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田园山水诗

2024-07-25

王维田园山水诗(共9篇)

王维田园山水诗 篇1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

一、《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二、《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三、《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送祢郎中》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五、《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六、《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田园山水诗 篇2

一、对“清净”心态的追求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 “空”“寂”“静”“闲”等出现的频率很高, 而且往往是诗中的诗眼。如他的五言绝句《鸟鸣涧》, 第一句“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桂花悄然飘落, 何等的空寂!客观世界的夜静山空, 正寄托着主观世界的清闲无为。第二句“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月出惊鸟, 进一步以山谷的万籁无声, 反衬出广大夜空的无比沉寂。全诗在表现夜间春山宁静幽美的同时, 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寂静、空灵, 看破红尘。再如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中的名作《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但是主旨还是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二、在清净的心态下, 感官是非常敏锐、细腻的

王维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 让它们在一刹那间触动读者的感官。就像《红楼梦》里香菱所说:“诗的好处,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 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我们姑且拿香菱的举例来说:“我看他《塞上》一首, 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 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 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 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 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 那日下晚便湾住船, 岸上又没有人, 只有几棵树, 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 那个烟竟是碧青, 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 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三、诗中的物象往往是禅悟的载体, 是异化的

禅宗讲开悟, 其理解的世界是开放的浪漫的, 当修行者到达“天眼通”的境界的时候, 是可以观无尽的世界于眼前的。这与艺术创作精神是相通的。可以说, 禅宗思想给予王维更多的艺术的创新空间。这表现在王维诗歌意象中的直觉、幻觉、通感、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异化手段的运用。

如王维另一首五言绝句《书事》:“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作者长时间坐赏苍苔, 竟引起幻觉, 那片片苍苔仿佛袭上衣衫, 把衣衫也染成了一片绿色了, 那种视觉感官印象升华完全是投入欣赏苍苔的产物。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深院小景浑然交融, 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既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再如他的诗《山中》:“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空翠”自然不会“湿衣”, 但它是那样的浓, 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 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 人行空翠之中, 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 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 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 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 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 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 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又如《投道一师兰若宿》中的“梵流诸壑遍, 花雨一峰偏”是景物的直觉还是禅理的暗示?《汉江临眺》的“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山色是有是无, 是色是空, 让人浮想联翩了。

品赏诗歌要知人论世, 联系王维的时代及其生平, 我们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王维诗歌中的禅趣。禅宗, 又称宗门, 汉传佛教宗派之一, 盛于初唐, 中晚唐以后, 社会动荡因素增加了, 士大夫们以说禅论道为时尚。王维称自己“以般若力, 生菩提家”, 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 茹素戒杀。王维十五岁 (715年) 京城应试,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 工于书画, 而且还有音乐天赋, 所以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二十一岁时即中进士第, 为大乐丞。也许王维极高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修养, 使得世人觉得积极的政治抱负于他似属多余, 他可以亦官亦隐, 只要写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就可以了, 甚至在“安史之乱”后清理从贼的官儿等大风波中也能因诗避祸。与杜甫相比, 他没有那么多的忧国忧民, 在他的笔下, 连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并无疾苦可言。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篇3

关键词:诗中有画;禅意;自然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富有禅意,今就其两大特点谈一下我粗浅的认识。

一、诗中有画

用绘画的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诗情画意相互渗透,标志着对自然美的艺术表现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构图美

构图可通俗理解为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试看王维的律诗《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简练八句,就写出了终南山磅礴的气势。诗人不采用通常山水泉石、丛林古木的描写手法,而是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墨,写它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涯无际的广度。这就把整个终南山的气势通过总体性的布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觉得是在观赏一幅画。

王维在画面的空间感作了精心设计。我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大小、远近、输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王维成功运用了这些技巧。试看王维的五言律诗《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融画法入诗的力作。首联以大泼墨手法渲染出江汉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诗人将视线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漠漠平野,浩浩江流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颌联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描述滔滔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则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用墨甚淡,其效果却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彩绚丽的水彩画。

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好地吸取绘画的长处。大自然的景色的丰富多彩的,诗人便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这些色彩并非是单纯的消极的涂饰,而是活跃地晕染整个画面,清新鲜润,给人愉悦之感。

王维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巧妙处理。如《山中》这首诗: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葱郁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美景,色彩斑斓鲜明,而整幅画的底色倾向于苍翠。“这种写法纯用白描,靠精选的细节触发读者的联想,表面上似乎是朴素的叙述,实际上是异常生动的直觉。”诗人敏锐的将自己的直觉印象通过色彩这一有意味的符号形式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画意。

(三)意境美

凡是抒情诗总有自己的意境,没有意境的诗会令人索然寡味。所谓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调,似乎有一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味道,王维能够从绘画艺术角度来反映意境美。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四)自然音响之美

