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2024-11-17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共10篇)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1

基层医院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管理

医院检验科是工作人员直接与患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接触的工作区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也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的科室。根据检验科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范管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检验科原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检验科内部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规章制度不建全,现有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对检验科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方面的,而对购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设备和仪器投入很少,科内人员只重视业务学习,很少参加医院感染方面的学习班和会议。

1.2 工作环境污染。检验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标本在离心操作时会形成汽溶胶,标本外溢等造成空气、台面和地面的污染。

1.3 各种标本具有传染性。检验科汇集各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各种标本,这些标本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若未加防护,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不仅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传染,而且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高。

1.4 个人防护不到位。在操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范,不戴手套、口罩、帽子;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出入休息室;或在实验室内吃零食、吸烟;在实验过程中接听电话、填写资料、无处不摸等有些人只重视自己的保护,轻视患者的保护,有的甚至为了操作方便,既不保护自己也不保护患者。清理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处理不严格,从思想上轻视医院感染工作。

1.5 操作仪器污染。操作的仪器有的直接与标本接触,如血细胞计数仪、生化自动分析仪等。在仪器吸取标本时,容易造成仪器表面污染,离心机在离心时若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及其他如冰箱、培养箱、显微镜头等都可能被污染,污染的仪器不及时消毒处理也会造成检验人员感染。1.6 医用垃圾是个重要的传染源。实验室的废弃物有固体和液体之分,一般情况下,固体废弃物经消毒后放人黄色医疗废弃物带中,液体废弃物经过严格消毒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再排入下水道。但是,有些单位为了方便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相互混淆,分不清。一些检验用品如采血针、注射器、试管、尿碗一次性用品未经消毒浸泡与生活垃圾放在一起,直接污染医院环境,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1.7 菌种的保存。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存有各种各样的菌种,这些菌种一般都是致病菌,如果保存不当可能造成实验室的污染。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菌种,检验人员被感染的几率也很高。预防与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科室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检验科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防护、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同时医院感染科要加强对检验科预防院内感染工作的管理,院感专职人员要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管理水平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检验人员自觉提高防护意识,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2.2 加强检验科环境的消毒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器具摆放整齐,仪器之间有通风。清洁区与污染区严格区分开,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物品不能混用。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2.3 注意气溶胶的污染。样本的离心必须在开放实验室中进行。真空采血管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Orain后再打开。细菌室乙醇灯火焰上应套一个长管使乙醇灯火焰上方有充足的无菌空间,最好使用焚烧灯。

2.4 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及个人防护的认识。2.4.1 要求全科人员严格执行检验科的操作规程:在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戴口罩、手套、帽子,不得穿污染的工作服进入休息室,不在实验室内吸烟、吃零食、饮水、会客,个人食品不得放在实验室的冰箱中,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接电话。

2.4.2 严格洗手:污染的手是传播病原菌的主要媒介。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3O%,所以控制好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应及时洗手,并且需要强调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4.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并用镊子取棉球,对每位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消毒。

2.5 医用废弃物的消毒与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法》的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区分开,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在各种污物袋上标有“危险、污染物、废弃物、焚烧”的字样。一次性检验用品、采血针、注射器、采血吸管、试管、医用手套、反应板等使用后经高压灭菌,由专人回收。废弃标本:关节液、胸水、腹水、胃液、脑脊液、尿液等液体标本,每lOOml加漂白粉5g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厕所或化粪池;粪便、血、痰液及其他固形标本,装入黄色塑料袋中由专人负责回收。微生物室的医用垃圾:如细菌标本、培养基、药敏纸片、细菌鉴定条以及一次性用品,均应高压灭菌后装入黄色塑料袋中有专人负责回收。

2.6 检验器材用品的消毒与处理。各种器具除无传染性的器材外,凡直接或间接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都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显微镜、离心机、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2.7 菌种保存。菌种保存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由专人保管只有充分认识检验科在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利与弊,才能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才能制定出相关的预防与管理措施。这不仅保障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2

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多被国内外医学界重视, 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也引起了关注, 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外, 还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各种标本[1]。这些标本蕴含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本身就是传染源, 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须要加强自我防护, 认真处理医疗废物, 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由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笔者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1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现状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

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定实验人员的出入制度, 标准操作程序, 标本处置程序, 消毒及清洗制度;对突发事故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 穿刺时利器的损伤等没有应急方案, 感染后检测制度也没有具体规定[2]。有的科室虽然有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没有认真落实, 这些不同程度造成了医院感染的隐患。

