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园综合实践组

2024-05-29

走进田园综合实践组(精选12篇)

走进田园综合实践组 篇1

综合实践《走进田园》

【学习目标】

1、了解乡村景物特点和乡村各方面生活情况。

2、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3、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4、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田园景物特点。

5、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6、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学习重点】

1、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2、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学习准备】

1、教师了解学生对田园的认知情况,设计建议学生活动范围和形式;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

2、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中了解各方面田园资料,发掘自己感兴趣题材,收集资料。

3、准备表演汇报时的各种用品。【学习过程】

田园交响乐──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

一、导入

1、师生比赛田园诗接龙。

2、(课件展示一段优美的田园风光,师配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诗人苏轼带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田园。我们轻轻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就会闻到瓜果的芳香;我们静静地坐在夜晚的池塘边,就会听到青蛙的歌唱;我们快乐地躺在辽阔的草地上,就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田园,(板书)奏响田园的交响乐吧。

课前,各小组积极地准备,有的采访家人,有的亲身体验,有的上网收集资料,今天把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诗情画意话田园(小组展示)

1、相声《诗情画意话田园》──本组其他组员背诵其他诗歌 2、互动:

组员采访大家觉得我们表演得怎么样?谁也能分享一下你们知道的关于田园的诗?

3、师小结:

古人描写的田园生活真有情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到乡村生活的宁静、舒适。

三、我的田园足迹(小组展示)

1、学生把自己曾经到田园游玩的照片配上精彩的故事,向大家介绍 2、互动:

组员采访大家觉得我们说得怎么样?你也有有趣的经历和我们分享吗? 3、师小结:

我很感动,你们在田园游玩的过程中,真正亲近了田园,发现了很多新鲜事,还能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你们再也不是田园中的“无知少年”,而成为了乡村小博士、小能手呢!

四、小眼睛看大世界(小组展示)

1、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外农村的资料,谈体会。2、互动:

⑴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⑵可以向他们提问题,包括制作手抄报方面或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3、小结:

原来中外农村各有优势,感谢你们从各方面收集、整理资源,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我们也要向你们学习搜集资料的好方法,相信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田园生活趣味多(展示)

生展示田园食品、小朋友玩具等。说话训练:吃马蹄,引导学生仔细品尝,把感受说出来(请一生说,师点评按顺序讲、说具体,生同桌再练说,再请一生说)

小结:原来吃喝玩乐中都有那么多学问。

六、田园心语

过度:通过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请同学们为田园设计一则精彩的广告吧,让更多的人走进田园,热爱田园。

1、小组讨论──自由写作2、汇报。

七、总结活动,回归文本

1、总结: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田园交响乐

走进田园综合实践组 篇2

关键词:京剧,综合实践活动,欣赏

综合实践活动, 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 通过系列复合性活动,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 具有问题意识, 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 它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 是新课改的闪光点。目前, 全国的中小学都在开展, 作为一名在校外教育单位工作者, 对“综合实践活动”一点也不陌生。从1949年4月新中国第一座少年宫——大连市少年宫成立至今, 一所又一所的校外教育单位开展着一项又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学员们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巩固了技能技巧, 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作为校外教育, 应该有不同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形态。我认为, 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包括“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大类, 《走近京剧》综合实践活动理应属于“专业实践活动”。不过, 这里的专业是应该加上引号的, 是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而言。专业性与实践性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有时候是相互融合和相辅相成。

京剧, 作为我国众多艺术剧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被称为“国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开展京剧活动, 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在这里, 借我宫开展的《走进京剧》实践活动来谈一谈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

首先, 要做好前期准备。在开展活动之前, 让学生进行京剧相关知识的了解, 通过相关材料的充分展示, 使学生逐渐地了解京剧, 认识京剧, 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进一步的“走进京剧”奠定必要的基础, 让学员初步了解认识京剧在我国戏剧领域中的“国粹”地位, 了解认识京剧“生、旦、净、丑”的四大角色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就京剧这门艺术在唱腔、念白、 (武打) 动作和脸谱这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京剧产生一种好奇感, 进而转化为一种浓厚的兴趣, 并且为下一环节进行的相关实践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次, 有效开展活动。以《走进京剧》为例, 我们开设以下活动内容:

