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2024-07-09

《田园》(精选12篇)

《田园》 篇1

一.传统田园题材的共同点

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要追溯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其后又出现了王维、 孟浩然等著名的田园诗人, 他们为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杜甫、白居易、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的田园诗为出发点, 总结出传统田园题材的共同之处, 即:描绘恬淡自然的田园之景;表现弃官躬耕的隐逸之志;采用隔河观望式的创作视角;运用简笔勾勒的描写手法。

二.《四时田园杂兴》实现对传统田园题材突破的体现

1.组诗的表现内容覆盖广泛

《 四时田园杂兴 》 不仅描述了王孟式的美丽田园风光, 而且全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忙时节的各项活动, 有辛酸, 有欢乐, 有同情, 有赞美;此外, 诗中还涉及到了劳动者的生活习俗, 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简言之, 麦黍桑麻之景、鸡犬蜓蛛之物、 山童老翁之人、耕作纺织之事、压迫剥削之苦、劳作丰收之乐, 一览无余, 无所不包, 尽收范成大的组诗之中。

2. 组诗首创四季体大型组诗的艺术形式

纵观文学史上作家的创作情况, 仅有魏晋时期的阮籍曾作过一组大型的政治抒情组诗, 共82 首, 陶渊明的组诗 《饮酒》 也只有20首。 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有60 首, 分五部, 每首都运用七言绝句的形式, 表现各具特色的四时之景, 又不乏优美明丽的艺术画面, 其体例和题材的有机结合是很多诗人无法企及的。

3.组诗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

组诗中多次用到了侧面烘托、暗示、对比的手法。这样的艺术手法在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的田园诗中并不多见, 他们大多运用白描的手法, 比如王维的“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范成大的组诗中没有佶屈聱牙的字句, 没有稀奇罕见的意象, 没有讳莫如深的旨意, 有的只是如陶渊明、王孟、储光绪他们那样淡而有味的田园韵味, 还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热闹而不嘈杂、浓艳而不露骨的农村氛围。

4. 从诗人的创作意趣上看, 是很明显的写实倾向

范成大的田园诗充分体现了其写实的倾向, 与陶渊明注重整体风貌、总体画面的描写方式大不相同。 组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我”基本不在作品中直接出现且作品的抒情方式显得从容不迫、舒缓自然, 使得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作者客观公正的态度, “雨后山家起较迟, 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 童子开门放燕飞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 》 (其十一) ) ”。诗人从容不迫地娓娓道出自己在田园生活中恬淡自足的心绪, 让人不禁沉浸在纯净、安宁、和谐的田园氛围中。 相比之下,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的陶渊明之田园诗在抒情节奏上就显得较为紧凑一些, 如在“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的情况下, 他尽道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的向往自由之情, 在《读山海经》极写 “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何如” 的优哉游哉的闲情, 又在 《归园田居》 (其三) 里突然以第一人称的身份站出来, 表现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的激切之情。 此外, 诗人对事物或现象渐变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深婉细腻。 例如:“橘蠹如蚕入化机, 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 翅粉才乾便学飞”非常细腻而生动地展现了蠹虫破茧成蝶的渐变过程, 给人一种强烈的生命震撼感。

5. 从诗人的创作立场上看, 范成大置身农民其中, 为农民说话

传统的田园诗侧重描写充满牧歌情调的恬静安宁的农村氛围, 这显然是美化了隐士眼中的农村。组诗抨击了农村中的苛政弊端, 体现了农民艰难的生计, 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还写了他们受到的种种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些在传统的田园诗中很难找到。

总的来说, 范成大的这组诗在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田园题材的不足, 突破了历来田园诗注重于山野风景寄寓隐逸思想的樊篱, 重在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全方位地描写农村生活的面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也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范成大著、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

[2]钱钟书:《宋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3]张爱东郭淑云:《中国古代诗人的仕隐情结》, 京华出版社, 2001年版。

《田园》 篇2

田园乐七首(一

作者:王维朝代:唐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田园交响曲 篇3

曾经无数次感佩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大师们对乡村对田园的细腻描述,在他们的笔下,那沸腾的乡村生活场景,那如梦如幻的四季牧歌,那流淌在生命深处的春花秋月,那摇荡在青青陌上桑上的风声雨声,给我们留下许多无限回味的空间,令人遐思。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境界!这些普通的事物,对于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乡村的老农来说,他们也许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根本不会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他们熟视无睹四季的风景,读不懂大自然赋予田野的生命活力,但是大师们用最敏感的神经触及一草一木,倾听花开花落、秋虫呢喃的声音,并且他们能把倾听到的万籁之音描绘得出神入化。

我常常在想,童年生活的田园里究竟有那些值得我留恋的东西呢?从浅层情绪上我是看不出它存在的价值,当然也无法破解其中的奥妙。然而,直到许多年后,作为一个从田野里走出来以拨弄文字为生的我来说,乡村生活确实开阔了我的视野。在一个由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时代,我能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切入肌肤的来自田园的天籁之音,这不能不是我对久违了的乡村的一种深情回望和重新审视。

你听,春天来了,沉睡的大地苏醒了,村庄的大树上,布谷鸟的叫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时候,我的父老乡亲们就会一大早起来吆喝着牲口走进黝黑的土地,开始了一年的春耕生产,田野里到处充满了生机,庄稼汉子高扬起长鞭,大声呵斥着牲口,牛犊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咩咩乱叫,一群群山羊调皮地从高坡跳到低坡,好像在炫耀它弹跳的功夫。远处,一只黄鹂从高空飞来,落在一头老牛的身上,嘴里还叫个不停,老牛则悠闲地啃着刚刚露尖的小草,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走进村口,一只凶猛的大黄狗“汪汪”地叫着扑了过来,这只黄狗是邻居孙叔家喂养的,孙叔大声地训斥着,大黄狗这才摇头摆尾地走开了。就是这只很有灵性的大黄狗,每年都会从田野里给它的主人逮上几只野兔,村民们都说它比较聪明。

一场雷雨过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那些冬眠的青蛙和水蛇从土地里钻了出来,村庄里迎来了第一声蛙鸣,不久,大片大片的蛙声此起彼伏,把个宁静的乡村吵得一片喧闹。这时候,田野里的小麦开始拔节,阳光暖暖地照在青葱的田野,庄稼地里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青蛙,它们是在忙着捕捉害虫。小溪静静地流淌着,蛙声一浪高过一浪,唱着丰年的谣曲,一只大公鸡昂首阔步走来,挺起脖颈“喔喔”地叫着,把青蛙惊得一个个跳入水中。

走在夏日的乡村,我时时感受到生命焕发出的盎然生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季节,想必万物也充满了灵性,热烈的阳光下,我听到庄稼的拔节声是那样的动听,池塘里荷花盛开,蜻蜓飞舞,水流的声音像一把竖琴抑扬顿挫,把我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村东头的那片林子里,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像是在宣读村庄的誓言,它们不知道该怎样在风雨里保护自己,不知道黄雀就在身后,但它们却知道生是为了鸣叫,死是为了沉寂,不然,乡村的交响曲为什么会那样的和谐?

