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2024-08-10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共13篇)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篇1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新课程提倡用教科书教学生,活动式地理教学就是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活动式地理教学可以在课堂内开展,也可以在课堂外开展。课堂内开展的活动式自学应重在理论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运用活动式地理教学,把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课堂外开展的活动式地理教学侧重于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向外扩展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模拟、交流、讨论、归纳等过程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该过程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堂内开展活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灵活的地理知识,我通过简单的地理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中“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然后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红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从而理解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赤道以北向右偏,赤道以南向左偏。在演示、观察和分析等师生双边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演示、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地理必修1中《水循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水循环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然后让学生分组(6人一组)探讨古代和现代人对水循环某些环节有影响的成语,并说出影响哪个环节。各组长代表发言,如风调雨顺影响大气降水,南水北调、大禹治水改变地表径流,后羿射日改变地表蒸发量,植树造林改变下渗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课堂外开展活动式地理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外开展的活动式地理教学侧重于掌握基础性知识与知识的向外扩展。课堂外学生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比较容易获得外部资源的信息渠道,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外的活动式自学时,更多地集中在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由学生分组收集,地理活动不受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目标上,不一定将一次地理活动课的目标明确界定在某个具体方面,不同学生要有自我体验到的不同收获;在内容上,地理活动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要加以综合运用,解决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在方式上,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并不断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3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要求学生以家乡昭平的桂江为例(桂江是连通桂林至梧州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收集资料,说一说流域的开发过程以及流域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怎样综合治理一个流域?让学生自由分组(10人一组),分析桂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气温与降水、地形、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分别写出了观测步骤和考察结果。现将部分学生的成果摘录如下:

治理措施与目的:A.建设水利工程(例如松林峡水电站和下福水电站),可以梯级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B.修建分洪、蓄洪区,可以调蓄洪水,减轻洪灾。C.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可以防洪和航运。D.保护自然植被,在河道两岸种植水土保持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E.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可以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F.控制工业级生活废弃物排放,可以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分组合作实践学习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发展经济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自己分组收集和整理有关桂江流域的地理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与态度,同时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活动式地理教学是常规地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地理知识面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地理活动式教学中,更多学生参与合作交流,更多地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才能享受到活动式地理自学的乐趣,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篇2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那么我们对文本的教学, 就不能以先前我们所习惯的一套教学思路去解读分析, 就应通过具体的活动方式来体验文本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因为活动体验式学习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情感性等特点, 基于此, 我们可以把文本的教学实施过程落实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 借助活动方式, 实现体验价值, 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笔者运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发现这种活动能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 缩短了教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还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此本人仅就教学中用到的一些具体活动方式简单做一些介绍。

1. 讨论活动:

讨论是高中语文课最常用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之一, 是一种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使更多学生动脑、动口, 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 开阔视野, 澄清一些错误认识。例如笔者在讲授《雷雨》一文时, 设置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还是假”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到书中找相应的情节甚至细节进行辩论, 使学生从讨论中真正认识周朴园的真面目, 进而了解作者的高超的写作技巧。讲授《巴黎圣母院》一文我只要求学生从文本中、电影中甚至原著中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 在学生的讨论中, 就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美丑对立统一这些问题自然而然的讨论出来, 收到了预期效果。

2. 角色扮演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 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 促进学生心理与角色的心理产生共鸣, 从而模仿与学习角色的心理与行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 我班学生先是依照课本老老实实地排演了“完璧归赵”一节, 但觉得不过瘾, 接下来又自己排了“负荆请罪”一节, 好家伙!真让我吃惊, 不仅有无厘头的开篇语, 结尾部分更是像电影一样把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字都打在屏幕上, 甚至还用课件形式给话剧做了背景, 惟妙惟肖的语言, 非常符合人物身份, 改编的部分更是夸张搞笑, 连窃听器的都用到古代去了, 还有和平奖颁奖典礼,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也让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原创力和想象力。这一活动形式让教材“活”起来, 也让学生“动”了起来,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游戏活动:

新课程既讲究人文性, 也讲求工具性, 而工具性就要求学生能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 可学生连生字词都不愿意自己积累, 还想着要老师教授, 我就用一个游戏的方法, 让他们全员参与。首先我要求他们平时认真看书,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圈画出来, 一个专题下来, 我要求他们每人出一张关于基础知识题的考卷, 内容很少但要求他们把自己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收集进去, 然后小组互考, 看哪一组对的最多, 虽然一个全对的也没有过, 但这种积累的习惯已经逐步养成。

