一种输入系统的输入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它所直接面对的诉求量过于庞大,即使一个三元分化、通畅高效的输入系统也会发生阻塞现象。压缩输入数量,并不是将大量的诉求排除在输入系统之外,而是将分散的诉求进行集中和综合,然后输入到政治系统。将不同人的同一种意见集中成一条意见和不同的意见综合入一项涵盖面更广的诉求。而这些压缩过程需要相应的角色和机构来完成。

在现代政治系统中,这三种解决输入问题的方式大多围绕着代议机构来进行。在三元输入系统中,代议机构是输入民众诉求的最重要管道,其输入效率的提高对于避免或减轻输入超载和输入失败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输入数量的压缩往往通过非代议机构进行,但这些机构是围绕着代议机构运作的,其压缩后的诉求大多要进入代议过程。

三、提升人大代表履职水平

我们把民情上达理解为诉求输入,关键是要改进和完善代议制度。现在,我国从形式上建立起了三元输入系统,即由行政、司法和代议机构构成的系统,但在实际运作中比较接近党政一元输入系统,民情上达表现为“官僚-民众”模式。如果官僚出现冷漠态度,这种模式就会陷入僵化或瘫痪。而官僚的冷漠是行政系统的通病,在监督机制不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也就难免出现输入失败现象。

对输入失败所引起的严重后果,核心决策层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来自于对社会不稳定的担心,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尽可能地倾听和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与单纯的“重典治乱”有很大的不同,转而重视解决诉求输入的失败问题。但是,仅仅从社会治安和化解矛盾的角度看待输入失败问题,并没有跳出“官僚-民众”的传统思维,更没有进入三元输入模式的现代思维。后者要求以代议制为基础来思考和解决民众诉求问题。在代议制构架下,代议机构是表达和实现民众诉求的核心机构,人大代表是表达和实现民众诉求的主要角色。

在代议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中,人们面临困惑: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的地位在现实中难以得到体现。这种困惑衍出两种想法:一种是认为在中国现有体制下,人民代表大会只是一种形式,不可能有实质性的作用,不值得给予关注;另一种则极力主张要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让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事实上的权力中心。前者过于消极,后者过于理想。一种务实的态度是:充分挖掘现有制度的潜力,解决现实中的政治问题。政治制度的创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过程中曾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而这种制度本身符合现代政治理念,可以容纳相当程度的政治发展。如不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制度的价值,就会带来制度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政治发展的成本。然而,在挖掘这种制度潜力的过程中,要放弃某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让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发展中国家的宪法通常描述的是一种想要实现的状态,而不是现在应该拥有的状态。因此,仅仅靠理想原则来指导人大实践,往往寸步难行。这种理想原则实际上反映了传统代议理论中“选举式民主”和“立法式民主”的理念。在现有体制下,“选举式民主”主要是将政党所建议的人选合法化,“立法式民主”主要是将政党所建议的政策合法化。这两种过程不需要代表们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尤其不需要地方人大代表花费时间和精力。这是人大代表无所事事的原因之所在。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社会的发展在政治系统的输入层面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仅仅依靠选举活动和立法是难以缓解的。这就要求在代议政治理念上改变“选举式民主”和“立法式民主”的传统思路,转而重视“参与式民主”,增强代议机构作为输入管道的功能,让人大代表成为民众诉求进入政治过程的主要中介。

对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来说,增强“输入管道”功能具有更重要和更迫切的意义。如果大量的民众诉求通过人大代表进入政治系统,输入超载和输入失败现象就会大为缓解。就拿武昌区来说,如果各位人大代表承担起输入管道的职能,大量的民众诉求就不会涌向吴天祥办公室,形成输入超载现象。如果吴天祥处理民众诉求是出于良心和品德,那么人大代表处理民众诉求则是出于职责和义务。当政治系统内的职责和义务得不到充分履行时,民众就只好寄望于官员们的良心和品德,这是政治系统运行不畅的一个症状。

在现有体制下,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已往的政治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努力。其中涉及民众诉求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行政和司法活动的监督,二是加强与选民的联系。而这些努力都还相当有限,有各种阻碍因素。譬如说,地方人大代表缺少可操作性的权力,以对政府形成有效的监督;地方人大代表是非专职的无薪职位,代表们缺少动力来履行职责;地方人大代表大多是党政干部,与政府部门属于同一个利益共同体;等等。