1.2 自我保护意识差

长期以来, 许多检验科只重视业务学习, 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差;操作中检验人员不按检验科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办, 工作时不戴口罩和帽子, 接触传染性标本时不戴手套, 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和吸烟等。检测后的标本随意放置, 受污染的台面和地面不及时消毒, 洗手设施不能预防交叉感染, 不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等。

1.3 防护及消毒设施不全

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临检、免疫、细菌、生化及门诊等实验室没有配备紫外线灯或数量不足, 达不到消毒效果, 台面、地面及相关污染的器械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消毒剂浸泡、清洗。

1.4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

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 很难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患者及家属能随便进出实验室, 或由于用房分配不足, 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 从而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1.5 医院感染知识缺乏

检验人员在校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甚少, 特别是对医院感染新知识、新动态了解不多, 不够重视, 对消毒灭菌方法的实施, 消毒液的配制, 使用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不够。

1.6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对使用过的抽血注射器、采血针、吸管、试管、离心管、加样器吸头和酶标板等与生活垃圾混合盛放。一般情况下, 液体医疗废物应经过严格消毒, 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再排入下水道, 可有的工作人员图方便, 或者是为了减少成本或者是感染知识的贫乏或意识的淡漠等直接排入下水道, 这样就有可能把病原微生物带到社区, 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流行[3]。

2预防医院感染对策

2.1 健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督促实施

科室要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 科主任要监督全科人员的有效执行。其中包括从采血或接收标本、标本的离心、保存和处理都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 采血时要使用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抽血前要进行手消毒或洗手;实验室内应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循环消毒机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实验室要备有利器盒, 用于分装针头、玻璃片等损伤性废物。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提高认识

组织检验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防止医源性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对全科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提高检验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 使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地开展, 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 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2.3 改变思想观念、增加资金投入

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 工作环境不是很好, 没有很配套的防护措施, 很多人都没有防护意识, 随着医院感染知识的不断普及, 检验科的感染风险也逐渐被重视, 但长期以来, 错误地认为医院感染工作是加重了医疗成本, 看不见经济效益的一项工作, 这种认识是对工作人员健康极端不负责任的。医院领导一定要首先提高认识, 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安装一些必须的防护设备, 如:①添加自动洗手设备: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标本前应及时洗手, 并且需要强调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②安装免提电话机:全科均安装带有免提功能的电话机, 而且经常对电话机进行消毒, 以免由于污染电话引起医源性感染。③安装洗眼器:在发生意外血清飞溅到眼部时, 对眼部及时地进行冲洗。

2.4 建立检验科消毒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①建立消毒责任制度, 科室内可以设立1名~2名人员负责每天的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包括消毒用器的领取, 配制和发放, 并对消毒液进行定期更换检查等。也可实行区域负责制, 使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4], 并用镊子取棉球, 对每位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③定期对定量加样器, 吸耳球、显微镜等进行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擦拭消毒;④定期对计算机键盘, 鼠标、电话等进行消毒液擦拭消毒;⑤ 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电脑打印检验报告单、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 从根本上解决检验报告单的消毒问题;⑥每日对空气、仪器设备的表面、试验台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并定期监测;⑦自动化分析仪产生的检验废弃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 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是0.5%金星消毒液与废弃液按5∶4的比例混合作用30 min后倒入下水道;⑧将使用过的试管、离心管、加样器滴头和酶标板等一次性检验用品放入消毒桶内, 经高温高压消毒后, 再做废弃处理。

2.5 加大检查督促指导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科加强对检验科消毒隔离, 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督查, 派专职人员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 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 管理水平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使检验人员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提高防护意识,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保证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 加强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监测, 促进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3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措施, 提高了科里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 有了自我防护意识, 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 降低了检验科医务人员职务性感染概率, 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力红.医院感染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69-171.

[2]王艳.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6) :617.

[3]梁国明.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 :67.