4. 分组竞赛活动:

平时上课我用得最多的还是小组竞赛的方法。首先我让每组确立一个组长, 有了组长, 全组就有了主心骨, 有什么需要分工合作的工作一律由组长负责分配。上课遇到问题讨论, 组长首先抢答, 组员在组长的感召下也纷纷作答, 效果明显。如果遇到话剧排演这样的大事, 则由组长进行合理分工, 一般情况下处理都很出色, 而且基本做到人人有活干。

5. 展示活动:

展示, 既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又是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途径。这类活动特别适宜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发掘学生认知潜能等训练目标。乡镇上来的学生一般羞于表现自己, 针对这个问题, 我安排了课前演讲, 不允许带资料。开始他们意见很大, 后来就很自然了, 再加上同学们适时地鼓励, 他们更自信了。另外我还安排了板报展示, 作业展示, 作文展示, 甚至有一次把学生周记里有哲理的话用语录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对学生启发很大。

6. 头脑风暴活动:

设计一系列“头脑风暴”活动, 如训练学生作文的发散思维, 先提出一个主题, 要求学生很快地说出与之有关的一切想法, 不管对与错, 不管成熟与否, 不管可行不可行, 不管好笑不好笑, 你一言我一语, 尽量地想, 尽量地说, 时间一到就结束, 我也不加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咀嚼, 去评析, 去寻找有用的相关资料。

事实上活动方式还很多, 我也难以说尽, 但只要我们认真探索, 就能找到适合的活动方式, 在构成自主学习交往的活动中, 在师生和谐的合作中, 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现、发展、创新, 使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得到提升。

摘要:探讨在新课改形势下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 缩短了教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还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篇3

一、课堂内开展活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灵活的地理知识,我通过简单的地理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中“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然后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红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从而理解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赤道以北向右偏,赤道以南向左偏。在演示、观察和分析等师生双边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演示、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地理必修1中《水循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水循环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然后让学生分组(6人一组)探讨古代和现代人对水循环某些环节有影响的成语,并说出影响哪个环节。各组长代表发言,如风调雨顺影响大气降水,南水北调、大禹治水改变地表径流,后羿射日改变地表蒸发量,植树造林改变下渗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课堂外开展活动式地理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外开展的活动式地理教学侧重于掌握基础性知识与知识的向外扩展。课堂外学生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比较容易获得外部资源的信息渠道,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外的活动式自学时,更多地集中在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由学生分组收集,地理活动不受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目标上,不一定将一次地理活动课的目标明确界定在某个具体方面,不同学生要有自我体验到的不同收获;在内容上,地理活动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要加以综合运用,解决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在方式上,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并不断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3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要求学生以家乡昭平的桂江为例(桂江是连通桂林至梧州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收集资料,说一说流域的开发过程以及流域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怎样综合治理一个流域?让学生自由分组(10人一组),分析桂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气温与降水、地形、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分别写出了观测步骤和考察结果。现将部分学生的成果摘录如下:

治理措施与目的:A.建设水利工程(例如松林峡水电站和下福水电站),可以梯级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B.修建分洪、蓄洪区,可以调蓄洪水,减轻洪灾。C.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可以防洪和航运。D.保护自然植被,在河道两岸种植水土保持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E.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可以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F.控制工业级生活废弃物排放,可以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分组合作实践学习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发展经济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自己分组收集和整理有关桂江流域的地理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与态度,同时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活动式地理教学是常规地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地理知识面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地理活动式教学中,更多学生参与合作交流,更多地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才能享受到活动式地理自学的乐趣,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篇4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1、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2、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

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周宁

2010-12-19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周宁

新源县第八中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篇6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师设计的内容、形式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甚至板书的每一个字都按教学参考书或预先设定好的去进行,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没有品味、消化、吸收的机会,繁琐机械的重复练习占去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一种封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统治着语文课堂教学,严重禁锢了教师、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面对着21世纪的挑战,老师应该知道,这必须改变。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彻底打破“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实现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自己读书、自己体会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忽然间觉得自己把书读懂了,但没觉得是老师在帮助自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去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二、确立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备课时要多花些功夫,考虑到每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类型学生的预期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设计。

