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2024-09-25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共12篇)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1

折旧起着补偿设备两类磨损的作用, 即物质磨损和技术磨损。它包含大修费、技术更新改造费、技术措施费, 合称三项费用, 具有固定资产的保本特性, 使在用设备的两类磨损得到补偿, 并将设备的物质形态逐步转化为货币形态, 从而保证设备更新、设备改造、设备大修所需资金。建立健全合理的折旧制度, 正确地计提设备折旧费, 合理地使用设备折旧基金, 对企业搞好设备管理, 增强企业生产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执行折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 折旧基金计提范围没有照章执行。

国家设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设备计提折旧基金的范围, 但在企业具体操作过程中, 与规定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新购置投入使用的设备滞后计提折旧基金, 申报报废而未批准处置的设备提前停止计提折旧基金, 将账面原值提为负数等。

2. 设备使用年限的确定不合理。

设备折旧基金的提取应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 而设备使用年限直接影响折旧基金提取的速度。使用年限定的过长, 要求使用时间就长, 在使用后期, 需要的维修保养费用就越高, 相应的使用成本就高。在技术进步和无形磨损的冲击下, 至使其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因此, 我们在确定设备使用年限时, 一定要考虑多种因素, 运用科学的分析手段, 力争做到折旧费与维持费间的平衡。

3. 折旧基金的使用与设备管理部门脱节。

长期以来, 人们将固定资产折旧工作单纯地看作为简单的折旧基金计入产品成本的过程。其实, 设备折旧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设备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设备管理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折旧工作除了计提折旧基金外, 还有折旧基金的管理、控制和使用的问题。折旧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涉及到设备的磨损补偿, 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用、管、修、改造更新等。这里面有经济问题, 也有技术问题。折旧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单靠财务人员是难以胜任的。对折旧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设备部门最熟悉、最了解, 最有发言权。因此, 设备部门应是设备折旧基金管理、控制、使用的主角。设备管理人员应兼做部门设备折旧月报和年报工作, 确保固定资产账、物相符。

二、改革现行设备折旧管理机制

1. 改革现行设备折旧管理机制, 首先要改变折旧只是财务部门负责的旧观念, 建立财务、设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协作机构, 使账、物管理一体化。要充分发挥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长处, 辅助财务部门控制折旧基金的使用。

2. 要解决计提范围必须规范执行的问题, 严禁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

3. 要广泛采用递减折旧法和工作量折旧法, 这两种方法符合设备老化规律, 回收补偿快, 符合固定资金保本特性, 适合当前技术进步快、无形磨损加剧的情况。

4. 要合理确定设备的使用年限。目前, 设备的使用年限定位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且以年限太长为主, 有些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远远小于企业制定的折旧年限, 致使早已处于报废状态的资产仍在计提折旧。有些资源型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还与企业的资源利用年限有关。我们应按实际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

5. 要建立生产计划部门与设备技术管理部门的密切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更新改造费、技术措施费由生产计划部门管理, 大修费由设备管理部门控制;也有的企业将三项费用合起来使用, 均由生产计划部门统一安排, 这些做法都存在着两类磨损难以得到有效补偿的缺陷。生产计划部门往往从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或完成生产任务的角度考虑问题, 更新投入较多, 改造旧设备的费用少, 导致老设备年久失修, 企业发展动力受到挫伤。而折旧基金中的大修费和改造更新费都是用于设备的磨损补偿, 且是三项费用的主要部分, 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技术状况最了解, 也了解设备的市场情况, 更会平衡资金的使用。所以, 大修费和更新改造费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管理最为妥当。至于技术措施费, 由生产计划部门平衡更好些。

三、设备折旧基金的控制

1. 折旧基金的控制。

(1) 折旧基金中大修费的控制。大修费是按固定资产总值与大修折旧率的积所取得的, 它由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商议核定, 财务管理部门批准执行, 不得随意更改。大修费应由设备管理部门集中管理, 严格控制。首先要确定范围;其次要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做好预算、概算工作, 大修开始后, 应做好所有费用的台账, 以确保对费用的控制, 做到专款专用;第三, 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工作部门要做好大修项目的结算和审计工作。目前, 大部分企业已经注意到大修不但要恢复设备的性能, 更要讲求大修费用的控制, 不讲经济效率的大修观念正在纠正。另有一些企业将大修费直接进入成本, 其效果正在进一步验证。 (2) 设备更新改造费的控制。随着技术进步速度的不断加快, 市场的变化也不断加快,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 为了企业的兴旺, 我们需要加快对陈旧设备的更新改造步伐。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更新改造资金的控制和管理。管好、用好、控制好设备更新改造资金是促进设备技术进步, 增强企业后劲的有力保障。合理的折旧制度, 合理的折旧资金分配和管理, 合理的控制制度可以使这种保障顺利实现。另外, 设备管理部门还应尽力从企业发展基金、设备出租收入、设备调拨变价收入、处理报废设备的残值中争取更多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 (3) 设备技术措施费的控制。技术措施费即折旧基金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那部分资金。由生产计划部门控制, 设备管理部门应做好配合实施工作。生产计划部门应广开门路, 筹集设备技术措施费, 并做到有计划地列支, 支出的计划有严格的经济技术保障。做到审批、概算、预算、结算手续健全,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确保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良好的经济效果。

2. 设备折旧基金使用的检查、监督。

检查、监督设备折旧基金的使用情况, 应由财务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共同进行, 主要有下列内容: (1) 折旧基金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合理。 (2) 折旧基金管理制度和方法是否健全。 (3) 折旧基金管理过程中是否按制度执行。 (4) 折旧基金使用是否合理。 (5) 有无挪用折旧基金现象。折旧基金管理过程是否与基金管理、使用的工作人员实现经济挂钩。

3. 折旧基金管理的考核。

用好、管好折旧基金, 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了保证折旧基金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必须建立对基金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实行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对乱提、乱用折旧基金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进行处罚;对按制度提取、使用折旧基金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给予合理的奖励。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出具体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应数据化, 能确切反映折旧基金管理使用的真实效果, 且有可比性、方便性。力求达到折旧基金使用效果最佳、效率最高的水平, 最终做好本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补偿工作, 为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2

(第一大组

丑武江)

一、小组问题梳理

1、学院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理事会,从成立到现在因活动内容少,节目少,园区建设内涵开发不够,大部分参加中高职院校因受益不高而不满意。

