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管理探讨论文

2024-07-25

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管理探讨论文(通用12篇)

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管理探讨论文 篇1

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占用空间少。传统的档案存放各种大型档案柜储存各种案卷,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档案管理信息化后,不再需要大的存储空间,也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排序和归档工作,只需要一个小芯片就可以存储电子档案,档案保存的时间更长,存储的内容更加完备。二是信息处理效率高。纸质文件资料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将形成电子文件,并立即进行归档分类处理。文件资料的存储、收集、登记、检查和统计将获得更加迅速的结果,这不仅使文件的归档率和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得到了保证,而且也利于档案的搜索和利用。三是实现了共享资源。资源共享一直是传统档案很难实现的功能,当需要查阅时只能亲自去档案室。实施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后,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管理探讨论文 篇2

关键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课程体系,食品监管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大产业, 为保证食品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必须提高社会整体的食品监测能力和构建基于整个食物链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1]。我校处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 食品企业众多。2012年我们对漯河及周边地区食品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企业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企业急需大批食品监督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尤其是大专学历的食品质量监管人才。因此, 该地区迫切需要优秀的食品监督管理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自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开办以来,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 该专业分食品监督管理和药品监督管理这两个方向进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前, 全国已有40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我校于2014年开设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由于这些高校依托的行业背景不同, 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因此各校在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选用上各有侧重, 培养方案千差万别。在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竞相争办该专业的情况下, 如何扬长避短, 办好我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在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的优势、软硬件情况, 我们做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1 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课程设置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 因此必须以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为依据, 同时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课程设置[2]。我校在食品专业建设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已开设有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培养的学生多为漯河食品企业服务。基于这样的条件和认识, 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控制与管理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 从事食品产业链生产经营相关环节安全控制、质量监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 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既要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又要考虑专业 (职业岗位群) 的针对性[4]。

2 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从培养的人才规格方面考虑,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和专业实践课程。

2.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5]。我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军事理论与实践。

2.2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和训练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6], 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基础课程设置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应用化学、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包装材料与安全、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

2.3 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区别于其他专业, 体现本专业职业岗位关键能力, 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富有该专业特色, 以该专业以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7]。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核心课程设置包括: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生产与经营管理、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2.4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的课程, 课程知识覆盖面广, 扩大了学生选择学习课程的范围和领域, 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8]。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开设的选修课包括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包括:素质拓展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沟通艺术、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基础拓展课程:食品职业道德与伦理、食品专业英语、高等数学;专业拓展课程:优秀员工职业素质训练、现代食品营销学、行政管理学、办公自动化。任意选修课由学校统一设置, 学生可以随意选择, 包括人文社科类、信息类、营养健康类、医学类、体育类等40多门课程。

2.5 专业实践课程

高职毕业生除了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 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因此,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和顶岗实习等。

3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

(1) 依岗开课, 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之前, 我们充分利用漯河食品企业众多的区域优势, 首先深入食品企业调研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然后与企业人员和校内教学专家一起充分研讨建设课程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培养的学生在食品企业主要从事的工作是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生产管理, 为此设置了针对岗位的课程: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生产与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等, 还开设了一门辅助管理的课程———应用文写作。

(2) 以德育人,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食品行业是道德行业, 从事食品行业工作的人, 要遵守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为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食品职业道德与伦理、食品标准与法规和优秀员工职业素质训练, 这4门课分布在4个学期中, 从而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3) 加强实践,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设置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第4学期开设毕业论文设计, 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 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练习。在第4学期最后两周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 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及提升就业能力。在第5、6学期, 安排学生到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综合运用该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 掌握操作技能, 学习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的企业实习积极性, 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商定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食品监管方向)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根据食品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紧跟食品企业发展动态, 深入调查研究, 从食品企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角度来建设课程体系,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翠红.西藏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 2012 (10) :15.

[2]许喜林, 吴晖, 石英, 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现代食品科技, 2007, 23 (11) :99-101.

[3]马虎银, 郑晓兰.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8 (3) :33-34.

[4]傅伟, 柳青松, 邓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 2010 (9) :40-42.

[5]李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 (11) :15-16.

[6]高武, 张宝成.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融通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 31 (6) :547-548.

[7]闫晓前.浅谈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J].广州化工, 2014, 42 (14) :216-217.

[8]杨磊, 张炳祥.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7 (3) :140-143.

