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2024-07-06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共8篇)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篇1

摘要:探讨加快培养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必要性。我们应充分认识未来对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 及时调整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加快康复医学学科的建设, 积极推进社区康复护理的发展, 以满足社区对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人才培养,必要性

我国2002年8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 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目标”[1],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推进社区康复, 把康复服务引入家庭”, 社区康复则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 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能否全面开展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1 社区康复和社区康复护理概念

社区康复 (CBR) 是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广覆盖、在家庭和社区层次为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新途径。自从1994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关于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后, 社区康复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社区康复护理是指在社区康复过程中, 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 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 针对病、伤、残者的整体进行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康复指导, 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康复锻炼, 减少疾病的影响, 预防继发性残疾, 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2 护理人员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对各成员国卫生人力资源统计结果显示, 尽管我国千人口的医生比例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许多国家水平, 但护士数量则远远不够, 医护比例失调问题严重, 我国2001年的医护比例只有1:0.61,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如今,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护理功能不断扩展, 护士的数量更加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要求, 康复专业护理人员尤其不足。

3 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

社区康复护理是面向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提供就地、就近、简单、易行、方便、有效、实用、持久的康复服务, 做到服务成本低廉、覆盖面广, 广大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护理还可以较好地调动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 扶困助残, 促进残疾人和患者的全面康复。

4 加快培养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必要性

(1) 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的健康观使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转型”问题, 即从医疗型转为医疗保健型, 实现全面的、连续性的、综合性的康复保健。因此, 护理也由以前的专科护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 可是传统的临床培养模式更注重的是对疾病的护理, 而非以人为整体的全面护理。

(2) 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全面发展的需要, 为促使社会发展, 应加快培养有现代康复护理理念的人才。

(3) 经济现状的制约:我国能投入的医疗费用较少, 康复资源有限, 目前我国既不能采用英国的“福利型”模式, 也不能采用美国的“科技型”模式, 必须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模式。社区康复就是极其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模式, 具有康复对象积极主动参与、费用少、社会受益面广、康复技术易掌握等特点。社区康复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 护理人员走入患者家庭, 为患者进行的全面康复护理, 可以大大节约患者前往医疗机构的时间和费用, 便于患者坚持康复, 实现了患者就地、就近进行康复的愿望。同时, 有效地节约了我国有限的医疗资源, 实现了“小病在社区, 大病在医院”。

(4) 患者的迫切需要: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导致不少容易见于老年人的疾病日益年轻化;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08年“5·12”大地震和近几年来我国的特大自然灾害, 使我国残疾人数增加。这些突显了康复医疗的重要性, 也使得对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猛增。

(5) 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缺乏:我国政府对于康复事业是十分重视的, 在全国62个县 (区) 进行了社区康复示范工作, 示范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超过75%, 并要求社区康复协调护理人员配备率达到80%[1]。可是我国康复机构、专业康复人员严重不足, 多集中在城市中心的医疗机构中, 数量有限, 分布面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往往从医学院毕业直接就业, 没有接受过正规康复知识系统培训, 只能解决某些方面的疾病的护理问题, 普遍缺乏康复护理知识, 对于现代康复理念了解不够透彻, 一些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未能熟练掌握, 导致康复护理技术工作开展受限, 功能障碍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护理。因此, 我们应迅速适应这种变化,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使他们成为能独当一面、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

5 社区康复护理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残疾人更希望通过康复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在我国目前专业康复机构和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有必要开展就近就地、经济有效的社区康复服务[3]。由于我国社区康复开展时间不长, 各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 社区康复面临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程序不够系统等情况, 另外, 医学人才的培养周期长、需要量大。因此, 加快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我们应转变观念, 更新思想, 充分认识未来对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 及时调整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加快康复医学学科的建设, 积极推进社区康复护理, 以适应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 解决广大残疾人和功能障碍者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服务的迫切需求, 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悌尊.社区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2]李学红.“△”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南军医, 2008, 10 (3) :155.

[3]张敬, 刘世文, 李贞兰, 等.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 (10) :946~949.

