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感染管理总结(共12篇)
检验科感染管理总结 篇1
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2013年1季度
为迎接我院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我科积极响应医院的通知和要求,认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及时总结改进,在工作中存存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
1、用无盖小便杯后取查抗酸杆菌标本,对基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部分同事洗手时间太短,达不到手卫生目的。
3、安尔碘用后盖子未盖紧。
二、整改
1、用有盖容器杯留查抗酸杆菌标本。
2、加强手卫生培训提高意识。
3、安尔碘用后必须盖子拧紧。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2013年2季度
通过三个月的持续改进我科的作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存在问题
1、发生职业暴露检验科应检测的项目部分人员,回答不完整。
2、多重耐药的控告部份无住院号,原始化验单临床医生未填。
3、严重污物消毒浓度不达标。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对科室人员职业暴露检验科应检测项目的培训。
2、认真看消毒泡腾片使用说明。
3、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原始化验单患者信息需认真填写。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2013年3季度
为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的创建,我科积极响应医院控感办的通知及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并及时总结改进,但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
一、存在问题
1、针头使用后放入锐器盒太多,已超过3/4,严重危害医务人员。
2、生物安全柜使用中,移动门过高,危害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整改
1、当锐器盒盛漏了3/4后,必须另换锐器盒。
2、正确安全使用生物安全柜。检验科控感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院争创二甲医院,在院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指导下,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率制制在较低水平。为进一步搞好院内控感工作,现将我科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我院控感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抓好日常工作,不定期对我科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培训,并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持续改进。
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微生物室菌科,青株的管理,使用后培养基菌株,标本必须育压灭菌后按医院废物垃圾处理。
检出多重耐药菌,未及时按照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处理制度上报和通知相关部门和科室。
三、不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消毒液浓度紫外灯的使用登记记录。
四、微生室加强对全院空气培养及消毒液培养的监测,做好各种质控。
检验科感染管理总结 篇2
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多被国内外医学界重视, 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也引起了关注, 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外, 还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各种标本[1]。这些标本蕴含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本身就是传染源, 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须要加强自我防护, 认真处理医疗废物, 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由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笔者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1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现状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
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定实验人员的出入制度, 标准操作程序, 标本处置程序, 消毒及清洗制度;对突发事故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 穿刺时利器的损伤等没有应急方案, 感染后检测制度也没有具体规定[2]。有的科室虽然有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没有认真落实, 这些不同程度造成了医院感染的隐患。
1.2 自我保护意识差
长期以来, 许多检验科只重视业务学习, 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差;操作中检验人员不按检验科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办, 工作时不戴口罩和帽子, 接触传染性标本时不戴手套, 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和吸烟等。检测后的标本随意放置, 受污染的台面和地面不及时消毒, 洗手设施不能预防交叉感染, 不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等。
1.3 防护及消毒设施不全
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临检、免疫、细菌、生化及门诊等实验室没有配备紫外线灯或数量不足, 达不到消毒效果, 台面、地面及相关污染的器械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消毒剂浸泡、清洗。
1.4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
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 很难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患者及家属能随便进出实验室, 或由于用房分配不足, 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 从而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1.5 医院感染知识缺乏
检验人员在校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甚少, 特别是对医院感染新知识、新动态了解不多, 不够重视, 对消毒灭菌方法的实施, 消毒液的配制, 使用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不够。
1.6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对使用过的抽血注射器、采血针、吸管、试管、离心管、加样器吸头和酶标板等与生活垃圾混合盛放。一般情况下, 液体医疗废物应经过严格消毒, 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再排入下水道, 可有的工作人员图方便, 或者是为了减少成本或者是感染知识的贫乏或意识的淡漠等直接排入下水道, 这样就有可能把病原微生物带到社区, 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流行[3]。
2预防医院感染对策
2.1 健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督促实施
科室要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 科主任要监督全科人员的有效执行。其中包括从采血或接收标本、标本的离心、保存和处理都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 采血时要使用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抽血前要进行手消毒或洗手;实验室内应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循环消毒机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实验室要备有利器盒, 用于分装针头、玻璃片等损伤性废物。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提高认识
组织检验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防止医源性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对全科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提高检验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 使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地开展, 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 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2.3 改变思想观念、增加资金投入
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 工作环境不是很好, 没有很配套的防护措施, 很多人都没有防护意识, 随着医院感染知识的不断普及, 检验科的感染风险也逐渐被重视, 但长期以来, 错误地认为医院感染工作是加重了医疗成本, 看不见经济效益的一项工作, 这种认识是对工作人员健康极端不负责任的。医院领导一定要首先提高认识, 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安装一些必须的防护设备, 如:①添加自动洗手设备: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标本前应及时洗手, 并且需要强调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②安装免提电话机:全科均安装带有免提功能的电话机, 而且经常对电话机进行消毒, 以免由于污染电话引起医源性感染。③安装洗眼器:在发生意外血清飞溅到眼部时, 对眼部及时地进行冲洗。
2.4 建立检验科消毒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①建立消毒责任制度, 科室内可以设立1名~2名人员负责每天的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包括消毒用器的领取, 配制和发放, 并对消毒液进行定期更换检查等。也可实行区域负责制, 使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4], 并用镊子取棉球, 对每位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③定期对定量加样器, 吸耳球、显微镜等进行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擦拭消毒;④定期对计算机键盘, 鼠标、电话等进行消毒液擦拭消毒;⑤ 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电脑打印检验报告单、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 从根本上解决检验报告单的消毒问题;⑥每日对空气、仪器设备的表面、试验台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并定期监测;⑦自动化分析仪产生的检验废弃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 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是0.5%金星消毒液与废弃液按5∶4的比例混合作用30 min后倒入下水道;⑧将使用过的试管、离心管、加样器滴头和酶标板等一次性检验用品放入消毒桶内, 经高温高压消毒后, 再做废弃处理。
2.5 加大检查督促指导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科加强对检验科消毒隔离, 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督查, 派专职人员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 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 管理水平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使检验人员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提高防护意识,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保证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 加强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监测, 促进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3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措施, 提高了科里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 有了自我防护意识, 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 降低了检验科医务人员职务性感染概率, 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力红.医院感染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69-171.
