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2024-08-16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精选11篇)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1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联系方式

***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内容摘要: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

正文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今天的高中教学,特别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强大的机遇,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活动正是从现代教育的高度,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感到无从下手,使得综合实践活动一直缺乏生机与活力。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点的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鲜明。

对于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注意选题,对它的实施与效果起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所选课题须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兴趣去研究。

高中学生多数是寄宿式学生,以校内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可分三类:一是生活类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贴近生活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推动和促进课题的研究,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如“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学生早恋原因的调查”、“高中生特殊心理分析”等课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二是社会类课题,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的调查,发现和掌握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的初步能力,如“调查网络污染问题”、“抽烟有害健康”等课题,都很具有社会性。三是学科延伸类课题,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学科学习中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火花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课题确定下来以后,就制定出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包括上网搜集、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利的信息进行研究。

二、积极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少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1、为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有利环境。

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探究„„如《学生网瘾形成的危害》探究活动前,教师特别提醒不同类型的学生(一个曾经有过网瘾经历经过精心改造过来的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喜恶分明,这个学生怎么痛改前非,最后留下悔恨的泪。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弄反思网瘾的危害。这样,为学生提示了问题导向,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高中生而言,情境的创设,主题的选择都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准确、具体些,这样更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从深层次思考,“选择”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参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统筹安排,制定活动计划、培养目标和活动措施。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富有情趣和活力的氛围中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社会、自然和自己的主人。

开展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其创造欲望。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人,让学生解放学生双手、大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的强劲动力和深厚土壤。

3、让兴趣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

通常以学科教学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如书法、网络计算机等活动小组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求兴趣。教师可根据每项活动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定计划、定目标、定内容,让学生学“宽”学“深”,学“实”学“活”。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不断成长。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实践和体验,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项本领。如: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同学家中,体验生活;举办春游,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环境的文明意识,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人的成长过程是人格、学识、能力和修养诸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实践活动为学生展现了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的学生生活,也为学生全面地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的实践活动定会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其磨炼坚强意志,形成健康品格,增长技能才干。正确评价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有能力,有素质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和生存。

反思我们的实践探索,我们获得了一些真切的体验。但困惑一路同行,探索在线,我们的目光将得更深更远。只要我们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生趣,在思考中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会不断提高,在曲折中前进。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2

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现在的学生对外接触较少, 多数时间围绕着书本、手机、电脑等, 而地理与生产生活、自然环境联系密切, 从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补上这一课。从活动内容上看, 应本着从身边学起的教学理念, 以中学地理知识为基础, 以乡土为依托,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 再通过网上查询、设计制作, 融合历史、政治、生物等多学科, 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快乐又轻松的事情。例如, 湘教版地理必修II教材66 页有这样一个活动, “调查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 可以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农产品及商品率、农业区位等方面入手。请你从这几方面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活动, 对家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并写出调查报告。附:农产品商品率= (农产品出售量/ 农产品总产量) ×100%”。通过当地农科所和镇政府的帮忙, 联系了学校附近的一位普通农户、一位种粮大户和一位花木种植户, 然后组织学生去农户家实地调查。种粮大户承包了130 亩农田, 100 亩农田为双季水稻, 亩产为1000 千克;30 亩单季水稻, 亩产为1218千克。收割的稻谷110500 千克到市场出售, 按国家政策规定每亩农田政府补贴100 元。普通农户家有4.3 亩农田, 3.5 亩种植双季水稻, 亩产为950 千克, 其他0.8 亩种植桑树, 收割的稻谷中的500 千克拿到市场出售, 按国家政策规定也得到了每亩100 元的补贴。花木种植大户种植了35 亩的花木。针对本材料, 引导学生从三位农户的生产规模、单产高低及原因、农产品用途、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技术投入和经济效益等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较短时间顺利地完成了调查, 还写出了像模像样的调查报告。通过此项活动, 使多数韭菜、小麦都分不清楚的学生对农事有了一定了解, 知道了早稻、晚稻不同的种植收割时间, 懂得了早稻与晚稻的区别等农业生产实际。对于有农事经历的学生而言, 做起调研来更是得心应手。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季节判断、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除此, 还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和开发家乡的热情, 寓劳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教学中, 顺利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收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 一位张姓学生综合了其他调查报告, 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 获得了市一等奖。可见, 利用乡土等周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效果良好, 成绩显著。因此, 教师要走出校园深入政府的职能机关、田间地头, 收集生产生活的相关信息, 要重视当地地方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 挖掘相关现象、事物中隐含的地理知识,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 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分析学生应利用的手段、方法, 分析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预设相应的解决措施, 根据地理学习的相关文件等设计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

