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味道散文随笔

2024-07-03

田园味道散文随笔(精选12篇)

田园味道散文随笔 篇1

源自田园归纳的梦境散文随笔

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童年时期,由于那时没有电扇与空调,炎炎夏日,当我们赤着自己的小脚,在生产队的水泥晒谷场上行走,会让自己那娇嫩的皮肤,有一种被烫坏的感觉,在这种火热的夏天,我们童年记忆最爽的两件事:1、约上几个小伙伴,躲到自己老屋后面的竹园内,品尝来自田园的江南平湖的著名西瓜――马铃瓜,做西瓜灯2、在乡下的小河浜内结伴游泳。

小时候,夏日最爽的纳凉利器是一个猛子扎进水中,将自己的整个身子,一下子浸入水中,令人烦恼的燥热,顿时烟消云散。

在游泳的间隙,我们有时会比赛谁在河底爬得远,有时会用手抄水,相互对射,受不了,就只有溜走的份;有时会在脚底下踩到河蚌、螺蛳,摸到河蟹及虾,给家庭的餐桌上,添了一份独特的河鲜,让全家人开饭时,开心地赞叹那个摸到河鲜的小孩子。

另一件事,就是品尝西瓜。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江南以种植著名的马铃瓜为主,那独特的爽口、老虎黄、汁多,大的西瓜有20多斤,生产队集体种植西瓜,在生产队卖了几次后,才可以分到每家每户,为了防止晚上有人偷西瓜,在集中种植西瓜的地方,专门搭了一个晚上值班用的西瓜棚,保证下雨不进水,并挂上了蚊帐,生产队专门配备防护员,日夜轮流值班,在生产队未分西瓜之前,让我们这些小朋友,只得望瓜兴叹。

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浙江平湖的秦天,因工作关系,来到江苏的一个县城,在这个县人事局报到时,办公室内一个约四十岁左右、1.60身高的苗条小俞同志,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她从秦天拿出的介绍信中得知,秦天是浙江平湖人时,那位俞同志非常兴奋地问:“秦天,你的家乡是浙江平湖?是有名的马铃瓜的出产地――浙江平湖?”

我给予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小俞已经情不自禁,站起来与边上的同事说,她小时候在上海度过,吃过这个叫马铃瓜品种的西瓜,至今想来,感觉一个爽字,真的是让人难忘了!边上的几个办公室的同事,被小俞的瞬间激情所感染,异口同声地说:“有机会也想品一下江南西瓜的独特美味。”一个快嘴的年轻办事员,嘴巴一个“啧”声音,让周围同事的眼光,瞬间一齐朝向了她。她也开心地笑了,美丽的事情,让人感染非常地快。

秦天点头向她表示深深的感谢,也对自己家乡农村培育的名瓜,让别人有如此美丽的童年记忆,有记入心灵深处的知音,感到非常自豪。

秦天的心中,突然升腾起一种探讨家乡西瓜――马铃瓜成名历史过程的欲望。

久久立下的探源之旅,直到1985年才有机会。秦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平湖工作,有时间、可供自己查阅的有关资料,以及那时还健在的家乡种植西瓜的民间高手,八十多岁的陆老伯。

这样的有心思索与探究,让秦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完成了有关《马铃瓜在上海扬名的传说》作品的写作,并随后在自己家乡的乡土报纸上得到发表,得到有关专家的赞叹与认可。

这是秦天第一次在家乡的有关报纸上,首次发表关于西瓜方面的文章,独特的视角,代代口传怕说法,作为一种平湖马铃瓜在上海成名的传说,进入了平湖当地文化人的视点。

据平湖地方志记载:平湖西瓜种植历史悠久,明天启七年的县志就有西瓜记载,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平湖西瓜具有糖度高、汁多、瓤细、皮薄等优点,被誉为“江南第一瓜”,盛名海内外。明代“产虹霓堰者佳”。二十世纪初引种形似橄榄的马铃瓜,尤以南门外曹兑港所产为著名,曾远销香港、澳门、南洋等地。

当时种植西瓜,实行了严格的管理。西瓜结牢后,瓜皮外面,并有专人负责记录座果的正确时间,直到座果时间足够,才能采摘西瓜,盖上专用的西瓜图章,以保证出去的西瓜,是真正成熟西瓜。确保平湖西瓜的原汁原味,维护平湖西瓜的质量声誉。

大的优质西瓜,运到上海杭州等地销售,而余下的小西瓜及部分盖章的留种西瓜,只分给农户,种子到时小队长会挨家挨户收集起来,有生产队专业种植西瓜的社员保管,往往将种子跟泥土与草木灰混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圆饼一样的东西,粘在小队会议室墙壁上,到来年种瓜时,才从墙壁上揭下来,种子就这样保存完好!。

正因为西瓜特有的解渴、安全、贫民化,让我们乡下的孩子,在童年得以尽情的品尝。

夏日的乡下,因为西瓜这一水果的存在,多了一份吸引力。上世纪七十年代秦天所在的生产队知青小马与小章的弟妹,时常会趁夏天暑假,来乡下看望自己的哥姐,一方面帮助哥姐烧饭,另一方面,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借此品尝西瓜,同时,在回城的时候,又不忘带上几个西瓜,给城里的父母长辈品尝品尝。

我们在与知青弟妹的交往中,也逐渐知道一些城里与乡下不同的情况,例如:小马的弟弟姓吴,原来,兄弟间一个姓了母亲的姓,一个姓了父亲的姓,游泳的各种方式,在我们乡下只有狗爬式,而城里来的人,就有自由泳、仰泳等多种姿式,让我们乡下的孩子长了见识。

因为当时年纪小,吃西瓜时,左手捧上一个西瓜,右手用汤匙挖西瓜肉吃,瓜汁会从我的嘴巴往下流个不停,我又不及时用毛巾擦干,自然而然,邻居就给了我一个西瓜漏斗的“外号”。

自己制作西瓜灯,又是我们童年的一件趣事。为了制作西瓜灯,我们在吃西瓜时,就有个讲究。我们会专门选个大的西瓜,上面用菜刀,削去大约三分之一西瓜,下面的部分,要用汤匙来挖吃西瓜里面的肉,吃光里面的肉后,在西瓜皮的上面开口处,用剪刀钻四个均匀分布小孔,以便在四孔内穿上纱线,上面再系一根竹杆,将西瓜外面的青色皮削去,或者雕刻出一些图案,在西瓜灯里面点上一支蜡烛,一个简单的西瓜灯,就算完成。

在夏日夜晚,明月高照,繁星点点的乡下小队晒谷场,我们约上几个小伙伴,各自拿出自己制作的西瓜灯,争奇斗艳,展示各自的杰作,成为夏天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虽然西瓜灯制作,是那样的粗糙,但依然吸引着我们小朋友,也得到大人的赞许。

秦天的心中,一直储藏着自己制作西瓜灯的童年记忆。

直到1991年6月20日,我们浙江平湖,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撤消成立500多年的平湖县,改为平湖市,同年6月28日,我们平湖市在南门体育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并同时进行了1991年西瓜灯文化节开幕式。

