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精选5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 篇1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
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
皖政办„2011‟6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和监管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抓好工作落实,不断增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强化职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政府承担对本乡镇生产基地的指导、监督职能。要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2.因地制宜。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要求,原则上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产业集中度高、有条件的乡镇单独建站。
(三)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和建设,结合农业执法体系创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力争今年底前全省1237个农业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机构、编制到位;“十二五”期间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负责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工作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各地在乡镇事业单位机构限额内,科学调整和合理设置机构。可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或畜医站(畜牧水产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产业集中度高的乡镇,可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三)科学核定编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确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保障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所需编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管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五)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快速检测室,承担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综合建站的可与农技推广服务设施一起建设,统一配备检测仪器和计量、交通工具,统筹解决必要的办公和检测用房。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配合。各地要把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建设工作开展。各级财政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二)认真制订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案,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年内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牌任务;服务设施建设可分实施。
(三)加强检查督导,及时组织验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对重点环节的督促检查,按建设方案组织验收。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 篇2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基本待遇保障机制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十月八日
- 1 -
关于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与基本待遇保障机制的意见 市卫生局 市农委 市财政局 市劳动保障局 市中医局(二〇〇七年九月)
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主力军,为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切实维护乡村医生合法权益和保持队伍稳定,实现广大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6号)等有关规定,现就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基本待遇保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千方百计地解决民生问题,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逐步建立与本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级卫生机构岗位职责相适应,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险制度。
(二)基本原则。按照“承认历史、合理确定、区县实施、自愿参加”的原则,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分类管理、分项补助、规划设岗、优先聘用、统一标准、区县实施”的- 2 -
原则,确定乡村医生基本待遇。
二、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在全市确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原则、基本范围和趸缴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各区县可自行确定趸缴补助标准和制定续缴具体办法。
(一)乡村医生养老制度基本范围。具有本市户口,取得本市卫生行政部门于1981年、1990年、1997年颁发的《北京市乡村医生证书》和2004年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可自愿参加。
(二)乡村医生养老制度基本标准。参照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乡村医生平均月收入水平等,对符合执业资质并在村级医疗机构受聘执业累计满20年,且达到一定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300元;执业不满20年但达到一定年限的,按执业年数计算,每执业1年,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的标准为15元。
(三)市财政对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缴费的补助政策。按照截至2007年12月31日乡村医生个人执业累计年限确定补助标准,市财政补助趸缴资金总额的40%。原则上,市、区县和个人按照4∶4∶2的比例承担趸缴部分。执业累计年限以20年为最高限,超过20年的按20年计算。
(四)做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的政府补助政策与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乡村医
- 3 -
生,由所在区县农村社会养老经办机构负责为其建立“乡村医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截至2007年12月31日,乡村医生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者,可按照个人执业年限,政府、个人共同趸缴相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后,依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从2008年1月1日起,乡村医生中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者,按照执业年限对应的趸缴数额,政府、个人共同缴足养老保险费,纳入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各区县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并继续收缴在岗乡村医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在岗乡村医生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享受相关待遇。
三、积极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规范乡村医生待遇
乡村医生待遇实行分类管理、分项补助,在“规划设岗、优先聘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规范乡村医生待遇。
(一)分类管理,分项补助。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隶属于乡镇卫生院,岗位人员由乡镇卫生院派出,实行统一管理。聘用乡村医生的费用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范畴,聘用费用标准由各区、县政府自行确定。
村卫生室和健康工作室隶属于行政村村委会,岗位人员由村委会聘用,卫生院对其实行业务“一体化”管理。按照乡村医生承担的村级公共卫生和村级常见病防治两项职能,采取“政府购
- 4 -
买服务”的方式分别给予适当补助。其中,乡村医生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工作职能的部分,每人每月补助400元;承担常见疾病防治,为群众提供零差价药品职能的部分,每人每月补助400元,合计每人每月补助800元。乡村医生补助经费列入市及区县财政预算,市及区县政府各承担50%。鼓励区县、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对乡村医生的补助。
乡镇卫生院联合村委会负责对乡村医生工作进行考核,按其承担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任务及考核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补助。
(二)规划设岗,优先聘用。各区县按照本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工作的有关要求,根据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优先安排乡村医生就业。乡村医生的聘用按本市聘用合同制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统一服务,区县实施。全市统一制定村级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项目,各区、县政府按照本市确定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
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规范乡村医生基本待遇,是一项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区、县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逐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规范乡村医生基本待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 篇3
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