王维不仅工诗画,而且善音乐。《集异记》曾称赞他“性闲音律,妙能琵琶”。《史鉴类编》中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富商迭奏”。王世贞说他的诗“顿挫抑扬,自出宫商之表”。

王维的诗情画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他用诗人的灵心,画家的慧眼和音乐家的锐耳捕捉,表现自然美。难怪《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请求作诗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人诗,不是李白或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红楼梦》第48回)。是因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王维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合二为一,在对山沙丘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南禅讲究“顿悟”,王维参禅有得,把自己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诗的意境,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就意境而言,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禅意幽远、恬淡宁静,但这决不尽是死寂、枯槁的,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的清幽的,“弹琴复长啸”静中的动态,“深林人不知”主观世界的静,“明月来相照”又是客观世界的动,这一动一静之间,流露了诗人静极思动的感情,流露可诗人达观随遇的乐趣。

王维不愧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杰出大师和典范。

【参考文献】

[1]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2]引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八期27页.

[3]孙绍祥著.《美的结构》.第278页.

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 篇4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王维(七○一~七六一),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父亲去逝较早,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据史料记载,王维侍母以孝顺闻名,其母亲去世,他几乎痛不欲生。王维幼年就通音律,会作文,颇有才名。唐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因为伶人舞黄狮子得罪朝廷,受牵连被贬到济州(今山东长清县)作司库参军。期间曾一度弃官隐居,后来又回到京城长安。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诗友张九龄当宰相,王维上书请求引荐,被任命为右拾遗。三年后,张九龄被贬,他改任监察御史,出使塞上凉州两年。回长安以后,较长时期内供职于朝廷,在郊外的终南山和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傲啸终日”,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当然,作为朝廷的臣子,他也写过不少奉和、应制的诗歌和颂扬皇上的文章。这是王维由积极进取转向参禅信佛的时期。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判乱,带兵攻入长安,王维被迫出任伪职给事中。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唯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说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唐肃宗乾元二年转任尚书右丞,到上元二年(七六一)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王维的文学成就是很高的,尤其诗歌享有盛誉。杜甫在诗中称赞王维“最传秀句环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代宗下令编辑王维诗集时曾说:“时论归美,诵于人口。”王维遗留下来的诗有四百多首,绝句、律诗、长诗都有,各种形式都不乏杰作。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青少年时期他接触的.社会生活面较为广阔,因而诗中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抨击权贵,有的表现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传达对亲友的情感。

出使边塞,让王维的诗情大发,写出了一批情调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表现了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献身的英雄气概,感情真挚,意气风发,充满着向上的精神,如《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少年行四首之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七言歌行《老将行》写一位“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老将,落了个“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的下场;但这位老将壮心不已,渴望着“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充满着老当益壮、报国杀敌的激情。即使描写边塞景物,王维的笔触也是那么疏淡有致,景象明朗,最著名的是《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最能代表王维诗歌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还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在他的田园诗里,农村的景物被表现得那么清澈、明净,田园生活变得那么平静、安详。在这些以静穆为基调的田园景物中,野老、牧童、浣女活动的影子,也像水光山色一样被诗人安排得和谐而又闲适,比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当然,这都是王维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是有一定距离的。王维的山水诗变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比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是两首被人传诵的佳作,一首写临水,一首写登山,在开朗的气概中展现了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在浩渺、崇峻的画面里,引发人们的思考与遐想,有着玩味不尽的诗意。有时幽静闲淡,细致入微,比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前一首以夜鸟惊鸣来反衬春山夜境的幽静,称得上是千古绝唱;后一首描绘山中胜景的细致,同样是难有人超越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评价王维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十分精当的。

王维的诗,语言凝炼、含蓄而又生动,比如《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明白如话,却又情意深长,音节响亮优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篇5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在唐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在众多的诗人中,我最钟爱王维以及他的作品。

王维一生的生活经历较为坎坷曲折而又丰富,至今存诗400余首,收藏在《王右丞集》,

在王维的诗歌中,尤其以山水田园诗居多,也是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在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色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同期的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他的诗歌继承了陶渊明的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超强的表现力创造了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等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使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在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在我国唐代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纵观他的山水田园诗歌,无论是写雄伟壮阔的名山大川还是农家田园的自然景物,相对其他诗人而言,有着他独特的艺术特点,从而使他的诗歌魅力永存,为后人所赞叹。我们可以从“意境”“构图”“禅趣”几个方面来阐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艺术特色:

一:王维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刻画,使诗情画意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将读者带入诗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感觉。

王维的许多诗歌写出了自然界的幽静恬适之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以普通得景物写高洁的意趣,以自然美表现理想美。诗歌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形成一种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空山”点出这个地方犹如世外桃源。山雨过后,空气清新。颔联写景,作者捕捉住几个典型的秋景意象: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写出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浣纱归来的女孩子在竹林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莲花的动态。从听觉到视觉描绘出淳朴的山村生活。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心的抒写,表达诗人隐居山林的心情。