由此,我们浙江平湖的西瓜灯,从民间自已做着玩玩,走向官方重视的舞台,闪亮登场惊四方。这一别致玲珑的西瓜灯,经媒体一宣传,立即引来更多人的关注。

1991年的`西瓜灯文化艺术节,由于官方的及早布置,加上我们平湖艺术家的真正出手,我们平湖东湖公园、百年老街南河头、东湖中学以及建国路南门桥畔的大牌子――今城不夜,主要街道解放路,传统的西瓜灯,配上现代化的多彩灯光,挂满街道边上的树梢,再经国家各级媒体的传播,我们平湖的西瓜灯,走出平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随后演化成为华夏一绝,让人拍案惊奇,赞不绝口。

平湖著名女诗人王善兰先生,看过平湖的西瓜灯会后,兴致勃勃地写下诗句:翠绿瓜灯巧手雕,包罗万象竞风骚。光明世界清芬气,我县原来如此娇。

随后的每一年的九月,我们平湖西瓜灯节,作为一个年度标志性传统节目,一年接一年地举办,以传统的西瓜文化为舞台,逐渐加入现代化的各种元素,让传统文化,更显地方特色,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的朋友与客商,来我们金平湖观光、旅游、投资、创业,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岁月更叠,我们平湖的西瓜灯文化,通过现代多种媒体的传播,演绎出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世界的华人圈,拥有了更多的知音,也进一步拓展了我们金平湖的客户源,我们平湖先后建成了德国工业园、北欧工业园、光机电高新产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平湖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外来投资的增多,也吸引了海内外的有识之士,来我们平湖打拚、实现事业与爱情的双赢!更是推动了我们金平湖经济的起飞,让我们金平湖的综合实力,在2019年的全国100县经济综合排名中,上长到全国百名县级经济第25名的位置。

我的家乡,美丽的金平湖,位于浙江的北部,嘉兴的东面,距嘉兴54里,上海180里,杭州110里,距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所说的东方大港――乍浦港30里,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底蕴深厚的沿海开放城市,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投资客来我们平湖投资、创业,也吸引了全国不少省的务工人员,各类人才,在我们平湖这一沃土上,心情愉快地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成为创业先锋,时代精英。

不分先与后,来平皆是客!朋友,在每年的9月,如果你有空,约上几个知己朋友,来我们浙江平湖,一睹金平湖西瓜灯的独特风韵,必将让你的记忆,增添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陶醉于源自田园演绎的梦幻。

田园味道散文随笔 篇2

我从前住的地方, 一棵树也没有, 一朵花也看不到。现在住的地方, 有小林, 也不知有多少株树, 园子里几乎四季有花, 冬天少些。以前要呼吸新鲜空气, 要到郊外, 现在小林四周氧气充分, 不用像在日本东京街上, 要花钞票去吸个够。这是我现在的一大奢侈。

唯一的缺点是亲友没有一个可以聚会, 这是一大缺陷。

不过以往六十年我和内子 (注:指妻子) 都忙, 很少促膝长谈, 多年前她在香港跌断腿骨, 我到医院里陪她, 我们才第一次闲谈, 我曾写一小文记这件事。现在退休在家, 两老倒时时一同看电视谈话, 和现在的人在树丛当中吸氧一样。

我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 很少有港台的朋友来。但是有一天, 十几二十只大鹿从右邻的园子里跑来, 匆匆走过我家占地一亩的草地, 从容地在左面邻居家的后院消失。这是群不速之客。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只鹿。我们没有捉来杀了吃的心 (儿子有枪, 可以射它) 。照女儿推测, 是附近什么地方建屋, 把树木铲平, 鹿失去了住处, 才逃奔他方。不知可有地方安顿下来。

我们这里常有禽兽出现。兔子在草地上来去, 不知道何以不被蛇吃掉。我们也从来不想捉它。乌龟也出现过, 大壳上多花纹。猫头鹰在树上叫, 声音很容易摹仿。它一点也不怕人。此外, 最活跃的是松鼠, 许多只在树上、地上跑来跑去, 身体和尾巴行动时有波浪的姿态, 我们并不喜欢这种畜生。松鼠很坏, 你赶它, 它躲到树干后面, 你一走开, 它就又出现。至于雀鸟也不知有多少种。有时它们彼此唱和不息, 可惜我们不是公冶长 (注:孔子弟子, 相传能通鸟语) 。

内子一度喂雀, 现在上了年纪, 久已停止。这些小食客以往按时飞来, 雄鸟还啄开葵花子的壳给雌鸟吃, 真是多情。现在没得吃了, 也不来了。不少鸟看不出我书房的玻璃窗, 偶尔会飞来撞伤, 跌在地上, 有的会死, 人真罪过!

我们的二媳在加州, 树上掉下来长成的雏鸟, 她把它养在厨房里。渐渐熟了, 由她喂大。会飞以后, 每天仍旧回来, 会在她手上睡着, 和自己的儿女一样。

我们这种远离大城市的人, 过的是非常恬美的生活, 几乎不像在人间。虽然名利和繁华全没有, 田园的风趣却很富足。

香港、纽约是旅游的好去处, 种种热闹可以吸引游客, 最适宜去消遣。最好的餐馆、旅馆、戏院、博物院、美术馆, 最高的建筑, 最繁华的商场, 是全世界的冠冕, 你只要带足了钱去就行了。

可是如果在北卡罗来纳州住下来, 当然有的是高贵的公寓或大厦, 有一切最讲究的设备———即使普通屋宇, 也可以有个小园子, 一幅草地, 几十株树 (不是特地种的, 是本来有而未经铲去的, 造屋要铲出树林里一块空地来) 。你如果不是巨富, 买个廉价的屋住下, 就不想走了。你府上也许寒碜一点, 可是电话、自来水、冷暖气供应总有的, 也够舒服的了。陶渊明享不到这种种福。我每念他的“抚孤松而盘桓”, 总觉得很惭愧, 我的松树数都没数过。

美国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 空地不多, 家家户户挤在一起。最多门前后有小幅空地, 种点花木。而在小城市, 如我们这里, 除了城西比较贫穷的地方, 大部分人家都有草地, 不少人家有小林, 往往种了许多花草。寒舍时时有花, 按时按节开放, 从窗户望出去, 总看见嫣红姹紫, 连我们讨厌的藤都开白花, 也很芬芳。我们都懒得采, 一季栀子花, 有千朵都枯萎掉。记得在故乡镇江, 花小洋一角两角, 买一朵别在胸口, 晚上放在水杯里, 第二天再取出来佩戴。现在太阔了!

我家后面有小溪, 我名之曰橡溪 (因为溪边有许多株橡树) 。溪水终年不涸, 大雨后水会涨上岸。叫做松溪也未尝不可, 因为松树也有些。先祖父号瑞松, 该避讳还是该纪念, 我也不知道。

这个溪边长满了野草, 不便往来徜徉。即使在溪边空地上散步, 对岸人家的狗也跟着我来去狂吠。我本来想叫溪那边人家阻止, 因为我在自家园子里有自由行动的权利。可是再一想, 那人家的狗也有在自家篱边鸣吠的自由。最叫我不解的是我每天来去, 并不过界侵犯他家园地, 狗总叫个不停。“你还不认识我吗, 狗君?”我要问它。人狗永远不能通话, 可惜!