1.了解京剧起源。

知道中国京剧是世界上三大戏剧文化形式之一。中国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吸收了昆腔、京剧、秦腔等艺术, 直到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 四大徽班 (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陆续进京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2.了解京剧流派及名角名段并学会欣赏。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向家长请教等方式了解京剧的流派, 所谓流派就是指演员的表演有独特的、系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主要流派有:须生里的谭派 (谭鑫培) 、马派 (马连良) 、麒派 (周信芳) 、汪派 (汪桂芬) 等;小生里的程派 (程继先) 、姜派等;武生里的李派、俞派等;旦角里的梅派 (梅兰芳) 、程派 (程砚秋) 、荀派 (荀慧生) 、尚派 (尚小云) 等;花旦 (青衣) 里的张派 (张君秋) ;老旦里的龚派等;净角里的何派等;丑角里的王派等。特别是了解京剧四大名旦的代表剧, 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程砚秋的《四郎探母》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等;尚小云的《二进宫》《昭君出塞》;苟慧生的传统戏如《金玉奴》《花田错》等, 新剧《钗头凤》《荆钗记》, 等等。对于这些名段, 组织学员直接聆听, 让国粹更快地走入学生心灵。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 给学生以直觉上的感受与刺激, 为接下来学生“分门别类”地走进京剧作必要的准备。

3.了解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之所以称为“脸谱”, 是因为每个历史从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 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活动中组织学生收集京剧的各类脸谱, 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 了解每一种脸谱的画法都不同以及脸谱上的每一种颜色的含义不同, 激发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兴趣。

4.京剧脸谱制作。

让学员知道,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组织学员动手绘制脸谱, 可以有多种绘制形式, 如在模型上作画, 在普通纸张上作画, 用丙烯颜料在布上、衣服上作画、编织、刺绣等手法, 作品完成后, 将他们绘制的各类脸谱作品展示出来, 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5.学唱京剧。

学唱京剧对于学员们来说, 有很多的好处:其一, 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古典文学著作, 因为有许多京剧都是以《三国》《水浒》《杨家将》为体裁的。其二, 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因为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几百年传承下来, 必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其三, 可以培养淡定的心境。京剧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 可以让人安静地享受。其四, 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心。学员们在学会一些京剧曲目后, 少年宫可以提供一定的平台, 让他们充分地展示, 进一步让他们走进京剧。

走进综合实践,打造高效语文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01

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难学,试卷上的题目越来越让学生望而生畏。语文课上所讲的内容大多较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那一双双空洞的、没有灵气的眼睛,他们只是在一味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学生对语文难生好感。刘国正认为:“如今在语文教学中,最欠缺的是缺少生活的活力,要注入源头活水,增添活力……把语文学习看成孤立的纯技术训练是当前诸多弊端的原因。因此要大力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所以,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真正地生活化,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希望。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我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这个结合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整合,追求科学与人文兼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应注重语文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整合,促成知识能力的迁移,搞活语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呢?

一、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语文的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

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授课时,要创设一种生活的情境,把虚拟的情境转化为实际的生活场景,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力求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课件来创设生活情境,这样能更直观地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如在讲“叶”专题、“鸟”专题时,学生所能观察到的毕竟有限,为了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的了解,可以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影像资料,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之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还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在讲授《威尼斯商人》时,就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就最经典的部分编排课本剧。这些方法,能让语文课变“活”了,教师灵活地讲授知识,学生灵活地接受知识,语文的教学不再呆板。

2.延伸拓展教材,深入生活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课本内选入了很多富有生活趣味的文章。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并且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开去,去解读语文材料,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比如在学习《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这些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搜集端午日和过年有关的习俗,制作成手抄报,张贴在教室。学生搜集整理的这些材料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也能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习俗有更深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他们在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乐趣。在学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张方位示意图;学了《巍巍中山陵》后,可让学生画平面图等;在“我是小导游”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画简单的旅游路线图。这些课堂设计,将语文、地理、美术等学科综合在一起,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也让学生综合看待问题的能力有了提升。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在讲授语文时,如果能自然而然地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就可以既充实了课堂,又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枯燥,使语文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让语文课走出课堂,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

1.走出课堂,让学生的生活语文化。可以开辟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进图书馆,浏览报纸杂志;可以组织视听课,让学生收听广播电视,了解中外新闻;可以利用活动课、自习课、课余时间,让学生就某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形式是不固定的,可以辩论;可以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言。这样的交流或许没有定论,但交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去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对这个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学校广播台、橱窗、黑板报,都可以成为学习语文的平台。学生的优秀作品、名家名作等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得以传播。学校开展的每一次活动,如演讲比赛、写字比赛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的气息。

2.走进社会,让语文的外延最大化。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语文,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赏名胜古迹,游山川河流。就日常生活而言,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体现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汉字”专题中,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找寻广告牌上的错别字或语言运用不规范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汉字用法的规范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结合当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当一次小导游,带领老师和同学们徜徉于美景之中。可以在特殊的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祭奠烈士或植树种草。结合“爱鸟周”“推普周”,可以组织学生上街发放倡议书,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意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结合“市场新商品调查”,我们组织了社会调查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中学生缺乏交际能力,不善和陌生人打交道,在生人面前往往脸红口讷,手足无措。对这些学生更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和陌生人打交道,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他经常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走出课堂,亲身实践,我们的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

