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在实践中前行(精选7篇)
课改在实践中前行 篇1
一、在迷茫中摸索
课改之初, 对课改的理念认识不清, 思想转变不过来, 对“六步、四生、三清”的教学模式解读不够, 甚至还抱着“改不了再回到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想法, 但是茫然中的我们知道, 观望和等待都解决不了问题, 必须行动起来。首先, 组建学习小组, 给每一位同学安排角色, 有学案检查员、学案检测员、卫生检查员、声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等, 这样做是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人, 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其次, 规定: 每两周进行一次角色交换。主要是考虑到不变换角色, 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变换后他们会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在小组建设上多用心思, 不仅要选出能力较强的同学挑起重担, 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角色。比如: 不爱发言的同学先到黑板上写板书; 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课堂展示; 有责任心的学生负责卫生、纪律, 大概三四天的时间小组建设基本完成, 共六个小组, 每组8人, 每小组都有组名、组徽和口号。最后, 才正式将“六步、四生、三清”的教学模式引到语文课堂中, 但是从第一节讲授篇幅不长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来看, 这次尝试并不成功。那节课45分钟, 却让人感到那么漫长, 学生有新鲜感, 有参与意识, 又急于展示自我, 可是忘了自己的角色, 忘了自己的职责。教师急于把导学案上的内容完成, 在研究体验环节, 学生也都是照着导学案念下来的, 预设完全乱了套, 又何来生成? 尽管笔者准备得很充分, 可是课堂展示真的让人很失望, 又让人感到有些茫然。
二、在学习实践中提高
随后, 笔者开始上网看各种教学实录和学生课堂展示, 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反思, 笔者发现自己被框定在了导学案上, 观念没有转变, 思维早已形成定式, 上课时机械地按照导学案的六步完成所谓的课堂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根本放不开,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了。如何训练学生, 如何让学生展示自我? 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开始仔细研究“六步、四生、三清”的教学模式, 每一次研究都有新的体会, 每一次思考都有新的发现, 重新审视“六步、四生、三清”的教学模式, 与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并不冲突, 这就增强了我的信心。继续加强小组建设, 重点关注“学困生”。考虑到这样的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可能会有困难, 就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 分段朗读课文, 声音小了, 也不放弃而是加以鼓励。基础好的同学, 解决难题; 基础薄弱的同学解决基础题, 给他机会、给他自信。渐渐地, 学困生们也都找到了自信。笔者也对课改有了新的理解, 重新审视“四生”, 解读“生生互动, 生生质疑,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的真正含义。把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留给学生, 这样, 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的容量大了, 知识面也随之拓宽, 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尤其当同学们喊出小组口号“我参与我快乐, 我展示我精彩, 我自信我成功”时, 我看到了大部分同学眼里的兴奋与快乐。随后大胆地做我自己, 把课堂自主权和空间留给学生, 除点拨和及时的评价外, 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而是导演了。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 不是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掌控权还是在我的手上, 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所以在以后的小组建设上我又加大了力度, 从激发兴趣上入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发展态势, 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课改中的喜悦
课改的目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无论怎样改,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落实“六步、四生、三清”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没有脱离文本搞“花架子”语文, 而是注重对文本的赏析, 对主题的挖掘。因为无论课改怎样改, 我们还是需要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 在讲授《陋室铭》一文时, 在进行到第五步研究体验时,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探究题: “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 他的房子是“陋”还是“不陋”? 有学生回答: “不陋”, 追问“不陋”吗?这时有同学马上抢答“陋”, “到底陋还是不陋?”有人坚持: “陋。”“‘陋’在哪儿?”“陋”在室主人居住的房子简陋。教师适时补充: 是啊, 在达官贵人的眼里“陋室”当然是“陋”。但作者为什么说“陋室不陋”呢? 有同学马上抢答“不陋”在“惟吾德馨”。“好, 文章主旨出来了, 因为作者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即使身处陋室, 也因“惟吾德馨”而觉“陋室不陋”。就这样, 由于教师的追问, 激发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争先恐后地抢答, 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达到了“生生质疑, 师生评价”的教学目的。这样一节课, 给了教师成功的喜悦, 课改初期的茫然与失落已荡然无存。前方的路, 也许会有荆棘, 但至少让我们知道前方同样会有鲜花。
四、课改中的思考
课改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是正确的, 学生的潜质是无穷的, 教师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掌握课标, 不断更新知识, 厚积薄发才能驾轻就熟, 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看起来是一个旁观者, 实际上是一个引领者和组织者。
教学实践证明, 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正在成为师生交流,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如果教师总是高高在上, 以长者自居, 那么永远也无法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也永远无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更无法营造出让人满意的课堂。
曾经以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自豪, 因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尽情发挥。但是课改后笔者却觉得, 课堂上过多的活动冲淡了语文的原汁原味, 课改又强调赏识教育, 学生的答案无论怎样, 都要多表扬, 少批评, 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健康人格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 笔者认为, 语文课堂还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品味语文, 欣赏语文, 在语文的熏陶、感染中提高语文素养, 这更适合今天的语文教学。
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互动、畅所欲言的空间, 这样一来, 无形中就给教师带来一些压力, 这就要求我们, 要重新给自己定位, 深入挖掘教材, 精心设计导学案, 在精心备课的同时, 还要备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90后、00后, 不再是等待喂养的小绵羊, 而是一群有思想、有主见、喜欢张扬个性, 展示自我的雏鹰, 一旦教育有偏差, 就会折断他们飞翔的翅膀, 到那时, 我们的失败就不是一个人的失败, 而是教育的失败。
课改在深入, “六步、四生、三清”的教学模式仍在继续,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让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课改在实践中前行 篇2
―― 实施“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汇报
2010年伊始,遵照建瓯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及瓯教(2010)7 号文《建瓯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精神,为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探索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全面组织了“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现就主要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注重改革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任何一项改革,缺少了领导的重视与群众的积极参与都注定要失败的。自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改现场会后,学校就着手酝酿“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实施。