老年骨性关节炎社区康复治疗体会 篇2

【关键词】老年骨性关节炎;社区康复治疗;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80-02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骨性关节炎影响着老年人正常生活,严重时还会导致其丧失生活能力或永久伤残[1] 。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社区接诊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干预老年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社区接诊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医学诊断均患有老年骨性关节炎且不存在其它对研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为50-70岁,平均年龄(65.1±2.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为51-73岁,平均年龄(66.2±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老年骨性关节炎治疗,包括口服药物、痛点注射和偏振光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干预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包括建立治疗档案,进行治疗指导和康复锻炼,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轻度用药知识宣传[2] 。

1.3 观察指标:①VAS评分。根据VAS评分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7分;剧烈疼痛为8-10分。②骨性关节优良率。根据LYSHOLM评分量表对患者骨性關节功能进行评分。极优为91-100分;良好为75-90分;中等为50-74分;差为<50分。优良率=极优率+良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0.05为检验基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退化性关节炎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肢体僵硬、关节畸形等,患病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骨性关节炎不仅给老年人正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永久伤残[3] 。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老年骨性关节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社区干预康复治疗。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31±2.12)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45±2.31)分(P<0.05)。观察组骨性关节优良率91.67%高于对照组骨性关节优良率75.00%(P<0.05)。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社区干预康复治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康复具有明显疗效。邵成梅[4] 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中对142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同样以社区干预为观察组,以正常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31±2.26)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51±2.41)分(P<0.05)。观察组骨性关节优良率94.44%高于对照组骨性关节优良率83.09%( 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说明了社区干预康复治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康复具有明显疗效研究。因此,在老年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时,我们可以积极推广社区辅助康复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涛,周谋望.骨关节炎的社区康复指导[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6):413-415.

[2]朱坚,胡红艳,王淑萍,等.中医药社区干预骨性关节炎80例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0):19-20.

[3]解月娇,卢建华.社区开展骨关节炎健康管理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5):2998-3001.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篇3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社区,康复训练,认知功能,干预效果

阿尔茨海默病 ( Alzheimer disease, AD) , 又叫老年性痴呆,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 起病隐袭, 病程呈慢性进行性, 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 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到目前为止, AD患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临床症状也呈现不可逆的渐进性衰退, 防治较为困难, 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医学问题[1]。由于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长期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AD患者实际情况, 在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残存的功能, 从而提高A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60岁; 2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 MMSE) 测评, 符合CCMD - 3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2]; 3依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 CDR) 筛选出早期AD患者; 4无严重躯体、器官系统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5能密切配合调查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早期AD患者, 年龄60 ~ 85岁, 平均 ( 70. 84 ± 8. 17) 岁; 病程1 ~ 9 a, 平均病程 ( 4. 55 ± 1. 33) a;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38例, 中学文化程度36例,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22例。将90例早期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干预方法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 出院时间指导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对照组出院后不给予任何康复训练干预, 而干预组出院后由护士指导AD患者及照顾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针对干预组, 每2个月随访1次, 随访时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 每3个月举办1次健康教育讲座, 在社区进行现场指导。主要训练内容[3-4]: 1智力训练: 主要针对轻度AD患者的训练, 包括逻辑联想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常识及计算能力等方面, 训练内容应根据AD患者认知功能来选择难易度, 有针对性地训练30 ~ 60 min, 经常、反复操练, 每周至少5次。2记忆训练: 针对轻中度AD患者, 包括即时记忆训练、近期记忆训练及远期记忆训练, 鼓励患者回忆往事, 讲述过往经历的大事, 尤其是最近3年所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事情, 也可用书籍、图画、照片、音乐等帮助回忆, 激发患者远期记忆。3向力障碍训练: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3个方面, 帮助患者认识目前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事件, 反复讲解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 要求患者讲述时间、日期、地点、天气等, 使得患者逐渐形成时间概念等。4体能训练: 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选择打太极拳、散打、慢跑、跳舞、打球等适合老年人的体能训练, 训练应无不适为宜。5常生活能力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的日常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 比如刷牙、洗脸、穿脱衣、进食、如厕等, 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训练。

