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2024-06-22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共12篇)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1

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

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领会其深刻内涵,注重在提高科学决策、组织协调、解决问题等三种能力上下功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发展。

一、统筹兼顾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科学决策是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的题中要义,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前提。一要深刻、及时领会党和政府的决策意图。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工作之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有深刻、及时地领会党委、政府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在研究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中充分体现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才能保证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不折不扣、不偏不倚地在本部门贯彻落实,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才能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一定的基础。二要随时开展调查研究。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实践中,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我们只有结合日常监管工作,随时随地带着问题开展调查,寻求监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全面了解本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才能杜绝决策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三要适时做出正确决策。监管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形势、更新观念、调整工作思路的过程。决策既有全局的,也有局部的;既有阶段性,也有规划性;既有现实性,也有前瞻性。科学的决策要正确及时。既要防止决策滞后,影响和制约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克服决策过于超前,造成监管工作的盲动和脱节。因此,只有正确和适时的决策才是实际意义上的科学决策,才能真正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化和开展。

二、统筹兼顾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提高组织协调的能力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一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当前,国务院已经明确食品药品安全由地方政府负总责,这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创造了新的契机。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就是要力争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发展规划。同

时,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食品药品各阶段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认真贯彻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主动为党委、政府谋划食品药品安全、全力履行监管职能中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关注,争取党委、政府在方针政策、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持。二要围绕目标组织开展工作。要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个根本目标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出一个政治素质高、执行能力强的团队,确保政令畅通、上下联动,贯彻上级指示坚决、全面,确保日常工作和阶段性任务有效落实。三要把握全面协调。食品监管的政府“抓手”定位和药品的监管职能,决定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要有全面协调的工作能力。要把握食品监管这个重点,依靠政府和相关机构,协调各部门工作,掌握工作协调的主动权,凸显上传下达、左右沟通的组织协调职能,使协调工作贯穿于食品药品综合监管过程的始终。

三、统筹兼顾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阶段性或区域性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因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及时发现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存在的表象、特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形成过程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归纳和梳理,找准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查找问题的准确性和预见性,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善于解决问题。目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能落实的工作落实不到位;二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不具备。对第一类问题,只要找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工作方法等,促进工作落实,此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第二类问题,要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在采取合法的措施对问题进行控制的同时,要围绕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寻求上级和各方的支持,积极创造条件,最终达到逐步解决问题的目的。再次,要善于巩固成效。监管工作中的问题通常都有着反复性的特点,解决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要善于巩固其成效,防止已经解决的问题反弹。对反复发生的问题,在解决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全局的共性问题,要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巩固其成效。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2

一、食品药品安全城乡监管一体化工作

一是开展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培训。四月中旬对协管员培训工作培训时重点就行政执法基础知识、药械监管基础知识、乡镇协管站工作资料规范化管理、餐饮业食堂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讲解。同时还对协管员进行了严格考试,合格率达100%。并由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对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三是开展行政执法证换证工作,确保工作落实。积极与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联系,与其共同商讨乡镇食品药品协管员的行政执法证换证事宜,对未取得执法证的乡镇食品药品协管员进行执法专业培训和考试,并配发乡镇食品药品协管执法证,拥有部分食品药品协管行政执法权,可以进行委托执法。目前我县已有59名乡镇食品药品协管员获得行政执法证,乡镇覆盖率达100%。在半年督查工作中,还成功地排除 一次集体聚餐食物中毒隐患。12月2日至6日县食安办联合我局通过现场查看和资料查阅的方式对全县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年终考核。考核中发现了协管站工作的新亮点:如 乡进行了乡代表、党代党对全乡食品药品安全开展调研工作,同时确定乡代表、党代党对村分片包干监管,加大乡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二、小餐饮整治工作。为能快速稳妥的推进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于5月下旬出动食品监督员65人次,对城内所有小餐饮服务经营单位门前灶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类登记摸底,统计县城内餐饮服务单位存在“门前灶”的共312家。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研讨整治方案,争取专项资金,研究制定了《 小餐饮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标准》,于十月中旬召开全县小餐饮整治部门协调会和动员大会。共出动执法宣传车20台,执法人员110余人次,走街串巷,进入每一家小餐饮服务经营店,对整治工作进行初期的宣传和指导,下发宣传资料85份,下达责令整改意见书85份。11月掀起一场小餐饮整治高潮,到目前为止城区已经整改合格的小餐饮店共186家,其中有41家符合整改奖励要求,已及时发放奖励资金,还有100多家正在整改中。通过整改工作的开展,小餐饮店的操作间、就餐间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变城区卫生环境。