在上选修“旅游地理”时, 笔者开展了“为家乡旅游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基本要求:选择家乡的一个旅游景点设计一则广告。具体要求:简洁明了、容易记忆、图文并茂及形式多样;能激发游客旅游的兴趣。参考资料:家乡的广告宣传片、景点的相关新闻、景点实地考察、其他旅游景点的广告 (上网、电视广告等) 。学生对本实践活动积极参与, 有的单独一个人, 有的三五成群组成小组, 递交了形式不一的成果, 有广告词、宣传歌词、flash宣传片、动漫广告等。通过本实践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的基本途径”。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 每个学生都承担了一定的工作和责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头脑和身体, 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行动,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为更好地把握景点特色, 需要到景点考察, 培养了学生的野外活动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使广告设计得更好, 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提高了学生资料查找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广告设计涉及其他学科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极为有利的。另外, 还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学习的责任感。因为活动是以家乡景点为素材, 引领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 树立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现行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多远离家乡, 学生难以理解和形成切身感受, 本实践活动弥补了这一不足, 让学生积极融入到地理学习中, 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从中寻求感兴趣的点, 从而获得亲身参与及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整体认识, 增进对自然的关爱及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品质。另外, 还让学生感受到学地理的有用之处, 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因此, 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增加师生交流机会, 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

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评价、教师评价和社区 (单位) 评价相结合, 注重过程评价, 减少结果评价的比重。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态度及成果实现中的作用, 更应注重对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能力的提升的肯定和赞赏, 摈弃平时地理成绩好坏的成见, 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评价最好采用评语形式, 切忌用分数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美好并享受活动带来的成功喜悦。

四、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1) 设计要合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开放的模式, 没有成熟的路径可走, 所以对于活动的选取和设计, 教师要十分谨慎。活动方案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 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难易程度要适当, 操作性要强。

(2) 准备要充分。由于活动场所和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要有预见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提前做好准备。材料工具要准备充足, 安全问题充分考虑, 教师要提前进行野外考察, 学生外出的有专人负责, 做好从学校出发到安全归校的防范措施。

(3) 内容要适当。在活动中要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 活动内容要恰当。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活动能力、知识水平要处于“最近发展区”, 还要善于通过设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欲望。挖掘个体潜能, 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结束语

总之, 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现状,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教师通过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更好地促进地理课程改革,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文章阐述了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评价及应注意的问题, 以更好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基础教育,综合实践

参考文献

[1]唐玉法, 张立平.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 2013 (35) .

[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中职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特点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128-01

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体现在教学方面,教育部门开始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逐渐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综合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与就业需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特点如下。

第一,活动内容的专业性。中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挑选的,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需要尽可能做到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并行互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活动目的的针对性。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中职学校的学生强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活动必须具备相当的针对性,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展开,以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第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对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换言之,也可以说是对其生活经验的培养,需要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以确保实践活动目的的有效实现。因此,其实践活动还具备多样性的特点。

2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

2.1 对活动组织形式的确定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通常情况下是比较自由的,也是多样化的。为了确保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组织形式进行确定。一般来说,较为常用的活动组织形式包括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和班级活动。

2.2 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需要切实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首先,对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确定活动内容时,需要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要确保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避免过于抽象或空泛,要确保其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例如,在“我的职业生涯”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畅谈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憧憬,并通过演讲、写作等形式,具体表现出来,在小组之间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其次,对活动方式的确定。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例如“畅谈理想”活动可以采用班级活动的形式,而“走进家乡”则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使得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的景观、风俗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然后,对活动方案进行确定。活动方案主要包括活动的场地、方法、流程、分工以及相应的保障安排等,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因此,必须具备细致性、可行性和准确性、真实性的特点。

2.3 实践活动的实施

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活动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阶段,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其生源的质量本就不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较低,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其学习的目的更加单纯和直接,主要是为了迅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从而方便就业,对于语文学习往往缺乏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可以从当前学生感兴趣的篮球出发,组织相应的篮球知识演讲和球星探讨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

(2)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的特点在于实践性,其教学活动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相应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重视积累,提升自身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我的家乡”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风俗习惯、景观等进行调查,如地方方言、特色小吃等,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调查,提升自身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加强知识的积累,熟练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记录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对活动方式进行创新。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支持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各类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活动氛围,提升语文综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职业信息规划”活动中,主要考验学生对于不同职业信息的收集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相关职业的认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得学生的认识更加真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结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引起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雪娜.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文学教育(下),2012(2):54-55.

[2]胡任秋.让语文在职业教育中更出彩——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探究[J].学园,2013(10):184-185.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秋天》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

活动重点: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

活动难点:学生创作是本课难点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录音机

学生准备画笔、各种叶子及白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生:我喜欢秋天的碧空。

生:我喜欢秋天的阳光。

生:我喜欢秋天的果园。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秋天的云、天空、树木、果园、山岗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你要怎样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呢?

