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精选12篇)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篇1
中学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 除了独具特色的德育功能外, 还应有其智育功能, 那就是自身学科特色的知识和能力功能。当然, 政治思想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 中学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传统的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 结果导致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 严重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新课标的推行, 为初中政治带来了新的活力, 初中思想政治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要改革, 教学方法要改革, 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革。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中学政治课所教的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 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只有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学生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 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 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 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 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 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 理解起来很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离开了学, 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他们自学, 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教学以育人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判定、评价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 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培养学生养成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 不仅仅要让学生学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 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 能用自己的目光发现,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用自己的行动改变, 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 唯有这样, 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新思路。如教学九年级思想政治课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课时, 可利用学生平时了解的新疆7.5暴乱、莫拉克台风等, 让学生谈, 可以相互补充, 给他们充分的自由, 从而提高他们上课的高涨情绪。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又能加强学科与国际国内形势的联系;既能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焦点, 又能使学生把握书本知识, 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富有创新精神, 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教材中抽象的原理, 教师应力求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创造问题情境, 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就大大增加, 只要学生有兴趣了, 就至少成功了一半。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日益丰富的传媒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库, 因此, 教师要注意收集报纸上的新闻素材, 注意分门别类, 做好归纳整理。讲到任何一个课题, 都可以随手在里面找到相应的例子来补充, 既有正面的, 又有反面的;既有中小学生的, 又有成年人的;既有名人的故事, 又有平凡的人间真情。由于例子新鲜, 又是学生在社会上稍有听闻的, 学生听起来特别感兴趣, 觉得原来政治课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个别学生还会把例子带回家与父母分享, 增加茶余饭后的健康话题, 加强对某一心理行为对错的判断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创设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 为学生提出问题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 让其敢问。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实际, 引导学生会问, 鼓励学生善问。许多学生感到没有问题可问, 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发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的节题、框题进行提问, 也可以在概念的比较中提问。
3.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被动接受式为主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学生的身心是极大的伤害。所谓“自主建构”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 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只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 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 使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领悟和实践, 真正经历一次知识生成和创新的过程。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篇2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1、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2、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篇3
一、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到生活中找写作的素材,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前提。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底子薄,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积累素材,写作文时,当然无从下手。
写作不只是写作课上的事,要把观察、积累的指导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洗漱、上课学习、课间活动、唱歌跳舞、科学实验、假日游玩、家务劳动、街头见闻等。无尽的生活,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得到启发、引起想象,情感的波澜激起他们倾吐表达的强烈愿望。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让他们及时拿起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的素材,写作时就会感到很轻松。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我们不但要观察生活,而且要积累生活。鲁迅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说明积累在写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做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材料,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用笔记录下来。
二、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多途径的。要求学生写作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放开写,怎么想就怎么写。写真实的感受,就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投别人所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六年制语文教材,每个单元训练中对作文的要求放得很宽,写作范围也广了,有的甚至没有了具体的作文题目,有的还允许写范围以外的作文。教材的这种变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顺应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而减轻了儿童对写作的畏惧心理。这样,学生写出来的立意才会具有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
三、养成多读多思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写作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毕竟有限。作为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以获取许多的作文“能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劳于读书,易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于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日需要,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的随手拈来,不用思索而顺理成章,把自己的情意表达的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也就是说,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由此看来,学生只有坚持勤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读多写还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这就是说,在观察的同时,切莫忽视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去构思,然后用自己的手去写。
“文章不厌百回改”,也就是说,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力提倡学生自改作文,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同时,改自己的,也改别人的,多方面培养学生修改的习惯。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 篇4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有时候我们的讲,不如学生自己的生疑和辩论。比如在讲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碰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学生必定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们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分歧,会组成正反方辩论,其实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停下来先别讲课,只需要做一个主持人来判断正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论就可以了。学生们自己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无论学生们最初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对他们这种敢于生疑,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表示肯定,给予恰当的鼓励。要大力表扬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这样教学就会变得简单很多,而且效果更好,学生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在政治方面自己原来还是有探究精神的。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厚,这种心理暗示作用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政治教师不能只是依靠课本黑板和粉笔来教学。若一味老生常谈,那么学生在课上睡觉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政治课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文字、图像都活起来,还可以适当穿插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们更易于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枯燥的政治课生动起来,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密度更大,课堂内容更丰富。由于音频视频资料将多种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因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立体化,形成多维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易懂,容易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文科班的学生们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所以教师要在授课之余经常反思政治教学,反思授课内容,反思教学手段,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反思能力,使政治教学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在不同的课题下存在着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手段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的现象,但因此就认为教学策略手段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机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思维活跃的青少年,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面对充满灵性的课堂,要想驾驭这群富有朝气的孩子,就要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资源,而不能像鹦鹉学舌一样人云亦云。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相信会有某一种方案策略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讲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同学们积极性极高。其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平时生活中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自己的一些思索。一旦触及到他们的思考点,他们的思维就被迅速激活,可以经过自己的分析形成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们提出的观点是各式各样的,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积极向上,爱慕虚荣等各类观点。还有更为大胆的说法,说舍己为人不能盲目而为,这样的观点其实都来自于生活,因为学生们将政治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教师也不能对这些观点做出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可见学生的水平有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在政治教学中,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5
回顾工作以来的这三年,一直懵懵懂懂,处于教师成长的探索期,只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自己也只能勉强称得上是一位合格教师,与自己的梦想——优秀教师之间还存在这巨大的差距。最近,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也有很多感触和想法,具体如下:
