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精选12篇)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 篇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校体育教学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人将从以下两个方面, 谈谈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学。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同时, 形成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锻炼习惯, 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健康。新课程标准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 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突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 体育教学要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那么,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呢?
1. 与学生形成零距离交往
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 主动与学生交往, 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对学生的一些做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遇到问题要对症下药。如学生在课上有捣乱行为时, 教师应保持冷静, 保持常态心理, 切忌与学生产生对抗和采用挖苦、讽刺的语言, 甚至大骂、体罚学生。而此时教师应做的是耐心说服、疏导学生, 稳定学生, 以自己的诚心来感动学生, 以尽快恢复其理智, 帮助其辨识是非, 正确地控制和调节学生自己的行为。另外, 体育教师还应该具有真挚精神和诚实笃信品质。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 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教师不能虚言欺人, 要不饰己短, 要敞开心扉, 才能使学生亲近你、信任你、爱你。
2.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锻炼
掌握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之一, 在于把握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有效手段。因此, 体育课堂教学中抓住“趣”字, 就抓住了关键。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 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体, 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那么,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味呢?首先, 要注意,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 所选的内容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种组织教学形式,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应注意应用情境法、点拨法、电教法等。如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学, 要改变往常的固定形式, 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轻快的音乐, 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自由发挥, 从而起到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的效果。基本部分教学要避免常规体育课, 严肃多于活泼,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老师“喂”一口, 学生“吃”一口的单调教学模式, 而是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 就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快乐中学习、锻炼。
3. 让学生在诱导鼓励下体验成功
小学生年龄小, 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因此, 教师适当地肯定成功, 能激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始终情绪饱满、示范正确、讲解精炼、动作优美、口令准确洪亮, 哨声清脆悦耳, 辅导热情耐心。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 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哪怕是微薄的闪光点, 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 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 教师还应多用一些鼓励性语言, 如“你很勇敢”、“你真棒”、“你试一试, 一定能成功!”等。
二、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 完善人格等全面教育观的转化。同时,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问题, 成为了体育教师关心的问题, 那么,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1. 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 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任务已不仅仅是“增强体质”, 它最迫切的使命是让学生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
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他们最需要运动, 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 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 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 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的体质, 而更应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2. 重在课堂教学
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是最重要的办法。可以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如在课的开始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在练习时,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练习时, 一定要想着集体, 按口令去做, 千万不能注意力不集中, 做错了, 这样就会因为你的不注意而影响整个班级, 拖大家的后腿, 我想你也不好意思吧?”通过这一要求,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教学中, 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如跑、跳、投掷、游戏等。其中, 游戏最受学生的喜欢, 因此, 体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游戏中“冲过火力网”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精神。
以上所述, 是本人通过学习新课程以后不成熟的点滴感想。本人愿抛砖引玉, 候教于大家, 更愿意与广大体育教师一道, 在新课改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携手共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开发区戴庄小学)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 篇2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1、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2、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新课改下的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初级教育 新课改 高效 提高人口素质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把孩子的个人素质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但是每当孩子初三、高三升学时,又不得不面对以分数论英雄的事实。新课改和中国特色的升学制度是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二、新课改的理念
(一)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
在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教育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强调自我的教学反思和总结,强调引导学生,加强与家长间的合作,真正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
(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以数学学科为例。在课前,教师应该清楚的了解所讲课题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吃透教材的基本知识,经过自身的理解和消化后,将知识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对于易混淆的的知识点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比如同类型的新旧知识的对比、编写一句或两句顺口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影响等。新课改,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也是便于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做好了课前准备以后,就应该提前给学生的学习布置预习的环节,鼓励学生对未学的知识进行学习并伴随一些帮助理解的基础练习,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发现不解的问题和很难理解的知识,那么很自然的让他对知识产生了好奇,从而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便于他们自我管理学习科目,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使课堂能富有成效的顺利进行,就要根据本班级的学生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适时的设计和安排。班级里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肯定比其他的同学更快更准确一些,那么课前可以让其准备讲解易混淆的知识点和较难的应用题型。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教学指导,力求让学生自己用比较亲切的语言讲解清楚每个知识点,有利于其它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安排,调动了班级里一部分先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效的拓展了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起到了榜样带头的作用。
