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2024-08-27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精选8篇)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篇1

田园综合体的运营模式、投融资

模式及产业模式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在分析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意义及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运营、融资、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相关支持政策、产业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一个村域或者几个村域范围来讲,报告里面提到的五点总体要求也都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合适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中同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丽新城镇建设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它能够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常态条件下,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与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相吻相合,也得到了国家多方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田园综合体与美好生活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城市居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田园综合体作为“逆城市化”的典范,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蓝城理想小镇就是“逆城市化”建造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生活品质和人文内涵接近于天堂的理想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2012年--田园东方开启地方实践。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落地。

2016年--田园综合体从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中央农办领导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

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演变可以看出,第一,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件大事; 其次,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新业态。第三,田园综合体是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重要形态结构和产业组成部分。第四,田园综合体应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第五,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第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第七,国家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并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及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在一定资源条件下,通过各个产业交互渗透,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及成功案例分析

1重建美丽乡村--田园养老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及我国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乡村田园养老度假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乡村田园养老以农业休闲为主体,利用乡村特殊的自然养生条件及富有乡韵、利于康复身心的人文环境,与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森林度假等相结合,开创出一种集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乡村社区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成都幸福公社就是乐享田园度假养老的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幸福公社--乐享田园度假养老

运营模式:幸福公社把家庭度假、老年人养老、中年人养生、儿童亲自然教育、全国旅居、运动休闲、有机农业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旅游养老地产。幸福公社通过营造生态绿色的田园生活,健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实践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健康生活。“农耕生活,手工村落”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健康养老生活的创新。

1.项目选址: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自然人文环境优越。

幸福公社位于川西旅游环线的核心位置——成都大邑青霞镇的烟霞湖风景区,烟霞湖风景区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距成都市50公里,30分钟车程,属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北邻街子古镇、青城山、都江堰,南至新场古镇、花水湾、西岭雪山。

2.艺术生活--创意之美

幸福公社引进五十多个手工艺匠人,包括活字印刷、酿酒、织布、皮影、蜡染、剪纸 豆制品、酿酒、木雕、制茶、制纸„„用传统的手工智慧让老人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

3.幸福农业--田园养生

幸福公社的农业模式,是尝试从从中国城市食品的现状出发去现状去改变农村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由城人群的食品安全的痛处着手,回归到食品源头,改变思想,进而改变生活。亲手生产,亲手种植,亲手收获。社员们共同遵守《绿色公约》,几百亩的农田,经过五年的净化,没有化肥农药,每家的土地里可以长出干净的蔬菜。

自然的生态中,没有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形态,人的欲望、无节制的生产、浪费性的消费、对匮乏的恐惧,必须去大面积的单品栽种和耕种,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所谓的美好的就是彼此的协调融合,永恒的平衡体。

4.幸福健康--田园养老

幸福公社与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团队。利用云计算快速传输,监控业主身体信息;二期规划了一万方的失能老人管理中心,将幸福公社四位一体的养老管理模式完善。幸福公社一期距离中心城市六十公里,更多的考虑是健康型老人的问题。目前二期开工建设在即规划了失能型老人养老机构。社区配置了护士团队,解决常规的入户看护问题。

幸福公社对养老市场做出了一个细分,更多关注城市型中老年的健康型养生需求,主要年龄段在五十到七十五,他们对邻里,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多,不是城市型重度养老的概念,带有比较强烈的旅游观光特征。其实是用乡村田园模式来承载养老的细分市场。

2片区开发模式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及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

该模式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3产业带动模式

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中,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会带回土特产品。

4科普教育模式

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5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6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农业园区。

三、田园综合体投融资创新模式与实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村镇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但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投入高,开发周期长,项目前期没有资产可供抵押贷款,投资回报率偏低,回收期长„„种种因素表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融资是第一道坎,根据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特点,本文梳理了田园综合体的八种融资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PPP融资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特殊目的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

PPP合作模式具有强融资属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在PPP项目的合同约定范围内,参与PPP的投资运作,最终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在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退出股权实现收益。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对PPP项目提供资金,最后获得资金的收益。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