2、一产园区建设,内地有公司化模式,而我们园区理事会体制深层次东西太少;东泉基地建设,办学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学院领导思想不够解放,“高位推动不够”。

3、“四中心,六基地”建设,园林分院向外扩张很快,但是师生方面限于人手紧张,基地为教学服务目标不清晰,参加师生感觉很累,整个分院忙于对外应付。

4、昌吉畜牧学院办学理事会目前有八个理事分会,运行机制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建设。

5、校企合作,一是一线教师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二是在一产园区这个平台上合作层次不高,关系不密切。

6、校企合作,现在更多解决了“工”的问题,做不好,就会出现以“工”代“学”的问题。校企合作机制问题解决不好,学生就会成为廉价劳动力。

7、校企合作,学院没有统筹兼顾的统一规划布局。

二、推动学院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校企合作的思路

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办学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办学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学习规划纲要,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指明了方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群策群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将一产园区建设作为援疆的一个项目,争取各方面支持。

2、以国家农业高职办学体制改革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利用一产园区搭建的平台,进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开展理事会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提升学院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引领农业产业的发展,变“跟”为“引”。

3、一产园区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要发挥好园区的作用,就要让政府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条件的企业发实习补助,或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支持等。

4、关于建立办学机制问题,实际上就是能否向下放权。在东泉校区办学,已引入市场机制,力度还需要再大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院基层一线办学积极性。

5、引企入校,建立董事会制,在东泉校区建新疆现代养殖实训基地,将企业与学院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6、“四中心,六基地”建设要研究机制和做法,要考虑学院的承受能力,不是越大越好,要量力而行,要做精。

7、立足“大农业”,服务农业现代化,考虑学院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考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立足“大职教”观,构建农业职业教育新体系。

8、循序渐进,引企入校;学院参与企业顶层设计,又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纵深融合;市场化运作校企利益关系;交叉育人,实现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

9、加大学院校企合作力度,关键点之一是提高我们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生到企业中去,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是教师能够进入企业,沉下身子,为企业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就能受到企业的欢迎,校企合作就做的实,学院要增加教师下企业锻炼年补助天数和提高差旅补助金额。

创新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 篇3

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反腐败体制机制的最核心内容之一,其关键是明确、细化党委和纪委的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全党合作,形成强大合力。2010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修订并下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规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委(党组)应履行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在实践中,不少党组织、纪委对于自身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职责不清、定位不准,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看成是纪委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不关注、甚至不过问;一些纪委(纪检组)常常越位错位,“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影响了反腐败领导体制机制特别是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党内法规,对党委和纪委的责任进一步予以明确和细化。

强化和充实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成立反腐败专门机构,是世界各国(地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法制传统,反腐败机构设置模式不一,主要有三种:一是单一机构模式,实行垂直领导、集中统一指挥,组织机构严密,层级管理简单,如新加坡贪污腐败调查局、香港的廉政公署。二是多机构模式,实行各机构分权负责、相互制约,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均有反腐败机构,但全国没有最高的反腐败机构。三是综合机构模式,即在全国统一的反腐败机构领导下,设立或者赋予一些的机构和部门拥有一定的反腐败权力,如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腐敗易发高发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领导体制是完善我国反腐败领导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和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还明确规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从总体上看,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是基本符合党情和国情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这种领导体制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纪委既要接受服从上级纪委的领导,又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有时往往把同级纪委当作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有的党委和政府给纪委交办了不少与反腐倡廉建设无关的任务,使其主业主责不突出、疲于应付;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任用、经费开支等人权、财权、物权,也掌握在同级党委、政府手中。

二、改革和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建立和健全日常联系工作机制;目前,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大多数是不固定、松散式联系沟通,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联系工作机制,不利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从实际来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定期工作报告制度。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至少每半年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汇报工作;也可不定期汇报专题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定期述职制度。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每年须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述职,并接受考核和评议。三是建立健全约谈汇报制度。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可就有关问题或工作,不定期约谈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或责成其进行汇报有关情况。

健全和完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当前,健全完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要从规范案件线索管理、推动案件查办、强化办案人员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案件线索报备制度。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管辖的案件线索,须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备;对报备的案件线索,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行抽查初核,确保案源不流失、案件不放过。二是建立案件查办情况限期报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对管辖的案件,要在查结后限期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三是建立干部定期轮岗、联系单位定期调换制度。目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大部分都是某个案件检查室联系固定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负责这些地区、部门和定位腐败案件线索收集和案件查办工作,容易存在人头太熟、甚至形成不正当利益关系,可能产生压案不办、瞒案不报的问题。因此,要对案件检查室的干部实行定期轮岗,对案件检查室的联系单位实行定期调换,这既有利于加大腐败案件查办力度,又能够更好保护干部。

改进和完善巡视制度;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切断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有利于巡视监督工作的独立开展,强化了对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这项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监督难题,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是在巡视对象上,要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即对所有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纳入巡视范围,确保行使权力都要接受巡视监督。二是在巡视内容上,重点放在着力发现违纪违规问题上。各巡视组都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问题出现。三是在巡视队伍上,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巡视组长不固定、一次一授权,巡视组与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的地区、部门和定位不固定,巡视组的干部定期轮换等做法,并使之制度化,确保巡视组和巡视对象无法形成利益关系。

三、建立和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权力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规范行使。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实际来看,主要有信访受理、问题线索处理、案件调查、案件审理四类权力,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机构是信访室、案件监督室、案件检查室及相关业务室、案件审理室。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内部权力制约机制,重点是形成这四类权力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并通过完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权力运行。一是统一和规范信访受理权。即将各类信访受理集中归口到信访室管理,由其统一分拣后交由内部相关室查办、督办;同时要禁止信访室对受理的信访件进行初核、督办,做到受理信访件的只监督、不核查,查办的不受理、受监督,实现受理权与查办权相互监督制约。二是统一和规范问题线索处理权。要将所有的问题线索集中归口到案件监督室管理,由其定期监督各案件检查室和有关业务室核查问题线索情况;但要严格禁止案件监督室参与核查问题线索,做到管理的只监督、不核查,核查的不管理、受监督。三是规范案件调查权。要着力规范案件调查相关程序,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并定期接受案件监督室的监督检查。四是强化案件审理权。案件审理是对案件事实、证据状况、定性量纪和办案程序等进行审核,其实质是对案件调查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案件审理权是对案件调查权的监督制约,必须进一步予以强化。