班级里很大部分是中等生,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习能力不足,这部分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所以,课堂要充分的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每一堂课都能保证有知识的积累。同样的课前就要对这部分的同学提出要求,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提升训练等要熟练,并且课堂上随机的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解题的过程。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端正中等生的学习态度,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遗漏的知识,及时纠正学习上的坏习惯。随着知识的日积月累,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挑战自己,尽可能多的使中等生成为班级的先进生,增强他们的信心,真正热爱学习本科目。
三、小结
总之,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仅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只是简单的学习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在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交流的主体。教学过程即是师生交往、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欣喜的同时感到了实践的艰难性,因为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新课标与教学实践两者之间是有距离的,就如同理想和现实之间也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一样。我们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吃透新课标、运用新课标呢?通过一些应对良策,以找到教学的着力点。
第一,新课程中,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有的是部分学生“袖手旁观”;还有的是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对策(1)在讨论前,教师可以先明确分工然后再让学生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对策(2)教师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对策(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等等,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好下一个活动。
第二,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体验和探索为主,由此必然会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和新问题,而教师就需要改变以往那些只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的固定课堂环节观,做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由于学生的表现欲强烈,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拖堂现象,甚至出现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效益降低等现象。
对此,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来讨论,而其他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者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题还可以展览在学习园地内。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这是前人的豪言壮语。更多时候,这个支点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尝试和总结的。一端是根深蒂固的教学实际,另一端是中国教育多年来的心血结晶和希望,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让今后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肩担重任啊!
参考文献:
[1]佚名.新课改的基本理念[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 篇4
一、我们体育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实际上, 学生学习知识, 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 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更新教学观念, 加强对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和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是学习的动力。要搞好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 首先要让创新研究性学习深入到学生当中, 要深受学生的喜爱, 要明确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要立足于以教学的改革为主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放下教师尊严架子, 并同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体育教学中, 要求新教师要用好教材, 不是教好教材。教学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要充分利用教学信息平台, 组织好广泛的教学课程资源, 与经验好的老师交流反思、分析与提高。如在体育课中, 实行“备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备课模式, 规范备课活动范围, 提高备课的可行性、全面性、科学性、创新性。在备课中要注意处理好:练习与教师的关系;练习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材编辑与教师、学生的关系。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有利于学生去开拓、去创新。充分展示出当代学生的学习风貌, 集思广益, 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 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模式
将体育课堂教学变成为互动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积极探索研究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提高和培养每一位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关键增长点, 也是每一位新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育观念的方法。要面向学生, 面向末来, 面向现实初中体育考试制改革下, 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出现的现实问题。因此新教师要艺术性地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以独立的角度、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教学提出合理的质疑、争辩、形成师生之间双边心智对流, 共同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达到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也促进自己教学方法的创新,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 由于过去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看问题的学习态度所形成的思维定势, 会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学生出现不良的思维定势和思想障碍, 往往会阻碍学生练习兴趣, 出现思想散漫等现象。因此如何克服学生的思想障碍,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使每位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 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总之, 教师要依靠创新, 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 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 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摘要:作为体育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 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 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难题, 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课改下的英语单词教学 篇5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小学英语课改也是当中的新生力量。本文仅从小学英语单词的教学入手,简要的介绍了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法,紧密结合新课改的宗旨,目标就是让英语不再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a b c ,而是能够应用到我们生活中去的一门语言,真正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成效,让英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单词教学