田园综合体在导入产业时,往往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这种模式根据融资结构的主导地位分三种类型。

一是政府主导,一般由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发起,政府委托政府出资平台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政府作为劣后级出资人,承担主要风险,金融机构与其他出资人作为优先级出资人,杠杆比例一般是1:4,田园综合体具体项目需金融机构审核,还要经过政府的审批,基金的管理人可以由基金公司(公司制)或PPP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制)自任,也可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这种模式下政府对金融机构有稳定的担保。

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成立基金专注于投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般由金融机构做LP,做优先级,地方国企做LP的次级,金融机构委派指定的股权投资基金作GP,也就是基金管理公司。

三是由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主导,这类模式中基金出资方往往没有政府,资信度和风险企业承担都在企业身上,但是企业投资项目仍然是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政府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企业的运营灵活性大。

(三)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

利用已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但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可以努力使得所运营项目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如果进入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国家的专项基金是国家发改委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的长期债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是一种长期的贴息贷款,也将成为优秀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

(四)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然后统一投资于特定的项目,以项目的运营收益、政府补贴、收费等形成委托人收益。金融机构由于对项目提供资金而获得资金收益。

(五)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在满足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

(六)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有三种主要方式:1.直接融资租赁,可以大幅度缓解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期的资金压力;2.设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3.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可以尝试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个领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ABS)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业务活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

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资产证券化存在资产权属问题,但在“基础资产”权属清晰的部分,可以尝试使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模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八)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中,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业务等。实际操作中,上述八种融资模式往往是前两种为主,根据小镇建设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结合其他融资模式组合使用。

田园综合体建设将对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要做到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田园综合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内涵和经济支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版权说明】

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元亨智库院长卢新生教授

研究员屈玲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篇2

1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层次划分

智慧城市根据地域特点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即国家、区域和市域。

不同的国家, 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资源等等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这就决定了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建立必然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国家层面主要体现为总体的规划, 通过将指挥城市的发展规范以制度的方式建立起来, 对于智慧城市具有实行约束力, 并树立制度的权威性, 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层面上, 其主要体现为城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这也决定了其在发展模式上, 依据城市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模式, 智慧城市的治理是以市民为中心的;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盟模式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之上的, 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欧盟委员会统筹规划, 各个欧盟成员国发挥各自的特点;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模式, 则是以政府为主导, 将建立构成智慧城市的各项元素发展起来, 其主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

市域层面的智慧城市发展, 是根据城市所具备的条件不同,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上也会选择不同的模式。比如, 当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的时候,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就会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各种虚拟城市, 数字城市等等成为了诸多城市发展建设的目标。比如我国的北京建立起“城域网”, 主要向用户提供各种公开信息;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 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简化服务流程, 建立了北京数字城市。

2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逻辑架构

智慧城市, 不是单纯的“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 而是建立在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以民生需求为核心的, 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网络化管理,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 通过对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基础环境以及与城市中的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 通过多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和充分利用, 使城市的治理与运营更为简捷、高效、灵活。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安全、环保的服务模式, 让现代城市更安全、健康地向未来发展。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逻辑架构如下图。

2.1 智慧城市的主体要素

智慧城市发展的主导者是政府, 其作为城市发展的领导者, 承担着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责任。在城市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 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将市民的力量充分地发挥出来。智慧城市的建设, 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外, 还要注人文气息、观念意识等等, 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者和消费者, 其文化素质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并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

2.2 智慧城市的资源要素

基础设施和应用性服务是构成城市资源的两项基本要素。智慧城市的建立, 就意味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城市环境有网络服务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然而智慧城市并不是单纯的“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 而是建立在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以民生需求为核心的, 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比如, 贝尔信所提出的智慧城市, 是对新一代智慧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容量智能存储技术、智能感知和自动语义识别及统计技术、新型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图像表现技术、高倍压缩传输高清格式视频图像技术、3DGIS实景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目标识别和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有线与无线网络组网和传输技术等。