整个全诗犹如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如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将秋日晚景的自然美和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和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动静结合,声色并茂。既写了山野的清净幽深,又描绘了农家的恬静与安适。诗人把隐逸的情怀、淡泊悠闲的心境、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巧妙的融为一炉。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另如《竹里馆》: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片竹林里,诗人独坐其间,写出了一种极度优雅脱俗的境界。诗人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在独坐中弹琴。一曲终了,情有不足,情不自禁的掷琴长啸。长啸之后,又是一片幽寂。在这深林中是没有人知道诗人在干什么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照在他的身上,仿佛一位知音,倾听诗人的心曲。使诗境的画面形成一种清幽而不`枯寂的效果。

诗中“幽簧”“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月夜深林之景,如此幽深;弹琴复啸之人,如此超然。诗人心境平和,忘却世情,脱离了尘俗,融入了自然,进入了一种与自然同体的境界。另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现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而富有生气的意境:在夕阳的映照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诗人以“苍茫”“遍”“稀”等词来渲染寂静的氛围,又用“新粉”“落”“烟火”等字眼,传递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此外,王维许多充满牧歌情调的田园诗歌如《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同样充满了宁静、悠闲、恬适安详。这类诗中的宁静、悠闲、恬适安详的意境,既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诗人对黑暗社会的现实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心理反映。

王维也有许多的诗歌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以疏放的线条和苍劲的笔力来勾勒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重神似不求形似,写出一种萧疏清淡的水墨写意画意境。我们来看他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中南山的总轮廓,写出终南山之高,终南山之广,正是以夸张写实,是远眺之所见。“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诗人由远及近进入终南山,白云弥漫,人仿佛浮游于白云之间,一路行走,白云让出眼前的山路。驻首回望,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起来,汇成茫茫的云海。终南山的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等都笼罩在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在白云青霭之下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变模糊,由朦胧而隐没,诗人只用了简单的十个字“画了出来。“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晴。”诗人位于中峰山顶,纵目四望,四周群峰罗列,在透过云霭的阳光照射下,由于众峰远近高低和方位的不同,显的或浓或淡,千姿白态。使我们读了这首诗,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的《汉江临泛》则是写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描绘襄阳风光的诗,先写楚地的形势,颔联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将所见的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的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长,江面之宽。颈联再用“浮”“动”以错觉写出了郡邑在波澜的撼动中的漂浮之感,真切的体现出汉江的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又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过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一首描写壮丽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篇。这里用“直”来写孤烟,写出了大漠的辽阔,用“圆”来写落日,使夕阳也显得艳丽壮观。

二:王维的诗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诗情画意。苏轼说“味诘摩之诗,诗中有画,观诘摩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是个诗人同时有是个画家,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融入绘画的技巧,两者互相融汇,浑然一体,创造出一种与水墨丹青具有相同意韵的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

(一)王维善于选择确切的视点,捕捉事物的形象,把众多个别的景物通过位置的经营,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日里,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个诗犹如一幅照片,立足点是柴门外,诗人捕捉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性的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溢的山水田园图.再剪入作者和裴秀才两个隐士的活动镜头,画在人眼中,人在画图中.寒山秋水,一静一动,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杖听蝉的老人,酒醉狂歌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确实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又如<<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椅杖候荆扉。雉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全诗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家晚归图,诗人选取了几个农村生活的个别现象:太阳余辉笼罩的村庄,徐徐归村的牛羊,一个慈祥的老头拄着拐杖,正在柴门外等候放牧归来的小孙子,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阵阵野鸡的啼鸣.,桑叶稀稀拉拉,蚕儿吃饱了开始做茧了,营造自己的安乐窝,辛劳的农夫扛着锄头回来了,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欢乐的交谈着.诗人最后用“闲逸”两个字将这些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图画,赞美田家生活的朴素和安闲,富有牧歌的情调,寄寓了作者渴望隐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再看王维的另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天的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格外的清新。一轮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松林的缝隙照射在地面。一泓泓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一阵喧哗声从竹林中传来那是洗衣服的姑娘回来了。亭亭玉立的荷花摇动起来了,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在这里,秋天的夜晚,雨后的天空,雨后有泉水,有明月,松与月相依,泉与石相伴,月色,松色,水色,与泉声,竹声,人声,天上的月,空山的松、与涧中的清泉,泉下的山石,空中的月光与水下的月影…….光影声色构成一幅明净和谐的山涧秋月图。宁静幽洁,欢乐清新,简直是一个世外的桃园,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王维在诗歌的画面中非常善于捕捉住表现其生活情趣的形象,所以很少对大自然作泛泛的描写,而是象一个高明的摄像师那样善于抢镜头,迅速拍下那最动人的一刹那。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花开花落,月出鸟惊。“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返照在青苔上的那一缕阳光,使画面显得恬静和平而又不死气沉沉。