引言
教育是国之根本,没有教育就谈不上发展。如何能使教育与时俱进,课程改革是当中的重要措施也是必要措施。原因如下:其一,我国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其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其三,脱离社会实际,过于着重于学业成绩和选拔而忽略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小学英语更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他展现的正是我们的教育和时代发展紧密合拍的步伐,但同样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了我国固有教育模式的诟病。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作为教育领域新鲜血液的小学英语,新课改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紧握时代的脉搏,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也有了更坚实的后盾,新课改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学生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英语学习的基本元素是单词,所以对于单词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就以英语单词的学习作为切入点,在新课改的领导下奋勇向前。小学英语学习开始于三年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怎么办?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使他们每个人乐于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效果。结合小学
生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来教授这阶段的单词:
一、寓教于嘴,让学生“唱”起来
1、歌声中学习单词
读小学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为此,我们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语言学等有关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胆运用歌唱教学法,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歌曲学习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记忆力,减轻其学习负担,激发其成就感,为其学习英语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例如在PEP小学三年级上册unit2的学习中,《How are you?》这首歌曲,在Hello,hello,how are you?I’m fine,I’m fine,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的歌声中,孩子不但会说,也轻松的完成了对单词的认读。
2、顺口溜里记忆单词
语言的学习有时总是枯燥的重复,死记硬背似乎成了最好的手段,其实不然,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诵读的,而诗歌有朗朗上口的节奏感,将我们的英语学习和顺口溜结合起来,是事半功倍的举措。孩子们对一遍遍单调的跟读早已失去了耐心,而运用韵律节奏都富有美感的歌谣则让学习生动有趣起来。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We Love Animals》 中,可以将小动物都编进歌谣,小狗dog汪汪叫,小鸭duck嘎嘎吵,小猫cat喵喵喵,兔子rabbit蹦蹦跳,猴子monkey爱打闹,熊猫panda睡懒觉。
二、寓教于手,让学生“画”起来
1、课堂上穿插画画
孩子的注意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一节课40分钟,学生总会觉得有些累,以致精神有些不集中,这时,我喜欢把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用“画画”来巩固新知,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Look at me》中“This is my body.”让学生画画涂涂人体的各个部分,边画边说,说说画什么,把学过的多种知识结合起来,内容形式丰富又有趣,并且更直观易懂。
2、画出我的家庭作业
三年级的孩子并不会书写,单纯的口头作业难以满足课程需求,而有趣生动的绘画作业可以极大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比如学习number时请孩子们动手画出卡通数字并涂上颜色,既拓展了新知,又巩固了旧识。又比如在food的学习中,通过绘画图片来开食品店并编对话,不但对英语学习进行拓展,还将英语学习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寓教于玩,让学生“活”起来
英语新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动 手、动脑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用这样有利于发展语言运用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尤其是再巩固环节和检复环节经常带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比如Guessing游戏,学生非常喜欢的“中奖”活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大,求知欲也很高,猜测活动中能
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句型“I have a„”时,我设计了一个猜物游戏。我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什么物品,并让学生上台来摸物回答,当学生摸到ruler、pen、book、eraser等时,I have a ruler.I have a pen.句子脱口而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每当猜对一件物品时,他们都兴奋不已,不但猜的同学能说句子,全班同学都一起参与,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形式都能让学生“活”起来,从而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以上的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制头饰,通过Simon says、接龙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尽量是课堂气氛“活”起来。
新课改下的中专体育教学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 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最美好的阳光,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给学生树立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毛主席曾经说“无体则无德智也”。中专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强化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还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能力和拼搏精神。在加强学生技能培训中,体育教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动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中专体育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要以兴趣促发展,把学生当普通人;把学生当孩子,是极其教学中重要教学手段。
一、把中专学生当普通人
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将教学对象“物化”的倾向,教育者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或某种教条为依据,对所有学生提出千篇一律的要求,将学生视为道德和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普通人所具备的个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教育者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适应社会。发挥体育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建树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
体育教育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最适合中专学生的“口味”,可以通过爬山、踢足球、打篮球等体育运动满足他们的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培养他们参与协作的意识。由此,体育以其巨大的号召力将学生们吸引到参与的行列之中,使他们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从而为人格建树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表现意识和竞争能力
当今社会,人的价值观最突出的进步在于希望表现自己,并在竞争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意识在中专教育中特别重要。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如体操、技巧、舞蹈,教师总鼓励学生一招一式表现出美的个性;游戏,球类活动则启发学生玩出自身的“灵气”;田径中的跑、跳、投则有助于“煽”起学生竞争的渴望,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通过体育教育,不仅改善了中专学生的健康状况,而且可以改变他们怯懦、孤僻等性格,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
3、培养经受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
“参与——挫折——奋斗——再挫折——再崛起——成功”,是所有伟人的成功之路。中专学生抗挫折能力非常差,在体育教学中举行体操比赛、舞蹈、球赛、拔河等竞赛活动,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挫折的环境中,同时又通过表演、评比、测试、竞赛等形式诱导学生向难题难事挑战。其间,学生倍受肉体磨炼之苦,心理冲击之累,通过奋斗又获得成功的愉悦,正如孟子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体育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培养心智的目标,更是培养了中专学生经受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
二、把中专学生当孩子
