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2024-05-27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通用12篇)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1

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和实际性都特别突出的学科。政治课堂不能脱离时代,如果政治课脱离时代,就会成为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对于学生就没有任何吸引力。其实思想政治课本中有很多章节中有很多非常浅显的道理,高中生往往很难理解。教师应该想办法,运用恰当的事例,具体讲解,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究,产生新鲜感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有时候我们的讲,不如学生自己的生疑和辩论。比如在讲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碰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学生必定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们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分歧,会组成正反方辩论,其实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停下来先别讲课,只需要做一个主持人来判断正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论就可以了。学生们自己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无论学生们最初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对他们这种敢于生疑,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表示肯定,给予恰当的鼓励。要大力表扬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这样教学就会变得简单很多,而且效果更好,学生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在政治方面自己原来还是有探究精神的。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厚,这种心理暗示作用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政治教师不能只是依靠课本黑板和粉笔来教学。若一味老生常谈,那么学生在课上睡觉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政治课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文字、图像都活起来,还可以适当穿插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们更易于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枯燥的政治课生动起来,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密度更大,课堂内容更丰富。由于音频视频资料将多种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因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立体化,形成多维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易懂,容易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文科班的学生们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所以教师要在授课之余经常反思政治教学,反思授课内容,反思教学手段,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反思能力,使政治教学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在不同的课题下存在着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手段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的现象,但因此就认为教学策略手段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机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思维活跃的青少年,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面对充满灵性的课堂,要想驾驭这群富有朝气的孩子,就要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资源,而不能像鹦鹉学舌一样人云亦云。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相信会有某一种方案策略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讲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同学们积极性极高。其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平时生活中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自己的一些思索。一旦触及到他们的思考点,他们的思维就被迅速激活,可以经过自己的分析形成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们提出的观点是各式各样的,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积极向上,爱慕虚荣等各类观点。还有更为大胆的说法,说舍己为人不能盲目而为,这样的观点其实都来自于生活,因为学生们将政治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教师也不能对这些观点做出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可见学生的水平有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在政治教学中,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全心全力地努力,永不言弃,就一定会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学生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2

鄢陵县一高 杜玮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启动。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追寻着新课改的步伐,每位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目标。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五点浅显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从传统的教育观看,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记忆背诵这些现成的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角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教法,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师生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转变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大大扼杀了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更限制了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要从被动走向主动,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六课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是“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又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情感态度。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转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自己探索与合作的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实施“八让”,即:(1)目标——让学生明确;(2)新知——让学生发现;(3)过程——让学生参与;(4)教材——让学生讲解;(5)问题——让学生提出;(6)学法——让学生归纳;(7)内容——让学生小结;(8)教学——让学生评判。这样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加强课堂讨论,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谈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 篇3

一、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充当教学中心和权威的角色,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关爱和尊重,缺乏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合作。新课标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思考,交流经验和知识,求得新发现,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这就意味着教师角色应有“演员”或“导演”的转变。

2.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新课标的实施者,有许多东西需要教师去学习、研究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做教学的研究者。现在,新课程教材已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是教材的建设者,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学生一起去探索。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和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感悟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

3.教师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促进者

思想政治课的终极价值的体现,就是学生品德的养成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陶冶和提升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而传统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學生的成绩和升学人数,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再认识

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没有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改就是不成功的。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对教学评价的再认识

