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2024-11-08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共11篇)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

东明焦楼小学 杨密芳

周末回家时,路过一个小村庄,看到路旁的一户人家,低矮的房屋伴着简陋的厨房,由于四周没有高大的围墙尽显满院的油菜花。此时,恰逢暮春时节,满院子的油菜花开出一片灿烂的金色。其间,正三五个人于门前槐树下围坐一圈打牌取乐。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喊出一句:“这家院子真香!”

今天从家中返回,再次路过这户人家时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于是我的心总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低矮的房屋、满院的金黄、那围桌打牌的人……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心向往之的田园风情吗?

许久,心情稍静,回头细思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

我,自前年走出西北师范大学的校门之后便很顺利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老师,平时就住在学校里。虽然乡间僻野交通各方面多有不便,但是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每天当我享受了整晚的宁静之后,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绿色,闻到的是乡野间无比清新的空气,听到的是婉转动听的鸟鸣。我伸展一下慷懒的四肢,慢慢悠悠穿衣洗漱,之后或打一杯豆浆或煮两碗稀饭,再配上亲手调制的酱菜,坐在院中边吃边欣赏露珠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的莹光……

早饭之后,我与邻家小学生结伴步入校园,铃声响过,书声琅琅,走进教室,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读着书;走出门外,一阵微风吹过,掀起几缕修长的柳条;一群麻雀从头顶飞过,落在对面的教学楼上……

放学回家,一岁的儿子正蹒跚地追着一只黄色的蝴蝶,转身看到我,便张开两手大叫着冲我跑过来……

这--是何等的惬意?这--是何等的自由?这岂不就是自己心向往之的田园风情吗?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2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思维训练 篇3

一、方程问题(1)

一、学一学

例题1

:在下面两个□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24×□-□×15=18

[思路点拨]

算式中的□都用x代替,求出x的值,就是方框中应填的数。

24x-15x=18

9x=18

X=18÷9

X=2

例题2:已知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4.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思路点拨]以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面积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解:设梯形的高是X厘米。

(4.5+5.5)×X÷2=18

X=18×2

X=36

X=36÷10

X=3.6

答:高是3.6厘米。

例题3:右下图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求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思路点拨]

根据题意,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17平方米。

可依此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米。

2x+3×3=17

2x+9=17

2x=8

X=4

答:长方形的长为4米。

二、试一试

1、解方程

(1)3x-2.1=1.44

(2)18+0.4x=100

(3)x÷0.5-2.8=1.24

(4)5.4X-4.7X=6.37

(5)4X+0.5X=18

(6)

X-0.8X-6=16

(7)0.72×3-7X=0.06

(8)0.5x-4×0.25=1.25

(9)8x÷(1.8+3)=1.5

(10)5x+3×(x-2)=1506

(11)2.7x-25+75=212

(12)x

÷1.52-12.5-2.5=4.52、□表示相同的数,□÷3×9-(5×□-3×□)=1,求□内的值。

三、练一练(列方程解答)

1、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它的长是5.6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高是0.8厘米,底是多少厘米?

3、下图是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它的总面积是171平方厘米,求三角形底是多少厘米?

9厘米

15厘米

厘米

二、方程问题(2)

一、学一学

例题1、鸡兔共100只,有脚280只,鸡兔各多少只?

[思路点拨]此题是鸡兔同笼问题。问题中含有两个未知数,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如果把鸡设为x只,那么兔有(100-x)只。根据“鸡的脚数+兔的脚数=脚的总数”列出方程:2x+4(100-x)=280。解方程得x=60,所以鸡有60只,兔有40只。

想一想:如果假设兔有x只,该怎样列方程解答?

例题2:一个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小了1.89,求原来的小数。

[思路点拨]此题是差倍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小数点移动后新的小数与原来小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小了1.89”可以知道新的小数是原来小数的。假设原来的小数为x,新的小数可以用0.1x表示,列出方程:x-0.1x=1.89,解得x=2.1。

二、试一试

1、鸡和兔共100只,兔的脚比鸡的脚多52只,鸡、兔各多少只?