生:老师,我想朗诵一首诗来赞美秋天。(生朗诵诗)

生:老师,我想唱〈丰收之歌〉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喜爱。(生唱〈丰收之歌〉)

二、协同创作

导语:就请同学们组成协作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

各协作小组自由创作。

(1)知识小组

(2)收集秋季常识及有关成语。

在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在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含“秋”的成语有:

一日三秋秋风过耳秋扇风捐多事之秋秋高气爽秋毫之末

(2)美术小组

可单人也可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协同作画。

(3)手工组

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

(4)朗诵组

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

(5)舞蹈小组

用舞蹈来赞美秋天。

三、汇报展示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5

一、主题名称: 走进秋天

二、适用年级: 三年级

三、主题背景:

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第三组课文的主题就是金秋时节,这些独有的课程资源,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一系列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地感受秋天。

四、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两课时(课前一周的观察 开题课、小组活动方案设计课)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两课时(方法指导课)+课外两周实施 第三阶段:交流整理

两课时+课外一周整理资料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两课时

五、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秋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丰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6.阅读和欣赏有关秋的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六、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确定主题、设计方案。活动方式: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步骤:

(一)初步观察,发现问题

各自利用合适的时间走出教室,到校园、生活区、公园、郊外等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初步观察,发现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印记。把自己的见闻通过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可写、可画、可拍照、可带实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二)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1.各自说说:告别了炎热的夏季,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凉爽的秋季。这是一个美丽而收获的季节。秋天到了,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2.对于秋天,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可以是以前的思考,也可以是观察中的发现或疑问)。

(三)问题归类,确定主题 1.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2.确定研究的主题。(1)秋天的诗词

描写秋天的成语有哪些?为什么“秋高气爽”?雾、霜是怎样形成的(2)秋天的树

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秋天的枫叶那么红?(3)秋天的花

秋天开放的花朵有哪些?他们为什么在秋天开放?(4)秋天的水果

秋天的水果有哪些?吃水果有什么作用?水果吃得越多越好吗?秋天还有哪些干果?

(四)划分小组,制定方案

1.为了方便进行活动,每个小组设有组长、记录员、考察员等。2.小组成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按活动内容、目的、步骤、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你们打算研究哪些方面?你们打算怎样去研究?具体时间和人员如何安排?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准备?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与人员?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设计不同表格)。

3.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采用不同的手段,聘请本组的指导老师(老师、家长、亲友都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秋天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

活动方式: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活动步骤:

外出调查、访问、劳动实践

制定活动方案后,各组学生在指导老师和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按计划实施。

1.向农民了解秋收情况,了解有关农作物的种植、生长、贮藏知识。2.参加劳动实践(掰玉米、摘棉花等)。

3.通过书写或搜集相关赞美秋天的诗歌、文章、古诗等赞美秋天。小贴士:

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1)仔细观察校园里、自己家里或市场上秋天的植物。

(2)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

(3)明确向谁调查或访问。可以向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买花的老板等调查。

(4)注意调查、访问时要有礼貌。

2.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第三阶段:整理交流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活动内容: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个人最喜欢的秋天的植物。

活动方式:交流、汇报、讨论、展示。

活动步骤: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体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小组内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归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装订,形成赞美秋天的文章、诗歌,制作贴画、画画、办手抄报等活动成果,准备展示汇报。

1.整理有关描写秋天的古诗、散文或片段。选自己最喜欢的古诗或片段练习诵读表演。

2.整理有关描绘秋天的图片剪下来做成剪贴画,用搜集到的各种秋天的树叶做成表现秋天为主题的各种拼图贴画,用在田野里、果园里搜集到的成熟的果实或蔬菜及农产品并做成手工作品。作品要有名称,并附有文字说明。

3.整理在图书、报纸、杂志或其它资料中搜集的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或成语,分类办成手抄报。创作表现美丽秋景和秋天特点的绘画作品。

设计意图: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各小组按照分工开始行动。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亲自动手实践,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团结协作、想象创新的机会。

教学效果预测: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估计会遇到意见分歧,思路混乱等困难。我随时关注学生们调查的动态和进展情况。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及时交流。目的是,不断整理和修正所获取的信息、资料,使活动的内容更清晰、更具有条理。在与学生进行交谈时,我让他们说说都做了哪些工作?遇到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们通过和我探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通过双方交流,找到自己活动时的不足,进行弥补,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 成果展示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增长学生对秋天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的了解。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组织的观察、比较,在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经历各种研究过程及成果展示会,体验探索式学习方式。

活动方式:交流、汇报、讨论、展示。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

师:又是一年秋风起,枫红橘黄桂花香。在这样美好的景致里,我们能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闻花香赏美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事啊!师: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同学们肯定收集到了许多有关秋天的资料。

(二)活动成果展示 1.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将自己寻找到的有关秋天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推选出汇报人选。