三、做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依据《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规范》要求,严格把关,规范操作,从原料到成品实施全程监管,圆满完成了芷江三干会、省、市领导来 调研、省委巡视组 巡视、高考等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确保没有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故。

四、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为保证能迅速、快捷集合,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第一时间赶到事故发生现场,提高对事故现场控制、调查、采样、处理等能力。组织开展一次群发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出动执法车3台,参加演练人员24人。通过应急演练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队伍食品安全应急处理的能力。

五、积极推进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

认真督促辖区内药品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单位主动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一是成立了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领导小组;确定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专干;二是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ADR和MDR相关知识培训,三是每月编辑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发送给ADR和MDR报告单位。全年共完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02份(其中严重报告37份),已注册药品不良反应单位128家(其中县级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14家、村卫生室7家、诊所16家、药品经营单位81家、眼镜店4家)、今年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单位83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55份(其中严重报告47份)。

六、规范依法行政,提高行风与效能。

物联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篇3

信息化填补监管漏洞

“在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普遍存在着监管人员少、企业分布分散、监管难等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发挥作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落后的监管手段。”航天信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张立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药品进行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监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国家食品药品“十二五规划”》、《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利用高科技、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航天信息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设计研发了一套完整、规范、长期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地在辽宁省的锦州市、本溪市、辽阳市、朝阳市、抚顺等城市实施应用,对药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了安全监管。

全程监管供应链

“作为国家级信息化企业,航天信息先后研发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北京口岸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等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张立岩告诉记者,基于此前的经验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要求,该监管系统的功能架构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管理系统、指挥监控调度中心等六大系统组成。

“其中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食品、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管;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服务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补发以及注销等业务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制证、送达等全过程的信息自动流转与管理。”张立岩说道。

其中,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止一个人重复注册、在多个企业注册的情况,以及企业虚报、乱报从业人员信息的情况,为执法人员执法提供相关依据;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扫描、数据上传、罚单打印、应急发布、信息查询、在线交流、GPS定位、实时监控的移动信息化。

另外,建立各级指挥监控调度中心后,各级监控调度中心只能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监控与指挥调度。通过该中心,还可以实现对重点企业场所监管、对执法人员监督、分析预警、事故溯源预警和指挥调度。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4

为加强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了《2010年药品生产监管工作计划》和《2010年药品经营监管工作计划》。

《2010年药品生产监管工作计划》要求,一是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二是统筹药品GMP认证检查工作;三是强化基本药物生产监管;四是落实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涉及药品生产环节的各项工作要求;五是加强疫苗生产监管;六是强化特殊药品监管;七是认真做好药品生产环节电子监管码实施工作;八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九是继续抓好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总结 篇5

**年,在国家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实现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目标。

一、**年的亮点工作

一是狠抓基本药物“三统一”工作,食品药监惠民工程成效显着。在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公正、公平地遴选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为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遴选工作做到“零”投诉,获得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出台制度规范,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有突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小餐饮食品安全“五化”标准规范》、《小餐饮临时许可管理办法》、《集贸市场和早夜市餐饮小摊贩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小餐饮管理规范》及《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监管制度规范。目前,正在修订《市学生校外托管就餐休息场所食品安全和住宿卫生管理办法(暂行)》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为支撑、监管制度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调研和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三是通过示范引领,带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区、*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11月底,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未央区召开,国家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莅临指导,给予高度肯定。目前,临潼、高陵等区县正在积极推进餐饮服务和药品安全示范区县的创建工作。

四是食品药品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31”食品药品安全投诉受理电话,极大地提升了投诉举报事项的受理与处理速度,国家食品药监局投诉举报中心毛主任现场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10月份,和省食安办联合,在临潼区组织进行了全省Ⅲ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极大提升了各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做法

(一)全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实施,切实打牢食品药品监管基础。一是依照中、省、市“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分解任务,制定进度。二是不断加大规划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沟通,努力协调,加大了与中、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力度,确保了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三是着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加大了我市食品药监信息化建设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力度,着手筹建集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投诉举报系统、企业诚信等级评价系统、企业台帐实时监控系统为一体的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四是全力推进“12331”投诉举报热线建设,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通全市“12331”投诉受理热线。五是在做好食品药品检验扩项准备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食品药品评价性检验检测工作,开通了药械不良反应监测直报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为强化“十二五”期间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夯实基础。

