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中》鉴赏

2024-08-17

王维《山中》鉴赏(共8篇)

王维《山中》鉴赏 篇1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诗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诗,没有描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独具,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截然不同的角度。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以一个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从相送到送罢,跨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跨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都将它们留待读者补充想象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神伤,但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诗人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天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一起,就使这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字里行间。读者自会从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如何打发这漫漫长夜呢?

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使人想象无穷。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写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本该在相别之际向行人发问,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如此,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客套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 中间跨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问那时归不归,又是从当前跳到未跨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的诗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现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如此。

诗人王维,山中一日 篇2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这是一个没有时间的月夜,一个自由想象的月夜。

已是冬天的末尾,寒气依依不舍地消散,轻暖的月光洋溢在心房。近旁的灞水在暗夜里低回流转,悄无声息,不见一点颜色。只有华子冈还是那么亲近月亮,也许,晚上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出发。

登上山冈,果然有一番别样景象。远处的涧溪如轮辋环辏,宛转汇成辋水。月色如乳,静静融入流波,泛起层层白银涟漪,也有银铃般的喧闹,不过都在静谧的夜色中沉沉睡去了。

多么遗憾啊,老友裴迪,不能与我一起领略这美妙夜晚!

记得一个秋天的黄昏,也是在华子冈上,极目南山,摩诘吟出一首诗来: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

望着高飞的鸟儿,在苍茫暮色中影影绰绰,渐渐消逝不见,裴迪的诗句也开始在落日松风中流淌: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华子冈》)

就这样,在俯仰山水泉石之际,两人游止一地,辄各赋一诗,辋川山谷中,举凡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木兰柴等二十处胜迹,皆为王维规划建造而成,一路歌咏,一路建造,别业既成,诗篇亦成,遂将吟得的四十首绝句绳编一册,取名《辋川集》。

算起来,蓝田辋川不过是年届四十的王维安顿自己心灵的又一个驿站。早在十八岁前后,年轻的王维就曾与好友祖自虚隐居长安终南。山林、月光、溪涧、长风,对摩诘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魅力,令他魂牵梦绕,不能忘怀。即便早已高中进士,步入仕途,也总是念兹在兹。如果不是家中弟妹的拖累,也许早就脱掉恼人的乌纱帽,离开这喧嚣的官场了: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偶然作》其三)

他是太向往自在潇洒的山林生活了!农舍田间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画面都令他难忘,禁不住写到诗里,好让自己在枯燥冷漠的衙门里依然能感受陇上菜蔬的甘甜滋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似乎才是个了无冠带之苦的快乐田舍翁: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偶然作》其二)

对佛教的兴趣也就在这个时候渐渐浓厚起来。

长安城最宽阔的朱雀大街东侧,座落着大名鼎鼎的大荐福寺,寺僧道光禅师精研大乘无上法门《华严经》。29岁那年,王维开始追随他修习顿修顿悟教门,十年后,王维在为道光撰写的塔铭中,曾一再感慨难以言表的佛法僧德行境界。其实,他对佛法的体会早就从辋川的花草鱼虫中了悟出一二来,不然,《辋川集》中如何有那么多空寂而不失蓬勃,明快而不失深幽的夐绝诗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自然界的生灭聚散并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抑扬缓急,它似乎在浑然不觉中自在自为的行走,在豁然开朗中无始无终的生长,一面是空幻寂寥,一面是水天明媚,一面是静谧安然,一面是生机宛如,正是在片刻直观与轮回循环的错愕中,诗人感受着凝冻在文字间的永恒与不朽,这永恒,这不朽似乎就在空山深林之中,然而似乎又在明月幽篁之外,闪烁明灭之间,也许正是王摩诘对常住不灭的本体佛性的体味与思考。

这种感悟与思考当然并不仅仅局限在长安城的大荐福寺,辋川河谷的感化寺对王维、裴迪也自有一份不同寻常的亲昵与亲近: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裴迪《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看来,感化寺山院的簇簇野花、萧萧竹林、潺潺流水,还有幻想中的溪头虎鸣,有着远远超越大荐福寺的巨大诱惑力,就是为了这个,他们俩也甘愿逃出浮名,向山栖禅。不过这一回,灞陵边的裴秀才似乎对桌上的经书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全然不理会辋水旁老朋友的一再召唤,看看天色已晚,无奈的摩诘只好与昙兴上人草草吃罢斋饭,辞别而去。