传统教育的另一个极端是把学生当做成人,忽视了学生儿童天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循规蹈矩,生活在师长规定的圈子之内,不能越雷池半步。中专学生很难适应,很难做到,弄不好就缀学了,流失了,忽视了他们具有儿童的天性。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锻炼中得到体验,在成功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才能使学生顺利快乐的完成学业。
1、体育愿望得以实现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知识、技术、技能的满足感和运动后的轻松愉悦感等。中专学生很少有这种感觉,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引体向上,学生由不会做到能做几个甚至十几个都不觉得累,这时候 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给他表扬,给他鼓掌,给他称赞,学生本人就能体会到“我能行”的成就感。成就感得以实现后,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和强化,人格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各学科中,投入到学习中去,其他同学也得到了教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2、运动中由苦到乐的满足感
快乐体育是通过学生主动克服主客观的困难,战胜了苦和累以后取得的,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只有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其过程中才能找到自我,完善自我。田径训练中,学生1500M长跑是最枯燥无味、最累的,许多学生开始无法坚持,部份学生跑完结束,老师给跑完的学生(无论成绩好还是差),要多几句赞扬评价,“不错,还真行”、“你真有勇气”、“以后肯定能工作好”等,并带领学生做好整理活动,让他们身体得到完全放松,这时学生得到由苦到乐的满足感,自己或许会暗自鼓气加油,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或也积极参与其中。相反以强制性的体育训练、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让学生自由玩耍的方式等是不能达到的,学生是不会得到满足的。
3、体育兴趣得以发展的幸福感
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巩固和发展,幸福感就会自然产生,兴趣也就会趋向自觉、稳定、成熟。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是非常有乐趣的,是有竞争性的,学生在有乐、有趣、有竞争的基础上深化为情趣和志趣,从而自觉地增强上进心,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教育的目标,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把握好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要认真深究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时候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他们拥抱的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朝气、活力的生活,在这里学生有自由、有合作、有创造、有成功,中专体育教育将会从此迈进一个新的时期,国民素质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学院大名分院)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 篇7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有时候我们的讲,不如学生自己的生疑和辩论。比如在讲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碰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学生必定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们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分歧,会组成正反方辩论,其实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停下来先别讲课,只需要做一个主持人来判断正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论就可以了。学生们自己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无论学生们最初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对他们这种敢于生疑,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表示肯定,给予恰当的鼓励。要大力表扬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这样教学就会变得简单很多,而且效果更好,学生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在政治方面自己原来还是有探究精神的。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厚,这种心理暗示作用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政治教师不能只是依靠课本黑板和粉笔来教学。若一味老生常谈,那么学生在课上睡觉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政治课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文字、图像都活起来,还可以适当穿插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们更易于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枯燥的政治课生动起来,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密度更大,课堂内容更丰富。由于音频视频资料将多种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因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立体化,形成多维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易懂,容易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文科班的学生们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所以教师要在授课之余经常反思政治教学,反思授课内容,反思教学手段,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反思能力,使政治教学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在不同的课题下存在着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手段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的现象,但因此就认为教学策略手段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机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思维活跃的青少年,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面对充满灵性的课堂,要想驾驭这群富有朝气的孩子,就要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资源,而不能像鹦鹉学舌一样人云亦云。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相信会有某一种方案策略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讲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同学们积极性极高。其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平时生活中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自己的一些思索。一旦触及到他们的思考点,他们的思维就被迅速激活,可以经过自己的分析形成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们提出的观点是各式各样的,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积极向上,爱慕虚荣等各类观点。还有更为大胆的说法,说舍己为人不能盲目而为,这样的观点其实都来自于生活,因为学生们将政治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教师也不能对这些观点做出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可见学生的水平有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在政治教学中,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篇8
———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这次新课改,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的是变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为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我们说, 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最终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首先, 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进而达到自主学习;其次, 新课程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第三, 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 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1)
请看下面两个教例: (《乌鸦喝水》第二、三段的教学)
教例一: (执教者:孙竞平老师)
(1) 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 通过动作演示, 让学生区别“拿”、“衔”, 着重理解“衔”的词义。教师把小石子放到了先用红线标好水位的瓶子里以后, 指导学生看水位的变化, 教学“升高”, “高”字要读得“高”一点, 然后, 再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 指导学生观察水位升高的速度。教学“慢慢地”, “慢”在叠用时, 可读儿化韵, 做上记号, 反复领读。告诉学生, 石子放在瓶子里去占了水的位置, 水升高了。大家回去可以做做这个实验。
(3) 领读、指名读、齐读第二三段, 指导学生回答课文后面的第二题, 并把课文二三段反复读、背几遍。
(4) 说话练习:
乌鸦想的这个办法好不好? (板书:在“办法”前加上“好”)
乌鸦喝够了水以后, 就怎么样了?