2.各组汇报

(三)评价。

设计意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能使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心灵,去探索,去研究。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喜悦的季节,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让人遐想的季节。宜人的秋色使人赏心悦目,带学生去踏秋,感受秋天,为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一系列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地感受秋天。

七、评价办法:

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原则,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1)多元评价。教师、学生自己、学生集体、家长等,都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分为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书面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自做评价小卡片、家长和老师温馨评价卡、评价表格为“星级评价”等。(2)档案袋。记录活动过程、体会、收获,积累活动作品,并把各方评价归入其中。

八、学生安全保障措施: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6

《走进秋天 “玩”转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风韵与美好是完善人性、培养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现代的生活节奏与教育现状正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方面越来越严重的缺失。因此,在这正值秋天来临的下半学年里,我决定要带孩子们以《走进秋天 “玩”转美术》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独特魅力,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美好,提高审美情趣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弥补现有生活与教育形式下孩子们与自然亲缺乏密接触的不足。

二、活动对象

三至六年级学生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感知秋天的美丽景象,用心灵感受秋天的独特气息与魅力,从而更深的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美好。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表现秋天的特征,加强对秋天的描绘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观察、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秋天、赞美秋天,感受秋天的韵味与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热情,丰富内心情感。

4、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以我笔画我心”,真正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活动内容

1、看秋(活动1):带领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在社区、公园、田野、农田、树林等地方寻找秋天的足迹,让秋天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2、绘秋(活动2):以“我笔画我心”,整理完成“我心中的秋”绘画册。

3、悟秋(活动3):感悟秋天,以谷物粘贴画、手工编织等艺术形式展现秋天的景象。

五、活动方式

1、课前召开动员会,明确活动目的,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生活中寻找秋天,获取各种秋天的信息。

2、课内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画画、手工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归类整理,并予以再创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歌颂秋天。

六、活动时间 历时一个月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秋天

利用一节实践课,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秋天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明确活动目的。

第二阶段:寻找秋天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校园里寻找秋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秋天的气息,去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秋天的景色,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秋天。通过眼看、耳听、鼻闻等多种形式感受秋天的到来。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能代表秋天特征的花、草、树、果等,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开展和秋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帮农民秋收、采风写生、手工制作等感受秋天独特的魅力。

第三阶段:描绘秋天

用各种方式(绘画、手工制作、照片等)赞美秋天、歌颂秋天,深入感受秋天的韵味与美好。

八、活动反思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7

关键词:京剧,综合实践活动,欣赏

综合实践活动, 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 通过系列复合性活动,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 具有问题意识, 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 它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 是新课改的闪光点。目前, 全国的中小学都在开展, 作为一名在校外教育单位工作者, 对“综合实践活动”一点也不陌生。从1949年4月新中国第一座少年宫——大连市少年宫成立至今, 一所又一所的校外教育单位开展着一项又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学员们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巩固了技能技巧, 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作为校外教育, 应该有不同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形态。我认为, 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包括“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大类, 《走近京剧》综合实践活动理应属于“专业实践活动”。不过, 这里的专业是应该加上引号的, 是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而言。专业性与实践性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有时候是相互融合和相辅相成。

京剧, 作为我国众多艺术剧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被称为“国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开展京剧活动, 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在这里, 借我宫开展的《走进京剧》实践活动来谈一谈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

首先, 要做好前期准备。在开展活动之前, 让学生进行京剧相关知识的了解, 通过相关材料的充分展示, 使学生逐渐地了解京剧, 认识京剧, 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进一步的“走进京剧”奠定必要的基础, 让学员初步了解认识京剧在我国戏剧领域中的“国粹”地位, 了解认识京剧“生、旦、净、丑”的四大角色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就京剧这门艺术在唱腔、念白、 (武打) 动作和脸谱这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京剧产生一种好奇感, 进而转化为一种浓厚的兴趣, 并且为下一环节进行的相关实践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次, 有效开展活动。以《走进京剧》为例, 我们开设以下活动内容:

1.了解京剧起源。

知道中国京剧是世界上三大戏剧文化形式之一。中国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吸收了昆腔、京剧、秦腔等艺术, 直到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 四大徽班 (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陆续进京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2.了解京剧流派及名角名段并学会欣赏。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向家长请教等方式了解京剧的流派, 所谓流派就是指演员的表演有独特的、系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主要流派有:须生里的谭派 (谭鑫培) 、马派 (马连良) 、麒派 (周信芳) 、汪派 (汪桂芬) 等;小生里的程派 (程继先) 、姜派等;武生里的李派、俞派等;旦角里的梅派 (梅兰芳) 、程派 (程砚秋) 、荀派 (荀慧生) 、尚派 (尚小云) 等;花旦 (青衣) 里的张派 (张君秋) ;老旦里的龚派等;净角里的何派等;丑角里的王派等。特别是了解京剧四大名旦的代表剧, 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程砚秋的《四郎探母》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等;尚小云的《二进宫》《昭君出塞》;苟慧生的传统戏如《金玉奴》《花田错》等, 新剧《钗头凤》《荆钗记》, 等等。对于这些名段, 组织学员直接聆听, 让国粹更快地走入学生心灵。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 给学生以直觉上的感受与刺激, 为接下来学生“分门别类”地走进京剧作必要的准备。