从解决输入超载和输入失败问题着眼,如何去克服这些障碍呢?笔者认为,要在人大与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式制衡关系,这种关系包含六方面的主要内容。一要充分认识到人大不是对抗政府的实际权威,而是要促进政府的工作,人大代表处理民众诉求表面上是在找政府的麻烦,实际上是在帮助政府化解民怨,维护或重建政府的合法性。二要逐步完善和运用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质询、询问、调查和罢免程序,弥补上级政府在监督下级政府方面的力不从心。三要减少政府官员占地方人大代表的比例,让更多的社区精英进入代议机构,为非政府官员代表之间的沟通、组织与协作提供方便。四要对人大代表主政督政在待遇和条件上给予更多的保障,让他们有动力、有时间来履行代表职责。五要把地方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人大上面来,党对政府的领导可以遵循代议制原则,通过党对人大的领导和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体现出来。六要让人大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渠道,让人大成为民情上达的“枢纽”。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篇7

1 当前程序终结类执行案件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杭州地区的三个基层人民法庭的调研, 收集了相关执行案件的数据信息, 并发现目前对于程序终结的执行案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需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1) 当前程序终结执行案件的占比在全部结案案件中偏重, 且逐年上升。

据调查数据显示 (表1) , 2009—2011年间A法庭执行案件的执行终结率分别为28.2%、35.0%、39.8%, B法庭执行案件的执行终结率分别为31.8%、38.7%、39.5%, C法庭执行案件的执行终结率分别为32.1%、36.5%、41.8%。由此可见, 三个法庭执行案件的执行终结率都偏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此类案件长期积累下去, 将对法院执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 当事人自动履行的案件占全部结案案件的比例逐年下降, 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诚信的缺失, 也给法庭执行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

(2) 终结执行案件中, 采取强制手段的案件比例不高, 部分程序终结案件未真正做到穷尽执行措施。

在程序终结的执行案件中, 采取强制手段的案件比例不高, 穷尽执行手段以充分保护当事人实体权利的要求没有在终结案件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某法院执行案件程序终结的原因统计来看, 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财产难找是主要原因, 2009年占比达95.8%, 2010年达97.1%, 2011年达97.6%。当前基层法院执行实践中, 承办法官主要是通过去银行查询被执行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存蓄情况, 去被执行人居住地的村委、社区及被执行人家中实地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等。

但在实际执行工作中,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的100件终结执行案件中发现, 没有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案件达12件, 占12%, 仅通过银行查询没有发现存款即告终结的案件有33件, 占33%, 结合这两项数据, 很难让当事人对法院对于此类程序终结案件所使用的强制措施力度感到满意。在抽查的案件中, 还有部分案件卷宗中反映无法寻找当事人的下落, 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处于下落不明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上部分当事人对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否到位、是否采取了所有应当采取的措施存在疑问和不满。

(3) 恢复执行案件占程序终结案件的比例较低, 积案越来越多。

我们以上述三个法庭恢复执行案件的统计数据 (见图表2) 为例, 来看看当前程序终结类执行案件的恢复执行情况。从图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A、B、C三法庭2009年和2011年的恢复执行案件占全部程序终结案件的比例都在百分之十几左右, 而2010年的恢复执行案件占全部程序终结案件的比例甚至都低于百分之十。从总体上来看, 法院恢复执行案件在全部程序终结案件中的比例偏低, 大部分程序终结的执行案件仍然处于搁置状态, 并未得到终局性处理, 由此积累下来的执行积案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这批所谓的“官了民不了”执行积案将直接影响法院执行工作的公信力。

2 终结执行案件运行困境的原因分析

(1) 执行案件程序终结不够规范, 财产查控力度不足。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中, 对终结执行的条件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 笔者发现执行终结确实解决了一些结案难题, 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使用不当, 甚至乱用、滥用执行终结程序的情况, 如此只能是案结事未了, 增加新的矛盾。同时, 在财产查控方面, 执行人员常常厚此薄彼, 重银行存款查询, 轻房产车辆等其他财产查询, 且对于不同案件的查控力度也各不相同。而在终结执行案件的裁定书中则一律表述为:“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亦无财产可供执行, 申请人亦未表示异议”, 所以终结执行。因此, 为了防止不当执行终结案件的发生, 我们必须在做出程序终结认定和最终处理之前, 经过规范的执行工作程序和手续, 做到准确认定, 使得各方当事人都明确, 法院已经穷尽了法律手段, 从而使当事人对法院的工作能够理解和满意。

