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老师的味道》

2024-10-17

随笔《老师的味道》(精选12篇)

随笔《老师的味道》 篇1

题记:朋友说我写的《妈妈的味道》至真至纯,问我:老师的味道是什么?我一时语塞,脑海映像中却立即闪现出几个片段,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老师的味道吧!周五上午刚下了第二节课,我有事要到班里找学生。在走廊里,隔着有十米,我看到了至今难忘的一幕:郑子君(我班的化学课代表)在四班门前逡巡,我正疑惑,四班的前门开了,化学老师赵文琦从里面走出来了。子君一下子跳到赵老师的跟前,还没说话,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缝了,手舞足蹈地说什么,我听不见,下了课的走廊很热闹,但是这师生二人专注的、热切的、快活的交流着,丝毫不受周围的影响。

他们背向我,我看不到赵老师脸上的神情,但是她的背影,温柔、恬淡、优雅、和气,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在她的“小宇宙”的神态吧:歪着脑袋,身子半倾转向她,眉飞色舞的盯着她,小碎步紧跟着她,时不时的还跳一下以调整出最佳节奏来追随她。

我在远处看得出神,此时的我,脑海里涌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接近于“羡慕、嫉妒,恨”了,学生和她这么亲近,她和学生这么融洽,可自己为什么让学生“敬而远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让自己平时对学生太凌厉呢?他们也曾经像快活的小鸟一样奔向我,却被我抡起“大棒子打跑了或者吓跑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天来了,一切都该融化了。

此时,赵老师是幸福的,而她却全然不知,或许她早已经习惯了师生间和谐融洽的味道。在这个再平凡不过的课间,她和她的学生平凡温情的一幕,打动了我:赵老师的味道——-和蔼可亲、优雅从容,已经不自觉地沁入在学生的骨子里了。

中午1:35,我比往常提早5分钟走向教室,一大群人围着一个人,他们在热烈的讨论着什么,不用说,肯定是数学刘燕文老师。一会儿,一个个学生心满意足的拿着书或者本子离去了,刘老师站起来,微笑着环顾一下教室,没有学生再举手了,她便心满意足的离开教室了,只留下严谨缜密的味道和谦和执着的味道,是数学的味道,还是刘老师的味道,我们分不清楚,抑或是这二者已经合体了。

早上7:10,如果我们不把数学作业交过去,刘老师就会准时赶到班里,耐心的等着学生收作业,然后她亲自抱回去,在上午第一节课之前批完作业,天天如此,雷打不动。时间一长,我和学生们都不好意思了,每天早上7:10弥散在教室里的勤勉的味道就会不自觉的督促我们收好作业、做好早读,这是刘老师的味道:勤勉、坚持的味道。

有一次,张允海(成绩突飞猛进,有点小浮躁)同学和我聊天,感叹其进步之大。他却说起数学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刚上高一时,有一次因为抄作业被数学老师发现,我急于辩驳就抄了就这一次,数学老师却是这样说的.:从数学概率的角度,我从这么多同学的作业中发现你的作业有异样,这个几率有多小。这么小的几率却被我发现,说明你所谓的偶然性有多大……,以后我一想偷懒,我就想起数学老师的这句话,太深刻、太有哲理了,数学老师太有水平了。望着学生动情的讲述的神情,我闻到了教育的味道,不经意间的宽容、睿智、真诚,直达心灵的劝诫,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春风化雨般的四两拨千斤,这一切一切,岂是做三年两载老师就能修炼出来的功力?

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来小学时的一篇课文《落花生》,想起其中父亲的话,周围便全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虚名的味道。

老师的味道是什么,应该是春天的味道,清新而充满希望,或者是阳光的味道,温暖而时刻伴随学生一生的爱的味道、责任的味道、美好的味道,味道恒久远,一生永相伴。我是一名教师,至少我要有一种美好的味道让学生铭记心间,此生足矣。

随笔《老师的味道》 篇2

师:简单的情节, 简单的语言, 却让我们有了那么多丰富的感动。然而, 作为图画书, 文字说出了图画中无法表达的部分, 而图画又扩充了文字未达的境地, 两者交互作用。请同学们再从头至尾看一看图画书, 注意画面色彩, 图形变化, 书中细节, 看看你有哪些新发现?