3.了解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之所以称为“脸谱”, 是因为每个历史从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 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活动中组织学生收集京剧的各类脸谱, 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 了解每一种脸谱的画法都不同以及脸谱上的每一种颜色的含义不同, 激发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兴趣。

4.京剧脸谱制作。

让学员知道,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组织学员动手绘制脸谱, 可以有多种绘制形式, 如在模型上作画, 在普通纸张上作画, 用丙烯颜料在布上、衣服上作画、编织、刺绣等手法, 作品完成后, 将他们绘制的各类脸谱作品展示出来, 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5.学唱京剧。

学唱京剧对于学员们来说, 有很多的好处:其一, 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古典文学著作, 因为有许多京剧都是以《三国》《水浒》《杨家将》为体裁的。其二, 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因为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几百年传承下来, 必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其三, 可以培养淡定的心境。京剧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 可以让人安静地享受。其四, 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心。学员们在学会一些京剧曲目后, 少年宫可以提供一定的平台, 让他们充分地展示, 进一步让他们走进京剧。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8

基于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过程,其活动可分成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和制定计划

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重点在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即“选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关键,课题选择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它应当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各方面条件来确定想研究的课题。对学生来说,选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报刊、网络、媒体方方面面去选题,或者教师可把以往所选的课题名称列出清单让他们从中选择,也可以从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包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地理学科中就有很多内容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创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课题选出后,帮助学生分析探讨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怎样的课题是可行的呢?比如,对该课题是否感兴趣?你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否胜任该课题的研究?能否找到合适的指导教师?能否找到适用的研究场所、实验设备?调研经费怎么解决?你对资料的来源有把握吗?等等。

在2008~2009年度,我校高一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提出“台风在我们身边”的课题,经过师生认为分析,认为该课题有较大的可行性,因为福清位于福建沿海,每年都受到台风的影响,而且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二单元就学习到有关台风的知识,这样的课题就是可行的。现在90后的学生接触网络机会很多,他们也很在行。在网络上收集台风的资料,对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的,也就是具有可操作性。一般来说,可行性课题,应当是涉及面不大,收集资料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技术性要求不太高,尽量不超出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尽量不超出学校和有关部门可能提供的条件,而且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接着就是成立课题小组,订出具体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有年级的、小组的和个人的。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应有自己的计划。小组活动计划包括:选择、确定可行性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小组成员的分工(分配好各人应承担的责任),安排活动日程,收集资料的渠道、方法,以及资料的整理记录,谁负责执笔、汇报等。

二、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

1.收集资料

在整个活动的前半段,主要是查阅,收集与课题有关资料。收集资料前出一般要罗列收集资料的清单,并不断修改和补充。学生已经从课本上学习到台风的知识,所以让他们罗列出需收集台风知识的清单也较容易,这样也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学生列出了以下清单:(1)台风的定义、命名、成因、发源地等;(2)台风的危害及对福清的影响;(3)台风应如何防御,如何评估台风的影响。

一般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到图书馆查找各种书刊杂志上的信息;到电子阅览室上网查找有关信息;到政府部门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并从中获取有关的信息;走访有关的专家,从访谈中获取信息;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等。

2.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取舍;对需要统计、分析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制成图表;选用的资料应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新颖性。还要注意与指导教师联系,取得及时的帮助,特别是网络上收集的资料一定要进行筛选、取舍,紧扣课题的中心,取我所需,取我所用,同时注意选用资料应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真实的材料才有价值,有代表性新颖的资料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三、结题和撰写研究报告

此时已进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结阶段,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对教师来说都很困难,更不用说高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提供报告格式对他们来讲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报告的内(下转第199页)(上接第146页)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所要用的方法;分析研究的结果、结论和合理化的建议;研究过程中所参阅的资料目录。同时他们还要把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小论文则按收集资料的清单顺序有条理地罗列,如能配合图片,加以说明则较为理想,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PPT的演示报告在展示报告会上展示,PPT的演示报告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最后,笔者向研究小组提出课题的名称能否改为“我们身边的台风”,因为台风只是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才出现,“台风在我们身边”这个名称让人感到台风有点可怕,好像它随时都会出现,而“我们身边的台风”这个标题却能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学生欣然接受了笔者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探究的方法,而且还体会到探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的合作、与社会的交往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9