以产权改革优化职教集团体制机制 篇4

由于联盟型职教集团多以情感、信任、契约为联系纽带, 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融合度不高。职教集团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一旦遇到市场环境变化或是利益冲突, 易产生较大的“离心力”, 导致集团运行随意性大, 运作效率偏低。联盟型职教集团的组建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集团各方主体的运行效率, 职教集团向纵深发展遭遇瓶颈。笔者认为, 可以把产权改革作为提高职教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 转变目前联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粗放运行模式, 赋予职教集团以独立的法人资格, 使其成为具有自我负责能力的法人。

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五种要素。产权具有可分解的特征, 五种要素可以为不同主体所拥有, 使集团资源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 从而强化成员间的产权联结, 发挥激励、约束、资源配置与协调功能。

第一, 积极推动联盟型职教集团以契约形式优化产权配置。

联盟型职教集团进行产权改革, 可在职业院校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以契约形式实现其他权利结构的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即职教集团其他成员支付职业院校一定的对价, 以换取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权利, 促进职业教育良性运行与发展。联盟型职教集团产权改革的重点,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 合理安排集团化办学资源;二是强化契约管理, 科学制订章程, 在集团章程中明确产权和利益关系;三是有效运作产权, 通过资产租赁、特许权融资、服务外包、委托管理、转让许可等实现利益最大化;四是完善考核激励, 通过产权贡献分配集团化办学利益。

第二, 鼓励组建资产联结紧密、产权流转顺畅的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六类主体, 可以通过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入股的形式, 组建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可有三种组建模式:一是由六类主体共同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企业;二是政府协调, 主要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企业, 其他主体以联盟合同的方式参与该职教集团;三是政府协调, 主要由企业、学校及其他自愿加入的各方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企业, 未加入的各方可以联盟合同的方式参与该职教集团。在第一种组建模式中, 参与主体完全以投资额或持有股份为限对职教集团承担有限责任。在第二、三种组建模式中, 政府不作为出资方参与职教集团, 而是以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集团的运行, 主要起政策支持、组织协调, 以及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等作用。

第三, 积极推广产权联结灵活、公益互益鲜明的社会团体法人型职教集团。

尽管社会团体法人型职教集团在国内尚未出现, 但其在职教集团产权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社会团体法人型职教集团, 是基于共同的目标, 由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 按照自愿原则, 共同投入一定的注册资本而形成的从事非营利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 各主体所占股份可根据投入注册资本的数额, 通过章程和契约的形式予以约定。

社团法人的特性, 促使会员在社会团体内出于互益的目的, 提供资源和分享他人资源, 从而使社会团体成为资源的拥有者, 并具有为会员或社会提供特殊公共利益或普遍公共利益的功能, 这与集团化办学投资来源的多样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的民主化以及利益目标的多元化特征相适应。而且, 社团法人型职教集团具有非营利分配性特征, 集团经营业务收入只能在章程所确定的业务范围内用于规模化和内涵化再生产。这对于增加集团办学资源积累、壮大集团实力、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 引导事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实现产权配置优化组合。

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具备事业单位法人条件。事业法人型职教集团实行国家投资、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 投资主体单一, 产权结构清晰, 这对于整合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资源、促进中高职衔接, 以及从院校层面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如果考量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要素, 事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存在行业、企业等其他主体没有充分参与, 学校与行业、企业没有紧密结合等问题。职教集团与合作企业间仍然是松散的契约联盟, 不能真正实现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融合, 无法实现集团化办学的目的。因此, 在政策上可以允许事业法人型职教集团的组建, 但不宜鼓励。

第五, 规范改进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产权管理。

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建立 篇5

关键词: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

在我国新形势下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存在着发展必要性。第一,基本完成财政的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强化了预算支出的约束性,加强了财政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通过积极的运用财政制度,完善了财政收支体系,规范了政府管理和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应存在如下措施。第一,调整好政府间的收入分配,确保收入政策达到统一性,加强相关领域的改革研究,建立监督机制。第二,进一步转化财政职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管理,调整好规划与稳步推进的关系。

一、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必要性。

(一)基本完成财政的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强化了预算支出的约束性,加强了财政对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新形势下建立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具有重要的必要性。有助于基本完成财政的支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加强税收部门的职能和执行力度使财税的收取得到了重要的保证。同时通过加强法治执行力度和加强税收的管理制度使财税的缴纳过程得到了制度上的支持,使财政的支与出两种制度得到了改革,各领域人员也加强对制度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整体财税体制改革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能够基本完成对框架的设计,完成整体的布局建设。

要增加预算的透明度,使整体的`收支数据得到有效的统计,并且把各执行的概况向社会公众公开,确保财税的整体过程透明的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追求其责任,要严格处理偷税漏税的行为。要强化预算支出的约束性,对收与支的税金要合乎法律规定,收取和缴纳的资金要符合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并要符合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对金额的确立要受到社会大众的约束,确保财政发展和经济结构发展协调发展,平衡各体制的结构,加强财政管理的主导性地位,适当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带动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发展。

(二)通过积极的运用财政制度,完善了财政收支体系,规范了政府管理和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建立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运用积极的财政制度,在保证制度在合理、科学、规范的运行中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并且机制围绕着制度来发展,使建立的机制可以带动制度取得高效的发展。在体制的改革中完善了财政收支体系,使税款的征与收都得到政策上的保证,体系在发展中得到优化和升级,整体的收支体系得到完善和成熟,体系在改革中能够符合经济发展大环境。

在改革中规范了政府管理的秩序,通过对各环节构建框架使财税的征收过程有了明确的指导,社会公众根据指导缴纳税金,使政府的纳税管理具备秩序化特点,防止在收与支过程中出现环节上的错误。同时有助于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管理部门通过计算出国民收入的各种数据,对不同收入层次缴纳不同的资金,使国民收入的分配制度取得了秩序化的发展优势。通过财税体制的改革发挥了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关系,使市场的行为符合财税制度的发展,在制度的执行中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次数,使市场交易更具法制化。

二、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建立的措施。

(一)调整好政府间的收入分配,确保收入政策达到统一性,加强相关领域的改革研究,建立监督机制。

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未来发展中要调整好政府间的收入分配,要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对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政府机构要加入政策扶持,使政府的收入分配起到良好的作用,使各政府都取得联系,在不断合作和集中改革中取得最优异的成绩,使各级政府都具备财税体制改革的实力,都具备建立新型机制的水平。