学科知识的整合、拓展与迁移增加了学生知识能力体系真正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可能性,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必定会将学生从书本与教室的笼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使学生更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有利于搞活语文教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 篇4

一、教材分析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是本册书第一部分,本单元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并尝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教学重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步骤。

四、教学用具

(一)多功能教学设备

(二)节能灯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一定遇到过很多问题吧?其实这些源于生活的问题通过我们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就能迎刃而解。

(二)新授。

1.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2.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步骤

(1)首先是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须具有可行性,创新性,使用性,兴趣性(2)接着是制定活动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十分重要。

(3)然后是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步是收集资料,然后是问卷调查或者采访并分析结果,最后是做实验。

(4)步骤四:活动成果展示: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多样,可以静态或动态,也可以对内展示或对外展示。

(三).列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例子

走进田园古诗 篇5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句》

(一)(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四时田园杂兴

(一)(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

(二)(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好 段 :

1.夏日的草原,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我缠着父亲在草原上漫步。幽幽的草香迎面拂来,红艳艳的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镀上一层金色。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华。我看到草丛中夹着许多粉红色、白色、黄色或是蓝色的不知名的花,把草原装扮得十分美丽。还有那活泼的小鸟儿唧唧喳喳地在草丛中跳跃。

走进田园作文 篇6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妈妈带着我去体验田园生活。走进田园,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时让我神清气爽。再定睛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连在竹一起的竹子,在地面沉睡的竹笋脱下一件又一件的绿衣裳,又在春雨姑娘的呵护下,终于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竹,整个翠绿的竹园则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竹园的左面是一片瓜架,长龙似的瓜架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瓜架瓜架上开满瓜花,结满了瓜儿。有金黄色的南瓜花,它们就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可漂亮了;有白色的黄瓜花,它们就害羞的小姑娘,半开半闭着,有粉红的倭瓜花,它们就像美丽的姑娘绽开了笑脸。翠绿翠绿的丝瓜挂满瓜架;碧绿碧绿的苦瓜也探出了脑袋;墨绿墨绿的冬瓜似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正等着人们去亲近它呢!许多蜜蜂和蝴蝶留连在瓜花与瓜儿之间,给这里增添了开限生机。

走过瓜架又来到一大片菜地,这一大片菜地地就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花衣裳。走近一看,辣椒地里结满红红的辣椒,辣椒红得是那么深,红得是那么透亮。仿佛一团火焰点缀其面,辣椒旁边是茄子,茄子挂满枝头像穿着紫色衣服的小姑娘一样;茄子地旁的西红柿也不甘示弱,西红柿缀满枝头,像红色的小灯笼一样正等着人们去抱它们呢!

右面的小山坡上,有几头羊在绿绿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哩,田野中的几头水牛正在不辞辛苦为人们耕田,清澈见底的水溪中的鸭子、白鹅正在嬉戏觅食,它们给这寂静的小溪增添了无限乐趣。

走进田园综合实践组 篇7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以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对于语文课来说, 反映生活百科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实现语文新课改的目标, 但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升学的压力无暇去顾及, 对中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水平、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需要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 不一定是完美的社会, 不免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 但和谐发展的社会会尽可能地化解这些纠纷, 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融洽起来。同时, 快节奏的生活下, 人们之间的关系淡然, 这又是与和谐社会的音符不相符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文学中感悟高尚情操, 从而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至真、至善和至美的人性!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 沟通课堂内外, 引导学生注意从中外文学作品入手, 能用文字来展示学习成果, 用一些名言警句来表现真善美,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归纳信息、整合信息及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搜集相关的中外作品中的真善美的实例, 使学生能合作学习, 共享资源, 取长补短。运用多种方式, 在探究中学习, 在想象中品位。

3. 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展示、讨论、陈述过程中, 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感悟作品中人物展现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树立学生爱生活、爱人类、爱世界的高尚情操。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通过阅读《悲惨世界》《双城记》《圣诞颂歌》《巴黎圣母院》《孔雀东南飞》《平凡的世界》等中外作品, 从中了解通过对其中人物的刻画为我们展现的社会强烈需要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2. 到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

3. 到街头采访行人, 获取更真实的资料。

4. 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四、活动步骤

1. 宣布展开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跟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旨在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了解西方文学, 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化精粹;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

2. 召开开题报告会, 学生自由组合成5个小组, 选出小组长。

3. 小组讨论确定专题。

4. 小组长带领组员制定各自的活动计划, 进行任务分工。

5. 学生到电子阅览室上网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到图书馆阅读原著、查阅相关文学书籍;观看影视作品。