面向全体,设计学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变化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从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生存的能力,要在变化学习方式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变过去直线交流的教学结构,创造各种教学情境,建立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网络式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如何变化学习方式呢?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行为注意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庞维国先生将“自主学习”概括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汇总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生(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新课程带给我们是有效的教学。它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这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宜采用朗读、背诵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年级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字典理解文章语句的意思。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式。低、中、高年级语文学习都要注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把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师自己的认识强灌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读好教材,深入到课文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读书体会品味的自主权叫给学生。

语文学科有很强的人文性,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所感悟,但不一定有多深刻的体会,也不一定要求他能立刻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问题。

语文课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让学生学会查工具书、查资料,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入手,然后到文章。教师对教材要烂熟于心,要钻研教材,要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教活,让学生把教材学活。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篇7

关键词: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

教无定法, 但教可择法, 教亦可创法。中学历史教学在课改条件下是大嬗变。如何引导学生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灵动的主线。学生在“问题”中教学互动, 激发学生科学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让学生真正喜欢历史课, 让学生融会贯通、博古通今, 在历史教学中受益匪浅。

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有问题并且会提问题。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一个学生只要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当代中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 他们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潜力也很大。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多, 但课时较少, 所以教材的编排跨度大, 甚至有断代的现象。鉴于此, 就需要教师上课时补充许多相关知识, 但为完成教学任务, 仅凭上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充分利用网络, 博览群书, 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学则须疑”“多闻阙疑, 多闻阙殆”。作为教师,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 积极引导, 科学提问。

在学习“商鞅变法”时, 有位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成功与失败提出了疑问:商鞅变法使秦国旧的制度废除了, 新的制度确立了, 使秦国的战斗力和经济实力增强了, 但商鞅后来却遭到了贵族的进攻, 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商鞅变法失败了吗?笔者首先表扬了该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然后及时纠正了他在认识问题上的一些局限。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他是“改革者的先驱”、是“代表进步力量的人物”。因为他的“变法”措施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壮大了秦国, 为当时中国的统一, 做出了政治上的准备。只是他的改革措施触及到了贵族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 必然遭到贵族的反对。这样既帮助学生树立了对历史的科学性认识, 又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 技能指导, 创造提问。

华罗庚先生说:科学的灵感, 绝对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所有的创造都来源于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教导下, 学生积极思考, 除了解了书本知识的同时, 也触及到了未知的领域, 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 提高了认知能力。作为教师, 要循循善诱, 启发学生。教育学生在提问题时要从全局考虑, 标新立异。例如在讲述世界历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笔者启发学生联系中外历史探索有关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活跃思考提出问题: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有什么影响?日本的投降归功于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吗?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3. 立足事实, 客观提问。

提出的问题不一定要新奇、独特, 而是要立足于事实。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所学的史实, 了解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大胆提出问题。当然不要为了哗众取宠而歪曲历史事实, 提出一些脱离历史事实、违背历史发展的一些“怪论”。如:“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拯救中国”、“罗斯福新政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等等。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导航员”的职责, 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提醒和点拨, 使学生的历史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提出问题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是一位导师, 一位参与者, 而不是一个和盘端出的权威者。

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启而不发”“启而乱发”。而此时, 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为学生担当“引路人”。对于爱动脑、思想活跃、喜欢表现的学生, 不应该将他们的行为视为扰乱课堂秩序。因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是更快消化、吸收书本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认清学生“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分层次、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及时评价, 肯定同学们学而不倦、不断进取的精神, 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积极思考, 开拓创新。

2. 轻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有利于学生释疑。

教学实践证明: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轻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作为教师, 不要以权威者自居, 要和学生做朋友, 平等相处, 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幼稚、多荒谬, 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知道的、想探究的, 老师都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及时肯定、评价, 并且耐心、细致地为其解答。对待学生, 要学会尊重、信任, 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架设一座师生之间的友谊之桥, 使学生亲近、相信自己的老师,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共释疑问。

3. 学生在错误中自悟更新。

“金无赤足, 人无完人”, 何况是学生呢?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 难免犯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问, 不怕出错。只是要教导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 不断自悟和更新, 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当学生的创意思维超过教师时, 教师应该虚心接受、充分鼓励, 积极引导,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形成理性认识。

