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消毒隔离实施的探讨

2024-11-25

检验科消毒隔离实施的探讨(共11篇)

检验科消毒隔离实施的探讨 篇1

检验科消毒隔离实施的探讨(一)

【摘要】 目的 为防止检验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对检验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方法(1)加强管理,实行科主任、组长、消毒监督员三级负责制;(2)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提高人员素质;(3)实验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空气、地面、工作台等分别进行消毒;(4)标本的采集、检验及检验后的标本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原则进行。结果 由于检验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了消毒隔离制度,3年来,我科未出现1例因标本处理不当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 我科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关键词】 检验科;消毒隔离;实施

检验科集中了医院患者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带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在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并随着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而其中医疗废弃物的排放更是污染环境的元凶。因此,在检验科做好消毒隔离,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院感科的督导下,根据各室的工作特点,我科制定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并纳入个人质量考核中。1 环境

(1)工作场所布局合理。检验科各室采光及通风良好,以保证室内与室外空气对流。根据工作场所可能受污染的程度,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2)为净化实验室工作环境,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更换拖鞋,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实验室不得存放生活用品,不得有生活垃圾。(3)重点部门均配有紫外线灯管,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专职消毒监督员检查落实情况,并予以记录。2 做好培训,提高认识〔1〕

(1)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医院主办的各种医院内感染知识讲座,重点学习医院对检验科预防感染管理的要求,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提高对消毒隔离和医院内感染的认识。掌握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和技能,规范医疗行为,人人重视消毒隔离的每个环节。(2)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掌握工作中的防护技术。3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1 物体表面 工作台面实验前、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拖,上、下午各1次,并根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不同标识的拖把。

3.2 工作人员的手 由于采血的需要,工作人员的手必须与患者接触,并且所有标本都要通过检验师的双手进行检测。因此要求所有人员在采集、检测、处理标本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完后按“六步法”正确洗手〔2〕,并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空气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3 门诊静脉采血 坚持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止血带;微量采血,也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片。给每位患者采血前洗手或用消毒巾擦手。采集标本时不得污染容器外部,运送过程中防止容器破碎和标本外溢,以确保环境安全。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1)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存放在利器盒中集中处理;一次性注射器则毁形后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1h后由供应室回收集中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管应开盖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1h后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2)医疗垃圾存放在无渗透、无破损的黄色塑料袋中,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3)实验室内配有高压消毒锅,由经过专业培训、配有上岗证的消毒员对所有的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保养液等进行就地灭菌,以避免在送消毒过程中扩散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3〕。5 报告单的处理

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随着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我科对污染报告单送出前用移动式的紫外线杀菌车进行消毒。具体方法:紫外线灯管与检验报告单照射高度不超过1m,两面照射时间各30~50min。

总之,检验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4〕。3年来,我科工作人员在院感科的督导下,认真执行医院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传播,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王娜平,李玉敏.隔离病房的消毒隔离及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4,26(3):280.2 文珊,陈爱娟.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观察.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62-363.3 范秋萍,王静.消毒隔离与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601-604.4 黄文智,李淑英.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促进医院感染控制.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4):370.

消毒隔离中的道德观探讨 篇2

消毒隔离与病人康复关系

要切断微生物传播途径,控制院内感染,就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此项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病人的治疗康复乃至病人的生命。从病人就医、入院至出院,消毒隔离工作贯穿于始终。医务人员每天在治疗操作中,不但双手与病人有频繁、广泛、直接地接触,而且还要使用一些侵入性器械。如果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漠,尤其供应室的无菌物品,不能保证绝对无菌,即形成了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将给病人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职业道德是提高消毒隔离质量的保障

消毒隔离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但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而且还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消毒隔离工作中,有些难以有量的确切规定和检查可测指标。如无菌持物镊子未1周灭菌2次,消毒液未及时更换,器械污染未经刷洗灭菌仍在使用,出入无菌间不更换衣、鞋等等。还有些工作不是有形可见的,没有量和质的限制,做与不做没有多大区别。这时,靠的就是医务人员高度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觉性。一个缺乏道德责任感的人,在工作中认为少洗一次手,迟换一天消毒液,缩短空气消毒时间,灭菌时间不够等没有什么关系,将埋下感染的隐患,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一台手术,所用的器械不能保证绝对无菌,医生护士术前不彻底刷手、泡手,术中手套破裂又不及时更换,可想而知,这台手术的安全系数有多高?将导致术后病人伤口感染,产后并发症,人为制造了不安全因素。又如,对传染病人不按病种隔离,不加强管理,对其用物、分泌物、排泄物不按规定处理,势必污染周围环境,造成传染病流行,对健康人群带来极大危害。由此可見,职业道德在消毒隔离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医务人员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消毒隔离中的道德要求:做好高质量的消毒隔离工作,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按消毒规程一步一步去做,更重要的还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到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个样,白班与夜班一个样,平常工作与考试考核一个样,自觉地、一丝不苟地做到在检查、诊断、护理操作、手术治疗等过程中,所用的器械、物品必须绝对无菌,严把消毒隔离质量关,确保病人安全,提高安全系数。