(2) 执行力量不足, 调查手段单一落后。

由于近年来执行案件数量激增, 各地法院都面临案多人少、保障不足的压力。基层法院的法官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执行工作, 据笔者调查统计, 某法院执行人员人均年办案数量都在300件以上, 工作压力极大, 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使得大量执行案件不能完全穷尽调查及执行措施, 部分案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而在当前法院执行实践中, 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的少, 申请人一般都很难提供被执行人准确的财产情况, 故需要法院依职权进行财产调查的案件数量极多。同时迫于结案的压力, 如果法院没有调查到财产或查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案件基本上只能是终结执行, 从而导致大量的案件因为找不到被执行人的财产而无法执行。

(3) 恢复执行与初次执行案件未相互分离, 且案件管理比较混乱。

在当前执行实践中, 一般恢复执行案件目前都由原承办人继续处理, 这既不利于承办人集中精力实施初次执行措施, 也不利于提升恢复执行的工作效能。同时, 在执行实践中也经常出现原承办法官调离原岗位, 从而使这部分案件出现当事人无处举报、无人办理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此类程序终结积案的处理。同时, 目前这部分恢复执行案件由于缺乏关于案件恢复执行的具体操作细则而导致管理较为混乱, 法院对恢复执行很难做到规范化管理, 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复而不执”、“执而不复”等情形经常出现。因此法院要加强对恢复执行的规范化管理, 从而形成初次执行、恢复执行人员之间有章可循、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执行运行机制。

3 完善此类终结执行案件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网上查控系统, 全面实现穷尽执行措施的要求。

当前执行案件程序终结的数量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院执行查控方式落后且效率不高, 这导致了一部分债务人借管理漏洞转移隐匿财产、逃避法律义务。因此, 解决执行查控不力的问题必须从其根源入手,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在财产查询机制上进行突破创新。故笔者建议以当前全省法院执行系统为依托, 建立统一的网上执行查控系统, 在现有的通过人民银行财产协助查询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相关协助义务单位的覆盖范围, 将公安、工商、国税、地税、房管、车管、国土、发改、住建、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政府部门及辖区内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到系统中来, 使得常规的财产调查工作基本是可以在该网上查控系统上进行。网上查控系统可以使执行人员能够在网上向辖区内的房管、车管、国土部门以及所有的金融机构等单位全面调查被执行人名下的存款、不动产等财产状况。如此, 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存款和不动产基本难以隐匿, 穷尽执行措施的要求可以基本实现。这能使法院大幅提升财产调查的能力, 提高执行工作的效率, 暂时缓解当前法院普遍存在的案多人少的矛盾。

(2) 成立恢复执行组, 专门负责恢复执行案件的执行工作。

成立专门的恢复执行组, 可以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一方面, 初次执行案件执行人员能够超脱于繁冗的恢复执行工作的拖累, 集中精力实施初次执行措施, 提高初次执行案件的质量。另一方面, 由恢复执行组专人负责处理恢复执行案件, 可以根据不同执行权能的特征配备不同特长的执行人员, 根据其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安排不同的执行任务, 并可以通过换人、换思路、换办法, 切实解决一些难案, 提升恢复执行的工作效能。

由于恢复执行案件中的执行线索往往稍纵即逝, 故对于一些突发性的紧急事件, 需要执行人员具备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的能力。因此,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恢复执行组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切实解决申请人因晚上或节假日发现被执行人线索而举报无门的现状, 以避免错过解决恢复执行案件的最佳时机, 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度, 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完善信用体系, 建立执行威慑机制。

当前法院执行难、程序终结案件多的主要原因是被执行人难找、其财产难寻, 我国对于个人和企业在其身份确认、财产确认、信用确认等方面还没有可利用的唯一标识, 信息分散、信息渠道不畅导致被执行人躲债、转移财产等恶意逃债的可能。因此, 我们首先要完善执行案件信息管理机制。通过与银行、工商登记、房地产、出入境、车辆管理等部门的征信系统相链接, 实现信息共享, 最终形成一种执行威慑机制。其次要完善执行工作联动机制。联动机制就是联合公安、银行、工商、税务、房地产等有关部门, 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 依法限制其融资、经商、高消费、注册公司、接受荣誉、提拔使用等, 促使其主动履行。最后, 建立执行曝光、限制高消费以及执行举报等机制。通过限制和约束被执行人自由和权利, 对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 定期在公共场所和媒体上曝光, 向社会公布被执行人不良信息, 加大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 烘托社会舆论的谴责氛围。

摘要:当前法院执行工作中, 以终结执行结案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多, 导致司法判决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大量“法律白条”现象, 造成了极坏的社会负面效应, 司法公信力呈现出不断下降和缺失的局面。通过对某地区基层法院及法庭的实践调研, 深刻分析了此类终结执行案件的现状, 探究了其深层次原因,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正道, 以提升法院执行工作的公信力。

关键词:终结执行,恢复执行,执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童兆洪.民事执行前沿问题[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87-88.