[2]王艳.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6) :617.
[3]梁国明.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 :67.
检验科的感染管理再议 篇3
1 存在的问题
卫生主管部门虽然加大了对院内感染力度的监控,医院也成立了院内感染科,加大了院内感染的工作力度,但医院重视的是临床一线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及患者的感染和预防,对于检验科还没有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监管力度不够。
1.1 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淡薄,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得到与检验专业水平相适应的消毒、隔离、感染及无菌技术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多年养成的老习惯使科室一些工作人员并未按最近国家出台的一些医院内感染管理规定执行,口罩、帽子、手套统统不带,在接触传染性标本或离心机离心标本过程中,既不带手套、口罩,又不戴护目镜,溅出的液体标本也不能去进行规范系统的消毒处理,甚至在离心过程中不开启相应的抽风设施。在工作间饮水、吸烟、会友,用污染的手去接听电话、手机,用戴着手套的手或拿过污染标本的手再去拿洁净的物品,穿着防护服或白大衣进入生活区及厕所等,一项新的调查资料显示医院白大褂污染严重,将是医院感染危险的潜在传染源之一,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2 执行感染管理规范不严格,感染机会增多,防护设施不全。室内紫外线灯配置不足,不能进行合理的杀菌效果监测,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能及时消毒,检验工作人员不能按规范使用六步洗手法或进行手消毒,污染的检查单不能及时进行消毒,试管架乱放等。
1.3 计算机及仪器表面不能定期消毒,申请单及报告单不能严格区分并消毒,检测后产生的废液没有通过消毒后就倒入下水道,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发生。
2 管理办法探讨
2.1 健全组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定期组织全科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新职工实习进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并组织考核合格后上岗,并严格进行监督。
2.2 加强自身防护,对工作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禁将个人物品带进工作区,严禁在工作區内吃喝、抽烟等日常生活中的与试验无关的行为,工作人员在接触任何标本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工作服帽、口罩、手套佩齐,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护目镜等,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规则进行洗手,工作结束后进行手消毒,定期给工作人员体检并建立档案。
2.3 严格消毒管理,杜绝交叉感染,静脉采血必须认真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位病人都要做到操作前洗手,对无菌棉签、棉球、纱布等消毒物品开放后不能超过4小时。
2.4 使用后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废弃物品、标本必须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统一焚烧,废弃标本培养基应高压灭菌,采血针头必须用黄色利器盒盛装回收处理,各类垃圾回收后要做好记录。
2.5 每天要做好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每天不能少于1小时,并做好记录,紫外线灯要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各类物体表面,每天上班前和工作结束后,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6 各种日常器具要及时消毒,加样器、移液器及日常检验用具,用后要清洁、消毒,对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等办公用品用消毒剂擦拭消毒。
2.7 申请单要用微波炉,先消毒后登记,最后报告单同申请单分开或用电脑打印报告单,避免以申请单为媒介带入病区及病人手中以防交叉污染。
2.8 自动化检验仪器工作中产生的废液,要在桶内加入消毒剂,按规定时间和比例消毒后倒入下水道,需要进行离心振荡操作的标本,应将器容和试管加盖以免液体外溢,离心机内外要定期进行消毒。
2.9 免疫实验室的洗涤仪在每次洗涤完毕,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以免洗液中的成分产生结晶而阻塞针孔,造成实验环境污染;吸入废液瓶中的液体,应按量加入适量的消毒剂,作用规定时间后处理。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4
一、布局合理,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设置专门的清洗消毒间并有明显的标识,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非手接触式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操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要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设备;对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位置符合要求。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于实验无关人员进入。
三、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超净台的紫外线消毒灯应每3-6月监测有效强1次,并按照要求记录。
四、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衣、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五、必须使用具有国规定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检验用品存放时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柜,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液每日监测。)
七、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按照规定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注血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玻片),报告单实行微机打印。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论文 篇5
大部分医院内部检验科科室的功能用地面积相对较少,在进行布局的时候没能充分的考虑检验科工作的工作量以及危险性,导致了设计、建设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其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往往混杂在一起,紫外线设备放置的位置也存在问题等,各种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状况频频出现在检验科内部,相关区域功能较为混杂,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1.2检验科医院感染问题得不到高层领导重视
