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共8篇)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1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1-06
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组建以来,在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创新进取、扎实工作,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也维护了系统良好形象。但是,面对当前食品药品监察院管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还必须正视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行政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效能建设中地方党委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首次不处罚”,有的甚至领导出面干预,难以依法处罚;二是行政处罚给政风评议带来直接影响,难以两头兼顾;三是地方小、人口少,一有处罚,熟人说情、领导说情,不给面子都不行;四是食品药品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配套法规出台滞后。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所定处罚标准偏高,基层执行难;医疗机构药械监督管理无配套办法和质量管理规范等。
对策: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将“一法两条例”列入“五·五”普法重要内容,扩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职能和工作动态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认知度;二是积极“开发领导”,向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宣传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性,争取重视和支持;三是尝试市内异地交叉执法办案,避免说情风及领导干预;四是建议修订出台相关配套法规,特别是尽快制定出台对医疗机构药械管理的配套法规。
二、非药品冒充药品挑战药品注册审批
一是市场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含有药品(中药材)成分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消毒用品;二 是在包装标识、说明书上不标注功能主治或适应症、用法用量字样,只注明适用人群、使用方法,从文字上故意规避药品定义的三个特征;三是这些实际上含有药品成分且具有治疗作用的保健用品,只因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药监部门很难以假药来查处;四是类似品种名目繁多,流向很广,如只某一地区查处,而不是全国统一行动,或从审批源头上治理是很难奏效的。
对策:一是建议国家局会同卫生部联合制定有关保健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的注册审批和生产许可管理规定,防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乱审批;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专项整治,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三、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网络建立容易,效果不佳。一是协管员、信息员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本知识,学习培训提高非一日之功,很难发现问题,发挥宣传政策和举报协查作用;二是没有报酬或补助,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监管对象多为本乡本村人,乡里乡亲,如投诉、举报怕得罪人,遭报复。
对策:一是扎实推进协管员、信息员培训工程,提高对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及监管
知识的水平;二是建议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合理安排对协管员、信息员的补助,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争取地方政府明确村食品药品信息员工作列入村两委工作内容,其工作状况与村干部年终报酬挂钩。
四、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推进难
一是医疗机构药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等配套法规尚未出台,“规范药房”不是诸如GMP、GSP那样必须经过认证方能生产、经营,而“规范药房”达标不达标,不影响执业许可,因此医疗机构对创建“规范药房”积极性不高;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不持积极配合态度,认为药房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室”管理的内容,药监部门只依法对使用药械质量进行查处;三是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条件简陋,经济状况差,无资金投入改造及配备空调等设备。
对策:建议省局会同省卫生厅共同制定“规范药房”验收认证标准,并作为乡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前提条件,凡未通过验收达标者,不得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五、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从监管队伍自身情况看,一是人手少,一些基层局实有在岗人数尚不到编制数的60%,人员缺乏,很难保证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覆盖面。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展稽查、监管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工作开展。特别是在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中,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三是系统组建时间不长,干部队伍来源复杂,系统监管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对策:一是尽快配齐人员队伍,避免有事无人干,防止因人手少而造成的监管缺位现象。二是广开进人渠道,选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知识型人才,充实食品药品监管一线,避免有事不会干,也相对节约人才培训成本。三是建议省局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开展系统干部轮训,充实和更新食品药品监管专业知识,提高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执法公正”的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组织保障。
(吴根金)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2
一、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违法进药屡禁不止。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但是, 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现在部分医疗单位和零售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为降低成本, 受经济利益驱动, 贪图方便, 往往只看药价不重质量, 只图利润不问渠道, 人为故意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 占有一定的比例。更有一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为了逃税, 在购进药品时, 只有少部分的品种和数量开具了合法票据, 大部分的药品一般不上柜, 采取隐蔽的方法进行销售, 这给了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
2、药品销售点多面广。
相当一部分人都看中其中的利润空间, 受利益驱使, 想方设法分一杯羹。除正规零售药店有正常销售药品外, 医疗机构的外设门诊部、卫生所 (室) 、个体诊所都普遍存在设透明柜台, 变相销售药品的违规行为, 更有甚者, 商场、超市、日用百货店、小商贩、游医药贩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证销售日常药品以及少部分人打着祖传秘方私自配制药品的违法行为。
3、无证经营形式多样。
一是地下药品批发窝点活动仍然猖獗, 但经营手法更加隐蔽;二是部分保健品店以经营保健品为名, 超范围经营药品;三是相当一部分诊所设置透明柜台对外售药, 超诊疗科目使用药品。四是邮购及零担物流快递药品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触角遍及城乡;五是出租柜台、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仍十分严重, 其违法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和欺骗性, 扰乱了药品市场流通秩序, 甚至为假劣药品流入市场提供了机会, 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构成了威胁。
4、质量管理参差不齐。
一方面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质量管理不到位, 仍在销售使用未标明有效期及过期失效的药品及被国家药监局撤销文号的药品。销售使用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及未持有《进口药品通关单》、《进口药品注册证》的进口药品。更成问题的是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十分普遍, 随处可见标识食字号、健字号、消字号等类夸大成有主治功能和诊疗效果的保健品、食品, 形成监管盲区。另一方面表现为药品仓储条件简陋, 药品存放保管混乱。部分院外门诊部、个体诊所、村级卫生所 (室) , 房屋陈旧, 药品存放混乱, 管理落后, 冷藏、防尘、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不全, 无阴凉库房和冷藏设施等保管养护条件, 易使药品霉烂变质, 如不及时报废, 必然危害患者健康。
5、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整体上看, 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执业药师少, 正规院校毕业的少, 柜台营业员、促销员药学专业毕业的少。相当一部分药房、药店、诊所的从业人员专业不对口, 技术低下, 质量意识差, 法制观念淡薄, 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负责人经营理念陈旧, 经营策略呆板, 服务意识不强。
6、用药常识观念淡薄。
由于医院收费偏高和手续烦琐, 百姓经常一时生病不适, 大都凭自己日常积累一些的医药知识, 有自我购买、使用药品的习惯, 安全用药意识不强, 药品消费存在很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特别是在农村, 由于农民对假劣药品的鉴别能力较差, 又偏听偏信虚假的药品广告, 加上流动药贩多把农村作为兜售药品的主要目标, 因此流入农村市场的假劣药品相对较多。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医药监管职能分家, 使对医和药的监管难以同步。
自从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之后, 行医归卫生部门监管, 药品归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 监管的方式、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 双方的职责与权力也不相同, 有交叉有区别, 往往造成监管难以同步, 监管效果不理想。由于开办诊所的门槛相对较低,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以行医开个体诊所的方式, 钻监管和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空子, 打擦边球, 变相销售药品。