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管理探讨论文 篇3

关键词:食品检验 实验室管理 食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90-01

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热度也在持续升温。食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为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加大了食品质量检验的工作力度,而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

影响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的实验室因素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仪器设施、抽样检验方法、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等。所以,要想有效加强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 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人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无论是建立健全检验制度还是操作仪器设备亦或是检验结果的判断等,都需要由人来完成,所以实验室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食品检验工作,加强相应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是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于在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1.1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

管理者可以制定相关指导思想,努力提高检验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其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时时刻刻做到为人民服务,一切以消费者的权益为根本出发点。此外还有有意识的帮检验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思想觉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和服务意识。

1.2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

对所有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相关工作内容的培训,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和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切实提高专业素质能力,并以此来发展壮大质检队伍。

1.3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

食品检验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引导他们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于实际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出來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与一般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比,食品检验实验室对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为两点:一是要求中级职称或相当能力人员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二是要求检验人员只允许在一个食品检验实验室就职。这对食品检验人才的培养与配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 食品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设施是食品检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是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各个食品实验室也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第一,考核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资源配置到位和有效应用,以快速提高其利用效率和准确性。第二,设立仪器设备的专人负责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机的契合度,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仪器、设施的维护,降低了维修成本与时间成本。通常来讲,一般大型仪器的责任人员设置两人为宜,既降低了管理风险,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又避免了人员流失带来的损失。诚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仪器设备的性能若想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也离不开专业素质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

3 食品检验的样品抽样与检验方法管理

食品抽样检验方法是我国食品检验工作的常用检验方法。抽样检验是从整体产品中抽取一定比例和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如果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此数据就可以用来求得该食品的特性及变异性的均值。如果想得到待检测食品的成分、性能等,则要根据特定的方案抽取有代表性样品,再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以此来了解物料的特性,所以抽样的原则和方法是准确检验食品样品的保障[1]。

食品抽样检验通常采用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方法,其中概率抽样法因结果的可靠性可控成为常用方法。抽样是检验工作的第一环节,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食品检验应有科学合理的抽样计划和程序,严格按标准规定的要求和程序抽取样品。同时,选择优化适合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检验原理和程序,确保能正确运用该方法开展检验工作,从而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4 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检验工作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促进实验室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数据和报告、提高竞争力、增强顾客满意度。食品检验实验室应针对实际工作情况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合理设置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做到职责明确,各项工作接口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辅助的规章制度,全员全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其次,在实际的食品检验工作中应通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管理评价体系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充分性,不断完善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要素。第三,通过调查获得顾客反馈,对客户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加以利用,寻求改进机会。

总之,加强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是社会、时代赋予食品检验实验室的重要使命,通过上述种种措施加强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使之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辛英俊.浅谈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48-48.

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管理探讨论文 篇4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1-06

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组建以来,在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创新进取、扎实工作,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也维护了系统良好形象。但是,面对当前食品药品监察院管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还必须正视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行政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效能建设中地方党委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首次不处罚”,有的甚至领导出面干预,难以依法处罚;二是行政处罚给政风评议带来直接影响,难以两头兼顾;三是地方小、人口少,一有处罚,熟人说情、领导说情,不给面子都不行;四是食品药品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配套法规出台滞后。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所定处罚标准偏高,基层执行难;医疗机构药械监督管理无配套办法和质量管理规范等。

对策: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将“一法两条例”列入“五·五”普法重要内容,扩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职能和工作动态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认知度;二是积极“开发领导”,向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宣传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性,争取重视和支持;三是尝试市内异地交叉执法办案,避免说情风及领导干预;四是建议修订出台相关配套法规,特别是尽快制定出台对医疗机构药械管理的配套法规。

二、非药品冒充药品挑战药品注册审批

一是市场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含有药品(中药材)成分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消毒用品;二 是在包装标识、说明书上不标注功能主治或适应症、用法用量字样,只注明适用人群、使用方法,从文字上故意规避药品定义的三个特征;三是这些实际上含有药品成分且具有治疗作用的保健用品,只因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药监部门很难以假药来查处;四是类似品种名目繁多,流向很广,如只某一地区查处,而不是全国统一行动,或从审批源头上治理是很难奏效的。

对策:一是建议国家局会同卫生部联合制定有关保健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的注册审批和生产许可管理规定,防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乱审批;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专项整治,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三、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网络建立容易,效果不佳。一是协管员、信息员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本知识,学习培训提高非一日之功,很难发现问题,发挥宣传政策和举报协查作用;二是没有报酬或补助,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监管对象多为本乡本村人,乡里乡亲,如投诉、举报怕得罪人,遭报复。

对策:一是扎实推进协管员、信息员培训工程,提高对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及监管

知识的水平;二是建议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合理安排对协管员、信息员的补助,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争取地方政府明确村食品药品信息员工作列入村两委工作内容,其工作状况与村干部年终报酬挂钩。

四、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推进难

一是医疗机构药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等配套法规尚未出台,“规范药房”不是诸如GMP、GSP那样必须经过认证方能生产、经营,而“规范药房”达标不达标,不影响执业许可,因此医疗机构对创建“规范药房”积极性不高;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不持积极配合态度,认为药房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室”管理的内容,药监部门只依法对使用药械质量进行查处;三是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条件简陋,经济状况差,无资金投入改造及配备空调等设备。