当前社会虽然建立了大量的现代化医院,但是其内部的高层领导对检验感染管理问题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对相关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也存在疲软现象。并且,有些医院由于自身资金问题以及建设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往往导致相关设备无法及时配置到位,通风效果欠佳、消毒工作无法及时的得到落实,由于喷淋设备、生物安全柜等重要设备的缺乏,最终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护,提高了工作的感染的风险。
1.3内部工作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匮乏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检验科工作的检验学院的学历基本都不是很高,在基层医院中进行工作出身的检验人员相对较少,检验科室由于常年得不到上级重视,内部工作人员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训,致使大量的检验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足,对感染知识的了解以及储备严重缺乏。医院在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主要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精神,但是却忽略了对医院感染的教育工作与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检验科工作的人员未能及时的掌握有关感染的知识。加之现代医院内部使用了大量的年轻的工作人员,这些新分入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不到位,在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点背,对相关工作的危险性未能进行重视,在医院进行检验工作过程的操作中不能够严格的按照消毒隔离的标准规范及制度进行操作,最终引发了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不仅如此,检验科检验人员由于没有养成佩戴口罩、手套进行上岗工作的习惯,并且将大量的生活用品带入了实验室,增加了感染了病毒感染的几率。有时在进行工作中相关的仪器设备会出现故障,为了能够快速修复设备,检验人员往往会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与标本接触,从而提高了传播感染的风险。
1.4检验科医院感染制度未能得到良好的健全
由于医院内部对检验科感染预防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及问题,对工作人员的出入标准制定存在缺陷,相关的操作流程规范五花八门,在现实操作中对标本的处理不规范,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处理方案的制定不完全等,都对检验科医院感染风险的提升埋下了隐患。虽然有些医院为检验科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不过这些措施大多未能得到重视与落实,最终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谈,为实际检验工作的开展种下了隐患的种子。在这种不完整规范制度的管理之下,检验科内部工作人员便不能够按照规范标准对被污染的化验单进行适当的处理,导致带有污染病菌的化验单流落到临床医师或者是患者手中,使医院的感染几率成倍增加。有时部分人员还将检验后的标本随意的进行丢弃,导致了其流经途径受到医疗污染,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5职业暴露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检验科感染管理总结 篇6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7.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11.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12.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1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告标识和警告说明。()14.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等,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和感染性废物一起收集。()
1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1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17.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18.废弃的体温表、血压计属于生活垃圾。()
19.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
20.当医务人员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当立即向近心端局部挤压伤口,以减少伤口污染。()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手消毒指征():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
B.穿脱隔离衣前后;
C.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D.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E.接触消毒灭菌物品后 2.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A.掌心相对揉搓;
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 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D.拇指在掌中揉搓;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3.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或浸水;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E.无菌包不慎掉地 4.职业暴露处理措施():
A.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B.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C.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
D.被暴露的黏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常规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5.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A.口罩;
B.手套;
C.护目镜;
D.隔离衣;
E.防护服 6.感染性废物包括():
A.废弃的血液血清
B.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C.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D.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E.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7.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不得沾有任何医疗废物,一旦被污染,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
A.清洁处理
B.必要时加一层包装
C.用清水冲洗
D.不需处理 8.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A.手卫生
B.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安全注射