2、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人员少, 任务重, 经费不足, 在点多线长面广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面前, 监督检查难于到位, 尤其是对一证多址、违规较多、管理相对滞后的村级卫生所监督更是鞭长莫及。同时, 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检查、齐抓共管的机制和三级药品监管网络不够完善, 也给药监特别是基层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3、医疗机构对药房的建设改造重视不够。
投入少, 药房的仓储条件与GSP中对药品经营企业仓库要求的条件相差甚远, 个别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药品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象普遍存在。医疗机构的领导多数是不重视药房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重医轻药, 重效益轻投入, 重使用轻管理, 并不重视抓药房人员的专业培训, 认为只要能看懂处方就行了。
4、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驻店药师职能缺失。
驻店药师履职不到位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药店经营者人为压低经营成本, 药师只是挂证挂靠成摆设, 药师无法正常在岗;二是药师受聘于药店, 其执业行为常受经营者的指令, 无法按规定正常履职;三是药师流动性较大, 对药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存在困难。
5、披着“合法”外衣的无证经营药品即“药品挂
靠经营”行为, 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又给假冒伪劣药品打开了方便之门, 据调查发现, 有相当部分的假劣药品都是通过这种挂靠经营的方式流入市场的。这些挂靠经营人员, 鱼目混珠, 人员构成复杂, 既有过去的药品从业人员, 也有从没有任何药品知识的人, 这些人既没有获得资格认证, 也不在相关的机构进行登记, 只要通过某种关系在药厂购得药品, 在医药公司交纳一定的管理费后, 就可以该公司的名义, 把药品销往医院。尤其严重的是, 由于有些人素质低劣, 为牟取暴利, 还有些人在外面回收药品, 甚至购买假药, 销往药品经营使用单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宣传和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媒体, 反复宣传《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在宣传对象上, 应以医生、医疗机构负责人、零售药店负责人和质管员、营业员为主;在宣传内容上, 应突出假劣药品的简单鉴别、假劣药品举报、药品的正确使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宣传手法上, 可组织例会通报、现场说法、讲解分析案件以及执法监管面对面宣传等形式, 说明假劣药品的危害、以增强药品质量意识。
2、建立健全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一是严格药品准入制度。要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加速实施GSP认证。对逾期达不到标准的药品经营企业, 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直到取消药品经营资格。二是建立监管档案, 实施跟踪管理。对涉药单位实行一户一档, 进行台帐式管理和不良行为记录, 并组织药监执法检查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评, 每年不定期复查。三是延伸监管触角, 完善监管网络。可高位“嫁接”计生服务网络, 聘任市、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 赋予他们履行药品政策宣传、信息反馈等职责, 延伸基层药品监管链。应着重在抓巩固、抓深化、抓拓展上下功夫, 积极引导监管网络建设由“重规模”向“重实效”转变, 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由“体系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 进一步提高监管网络覆盖率, 健全农村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四是是加强日常监管, 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警示制, 主要监督检查涉药单位的药品进货渠道、验收记录及药品日常养护等相关内容, 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对有二次以上不良行为且违法轻微的或首次被发现有不良行为受到警告以外的行政处罚的药品执法相对人员要安排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五是注重药品全过程监管。立足档案分类监管, 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开展经常监管、重点监管、动态监管, 进一步发现问题, 从而有的放矢地确定今后药品监管的重点区域、重点范围、重点对象、重点品种;同时切实抓紧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跟踪管理, 促其进一步规范药品购销行为。六是是堵疏结合。帮促有一定能力、信誉的药品批发企业在农村设立商业网点, 发挥医药主渠道作用, 占领农村医药市场。七是标本兼治, 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药监系统横向联系网络, 通过系统内联动打假机制, 对向社会药贩购药等非法行为, 一经发现, 就及时与该药贩的当地药监部门联络, 追查到底。八是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可建立线人制度, 根据掌握的线索, 集中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 狠狠打击隐蔽深、危害大的地下批发窝点, 警示违规, 震慑犯罪。
3、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首先, 针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和使用现状, 为确保广大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建议把医疗机构药房管理纳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范畴, 像推进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一样, 从人员及组织机构、仓储及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方面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来规范药房管理。其次, 在建立行业自律的基础上, 建立并实现对药师资源、执业状况、群众评价的综合管理, 充分发挥药师在服务群众安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防止出现虚聘、脱岗、挂职等现象。要求药师不仅要协助消费者正确判断证状与病因, 提供有效的健康咨询, 而且在处方调剂上做到严格审方, 全面落实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第三, 强化企业购销渠道的管理, 与药品经营企业签订了诚信守法责任状, 强化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要求, 进一步整治目前药品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购销审批不严、药品销售人员私下交易、假冒购销票据等现象, 明确企业在药品购销活动中的质量责任。第四, 继续开展“药品质量放心店”评比活动, 推动企业参与各级“药品质量诚信店”评比。此外, 要积极帮促地方优势企业构建连锁配送网络, 使之成为货源组织好、高效优质服务好、质量把关好、价格诚信好、售中售后服务好、遵纪守法好的药品配送中心, 把无证经营、地下药贩挤出农村药品市场。
4、着力组织开展药品市场的专项整治。
当前重点应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入手, 围绕下列药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规活动:一是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 挂靠经营、超范围、超方式经营药品行为;二是批发企业出租、出借许可证、代开票据行为;三是零售药店出租或出让柜台行为;四是用食品和保健食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五是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和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违法药品广告行为;六是通过邮购、快递违法销售药品的行为。
5、加大药品市场监督管理力度。
在日常监督和各类专项检查等活动中, 药监执法人员尽可能多地向管理相对人及周围群众宣传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 指导广大群众正确、合理地购买、使用药品, 提高群众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 借助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药品监督网络的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好食品药品监督联络员、信息员的作用, 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把药品监管的触角伸入到最基层, 把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宣传到位。卫生、药监、质监、防疫、公安、广电等部门要站在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高度, 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在各自监管职责范围内,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加强对基层涉药单位的监管力度, 必要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 确保监管到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科学监管理念”, 强化监管手段, 规范药品使用的行为, 促进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6、建立一支廉洁正派、群众信得过的药品监管队伍。
要在保障药监执法队伍相对稳定、逐步提高执法效能的基础上, 以提高政治素质为重点, 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培训为载体, 以加强药品监管法制建设和维护药品监管执法队伍稳定为保障, 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踏实、奋发有为的药品监管队伍。
摘要:本文通过对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3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基层,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没有全面地落实下去,对食品药品监管不严格、不到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食管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在现代社会里,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药品食品监管工作,要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监管体制不完善。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监管体制还没有形成,各部门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较严重,有些监管职能边缘的问题无人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另外,现阶段的处罚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符,许多处罚不够严厉,难以发挥有效惩戒作用,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对执法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然而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来看,现阶段的工作人员难以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执法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对食品药品不认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比较随意。另外,许多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还可有待于提高,许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被那些不法商贩给出的利益所迷惑,没有发挥执法人员应有的作用。