(二)积极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不断完善机制体系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遇到的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队伍力量薄弱等重难点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乡镇(街办)、社区(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了基层一线食品安全协管员和监督员足额配备到位。三是按照统一抽样、统一检测、统一标准、统一评定的原则,及时抓好生鲜肉、糕点、水发产品、辣椒制品、酱油、豆芽等重点食品抽样检测与调查分析工作,有效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四是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科学制定和规范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流程和督查督办流程,修订和完善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组织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及处置工作。五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工作,不断加强“放心馒头”、“放心早餐”、“放心豆制品”等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未央、雁塔和高陵等区县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工作。六是结合开展《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三周年宣传活动,狠抓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开展食品安全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七是扎实有效做好食品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肉制品、豆浆香精和医院周边果篮、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打击假冒侵权酒类、桶装饮用水、糕点和酱油等23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查处了“私宰狗肉”、“无证凉皮店”、“面条违法添加硼砂”、“豆腐黑作坊”及“问题果篮”等食品安全问题,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

(三)下大力规范餐饮服务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餐饮服务环境。一是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扎实开展示范街(店)创建工作,创建示范街40条、示范店600户,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引路作用。二是着眼做好餐饮服务环节创卫复审工作,巩固和扩大餐饮服务整治提升成果,先后开展了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等20多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公众饮食安全指数不断提升。三是积极做好重大节日及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黄帝陵祭祖、老子文化节、第十六届西洽会、国际DNA及基因组活动周等28项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安全保障零事故。四是下大力整治和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明确监管事权,积极组织保健食品“绿箭行动”专项整治活动,先后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保健食品专项检查、为期6个月的保健食品违法添加专项整治和宾馆酒店一次性化妆品专项检查,重点整治假冒保健食品、问题空心胶囊和功能性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五是以“3.15”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了以“保障健康美丽、促进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保健品化妆品知识宣传月活动,建立“重点企业约谈及黑名单”制度。

(四)重拳打击药械市场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巩固药械安全稳定的基础。一是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迅速开展了“铬超标药用胶囊”专项查处工作,对全市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按要求落实了批批检的新规定,超额完成国家局和省局下达的“铬超标药用胶囊”抽验检测任务。二是围绕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为期4个月的药品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及为期1个月的民办医疗机构用药安全整治工作,先后开展了打假除黑、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行为、中药材市场违法经营、人用狂犬疫苗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基本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三是全面推进基本药物“三统一”工作,不断强化基本药物配送与监管,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遴选工作,较好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和吃药难的问题。四是突出抓好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开展了无证销售美瞳隐形眼镜、医疗机构血液透析装置和重点品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医疗器械领域专项整治,有力打击了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了公众用药用械安全。

(五)进一步抓好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强化监管执法队伍建设。一是以全省开展的“三问三解”活动和全市开展的“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为载体,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专题教育活动,突出查摆问题,积极抓好整改,郑重向社会承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为民监管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大力弘扬“监管为民”为核心价值的食品药监文化,定期举办食品药监大讲堂,着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大食品药监执法能力与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清气正的监管氛围。三是不断强化政务公开工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件,做到件件满意,其中一件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提案。四是不断强化惩防体系建设,适时开展纠风专项治理,防止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五是在原有基础上,今年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管对象、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聘请了130名特邀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建议,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氛围。

三、食品药品监管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一是食品药品安全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素质不高,准入门槛低,多、小、散的问题尚未彻底改变,生产条件简陋,工艺落后,很难保障食品安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农家乐、农村家宴等领域和部位监管薄弱问题比较突出,制售假劣食品保健品小作坊、黑窝点屡治屡显,食品药品安全仍存在许多隐患和死角。

二是监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监管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形势和任务,尤其是面对利用高技术手段非法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安全事件,现有的执法装备、监管手段和技术保障很难迅速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传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执法手段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食品市场安全监管需要,监管执法工作显的被动、滞后。

三是社会诚信建设亟待加强。一些企业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滑破,诚信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不择手段牟取利润、降低成本、逃避监管。违法生产经营手段不断翻新,高科技造假手段不断出现,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快递等方式售假现象日益增多,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四是监管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监管任务的需要。现有的监管执法队伍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基层一线监管执法人员少,素质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缺乏系统培训,一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欠缺,业务技能不强,影响监管的整体效能。

五是科普宣传教育不到位。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得不够多,形式不够丰富,民众知晓率较低,防范风险意识和辨伪识假能力还有待提高;舆论宣传范围小、频次低、声音弱,尚未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力;教育培训的规模化、制度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信息发布还没有做到多渠道、经常性,电视与网络媒体等手段的应用还很有限。