6. 小记者到街头采访。

7. 合作交流形成研究成果。

8. 成果展示。

9. 指导教师总结。

五、实践时间安排

课外延续3个星期, 课内展示2个课时。

六、研究成员分工

组内分工由各组长安排。

七、预期成果展示形式

1. 举行一次主题辩论会。

2. 举行一场展示成果的演讲。

八、教师指导意见

1. 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投入活动, 切不可走马观花, 粗枝大叶。

2. 涉及与图书馆等人员接触时, 要注意礼貌。

3. 注意安全。

4. 同学之间要团结合作, 互相帮助。

九、研究结果

学生经过阅读书籍、多方查阅资料、采访、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又经过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取长补短, 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开展了展示研究成果的演讲和辩护会。激烈的辩论会和扣人心弦的演讲既展示了此次活动的研究成果, 又彰显了现代高中生的风采。后来同学们又把研究成果展示到学校的橱窗上, 把成果加以推广, 引起更多同学的关注。

十、收获和喜悦

开展本次活动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从活动的准备、资料的收集到成果的展示, 他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甚至有的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课上知识得出有深度的分析!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已经形成一种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 他们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一些基本常识。通过本次活动, 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对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都有了一次更深更具体的了解, 明白了中西方文学的区别与共性, 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文学的博大, 世界文学的悠久, 世界文学的真情, 从小到大所知道有关西方文学零零碎碎的知识, 到今天, 他们又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和感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种种所做所思, 都是他们的收获。

十一、反思

1. 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陶冶学生的性情, 开拓学生的精神空间,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为有利。

2.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特别要重视指导, 要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各个阶段的困难, 稳定学生的兴趣, 因为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会碰到很多困难, 如对有些名著有的学生读不下去, 这时教师绝对不能听之任之, 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不仅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还会使活动停滞不前, 甚至无疾而终, 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鼓励。

3.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还是学习的动力, 所以在选择活动的主题时, 必须要选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题, 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们就会有直接的生活经验, 这样他们就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去实践和探索, 即便实践活动的时间较长, 学生仍然乐意花费心思、尽其所能地去做。

走进田园综合实践组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10-03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总之,“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课程的实施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内容规划、实施组织、引导策略、评估取向上,还是在成果展现上,都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行更深度的研发,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中国教育报.2001-6-15(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郑振纮.海口市中山路近代店铺的整体风韵[J].南方建筑,1995,(5).

[4]彭青林.骑楼魅影旷世奇葩领风骚[N].海南周刊,2010-7-12.

[5]张 毅.海口将打造“大三巴”牌坊[N].南方都市报,2010-12-11.

走进田园作文 篇9

傍晚,一轮明月带着浓郁的玫瑰花香,悬挂在半黑半蓝的夜空中。月光在树林里穿梭着,静谧得只能听见风拂过青草时的沙沙声。柔美的月光轻轻的触碰那深绿的树叶落下了一个个黑影,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一低头,你会惊讶的发现几朵小野花既朴素又渺小。摘下一朵放在手心,你不禁会赞叹小野花渺小的生命。月色轻柔得像湖水,隐约得像烟雾。西边隐隐约约传来虫子们“啾啾”声,东边又传来一两声“汪汪”的狗叫声,打破了这宁静的夜晚……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院里放上一张桌子,全家人围在一齐其乐融融地吃晚饭,有的干脆拿起碗坐在门口一边欣赏着月亮、星星、动植物们,一边吃着饭,吃得津津有味的;有的端着碗,找邻居边吃边聊着那农作物的长势;还有的坐在板凳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好像急着去赶集似的。

晚饭后小孩点着灯在草丛里抓蟋蟀、萤火虫,大人们点着灯聊着天,绕着庄稼散步。这时的田园与人们、动物们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走进田园活动方案 篇10

通过走进农牧种养殖和食品生产一线,让小学生参观体验日常食用的“博农牛奶”、“豫竹方便面”、“博农放心肉”等食品的种养殖与生产加工过程,亲身感受食品科技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食品工业发展的成果。

二、活动时间

1、10月13日下午13:10 至13:20在学校门口集合, 13:25准时乘车出发。(由于下午参观内容较多,请以大局为重,一定不要迟到。)

2、下午18:30在校门口接孩子。

(若时间有调整,会及时通过校信通告知。)

三、活动路线安排

1、参观“博农放心肉”加工厂

沿参观通道进入车间,每组35人,分两组进行参观。

2、参观“豫竹方便面”厂

根据企业的加工工艺流程开展参观活动。每组35人,分两组进行参观。请讲解员介绍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有关知识。