1 . 3评价方法及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年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量表问卷评估,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 1CDR评分标准: 0分正常, 1分为轻度痴呆, 2分为中度痴呆, 3分为重度痴呆。2MMSE: 总分0 ~ 30分。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ADL) : 有14项, 采用原始分计量。 4成人韦氏记忆量表 ( WMS) : 有6项因子, 计算全量表分。5激越行为量表 ( CMAI) : 共有29项, 包括攻击行为 ( 躯体与语言性) 、躯体性非攻击行为 ( 不停的踱步) 、言语性激越行为 ( 大叫、骂人、反复纠缠) 。6临床总疗效标准[5]: 显效, 主要症状基本恢复, 意识清醒, 定向健全, 回答问题正确, 反应灵敏, 生活自理, 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 有效, 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 生活基本自理, 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但反应迟钝, 智力、人格仍有障碍; 无效, 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有发展, 生活不能自理, 回答问题不正确, 意识痴呆。

1 . 4统计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 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析干预前2组患者的MMSE、ADL、WMS和CMAI评分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干预后1年, 干预组的MMSE、 ADL、WMS和CMA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 01) 。见表1。

注: AD—阿尔茨海默病。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WMS—成人韦氏记忆量表; CMAI—激越行为量表。

2. 2生活质量比较分析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见表2。

注: AD—阿尔茨海默病。

2. 3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干预1年后的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6. 7%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 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7. 067, P < 0. 01) 。见表3。

注: AD—阿尔茨海默病。总有效率比较, χ2= 7. 067, P = 0. 008。

3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有相对固定的服务人群, 有利于对辖区内慢性患者病情的长期监测和控制。社区康复中心 ( 社康中心) 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广泛的基础层级, 是为社区居民提供老年保健医疗服务的。由于AD患者较重症者诊断明确, 治疗方案确定, 病情稳定, 在处理早期的情况下可执行长期医嘱以及对转入社区进行跟踪治疗, 并且加强健康促进、后期康复训练等重要保健功能。医院与社康中心构成了老年性痴呆症的常规诊断和长期监测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体系[6]。

社区康复训练可减轻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由于AD患者大部分时间需在家人在家里进行照料, 社区康复训练干预, 不仅要做好AD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 而且还要发挥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7], 为AD患者营照出一个温馨、安全、充满家庭气息氛围, 培养AD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 让患者在自我康复中体会到生存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的MMSE、 ADL、WMS和CMA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智力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 可见智力训练可强化患者的思维联想, 记忆力训练可明显提高近远期记忆力。 日常生活能力和体力训练不仅改善了A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及适应能力, 使患者保持基本生活习惯, 而且刺激大脑, 延缓脑部衰退; 有研究证实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延缓AD病情发展, 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保护作用[6]。这些提示我们应重视AD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定向力、日常生活能力、体能等方面的训练。

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AD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临床疗效。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高, 生活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认为,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科学、规律的社区康复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一般病理状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8]。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干预后AD患者一般病理状况好转, 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AD患者与家人、亲友的情感关系有所改善, 生活信心明显增强; 智力恢复、疾病总体控制情况等均有明显恢复和改善。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AD患者临床疗效, 有研究证实AD症状越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效果越好[5]。本研究对早期AD患者进行社区康复训练,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6. 7%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 2% , 这也说明AD疾病应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有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詹婉群.情感智能干预对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14) :2120-2123.

[2]中华医学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会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l:324.

[3]李玉梅, 罗叶容, 黄绍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康复训练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 (11) :678-680.

[4]吴结梅.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康复训练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22) :2837.

[5]谭晓雪, 罗玉玲, 招丽媪, 等.康复训练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2 (18) :3876-3878.

[6]丘锦彪.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0) :142-143.