慎独修养在消毒隔离中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莫可里物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要说坏话,不做坏事,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慎独修养对医务人员更为重要。因为,有些工作者有时是在病人失去知觉或是在没有社会人群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不按消毒要求、灭菌规程去做,可能病人及家属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慎独修养,以道德良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行为中能自觉自我监督,在行为后能正确自我评价。

常言道:“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道德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人的灵魂。”因此,越是微小的、隐蔽的地方,越应该按道德准则办事,日久天长的陶冶,就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必须会高度重视慎独修养,在消毒工作中不做有损病人健康的事,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在道德意识行为上始终具有高度自觉性、习惯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2-3.

HIV的消毒隔离措施 篇3

1、对患者进行体液隔离和保护性隔离。让患者住隔离病房或单人病房。

2、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半小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地面,床旁小桌均用含氯消毒夜液进行擦拭消毒。

3、每间病房要有独立的卫生间,拖布不要和其他病人的混淆。

4、病人用过的被服,床单,衣物等布类用品换下后,实行分类处理。

5、病房内的垃圾处理:集中病房内的垃圾,放入双层垃圾袋中送到立即焚烧炉焚毁。

6、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及治疗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并注意手套的完整性,如有破损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

7、病人用过的针头、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物品实行双浸泡消毒,并毁形回收处理,污染的器械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并高压消毒。

8、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1)紫外线照射房间 2)枕头和床垫应用祛污剂清洗和含有效氯2000mg/L的优安净消毒,并日光下晾筛24小时。3)床单、窗帘、病号服和掸子必须更换、并浸泡在含有效氯2000mg/L的优安净中1小时,并送至洗衣间4)消毒后,要使用肥皂水擦洗墙壁、窗户、门和浴室及家具。5)使用肥皂水擦洗浴盆、水壶等其他用具并晾晒。6)橡胶单要使用2000mg/L清洗、晾干和更换。7)体温计和体温计托盘清洗后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优安净浸泡。8)患者使用过的器具要清洗煮沸和更换。

9、如果皮肤被污染,可以用肥皂和水清洗,粘膜可以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篇4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2.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4.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换药碗、消毒瓶、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止血带、雾化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5.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6.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7.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8.病人床单位、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9.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消毒隔离原则 篇5

凡是受体内物质污染的物品,都应按有传染可能对待,不论是再使用还是放弃,都必须先消毒后处理,以防污染面扩大造成医院感染。

1、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前后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医护、医技和清洁卫生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食堂、营养室或上街等公共场所。

3、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消毒每日2次,采用通风或紫外线照射,地面、桌椅、门把、诊察床等,每日清擦或消毒,遇特殊污染应及时消毒。

4、进入人体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无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器具必须达到灭菌。

5、医院采购和使用的消毒药械,厂家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和消毒灭菌合格证。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根据其用途,应达到无菌或消毒,并有标记,进货时检查其包装,应是完整、无污染,明示厂名、产品批号、灭菌或消毒方法、灭菌或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7、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换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库、供应室及各病区治疗室等必须设有紫外线灯消毒空气,每日消毒2次,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8、紫外线消毒灯辐射强度不得<70uw/cm2,每次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保持灯管

面 清洁,每 周 用

95%酒精纱布擦拭1次,平

时 发 现 表 面 有

灰尘、油

时擦拭。

9、抽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血、静脉点滴等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带一巾,用后集中无害化处理,病人使用后的止血棉球,应集中回收后焚烧,防止随意丢弃而污染环境。

10、输血、输液,除抢救或手术等特殊情况外,均用密闭式。

11、各种导管应一人一管一消毒,长期使用者应定期消毒。

12、各

管、引

瓶、气

管、牙

管、呼

囊、舌

钳、开

、氧气鼻管及连接管、雾化吸入螺纹管及面罩等用后先经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应采用高效消毒剂消毒或灭菌处理。