盘山县农村经济局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2011年第51次县长办公会议精神,通过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市场占有量和竞争力,保障广大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实现我县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形成“基地+龙头+品牌+市场”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现就加强我县农、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喜人,粮食生产首次突破十亿斤大关,进入全国产粮大县行列。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大好局面。同时各级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绿色农产品开发,生态农业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面积已达10万亩,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无公害
环境监测与管理,健全农产品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等为目标,实现全县广大消费者食用农、牧、水产品安全,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化生态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公共服务机构
为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适应我县“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名牌农产品培育工作的需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02}45号),借鉴其他县区工作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加快建设县、乡两级农、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1、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监管服务机构及人员。盘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中心应隶属于盘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村经济局)。为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独立法人代表,独立办公及检验检测场所。设 的空气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对用于农业的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泥的污染进行监控,对用于农、牧、水产品生产的饲料、添加剂、生长素、调解剂、生物激素和农药、种子(种苗)、肥料、农膜等进行检验检测,对农、牧、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转基因品种和产品进行检验检测。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内容。根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对象、职责和任务,应于2012年10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是各种仪器设备的配置,检测试验室及办公室的建筑。要把该检验验检测室建筑成一栋综合而独立,保证检测试验工作充分开展,既不影响工作质量,也不影响健康,更不影响环境,以检测工作为主体的建筑物。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总面积设计为1,000平方米。主要分为实验室基本操作区,辅助实验区(包括大型精密仪器室),办公管理区,资料、样品储存区。【详细建筑计划见附表。】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 篇4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3〕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我院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及时转发下级人民法院。
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牢固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观念,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0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
为依法准确惩治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对人民法院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树立科学司法理念
1.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尊重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维护被告人的辩护权等诉讼权利,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因为舆论炒作、当事方上访闹访和地方“维稳”等压力,作出违反法律的裁判。
3.坚持程序公正原则。自觉遵守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判案件,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4.坚持审判公开原则。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审判过程、裁判文书依法公开。5.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审查、认定证据。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二、严格执行法定证明标准,强化证据审查机制
6.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得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
定罪证据确实、充分,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疑的,应当在量刑时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死刑案件,认定对被告人适用死刑的事实证据不足的,不得判处死刑。
7.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切实改变“口供至上”的观念和做法,注重实物证据的审查和运用。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8.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排除。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取得的供述,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以及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
9.现场遗留的可能与犯罪有关的指纹、血迹、精斑、毛发等证据,未通过指纹鉴定、DNA鉴定等方式与被告人、被害人的相应样本作同一认定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涉案物品、作案工具等未通过辨认、鉴定等方式确定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于命案,应当审查是否通过被害人近亲属辨认、指纹鉴定、DNA鉴定等方式确定被害人身份。
三、切实遵守法定诉讼程序,强化案件审理机制
10.庭前会议应当归纳事实、证据争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证据,庭审时重点调查;没有异议的,庭审时举证、质证适当简化。
11.审判案件应当以庭审为中心。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于法庭。
12.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除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庭外调查核实的外,未经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3.依法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其庭前证言真实性无法确认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4.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审中的发问、质证、辩论等诉讼权利。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辩解理由、辩护意见和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当庭或者在裁判文书中说明采纳与否及理由。
15.定罪证据存疑的,应当书面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调查。人民检察院在二个月内未提交书面材料的,应当根据在案证据依法作出裁判。
四、认真履行案件把关职责,完善审核监督机制
16.合议庭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负责。承办法官为案件质量第一责任人。
合议庭成员通过庭审或者阅卷等方式审查事实和证据,独立发表评议意见并说明理由。死刑案件,由经验丰富的法官承办。
17.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委员依次独立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主持人最后发表意见。
18.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第二审人民法院查清事实的,不得发回重新审判。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上诉、抗诉后,不得再次发回重新审判。
19.不得通过降低案件管辖级别规避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不得就事实和证据问题请示上级人民法院。20.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意见。证据存疑的,应当调查核实,必要时到案发地调查。
21.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审结的,应当依法报请延长审理期限。
22.建立科学的办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得以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单项考核指标评价办案质量和效果。
五、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制约机制
23.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职责审判案件,不得参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联合办案。
24.切实保障辩护人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辩护权利。辩护人申请调取可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应当准许。
25.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等旁听观审。
26.对确有冤错可能的控告和申诉,应当依法复查。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依法及时纠正。27.建立健全审判人员权责一致的办案责任制。审判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受追究。审判人员办理案件违反审判工作纪律或者徇私枉法的,依照有关审判工作纪律和法律的规定追究责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 篇5