成立了迪口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学校二层领导挂班制度,确定挂点实验班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制定迪口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实施方案》。重新研究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提升工作实效,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把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修订学校教师绩效考评方案中教师教研工作相关条款,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改工作。
二、组织培训,注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重建
传统的思维定势是阻碍改革的瓶颈。要使一项改革顺利进行,首要的任务是要转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为此学校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作为课改工作的突破口,重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一年来,学校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习培训活动:
2010年元月26日,校长亲自主持召开校务人员和村校长培训会议,使到会人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2010年元月31日,召开中心校全体教师宣传、动员大会。会上校长组织了教师认真地学习川石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洗脑”,还观看了相关的课改视频,会上还要求骨干教师在寒假期间要网上学习有关“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做好读书笔记,写好15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2010年2月2日至4日,派出分管中心校的负责人以及教务处正副主任参加了市职教中心举办的培训活动。
2010年3月1日,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校长在期初村校长会议上就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再次作了宣传、动员、部署。要求完小首先在中、高年级选择教师素质较高的班级推行这项课改工作。
2010年3月8日,在中心校培训会上,教务处组织开展了《关于班级文化建设与小组建设》和《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操作规程》的两个专题培训。
2010年3月15——19日,派遣学校学科挂点实验班学校一、二层领导、骨干教师及实验班的教师共计30多人次先后到川石中学和迪口中学学习、听课,听取经验介绍。
2010年10月23日学校再次组织关于《“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后再思考专题研讨活动。
同时,积极开展专家引领活动。学校多次邀请教研室教研员到我校开专题讲座及驻校进课堂教学诊断。还选派实验班教师参加市举办的各种“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研讨会。使教师真正理解“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改的三大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有效教学论)支撑,让广大老师明白这种新模式的教学是一种高效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堂,是值得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广搭平台,注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自从推行新课改以来,我校进一步落实《建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十项制度》,紧紧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认真扎实开展以下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广搭实践平台:
1.有效落实校本教研,每周开展集体听、评课活动。2.每学期聘请职教中心教研员到我校开专题讲座。
3.每学期开展一次“先学后教,自主互助” 课堂教学模式的说课或优质课教学竞赛活动,也是一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每学期向全镇征集一次优秀“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活动。
5.实验班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新课改经验总结。6.每期派出实验班教师参加各级新课改模式培训研讨会。7.每期组织一次实验班教师参加的班级德育研讨会(同时把班级德育工作纳入班主任考核的重要指标)。
8.挂点班校领导一周二次以上进班级走课指导活动,共同探讨课堂改革改进。
9.教务处每学期组织一次“先学后教,自主互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交流会。
四、德育跟进,注重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效益。
一项改革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算是成攻的。我校自推行新课改以来,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1、注重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
2、通过家长会大力宣传,征得社会、家长对“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新课改的广泛认同。
3、定期对“小老师”进行培训,每学期评选优秀“小老师”,并在每年“六一”表彰会特别表彰。
4、注重实验班各学习小组的评价。多层次开展对小组长的培训,提升小组长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对合作学习好的小组在全校颁发荣誉证书进行表彰活动,这样大大的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
5、挂点实验班的校务人员不定期进行巡视或随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反馈勾通,有力地促进新课改的推行。
6、对有言论、思想抵触,执行新课改有观望情绪的教师进行经常性理论引导和困难帮扶相结合。
7、鼓励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创新地运用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做到不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不模式化。
我校在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中做了一些努力与实践。所以从2010年春季推行新课改以来,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并在中心校四——六年级得到顺利推行,还有部分完小青年教师所教学年级参与实验探索。大部分老师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旨理念,设计合理实用的导学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让学生受益,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及教研员、学生家长的肯定。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反思:
改革工作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在组织实践中也有困难、阻力及深度推进的茫然。
1.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形似、神似与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思考。
2.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如何合理解决大班额学生的现实困扰。
3.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如何解决教师评价问题(包括绩效考核),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投入教育教学改革。
4.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如何处理好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效性问题。
以上是对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成熟的实践与思考。不对之处,敬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建瓯市迪口镇中心小学
让我们的课改在智慧中不断前行 篇3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改革大势所趋,大江南北课堂改革如火如荼,杜郎口旋风、昌乐二中271模式、河北围场大单元教学、沈阳立人整体教学、江西武宁宁达自主开放课堂、安徽铜陵铜都五环大课堂、石家庄精英中学6+1……林林总总,勇立潮头!殊不知,这些过来的学校,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谁没有受过责难,谁没有遭到拷问?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课改大潮中有胆识,有勇气,更有智慧!