一、图形变化

生:我发现最后一幅图是圆的, 前面所有的图形都是方的。

师:用语文的眼光形容, 这圆, 会让你想到哪些词语?

生:我想到团圆, 破镜重圆。 (掌声)

生:他们度过了这美好的一天, 圆满地结束了。爸爸妈妈的爱也是圆满的, 他们一定能团圆。

师:这团圆, 这破镜重圆究竟要表达什么?

生:我想, 就是祝愿他们家三口人永远不分离, 永远在一起。

师:一个简单的图形, 我们会想到狄姆一天的幸福团圆与圆满, 你会祝福永远的幸福与圆满。

二、画面色调与道具

生:整本书的色彩有些灰, 有些黄, 不太新鲜, 但有温暖的感觉。

师:尽管整体淡灰色给人温馨, 但其中跳跃着几个鲜艳的颜色, 是什么? (课件出示:爸爸的围巾、儿子的围巾、妈妈的围巾)

生:是爸爸的红色围巾。

生:妈妈的绿色围巾。

生:还有儿子的围巾。

师:对比他们的围巾,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儿子的围巾是爸爸和妈妈围巾的结合。

师:请你用文学的眼光说说, 儿子的围巾要表达什么?

生:儿子是爸爸和妈妈爱情的结晶。 (笑声)

生:围巾就好像爱, 因为爸爸和妈妈都爱儿子, 他们也离不开。

生:这围巾象征着爱情的纽带。

师:沉郁中孕育着希望, 儿子的围巾连接着爸爸和妈妈, 于忧伤的淡灰色雾霭深处, 射出了温暖的希望之光。正是这一精心的创意, 让我们也感到了温馨与酸楚彼此渗透, 无奈与达观互为包蕴。原来, 围巾就是爱的纽带!

师:图书中简单的细节, 包含的丰富的感动太多了, 我们需要细细品味。就好比这幅图 (儿子在站台送爸爸走的镜头) , 多么简单的画面, 儿子手中的这本书———从读书的角度, 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因为那是和爸爸从图书馆借的书, 儿子回家一定要好好看。

生:儿子真懂事, 爸爸离开, 没有哭闹, 就是因为他是个读书的孩子。

师:父子俩爱读书, 那叫知书达理。我们常说, 有书的孩子错不了!是啊, 一个热爱书籍的孩子,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书籍中获得的力量, 让狄姆更坚强。相信没有爸爸的日子也能生活得很好, 他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 未来的他一定是一个阳光的、自立的好男孩!我们深深地祝福他。你看, 一处简单的细节、一个简单的图形, 于无声处, 带给我们的丰富感动啊!

……

在这堂课上, 窦老师关注细节、关注情感、关注现实, 既教育了学生, 又教育了听课的教师。

第一, 关注图画书的细节

一本普通的图画书, 在窦老师的慧眼解读下, 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在窦老师的指点下, 学生很快发现了“儿子的围巾是爸爸和妈妈围巾的结合”, “因为儿子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 “围巾象征着爱情的纽带”, 相信这纽带能再次挽起爱情的两端!学生又发现了“最后一幅图是圆的, 前面所有的图形都是方的”, 于是他们想到了“团圆”“破镜重圆”和“圆满”, 谁又能说这不是狄姆和妈妈的心愿呢?谁又能说这不是上课的老师和每一位学生、乃至观课的教师的祝愿呢?“有书的孩子错不了”, “在书籍中获得力量”, 窦老师是在鼓励狄姆, 受到教育的却是在座的每一位学生。细节使薄薄的图画书变得厚实了, 细节使简单的故事变得深刻感人了。

第二, 关注学生情感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一种唤醒, 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母亲的一个微笑, 可以使孩子产生信心;老师的一句表扬, 可以激励孩子克服困难。教师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 以唤醒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情感和潜能。

或许有的家庭正处在破裂的边缘, 一句“狄姆的围巾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纽带”使孩子明白了自己不是孤立的;或许有的孩子因怨恨而疏远爸爸妈妈, 一句“温馨与酸楚彼此渗透, 无奈与达观互为包蕴”, 能让小孩子也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当然, 更多的是“其乐融融”, 这些简单的画面、精彩的细节, 带给他们的是丰富的感动, 让他们回味起温馨与幸福, 学会加倍地珍惜。

第三, 关注现实生活

老师的味道 篇3

“孝涛大师要来了!”前方情报员发来了信息,“大家快坐好!”