对策:建议省局会同省卫生厅共同制定“规范药房”验收认证标准,并作为乡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前提条件,凡未通过验收达标者,不得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五、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从监管队伍自身情况看,一是人手少,一些基层局实有在岗人数尚不到编制数的60%,人员缺乏,很难保证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覆盖面。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展稽查、监管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工作开展。特别是在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中,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三是系统组建时间不长,干部队伍来源复杂,系统监管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对策:一是尽快配齐人员队伍,避免有事无人干,防止因人手少而造成的监管缺位现象。二是广开进人渠道,选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知识型人才,充实食品药品监管一线,避免有事不会干,也相对节约人才培训成本。三是建议省局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开展系统干部轮训,充实和更新食品药品监管专业知识,提高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执法公正”的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组织保障。

食品常规检验管理制度 篇5

规范化验室各项管理,确保检验数据准确。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化验室的管理。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定的编制、修订,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本文件的发放。

3.2 化验室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实施管理。化验室管理制度

4.1 检验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经行政人力资源部资格认可后方可上岗。

4.2 人员分工明确,制度上墙。

4.3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认真履行检化验职责。

4.4 严格按《化验室作业指导书》操作,化验准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5 爱护仪器,爱惜试剂;正确使用仪器、试剂;仪器、试剂分类摆放且整齐、合理;对仪器、试剂的贮存和使用进行登记;危险试剂由专人管理,必要时实行双人双锁制;毁坏的仪器及时记录或标识,能维修的及时维修,人为损坏的仪器、器具照价赔偿。

4.6 精密仪器、贵重仪器放在固定的操作台上,不任意挪动、拆卸。

4.7 使用过的仪器、试剂及时清洗或清理干净。

4.8 废液、废物、破损仪器及时、合理处理,严禁乱倒、乱扔、乱放。

4.9 做好化验室的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仪器、试剂用完后及时归位,水电开关用完及时关闭。

4.10 保持化验室整洁、卫生、安静,不在化验室内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会客、闲聊、打闹等),不摆放无关物品。

4.11 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化验室。微生物检验注意事项

5.1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在检验没有完成前不随便出入无菌室。

5.2 检验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经消毒的工作服、帽、鞋、口罩等,用后消毒备用。

5.3 微生物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用嘴湿润铅笔和标签等物或以手指或它物与面部接触。

5.4 操作危险材料,勿谈话或思考其它问题。

5.5 接种环、接种针用前用后置火焰中灼烧。

5.6 含有培养物的试管不得平放桌面。

5.7 吸管插入试管中时,要轻放到底。

5.8平皿翻放,即皿底在上,皿盖在下。

5.9 金属器皿用毕消毒后擦干。

5.10 使用药品试剂、染色剂、镜油、试镜纸等应节约。

5.11 所用各种试剂、染色剂、培养物等均应标记清晰。

5.12 易燃品远离火源,不可将酒精灯倾斜向另一酒精灯引火。

5.13 沾有微生物的器皿及废弃物置于指定地点,消毒后再洗涤。

5.14 工作完毕后用消毒水洗手,然后用清水洗手。试剂管理规定

6.1 试剂的标识、分类及领用

6.1.1 试剂应标识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有效期规定的应标识有效期;原包装试剂

应保护好原附标签或商标;分装试剂应贴有标签并注意保护。

6.1.2 试剂应按化学性质分类存放。

6.1.3 试剂的领用应由领用人向试剂保管人填写领用记录,领用记录包括:领用人、领用日期、领用数量、用途、发放人等内容。

6.2 试剂贮存

6.2.1 易燃试剂的存放:如乙醚、乙醇等,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理想的存放温度应为-4℃~+4℃,最高室温不超过30℃,同其它可燃物和易发生火花的器物隔离放置。

6.2.2 氧化剂的存放:如高锰酸钾、双氧水等,氧化剂本身不能燃烧,受到高温和其它化学药品

作用时,能促使燃烧剧烈,氧化剂不可与易爆、易燃物等混合贮存。

6.2.3 剧毒物质的存放:如氰化物、三氧化二砷,这类药品由专人保管,最好双人双锁制,存放

在阴凉干燥处,领用后登记。

6.2.4 强腐蚀剂:如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冰醋酸、氢氧化钠等,这类药品本身(或挥发出 的气体)对人体的皮肤、粘膜、眼睛、呼吸道以及对一些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这些药品选用耐腐蚀性的材料制成料架,存放在阴凉通风处,与其它药品隔离放置。

6.2.5 其它药品的存放:可按酸、碱、盐分类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化验室合理的排列方法以化验项目所用成套药品为一组排列,共用药品排列在另一个地方,理想的贮存温度在30℃以下。

6.3 试剂的使用安全

6.3.1 防火用电安全:化验室内配有防火器材,检验员应熟悉各种防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灭火对象,化验室内所有电器设备绝缘良好,一切用电装置使用三相插头、插座,最好安装触电保安器,仪器妥善接地。

6.3.2 实验过程安全:化验所用仪器、试剂放置有序,实验台面及时整理,周围不留破碎或缺口的玻璃仪器,固体废弃物及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并及时处理,盛放试剂的瓶子和仪器用完后存放好。药品洒出时用碳酸氢钠中和洒出的酸,用硼酸中和洒出的碱,操作挥发性的化学药品时使用通风橱,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4 废弃物排放