2、一个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与原来小数的和是40.7,求原来的小数。

三、练一练

1、小明比小红少3.9元钱,小红比小明钱数的2倍少2元,小红和小明各有多少钱?

2、甲的书本数是乙的书本数的3倍,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有82本书,求甲、乙两人各有书多少本。

3、长方形的周长是112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

4、52个学生去划船,共租船11条,每条大船坐6个人,每条小船坐4个人。租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5、同学们种向日葵,五年级种的棵数比四年级种的3倍少1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62棵,两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6、一只两层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的书一样多,求上下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7、甲、乙两地相距355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60千米/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85千米/时,慢车先开36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

8、甲、乙两列客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在距中点30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分解质因数

一、学一学

例题1:有四名小朋友,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一岁,四人年龄的乘积是840,问:四名小朋友各几岁?

[思路点拨]四个人年龄之积是840,四个人的年龄是840的因数。可先把840分解素因数,然后再看840是哪四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先把840分解素因素。

840

420

210

840=2×2×2×3×5×7

=(2×2)×5×(2×3)×7

=4×5×6×7

例题2:有学生1430人参加团体操,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列,每列人数要在100—200之间,有哪几种分法?

[思路点拨]先把1430分解素因数,然后根据每队人数在100~200人之间寻求答案。

1430=2×5×11×13=(2×5×11)×13=110×13

=(2×5×13)×11=130×11

=(11×13)×(2×5)=143×10

答:共有三种分法,每队110人,共分13队;每队130人,共分11队;每队143人,共分10队。

二、试一试

1、把下列各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

462=

630=

2、在下面算式的□中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4293、有三个人的年龄正好是三个连续奇数,这三个数的积是315,求这三个人的年龄各是几岁?

三、练一练

1、一本书,最后两页的页码之积是380,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在100-150的自然数中,找出两个自然数,使他们的乘积等于77与195的积。

3、明明是个小学生,参加全市数学竞赛。他说:“我的名次、分数和我的年龄乘起来是1900。”请你算出他得了多少分,获得了第几名?

5、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同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第一堆棋子里的黑子和第二堆棋子里白子一样多,第三堆棋子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到一起,白子占全部棋子数的几分之几?

6、小明去商店买作业本,所带的钱刚好可以买甲种本2本,或买乙种本3本,或丙种本6本,他决定三种作业本买一样多,每种最多能买几本?

A

B

C

D

E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篇4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范文一

一、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5、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根据提示语默写语段;(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根据要求写句子。

6、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2)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8)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9、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不少于400字。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复习重点:

学生主要是态度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对基础掌握得不熟练的学生,严格“过关”,多帮助他们。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这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把细节描述到位。

三、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四、复习方法:

单元复习、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多读:利用晨读、发动小组间的督促、检查,把所有的生字词、必背课文都过关,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

2.以教材为本,适当向课外拓展多练。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3.重点突破:抓住基础薄弱知识不放松,书写、练习。

五、复习时间:

第一式:6月7日-13日(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孩子们每日一单元的过关练习,主要是基础)

第二式:具体落实复习内容(见后具体内容安排)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范文二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学困生生有5人。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4、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根据提示语默写语段;(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根据要求写句子。

5、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6、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7、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2)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7)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8)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8、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不少于400字。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四、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五、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多读:运用语言要求多读利用晨读、发动小组间的竞争,把所有的课文都读熟,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

2.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多写:对于各种作业要注意形式,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让所有的学生愿意做,乐于做。

3.以教科书为本,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多练:复习过程就是重复练习的过程,但又不能简单的重复,要把握住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平时教学中的未知领域,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只要练习务必全部掌握。

4.以测促练:复习过程要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5.重点突破:抓住差生不放松,促进他们的书写、练习、应试能力的提高首先从思想上引起他们的重视,抓住课间和其他有利时机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鼓励和心理疏导,从思想上改变懒惰和不求上进的毛病。

六、奋斗目标

争取保持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倒退。再上升一个名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范文三

一、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5、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根据提示语默写语段;(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根据要求写句子。6、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2)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7)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8)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9、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不少于400字。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三、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四、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多读:运用语言要求多读利用晨读、发动小组间的竞争,把所有的课文都读熟,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