果不其然,你听,“嗒嗒……”班主任“黄大师”迈着方步跨进了教室,班级里立刻鸦雀无声,我们这群小兵蛋哪敢跟“威震八方”的“孝涛大师”较量呢?你看,就连那吹牛不打草稿、撒谎不眨眼的淘气包——吴智梁也立刻坐好。大家像是要商量国家大事似的,班级里安静的连呼吸声都听得一清二楚。说的也是,如果哪次情报员的工作没做好,哼,那他立刻就“光荣牺牲”了!这节数学课,我们更要高度戒备了,不然黄大师那如闪电般的目光随时就会瞄准我们。若是哪位同学干了“非法勾当”,那就要对他进行“狂轰滥炸”,叫他屁股开花哦!

预备铃“叮铃铃”响啦,可教室里仍然喧闹不止。向教室外望去,还没见到何老师的身影就先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脚步声。“咚!咚!咚!”地面猛的一震,“小飞猪”来了(我们对语文老师的爱称),很可爱的外号吧!因为他的课幽默风趣,总让大家在笑声中学到知识。例如:上次班里那位“淘气包”在晚自习课上说要去厕所,其实是偷偷去玩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何老师奇异道:“这么久啦,怎么还不回来,不会出问题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是掉进马屎坑里啦!”说着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也抿着嘴笑了。“说曹操,曹操就到。”何老师一看到他就一脸严肃地说:“你可以获得个历史上去厕所最长时问奖——金人奖。”大家一听,就马上明白了老师的话意。“哇!在厕所里的金人。”“哈哈哈哈”同学们都笑弯了腰。我心想老师这个创造应该是来自奥斯卡金人奖吧!何老师,“I服了You”。当我们考试成绩很不错时,老师就露出甜美的笑容哦,不吝赞美之词大大地夸奖我们,说要奖给我们“棒棒糖”。我心里想,何老师你真甜。语文课还有很多很多乐趣。何老师,您让教室里充满着香甜的味道,让我们爱上语文,我们感谢您。

年的味道随笔 篇4

茶有茶的味道,岁月有岁月的味道,即便是年,也有它独特的味道。灰层扫过了,新衣买过了,家乡的美味佳肴尝过了,对联贴过了,压岁钱收过了,春晚看过了,亲戚也走访了,元宵也闹过了,就这样,年也就过完了。但是年的味道留在记忆之中,一直都在。

儿时的年味深深地刻印在脑海之中,那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浓浓的味道。一年365天,最开心的莫过于过年的那段时间。作为留守儿童的我,过年盼着父母回家,有他们买的新衣服穿便可以乐呵一整天,与小伙伴们相互炫耀,穿着新衣服也总会小心翼翼地生怕会弄脏一点点,惦记着算好时间,在开学第一天能穿上已经洗得最干净的新衣服。“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和美丽的烟花总能把我带入到过年的气氛中,约上三两好友,筹钱到街边买几盒小爆竹,然后边走边玩,脸上总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关于吃的方面,不管是瓜子、糖果还是油炸小吃,平时不能痛痛快快吃的东西,在过年的时候就会把肚子吃的圆滚滚。此外,压岁钱塞进口袋的感觉真好,几天下来,便有了一个小金库,但最终都滑向了妈妈的手掌。

在现在的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淡到不像过年。年味的确是越来越淡,若说现在完全没有年味也并不完全如此。

年的味道就是忙碌的味道,家人们总要把吃穿住行的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尽管有大鱼大肉,但这都是平时所能吃到的,所以并不会觉得新鲜,对过年的`期盼大不如以前。

年的味道就是家的牵挂,让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回家过年这是中华儿女的习惯,即使是千里万里,也要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在如今手机电脑普及的时代,很少人坐在电视机前和家人一起看春晚,都各自抱着手机在抢红包,这也是一种乐趣。