6.4.1 处理少量的酸或碱可慢慢注入水流,并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

6.4.2 少量废溶剂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以待处理,大量废液的处理可以查阅有关手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管理办法 篇6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工作。

第五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充实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完善技术装备,确保统计机构和人员有效履行统计职责。

第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统计工作,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规范。

第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填报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如实填报,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九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明确承担统计职能的机构,设置统计岗位,配备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工作负责人。

第十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对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

(二)健全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指标体系,组织制定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综合性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等,根据工作需要下达统计任务;

(三)编制、公布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等统计资料;

(四)管理、协调本局各司局及直属单位的专业统计工作,审核本局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拟定的专业统计调查方案;

(五)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实施国家统计标准和补充性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标准;

(六)采集、汇总、管理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

(七)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八)组织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对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统计业务培训给予必要指导。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统计机构承担本部门统计职能:

(一)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工作,执行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工作制度;

(二)健全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制发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综合性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管理、指导统计调查工作,监督检查统计工作制度的实施;

(三)编制、公布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资料;

(四)管理、协调本部门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的专业统计工作,审核本部门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拟定的专业统计调查方案;

(五)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实施国家统计标准和补充性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标准;

(六)采集、汇总、管理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

(七)组织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

(八)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十二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优先从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调和补充统计人员,统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第十三条 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第三章 统计调查管理

第十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机构制定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相关统计调查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统计编码以及其他方面的统计标准。

第十五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调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统一制定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家统计局备案或者审批。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制定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调查项目,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或者备案。

第十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申请立项的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有充分的.理由、明确的目的和资料使用范围,与本部门的职能相一致,且与本部门统计机构的统计调查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不得交叉重复。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及其直属单位开展统计调查(包括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普查等),应当自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报本部门统计机构审核同意后,由该内设机构或者直属单位组织实施。调查完成后,相关统计数据和报告应当及时向本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第四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公布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执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提交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应当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逐级生成、填报、审核,并经本单位负责人审定。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机构应当对下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单位提交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对审查发现的异常数据,应当逐级核实确认。

第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资料实行分级管理。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资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统计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统计数据整合、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第二十一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审定、公布和出版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资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定、公布和出版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资料。

第二十二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本局各司局、直属单位及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机构另行制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年度考核。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理:

(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理:

(一)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

(二)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予以处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篇7

关键词: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应用,探讨

对食品质量优劣最直观的判断方法就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应, 这种检验方法虽然普通, 但各项检验指标确实最准确的, 能够快速感应出食品的质量,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感官检验工作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 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充分掌握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这样才能精确判断出食品质量的好坏, 从而避免劣质食品投放到市场中, 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下面, 本文就以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及应用为主要内容, 具体介绍了食品感官检验的特点, 总结出一些自身的看法与建议。

1 食品感官检验的内涵

1.1 安全性。

一直以来, 食品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我国对于食品质量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很早以前, 古人们就通过感觉器官来判断食品的味觉以及嗅觉。因此, 人们在食品感官检验这一方面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然而, 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常常导致食品质量被破坏, 使得食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例如:食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 就会发生腐坏, 散发出酸性气味, 这些现象都是食品安全性的主要体现。

1.2 营养质量。

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获取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身体内各个机能的正常运转, 人类才可以更好的生活与工作, 这些营养物质并不会直接体现在人的感觉器官上。从古至今, 人类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 也是在这过程中, 人类取得了不断的进一步发展, 逐渐适应了现代的生存环境, 从中总结了大量的食品感官检验知识, 人们对于食品中的营养质量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多。

1.3 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一般指食品的外观、形状、价格等对人体产生的正或负的感受。对于人以外的动物, 对食物的选择性往往立足于营养质量与安全性基础上。感官检验作为生物体进化过程的产物, 必然有其差异性和区域性, 即不同种属之间、不同个体之间其感官检验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2 食品感官检验的特点

在国家食品质量标准中, 衡量食品质量的指标有三方面, 即:感官、理化和卫生质量指标。从整体上说, 三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理化和卫生质量作为食品内在质量指标足以构成感官质量的骨架, 食品的感官特性是理化、卫生质量的表现形式。当然感官检验不同其他检验,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简易性、直接性、迅捷性。

通常情况下, 感官检验是比任何机械仪器所分析的数据都要快速和准确, 而且投入成本较低, 检验人员只要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应食品, 就能达到很好的检验结果。而利用仪器进行食品检验的话, 会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仪器并没有直接的感觉器官, 只是通过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对食品质量进行分析, 检测结果的误差也比较大, 这就大大影响了食品感官检验工作的质量, 无法对食品质量的优劣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很多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到市场中, 商家以降价方式来出售食品。反之, 如果感觉器官感应出食品质量有问题, 就不会再进行购买。