(二) 王维还善于抓住自然界的色彩和声音以画家和音乐家敏锐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诗歌中,使诗中有画,有声有色。他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绘型,还可以摹声。

与陶渊明和孟浩然的古淡悠远的风格相比,王维更着重于绘彩.王维的许多诗歌以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的描绘了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诗歌也显得较丰润而有生机.且看《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山水诗 篇6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特色 篇7

一、充满了幽静谐和境界, 是诗、画、乐的结合。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不仅能诗, 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常是诗、画、乐的结合,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东坡志林》) 确实如此, 王维以他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气质, 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 来感受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 潜心默会大自然, 再加上诗人静为至美、至乐的追求, 使得诗人笔下的幽静之美千姿百态。如在写到“空山”这个词语, 在不同的诗中虽然都体现了一种静之美感, 但意境却有不同。“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瞑》) 表现的是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 色调明朗;“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表现了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鹿柴》) 则表达了山的空寂冷清, 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作者正是以一般人不易觉察的敏感, 用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 把握住了自然界中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他们生存的时代最显著的力量——政治———之间, 历来有一种紧张状态, 遂造成了古代自屈、陶、李、杜以来无数诗人现实生命的缺陷与心理人格的焦虑。”王维同样也陷入了这种焦虑, 但诗人并没有把个人的不幸与国家忧思融会一体, 从诗发愤抒情, 而是远离尘嚣, 寄情山水隐逸林下, 是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迹的自然流露。《终南别业》中“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就流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现实中与诗人同调的不多, 兴致来时, 惟有独游。景怡情, 能自得其乐。“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更是心情悠闲到极致的表示。作者随意而行, 走到哪里算哪里, 然而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 看是无路可走了, 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天上悠闲的云, 把作者那种追求自由豁达的胸襟表露无遗。因此其诗“静象之静, 其静非为死寂, 乃意中之静, 故静中有动。空象之空, 乃实象之有, 故空中有心”。

王维山水田园诗虽充满了幽静谐和的境界, 但他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诗中有画”。他善于在山水景物的描绘中, 把声、光、色、态, 形象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如《终南山》一诗, 运用“散点”透视, 顺序写景:先仰视山巅, 后攀登至山际, 回望白云, 直至巅峰再俯瞰群山, 最后回至原处, 询问一水之隔的樵夫。形式上看, 从起点到终点, 可略一揣摩, 却从不同角度勾勒出终南山的全貌:“近天都”, 从接近天帝之都言其高峻;到“海隅”, 连接至海以言其绵亘辽阔。“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不难想见, 一老一少, 指指点点;哗哗溪水, 在石块上摔成千百片碎银, 奔腾而去。天渐渐暗淡下来, 游兴未尽的诗人, 只有等待明日再来。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遐思空间。《终南山》通过总体性布局, 把整个山势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诗中有画”这一艺术形象, 在我国历代诗作中广泛存在。“大凡山水田园诗, 多少都有点‘画意’, 但是, 能从摄取物象的典型瞬间画面, 具体细腻的质感描绘、绘画结构的运用和色彩描绘上都自觉不自觉地始终如一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绘画技能, 唯王维最典型、最突出、最成就。”

同时,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充满乐感, 因为王维他本人为太乐丞, 对音乐有一定的造诣。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这种特色———从乐入诗, 如“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这两句中“日潺湲”就是日日潺, 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 用一“日”字, 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 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境界。

由于王维身兼诗、画、乐之长, 他的诗、画、乐的修养与气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使其诗中所描绘的事物, 比其他诗人更典型, 更生动, 更具有画意、乐意及立体感, 铸就了“诗中有画”的鲜明特色。

二、从禅入诗的空幽美

“禅”即“禅定”, 意为“静虑”, 即息虑凝神, 排除杂念, 达到佛我合一的最高境界。禅僧居士多隐于山水之间去领悟那宁静、幽远、甜美, 心灵与自然宇宙合二为一的禅境。佛教在阐述佛理时常以山水自然现象作为比喻, 僧尼们多在隔绝世俗喧闹的自然环境中坐禅念经, 习静长修, 以期入涅磐之境。而修禅者正是从人生与自然的陶冶参悟中去体味超然世外的禅境, 这些人往往习惯于自然清静, 淡泊高雅的生活, 习惯在山水间领略“物我合一”的禅机。王维虔心修禅, 他“已悟寂为乐, 此生闲有余” (《饭覆釜山僧》) 。他的隐居之所终南和辋川别墅风景优美, 加之他心寂去尘、超然脱俗的禅学修养, 潜移默化在他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观之中, 使他的山水诗表现出诗人空灵清幽的禅意心境和自然的契合无间。