成长的味道随笔日志 篇5

做一件事,不能只关注它的外在,而在于你能从其中悟出多少道理,尝出多少滋味。

——题记

酸、甜、苦这都是味道可它们不能同时出现在任何一种食物上,但这可不表明它们不能同时出现在成长的过程中。

甜往往是美好的,这种味道深受大家喜爱,我当然也不例外,在我每一次比赛,每一次的胜出中,我的心里都象是吃了蜜一样甜,我成长的路上离不开这种甜的味道。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是永远阳光灿烂的白天,也会有狂风暴雨的.黑夜。这黑夜自然就是苦的味道,苦虽然是人们不向往的,但我却觉得它让我变得更成熟。记得小时侯我初学滑板,我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又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我时常想到要放弃,可是就在我想放弃时我又倔强地爬起来,这举动让我变得坚强起来,于是我学会了滑滑板。因为我没有放弃所以在经历风雨之后我看到了彩虹,这使我更加喜欢苦的滋味,虽然它时常让我摔得头破血流,但它结出的是更成熟,更饱满的果实,而那些只想要阳光而不想要狂风暴雨的人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成长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阳光总比风雨多,但真正灿烂的阳光只出现在风雨之后!

成长是一段苦的路,但却能让你更加成熟,但只有苦是不够还需要酸,在这条路上你所受到的委屈就是酸,受点委屈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有一次我和弟弟一起玩耍,弟弟不小心打破了一个小水杯,父母亲第一个批评我,我感到很是委屈,随口骂了弟弟两句,而父母批评我就更凶了,我满脸委屈地回到我的房间大哭起来,事后父亲对我说,他那时知道水杯不是我弄打的,我于是问父亲:“那为什么还要批评我?”,父亲说;“弟弟不常来咱家,他还小,我们批评你是想让你以后注意要保护好弟弟,再就是我们想让你明白委屈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的,成长的路上真需要这种酸酸的味道。

难忘家乡的味道随笔 篇6

香甜不过家乡枣

我的家乡在晋陕峡谷的黄河东边上,这儿土地贫脊、沟壑纵横,即使是丰年也打不出太多的粮食,但枣树却选择了这里。这种当地所产并被冠之中国八大名枣之一的“油枣”,据说最初并没有具体的美称,是清朝康熙帝到此品尝后,感其肉厚似脂膏而赐名,故而我的家乡是远近闻名的枣乡。

我自小生活在枣树林中,对家乡的枣树再熟悉不过。是啊!平地、坡地,它能生长;山上、谷底,它照样成活,甚至悬崖峭壁上也总能找到它顽强生存的身影。它的树干苍劲古朴,枝丫虬曲倔强,更兼有锋芒凸现的利刺,所以它是树中的伟男。

当呼啸的北风夹杂飘雪在它的枝端呜咽嘶鸣时,它迎风挺立,笑傲寒冬;春风吹来,杨柳柔软了枝条,吐出了鹅黄,枣树不声不响;四月的大地,芳草染绿、百花争艳之时,它依然沉默着。迟迟地,从它铁色的枝干上绽出碧绿油亮般的嫩芽,接着开出一簇簇米粒似的小黄花,既不显眼、也不招摇。不久,这些小花便成为小小的果实,密密地挂在叶茎上。

绿色的枣子渐渐地长大,绿玛瑙似的青枣是没有人去摘来吃的,而一旦果蒂处泛出一圈红时,孩子们可就沉不住气了,迫不急待地上树偷摘下来吃上了。这时的枣林也才真正地进入了意境,因为用不了多久,串串红玛瑙般的枣子就会象夏夜的繁星一样散缀在青翠茂密的绿叶间了。

枣叶由绿变黄,像是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果实,有的还随风飘落了下来。枣儿就全部掩映在了一片金黄中,亮晶晶的红枣串更加兀现,直压得枝干慵懒地随风摇来荡去。这时的枣树倒成为丰腴的母亲了。