我们的无花果总给松鼠吃光, 桃子都被虫吃掉。我们并不富有, 但是太懒, 不去过问。我们的玫瑰、茉莉花都不摘回来, 任它开了凋谢。太多, 摘不胜摘, 随它去了。我们坐在凉台上, 时时闻到花香, 就算享受了。

还有无数不知名的花乱开, 树、鸟很多我们都不知道叫什么名称, 我手头都有书, 可是懒得去———辨认。也是因为太多, 即使认出了一种两种, 过了一会也会忘记, 不如不知道省去许多精神。听鸟, 看花, 闻花, 已经够了。

我们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据友人说, 这种环境里的人长寿, 是真的吗?

田园家居风,闻到青草的味道! 篇3

客厅的旧餐桌看上去笨重又老土,我已经不止一次想扔掉它,可都被老公半路拦截,他说餐桌是原木的,扔了可惜又不环保。想想也是,所以为了满足我的改造欲又不打击爱人勤俭的生活態度,我做了一次全新的尝试,把餐桌锯成了两半,取其中的一半放在门厅,刷上油漆,配上椅子、花瓶和烛台,就成了充满田园风的角落。每次出门前,老公都习惯在这里看书,等待还在房间里精心装扮的我。

Tips:

桌子锯成两半后,会失去重心,所以一定要贴墙放,并在墙上装3~4个膨胀螺栓用来固定桌子。

别再花钱买灯罩了

身边很多人,他们换一次室内装饰的时间间隔是3年,甚至更久。我问:“回到一成不变的家里,闷吗?”他们回答:“很闷,可装饰房间太花时间和金钱了。”其实,装饰可以很简单,你家里有没有多余的藤编置物篮?有!那就好办了,在篮底挖个一元硬币大小的洞,把吊灯线穿过洞口,再接上灯泡,一个田园风灯饰就完成了。

Tips:

藤篮有一定的吸光性,用它做灯罩,光线会变得很柔和,适合用在卧室和餐厅。

自己动手做最舒服的颈枕

有没有发现,外面买的颈枕永远不能百分百满足你的要求,不是大小不合适,就是款式太普通。自己动手做吧,条纹、格子和碎花都是具有田园风情的图案。准备一块布料,裁出一个20cm*40cm的长方形,将40cm长的边对折,选开口的任意两边缝合,再塞入适量的棉絮,收口,最后把剩余的布料往下翻, 钉上纽扣作装饰。

Tips:

可以先用纱布裹住棉絮,再塞进枕头中,方便日后拆洗。还可以用同样的手法做几个大小不一的抱枕,放在沙发或者床上,增加层次感,也传达了休闲、恬静的装饰主题。

田园篇章散文 篇4

这是神农的馈赠

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子孙

小小的谷粒

像金子般灿烂

创造了多少文明

就凝聚了多少血汗

辣椒

这是天地间最热情的色彩

像万千的鼓舞

像炙热的希望

那么喜庆

像燃烧的火焰

把日子也变得火辣

花生

总是默默无闻

却不开一朵谎花

悄悄地把果实

埋藏在地下

就像睿智的老人

把智慧

埋藏在心底

甘蔗

一排排

一列列

像出鞘的宝剑

直指苍穹

像列队的士兵

守卫家园

玉米

漂洋过海的到来

却在最贫瘠的地方扎根

在山坡、在荒地

给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带来

金色的希望

绿豆

生长在炎热的夏季

被最猛烈的`阳光炙烤

却一身清凉

替躁热的人们除去

一身的暑气

番薯

其貌不扬的外表

却蕴藏着无限的甜蜜

给贫瘠的土地

田园消夏记经典散文 篇5

予厌苦城市暑热久矣,乃回树蓊草翳之故园,与家兄共享消夏之乐,暂得以消遣世虑,息机于田园。时惟六月,暑景方徂。夏润优渥,万物蕃滋。予幅巾短褐,朝夕徜徉于田畛间。百草嘉谷,茎叶盛茂,翠绿娇姹。茅亭结篱,不烦华侈,皆能天然如画;菜陇瓜畦,不乏芳香,饶多迂折幽趣。穿过寂寞荆扉,疏芜兰径,步入林荫,草木秀润,绿霞翳染。

有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有珍禽关关鼓舌,而清韵闲雅。或依树而息,或籍草而坐,或枕石而眠。偶有蜩螗惊起,奋翅鼓翼而去,悠然注目者久之,大有空寂幽致也。此时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则雅思悠悠而集。有南薰泠然而至,习习生凉,则物诱气随,外适内和,神悦意惬,胸中不觉空焉洞焉,颓然嗒然,莫可状喻。予生于斯,长于斯,游戏于斯,竟不得长享其乐。

久矣夫,予之居城市也。挥扇漫步于田园,怡然若有乐者,怅然若有悲者,俯仰感慨,辄奋藻以散怀。若夫蔬圃居前,果园在后,欲食瓜而瓜生户外,思啖果则果落枝头。新摘菽豆,现爨藿羮。则固居田园而宜享也。宅有瓠生衍蔓,攀织承翳。藤花一架,疏阴凉覆。美睡后快坐绿荫,与父老啜苦茗,说瓜豆,话桑麻,共讌笑。地偏心远,俗虑超然忘怀,乃知乡土之中,自有佳趣。尔其静观蜓飞蠕动,闲听蝉吟蛙鸣,皆见万物之自得。回思向之汩于荣辱之场,役于名缰利锁,终生焦劳,隔此真趣,有愧虫鸟多矣。予随有归田园之想,使夫静一之性,就畦苑,乐闲旷。

到三清田园牧歌露营散文 篇6

一场盼望已久的甘霖洒遍了饶城大地,带来了难得的清凉。当太阳重又露出热情的笑脸时,我们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会一行二十多人,分乘五辆车,从上饶市金扬帆出发,经过玉山县城,绕着有名的“七一”水库,依山傍行,向蕴育了信江源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进发,开始了我们早已向往的三清田园牧歌露营之旅。

浪漫:篝火晚会

一架老式的大水车,在路边的溪流中不停地转动。一座山寨风格圆木结构的大门,矗立在离三清山索道十分钟路程的一片开阔地上。

进得门来,第一眼看见的,是路边一株高大繁茂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红豆杉,一人合围的主干,树上挂满了写着祝福和祈愿的红绸条。右边一池湖水,水中红鲤逍遥,伸手可戏,水上九曲长廊,亭台楼榭。走过红豆杉,是青山环抱的山寨,一座座圆木小屋,高低错落地散落在山凹、林中。我们把帐篷和行李集中安放在接待大厅的木屋里,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方志敏领导的抗日先遣队化玉特委旧址、蔬菜大棚、农耕文化展览等,然后,自由活动,欣赏并体验田园牧歌的山寨风情。