试析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篇3

【关键词】检验科;医院感染;策略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08-01

众所周知,医院感染对于医患双方来讲都是很不利的。一旦发生此项事件,受害最大的应该是检验人员,因为他们每天都要跟患者交流,而且还要接触很多的感染源,像是血液、分泌物、体液等很多标本里都含有可以致病的细菌等微生物,导致感染的发生。作为整个医院感染的高危和监控区域,检验科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如何加强科室内的安全防护,增强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将是检验其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内容所在。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策入手: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对策来讲,检验科的首要工作就是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来指导约束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操作程序标准及一些可行的管理程序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通过一些控制感染应急预案的建立,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持续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责任,掌握各种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感染状况;通过统一的工作守则,约束工作人员的形体,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除了建立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外,检验人员有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检验人员刚入职后,要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有效贯彻落实医院方面关于此项工作的各种管理规范。技术守则和安全指导方法十分关键,应在培训中逐渐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各项认识。要督促和指导工作人员增强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一定要穿工服戴工帽,而且每进行一次操作必须换一次乳胶手套,进行静脉穿刺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守每个人都只用一根针,一个吸管的原则,止血带也应进行消毒后才能使用。还有其他的利器都应找到相应的专人负责,不能越权行使操作[1]。杜绝实验室内的一切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进食、吸烟等。总之,所有工作要以尽量降低医院感染为前提而进行各项工作。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防止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也取决于医院本身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医院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医院感染工作,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要将医院感染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和指标清晰明确的制定出来,并分配给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具体实施[1]。其次,不管从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还是一切防护用品的购买等多条通路保持畅通,方便共组人员遇到问题及时跟上级沟通协调。最后,要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污染几率。而且要合理安排检验科的位置及其内部结构,要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进行分开管理。总之,为防止医院感染,应尽量完善其管理体系,以达到有效管理各项工作的目的。

四、重视消毒管理工作

由于检验科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和提取其中的一部分物质进行检验,而这些物质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治病因子,所以作为检验科来讲,必须重视消毒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既定操作流程进行各项操作,每天开窗让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的墙壁、工作台、地面彻底消毒,同时门窗及柜子把手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及很多的辅助工具在进行检验工作时要注重细节,减少不必要污染[2]。

五、慎重处理医疗废弃物

在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中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也是很关键的。通常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2]。要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应将生活垃圾同医疗垃圾做明显的区分并分开放置。平常用于检验工作的各项仪器在每次检验完后都应该进行彻底消毒,对于一次性产品如注射器、习惯等产品的选用上一定要注意其质量,而且在用完后应将其分开放置,放置污染。对于可以回收的物品一定要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除此之外,应该对各项垃圾回收工作进行必要的等级,防止因为忘记而出错。总之,检验科要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目标性监测,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意识及工作能力上均应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觉悟,担负起与之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及控制水平,尽量避免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其主要目的。

六、规范检验人员手的卫生

对于检验人员来讲,手的作用极为重要,很多细菌都是通过手进行传播,所以对于经常接触细菌的工作人员来讲规范手的卫生非常必要[3]。有数据显示,百分之三十的医院感染都是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所以要维持良好的医院感染制度必须规范检验人员手的卫生,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和速干手消毒剂来规范操作,降低医院感染几率。

七、总结

综合全文,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策略对于医院和患者都非常重要,只有切实有效的控制好医院感染,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医院才会更好的运作。所以作為工作人员来讲,切实抓好此项工作,让以上的防止感染策略落到实处将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潘桂芝吴慧.浅谈检验科如何预防医院感染[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

[2] 程玲娟.浅谈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1,(23).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4

为进一步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工作,保证院感工作的落实,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管条例》,在医院院感科的管理及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学习培训

1、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验室医疗废物废水处理程序、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等。增强全科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计划派人参加每年一次的“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会议。

3、科室每月组织一次 “院感知识学习培训”,并进行院感工作自查,对自查的问题提交科室“质量安全追踪”会上进行讨论,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二、医疗废物管理

1、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及处理,科室安全技术主管对每月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整改。

2、督促保洁员做好实验室的清洗、消毒和垃圾收集运送工作,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检查保洁员做完相关工作后的签字记录。

3、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规范使用高压灭菌器,并按规范进行效果监测、登记。

4、病原微生物室每日做好耐药菌株的使用、监测、记录工作。

5、对科室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采取专人监测方法,有效避免了监测漏洞。

三、医院院感监测

1、配合院感科,做好每月重点科室院感监测,计划每月15号进行监测。

2、在院感科的组织下,由细菌室工作人员,对院感监测物品进行采样。

3、每月对院感数据进行统计,并上报院感科。

4、配合药剂科,做好医院抗生素使用和微生物标本的统计工作。

5、配合院感科做好院感的应急监测和采样工作。

四、持续改进

1、根据科室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计划,科室安全主管进行、季度、月、日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能及时解决处理的问题,科主任与安全技术主管协商后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科主任应向院感科汇报,并提交科室讨论会讨论,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