财农村〔2010〕583号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为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和监管优势,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预〔2010〕33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和工作目标
1、监管原则。乡镇财政要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施监管。
2、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包括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的资金。
3、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廉洁从政,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强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监管
4、实行综合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要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全面清理预算外收入,严格基金收入管理。加强收入征管工作,对乡镇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要逐步完善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和追加。要进一步深化“乡财县管”改革,完善有关制度措施,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
三、加强乡镇财务监管
6、完善制度措施。乡镇财政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乡镇票据、单位银行帐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开展乡镇财务清理,规范乡镇单位的会计行为。
7、抽查审核单位经费预算。对于教育、计生等按照生均、人均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等支出的单位,乡镇财政要积极配合县级财政落实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补助对象实有人数等情况的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报告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
四、加强工程类项目资金监管
8、把握关键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工程项目资金是指上级财政和乡镇本级财政下达的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申报、工程实施、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资金报帐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
9、严把项目申报关。乡镇财政要按照本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参与做好本乡镇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学校医院、集镇村庄、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乡镇财政对项目申报和项目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在全面审核的基础上向县级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进行申报,避免随意申报和重复申报项目。
10、做好项目公示。乡镇财政要参与项目招投标,了解招投标信息。在收到县级项目批复后,要对项目名称、实施范围、资金来源、受益人、项目责任人、施工单位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农民参与,加强群众监督。
11、跟踪项目实施。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县级财政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向县财政申报预拨资金或报帐拨款,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
12、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等,对已完工项目要进行档案管理,跟踪项目效益。
五、加强上级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监管
13、将上级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上级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是指上级财政与主管部门共同支持或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到本乡镇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上级财政部门应协调同级主管部门及时向乡镇财政提供相关补助政策文件,并提出监管要求.乡镇财政根据上级财政的委托做好监管工作。
14、主动协作参与监管。乡镇财政要建立与各专业站所、村委会的日常信息联络制度,按照资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确保专款专用。要及时掌握上级下达的资金信息,实地察看或抽查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检查了解资金使用情况,评估项目和资金运行效果,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六、加强村级财务监管
15、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贯彻落实《中纪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10〕4号),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改办〔2009〕1804号)要求,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完善“村帐乡镇代理”制度。
16、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0〕13号)要求,积极参与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加强包括财政性补助资金在内的各项村级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监管,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
七、加强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监管
17、按照“一线实”要求认真核实补助信息。乡镇财政要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责任制,并按照“一线实”要求,联系和配合有关站所、单位,认真做好本乡镇范围内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核实、公示、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及时公开各项补助、补贴政策,适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18、完善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严格按照各项补贴政策要求和《安徽省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操作规程》,规范程序,严肃纪律,保证补贴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
八、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保障机制
19、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涉及部门多、资金量大、环节多,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监管工作,加强领导和督促,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大力支持乡镇财政实施资金监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赋予乡镇财政履行监管工作的职责,在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的文件中要明确规定乡镇财政的监管责任。各级财政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工作指导,为乡镇财政实施有效监管创造良好条件。
20、充分发挥县级财政作用。县级财政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部门与乡镇财政间监管信息反馈交流的枢纽,担负着承上启下和横向协调的重要任务。县级财政要明确乡镇财政的具体监管范围,量化、细化监管任务和责任。县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落实,各科(股)要把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制度办法、拨款文件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让乡镇财政全面掌握下达到乡镇的各类资金的政策信息,以便其开展监管工作。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研究对性质相同的资金进行适当归并和统筹使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基层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1、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和强化资金监管的职能,积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惠农资金管理和发放、乡村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见附表《乡镇财政工作职责和主要业务》),细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22、建立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县乡财政要建立和完善联系工作机制,明确信息通报制度,县级财政要充分征求和听取乡镇财政的意见,对于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要建立反馈渠道,逐级上报至负责资金和项目分配、管理的财政部门,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规范资金分配和财政管理。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安徽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实施意见》08-22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2-17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皖政12-06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商标工作的意见(皖政〔2006〕70号)08-31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关于进一07-28
安徽省司法厅关于在基层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的实施意见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