2.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多写:对于各种作业要注意形式,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让所有的学生愿意做,乐于做。

3.以教科书为本,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多练:复习过程就是重复练习的过程,但又不能简单的重复,要把握住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平时教学中的未知领域,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只要练习务必全部掌握。

4.以测促练:复习过程要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5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5.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6.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并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化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2.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

3.了解什么叫成语。

【提高性目标】

1.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达成目标:激趣揭题,讲解“成语”“则”的意思。)板书:成语

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   板书: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这三则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

3.什么样的词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4.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二、初读课文

(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启发学生质疑。)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俸  禄  壁   韵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夸口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围观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哪些词你不理解?请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预习

1.口述教学目标:学生词  读课文  讲故事

2.检查学习情况。

默写生词,当场订正,指导书写

指名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达成目标:学习预习及正确书写。)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3.小组交流,预习下节课内容。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提高性目标】

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1.在我国语言的宝库中,成语是一朵鲜艳的奇葩。有好多成语中包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这些成语故事,既能增长知识,又能积累语言。 这节课咱们来召开一次成语故事会。

说到成语,你的脑海中会涌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把你想到的成语写在练习纸上吧。

生写成语5个。这些成语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还有其他成语吗?

师:是呀,生活中到处是学习语文的场所。

2.讲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

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讲故事的要领提示--

(出示)讲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即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局。要求内容要具体,有条理,使人能听明白。

二、讲故事,选学法:

1.师: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这三个成语故事,你能选一个简单的故事讲一讲吗?

请三个同学讲故事,老师认真听,并简要点评。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三个成语故事, 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现在该怎么学呢?(互相讨论一下)

生:我们可以再提出问题,去寻找答案;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品一品人物的言行;可以研究一下成语的用法。

板书:品人物言行

二、读故事,品言行

师: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品人物言行(板书品人物言行),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生读课文

1.师:我们中国的文学就像一枚橄榄,越嚼越有味道,再来读读课文,对人物有什么理解,拿出笔来划一划,注一注。

2.学完了,挑一个成语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一)自相矛盾 (注重演)

楚国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

生一读句子,说理解。师:请你把楚国人夸口的话读好了。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这样夸口呀!

生二读句子,说理解。师:请你边说边演。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随机板书   愚)

师:请一个同学读这段话,再请一位同学读围观人的话,其余的大家一起读。

小结:这样一个头脑简单,不会深思熟虑,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

(二)滥竽充数

思考:他是怎么演奏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一读句子,说理解。请你来读好这句话。评:他演奏时的动作都是假装出来的。

生二读句子,说理解,请你来演一演。

这位南郭先生够虚假的了。板书  假

在教学中学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师创设情境,练习造句)

想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南郭先生?出示  学生填

评:多么会(装腔作势)的南郭先生!

评:多么会(装模作样)的南郭先生!

评:多么会(以假乱真)的南郭先生!

一齐读这句话。

小结:没有真本事,鱼目混珠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画龙点睛

1.生一读句子谈理解,生二读句子谈理解。

2.张僧繇的画技是多么神奇(板书:神)请大家展开想象,张僧繇推辞的话如果用这三种语气来说,分别会是怎样的效果?

张僧繇推辞说:                   ?

张僧繇推辞说:                   !

张僧繇推辞说:                   ……

3.请一位同学来说第一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评:好一个谦虚含蓄的张僧繇!

请二位同学来说第二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

评:好一个幽默诙谐的张僧繇!

请三位同学来说第三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

评:好一个胸有成竹的张僧繇!