像《辛麦坞》、《鸟鸣涧》、《山中》、《鹿柴》、《竹里馆》这类小诗, 显现的意境是空鸣静寂的, 给人一种空幽之美感。寂寂山谷之中, 或花儿自开自落, 或斜阳映照青苔, 或清风明月相伴等等。一切是那么的平凡、自然、任远自在。空境之中, 仿佛一切都回到了生命的本原。在这静寂之中却又洋溢着生命的律动:花儿绽放的春机, 花香鸟鸣的恬静, 初冬山林的滋润和美, 空山之中的人语传响, 竹林明月下的悠悠琴声......不禁使人在虚融清静之中感到一种淡淡的喜悦。诗中作者的“意”和山水自然之“境”圆合和谐, 诗人追求空无静寂的精神世界的艺术化也再现于诗中, 充分体现了主客无间、物我相总的空幽禅意。

三、清新, 富有生气。

王维的诗虽充满了禅意, 但也渗透出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特点。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 诗人怎下笔说有“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 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正所谓“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 万物为之一新, 又是初秋的傍晚, 空气之清新, 景物之美妙, 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 却有皓月当空, 照耀松林, 洒下斑驳的清辉;雨后山泉潺潺流泻于山石之上, 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村景色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 不正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写画, 随意挥洒, 毫不着力, 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 是写景的千古名句。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阵阵的歌声笑语, 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 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月下荷塘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夜, 在这翠竹青莲中, 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诗中焕发出勃勃生气。

这首五言律诗, 只有四联八句四十个字, 在这短短的诗篇中, 诗人选择了最富于表现力的自然景色和山村风光, 这秋景, 洗去了前人诗文中常见的悲凉伤感的情调和灰暗低沉的色彩, 写得清新而富有生气。“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千百年来, 此诗令人百读不厌, 传颂不绝, 实在是山水诗中的精品。”

从以上的阐述中, 我们领略到了诗人以他独特的眼光入诗而创造的不暇雕琢、浑然天成、自然适意的境界, 体悟到那种说不清的平淡悠远的闲适之情, 可以听到到诗人心灵和自然宇宙之间展开的对话而感到空灵、清幽的禅意。在其山水田园诗中, 真可谓达到了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的超然境界。

与开创田园派的陶渊明不同, 陶诗写出了躬耕生活的感受和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诗中充满了真诚、淳朴, 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浓浓情意。由于个人生活经历所致, 陶渊明的这种体会是王维所不能达到的。同时, 王维的诗歌与他同时代的以山水田园诗出名的诗歌特色也不尽相同, 原因何在?这和他的个人才华、生活道路、家庭背景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密切关系。

王维精通绘画, 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仿, 这可从当时著名的鉴赏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和后梁画家荆洁在《笔法记》中对王维绘画的描述得到证实。正因为他身兼诗人、画家、宫廷大乐丞三重身份, 具备画家的慧眼、诗人的妙笔、音乐家对乐感的造诣, 使其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烘托、渲染, 使得他的诗好比淡墨传神的山水画, 因而“诗中有画”这一特色突出地体现在他的山水诗中。

除了其个人的才华, 当时的思想传统、社会风气和王维的家庭背景也给他的诗歌特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创作时期, 正是盛唐从开明走向衰落之时, 社会政治渐趋黑暗, 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官宦专权、朋党交替、藩镇跋扈, 各种危机日益滋生蕴蓄。正是随着时局的这种变化和个人仕途的沉浮, 中年后的王维淡薄仕宦, 开始了山水田园的“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 的亦官亦隐的生活, 并先后隐居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别业和蓝田辋川。此外, 盛唐时代, 文人信仰自由, 佛教沐盛, 其母虔诚信佛, 家中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氛, 因而作为禅宗的虔诚信徒, 他以禅的眼光观照空灵境界, 使得他的山水诗禅境极致。而由于佛教思想主张清静无为, “养高忘机”, 超尘出世使唐代社会隐逸之风大盛。士人们在仕途上、个人境遇上不得意时, 往往选择归隐之路, 徜徉于山水之间, 寄情于大自然, 追求更广阔、更超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因此, 王维的思想兼容儒、道、佛, 尤笃信佛教, 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的。

王维的个人人生经历为其思想与诗歌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维出身名门望族, 少年得意, 早入仕途, 其社会地位之高、声誉之大, 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然诗人的人生经历却颇为不幸, 正如诗人晚年在《叹白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实在是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领悟到了世事多变, 人生异常, 亲眷难以永聚, 转瞬便成隔世, 人生际遇兴衰又漂浮无定, 经历种种, 不得不思考摆脱痛苦、以期精神解脱之道。在这种情况下, 诗人寄情于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 从而其诗歌呈现出淡薄名利、钟情山水田园题材的择取和表现;恰好佛教里贯穿了离苦得乐、究竟解脱的思想, 诗人在参悟中找到了归宿, 创造出空灵清逸、宁静淡远的意境, 抒发出对山水田园风光及隐居生活的陶醉和感悟, 流露出别样的人生乐趣。