2.3 智慧城市的环境保护要素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建立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 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需要各种能源, 这是它的生命所在。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 通常都习惯于应用科学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让一切行动都顺畅、通达, 让自己的生活可以随心所欲。单方面的欲求导致了城市一步一步地趋近崩溃的边缘。智慧城市的理念则是, 让城市中的居民与城市的规划之间互动起来。城市可以提供给居民日常所需, 但是不可以奢求, 同样, 居民也要在自己获得周到的服务的同时, 为城市做出一份贡献, 那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要过分索取。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 节约能源, 并不断地开发新能源, 成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主题。比如, 在城市电能的使用上, 通过感知器以及自动跟踪装置, 能够随时检测出电能的使用状况。将电能的配置结构优化, 以保证电能使用能够灵活调配,

2.4 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要素

“建设智慧城市, 创新社会管理”是2011年为国际城市论坛年会的主题。社会管理, 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整个社会的运行过程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为了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转, 相应的管理部门要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几乎城市中的所有的因素都包容在这座智慧城市中, 有公共设施, 有基础设施, 有人类生活的环境, 还有自然资源, 城市资源, 能源、企业、经济和金融、社会民生服务等等都经过了数字化处理, 让城市公众可以享受到信息资源。社会管理被提到了城市管理的日程上面来, 它已经成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3 总结

综上所述, 智慧城市是建立在知识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其发展模式中的各项要素相互作用, 形成了推动城市发展的综合体系。如果说知识城市是一个有目的地鼓励培育知识的城市, 那么, 智慧城市则是在战略上执行一项有目的地鼓励知识培育、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提升创造力, 来推动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摘要: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以研发、技术、智慧创造出来的新产值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科学治理城市, 使城市更趋于合理化发展。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是将各项要素建立起内在的关联以形成综合逻辑架构。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综合逻辑架构进行研究。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篇3

引言

中国乡村景观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从韩国、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理论和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自己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旅游等八个方面。十六大以来城乡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一体化进程似乎仍旧以城市为主导。乡村劳动力输出越来越大,在这些劳动力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同时关于城乡发展,乡村建设上的许多问题接踵而来,空心村、留守儿童、土地荒废无人耕种等等。单方面的号召城乡一体化显得毫无意义,如何留住“乡愁”同时又能让人们富起来?

通过对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对其整体规划设计的方法、新思路,从而为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前期提供理论参考。经过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将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将原有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多样化,丰富当地居民的收入结构,为农民增收。让城市居民回归乡村、体验民俗、感受乡愁。

乡村田园综合体概念

从早期的观光农业,到现在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农业旅游综合体再到田园综合体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在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探索一种可能。它是在“生态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恢复乡村独有的美丽与活力,成为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田园综合体特征

1.以一定的田园景观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是在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农俗文化、农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综合体形式,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质。

2.以观光休闲功能为核心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旅游、娱乐等休闲活动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成为人们的重点选择旅游度假目标。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动农业从单一第一产业往二三产业延伸。

3.以综合开发为主要手段

(1)乡村农业景观与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开发。运用农林牧渔资源结合自然生态资源,营造优美独特的田园景观、山水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进行合理结合,打造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需求。

(2)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产业。将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向泛休闲农业产业化转变,其中包括旅游、休闲度假、地产、会展等在内的休闲产业的中和发展架构。

(3)将农业生产区开发升级将目标进行综合打造。将农业生产区产业升级,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从而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区”、“农业休闲示范区”等综合目标构架。

模式升级 带动乡村发展

1.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

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到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展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体验将结合的开发模式,例如①营造农作物大地景观(例如油菜花),依托成片花海营造景观与婚纱摄影等娱乐项目相结合;②种植果蔬,将农俗体验与其相结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胡萝卜、花生,池塘边垂钓,将采摘果蔬学习制作农家食品等等农业休闲方式;③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如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星空庄园”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庄园,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

2.产品模式升级

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例如①生态水产养殖度假区,利用自然水体发展养殖业,让体验者体验垂钓、观鱼的乐趣;②葡萄酒庄园度假区,利用种植葡萄发展葡萄采摘区,将成熟的葡萄进行酿造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酿造葡萄的全过程体验其中的乐趣;③农俗体验度假区,以家庭为单位,闲暇时光居住在此,从事一些种花、种菜、修剪果树、采摘水果、蔬菜等乡间劳作,以此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④生态养生度假区,依靠山体种植茶树,通过体验摘茶,品茶感悟茶道,从中感悟禅意。