4.正因为张僧繇是这样一位充满底蕴的人,所以他轻轻一点,点出了万般的奥妙。想一想,说一说。

张僧繇轻轻一点,点出了             ,点出了                ,点出了            ……

三 读成语,谈感悟:

1.师:这节课我们品人物言行,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这些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生谈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3. 同学们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品人物言行让我们从短短的成语感悟到其中无穷的韵味。 成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用语精练,表意丰富,言简意赅,表现力极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成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4.拓展延伸: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考。

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书:

品人物言行            假        栩栩如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经典计算题 篇6

经典计算题(分数/小数/口算/方程)

一、竖式计算,不能除尽保留2位有效小数

4.5+5.67

46.3-2.42

56.25-16.4

3.375+2.128

40-1.77

12.4+6.06

101.5÷29

5.14×65

4.6×1.02

7.545÷0.15

2.4÷0.25

78.78÷78

9÷2.6

6.432÷3.2

15÷2.3

6.9×0.016

X÷5=0.016

4.2X=4.284

15.6+X=27

X-3.5=4.05

能简算的要简算。

10-(1.67+3.3)

12.83-3.42+0.27-5.48

11.83+6.94-5.38

4.29+6.31-4.29+6.31

11.56-(8.56+0.67)

4.63+2.05-1.98

74.9÷0.25÷4

3.84×38.4+3.84×61.6

5-7.14÷3.5×16

(3-0.125)×8

2.5×[(0.9+1.8)÷4.5]

98.5×10.1

0.25×4÷0.25×4

2.16+2.16×99

4.2×26+0.42×740

5.4×1.25×0.5×0.8

2.5+7.5×(3.64-1.24)

3.9÷(1.3×5)

46.2-46.2÷4×0.25

5.4×0.99

0.8×(1.25+12.5)

0.8×3.2×1.25

(16×0.5+3.2)÷5

9-7÷2.5×4

5.5×[0.672÷(2+2.2)]

3.7×4.5-4.4×3.7

2.5×12.5×0.4×8

6.5×2.02

22.8-(6+9.728÷3.2)0.8×[(10-0.34)×0.25]

25.4×4.8-0.65÷2.6

3.8÷1.25÷0.8

【52题】

(1)-+

(2)1-+

(3)+2-1

(4)5-2+3

(5)-+-

(6)-﹙-﹚

(7)2--

(8)4.75+5-3

(9)-+

(10)+-

(11)1-+

(12)+﹙-﹚

(13)2-﹙+)

(14)15-5+7

(15)1-﹙3-1﹚

(16)1.875+

(17)++

(18)+-

(19)-

(+)

(20)11-

(21)-

(-)

-(-)

++

++

-+

1--

-(-)

++

++

--

++

+-

(+)

11-

(-)

-(-)

-(-)

-(+)

+-

-(+)

-(-)

--

++

-(+)

+(-)

+++

++

1--

-+

-(-)

++

+

+-

+

+–

2–-

-(+)

-(-)

-+–

-+(+)

口算结果最简

+=

-=

-=

-=

-=

-=

+=

-=

+=

-=

-=

-=

-=

+=

-=

+=

1-=

+=

1-=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1--=

++=

-+=

三、解方程。

(1)3x-=1

(2)7.5-x=2

(3)4+x=5

(4)3-x=1

(5)3x-=2-

(6)X-=

(7)X+=

(8)X

-=

(9)+X=

+x=

-x=

x-=

+X=

X-=

X+=

X

-=

(1)

2x-8=18(2)

3x+=

(3)

x+

=1

(4)

2x-=

(1)6.12++2.88+(2)-(-)

(3)

-(+)

(4)

+-+

(5)

++-

(6)+

(5)

x

-(+)=

(6)

x-(-)=

三、列式计算。

(1)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2)一个数比8与1的差大1.5,这个数是多少?

(3)0.6与的差比1.3少多少?

(4)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5)有一个数,比与的和少,这个数是多少?

(6)减去的差,加上与的差,和是多少?

(7)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8)减去,再减去,结果是多少?

(9)一个数加上3.25与2的和,等于13,这个数是多少?

(10)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11)减去,再减去,结果是多少?

(12)一个数比多,这个数是多少?

(13)减去,再减去,结果是多少?

14.15.

减去

与的和.结果是多少?

16.加上的和减去一个数,差是

.求这个数.

17.减去

与的和.结果是多少?

18.加上的和减去一个数,差是

.求这个数.

19.从

与的差里减去一个数,得

.这个数是多少?

20.有一个数,比

与的差多,这个数是多少?