D.穿戴PPE正确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9.必须进行卫生手消毒的情况有():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
B.处理传染病患者的污物后
C.进行无菌操作前
D.摘手套后 10.卫生手消毒方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B.按六步洗手法揉搓;
C.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即可;
检验科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篇7
1 医院感染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1 防护意识薄弱
医院针对医院感染防控所做的宣传教育已经有多年时间, 各大医院领导也极其重视,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 仍然有许多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较为薄弱, 未按照规定行消毒隔离。
在检验科中, 经常会与带病菌的标本接触, 操作人员为避免繁琐操作步骤, 经常不戴手套、口罩, 在行检验操作中, 未及时采取有效地消毒措施, 便开始接触身体、食物, 或者其他生活用品, 与患者接触, 或进入生活区域[1]。在行检验过程中, 对检验仪器、地面、工作台消毒不彻底, 检验后标本随意扔弃。诸如此类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都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
1.2 制度不健全, 缺乏监管力度
许多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制度不健全, 太过宽泛、缺乏针对性, 理论较多, 缺乏实际操作内容, 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无法做到规范化。在管理过程中, 也未将医院感染控制重视起来, 缺乏监督力度, 管理制度过于陈旧, 卫生感染后处理能力较弱。管理过程中, 缺乏全面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的主要因素。
1.3 废弃物处理失当
检验科的工作过程中, 每天都会有大量废物产生, 其中大多为经检验后患者标本, 或检验后耗材、试剂等, 而这些所产生的废物中, 都含有病毒与病原微生物, 未采取特殊的消毒处理, 与生活垃圾混合, 会加大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社会感染风险性。
2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2.1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采取定期岗前培训,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也需要积极参与培训, 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不管是在操作技术, 还是在思想意识上, 都可以与时俱进。强化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 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人员在行检验操作过程中, 必须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程, 需着专业工作服、手套, 避免裸露与易感染物接触。检验过后, 需及时做好手部消毒工作, 在消毒彻底后, 再接触生活用品。使用过的工作台、检验仪器等都必须及时做消毒工作, 应避免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 工作区域闲人免进, 避免导致交叉感染[2]。
2.2 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 加强监管力度
检验科人员管理、实验操作、标本管理、实验仪器、工作区域消毒、检验后废弃物处置等, 都必须要根据具体制度进行完善, 形成严格的规范化操作[3]。在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监督力度, 并将是否准确制度作为工作绩效考核标准。检验人员不得随意解除标本, 且应固定做检验工具清晰, 若有违反规定事件, 需采取相应的罚款措施。各岗位工作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 安全专人做相应的清洁、消毒工作, 且定期检查, 随机抽查。
2.3 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
针对医疗废物, 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相应的特殊消毒处理。医疗废物需严格与生活垃圾区分, 放置于专门存放处, 统一处理, 且设警示标志。针对处理情况, 做相应的处理记录。
2.4 医院格局设计
根据检验科的实际情况, 为杜绝医院感染, 必须将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做相应的区分。行标本采集区应该设立窗口。标本采集后, 放置于专门放置区域。对于检验后医疗废物, 应设立专门的存放处。工作区域需保持良好的换气、通风条件, 室内空气保持干净, 需建立专业的消毒区域, 做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3 结语
医院感染控制为医院管理中的核心部分,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4、5]。据相关报道显示, 目前医院感染率的发生率可达8%左右[6]。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 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对医院感染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效果。通过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完善规章制度等方式, 使得医院感染控制力度能够显著提高,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 检验科可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或是医院感染外流, 有效确保医患健康与安全, 也能减少标本间相互感染率, 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控制,医院感染,作用,管理
参考文献
[1] 曹慧.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8) :2560-2561.
[2] 闫昕伟, 李华信.检验科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6) :642.
[3] 李华.微生物检验对于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重要性之我见[J].医药前沿, 2013, (3) :313-314.
[4] 周爱梅, 曹喜凤.浅谈医院感染管理[J].白血病·淋巴瘤, 2001, 10 (21) :60-61.
[5] 张文菊, 徐丹.注重关键要素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16-1418.
白血病感染检验分析 篇8
【关键词】白血病;检验;感染;临床