2、对检查中出现的违反登记管理现象的人和事,科室安全技术主管及科主任有权进行相应的处罚。

3、制定“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及“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应急预案”,计划组织一至二次相对应的演练。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5

1、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内感染。

2、我院医院感染的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质控小组三级管理组织。

质控小组由科主任、质控医生、质控护士组成。

3、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标准预防的概念:

标准预防是指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均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无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缘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保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主要包括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微粒隔离。

4、预防感染的措施: 洗手: 洗手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监护室、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及戴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等。洗手方法:

洗手使用流动水,采用“六步”洗手法,清洗部位包括:手心、手背、指背、指尖、指缝、拇指,同时清洗腕部,每次不少于30秒。戴口罩:

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无菌操作、在手术室工作时、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面部时均须戴口罩。一旦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工作帽:

医务人员在手术时、为病人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均应戴帽子,并且将头发全部遮住。工作服:

医务人员必须穿工作服上班,且保持清洁、干净。不得穿工作服到餐厅、浴室,只能在工作区域内活动。手套: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及具有传染性物质时使用、进行各种无菌技术操作时均须戴手套。

隔离衣:

接触患者时工作服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及具有传染性物质污染的情况下使用。防护镜:

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传染病人时或有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戴防护镜。防护面罩:

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传染病人时或有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戴防护面罩。

5、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锐器伤紧急处理

5.1由于锐器伤是血源性病原体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气刺伤。5.2不慎被锐器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用2%碘酊、75%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到外科作进一步伤口处理。

5.3发生锐刺伤后,当事人要报告所在科室的领导、感染管理科、防保科。5.4防保科及时登记并进行血源性疾病的检查。

5.5被乙肝、丙肝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根据情况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3、6个月复查。

5.6若疑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到防保科抽血查HIV抗体,同时抗病毒药物,并进行血清血跟踪观察。

6.我院常见的隔离种类及措施 6.1 呼吸道隔离措施

6.1.1 设隔离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子。

6.1.2 原则上病人不能出室,必须外出时须戴口罩。

6.1.3 进病房的所有人员必须戴有效防护口罩及帽子、穿鞋套。6.1.4 进出病房前、后均应卫生洗手及手消毒。

6.1.5 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及用品,用后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送焚烧。

6.1.6 病人被服及需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须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按常规处理。

6.1.7 室内所有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送焚烧。6.1.8 加强物体表面及地面消毒。

9、一经确诊,立即转往传染病医院治疗。病人转院后隔离房间终末消毒。

6.2 接触血液、体液的隔离措施

6.2.1 原则上实行单间隔离。设立醒目标志,无单间病房时采取床边隔离。

6.2.2 在血液、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

6.2.3 有血液、体液喷溅污染的可能时应戴口罩及护目镜。6.2.4 接触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

6.2.5 手与血液、体液接触或可能接触后应立即洗手,必要使用消毒液洗手。

6.2.6 病人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均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封好后进行焚烧。

6.2.7 病人离院后进行终末消毒。6.3 肠道疾病隔离措施 6.3.1 设隔离留观病房。6.3.2 进入病房宜穿隔离衣、接触污物宜戴手套,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6.3.3 病人的所有垃圾均应装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闭后焚烧。锐利器放入专门的锐器盒中。

6.3.4 病人离开医院后病房进行终末消毒。7.我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碘酒:2%的碘酒主要用于皮肤的消毒。

碘伏:0.5%用于皮肤消毒、0.02%用于黏膜消毒。

酒精:75%酒精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快速手消毒剂、体温表的消毒。含氯消毒液:包括健之素、8-4消毒液。

250mg/L用于手的消毒、浸泡扫床套、床头桌布,作用时间30分钟。500-1000mg/L用于污染地面、物体表面擦拭、诊疗用品的擦拭或浸泡(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等)、反复使用的器械(换药碗、口腔器械、肛门镜、呼吸机的管道等)物品的初步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0.5%过氧乙酸用于空气的终末消毒。

8、医疗废物处理的有关内容 医疗废物的概念: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法人(院长)是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处理原则:

分类收集、严禁混装、密闭运输、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化学性医疗废物、药物性医疗废物。附分类表

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

科室:

1、医院感染定义?

2、洗手指征包括什么?

3、如何正确洗手?

4、医疗废物分类?