收枣时,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幼一齐出动,男人们先上树用力摇晃,枣子就象雹子似的落下来,直把地上拣拾枣子的人们砸得嗷嗷叫。那些顽强地仍吊在枝叶上、不愿下来的枣子,就得用长长的杆子来敲打——莫担心,老人说枣树就得用杆子来打,不打,来年的枣子反倒结不旺呢。有句俗话叫:“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想来正是从这里来的。主人家往往还有个讲究,就是每株树上的枣子都要留下十几、二十颗的,喻示让它们在来年繁衍更多的后代。不错,这倒恰好给顽皮的`孩子们备下了零食。

如果说刚红了的枣子吃起来是脆甜的话,那么这时的枣子吃起来就可称得上是绵甜了;选个大粒饱的枣子,掺点白酒,封在坛子里,过几月打开,便成了醉枣,这时它的味道就又成酥甜了,而且还散发出淡淡的酒的醇香。如今人们也把它加工成熏枣、蜜枣,或者深加工成枣茶、枣精等,可以想象,它的风味和营养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了。

多数的枣子晾干后被销往外地了,留下的呢?炸枣泥黄糕可是农家待客的上等佳肴。记得,每年正月天,大点的村子都会唱大戏,家里自然要请七大姑、八大姨们来看戏,图的就是个热热闹闹的氛围。来戚了,压轴的主食油炸枣糕自是少不了的。但见通红的炉火上,大锅的麻油青烟袅袅,枣糕在热油中上下翻滚,噼啪作响,随着喷鼻的香气扩散,金黄的枣糕早端上了炕桌。桌子旁,老老少少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也许这就是日子。

除此之外,枣在庄稼人家里,下地时带几把可作干粮;端午节用来包粽子;办喜事时,插枣花馍以助喜兴……

在外多年,总也忘不了家乡那诱人的枣的香甜。

——选自太原局文联第2期《大秦风》

舌尖风味油炸糕

在晋北以及毗邻的陕北、冀北、蒙中一带,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家常主食能像油炸糕这样为当地人们所喜爱。不仅如此,油炸糕还承载了特色浓郁的乡土文化。

是啊!“好吃不过油炸糕!”当一大块色泽金黄的素糕,或是一大盘外酥里嫩的油炸糕被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再配上一盆丰盛的烩菜或其他丰美菜肴,单是看上一眼,就足令你食欲大动,垂涎欲滴。入口,细品素糕的粘滑软糯,炸糕的酥脆劲道,不由你大快朵颐,满嘴留香。油炸糕是当地人饭桌上一道首选的珍馐佳肴,在饮食中的地位无与伦比。

油炸糕用黄米面做成,而黄米面则是由当地所产黍子先碾出黄米,然后磨成。在中国,稻、黍、稷、麦、菽被称为“五谷”,说明黍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农作物,可见油炸糕作为老百姓的盘中餐是多么源远流长。至少,它养育了这片黄土地上一辈又一辈的人们。

其实,油炸糕作为一种地方风味食物在当地生根是有其客观成因的。这里地处黄土高原长城一线,属游牧区域与农耕区域的接壤地带,历来天旱地瘠,无霜期短,土地物竞天择选择了黍子这种生命力顽强的作物,最终,土地上的人们收获了这种粮食,最终肠胃也适应了这种相对粗砺的食物。当地有谚: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是说油炸糕十分耐饥,再次应验了那句古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虽说,油炸糕是现如今当地人再寻常不过的一种主食,但在过去的年月,却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奢侈之想。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有户人家,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生计无着,无以招待,只好调侃道:唉!要是有糕面的话,去油坊赊上半斤油,再借上两把枣子,然后咱炸油糕。

那时,人们大都生活困顿,肚子里油水少,偶尔碰到一次机会,碗口大的糕一顿吃几个,甚至十多个也不在话下。遇有相媳妇的后生上门,主人家会倾力以糕相待,看小伙子一顿能吃多少糕,由此推测他下地干活的体力,进而决定自家闺女是否与其谈婚论嫁。庄稼人是否有一身好气力相当重要,毕竟,那是艰辛中度日的资本。