(乌鸦喝够了水, 就高高兴兴地睡觉去了。)
(乌鸦喝够了水, 就到处捉虫去了。)
(乌鸦喝够了水, 拍拍翅膀, 飞到大树上, 呱呱地唱起歌来。)
(5) 小结并板书:喝着水
教例二: (执教者:卢雪老师)
…………
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 瓶子里有水。可瓶子里水不多, 瓶口又小, 怎么办?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 你们来想想办法。
(2) 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做实验边研究。
(4) 交流合作结果。
(5) 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 用它说一句话。
(6) 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 学生自我评价。
(7) 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 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同样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却不同, 反映在设计背后的是教学理念的不同。教例1孙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虽然也力图通过实验演示化解理解难点, 但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观察与听讲, 因而学习是被动的;卢老师教学则不同, 她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巧设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实验研究, 继而引导他们畅谈“发现”结果, 最后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学生尝试、体验、合作、交流的意识,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理念, 更重要的是它还实践权于学生, 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读、做、说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语文, 用语文, 从根本上完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哟, 水真的升高了!”这是卢老师课上学生惊喜的发现, 然而, 作为老师,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联想到许许多多……
参考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的词语教学 篇9
一.结合课文教学词语。
我们说重视词语教学, 并非单独把词语作为一个单元生硬地来教, 而是根据词语的规律, 结合课文分散地来教。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课文不可能撇开词语。词语教学结合课文进行, 就是所谓的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这样才容易领会词语在文句中的作用, 因为有许多词语, 在句子中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有着自己特有的含义, 词不离句地解释, 既可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又可帮助学生懂得有关句子运用这些词语的作用。这祥做, 既省时, 又有效, 学生学得有兴趣。当然作为一个词语本身来说, 它又具有多方面因素, 怎样才算掌握了一个词语, 可以从词语本身的各种因素去研究, 以便确切地了解一个词语的音、形、义, 以及如何运用。研究一个词语, 首先应知道词语中各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再了解它的意义。方块汉字不象拼音文字那样有读音标志, 所以容易读错;汉字形体有的极相似而易混, 所以容易写错。有些汉宇还有许多义项, 所以理解起来, 更应细致辨认。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慢慢渗透, 逐步培养。
二.多种方法解释词语。
学习词语肯定离不开解释, 解释词语常用的办法是“释义”, 即按照词典的解释, 写上或讲出它们的大概意思。教材上的不少注释, 都是用的这种办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采取多种方法解释。一是拆字法, 就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则, 从字的形体构造特点上解释词语。如“发闾左适戍渔阳”的“戍”, 解释为“守卫”, 因为它从“人”从“戈”, 一个人拿着武器, 以此作为“守卫”的意思。二是抓点法, 就是解释词语的重点字。有些词语, 从整体看, 意义不难理解, 但往往对组成词语的某些词素缺乏认识或理解片面, 那么, 解释这样的词语, 就必须抓住重点。如“走马看花”的“走”字, “狐假虎威”的“假”字等等。抓住了这些重点, 整个词语的解释也就迎刃而解了。三是联系法, 就是新旧联系。有些词语, 教学有关课文时已曾接触, 但意义有差别, 可采用新旧联系以加深印象。如《狼》中的“止有剩骨”、 “前狼止”、“止增笑耳”, 都有一个“止”字。教学时注意联系, 就可以清楚地区别其异同及相互的关系。四是偏旁法, 就是利用偏旁举一反三解释词语。有些词语, 由于偏旁相同, 意义相关或相近, 如“险”、“阻”的偏旁, 原是从“阜”, “阜”本为“小土山”。以此作为偏旁的字, 大都与高、陡有关, 如陇、陂、陉、陟、陔、降、陨、陵, 等等, 可启发学生类推解释。此外, 直观法、比较法、换词法等都可以用来解释词语, 帮助学生理解。
三.熟练灵活运用词语。
要真正地掌握词语, 必须通过写作实践等手段来熟练灵活地加以运用, 才能完成。一是要教给学生区别词性, 识别一个词的词性以后, 便于造句。因此, 对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主语、谓语、宾语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 还是应该让学生了解。二是要学会对词语进行比较。例如有些词语的意义相同或相近, 但细细比较却有细微差别, 通称同义词或近义词;有些词语意义相反, 即反义词。辨别词语的意义, 进行比较, 可以对一个词语理解得更确切, 对表达句子的意思, 有很大帮助。三是要学习和研究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语含有褒义, 有些表示贬义, 有的则是中性。有时为了讽刺, 还故作反语。词语用得恰当, 可以加强句子的表达力量。四是要从生活出发, 帮助学生运用词语。譬如, 学校正在建设教学楼, 就可以让学生努力写出工地上的用具名称, 然后找出相应的动词;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学校菜园里的蔬菜也随之变化, 则可引导学生经常仔细观察, 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再研究形容词的运用, 如“鲜嫩、甜美、水灵灵、香喷喷”等等, 这样进行词语使用练习, 可能比单纯解释, 或规定一段文字必须采用哪几个词语要来得科学, 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新课改下的作文创新教学 篇10
一、改变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的教育史本身也就是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古人总结写文章“文无定法”,那些传诵千古的文章都是创新的典范。既然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方法事倍功半,语文教师“皓首穷批”,穷批穷改,结果学生只看看分数,扫一眼评语就放入抽屉,下次再写作文又犯同样的毛病,许多语文教师也伤透了脑筋,做过各种改变作文教学方法的尝试。比如有的教师让本班的学生交叉相互批改作文,或班与班之间相互批改,最后由教师再统一批改讲评;有的教师粗批粗改,讲求练习写作的次数,突出多写多练;还有的教师要求那些作文达不到及格标准的学生,同一个作文题两遍三遍地写,直到达到及格标准为止,真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但最终还是摇头叹息,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头大。