3、参观奶牛养殖场

听讲解员介绍养殖场布局的科学要求、奶牛喂养知识、奶牛习性等。参观奶牛挤奶站,每组35人,分两组参观奶站挤奶过程。

4、参观“博农乳业”公司

根据企业的加工工艺流程开展参观活动,请讲解员介绍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有关知识。现场品尝“杯装益生菌酸牛奶”。

5、参观蔬菜种植基地

认识种植基地及大棚内蔬菜的品种,听讲解员介绍蔬菜种植知识,蔬菜大棚内温度、湿度、病虫害控制的方法。一组首先参观大地种植的蔬菜,另一组参观大棚蔬菜,然后交换场地参观。

6、参观秋种收割过程(备选项)

到田地里参观小麦等作物的播种情况,以及其他作物的收割情况。参观种植的农业机械及灌溉设施设备,请讲解员介绍小麦等主要作物的种植知识。

四、活动注意事项

1、学生统一穿绿色班服、蓝色牛仔裤、舒适的运动鞋参加活动。

2、由于食品企业的特殊要求,学生只能带水,不允许带任何食品。

3、为了方便组织,学生乘车后坐在固定的座位。

4、由于是周日,如果您的孩子有事不能参加,请一定11日前给张老师发短信请假。

五、活动准备及人员分工

1、韩智恒妈妈、牛全岱爸爸负责活动期间与农场方面的联络沟通,确保活动按时有序开展。

2、付煜、席萌、张老师负责A组;赵辉、赵丽敏、李华、侯媛媛负责B组。

3、牛全岱爸爸负责配合农场讲解员开展讲解,张弘毅爸爸负责为等候参观小组讲解相关知识。

4、王浩宇妈妈负责准备班旗、外伤药品。

5、候媛媛、郝祖羲各驾驶一辆汽车,处置应急事件。

6、郝祖羲负责照相,负责摄像家长待定。

走进田园综合实践组 篇11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 现状 解决策略

一、背景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21世纪的人才更应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重结果,轻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需要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进行搜集资料、设计、交流、表达、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机土壤。不仅如此,小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等,这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争取成功。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设的目的。

二、现状

为了方便,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的分组采用按座位“分段”,将学生组成固定的小组,让固定的小组长负责小组学习,这样极易限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引发合作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冲突,造成合作伙伴之间出现逆反心理,加上学生间缺乏必要的训练与默契,当问题或意见产生分歧时,矛盾便会升级。如果老师让学生根据各自兴趣自主分组,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多数学生喜欢选自己圈子里的小伙伴合作,一些特殊学生甚至没有哪个小组欢迎他们的加入。活动中明确任务后,要设计某方案、制作某作品等,各种原因导致小组成员内出现干的干、看的看、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等局面,结果形成了低效合作甚至无效合作。

三、解决策略

笔者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受益,相互取长补短,积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成立学习小组,构筑合作基础。

刚开始,学生还不会合作,甚至没有合作意识,或只是流于形式的合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这需要一个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时,实行两人合作。以后陆续过渡到三人、四人或者六人,而且由教室走向校外。小组的成立,可先由老师安排,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标准,再选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学生做组长,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选组长开始可由教师指定,一段时间后,就不要指定了,要引入竞争,干得不合适的小组长就要辞职。小组初步成立后,教师开始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些合作的基本素养: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学会分享,等等。会倾听为学生能开展小组讨论、能接受同伴的不同见解打下基础;会赞美让每个学生都自信,且能尊重、欣赏同伴;会分享让每位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我是江宁小导游”综合实践课上,笔者根据学生要研究的内容和子课题,分别成立了有当地五个具有代表性景点的研究小组,在毛遂自荐和民主推选的基础上确定了小组长,有的小组还邀请笔者做他们的指导教师。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有的刚过了一会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很正常的现象,同时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笔者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意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一个个研究小组组成了。

(二)合理分配小组,创造学习环境。

1.了解学生。

在一次综合实践“花样跳绳”起始课上,当将跳绳的各种花样让学生按兴趣选择小组时,个别研究小组只有一个人,有的多达十几人,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将人数多的小组在细分成2-3个研究小组,笔者也不例外。此法是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前“预设”的不足,但对于那一、两个人自成一组的学生,接下来的研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思前想后,原来是笔者借班上课对学生不够了解所致的。一味让学生按兴趣选择学习合作小组,会导致研究效果大打折扣。

2.各尽其能。

教师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成功开展,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在民主的基础上应有所调整,达到结构的合理性,这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因为活动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如书写认真的做记录;善于表达的做交流;擅长动手的进行实验操作;没有特长的观察,这样,记录员、解说员、操作员、观察员分工既明确又合作,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此外,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我能行,我在小组不可缺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因此,在大量彼此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能为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筹分配。