改革总是艰难的,课改也是如此,容易招来家长等局外人的拷问和责怪,如果我们选择置若罔闻,或者是我行我素,这无疑堵死了我们的改革之路。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破解这个困局。
李金池,就是一个富有大智慧的人。这位曾经缔造衡水二中奇迹的神人,在自己教育生涯的巅峰时刻,毅然决然走进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学校——石家庄精英中学,用他的智慧和激情创造了又一个神话,一个触底的学校一跃成为石家庄名牌学校!而这个神话,就是以课改为抓手的,彰显了李金池治校的大智大慧!
——他没有照搬现成的课改模式,而是经反复思考比较,不断探索实践,博采众长形成高效6+1课堂模式,这一课堂模式,集众家之长于一身,体用上海、头取江苏、臂自山东、脑借陕西、魂在精中。
——他没有跟风变更学生的“排排座”,而是行政组和学习组并存,一般学习时仍然排排坐,需要小组合作讨论时立马变成若干小组,大家头碰头相互切磋,形成合作之势。
——他没有唯我独尊,允许存在不同声音,允许请来的名师不用6+1模式,以此相互比较,最终凭6+1的成效和智慧“降服”名师。
——他没有对家长和社会的疑惑“闪烁其词”,而是把家长请进了课堂,让他们耳闻目睹自己孩子的风采……
李金池就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引领精英中学走向了成功!智慧是一种经验,如同多年的陈酒,随着流金岁月愈发弥漫香醇;智慧是一种能力,如同奔驰的骏马,随着旅途跋涉愈发彰显魅力;智慧是一种境界,如同浩瀚的长空,随着孜孜探求愈发充满神圣……在李金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力量!
当下,课改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改认识不够。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改理念的把握和认识还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其精髓,以至于图形式无质量,课改的成效不明显,从而影响了教师进一步课改的信心。
二是课改决心不够。一些学校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有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推进课改认识不明确,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工作力度不够,推进课改的有效机制没有建立,课改领导机构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三是课改到位不够。课改课堂中,一些教师并无真正把握课改要求,有的为了追求课堂模式的变革,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出现了表演式的倾向;有的在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上还有很多不足,学案的内容结构需要优化,体量需要斟酌,使用方法需要改进;有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有效性迫切需要提高,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与激励等方面都有待加强;有的农村课改由于受到师资水平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专业引领不到位等因素限制,实施困难较多,效果不够明显。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当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面对课改的困局,做到以下的“一二三四”:树立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本,真做课改,做真课改;打造两个团队。抓好教师学案研制团队和学生小组学习团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案的研制,合理编制学案,正确使用学案。组建队伍打造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成为合作探究学习的可靠依托;做到三个注重,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教学流程的设计、注重评价标准的建立。学校从课改氛围的营造,课堂文化的建设入手,汇聚先进教学理念、融合多元学习方法,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优化教学结构,建构智慧型教学流程,创新评价机制,使课改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四个突破,学案编制、小组学习、展示评价、巩固训练这四个方面是实现课改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其实,就当前的课改现状而言,推进也并非难事,关键看学校两支队伍的课改意识:对于校长而言,要从观念上看到传统教学的弊端,想到以人为本的责任。从胆识上勇于突破传统桎梏,勇于面对课改困难,有“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从策略上懂课改,取得行动指挥权,靠前指挥,具体指导。对于教师而言,或走出去,或请进来,听课改典型课,看课改视频,从模仿入格做起。借助听专家报告,请行家讲座,用成功经验启发教师,在过程中用典型课例引导教师,或步骤,或程序,把课改行为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制定标准,量化考核,用评价机制激励教师。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篇4
2013年3月, 绍兴市历史新课改专项调研在浙江省嵊州市长乐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举行, 王黎明老师带队的历史专家团队通过认真调研, 委婉地指出了我校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他们还着重指出,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 更应该反思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对照新课改的要求, 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 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 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 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无疑, 反思性教学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很好途径。
2.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解析和修正,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作用主要有:第一是反省作用, 使得教师能对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 从而体现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能力;第二是实践指导作用, 通过教学反思, 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能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 然后反过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来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效能, 从而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 他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水平上。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 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 教师要及时“反思”。
3.教学反思的策略及实践
(1) 反思教学灵魂, 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主义精神, 就是要突出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 突出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 而不是物。历史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让人性走向崇高, 我们应将历史上人性的光辉——真、善、美带给学生。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也指出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教学的指向是为了使人学会生存, 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和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