深秋的田野,远山空蒙,秋高气爽,一个成熟的季节就在眼前。在这成熟的季节里,田野里再也不会沉寂,深深的玉米丛中,藏满了蝈蝈、蟋蟀,它們一天到晚地鸣叫,在枯黄的草丛里钻来钻去,把丰收的捷报传遍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它们日食小草,夜饮甘露,把生命的热情发挥到极致。农人在田间忙着采摘玉米,牧童在小河边吹着短笛,喜鹊在大杨树上“喳喳”地叫个不停,一个顽童手拿弹弓,正在瞄准电线杆上的一只麻雀,这只倒霉的麻雀最终死在了那个顽童的弹弓之下,这也就意味着田园里又少了一个鲜活的歌手。

冬天的乡村,朔风吹过沉静的旷野,冷冷的月光下,凤尾竹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声音带着柔和驶过村庄的上空,给冬日的田野平添几许抒情的气息,在这样一个萧瑟的季节,能够听到月光下风尾竹发出的响声,这也算是田园里的另一道美妙旋律了。雪落的日子,凌冽的北风劲吹着荒芜的田野,鹅毛般的大雪飞向漫山遍野,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空旷的田野没有鸟翅划破它的寂静,只有雪花起伏有序的飘落。

我想当年陶渊明公远离仕途,远离喧嚣的街市,“采菊东篱下,悠然钟南山。”他也许是循着田园牧歌的声音走回来的吧?但无论怎样的留恋那片多情的土地,怎样钟情那片钟灵毓秀的山川,他还是走不出乡村的藩篱,走不出田园的交响曲,能够成为一代山水诗人,备受后人景仰,也算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吧?

《田园》 篇4

关键词:范成大,田园诗,风格内涵,成因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写于淳熙十三年 (公元1186年) , 是诗人晚年卜居苏州石湖时所作的一组田园诗, 这六十首绝句一直为评家所重, 被视作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认为这组诗开拓了田园诗的新境界, 改变了田园诗的传统面貌。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二曰:“范石湖《四时田园杂兴》诗, 于陶、柳、王、储之外, 别设藩篱。王载南评曰‘纤悉毕登, 鄙俚尽录, 曲尽田家况味。’知言哉!”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说它“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的和血汗的气息, 根据他的观感, 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 扩大了境地……”。[1]周汝昌先生在为《范石湖集》写的前言中也说道“这个以六十首绝句构成一个整体的组诗, 不但其规模为历来所未有, 而且还在于他能够运用组诗的形式, 描绘出当时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劳动、困难、忧虑、灾难、煎熬、奋斗, 各式各样的生活, 各式各样的琐事, 较全面而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农村, 可以说范石湖是把新乐府、竹枝词二者的精神, 巧妙地和田园诗结合在一起, 改造并提高了传统的田园诗, 而赋予它以新的内容、新的生命……”。[2]除了这组《四时田园杂兴》, 《石湖诗集》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描写田园优美风光、展现农家劳动场景、反映田家欢乐忧伤的作品。范成大也因为这些独具一格的田园诗作被冠以“田园诗人”的称号。

范成大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士大夫文人作田园诗, 却能够如此深刻而全面地反映农家生活的真实场景, 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 做到与农民情感相通的原因是复杂的。在此要探讨的正是这种身份转换背后的缘由。

一、内在的性格气质:

1、身世与背景

范成大有一段十分艰辛的成长经历。在他十四、十五岁时, 母亲、父亲先后过世, 十六岁时南宋王朝与金人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爱国忠臣都被排挤谗害, 不幸接踵而至, 家国之痛交织。父母过世之后, 他担负起“长兄为父”的职责, 十年不出, 借住于寺院苦读, 直到两个妹妹都出嫁后, 他才在绍兴二十四年 (公元一一五四年) , 二十九岁时中了进士, 开始了他此后三十年的仕宦生涯。周汝昌先生在《范成大诗选》的引言中说道:“由于‘少孤为客早’, 范成大这时大概为了生活和其他缘故, 已经开始各地奔走流转;为了科考, 他不得不驱驰于建康、临安等地。行旅虽然使他厌倦, 但却开阔了他的眼界, 丰富了他的生活, 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人民:这对他是极其重要的。”[3]这一段少时经历, 让诗人很早就品尝到生活的艰辛, 体味到世事的艰难, 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正因为亲身经历过苦难, 他才能对农家生活的艰辛不易有如此深刻的体悟, 苦难的来源、性质虽不相同, 但经历过艰难的心境是相通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荫学种瓜。”[4]农家儿女的辛劳, “采菱辛苦废犁, 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4]贫苦百姓的无奈, 他都有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同情。这组诗是范成大回归石湖旧居养病时作, 这段时间诗人有更多的时间亲身来到郊野, 感受真实的乡村生活, 对乡村的人情风物也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所以, 他才能写出如此真实的乡村场景, 感受到与农人同样的欢乐与愁苦。“秋来只怕雨垂垂, 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 直须晴到入仓时。”[4]这种贴切的道出农人心声的“代言体”诗歌形式, 恐怕也只有经历过生活艰辛的诗人才能写出。

2、正直为民的好官

范成大为官正直不阿、爱民如子, 在各地任地方官时都做了不少为民解忧之事, 正是这种身为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 对百姓疾苦的关心、理解、同情使他的眼睛不仅仅只停留在农家优美如画的风光上, 情怀也不仅仅局限于文人士大夫的闲适宁静, 而看到了民生的艰苦不易, “紫青蓴菜卷荷香, 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 短篷风雨宿横塘”;百姓的苦中作乐,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5]他真正是一位“与民同乐, 与民同忧”的好官。