让成长闪光

走进火箭模型

——主题生成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活动背景

运载火箭是航天飞行的主要工具,被人们喻为登天的梯子。火箭开辟了人类飞出地球,奔向宇宙之路。简单的火箭模型,我们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来。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火箭模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原有事物的不足、去改进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调试、添加、削减、不断总结,并加以改进。给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让他们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并积极实践,是本次活动的指导理念。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提出2一3个感兴趣的问题。

2、培养学生能从问题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培养学生能把问题转化成主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活动重点

让学生创新、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

四、活动准备

飞机图片(意图:因为学生所见火箭较少,只存在在电视和书上,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用图片来让学生增加对火箭的了解)探究方案表格 准备一些关于飞机的信息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范围

师:同学们看见过火箭吗?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在电视上、书上… …)师:你看见的是什么类型的火箭?

生:神州5号、长征运载火箭、神州7号… … 出示图片:(火箭图片)

师:你了解这些火箭吗?谁能给同学们说一说说一说? 生:自由回答

(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火箭的种类及用途。(让学生了解火箭的种类及外形)

师:看来同学们对火箭非常感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火箭来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再加上图片来引导学生去了解火箭。)

(二)围绕范围、提出问题

师:了解了这些火箭的知识、看了这些火箭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

1、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交流,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卡片上。

3、全班汇报。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生:1)火箭有多少种类?

2)火箭是干什么用的? 3)火箭为什么能上太空? 4)火箭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5)火箭的制造原材料有哪些?… …

(三)筛选问题,形成子主题

师:提出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针对火箭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还真不少,下面请你给同一类问题起个共同的、合适的名字。

生:1)火箭的用途 2)火箭的特点 3)火箭的制作

4、各小组确立组内主题和小组名字。

(五)根据子主题,形成主题

师:我们各小组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主题,那就请同学们给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取一个合理的名字吧?

生:制作火箭模型 研究制作火箭模型 走进飞机火箭

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达成共识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为走进火箭模型。

(六)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有哪些收获?

2、在下节课中我们都要成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者,请大家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一定要做好准备。附介绍火箭相关知识:

火箭是在十三世纪时由我国人所发明的,在那时候的火箭是在长枪上装置塞有火药的圆筒,构造很简单。之后经由印度、阿拉伯传入欧洲,十八世纪初,义大利设计了一种像乌龟一样的火箭,点燃之后可以在地上跑,用于战争,吓倒了不少人。在十八世纪末期,火箭逐渐被列为兵器之一,英军还用火箭击败过拿破仑的军队。可是火箭的命中率还是很差,所以自从枪炮被发明之后,就逐渐不再被当作兵器了。

火箭飞行的原理:

火箭为什么可以飞行呢?这就像如果我们把充气的气球突然放掉,那么气球会一面喷出里面的气体,一面飞走。这看起来好像是某种力量在对气球作用,事实上这个力量并不是来自外界的推力或拉力,而是由气球本身所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力量。

再举一个例子:当你拿着枪在射击时,当子弹飞出的那一瞬间,枪本身也会向后产生了所谓的后座力,而这就是子弹发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其实更明显的是大炮,在炮弹射出时,整门大炮会有很明显的后座力产生,而子弹及炮弹就是藉由这股反作用力发射出去的,而火箭正可比喻为炮弹,只不过没有炮管罢了。

不论是前述的气球或是子弹,都存在着一种能够移动的力量,这种靠反作用的力量就是「推力」。火箭也和充气的气球一样,并非藉助外来的力量,而是靠火箭本身排出一股热气流,这些气体以高速喷出,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它向反方向前进。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火箭的构造:

火箭装载着液体或固体燃料,燃烧这些燃料,靠喷出气体的力量飞行。然而在太空之中并没有空气,无法将燃料燃烧,因此,必须要有可以产生氧气的氧化剂,它们多是液态氧、硝酸或过氧化氢。火箭必须载有燃料和氧化剂才能飞行。

燃料和氧化剂为固体型态的火箭,叫做固体燃料火箭,其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在一起,成为所谓的固体推进剂,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也会强而有力的燃烧。固体燃料火箭虽然构造简单,但是一旦点燃,就不能随意熄灭,这是一大缺点。

燃料和氧化剂成液态者的火箭,就是液体燃料火箭,虽然能够自由调节推力,但是必须携带唧筒,所以构造较为复杂。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进火箭模型

——方案策划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一般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规划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2、能够从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具体活动任务等方设计研究活动程序。

3、从感兴趣的角度,对自己感兴趣的飞机模型进行研究设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制定策划方案

1、上节课我们对“火箭模型制作”进行了主题确立和分解,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确立了本组小主题,那么,实践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制定活动方案)