13、无菌镊子筒必须灭菌处理后才可使用,一般每周更换1~2次(消毒液同时更换),干燥使用的无菌持物钳筒每4小时更换一次(无菌状态下)。门诊换药室、注射室、口腔门诊等使用数较多,应每天或隔天更换。浸泡液面为容器的2/3,容器高度应为镊子的3 / 5左右,一筒一件。

14、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保持无菌。

15、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头应穿刺一次换一次,不宜反复穿刺。

16、针灸针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穴,使用后先灭菌处理,后修整,再灭菌后备用。治疗过程中防止针具再污染。

17、血压机、听诊器、手电筒等诊疗器械应定期消毒。

18、压舌板使用后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备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19、体温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消毒液浸泡后取出擦干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含氯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20、凡用口杯的科室均使用一次性口杯。

21、无菌溶液或无菌包(容器)开启后应立即使用,特殊情况需继续使用时,应标明开启时间,保存时间应<24小时。

22、凡存放药品用的冰箱,应物品放置有序,每月清洁一次,保持清洁整齐。不可存放私人物品。

23、污水处理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综合性医院污水余氯量控制在4~5mg/L(4~5ppm),含结核杆菌的污水余氯量控制在6~8mg/L。

24、废血必须经消毒后再处理,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焚烧法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法(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应达10000PPM)。

25、传染科、检验科等凡有污染的废纸、挂号条、便盒等污物,必须按医疗废物规范处理。

26、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及医用塑料物品,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理,避免造成社会公害。

(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为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一)基本原则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洗手指征:

1、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前述基本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二)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二、洗 手 与 外 科 手 消 毒(指

务 人

员 用

皂(皂 液)和

洗 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一)基本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洗手方法: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三)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 揉 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 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三、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四、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必须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手消毒效果。(3)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一、一般措施

1.执行清洁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

2.进入感染性病人单位时应依病人的病情,加穿隔离衣或加戴口罩、手套、帽子及换鞋或鞋套等。

3.生活环境表面分两类,一是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如墙面、天花板、窗等。二是手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卫生间等。

4.经常接触的表面每日进行常规清洁与除尘工作,采用湿式打扫,清除室内物品表面之灰尘时避免灰 尘飞扬;有污染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5.手很少接触的表面,每周进行清洁消毒。

6.清洁工具保持干燥,晾挂放置。

7.抹布:治疗室、办公室、病房应分开使用;病房抹布一床一用一清洗。

8.拖布:不同区域要使用标色不同的拖把,蓝色用于病房、黄色用于办公室、治疗室、红色用于卫生 间、白色用于廊道。

二、一般病人单位的清洁

1.常规清洁原则

(1)地面无明显污染: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拖把做整体地面清洁1-2次/日,有污染时随时进行清 洁。

(2)拖 地 时 所使用 的水和拖把应注意更换或清洗,尤其有明显脏污时。

2.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或是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后需要消毒。(1)地

面 :有血液、粪便、体液病原菌污染:戴手套→用纸巾等清除污迹→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毛巾 或拖布+2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分钟→用拖把整体清洁;用完后的拖把用有效氯 2000 mg/L消 毒 液 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 晾干备用。

(2)墙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用化学消毒剂擦洗,一般2.0-2.5m 高 即可。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min。

(3)病房各类用品:一般情况下,室内 物体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椅、凳、床头柜、床栏等,1次/日。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被血液污染的环境,使用75%酒 精或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4)床

单位:包

床、床

垫、枕

芯、毛

毯、棉

等,用

面,用

器(臭 氧)消毒床垫等,按说明书操作(条件不具的科室,采样暴晒消毒方法)。

3.终末处理(病人出院、转床或死亡)

(1)地面、家具、浴室进行彻底的清洁与除尘处理。有污染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2)窗、墙壁、天花板按常规清洁。

(3)病床单位消毒:更换清洁床单、枕套、被套。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用床单位消毒器(臭氧)消毒床垫等,按说明书操作(条件不具的科室,采样暴晒消毒方法)。

三、医院环境消毒管理

(一)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1.先使用蘸有浓度为5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排泄物等上。如 消毒剂溶液不足,可以在覆盖物上连续滴加,以不流水为宜,作用30min后用

覆 盖 物 包 裹 呕 吐 物、排泄物一起丢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以污染物为中心从外围2m处,由外向 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 的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作用30 min 后再用清水清洗。3.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 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4.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覆盖消毒区域附近的显眼处竖立醒目的消毒警示牌,告知此处正在实施覆 盖消毒。注明消毒作用时间的起止点以及消毒责任人,最好有联系方式等信息。

5.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

三、空气消毒采用物理的方法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在30 min以上。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6