新课程教学评价手段注重过程性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在校活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要把各方面的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之健康地发展。反思我们传统教学评价其弊病很多,传统教学评价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即结果性评价。评价的手段主要是要考试,主要功能是选拔和区别。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思考、加强学习,使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成为新课改合格的教师。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新探索 篇4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中学政治课所教的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 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只有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学生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 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 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 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 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 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 理解起来很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离开了学, 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他们自学, 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教学以育人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判定、评价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 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培养学生养成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 不仅仅要让学生学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 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 能用自己的目光发现,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用自己的行动改变, 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 唯有这样, 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新思路。如教学九年级思想政治课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课时, 可利用学生平时了解的新疆7.5暴乱、莫拉克台风等, 让学生谈, 可以相互补充, 给他们充分的自由, 从而提高他们上课的高涨情绪。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又能加强学科与国际国内形势的联系;既能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焦点, 又能使学生把握书本知识, 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富有创新精神, 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教材中抽象的原理, 教师应力求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创造问题情境, 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就大大增加, 只要学生有兴趣了, 就至少成功了一半。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日益丰富的传媒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库, 因此, 教师要注意收集报纸上的新闻素材, 注意分门别类, 做好归纳整理。讲到任何一个课题, 都可以随手在里面找到相应的例子来补充, 既有正面的, 又有反面的;既有中小学生的, 又有成年人的;既有名人的故事, 又有平凡的人间真情。由于例子新鲜, 又是学生在社会上稍有听闻的, 学生听起来特别感兴趣, 觉得原来政治课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个别学生还会把例子带回家与父母分享, 增加茶余饭后的健康话题, 加强对某一心理行为对错的判断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创设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 为学生提出问题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 让其敢问。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实际, 引导学生会问, 鼓励学生善问。许多学生感到没有问题可问, 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发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的节题、框题进行提问, 也可以在概念的比较中提问。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5

郏县第二高级中学

于素蕾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说迎来了一个春天,为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创新和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也给我们政治课教师提供了一个改善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机会。但是,实践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课改中我们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课改过程中凸现的问题

和谐是能让人的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从而达到各项教学目标。“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但是,理论总是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在贯彻落实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效果与和谐课堂存在明显差距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这反映了我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主观愿望。但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呢?

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和谐课堂,教师片面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比如:课堂提问除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书本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但是不少教师却在教学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回答问题”画上了等号,以提问的多少来衡量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上教师就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加强记忆;老师过分地追求新颖的形式及过分强调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哗众取宠、活泛失度”的后果。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法还在深深影响老师的思维,和谐课堂的贯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

第二,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太密切。学生只是将政治课与高考联系起来,并没有把政治课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学生也并没有从“完善自己的世界

观”,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高度来看待政治课,而仅仅是将其当成“学习任务”来完成。结果,学生只能大概记得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教条,而并不能提高个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学效果与和谐课堂存在明显差距。

(二)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地位仍没有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诸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工作。但是,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地位仍没有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既然得不带重视,那么则体现出政治课教学相对与其他科目是不和谐的。另一方面,家庭同学校一样,家长们大多数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成绩上,集中到高考的分数上,对于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对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开发孩子学习兴趣有什么样的作用则不闻不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就作为一种不受重视的学科被边缘化。

(三)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存在冲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作了明确定性: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但是培养人才总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有很大一部分高中高一每周就仅仅有两节政治课,仅仅占了一周课程总数的0.044%。这样的话,每周两节的政治课只能完成基本的政治基础知识的讲解,要说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还真有点困难。因此,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存在明显冲突,教学地位存在消弱的倾向。

二、新课改中解决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探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促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创设和谐环境。

教学环境不和谐,必然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表现为建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构建课堂活动与课堂环境的和谐。通过美化教室,教育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周边环境,培养同学们热爱课堂的情感。

其次表现为其次表现为“课堂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强调开放的课堂教学管理,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学习。

再次,培养 融合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的面貌,是和谐课堂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师生的情感关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其次,是师生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第三,教师要重视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生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从单纯喊口号走向和谐行动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日本为了突出德育的教育地位,把“智德体”三育的顺序还改为了“德智体”。因此,针对我国以思想政治为主的道德教育的现状,作者认为,首先,德育为首的地位不能变,但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讲求实效,指定切实有效的、持久的、具体的措施,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将德育切实落实到位;其次,我国的德育教育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借鉴吸收外国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三,要在全国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德育教育工作复杂、艰巨、繁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难以奏效,因此必须调动社会、家庭的积极性,共同承担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最后,要将德育教育的地位从单纯口号上“首要”切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转变教师的和谐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 4 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几年,但当前中学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变的缺乏成效。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局面,可通过多种活动或方法来渗透新课改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显现出来。基于此,政治课教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灌输”和“注入”的教学模式,而采用科学的民主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认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是切实有效的。

2、采取多种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使理科学生喜欢政治课

说实话,只要高考理科不考政治,理科的政治课教学效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这已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事实。既然已经如此,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能冷静地面对理科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和因高考带来的尴尬处境,认证仔细地分析和研究理科学生的实际,看看他们到底需要上什么样的政治课。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篇6