21.从

里减去

与的和,差是多少?

22.与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3、一个数比多,这个数是多少?

4、有一个数,比与的差多,这个数是多少?

五、解方程

+

x

=

x

=

x

-=

x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7

谈话:在四年级我们曾经初步接触过“倍数和因数”。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内容。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1、请看大屏幕,用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你们会拼吗?

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分成四人小组,用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同学们用12个正方形可以拼成3种不同的长方形,列出了3个乘法算式。

2、同学们,这三个算式可不简单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可都藏在里面呢。(看课件)

(在数学中,因为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暂停)谁能照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请2-3个学生说一说)

我们连起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谁能说说下面两个算式里,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倍数,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吗?

(2×6=12、1×12=12)

我们在说1×12=12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3、友情提醒:(看课件)

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时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求因数和倍数

1、学生尝试找出18的所有因数。

(1)那我们来看36这个数,你能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核对答案。

那么怎样找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2)教学“试一试”

下面请在书上填写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15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你能写出3和9所有的因数吗?

(3)观察36、15、16、3和9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结: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刚才我们用一些好的方法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那你们有信心又快又准确的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吗?比一比谁找的快找的多,看谁先把它找完。

请小组合作,找出3、2、5的倍数。(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

你是怎么找的?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找倍数时一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一般写出5、6个,后面加省略号。

(2)请你说说:一个数的倍数又有哪些特点呢?

总结: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应用倍数和因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发现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辨一辨。(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1)在算式6×4=24中,6是因数,24是倍数。

()

(2)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3)9的倍数一定大于9。

()(4)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

2、填一填

(1)28的因数有(),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5的倍数有(),其中最小的是()。

3、下面哪些数是4的倍数?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篇8

2. (历时3年)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是经线;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是纬线。

4. 人们用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将地球分成东半球和西半球。

5.最长的纬线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平分成北半球和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6.七大洲指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7.四大洋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亚洲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9.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全长6600多千米;亚洲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这里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热带雨林)。

10.世界上的人,根据他们的外表特征,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人种虽然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

11.亚洲大陆是黄种人集中的地区之一;欧洲大陆是白种人集中的地区之一;非洲大陆是黑种人集中的地区之一。

12、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又叫(水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的(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蓝色是(大海),陆地是(黄色),白色的涡流是(云彩),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大约需要4000万名同学手拉手环绕地球站一圈。

13、(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

14、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位于(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位于(澳大利亚)的(珊瑚礁一大堡礁)是(最大最长的礁)。

15、目前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多的国家有(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在众多国家中面积分别排在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 中国 美国 加拿大)面积不足一百平方千米的小国有(梵蒂冈)、(摩纳哥)、(瑙鲁)。

16、(非洲)国家最多,有(53)个国家(6)个地区。(南美洲)国家最少,共(12)个国家,(1)个地区,亚洲国家位居(第二),(南极洲)没有国家。

17、美国人既有(白种人),又有(黑种人)和(黄种人),他们的祖先分别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还有本地(土著人)。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9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习流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kǎi lè       bào zào          pí qi          gān zào

(       )     (       )       (       )       (       )

gān lín       máng yǎ         bùqū bù náo

(       )     (       )      (            )

2、解释词语:

失聪:

甘霖: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3、联系上下文,辨析划线词的词义。

(1)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倾诉:

(2)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倾注:

4文章主要讲了海伦哪几件事?

二、理清课文的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3、分段朗读课文,小组内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引号的用法。

2、通过品读文中重点词语,理解表现海伦奋斗精神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

感受并学习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习流程:

一、精读课文:

1、海伦诞生的时间:     海伦所属国籍:

海伦遭受的不幸是:

你的体会是:

2、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去做?海伦又是怎样的呢?小组交流

3、是谁改变了海伦的命运?她又是怎样改变海伦的命运的呢?

(1)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猛然醒悟”说明什么?

(2)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说说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小组交流

(3)从文中可以看出沙利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萨勒老师是怎样教海伦说话的,海伦又是怎样练习的?

小组交流讨论。

5、想一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二、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使你感动?为什么?