改变作文教学方式,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阶段,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奇、思维敏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作文写作的教学中来,培养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在布置作文题上下功夫,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在一堂高一作文课上,我针对这些刚从全县各地考入高中,刚接触新教师和新的学习环境的新生,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理想老师》,我先向学生解释这个作文的要求: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十全十美、让所有学生都满意的老师,但是这次作文让你写的是“我心目中的”,是你希望的,可以是“假想的”理想老师。先让每个学生写三条“理想老师的标准”。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他们回忆、对比自己从幼儿园到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又想象自己现在希望的、认为好的老师。不到十分钟,很多同学就不止写了三条,接下来就请学生上台读,老师把有共性的记在黑板上,课堂气氛之热烈、学生想象之丰富、想法之奇特,简直可以说超出老师的预料之外,也让老师喜出望外,到后来还没等老师点名指派就有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在黑板上记下的不止有二十条。共性的有:知识渊博;道德高尚;言行一致;说话算数;关爱学生;能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和蔼可亲;既要像父亲一样严格又像母亲一样慈祥;说话幽默风趣……有的学生提出的一些“理想老师”的标准,甚至是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也从来没有想到和想过的,比如有的学生心中的理想老师:身高要一米八以上;男老师要潇洒,女老师要漂亮;普通话要达到二甲以上;要会讲故事,还要会唱歌……课堂上不断爆发出阵阵热烈的笑声和掌声,这时,老师再作总结和正确引导:老师也是平凡的人,不可能符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所有标准,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追求完美,积极上进,渴望成才。确实,在一个人的求学阶段能遇上一个或几个好老师,那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几年之后,你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将会成为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吧!下面开始写作文。这次作文效果很好,学生们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又切合学生实际,所以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社会现实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被老师和学生自己逼出来的作文,肯定只会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之中,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生活之中,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才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作文题《我给校长提建议》,先提示学生可以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重点从某一方面给校长提建议,因为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从早到晚都待在学校里,对学校的一切最为熟悉。这次作文我有目的地提前布置,让学生除了注意深入观察之外,还认真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结果这次作文成了很成功的范例,全班学生给校长的建议不下50条,有学校管理,老师的教学,校风班风的建议,食堂饭菜的价格,甚至校园的美化,厕所的卫生,可以说无所不包,我们会惊叹学生的观察之细微,思考的深切。我除了指导他们注意提意见、建议的角度、方法、语气而外,还不停地鼓励他们,我还将一些好的、比较合理的建议转达给校长,为改善学校工作出了力,也使校长更了解学生,当然也使学生提高了写作文的兴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我鼓励一些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参加今年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有个学生按照《永不言败》的命题,写了自己的苦难家庭,记叙了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父子三人相濡以沫,不怨天尤人,相互帮助,挺起胸膛战胜困难的经历。因为是“我手写我心”,所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另一个学生写的是《宽容也是一种爱》,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了自己在家里和学校得到父母、老师“宽容”的一桩桩具体事例,说明宽容别人的缺点过失的收获:有时宽容比严厉的教训和责骂更有效果。他的作文也获得了云南省二等奖,这两个同学获奖以后,既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同学们知道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无尽源泉,懂得观察、思考、感悟生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三、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十七八岁的中学生,生活阅历毕竟有限,除了家庭和学校,他们相对“与世隔绝”,而作文总不可能只写家庭和学校的事,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思想深度,我认为中学生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含金量很高,而且也是无可取代的宝藏!有些语文教师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那真可以说是极大的失策和对资源的浪费,还有些老师要求学生从报刊杂志、各种复习资料中寻找和搜集“作文素材”,真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有经验的老师,可以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找到佐证。我把这三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大至分类为:爱国、励志、奉献、团结协作、宽容、原则、抗挫折、创新、尝试、孝敬、尊重、成功、责任、审美等几大方面。每一个命题角度,我们都可以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链接点和典型的事例。