总之,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 不在于它内容的丰富, 而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 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气息,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卫勇, 等.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探究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是探索中的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极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综合课程。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把活动课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究、尝试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生动、活泼的发展。这两年,我在进行探索、分析、思考、反思,如何能找出一条适合教学发展的实践之路。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实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进行实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活动。要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必须有新课改的理念作指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改造自我和发展自我。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自己选择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和同学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既要突出课改的自主性、合作性,又要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有新课改的理念,大胆行动,运用新的形式、新的手法、新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学习引向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创新成果与潜能。开放式的课堂活动,是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如走进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参观、考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与创作,投身社区,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每年春季,我们都组织学生到保护区敬信湿地考察“大雁、丹顶鹤、野鸭、海鸥”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走向大自然,感觉自然美,发现生活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的潜能也在大自然中得到了释放,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和自信,获得了良性和谐地发展。

2006年4月,二年十一班王学斌代表珲春市四中,参加了吉林省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研究课题《珲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研究》获省二等奖。

关爱社区,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分别到靖和街友好社区和新兴社区捡白色垃圾和清除小广告。要求学生写好活动记录、考察报告。活动后,在全班讨论交流。形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先对学生进行网络渗透与活动辅导。利用学校微机设备,安排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例如,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除了书上介绍的以外,还要查找补充的内容。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方法对,网络就能给学生更快、更好、更多的信息和精神食粮。通过因特网,查到了美国弗吉尼亚州立理工大学赵承辉(学生)杀害包括凶手在内33人死亡,伤20多人的恶性案例。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就是网络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和影视作品滋生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中学生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才能有健全的尊严和人格。然后让学生进行发言:讨论、分析。

二、激发兴趣,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导入教学,这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愿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的求知欲望。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了解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其次,要立足于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实践,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牢固,知识与知识之间就容易衔接,学生对于知识的外延了解就更加广泛。例如,教学《国旗、国歌、国徽的诞生》时,可以设计调查研究性的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个外延的界定,让学生记录探讨研究的经过和结果。这样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的精神。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国旗红色、五颗星的象征意义,知道了国歌产生的年代背景,知道了国徽的象征意义;更加激发了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动手、动脑、动口,在动中学,做中学,玩中学;做到动静结合。通过感知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望。

古典益智游戏“九连环”是古老的智力游戏,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距今已有两千两百余年。“九连环”蕴涵着很深的数学原理,有助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启发人的智力。“九连环”是中国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九连环”既能练脑又能练手,对于开发人的智力,活动手指筋骨,培养专注精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九连环”的历史知识,操作步骤及解脱的方法。学生说,要操作81次才能把九个环从剑柄上卸下来。讨论热烈,发言踊跃,达到了预期效果及活动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根据地域优势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到珲春市北山文化旅游城《灵宝寺》考察、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寺庙的文化氛围。他们的视野得到拓展,能力得到锻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课只有探索才能创新。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我们要给予正面引导,使他们敢于钻研、尝试、实践,探索知识的真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管正确与否,不随意批评。例如,让学生讨论,《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和《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九个忠告》,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认真。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能在众多的假设中作出选择,萌发新的想法。例如,在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吉林赛区的《太阳能小车》制作这节课时,同学们畅所欲言,直抒己见,标心立异。同学们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片及小车全套器材,依据自己的独特创意,创造形式各异、功能不同的太阳能车。在拼装比赛中,一个个智慧的火花交相辉映,各种形式各异、功能不同的太阳能创意车相继诞生。这项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通过设计个性商标、发明创意方案,亲身体会到电力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了建设绿色地球的责任感。

三、借助“开放性”,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秘

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激励“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活动内容源于学生的需要、爱好和特长。

2009年5月28日,七年级14个班的部分学生,来到龙源公园实地考察了清代书法家的作品:双勾大篆“龙虎”石刻。“龙虎”二字,学生并不认识。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汉字演变发展过程。汉字曾经历过甲骨文、古文、大篆、小篆、隶、草书、真书的依次演变。最后,又看了一下篆书的年代和背景。活动结束后,学生说:今天的活动“我们真正感受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四、“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表现形式