我们很快发现了在一片依山而建的圆木屋脚下,有一个很大的铺着鹅卵石的清水池,池里有很多的游乐设施:有连成井字型很大的正方形泡沫彩垫,我牵了烨的手,伸脚试了一下,没根,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有用一根钢管横跨两岸形成的独木桥;有四条铁链加一定间隔的木板连接成的双人浮桥;在两条高高的用木架固定的铁链下,挂着一串秋千在水面晃荡的铁索桥。大家都跃跃欲试,选择着自己较有把握的游戏项目。结果是,第一个冲上泡沫彩垫的一叶知秋也第一个湿了身,而在敏的鼓动下牵了手一起走上双人浮桥的烨,拖着敏一起落了水,我也和大部分人一起,赤脚踩着一个个晃荡飘摇的秋千,顺利地走完了铁索桥。山谷里,回荡着我们快乐的掌声、笑声和欢呼喝彩。

在餐厅品味了生态绿色的美味晚餐之后,我们来到赣东北风情一条街,坐在老戏台前随意摆放的长木凳上,看《哑巴背妻》、《天仙配》、《梁山伯和祝英台》等选段,还有已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地特色的七线木偶戏。虽然听不懂歌词,但爱情这个千古同心的主题,在传统鼓乐的伴奏下,随着抑扬顿挫、高亢婉转的曲调和唱腔,穿越三清之夜,穿透我们心脏最柔软的部分,引发了我们心中无限美好的遐思……

看完戏,我们又拾阶而上登临一座小山。但见泥夯的围墙上遮盖着茅草,院内用巨大的圆木一分为二而成的桌凳排在两边,中间一个用石头围成的圆形火塘里已经架好了木材,这里就是我们今夜举行篝火晚会的地方。清茶瓜子端上桌,竹筒和木棍送过来。八点半,在架子鼓激越的鼓点声中,篝火晚会开始了。主持人邀请来自《上海晨报》记者团的男代表和我们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的美女代表敏,手举火把,点燃篝火。期间主持人被敏的大方和美丽倾倒,要求把她留下来做压寨夫人,问我们的团队同意吗?我们用力地敲着竹筒,也不征询她那还在家里照顾儿子的老公的意见,全都兴奋地尖叫:“同意!”

接着便是惊险刺激的吐火吞火表演,我坐在第一排,被表演者从口中喷出的火龙吓得哇哇大叫着躲到了柱子后面。这是一个以黑为美的阿佤族的表演团,皮肤黝黑的阿佤族少男少女们,跳起了各种各样欢快的民族舞蹈。最有趣的互动节目是邀请所有来宾一起跳竹竿舞,恰-恰-恰-恰,两组竹竿一开一合,一合一开,我排着队和阿佤族的少女牵着手,算准节拍成功跳过,一转身,我和烨牵了手,跳了一轮又一轮。《上海晨报》记者团的朋友们也积极参与,跳得精彩。更巧的是,我们中一个陕西籍美女竟然就在这个竹竿舞中,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上海朋友,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篝火旁,星光下,彼此畅叙别后友情,让人不得不生发感叹:缘份哪!

最后所有的来宾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跟着阿佤族少男少女们的脚步,围着火塘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高山上,天空下,夜色里,在火热的激情中,我们沉醉,我们快乐,我们放飞……

畅谈:雨夜长亭

篝火晚会结束,我们提了背包来到戏台前铺着花岗岩的空地上,开始搭帐篷。大家互相帮忙,一会儿戏台前就开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帐篷花。

十点多,夜已渐深,欢乐的游人们开始进入梦乡,三清山的夜,显得静谧而又安详。而我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坐在戏台前的长木凳上,围成一圈,玩成语接龙的游戏。约定接不上来的人就要站在中间讲故事,而且一定要讲自己最浪漫最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毛会长先给大家介绍了两位嘉宾:一位是三清田园牧歌年轻帅气的王经理,一位是特意追随我们而来,强烈要求加入我们文学会的中年男子,是三清山脚下紫湖镇的一个会计。因为这位热情的文学爱好者第二天上午有重要的工作,晚上还要骑摩托车跑几十里的山路回去,所以主动要求先出节目,即兴背诵了一首诗,最后竟然还要考考我们:“这首诗我只会背,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身边很多美女大声地喊了出来:“舒婷!”

成语接龙游戏开始,先由王经理起头:田园牧歌。然后大家轮着往下接,轮到毛会长时,她急中生智接了个:集中精神。大家起哄:讲故事,来一个!讲故事,来一个。毛会长站到中间,却赖了皮,讲的感动过自己的别人的爱情故事。我们不放过,继续起哄,一致要求她讲自己的才算数。接龙游戏开始时,天上已经洒起了小雨点,等到故事讲完,或许是天空也被故事中的纯情感动了,竟然下起了哗哗的大雨。我们忘了故事,赶紧各自背了挎包,拎了帐篷,在王经理的引导下,移到旁边专为雨中看戏准备的大木屋里。真巧,这个木屋排下我们的二十多顶帐篷刚好。

看着外面哗哗的大雨,王经理怜香惜玉,一再劝我们住到他们免费安排的客房里去。我们感谢他的款待,同时兴奋地回答:来这里就是为了体验睡帐篷的感觉,这样浪漫的事,怎么可以因为一场大雨而轻易放弃呢!

而且我们的故事还要接着往下讲。在王经理的推荐和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初进大门时看到的,那池湖水上的水榭凉亭中。我们把已经陪到十一点多的王经理劝回去休息之后,在这个灯光朦胧的仙境,在这座浪漫飘逸的水榭,在这样多情缠绵的雨夜,大家畅开心胸,坦露着最真实最深刻的心路历程。

支,某街道办工作,获心理咨询师资格,汶川大地震第二批进入重灾区——汶川中学提供心理援助的志愿者。她娓娓叙述:我们在上海著名心理学研究专家的带领下,主要为汶川中学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当时他们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非常的活泼开朗,仅看他的外表,你根本不会想到全家只剩下他自己了;一种是很沉郁,看着就知道他一直沉浸在巨大的伤悲中;一种是很平静,表现正常,但是睡梦中只要发出哪怕是楼上椅子拖地的声响,他们就会一跃而起,尖叫着冲出门外。在那汶川,我们那句很职业的开场白“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根本就不能说。因为你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样的灾难,你就永远无法理解那种心灵的创伤,如果这样说了,我们就是不负责任。我们只能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引导他主动倾诉,释放情绪,感受关爱。虽然在汶川呆了二十多天,但觉得自己能做的事真的太少了。我现在正在做一个关于6-10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课题,跟汶川之行带给我的震撼有很大关系。

烨,政法系统工作,法学研究生。她说:我刚毕业时,分到了赣南一个县公安局的刑警大队实习。就在实习快结束的一个夜晚,支队出警抓住了一个嫌疑犯。出警前支队长看见我正在刷牙,喊了一声我的名字后,又自言自语似地说:你近视,要不你就算了。等到第二天上午我在正常时间去上班时,才得知值守的干警发现嫌疑犯已经原因不明地死亡。最后的结果是我的同事涉嫌刑讯逼供被法院判了缓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做到依法办案,文明执法,并一直致力于法学的研究。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娇娇主动拿出自己特意带来的作品,一首爱情诗《我在竹林里等你》,借着小手电微弱的光芒,深情地朗诵:“我在竹林里等你,你没有来,不要紧,不要紧,那根根向上的青竹是你,那竹下簇拥的草叶是你。……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险些跌倒,不要紧,不要紧,我孤单的脚步是你,细长的倒影是你,眼中满含着不肯滴落的泪是你。”爱情之外,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在追求事业和人生幸福的过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求索之路。