四、**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明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正确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总结监管规律,努力实践“三个转变”,即:监管工作由被动查处向主动防范转变、由依靠常规行政监管向同时借助科技手段监管转变、由依靠执法队伍监管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管转变。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使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应急处置及食品药品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努力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确保全年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一)严格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1.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基层监管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号文件和省政发〔**〕49号文件精神,实现县(区)、乡镇(街办)、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全覆盖。对照中、省文件的要求,积极推动区县食安办内设科室建设,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力争在全市各乡镇、街办设立食品安全监督所,健全社区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制定我市协管员、信息员补助标准,并解决好相关待遇。

2.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及预警平台。有计划分阶段地推动整合质监、农委、食品药监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做到全市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为监管决策分析、应急指挥、部门联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3.强化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科学化监管水平,继续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分类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强化“小餐饮”、“小饭桌”监管。积极探索小饭桌、私房菜、回民街餐饮监管办法,出台并实施小餐饮、小摊贩监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分类评定及管理等办法。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大力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广未央区经验,未央、雁塔、户县等区县要先行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工作。今年要力争在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国家级餐饮服务放心区县创建工作有进一步实质性的突破。要创建市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6个、示范单位20家,争创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3条、示范单位10家。

(二)狠抓基本药物制度落实,确保药械质量安全

1.稳步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加强督导考评,逐步建立对药品配送企业电子监管平台,实施全程动态监管,确保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和县以上集中采购目录的推行。继续做好县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及统一配送工作,提高基本药物的储备量和向偏远地区的配送率。

2.实施中标基本药物品种备案制度,推进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实施药品生产企业基本药物品种赋码。加强特殊药品和医疗机构生产制剂的监管。开展开展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小诊所安全用药、医疗机构非法自制制剂及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积极探索药用辅料和包材管理。实施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大力推行2010版GMP认真工作,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3.贯彻执行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全年完成300家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开展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药品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药品经营企业执业药师管理和药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探索药品零售企业GSp量化分级管理,推动药品零售企业连锁化发展。

4.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监管。实行产品分类、分段跟踪检查,加强重点及高风险企业监管。在Ⅱ、Ⅲ类经营企业中实行“管理者代表”制度,强化动态监管和追源管理。抓好重点监控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挂靠、转让的专项整治。加强对三级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运行管理,强化植入类医疗器械监管。

5.提高保健品和化妆品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化妆品违法使用禁限用物质的专项整顿。全面推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授权人制度和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员制度。实现监管覆盖率100%。

6.严厉打击“四品一械”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有奖举报,深挖违法线索,加大稽查力度。配合公安机关办理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落实黑名单制度,通过“红黑榜”曝光。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6

黄陵县基层所建设后来居上,力度大,进度快,职能作用发挥充分,在陕西省基层所标准化验收时有7个所一次性通过验收。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时,又受到延安市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好的做法与经验在全市得到了推广和交流,赢得了社会各界与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科学设置基层机构 健全监管网络体系

为了顺应群众期望,黄陵县人民政府坚持以十八大会议精神机构改革为导向,确立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心向下移、关口向前移的科学决策,制定了《黄陵县改革完善县镇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黄陵县编办下发了《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了在全县8个乡镇(街道办)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作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时度势,不等不靠,确定了“小局大所”的改革主线,迅速启动了镇(乡、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为了建立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黄陵县委、县政府严格执行省市要求,按照接近万分之四的比例为基层所调整人员编制50名。同时黄陵县人民政府任命了8名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并按照“选强配齐”的原则陆续调整工作人员,目前已经到位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人员40余名。

各乡镇也相应地调整和充实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每村一人的标准推荐了以村委会成员为主的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191名,并发放了聘书和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职责制度牌,印发了《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管理办法》和《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考核奖惩制度》。

各基层所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向家宴举办者发放《家宴食品安全告知书》,签订《农村家宴安全责任协议书》,并通过现场检查后填写《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等,保障家宴活动中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经费紧张的困难,黄陵县人民政府全力支持镇(乡、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投资300万余元,用于基层所房屋改造、办公设施购置、制度牌匾制作等。2014年财政预算中,县财政按每个基层所4-5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还每年列支近23万元财政经费作为村级协管员的定额补助(每人每月100元),这为基层所标准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

黄陵县各乡镇办公场所、公务用车普遍紧张,黄陵县人民政府采取划拨、调剂、租赁等方法,先后解决了8个基层所的办公用房和执法车辆,使各所办公用房面积均超过150平方米,达到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目前各所基础建设均达到了“十个一”标准:一处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一套统一徽记的牌匾、一块LED电子显示屏、一台统一标识的执法车辆、一套快检设备和检测试剂、一台专用的冰箱、一部固定的投诉电话、一套必备的办公设施(传真复印机、打印机、每人一台电脑和一套办公桌椅)、一套必备的执法装备(摄像机、照相机)、一套固定的户外宣传橱窗。