3、悲天悯人的情怀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提到范成大的诗“也许是黄庭坚以后, 钱谦益以前用佛典最多, 最内行的名诗人……”[6], 对佛典如此熟悉, 可以看出范成大是一个受佛教影响很深的诗人。佛教认为“众生皆苦”, 所以要心怀慈悲, 诗人的精神气质中带有的“普度众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使他更能够透过表面的安宁祥和, 看到一个充满艰辛困苦的农村, 并对农人的苦难抱有出自本心的同情悲悯。正是这样的情怀使他超越了以往田园诗的清闲幽静, 用悲悯的眼光看世事艰辛、感人情冷暖。“垂成穑事苦艰难, 忌雨嫌风更怯寒。戕诉天公休掠剩, 半偿私债半输官。”“小妇连宵上绢机, 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 留得黄丝织夏衣。”5诗人用一种天然的同情心去看待农村的贫苦与农人的艰辛, 所以能够如此体物入微、情真意切。

二、诗歌风格的传承与社会风气的转变

除了诗人内在的性格气质, 这种独特的风格内涵的形成, 也离不开他对田园诗传统的承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诗歌风格的传承

范成大承袭《诗经·豳风》以来对农家艰辛的真实写照, 以及对中晚唐时期“元和”“长庆”诗风的效仿, 都是他能够写出带有浓郁生活气息和真实生活内容的田家诗的原因。中国的田家诗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陶渊明式的躬耕陇亩, 复归自然和表现士大夫脱身仕宦, 来到农家感受优美风光与质朴人情的作品;还有一类即是从唐代盛行起来的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农家叹”之类, 专门反映农民的辛苦, 艰难和被官吏压榨的现实。到了范成大的田园组诗, 诗人将“悯农”“叹农”的情感融入到对乡村风物的描摹中, 使二者巧妙自然地结合。清人吴沆在《环溪诗话》评此诗“且如农桑樵牧之诗, 当以《毛诗·豳风》及石湖《田园杂兴》比熟看, 梦中亦解得诗, 方有意思长益。”[7]道出了本诗与《诗经·豳风》之间的联系。钱钟书先生也说:“《诗经》里《豳风》的《七月》是中国最古的“四时田园”诗, 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 “到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才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8]范成大又拾起这久已断裂的“田家诗”源头, 赋予了“田园诗”新的内涵。这是思想内容方面的传承, 而他的田园诗明白如话的风格, 将农家日常琐事入诗的题材, 则是对中晚唐以来元和、长庆诗风的效仿, 即对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诗歌平易浅近、讽喻风格的借鉴。“黄纸蠲租白纸催, 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 乞汝青钱买酒回。’”[9]“冬烘”意为“迂腐、糊涂”这种俚俗语言、叙事对白的诗歌风格正适合于贴切的表现农家生活。

2、社会风气的转变

有人认为宋代是中国田园诗继陶渊明、王孟之后的又一高峰, 从宋初的王禹偁、梅尧臣, 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以及与诗人同时的杨万里、陆游, 再到后来的永嘉四灵、江湖诗派都有大量的田园诗创作。[10]田园诗创作的繁盛一方面来自于宋朝农业的发达, 乡村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宋代士族阶层与普通百姓之间差距的逐渐缩小。宋代科举取士制度选拔出的官员越来越多, 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寒窗苦读考取功名, 从而缩小了士农差别。诗人们或出身农家, 或长期生活在乡村小镇, 熟悉并热爱着农家生活。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中写出了这组《四时田园杂兴》。“种园得果闇偿劳, 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 更铺渔网盖樱桃。”[11]“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农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 柳荫亭午正风凉。”诗中充满了诗人对乡村文化的肯定, 对田家怀有的深厚感情, 以及对乡村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

田园风光田园景色作文400字 篇5

晚饭过后,我出去散步,深蓝色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旁边还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跟路上的行人淘气的眨着小眼睛。

看,月亮那金黄色的光芒洒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上,好像给小河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服,小河里,不时跳出几条可爱的小鱼。这条小河把美丽迷人的村庄分成了两半。

我向远处望去,看,远处的地方,有一座又大又绿又迷人的青山,我觉得,那座美丽迷人的青山,仿佛高过那些云层,抬头一望,一眼望不到尽头。瞧,那青山里,不时还发出一些微弱的光芒,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些成群结队的萤火虫,在青山中照明。

恬静的田园牧歌 篇6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难点注解]

墟落:村落。

雉 :野鸡鸣叫。 ,ɡòu ,野鸡鸣叫的声音。

式微:《诗经·邶风》中的一篇:“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意思是天色将暮。式,发语词。微,读为mèi 。此句用来表明作者意欲归隐的心情。

[内容梳理]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歌一开始描写夕阳照着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凉的浓烈气氛,作为背景,统摄全篇。接着,一笔落到“归”上:牛羊徐徐归村;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候迎着放牧归来的孩童。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顿时,他感到这田园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桑林里的蚕儿,田野上的农人——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感慨万千。自开元25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这种处境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彷徨中路,怎能不羡慕,怎能不惆怅?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意欲归隐田园的心情。由此也落到“归”字上,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

[艺术技法]

本诗整体上运用反衬手法: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诗意素描]

夕阳走在影子的后面,随一束炊烟回了家。静静的村落,张开了或深或浅的柴门。这个黄昏,又被一种萧瑟的色调染成了温暖的金黄。牛羊拥挤的脚步,沿一条窄窄的田埂,涌进了村庄。深巷顿时被一股青草的清香挤满。

谁家的门口,一个微躬的身影站在暮色中张望?一只手搭起凉篷,一只手拄着拐杖。他期盼的视线里,满是惦念和深情。终于,忽远忽近的童音,在几声牧鞭的脆响中,伴着一首熟悉而古老的童谣飘进了老人慈爱的目光。

雉鸡不知是耐不住寂寞,还是被这温馨的场景感染,也细着嗓子,躲在屋后的林子里,轻轻地叫了一声、两声……麦苗经不住诱惑,支楞起翠绿的耳朵,把身子抽了又抽,抽了又抽,仍没有接住雉鸡递来的情诗。于是,只好含羞地低着头,顺势滚进了轻风的怀里。蚕儿躺在自己裹就的小巢里,又开始编织洁白而温暖的梦。那些桑树,贡献完一身绿叶后,仍坚强地站在村口。

农人们荷起锄头,望了望村庄的方向。又燃起已然磨光的旱烟杆,深吸了几口,随后,向着朦胧的远山悠然地吐出几个氤氲的烟圈。也许,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呢!在他们幸福的言语里,那些往日的沧桑,已被风带去很远很远。