三清山的夜,雨还在哗哗地下着,在我们耳边吟唱一首永恒的田园牧歌。我们静静地围坐在一起,静静地感受着这场来自心灵的洗礼……

触摸:三清脉搏

十二点半,我们浪漫的帐篷之夜开始了。

帐篷是租来的,前面的人一定刚刚赶海归来,帐篷里还留存着海水浓重的咸腥味,铺在上面的防潮垫,随手一摸都是细沙,恍惚间,好像我们正置身于南海沙滩。

其实这样的感觉也没错啊!三亿多年以前,我们身体紧贴着的这座山、这片地,这块石,正作为大海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沉寂在海底,鲜活地生长着珊瑚、水草,蚌贝在她的身上安歇,海鱼在她的怀里游弋。在三亿年前的某一天,一场剧烈的地壳板块运动,使处在两个板块交接处的这一片海底世界,在巨大的地壳板块的挤压力下,冲出了海平面,直插云天,形成了今天的怀玉山脉,而三清山则以她的险峻奇幻成为怀玉山脉的精华,成为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一颗闪亮的东方名珠。

高山有好水啊!因为高山是裸露出地面的地壳,她离地球的内核最近,离水圈最近,而且在地壳板块的挤压过程中,最有可能留下了接近水圈的裂缝。在三清田园牧歌,在我们身下一千三百米的地下岩层,就有正在进行二期开发的三清山第一温泉。今夜,让我们贴近这方水土,用身体触摸这跳动着的温热的三清脉搏。在打造三清山的旅游品牌时,温泉——无疑又是一张时尚靓丽的三清山名片。

外面还在下着雨。没有风,只有一阵一阵的凉意,带着雨夜三清山纯净的空气,透过留着的纱门渗进帐篷。我把自带的薄毯摊开,一半垫着一半盖。美女们正睡在各自的帐篷里,擅自篡改着娇娇的诗《我在竹林里等你》。于是这首爱情诗的内容,在才女们的口口相传中,演绎得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我在田园牧歌等你,你没有来,不要紧,不要紧,那三清山的风是你,那三清山的雨是你。”“我在帐篷里等你,你没有来,很要紧,很要紧,……”我们全都笑得捂住了肚子打着滚。笑闹到两点多钟时,发现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夜空中闪烁着无数的星星,地面也基本风干了。有几个美女把帐篷移到了屋外,享受真正的浪漫露营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又下起了大雨。当我们用过早餐,告别了三清山和王经理,乘车回到上饶市区时,拥抱我们的是夏日依然炙热的阳光。本想拿出雨伞遮阳,却惊喜地发现,我们的雨伞还正在滴着三清山的雨呢!

描写田园画卷的生活故事随笔 篇7

小辰光的乡下,场头屋边到处都是堆头。堆头分稻堆和柴堆,有圆有方,方的像四平八稳的草房。圆的像头戴箬帽的巨人头。

秋收时分,斫了稻,在田间晒干了再收上场。除了明天要脱粒的稻子堆放在场边,其余的都要堆放好,那就是叠堆头。南水乡用木船将稻子运回家。船到河埠头,搁上跳板,一担担稻子挑上岸来,垒到基筑(半尺高的土墩)上。稻堆叠得高了,就搁上七八米长的跳板。人挑着百来斤重的稻担,踩上跳板,一步一步蹬上去。跳板晃晃悠悠上下颠簸,扁担吱嘎吱嘎一路欢歌。有时候,一条跳板够不着了,就跳板接跳板,越接越高。肩挑稻担登上又高又悬的跳板,看起来吓势势,可农民照样疾走如飞,本事大得野豁豁。记得大跃进年代有首民谣:稻堆底脚摆得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揩揩汗, 凑上太阳点个烟。在行家里手看来,叠堆头是雕虫小技。

稻子脱粒后,稻柴也得收拾好。那就需要叠柴堆了。一个个稻柴头大尾小,叠时需要揿结足。柴禾本身又滑,要是没有一点三脚猫功夫,柴堆叠了一人多高,一不留神就坍塌了。即使叠成了,不是七翘八裂,就是东倒西歪,只好用木棍顶着,就像跷脚支了根拐杖,免得摆不平。在农村,小青年学农活,首先得把叠堆头给学会了。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会家能把稻堆叠得四方整齐,棱角分明,上盖尖顶,雨天不漏水,大风吹不到。生产队有个叫吴阿小的社员,五十岁了,干什么农活都出色。土改前,阿小没有田产,只得做长工讨口饭吃。都说东家要勿要,就看生活好勿好。阿小犁田不会漏出一幅;耙田耙得平平整整;拔秧拔得整整齐齐;坌的畦棱挺刮板则;插的秧埭齐齐斩斩。干的农活谁都挑不出啥毛病来。阿小最拿手的活是叠堆头。在他手里,叠的堆头就像工艺品。有的叠成圆柱形,有的叠成四方形。一眼看去,圆的像立窑,方的像宝塔。他还能叠出和合堆,就像双胞胎紧相依偎。阿小说:好生活是逼出来的!

一天阿小叠堆头,好比头牌小生上台来。社员们都来看热闹,你阿小究竟有多大能耐?我和雨林、荣生三个小伙伴搬柴,递柴。大家说,阿小手脚快,你们也得快一点。我们满场飞奔,把稻柴一个个搬拢来,再一一扔给阿小。阿小接过来将稻柴头朝外堆放,一个挨着一个,码得整整齐齐,堆得严严实实。还逐一用脚将稻柴踩结实。都说双拳难敌四手,难道阿小能敌六手?看客们笑着喊加油。我们使劲往柴堆上扔稻柴。阿小不慌不忙,把周边的稻柴码齐了,其余的放中间随便拨弄一下就行了。我们忙得晕头转向,他却不慌不忙。我眼珠子一转,稻柴尽往阿小身上扔,还故意对准他的枯榔头。三个小鬼一阵猛攻,阿小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管头上柴屑沾了不少,依旧处之泰然。柴堆越叠越高,再怎么使劲都扔上不去了。我们开始射稻柴。一手提柴扶,一手捏柴尾,晃荡一下,朝柴堆顶直射上去。为了加快速度,就两个一射。我们想让阿小中个头彩,可惜累得满头大汗都白搭。阿小正中下怀,一个劲的催,小鬼头!快!快!快!稻柴掉在他身边,随手就码上。雨林鬼得很,偷袭阿小屁股头。可阿小背上居然长眼睛,左手接一个,右手揽一双,把稻柴一一笑纳了。柴堆叠得骨碌圆,周边码得像齐斩斩的墙头。阿小做起生活来真是一只老脚蟹。

农村里烧灶头用稻柴,生火做饭少不了它。灶口不能多放,需要时随时随地去柴堆上拔。从四周慢慢拔稻柴,堆头日益变矮,还镇定地保持着原状,不倒也不垮,真是神奇。

场边有了堆头,小把戏可来劲了。大家喜欢在堆头缝里绊绊猫。狭小的缝隙正是不错的藏身之地。官兵捉强盗,在堆头缝里钻来钻去。还有高兴事,即在寒冬腊月里去堆头的草檐下抓麻雀。天冷,麻雀躲在稻草檐下小憩。正闭目养神间,一道手电光照来。光圈里,麻雀一动不动,伸手便抓,招招得手,真是开心煞!