完善监管制度建设 强化市场监管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对各基层所工作的约束与管理,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所先后制定和完善制度27项,将党政会议、学习培训、考勤考核、文档管理、财务管理、执法办案、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廉洁自律等全部纳入制度当中严格执行,并和公安系统建立了执法联动机制。同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各基层所在办公场所合理地设置便民、利民设施,备有笔墨纸张,在等候区设置等候椅,放置业务指南、行政许可一次性告知书等,为办事群众提供开水、纸杯等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工作人员公示牌、办事指南和服务承诺,设立了举报投诉箱,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黄陵县各基层所因地制宜,确定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人口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的乡镇分别采取网格化和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监管模式。通过食品安全百日大排查和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专项活动,摸清了辖区内监管对象的底子,排除了诸多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各基层所共出动执法人员2700余次,按照“一户一档”管理要求,共建立监管档案1685户,查办案件109起,行政处罚金额49.6万余元,没收过期食品共计300余斤。取缔黑作坊11家。

强化执法技能培训 提升执法监管能力

为了提升执法人员的监管能力,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组织各基层所执法人员参加各类培訓、轮训,对监管协管员、从业人员实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执法技能培训教育,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题培训36期,参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各基层所设立了专门的快检室,配备了基本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和专用冰箱。现场抽样、现场检测、现场结论的工作模式保证了执法监管检测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截至目前,各基层所共计开展快检活动130余次,抽样品种达21种,约1400批次。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7

据了解, 为加强全省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 省编办通知明确提出, 一是加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统筹各方力量, 强化基层监管, 县级机构在人口较多、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较重的乡镇设立组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副科级, 名称统一规范为“xxx县 (市、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 (乡镇名称)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实行派出部门与乡镇双重管理的体制, 以派出部门管理为主。人口较少、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较轻的乡镇可按区域设立食品药品派出机构。

记者了解到, 每个乡镇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要求乡镇政府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 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责任, 由乡镇长担任委员主任。街道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设置可参照乡镇执行。二是配备充实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编制。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监管人员编制按照5-7名核定, 有大型食品专业市场等监管任务较重的乡镇, 可适当增加编制。所需编制从各地行政事业编制总量中解决。三是明确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能。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食品安全委员会) 在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 负责辖区内 (行政区域)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零售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 按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实施行政处罚。落实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行动, 投诉举报受理工作, 建立健全辖区内食品药品相关单位基础档案, 对辖区内食品药品市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管及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8

本刊讯 在2015年元旦、春节和元宵节 (以下简称“三节”) 来临之际, 为保障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 日前,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办下发通知, 要求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周密部署, 结合本地实际,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防范食品药品安全系统性风险, 确保“三节”期间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通知提出, 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巩固年初以来全省“保护舌尖上的安全”和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 突出重点, 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重点内容、重点区域的监督管理, 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要严格检查食品原辅材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等, 强化过程控制, 严防添加非食用物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交叉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 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一旦发现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要依法从严惩处。

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的能力探讨 篇9

1 改变监管作风, 创新工作手段

把抓好药品监管工作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以日常检查为基础, 以专项检查为手段,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 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促进有关企业、经济单位和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完成好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做到加大监管力度。2006国际打假会议罗马宣言明确指出, 制售假药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1]。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假药劣药销售的新趋势手段越来越高超, 如制假售假份子为了逃避打击采用互联网销售, 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些假药品带来的药品隐患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究其原因, 是一些地区药品检验监督力度不足,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假药劣药药品认识不足, 广告虚假宣传直接误导消费者。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食品药品的管理是被称之为人命关天的大事, 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水平, 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提高执行力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完成好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 是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控能力, 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依法监管, 规范行政的能力, 开拓创新的能力, 拒腐防变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的能力, 要端正思想作风, 进一步教育监管干部, 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确保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杜绝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我们要自觉的把行政执法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推进依法管药, 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 加大宣传力度, 运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 开展药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普及法律知识, 尤其是深入到基层、农村药店、个体诊所、卫生院、乡镇企业现场说法, 提高人民群众执法懂法学法意识和维权意识。

3 注重学习实践, 促进有效管理

在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过程中,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在食品药品监管的具体工作中, 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路线方针政策, 提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规范工作行为制定首问责任制,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在开展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 要根据目前农村医药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偏低, 医疗设备条件有限等实际情况, 在运用执法手段时, 应着眼于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与处罚要把握好尺度, 达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最佳效果, 也是新形势下, 和谐执法的必要手段。充分尊重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 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药品,监管,创新,执法

参考文献

[1] 主席令第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S].2001.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10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国家强调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近年来, 药品监管政策不断推新, 药品伤害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却有增加之势, 严重伤害了百姓身心健康。政府部门困惑, 平民百姓不解, 药品市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乱, 以至于国家会发出如此要求?