在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时, 提到大跃进中饿死了很多人, 有的同学竟然轻描淡写地认为是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这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 是人文精神的缺失。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从而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后来我试着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 大跃进运动死人与计划生育的本质区别。通过讨论, 学生自然得出结论: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建设道路上一次人为的灾难, 后来可谓天怒人怨。计划生育是国策, 利国利民。在讲授《宋明理学》一课时, 我特别强调了王阳明心学关于良知的内涵:良知, 也称良心、天良, 他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一种神性, 或曰道德意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是奠定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块人性基石, 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个纽带。没有了良知, 人类将会堕落成兽类;没有了良知, 社会终将会人人为敌;没有了良知, 人类则会走向自灭。同学们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纷纷表示应该善待他人, 珍惜生命。
(2) 反思教学过程, 在快乐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 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 具有追求探索性。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 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 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 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 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 或者放映影视片段, 讲述历史典故外, 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 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另外还要多与学生沟通。据调查, 学生心中对老师的希望是:多与学生交往, 不要总想着考试成绩;多笑一笑, 不要总板着面孔;不要总是讲解、做题、考试。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对他们的课, 学生的兴趣也相对高一些。实践证明, 教师在一开始就让历史课给学生带来愉悦, 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兴趣中进步。课后有许多学生表示以后一定要去读文科, 还要听我的历史课, 使我觉得我的课上得值。相反, 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 便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 反思教学手段, 不断探索创新。一堂历史课的成败, 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 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 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 教可择法, 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 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 抛弃传统教学模式, 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 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 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例如在上《罗斯福新政》一课时, 我改变以前单纯讲授的形式, 改为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罗斯福、奥巴马, 表演时空穿越剧, 让“罗斯福”“奥巴马”相互交流他们曾经遇到的困惑, 然后让他们交流解决的办法, 让“罗斯福”为“奥巴马”出谋划策, 让“奥巴马”来评价“罗斯福”。通过这样的设计手段, 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 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而我也圆满落实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4) 反思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向前看。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导人们向后看, 而是为了引导人们向前看。培根说:“学史使人明智。”现实社会往往是以往社会的延伸体, 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反思, 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在, 预知未来发展方向。学会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 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例如在上选修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绥靖政策”知识点时, 可以及时地联系现实——朝核问题, 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 绝不纵容朝鲜拥有核武器, 虽然后来的事态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 但是表明了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上必修“一抗日战争”专题时, 我也改变了以往“牢记国耻”“中国必胜”等单纯的说教, 而是让学生思考、讨论, 如何避免此种悲剧的重演,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全人类的和谐发展和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 不能单从民族情感出发, 而应全面考虑, 慎重对待国际问题, 处理国际关系。我还联系2012年某些地方的人打着爱国的旗号打砸抢烧日系车的行为, 让学生评判这种行为的性质。学生都认为这绝不是爱国, 而是害人、害己、害国。这让我欣喜地意识到学生在逐渐成熟、成长, 他们会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抉择了。
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 它应该是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的问题, 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是值得经常思考的问题。思然后知不足, 知改进, 促进步。
摘要:新课改中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发展学生的个性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的培养者转变, 让教师在新课改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笔者就“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以供共勉。
关键词:反思,实践,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公民教育:新时期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3 (4) .