3.土地开发模式升级

从传统住宅到休闲综合地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村现状,由此,对于地产的开发形式分如下两种:①前期田园体验度假村运营地产。利用空余出来的部分房产在进行装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给游客,既为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游客更为深入的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大自然。②远期集养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休闲地产。

小结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优势。以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地产综合开发模式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知识流、经济流真正的反哺乡村。在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田园综合体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蓝图,满足了时代的生态诉求与人内心的最初梦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田园综合体用地政策汇总 篇4

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

集体建设用地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承载形式。集体建设用地,又叫乡(镇)村建设用地或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在国有建设用地一级市场中,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组织实施者,并代表全民享有土地收益权。而在集体建设用地一级市场中,政府仅仅是管理服务机构,享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才是组织实施者并享有土地收益。

一、土地流转:如何取得土地?

一种从政府拿地。从政府拿地的有这么几种:一是建设用地,要招牌挂的,拿过来以后搞房地产开发,70年的产权;二是产业用地,包括工业、旅游,也包括很多的新业态;三是公共设施用地,分两类:一类是基础设施,修路。另外一类是建医院、学校。另一种是从农民手里拿地。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宅基地、四荒地、林地、滩涂河谷地。农村可用的资源有什么?一是资源性的资产,包括土地、滩地、草原、山地、森林、荒地等等;二是经营性资产,就是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的财产、设施、厂房土地;三是非经营性资产,就是现在在农村里面的比如说学校、医院、村委会等等,他们所占的地和住房设施是非经营性的。

二、新政策

对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特别有效的三大类政策:一是农村3P的模式,以及国家发改委联合6部委提出的农村三产的示范园区;第二个是农村土地改革的七个政策,包括试点的内容;第三类政策是有关扶贫的政策,国家提出把一二三体制政策拿出来,一定要有支持和优惠的政策。现在政策在突破的过程中,农村的土地三权分制改革,就是现有的耕地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叫所有权,一部分叫承包权,另外一部分叫经营权,这个分摊的价值非常的大。

宅基地和征地制度,这两个也要有重大的变革。这几项改革如果全部完成或者说推进之后,将为城市资本下乡,搞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改革的方向:资源性资产,确权资本化、市场化交易流转、可贷款抵押。买的是经营权,不是所有权,所有权依然是集体的。

(一)关于耕地

获得农村耕地的时候,建议只拿经营权就可以了。还有在拿到农地的时候有一些政策的限制,一个叫基本的农田,一个叫一般的农田。建议按比例拿一些,但是基本农田现在国家的政策限制是非常的严格,包括空间都不能挪动,每一个省的国土厅都有一个资料,清清楚楚标明是不能动的。可动的是哪儿呢?你要有一些基本的农田,基本农田有一些补贴,一般的农田可以搞位移,或者说小设施都可以。

再一个要关注的是,如果搞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肯定不是只种地,而是要三产融合,要建一些设施,过去在农田搞一些设施,有开生态餐厅的,甚至有在大棚中盖别墅的。现在这些行为是被禁止的,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在一般农田中建一些三产设施是国家鼓励的,前提是三产设施要按照建设用地管理交付。现在对耕地管控的程度非常严格,最好不要搞小把戏,按照正常的方式拿下一些地,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在一般农田上搞一些设施。

(二)关于宅基地

中国的宅基地在全世界政策是最复杂的,我们国家的宅基地房子是个人的,土地是集体的,一户一宅是国家的规定。宅基地无偿分配,你是村子里面的成员,村里就应该无偿给你分块地。宅基地的房子和土地是分离的,农民把宅基地卖给别人之后,不能再给第二套。现在的改革有一个待突破的宅基地的转让,宅基地可以转让,但是不能突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模式。