2.2 准确性。

仪器分析主要是针对食品的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的指标而进行的, 但其检测的对象必须对原始的感官检验判定结果有高度的符合率, 这种仪器分析方式才能成立。如对肉的新鲜度的判定, 是与肉的不新鲜度或腐败程度基本相关, 从而确定其为肉类的新鲜度理化指标。另外, 对于味觉食品, 目前其质量的优劣主要依据感官性状的差异而评定的。在此意义上, 感官检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是不容怀疑的。

3 食品感官检验的影响因素

3.1 食品本身。

食品本身的形状、气味、色泽等会影响人的心理, 使评判结果产生差异。

3.2 检验人员的动机和态度。

检验人员对食品感官检验工作感兴趣, 且能认真负责时, 检验结果往往比较有效;如果检验人员态度不端正, 就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失真。

3.3 检验人员的习惯。

人们的饮食习惯会影响感官检验结果。

3.4 检验形式。

感官检验可分为分析型和嗜好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检验方式, 人们对不同的检验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心理,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检验形式。

3.5 提示误差。

在检验过程中, 人的脸部表情、声音等都将使检验人员之间产生互相提示, 使评判结果出现误差。

3.6 检验室的环境。

环境条件不适当时, 会使检验人员产生不舒适感, 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偏差。

4 应用感官手段来鉴别食品质量

4.1 作为检验食品质量的方法, 感官检验可以概括出以下三大优点:

4.1.1通过对食品感官性状的综合性检查, 可以及时、准确地鉴别出食品质量有无异常, 便于早期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处理, 可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4.1.2 方法自观、手段简便, 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和专用、固定的检验场所以及专业人员。

4.1.3 感官鉴别方法常能够察觉其他检验方法所无法鉴别的食品质量特殊性污染微量变化。

4.2 对食品进行感官检验时的要求。

首先, 食品感官检验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特殊性质的工作, 对于检验人员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检验人员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以外, 还必须保证身体各项健康指标正常, 有着良好的作息习惯, 没有其他不良爱好和特殊反应, 最好是有一些时间的感官检验经验。其次, 检验人员必须确保自身的感觉器官灵敏, 能够对食品进行快速的分析。最后, 检验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 不断累积丰富的实践经验, 加强自身建设, 逐步提高自身对食品的感官检验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文叙述, 我们可以对食品感官检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作为目前常用的一种食品检验方法, 对于食品质量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高度重视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不断加强和完善食品感官检验技术水平, 检验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保证自身感觉器官的灵敏性, 尽量不要饮酒和抽烟,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并在实践工作中累积经验, 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来增强自身的感官检验实力, 确保食品感官检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从而使得我国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易敏英, 李敏, 李宪华.食品感官检验在食品卫生监督中的意义和作用[J].职业与健康, 2009 (8) .

[2]邵春凤.食品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J].肉类研究, 2006 (5) .

有关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检验检测 完善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30-02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地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目前有关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够完善,对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检测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总结。

1 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分析

1.1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暴露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落后的问题,“三聚氰胺”、“二英”等食品问题的曝光都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不到位,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得检测达不到要求,检测合格却并不能保证食品的绝对安全,这对于我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相关技术的创新研制。

1.2 食品检测方式不够完善,存在不合理之处

目前对于食品的检测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突击式抽查,监督监测工作不能达到系统化,全程化和日常化,这就很难完全杜绝有害食品的流通。其次目前市场准入检测费用一般由食品生产者以及销售者来承担,这种不合理的体系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政府监督职能的发挥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食品检测方式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测体系,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没有建立例行的检测制度,整个环节只要有一方面出现食品安全不达标问题,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然而却没有全面的监管系统全程监督,这是食品检测体系存在的很大漏洞,建立起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

1.3 监督的具体环节不全面,不同地域监督存在差距

目前食品监管制度存在各个环节不同步的问题,食品监管的重心主要在出场产品检测环节,而对于出厂前原材料的供应,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的检测方面却不够完善,这样尾重头轻的方式对于食品加工的整个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对于一些小型的或者是家庭式的食品监管基本属于完全放空,只是抓住了一些大型的企业,这对于整个食品市场是无法提供安全保障的。食品检测体系在不同区域的建设也是不同步的,在中西部地区,食品检测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不能提供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就是对一些检测合格的食品仍然粗在不可靠因素,由于一些农药残留检测不到位,这是检测环节上的不全面。

1.4 法律约束的不完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还未形成

国家对于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催在不公平之处,国营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而一些其他行业机构,社会组织获得准入条件的门槛相对较高,这样的不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分割和壁垒。其次,食品检验检测资质管理制度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符合标准,达到准入条件的机构进入机制之后却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没有退出市场准入机制的情况发生,这样的食品检测僵化的局面,对于食品检测检验机构的公正职权有消极影响。

1.5 食品检测标准不统一,导致多种结果无法下定

食品检测结果的认定存在各部委直接认定和地方部门资质判定两方面并存的局面,这对于结果的认定产生了困扰,两个不同的检测标准有不同的偏重点,对认证工作的进行产生消极影响,重复测定不但导致经济的浪费,也造成检测工作的负担。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相关从事者技能知识和相关资质的缺乏,因此配套管理措施的建立很有必要。