要确保收入政策达到统一性,要平衡各级政府的收入关系,重点对边远地区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要统一性的发放工资和收取税金,要在扶助困难地区的基础上公平的制定纳税额,要根据纳税人的收入合理的收取税金,要保证税金的收取日期统一化,要保证政府财税行为符合社会公平发展和和谐发展。

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改革研究,对相关不合理的领域要进行改革,对行业之间的差距要进行拟补,要改革各领域的纳税政策,确保相关领域享受到税收改革的成果,并且通过税务改革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提高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向全社会宣传依法纳税的好处,使人人都坚持合法缴税,使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执行中取得好的效果,促进我国财税发展取得法制化和健全化发展。

(二)进一步转化财政职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管理,调整好规划与稳步推进的关系。

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转化财政职能,使财政为财税发展提供保障作用,要转化财政职能的不合理问题,使优势得到发展,职能上的问题得到转化,使财政取得稳步发展,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财税建设中去,使财政体制可以带动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对出现的结构问题进行调整,使收支达到平衡的状态,要优化结构的整体性发展,使税收的结构和各布局都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性。

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国家不断集中管理税收职能部门,使权利掌握在中央手中,国家可以对出现的问题集中调整和处理,使整体的税务发展不出现问题。国家应把税收管理权力分放到几个领域内,通过分开治理,使各布局都取得好的税收成果。在分权和集权的共同管理中使税收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会出现国家掌控不了的问题。要调整好规划和推进的关系,要在一定时期规划好财税的管理过程,在征收期间对政策进行推进和管理,使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可以在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下取得好的成果。

在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不断建设中,通过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努力取得了好的发展效果,国家职能部门还将不断投入改革力度,确保我国财税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带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财税机制的文明发展,用最优异的改革机制为财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为社会的财税文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6

1.规范备课管理标准,增添教案评价新元素(备课)。

我校的具体做法是:“自选+必选”。“自选”就是教师自选教案本,学校印制三种不同要求的教案本,教师按照教龄及自身教学能力的高低自己选择不同标准的教案本;“必选”就是三种版本的教案必须呈现的几个关键的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是否紧扣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是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是否有创设以激发学生兴趣及挖掘学生优势潜能为主线的问题情境?教学环节是否有以学生“交流、合作、探究”方式以及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抓住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反思是否具有真实性、感悟性和提升性?

2.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增添有生命的评价标准(教课)。

我校的教学设计呈现“三精”,精导、精讲、精练;教学过程呈现“三多”,导学时间多,学法指导形式多,启发学生生成问题多;教学情境有“三声”,教师深刻与精辟的语言使学生有感悟的掌声、教师生动与精彩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兴趣的笑声、教师启发与组织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有参与的辩论声;教学目标达成注重“三个关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规范作业批改管理,添加多元评价标准(批改)。

我校施行分层作业批改评价标准,可以在“作业全收全批及个别面批”的要求不变前提下,落实“分层作业”,用分层作业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课堂吃“饱”,课后消化“好”的高效课堂。

4.规范自习课的管理,落实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辅导)。

自习课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在校有两节课自主学习,我校在学生自习课上的管理要求:首先自习课教师不允许集体辅导讲授;其次为了落实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当天的主要学科对学生规定具有弹性的自主学习任务,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再次教师自习课的辅导重点只针对个别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5.规范各类考试管理,落实检测反馈时效(考试)。

我校在管理上注重落实考试后“成绩质量分析会”的质量,关注考试后教师对成绩的反思,尤其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反思,关注教师对学生纠错的落实及落实的效果。

6.规范课外练习管理,落实轻负高质(练习)。

我校组建备课组“学科命题团队”研发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的课堂例题、练习及课外作业并作为校本教材,这样不仅规避了教师的“题海”战术,而且有效遏制了课外复习资料的滥购滥发。以“校本教材”为蓝本实现教师课堂的精讲、学生课外的精练、单元考练的精考,落实轻负高质,减轻学生负担。

7.规范校本研修管理,落实校本教研效益(研修)。

我校在管理上建立了围绕“课堂教学”问题的“校本小课题”研究管理激励体制,组建团队合作的“课例研究”团队,定期举办各种成果交流研讨会,组织全过程教学评优活动,建立以聚焦“高效课堂”和集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

8.规范教学评优管理,落实团队合作意识(评优)。

我校开展教学评优活动的过程由“赛前专家全员通识培训、同伴互助设计教学过程、主讲人赛前与专家说课交流、同伴与专家课堂实战观课、当堂效果检测、课后同伴研讨反思提升、专家点评交流、集体二度教学设计重构”共“八个环节”的全员参与的全过程评优。

9.规范课程改革管理,落实三个“双轨制”(课改)。

我校在落实“双轨制”管理中采取的办法是,教务处和政教处联合落实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教务处和年级组联合落实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政教处和教研室联合落实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

10.规范学生评教管理,落实学生评教实效(评教)。

首先设计精细的评教指标;第二在操作上由学校行政教职工具体指导学生正确的评价;第三对于低年级学生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确保公正的评价;第四評价结果的统计分学科、分工作量、分教龄评价;第五评价结果的反馈确保教师的隐私性,发挥评教的激励性。

作者单位 西安交大二附中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7

一、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 我国兴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 使得我国的水利资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也是的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满足现代水利国有资产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主要包括公益型水利资产、自然资源型水利资产、经营型水利资产以及综合型水利资产, 如图1, 这些类型的水利资产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我国水利国有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成为了必然, 只有通过对水利国有资产的良好管理, 实现我国水利国有资产的良好运行, 才能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二、我国现有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使得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不能够良好的运行和发展, 因为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不能良好的运行和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水利资产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这里我们就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而有利于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的提出。

1、水利国有资产中的职责不清问题。

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 而国家的水利资产都是由相关的事业单位来进行管理, 由于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又开办企业, 所有水利资产的事业单位不管是水利资产的管理监督单位, 同时又是水利资产的运营和使用企业, 这种将管理和运营集于一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得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不能得到良好的管理和运行, 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使得实际的运营出现各种问题, 从而导致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不能得到良好的应用。

2、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的属性不能进行明确的划分。

如上所述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存在着各种类型, 不同类型决定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存在各自的属性, 但是往往有的水利国有资产存在着多种属性, 既是公益型水利资源又是经营型水利资源, 从而使得我国在对水利国有资源的管理和运行的时候不能良好的选择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 不能通过资产保值的形式来进行水利资源的监督管理, 同时也不能进行审批把关来保证水利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存在着多重属性, 使得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集体不能得到良好的应用, 从而使得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行。