其实,一人也有一人的好处。

且看,仿佛只是一柱香的功夫,月色便在夜幕的晕染下渐渐黯淡。远方星星点点的山村,透出如烛的灯火,跳跳

闪闪。华子冈上一阵风过,林木摇曳,引得灯火仿佛有了醉意,恍恍惚惚,明灭不清……

无论如何,在这样的夜晚啃读经书都是一种浪费!经书本身当然很好,其中有颜如玉,有黄金屋,也有千钟粟,然而却不可能有如水月光,不可能有醉意灯火,更不可能有如痴如狂的梦幻想象!晚冬的辋川,潮湿而略带寒意,散发着溪涧的清冽与枯草的气息,所有这些,在悠长的僧院钟磬,敦厚的远村夜舂的陶冶下,聚成一杯令人微醺而醇厚的冬夜陈酿,谁家院落里的小犬,似乎在暗夜中嗅到这陈酿诱惑的气味,止不住发出阵阵犬吠,在潮湿的空气中传出很远。还记得我们共同拥有的那些诗句吧?还记得我们携手走过碎石铺就的小路,那窄窄的一条小路,象辋川的河水,缓缓的向前流淌,流出我们的心扉,流向不知名的远方: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赠裴十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赠裴迪》)

一人虽然有一人的好处,但是分襟日久,相忆益深,人生就是这样不可捉摸,最相爱的往往无缘聚首,最知音的常常也不在你的身旁,宋人秦观豁达的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其实也不过是骗自己罢了,若能朝朝暮暮,岂不是更加久长,也久长的更加实在。

王维与裴迪的友情当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只不过多了几分恬静久远的气质,若是平常时节,并不令人记忆深刻。但在临危之际,这平静如水的君子之交便显出它刚烈忠信的人格力量———就在这封《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写后不过十余年,天宝末年,安史乱起,五品官员给事中王维被囚洛阳菩提寺,山野布衣裴迪当避乱时却不隐退草泽,偏偏作虎山之行,只为看一眼啸咏辋川的老朋友。

这些自然都是后话,我们还是回到天宝四载前后这个寒气萧索、诗意浓郁的夜晚吧,辋川之所以令人低回留连,不仅因它有山光月影,丛林溪涧,还在于它有知己的心灵交汇,有君子的诗文唱和,有归向桃源的精神默契,这交汇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这唱和貌似寻常实则知音难觅,这默契犹似无言无语实则感慨深沉、有声有色!所以,老友裴迪,还是放下经书,与我同享山林之趣吧!毕竟,这辋川的山水月色从来都非我一人所独有,而缺少了裴迪的辋川也决不是真实、可爱的辋川。

让我们重新走遍辋川,让我们从冬天的末尾走到春天的开始——

春天,它打乱了我们的夜晚,那也是一个没有时间的成长季节,自由想象的狂热季节!寒山成为春山,细心谛听,花草抽动挺拔的动静清晰可辨,水流不再缓缓移动,而是在白鲦的激励下奋勇波涛,黯淡的月光早已被矫健的白鸥四下驱散,摇曳的林木挂满嫩芽,挑起点点滴滴的露水,青青的麦垄田间,突然响起群群野稚的鸣唱,将无限春光带到云端……

此时不来更待何时?也许,王维已经感到这个匆忙的邀约令老友多少觉得有点儿荒唐——难道连冬天的末尾也不能耐心等待,就要开始在料峭的寒风中想象无边的春色?真实的春天,到底存在于诗人的感觉、想象之中,还是存在于节气时令的流转之间?

这不需要回答,你只需想,天空多蓝,云朵多白,麦田多绿,春雨多润,鸟儿多欢畅,鱼儿多快乐,我们的心情有多好!你听——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归辋川作》)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七首》其五)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辋川别业》)

其实王维不用辩白,裴迪对他还不够了解吗?翻开《王右丞集》,王维与裴迪赠答、同咏的诗作多达30余首,数量远远超过王维与其他任何一位盛唐诗人的唱和之作;翻开《全唐诗》,裴迪所存诗28首,全都是与王维的赠答同咏之作!所以王维才脱口说出这样的话来:“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他们彼此是太熟悉了……