2 有关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议

2.1 加强检查,提高水平

避免尾重头轻的不合理检测体系,加强对食品源头的检验,对整个食品生产销售环节进行监管。发挥地方政府的职权作用,采取所属地监管的原则,既节约成本工序,也能对食品监管起到更好的作用。平衡区域监管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偏远地区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指导工作,使得全国范围的食品检测工作全面统一。对从事检测检验工作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为食品检测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食品检测的整体水平。

2.2 健全机制

推进食品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健全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机制结构。相关部门要建立公平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减小行业壁垒的产生,推动民间资本与国营企业的共同发展,民间资本的进入,对于市场的竞争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民间检测机构可以在技术上为政府的检测机构提供技术的支持作用,对于消费者方面,民间检测机构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技术服务以供其食品安全检测。我国未来食品检验检测的发展方向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即以行政检测工作为主导路线,辅助以中介检验检测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2.3 信息共享

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公开共享,避免重复检测导致的资源时间的浪费。食品检测检验机构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强化各部门职能分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合作。相关的食品检测部门在食品检测之后要进行信息共享,保障星系传播的时效性,使得检测工作不必重复进行,社会需要得到食品检测工作的最新消息,对于检测机构的资质,检测结果的认定都是应该透明的。

2.4 相互监督

采用各方面相互约束的方式,形成政府例行监督,社会实时监督,相关行业养成自律的监管模式。国家加强食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从法律的高度上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要求,通过检测的结果,对于评价结果高的企业实行奖励优惠,而评价结果不好的企业也要有相应的惩处规定。建立一个法治的、规范的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重大,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完善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工作。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健全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从现有的食品检验体系中收获经验,深刻领会目前食品检测体系上的不足之处,完善现有的体系制度。同时需要在整个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进行监管,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高效合理的实施检测工作,促进检测体系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乔东.关于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06:64-67.

[2]郑冰,苏淑娴.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9:209+89.

[3]李有为.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17:222.

[4]张锐.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05:148.

“两区”食品、药品管理工作现状 篇9

现状

一、基本情况

辖区内共有卫生院9所,卫生室94个,民营医院1个,诊所4个,药店38个,共有餐饮店356户,其中餐馆277户,食堂79个,饮品店10户,主要集中在倘甸、凤合、转龙三个乡镇。有化妆品专营店4家,无保健品专营企业。

社会事业局有食药监管理工作人员1名,9个乡(镇)卫生院分别明确3名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二、目前工作情况

(一)通过整理原三县区档案,深入各乡镇调查,摸清了辖区药品经营企业、餐饮企业、保健品、化妆品经营企业的数量和布局。

(二)购进打印设备两套,塑封设备一套,基本能够开展行政审批工作。目前共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3例,《餐饮服务许可证》86例,行政审批工作已逐步正常运行。

(三)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专项检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今年已开展了“杜绝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药品流通环

节专项整治”等;完成各项重大活动餐饮保障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无机构、无车辆、缺人员,工作开展举步维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且监管责任已划归地方政府,而“两区”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设于社会事业局,目前局内只有1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无业务用车。每个乡(镇)卫生院虽明确3名工作人员处理本乡(镇)食品药品管理事务,但卫生院也存在缺人的现状,只能安排出1名工作人员协助开展食药监相关工作,该工作人员同时还要承担本院的防保工作。

并且,现有食药监工作人员都为非专业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存在业务不熟、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各环节各步骤实施不规范、抓不住工作重点等问题。

(二)缺乏工作经费

食药监工作需要经常外出监督检查,经费开支大,各乡(镇)卫生院却无食药监工作经费,加大了工作难度。

四、工作思路

(一)逐步补充人员,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统招、招聘等方式补充3-5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两区”食药监工作,派遣工作人员轮流到各县区局学习,— 2 —

增强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形成一支能够胜任“两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队伍。同时加强乡级队伍的建设,切实发挥乡级监管站点的作用。

(二)实行食品药品安全保证金制度,增强各乡镇政府食药监工作积极性。

各乡(镇)政府、卫生院分别交纳1万元保证金,年底若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并且辖区内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按个人交纳保证金的1倍奖励,若未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或辖区内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则不再退还保证金,保证金将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费使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结 篇10

2011年以来,我区餐饮服务和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切实履行职责,围绕政府关切、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餐饮服务领域监督管理为工作重点,继续深化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将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不断开拓餐饮服务领域和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持证经营率

根据统计,目前我区餐饮店323家,今年来,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五小”门店开展了一轮接一轮的整治行动,全区累计共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313个,持证率达到96%以上;从业人员持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931个,检查职业禁忌人员11人,全部调离工作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

二、提高创建意识,优化办证程序

今年3月以来,共对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发放《五小门店卫生标准》、《五小门店门前三包与十不准》等宣传资料6000余份,对问题严重的门店反复下达《整改通知》近600份,1

对我区城区主干道、居民生活区、居委会和市场内的餐饮单位进行了反复检查与劝导整改,通过前段不间断的宣传劝导,提高了业主的创建意识,以往“营业不办证、到期不核证、过期不换证”的现象有了根本的改变。