3、我国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繁多, 而各个管理单位的实际相关职不能明确的划分, 各个单位的性质边界比较模糊, 同时各个单位的管理范围也存在重合的现象, 这样就使得我国的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众多, 但是实际进行管理的人员却比较少, 单位与单位之间存在责任推托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的管理单位众多也使得我国的各个管理单位所分得的管理经费比较少, 而经营性的管理单位的办事能力素质的地下, 使得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经济效益的低效使得经营性单位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 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4、我国经营型水利资产存在的各种问题。

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企业都是比较小的企业, 而没有构成相当大的规模, 由于规模的小, 而且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经营范围雷同的现象, 使得我国的水利资产企业不能做大做强, 没有针对于水利资产经营存在的专业性强、规模大的企业, 使得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由于国有资产不能良好的进行发展, 促使我国的国有资产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我国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设想

由于我国现有的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行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要进行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从而使得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能够满足我国的发展需要, 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1、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由于我国的水利资产存在着各自的属性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针对于服务性水利资源要注重的是满足人们的实际要求,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更好的的服务性能, 针对于经营型水力资源要要建立经营型的管理体制, 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针对综合性的水利资源要对其经营型和服务性进行分别的管理。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就是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2、分清各个水利资产管理单位职能, 实现良好的运行管理。

在进行水利资产的管理的时候要对各个单位的职能进行明确划分, 明确每个单位相应的管理职能, 避免职能重合的现象发生, 要做好各个单位的协调管理, 实现各个单位的综合管理, 从而到达良好的管理意义。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要在实际的管理中发挥良好的性能, 实现良好科学的管理, 通过水利资产的良好运行管理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实现良好的管理目标, 为水利资产管理人员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还要减少管理机构, 针对那些性能重合的管理机构可以采取取消一部分管理机构的方式, 在保证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管理的同时来进行管理机构的简化, 从而使得每一个管理单位分得更多的管理经费, 从而使得管理单位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和运行。

3、对我国水利经营性资产进行合理布局和管理。

我国的水利经营性企业比较多, 但是规模都比较小, 而且经营的范围雷同现象严重, 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所以各类事业单位在来办相关的企业的时候要进行综合性考虑, 要整个各种小规模的经营型企业来建立一个新的规模大的企业, 将经营范围雷同的企业进行组合构建大的经营型企业, 每一个经营型企业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经营管理范围, 这样可以减少经营成本实现经营资本的合理应用, 同时也减少同业之间的内耗, 通过内耗对于敬业企业的经营能力的影响。同时要针对经营型企业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要对目前现有的经营企业和以后经营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 从而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 整个管理体制必须满足水利资产的管理和运行要求, 同时能够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实现经营型水利资产的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在我国的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做好我国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实现良好的水利惯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和良好运行。要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使我国的水利国有资产能够良好的发展, 使得水利资产的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从而能够良好的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于琪洋.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水利, 2003, (19) :52-54, 37

[2]吴卫东.关于合理统计水利国有资产价值的建议[J].水利经济, 2004, 22 (4) :33-34

[3]颜建东.浅谈泉州市水利国有资产监管[J].中国水利, 2005, (22) :53-54

[4]张红兵.落实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水利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水利, 2009, (6) :39-40, 42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8

为积极贯彻实施国家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战略, 进一步深化医院机制改革,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现结合我院财务科在深化医院机制改革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补偿机制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

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能促使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增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有利于医疗卫生改革顺利进行。

1.政府应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

现行的医院补偿渠道主要是财政补助、医疗业务收入、药品加成收入。目前, 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偿不到医院收入的2%, 而在很多医院的业务收入中, 药品收入又达到50%以上, 必然使医院补偿机制循环不畅, 迫使医院偏离公益性。公立医院要实现公益目标, 就需要负有公益事业主导责任的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足够的补偿, 降低医院对药品价格和医疗设备价格的依赖。

2.尝试拓宽补偿渠道。

由于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制约及非营利性质的限制, 使得公立医院的资金筹集的渠道狭窄而困难。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下, 在政策上可考虑允许合适的公立医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新的筹资方式, 依靠社会资本投资和创办医院。

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1.强化医院预算管理水平。

医院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规定, 医疗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近年来, 我院财务科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科室各项支出预算的管理, 层层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编制预算遵循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 统筹兼顾, 保证重点的原则, 争取做到合理、准确、真实, 合理安排预算, 严格执行预算, 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 做到职责清晰、任务明确, 讲求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对预算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以利于医院的收支平衡, 使预算管理控制发挥有效作用。

2.加强医院资金的管理, 提高资金流动性、安全性, 回避财务风险。

保证医院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是医院正常经营的基础, 是对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经济保障。我院财务科根据本院实际情况, 加强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首先, 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坚持“一支笔”制度, 保证所有资金统一安排, 统一调度, 收支分开。其次, 根据医院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 合理预测流动资金最高需要量和最低需要量, 通过银行贷款, 以及对外支付尝试银行承兑等方式, 增加和节约医院资金, 使医院的流动资金量始终保持一定弹性范围内, 增强抵御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最后, 采用网络银行付款方式取代传统支票付款, 利用科学手段规范支付行为, 保障资金安全。并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定配备会计人员, 遵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 对各个资金流入、流出的渠道, 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规范会计行为, 达到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

3.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也是医院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财务科对固定资产管理非常重视, 从自身实际出发,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设置了固定资产使用卡片制度, 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清查报废等相关规定, 构建了从购置、使用、入库、清查盘点、报废及处置等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了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三账一卡”制度, 做到财务部门有账、财产管理部门有账有卡, 使用科室有卡有物, 保证账账、账卡、帐实相符。未来医院的HIS系统到位后, 将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的报废、清查等, 实现不同科室资源共享, 信息互通, 使我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迈上新的高度。

三、重视加强我科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要使会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适应医院经济管理要求, 就必须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建设, 要加强在职、在岗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通过会计学历教育和会计继续教育, 采取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两种方式, 对医院财会人员岗位业务知识与专业理论进行培训。我院财务科通过与高等院校会计系合作教学方式, 对我院财会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还通过多种方式勉励财会人员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平时在科室创造良好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氛围, 采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方式, 增长财会人员见识, 开阔思路。科室在严格控制进人、用人制度, 倾向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还引入了竞争机制, 实行竞聘上岗制度, 使财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 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提高了财务科整体业务水平, 和服务质量。

四、强化财务科财务监督职能

严格的财务监督是节约医院资金的有效途径, 因此财务科近年强化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能, 强调全院人员要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对医院各项资金统一调配, 适时监督, 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 保证医院的收支都要在财务科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运行, 还加强各科室所消耗的各种物资的购进、领用、分配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如2008年, 财务科加强了对我院疗养院、工会、肿瘤防治研究所、食堂的会计业务核算监督, 保障各部门能按照有关规定管好、用好各种资产。财务科落实财务规定, 配合医院纪检、审计等部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采取经常性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 (4)

[2]顾建如.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 2006, (5) .