[2]于伟, 潘光林, 李德通.关于温州市网上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调研[J].执行工作指导, 2011, (4) .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篇8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针对铜仁市碧江区“双高期”老干部逐年增多的实际,区委离退局不断探索新方法,努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坚持“四个认识”(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认识;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碧江的认识;从提高老干部工作满意度的认识)推进老干部工作,以建好“三个机制” (结对联系制度 、定期走访制度、爱心服务制度),做好“四个到位(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把老干部的政治生活落实到位、把老干部关心关怀到位、把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及遗孀帮扶到位),争创老干部满意之家为着力点,全力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切实做到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充分整合部门和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整合区团委、卫生、供水、电力、工商等部门资源成立爱心服务站,在志愿者服务、临时医疗救助、水、电维修,家电维修等方面提供低偿或无偿的便捷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四就近”(就近参加学习、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参加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工作,切实为离退休干部解决参加学习和就近得到生活照顾的问题。如西门社区在老干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方面,开展了“五进家门”(送学习服务进家门、送医疗服务进家门、送保健服务进家门、送话聊服务进家门、送家政服务进家门)活动,且成立了爱心服务超市,免费为本社区生活困难老干部送去生活日用品。广场社区在发挥老干部作用方面切实发挥“五大员”作用。在化解矛盾、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监督、失足青年帮教、网吧义务监督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平安和谐社区创建。通过爱心服务和四就近活动的开展,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干部们的心坎上。

nlc202309041425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篇9

开创我院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院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式,从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入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对权利的监督制约,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人、财、物管理部门监督,尤其注重源头治理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

院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监督。一是实行责任制。党委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抓好分管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通过推行责任制,几年来,我院领导班子成员奉公守法,勤政廉政,率先垂范,无人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二是执行民主集中制。院党委严格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议事规定,建立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对重大决策、重要工程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均进行集体讨论。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会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三是抓好责任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个环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每项工作均有主管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处、室。四是院党委经常听取院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汇报,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五是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纳入各党总支的工作目标管理,把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统一起来,与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奖惩联系起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作为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为开好党委民主生活会,会前确定时间和议题,并征求全院教职工的意见,由院组织部、纪检、统战部、老干处、工会、教务处等部门分别收集教职工的意见,从收集的意见看,主要是关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等方面的建议,无反映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会上班子成员着重围绕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情况,自觉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只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讲工作业绩。会后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整改的意见反馈给各部门,并由纪检、组织、工会等有关部门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正因为院级领导带头勤政廉政,他们的年终考核称职率为95%以上。

院党委坚持教育与监督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利用违纪违法等典型案件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在校园网络上开办了《法律法规》、《源头治理》、〈警钟长鸣〉等栏目,纪检、宣传、组织、工会等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的格局。学院党委发挥制度的监督作用,在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落实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为纠正部门的不正之风,加强权利部门的监督,规定了“三不准吃”〈即影响公务的不准吃、在学校请客不准吃、部门之间不准相互请吃〉。陆续出台了〈禁赌令〉、〈关于严格禁止教职工收受学生礼品的若干规定〉、〈关于坚决刹住收受和赠送“红包”歪风的通知〉等制度。又相继制定了〈关于改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规定〉、〈基建、维修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规定〉、〈院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办法〉、〈领导干部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坚持每半年一次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等,用制度管人,按章办事。院党委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和监督范围,针对有关经济行为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先后制定了用制度规范各种经济活动。近年以来已公开的院务项目260项,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院纪委把信访处理作为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工作透明度高,教职工的来信访逐年下降,2004年至2006年来信访件共计43件,没有一件反映领导干部经济问题或腐败行为