基层食品药品相关设备落后。食品药品安全与否不能单凭眼睛去看,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进行质量检测。然而基层食品药品相关设备还比较落后,执法人员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大多是对产品的外观、包装、有限期限等信息进行查看,而对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药品质量是否达标等指标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完成,而基层相关设备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那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难以及时的被检测出来。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
完善监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完全的监管体系是该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为此,政府部门应当针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完善相关监管体制。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要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全面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合作机制,完善公、检、法等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办案的协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制,对损害民众利益的一些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另外,应当健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以法律为依据,对那些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执法工作人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执行的主体,要想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应当加强执法工作人员的教育。要加强执法人员对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识,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同时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工作队伍。
加大投入。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依靠相关的设备来提供保障。作为政府,应当要加大相关投入,既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检测设备、执法车辆、视频设备等方面资金的投入,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加强执法监管。首先,对强化抽检监测,要对基层食品药品进行抽检,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基层食品药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要立即停止该类食品药品的生产和输送,要追本溯源,从源头上切断货源;其次,要深入市场,全面展开市场调查和管理,对市场进行整顿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基层食品药品监督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工程,在现代社会里,相关部门必须持续关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加大投入,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从而杜绝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被民众食用,从而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滨州市邹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4
中共隆昌县第二人民医院支部副书记
陈 军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参保人员释放以前被压抑的医疗需求,带动居民更大的医疗服务消费能力。医院住院病人数量出现“井喷式”发展,在医院编制床位只有180张的情况下,医院近期实际住院开放床位多达500张,给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管理带来巨大风险,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医改进程,和谐医患关系,保持大局稳定,加快发展步伐,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一、目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有人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政工部门的事情,所以,在工作中,经常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医院业务工作、经济工作让路;还有的人将经济改革中的“政企分开”误解为在医院也必须实行党政分开,人为地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的医疗业务、经济活动相剥离。医院领导将医疗业务的各项任务作为考核或检验医院发展的唯一指标,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管理的促进作用,从组织上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状,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办法、职责等一系列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 工作是既费力、又耗时,不出效益的工作,可有可无,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政工人员,大多数政工人员均为兼职,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思维传统,领导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医院领导在抓政治思想工作过程中习惯沿用念报、读文件、开会批评等传统方法,而且仅局限在上班时间之内。对职工的管理,主要偏重行为管理,忽视说服教育和引导式用情管理。还有少数领导要求别人严,对自己宽,特权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行政命令,所以,即使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也收效不大。
(三)部分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不同程度地存在“滑坡”现象。少数医院领导在医院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一些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转变,出现了想方设法多捞钱,学会了钻营取巧,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马马虎虎,对病人不负责任。有的人道德水准下降,收受病人红包、吃回扣、以医谋私等。
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目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究其根本,是医院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不清晰、不确定造成的。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导思想。即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这是由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实践决定的。二是医院管理工作。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牢固树立把医疗质量当政治、医疗服务当宗旨的观念,紧密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决定的。三是职工的利益需求。即坚持以人为本,按劳分配,将依法办院和以德行医相结合,自觉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真心实意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具体困难,体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由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要求决定的。
(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建立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培养德才兼备的医院管理骨干队伍和“四有”职工队伍,打造体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院文化,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医院亲和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持医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除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充实政工人员,明确政工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说向做、由 无为向有为转变,全方位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医院的发展。