在我的老家保德,当地盛产红枣,人们做糕时喜欢加入枣泥,所以糕做得更讲究一些,当然口味也更香甜一些。记得我小时,每逢过年,母亲总要将一盘炸好的枣泥油炸糕端端正正地供到灶神前,虔诚地祈求光景一年好过一年。也记得哪家要娶亲了,迎娶的头一天,男方家一定会蒸上两大木盘的枣糕——并且一定要大,约摸能盖过大碗的口沿,如此方显出夫家的大气——派人用扁担挑着,无限张扬地送到女方家,引来村里人的啧啧称羡,这可算是婚礼的前奏吧!当然,盖房要吃上梁糕,乔迁要吃搬家糕,老人祝寿要吃糕,家里添丁也要吃糕,取吉星高照、吉祥如意之寓意。

每年大年一过,村村都要唱大戏,既有高亢激越的北路梆子剧团,也有风情十足的“二人台”戏班。说来也真巧,“二人台”流行的地区也正是人们喜食油炸糕的地区,二者是否有着某种联系,不得而知。

要唱大戏了,家里自然要请七大姑、八大姨们来看戏。来戚了,压轴主食的油炸糕自是少不了,图的就是热热闹闹的氛围。但见通红的炉火上,大锅的麻油青烟袅袅,糕在热油中翻滚,噼啪作响,随着喷鼻的香气弥漫,金黄的枣糕早端上了桌,桌子旁,人人脸上笑开了花,也许这就是日子。

吃过糕,换上新衣,去到村头的戏场。台上一袭彩妆的男女演员歌舞正酣。

“哥哥捏了糖角角,妹妹捏了个喜鹊鹊,糖角角,喜鹊鹊,又喜又甜一家家。”

哦!唱的正是晋西北河曲“二人台”《捏软糕》。

月亮的味道杂文随笔(定稿) 篇7

喜欢的歌手,只有这几个,也不喜欢跟别人抢

反反复复,新的歌,旧的歌

一下子就看中的书包,已经第二个了

总觉得它贴着我的标签,有阳光有艾可有英语课的味道

一眼就迷恋的双鱼座男子

我从来没有停止过 寻找这个影子

我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戴着大大的眼镜 只为看清你

就算只是相似的衬衣 白皙的手指 说话的语气 厚厚的书本

都变成你的印记 从未在我的脑海中抹去

我知道你的生日 我天天研究你的schedule 几乎快背出来

我好想订喜欢的枪炮玫瑰给你

有的时候 毫无防备的 我们目光相撞 我看得见你目光里的在意

夫复何求

我以前说过,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男子,便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现在我知道我们不能也不会相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你身上美好的品质,带着你喜欢的我的样子,生活下去

当我知道自己的月亮星座是双鱼的时候

我感叹我们的相似早就有源远的定论

我记得你身上月光森林般的气息

也记得初见的欣喜

我还那么年轻 梦还那么长

人海中再没有第二个人与我相关

年的味道心情随笔 篇8

如今的年味里,充满了清新的味道,再也不是靠储存白菜萝卜过冬的时代,超市里、菜市场和鲜果店中,任何一个季节的果蔬充斥其间,进口的水果也粉墨登场,菜鲜、果香,那清新甜蜜让年味里弥漫着无尽的遐想。

年味里还充满着豪爽, 再也不是“新年到、新年到,小妮子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婆要衣裳,老头打饥荒”的年代,过年就是过钱,你看那街市上,人们都在疯狂的购物,大把大把的花钱毫不吝啬。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咱老百姓一出手也越来越豪爽、大方。

年味里更充满着温馨,老公早早的为妻子、儿女准备了新年的礼物,孩子们在为老人们送什么礼物而苦思冥想,老人们在为孩子们准备大大的红包,情人节里百合花的`浓烈和红玫瑰的清香更把年的味道搅拌的浓郁芬芳。

年的味道里也有着太多的期盼,老人们在焦急的期盼孩子们归来,尽管为了孩子们他们要经受蒸、炸、煎、煮和采买的辛劳;更期望孩子们归来别再做低头一族,能陪他们好好地聊一聊。孩子们在盼望着各种培训班、补课班、特长班统统的关门,家长们能高抬贵手,爽快的为他们打开电脑,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尽情的遨游;能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春节,痛痛快快的玩耍,响响亮亮的放鞭炮。中青年人期盼能有一个真正的休闲假期,不再为走亲访友买什么礼物发愁,不再送往迎来苦于应酬,不再又要面子又担心酒驾,从初一到十五不再无奈的奔走。