贾谊在《治安策》中为汉文帝分析国家形势时指出:“天下之势, 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 一指之大几如股”, 说的是各地藩王如“瘇”, 势力强大, 不受朝廷管制, 对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影响就像“一胫之大几如腰, 一指之大几如股”, 不加以整治, 将祸及国家。我们不能用这样的夸张语句形容现在药品市场, 但是药品监管确实出现了让人们无法满意的现象, 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问题

(一) 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监管不到位

药品的研制监管很乱。“药品标准不够高, 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审评审批体制不顺, 机制不合理”, 国家食药总局副局长吴浈如是说。有资料显示, 2007年到2009年, 基本没有新药批出;2009年到2013年, 化学药品 (包括新药和仿制药) 的批复数量均呈直线下降趋势, 五年一共批复国产药品文号2663个, 仅占到市场上文号总量16.7万个的不到2%。

药品注册审批作为药品质量监管源头, 新药概念模糊, 侧重仿制药, 暴露出国家药品法律法规的滞后和整体系统性的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83条“新药”的含义为“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而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12条“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利益驱动导致“新药管理”申报远远多于“新药”申报, 仅在2004年国家受理新药申请10009件, 同一时期世界药品监管最严格的美国FDA仅受理148件。企业对新药拥有自主定价的极度诱惑, 致使众多药品生产企业竞象申报新药;由于政策法律的不完善及缺失, 研发企业间竞争激烈, 在大打价格战的同时, 偷工减料, 造假制假, 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申报资料编造伪造之风盛行, 整个制药行业误入歧途, 问题十分严重!

2015年8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出台, 批准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这种从体制上进行伤筋动骨式改革, 就是要在药品市场的源头上, 铲除药品市场“瘇”之根。

(二) 药品监管组织不完善, 生产经营等环节问题突出

药品生产流通监管很乱。一些通过《GMP》认证、《GSP》认证的药品企业, 依然生产假药劣药, 企业为利益而伤害百姓的事件从未间断。GMP认证注重总体评估和综合评估, 注重书面资料审核, 却不涉及制药企业具体产品, 忽略对质量检验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考查, 部分制药企业认证成功以后放松管理, 降低要求, 表现出极差的自律性。

制药企业长期污染环境, 已经成为社会热点, 问题难点。“污染门”事件屡屡被曝光却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整治, 药品监管组织及地方政府不作为, 结果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严重, 平民百姓深受其害。

药品行业集中度低。在国外成熟市场2-3个中间环节就可以完成药品从厂家到消费者的转移, 而我国要经历5-6个环节。药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导致价格攀升, 监管难度增加, 药品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 带金销售、挂靠、过票等充斥市场, 显示出国家对药品流通业监管的严重缺失。

药品监管组织不完善, 还表现在部分官员严重渎职。药品监管人员手握大权, 却很少受到有效监督, 权力成为敛财致富的工具。“大道至简, 有权不可任性。”看似简单朴实的道理, 要付诸实施, 却是困难重重。

(三) 群众药品法律意识和用药安全意思淡薄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 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掌握不多, 识别假劣药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分薄弱, 还有易图小便宜、贪恋方便等思想作祟, 也为假劣药品的泛滥提供了生存空间。

其实, 药品监管信息滞后, 问题处理不透明, 也极大的伤害了百姓参与药品监管的积极性。制药企业制造假劣药事件、污染环境事件为什么需要央视曝光, 才得以处理?监管部门不知、不想还是不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百姓对政府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同样的情形, 百姓的身边看不到焦裕禄式的干部, 缺少真正关注、关心百姓用药安全的守护人, 百姓需要榜样, 需要榜样的引领和带动。

二、对策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食品药品安全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强烈愿望、更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与时俱进, 是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出的更高更好要求。所以要彻底改善以上三种状况, 必须做好以下三种工作:

(一) 完善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 药监部门必须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谁监管, 执法为谁”是药监执法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健全药品监管法律法规, 不仅要考虑立法的科学性、前瞻性, 还要落实在实施性上。“邦国虽有良法, 要是人们不能遵守, 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前药监局局长邵立明也说:“食品药品作为公众权利的体现, 必须建立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 药品监管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社会全体成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不是为哪个行业, 为哪个企业服务的!