站在岔路口的诗人,目送三三两两的牛羊走过,目送三三两两的农人走过,目送一个安逸怡然的日子,被最后一束阳光,装进了一间叫家的屋子!诗人不仅羡慕地点了点头,而后,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在暮霭中轻轻吟起了《式微》。

方寸田园 篇7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 满眼的绿水青山, 满耳的松风鸟语, 整天里不必看时钟, 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 手倦抛书, 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 轮流与你默默相对, 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 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 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 住不多久, 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 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 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 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 但他在“乐琴书”之外, 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 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 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 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 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 酒醒之时, 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 或是给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 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 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 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 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 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 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 他说:“上元须酌豪友, 端午须酌丽友, 七夕须酌韵友, 中秋须酌淡友, 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 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 挤出一点时间, 约二三知友小酌, 琅琅笑语, 畅话平生, 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 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 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 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 东坡去探望他, 安石留他同住乡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 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儒士的田园情怀 篇8

孔子作为历代儒士的鼻祖,教导世代弟子立志于修齐治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这样对自己是一种锻炼与提升,对社会也是一种恩惠与推动。孔子一生经历过许多波折,他落魄过,悲伤过,孤独过,却始终对自己的政治抱负矢志不渝。孔子的执著与乐观,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懂得放松。在一次与弟子的互动中,他就表达了对悠闲的钟情。

那天,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环坐在孔子的身边,孔子与弟子们谈论起个人追求问题。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三人的表述都涉及到了服务于公众的内容。当轮到曾点的时候,他说:“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曾点的理想就是在春天里,几个大人和几个孩子一起外出郊游,其间可以沐浴,可以吹风,可以放声吟唱。曾点希望在风和日丽、万物复苏之际感受自然之美妙,享受生活之惬意。对此,孔子的态度是“吾与点也”。

这段对话在后世被视作孔子的旅游观,显然孔子也钟爱悠闲自在的生活。但我们不应忘记,儒家的理想在于修齐治平,其人生观、政治观、自然观等所有的思想,都在于激励世人积极有为、自强不息,进而在社会中博得功名,实现人生价值。倘若孔子醉心乡野,与其整套理论学说岂不自相矛盾。如此又何以信服众人?注意,在曾点的表达中,最后一个字是不容忽略的,那便是——“归”。“归”向何处?当然是归向庙堂,归向足以圆梦的地方。真儒不醉田园美。

一个“归”字,就将儒家与道家区分开来,不归者为道家,思归者为儒家。孔子的学生及再传,凡为纯粹儒家者,必不以田园为终极归宿,因为他们的人生追求,绝不仅限于个人的自我安顿。历史的车轮是一直前行的,但只有方向正确了,才称得上为发展。传统中国,推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主要依靠以儒家为底色的精神旗帜。一部《二十四史》,其实就是儒家主义的实践史和落地史。

但史上也不乏自我锁闭的隐逸高人。《二十四史》中,竟然有十部正史专载如此之隐逸高人:《宋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元史》《明史》皆辟有“隐逸传”,而《后汉书》辟有“逸民传”,《南齐书》辟有“高逸传”,《梁书》辟有“处士传”,《清史稿》辟有“遗逸传”。历代史学家之所以为埋身于山水田园的隐逸者单独列传,正是因为隐逸行为显得不那么儒家,而正史的主人翁多数为儒家。但有的也专门开辟了“儒林传”,其中多载为学者,其范围显然狭窄了。

总之,隐逸单传而现,明显说明儒家不以出世为标榜。

“三顾茅庐”所成全的儒士之志

有一种儒士,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是在田园山水间做了充分准备的。中国古代两位彪炳史册的贤相,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他们便是姜子牙、诸葛亮。

几乎在所有古代人物画像中,千古名相姜子牙都以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展现于人前,然而这却是表象带给人的错觉。关于发迹前的姜子牙之出身来历,就连伟大的史家司马迁都未能考证清楚,故而他在《史记》的记述模糊。其中一种说法是,穷困了大半生的姜子牙在老年垂钓于西伯之地。西伯也就是后来的圣君周文王。

一日,周文王外出打猎。临行前,先卜了一卦,以测凶吉。上面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也就是说,这次狩猎,周文王获取的猎物将不再是什么奇珍猛兽,而是帮助他成就一番霸业的辅臣。

周文王不满商纣的统治已经很久了,现在他最缺乏的,或许就是一位可以翊赞他一统天下的左膀右臂。带着这样的愿望,周文王外出狩猎并遇到了姜子牙。二人相见恨晚,携手走上了灭商兴周之霸王路。

遇到伯乐周文王之前,姜子牙悠居河畔,静观世变以待时来运转,或许将以此种状态终老一生。然与周文王的短暂接触,就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说明,姜子牙之才干绝对出类拔萃、独冠群贤,此其一;其二,老而入世,为建功立业奔波操持,也显示了姜子牙自强不息之儒士精神。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的情况与姜子牙相差无几,除了年龄差别外,都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东汉建安二年(197),一直随叔父诸葛玄生活的诸葛亮,在叔父去世后,开始了躬耕于南阳的隐居生活。此时的诸葛亮,十足为一隐士,在汉末乱世之际过着农夫、山泉、有点儿田的悠哉日子。

但毕竟,诸葛亮是以儒士之躯而“大名垂宇宙”的,因此,田园生活对于他而言,意义就在于蓄势待发。诸葛亮从来没有降低过对纷杂外界的关注,不然他又怎能让明主刘备心甘情愿地三顾茅庐,谦卑地请他赐策并出山相助。

诸葛亮一鸣惊人,从此开启他的“平天下”之路。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儒士隐居,必以涵养自我、韬光养晦为其“志”,其肩负的是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这一角度来看,姜子牙、诸葛亮与道家所认同的隐居高人是不同的。

道家的隐士,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逍遥游”。早期隐士善卷在拒绝大舜的让天下美意之时,曾明确说出了道家的隐逸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大舜又打算改让天下于石户之农,石户之农竟带着全家来了个人间蒸发,“终身不反(返)”。当大舜又向北人无择表达禅让之意时,北人无择更极端,竟“自投清泠之渊”,自杀了。看来,道家高人一旦迷醉田园,看透红尘,是不会为世俗名利所折服的。这显然不是儒士之为。