[7]谭晓雪, 招丽媪, 林春洁, 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庭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5) :75-77.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 对照组男23例, 女14例, 年龄63~75 (68.73±5.99) 岁;体质量42~72 (57.17±10.24) kg。观察组男23例, 女15例, 年龄63~78 (68.13±5.20) 岁;体质量42~74 (57.58±10.52) kg。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常规遵医嘱进行给药指导和不良反应监测, 简单进行口头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1) 评估: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家庭情况、病情、年龄、性别等, 评估其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 (2) 宣教形式:可根据文化水平采取一对一交流、集体授课、播放视频、多媒体PPT、发放小册子等形式, 以患者可接受和理解为准。 (3) 宣教内容:说明高血压发病原因、血压范围、临床表现、危害性、治疗方法、预后等,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改变传统错误认知, 并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指导患者自行进行血压监测, 可亲自示范, 并反复纠正患者的错误操作, 使其真正掌握血压监测方法;对患者进行饮食知识教育, 说明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 保持饮食清淡, 减少脂肪、糖类、盐、胆固醇摄入, 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说明运动对减轻体重,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适运动方案, 如慢跑、散步和踩单车等, 避免剧烈运动[2]。

1.3 评价指标

(1) 血压达标率、满意率; (2) 高血压发病原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掌握评分; (3)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血压发病原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掌握评分每项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 掌握水平越高[3]。护理满意率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在干预半年后, 调查表满分为10分, 得分≥9分:满意;7~8分:比较满意;<7分:不满意。护理满意率= (满意+比较满意) /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达标率、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高血压发病原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掌握评分比较

观察组高血压发病原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掌握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 需终身用药来控制血压水平, 避免病情进展。但除此之外, 健康生活方式也可极大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5,6]。健康教育是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 使患者树立健康理念, 自觉培养健康行为, 以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 将其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 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健康教育形式, 并对高血压发病原因、饮食、运动和用药、血压监测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 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 使其培养健康行为习惯[7,8]。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确切, 可提高其对高血压疾病知识和饮食、用药、运动知识的掌握度,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促进血压达标,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有益患者预后,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亚贤.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9) :118-119.

[2]曹雪群.动机性访谈及跨理论模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 2012.

[3]陈少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 (14) :127-128.

[4]袁翠芳.护理干预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14) :2715.

[5]刘春红.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8 (9) :159.

[6]黄仕春, 陈勇, 黄浩, 等.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0, 18:21-22.

[7]李合英.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 (30) :19-20.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篇5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社区2014年3月-2015年3月康复护理的老年COPD患者6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61~79岁, 平均66.5岁, 病程3~11年, 平均6.1年;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3~79岁, 平均66.8岁, 病程3~13年, 平均6.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质量, 每周访视患者2次, 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对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及时查找原因,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1) 加强饮食指导:嘱咐患者摄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戒烟戒酒, 特别是吸烟的患者, 告诉患者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原因, 帮助患者制定戒烟计划, 并严格执行, 不能有侥幸心理, 戒烟就要有恒心, 不能戒断后又复吸。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改善患者生理心理情况和生活质量水平, 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项目, 提高肺功能。鼓励患者进行咳嗽训练, 掌握排痰技巧, 确保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制订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 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方式包括慢步行走、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和气功等, 持续时间每次10~30min, 3~4次/d, 运动强度为运动时不出现的气短和气促为宜。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操和缩唇呼吸等方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变化:两组患者护理前MMEF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两组均明显改善, 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COP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目前依然尚未完全清晰[2]。但是从过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该疾病的发生与多种诱发性的因素密切相关。如空气污染、吸入性的颗粒性污染物等, 都会对患者的肺部支气管远端肺泡造成刺激和损伤, 从而导致诸如肺部的肺泡、呼吸性的细支气管等组织出现硬化而失去弹性, 功能丧失等情况[3], 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气道的损坏, 患者由于呼吸不畅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如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呼吸衰竭等不良症状[4]。

本组资料, 诊断COPD患者的社区护理, 着重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戒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加强饮食治疗, 帮助患者指导锻炼计划和锻炼方法, 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 经过康复护理,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和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加强对老年COPD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和肺功能,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老年COPD患者6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评估, 每周访视患者2次, 积极对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饮食指导等。结果:护理后,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护理前后MMEF和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加强对老年COPD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和肺功能, 疗效显著。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永萍, 周玉兰.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 2010, 24 (3) :73-75.