宅基地建设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最成功的是浙江的桐庐,这是我们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特别重要的试点,而且率先取得重要的成果,大家看看它是怎么样通过宅基地的改革引进城市资本的。一是确权,我们国家农地确权基本上完成的,但是宅基地的基本确权没有完成。二是确权之后,农民把不用的废弃的宅基地交还给集体,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三是集体采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合理合法的引进城市资本了。

(三)关于四荒地

四荒地风险最大,但是收益也很大。明年中期的时候,有关四荒地更开放的政策将会出台。特别希望突破的有两点,第一个是四荒地将来证券化,第二个是可上市。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你就有退出机制了。投资最重要的要有退出机制。四荒地属于谁?集体所有。拿下四荒地有两个最大的好处,一个是要和集体签合同。二是四荒地是没人管的地,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你可以发挥很大的空间,可以当建设用地使用。

(四)关于集体建设用地、空心村

综合实践《走进田园》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乡村景物特点和乡村各方面生活情况。

2、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3、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4、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田园景物特点。

5、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6、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学习重点】

1、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2、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学习准备】

1、教师了解学生对田园的认知情况,设计建议学生活动范围和形式;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

2、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中了解各方面田园资料,发掘自己感兴趣题材,收集资料。

3、准备表演汇报时的各种用品。【学习过程】

田园交响乐──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

一、导入

1、师生比赛田园诗接龙。

2、(课件展示一段优美的田园风光,师配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诗人苏轼带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田园。我们轻轻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就会闻到瓜果的芳香;我们静静地坐在夜晚的池塘边,就会听到青蛙的歌唱;我们快乐地躺在辽阔的草地上,就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田园,(板书)奏响田园的交响乐吧。

课前,各小组积极地准备,有的采访家人,有的亲身体验,有的上网收集资料,今天把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诗情画意话田园(小组展示)

1、相声《诗情画意话田园》──本组其他组员背诵其他诗歌 2、互动:

组员采访大家觉得我们表演得怎么样?谁也能分享一下你们知道的关于田园的诗?

3、师小结:

古人描写的田园生活真有情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到乡村生活的宁静、舒适。

三、我的田园足迹(小组展示)

1、学生把自己曾经到田园游玩的照片配上精彩的故事,向大家介绍 2、互动:

组员采访大家觉得我们说得怎么样?你也有有趣的经历和我们分享吗? 3、师小结:

我很感动,你们在田园游玩的过程中,真正亲近了田园,发现了很多新鲜事,还能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你们再也不是田园中的“无知少年”,而成为了乡村小博士、小能手呢!

四、小眼睛看大世界(小组展示)

1、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外农村的资料,谈体会。2、互动:

⑴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⑵可以向他们提问题,包括制作手抄报方面或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3、小结:

原来中外农村各有优势,感谢你们从各方面收集、整理资源,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我们也要向你们学习搜集资料的好方法,相信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田园生活趣味多(展示)

生展示田园食品、小朋友玩具等。说话训练:吃马蹄,引导学生仔细品尝,把感受说出来(请一生说,师点评按顺序讲、说具体,生同桌再练说,再请一生说)

小结:原来吃喝玩乐中都有那么多学问。

六、田园心语

过度:通过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请同学们为田园设计一则精彩的广告吧,让更多的人走进田园,热爱田园。

1、小组讨论──自由写作2、汇报。

七、总结活动,回归文本

1、总结: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篇6

单位名称:兰州中利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xx年4月28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2332234065Q,

注册资本200万元。

公司类型: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农业技术开发,农业信息询咨,农机服务,瓜果蔬菜、花卉种植及销售,园林绿化,草坪、盆景的培育及销售。

人员结构:公司组织机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置,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管理机构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本项目设计定员为30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技术人员3人,普通员工15人,后勤人员6人。

二、项目简介

《“长川山居”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

本项目已通过皋兰县发改委立项并已经获得县国土、规划、环保、维稳等相关部门的核准批复(详情请登录皋兰县政务网查验。项目名称:《“长川·山居”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项目代码:20xx-620122-01-03-001491)。

该项目共需流转315亩农用地,主要建设内容:

1.既有建筑装修改造工程3300平方米;

2.既有日光温室提升改造50座(50亩);

3.新建双杆四膜新型钢架大棚50亩;