休假制度让儒士得以适性田园

儒宗孔子还曾说过一句话:“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将山水与儒家的仁者、智者联系在一起没什么不妥,但在儒士那里,休闲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山水的清透、豁达、包容,恰可涵养儒士之志,挣脱思想之锢,进而为奋进有为人生积蓄势能。智者可以水之明澈灵动来启发心智,仁者则可以山之敦厚稳重来涵养修德。

古代受孔夫子教化的仕途中人,以圣贤言论为起家之根本,登堂入室后亦以此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古人更懂得《周易·系辞下》讲的“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报答浩荡圣恩也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故而古代也有休假制度,尽管不可能完全纵情于山水之间,却也不失为一人生享受。

在古代,其实官员的假期是非常多的,那时候放假被称作“休沐”。根据《汉书》的说法,“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那个时候,官吏五天休息一次,赋闲在家的时候,就得以洗浴。所以休假即“休沐”。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时候,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是比较亲近的,时令变化对人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影响政治生活。在那时,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都会放假。另外,皇帝的生日(千秋节)等一些重大纪念性日期,也会放假休沐。

得以休假,个人生活自然丰富起来。有的人外出游玩,有的选择聚众置办宴会,在非工作日享受一番悠游自任的快活,岂不美哉!宋神宗时,有一臣工名曰李端愿,他“每休沐,必置酒高会”,邀请学士们参加宴会,玩得不亦乐乎。独乐不如众乐,李端愿的田园哲学,看来是深受大儒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思想的影响。

或许这便是林语堂先生所崇尚的“半玩世者”。他认为:“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还说:“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游刃有余,灵活把持,自然可以享受自在人生。将一颗积极进取之心放飞在无限美好的田园之中,在自然中享受有限性陶醉,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雅、君子风度。

田园:心灵的缓冲地带

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失意,有人得势。在失意者的眼中,周遭就是悲惨世界,充满了不公正的游戏规则。想不开的,或许会自行踏上黄泉路;心存期待或心智达观者,或许便会做一折衷选择——归隐。隐至何处呢?

从悲惨世界到坟墓,如果会有缓冲地带,那么这就是田园。笼统来看,道家倡行无为,儒家力主积极。儒者对人生、对未来抱有积极进取的心态,纵然不曾或不再为官入仕,骨子里也流着儒家的血液。回归田园,从此过上一种与世隔绝或半隔绝的生活,但作为真儒士,其对时局的关注度不会因际遇落魄而减退,对天下苍生疾苦的关切也不会因自我孤寂而消亡。

明后期思想家顾宪成被罢官后,并未消沉遁世,他复修宋代东林书院,于此聚众讲学,后东林书院终成著名的学人聚集地和时局研究中心。有一副对联极为有名,上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即出自顾宪成之东林书院。顾氏作此对联,值得玩味探究。上联描述实景,犹如一幅动态画面,主人公甚是逍遥自在,坐卧听风雨,扑鼻泥土香,简直一道家隐士。但下联才是这幅画面之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心怀家国,情系天下,乃典型儒家风范!

明清鼎革,明朝遗臣不事清者,最著名的是三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正如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面对“无道”满清,他们归隐田园了。《清史稿·遗逸传》上说:“天命既定,遗臣逸士犹不惜九死一生以图再造,及事不成,虽浮海入山而回天之志终不少衰。”三位大儒身遭国殁,却始终抱有“回天之志”。

黄宗羲被称作是“中国启蒙思想之父”,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清廷始终希望他可以出山辅弼新朝,他始终不改初志。顺治康熙年间,他著书讲学,其学术名著《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皆为此时所撰。清廷邀请他修《明史》,他本人也拒绝直接参与,但派遣儿子黄百家与子弟万斯同从事《明史》修撰工作,也算是以积极而识时务的态度面对现实。

被誉为清代“开国儒师”的顾炎武,曾以死来回绝清朝大臣熊赐履的出山邀请,他坚决地说道:“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亡世外。”也就是说,熊大人的盛情邀请他黄某人心领了,可以用自己的性命来报答,但为清王朝服务,做“蛮夷”的奴才之事,他是万万做不得的。自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游走各地,“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仍然不断做学问,由此一步步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渊博通才。

王夫之同样是隐居山林,最后还“得完发以殁身”。满清入关前后,强制推行“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此加强自身统治地位,进而统一民众思想。但有些人的脖子是硬而不可拧的,王夫之便是,他身退田园,以明朝发式终老,显示出真儒士的铮铮风骨。在他的后半生,著述丰富,清末被汇集成三百余卷的《船山遗书》。

纵然抱负难遂、心愿难了,也要自强不息,也要“隐居以求其志”。看来,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人,其内心是真正强大的,对他们而言,田园承载的是期待,田园便是庙堂,便是沙场……

花园与田园 篇9

花园之美,在于孕育芬芳,在于绽放美丽。因此,姹紫嫣红、芳香四溢,是花园的应有之义;散发花儿的芳香,引来蝴蝶的蹁跹,是花园的应有担当。

田园,没有绚丽之色彩,没有花香之浓郁;它无法吸引蝴蝶舞蹈,就连供蜜蜂劳作的空间也很狭小。但田园亦有田园之道。田园之道在于畦田间草,浇水施肥;在于精耕细作,剪枝修叶;在于春种秋收,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田园中的所有植物才得以焕发生机,时时努力生长。

花园,因色彩的明艳而吸人眼球,因花香的沁脾而让人心生欢喜。而田园呢,它不张扬,不喧闹,不争不抢。田园因为有了耕耘的过程,所以催生了无数生命;因为有了不断生长的姿态,于寂静中成就了生活中的另一种美丽——大道至简的本色之美,岁月静好的恬静之美。

如果说,绚丽与芬芳是花园的姿态, 那么,本色与恬静就是田园的姿态。语文课堂,是否也需要追求花园与田园的不同姿态呢!