白血病属于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病症,一般采用化疗的方式治疗,或者采用骨髓移植手术,也没有太好的特效治疗方法。白血病的患者由于自身白细胞的减少和免疫力下降,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容易感染上其他疾病,因此此病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而感染就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文随机选取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入住我院的18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比对分析。现结合文献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入住我院的182例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86例,年龄在12-66岁,平均年龄(35±10)岁。182例患者中,送血、痰、尿、粪、咽分泌物生化检查,送检率为100%。12-32岁96例,32-52岁32例,52-66岁54例。在18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占了105例,占57.7%,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7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慢性白血病占了69例,其中慢性粒白血病患者4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急性淋巴瘤白血病8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病菌分布、化疗方案、治疗时间、临床表征、检测日常变化、血常规,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对感染物、分泌物进行培养,详细记录使用药物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液中白细胞数目情况。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诊断标准。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诱发因素与年龄、感染部位、白细胞数、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的分析,查出有82例患有病原性细菌,占45.1%,多是在接受治疗期间感染,感染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白细胞数目、使用抗生素情况、感染部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32岁和52-65岁感染率明显比较高(P<0.05),见表1;白细胞<2×109/L患者更容易感染(P<0.01),见表2。
2.1从所得结果中不难发现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本组患者中,臨床检测出呼吸道感染78例,消化道感染20例,口腔感染60例,其他感染22例。182例患者中,送血、痰、尿、粪、咽拭子检查,送检率为100%,微生物检验182份均检出病原性细菌,其中白色念珠菌77株,肺炎克雷伯菌,42株,流感嗜血杆菌18株,变形杆菌等肠杆菌20株,大肠埃希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
2.2从日常用药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发现患者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感染率明显高于单一使用1种者P<0.05)。182例患者中都有不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最多的同时使用4种,用药时间1个月到1年。
3讨论
目前对于治疗白血病研究属于推广阶段,临床的治疗方案还不够完善,主导以移植手术代替化疗,这样能够使白血病的缓解大大提升。由于以往确诊白血病后以化疗为主,而医源性感染是导致该病继发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化疗药物的巨大杀伤力,可以导致血细胞受损,而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会使体内菌群失调,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机会或导致继发死亡,这点已慢慢引起人们的重视[3]。
3.1感染原因本研究结果发现,12-32岁与52-66岁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32-52岁患者,这主要与自身抵抗力和身体素质有关系,由于患者体内幼稚细胞的大量产生,而导致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量急剧的减少,抑制了吞噬和杀菌功能,化疗中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以及抗生素的使用都会加剧了白血病感染的机率,因此对于幼童和老年患者,进行隔离避免遭受医源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当粒细胞数<1×109/L时,感染机会一定的增加;当粒细胞数<0.5×109/L时,表示极易感染;而当粒细胞数<0.1×109/L时,表示严重感染。感染还与粒细胞缺乏时间有关,当缺乏实践超过2周者确定为严重感染。感染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以后治疗过程中,可以着重以如何增加中性粒细胞入手[4]。
3.2感染部位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其他相关部位受到影响,感染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然后其次是口腔、败血症、肠道、皮肤等,但无明确感染部位比例高,本组中就是以呼吸道和口腔感染为主。感染常见部位及表现:①口腔,包括了齿龈、颊粘膜、软腭部。主要表现是溃疡或糜烂、出血,严重的可导致软组织感染引起的蜂窝组织炎;②鼻腔,主要表现鼻粘膜出血、糜烂,严重时可导致鼻中隔穿孔等;③呼吸道,包括了气管、支气管及肺部,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及憋气等症状;④肛周,对于有痔疮、肛裂或者大便不通畅者比较容易发生,表现为局部的疼痛、红肿、糜烂或者软组织蜂窝组织炎感染;⑤泌尿道,以女性多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偶有尿道刺激症状或血尿情况;⑥皮肤,表现为某局部皮肤出现脓疖、溃烂等。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针对感染的部位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定时的对病房进行消毒和呼吸道护理、保护[4]。
3.3抗生素的使用使用抗生素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但没有预防真菌感染反而为真菌的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此组资料182例患者中都有不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最多的同时使用4种,用药时间1个月到1年,不仅破坏了宿主菌群的平衡,使得患者更易受感染,而且降低了患者的耐受力。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病原体感染复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以后的治疗中,尽量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增加血小板数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5]。
白血病感染的因素较多,感染途径和部位多、医源性较多,所以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环境和感染源的预防和控制,降低患者的感染率,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利于控制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参考文献
[1]PaulM,BorokS,FraserA,eta1.Additionalantigrampositiveantibiotictreatmentforfebrileneutropeniccancerpatients[DS/CD].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5,7(3):CD003914.
[2]邵剑峰,林茂根.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1):29-31.
[3]梁晓华.恶性血液疾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58-60.
[4]刘建红,郑晓莉,茅静,等.化疗相关因素分析.医学杂志,2007,22(17):7-9.