5、接触血液、体液的隔离措施?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6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配备了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主管, 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 对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专职人员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监测、指导。检验科监控小组由科主任和1名科员组成, 负责针对本科室的具体情况, 制定并督促检查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落实情况及各项监测。

2 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 利用电脑、黑板报、医院感染科下发的资料等形式宣传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 并派人参加医院每季度组织的医院感染及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考核以及每年举办一次的医院感染知识竞赛。

3 采血室控制感染对策

(1) 采血人员操作时穿戴整齐, 戴口罩、帽子、穿工作裤。 (2) 每天操作前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操作台, 拖地。每天2次紫外线消毒房间, 每周五用无水乙醇擦拭灯管, 每半年监测1次灯管效果, 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 达到了消毒规范要求。每周五全科室进行大扫除, 保持全科室的清洁。 (3) 采血人员每采血一人后就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2 min, 再给另一人采血。每采血一人后更换静脉垫上的小毛巾, 并更换止血带, 分别将小毛巾和止血带放入2 000 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60min, 由专人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巾一带。 (4) 一次性采血管、采血针的贮存管理:设专人管理, 专柜存放, 房间保持通风、干燥, 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 物品存放于离地面30cm物架上, 按产品生产日期先后使用, 防止包装破损、失效。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贮物柜、拖地。 (5) 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每天由供应室回收, 进行无害化处理。 (6) 科室专职人员每日测试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以达到消毒效果。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7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价值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64-0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方法、新材料与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这也不可避免的为医院带来了更多的感染可能。所以,目前有一个比较紧急的课题就是探讨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感染问题,才能为新科技的临床诊治减少感染。医院里的感染问题都和微生物具有很大的关系[1]。常见的医院感染一般都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一个是易感人群,一个是传染源的传播途径,另一个则是传染源的存在。微生物的检验可以为医院相关的感染问题做出一个明确的诊断,进一步确定医院感染时发生在哪个环节,是内源性的感染还是外源性的感染。而且还可以用微生物的检验来控制其感染的进一步扩散等问题,所以,微生物检验是现代医院控制感染的一个有效手段[2]。下面本文就对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当中的具体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区的6家市级医院。这6家市级医院当中,有3家在这段时间里采用了微生物检验的方法来控制医院发生的感染问题,而且还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病原学依据。另外3家则只是单纯的使用一些常规的方式来处理医院感染的问题。我们把使用了生物监测的3家医院划为实验组,没有使用微生物检测,只是使用一些旧有的比较常规的控制手段的3家医院划为对照组。

1.2 方法 当医院里感染问题出现的时候,对照组的3加医院只是使用一些旧有的常规性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并没有对医院的感染问题做深一步的研究与鉴别。而实验组的3家医院则利用了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对医院所出现的感染问题作了病原菌的快速鉴定,与此同时,还鉴别出了具体是何种类型的感染。对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我们可以对病原菌的種进行鉴别,而细菌的具体分型方法也是比较多的,这包括:血清学分型、分子分型、细菌素分析、噬菌体分型,以及质粒图分析等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

加强监测医院细菌的耐药性。首先,要仔细观察细菌耐药性的一些具体表现,例如:凝固酶的阴形葡萄球菌可以增加感染;耐万古毒素的屎肠球菌穿线感染现象;耐青毒素的肺炎链球菌在各地区的传播速度快等[3];其次,实验组的医院还会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的功能。对实验室的资料进行及时反馈,例如:每天对临床的一些标本的耐药性都进行微生物检验,为医院的感染控制部门提供最新的资料,以便于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此外微生物实验室还要利用K-B纸片法定期做好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使用细菌学检测,主要包括对感染源与媒介的监测。其中,感染源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医院环境等,所以要加强消毒工作,预防感染问题。在此期间可采用生物指标法来消毒灭菌,并监测是否达到了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因素为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医疗用品的污染等。

同时,实验组医院还要加强度易感人群和正常菌群的相关监测。其中,易感人群主要包括ICU监护患者、癌症患者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患者等,所以要做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于正常菌群,则要做好环境细菌的相关检测。

此外,实验组的医院还高度重视医院微生物检验者的相关问题。不断提高微生物检验者的理论素养,丰富其关于治疗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的工作;努力调动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海牙做好和临床的沟通,指导临床进行科学的隔离与消毒等工作。