4.新建集育苗、观光、展示、培训于一体的连栋大棚3000平方米;

5.苗圃建设50亩(银杏、国槐、栾树、法桐);

6.果园建设50亩(葡萄、石榴等);

7.改造绿化4000平方米;

8.新建道路3000平方米。

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既有日光温室提升改造50座(50亩)、既有建筑装修改造工程、果园建设25亩(葡萄、石榴)、苗圃建设20亩(国槐、法桐)、改造绿化4000平方米、新建道路3000平方米。

项目实施涵盖水果蔬菜设施种植、民宿、亲子教育、旅游、苗木以及相关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多种农村业态一体化发展。本公司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利用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建设地资源及区位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高标准生态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运营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年均利润70万元以上。为我县现代农业及休闲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公司为初创公司,此项目为农业项目,投入巨大。我公司在运营中资金短缺,希望上级领导予以支持。

妥否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篇7

1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就其物质属性来说, 属于很好的可利用物质, 目前秸秆利用率也越来越高, 可广泛用作燃料、饲料、肥料、基料、原材料等。然而就全国来说, 农村对秸秆的需求逐渐减少, 秸秆已经是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 大量秸秆的处理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50%以上秸秆仍然主要用作燃料, 以直接燃烧为主。每年开春之后, 农民第一件事就是在田间就地焚烧秸秆, 烟熏火燎, 还不卫生, 导致空气严重污染, 也带来道路交通甚至影响航空业, 同时隐藏着巨大的火灾隐患, 虽然被政府部门年年封堵, 但成效甚微, 其能源利用率也仅为13%。

近几年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推出了秸秆气化技术, 以秸秆为原料, 通过不完全燃烧或干馏, 生成可燃性气体作为燃料, 满足了人们对液体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可以秸秆为原料, 通过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作燃料, 实现秸秆的完全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可将能源利用率提高2~4 倍, 但应用很少。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耕畜减少。农用化肥被广泛利用后, 传统的沤肥逐渐减少了, 在秸秆大量过剩的地区出现了秸秆还田。也有一部分被作为原材料应用于造纸、餐盒、包装板、隔音板、保温材料、人造炭、活性炭等。

近年来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新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没有建立有效机制, 导致秸秆使用技术比较低下, 一些先进适用的机械化秸秆处理技术和装备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2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资源利用方式简单粗放

废弃量大, 利用率低, 只占吉林省秸秆资源总量的15% 左右, 主要用作农村生活燃料和牲畜饲料, 大部分直接就地焚烧还田, 这种处理方式看似快速、省时、省力, 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 但同时也潜藏着巨大安全隐患, 产生大量烟尘, 造成空气环境污染。还有一些秸秆资源被用作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剩余大量秸秆资源被农户收集, 田间堆弃, 任凭风吹雨淋腐烂变质, 浪费严重。实际上真正用于新能源开发利用仅0.5% 左右。

2.2 秸秆资源利用附加值偏低

加工转化能力不够, 用于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的秸秆数量十分有限, 用于秸秆固化、秸秆炭化、秸秆气化和秸秆生物燃料发电的比重也普遍偏低。秸秆资源具有分散、体积大、季节性强等特点, 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收获期短且劳动强度大, 严重制约了秸秆资源的收集力度, 加之后期贮运成本过高, 运输难度极大, 原料供应难以保障, 导致企业运营成本较高, 所以大多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分散经营水平上, 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格局。

2.3 长期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科技创新滞后

一些关键性技术尚未突破或存在着不成熟, 秸秆综合利用成熟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特别是一些适合广大农村的低成本、高效益、小型化、多功能实用化处理秸秆技术缺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4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利益机制尚不健全

虽然吉林省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普遍存在着综合利用率低, 工作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高效秸秆处理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市场化利用机制不完善, 缺乏可持续利用秸秆的利益激励机制, 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的长效机制,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2.5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宣传不够广泛