课改在实践中前行 篇5
XX学年,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研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学科类报刊杂志等,钻研教材教法。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阅读了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做好学习笔记,本我阅读了《活动建构教学论》、《教师如何听评课》《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书籍,撰写了近万字的学习笔记,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3.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
今年8月参加了XX省远程研修培训,省市区优质课观摩及其他教科研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拓宽了视野,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二、勤于实践,提升业务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以科研的态度引领教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问题引领式主题教研,采用案例+实证的方式展开,收效明显。
3.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等活动。活动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理念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本学期共听评课60余节,上校级公开课2节,区级公开课1节,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三、以身作则,强化学校教科研工作
.多种形式培训学校科研骨干教师。通过读书论坛、专题学习等形式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2.引导教师扎实做好微课题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3.引导教师上课题研讨课,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共同提高。
4.做好“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及结题准备工作。
四、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努力出成果
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取得了点滴成果。
XX.8
XX区首批科研学术带头人(XX—XX)XX区教科室、XX区教研室
XX.9
XX区优秀班主任
(XX区政府)
XX.10
XX区学科带头人(XX—XX)
XX区教研室
XX.12
XX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XX区教研室
XX.1
XX区教科研论文一等奖
XX区教研室、教科室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我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如教研的开展不够深入,效果不明显,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欠佳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脚踏实地,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五、XX年科研工作重点
.继续加强个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扎实做好“十二五”结题工作。
课改在实践中前行 篇6
一、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立足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 为了贯彻和落实这一新理念, 我们有针对性地研究定夺学校发展定位, 重新确立了“为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成长和幸福未来奠基”的教育思想。学校以此为指导, 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生活奠基”的办学宗旨, “以生为本, 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 “人文立校、精细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针,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成功, 让每位教师都能体现价值”的办学目标。我校的校训是“博爱、研学、融通、开拓”。教师职业信守是“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成长信守是“我自信, 我出色, 我努力, 我成功”。
二、在人本与制度的和谐统一中体现生态德育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核心是“自我”与“超我”结合、文化与制度并重、学校与师生兼顾, 从而达成“理念共享、愿景共建、行为互动、共同发展”的管理体系。为此, 学校在管理中注重师生的人本追求, 实施对教职工扬长、民主, 对孩子们关爱、激励等制度, 坚持扬长与情感关怀的精细化管理。
1. 注重“扬长教育”。
工作中, 我们激励全体教师时刻以主人的心态看待学校, 看待学生, 看待自我。学校一些重大改革、工作计划、新制度的出台, 都要在全校教职工中汲取精华。每一次工作总结, 都尽可能地发掘教职工的成绩和闪光点, 并给予肯定及表扬, 使他们在赞美中不断悦纳自我。校长每学期力求与每位教师认认真真地谈一次话, 与教师面对面坦诚交流工作实践、教学感悟、家庭忧喜、身体状况等。
2. 搭建学校民主管理平台。
(1) 教职工的工作考核采取自评、生评、校评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内容人手一份。 (2) 每学期末学校均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 , 对合理化建议研究采纳。 (3) 学校工作计划表, 每学期都发放到每位教职工手中, 用以指导和提示教职工个人完成学校工作。 (4) 在日常教学研究课和过程材料互学互议的过程中, 注重激励式民主评价, 使教师在评与被评, 议与被议的过程中, 受到教育与感染。
3. 体现“情感关怀”。
以生为本, 就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 或施以物质, 或施以知识, 或施以精神。学校提倡教师尊重每一名孩子, 关怀每一名孩子, 教育每一位孩子, 使孩子们在教师的呵护下, 充满自信, 乐观向上。例如, 学校定期帮扶生活特困孩子。每年的六一、元旦、春节, 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定期为自己包保的孩子给予各个方面的帮扶。我们提倡教师要微笑面对孩子, 赏识激励孩子, 平等服务孩子。我们坚持在课堂上实行“不让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孩子带着遗憾坐下”的无指责制度, 坚持实行任课教师利用《连心卡》向学生家长送佳音制度, 坚持师生谈心“心灵沟通”的帮教制度, 坚持家长负责的《文明激励卡》的监督激励制度, 坚持对孩子奖励实施多元化、层次化的百分百奖励制度。