(一)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摆在首位。第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方针,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大环境下,更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要强调用先进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人,强化职工对社会的责任和对理想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理直气壮地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不允许有任何形式削弱党的领导的现象出现。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二)要把给职工办实事作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要结合医改的实际,建立与现代医院制度相一致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的规范、激励、约束、惩治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同时还要在运行机制的每个环节、每项制度都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所要求的思想行为准则,形成完善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约束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并与制度管理紧密结合,解决制度管不到或管不了的问题。二是要结合医院实际,在职工家访与慰问、劳动管理与争议、民主管理与监督及表彰先进与离退休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条款。要采取家访、谈心、慰问、物质帮助等灵活的形式,深入职工当中,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思想问题、实际困难和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向工作时间之外延伸。要坚持用感情暖人,感情留人,凡职工 生日必祝贺,职工生病住院必看望、职工遭遇不幸、职工及其直系亲属亡故时,要及时派人前往家中探望、慰问,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说向做转变。
(三)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新的医改政策带来了医院患者群构成的变化,农民和居民在患者群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较差,面对这样的病人,医护人员不能用老方法来对待,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医护人员改变观念,这要靠党、政、工、团组织联合倡导“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把爱心献给患者”的服务原则,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在全院提出“以我真心、关心、耐心,换您放心、安心、舒心”的服务口号,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党、政可联合工会、共青团组织,在全院开展岗位练兵、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各类医护人员技能比武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传统呆板的思想政治工作变为生动有趣的竞赛、征文、演讲和比武活动,并贯穿在医院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使说教无味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医护人员达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需的思想境界。
(四)以医院文化为载体,拓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探索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医院文化是理念、是品牌,也是立院之本,要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和单位个性的医院精神,增强职工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达到外树医院形象,内聚 职工人心的目的;要根据医院服务的对象、任务的变化,确立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主题。
(1)要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因为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医院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医院的兴衰成败。要站在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大职工素质教育的投入,要采取送出去(进修学习)、请进来(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职工综合素质,逐渐使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医院制度和医院长远发展的要求。尤其要着重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鼓励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主人翁精神。
(2)领导要率先垂范,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医院领导的言行,不仅代表医院的形象,而且对职工的言行起着重要的、无形的引导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廉洁勤政,不谋私利,勇于奉献,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人、引导人,增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品质和应有的感召力。
(3)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倡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大力开展“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楷模”的活动,打造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先进的医院文化,树立“以生 命为上,健康为本,诚信为事,勤作为本”的服务理念,形成医院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职工,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的科室和先进人物,在大力宣传他们先进事迹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但同时又注意对先进的宣传不拔高,让全体职工感到可亲、可信、可学,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发挥好先进的典型作用,做好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度,为医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同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院的思想,不断强化医院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参与、支持医院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管理、改革发展较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好医院文化的“黏合”功能和“氧化”作用,拓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探索出更多的、富有时代感、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5
药品广告作为传播药品信息的一种方式,不但起到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药品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企业促销的一种主要手段。随着广告效应带来的巨额利润,一些企业不顾国家规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违法药品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严重干扰了药品市场秩序,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构成了威胁,也给各级药监部门监督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一、药品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督体制不适应药品广告管理要求。《广告法》第六条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第三十四条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药品广告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发布”。由此可见,药品广告的审查机关与监督管理机关分属于药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这种责权不统一、审查与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造成监管工作的脱节,不利于药品广告监督。
2、法律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的药品广告监督,除了《广告法》规定由县以上工商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外,《 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九十二条,《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还规定了药监部门对批准的药品广告有检查权。但这些权力仅限于省级药监部门享有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对违法情节严重的药品广告进行公告,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发布以及提出建议等;而对市、县一级药监部门的职权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因此,针对市、县范围内出现的违法药品广告,市、县药监部门除了移送工商行政部门外,不能采取任何其他措施,这无形中给违法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以可乘之机。
3、药品广告的审查环节欠完善。根据目前的管理规定,药品广告只要经过省级药监部门审查并发给广告批准文号,广告主就可在全省范围内的相应媒体上发布(异地发布广告须经广告发布地省级药监部门备案),不需到发布地市、县药监部门履行任何手续。这些规定虽然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产生不小漏洞,一些广告主利用广告发布者对药品广告管理规定不熟悉及专业知识缺乏的弱点,擅自篡改广告审批内容甚至发布未经审批的药品广告。
4、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某些地方甚至有蔓延之势;此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后,很多地方财政不再给新闻单位拨款,一些新闻单位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以及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把目光投向高收入、高利润的药品广告刊播上致使违法药品广告不断出现。
5、广告监督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广告监管人员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药品广告,不能正确区分合法与违法,对违法广告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6、对违法广告的处罚缺乏威慑力。依现行的法律法规,药监部门仅享有对违法情节严重的药品广告进行公告,责令停止发布,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一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等处罚,这些处罚对发布违法药品广告的广告主来说,不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虽然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有对发布违法药品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处以广告费1~5 倍罚款的职权,但据调查,这些处罚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有的即使能够执行,这区区的罚款与违法药品广告给相关单位带来的巨额利润相比,也是微乎其微,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7、工商部门与药监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工商部门对药监部门移送的违法药品广告未能及时查处甚至处理偏轻,给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留下生存空间。
