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启示

2024-05-21

秭归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启示

秭归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启示 篇1

秭归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启示

刘晓华

2012年第9期 ——党的建设

2007年以来,秭归县根据省、市纪委的统一部署,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对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成立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对74个县直部门和单位及所属系统进行分片监督和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践探索

(一)构建三级监督体系。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关键是创新管理体制,重点是完善运行机制。改革后,我们将纪检监察派驻制纳入全县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布局进行考虑,着力构建县级管面、纪工委联片、各部门抓点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在县直机关的全覆盖。一是县级管面。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源头治理腐败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二是纪工委联片。县纪委成立4个县直纪工委,明确为正科级机构,每个纪工委定编5人。按照“职能相近,规模相当”的原则,每个纪工委分片监督联系约20个部门和单位,行使县纪委(监察局)授予的监督、检查、调查、建议四种职权,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对部门和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协调。三是部门抓点。除公、检、法、司和垂管部门仍按过去管理模式外,其他县直部门不再设立纪检监察机构。部门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主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体工作职能由相关股(科)室负责。

(二)实行“三统一”管理体制。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重点是统一管理,实行力量整合。一是人员统一管理。按照“统一收编、统一选配、分组派出、分片监督”的基本思路,在不增加行政编制的前提下,将县直纪检监察人员专项编制划转到县纪委统一管理使用。纪工委干部由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进行提名、考察,按程序呈报县委决定任用。纪工委干部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全部由县纪委负责。纪工委与县纪委机关实行干部定期轮岗交流。二是设施统一配备。每个纪工委采取集中办公,设接待室、谈话室、办公室、会议室,统一配置办公办案设施设备,每个纪工委配备有打印复印设备、办公电话和照相、录音设备。三是经费统一保障。纪工委办公经费参照政法系统标准按每人1.87万元予以保障,按人平1万元标准落实办案经费,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县纪委集中统一管理使用。

(三)探索“三联”工作机制。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体系联建、案件联办、问题联治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体系联建。始终把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作为源头治腐的重要任务来抓,构建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惩防体系。推行联席会议制度。以保障和推动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反腐倡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主题,各纪工委监察分局与所监督联系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及时了解工作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和督办。推行工作报告制度。各部门在每月底将当月工作情况和下月工作安排书面向纪工委监察分局报告,其中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实行事前申请、事中参与、事后报告制度。推行日常巡访制度。纪工委监察分局根据需要对部门进行不定期工作巡访,有针对性地对日常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和督办。推行常委联系制度。县纪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纪工委,每个纪工委确定一名纪委常委联系,为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推行重点巡查制度。纪工委监察分局每年根据工作部署,确定1-2个部门实施重点巡查。重点巡查一般为一个月时间,按照发布公告、民主座谈、个别谈话、民意测评、走访群众等形式开展。还根据需要实施驻部门巡查和专项巡查。几年来,4个纪工委共参加部门研究“三重一大”事项会议213次,开展日常巡访352次、专项检查及专项巡查38次。二是案件联办。坚持信访集中受理。严格执行信访和案件办理制度,对来信来访分类进行登记、办理、立卷归档,对涉及所监督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及公检法司等单位党员干部、行政监察对象的信访件,送县纪委信访室处理;对涉及所联系部门党员干部的信访件,转交部门办理;对所监督部门一般党员干部、行政监察对象或县纪委转办的信访件,按信访办理程序和要求直接进行调查核实。坚持线索分片核查。对信访初核中发现的案件线索需要立案调查的,按程序立案并展开调查。坚持案件联合办理。纪工委监察分局除自办案件外,还积极参与配合对其他案件的办理。三是问题联治。各纪工委监察分局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问题导向、联合治理的工作思路,主动介入各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难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效能监察。加强专项检查。针对阶段性工作要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定专项检查的“项”,制定专项检查的“案”,组织力量进行“查”。开展了公车私驾、升学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10多项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部门及时整改到位。开展效能监察。各纪工委结合部门实际,提出每年的效能监察项目,报请县监察局批准同意后,立项开展效能监察。几年来,先后对青蒿峪水库等重大项目实施了效能监察,对项目业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主管部门及其它行政管理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发现的问题下达监察建议书,提出整改建议26个。实行跟踪督办。按照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的要求,各纪工委抓住廉政风险防控、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党务政务公开、廉政文化建设“六进”等重点内容,积极加大对部门的指导和督办力度,确保了工作进度和成效。