我们呼唤花园式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声情并茂;这样的课堂,没有太多的问题牵引,摒弃了一味的文本分析;这样的课堂,借助无声的熏陶,弥漫着文字的芬芳。从《做一片美的叶子》《荷花》,到《槐乡五月》《雾凇》,优美的语言让这一类文本成为一尊尊典雅的青花瓷——青花瓷当然不能打碎了欣赏。因此,这样的文本阅读就应该少一些分析与肢解,多一些感悟与意会,避免把文本这一“青花瓷”打碎了。

但是,学生的言语生长也需要田园式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不喧闹,也不华丽,甚至可能很安静。但在这份安静之中,却流淌着理性的思辨——学生在用原生态的方式学习语文:既走进文本之中,琢磨、咀嚼文本语言, 又能站在文本之外,推敲、比较文本结构,审视篇章,落实语用。就在这原汁原味的言语体验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能力如田园的庄稼一般得到了自然生长。从《谈礼貌》《说勤奋》,到《庐山的云雾》《九寨沟》,这一类文章不只在传递道理、介绍景观,其文本本身也具有鲜明的特质。这样的文本阅读,当然不能“一读了之”,要让学生静下心来,潜心会文,在对文字、语段、篇章的品味与分析中领悟用词之妙,探寻行文之法,感受谋篇之道。

花园式的语文课堂显得绚丽,犹如公开课。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教者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有教者别具匠心的路径设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语文学习也需要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置身花园式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他们在不同寻常的对话之中,用别具一格的场景给寻常的语文学习加点“佐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到“眼睛一亮”的言语震撼。

田园式的语文课堂追求本色,犹如家常课。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在不温不火、不疾不徐的品味咀嚼之中,探寻言语秘妙,历练遣词造句的基本技能。这样的课堂,就如农民的田园耕作,需要日积月累,不可一蹴而就。这样的课堂,可能没有华丽的媒介,也没有精巧的设计,但是于学生而言,就在这波澜不惊之中,却有暗流涌动——学生的言语能力定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拔节生长。

花园式的语文课堂就如浓浓的拿铁,轻轻咂摸,唇齿留香,让人回味,令人难忘——每每饮用,有一杯足矣。田园式的语文课堂犹如凉白开,无色更无味,但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健康的体魄,从每天一杯凉白开开始。生活如此,语文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花园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提神醒脑;田园式的语文课堂,能滋养语文的肌体,增强学生言语的免疫功能。

领悟春意玩味田园小调 篇10

其实,在作为时尚缩影的家居界中,田园风格一直是这几年的热点,从来都没有退出过流行舞台。它被称为春天风格,温馨、自然、生机勃勃、怀旧……甚至还带点华丽和俏皮,这种风格营造出了桃花源般的理想环境,将忙碌焦虑的都市人暂时解放出来,它的优雅格调令人情绪放松,舒适的家具和实用的结构布局让人得到极致享受。

田园风格虽然同属古典范畴,但跟纯古典相比,它只是一个华美小调,带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而且风情万种——优雅田园稳重大气、华丽田园精致怡人,浪漫田园温馨有趣,总之在轻松的基调下,田园风格可以演绎出多种姿态,种种都是真性情,这正应了贝多芬的名言“田园生活写情大于写景”。

在这个春天,如果你正有一个未来的宫殿等着描绘蓝图,如果你想为自己找个大隐隐于市的理由,不妨随着三位经典家一起走近都市里的田园风格。

早春二月优雅田园的a小调奏鸣曲

早春二月,无限生机都在酝酿中,这时的春含蓄而神秘,就如同优雅田园风格一样,形式不见得典型,但意境绝对耐人回味。

整个居室属于欧式古典和美式田园风格的混搭,处处透露着优雅气息。居室以浅色的暖调为主,使得整体空间更为宽敞,设计师运用柔和的光来增添温馨的气氛,把原本硬朗的装饰溶解得既华丽大气,又富有人文精神。家具根据空间的功能选择了不同的颜色——客厅和餐厅这些相对公共的家具空间颜色较深,风格较稳重;卧室家具的颜色较浅,强调了舒适与清爽……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它充分保留了每一个空间的独立性,使得整个居室功能明确实用。

优雅的完美转身

田园风格虽然纯美但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比如这套居室。一楼的客厅,碎花布的组合沙发、欧式的书柜、浪漫的灯具以及碎花布的窗帘都将时间定格在了过去的美好时光,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客厅空间紧凑实用,色彩和谐,设计师摒弃了传统欧式古典客厅的繁复,墙壁采用浅色的本色花壁纸,色调和窗帘、家具、装饰画、地毯都非常统一,家具也没有一味追求气派,而是从实用出发——大小适中,舒适度强,三组沙发有着共同元素却不尽相同,统一中又有个性,壁炉、镜子、灯具等都是古典风格的传统装饰,但是却被做了简约化的处理,这样的手段消解了古典风格贵族式的咄咄逼人感,增加了田园风格的平实与低调,温暖与惬意(见图1、2)。

个性空间处处别致

餐厅的布置是典型的美式风格,简约大气的欧式吊灯与美式餐桌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美式家具虽然宽大敦实但使用起来十分舒适。配饰搭配得也很别致,比如餐桌上桌旗和餐具,都是在粗犷和谐中又透露出精致(见图3)。

卧房的气质非常清新可人,没有吊顶,没有主光源,主要靠壁灯和床头台灯来营造昏黄而温馨的光线,白色的床以及其他家具造型简单清爽(见图6),特别是窗前的一把玫瑰椅子更是把人带到了十六世纪的英国乡村——白色、小碎花满足了很多人对老牌贵族生活的向往(见图4)。

居室的书房和主卫设计的也非常有特色,前者设计成了典雅的的贵妇人沙龙,在这个空间,女人们恨不得都穿上蓬蓬裙,梳起高髻,和一身复古装的男士一起讨论艺术、文学这些优雅的话题(见图5);后者黄色的墙壁和窗幔都非常精彩(见图7)。

TIPS如何简单营造田园风格

以黄色调来表现丰收感觉,能让居室增添喜庆感。在许多田园风格的家居中,深浅不同的黄色是居室主调,比如米色的地砖,深色的木地板,温和的奶油色墙面,原木家具的自然色泽,在居室内无处不在的橙黄色灯光的照射下,融合成一个田园的世界。

田园风格的居室通常会使用自然材料来营造氛围,并让这些材料保持着原状,以制造出更浓郁地道的自然,比如采用有些偏红的仿古砖或青石板来铺设地面,或用红砖或鹅卵石在室内砌假墙,又或直接将竹子和木墩引入居室中,制造人为的清雅。另外,喜爱中式家具的人还可以用藤制家具与田园风格融为一体;看似未经加工的原木家具也可以为田园风格增加质朴感。

配饰是田园风格必不可少的,它们最好能带点自然风貌,比如在墙上悬挂各种由草、木、竹、纸等材料制作的装饰品,或者挂上一席草帘,或者在花瓶中插上一把稻穗芦苇。此外,绿色植物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客厅明显处摆几盆插花,在窗台上摆放的吊兰,或是在露天小花园里打造一片充满绿意园地,都能为田园风格增加精彩要素。