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学院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科级以上干部选拔任用中,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参加的干部考核领导小组,实行了竞聘上岗,试用期制、聘任制等。从公开报名、民主评议、竞岗演说到任前公示等环节,院纪委监察室均全程监督,取得良好效果。开展经常性谈话工作,新任干部上岗前和干部换岗时,由纪委书记或纪委监察室领导分别与新任命的干部进行廉政谈话,提出廉正具体要求,并写出廉正承诺书;对有苗头性的问题及时进行戒免谈话。同时为每位副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建立廉正档案,每年进行廉洁自律自查,年终考核必须述职述廉。为了全面考察干部,加强处级干部的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交流、换岗的科级以上干部及时做好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审计意见30多条,帮助经济部门整改,使各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加强对学院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学院成立了由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招生监察办公室,由纪检干部、行政当总支书记、工会主席等相关人员参与,并进驻录取现场办公。纪检监察部门抓住招生录取这一关键环节,按照〈xxx学院招生监察工作实施细则〉的文件要求,向所有招生工作人员提出招生纪律,要求严格按照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办事。特别实在美术类专业招生工作中,从命题、监考、抽评卷老师、评卷到录取都有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另外在艺术类新生入校后,必须进行专业复试,由纪检部门继续参与全过程,发现作弊者一律退回原籍,近几年已退不合格考生30多人。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公认,真正作到了公平、公开、公正。当前个院校都增设美术专业,在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报考我院美术类考生的人数年年刷新,仅2007年外省报考人数就达2万多人,充分说明我院艺术类专业的社会信誉度较高,招生录取工作公正。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成教招生、各类考试等工作纪检均派人全程监督,维护了学院招生考试工作的严肃、公正,实现了“零举报”工作目标。

加强物资设备采购、基建、维修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近几年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仪器设备更新任务十分繁重,学院规定凡是集成价在10万元以上,单价在2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必须进行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单价在1万元以上的鼻祖经过调查论证,并报书记院长会议通过才可采购。药品采购在指定的市市场购买,药品回扣有专门的管理办法;教材图书采购,执行有关规定;建筑工程项目100%进入建筑交易市场,大额维修项目进行招标,所有基建、维修项目经费全部进入审计;维修工程竣工验收后,工程决算必须经审计室审计,方可结算工程款并扣留质保金。通过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物资设备采购审计室经常到市场调查,参与和客商谈合同,为学院节约大量资金。

四、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推行廉政协议的签订

我院以执行招投标为切入点,切断了工程项目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源头。建设工程在招投标中,编制标底工作则由纪检审计部门在“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在开标时,以抽取专家到施工单位的资质论证以及整个开标过程都是由纪委副书记亲自监督。任何工程从开始招标,编制标底,工程开标,工程施工到决算审计直到最后付清款项均在监察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审核进行下。我院新校区建设工程都不设预付款,只付工程进度款,即使工程完工也要预留部分工程款,待决算审计后,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才可以付清款项。近年来,青年教工宿舍、逸夫教学楼、游泳馆、科技楼、进口显微镜、家具、电器等均采用招投标,实行“阳光工程”,杜绝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的行为。

在“建立工程承包,工程廉政‘双合同’”保障机制的原则下,我院在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中,实行“双合同制”。要求对工程发包方或供货方(甲方)工程监理方(乙方),工程承包方(丙方),在签定每项工程承包合同或供货合同的同时,自愿签定建设工程廉政协议,工程承包方必须配合学院基建部门共同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工程竣工时工程优良、干部优秀“双优”目标的实现。近年来,签定物资设备采购和建设工程廉政协议共15份,学院在有关项目和材料供应价格上,强调乙方要保证质量、不得请客送礼,把价格降下来,尽量让给学校,如:乙方代表江苏省广宇建筑有限公司和广东联合承造有限公司完成工程后,各捐款9万元和8万元,资助我院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五、精心部署,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制定措施,精心部署。院纪委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重点,先后出台了《在校园网上设立了治理商业贿赂举报电子信箱,公布了电话号码。

广泛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院纪委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省教育纪工委有关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要求,分三个阶段进行,认真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统一思想,提出了任务和工作要求,成立了院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工作小组,明确治理工作的重点,落实责任,健全机构,形成了分级管理的工作网络,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突出重点,认真自查自咎。

1、彻底清查全院原有向学生收取各种费用的项目,按规定需收费的项目应重新向收费领导小组申报和审批,凡是不能收的坚决不收。从源头上杜绝乱收费行为,从根本上铲除滋生不正当竞争等腐败的温床。

2、凡是为学生订购的教材和图书,除了按规定可核消的成本费用外,按实际的书价提供给学生,学院不在收取任何教材的折扣,教材折扣均让利给学生。

3、学院义务协助为学生办理人寿险和意外伤害险等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4、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仪器设备等物资采购、大型维修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上一篇:文科复习专题二五七八下一篇:2023酒店管理提升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