一、为了做一名优秀教师,我必须多练功。
只有学习精彩,教学才精彩。只有学习成功,教学才会成功。因此,我必须要强化学习。
首先,我要多做题。课后题、中考题、竞赛题以及教辅资料上的一些题,自己必须非常熟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做题把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增强自己的知识底蕴,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才可以很好的把握知识点的考察的难易程度和出题方式,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我要多读书。每周要多去几次图书室和阅览室,多翻阅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和杂志。针对非常感兴趣的学科杂志,要认真拜读,并且摘录有益的资料。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丰富专业学识,而且可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把握整体方向,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最后,我要多反思。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其实平常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但是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总是没有拿出一个很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
二、为了做一名优秀教师,我必须优化教学方法。
在之前的教学中一直有一个特点:按照教案设计好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复习提问,回顾上节课的所学内容;然后开始进入新课,介绍概念,讲解规律、公式及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最后设计几个问题,套用公式进行强化训练,来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这种塑造人的教育模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28-01
课程改革的实施,在给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了严峻的考验。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改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提高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依然还是没有实现有效的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但讲课方式一点没变,仍旧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总是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而另一些教师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新课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 “少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但由于教师能力的限制和教学方法的不成熟,往往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不科学,很多“学生讲”的过程都是学生自由的说小话,导致活动无实效性,有的课堂还一片混乱。还有部分教师教学为了追求手段现代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相关知识,使物理的学习变成“只说不写、只看不做”,最为严重的是教师还把实验部分也直接性的给学生用多媒体演示,严重的违背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另外,由于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所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材变化也特别大,由于新教材的不熟悉,使得很多教师都不能全方位的掌握好教材,导致很多教师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许多的教学活动都是在盲目的进行,加上新方法的初步实施,严重导致许多的教学活动都没有收到实效。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是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新课改的实效,所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教学只有充分的将其体现出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教学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积极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充分的研究教学大纲,合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有效的物理教学打好基础。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先得让学生“爱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实检也证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是兴趣,无论是在课程改革前,还是课程改革的今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都尤为重要。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教师还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物理这门科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无时无刻不渗透到生活当中,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能让学生对物理有种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物理科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强学生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的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呈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策略、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记不完的知识,而是学习这些知识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力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这种理念有效的运用于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能有效的与物理这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相适应。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积极的创设探究的情境,教给学生探究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使其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其方式方法还有许多,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积极交流,不断的探究创新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施 娟.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J].中学教学参考,2012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 篇7
一、反思教学目标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 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 层次分明, 可操作性强, 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再是单一的“教书匠”, 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 只有更新教学理念, 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 这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反思教学方法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 课后还要因人施教, 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 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 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 对他们关注的太少, 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 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 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 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 越来越差, 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极分化, 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 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 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 即实验型概念;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 即推理型概念。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 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 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 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 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变为主导。而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 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
教学手段多样化。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 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 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 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 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一支粉笔, 一张嘴, 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教学方式新颖化。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 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 自己去历练, 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反思教学过程
对比传统的物理教学, 按新课标要求, 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被教师们所利用, 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 推动学生自己去关心现实, 了解社会, 体验人生, 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 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四、反思教学技能
第一, 物理教学语言必须清新自然, 有生活的气息, 不得一味追求雕章琢句, 要达到意不晦, 语不琢, 朴实无华;必须自由洒脱、典雅和谐、具有学者风范, 虽不讲究平仄押韵, 却要追求旋律的美, 抑扬顿挫, 琅琅上口, 如同天成。教师要用最精练、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对物理问题理解得最清晰, 最充分。适时的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中的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 以不失科学性为前题,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与启发性。既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 板书精致, 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 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 学生会爱屋及乌, 学好物理。各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 能激发学生的美感, 使之产生共鸣。
第三, 规范实验。学生对实验部分是极其感兴趣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 操作规范得当, 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 或是操作错误。从而能顺理成章的由实验得到物理结论。
六、反思教学课后: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8
经过多方的调查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谈到高中学习时,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学科目中最难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物理教材研究的内容、深度,以及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要求不同,是学生感觉较难的客观原因;在物理学习中没有斗志、毅力,不自信、心理素质差,以及学生的性别心理不同,是学生感觉难学的主观原因。物理教师对此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也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面对高中学生所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师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教师认识到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就会进入物理学习的正轨,主动克服物理学习的困难,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而且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新课改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毕竟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引入物理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使学生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所以,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科学家们曲折顽强而又闪烁着智慧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不能被公式和逻辑的面纱遮盖。离开了引向结果的方法过程,而只追求结果,就等于没有结果。
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必然会喜欢物理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
三、注意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差异心理
虽然学生存在性别差异,但是教师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大脑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存在思维学习上的差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四、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的精神,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及“神舟七号”载人航天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精华所在,也是新课改势在必行的原因。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时,如果动量守恒,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将怎么样?