阳春三月华丽田园的b小调圆舞曲

三月的春,生机勃发,万事万物都在拼命吸取营养以补偿冬日所失去的芳华,其绚烂之极姿态如同华丽田园风格一样仪态万千。

这所居室,东、西方文化都褪去了生硬的符号,彼此交融,达到了精神上的默契,虽然古典奢华在房间中蔓延,但我们却体味到优雅。一进门厅,周围被金色所包裹,让人一下子回到了欧洲宫廷,设计师利用顶、柱为门厅和其它空间作了简单划分,强调了区域的完整性及局部的美感。家具也大多参照法国的凡尔赛宫,采用曲线描金的复合线,为整个空间带来了奢华和柔美感。

雅室档案

户型:复式

面积:280㎡

工程造价:26万

设计师:张逸

案例提供:东易日盛&意德法家

低调奢华高调优雅

客厅并没有因为层高而让人感觉空旷,我们反而能在紧凑空间体会到亲切,虽然每一条金线和每一组繁花都在表达着奢华的意图,但它舒适与温柔的情调仍在不经意间流露。温暖的壁炉和蜡烛,柔软的古典沙发以及柔和的色彩让客厅春意融融,每一个细节都很考究(见图1)。

与客厅为邻的是餐厅,圆顶和圆形的餐桌表现着中国传统——围合的概念,这是团圆美满的象征,餐厅中最吸引眼球之处是背景墙上的壁画,宁静的蓝色将梅花衬托得清雅脱俗(见图2)。

客卫的风格同样华美,干湿分区成就了洗漱区域搭配花色壁纸的巧妙设计,浴室在花草的簇拥中有了生机,几件中式配饰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见图3)。

多层次的生活美感

二层的主卫空间是一个温暖的乐园,这里延续了曲线描金、柱体支撑的手法,保证了整个居室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米黄色的沙幔为浴室增添了浪漫的气息,在灯光的映照下,影影绰绰,温情而舒适,对家的依恋会因此而蔓延。浴室的一角,中式小桌子和瓷花瓶俏丽登场,只为博得你的会心一笑(见图4、5)。

卧室非常富丽堂皇,古典壁纸拥有的稳重色彩花纹,在金色边缘的映衬下显得高贵雅致。同样的在卧室中,中式元素也会随处可见——青花瓷瓶灯、中式小边几、绘满中式特色图案的各种瓶瓶罐罐,展示着主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见图6、7、8)。

TIPS混搭三忌

一忌主调不明。家要呈现怎样的风格一定要统一,不能客厅是欧式古典风格,卧室却变成中国清代风格,洗手间又采用地中海风格,超过三种以上的风格调和在一起对整体和谐是个大挑战,更何况一些风格本身就是不相容的。

二忌色彩太多。混搭风格的家一般都比较繁复,东西比较多,家具配饰也缺少简洁的样式,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就更要小心,免得整体显乱。在考虑整体风格时就要定下一两个基本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添加同色系的家具,配饰则可以选择柔和的对比色以提升亮度,也可以选择中间色显示内敛气质。

三忌配饰太杂。配饰在混搭风格的家更要遵循精当的原则。多,未必累赘;少,未必得当。虽然整体面积不是很大,也需要拟定1~2种色彩、质地和花纹,比如使用壁纸,那么窗帘、沙发、床品都需要考虑与之搭配。除非专门用来展示,否则摆件还是和主色调相配合比较保险。

四月春语浪漫田园的f小调小夜曲

四月的春,已经情深意浓,美景初具规模,浪漫田园风格能把这些美好尽收囊中,然后让你慢慢地体验和欣赏。

这套居室是主人的第二居所,主要用来休闲小憩,所以设计就偏向了浪漫的田园风格,符合主人度假放松的需要。整套居室以清新的蓝色为基调,用漂亮的藤蔓壁纸搭配曲线铁艺家具,突出了田园风格浪漫的特质。此外,整套房间还混搭了Art Deco风格,清爽中带有些许的贵族气。整套居室为了浪漫的假期,连厨房和儿童房布置也不放松,设计师根据特定的功能,对房间进行了改造,使得各个空间使用起来都比较方便,陈设跟装修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居住感觉很愉快和舒适。

雅室档案

户型:平层公寓

面积:150平方米

工程造价:约49万

设计师:周婧如东易日盛设计师

案例提供:东易日盛&意德法家

非常规成就完美生活

由于这是一套度假房,厨房的地位并不重要,于是设计师就将其作为装饰,不仅不按照传统中厨做封闭式处理,还贴上了壁纸,吊上了丝绒帘,而且还给橱柜设计了很多装饰格,这样做一方面使得空间更为通透和清爽,一方面更具装饰性,虽然谈不上实用,但是绝对漂亮(见图1、2、3)。考虑到周末度假浴缸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将靠近主卧的非承重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了合理偏移,腾出一个浴缸的位置,保证主卧的舒适,又满足了泡澡的要求,主卧墙壁上的花窗也是卫浴间的窗户,这样保证了采光和通风(见图7、8)。

在统一寻找变化

居室设计得非常完整,几乎每一个房间都贴有淡蓝色的花纹壁纸,但是仔细观察又有区别,客厅与餐厅的都是小团花,偏冷色调;卧室的则是玫瑰色的大花,偏暖色调;儿童房则是可爱的小星星图案,这种变化也是根据每一个房间的功能来确定的,客厅是公共空间,不能太热闹,所以选择小碎花;卧室是私密空间,要温暖些,所以选择大团花;儿童房要活泼俏皮,所以选择动感的小星星(见图4、5)。

细节带来精致生活

这套居室的每一个细节都搭配得十分完美,无论是客厅的多彩沙发,还是窗帘、沙发、地毯、靠垫、装饰品都非常和谐,体现出了主人精致的生活态度。即使是变化多多的儿童房,也选择了田园风格的手绘家具。原来儿童房与书房有一墙之隔,对于爱追逐打闹的孩子来说,有两个门两个空间并不舒适,因此设计师将其打通,并将书房的部分地面抬升,这样来划分空间,既具趣味性,又有安全性,有利于孩子成长(见图6)。

TIPS田园风格有派别

法式田园风格人戏称为“脂粉气”过重,这跟法国悠久的宫廷传统分不开,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洛可可风格更是对其影响深远。但是田园风格并不等同于宫廷风格,它只是对其做了有益的吸收,法式田园风格喜欢用明快的色彩,如白、灰、蓝等;比较在意营造空间的流畅感和系列化,非常偏爱用曲线,这点从家具和铁艺上就能感觉到;整体感觉优雅、尊贵而内敛,阴柔感非常强烈。