8、消费者抵制违法药品广告意识不强,辨别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特别是年老、体弱多病的消费者乐于参加一些药品展示会、推广会、免费试用、免费赠送等药品广告宣传活动,为违法药品广告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土壤。
二、加强药品广告管理的对策
1、完善药品广告监管法律法规,改革监管体制。应进一步修订完善药品广告监管法律法规,制定集审批、监管、处罚于一体的药品广告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权责的有机统一,保证药品广告的有效监管。
2、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应进一步完善药品广告审批电子政务系统,以便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对药品广告审批情况的查阅;各级药品广告监管部门要把电视台、电台、报社、电影院、礼堂等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多的媒体、场所列为监管的重点,发现违法药品广告及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该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要及时撤销;制定切合实际的药品广告监管行政规章,明确市、县药监部门的监管职责,把事后监管变为事前监管。药监部门与工商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违法药品广告。
3、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诚信机制,增强守法意识。加强广告管理法制教育,增强监管相对人守法意识,规范自身行为;要加强社会公众药品广告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和全社会识别虚假药品广告的能力,提高消费者自
我保护意识,从而自觉抵制违法药品广告。
4、加大违法广告药品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力度。凡发布虚假药品广告的,药监部门要严格检查相关药品的购进渠道和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并把其列为抽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抽验,充分运用技术监督手段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药品质量问题,要依法从严查处。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6
08治本三 邹颖
摘要:公安行政执法,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在具
体适用公安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安行政相对人一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对公民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行政执法必须要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严格执法,这是公安行政法律法规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我国的法治现状而言,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法可依,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却不尽如人意。
关键字:公安行政执法依法行使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公安行政执法,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在具体适用公安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安行政相对人一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对公民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公安行政执法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二是公安行政执法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职权实施的行为;三是公安行政执法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四是公安行政执法要通过法律文书或其他法定形式表现出来;五是公安行政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
公安机关做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打击犯罪、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的一个组织构成。当前,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公安行政执法必须要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严格执法,这是公安行政法律法规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我国的法治现状而言,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法可依,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却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区公安执法不严、不能公正执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严重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并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公正执法的行为准则落到实处。
一、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认定案件事实中存在的问题
公安行政执法在认定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公安行政执法中违法行为的构成认定错误。有的执法部门人民警察因为不熟悉、不了解相关的公安专业性知识,在公安行政执法中不能准确把握违法构成的标准,把本来不构成违法的行为错误认定为违法行为。
二是公安行政执法中行政相对人认定错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针对具体、明确的行政相对人,然而在公安行政执法活动中,由于办案人员的工作态度马虎,不负责任,粗枝大叶,不深入细致地调查案件事
实等原因,对公安行政相对人认定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公安行政执法中公安行政相对人责任认定错误。众多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不认真剖析当事人各方的责任,不分轻重,各打五十大板,或只是简单从事,粗略了解前因后果即主观断案的做法在公安行政执法中仍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是执法中不重视把握案件事实情节。不能全面把握和充分考虑事实的法定情节和与适用法律相关的其他重要情节,导致认定案件事实不准确,确定法律责任不适当。例如,对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决定行政处罚时,对有关责任年龄的法定情节的考虑却被忽略了。此外,对有些案件事实情节虽然法律未做明确规定,但对适用法律具有重要影响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时应当予以考虑而没有考虑。
(二)适用实体法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安行政执法实践中,适用法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具体行政行为应该适用甲法,却错误地适用了乙法;(2)具体行政行为应适用法律规范中的此条,却错误地适用了彼条;(3)具体行政行为应适用法律效力高的法律规范,却错误的适用了法律效力低的法律规范;(4)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规范不完整、不全面或者画蛇添足。本来应同时适用几个不同法律规范或者一个法律文件中的不同条款,却错误地只适用了其中的一个法律文件或者一个条款;本来只适用一个法律文件或者一个法律文件中的一个条款,却错误地适用了几个法律文件或者几个条款;(5)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了已经废止的或者撤销的法律规范。
(三)在履行公安行政执法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谓公安行政执法程序,是指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公安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依法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的总称。公安行政执法程序主要包括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强制程序、行政许可程序、行政决定程序、行政监督程序、行政检查程序以及其他一些公安行政执法的规则、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公安行政执法的很重要组成,公安行政执法程序对于保障和监督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公安行政执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种执法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安行政执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主要表现为:
1、做出行政行为时没有采取法律所要求的方式或采取了法律所禁止的方式。如不按规定制作书面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收到后不给被罚款人开具罚款收据等。
2、做出行政行为时虽然符合法定方式,却违反了法定方式的具体要求。如,公安机关未告知行政相对人公安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和理由,未告知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等。
3、执法过程中,违反了法定的步骤。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普通程序有:传唤、询问、取证、告知、听证、决定六个步骤,办理的治安案件只有经过这几项步骤,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才符合法定程序。
4、做出的行政行为在时间限度上违反了法律规定。如《公安机关办理行政
案件程序规定》第47条规定,违法嫌疑人被传唤到案后,公安机关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8小时等。
(四)、民警个人素质导致的问题
一是对公安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了不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分局或者派出所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范围,违法行使了依法应由公安局行使的公安行政管理权和处罚权;对公安行政管理中的某些严重违法行为擅自超越法定的最高限额(上限)实施处罚;超越职权行使法律、法规已授予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处罚权;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是在执法实践中,对公安行政相对人的实际处罚仍然存在着大量不适当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情况。有的在行政自由裁量权幅度范围内对该处以较轻处罚的却处以较重的重罚,该处以较重处罚的却处以较轻的处罚;有的对同类别、同情节的违法行为却处以不同的处罚;有的对同类别、不同情节的违法行为却做出相同的处罚;还有的处罚不是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某些个人或者小团体的一己私利。