记忆中的味道杂文随笔 篇9

后来,我三姑知道了我喜欢吃番茄。于是一篮子一篮子的番茄送到我家,我就一直守着篮子猛吃。每次妈妈要拿番茄煮菜的时候,才发现被我吃光了。三姑种的番茄又大又好吃,红艳艳的躺在柳条编织的篮子里,到现在我闭上眼睛都能浮现出来那幅美好的画面,闻到记忆中的味道。

关于年的味道生活故事随笔 篇10

年的味道,大致是随着车轮的滚动而渐浓渐深的。

大年二十七,天气清冷。时间是早晨七点半,从瑞金市区开往瑞林镇的早班车已经塞满了人和物。

那个卷发染成金黄色的女售票员乡音浓郁,调门高扬:“挤一挤,再往里挤一挤。”一些人拖着手中的物品又下意识地挪动了自己的身子。在年关里乘车下村,不啻于上一次战场。要在夹缝里保住一个相对稳固舒适的空间,实非易事。唯一可资安慰的事实是,没有被挤成一张饼,知足吧。

打量了一下车厢里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风尘仆仆打工归家的人。他们携带大包小包的物品,也许刚刚坐了夜车再转乘返乡班车,大多面露疲惫之色。离家已久,一朝得返,隐隐又含着几丝不易察觉的不安和激动。

一类是到市区办事或走亲戚返程的人。他们在头天里将自己家中的土鸡土鸭鸡蛋茶油米果等乡间物资运往市区,送给自己的亲朋,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人。现在,他们大多两手空空,却是一脸满足的神情。

就在前几天,我的堂姐建华便是这样肩挑手提地来到市区看望我父母。鸡是她自己养的,鸡蛋是她自己攒下的……最后,她空着手从父母家走出,不肯带走母亲硬塞给她的一袋苹果。她说:“农村家里什么都有,只要满叔和满婶身体健康,比拿什么给我都强。”

如今,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乡村里愿意用最原始缓慢的方法种养土物者也已经不多,人们愈来愈稀罕乡间纯粹之物。事实上,我更加稀罕的是这份弥足珍贵的情义。你没有大富大贵,没有权力可供别人利用,除了那份血脉里的亲情,你甚至什么都给不了别人。但是还有人在大年大节里惦记着你,还有人愿意不顾形象提着蛇皮袋走进你的家门,那么你是有福的。

还有一类是载着货物返乡的生意人。他们将大件大件的啤酒、饮料、糖果、瓜子等物品搬到车厢里,堆满了过道,还有车身的每一个缝隙。他们是人群中精力最充沛,精神最饱满的一群,时刻警惕着货物是否滚落或被踩踏。过年这几天,乡村的消费力是惊人的。我注意到一些饮料外包装上的名字,“哈哈娃”“王者吉”……这些“李鬼”,它们大多颜色鲜艳,有着以假乱真的形态,又有着比“李逵”便宜得多的身价。很快,它们将进入千家万户,摆在餐桌上,或捧在孩子们的手心里。

早班车是热闹的。一些相熟的人很快在拥挤的空间里开始了大声谈笑,他们谈论一年的收成,谈论这几天从外地务工回家的人,谈论哪些人又盖了新屋,哪些人全家都搬到城里去了,哪些人买了小汽车……

是的,坐在班车里返乡的人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都是开着小汽车回家的。

过年了,总有一大群人奔赴在回家的路上。那个曾经冷清寂寞的村庄,又将暂时地热闹起来。

作者:朝歌

幸福的味道随笔:稻香萦绕虎尾村 篇11

粤北温和气候,成就丰收季节。依山傍水的梯田在阳光下散发着满田稻香,熟透的稻子挨挨挤挤,亲密无间。静心驻足,仿佛听见稻穗压着稻秆吱吱作响的声音,便想象到在夜间与蛙声融合的美妙乐章。如火如荼的丰收景象就在眼前,禁不住想起范成大的诗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乡亲们一年的期盼,都浸润在沉甸甸的稻子里。收获时刻如期而至,喜在心头、悦在田间。