4. 提供“展示舞台”。
学校实行“四个制度”, 即大中队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制度, “我能行”岗位自主选择制度, 班级管理公务员岗位责任制度, 学校管理示范督导制度。孩子们在行使小主人权利的同时, 体会到做人民小公仆的真谛。学校管理、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校园卫生、学生社团及各岗位聘任、教师评价都由学生参与其中, 进而实现学生主人的价值。
三、在教师与孩子们的共同学习中践行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不能孤立地存在于学校工作中, 而应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1. 开启生态课堂之门。
为了使生态德育贯穿学校工作的全过程, 学校领导积极运作, 先后安排教师走进北京、江苏、浙江等地的名校观摩学习。通过聆听专家讲学、校方经验介绍, 教师全面感受生态课堂的精彩, 深深感悟到只有生态课堂, 才能让孩子们做回主人、享受权利、得到机会、感受快乐。学校领导深入教研组, 通过集体备课, 共同研究生态课堂的相关问题, 摒旧纳新, 细化前置性作业, 从感受, 感悟, 提升三大要素入手, 深研生本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打开生本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之门, 领导与骨干教师一同研究教材, 设计导学案。初具雏型后, 组织全体教师观摩研讨课, 尝试把讲台让给孩子, 把交流置于小组之中, 让孩子尽情地说, 大胆地议, 体验寓学与教, 寓学与乐的生本感受。
2. 师生共同体验生态课堂的快乐。
为了能让生态教学理念在五小长久安家落户, 学校开展了“以生为本, 自主高效”生态课堂研究课活动。领导与教师共同研究, 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开启思维, 激活灵感。每位教师精心准备, 细心揣摩。从课前孩子自主作业的独立完成到课堂上孩子们在学习小组内的相互交流, 从各小组站在讲台上的精彩汇报到孩子们大胆地质疑与拓展等积极表现, 都使课堂焕发出生态的芳香与无限的生命力。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 孩子成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主人。在课后的教学反思及交流评议中, 大家清晰地感到, 老师们既有教学观念的洗礼, 也有知识上的积淀和教学技艺的增长, 更有师生情感的不断升华和孩子课堂主人的体现。随之, 我们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了学校“以生为本, 自主高效”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与规章制度, 进而开启了生态课堂之门。
3. 挖掘生态教育元素。
各学科教材, 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因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学校将地方课程、品生、品社、体卫艺等学科教学管理与指导归属于德育室负责, 同时让德育室参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相关评价,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
本学期, 学校考虑孩子对课外资源的渴求, 分别利用中午上课前10分钟, 安排了新闻议事广播、古诗词背诵、国学讲座、知识小百科、高速算等微课堂内容。另外, 学校利用周五两节课时间, 集中组织棋类、文艺类、表演类、体育类、美术类、写作速算类等20余个开放性课堂活动。
四、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中展示生态德育
优美的校园环境, 是一部多彩而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孩子身处环境之中, 既能美化心灵, 陶冶情操, 又能启迪智慧, 感悟真谛。学校自实施生态德育以来, 以创建“绿色学校”“文化校园”为抓手, 积极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相融。
1.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增加校园绿化覆盖率, 将云杉、梧桐等多种树木、花卉栽植于学校有限的可利用空地, 形成赤、橙、黄、绿、紫的五彩画面。修建和安装了以凉亭、长廊、文石、花箱、太阳能灯、卵石墙为主要景观的生态园。如今的操场, 映入师生眼帘的是绿树、红花高低错落, 长廊、凉亭融为一体, 雕塑、橱窗遥相呼应, 跑道、草坪唇齿相依, 国旗、校旗、校徽熠熠生辉的优雅、清新、别致、生态、悦目、瑰丽的美丽园景。师生视之有悟, 感之有情。
2. 着力打造厅廊文化。
学校突出“以人为本, 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 以学字为主线, 以学生为核心, 突出学校生本教育主题, 彰显孩子风采。葵花宝宝与护花使者教学相长, 养成用语与孩子作品知行相辅, 班标、班训与经典诗词居邻相伴, 地球仪、玩偶、图书与阅读孩子意益相融, 道德讲堂与国学园共处一处, 意圆孩子“莘莘学子祖国情, 小小主人世界梦”的美好愿景。处处与孩子对话, 层层与孩子交流。特别是安装在一楼正厅的两部电子显示屏, 每天分别不间断地播放小团队活动、孩子优秀作品、时事新闻、校纪校规、好人佳事、班级特色、竞赛成绩等画面, 这些画面尤为引人入胜。这个动感十足的宣传工具和厅廊“以生为本”主题系列组图, 仿佛似一注兴奋剂, 显然已成为了学校传播正能量的平台。每天100余盆防辐射、净化空气、美化厅廊的金叶吊兰与全校1500余名师生的生命质量就在这充满营养的“氧吧”中逐步提升。
3. 精心设计生态教室。
课改在实践中前行 篇7
一、重庆广告产业园资源优势突出, 聚集力强
(一) 区位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广阔
重庆广告产业园地处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石盘河商务区, 拥有两港一站、三横两纵的立体区位交通。未来该区域将产生6000亿元的GDP总量, 超万亿工业产值, 拥有400万人口规模和100亿级消费能力, 集金融总部、文化创意、高端商业商务于一体, 是重庆经济升级的新动力、新引擎。园区规划用地210亩, 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目前, 项目一期, 约4.2万平方米已建成, 房屋租售率达100%。项目二期, 约9.3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底竣工。从整体招商、运营效果来看, 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效果良好, 成功实现了开门红。预计开园第一年, 园区产值将突破10亿元, 上缴利税超亿元。
(二) 运营主体独特, 产业带动力强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由省级党报集团独立开发运营的广告产业园, 园区开发运营主体优势独特。重报集团以媒为桥, 将旗下媒体资源深度嵌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注重发挥传媒集团内容优势、宣传优势、政策优势、渠道优势、产业优势, 全力推动园区的成长。一是开发运营主体聚集效应明显。重报集团作为重庆市龙头文化企业, 自身拥有大量广告经营业务。仅重报集团各报广告经营单位的入驻, 就可直接为产业园带来每年8亿元以上产值, 约占重庆广告产业的15%。二是开发运营主体带动效应明显。在重报集团入驻的带动下, 重庆联创设计、高戈广告、伸展传媒等超过200家企业将全线进驻园区, 形成以党报集团为龙头的产业生态集群, 覆盖新闻传播、广告设计、文化演艺、数字媒体、会展演绎等相关行业。三是开发运营主体影响效应明显。重报集团依托旗下50多个媒体平台, 对园区的建设、开发、招商、运营等环节给予充分的宣传推介, 集团所属媒体开展的活动均放在园区举办, 产业园的影响力、带动力、辐射面不断提升。