唐玄宗天宝四载(745),长安城,一个温和的午后,秀才裴迪送走进城贩卖药材的蓝田辋川药农,回到书房,拿起药农捎来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静静的读着。

品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篇3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漪;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囊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青池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的《山巾与裴秀才迪书》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景致中清寒的意象,情感里幽深的意境,无不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文章一部分是描绘辋川冬夜情状,一部分是摹写辋川春日景貌。前者是当时所见,为实写;后者是想象的结晶,为虚写。无论是眼见还是想象,都写得形象生动,真切感人,展现了作者长于描述形象的高超本领,凸显了诗人善于临摹景物的非凡技能。

当王维在寥廓清寒的冬夜登上华子冈,面对辋川夜色时,展示在眼前的,近处是辋水一圈圈涟漪与月影在上下浮动,远方是寒山中忽明忽暗的篝火照耀着寂静的山林。深巷里吠声如豹,村头上夜舂之声和山寺里疏落的钟鸣相互应和。在冷寂的山中,眼见的是明处的山川、月影、火光,听到的是暗中的犬吠、舂声、钟鸣,再加上现场作者独坐,童仆静默,想象中高人雅士漫步山涧溪畔、携手赋诗的情景,其境界,如诗篇,似乐章,像画卷,意象清寒,意境幽深,韵味隽永,引起读者无限遐思。

自当待春中开始,作品引领读者浸润到了想象当中。时值那腊月末尾,作者想象着春日风光,表现得神采飞扬,形象翩然,令人如闻似见。作品先用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两句概括辋川春山的美妙景致。接着就具体地、细腻地描绘景象了:轻鯈出水,白鸥矫冀,露湿青皋,麦陇朝雊。短短四句,一句一景,显现了山水画家对文章画面经营的绝妙本领::近处是辋水游鱼,岸畔青草;远处是麦陇成行,山鸟长鸣;高处是一抹晴空,白鸥翱翔。它们远近相宜,上下相接,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自然清新的风景画。而澄碧的水,晴丽的天,青葱的河畔,茂密的麦田,点缀着轻鯈、鸥鸟、朝露、鸣禽,景色之清爽秀丽,四面之谐调隽永,又胜似锦绣图景,着实印证了东坡先生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些名言的`可信、可感、可触。

作者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无论是写实景还是写虚景,都那么意境清新,形象真切,这是与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提炼分不开的。王维不但久居长安,将秦川山色了然于胸,而且能够淘洗熔炼,神会于心,做到吐糟柏而吸菁华,略形貌而取神骨。于是,写景细腻逼真,抒情传情达意,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理想境地。

王维《山中》鉴赏 篇4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而去。

北涉玄灞(bà),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岗,辋(wǎng)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jiàn)。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

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注释:

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

猥:不敢不合时宜地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近来渡灞水。比,俗本多误作“北”,系形近而误。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岗: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即辋川,在蓝田南。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矫,举。

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

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倘:假使,如果。

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是中:这中间。

无忽:不可疏忽错过。

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凭借。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

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

《观猎》王维唐诗鉴赏 篇5

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

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采取倒装句式,巧妙地点明了狩猎者的身份—— 将军、狩猎的地点—— 渭城郊野、天气状况—— 劲风鸣吹以及狩猎的方式—— 角弓利箭以射之。起句“风劲角弓鸣”颇具突兀之势,诗人“先声夺人”,让读者顺着角弓弓弦在劲风中所发出的尖利声响去翘首寻觅挽弓者的英武形象,给读者造成一种引而不发的悬念。这里,一个“劲”字,渲染出风势之大且猛;一个“鸣”字又反衬出“风劲”和弓力之强。起句极善“绘声”的`五个字,为将军的出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气氛,并为稍后刻划将军姿态的英武、动作的敏捷和心情的欢畅作了“定场诗”般的铺垫,表现出将军那“挽弓当挽强”、敢于傲风驰骋、勇于和困难作顽强斗争的坚韧不拔的强者的精神和气质。王维诗中的形象往往具有画的形态和动感,又吸收了音乐的精髓,因此就能兼收诗画音乐的综合魅力,特别深刻感人。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主要描写射猎时的情景。这里,“草枯”、“雪尽”在绘景的同时,给我们传达出了冬末春初的季节信息;“鹰眼疾”、“马蹄轻”正面写战马、猎鹰狩猎时的动作体态,并未直接描绘将军的神情,但“疾”、“快”却是将军内心的感觉,从而准确地从侧面渲染出了将军驾鹰纵马追逐猎物时身势的灵巧敏捷和斗志的昂扬旺盛。