[3]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问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 (01) .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9

科学研究作为发展原始创新能力的根基,始终推动着新的科技进步,引领着当代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1]。基层学术组织是学校科学研究的主体,担负着组织科研创新团队、产出重大研究成果、培养优秀科研骨干、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重任,是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依托[2]。因此,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与管理状态对学术整体环境形成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机制是否合理,关乎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资源、是否能协好调内部领域之间和外部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3]。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学的职责更多地被定义为人才培养,原有大学基层教研室作为基层学术组织的主要类型,功能也被理解为单一的教学研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批基础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大学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人才培养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拓展,而且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也成了大学的重要职能,并逐步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功能格局。

近年来大学更多地参与到涉及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整体的运作状况看,则仍呈现出重管理轻服务的窘境。长期以来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术与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并不清晰,在校院两级治理架构中,权责和资源集中在学校,院系的办学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基层教学学术组织和广大师生的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从学科的发展变化来看,一方面学科进一步细化、深化,另一方面却又进一步综合、交叉,科技发展呈现出“针对问题、着重创新、综合集成、智力支持”的新特点和新方式[4]。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学所依托的院一系或系一教研室的结构或多或少阻碍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交叉、融合,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缺少结构合理、能进行科技攻关的研究团队和开拓新兴研究领域的跨学科项目小组,难以组织和承担重大的科研任务,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技术集成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二是,大学高年级学生仍被限制在专业内学习,知识视野过于狭窄,不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新形势下保障高校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研究、服务职能的新型基层学术组织形式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必须冲破相对狭窄的专业教学的局限,进一步提升结构层次,优化管理与运行机制[5,6]。

1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机制改革策略初探

1.1增强学术团队制度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当今依靠个人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已经难以承载学科交叉或纵向产学研结合的重大科研任务[7]。目前我国高校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中对团队制度的建设并不强调,现有的学术团队一般是以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为基础自发形成[8]。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松散或相对集权,导致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力量分散,两极分化严重,综合研究实力薄弱。基层学术组织有着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相对固定的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项目为纽带,制度为保障,创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团队制度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尤其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同时在现行体制下,逐年考核和考核到人的评价体系对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设置了壁垒,尤其对青年人才造成过大的学术环境压力,不利于人才培养,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与研究合作成形;长此以往学术生态将陷于恶性循环。基于此,构建学术团队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方面给予青年人才更多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考虑转变考核管理模式由人到团队,可以创造出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团队间的互动合作,同时避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学术态度,有效提升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效能与运行质量。

1.2重视跨学科基层学术组织的构建

近年来,国内外新兴交叉学科的簇生促进了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成立跨学科的学术机构已成为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模式中的一项大胆实践。多学科汇聚的跨学科科研组织,与传统学科模式较有偏差,难以避免的与传统的学科管理模式产生矛盾。因此,必须从建设的目标和要坚持的原则出发,并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和规律,本着创新机制的要求,提出跨院系跨学科组建研究机构的机制。高等学校如何通过促进跨学科研究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致力于社会重大战略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需要独立的、较大型的、实体的组织形式,并配以一定的专职研究人员;聚焦于某一关键技术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更适合于以某一主干学科为主、小型的、虚体的组织形式,一般不需要专职的研究人员。对于具体的跨学科组织建设,建议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跨学科协调小组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创新。

1.3适时推动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管理重心下移

不可否认,原有的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传统的基层学术组织的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即学校—学院(系)—基层学术组织的纵向管理模式。院系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激发活力和创造性、学科人才队伍引领、自主发展机制成熟、资源筹措能力提升。在我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里,近年来虽然已经很重视管理重心下移,但是切入点都是落实院系的自主权,致力于激发院系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相比学校一级来说,学院(系)的自主权似乎仍然需要扩大,但相对于基层学术组织来说,人、财、物等方面处处需要依靠学院(系)来决策,学院(系)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决定权。强化基层学术组织的自治,规范保障基层学术组织的基本自治权,能有效提升基层学术组织活力,提高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对于有些跨学科的基层学术组织,人员构成涉及多个院系,管理职责不明确,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难以达成一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因此,适时地简政放权,将基层学术组织管理重心下移,将有利于资源权力的合理分配,也有利于净化因权力滋生腐败的土壤。

1.4完善基层学术组织考评机制

近年来,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绩效考评,作为评估基层学术组织的工作业绩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对学术组织的评价还未形成成熟体系,具体操作上往往参照个体的考核方式,对基层学术组织整体的考核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对基层学术组织的绩效管理意识不强,更多偏向对教师个体的绩效管理与考评,从而使得教师缺乏归属感,在工作上各自为营,缺乏凝聚力。研究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针对不同形式的基层学术组织,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重视过程,兼顾结果,同时体现对基层学术组织整体发展的评估,实现对基层学术组织的有效激励。改革基层学术组织的考评机制,体现质量导向,鼓励原始创新和开创性研究。

2结语

健全完善基层学术组织构架,巩固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本位性,优化基层学术组织的内部科研环境和外部评价体系,提升基层学术组织的原始科研创新活力,有力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是新时期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基本单元,对它的高效管理是一门不得不重视的软科学。当前,科技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广交叉的格局;既有针对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科学问题的大项目(群),又有鼓励学术创新的自主选题,然而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却未与时俱进。要系统地增强的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就要系统地优化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架构。相信通过落实优化一系列有利于激活基层学术组织能动性的改革举措,必定可以实现高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可持续的基层学术组织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劲.科学和管理: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与管理,2014,34(1):3-5.

[2]文军,石磊.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形式和制度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62-66.

[3]Mok,K.H.,Lee H.H.Globalization or re-colonization: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in Hong Kong[J].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0,13(4):361-377.

[4]林萍华,王济干.从基层学术组织的视角看高校学术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22-23.