既然是活动,就要“活”起来,“动”起来。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要体现多样性。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分组活动,全班讨论,个人活动等等。例如,在教学《保护珍惜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活动中,让学生探讨课题。特别强调为什么“要保护珍惜野生动物”,它有哪些价值?然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自己的子课题。方式: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完成,也可以请“珲春市自然保护区的专家、领导到学校进行放光碟、辅导、讲座等等。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珲春自然保护区”现有东北虎6~8只,生态状况良好。

五、综合实践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尽可能掺杂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易于接受的各学科知识,或社会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对你的活动感兴趣。例如,学习《趣味剪纸》一课,先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历史、背景、意义;然后学习剪纸的制作方法、构图、造型、色彩和表现手法等等。学生对它有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同时,还要把美术课的知识和民间剪纸艺术融进去。

六、校本活动课“集邮”,是一本生动、形象的教材

珲春四中是“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校”,在开展“集邮”活动中,也取得了出色成绩。每学期安排2~3节活动课,进行辅导;有学生动手做的“集邮”贴片,也有全校“集邮”展览。赵义玲、马明两位同学参加了2007年“全国青少年第二届生肖个性化邮票设计大赛”,获得了铜奖和优秀奖。李季烨、俞雪莲、赵义玲三位同学又参加了2008年“全国青少年第三届生肖个性化邮票设计大赛”,其中李季烨获金奖,俞雪莲和赵义玲分别获铜奖。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 篇9

新课程开展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这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确实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但实际上,目前我的美术教学,在合作学习环节遇到了一些情况,概括起来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小组构成的方式不太合理

小组构成最简单最常用的形式是就近以2-6人不等进行组合,但这样的组合让学生觉得有点腻,且不能保证各组成员美术水平的均衡。我也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组合。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很多学生选择自己玩得来的人,几个人在一起感觉特别新鲜,课堂纪律也受了影响。又或者有部分优秀学生受到广泛欢迎,而部分人缘不好的学生却没有人“要”,这对于学生自信心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事实证明,这些简单随意的分组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

其二,不考虑合作的价值性,随意开展合作学习。

有些时候我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我认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在上水彩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学生不太明白,因而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合作讨论不情愿、不积极溢于言表。展开讨论时,学生没有围绕问题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地交流二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

其三、没有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丧失合作学习的本质。

在小组讨论中往往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小组代表表现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时机。而单从组长发言中获取信息,组内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好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充斥小组当中,他们的意见即代表了小组合作的结果。这样的合作学习丧失了合作的本质。长期以往,会让多数学生产生依赖和消极心理,学生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美术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日趋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点提高合作学习效能的策略:

⒈优势互补的小组构成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组织好分组,最好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按不同的性格差异、美术表现技能高低、表达能力强弱组成小组优势互补的组合,这样有利于相互间的学习和促进,同时也能建立适度的竞争--包括个人之间的竞争和集体之间的竞争。这样,想象力丰富的能带动不太愿动脑筋的,细心的能影响粗心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进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中组内学生的角色最好能轮流担任,合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总是组内画画好的学生独自忙碌,其他学生在一边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课上还经常开展以小组合作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⒉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要开展好合作学习,必须设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这个内容既要适合学习合作共同体,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初二《巧用身边的材料》一课上,我安排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合作创作一个日常用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首先确定制作的目标,再考虑材料的应用,他们把平时积累的各种废旧材料纷纷利用起来,甚至有人想到用棉花、毛线,鸡毛、树叶、玉米叶等材料,在制作的最后阶段有的小组还结合了绘画、穿编、泥工等手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超出我对他们的了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3.注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展开讨论,合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做学生的“参谋”,不做“管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非常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美术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久而久之组内学生对美术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每个组员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

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篇10

组别:高一历史

作者:**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示范性,不仅承担着知识的传授作者,更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融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德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不断进行课程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

德育

历史教学

本学期以来,本人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以学校及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试验工作为动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一年来,我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党员学习,认真做好政治笔记,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来约束自己。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服从组织分配。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严格按照作息上下班,团结同志,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在教育教学中,始终把关爱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作自己德育工作的终结点。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以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主体参与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纲,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参与公开课讲评和优质课评比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课该怎么讲。