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执法不能顺应形势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必须要有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正一步步与世界接轨,融入地球村大家庭中,这也会对中国经济领域带来新冲击,经济环境的变化又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发展趋势。在新规则、新环境、新趋势下,都将会对公安执法活动带来冲击。首先是在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执法思想、观念上的挑战。一是执法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增多,国内外投资、经商、旅游、探亲、访问等活动频繁,经济领域的犯罪也势必与国际经济犯罪接轨,呈现量多、杂、广的特点,这些因素都改变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二是执法内容更加广泛。以外国人、国际贸易单位为相对方的执法量加大、范围更广。利用现代市场经济知识所进行的犯罪,计算机网络犯罪、国际金融诈骗等科技含量较高、专业化手段突出的犯罪增多,跨国经济犯罪活动、国际恐怖活动和非法移民活动等更加突出。三是执法要求更高。在处理国际经济贸易纠纷、案件等过程中,更强调依条约办事、依法办案,执法的程序性、实体性规定更加严格。
(二)执法条件落后,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执法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基层执法机构人员表现更为突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少数,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更少。其次,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经济纠纷大量出现,要求执法人员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懂经济、懂外语。而这样的人才公安机关极为缺乏。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违法犯罪手段也更加先进和隐蔽,要求执法人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现在执法人员业务技能还有相当差距。
另外,执法条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不足,难以完成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雇用非公务员执法的情况比比皆是。使用这些业务不精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人员,不可能提高执法效益。有的执法机关经费紧缺,执法人员的工资都不能如期发放,调查差旅费由个人垫支,办案经费不能保障。有的执法机关办公条件落后,在外执法靠借其他单位的车辆,办理业务没有采用先进设备,难以适用办案要求。
(三)公安队伍法治观念不强
目前,人民群众在充分肯定公安机关为打击刑事犯罪及维护社会稳定而做出的巨大奉献牺牲的同时,对公安队伍意见最大、最集中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执法问题,深究其原因主要是法治观念不强造成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法制观念不强,出现执法犯法行为
作为执法者,应该懂得甚至熟悉法律也应该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后果。但由于法律至上观念不强、防腐拒变意志力不够坚定,近些年来相继发生了民警违法犯罪的事情,有贪污受贿、有挪用公款、有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甚至出现指使刑满释放人员伤害致死。
(2)人权保障观念不强,刑讯逼供屡禁不止
少数民警法律意识、证据意识淡薄,以管人者自居,没有把执法对象的权利放在眼里,随心所欲。耍特权、抖威风,在审讯时,辱骂、体罚违法犯罪嫌疑人,甚至搞刑讯逼供,违反规定,滥用枪支警械。
(3)严格尊守法定程序观念不强,随意执法
有的民警办事不注重按法定程序办,重实体法、轻程序法,认为只要执法行为实际效果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有的民警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款不能正确把握,对法定程序随意理解,还在程序上刁难当事人,自己喜欢怎办就怎办,各行其是。例如,个别民警就出现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没有履行告知程序;有的民警在纠正交通违章开具处罚决定书时,不按实际违反条款处罚,而是根据违章者的态度表现随意加大或减轻处罚。
(4)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不强,不认真依法履行职责
少数民警未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未能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仍然在执法活动中存在推诿、拖延、弄权甚至渎职的行为。
三、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一、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力度和投入,进一步加强公安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公安行政执法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之能高效、合法的开展公安行政执法活动,正确、合法、及时地适用公安行政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公安行政管理的职责权限,做到依法行政。
第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和依法赔偿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局公安行政存在的问题,杜绝执法中存在的消极执法倾向,整顿公安行政执法秩序。理顺公安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管用的执法制度,要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工作环节,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抓早、抓小、抓苗头,防微杜渐,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不断完善的执法规范化体系,使每一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
第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安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使国家权力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介的监督以及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审计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均能全面、系统地制度化、明确化,使行政执法监督真正做到科学、有效,使上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能够形成合力,发挥积极有效的监督作用。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7
与法律对策
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风险对其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等。其中操作风险又是其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我们应该从巴林银行倒闭以及爱尔兰银行事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索操作风险管理新技术也是适应国际银行业监管当局的需要,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组成部分之一的最低资本要求也强调了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操作风险的相关计量方法。结合目前我国处于操作风险集中爆发期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也成为当务之急。
一、操作风险的涵义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在管理之前,应对自己管理的对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应该知道要管理什么。因此,明确操作风险的定义显得比较重要。目前对于操作风险的定
义一直困扰着各家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不少银行沿用了他们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认定方法和管理模式。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在业界没有达成广泛的一致。笔者认为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应该是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所下的定义,即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也已被大多数银行所接受。
(二)明确操作风险定义的重要性
明确操作风险的定义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因为操作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完善的过程,因此要注重操作风险控制文化的培育,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操作风险的定义。当前,我国银行界对操作风险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还有偏差,有的银行将操作风险理解为只是“操作中的风险”、“操作性”的风险,有的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如果对操作风险没有一个明确而又恰当的理解,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也就只能成为空谈。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关注操作领域的风险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治理违法违纪行为开始的,如工商银行在1997年发布了“十大禁令”,严禁账外经营、高息揽存、超规模放
贷、虚假核算贷款业务、挪用信贷资金进行股票期货交易、会计财务报表作假、越权拆借资金和对外提供担保、隐瞒重大案件事故等违规行为,对违反者,一律撤职或开除,并追究上一级行领导责任。2002年,央行发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公众披露操作风险状况。此外,受我国加入WTO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影响,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还处于学习和认识的阶段,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工具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与国际银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是以定性管理方法为主,距离定量以及模型化管理、系统化管理还有一定差距。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面对操作风险及其危害性,商业银行应掌握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引发操作风险的相关原因出发,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制订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防范与化解操作风险的措施,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与措施。