[5]张忠华,姜黎红.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师任用视角的分析[J].学园,2010,01:80-84.

[6]Shimada,K.,Akagi,M.,Kazamaki,T.,et al.Designing a proposal review process to facilitat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J].Research Evaluation,2007,16(1):13-21.

[7]龙正荣.高校学术团队建设思路探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79-8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10

一、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

(一 )高 职院 校 要 加 强 对 顶岗 实习 工作的 领 导 。

实习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学生顺利实习和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为了使实习管理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学校主管教学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要亲自负责。专业所在系部要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由系部领导负责。由系部办公室主任全权负责实习管理的日常事务。每个实训基地要配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 分散实习的学生要专派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他们的实习管理工作。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负责配合这些教师进行整个年级的学生联络、沟通、思想指导等工作。由于日语专业学生多在合资企业或是与日企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再者就是涉外酒店类企业顶岗实习,因此专业指导教师最好由熟悉相关业务的双师型教师担任。

(二 )制定 完 善 《实习实 训 管理 办 法 》

《实习实训 管理办法》应 是在学院与企 业之间、 企业与学生之间、学院与学生之间就管理工作的内容经多方研讨,收集多种案例进行总结, 并且对于可能发生的事件给出预防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管理办法要明确各个部门和指导教师的具体责任, 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该遵守哪些规章制度, 请销假制度,离职申请的办理办法,以及对于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处罚处理办法等内容。

(三 )紧急突发 事 件的 制度 应 对保 障

由于紧急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和不可预测性, 因此无法做到百分之百不会发生。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就能够尽快掌握相关情况,商讨制定出紧急应对的办法,把事件产生的后果最小化, 我认为还是应该成立一个应急小组。组长由系部主任兼任,副组长由系部办公室主任兼任,组成员为各个专业指导教师及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应急小组必须保证24小时联络畅通,熟悉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平时关于突发事件的种类进行研讨,制定事发后的应对策略,进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演练。

二、实习管理制度的改革

实习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应该是进一步的细致化、有效化和全面化。

(一 )实习 管理制度 的 细 致 化

随着顶岗实习工作开展时间越来越长, 管理经验进一步成熟, 对于实习管理工作的内容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了解, 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地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指导教师及优秀毕业生等进行管理办法的进一步探讨,使之更加细化,不适当之处给予改正。重点了解合资企业或是与日企有业务往来的公司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规定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管理要求作出适当调整。制订详细的计划, 在学生在校期间对于相关企业的情况通过上课介绍、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交流活动等形式让他们提前熟悉,对于在企业工作所需的日本礼仪礼节提前进行培训。

实习管理层面应在每个实习实训基地增设一名实习小组组长,该学生要求认真负责,态度积极,最好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负责观察了解所在实习实训基地每一个实习成员的动态, 定期或不定期向该实习小组的专业指导教师汇报相关情况。平时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成员责任的进一步细化。比如系部主任、办公室主任及专业指导教师的批假权限分别是几天。还有不同的场合学生请假需要的上报程序和提交材料、提交方式、销假方式及事后补交材料的流程等应该更加清晰明确。

(二 )实习 管理制度 的 有 效化

由于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与专业指导教师相隔很远,不能像在校时进行有效管理,因此,目前实习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如学生不能按管理规定要求的那样按时主动联系专业指导教师。再者学生在请假时经常以为企业批准请假就行, 而忽略了向学校方面履行请假手续。前者还可能用一些客观原因解释,比如进入实习岗位后,业务繁忙,精力疲惫,等等。但是后者完全是学生对于实习管理制度的不够重视和不够了解导致的。

为了能让实习管理制度真正有效执行,应该提出对策,使学生对于《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从认识上足够重视,从内容上足够了解。以前向学生普及《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常见的办法有往届学生作报告,开专题讲座,举办座谈会,召开动员大会,等等,显然效果不够理想。应该让学生在新生报到入学时就知道他们两年后会经历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接下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让他们不断深入了解相关实习内容及他们必须重视和熟知的《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手册应该提前很长时间而不是在他们即将实习时下发。 下发后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可以用简单的小型测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利用往届学生顶岗实习时收集的各种实习案例,通过让学生编排小品、情景模拟等形式进行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在加大《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知识普及力度的同时,对于不按照管理制度行事的学生也应该加入相应的处理办法。比如没能按时主动联系专业指导教师的情况, 可以先由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了解实际情况,给予提醒,限期进行主动联系, 如果还不能做到则给予处罚。学生请假不符合规定的流程,先予以提醒,如不及时按要求改正,则也要有详细的处罚规定。总之,预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再辅以相应的处罚条例。

(三 )实习 管理制度 的全 面 化

学生安全保障方面。安全实习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学生顺利实习和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在学生离校实习前, 由系部联系保险公司由企业出资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可以考虑引入实习学生家长尤其是有一定知识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家长也参与到实习管理工作中。注意学生家长的主要职能是辅助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动态和配合专业指导教师做思想工作,在各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切不可扩大他们的权限。实习管理交流平台要进一步扩大化。目前实习管理的主要媒介手段有:电话、短信、邮箱、QQ等。今后建立专门的实习实训平台,定期收集实习学生的实习近况。对于往届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并上传, 让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网络也能随时学习了解。创建实习实训贴吧,由专门的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或采取专业指导教师轮班制负责贴吧的管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动态,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汇总信息及时上报。总之应该尽可能利用一切能够辅助实习管理有效执行的平台。

三、实习管理制度的未来发展

自从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开展顶岗实习以来,无论是“2+1”模式还是“2.5+0.5”模式,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都是顶岗实习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今后随着顶岗实习类型变多,比如赴日实习等模式,实习管理的内容也会相应增加相关内容,并且针对其特殊性,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和措施。

但是不管顶岗实习未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作为规范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行为的实习管理制度其本质是不会变的。随着对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成熟实习管理制度也会随之不断细致、有效、全面化。我认为实习管理制度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人性化。

摘要:自1997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以来,职业教育开始朝着“产教结合”的办学路子进行积极探索,实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习模式。各大院校、各个专业都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实习模式。时至今日,各个院校、各个专业在顶岗实习这一实习模式上有了很大收获,同时进一步发现了更多问题。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顶岗实习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其中实习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管理机制如何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以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 篇11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复兴伟业,关键都在人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的历史特点,当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然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一些深层次障碍,仍然严重阻碍着人才的引进和流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以及人才活力的充分解放,人才结构与整体状况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清障开路”,构建起一个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此次颁布实施的《意见》,围绕人才领域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精准聚焦施策,直击人才体制机制中的“顽疾”,抓住了全面推进人才事业改革的四个关键抓手。