四、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的教学成绩和其他班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认真的总结反思,我把原因归结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抽取学生检查或听写知识点的过程中,有学生蒙混过关,掌握不牢;

3.对后进生说服教育力度不够,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他们的关注,但是没有时时抓在手上,使部分学生产生惰性心里,学习积极性不高。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动课 优点

1.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在数学课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

2.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人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3.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老师出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问:“这两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的家,大家准备选哪个做它们的家?我们给小鱼搬家前,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适呢?”同学们开始往鱼缸里倒水。接着老师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动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长宽高的数据,进而算出体积。接着,老师又说:“让小鱼住进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该怎么倒水呢?”由此复习了正方体体积。最后,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老师往里倒水,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当中老师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公式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有没有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要计算体积,当两个底面相同时,可以用底面积×高而得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掌握了每一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可以“转化”的思想。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总之,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活动课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课改下的活动式地理教学 篇12

其主要途径如下:

一、借助表演, 在情境中生疑, 合作探讨, 梳理文意

面对一篇文章, 首先应该做的是整体快速阅读, 弄清文章大致内容。教师要善于抓关键性的情节, 组织学生表演再现这一情节, 让在场的人如身临其境, 在情境体验中生疑, 做到纲举目张, 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如《孔乙己》中抓住孔乙己分茴香豆片段, 先让学生撑开五指罩住桌面, 然后弯下腰盯着指缝说:“多乎哉。”再挺起腰说:“不多也。”体验孔乙己一言一行, 借此启发学生思索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子?通过讨论, 学生会在愉悦气氛中领悟作者揭示封建思想对孔乙己毒害之深的旨意。

再如《祝福》, 以祥林嫂肖像的三次描写为切入口, 让三位女生分别作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再嫁后又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和临死前的肖像描写的扮相, 然后让同学评议三位女生的扮相, 看哪一位女生的扮相最逼真。此时课堂必然十分活跃, 老师紧扣“脸色青黄, 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 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神色上的变化, 启发学生讨论为什么祥林嫂前后有这样巨大的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面对情境生疑, 在探讨问题过程中, 心灵受到震撼, 由此感知文章大意:引起祥林嫂巨大变化的根源是她违背了“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理学思想, 她的人生悲剧与周围民众的歧视、冷漠、无情, 甚至残忍是分不开的, 从中领会作者以人物神态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的艺术技巧。

二、借助实物展示, 讨论排疑,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探究作品的深层意义

道具在影视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样课堂上展示道具, 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做法是借助这些实物, 针对遇到的疑难进行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 达到初步排疑解难的目的, 从而明白其怎样写, 为什么这样写。这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重要步骤。

如《祝福》, 可以展示祥林嫂沦落为乞丐时手上拿的道具:竹篮、碗、竹竿。以此设疑, 讨论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的想像力可谓是天马行空, 无奇不有, 比如竹篮, 有的说是阿毛死时留下的, 祥林嫂舍不得丢;有的会说祥林嫂此时贫穷到极点, 她爱护破碗所以用篮子来装。对于空破碗, 学生比较易于理解, 即表明祥林嫂物质上极其贫乏, 另一方面说明当时周围无人施舍, 极其冷漠。但对于竹竿蕴含的信息则容易被学生忽视, 在开裂细节上, 有的会说是祥林嫂用来打狗才开裂的, 能表现当时人们对祥林嫂的歧视、迫害。如此等等。为了准确把握文意, 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祥林嫂形象的, 以此开启学生的思维:祥林嫂孤苦伶仃、生活无着, 靠乞讨度日, 看来这根竹子支撑她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所以下端开了裂, 足见她乞讨的艰辛;而长的竹竿又能表明她既没有能力也无心去换一根像样的棍子, 足见她身心的憔悴和麻木, 尤其可悲的是没有人去帮她一下, 世态如此炎凉, 人心如此冷漠, 足见祥林嫂比一般的乞丐更悲惨。一段表面上平常的白描, 几件看似极其次要的道具, 就可以使学生目击其物, 浮想联翩, 窥视到作品深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

以此引导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及内容以外的东西作更深层次的认知, 这是实现迁移的一个过渡步骤,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打下了基础。