2 结果

实验组的3家医院在感染控制当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98%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未受到任何感染。只有2%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过低等原因被轻度感染,但是大多也在一周之后痊愈。对照组的3家医院则比较差。有34%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被感染,其中60%是由于医院环境卫生差引起的;30%是由于临床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引起的;还有10%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4]。在这一年当中很少发生大的医院感染事件,大多数都被及时的控制住了。两个小组的对比说明,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对于医院控制感染有很大的价值,这主要应用在:预测感染传播途径、监测病原菌与监测易感人群等各个方面。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十分重要的一个生命学科了,同时也为指导我国临床的感染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它作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科室,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全部检测任务与责任。而且微生物检验对于我国临床当中的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临床的医师提供一些及时、有效的关于抗菌药的相关信息。

目前,国内医院的感染发生情况很多,很常见,所以必须要做好监测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而且,微生物检验直接关系着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以及整个医院的感染监测工作,三者呈现正相关[5]。要控制好医院的感染问题就要从监测易感人群、阻断传播途径与检测好病原菌三个最主要的环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而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在这三个环节当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微生物监测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感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董艳娥.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94-95.

[2] 段巧玲.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和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6):1021-1022.

[3] 张伟.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51-352.

[4] 曾明磊.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06):72.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8

一、内镜室基本设施的要求

1、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如胃镜、肠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也可分时间段进行。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做到一患一灭菌

7、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5槽(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加盖、冲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等

内镜室的基本管理要求

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17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技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

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冒肠镜等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流程表

水洗

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与步骤

一、软式内镜的清洗步强、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再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资,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刷洗,时间按使用说明

3、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领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及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软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释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用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3不能采用压力苏汽灭的内镜及附件可使用2%碱性戊二醇浸泡10小时灭菌,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如镜、阴道镜等,可用消毒20分钟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6、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使用说明。

7、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干燥保存。

8、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二、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1t;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三、采样方法:检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四、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全自动消毒机时必须在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v,酸性水ph值≤2.7及酸性氧化电位水中含有2560mg/1有效氯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责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费

一、负责指导和监督内镜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防护,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熟悉掌握内镜清洗、消毒、储存的工作程序及要求,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设备的操作规程、程序、性能及注意事项,确保内镜安全使用。

三、工作中正确掌猩内镜持镜和悬挂法,对内镜和附件要轻拿轻放,避免意外损害

四、负责使用、维护、管理好清洗、消毒的各种设施及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

五、做好各类内镜的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六、按《内镜规范》要求每月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七、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醇洗槽、冲洗槽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按《内镜规范》要求,底清洗消毒,待备用,每日对室内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地面和物品用500mg/1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是内镜检查操作的场所,为使内镜检查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避免差错事故,保证患者安全,特定如下制度

一、内镜检查必须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严禁吸烟及高声谈笑

二、检查前须核对检查申请单,注意有无检查禁忌症,对待病人态度应和语亲切,关心体贴,做好术前的宣传解释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三、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操作时,必须严肃、认真、细心,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检查过程中必须思想高度集中,即要认真检查脏器的病变,又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四、检查完毕,应当向患者嘱咐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指导患者与有关临床科室进一步作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五、内镜检查时除个别危重病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需家属陪护外,其他情况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内镜操作室。

六、做好日常登记预约工作,内镜检查的预约时间,应由内镜室护理人员负责。若病员因故需要更改检查日期(如提前或推迟)者,须事先通知内镜室护理人员,以便作相应调整

七、所有内镜检查申请单必须交费后方能登记预约,不得赊欠

八、负责登记预约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或家属预约时,必须作好内镜检查的各项术前准备的交待解释工作,以保证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九、逐日登记检查人次,各种内镜的使用次数,按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十、每次内镜检查结東后,必须整理好各种器械、物品,并作好内镜室的卫生工作,使内镜室始终保持整齐、清洁。

十ー、各种检查记录应保管员好,建立档案,经过批准和登记手续后才能借出。

内镜室制度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认真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护盖(防水、防尘)。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2017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按规范时间进行冲洗,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探讨 篇9

【关键词】 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学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7-02

随着医学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在医院中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医疗技术的严格要求显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在近年来逐渐增加,且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基层医院检验科也开始引入先进的设备与仪器。对于检验科如何適应形势所需、保质保量为患者与医务人员服务成了近年来基层医院检验科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根据本文笔者多年经验,对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科学管理进行分析与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 落实制度建设

医院应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基层医院的要求,通过认真学习与仔细探讨和完善后,制定出检验科应该遵循的操作程序,并在还应详细记录和说明制度的应用方法与落实相关情况。针对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特点,推出相应的仪器、试剂、标本、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设立相应的管理小组,让每一个检查任务落实到人,进行每一项检查后,要求检查人签名,并做好相关的记录[1]。