一、关于政治好课标准的研讨

上课如“煲汤”,好课如“靓汤”。真正的“好课”是没有标准可言的。我们今天有关好课标准的探索对于教育发展的意义,只代表着一种方向,是我们追寻的好课标准所要发挥的效用。

经过个人“新课改”教学活动的实践和体会,我理解的好课标准应该包含一下几个方面:一节政治好课应是以关注学生为核心,体现以学生为本;一节政治好课应是以个性张扬为特征,为学生搭建能力发挥的平台;一节政治好课应是以合作交流为形式,师生互动有生成性;一节政治好课应是以现实生活为纽带,课程资源实现生活化;一节政治好课应是以探索体验为主线,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所接受;一节政治好课应是以扎实知识为基础,有内容充实有效率的;一节政治好课德育内涵得到充分发挥,德育是政治课教学的归宿和落脚点;一节政治好课应是有遗憾的、真实的,应该还有待于完善和提升的方面。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浅见

单元教学设计对新课改的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经过两次聚焦课堂的培训之后,我们老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对单元教学设计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单元教学设计的构成元素应该包含一下几个方面:了解单元在教材中的整体地位,了解单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了解单元在教学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学生在单元中的起点,了解支持单元教学的资源。整个过程又可以具体细化为以下六步:做好知识的逻辑架构,完成学生的调研、分析,完成目标的确定,做好内容的确定,做好课时的分配,完成评价的设计。

三、上好政治课之方法

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上好每一节政治课是对自身的最低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根据个人在工作实践的一些见解和认识,我想用 “新”、“活”、“美”、“实”四个字来回答。

1.“新”——理念新。新課改首先变革的应该是理念,如果理念不变,仅仅是教材改变的话,那难免会演绎成“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老酒”,所以,教学理念要紧跟时代发展和教学任务的需求不断更新。

2.“活”——课堂活,包括形式活、思维活、情感活。“形式活”就是讲课的方式灵活多变,学生互动性很高;“思维活”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脑筋不停地运转来思考问题;“情感活”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达到很高的境界,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互相感动,最终实现师生共享课堂。

3.“美”——正如大家所说,“上课如煲汤,好课如靓汤”,“一堂好课就像一件艺术品”,这就要求教学要有艺术性,充满灵性。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上课如沐春风,精神可以得到无限升华。

4.“实”——三维目标要落实。如果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三维目标完全虚化,那么这一节课再多么有激情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因此,新课改仍重在三维目标的落实。这一点是重中之重,尤其不可忽视。

四、评价一堂课之方法

评课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在评课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四点:出发点——理念是否新;核心点——三维目标是否落实;观察点——与学生的互动如何;落脚点——教学效果怎样。

五、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教师应该讲什么——有关知识点的处理: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看不懂、不能完全理解的,讲教材背后的挖掘性内容,讲跟当前形势有关的知识点。

2.学生互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活动的设计:活动目的要强,有针对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让学生有话讲;教师作必要的点评;要形式动、思维动、情感动三项合一。

3.政治课要高立意、高思辨。政治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功能是:方向性强,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能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启示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经常还会出现老师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情绪不高的情况。我认为,学生不兴奋、精神不集中,错不在学生,而是老师讲得不够精彩,不能激荡学生的心灵、撞击他们活跃的思维,这应该是归根于自身原因。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技巧上多探究,而我们政治教师除了要掌握较高的教学技巧,更需要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政治敏感力和发散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无限空间,为学生的腾飞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论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篇7