王维山水诗与禅 篇8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南宗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唐代诗人中,写山水诗的作者并不少,但为何唯独王维的山水诗获得“诗佛”的称呼呢?其实,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禅宗史和诗歌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禅宗和唐诗的发展轨迹几乎是同步的。禅宗源于南朝,梁陈之际流行;唐诗也是从南朝永明体蜕变而来的,近体律诗与梁陈间萌芽;至唐统一天下,禅宗兴起,南宗禅在开元、天宝之际宗风大盛。然而王维却是唐代诗人之中与佛教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了。王维的母亲崔氏信佛,“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受到这样的社会气氛熏染,家庭环境的影响,佛性禅心早就在王维心中扎根。其后他的宦途多变,经历战乱。参透人生,无意进取,便想找一个安静之所作为归宿,而佛堂禅院,便成了难得的去处。王维是位佛徒。唐代信佛的人很多,但像他那样虔诚,身体力行的却并不多见。他的诗,清幽淡远,空寂恬淡,荡涤尘虑,时时现出一颗佛心。

一、禅与山水诗的融合

王维的山水诗中,渗透了许多南宗禅的影响,无论是从诗歌的意象上,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上、行动上,还是从诗句中字里行间传达出的那份情感上,我们都能深深地体悟出一些别样的感动。其实这些莫可名状的感动,早已不能准确地言说那究竟是禅还是诗了。

中国的诗歌当中包容有各式各样的情感,但是有一种情感是淡而天成的,是疏朗清幽的,是不着痕迹的,是“花落无言,人淡如菊”(《詩品》)的。人生有限,宇宙无限,天人合一,万物似乎有了灵性。王维却是“以寂为乐”,这便是暗含了禅宗的“对境无心”、“无住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沾不染,心念不起。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容入到自己的诗中,使诗歌显示悠然的佛影禅光。

禅入诗,把诗歌的境界提升了。而诗的作者王维在创作之初就已进入佛者境界,融入山水草木之中,而且人在其中,心在其外,大有鸟瞰大地,驾驭万物之情怀,大有佛法解脱众生,建造极乐世界般的人间净土之胸怀。佛的精神是:众生平等,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使众生皆生于极乐净土之中。

首先,从山水诗的意象来看,这些意象被王维赋予了禅的意味。诗中多描写山、水、云、雨、流泉、幽石……在这样的意境中,诗人是以静坐方式出现的。《旧唐书· 王维传》曾提到王维“退朝以后,焚香静坐,以禅诵为事”。王维诗中多次提到“闲居静坐”的乐趣。在诗人周围,僧人们大多也是依循传统的禅定仪规修行。

再一层,禅法要求一切皆空,慧能《六祖坛经》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认为若要明心见性,体认自己的性空之本体,必须即事而真。当王维具备了“空性无羁鞅”,“浮幻即吾真”的认识后,便自觉地去除因执虚为实而带来的种种世俗缚累。诗人才能在自然山水的境界中体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的自然之美;而他却是那样似无心又有意地关照着自然界的云生云起、花开花落的种种纷繁变幻的色相。外在的一切都是生灭无常的,于是在诗人笔下,自然万物之真,即为万物之性了。诗人王维便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回归自然的。当他沉浸于白云、清林、跳波组成的大自然境界,并在与大自然之真的融合契合之中时,感到了真正的愉悦,也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二、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

禅为宗教,诗为艺术。禅是 “不立文字”,诗却“不离文字”。

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有三,尤其是辋川诗中可见这种影响:

第一,是直接描写诗人参禅的活动的诗。

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年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我们知道后来的南宗禅有“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之语。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王维诗中行坐随缘的禅意。

第二,渗透禅趣的诗。

南宗禅强调“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顺应自然,还归自然便是归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时挂心头,一年都是好时节”。因此,野花幽发,谷鸟幽鸣,空林寂寂,松风似秋,均是参禅悟道的最好契机。王维的禅趣和他特别爱描写那清寂空灵的山水田园,刻画恬静安宁的心境有关。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体现了他自身的个性,也还是中国山水诗成熟的标志。王维承袭了陶渊明、谢灵运的长处,又融合进自己独特的手法,创造出一种情景相偕,理意俱融的新型山水田园诗,为盛唐田园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王维为首还有孟浩然、裴迪、常建等一大批诗人,他们开创了唐代的一大诗派,及至韦应物、柳宗元, 却形成了王、孟、韦、柳并称的局面,这对宋以后的历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王维的创作实践对诗歌理论也有所贡献。在他的诗中那种充满禅味的冲淡空灵的艺术风格,也是导致晚唐司空图在《诗品》中的冲淡、自然、含蓄等作品主要是针对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而写的,尤其是对王维那带有禅意的辋川诗的经验总结。及至明代胡应麟也曾点评王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以及他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建立,都有深刻的影响。