最后四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是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

“忽过”与“还归”的对称出现,既刻划出了将军骑术高超、猎技神奇和射猎一天犹精力充沛的形象,又表现出将军满载而归时喜悦轻快的心情。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相传是汉文帝时名将周亚夫驻兵之地。

射雕:《北史》载:“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这里,诗人活用“细柳营”和“射雕”两个典故,不仅包含赞美将军身具周亚夫和斛律光的雄才之意,同时也暗示了这次射猎活动的战果辉煌。在踏进军营之际,将军的一个“回看”,更是别有韵味。它一方面显示出将军的豪兴未尽、希冀择日再往的心绪和情致,另一方面也使诗的结尾具有了余音绕梁的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

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王维《渭川田家》阅读鉴赏 篇6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题解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对农业的无比重视,不仅源于农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源于中国人对乡村的一种天然亲近感。人们相信,乡村是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在宁静的乡村里,无论多么浮躁的心灵,都能够归于平静。王维的这首诗就是一篇乡村游记,创作时间待考。

渭川,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夕阳西下,夜幕将临,诗人在陕西乡村见到了一幅恬然自乐的农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句解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傍晚的村庄笼罩在柔和的太阳余辉中,安详静谧。夜色降临,归家的牛羊却一点也不着急,慢慢地,慢慢地,仿佛走在没有尽头的小路上。

西斜的夕阳照着偏僻的村落,暮色苍苍,起句就给人宁静、祥和之感。诗人以此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紧接着,便一笔落在了“归”字上,描绘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牛羊之归,虽是动态,却显得那么悠闲,那么安定。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中的这首诗描写的也是夕阳西下,牛羊回家。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痴情的妻子,她呆呆地看着鸡回巢、牛羊归村,思念着远征的丈夫,触景伤情,发出了“如何才能不想你”的哀叹。王维也同样专注地目送着牛羊归村,直到它们消失在小巷的尽头。和那位妻子不同的是,此时的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柴门外,一位慈祥的乡村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位老爷爷真是太挂念小孙孙了。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里的一切生命,在这个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都要回家。不是吗——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雉”,野鸡。“雊”,雄雉鸣,也泛指雉鸣。“秀”,谷类抽穗开花。

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野鸡阵阵啼鸣;桑树林的桑叶稀稀拉拉,那是因为蚕儿们吃饱了,开始吐丝作茧,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在一天行将结束时,乡村的各种动物都已找到自己的归宿。那乡村的人呢?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他们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亲切地交谈着。辛勤的农夫们在这个时刻是最快乐的,不仅因为一天的辛劳结束,可以回家休息了,也是因为看到正在吐穗的麦苗,满怀着对丰收的希望吧。

同样写晚归,王维笔下的农夫是“相见语依依”,轻松快乐;陶渊明却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晨就去除草的陶渊明,到了月亮升起才回家,走在田间小路上,衣服都被夜露打湿了。这种亲自耕作的辛劳、艰苦,王维自然没有体会。他眼中的乡村生活,只是一片淡泊无拘、恬然自乐,让他心向往之。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是《诗经》里的一首诗,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越来越坏,越来越坏,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面对农夫们悠闲安逸的生活,诗人很是羡慕,然而,他只能满心惆怅地吟吟《式微》这首诗。

大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朝政被李林甫把持。在李林甫担任宰相的十九年里,一个个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受到重用提拔。此时的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乡村,看到不独农人,就连虫鸟亦自有所归,惟独自己处在彷徨迷茫中,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呢?其实,农夫们的生活并不如诗人想象的那么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

“怅然吟式微”,诗人以此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这一句是全诗的灵魂。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惬意,反衬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评解

全诗不事雕琢,纯用白描,写的虽是初夏傍晚极其寻常的乡村景色,却自然清新,诗意盎然。诗歌风格很近于陶渊明,但细读下来,却比陶诗来得精致。《汇编唐诗十集》曰:“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相思的诗句鉴赏王维 篇7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植物,结出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3、相思:想念。

【韵译】

晶莹闪亮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翻译】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思念之情。