在活动进入搜集、查找资料阶段时,笔者就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适时引导学生在组际微调,合理调配小组人员,为力量薄弱的小组调配骨干成员,协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能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三)组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提高。

普通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容易使小组之间产生对立,或为了得到老师的高分而曲解了竞争,这时,教师要摆脱“决策者”或“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协调者”,使学生的合作任务成为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协调者”,要引导学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条件,有效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引导学生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打破各小组间的信息壁垒,小组任务要排除外在的动机,如获得加分等。各小组要相互分享信息,交流学习技能,介绍学习经验,使小组合作实现广义的各小组间的合作。

实践证明,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活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是互相学习、促进的过程。这有利于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共同发展,照顾不同的学生。小组内成员配合更加默契,小组间成员取长补短,学生在友善、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

(四)开展多维评价,鼓励全员参与。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应以群体评价为主,坚持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的原则和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最终目标。如果合作归合作,评价归评价,合作时是集体智慧,评价时却是个人才能,这样就会顾此失彼,势必打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合作之星”、“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和“集体智慧奖”等。评价也可分层次进行:小组内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等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当然,对于那些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我们也不能吝惜真诚的表扬和赞许的目光。只有既兼顾到个人,又照顾到小组整体,才能确实调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定向,增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最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开发潜能的平台,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增长了学生的智慧,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加强指导,积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小组合作性学习已成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效率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刘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

[3]马智馨.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小学),2012.

走进重阳节综合实践(新 篇12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选题背景(一)活动目的

重阳节,每一年都过,但是有一些古朴的习俗却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地流失了。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渊源,也都有着独特的节日韵味。了解传统节日,既是学生丰富对社会的感知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大契机,何不开发一下好好地利用呢?

(二)活动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与人交流分享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学做重阳糕,了解重阳糕的做法,感受、积淀、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锻炼、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调查访问、与人交往、协作等能力。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提取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自主调查、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指导我们科学地安排生活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型设计

“难忘重阳节”主题活动课程共分为四个单元,活动时间为2009年10月至12月,共计8课时。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1课时,课余1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3课时(探究实验课、专题研讨课、中期交流课),课余4周。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2周。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课堂2课时(成果展示课、结题报告课),课余1周。

二、活动过程:

第一单元 开题活动

活动目标:

1、教会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指导学生运用访问、调查、网络搜索等方法获得信息,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重阳糕的做法。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重阳节,每一年都过,但是有一些古朴的习俗却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地流失了。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渊源,也都有着独特的节日韵味。那我们要了解我校的同学和老师,你想到什么方法吗?你会进行调查活动吗?

2、方法指导

围绕活动的展开,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并作适时的方法指导,教会学生注意小组分工合作,调查前设计好调查表,注意设计好调查问题,调查同学们身边的有关重阳节的信息。(1)

家乡的重阳节风俗是怎样的?

(2)

过节的时候家里做重阳糕吗?谁做?怎么做?

(3)

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你会组织同学们开展那围绕主题的哪些方面的研究、活动?

3、案例分析

学生提出调查中会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交流解决方法,通过交流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4、巩固方法

谈收获,回忆本节课学会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小组。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探究实验

一、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与人交流分享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学做重阳糕,了解重阳糕的做法,感受、积淀、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锻炼、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调查访问、与人交往、协作等能力。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提取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1、自主调查、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指导我们科学地安排生活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

最近我班开展了关于认识重阳节的习俗和了解重阳糕的做法的调查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活动的调查情况及其分析和有关重阳节的信息,说说你们是怎样开展调查活动的?

1、汇总同学们调查的结果。

(1)有关重阳节的风俗,大家了解得还是比较全面的,提得最多的是吃重阳糕、登高。

(2)有关家里做不做重阳糕,情况多样:有的是年年做,有的是有时间才做;有的是爷爷奶奶做,有的是妈妈做;做法上也有一些出入。

(3)有关活动的策划,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活动,如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为什么要做重阳糕等;另一类是实践活动,如做重阳糕。

2、调查情况分析。

(1)学生很认真地参与调查活动,有的是请教家里人,有的是请教邻居,还有的是打电话询问亲友,还有一些进行了网上搜索。学生对该活动主题有热情,这个活动可以开展。

(2)学生的提议很有价值,或说重阳节的故事,或做重阳糕,都体现了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由此,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了保障。而学生的能力与活动,定能互相促进。

3、全面了解有关重阳节的信息,确定活动子课题。(1)学生利用网络全面查找有关重阳节的信息。

(2)讨论、确定活动的子课题: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风俗(做重阳糕、赏菊、登高、饮菊花酒、配茱萸、赛风筝)、重阳节的文学作品、重阳节的祝福、其他相关资料。