三、以点窥面, 巧设情境, 点拨释疑, 拓展思维

作家写文章前都先搭个架子, 然后组织材料附着在架子上, 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鉴赏文章就像嚼肉存骨, 只有慢嚼细品, 才能含英嚼华。这个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要求, 巧设情境, 指导学生自由讨论, 使学生化解疑问, 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其主要方法如下:

1. 抓实词, 设置情境, 透过文字亲历其境

优秀作家为了传神, 总是苦心孤诣地炼字炼意, 遣词造句。分析文学作品要善于抓关键的实词, 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目击其物, 使作品的情、景、人、物、事、理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形成内心视象。”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中, 抓住“断”、“开”、“回”、“出”、“来”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简画出诗句的画面, 然后评议这幅画是否体现了这五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山崩地裂, 江流湍急盘旋, 两岸耸峙, 江面茫茫的壮观景象。

再如《拿来主义》作者批判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嘴脸时写道:“不过因为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 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的鸦片, 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抓住其中的“蹩”字, 不妨让一学生到门口, 弯下一只脚的踝关节, 然后“蹩”进教室, 学生无意中的笑与其滑稽动作会再现出投降主义者得意忘形的丑态, 若与“跑”、“走”等实词相比较, 更能引领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深悟到作者蕴含其中的辛辣讽刺和嘲笑。

2. 放影片展示细节, 再现作品背景

作品是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 鉴赏作品离不开了解背景。在讲读《祝福》中“吃素”的“善女人”柳妈是如何害了祥林嫂时, 可以采用播放电影片断来给学生营造情境, 再现当时的人文背景。影片中, 与人为善的柳妈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同情心, 原因是她反对祥林嫂再嫁, 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 就好了”, 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出去供大家取笑, 她还满足于用地狱来吓得祥林嫂一脸的“恐怖的神色”, 以致于祥林嫂带着这种恐怖离开人世。其他人对祥林嫂的冷漠、无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祥林嫂就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死去, 文章的深层意义也就在此。

3. 在声情并茂的语言中作形象感受

通过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再现作品的意境, 给朗读内容插上翅膀, 去感染听众, 引发丰富的想像, 会使人如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为了读出语言丰富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 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及相关内容, 使感情更加投入, 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音强等。如“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有理由你站出来讲啊!”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的一个“你”字, 再结合闻一多“我前脚走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入大门”和周恩来“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的生平事迹, 在朗读情感的作用下, 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的认知。

再如《祝福》中, 鲁四老爷破口大骂祥林嫂:“不早不迟, 偏偏要在这时候, ——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让学生反复演说这句话, 留意再现其匆匆的脚步, 深沉而尖刻的话语, 嗔怪和不可扼制的暴怒, 尤其在语气、语调、音高等方面咬牙切齿地读准“谬种”这两字的丰富内涵。咀嚼这细节, 学生会演绎出鲁四老爷作为封建理学的代表和封建卫道者, 在意识上扼杀祥林嫂, 在生存环境上把她推入绝境的本质。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体会 篇13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提供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参与,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材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列举了许多真实的数据,插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并提供了大量的数学题型,内容的截取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观察”“思考”“探究”“活动”等栏目,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动手动脑在合作与思考中获得新知识。这对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外,必须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要求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使学习活动得以启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还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就应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只是“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地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法有很多,如在导入新课时以猜谜或悬念作为开场白,或以有意义的数学故事,或以生活中的数学等方法导入新课,如在将勾股定理时,让学生看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选择赵爽弦图作为会徽,有什么意义?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可以以学生吃过拉面为例,让学生想一想拉面的长和宽的关系,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讨论,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争一争,议一议,明确和掌握各个知识点,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勇气和合作交流的精神,同时学生在争论中可以从对方的思想受到启发从而更加开拓自己的思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起鼓励、点拨、解惑、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面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于一些分歧大的问题,教师应把问题拿到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不要轻易地把结论说出来,代替学生思维,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还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三年的新课程教学证明,若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实践,勤于动手,很多问题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如在讲“等腰三角形”一节,研究其性质让学生动手用剪纸的方法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再研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自己得到结论,从而明确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比老师单纯地讲解不知要强多少倍。通过实际操作既便于学生得出结论又会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和记忆,使学生乐意学,想学。

三、在演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练是指学生在经过基本理解教材内容后要进行练习和作业,通过演练可以使学生更加掌握解题的方法,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精心的设计习题,做到