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7天)。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置于储槽中的灭菌物品必须使用小包装。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

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2次。

十、体温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如有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区的物品表面、地面无污染时,需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湿拖或湿擦,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别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各科室需监督检查保洁员的清洁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时应向

保洁员交待清楚。换下的被服放入污物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病房、治疗室、厕所应有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使用,悬挂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四、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篇7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加强个人防护,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在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二、病区的末端至少应设一间隔离病房。

三、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四、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五、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桌椅等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洁;当有学籍、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立即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去可见的污染物,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当疑有医院感染暴发或耐药菌流行时,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

六、不同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每天使用后分别景泡浴500mg/L、250mg/L含氯消毒剂30min后洗净晾干。

七、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患者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八、病人被服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

九、患者生活用品如毛巾、面盆、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解除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因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因进行消毒。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在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

十一、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十二、体温计应一用一消毒,用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30min后洗净擦干备用;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现清洁,在使用75%酒精擦拭。

消毒隔离制度 篇8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控制联络护士,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严格落实再生医疗器械消毒管理措施,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

8、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9、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10、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1、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2、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3、、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14、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5、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6、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17、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室(ICU、CCU、N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透析室等执行相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

消毒隔离制度 篇9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特制定如下:

一、临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扫床必须做到一床一巾湿扫法。扫床巾套用后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2、病人床头柜要求一桌一擦布,用后消毒备用。

3、病人的餐具专用或用后煮沸消毒。便器用后经0.1%“84”液消毒后使用,卫生员、护理员应掌握消毒方法。

4、凡乙肝病人要实行床边隔离,床头有标志,乙肝产妇备隔离产床和隔离婴儿床,所用的物品必须进行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治疗室、产房、手术室、导管室、换药室等定期空气、物表消毒及进行监测。细菌培养。

6、各室空气使用紫外线消毒,做好登记及强度监测。

7、无菌镊、罐要求干缸放置,高压灭菌。开包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时间为4小时。

8、所用的消毒物品均应注明消毒日期及消毒有效期。

9、定期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消毒液浓度;酒精测比重。

10、按要求必须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器及针头,特殊情况可除外。

11、病房、门诊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及敷料、棉签、胶布等应分类放置按医疗废物管理统一回收处理。

12、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严禁一针多用。

13、换药室用过的换药碗、换药盘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

14、对接触病人的伤口、皮肤等物品、器材用 健之素消毒液或过氧乙酸等消毒处理后再灭菌。

15、要求口腔科使用一次性口杯,物品高压灭菌。

16、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器囊、气管插关、舌钳、开口器等器具、均应有严格消毒制度执行。

17、各种内窥镜的消毒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对乙肝病人检查使用后,应特殊处理。

二、治疗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必须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

2、操作前后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3、室内保持整洁,清洁区、污染区划分合理,标志醒目。

4、地面清洁,清扫工具专用,每日至少湿式拖地二次,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治疗桌、换药车、地面一次,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每次60-120分钟,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5、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及时运送焚烧处理。

6、每月空气、物表监测一次,细菌数应空气≤500 cfu/m3)物表 ≤10 cfu/㎝2。

7、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定点放置,无菌物品应有灭菌日期,用过的物品及时处理并送供应室更换。

8、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室内无菌镊子、持物钳、浸泡容器等每周彻底灭菌一次,戊二醛每2周更换一次。

9、所有消毒液应定期测定浓度、比重,以保持有效性。

10、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用后回收集中焚毁,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1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执行一人一物的换药制度,换药所用溶液启封后不超过24小时,并应注明启封时间,换药顺序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使用后的器械换药碗及时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浸泡)送供应室更换,浸泡器械应打开轴关节,盒盖上标明有效时间,进入组织器械必须灭菌。

12、换药遵守各类伤口次序规范,接触隔离伤口穿隔离衣、戴手套,其污染敷料应按医疗废物管理及时焚烧处理。

三、病房用品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必须保持干净卫生,空气新鲜。

2、病房秩序安静,物品放置有序。

3、一般病房每周空气消毒一次,传染病房每周二次,每月细菌培养一次(≤500cfu/m3))。地面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湿拖二次,每日开窗通风二次。

4、戊二醛每2周更换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周高压灭菌二次。

5、体温计用后,应随时放入75%酒精或500mg∕L健之素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及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擦干,保存于清洁容器内备用。

6、超声雾化吸入器上的螺纹管、贮液瓶、吸引器和胃肠减压器上的吸引管及贮液瓶、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等到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办法。