二、主要成效

经过近五年的改革实践,全县纪检监察监督力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日益显现,较好地维护了党委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监督力量更加集中。成立纪工委后,县纪委机关干部由24人增加到43人,工作经费比改革前增加45%,监督力量得到加强。工作上实行分块监督和分片联系,把“分兵把守”变为“兵团作战”,“分散监督”变为“集中监督”,“松散型管理”变为“紧密型管理”,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点面结合的监督网络和反腐倡廉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专职不能专用、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整合了力量,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

(二)监督范围更加全面。改革前,派驻纪检组因诸多客观原因,在对派驻单位的重大问题的监督上很难全面。改革后,根据职责和权限派出纪工委全面加强了对联系部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的监管。纪工委监察分局对联系部门在决定上述问题时,都要派员参加会议。以确保“三重一大”主题的合法、科学、民主。对联系部门重大项目的安排上,纪工委监察分局都对其立项、招投标、组织实施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跟踪监督,一旦发现问题,或纠正、或查处、或整改。

(三)监督内容更加细致。改革后,各纪工委监察分局经常到联系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举行座谈会,了解情况,以确定监督工作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经常与联系部门的服务对象进行座谈,与有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分析和确定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到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工作中,确定监督的重点环节;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均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复。不定期地开展暗访巡查,发现问题,反馈意见,即时整改或者查处;经常深入到联系单位去,加强沟通,增强配合;对所列席会议,做到了每次有记录有备案。

(四)主体意识更加明确。过去,县直部门负责人普遍认为纪检监察工作是属于党务工作,是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的事,主要领导不愿意抽出精力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改革后,部门主要领导普遍感到自己亲自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比过去用的精力更多了,纪检工作与本职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不像过去多是交给纪检组长去抓,部门单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体意识没有因为改革而弱化,而是更加明确到位。

(五)服务发展更加有力。改革后,纪检监察干部按照各自分管辖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消除群众心中的误解和怨气,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开展“发展环境改造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治庸问责”等工作,促进了行风政风建设上新台阶。2011年,我县县域经济排名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三、经验启示

(一)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改革才有向心力。思想认识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基础,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如果在思想认识问题上不提高、不坚定,我们的工作就会出现动摇,就会走弯路,就会辜负上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辜负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我县综合派出改革工作改革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进改革,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在人员编制、机构级别、经费保障、干部选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为纪工委监察分局全心投入改革、履行职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只有围绕发展大局,改革才有生命力。实践证明,纪检监察改革工作只有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才能有效推进,提高监督实效。各纪工委监察分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在履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信访办理、案件调查等工作职责上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了监督权威,构建了与部门之间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共同体”,得到了县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只有理顺工作机制,改革才有创造力。在改革中,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基本理顺了纪工委监察分局与部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县纪委监察局与纪工委监察分局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纪工委监察分局与委局机关业务室的指导与协作关系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同时,明确了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监督、查处、督办、服务”四大职责,通过建立日常报告、季度联席会、工作巡访、专项巡查等制度,加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部门情况的了解,强化了监督和联系,有效克服了“两张皮”现象,形成了“面、片、点”的立体监督网。

(四)只有提升干部能力,改革才有凝聚力。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的人员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支队伍管理得好不好,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否有活力、有战斗力,不仅关系到整个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也关系到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此,县纪检监察部门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教育,强化“正人先正己”理念,把“自身过硬”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金字招牌”来培养,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积极实行传帮带,干部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能力,很快进入了角色。■

(作者系中共秭归县委书记)

上一篇:四颗心(进取心、平常心、宽容心、感恩心)下一篇: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PPP项目合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