(三) 政府支持有力, 发展形成合力
一是政策措施到位。各级政府对园区及入驻企业给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策支持, 涉及用地指标、定位规划、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环节。目前, 该项目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2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 被列入重庆市“十二五”规划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庆市政府重点工程;重庆市政府和渝北区政府专项出台《重庆广告产业园产业发展扶持办法》, 助力园区发展。预计政府各类补贴资金将达2.4亿元。二是政府宏观引导有力。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坚持政府引领与市场驱动相结合。重庆市工商局、渝北区政府与重报集团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共同组建成立园区管委会, 全面统筹园区规划设计、功能定位、资源配置、人才需求、招商运营等环节, 做到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有力、有序、有效地促进了园区各项工作开展。“传媒主导、政府支持”, 从实施情况来看, 优势突出, 效果明显。
二、重庆广告产业园布局合理, 功能齐备
重报集团立足本市产业发展实际,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
(一) 注重园区的顶层设计
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发展定位能够树立园区独特竞争优势, 并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报集团提出“重庆广告产业园区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政策资源整合引导优势, 以促进广告产业升级发展为导向, 以内容创意、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 打造全产业链生态集群, 提升广告业整体能级, 助力本土实体经济升级, 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广告市场主体引进的培育, 产业发展载体的打造, 与实体经济的对接, 全面提升园区广告产业的辐射力、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二) 突出园区的服务职能
重庆广告产业园将“服务”二字贯穿于园区建设发展的始终。一是立足服务本土广告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传统媒体广告, 重点培育新媒体广告, 完善延伸广告产业链,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吸纳广告以及关联企业在园区聚集发展。二是立足服务本市经济发展。主动服务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推进广告产业与制造业、会展业、体育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强力打造广告与实体经济的嵌入平台, 助推本土实体经济由“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变, 成为中国领先的实体经济品牌营销、创意设计集群。三是立足于服务本市形象宣传。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传播先进文化。
(三) 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
作为“媒体主导”的广告产业园, 重报集团注重自身资源优势与园区产业的嫁接, 遵循“发挥优势, 提升基础, 培育特色, 打造亮点”的产业发展原则, 着力构建产业要素齐备, 具有长度、宽度、厚度的广告产业体系。
(1) 突出全媒体的介质和渠道, 拓展产业宽度。园区以重报集团全媒体战略为依托, 大力发展以日、晚、晨、商报为龙头, 聚集本市传统媒体广告企业的平面媒体广告集群;着力培育以华龙网、大渝网为龙头的互联网广告集群;重点打造以“看重庆”手机客户端、重庆手机报为龙头的移动互联网广告集群;全力推进以重报集团数字传媒公司、芒果传媒为龙头的户外媒体广告集群发展;引入商报指数研究院机构不断提升市场调研水平, 推动园区企业类型覆盖平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2) 重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 提升产业厚度。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具有很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重庆广告产业园建立各类中介服务平台、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吸引国内外知名广告及文创龙头企业入驻园区, 聚集、带动园区广告企业发展。同时,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资金、宣传推广等帮助, 努力培育有潜力的重庆广告及文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先者。从一期签约情况看, 引进重报集团广告经营中心、高戈广告、伸展传媒等优质企业很好地提升了园区产业的厚度。
(3) 注重产业的孵化和完善, 延长产业长度。重庆广告产业园高度重视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 注重对代表产业发展趋势、优势突出、潜力较大的成长性企业进行孵化, 在政策、技术、资金、服务等环节给予倾斜。创建了特色创业服务体系、资源共享体系、融资推介体系、资金支持体系等, 为创业型企业发展和创新提供保障。打造的广告研究院, 为园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解决了小微企业成长阶段的各种问题。
(四) 完善园区的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是园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要素。重庆广告产业园结合重庆市广告产业发展整体情况和规划布局, 构建了“一院三中心” (重庆广告研究院、重庆广告产业经营管理交易中心、重庆创意时尚发布及体验中心、重庆广告制作及研发中心) 的核心布局, 努力发挥园区“六大功能” (行业引领功能、产业聚集功能、公共服务功能、技术支撑功能、时尚展示功能、服务保障功能) ;构筑了园区3+2商业配套和覆盖金融租赁、人力资源、综合政务、后勤保障四大体系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 为入驻企业提供手续代办、信息咨询、产品交易、时尚发布、广告制作、担保融资等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助力本土广告及文创产业的发展。
(五) 项目引动产业新经济