广大农民对生物质能的情况不了解, 致使大量秸秆资源浪费。加大焚烧秸秆危害宣传力度, 向广大农民发放国家关于管制燃烧秸秆的相关政策宣传手册, 让农民更直接地、更清楚地了解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处理秸秆的方法, 如机械化秸秆还田、栽培食用菌等等, 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6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到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 因而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部门之间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吉林省在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各部门之间联合也不够紧密, 秸秆综合利用推广受到阻碍, 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3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加大实施秸秆还田, 重点推广玉米根茬还田、保护性耕作还田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技术, 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加大玉米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购置补贴力度, 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和秸秆还田效果, 促进秸秆直接还田。

加快实施秸秆青贮大力发展秸秆养畜, 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 技术服务、招商引资等形式, 积极推广秸秆饲料新技术研发和加工转化, 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发展, 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 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秸秆高端化、能源化利用, 抓好秸秆制糖、聚乳酸、造纸等高端化利用重点项目, 以及秸秆发电、生物天然气、秸秆固体燃料等能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认真研究制定和争取落实相关政策, 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协调对接机制, 帮助企业解决收储、运输等现实问题,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促进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秸秆资源生产食用菌。主要以吉林省的食用菌生产企业为龙头,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优势提供技术支持, 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用于食用菌栽培基料, 其培养基用完后还可以实行废料还田, 形成食用菌—农作物秸秆—菌渣饲料—饲养业—有机肥料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该项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 既可解决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 解决露天焚烧秸秆这一难题, 又可丰富人们的食物结构, 帮助农户和食用菌生产企业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为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最有效、最持久的捷径。

建设大型生物有机肥料生产厂, 粉碎秸秆快速发酵制造有机肥料, 该项技术已日趋成熟, 应用前景广阔, 不仅可以“消化”大量剩余秸秆, 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利用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 建设大型秸秆炭化工厂, 把秸秆炭化获得炭粉, 再将炭粉与化肥混合施于农田中, 既可减少化肥流失, 提高化肥利用率, 又可增加粮食产量, 可谓一举多得;秸秆生物燃烧环保发电厂建设, 促进清洁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形成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不仅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加农民的收入, 还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短缺, 改善生态环境;大型秸秆固化装置建设, 将农作物秸秆压缩为棒状、块状等成型燃料从而提高其运输和贮存能力, 改善秸秆的燃烧性能, 提高利用效率,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4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制定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固化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从事秸秆发电、秸秆干馏、秸秆有机肥生产、秸秆饲料加工等秸秆能源化生产企业实施补贴。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政策性贷款的扶持力度,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4.2 重视技术研发, 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加强与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集中各自科研、人才优势, 整合资源, 形成以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共同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 共同构建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高端创新平台, 并结合我省实际, 加快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对接和科研成果转化, 形成收集、运输、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的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体系, 为推动和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吉林发展贡献力量。

4.3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 制定合理有效措施

首先应立法或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农民焚烧秸秆, 加强秸秆禁烧的巡查与检查, 加大环境保护和监察力度, 实时监测空气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然要想彻底禁烧秸秆, 光靠环保一个部门是不行的, 还需要科技、农机等多部门开展联合行动, 不断加大成熟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4.4 高度重视宣传培训, 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通过广播电台向群众宣传秸秆禁烧工作,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发布信息以及电视台播放滚动字幕等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普宣传。深入田间地头, 走村入户, 在各街道张贴标语、悬挂横幅, 采取流动宣传车巡回等方式宣传焚烧秸秆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为秸秆禁烧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农户秸秆禁烧的自觉性。

5结语

吉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 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利用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 已成为吉林省实现能源品种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加强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以秸秆为原料开发生物质能源, 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资源,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保护环境, 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直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吉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 秸秆资源非常丰富, 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可以说我省具有进行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广阔发展前景。目前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仍存在利用率低, 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就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我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 并结合我省实际, 提出吉林省秸秆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郑贵臣, 李华.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开发状况与发展趋势[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1, 27 (5) :75-78, 95.

[2]那伟, 刘鹏, 张永峰, 等.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分析评价[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 (4) :413-418.

[3]刘鹏, 那伟, 王秀玲, 等.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 2010, 35 (5) :58-64.

[4]康美娟.吉林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5]芦晓伟.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 2010.