2、制定活动计划

发放探究方案表格,填写表格。1)、小组确定课题,起组名,选组长。2)、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3、把自己小组确定的子主题告诉大家。(汇报形式)

(设计意图:根据每名同学的长处来分工,让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亮点体现出来。)

(二)个案指导、完善方案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1、为了能使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来策划活动方案?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具体分工、活动准备、研究目标、实践方式、展示形式、注意事项等。

2、各小组同学马上行动,策划活动方案,组内交流完善。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各组汇报活动方案,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对各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或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三)小组方案、展示评价

(1)下面请各组同学结合同学们的提议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你们的活动方案,完善“活动方案策划表”。

(2)成品展示:请一个小组上前展示本组的“活动方案策划表”

(3)请其他组对展示组的“活动方案策划表”进行评议

(4)完善本组活动方案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2)同学们已经制定好了活动方案,希望大家按着方案,认真实践,同时还要及时记录实践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通过活动你有哪些感受和体会?相信同学们通过认真的实践,一定能有硕果累累的那一刻!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三、板书设计

走进火箭模型

——活动方案策划课 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具体分工、活动准备、研究目标、实践方式、展示形式、注意事项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走进火箭模型

——制作方法指导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基本掌握设计与创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观察的内容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3、学生能够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培养学生想象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重点:

让学生创新、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制作

三、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 瓶盖 纸张 胶水 胶带 钳子 锤子 锥子 剪刀 火箭模型1个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确立了火箭模型制作的主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火箭模型的制作过程,大家住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火箭模型图片,同学们说他们做得好不好啊?你们能做的和它们一样吗?

生:能(激发兴趣)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二)再创情景、引出方法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飞机模型(出示模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飞机模型都是有什么东西做的? 生:水瓶 瓶盖 纸张… … 师:重复材料(板书准备材料)讲述火箭制作过程:

1、取第一个瓶子,在瓶子上下的位置各画一条线,两条线位置的决定方法如下。

2、选瓶上弧线曲度与火箭头角度度相近处。选瓶子下方曲线转直点的下方约0.5cm处。自上方、下方约0.5cm处用剪刀剪开,用剪刀慢慢修剪至画线处,尽量使其平整,以便与另一个瓶衔接时可以较为密合。

3、将火箭泡棉头放置于瓶上方,由正上方看泡棉头是否对准保特瓶之正中央位置。若已放正,则使用电工胶布缠绕于相接处,加以固定。取另一个瓶子,将瓶盖卸下,然后保特瓶开口处拧紧。

4、将两个瓶相连接。然后至于平坦之桌面或地上滚动,看看是否连接平整,滚动是否平顺。若是,则以胶布加以固定。

5、取第三个瓶子。在瓶子各画一条线。

6、选瓶子上方曲线转折点的下方约0.5cm,选瓶子下方曲线转折点的下方约0.5cm; 自线上方、线下方约0.5cm处用剪刀剪开。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7、将厚纸板对折,然后用铅笔画出四个梯形。然后用剪刀沿线剪开。(注:尾翼之尺寸、形状,可以做不同的变化,以测试 其对飞行有何影响。)

8、将制作好之投影片包覆于厚纸板梯形之外侧,可以先使用双面胶带将投影片及厚纸板接合在一起,然后使用胶布将其三边贴过。用双面胶带贴于折起部分之底部。此步骤为了将做好之四个尾翼年贴于瓶上,需确定为十字对称,如此才能平衡。

9、先以胶布黏贴于尾翼两侧,黏贴时须注意电工胶布的长度须够长,上方需比尾翼高约一个胶带的高度,下方反折入另一个瓶内,以增加牢固程度。再以胶布缠绕于尾翼上方约两圈。

1、让学生讨论制作过程,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取长补短,注重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技能训练:

A、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制作火箭模型啦吗?

B、接下来我们就试一试,在制作之前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能再告诉我们一下制作步骤吗? C、提出要求:

(1)根据整理出来的步骤制作。(2)写出创作构思。(3)填好制作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教具模型的制作步骤。)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4、学生实践:老师指导。

5、小组展示:

A、每个组都有作品,可能有很多小组没有制作完,做多少展示多少,下面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B、哪个组愿意先来? C、学生或组别评价: d、对刚才的展示进行评价? E、小组修改:

f、根据刚才的评价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每个小组展示,来取长补短,并且给其他小组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进一步来完善作品。)

(三)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可能有的组别还没有完成,这节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

板书: 火箭模型制作

准备材料 制作过程 注意事项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走进火箭模型

——成果展示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定向获取并展示的能力。

3、锻炼学生独立组织一定规模的完整活动的能力。

二、活动设想

整个活动分为会前准备、活动过程、辅助活动三部分。会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三、会前准备

设计意图:因为模特走秀这种展示活动是我们首次使用的形式,像走秀音乐、服装等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下准备好。

教师:

1、搜集模特走秀音乐。

2、准备相关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创作构思,并排练。

3、学生将制作的火箭模型,或进行奇思妙想,将有关成果或设想写成书面介绍。

四、活动过程

(一)回顾主题、导入新课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1、同学们我们以前两此科技制作活动,已经完成;经过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精心设计制作的火箭模型已经基本完成,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2、不知道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3、那么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火箭模型成果展示课(板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

(二)汇报展示、欣赏解惑

模特走秀展示(放音乐,各组人员模特走秀)

5、同学们走得真好,谢谢同学们的表演。不知道各组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看看各组的作品。哪一组愿意先展示?