一、注重实际, 走进学生, 贴近生活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 如政治教材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政治教材改变了以往的重理论、重教化的内容, 按照“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的思路来设计教材, 使政治教材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将教材知识、学生周围的生活和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 让教材知识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当中去, 从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二、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 兼有智育性质的学科, 它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身, 都更加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操的培养, 这就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虽然能考出很高的分数, 但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甚至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什么。因此在新的课改下政治教学还应重点突出自己的德育特色教育, 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以突出政治课的特色, 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 我在组织第一单元的“正确对待金钱”探究性活动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家里的钱都是怎么获取的, 然后问:“假如你有一百万, 你会怎么办?”当然,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什么答案都有, 其中就有一个同学说:“如果我有100万, 我就什么都不干, 每天吃香的喝辣的, 就是享受。”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学生当中很有市场。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不是一味的说教, 而是让其他同学对他的说法加以评论, 然后通过播放一些正反面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讨论既让他认识到钱财获取必须取之有道, 又让他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 这样就做到了一举两得, 不仅体现了知识性, 而且进行了德育教育。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完善教学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政治教学充满了时代气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新闻, 通过收集网络相关资料制作政治课件,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枯燥抽象的概念。现代教育技术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于一体,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加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 有利于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 可以增强教师教学的实用性,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如在讲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问题时, 我从网络上选取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的一期节目, 内容是谈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其中有一组镜头是采访迁安一对农民夫妇谈感受, 看到普通农民上电视节目, 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接着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 学生都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结束了。因此政治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 不断拓宽教学思路, 增强教学效果, 使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强调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在教学形式设计时, 无论学生采取什么学习方式, 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都必须做一项基础性工作, 那就是进行“学情分析”。科学、客观的学情分析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依据, 是突出学生主体教学的前提。如我在进行必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时, 是这样分析学情的:“本课主要学习消费观, 消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因此, 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为学生所熟知, 但熟知不一定真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常识, 作为学习资源参与问题讨论, 又可以充分表达不同消费观念对同一消费现象的认识, 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 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 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 教会学生进行消费观的合理选择,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有以学情分析为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另外, 我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 大都采取这样的学习 (教学) 流程, 即“提出问题 (主题分析) —在课本或新情境中发现—拓展研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通过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 不应只盯住探究题本身, 更重要的是应该侧重设计如何以方向引导、学法指导、动态地把握探究过程以便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等等。在教学设计探究问题时, 要注意防止下列不良倾向:什么都搞“探究”, 否定接受式和观察、模仿学习;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放开。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8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与及时性—内涵美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为依据,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分为四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四个必修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选修模块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征和时代性。

必修模块的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 注重生活的实践, 经济生活的核心概念在于市场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有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向今天的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作为高中生, 就有必要了解当前的市场规则, 初步掌握市场的运行规律。政治生活的核心概念在于民主政治, 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中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 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过去成熟, 在这一阶段设置一些关于民主政治的知识, 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文化生活的核心概念在于先进文化, 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意识形态上有必要对中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当今多元开放的社会, 日韩文化和欧美文化几乎无孔不入, 不少中学生成了哈韩哈日哈美哈欧一族, 我们就应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 树立起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活与哲学核心概念在于求真务实,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选修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既是对初中有所涉及的法律, 道德课的深化, 又是对高中必修课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同时还是对更高一级学府的课程衔接和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就业需要。在教材内容中还体现为课程的生动性, 如枯燥的道理生动化, 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简单的结论充实化, 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同时, 内容的实用性强, 使政治课呈现出课程内容的内涵美。

二、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创造美

课程内容的改变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变化, 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发挥创新才能, 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教育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适应学生的需求, 体现政治课的教学美。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时而讲解, 时而组织讨论, 时而提问, 时而演示案例, 使学生在多种美的教学方法中保持良好状态, 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政治课课堂中, 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 讨论法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 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她独特的风格美, 例如在课堂提问中, 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 在课堂中巧妙适当的穿插问题, 并在学生的回答中形成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使课堂话题深入和延伸。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师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在问与答中, 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掌握。笔者在任教过程中, 曾经尝试使用小品教学法, 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个性, 有的学生善于表演, 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问题。于是利用这种不同, 在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中, 我会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 学生编成小品, 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其他学生通过分析, 得出结论。这种方式使难点能轻松掌握, 教师也能减轻能够一些负担。对于一些学得较好的学生, 我尝试采用师生易位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进行试教。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又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更为深刻。

三、政治教师的魅力—形象美

过去教师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政治教师尤其如此, 甚至还经常给人一种死板严肃的感觉, 学生毫不客气的称政治教师为马列太太或马列先生。而随着课改的深入,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的形象逐渐发生变化。教师既有妙语连珠的语言美, 耐人寻味的亲和力, 幽默机智, 学识渊博的才华美, 还有朴实高尚的品格美。