[6]葛明华.吉林省秸秆资源现状与综合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篇8

秦晖 金雁 著 语文出版社 2010.1

本书是秦晖的成名作,初版于1996年。

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有过一次关于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作者以此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宋教仁传》

吴相湘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1

本书是吴相湘有关中华民国史研究的第一本著作,初版于1964年。

宋教仁是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又是民初国民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对宋教仁的历史活动做了充分的考察,澄清了以往的误传和错误,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结论,可谓海内外有关宋教仁研究的奠基之作。他的某些判断与结论(诸如北京兵变的内情),已经为后来的史料所验证,这也证实了他观察的细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本书出版后,一直广受好评,至今仍是研究宋教仁与民国史的必读书。

《夜来临:

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

吴国桢 著,吴修垣 译 ,马军 校订、注释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9.4

曾任国民党中宣部长、上海市长及台湾省主席的前国民党高官吴国桢,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五四运动、国共内战,以至两蒋台湾政权等。《夜来临——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Night Cometh)是他撰写于1955年的英文回忆录,原稿藏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珍稀文献室,从未刊发。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马军研究员的主持下,历经十年的艰难曲折,中文译注本终于出版。

《中央乐团史(1956-1996)》

周光蓁 著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9.12

中央乐团曾出访欧美,与世界一流指挥卡拉扬、小泽征尔、斯维特兰诺夫,及独奏巨擘奥依斯拉赫、史顿、曼纽轩等合作,并为数以百万计的工农兵演出,熬过多次运动的争议与起跌,一度贵为全国艳羡的样板团,最终却因市场经济下的改革浪潮而解散。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乐师回忆以及文件;但李德伦的女儿李鹿指出,作者“站在了错误的立场上,为那些对改革有意见的人鸣冤叫屈”,“不仅对我父亲李德伦,对其他坚持改革开放的音乐界同仁都进行了抹黑。”

《十年中越战争》

倪创辉 著

天行健出版社 2009.9

30年前,一场持续十年、近百万军人参与的中越战争,给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带来重大的影响。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者从中越历史恩怨、战争起因、兵力部署、组织指挥及参战的团以上单位的战场实况,从参战官兵生动真实的战斗过程记述,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从战例启示等方面秉笔直书,全书70多万字,系首部全面介绍这场战争的著述。

《革命年代》

高华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1

这本集子所收的是高华最近二十年所写的部分文章,最早的一篇写于1988年,最近的一篇写于2008年11月。文章所论及的,无论是近代转型、孙科、还是延安的新话语、建国初50-60年代的社会变迁等等,都发生在一种叫做“革命”的大背景下,虽然每一次的“革命”的内容、目标不一;而文章的内容则涵盖国民革命、共产主义革命、“继续革命”,故以《革命年代》为书名。

作者自述,这本集子既不是对革命的呐喊,也不是对革命的批驳与诘难,而是对生活其中的那个已经远去的革命年代的一份思索和纪念。

《革命与反革命: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王奇生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1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离我们太近,我们常常因置身其中而对习以为常的问题缺乏敏感性。适度拉开一点距离,以一种“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或能引发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本书的思考即就此而展开。

本书作者王奇生可谓当今治民国史中青年学者中之翘楚,其成名作是《党员、党权与党争》。本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民国政治,其突出特点在于“去熟悉化”,即对民国史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譬如关于民国县长和保长的政治、生活情境、关于国民党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活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等等,都有新的诠释,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小玩意——玩具与美国人童年世界的变迁》

(美)克罗斯 著 ,郭圣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1

本书系加里•克罗斯撰写的一部商业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作品,也是学科交叉研究的出色之作。作品通过近百年来美国玩具业的发展史,论述小儿的玩意儿在塑造幼儿的童年生活,培养他们兴趣,尤其在培养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体现的意义,并从商业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和阐明如何选择特定玩具和玩具模式,无疑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曲人鸿爪》

张充和 口述,孙康宜 撰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

张充和(Ch’ung-ho Chang Frankel),祖籍合肥,1913年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岁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忻等学昆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傅汉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

《跨海之战》

刘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1

上一篇: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反思优秀下一篇:浙江农林大学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