金秋时光,堆头林立,黄澄澄一片,在萧瑟秋风中伫立,在苍凉月色下守夜。堆头不巍峨,但挺拔。不管风吹雨打,始终昂首挺胸,就像农民最苦最累压不弯腰。秋虫在柴堆边歌唱,树影在堆顶上摇曳。房屋、竹林,垂柳、堆头遥相呼应,勾勒出来的田园风景显得朴实从容、端庄大方。

堆头演绎着农民的年景。看满场堆头高大气派,风景这边独好!农民个个乐淘淘。若是堆头叠不高,农民生活就没指望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宣传画上,稻穗上能坐小孩,可场头稻堆、柴堆稀稀拉拉,农民无米下锅、无柴烧火、无餐可做,生活穷得叮当响,苦得嗒嗒滴。堆头,贫穷岁月的艰苦守望;勤劳朴实的优美诗篇;从容淡雅的田园画卷。

田园,梦里的世外桃源抒情散文 篇8

那天应朋友的邀请,下班后去郊外游玩,然后,在去吃她的铁锅炖鱼。(就是那种把排骨和鱼,还有各种蔬菜放在一起炖的餐饮)。沿途我的两只眼睛都忙不过来了,变化太大啦,自从搬到市区,我已有八年没有在这条路上往返。以前路旁的灌木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栽植的美丽的白杨树。从大桥下去,东边拦截一道大坝,据说是修建水上公园。一路疾驶,很快到了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机场修建,公路扩宽改线,我更是找不到一点当年的影子,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唯有附近的职业学院还在原地。才让我知道曾经的家在哪里。还没等我仔细查看,车就匆匆而过,直奔二队而去,到了当年的渡假村,往里走大约十分钟就到了此行的终点。

我在晕头转向中下了车,一条黑色的狗闻声狂吠起来。仔细一看,原来它被主人拴着呢,我提起的心才放下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属狗却最怕狗,虽然没被它咬过,可是却看到狗就怕得要命。迎面望去,是一座板夹泥房子,四周围着矮矮的柳枝篱笆小院,狗被拴在小院外。院里铺着边缘不齐的地砖,有三只大鹅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没有看见这小院中的主人。这个小院有三个可以进出的出口,没有大门,当然也就没有锁。看来这里真是世外桃源,主人不在也不用锁门。房子东侧是一个大水泡,我想,这院中的鸭子和大鹅可以任意游耍在水中。

朋友们忙着往车下搬东西,趁他们忙碌,我偷会儿懒,沿着小路往东走,迎面走来了一位老大娘,手拿柳枝,赶着一群小鹅回来,胳膊上还挎着一个鼓鼓的布兜。小鹅的绒毛还没褪尽,毛茸茸的很可爱,走路一拧一拧的,我不由自主,跟随着大娘和这群小鹅回到了小院中。那狗看到主人归来,也停止了吠声。大娘把它们赶进院中的一个小园子里,胳膊上布兜里原来装着一只受伤的小鹅。把它放出来,它一瘸一拐的回到鹅群。小园里还有二十几只半尺大的小鸡,有黑色的,还有麻鸡。地上放着一长条装饲料的槽子,小鹅们争先恐后的吃起来,旁边放着好几个喝水的壶。吃饱后,小鹅们三三两两的拥成一堆,用嘴巴梳理绒毛,煞是可爱。看来主人很细心,还给鸡和小鹅搭建的棚子,里面是一铺矮炕。天黑后它们就会进到棚子里歇息。

驻足在小园外,望着它们,我忍不住轻声呼叫它们,“咕咕…”它们显然知道我不是它们的主人,歪着脖子看我,并不奔我而来。眼前的这一幕让我不由回想起,我曾经的小院和当年养鸡时的情景。那时候在平房,我家的院落很长,足有七八米长。中间走路的地方都打的水泥路。旁边栽种各种花草,小院中种的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韭菜,菠菜……窗棂下栽种的是我最喜爱的黄瓜。到了夏天,我家的小院是蜂拥蝶舞,一片生机。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蜜蜂嗡嗡叫着忙着采集花蜜,而蝴蝶也张开美丽的翅膀飞来啦。蝴蝶有大有小,小蝴蝶多半是白色和黄色的,大蝴蝶就漂亮多了,有黄白相间的,有黄黑条纹的,还有黑白条纹的,飞起来飘飘忽忽,风情万种。蝴蝶落到花蕊上时,是比较好捉拿的,它静止的时候,你屏住气息,慢慢的`向它靠近,冷不丁伸出手指,在它还耸身为花朵的馥香甜美陶醉时,它那对美丽的翅膀已经被我捉到手里。它慌乱的挣扎起来,翅膀不停地抖动,手上就会沾到它身上的一层粉末。女儿看到后会欢快的跑过来,欣赏的看却不敢用手拿。蝴蝶比较温顺,即使被捉拿也不会张口咬,我往往不忍心,让女儿看过后就会把它放飞,重获自由的蝴蝶会很快飞高飞远,相对而言,我是惧怕蜜蜂的,因为曾经被它蜇过,那种痛的感觉,让我看到它就赶紧躲开,唯恐惹恼了它。小院中的茄子和西红柿伺候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它们要不停的掰去多余的枝桠,要不然就不会结几个茄子或西红柿。它们的秧苗在掰去杈时,鼻中会闻到一种幽香气息。而辣椒和豆角就不用啦,豆角插上架条,它伸出的须子就会一路攀岩而上,紧紧缠绕。我有时都纳闷,那小小的须怎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每年到了五一前后,我们几个年轻的媳妇就开始研究去买鸡雏。因为院子比较大,不养点什么怪可惜的。这时候家里的男人就发挥了作用,纷纷给我们钉鸡棚,把院中圈起来一块地方,用透明窗纱围起来,既透明又卫生。我们便开始了养鸡的生涯。刚抓回来的鸡雏怕凉,必须用纸箱铺上报纸,把它们白天放在炕上温暖着。等到大一些,就可以搬到外面晒太阳。小鸡雏很可爱,饿了的时候,只要你一出现看它们,它们就会叽叽的叫着,洒上饲料,就会蜂拥而上抢着吃,边吃边发出欢快的声音。有时候我喜欢哪只小鸡,就会把它抓出来,离开鸡群,它会不停的叫。吃饱喝足它们就会拥抱在一起,闭上眼睛睡觉。到了半尺大的时候,就可以放在我们家的鸡圈里啦。为了照顾好它们,我们常常相约一起去采野菜,回家后剁碎伴在饲料中喂食。只要我站在鸡圈外呼喊“咕咕…。”它们就会奔跑过来。小鸡一天一天丰满起来,绒毛褪尽,长出粗壮的羽毛,同时也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我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我最喜爱的是一只黑色的母鸡,它浑身没有一丝杂色,两爪子都是黑色的,它很憨厚,吃起食来也不挑剔,所以它长得胖乎乎的。别看都是家禽,有的小鸡就和人一样,馋着呢,吃食挑挑拣拣。可是我最钟爱的黑母鸡却总受到欺负,有次我看到别的母鸡和它打架,旁边的一只红色的公鸡居然也去用嘴巴啄它。我看不过,冲进去就打那只公鸡,黑母鸡很感激我,只要我一喊它黑黑,就会跑过来,趴下翅膀让我拍它。每天去鸡圈喂食,打扫卫生,给它们采菜,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到了深秋,小鸡就变成了大鸡,基本上都会有三四斤。公鸡相对要大一些。这时候,好信的邻居就会拎杆称,走家串户来看你家的鸡份量如何。这也成了我们那时候的一种成就感。我家后院有个媳妇,她养的鸡和她的人一样瘦弱,所以,每次她都会躲远远的,不参与。