这不,“首届稻香音乐文化节”隆重开幕。这是虎尾村从未有过的一次稻香盛会,也是接地气,话三农的一次盛会。城市的文明少不了文明的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少不了醉人的田园风光。“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勤劳的乡亲们正用实际行动夯实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台上一场接一场的歌舞表达着村民们的心情,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不难想象,收获的季节正演绎着田园别样的风光。

我已记不清第几次来到虎尾村,但每次都给我带来新鲜感。这里已不再是尘土飞扬,这里已不再显寂寥空旷,相反,却是村容洁净,人声鼎沸。使我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现代人当然不是古代人的衣着和发饰,但生产、生活的氛围却让我脑海凸显“怡然自乐”四个字。这次来到虎尾村,我就是嗅着稻香,怀揣怡然自乐而来的。

或许自己本身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是农村的土地养育了我,所以对这块土地竟生特别的亲切感。好在村民成财合老哥对我说:“虎尾村就是你的家,欢迎随时回家……”让我如愿以偿,有了第二个温暖的港湾。说到底,我是舍不得怡然自乐的庄稼地,忘不了小米饭把我养大的缕缕稻香。在稻香萦绕的虎尾村,望着乡亲们一张张笑脸,望着一块紧挨一块的金色稻田,还有山前山后环抱相拥的绿树翠竹,心头已勾勒出一幅美到极致的素描。我深信,与我有着同样情怀的人,也一定喜欢乡村的简洁朴素,也一定喜欢稻谷的清香淡雅。

稻香,农人最爱的味道。荡漾在鼻尖,散发在嘴里。稻香的味道,就是乡亲们幸福的味道!

老师的味道作文 篇12

辣—火辣的脾气,工作热情

望着别的班级上课时兴奋的样子,听着别的班级上课时欢快的笑声,感受着别的班级上课时的欢跃的气氛,我不禁黯然,何时我们班上课也能如此?您上课时总是板着脸,一副严肃的样子,让人见了都有些害怕。严肃并不代表紧张,活跃并不说明轻松,几次我都感受到,您似乎很想让课堂活跃一下,却始终没有这样做。您固执地认为语文课就该安静严肃。我了解您,了解您的性格,内向而不开面。这也是我的性格,因为性格的相符,我更能体会到你的感受。所以,每每上语文课时,我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听讲的,这时课就不再枯燥无味了,反而变了一种滋味,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新颖而有趣。我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喜欢您的严肃,喜欢您辣的一面。

甜—活动时甜甜的微笑

下课时,同学们时常出去玩耍,打篮球、跳长绳……而在长绳队中有一名成员,只参加“训练”不参加比赛,她是谁?她就是您呀!我的语文老师。您也喜欢下课、也喜欢运动。您陪我们跳长绳时,大声笑着,脸上绽开美丽的花朵,您好似回到了童年,我们便成了您最忠诚的伙伴。我们在一起尽情欢畅,尽情游戏,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缩小,时间已经停止。联欢会上总也少不了您的节目,依旧是笑,依旧是唱,却能感受到您当时的快乐,内心的幸福。我们如同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不再有长晚之分,不再有老幼之别。我喜欢那一刻的您,甜甜的您。

酸—离别时酸楚的泪

曾抱怨时间过的太慢,但再慢也挡不住毕业的来临,共同培养的六年感情,在这里便要说再见。深深记得角落里您颤抖的身体和止不住的泪水,您那么伤心,舍不得与我们分开,舍不得撒手放飞我们。但我们已是丰满过羽毛的雄鹰了,是该放手了。您遮住面孔,不想让我们看您落泪,调整好情绪,您红着眼圈儿,缓缓开口,“走吧!未来的路还长,愿你们能幸福!”那时的您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一切能够重演。那样的不舍。我心一酸,泪水也涌出眼眶。无言的分别,转头只见您拭泪消失在人群中……酸,比柠檬还酸……

上一篇:视听节目制作工作职责下一篇:如何做好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