第一就是要以“简政放权”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和培育机制。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行政干预;破除各类陈旧观念和机制,使各类用人主体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人才管理体制的法制化建设;改进和完善各类创新人才尤其是战略科学家的支持保障机制,创新方向的自主选择,简化优化相关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加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其次是以“创新育优”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考评机制、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以及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对青年人才、创新人才的发展危害尤深。《意见》明确,要改革不合时宜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职称制度,建立人才的多元评价机制;要创设针对青年人才的普惠支持措施,促进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第三,要以“开放灵活”的胸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和流动制度。不拒众流,不拘一格,“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柔性汇聚全球英才,畅通人才“上下左右”的流动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政、企、社、军、民各方向的人才流动渠道,真正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全面优化“党管人才”的工作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加强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篇12

1. 在教育厅及县政府指导下思源学校与教育局签订三年托管协议。

2.由思源学校校长担任托管学校的法人代表, 由思源学校选派优秀的管理骨干去托管学校当执行校长, 全面执行思源学校对枫木中心学校的托管工作。

3.从思源学校抽调5~6名骨干到托管学校充实学校管理及教学研究工作。学校每个学期选派骨干去托管学校帮扶支教, 两年来已经选派10多位领导、老师去枫木工作。同时, 枫木也选派对应领导、教师来思源跟班学习。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把思源小学部的领导教师90%交流到托管学校支教一个学期以上, 枫木小学的领导老师60%交流到思源跟班学习。

4.两年来思源学校对枫木小学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工作。思源学校就是枫木小学的大本营, 那里缺什么, 思源就提供什么。开始接手时, 枫木小学连一台办公电脑都没有, 思源学校就借几台电脑给其办公;没有门卫, 从思源借人去当门卫;第一次经营食堂和超市, 不懂食堂超市管理与经营, 思源选派骨干去培训指导, 手把手教;缺少音乐、美术、英语老师, 就从思源学校抽调去支教。

两年来经过艰辛的努力, 让一所全县薄弱的乡镇小学变成一所高分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 成为屯昌乡镇示范性学校, 学校在各方面均取得历史性成绩。2013~2014年度全县综合考评我校获县教育教学管理三等奖;2014年5月, 我校教师男子排球队在参加县教育系统排球比赛中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勇夺小学组第三名;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 《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旅游卫视》等多家媒体多次在重要版面报道枫木小学的办学成绩;2015年3月, 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和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校青年教师王翠柳在参加县青年教师调教中荣获第一名;2015年4月, 我校“环保小能手、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组作品在参加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省乡镇学校里, 我校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学校的软件管理都是属于不可多见的学校, 引来很多外县市教育局和学校参观学习, 2014年12月12日全国思源校长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这里召开, 得到全国近200位思源校长及教育局长们的充分肯定。去年接受国家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得到国家督学的充分肯定。2015年4月10日教育厅曹献坤厅长带领七大处室长到枫木中心小学调研时说:经过“思源优质资源拓展项目”的推动, 让一个普通山区农村薄弱小学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 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真是让我们欣慰。

我们是如何让一所薄弱山区学校变成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呢?除了按照教育厅相关文件落实校长问题、领导班子建设问题, 思源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外, 我们还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思想上的引领, 真心帮扶, 以心换心, 赢得教师的支持。让枫木的领导教师跟着海南思源学校这个大团队, 走出去 (上海、武汉、山东、河北等) , 请进来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专家团队) , 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 让枫木学校领导老师从不理解、不接受思源托管, 到完全支持, 再到全身心的投入学校工作。

二是抓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 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规范学校管理, 建章立制, 规范办学。从原来只抓几个重点学生, 片面追求重点中学入学率, 到1~6年级全部实行平行班教学, 全面抓生均成绩的提高的转变。从只抓语文、数学到全面开科, 开足开齐各门课程, 没有专业老师, 从思源借调, 认真落实三操、晨会, 每天锻炼一小时。课外活动的开展,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依法治校, 民主管理学校。

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民主产生工会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学校财务管理让工会组织说了算。学校自主经营食堂超市, 把最大的实惠让给学生, 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教育教学上。

3. 大胆改革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真正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

让学校事事有人干, 大家自觉自愿地干, 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积极性。

4. 在乡镇学校里第一个实行集体办公。规定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5.80%学生实行“半寄宿制”。即家长早上送孩子上学, 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 学校统一安排学生中午到宿舍午休, 领导教师值班陪睡, 下午放学家长来学校接孩子回家, 大大减少晚上学生在学校寄宿, 家庭特别远和家庭确实没有人接送的孩子才晚上寄宿学校。全寄宿学生不到100人, 但中午寄宿的学生有800人, 完全走读 (家在学校周边) 200多人。

6. 充分利用思源学校优质的资源及先进的管理模式。

两所学校统一组织教研活动, 统一组织月考、评卷, 统一按一个标准评价, 统一组织党员、学科教师户外参观交流学习活动。

三是狠抓学校特色发展, 提高办学品位。

1.引进深圳先进写字软件。每天规定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每天固定时间让学生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把课堂搬到劳动实践基地, 让学生动手劳动, 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从而学会感恩。

2.结合地方实际编写校本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把思源学校磨炼了三年高效课堂的成果引入枫木中心学校课堂上, 办适合学生的教育, 做适合学生的老师。

四是创新中心学校管理体制。

1.取消中心学校工作室, 把他们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上去。中心学校工作室一般多达8人, 少则也有5人 (一名工作室主任, 2~3名教研员, 1~2名报账会计, 一名两基专干管理档案, 其他工作人员) , 这些人员绝大部分是不带课的, 极大浪费教育资源。

2.实行中心学校一元化领导。即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 教学点实行挂点领导目标责任制, 学校各部门主要领导每人包干一所教学点, 全面指导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 每周必须到所负责的教学点检查指导工作一次, 教学点财务支出要报挂点领导审核, 大笔支出报中心学校校长审核;教研员由中心学校最优秀的科任教师兼任, 统一组织全镇各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 全镇统一组织考试评价, 集中反馈教师教学 (教案、作业批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 ;报账会计、档案管理都由任课教师兼任。每学期由中心学校组织对各教学点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结果与教学点教师绩效直接挂钩。

上一篇:班级卫生工作下一篇:油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