丰富的教学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正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源泉。”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的语言, 它是在逻辑语言, 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 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 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对一个政治教师而言, 教学语言的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不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体系, 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和睿智的思考能力。诗词不是语文课的专利,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名篇, 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 体现鲜明的抒情格调, 让接受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美的熏陶。其次, 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的运用也为政治课教学增添了美感。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特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可见, 幽默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幽默无疑给抽象枯燥的政治课堂打了一剂强心针, 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其次, 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备好课, 而且要准备一个好的心情,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促进课堂的师生交流, 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亲和力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基础在于教师对学生充满热爱之情, 发自肺腑的真诚的爱学生。教师亲和力的核心在于民主平等的思想, 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把学生当作自己亲密无间的朋友, 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亲和的形象美。再次, 作为政治教师, 还应具有多才多艺, 学识渊博的才华魅力。教师的文化修养, 文化底蕴, 教师的丰富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课课程内容涵盖面广, 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整合能力, 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 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同时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征, 还需要教师的“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开阔视角。最后, 政治教师还应是学生品行的引领者。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作为目标, 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具有“仰之弥高, 师之弥虔”的品格美。政治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起到人格示范作用。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情和宽容之心。不能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去苛刻的要求学生,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教师。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9

一、“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解读

1、“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在“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中, “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 进行学科学习, 是学习的基础。“悟”是指学生学会自主地领悟、体会知识, 对问题质疑解疑, 是学习的关键。“展”是指通过生帮生, 师帮生,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展示, 是学习的核心。“验”是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练习、检测、巩固, 是对学习的升华。

“双螺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指在大课堂中生生相互帮助, 相互影响, 共同提高, 师生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的四个环节是不断推进, 不断深入的过程, 是学生知识增长, 能力提升的过程。”[1]

2、“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的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一个中心两大特色。”

“一个中心”是指教师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都要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两大特色”是指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双向性。互动性是指在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同等学习水平学生之间的互动, 不同学习水平同学之间的互动。双向性是指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 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达到解决问题, 收获知识, 提升能力的目的。

3.“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课前准备

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两大类, 即编写学案以及集体备课, 为教师完成课程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编写学案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会在课前编写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 根据文理科的不同学科性质, 文科导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结构、阅读思考、知识要点、实战演练、课上小结、课后反思等。而理科的导学案分为“学习目标、知识结构、问题探究、典例剖析、实战演练、课上小结以及课后反思”等。[2]其次, 教师对学案的编制有一定层次性, 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设计,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 集体备课

为了保证“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学校规定各科教师每周都有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首先规定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成立备课小组;其次, 年级组安排各科备课的时间、地点, 各位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安排, 在备课时间内不得随意离开。再者, 各备课小组由选出的备课组长主持备课活动, 可以就教师使用的教参, 开展的活动, 对本学科的发展等问题进行商讨。通过学校的集体备课, 确保这种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二、“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课改教学实例———以高一经济学为例

“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将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 即自主学习课、展示交流课及检测反思课, 下面, 笔者将结合思想政治高中一年级经济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题的内容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介绍。

(一) 自主学习课

在上课之前, 课代表从任课教师这里拿上本节课需要的学案, 给同学们发下去。上课后, 教师首先利用两分钟的时间根据课程标准、学习材料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本节课进行导入, 提出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消费及其类型”这一课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案上对本课的要求, 结合现实生活中消费的现象, 对本课进行导入, 提出这节课需要同学们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类型的课程目标。

其次, 学生以学案为载体, 进行自主学习。在本课的学案上, 教师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 即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消费的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恩格尔系数以及它反映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学案上呈现的这三个问题, 阅读教材第17至19页的内容, 并且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料, 独立完成学案中的问题。在这期间, 任课教师在班级中进行巡视,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再者, 学生在独立学习完之后, 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个性问题以及对课本内容延伸上不理解的内容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 交流之后, 就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本组小组长, 由小组长填写学情反馈表并交给任课教师, 课代表将学案收起, 教给任课教师进行检查。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二) 展示交流课

1、教师提前5分钟让课代表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并指定小组就各个问题进行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学案发给学生。就本课内容而言, 教师展示的问题即上述提到的三个。教师和学生提前一分钟进行侯课, 教师检查学生学案情况, 学生准备就问题进行讲解。此过程大概两分钟左右。