2. 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 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小球质量和小球水平距离乘积间的关系;再进行综合说明,得到结论。
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物理学科实施新课改计划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物理学科实施新课改计划的过程,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刻不容缓的,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尤其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研究性学习。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由此,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下的物理概念教学探索 篇9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概念,过程教学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 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的学习是整个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 它在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 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很多老师在概念教学中走了很多误区, 那就是有意无意中过于强调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 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 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物理概念, 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 物理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 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物理的“捷径”。这种“熟记型”学习往往是比较机械的, 学生对物理概念没有在感悟中“升华”。
一、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进行抽象归纳出的概念
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 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 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其研究方法。通过举例在研究雄鹰的飞翔时, 要求学生想方设法描述雄鹰的运动, 让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后同学生一起找出“困难、麻烦”所在, 即雄鹰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造成了其各个部分运动情况不同。再引导学生想办法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入了质点的概念,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的误区之一, 物体能否看出质点与大小有关;误区之二, 这个物体被看成质点意味着在任何情况都可以看成质点。因此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火车过桥时间和由A城市到B城市的时间, 从而让学生归纳得到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的关键是相对研究问题的需要。
二、通过归纳总结用决定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
高一物理加速度的教学, 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太抽象,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 多数情况下, 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 运动有多快, 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 可以说不学物理, 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 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 轻过程, 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 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在实践中如果能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充分还原稀释, 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去重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从中发现、体验、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 那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从而把物理概念的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三、通过定义式来定义的概念
电场强度教学可以运用迁移规律引进电场概念, 从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对比开始电场概念的教学。通过对定律表达形式及其研究对象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比较, 引起学生的注意, 启动学生对课题的思维。并将注意点集中到:质点间的引力作用, 或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 都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产生, 而质点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引力场发生的。从两定律的比较和归纳, 使学生从对引力场的注意, 联想电场, 为建立电场概念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在初步形成电场概念后, 使学生确立电场的物质性认识是教学中的第二个环节。库仑定律是揭示电场物质性、形成电场强度概念的出发点。从库仑定律所表征的电场力到电场强度是电场的力的本质属性, 该属性由形成电场的电荷、分布情况及空间位置所决定, 与电场中有无检验电荷无关。这一思维的跨越构成教与学的矛盾, 即所谓教学的难点。而这一难点的突破, 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抽象的逻辑方法, 以逻辑推理获得的思维直观来克服直观思维所形成的观念惯性, 这就要求师生在认识活动中, 共同通过科学思维来驾驭认识过程, 从而建立电场强度的正确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场的认识可以在类比、辨析过程中, 反馈信息, 强化知识信号, 发展认识能力。
四、注重矢量、标量概念的教学
矢量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动量、冲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许多物理量的共同特征, 学习好矢量的概念、矢量的运算法则等将十分重要。用矢量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是学生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要跨越的一大“障碍”。因此, 关于矢量的教学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大家都知道,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就是矢量”。这其实是不科学的概念, 矢量的关键特征是其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新教材必修一就注重了这一点, 传统教学中往往在学习力的基础上就引入了矢量的方方面面, 让学生难以接受, 最后被动接受, 效果较差。而新教材的处理体现出了课改精神——注重过程、注重探究, 由一开始的路程与位移的比较, 到速度、加速度教学, 都是为了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矢量观, 而在位移教学中的又渗透了矢量的加法——三角形法则, 更是为力的合成教学作好了铺垫, 而这些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在探究中完成。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走出几个误区:
误区一:根据公式判定, 得出该物理量是标量还是矢量。如功的表达式是W=Fscosθ, 单纯从表达式得出功是矢量, 但实际是标量, 可以安排一个实例, 如一个物体放在一个粗糙的斜面上, 告诉其斜面夹角θ, 物体质量m, 动摩擦因数μ, 下滑的位移s, 把学生分成两组求解合力做的功, 一种是先求各个力做的功;另一种是先求合力再求功;比较一下结论自然就会得出功是标量。
误区二:根据定义来判定, 例如, 电流强度,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 为什么还是标量?可以举例如下:长江有很多支流, 既有多个进水支流, 又有多个出水支流, 那么进水支流进的水和出水支流出的水是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实践自然会想到是相等的, 而电流在流动过程中也是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 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必须明确概念教学应达到的目的;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和背景, 避免断头去尾, 取其表而略其质;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把概念孤立起来;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在实践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 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与规律, 让学生不再畏惧物理。