感染管理委员会总结 篇9
2013年里,在医院领导和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我院院感科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围绕争创“二甲”医院要求,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新颁布的行业标准,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院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努力促进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同时在这次的创甲工作中也得到专家的好评,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工作,现将目前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汇报如下:
1.组织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医院感染委员会能定期召开感染委员会会议,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规定和规章制度,对存在的问题与质量奖惩制度挂钩。问题:三级管理网络成员需要进行培训,使其能认真履行职责。
2.院感知识培训教育:制定了院内培训教育计划,并能按计划安排培训,全年组织培训10次。问题:培训的人员数量不足科室培训不到位,多数只有记录,未进行实质的培训。
3.院感科能定期监测与信息反馈,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问题:科室对反馈的信息以及科室自查分析记录有待加强。
4.手卫生:全年开展宣传培训,考核2次,专职人员进行跟踪依从性调查4次,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分析提出整改的意见并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给科室。问题:部分医务人员执行不规范,依从性时高时低,不能持续。
5.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已建立,并每月进行督导和检查。问题:清洁、消毒不按要求,清洗和消毒不按要求等现象。
6.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问题:新生儿室、急诊室、感
染性疾病科、输血科等内部布局不尽合理,设施不尽完善
7.医疗废物管理:有制度及工作流程。问题:执行不到位,分类不清,混装是比较普遍现象问题。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器械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已建立。
问题:索取证件不规范,工作流程未按规定执行。
9、医院感染监测
(1)收治病人8130人,发生感染病例29例,感染发生率0.36%,手术
人数1301人,感染9人,切口感染率0.70%。
(2)手术分级感染情况:
0级手术1144人:其中:浅层组织手术人数:153人,感染人数2人,感染率1.3%;深部组织手术人数:97人,无感染;器官手术人数:862人,感染人数3人,感染率0.34%;腔隙手术人数:0人。
Ⅰ级手术人数:136人,其中:浅层组织手术人数:53人,感染1人,感染率1.9%;深部组织手术人数:23人,无感染;器官手术人数:60人,感染1人。感染率1.7%;无腔隙手术。
Ⅱ级手术人数:18人,其中:浅层组织手术人数:5人,感染2人,感染率40%;深部组织手术人数:8人,无感染;器官手术人数:5人,无
感染发生;
Ⅲ级手术人数:3人,浅层组织手术2人,无感染,器官手术1人,无
感染发生;
(3)ICU留置尿管人数201人次,留置尿管天数1098天,感染4人,感染发生率4‰,病房留置尿管人数210人,留置尿管天数1139天,感染
发生率0.09‰.发生尿路感染人数1人,总感染率2.2‰
(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ICU呼吸机使用人数208人,插管天
数:1242天,感染人数5人,感染率4‰,;手术室呼吸机使用人数:261
人,插管天数261人,无感染发生。
(5)动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ICU置管人数:218人,置管天数:
1291天,感染2人,感染发生率1.5‰;血透室置管人数:36人,置管天
数757人,无感染发生。
(6)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菌共8人,感染者2人,定植菌6人。能按
要求进行隔离。
(7)感染的分布和细菌类型:ICU 11例、外一科7例、内二科5例、外
二科3例、妇产科2例、中西结合科1例。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手术切口感染次之;细菌分布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发
生9例中,5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这说明我们的手术医生要重视手卫生
和无菌技术操作。肺部感染病人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白色念珠菌次
之。
(8)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88%,与2012年相比较有一定的提高。
(9)职业暴露5人,均属于针刺伤,及时按程序进行了处理,3人给予注
射乙肝疫苗。
整改建议:
1、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我院感染率仍然处较低水平,但不能因此就说
明我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已经控制得好。数据值低的原因之一是可能存在漏
报。根据调查,目前我院还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医师对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
够,思想认识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院感科将与临床科室一起加强医院
感染诊断标准的培训和学习,让临床医师充分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
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院感科还将对出院病历进行质控,让漏报与科室
绩效挂钩,严格奖惩,达到引起医师重视,自觉上报院感病例,减少漏报
率。
2、目前手卫生虽然已经进行了全员性的培训,但洗手的设施设备尚不能
满足需要,洗手的依从性也只是一过性达到要求,不能持续。针对此类问
题,院感科将继续做好培训与监督工作,争取在医院领导及全体医护人员的支持下,使依从性逐步得到加强,争取在2014年能达到95%。
3、目前我院口腔科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尚未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
理,是否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提交感染委员会讨论决定。
4、B-D监测测试包有待进一步规范。这个方面需要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加大对相关医院感染防控环节的资金投入。
5、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特别是死婴、死胎、病理性废物的管理工作,相关制度、措施、流程已在逐步实施中。
6、为了加强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外院专家及ICU主任曾多次提出
隔离病区的设置改造问题,相关问题需要领导现场考察,并由感染委员会
讨论决定。
7、购买快速生物监测器,以满足临床需要提交院感委员会讨论决定。
8、希望医院领导支持批准我院加入四川省感染控制网络系统,目前已
提交申请。
9、组织管理:三级管理网络成员进行培训,由院感科负责。
10、院感知识培训教育:院感专职人员的上岗培训、参加外出培训,由
医务科具体安排。院内培训科主任负责每次培训人员参加的次数,并与考
核挂钩。
11、加强科室感染监测的分析整改,记录要完善,院感科每月进行督察
落实情况,并与简报形式下发整改情况。
12、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管理,科室要
有专人管理,用后及时补充,放置的位置要固定,达到人人知晓,便于取
用。
13、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规范执行制度,记录
完整。护理部、院感科督导。
14、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重点部门要熟练掌握相关的院感要求,把存在的问题、改正解决的意见,写成专题报告交到院感科,由院感科形成统一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在医院修缮改造时予以解决。
15、医疗废物管理:各科与后勤管理科配合,规范执行。
1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器械的管理:由药械科负责组织实
施,根据二级医院管理要求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10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夯实科室感染质量管理小组,确立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质控员承担,履行岗位职责,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
二、加强院感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水平为提高医院感染知识水平