2、教师就学生学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这一过程大概需要5至10分钟。

3、由指定的小组就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向同学们进行讲解。

例如, 第一组的同学根据实际生活中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 总结出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在此过程中, 教师倾听观察同学们的表现, 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例如, 同学们知道了居民的收入影响消费水平, 那是居民的当前收入还是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呢?居民消费水平有高有低, 那么其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教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进行提示, 以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一过程需要15至20分钟。

4、学生展示完回到座位上, 就刚刚黑板上展示的问题进行总结, 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相互检查, 此过程需要5至10分钟左右。

5、教师就本节课进行总结, 例如,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其相关内容;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将消费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 考察目前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并就其中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强调。这一过程需要3至4分钟左右。教师总结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 给学生下发本节课的检测试题以及下节课的学案, 并安排自主学习的任务。

(三) 检测反思课

教师公布上节课检测题的答案, 学生对答案,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各小组组长收集起来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在整理这框题的问题时, 教师进行巡视, 就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悟展验”双螺旋教学模式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题的内容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 总共分三节课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合作学习———课后反思等过程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有了清晰准确地了解和扎实地巩固。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 过去, 政治课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政治课是知识的灌输课, 学生在课上只是“知识的容器”,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而这种模式的实施,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他们会在学案的指导下, 主动钻研课本;在各小组内, 大家各抒己见, 共同完成本节课需要完成的目标。政治课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政治课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知识结构在不断优化。由于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向学生呈现学案, 所以教师只有在仔细钻研课本、教案的前提下, 才能很好的把握本节课内容, 因此, 教师在这样的努力下, 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教学技能也在不断提升。

在看到这种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其中出现的问题。此种教学模式是在学案的指导下,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有容易出现学生就学案问题找答案, 学生不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或小组讨论十分热闹但实效性不高等问题的出现。所以, 教师在学期开始前,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 使学生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其次, 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要注意学案上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 防止学生出现就问题找答案现象的出现。再者,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 不要将表面热闹的课堂气氛当作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璞:课改攻坚:从教到学的本质改变——山西师大实验中学打造[升本课堂]见闻.山西教育管理, 2011 (3) , 第20页。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篇10

既然和谐 高效的课 堂可以提 高学生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那么, 如何创设和谐、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双边双向教育活动, 应该是师生间相互联系, 密切配合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 教师做的太多, 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 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缺乏活力,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相互传递, 也是情感的沟通。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做到。

(一) 用心去爱学生

人是情感的动物, 而爱心是我们成功教学的前提, 又是成功教育的开始。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对学生而言, 教师的关爱是他们学习前进的动力之一。一个学生只有 从心底知道 教师在真 心地关爱 着他, 他才会认同教师的言行。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必然尊敬教师, 教师爱生而乐教, 学生尊师而乐学, 教学相长, 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充分地尊重学生

师生平等的理念虽然已经提了很多年 , 但是真正能做到、做好的老师不多。很多教师缺乏平等对待学生的意识, 虽然说得多, 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上却很缺乏。尊重个性的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 也是学生个体发展能够充分发挥的最有力的保障。所以,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意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才会没有障碍。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不搞一刀切, 简单地用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的平台。

二、搭建促进学生乐学的平台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但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很多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仆, 慢慢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学生学习的动力来看, 快乐非常重要。快乐, 让生命得以延续;快乐, 让课堂芬芳四溢, 这是我们期盼的。然而, 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不少学生像戴着脚镣跳舞的舞者, 快乐不起来, 步履无限沉重。读书声越来越小, 读书量越来越少, 作业越来越多, 字迹越来越草……这些教育现状是我们的学生出了什么问题还是教师有了问题 , 所以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思考, 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 重新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搭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平台。

(一) 用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

很多时候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就是因为教师的课堂缺乏吸引力, 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和学生的距离太远了。据此, 教师要努力营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氛围, 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参加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们能够参与到、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探究,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了, 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二 ) 灵活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随着电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典型的事例做到图文声像并茂。既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 言简意赅的解说, 悦耳动听的音乐, 又可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供更开阔的信息,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集中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也是构建“和谐课堂”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多媒体可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营造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新颖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 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