参考文献
[1]黄恕伯.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过程”.物理教学探讨, 2004, (7) .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篇10
———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这次新课改,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的是变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为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我们说, 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最终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首先, 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进而达到自主学习;其次, 新课程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第三, 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 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1)
请看下面两个教例: (《乌鸦喝水》第二、三段的教学)
教例一: (执教者:孙竞平老师)
(1) 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 通过动作演示, 让学生区别“拿”、“衔”, 着重理解“衔”的词义。教师把小石子放到了先用红线标好水位的瓶子里以后, 指导学生看水位的变化, 教学“升高”, “高”字要读得“高”一点, 然后, 再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 指导学生观察水位升高的速度。教学“慢慢地”, “慢”在叠用时, 可读儿化韵, 做上记号, 反复领读。告诉学生, 石子放在瓶子里去占了水的位置, 水升高了。大家回去可以做做这个实验。
(3) 领读、指名读、齐读第二三段, 指导学生回答课文后面的第二题, 并把课文二三段反复读、背几遍。
(4) 说话练习:
乌鸦想的这个办法好不好? (板书:在“办法”前加上“好”)
乌鸦喝够了水以后, 就怎么样了?
(乌鸦喝够了水, 就高高兴兴地睡觉去了。)
(乌鸦喝够了水, 就到处捉虫去了。)
(乌鸦喝够了水, 拍拍翅膀, 飞到大树上, 呱呱地唱起歌来。)
(5) 小结并板书:喝着水
教例二: (执教者:卢雪老师)
…………
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 瓶子里有水。可瓶子里水不多, 瓶口又小, 怎么办?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 你们来想想办法。
(2) 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做实验边研究。
(4) 交流合作结果。
(5) 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 用它说一句话。
(6) 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 学生自我评价。
(7) 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 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同样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却不同, 反映在设计背后的是教学理念的不同。教例1孙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虽然也力图通过实验演示化解理解难点, 但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观察与听讲, 因而学习是被动的;卢老师教学则不同, 她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巧设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实验研究, 继而引导他们畅谈“发现”结果, 最后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学生尝试、体验、合作、交流的意识,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理念, 更重要的是它还实践权于学生, 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读、做、说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语文, 用语文, 从根本上完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哟, 水真的升高了!”这是卢老师课上学生惊喜的发现, 然而, 作为老师,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联想到许许多多……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专业素质;解决措施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物理知识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为此,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社会需要的建设性人才。
一、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习题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以题海战术为主,而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物理教学方法就必须进行改变。从物理教学自身的角度来说,高中物理习题本来就具有较高的难度,有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较差,使得学生面对难度系数高的习题会变得不知该如何下手,而教师又一味地利用做习题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给学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做物理习题时,要尽可能地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试题、并对试题进行严格的挑选,将一些专业性极强、难度极高、超出知识范围的试题进行剔除,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知识点突出的题型进行重点讲解,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点,对知识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能够让学生在面对任何试题时可以更加自如而不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遵循以学生为本、教师为铺的基本教学原则。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师也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而不能将其忽视,要激发学生参与到物理课堂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索的欲望。在物理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由原来的掌控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强迫以及灌输式地让学生进行被动学习。同时教师应谨记,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引者和辅导者。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有助于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想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就需要物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时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互相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注重物理教学实践
物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较而言,更加注重应用与实践,所以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而不是对理论知识的过分注重。物理教学实践就是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从而将物理知识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物理现象、物理反应等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远远比不上利用物理实验教学获得的效果。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那么,他们对学到的物理知识也不会实际运用,对学生起到的作用也就没有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些物理实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就要求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是物理教学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对教师日后的深造也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化是必然的选择。提高高中物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等都能够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进一步改革提供有力的帮助。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中物理教学必将会迎来再一次的改革高峰,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浩.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教法研究,2012(6):64-65.