广告产业依附经济的发展而存在, 与当地经济水平、产业特色密切相关。重庆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内陆开放高地, 在装备制造、汽摩行业、材料工业等方面优势突出。园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以设计营销、品牌推广为突破口, 主动嵌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 并以此形成园区发展的特色和差异, 带动产业的整体升级, 助力重庆经济发展由“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型。目前, 重庆广告产业园已初步具有为实体经济服务、嵌入多个生产性行业的显著特征。例如, 园区依托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 倾力打造西部首席汽车摄影棚, 完善本土制造业产业链条。又如, 引进国内先进3D数字技术, 实现工业产品的立体打印制造。以广告拉动制造业发展的新经济特征初步显现。
随着重庆广告产业园落户渝北区, 区内广告经营单位聚集效能不断增强。目前, 全区聚集各类广告、会展经营单位1千余家, 从业人员上万人。渝北区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7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1%, 成为全市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的区县。园区对产业新经济的拉动效能初步彰显。
三、以国家级示范园区为目标, 加快推进园区的发展
重庆广告产业园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亟待解决。例如, 园区及周边配套尚不成熟, 商业、金融、人流等资源要素的聚集需要较长时间周期;园区资金渠道单一, 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较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不完善, 对企业支持效应不明显等问题。重庆广告产业园要以国家级广告产业 (示范) 园为标准, 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抢抓机遇, 锐意创新, 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和运营的各项工作。
(1) 要创新园区建设模式, 实施混合所有制, 破解资源瓶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提出, 要通过促进股权多元化, 推动国有资本与其他社会各类资本融合发展。重庆广告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 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 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利用重报集团资源、资格、资信优势, 引入增量或转让减持,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发展混合经营。要善于汇聚发挥国资、民资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互补互助, 不断完善园区治理和运营结构, 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 从而加快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促进园区广告产业的升级提速, 助推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
(2) 要创新园区发展模式, 加强广告产业与媒介的融合发展。在融合化的媒介空间下, 广告生态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广告受众在规模化基础上开始了分化重聚, 不同介质的广告产业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求得生存, 必须顺应媒介融合的态势。重庆广告产业园聚集了重报集团旗下平面媒体、移动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媒体资源, 为广告产业与媒介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平台。产业园要注重将园区资源特色转化为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报业全媒体的影响力;要注重各种资源与能力的结合, 积极探索两者深度融合后, 形成一种联合、精深的广告经营新形态;要充分利用重报集团媒体之全, 为园区广告产业提供更加多元的介质、渠道和载体;要搭建媒体与广告企业间交流合作的桥梁, 共同获取最大化的广告受众和用户受众。从而提升园区广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广告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3) 要积极开展目标企业招商, 逐步优化完善园区广告产业链条。打造完整的广告产业链, 有利于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 有利于新兴业态的孵化出现, 有利于园区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 有利于园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重庆广告产业园要依托重报集团这一强大媒体资源优势, 有针对性地引进动漫制作、创意设计、新型广告设备制造等园区及我市产业链薄弱环节类型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广告公司、广告传媒集团, 促进媒体资源和广告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产业要素的有效聚合;招纳培育一批拥有品牌和先进技术, 主业突出、核心创新能力强的广告领军企业, 不断提升园区广告产业市场竞争力。
(4) 要引导园区产业发展方向, 向“微笑曲线”两端要效益。重庆作为老工业城市,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低成本优势, 处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 产业能级较低。要实现发展广告产业、助力实体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就必须重视对园区广告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要注重园区产业与我市“6+1”支柱产业的融合发展, 积极搭建实体经济和广告产业交流对接平台和产品交易平台。通过孵化、培育、政策、资金、技术支持等手段, 引导园区广告企业主动嵌入实体经济, 向实体经济“微笑曲线”上端延伸, 积极嵌入研发设计环节;向“微笑曲线”下端延伸, 在市场营销上、品牌推广上下功夫, 帮助实体经济强化设计、实施营销、改善服务、赢得市场, 从而实现国家级产业园应有的视野和胸怀。
四、结束语
【课改在实践中前行】推荐阅读:
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10-12
课改实践中的标新立异11-14
龙兴镇中心学校课改前行工作中阶段性总结09-13
课改实践08-09
新课改实践心得11-07
体育课改的实践与体会05-14
高中体育课改选项教学实践总结10-06
在推进中深化课改 在感悟中快速成长06-27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08-16
《二期课改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研究》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