(二)、活动小结

1、看到这些统计结果,你什么话想说?想给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提一些建议和意见吗? 学生自由写建议,学生全班交流,然后把温馨提示,贴到黑板上。

2、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专题讨论课 活动目标:

1、学生自主交流活动困惑与收获、互提意见,体验小组学习,互相促进的乐趣。

2、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学做重阳糕,了解重阳糕的做法,锻炼、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调查访问、与人交往、协作等能力。共同讨论,小组制作成果展示计划。活动过程:

一、回顾前一阶段活动情况

同学们,我们已经利用了几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展开关于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学做重阳糕,了解重阳糕的做法的调查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够各展所长,为小组出谋划策,每一个小组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活动的经验和感受。

二、经验交流

小组内每个学生在组长的指挥下有序地交流所知所感,包括调查活动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态度,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技巧,整理数据的技巧,比较数据,获取信息等能力的交流。组长负责记录,各级派代表交流,汇报经验,表扬先进个人及小组。

三、活动的过程 重阳节的风俗汇报活动

1、各小组分头准备。(1)集体商讨:汇报的方式有哪些?(表演小品、制作幻灯片、制作祝福卡等。)(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选择适合的汇报方式,自由准备。

准备的过程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做重阳糕小组”。他们为了带领同学们一起成功的做出重阳糕,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请来了自家的奶奶,亲自向奶奶取经,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做重阳糕的过程,掌握重阳糕的做法。他们的精神可嘉!

2、集体汇报活动。(1)赏菊小组汇报

①介绍重阳节赏菊风俗的来历;②利用幻灯片向大家展示众多菊花的图片,让大家体验赏菊的美好感受;③发布马杭菊花节的信息。(2做重阳糕小组汇报

①利用幻灯片展示制作重阳糕的步骤,讲解制作方法;②提供事先准备好的做重阳糕器具,请进爷爷奶奶,带领同学们一起(分组)制作重阳糕;③采访同学们制作重阳糕的感受。(3赛风筝小组汇报

①介绍重阳节放风筝这个习俗的来历;②向同学推荐搜集到的贾平凹的文章《风筝》以及几首和风筝有关系的诗;③提议老师组织同学开展放风筝活动。(4)来历小组汇报

①以小品的方式汇报重阳节的来历故事;②谈排练过程中组员之间发生的矛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5)

饮酒小组汇报

①利用幻灯片介绍重阳节喝什么酒、酒的用途、和酒有关的诗词等;②请大家喝菊花茶。(6)

文学作品小组汇报

介绍有关重阳节的文学作品(对联、诗歌等)。

(7)登高小组汇报

①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介绍有关登高的诗词、登高的切身感受;②向同学们推荐鱼窝头适合登高的地方。(8)品尝重阳糕

①每一小组的同学品尝自己制作的重阳糕;②一起说一说品尝自己做的重阳糕的感受;③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场打电话给外地的亲人。

上述有关重阳节的集体汇报活动,同学们参与得始终兴致盎然,并尽心尽力。从同学们一张张兴奋与喜悦的脸上,不难确定,他们在活动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丰富了体验。该活动也得到了东涌镇指导中心有关领导的肯定,他们这么评价:“本次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结构有序,符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生研究小组陈述了前期研究的阶段性进展,并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四大内容相互整合的基本思路,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个教学可以得到传承,定位准确,从传统的文化出发,引申为专题研究课,进而成立专题研究小组,结合着一个小组制作重阳糕,使得小课题的研究和劳动技术整合,最后一个敬老环节,又和社区服务联系整合在一起,整个教学是一个朴素真实的研究文化,学生个性张扬。该课研究过程真实,课题选择贴近生活,教学效果良好。”只是有点可惜的是,还有两个小组(配茱萸小组、从其他资料小组生发出的各地风俗小组)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在现场会上汇报。如何更有效的安排、调控集体交流的时间,以确保每一小组都能汇报到或者是否可尝试运用其他的汇报方法,这在以后还要进一步思考。四评价活动

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但以自我评价为主体。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成果展示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学做重阳糕,了解重阳糕的做法,感受、积淀、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展示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合作成果,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们,同时肯定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展示及交流,培养组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

二、各小组之间展示成果集,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方法,特别分享活动的心得和体会。

