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曲王维(共3篇)
渭城曲王维 篇1
王维诗词《渭城曲》
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①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②朝雨:早晨的雨。
③浥:润湿。
④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渭城曲王维 篇2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原题为《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最负盛名的送别诗, 曾被清人王阮亭誉为唐人绝句中的压轴之作。作者王维, 字摩诘, 蒲州 (今山西永济县) 人。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 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 在今新疆库车。元二, 姓元, 名不祥。唐人标榜门第家族, 同辈长幼往往以数序代表, 不直称其名。“使”字表明他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 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 在长安西北, 渭水北岸。友人就要起程去遥远、偏僻的安西了。诗人依依不舍, 送了一程又一程, 一直到渭城。本诗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绘, 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本文选了三个不同的英译本, 将分别分析其在表达原文意义上的优劣与差别。
(1) A FAREWELL SONG
No dust is raised on the road wet withmorning rain;
The willows by the hotel look so freshand green.
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West of the Sunny Pass no morefriends will be seen.
许渊冲译
(2) Seeing off Yuan Er on DiplomaticMission to Anxi
By Wang Wei
Over the city of Xian Yang
Light dust was laid by the morning rain.
In the freshened colour of weepingwillows
The guest-house by the road looks green.
Let’s have another“bottoms up”With each other.
When you go westwards out of theborder pass,
You’ll find no intimate, never!
唐一鹤译
先看一下标题的翻译。唐一鹤先生翻译的是另一个标题《送元二使安西》, 是采用直译的译法。但这个标题使人一目了然其诗要写的内容, 在表达上也没有什么歧义, 只是安西这个地方对西方读者来说没有什么特殊的联想, 不知其环境的恶劣, 所以此种译法不能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对友人的惜别珍重之情。相比较而言, 许渊冲先生的AFAREWELLSONG明显地采用了“浅化”的方法, 将诗意一般化, 却兼顾了其内容和内涵的双层意义。一个farewell即点明了诗的内容, 又让人联想到与友人分别的淡淡忧伤。
诗的前两句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与环境。“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晨, 渭城客舍, 自东向西一直延伸, 不见尽头的驿道, 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 读来却风光如画, 抒情气氛浓郁。“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 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 显出这“朝雨”澄尘而不湿路, 恰到好处, 仿佛天从人愿, 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先看一下此句的翻译。这一句的重点在“浥”字上。许渊冲先生的翻译“No dust is raised on the road wet with morning rain”, 虽然译出了“湿润”的意思, 却很明显地将其重点放在了前面的“没有尘土扬起”。实际上“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的不长, 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 平日车马交驰, 尘土飞扬;而现在, 朝雨乍停, 天气晴朗, 道路显得干净、清爽。唐一鹤先生译为“Over the city of Xian Yang/Light dust was laid by the morning rain.”“浥”字译为lay, 意为cause something to settle, 使用了被动语态, 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不仅如此, 唐先生还把此句的背景“渭城” (即故都咸阳) 突出出来, 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译法。
再看第二句的翻译。客舍, 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 自然有意关合离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个“新”字即显出柳树青翠的本色, 也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所以, “新”字是点睛之笔。许渊冲先生翻译为”“The willows look so fresh and green”, 译出了柳树的清新与翠绿, 可是他忽略了“客舍的青青”。相对来讲, 唐一鹤先生的译文就充分地传达了原意。“In the freshened colour of weeping willows/The guest-house by the road looks green.”作者用了一个weeping来修饰willows.Weeping的英文解释是 (of certain trees) have branches that droop.这个词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客舍周围, 柳树低垂, 柳色青翠, 砖瓦青青的清新画面, 兼顾了柳树和客舍两处景物。所以, 这种译法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
看一下三四句的翻译。这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 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 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 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 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 虽是壮举, 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 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 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 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 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 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 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先看一下第三句的翻译。许渊冲先生的“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则显得过于平淡。唐一鹤先生的“Let’s have another“bottoms up/With each other”同样没有表达出诗人的心境。第四句的翻译首先集中在“阳关”上。Bynner译为West of Yang Gate;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West of the Sunny Pass;而唐一鹤先生译为westwards out of the border pass。西汉置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关隘、关口的“关”通常以pass为对应词, 所以Bynner的Yang Gate不太确切。而且, 直译为Yang Gate而不加注解的话会使非汉语读者很难理解。正如许渊冲先生的Sunny Pass, 也是使人难以理解。在这点上来说, 唐一鹤先生的the border pass忽略了“阳”的翻译却不失为一个解决之策。而且“西出阳关”的“西”在原句中是动词, 表示出了阳关往西行之意。另一点不同之处在于“无故人”的翻译上。许渊冲先生的“no more friends will be seen”没有表达出“故”的意思。诗人要表达的是出了阳关后再也见不到像我这样的亲密朋友了。因为朋友可以交新的, 而感情深厚的老朋友却再也见不到了。所以, 唐一鹤先生的You’ll find no intimate, never!更传神地表达了原文所蕴含的深情:intimate表明二人的友谊深厚;never则更是神来之笔, 表达对这种不能再常见面的悲痛之情。