岁月已随风而逝,过去的往事仿佛就在这小院中,只是院中的主人已不再是我。我正想着,大爷也从外面归来,手里还拿着在草丛中捡到的鹅蛋。这一切在我的眼中,都是那么的亲切,让我的心温暖着,湿润着。

田园味道散文随笔 篇9

周末回家时,路过一个小村庄,看到路旁的一户人家,低矮的房屋伴着简陋的厨房,由于四周没有高大的围墙尽显满院的油菜花。此时,恰逢暮春时节,满院子的油菜花开出一片灿烂的金色。其间,正三五个人于门前槐树下围坐一圈打牌取乐。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喊出一句:“这家院子真香!”

今天从家中返回,再次路过这户人家时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于是我的心总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低矮的房屋、满院的金黄、那围桌打牌的人……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心向往之的田园风情吗?

许久,心情稍静,回头细思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

我,自前年走出西北师范大学的校门之后便很顺利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老师,平时就住在学校里。虽然乡间僻野交通各方面多有不便,但是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每天当我享受了整晚的宁静之后,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绿色,闻到的是乡野间无比清新的空气,听到的是婉转动听的鸟鸣。我伸展一下慷懒的四肢,慢慢悠悠穿衣洗漱,之后或打一杯豆浆或煮两碗稀饭,再配上亲手调制的酱菜,坐在院中边吃边欣赏露珠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的莹光……

早饭之后,我与邻家小学生结伴步入校园,铃声响过,书声琅琅,走进教室,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读着书;走出门外,一阵微风吹过,掀起几缕修长的柳条;一群麻雀从头顶飞过,落在对面的教学楼上……

放学回家,一岁的儿子正蹒跚地追着一只黄色的蝴蝶,转身看到我,便张开两手大叫着冲我跑过来……

这--是何等的惬意?这--是何等的自由?这岂不就是自己心向往之的田园风情吗?

味道的情感散文 篇10

他的笑容,非常甜和;在这种笑容里,有着青春少有的阳光和帅气。在这之前,我压根就没有见到过像他一样随时都是满脸堆笑的男孩。

因为投缘,因为第一次见面就是一见如故的感觉,所以我俩便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聊天。那一次,我们聊得很尽兴,聊得忘记了吃饭,聊到了忘记时间还在转动。因为这些,我便毫无疑问地信了那句被无数人说烂了的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翌日,他很早就来到了医院,输完液之后,说什么也要我跟他上他家一趟。问其何事,他说去玩玩,别无他事。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就热情邀约过我的,但被我一口婉拒了。在我看来,我们虽然有着共同的话题,但毕竟还是初识,去他家,终归有些不大好。因为我的拒绝,又考虑到天色已晚,而且他骑的是摩托车,出于安全着想,他便不再央求,但最终撂下一句:好吧,明天无论如何你得跟我去一趟,不得推脱。

今天这热情再次摆在了我的面前,我算是再也找不到任何回拒他的话了,于是也就依了他。

我坐在他的后边,摩托车在公路上跑得很快,除了耳边的风呼呼作响,我什么也听不到。他问我冷不冷,我没有听清楚,于是便凑近他的耳畔,问他刚才说什么,这家伙却大声喊道,我问你冷不冷。我的回答是不冷。我觉得,坐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男孩身后,身体里的冷,早已被他的那种热情关怀所溶解得一干二净。

我们没有径直回家,而是去了菜市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割了一刀肉,买了几个绿色蔬菜。我问他家里有客吗?他回答我没有。我说既然没有客,你干嘛买这么多菜。接下来,他咛不作声,只是忙着和卖菜的结账。

回到家,他让我和他弟弟下会象棋,他去厨房烧火做饭。见此情形,我忍不住问他弟弟:你妈妈在家,你哥哥怎么还要下厨房?他弟弟回答说:哦,忘记告诉你了,我哥哥就这样,无论妈妈在家与否,他都要下厨房忙活,好像一天不去一趟厨房,心里就难受得不行。听了这番话,我对他的哥哥肃然起敬。说实在的,在当今社会,九零后男孩每天下厨的,还真是鲜见。由此,我也抱定了一个态度——他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那顿饭我吃得很饱,大概是他烧的菜太香的缘故吧?总之,我也说不大清楚,而且,头一次到他家,我居然没把自己当外人,一切是那么的无拘无束。他的妈妈和他一样热情,席间,总是招呼我夹菜,不要客气,家里也没什么好菜,真是怠慢了。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一大堆。

饭后,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忙着洗碗。洗完碗之后,他迫不及待地从房间里搬出了一些泛黄的书籍要我看。我随手拿了一本,心无旁骛地看着,见我看得津津有味,他也抄起一本,默默地读着。我们经历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地方,没想到就连这一爱好,居然也相同。他说,阅读几乎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听他这么一说,不由抬起头,朝他莞尔一笑,然后继续投入到书本当中去了。

那本泛黄的书籍,字里行间让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友情在里面流淌。他说,那些书本都是他省吃俭用花钱买来的,那时他还在上学,后来因为家庭拮据早早的辍了学,剩下了这些书籍,但每每得空,就会打开来看,那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开始感叹命运的多舛。

那晚,我们躺在同一个房间里,说着一些细碎的事情,说到尽兴处,竟笑得合不拢嘴。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大概他也和我一样,有一点,那晚我们绝对是开心地睡去的,而且有着异床同梦。

每当输完液的时候,他要么带着我去他家,要么带着我去那些很好玩的地方玩个够,譬如去水库洗澡,譬如到小河边走走,有时候也会去他的朋友家小坐一会儿。于我而言,最温馨的时候莫过于我俩在面馆里对视而坐,吃着氤氲热气的刀削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那些让我们都会笑喷的话题了。那段日子,虽是在病中,但我痛并快乐着。