先略举几例,《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当强国持强凌弱,国难当头时,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挺身而出,这是爱国的典型事例;蔺相如立功回国后,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满意了,公开宣言:“我见蔺相如必辱之。”相如听到后,为了赵国的安危再三的回避与廉颇相见,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龙虎斗。这是宽容的最好例证;而最后廉颇的“负荆请罪”这又是知错就改的经典事例。高中课本中的《劝学》《师说》《石钟山记》《报任安书》《秋水》等等,举不胜举,每一篇都可以从多角度找到写作文的好事例,可以肯定的说,这几十年的各个高考作文题目,从高中语文课本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典型事例。如果语文老师在课文讲授中,教会学生积累、识记、运用这些现成的点型事例,何愁学生作文空洞乏味、言之无物呢?这些课文中的事例学生必定记得牢、记得清楚准确,还可以避免犯张冠李戴或常识性的错误。再者,阅卷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看到这些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典型事例,也会特别垂青,从而提高作文的分数。还有,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俗话说,作文是想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现在高考大多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无论什么样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有“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的特别说明和要求,这样就给学生的作文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展现作文能力的机会。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扩大作文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写作效率
浅谈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 篇11
一、确立全面发展教学观,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在这个时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人,这才是体育育人的根本宗旨。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双重健康,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将来走进大学或者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不仅习得正确的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还要让学生增强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只有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才能切切实实提高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成效。最后,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认识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
二、活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的时期,高中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教师要“以人为本”,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思考、质疑、练习的条件,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勇于实践,大胆突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例如,为了让学生能清楚的理解快速跑和加速跑的技术差异性,我在教学中就采用了对比法这种方法,着重从躯干、摆臂、后蹬等不同技术要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从比较中得以明晰,最终明确两种不同跑步方式的技术差异性,并在实践中感受这种差异性。
此外,针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强烈的竞争精神的特点,我在体育教学中就经常将一些训练活动设计成为小型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热情参与。例如,在教学体操运动内容时,我就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看谁做的好。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很强烈,都试图将动作做的规范,赢得“比赛”的胜利。
三、培养学生体育情感,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提升
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对于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体育的爱好需求,使其在参与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展现体育特长,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成为可能,让每个学生个体能针对特长发挥自身优势。我们要让学生在高中体育的学习和练习中掌握几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巧和技能,既发展学生个性,又促使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开展强化巩固训练,为学生体育特长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可以对体育课中的活动环节进行改革。高中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其兴趣爱好大不一样,所展现的体育特长也各不相同。在统一的体育活动中难以激发每一个人的参与欲望。因此,我们可以打破原来“规定项目”的做法,采取“兴趣+特长”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专门的活动,如男子篮球、女子羽毛球、女子健美操等等,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还能促使学生体育特长的提升。