其次, 药监部门应当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履行政府职责, 做到监管环节无缝隙, 监管区域无缝隙, 监管时间无缝隙, 监管责任无缝隙, 促进药品监管科学化、法执法、制度化,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药品监管的满意度。

(二) 完善药品监管组织, 加强日常执法, 落实长效监管

如何在有限药品监管资源下, 对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日常监管, 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大问题。应该积极建立并完善企业首负责任制。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对违法者, 在经济上重罚、法律上严惩, 使之不敢、不能、不想生产经营假劣药品;建立并完善“黑名单”制度, 对违法者, 依法公开其违法信息, 加大宣传氛围, “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情节严重者要实行清退和行业禁入。治乱宜用重典, 对那些蓄意谋财害命、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 应该依法加大惩处力度, 以儆效尤;应该积极探索完善食品药品民事赔偿制度, 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 扩大药品监管主体范围, 建立多维监管体系

食品药品安全, 人人有责。要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应该积极拓展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 尤其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主力军作用, 让亿万双眼睛帮助政府监督, 监督社会上一切违法违规企业和贪污腐败分子, 并将其置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还要积极畅通投诉渠道, 落实有奖举报制度, 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要支持行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药品市场的监督监管工作。

药品监管模式要实现药品监管的“单兵作战”向“社会协同”转变。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多管齐下、内外并举, 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凝聚起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强大合力。

三、结论

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 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全面落实“四个最严”, 才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才能确保广大人民及病人的安全与健康;而落实“四个最严”最有效方法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 形成一种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市场!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篇11

关键词:食品药品;思想政治;现状;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呈现多元化发展,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经常做出有违食品药品安全的事情,如前几年的“地沟油”、“三聚氰胺”、“苏丹红鸭蛋”、“毒胶囊”、“疫苗事件”等等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职能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及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事项。加强食品药监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基层管理人员的行为、推进其思想作风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法治建设,对于提升食品药监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非常重要。

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现状

(一)食品药品生产力水平落后,安全监管难度大

生产规模小,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设备等生产条件落后;农村及近郊区的食品生产环境堪忧,对其食品监管工作相对落后,食品质量差,监管难度大。

(二)药品零售业,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治理不规范

个别药店出现药品和保健品混放的现象,处方药监管不到位处方药滥用,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运输冷链管理,保健品和化妆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监管的法律法规制订落后。

(三)监管执法队伍力量不足

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任务比较繁重,但是与之相不匹配的是监管执法队伍力量不足,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执法装备不足,制约了监管的范围和效率;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手段;经费不足,制约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社会共治共建氛围不浓

没有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参与食品药品监管的积极性,安全监管意识不强,工作仅限于报表,没有开展真正的工作。

二、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及对策

(一)加强“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要求不只是党员,普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都要认真的对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学习,深刻体会习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坚定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自信,不论是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还是制度的自信,要保持党的高度统一。主动的向党看齐,向党的理论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解决当前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纪律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党的政治意识,坚定党的信念,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勇于担当,充分的发挥党的带头作用,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在工作中要敢为人先,争当表率,“两学一做”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理论教育,它也是对在各行各业的人员从事不同工作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基本性质便决定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成员要在工作日常中有所作为,有一定的担当能力,党员领导要起到表率作用,无论在思想还是行动上都要坐在人民群众前,比普通群众要能吃苦耐劳。做好岗位的表率,对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要重视起来,争取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发挥出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水平、真本领,起到对普通人民群众的良好的领导能力。

(二)抓观念更新,以科学理念引领思想政治工作

为使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力量、保证监督的职能作用,规范工作机制,靠实责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定在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为食药监管部门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前进方向。

一是领导带头。领导坚持率先垂范,作用发挥在前,带头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系列讲话。二是落实责任。把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食药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订责任书,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责任。

(三)党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战斗力

一是抓班子。要狠抓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培养新的支部书记队伍。二是抓党员。提高党支部战斗力、提升党员素质要建立完善党员考核制度,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发挥。三是抓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外民主测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党员的监督考核等制度,并不断创新或增加新的制度内容。四是塑形象。建设好团结坚强的支部班子,支部工作不能脱离实际,党支部工作要人性化。

三、结语

食品、药品是人民健康生存必备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问题高度关注的同时,对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更高要求,食品药监管理人员作为食品生产、药物监管的直接监督人员,担负着维护人民健康和安全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现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已有制度、安排和新建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强相关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做好食品生产、食品疏通、餐饮行业、药品行业的监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久辉.关于食品药监管理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8).

[2]冯文强.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有关药监系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思考[J].中国药事,2002,16(10):613-614.