2 注重教育,调动积极性

基层医院中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学历层次较低,但是根据相关规定,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精湛的操作技能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是检验科科学管理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时建设良好医德与医风的基础。医院管理方应该对检验科工作作风进行整顿,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良好的职业操守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准则。在所有检验师上岗前,需对其进行考核与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岗位职责,巩固服务意识。医院还应鼓励检验师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将检验科管理推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在职的检验师,医院可以给予其深造的机会以满足医院发展所需,使检验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和医生服务[2]。

3 注重质量管理与规范操作

针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可能出现的懒散的工作作风,建议科室建立相关的质控小组,并评选出组长,根据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对检验科进行定期检查,并且对患者及医生收集对于检验科的意见与建议,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定期讨论,找到确切的解决办法以提高检验科管理质量。对于采集的标本,要求医院进行及时送检,并对一些不合格的标本予以拒收。对于检验科的数据需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核对。所有检验科使用的起居均应该本着质量第一、价格适中的原则进行购买,且所用试剂需要符合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的规定。所有仪器在使用前,应该采用标准品进行校准,待到确定仪器运行正常后才能进样进行检验与记录。若检验科存在两台一样的仪器,则要使用对比试验来保证仪器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准确度。组长应与组员一起对检验科每日所有的报告单进行检查以确认其合格性,当发现任何问题时,除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外,还需进行总结以帮助科室改进[3]。

4 安全为主,服务患者

对于检验科主任的要求主要在掌握专业技术、注重自身学习、培养科室骨干、保证科室正常运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增加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外,还需要提高与患者的交流。基层医院的检验科人员较其他医院而言较少,且还要保证急诊班的执行,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还要求具有多才多能的特点。检验科的各种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也由检验科工作人员负责,因此保证仪器的安全与准确不仅是对医院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5 制定奖惩制度

在制定检验科管理制度时,主要以鼓励工作人员为主,处罚与处理为辅,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进行实际考核时,建议使用多劳多得的方式,结合工作量,将考核结合与年终奖挂钩,并每一个月评选出优秀工

作者。所有评定均使用三联单进行统计以避免弄虚作假的情况的发生。对于在技术上有极大进步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做出突出贡献的检验师,给予其奖励[4]。当发现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给与提醒,并在之后的总结会议中提出,但须注意的是提出问题时应对事不对人,旨在提高工作人员的警觉性,补充不足。

6 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大多数基层医院检验科不具备生物安全柜,但建议基层医院检验科配置质量较好的生物安全柜,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院内感染出现。在目前抗生素较为滥用的环境下,耐药菌株也不断出现,因此对于实验室中细菌与病毒的传播和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建议医院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佩戴手套和口罩,养成遵守制度、安全防护的良好习惯[5]。

7 小结

基层医院检验对于技术性的要求非常高,因其提供的临床检验数据为医生选择患者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检验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诊疗水平,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通过提高检验科整体水平与质量,能够有效地避免多种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基层医院检验科进行科学管理,不仅让科室进步,还能让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科学管理没有定式,需要根据不同基层医院的特点进行调整与规划,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促进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发展是我们目前仍需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敖必蓉.加强与临床沟通、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J].实用医学临床杂志,2009,2(3):50-51.

[2] 林党七,周兴,陈娟,等.医用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浅论[J].医疗设备,2010,2(3):155-156.

[3] 陈振浩.中医院检验科科学管理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0,8(2):222-223.

[4] 徐永武.医院检验科的科学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8):643-644.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10

医院感染的发生包括3个重要的环节, 即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类型有交叉感染, 即外源性感染, 指由患者本身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自身感染, 即内源性感染, 指由患者本身携带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母婴感染, 指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生的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 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灭菌效果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1 对各种临床标本作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涉及到临床各科室, 由于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 放疗和化疗手段的开展, 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消毒灭菌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使得医院感染不断出现, 要及时地采取预防、治疗、隔离等措施, 就必须有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目前细菌培养鉴定技术不断丰富, 仪器设备日趋先进和完善, 给病原学鉴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但另一方面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病原学鉴定中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正确地采取下呼吸道分泌物, 对其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脓性分泌物的涂片镜检、穿刺液的涂片镜检等, 应用简单的操作即可作出初步的病原学诊断, 为临床及时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外, 在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对病原菌除做到种的鉴定外, 必须做到型的鉴定, 即分型技术。目前细菌分型方法很多, 如血清学分型、生物化学分型、细菌菌素分型、噬菌体分型、抗菌药物及重金属分型、质粒图分析、PCR技术、染色体酶切物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等, 目前则以细菌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PFGE最为可靠[1]。