总之,王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也正因为他是唐代诗人当中与佛教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所以大家都称他为“诗佛”。在他的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那充满禅意禅趣的诗,但是在这些诗中又充满了深深的禅理。而王维作为一位佛教信徒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他的禅心佛性却溶进了他的诗篇当中,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创作,使得他的诗展现出一道淡淡的“佛光”。并在盛唐诗坛中自成格局,令人瞩目。

王维田园山水诗 篇9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主考单位:

2011年 9月

摘 要:

苏轼在《书摩洁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在王维保留下来的400多首诗中,他的山水田园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空旷开阔的景象,如“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把诗和画完美的溶为一体。这画并非平面而是立体,他为这一幅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赋予了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线条美等,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体现了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情怀。诗与画原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诗人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关键词: 诗中有画;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

盛唐是我国古典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如群星般璀璨,而王维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杰出的代表。王维的诗也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作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将诗画结合得绝妙天成,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如果要具体概括,应属苏轼对其“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的评价。他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王维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伟大先河,也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本文就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所体现的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和线条美等特点进行分析。

一、王维“诗中有画”的动态美

王维的“诗中有画”具有鲜明强烈的动感,将声音效果和形象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是“诗中有画”的最高境界,也是王维山水诗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所在 [1]。如《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①作者对乡居生活的动态,观察得非常细致,能够按动态出现的次序特征来表达。如《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②这四句写远景的诗句,就用“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十分耐人寻味。而一个“浮”字,似乎把群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表现在“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又如在《青溪》一诗写中道:“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③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王维的山水诗首先展示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读之可使人感受并重新发现自然之美。王维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又善于用画家和音乐家的眼光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因而他对自然审美价值的展现有与众不同之处④。

二、王维“诗中有画”的色彩美

王维是个有着温暖色彩的诗人,其诗中有画之色彩美的特点的原因是与其性格思想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王维在诗歌中对于颜色的使用是独特而又有讲究的。据统计,在他的诗歌中,用颜色词354次,经常出现的颜色有“白”和“青”,其中白色出现了107次,青色出现了83次。王维具有用语言再现自然景物的卓越能力。他的诗歌语言,像画家的笔一样,绘出一幅幅山水田园画,构成了“诗中有画”。如《田园乐》(其六)⑤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着色,“红”“绿”两个颜色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恰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着色之后再一层渲染:深红或浅红的花瓣沾着隔夜的雨滴,色泽更加柔和可爱。又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红红欲然”,夸张地浓敷出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其视觉感受是极为强烈的。[2] 王维诗中的基调往往是青绿色。如: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萍池》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白石滩》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酬比部杨员外》

等都采用了青绿、银灰的色彩。这些诗中一幅幅满目绿色的画面,给人以安定和抚慰,给人以清新的美感,这与诗歌要表达的恬静的意境是息息相关的⑥。

王维是个画家,对大自然光的明暗和色的浓淡有敏锐的感受,在其山水田园诗中,语言文字对光和色的描摹是柔和淡雅的,画意是恬静的。他善于将各种色彩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色彩常有一种恬静闲逸的和谐感,其一是消色中的“白”与其他色 彩配合得当,常与“绿”、“青”、“蓝”、“黄”相配合而用: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⑦

王维诗常用“青绿”色,而绿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安定的,它完全平静而不向任何方向移动,给人的视觉心理感受是恬静、平和,没有热情、紧张、悲哀、恐怖的感受力,绿色本即山水田园的象征色,王维描绘景物以此为基色。

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⑧,“红”和“翠” 本是原色对比,但山色清翠欲滴占画幅面积大,山间红叶数片(“稀”字乃点缀之意),占画幅面积小,万绿丛中数点红,又以白石相衬,画面即蕴有耐看的和谐效果。

三、王维“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那种闲静淡远,空灵自然的意境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王维从小就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山水诗中常常透出几分深远玄妙的禅意。他对于禅理的玩味与修习,使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然后将禅理化于聪慧澄明的审美感觉,创造出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其诗歌所描绘的事物,不是现实中的物象,而是一种意象。

(一)“闲静淡远”这是王维诗歌意境美的主要表现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竹林、明月与诗人情景相照,情趣高雅,意境悠美,达到了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的境界。