食品药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建设初探 篇12

1. 食品药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一是转变观念,形成业务与技术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完成在建信息化项目,基本建成新立项信息化项目;三是重点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监管力度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完善项目建设和运维管理制度,促进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

2. 食品药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 网络建设夯实基础,电子政务系统稳步发展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两年的时间成功搭建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局系统内部网络互联互通。并且充分利用市电子政务外网和社保网络平台的优势,建成了覆盖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包括区局的二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了机关与直属机构、区县局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宽带互联。先后完成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及安全项目和业务宽带专网建设,完善、完成了门户网站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得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电子政务公开平台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2.2 业务系统不断拓展和深化

食品药品监管局及辖属区局及直属机构各自建立了单位网站,形成了一个统一、规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网站群。注重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的质量。各类业务系统逐步建立起来,不断推进行政许可、药品监管、医疗器械、化妆品报备、不良反应监测等各类业务系统的深化和使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效果日趋明显、政府对电子政务的依赖性逐渐增加。

2.3 注重资源整合,克服信息孤岛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类业务系统增多,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交错,形成了数据之间互相引用,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实行了标准和规范的制定,首先完成药品编码规范,对上万品种的药品实现了统一编码;对监管相对人实现了统一的企业编码,并预留了省和国家的编码,使企业信息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对药学技术人员采用了统一使用RFID技术的编码,有效解决了监人员的难题。

2.4 运维外包服务,初见成效

对日常性电脑维护尝试推行网络及硬件系统维护外包,分解服务对象,为系统内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软硬件日常维护,实现了网络及硬件日常维护规范化、流程化;对业务系统维护实行日常维护外包,由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提升了故障响应速度,更有效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3. 食品药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虽然领导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部分下属一线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信息化等同于电脑化。由于基层人员的工作繁忙,往往只用电脑录入或记录日常工作,并没有形成用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概念,反而认为多此一举,徒增工作量。有的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鲜事物,依然沿用以往的工作流程。造成了设备、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曝光度增加,监管对象的维权意思日益提高。如果政务工作没有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随时会招来监管相对人的投诉或者反诉,有时媒体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令简单的事态复杂化,这为政府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三是社会公公众要求政务公开、政府透明的呼声愈加强烈。由于传统政府的形象更趋于职能型政府,在新形势下,政府也需要转变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过渡,这给政务公开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体制性障碍,影响长效机制。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之间,都存在着资源是否共享的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各部门出于自身规定或保密等要求,不能全面提供所需信息,导致无法查证真实信息。而且每个应用系统都有可能因为政策变化、机构调整或者顺应新形势的要求而进行功能调整、整合、拓展。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使得系统建设停滞不前。

4.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究

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把依法行政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结合,推动政府职能从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坚持以业务为导向,以技术促服务的理念。

4.1 信息化建设应抓住机遇,明确方向

随着近年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监管要求的调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努力促进我市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主线,继续巩固“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对“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远景规划,力求全面实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监管的目标。并且用信息化应用促监管模式发展,对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持久性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

4.2 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培养,加强培训

建立信息化建设及维护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积极组织、参加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全面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于政府部门公务员得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应该参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公务员的监管技能、执法能力、英语水品等这类培训,对公务员进行专项的信息化建设培训,并将这类培训列入公务员学分制进行考核。对基层公务员、进行信息化建设历程,信息化项目申报等于业务息息相关的培训,培养一支即懂信息技术,又熟悉机关业务的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4.3 信息化建设应广泛宣传,消除误解

除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业务部门和监管相对人,还应该对社会公众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借助媒体喉舌,及时地让公众知晓政府的新举措、新动向、新的便民措施、新的公示公告,大力宣传网上办事、电子政府,真正体现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价值。让我们的政务门户网站成为公众了解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首选渠道,消除公众对视频药品监管行业的误解,树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4.4 信息化建设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各政府机关、各部委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部门和部门之间应该着力消除体制障碍,本着资源共享、杜绝重复建设的原则,积极拓宽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在政府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在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这样不仅能合理地利用资金,避免造成浪费,,还能继续使用原来资源,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只有排除了由体制障碍引起的信息孤岛现象,才能真正体现电子政务的优势。

信息化建设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任众道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认知、探索、实现一步步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信息化为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只要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切实把科学监管理念贯彻落实到监管工作的全过程,以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推进监管工作。就能打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对食品药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食品药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最后提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究。

关键词: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俊安.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药业,2008.17(6)

[2]王粤.依法行政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6

[3]曹艳秋.关于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世纪桥,2010.196(5)

上一篇:新闻心理学视角管理下一篇:垂直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