1、由浅入深,有一定的梯度,照顾到全面,促使每一位同学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提高,并不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2、习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进行猜想;

3、习题样式要新颖,可以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竞赛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精神状态,同时训练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四、自我小结,促进知识技能的综合化

将课堂小结让学生来完成,这样能促使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把握重点,难点知识,归纳、概括规律和方法,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技能综合化,从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已达到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技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加灵活地综合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

综上可知,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搭建表现自己的舞台,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常常在想:我的学生是怎样看待这门学科的,从中他们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事实上,有的学生喜爱它,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则是无所谓;还有学生甚至表现出厌恶的态度,只是因为设置了这门学科,考试由必须要考,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学,其学习的状态可想而知。学生有如此大的差异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有责任帮助那些对数学没感觉,怵数学的学生找到自信,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让一名讨厌数学的学生爱上数学往往要比培养一名尖子生要困难的多。为了迎合考试,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提高了试题的难度,为了完成进度,我们要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而不管是否已消化,我们时不时的以题海战术训练学生做题的准确度而轻视了学习与个人的意志品质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些都会将那些已厌倦数学的学生推的更远。2005年天津正式实行了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有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们有了更多机会去实践新的教法,我做了一些尝试,从每节课入手,从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始,努力寻找着让学生爱学数学的方法。

首先,我积极地改变课堂面貌,设计好各个环节,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

在引入上,我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节课的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应该说,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大部分章节都是以问题导入的对此,对此我充分利用,例如,在讲算术平方根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前亲手画一幅画,并为画制作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正方形画框,通过这样的动手活动,学生对算术平方根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再讲起来已是水到渠成。除了教材中的实例外,我还应搜集其他相关资料,力图使资料丰富,准确。例如,在讲授余角,补角的时,我先给出了比萨斜塔的图,让学生计算斜塔和地面的夹角,从而引入余角的概念。对于书中有些实例可作必要的调整,贴近学生生活如:在讲垂线段最短时,书中以灌溉水田为例展开的。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讲,这一问题情境是陌生的,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因此,我将其调整为在公路旁修建加油站的问题,学生对这一情景较为熟悉,思考起来比较顺畅。

其次我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有着它独特的优点,它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吸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对于这些优点,我们充分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需要说明的是,探究活动不一定每节课都搞,毕竟我们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探究活动也不一定从一节课的开头已直到结尾,它可以很短,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行,最重要的是探究活动一定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它的时效性。例如,在讲授镶嵌时,我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利用一种或多种平面图形拼图案,最后由小组代表说明结论。学生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悟出镶嵌的条件,会可以创造美丽的图案,受到美的教育,培养创造性。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安排整节课的时间,但大部分的知识,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完全由学生探究得出,我们可以在部分环节上安排探究。如,我在讲垂线段最短时,我在黑板上画出如下图形,让学生先猜测以下图中的那条线段最短,在通过测量验证结论是否正确,继而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用时很短,但却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反馈练习形式多样,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提到反馈,总是会想起一张张的试卷,想起浩瀚的题海,这正是有些学生怵数学的原因。所以,我在安排这一环节时,根据教学的情况,灾区多种方式。比如,在学习了三视图后,我布置了手工作业,根据三视图(简单的),还原实物。学生们做的很认真,实物做的很漂亮,出乎我的想象,学生们在对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再如,在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画出各点,并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猜猜是什么图案。同样是描点练习,但由于连接这些点可以画出特定的图案,学生做得饶有兴趣,顺利的达到了目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动脑筋,练习也能成为吸引学生的又一武器。

在我们关注课堂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和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在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不要忽略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因为相当多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学不好数学的,他们当中很多是因为心理的因素或是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造成的。又的孩子曾经在数学的学习中受过挫折,从此对数学失去了信心,他们总是有“我是学不好数学”的心理暗示,恶性循环使他们对现在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对于他们,我们在小心呵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要努力为他们寻找成功的机会,一次成功的提问,一次有了进步的试卷,我们都要牢牢地抓住,用我们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心,他们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往往是他们转折的开始。有的孩子则是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的知识,不肯努力深究,得过且过,最终造成知识的漏洞。对于他们,我们要加强对他们学习品质的培养,增强他们的毅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下一篇:“心以信诚,行以践诚”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