2 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人类通过不断研制、生产新的抗菌药物来对付微生物日益复杂的耐药性。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性甚至不合理使用, 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和复杂。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P) 近年来日渐增多, 在某些国家甚至高达7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或ORSA) 发展极为迅速, 在美国1975年MRSA仅为2.4%, 而到了1991年即增长到29%[2], 在我国MRSA更为严重, 约在50%[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亦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威胁, 在美国一般病房及ICU, 1989年VRE不足1%, 到了1993年普通病房增加到2%以上, 在ICU则增加到13%。近年来, 人们一直在担忧但又不得不接受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的出现这一严酷的现实, 首例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1996年5月出现在日本 (菌株名为Mu50) , 之后在美国新泽西州及密西根州相继出现, 目前国外已分离出8株VRSA。1998年在我国香港出现VRSA, 患者为一患癌症中年妇女, 由于MRSA引起菌血症, 经万古霉素治疗2周无效死亡。VRSA其耐药机制不同于VRE, 分析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有关, 目前正在研究中。耐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 (MDR-TB) 已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 MDR-TB是指对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 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后积累相加的结果。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即有报告MDR-TB引起的医院感染。到目前已引起数十起医院感染的流行[1]。在我国目前有600万结核患者, 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典型分枝杆菌近年来引起数起医院感染, 影响最大的1起发生于1998年, 引起术后切口部位感染168例, 系由龟分枝杆菌引起, 表现了对40余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近期又出现由偶发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 是由于注射器未能彻底灭菌而造成注射部位感染60例。非典型分枝杆菌多数表现为生长速度快 (一般3 d~5 d) 营养要求不高, 因此, 一定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通常治疗需6个月~8个月, 治疗期间要对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 以进行有效治疗。真菌感染日益增多, 真菌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在30%以上。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不断增加 (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 。因此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临床微生物工作者的面前, 而且要不断地坚持做下去。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严重地存在着抗菌药物使不合理甚至滥用的现象, 据调查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约有80%患者给予抗菌药物, 而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占14% (4%~34%) , 换言之约有86%的患者是根据医生经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因此要改进实验室工作条件,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及时采取标本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以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3 定期向临床科室报告病原学鉴定结果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临床医师对该院引起感染的常见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这些数据则成为临床医师在得到病原学确切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参考用药的依据。众所周知, 在病原学诊断方面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缩短出报告时间, 距临床要求仍有时间差。因此, 定期提供当地医院病原学检查结果往往可以作为临床医师初步用药的依据, 之后再根据该病例分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核实或更改治疗方案。卫生部有关文件中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中明确提出, 每半年要报告1次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 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4 对医院以及重点科室的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病原学监测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可以存在于患者、医护人员身上, 亦可存在于医院的环境中, 因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常必要, 如对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或病房进行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微生物学调查, 对一些特殊部门如换药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ICU等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并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标准, 在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数不能大于10 cfu/m3, 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不能超过200 cfu/m3。此外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并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标准。医护人员手的带菌情况根据在不同科室工作的要求应在5~15 cfu/cm2以下。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 除对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外, 亦应对传播途径、医院环境以及隔离措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监测。

5 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生物指标监测

医院中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很多, 如物理灭菌法 (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辐射等) 、化学消毒法 (如环氧乙烷、碘伏、洗必泰、戊二醛、甲醛、季胺盐等) 。对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使用的方法也很多, 如化学指示剂、压力表监测法、留点温度计法等, 但最为可靠的方法为生物指标, 即用某些特异的菌种作为指示菌, 视其是否被杀死作为消毒灭菌的指标。如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常用菌株为NCTC10003或ATCC7953、SSIK31) 作为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指示剂, 应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 (常用菌株为ATCC9372) 作为紫外线杀菌的指示菌, 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用菌株为ATCC6538、ATCC6538P) 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 (ATCC9372) 作为化学消毒剂杀菌的指示菌。近年来发生数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均和消毒灭菌不彻底有关。

医院感染学已成为一门较新的学科, 我国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工作也只有10余年的历史。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 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严重, 消毒灭菌工作尚存在不少问题,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使用和管理亦待完善, 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关系亦需进一步加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们坚信通过广大医务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把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降到最低水平, 把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广大患者解除不必要的痛苦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贺学英.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性观察[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20 (8) :268~271

上一篇:一个责任护士的感悟下一篇:会计暑期的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