[2]Sadow ska AM, Manuel-Y-Keenoy B, de Backer WA, et al.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icacy of NAC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discordant in vitro and in vivo dose-effects:areview[J].Pulm Pharmacol Ther, 2007, 20 (1) :9-22.

[3]陈建明, 金爱玲, 苏燕玉.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4) :539-5341.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间, 在社区医疗中心就医, 接受护理指导的患者79例。患者中男性45例, 女性34例;患者的年龄在29~85岁之间, 平均 (60.4±10.5) 岁。

1.2 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的需求分析

1.2.1 社区居民中不同人群的特色医疗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社区居民中, 慢性病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这类人群中, 老年人居多, 因此患者的自理能力较差, 对于治疗知识、用药等方面接受水平有限。因此在慢性病人的照料中, 出现严峻的问题。为了缓解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庭负担, 急需来自社区服务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1.2.2 居民的保健意识增强, 医疗机构的保健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开展康复指导和保健教育对于慢性疾病患者, 如果可以在社区获得最新最实用的保健技巧, 得到个体化的康复指导, 将会大大缓解大型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量, 也能使患者获得更为精心的护理干预。可以进行恰当的社区保健和康复指导, 患者的发病率将会逐渐降低, 减少住院率。

1.3 护理方法

护理工作是一种社会服务工作, 其社会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从技术服务向社会服务的转变, 促使更多的护理工作者从医院走向社区的广阔天地。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远未达到最佳水平, 中心医院的资源多, 但能接纳的患者数少, 社区医院的资源少, 却承担着基础保健工作。本研究将中心医院同社区医院的工作相结合, 与基层社区的医疗机构和医疗组织合作, 开展慢性疾病的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

1.3.1 社区保健

首先, 慢性病患者免不了要经常检查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 并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护理工作者应及时开展慢性病的筛查体检, 慢性病患者的各项检验工作, 如定期在社区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测量血压, 抽取血样送检,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还可上门为其进行测量。其次, 针对特殊的慢性疾病及老年患者, 可以开设专门的康复护理中心, 患者可以白天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护理, 晚上回到家中休息。这类康复中心比较适于在肾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老年痴呆患者周边开展, 因为这类患者自理能力较差, 家属不放心其单独在家, 若在康复中心, 一旦出现异常, 可以及时采取救护措施。第三, 设立家庭护理人员管理培训机构以及工作站。很多慢性病患者自身行动不便, 或者免疫力较差, 不适于行走到社区医疗中心接受护理, 他们可以选择求助于家庭私人护理人员。开设培训中心的目的是培养出素质过硬的护理工作者, 补充我国在社区护理中的人员缺口。

1.3.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 比较适合在社区护理干预工作中开展, 也是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可以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橱窗。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使患者认识到慢性疾病不可怕, 但不能对它掉以轻心, 使患者熟悉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 诱发因素, 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规避风险。

1.3.3 康复指导

(1) 对每位慢性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所患病种, 患者年龄, 有无听力障碍、失明、理解障碍等。记录患者的用药种类和用法, 定期查看患者的诊疗记录。对患者所服用的药物进行讲解, 通过合理规律用药, 控制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贯穿讲解相关医疗知识, 使其认识到慢性病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 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很重要, 并树立与之抗争的信心。 (2) 对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患者, 需要多次测量血压值, 判断是否血压稳定。需要非同日多次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教会患者测量自我血压, 交会患者判断血压上升的简易方法。 (3)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指导患者进行兴趣活动, 如练书法、听音乐、打太极, 进行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活动, 消除不良情绪, 愉悦身心。 (4) 可适当介绍些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知识, 不仅有助于改良生活习惯, 而且使患者关注自身健康, 并获取心理安慰。

2 结果

进行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后, 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均维持稳定, 大部分患者均比接受治疗前病情有所好转。

3 小结

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还处在发展阶段, 社区护理人员人手不够, 不能完成整个社区中的护理任务, 社区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本研究采用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的方式对慢性疾病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有在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娜.社区保健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6 (17) :127-129.