许渊冲先生曾说:“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 还有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以上讨论的是两首译文在音美和形美方面的差异。从这两方面来说,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做得最好的。他一向主张以格律体译诗, 主张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 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再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 尽可能传达原文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在本首译文中他同样兼顾了音美和形美两方面。全诗押abab韵, 对仗工整, dust与willows相对, on the road与by the hotel相对, 真正达到了意美音形也美的意境。而唐一鹤先生都采用了自由体译诗, 没有押韵。但唐一鹤先生的译文也体现了其形美。如前两句Over the city of Xian Yang与In the freshened colour of weeping willows两个地点状语相对应;by the morning rain和by the road相对。最后更用一个感叹句加强了感情。
综上所述, 经过评析之后, 从整体上来说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更好地兼顾了意美、音美与形美。但按照他的翻译原则, 即意美是最重要的, 音美是次要, 形美是更次要的, 还是唐一鹤先生的译文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和所蕴含的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较好地再现了原作中情景交融、真挚感人的画面。王维的这首送别诗是千古绝唱, 而唐先生的译文也堪称为英译本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0.
[2]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渭城曲教学设计 篇3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三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中指出: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材分析:
《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是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再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非常熟悉了,要想领会诗的意境还得教师带领他们去品读。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会写“舍”、“君”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3、4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几幅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送别诗,介绍送别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看老师写课题----渭城曲。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板书:王维)
1、师介绍“安西”:
安西是当时的朝廷在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设立的安西都护府,来统领西域各国的。
3、老师介绍完,请学生来介绍王维。
4、师介绍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讲解古诗背景为学生理解送别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一读:就让我们走进这首古诗。同学们先来读诗,自由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2、指读,正音,通句
课件出示:“舍”这个多音字和“君”
舍(书写田字格要注意什么?),出示“舍”的小篆字体,看看它的上部分是什么?下面的“口”像什么?在这里读四声。
(设计意图:介绍“舍”、“君”字,从字体的演变来引导把字写美观,并引导找寻笔画规律,让学生学字学得有趣、有效。)
3、指生读、再齐读。
三、释
1、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到这,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景物?(1)“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这是一场湿润灰尘的小雨,读---渭城„轻尘 这不正是渭城的一幅朝雨图吗?(板书:朝雨)
(2)“柳”:怎样的柳?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描绘吗? 板书:新柳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为理解画面做铺垫)A、拓“柳文化”
同学们,你想在客舍的周围不会只有“柳”这一种景物,可能还会有(花、草、树木)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独独只看到这柳?自由读读折柳相送的资料。柳-留
(3)“劝酒”:
除了这朝雨、新柳图,你的眼前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画面,师:同学们,你看---读着读着,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幅的画,这叫---“诗中有画”。板书:劝酒
四、悟
1、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出示古地图,指出从渭城至阳关到安西,此行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要走半年多。再让学生谈感受到什么?(远)你读出远来---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图:直观的地图和举例子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远)
2、悟“劝酒词”
师:想想在饯行宴上,当王维想到好友元二将经历的种种种种,端起这杯酒深情地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离别的酒,喝一杯,够吗?(一生答)喝两杯,够吗?(一生答)不够
一杯又一杯,一杯再一杯,---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假如你就是王维,在这即将分别之时,定有千言万语涌心头,是吗?你想说什么?你呢?那就把它写出来吧。(生写师巡视指导:你的话也许是祝福,也许是叮咛,也许是牵挂,也许是„„ 师:假如我就是元二,你是王维,端起这杯酒,你会怎样劝我?这是一杯()的酒。(干)
师:王维,你说吧---这是一杯()的酒。(再尽一杯)
师:王兄,今日一别,再见无期,这是一杯()的酒。(更尽一杯)师:此时的千言万语、千叮万嘱,都化作两行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图: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诗人离别时的愁绪。)
五、升华情感
已经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有感情地朗读,送送元二吧。(课件出示古诗,并配音乐《阳关三叠》全班读)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七、板书设计
渭城曲
(唐)王维
朝雨
新柳
友 劝酒 情
八、作业:默写《渭城曲》
九、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做到了一下几点 1.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渭城曲》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渭城的景色,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2、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渭城曲》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1、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单一。没能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