三、小组评价与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选出优秀小组发言,交流活动经验。

四、教学活动反思

(一)活动的总结

余音在活动的全面回顾篇中说:“最令我难忘的是重阳糕小组的汇报方式,他们不仅给我们介绍了做重阳糕的方法,还让大家亲自尝试着做了一次重阳糕。同学们按照指导员的指挥,先是筛粉,筛粉时要用手搓碎颗粒状的面粉,接着在蒸笼上垫上纱布,然后将筛过的面粉放在蒸笼里,再在面粉上放一张纸,用刷子把面粉刷平。同学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将重阳糕的整体做了出来。下面该装饰了,大家将蜜枣、红绿丝、葡萄干、芝麻等装饰物按顺序放在了糕上,配合得相当默契。该上蒸锅了,我们将糕依依不舍地拿了出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早已等得心急如焚。终于,糕蒸熟了,香味十足。大伙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便狼吞虎咽了起来。‘好好吃噢!’同学们一边吃着,一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吃到了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做出来的重阳糕,怎能不高兴,不欣慰呢?此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到这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好期待下一次重阳节的到来。”

(二)学生的收获 徐豪在总结中说:“每一个小组的汇报都独具特色,就说赛风筝小组,他们事先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了风筝;祝福小组,给每个同学准备了重阳的祝福卡片;饮酒小组,干脆还拿来了干菊花泡菊花茶给大家喝,说什么小学生不能饮酒,就用菊花茶代替„„汇报活动结束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快乐,由此可见,这个活动我们开展得很成功!”

简韩在总结中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一句老话:‘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我们快乐。’” 黄靖儿在总结中说:“同学们,爱是可以传播的。大家一定听过《爱的奉献》吧,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冯雯雯在总结中说:“这次《难忘重阳节》的活动是那么别具一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准备工作到汇报交流,都是那么令人难忘,那么耐人寻味!” 王晶晶在总结中说:“年年重阳,今又重阳,这个重阳节过得十分快乐。它让我们知道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让我们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让我们有滋有味地度过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重阳节。” 陈梓杰在总结中说:“我们的活动圆满地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各种风俗、重阳糕的做法„„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个节日。”

(三)家长的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我们的孩子一起动手,小组团结合作,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展所长,小组中不断地经历肯定和被肯定,自信心不断地增强,交往能力也得到长足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效果很好。

——马殿坤妈妈

这段时间,孩子进行了了解学校师生的一系列活动,在他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不但对教师和同学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学会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增强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韩炎峰爸爸

五、活动的评价

本次活动采用自我评价、指导老师评价以及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学生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也有他人对自己的鉴定。不论是自我肯定与批评,还是他人提出建议,均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学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拥有平和、谦虚的心态,而他人评价也都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整个活动从前期准备到后期评价,可以说都开展得非常有意义,深受学生的欢迎,家长也大力支持。

六、指导反思

每一次指导长线的主题活动,感觉都非常辛苦,因为活动过程中总有很多意料之外的状况出现。然而,等到总结、回顾整个活动的时候,又总是很欣喜,觉得付出的辛苦是那么值得。

《难忘重阳节》让我又经历了一次指导的幸福。

资料搜集中,大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错过任何一点点跟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处理中,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只为作一个最适合自己小组研究主题、尽量完美的汇报;为了做出成功的美味的重阳糕,重阳糕小组的同学试验了一遍又一遍,其他同学也都从家里带来了要用的器具和要用的材料;准备汇报的过程中,不同组的同学还会提一点参考意见„„

看着同学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碰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闹了矛盾也以大局为重和好如初„„我真是高兴!高兴于同学们面对困难的勇气,高兴于同学们学会与别人协作,高兴于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并懂得怎样去实现目标„„高兴了,欣慰着,便幸福了,所有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而付出的心血都值得了。

习以为常的一个节日,竟成为学生们热衷于开展的活动,再一次验证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去发现,去利用,很多平常的事物就能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乐园。我想,以后的传统节日也这么搞,譬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既有可供研究的内容,也有可供实践操作的内容,相信学生一定会依然非常欢迎、非常接受的,也相信他们依然会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当然,每一次的活动也都有不尽善尽美的地方。这一次《难忘重阳节》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子课题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的精确,好像我和同学们在汇报交流活动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文学作品小组是不是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事实上有好几个小组都提到了相关的诗词,如赏菊小组的咏菊诗、登高小组的登高诗等。这提醒我和学生:我们在确定子课题的时候,在考虑全面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分析、精简,以避免发生重复的现象。另外,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互动还不是特别的充分,对于各组汇报的成果,大家似乎都是持肯定的态度,而少有批判的精神。看来,这在以后的活动中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合作要,但批判也要,这样我们才会取得更多的进步。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紧张的活动,因为活动内容很多;这是一次激动的活动,因为让大家尝试做了平常不怎么会做的重阳糕;这是一次喜悦的活动,因为大家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很多的快乐:表演、欣赏小品的快乐,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重阳糕的快乐„„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上一篇:诚实守信 教学设计下一篇:缩写猴王出世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