四、采用多元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导向、调节、激励、鉴定的作用,是一种检验教学成效的有效方式。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必须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最后的体育成绩来衡量体育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评价方法显得功利化严重,特别是严重制约了先天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要注重考评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养成,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的养成。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全面、综合的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人心所向,意义深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理性的思考,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潜力,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施一种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高中体育教育,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进而使我们的体育教育改革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凸显成效。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 篇12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说, 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 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教师虽然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 但由于对新课改的理念认识不够, 只一味追求形式, 忽略了教学目的和意图, 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事与愿违, 有哗众取庞之嫌。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使用恰当的情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 为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出铺垫, 制造悬念, 并引领整节课的教学。例如在讲《种子萌发》一节时,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小诗:
我大口呼吸着空气的甘甜,
力量让我挣脱包裹的束缚,
混泥土的香气将我的未来浸泡,
我坚韧的根向下深深探索,
又将细细的腰枝拱出地面,
也许外面五光十色,
也许砂砾磨损我的双肩,
请相信我坚持的信念,
定会高举嫩绿的双手迎接彩霞满天!
然后我问同学们:“这首诗描述了哪种生物现象?”学生们被优美的诗句感染着, 又被猜谜语的热情激励着, 兴趣盎然, 马上猜出了“种子萌发”的答案。这样, 既形象又简洁易懂, 其作用不言而喻。
二、注重原理分析提高课堂实效
初中生物学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多而分散, 常被人误认为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死东西。因此有不少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 结果一遇到新情景的问题或需要灵活变通的题就显得束手无策, 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难以适应当今既注重知识掌握又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如何利用各种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实效, 是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求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利用原理分析的方法对提高课堂实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了解、记忆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呢?众所周知,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因此, 采取原理分析的方法, 让学生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效果甚佳。例如, 在七年级生物上册, 讲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一节时,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 很难把两类植物的胚珠及种子的结构联系起来, 而课本又没有专门介绍这些知识, 给学生的记忆造成困难, 这就要求教师在这节教学中适当加入这方面内容, 如展示花和雌蕊的结构, 及如何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形成的由来。如此, 学生才不会有对子房壁和果皮等名称混淆,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实效
生物学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但它又是一门自然科学, 有它内在的知识体系, 又有它抽象和枯燥的一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 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七年级下册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节, 教材呈现的知识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 如果教师采取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结果很有可能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昏昏欲睡。同时七年级学生的日常知识又少, 很难对蛋白质、淀粉等有深入的理解。这时你不妨问一下:“生活中哪些食品主要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这样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因此,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出来, 开阔生动而丰富的学习视野。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推荐阅读:
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07-26
新课改下的识字教学10-17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08-16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05-13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08-24
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09-22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11-01
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08-26
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禁忌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