7、病员离开病床单元后(出院、转出、死亡等),应及时作好终末消毒处理,对病床、床垫、床头柜等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后使用。其他用物如被服、痰盂、凳子、脸盆、便盆、电壶等一律交由被服间分类消毒。

8、晨晚间护理用具一床一套,湿式扫床、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及时消毒、清洁干燥待用。

9、湿化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日更换瓶内液体﹙瓶内液体使用无菌水﹚。用后终末消毒,干燥备用。

10、对于公用护理用具和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和手电筒、订书机等应每周消毒一次(先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再紫外线照射)

11、传染病人收住传染科,按病种分开安置并严格执行隔离原则。

12、本措施中未涉及的问题,一律按照消毒方法执行。

附件:

一、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省厅关于《县级医院手术室验收标准》。

2、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

4、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应严格分开,分别安排在无菌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进行。

5、严格控制参观人数,根据手术大小合理安排。

6、手术间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血迹。

7、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用过的器械用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手术台用500mg∕L液擦拭后方可使用。

8、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病,严禁进入手术间。

9、手术间每天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并紫外线照射60-120分钟或空气动态消毒机消毒,每周彻底清扫熏蒸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空气、物表、洗过的手、灭菌后物品等)。

10、手术室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均应保持无菌,超过一周应重新消毒。

二、产房用品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产房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符合要求。

2、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物品陈列有序,严格区分限制区(分娩室、刷手室、无菌物品存放室等),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3、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4、地面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扫工具,产房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60-120分钟/次,每周彻底熏蒸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200 cfu/m3)。

5、产房地面每日湿拖2次(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消毒擦拭)。物表如桌、凳、产床等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洗一次,每月物表细菌培养一次(≤5cfu/㎝2)。

7、产妇产前应常规进行HBV、HCV的有关化验检查,阳性者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用物品、器械-用1000mg∕L健之素消毒液浸泡30分钟,产床用同浓度消毒液擦拭清洗并用紫外线照射后方可使用。

9、严格执行接产技术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产包,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作好用品回收处理工作。

10、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容器应每周高压灭菌一次,一切待用敷料器械均应保持无菌。

三、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省厅关于<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2、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各种器具洗涤操作规程,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各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光线充足,室内干燥,墙壁无墨点,定时通风换气。

4、三区划分合理,标志醒目,物品陈列有序,定点放置,切记逆流,进入无菌间应换鞋、更衣、洗手、戴口罩。

5、无菌发放间应每天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60-120分钟,每周彻底清扫熏蒸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空气等),清扫工具专用。

6、无菌间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均保持无菌,消毒液更换至少2次/周,戊二醛更换2次/周,其它用品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7、库领各种未经处理的橡皮类、硅胶管、内固定器械等。先用肥皂水清洗处理后打包灭菌。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十字包扎,有消毒指示卡及指标胶带,有物品名称、消毒日期、包扎人编号。

9、把好科室初步消毒关,未经初消用物拒绝回收更换。

10、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清洗原则,确保洗涤质量的有效性。

11、高压蒸气灭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锅外湿度表,压力表,指示胶带及包内指示卡,确保无菌性。

12、无菌物品按时间顺序排列,起先待后,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13、严把无菌物品发放关,监督科室人员对无菌物品的检查、保管、使用中的不当行为。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10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修订)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医院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准备近期更换消毒液,特修订本制度。

一、内镜室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清洗消毒室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镜及其附件,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诊疗室设紫外线或空气动态消毒机消毒,确保室内空气物表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知识,获得省、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六、内镜的消毒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消毒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内镜如胸腔镜、腹腔镜、活检钳必须使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浸泡时间必须达到10小时方可使用,或者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后才能使用。活检钳可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HBsAg阳性病人、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诊疗操作,其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七、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彻底清洗后采用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八、、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5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九、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十、一次性接口、抽吸管、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吸引器每次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后备用。

十一、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内镜室应当做好交接登记工作。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

十三、治疗床上的床单、枕套,随脏随换。如检查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或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必须及时更换。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篇11

1、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

2、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等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每日用 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一次、拖地两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拭、消毒;器械消毒使用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根据情况浸泡 30-60分钟,并做好登记工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不能用高压灭菌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有可见污染物随时更换,并每日用专用试纸测试浓度)浸泡 10小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 用;与未破损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6、使用中消毒液要保持有效浓度,一般使用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并进行消毒液浓度测试。特殊感染者参照相关标准。

7、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等地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应配置流动洗手设施,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均要 按“七步法”洗手或手消毒。

上一篇:狐狸与乌鸦续写350范文下一篇:企业党员民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