在当前我市“五城同创”的大背景下,我区许多单位亟需办证,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行政许可程序,我区集中所有人力,兵分三路,上门入户,协助业主现场填写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书,准备各项资料,优化了许可程序,缩短了办结时限,极大提高了办证效率。

三、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督查力度

(一)落实台账制度,深化量化分级

今年以来,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按照餐饮业专项整治的有关规定,印制《餐饮经营单位食品采购索证登记本》和《餐饮单位消毒记录本》共计1000余本,分发到辖区的餐饮单位,要求认真执行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和餐具消毒登记工作,并建立台账。在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工作中,严把企业自评、监督员初评,单位集中复核三个关口,积极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共评出B级单位10家、C级单位313家,并严格按照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评出的单位实行分级监督。

(二)监督指导并举,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在统一组织培训

及现场监督指导的基础上,会同区教育局对31所学校、40所幼儿园的71家食堂开展了两次监督检查。通过开展以上工作,大部分学校食堂取得了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专、兼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员;多数学校配备了与供餐规模相适应的卫生设施,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学校一律下达了限期整改意见书。

(三)开展专项整治,提高监督覆盖率

为密切落实上级工作指示,我区对城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及单位食堂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发放了整改标准;对小型快餐店提出了添置加盖垃圾塑料桶,为保护其周边环境提供了有力保证。

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区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集中卫生监督力量,深入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抓住餐饮业集体食堂食品原材料进购、餐桌消费、卫生许可和社会群众投诉举报等四个环节,对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逐一排查,监督覆盖率100%。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共出动执法人员33人次,检查餐饮单位286家,张贴卫生部统一印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00份,通过落实餐饮食品进购索证制度,有效的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开展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流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实际,一

是成立了以工委委员、开发区副主任**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区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流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区联合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流通秩序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整顿的领域和品种。三是及时召开了全区医疗机构、零售药店负责人会议,传达了全国、全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就我区整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四是采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联合区纠风办、人事局、工商分局、物价分局、税务局等单位,组成两个执法大队开展整治工作,确保了我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流通秩序整顿规范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我区食药监督工作面临着现行体制与实际职能截然不同的冏境,一是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食药监督机构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承担好食药监督机构职能,履行好职责,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探讨的问题;二是当前我区卫生监督的投入仍有很大不足,食药监督基础建设非常薄弱,监督队伍也亟待扩大,业务水平急需提升;三是我区没有职业病防治机构,没有检验室,职业卫生、采样检测等工作非常被动。

在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流通秩序的工作中,我们也认识到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一是工作人员较少,工作繁忙,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时间比较多,工作难以做细,日常

监管力度还不足;二是检查的71家单位中,44家不合格的单位普遍存在药品、医疗器械购进未建立档案、未建立验收制度、自查监督措施不健全、未向供应商索要发票等问题,嘉仁大药房、珍珠山药房存在未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亟待加大力度整治。三是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五、来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继续加强餐饮服务领域监督管理工作:

(一)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充实队伍力量,加强队伍实战能力建设,同时理顺工作职责,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率;

(二)强化内部稽查工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强化投诉举报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和投诉举报信(案)件,努力解决公众、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安全。

(四)强化日常监管工作。要将“五创”工作目标和任务与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步步分解,层层落实,逐步改变“迎检突击、仓惶应战”的局面。

在药品、医疗器械领域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加强监督管理:

(一)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整治和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行为,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的安全有效;

(二)继续加强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相关人员的培训工

作,把培训与帮扶结合起来,逐步提高管理相对人的素质,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继续推进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争取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力争我区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工作有新的起色;

(四)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流通监管。对全区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购货渠道及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完善购销记录,杜绝非法采购;将城乡集贸市场的监督检查纳入日常监管;

(五)从维护群众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加大对辖区内餐饮服务领域食品安全卫生和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促进区域食品和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状况的不断改善,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检验对奶制品安全重要性探讨 篇11

关键词:食品检验 奶制品 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50-01

奶制品营养丰富,广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但是奶制品安全问题时有报道,造成了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奶制品的食品检验十分重要。食品检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分析手段,特别是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能够在现场快速分析判断牛奶质量及安全,对提高奶制品质量,减少有害物质残留,保障奶制品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奶制品安全及质量问题

1.1 农药、兽药残留

这类问题一般出现在原材料获得阶段,农药残留是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等)通过饲料进入乳汁,或者通过牛消化道进入牛体,最后混进牛奶,健康人饮用后出现中毒症状;兽药残留是由于用药不当或不注意安全时间造成的。残留农药及兽药的主要成分是抗生素,抗生素残留一方面会降低奶制品的品质,这是由于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发酵,会影响酸奶喝乳酪等产品的生产及质量;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长期饮用抗生素残留奶制品无异于长期服用小剂量的抗生素,更严重的后果是,对于一些抗生素过敏体质的人群,饮用抗生素残留奶制品后会出现过敏反应,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奶制品的检验,应对农药、兽药残留进行严格的控制。