1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有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也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这种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它没能完全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只停留在表面形式阶段.以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做法,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如借鉴德意志银行的经验,设立双层董事会制度,监督董事会和管理董事会负责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改革,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操作风险管理负责。明确操作风险的定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职责在德意志银行是由监督董事会来履行的。
2.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操作风险的发生具有内生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内部原因引发的,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对于防范和管理操作风险尤为重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应当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来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揽银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加强与其
他风险管理部门的协调,分析内外操作风险形势,制订具体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还应完善内外审计体制,内外审计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
5.加强员工的培训与管理
员工素质不高以及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是引发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面临的现状。因此,培训和鼓励员工学习是提高员工知识素养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员工执行力,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举措。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8
来源:作者:
一、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形势分析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安全生产这件关系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作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过程。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接连出台了《矿山安全生产法》、《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正是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集中体现,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2、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事业单位中逐步得到重视,安全生产与经济工作的关系趋向融洽
首先,由于国家各项经济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化,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法规的出台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完善,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再者,由于安全事故造成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事实使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受到了警示。有些事故对企业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致命打击,各单位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促进了经济工作的发展。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与各类事故相对减少的事实来看,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是有实际效果的。
3、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种局面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绝不能姑息事故的不断发生和持续增长。,特别是当前“非典型肺炎”疾病的流行,同样是对国家卫生安全管理和安全预防科学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科学、安全技术科学和安全应用科学等方面。
安全管理和安全科学不断发展的好形势令人振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催人奋进。安全事故的出现令人焦虑和不安。加强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安全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对当前社会上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剖析,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及其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所谓安全生产意识,就是“安全”工作在企业人员头脑中所处的位置。是否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上。据调查,社会中单纯重视企业经济效益、轻视安全生产工作的现象还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国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特别是《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的出台就是针对部分不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意识不强的领导者。督促其树立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来保证企业的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由于部分企业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观念,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在少数联营、民营等非公有制多种经济成分企业中,安全生产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覆盖面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企业重视眼前经济效益、轻视甚至忽略安全投入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思想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不重视安全工作还表现在企业进行减人增效的改革时,首先裁减的是安全部门和人员。安全工作出现空白或者由缺乏安全知识、不能深入生产开展安全工作的人员担任安全管理工作。这种不尊重安全工作科学性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
2、安全生产措施费用投入不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缺少安全措施费用投入,导致生产系统及其中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而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引发事故。《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由于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激烈的竞争致使劳动力价值较低。一些生产单位在巨额的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与低廉的劳动力价值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和决策。表面上重视安全,事实上却采用不惜牺牲劳动者健康甚至生命的不人道做法来换取经济效益。这种现象在煤矿企业、手工业制造企业及化学工作企业中较为普遍,近年来发生的群死群伤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多数来源于这样的企业。
3、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行机制
规范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
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极其广泛而复杂的工作。它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行业众多、作业条件多种多样,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同行业间执行不同的安全标准,缺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制。
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有力保障。这顶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多数企业中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松懈的现状。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各种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等内容。由于安全检查不及时、不到位,使各种安全隐患以不同形式长期存在于生产作业环境之中。这些隐患成为了生产作业人员的杀手,时刻威胁着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空白点。这种现象在临时工、合同工中较为突出。个别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到30%。习惯行违章现象极为普遍。这种现象导致了由“人失误”诱发安全事故的机率大幅上升。由于部分企业无基层岗位安全员或安全员文化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记录习惯,交接班时没有安全记录,安全生产措施计划不能认真执行等。这些习惯性违章行为都是安全运行机制失效的表现。
4、安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是,人们更重视行政管理学科和科学技术学科等“热门专业”,忽视了安全专业的重要性,开设安全专业的学校也比较少,从而导致生产单位中安全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安全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某企业共有安全管理管理人员及安全管理网络成员六十二名,却没有一名是安全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安全管理群体会取得怎么样的安全成果。从事安全工作凭得就是经验和对生产现象的粗浅了解。这样的安全管理队伍怎么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就是不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工作也只能在低水平徘徊。这将非常不利与 我国安全事业的发展和与世界安全工作的接轨。