感控办采取集中培训及科室自学相合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全年共进行集中培训4次,对科室培训效果进行了追踪,并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考核,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为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坚持每周进行1-2次专业知识学习,于今年3月份派出1人参加省级医院感染管理培训,8月份1人参加国家级培训。
三、加强院感控制质量管理,逐步持续改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院感环节质量控制,结合医院实际修订医院感染管理 考核标准,继续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督检查,并给予技术支持与指导;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进行了感染监控、环节追踪、流程持续改进工作,使各个环节日趋规范化、流程化;对感染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按时完成院感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并对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追踪,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以重点部门为主进 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全年共监测标本630份,及时反馈科室,并协助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 控措施,整改后复检均合格。于5月份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等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共监测灯管46支,合格32支,合格率70%,对不合格灯管更换后,消毒效果均达标。循环风消毒机2台,每季度有物业办负责过滤网的清洗,二季度过滤网的清洗正在进行中。
2、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截止到目前,我院住院患者中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 12株,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我们高度重视每一例多重耐药菌,督促科室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并及时落实追踪检查。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3、加强职业暴露监测:截止到目前,职业暴露共计上报1人,发生职业暴露后均按处置流程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在48小时内进行了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五、加强手卫生规范
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手卫生规范是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为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于5月5日第九个世界手卫生日在全院启动手卫生宣传月,悬挂活动条幅,完善部分洗手设施,配备了洗手液、干手纸、更换新洗手图60余张。全院治疗车、操作台配备了快速手消液。开展了全员性培训工作,现场示教操作七步洗手法,让全院医务人员了解手卫生重要性,掌握洗手指征和正确洗手方法。控感办每月下科室进行考核六步洗手法,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知晓率和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发生。
六、加强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置监督管理工作
1、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负责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转运等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追踪其整改情况,医疗废物处置较规范,资料保存完整。
2、完善提高污水处置监督管理:污水处置站由专职人员负责污水处置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做好污水的消毒处理、日常监测,每月对污水采样进行致病菌监测。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精准感控,医师主导”,医院感染病例存在明显迟报、漏报现象。下一步要加强临床大夫对医院感染诊断知识培训,提高诊断水平,与临床大夫沟通及时筛查病例预警,及时上报感染病例,尽量避免迟报、漏报发生。
2、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有待加强,下一步要加强与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及药学室等部门沟通,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及时上报科室与感控办,及时做好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
3、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有待加强,对使用手卫生用品院方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培训及检查督导力度,强化手卫生意识,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
4、对一次性物品、无菌物品及消毒剂的使用未进行监管。
5、住院患者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仍待提高,下一步要加强部门合作,逐步提高送检率。
6、改进管理方法,以日常监测与定期督导相结合,每季度以简报的形式,对科室感染率、微生物检出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等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依据。
通过全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及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感控办
检验科感染管理总结 篇11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66-01
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往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等诸多特点,MP感染患儿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1]。及早发现和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基本上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因此,如何探讨一种有效的MP感染诊断手段应该成为临床医师思考的重点[2]。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10例小儿MP感染患儿采用不同的临床检验方法诊断的结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M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常规体格检查、X线片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110例患儿中男性66例,女性44例;患儿年龄最大12岁,最小4个月,平均年龄(3.2±2.2)岁;患儿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2周,平均病程(1.1±0.4)个月。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尿常规、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分析、酶联免疫法以及痰液细菌培养等多项检查,其中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MPIgM抗体,必须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说明执行。若检测滴度大于1:160,说明结果为阳性。
血气分析检测方法如下:抽取患儿前臂动脉血1ml,将血液标本放置于肝素抗凝管半小时,然后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血常规。本次110例患儿中,23例患儿白细胞(WBC)计数小于4.0×109/L,28例患儿WBC计数介于4.0×109/L~10.0×109/L,59例患儿WBC计数超过10.0×109/L。
2.2尿常规。尿常规检测结果中,22例患儿检测异常,检测正常者88例,其中尿蛋白(+)者8例,尿潜血(++)者14例。
2.3酶联免疫法。13例患儿检测为支气管哮喘,占到11.8%;20例患儿检测为支气管肺炎,占到18.2%;35例患儿检测为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占到31.8%;42例患儿检测为急性支气管炎,占到38.2%,如表所示。
表 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
例数(例)支气管哮喘(例)支气管肺炎(例)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例)急性支气管炎(例)
11013(11.8%)20(18.2%)35(31.8%)42(38.2%)