后来,他先我几天出院了,出院后他不忙的时候依然会来看我,对我说出院后去他家再呆几天,我连连点头应他。事实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离开医院太过匆匆,连句道别的话都没有,更别说去他家呆上几天了。

就这样各奔东西了。现实这种东西把我俩无情地阻隔在了两边,后来他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了,我则是赋闲在家。现实阻隔了我们见面的机会,但阻不断的是那份美好而又根深蒂固的友情。回首过往,那些感动我心的事依然历历在目。

是他,一天下来,无论再苦再累,他都会和我在QQ上聊聊近况,也是他,不忘叮嘱我保重身体,天冷要加衣服,同样是他,在知道我痼疾每况愈下的时候,慰藉我让我要有坚强的心,和疾病共生存,并最终战胜疾病。我看着那些小小的字,泪珠簌簌落在了屏幕上,点点斑斑模糊了对话框里所有的文字。

因为知识的匮乏,他背井离乡到很远的城市干起了体力活,一个月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即便如此,挣到的钱他从不乱花,而是贴补家用,最后仅剩下不多的一点钱,他会用来买书籍,然后寄给我。

他每天都会读我空间日志,每每读完,便小窗我,说我写得不错,后边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表情。然后不忘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写,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建树的。看着那些蘸着浓浓友情写下的文字,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除此之外,当他得知我药吃完了,在乡里面又买不到的情况下,于是他便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下我足可以服用一个月的药邮寄给我。那段日子,我明显康复了很多,倒不是他给我买的药奏效了,而是他对我的这种不是亲情却胜过亲情的友情,以及对我苦口婆心的鼓励让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好转了起来。

后来,他换了个活儿,虽然不太累,但是工作时间会很晚,这样一来,他基本上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我聊天了,我给他打电话,但因为他那边机器的噪音太大,他根本就听不到手机的响声,每当他下班给我回电时,我早已睡了。因此,我们的联系就此中断了一段日子。

此后,他的QQ一直处于不在线状态,手机也联系不上,有时候只能是彼此发个短信互报平安。得知他过的很好,就是上班时间太久,我也就不忍心再叨扰他,因为他实在太累了,他的每天都在承受着同龄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时间在烟火中缓缓流淌,我想他的心,一天胜过一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来的某个晚上,我看到他那灰暗了好长时间的QQ头像变成了红色,我当时欣喜若狂,立马和他打招呼,但对面发来的一行字,却如同晴天霹雳:你是我哥哥的朋友吗?我哥哥已经死了。

我看后,心咯噔了一下,像是被一块石头击中,随即全身开始瘫软。我不相信这会是真的,以为是有人用他的号和我开玩笑,但谁会开这种玩笑呢?而且对方还声明是他的弟弟。在和他弟弟通完电话后,情况得到了证实,——他是死于车祸的。

那是中秋节的前一天,他思乡心切,准备回家探望一下暌隔已久的父母,于是,他的朋友骑着摩托车带他去火车站买票。然而,就是他去火车站的一路上,被一辆呼啸而过的拖拉机撞倒,他的朋友和摩托车都飞出了一边,而他却被碾压在了车轮之下……

那年,他22岁,或许是天妒善人,让这个弱冠年华的朋友从此永远和我阴阳两隔。

初夏味道随笔 篇11

进入初夏时节,阳光变得更为有劲,稍微运动一下就汗流满面。

在河坝子镇度周六,对牌类不感兴趣,时间相对较为宽裕。

午后,来到镇上华青路段段家湾的路边。这个时候正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阳光强烈地射下来,照在身上有些火辣辣的感觉。来到这个地方是看上了这路边崖壁的野山萢,尽管先前过来时一晃而过,但那诱人的紫红色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催促,路上来往的车辆与行人也不是太多,可以不慌不忙地把这里的崖壁看个够。崖壁铺满了厚厚的草、藤。那红色的山萢,真正的学名我并不知道,只晓得是萢儿一类的植物,它紫红色还带有绒毛的果子像成串的葡萄似的挂在枝上,随风摇动,在全是绿色的背景上显得犹为显眼。由于是天然野生的,没有架子,那成串的萢果顺枝而下垂,有的就横卧在草叶之上,无论从哪个方向去看,都不失诱惑。

阳光下,各类植物的嫩枝竞相伸长,那略有弯曲的枝尖伸在空中,随后是由小到大的叶子有序排列,那是生命在阳光下的展示,也许就在下一刻,它又向空中伸延了鲜活的.一节。三七类的植物,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纤细的藤条缭绕在其他的枝干上,步步向上,那一片片叶子就是它一步步向上的脚印,错落有致,有的枝藤交错,顽强相依,让人自然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感动。

阳光下,也看到干枯的叶子挂在嫩叶的上方,发黄的芭蕉叶垂挂在树干上,一丛衰败的楠竹林中也长出了青绿色的新竹,崖壁上细长的野草叶尖整齐向上,竹林间的叶子婆娑油亮。看似平静的崖壁,各类植物都在阳光紧张地展示着生命的热闹。

把车停在磨儿山不远处的路口,靠近一片“棉花”,“棉花”其实是就白色草绒,具体是什么草我也说不出名字来。看着漂亮,要拍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都是杂乱无章的白色,在清风下不停地晃动,费了好大劲也没有拍到自己喜欢的照片,倒是地边上长着密密的小野果的树枝还着实招人喜欢。

行走在一段不宽的水泥路上,旁边地里的玉米正长得茂盛,突然间发现玉米叶上的线条变化多端,柔美多姿。于是找寻各种植物的叶脉线条,还真是收获不小。

看完了想看的,拍完了想拍的,衣衫已湿。

味道散文650字 篇12

真的,这气味我一辈子也无法忘却。它掺杂了太多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

奶奶在世时,总是认真、仔细的打理着那片柑橘林,面对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奶奶教会了我“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负责”。它随着那缕橘香久久混杂在我的生命的每一刻。

秋天,柑橘用它独特的香味,亮眼的橘黄向世人诏示它的成熟、丰收。奶奶总是并不太敏捷地爬上高高的柑橘树,为我采摘那酸甜的果实。我吃在嘴里的并不只是柑橘,而且还有奶奶对我浓浓的爱。它也没有随着奶奶的离开而消失。它也随着那独特的橘香游荡在我的生命里,永不会离去。

那秋,那味,那……

也许,在一些并不远,或很远的地方,有那么一些人,一些狗,一些猫,一些草,一些木。他们或她们亦或它们就这样的生活着,为自己,为他人,或什么都不为,都有。兴许他们与我们并无什么联系,与许多人也无什么联系,甚至只是为自己而活着,未可。都是生命,都是存在。

每一个开始,每一个结束。

都灿烂地存在着。

女人有两种,物质和精神的,你不能祈求同时拥有,物质和精神的。

未名觉在时间上跳跃,飞越洪荒大地,香气四溢,空间被翻转,在断层,微笑,微笑。回忆好厚,我竟然穿不透,是不是我不够,射箭的爱情天使,爱情走狗,可恨可怕的诅咒,把我遭受。

上一篇:团队精神下一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