【赏析】

据《云溪友议》载:安史乱时,唐宫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一次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这首诗,满座遥望玄宗所在蜀中,玄然泪下。可见此诗在唐代当时传诵情况。这首诗,一直传诵到今天。

早年读这首诗,觉得没什么难懂,也不曾细心寻味。这首诗从字面上确也看不出有什么深奥地方。现在重新来读它,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诗是为何事而感发呢?“君”是谁?“南国”是否即“伊人”所在之地?这一连串疑问、委实有些茫然。既然无术起千年前诗人于地下。本事也就无从知道。但这终竟是值得玩味。读诗如不去作深一层咀嚼,恐怕也就品不出什么味道。不是么?红豆自是生在南国,它在秋季开花,也是连小孩子都知道常识。用红豆表相思,在人们生活中是司空见惯,并没有什么新奇。这些意思,又何须诗人写一首诗?当然不能作这样表面理解。这诗显然有寄托。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唐诗三百首栏目。

正因为无从解诗本事,后人读诗时往往产生似懂非懂、扑朔迷离感觉。诗好处大约也就在于此。一首诗常常随着岁月流逝,供读者驰骋想象艺术空间不断嘭胀,以至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教养、经历和心理状态读者都可以从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东西;各自于理解中创造着自己艺术世界有可能和原诗有某些关联,有仅把原诗当作一点由头,有则同原诗离得很远。《相思》一诗魅力即源于此。

然而《相思》毕竟有着自己独创。

诗中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君”。这两个词外延都十分宽广。“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对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注,因此它表示是一种特殊深挚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这一词语内涵凝固性。一提到“相思”,无论什么人都会即刻想到男女之爱或与这类感情相通友谊。似乎愈到后世,内涵愈向前一义凝聚。所有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体内容前提。

这首诗表达方式是很别致。一个晴朗秋天,诗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见那一颗颗红得透亮、晶莹如珠红豆结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人儿倏然化作眼前红豆.犹如她就立在眼前。一个“劝”字充满深情,“相思”一语加一表程度副词“最”,更是情深意长。本来是诗人怀人。诗人却遥嘱对方“采撷红豆”,不说人相思。而说“此物最相思”,无限怀念,感慨,都在这用字轻重上。“劝”,“最”一经同“君”、“相思”组合,诗人内心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达出来。正是这一表达方式,使读者受到深深打动,由此产生联想,从而把诗境界变作读诗人主观境界。

这首诗生命力,还在于它取象。“红豆”会使人联想起一些长期流传、具有深厚民俗基础爱情故事,如相思木、相思树之类、这些,丰富诗内涵,联结着历代读者心灵。

【作者介绍】

《山居秋暝》王维古诗鉴赏 篇8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首联便直入主题,用“空山”两字表达了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新雨而来,山间青青,似乎一切都已经被重新洗刷过,没有了旧的浊气,只有最清新的。加之这又是一个初秋的傍晚,山林与晚照相辉映,空气的清新,景色的美妙,一幅绝美的`花卷便呈现了出来。

颔联则注重写景,以明月、松林、清泉、底石为对象,与首联中秋的呼应,勾勒了天色已暝下,月光中潺潺泉水的流动所带来的动态美。同时这两句诗,以天色已暝下的只剩下雪的皎洁,群芳已凋却还有青松矗立,清澈的泉水在月光照射下依然可以看见那光亮的底石,表达了诗人对清廉之风的向往和自身的那种高洁心态。

颈联同样是在写景,但是则侧重于对人物的描写。在首联中诗人写到是空山,但是在此联中却写到有浣女归来、渔舟莲动,这样反差的描写,不仅凸显了这里人迹罕至而显得山林如此寂静,以至于在树林的掩盖下像空山一样。也表现了这里人们淳朴的民风,生活在无忧无虑中,是诗人理想中的地方,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末联诗人更是隐喻空山的幽静、明月的松间、初秋的新雨、清澈的泉水、归来的浣女、莲动的渔舟所组成的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实在是比那污浊的官场好很多,自己也劝子孙大可以在这里生活,不用去管世事,不用去为那凡尘所打扰。

山水诗篇,山水诗情,智者自是乐山,悦者自是乐水。山水之间,一动一静,寻万里,世外桃源;天地之情,一高一低,走千年,人间天堂。

上一篇:基层项目党建工作下一篇:英语作文100词左右关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