2、你想学习海伦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补充词语:

如似()       夜以()()     不()不()

与世()()       无()无()     ()()未有

2、积累最能表现海伦学习刻苦的词语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述了海伦

,赞扬了她

精神。像她这样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还有      、      等,

我想到一句名言:

四、学习小结: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0

(一)只拣儿童多处行:拣,挑选。不解春何在:解,明白、了解。浑身解数:解数,手段、本事。成千盈百:盈,满、充满。

座无隙地:隙,空闲的、空着的。聚精会神:会,会合、集中。子曰、诗云:曰、云,说。停云小憩:憩,休息。

朴素:素,颜色单纯、不艳丽。素以:素,向来、素来。亮如白昼:昼,白天。苍穹:穹,天空。

寒风凛冽:冽,冷、寒冷。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清晰可辨:辨,辨别、分辨。朝夕相处:夕,泛指晚上。突如其来:突如,实然。

数(shù)以百计:数,数目。

卓有成效:卓,卓越、超出一般。效,效果。双耳失聪:聪,听觉。

猛然醒悟:悟,了解、领会。不屈不挠:屈(挠),屈服。一泓清泉:泓,量词,道或片。饱经风霜:饱,足足地、充分。势不可当:当,抵挡、阻挡。享有盛誉:盛,大。扶老携幼:携,携带。惊叹不已:已,停止。名扬四海:扬:传播出去。迎风招展:招展,飘动、摇动。波峰浪谷:峰,像山峰的事物。

(补:一峰骆驼)

化险为夷:夷,平安、平坦。严阵以待:待,等待。飞来横祸:横,意外的。了此残生:残,剩余的。重于泰山:于,比。浩如烟海:浩,多。走马观花:走,跑。

气喘吁吁:吁吁,形容出气的声音。汗流浃(jiā)背:浃,透、遍及。振臂一呼:振,挥动。

络绎于途: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续。奇珍异宝:异,奇异、特别。昂首挺胸:昂,抬着。首,头。久经沙场:沙场,战场。目光炯炯:炯,明亮。跃跃欲试:欲,想要。惟妙惟肖:肖,相似、像。

战车千乘: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班级()

绝无仅有:绝,绝对。

神态各异:异,有分别、不相同。异口同声:异,有分别、不相同。

因人而异:因,根据。异,有分别、不相同。神态自若:若,如。若有所思:若,好像。

摩天大厦:摩,接近。厦,大楼。举世闻名:闻,听到。

星罗棋布:罗,阵列。布,分布。金碧辉煌:碧,青绿色。镂花:镂,雕刻。

莫名其妙:莫,没有谁。名,说出。花尽心思:尽,完。

蹑手蹑脚:蹑,放轻(脚步)。豁然开朗:豁,开阔、通达。

高深莫测:莫,没有什么。测,推测、猜想。出言不逊:逊,谦恭、谦逊。施礼:施,给予。

劲歌劲舞:劲(jìng),坚强有力。

侃侃而谈: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

不迫。

夸夸其谈:夸,夸大。无稽之谈:稽,查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饥寒交迫:交,一齐、同时。迫,逼迫、强

迫。

从容不迫:迫,急促。燃眉之急:燃,燃烧。日夜兼程:兼,两倍的。全然不顾:顾,珍惜、顾念。血肉之躯:躯,身体。劈波斩浪:劈,破开。摇摇欲坠:欲,将要。气壮山河:壮,雄壮。不假思索:假,借用。绘声绘色:绘,描绘。

翘首遥望:翘,抬起头。遥,远。排空而至:排,推开。至,到。翩翩起舞: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情不自禁:禁,忍住。

呼朋引伴:呼,叫。引,招引。一元复始:元,第一。

万象更新:更,改变、改换。芳草如茵:茵,垫子和褥子。骄阳似火:骄,猛烈。

风雪交加:交,一齐、同是(发生)。寒气袭人:袭,袭击、侵袭。

一袭破衫:袭,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积水成渊:渊,深水、潭。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下册教材目录 篇11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数字与信息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奇妙的数学密铺

上一篇:沈浩日记读后感下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