美式田园

美式田园风格讲究的是终极的舒适体验,它的特征是粗犷的体积和不拘小节的线条,选材多样,实木、手绘、印花布、麻织物等都可以作为其装修手段。美式田园的总体原则是舒适、大方,不需要固定模式,不强调规律,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对手工制品特别偏好。

早期的美国田园住宅面积较小,只有一个房间命名为“起居室”,这是因为它既是客厅又是卧室,因此美式田园风格的房间往往会显得比较满,这种风格一直保留到现在。

英式田园

花样田园生活 篇11

主设计师Gideon Mendelson将房屋定义为“细致的乡村风格”:谦逊、含蓄是这一风格的设计特征。设计师通过巧妙运用方格织布和各式印花布打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居住环境。室内的每一处细节设计都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呈现出一个抛去闪光点后的传统生活空间。

设计师还通过颜色的巧妙搭配以及各式图案的趣味运用赋予了整个空间清爽、明快、活泼、奔放的气质。在配色上,业主夫妇倾向于蓝色和绿色的使用,然而设计师则建议在家庭活动室内加入其他色调以打破室内沉闷乏味的氛围,同时为居室增添一抹现代气息。设计师用不同图案和配色的靠垫和桌裙点缀其中,丰富了室内大面积的蓝绿布局。然而活泼、明亮的颜色并不是设计师唯一的配色手法。设计师在配色方案上的深思熟虑和细致用心赋予了空间更多视觉趣味的同时更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居家氛围。以餐厅为例,餐厅位于开放式布局的厨房和家庭活动室中心,这一区域由于周围大面积的窗户和天花悬挂的华丽的新艺术派枝形吊灯而格外惹人注目。该区域的配色更趋于柔和,设计师更多的是想要到访的客人、室内放置的食物和花朵赋予空间更多的色彩。楼梯在室内空间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设计师以黑白相间的斑马纹定义这一区域,巧妙地将上下两层衔接起来。

厨房的绿色格子天花也传达了业主对于方格布的喜爱。设计师将图案成倍放大后首先将它绘制在画布上。经典的白色厨房搭配绿色方格天花,使空间不仅富有个性,同时还从视觉上降低了天花的高度,空间整体看上去更为舒适。

主卧的设计因为明亮的蓝色印花墙纸而充满生气。蓝色的印花墙纸不仅不显突兀,反而能给人带来异常的安宁和平静感。室内乌木色的四柱床与空间主色调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奶油色的床头柜及其上方摆设的水银玻璃灯也为整体空间增添了一丝魅力。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篇12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并掌握“极目远眺”等10个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2.通过语言文字欣赏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优美和谐的意韵。

3.读写结合,练习用一段文字准确生动地描写一处自然风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了解荷兰的自然风光,教学之前可在班内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田园古诗给我们心灵带来空灵、静谧、幽深、淡远的感受。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走进异国荷兰的田园诗情。(板书课题)

3.读着“田园”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着“诗情”这个词,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古诗《鹿柴》导入有两个目的:一是相机补充或温习田园古诗,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二是由具体的田园古诗导入,对田园诗情就不空泛,不陌生,不虚幻,架起了由古到今,由中及外,由诗到文的桥梁。“读着‘田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着‘诗情’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的生活积淀,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地抒发心灵,倾吐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荷兰的田园诗情和中国田园风光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2.读后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的田园()的诗情

3.学习生字新词。

顽皮严肃偶尔汽笛

平稳一抹牲畜

4.学习本课的成语。

极目远眺辽阔无垠

绿意盎然仪态端庄

剽悍强壮自由驰骋

悠然自得成千上万

成群结队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首先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难忘的。因此,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即让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两个填空题答案是多元的,什么样的田园?可填“碧绿如丝、绿意盎然、鲜花盛开”,也可填“辽阔无垠、一望无际”。课文词语丰富,因此特别安排一个学习成语的环节,借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并在学习成语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荷兰田园风光诗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归类学习,加深印象。】

三、再读课文,品味诗情

(一)品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荷兰有什么特色?(水多、花多、草多)

(2)水和花,牧场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水源充足、故而花多草多)

(3)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是……也是……)

(二)品读描写大草原的句子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绿意盎然的林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

(1)荷兰草原给你什么感受?(碧绿、辽阔、平坦、美丽、诗情画意……)

(2)通过朗读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三)品读牧场诗情画意

1. 范例教学第2自然段。

(1)读第2段,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奶牛吃草图、牛犊撒欢图、奶牛沉思图……)

(2)在这样的牧场上,奶牛们生活得怎么样?

(自由自在,悠然自得,闲适舒服……)

(3)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品味牧场田园风情。

2. 举一反三学习第3、第4自然段。

(1)读着第3、第4段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骏马驰骋图,绵羊悠然图,小鸡觅食图,山羊安闲图)

(2)你是怎么理解“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的?

3. 体悟荷兰牧场静谧之美。

(1)傍晚和夜晚的荷兰牧场有什么共同特点?

(寂静平静)

(2)为什么牧场这么静谧?静也是美吗?

(奶牛——沉默;挤奶人———默默无言;牲畜———沉睡)

【设计意图:课文第1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在全文中起统帅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第1段上用浓墨重彩,反复品味,从内容到形式细细咀嚼,这叫纲举目张。文章第2、3、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教师详讲第2段,教给方法,然后举一反三,学法迁移。课文第5、6两个自然段紧扣它们的相似点“寂静”展开,聚焦共性,品悟诗请,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三读课文,学习方法

1.你最喜欢课文哪些语言?为什么喜欢它呢?

(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这是一幅生动而又富有温情的画面。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对比写牛犊和老牛,并把它们分别比喻为“顽皮的孩子”“牛群的家长”,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这是一幅骏马活动图。“镶嵌”是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的美景,也说明了荷兰的运河之多,面积之广。这也是骏马活动的背景。接着具体描摹成群的骏马,从整体到局部素描式地写来,突出骏马的剽悍强壮。“随风飞扬”一词更给人无限遐思,流露出作者对强壮的原始生命力及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诗人用并列的句式,营造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方面反衬出夜晚的宁静美好,一方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机。

2.播放一段江南小镇的风景,学生练习用语言描绘。

(要求:观察仔细,描写生动,让人身临其境)

3.评点欣赏学生练笔段落。

上一篇:作品意识论文下一篇:时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