5、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企业中开展的各种安全学习教育工作,是保证安全管理者和操作者具有相应资质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企业法人、主管安全的副职及安全技术干部都必须持证上岗。生产岗位上的各个特种作业人员更是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企业新员工上岗前同样需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由于安全认识上存在问题,有些企业不能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是缺少必须的安全认证、安全培训,就是应付差事走形式。慎至花钱买证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种态度和现状导致企业安全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
证上岗率不能达到100%,有证的操作者其技术水平含金量也大打折扣,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是导致“人失误”等各种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6、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临时工加入了各种工业生产活动。这些劳动者的优点是体力好、劳动积极,缺点是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差。这部分人往往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各种伤亡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加强对这部分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是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据统计,在2002的伤亡的人群中,超过半数的伤残人员是这一类劳动者。
三、解决这些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制订可行的解决方案。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应本着系统工程系统解决的思路。绝不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的解决办法。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必须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要求去实现安全生产。
1、坚持安全工作的法制原则
《安全生产法》在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行了积极的调整,成立了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此可见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对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心。
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及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国的法制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开展安全工作就必须认真坚持这项原则。《安全生产法》的是我们开展安全工作的指南,其对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完备细致的规定。
2、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
以前,某企业由于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不足,加之设备老化、安全设施不健全,常有生产事故发生,并导致生产作业人员伤害。仅一年就投入医药费二十多万元。经过认真反思和学习。不断加大了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体防护的资金投入,为生产中的关健安全设施配备了冗余安全保障系统。经过积极努力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已连续六年没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在新建工程项目中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贯彻安全工作“五同时”等安全政策都要求建设单位要有相应安全设计、安全设施、安全装备的投入。在进行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认真坚持“三同时”、“五同时”原则,也就是把安全设计、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及安全技术及时投入到生产系统中,因此这项工作的实质就是安全投入工作。
3、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安全技术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单位很多,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果。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安全人才的培训,特别是高级安全人才的培养,安全研究工作还处于落后地位。在当前大力提倡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发展安全工作的社会环境下,急需掌握安全知识、勇于献身安全事业的安全专业高级人才。来促进安全科技和研究工作的发展。只有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具有丰富的安全技术队伍和人才贮备,才会使我们的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善。
通过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安全工作是薄弱环节的不利局面。目前有些企业也并非完全不重视安全工作,可不论你如何重视安全工作,事故还是发生了。这是为什么呢?深究其根源,企业缺乏安全专业人员,不会开展安全工作,安全工作防范体系、防范技能不科学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由于企业缺乏安全专业人员,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只能在表面肤浅的进行。简单的说叫“粗放型管理模式”,严格的说,还是个不懂安全防护科学的问题。开展安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所谓本质安全,是指实现设备或系统的本质必须安全,一旦设备或系统发生故障时,能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地停止运行;当人为操作失误时,设备、系统能自动保证人机安全。只有加速安全人才的培养,才能使之立足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实际,利用系统安全评价、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安全科学技术手段来预测分析企业安全状况、系统预防机制、个体防护体系及安全技术研究工作。因此,加大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为我国安全事业的发展基础。
4、理顺安全工程学科的学术地位是当务之急
在全国安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安全技术科学的学科地位的望在近期得到升级。据最新权威媒体报道,国家有关机构正在进行将安全学科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的工作。其名称将由原来的“安全工程与技术”更改为“安全科学与技术”。学科地位从原来隶属于矿业工程的二级学科地位升级为独立的一级安全科学学科。
这项改革举措不仅仅是学科名称由工程向科学的改变,学科级别由二级向一级的改变。它将提高安全科学的知识含量、适用范围、技术水平并进一步规范化,加快了我国与国际先进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接轨工作。
5、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该制度是我国刚刚开始实行的安全行业管理准入制度。并在今年四月份首次认定了一千五百名注册安全工程师。经过这次认定后,国家将执行安全工程师的考核准入政策。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和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都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单位、安全工程技术工作等岗位及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可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技术研究、安全工程技术检测检也安全属性辨识、建设项月的安全评估等岗位和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终中介机构等范围内执业。注册安全工程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坚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定期接受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6、积极推广企业安全评价工作
安全评价,在国处也叫“风险评价”,风险是指任何系统都有可能遭受损失和失败。根据这种已知条件,事先对风险进行评价,看看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会造成多大损失,从而进行曲有效的预防工作。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工作,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安全评价手段来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在美国,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安全报告中,都要进行安全评价。日本通产省要求液化天然气方面的企业就必须作综合性安全评价。英国自1974年后作了严格规定,新建企业若没有安全评价就不许开工。我国的企业应积极地参照国外成功的安全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乎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首先对危险性大的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业和矿山企业、机械制造等实际上有许多伤害事故发生的危险行业进行安全评价。然后再对所有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普及。
实行安全评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科研工作中,通过安全评价,对企业的安全工作现状进行诊断,肯定其已取得的成就,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了安全隐患,督促其进行完善和整改。增加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
【【探讨】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7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8
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对策探讨08-21
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6
当前我国资源及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5
浅谈当前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