三、抓住时政热点开发有利的社会资源

新课标要求: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当今中学生不仅关心课本知识的学习, 而且也开始用审视的眼光关注社会现实, 这同样为我们的思品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 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力度。思品教师要善于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 指导学生学习评析新闻, 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激发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通过让学生收集了解我国经济、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事迹, 不仅可以加深九年级思想品德中对于“国情、国家地位、综合国力、社会责任心”等概念的认识, 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需要学科教师 结合自己 的教育对 象学生的 实际, 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合, 在具体的落实中, 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课堂教学, 对学生学习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本着生本理念的要求, 立足于学生实际和未来学生成长的需求, 来构建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科学安排, 并且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完善, 相信一定能够把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有效性

一.初中政治课堂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知识接受者的位置。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政治,甚至根本不知道政治是什么的主要原因。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往往会采用一种“变相体罚”的方式,也就是对于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或者较为经典的答案模式,会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抄写或者背诵。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或许可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但是,从长远效果来看,由于教师并没有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合作交流。素质教育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作为政治教学而言,只有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才能消弭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走出政治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误区。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把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的课堂,给学生感官的刺激,把书本上静态的知识通过图片、影像和视频呈现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3.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降低人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平。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采用的往往都是借助板书或者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抑感和恐惧感,从而使其无法真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我们可以经常采用一些如分组讨论、辩论以及案例讨论等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承认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地位的思想,任何时候都要将学生看作一个会变化,有思想、意志、情感、个性的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将话语权教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教师要采取目标学习指导法,让学生不断实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浓缩指导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国家制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几个点来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有效性。

5.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实施初中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在目前的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就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去沟通的,语言的表达直接的反应了学生们自身的思想观念,只有让学生们学会良好的语言表达,教师在日后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候,学生才可以非常自然的将自己的理解与思维方式等等表达给教师。教师才政治课堂进行教学时候,还要对学生在听课时候的思维动向以及知识理解的深浅做到了然于胸。从而针对每名学生不同的特性进行相对的教育。在课堂上,学生们的主要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回答课堂问题上,因此教师要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要在课堂上增加一些问题设问,也可以指定两名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设问和回答,以充分的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去进行更多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可以对一些涉及到政治观念的问题,对学生们进行多层面的提问,一个问题,让每名学生逐个去进行回答,且回答的答案可以不一样,让每名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回答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从而使初中的政治教育实施有所提升。

6.教师要尽量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时事政治。虽然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也颁布了新的教育条规,但是政治实时在发生的变化,政治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事件,很快便成为了旧闻。而教师不能让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容依然停滞不前,而应采取相关的措施,让学生的思想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当前的时事政治。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自身就应对当前发生的各种政治事件进行关注并分析,然后才能在课堂上讲解给学生。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12

一、创新视角下的课程教育论述

(1) 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就当前我国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来看, 创新教育的实质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对人们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其核心价值取向在于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引导。也就是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 创新教育的几点基本原则。 (1) 实践性教学原则。创新教育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 在创新教育的整体过程中, 必须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 (2)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本次课程改革过程中,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作了重点要求, 而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 更应该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有必要从学生的思想品格、思维方式以及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等出发, 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主体性教学原则。上文中已经说明,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重点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出了要求。因此, 同样也要求我们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师主动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4) 民主的师生关系原则。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提升师生之间和谐程度的重要手段, 同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可以看到, 培养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对于学生形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创新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让学生敢于质疑, 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 丰富课堂内外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 创新教育不是通过“填鸭”教学的方式来强行丰富知识体系, 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 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就不仅仅是前人的研究成果, 而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自我丰富。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有勇气、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实际上, 这一目标的实现, 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就能够完成的, 我们有必要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外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 为其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创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上文中所提及的和谐师生关系原则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个良好的课程环境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课堂上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能够让其收获快乐、愉悦的学习感受, 更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创新的意义和作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 首先就要求教师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予以改进,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更是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培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足, 教师不能一味指责, 而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3) 创新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我们必须看到,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尤其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 更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初中政治课堂中, 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帮助。诸如情境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我国初中政治课堂中的种种不足之处有所弥补。如针对我国的基本法律进行讲解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组织模拟课堂, 让学生走近整个过程, 为双方的权益进行辩护,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予以点评。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 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

初中政治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善和多种多样手段的应用, 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熊洁.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8) .

上一篇: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下一篇:移动电子商务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