新课改背景下的词语教学 篇12
一.结合课文教学词语。
我们说重视词语教学, 并非单独把词语作为一个单元生硬地来教, 而是根据词语的规律, 结合课文分散地来教。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课文不可能撇开词语。词语教学结合课文进行, 就是所谓的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这样才容易领会词语在文句中的作用, 因为有许多词语, 在句子中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有着自己特有的含义, 词不离句地解释, 既可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又可帮助学生懂得有关句子运用这些词语的作用。这祥做, 既省时, 又有效, 学生学得有兴趣。当然作为一个词语本身来说, 它又具有多方面因素, 怎样才算掌握了一个词语, 可以从词语本身的各种因素去研究, 以便确切地了解一个词语的音、形、义, 以及如何运用。研究一个词语, 首先应知道词语中各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再了解它的意义。方块汉字不象拼音文字那样有读音标志, 所以容易读错;汉字形体有的极相似而易混, 所以容易写错。有些汉宇还有许多义项, 所以理解起来, 更应细致辨认。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慢慢渗透, 逐步培养。
二.多种方法解释词语。
学习词语肯定离不开解释, 解释词语常用的办法是“释义”, 即按照词典的解释, 写上或讲出它们的大概意思。教材上的不少注释, 都是用的这种办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采取多种方法解释。一是拆字法, 就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则, 从字的形体构造特点上解释词语。如“发闾左适戍渔阳”的“戍”, 解释为“守卫”, 因为它从“人”从“戈”, 一个人拿着武器, 以此作为“守卫”的意思。二是抓点法, 就是解释词语的重点字。有些词语, 从整体看, 意义不难理解, 但往往对组成词语的某些词素缺乏认识或理解片面, 那么, 解释这样的词语, 就必须抓住重点。如“走马看花”的“走”字, “狐假虎威”的“假”字等等。抓住了这些重点, 整个词语的解释也就迎刃而解了。三是联系法, 就是新旧联系。有些词语, 教学有关课文时已曾接触, 但意义有差别, 可采用新旧联系以加深印象。如《狼》中的“止有剩骨”、 “前狼止”、“止增笑耳”, 都有一个“止”字。教学时注意联系, 就可以清楚地区别其异同及相互的关系。四是偏旁法, 就是利用偏旁举一反三解释词语。有些词语, 由于偏旁相同, 意义相关或相近, 如“险”、“阻”的偏旁, 原是从“阜”, “阜”本为“小土山”。以此作为偏旁的字, 大都与高、陡有关, 如陇、陂、陉、陟、陔、降、陨、陵, 等等, 可启发学生类推解释。此外, 直观法、比较法、换词法等都可以用来解释词语, 帮助学生理解。
三.熟练灵活运用词语。
要真正地掌握词语, 必须通过写作实践等手段来熟练灵活地加以运用, 才能完成。一是要教给学生区别词性, 识别一个词的词性以后, 便于造句。因此, 对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主语、谓语、宾语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 还是应该让学生了解。二是要学会对词语进行比较。例如有些词语的意义相同或相近, 但细细比较却有细微差别, 通称同义词或近义词;有些词语意义相反, 即反义词。辨别词语的意义, 进行比较, 可以对一个词语理解得更确切, 对表达句子的意思, 有很大帮助。三是要学习和研究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语含有褒义, 有些表示贬义, 有的则是中性。有时为了讽刺, 还故作反语。词语用得恰当, 可以加强句子的表达力量。四是要从生活出发, 帮助学生运用词语。譬如, 学校正在建设教学楼, 就可以让学生努力写出工地上的用具名称, 然后找出相应的动词;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学校菜园里的蔬菜也随之变化, 则可引导学生经常仔细观察, 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再研究形容词的运用, 如“鲜嫩、甜美、水灵灵、香喷喷”等等, 这样进行词语使用练习, 可能比单纯解释, 或规定一段文字必须采用哪几个词语要来得科学, 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物理课07-17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及改进反思11-30
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09-14
新课改下的识字教学10-17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08-16
新课改创新物理教学07-05
物理新课改总结反思12-13
初中物理新课改后06-18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05-13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