又如《山居秋暝》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只描绘景物,而把情思全部寄托在景物中,一点也不直接流露出来的表现的方法,即是“以实代虚,象中藏情”的方法,它往往能收到“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的美学效果。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2]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再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当诗人闲暇无事,漫游于桂树林中,花瓣不知是由于人来而欢愉抑或是由于人来而羞涩,竟漱漱地向下垂落,可以设想,在树下,偶有一两片花瓣落在诗人身上或者竟落得全身,而且香气四溢,空中弥漫了一种柔和的情调,这时夜是沉静的,满目青山因夜色而遮盖了绿树青草,从而显得幽幽然、悠悠然,一种怎样的朦胧意境。人、花是动态的,夜、春山却是静态的,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人在静夜徜徉,扑漱漱垂落的桂花衬得春山更加空寂。此时,明月从东方升起,或者说从云层中钻出,整个天地变得一片朗清,正栖息于树枝上的鸟儿,由于这意外的变故而受惊,不由得在空中回旋往复的飞舞,几声鸣叫在山谷间回荡,清脆动人。面对此景,人的心是空淡安闲的,景色是清朗雅致的,人在其中又超然于物外,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3] 还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以己观物,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这种意境美。踏入寂静清冷的山林,苍翠幽深的景致弥漫了诗人的双眼,大自然的生机正悄悄地滋长,虽没有看到人影,但分明从山中传出了人语声,朦胧中似见出真景。也正是“人语响”打破了青山的宁静。而且夕阳在缓缓西行,柔和的阳光在林中漫铺开来,照射到那幽静的青苔之上,色彩的叠加,使林中不再显得幽暗清冷,暖色的调子和冷色的调子消融着,呈现了一种恬淡清雅的韵味美。由空山人语到林中夕照,由声音到颜色,由听觉到视觉,层次分明,显得意境闲淡而空灵。这里,诗人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或藏于它的背后,通过自己所观、所听、所感来集中表现自然的美,表露自己对自然的那种朴素而真挚的爱。⑨

(二)“意境空灵”是王维诗歌的又一特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主人或去远方云游或出门办事,久闭门扉,只剩下房前屋后的山林,几朵白云在它上方漂浮,如果说山林空寂,也只是因为暂时没有了主人陪伴它了,诗中洋溢出一种清丽的境界。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秋天是天高云淡,晴空万里,碧蓝如洗,这首先给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感觉,但紧接着诗人笔下的夕阳西下时的澄江,虽然铺满了夕阳的光辉,但由于行人不再徜徉于江边或者连渔船也早已回归而出现了一种静穆、温和的气象,但却更加空灵。这难道不是一幅蕴含了人的因素的绝好山水画吗?只要你尽情想象,整个画面是闲静远逸的,因无人而显得空灵,因人已归于自然而有了灵性。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大江奔流到远方,几乎和天地相连,进而自然使人想到它要流向天地之外,这表现了一种雄壮美。但一登上山顶,原来的那种呈现于目前的山色又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不禁思索,诗境竟是如此的迷离而缥缈。所以,即使前面白云弥漫,但走上前又看不见了,回头一看,身后偏又聚一片茫茫云海;远处似有青雾,渐近又不复看见,这是空灵的意境,却也是真实的境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达到一种诗化的哲学高度,使人不得不佩服其笔力之雄厚、思维之旷远。

王维诗歌注重冲淡空灵的意境,这虽然和他政治上、仕途上受挫有关,和他崇信佛老禅宗有关,但是,这些都不会成为他创作此种意境的唯一原因。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诗人,他还是一个画家,他深谙绘画技巧,特别是中国画中所包蕴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4]。所以宋代大文豪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样评价王维诗歌,是中肯的。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类。气定神闲,从容宁静,诗也写得清澈见底。再看《终南山》这样一种心无尘埃的境界,不是那种为养家糊口而焦虑的人能有的。

“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这是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为诗下的定义。他还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若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一切憎爱悲喜,都象在这霎时间烟云散去了。”

读王维的诗会忘却诗与画的界限,只觉得人在诗中走,身在画中游。难怪清代著名美学家叶燮说:“吾以为何不云:‘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又何必论其中之有无哉?’”

综上所述,从“诗中有画”的角度来品读王维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用他艺术家独特的眼睛与灵性静观默察这世间万物,其诗融汇了画的精神,因而也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在时间的片断和瞬间表现空间的并存性与广延性,含有丰富的意蕴。

这样山水田园诗在王维手中,得到了一次总结和显著提高。他的诗既有一些细节精细的刻画,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渲染,既有透明亮丽的色彩,又有深长隽永的情味,充满了“诗情画意”。王维山水诗的“诗中有画”这一艺术特色,它犹如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将在中国诗歌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宝库中永放光芒。

总之,王维以他的才情、以他的经历、以他的追求、以他的情感、以他的悟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意境独特而隽永的诗篇。我们今天读他的诗,在感受自然美和情感美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身心的净化、对当今无所不在的浮躁的荡涤。

注 释: ①②⑤⑦⑧

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 版社,1983: 162,164,159,172,189,178。③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9 ④http://hi.baidu.com/bianlinnan/blog/item/779cbb130b86dcd2f6039e71.html ⑥http://hi.baidu.com/bianlinnan/blog/item/779cbb130b86dcd2f6039e71.html ⑨

http://post.baidu.com/f?kz=24042668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方向第二次认识实习大纲下一篇:食品药品培训心得体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