6、每组展示完进行评价、讨论。

7、各小组根据评价修改在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取长补短,进一步来完善自己的展示方式及内容。

(三)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围绕本次展示活动,如实记录本次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过程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教师总结。

辅助活动

一、各小组制作一份宣传的材料。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10

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一个祭扫先人的日子,又是一个踏青的季节。我校开展“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实践活动和诵读一首清明诗词等。

活动第一阶段,我先带领学生查找关于清明节的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并且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活动展示,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关于寒食的传说,讲到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救重耳时,都非常感动,并为他的死而惋惜。

在活动第二环节实践活动中,我们整合家长资源,学生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并与家长一起讨论,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等等,据家长们的反馈信息,对活动非常满意。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11

【关键词】 课堂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5-011-01

一、选修课“选课”教学范式

目前选修课教学形式普遍存在的主要痼疾:课堂时空受限,以固定的正课为主;教学方法单一,重在教师讲授;教学观念偏失,或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教学反馈简单,侧重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忽视学生的人格完善。这样就把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而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必修课与选修课是并列的两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把必修课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选修课定位为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此,本文以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为探究对象,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观念,代之以“选课、品读、展示、评价”的四步教学法模式。

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选修教材,提炼出了四种高效的选修课学习形式,即“探究性阅读”“批注式阅读”“比较式阅读”“读书报告会”。

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文体特征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我们应该根据中外传记作品的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形式。选修Ⅰ序列涵盖的文体丰富,从文章体裁上看人物传记属于实用类文本,新课改很重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从叙述角度看,人物传记分为自传、他传、内传、外传、别传、列传、家传、小传等;从内容形态看,有历史性传记、评论性传记、文学性传记、传记小说等等。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主要是: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通俗性和叙述性。

人物传记的文体特点决定了教学重点应是感受人物(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辉。学习人物传记获得的个人成长就是人生励志。在学习人物传记时应重点考查“人物与时代”“人物与他人”(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的关系,重点将人物的经历和个人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内化人物的人格精神。这样对教学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要“以学定教”,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考虑问题,看待社会现实。

三、“读文”识人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编写说明在高中语文课中增设《中外传记选读》这门选修课,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这次课改的一种尝试。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记选读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了。从《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编写说明性质上讲,可以首先把这门课定位为励志教育的课。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学生阶段,传记阅读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像我们这一代人,上中学的时候,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童年》等等,作品主人公的那种追求人生价值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理想,就通过这些传记作品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之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观。

四、“展示”的环节

老师的讲解不一定要很多,但应当突出重点,除了提示对传主事迹或者人格精神的理解,应当特别注意帮助学生鉴赏传记的写作艺术和文体特征。比如杜甫篇,就应当重视对这篇传记的艺术赏析。要让学生了解:(一)冯至是怎样记述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是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灾难的,而诗人又是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的。随意点染,就把杜甫写活了,展现了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二)这篇作品与一般传记不同,学术性很强,牵涉到许多历史事件,得结合已经学过的历史课相关内容来解答。但得提醒学生主要精力不能放在对历史事件的讨论上,而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大家一定非常关心这样一门阅读课如何和作文甚至和高考“搭界”的问题。其实,传记阅读不但扩大了同学们的阅读面,也扩大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了解,能引发许多对人生哲理的领会。这对于作文肯定也就大有裨益了。教材中许多篇目都设计有写作训练的题目,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到教学环节中来。

五、评价课文,拓展延伸

“拓展与实践”是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可以比较灵活掌握,根据所在地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纳入教学要求。但无论“思考与探究”还是“拓展与实践”,都体现了阅读的导向,教师用书各篇“教学提示”都是围绕这些设计而展开的。建议备课时把 “阅读提示”、“教学提示”、“思考与探究”、“拓展与实践”这些内容设计统一起来考虑,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文所提出的“四步”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受教育中得到个体的充分发展,使其最终发展为能占有其本质、具有创造性的“人”。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要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阅读中感受人生,感受阅读的兴味。为此我认为应该明确以下问题:

首先,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其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目标。

上一篇:物业保安领班竞聘演讲稿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