2.4血沉、血小扳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21例患儿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89例患儿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L。血沉现象主要是指红细胞在第1h末下沉距离,其中19例患儿红细胞下沉率超过20mm/h,占到17.3%。C-反应蛋白超过10mg/L患儿共47例,占到42.7%。
2.5生化分析、血气分析。生化分析结果表明患儿的肾功能基本正常,其中13例患儿检测为低钙,占到11.8%;17例患儿检测为低钾,占到15.5%;15例患儿检测为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占到13.6%;49例患儿血气分析异常,占到44.5%;51例患儿心肌酶轻度升高,占到46.4%。
2.6痰培养。痰培养检测阳性者38例,占到34.5%,其中20例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18.2%),10例患儿肺炎链球菌阳性(9.1%),5例患儿肺炎克雷伯菌阳性(4.5%),3例患儿阴沟肠杆菌阳性(2.7%)。
3.讨 论
MP 感染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处理小儿MP感染的关键。酶联免疫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灵敏度以及特异性都比较强的检验方法,临床上将该种检验方法作为MP感染的主要诊断方法。MP-IgM是MP感染患儿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发病后1周左右就可以检出,大概11-30d左右会达到高峰,采用酶联免疫检验法早期诊断MP患儿的血清MP-IgM抗体,可有效提高MP患儿早期诊断正确率。本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的结果基本上和临床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3]。
本次对MP患儿还进行了血尿常规检查、生化分析、血气分析、痰液细菌培养等不同的检验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的血小板、WBC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等各项指标都有一定程度升高,本组51例患儿心肌酶轻度升高,提示MP感染会由于免疫损伤以及免疫变态反应使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另外,经过痰液培养试验检测出多种病原体,说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复合性感染,提示应该采用多种检验方法诊断MP感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应该采用尿常规、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分析、酶联免疫法以及痰液细菌培养等多种实验室检验方法进行综合诊断,这样可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现象,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梁光辉.98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774-2775.
[2]吕刚飞,吴修辉,方千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94-95.
真菌感染的检验方法分析 篇12
1标本的采集及运送
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 (趾) 甲、痂等, 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采集标本后应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一般不超过1~2 h, 以免标本变质污染。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 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所有用于真菌学检验的标本, 均需用无菌容器送检。应在用药前采取标本。如已用药, 则应停药后再采取标本。
2方法
2.1 直接检查法
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 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但是, 除了少数真菌外, 多数不能确定其种类。由于阳性率较低, 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 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 (趾) 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 滴加100~200 g/L KOH溶液1~2滴, 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 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 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 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 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2 染色标本检查
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法所有真菌均为革兰阳性。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 滴加染液, 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 真菌被染成蓝色。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 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 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 组织胞浆菌为红黄色, 曲霉菌为绿色。
2.3 分离培养法
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其培养方法有多种, 根据需要选用最适合的方法。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真菌菌落形态变化很大, 一般以沙保弱 (SDA) 培养基为基准描写菌落的形态。常用的培养基有无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平皿培养法是将培养基倾注于平皿, 然后将皮屑、甲屑、毛发标本经70%乙醇浸泡2~3 min以杀死杂菌, 无菌盐水洗净后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 置25℃~28℃培养数日至数周, 观察菌落特征;其他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或沙保弱培养基上37℃培养。此法的优点是便于分离并观察菌落特征, 但水分易蒸发。试管培养法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于菌种传代接种与保存[2]。在大口径试管中装入培养基, 制成斜面。接种方便、不易污染。小培养法是观察真菌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全过程的有效方法。取无菌“V”形玻棒 (或浸泡乙醇, 干后) 放入无菌平皿内;取无菌载玻片 (或浸泡乙醇, 干后) 放在玻棒上;制备1 cm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 于载玻片上;在琼脂块的每一侧用接种针接种待检菌;⑤取灼烧后的盖玻片盖在琼脂块上, 平皿内放少许无菌蒸馏水, 加盖, 置于25℃~28℃孵育 (白假丝酵母菌培养24~48 h, 而皮肤癣真菌培养1~7 d) ;⑥培养后, 弃琼脂块于消毒液中, 滴加乳酸酚棉蓝染液于载玻片上, 再将取下的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染色镜检。
3讨论
真菌是易发生变异的一类微生物, 在培养基上多次人工传代或培养时间过久, 其形态结构、菌落性状、色素甚至毒力都可发生改变。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但不耐热, 60℃加热1 h菌丝和孢子均被杀死。对真菌致病性研究仅限于少数几种真菌。不同的真菌可通过下列五种形式致病: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性中毒症、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临床表现, 真菌形态学、免疫学和病理学。最直接的方法是能证明真菌存在于组织中, 或在渗出物中可分离培养。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只有少数病变具有特征性。
参考文献
[1]秦启贤, 秦立摸, 章强强.临床真菌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检验科感染管理总结】推荐阅读: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11-17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09-06
浅析检验科院内预防感染的措施12-21
检验科质量管理总结11-27
白血病感染检验分析11-27
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31章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06-10
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风险评估12-08
上半年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总结10-06
检验科的管理06-22
检验科生化室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