1.2 微生物污染

牛奶本身营养丰富,可以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最佳场所。假设原料奶本身是相对无菌状态,微生物仍有可能在各个环节进入到牛奶中,污染可能来自运输过程、运输设备、储存设备等等。牛奶中微生物的含量是有一定标准的,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时,除了会造成牛奶口味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杀菌失败,保质期无法保证,最终导致奶制品变质,饮用后引发疾病,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奶制品加工生产过程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会产生微生物污染的漏洞;检验过程如果不够重视,同样会给微生物污染提供机会。

1.3 添加剂残留

奶制品中的添加剂有多重来源,一是储存和运输环节中生产商和经销商进行添加;二是生产加工环节,为延长保质期而添加;三是不法分子在利益推动下的掺假行为。奶制品中过量的添加剂、防腐剂属于有害物质,极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因此针对奶制品行业,必须大力加强质量检验。一旦发生奶制品中毒事件,为了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尽快确定和筛选致病物质至关重要。目前实验室检验无法在速度上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不断研究开发快速检验方法,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2 奶制品检验方法概述

2.1 微生物检验

纸片法和TTC法是微生物技术检验奶制品中药物残留通常选择的方法。二者中以纸片法更为理想,其以嗜热脂肪杆菌或枯草杆菌来判定奶制品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种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的特点,问题在于检测周期过长,且对操作流程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因为一旦出现操作不当或失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

2.2 理化检验

(1)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在技术上采用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分离速度快、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药物残留都要经历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提取、脱蛋白、离心、层析柱净化、衍生化等步骤)、残留药物的分离和残留药物的检测。

(2)色/质联用技术:该方法实现了高效层析分离和检测联机,可用微电脑控制层析条件、程序和数据处理,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均好,并可一次同时完成同一样本中多种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对分析牛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质谱作为一种专一检测器已获得广泛应用。其分析方式有直接探头分析法、直接液体导入法、GC/MS、LC/MS联用法等。另外离子阱质谱技术(MS/MS)也已用于鉴别青霉素类药物。随着电喷雾接口技术的成熟,LC/ESI/MS技术已广泛用于测定牛奶中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3)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①相对独立的分析方法,即免疫测定法(IAs),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固相免疫传感器等;需要注意的是该类方法仅可用于筛选,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②免疫净化法,将免疫分析技术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联用,其中最常用的是免疫亲和色谱法(IAC)。其它包括在此基础上的联用技术,如IAC—HPLC、HPLC—IA等。

(4)快速检测新技术(中红外乳成分在线快速分析技术、酶联法快速检测牛奶体细胞技术、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技术等):根据场所的不同主要有实验室和现场检测两种。其中实验室检测的优势在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不受仪器和设备的限制,通常以2h内得出检测结果作为快速检测的标准。而现场快速检测则要求在现场得出检测结果,时间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

3 奶制品检验的发展前景

奶制品质量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可有效监控奶制品中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目前来看以在线检验、现场检验、低成本检验为发展方向,这些技术的推广有希望为我国奶制品生产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多种检测技术以及各学科的交叉发展有望能解决上述需求。应该认识到,建立更灵敏、更有效、更可靠、更简便的检验技术是保证奶制品安全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旺存.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郑东辉.乳制品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的能力探讨 篇12

1 改变监管作风, 创新工作手段

把抓好药品监管工作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以日常检查为基础, 以专项检查为手段,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 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促进有关企业、经济单位和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完成好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做到加大监管力度。2006国际打假会议罗马宣言明确指出, 制售假药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1]。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假药劣药销售的新趋势手段越来越高超, 如制假售假份子为了逃避打击采用互联网销售, 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些假药品带来的药品隐患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究其原因, 是一些地区药品检验监督力度不足,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假药劣药药品认识不足, 广告虚假宣传直接误导消费者。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食品药品的管理是被称之为人命关天的大事, 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水平, 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提高执行力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完成好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 是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控能力, 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依法监管, 规范行政的能力, 开拓创新的能力, 拒腐防变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的能力, 要端正思想作风, 进一步教育监管干部, 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确保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杜绝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我们要自觉的把行政执法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推进依法管药, 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 加大宣传力度, 运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 开展药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普及法律知识, 尤其是深入到基层、农村药店、个体诊所、卫生院、乡镇企业现场说法, 提高人民群众执法懂法学法意识和维权意识。

3 注重学习实践, 促进有效管理

在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过程中,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在食品药品监管的具体工作中, 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路线方针政策, 提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规范工作行为制定首问责任制,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在开展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 要根据目前农村医药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偏低, 医疗设备条件有限等实际情况, 在运用执法手段时, 应着眼于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与处罚要把握好尺度, 达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最佳效果, 也是新形势下, 和谐执法的必要手段。充分尊重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 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药品,监管,创新,执法

参考文献

[1] 主席令第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S].2001.

上一篇:伤心无助的句子下一篇:学校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党性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