[2]吴小敏.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 2010, 2 (9) :959-961.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有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最大81岁, 最小45岁;病程最短为15年, 最长的为42年, 其中患者中有78%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的慢性疾病。30例患者均为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笔者医院呼吸科出院的COPD缓解期的患者, 其呼吸困难程度分别为:0级0例, 1级7例, 2级13例, 3级8例, 4级2例, 且均有吸氧史。其中呼吸困难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0级就是除了剧烈活动以外, 并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1级则是在上缓坡和进行快走的同时出现气短现象;2级主要是根据自己在地上行走时的速度, 出现呼吸困难时, 需要停下来呼吸, 或者出现呼吸困哪时, 会比同龄的人步行的很慢。3级是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4级是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 或者穿脱衣服时气短[2]。

1.2 具体实施方法

在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学习成绩较好, 具有爱心和责任心, 能懂方言具备和社区老人进行有效沟通能力的学生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相关知识的培训, 在社区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走访COPD患者, 详细了解病史,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呼吸困难的程度, 再此基础上对患者建立家庭护理健康档案, 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现有的居家场所和设备来“量身定做”制订肺康复锻炼计划, 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 每周由学生上门具体实施指导和陪练1~2次, 要求家属照顾者参与, 社区护理人员巡回检查指导效果,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3 具体干预内容

(1) 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呼吸体操; (2) 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 (3) 体能训练:包括下肢肌力训练, 如:定量散步、医疗行走, 上肢肌力训练, 如:太极拳、上举运动以及交叉两臂触肩等。每次15~30 min, 每天2次, 指导陪练时间6~12周后逐渐由家属照顾者取代陪练。训练时间、次数、方法应据病人状况而定, 每做一次运动后, 脉搏控制在 (170-年龄) 以内。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 5 min以下的运动训练不能改善心肺功能, 每次锻炼的总时间应为15~60 min[3]。 (4) 健康教育指导:包括COPD疾病的认知、营养支持、呼吸的控制和放松方法、坚持肺康复训练益处等。

2 结果

30例社区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通过社区正确的家庭护理干预, 提高了功能性锻炼能力, 改善了呼吸困难状况, 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主观症状明显减轻, 发病次数减少。经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干预3~6个月后, 改善了呼吸困难的状况, 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分别0级4例, 1级12例, 2级8例, 3级5例, 4级1例。

3 体会

社区老年C O P D患者因病程长, 预后差, 易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患者常有焦虑、易怒、烦躁和忧郁等情绪[4]。因此, 心理护理必须贯穿社区老年COPD患者家庭护理的始终。社区护士和医学生陪练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老人, 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 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予以真诚的鼓励。同时, 积极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尤其在家中实施肺康复活动锻炼计划时, 更应对其家庭照顾者强化这方面的知识。COPD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 肺康复锻炼指导护理必须同时重视这两方面。肺康复活动锻炼可减少患者对发生呼吸急促的恐惧性, 由于活动能力提高, 从而增加了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改善了生存质量, 减少患病状态。

在老年COPD患者中大约有30%的病人会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5]。肌肉组织减少会引起呼吸肌萎缩, 最后导致病人呼吸衰竭。因此, 要重视营养支持在肺康复锻炼中的作用, 营养支持是解决老年COPD病人体重下降的最有效方法, 为使营养支持达到良好的效果, 社区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包括:健康的饮食及膳食均衡, 每天多种水果和蔬菜、含高纤维素的谷类食品和鱼, 并要注意缓慢进食, 特别是在休息的情况下也存在气喘时, 避免暴食, 足量饮水等。同时, 使患者掌握COPD疾病知识,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教育与督促及时戒烟, 可减少呼吸道刺激, 防止呼吸道阻塞的进一步加重。

肺康复活动锻炼是帮助社区老年COPD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成功与否, 与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社区护士应全面掌握社区老年COPD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 由于社区老年COPD患者, 体质差, 接受能力弱, 所以在实施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时社区护士要因人而异, 制定个性化的计划, 并建立记录手册, 定期进行强化指导及效果评价。

摘要:本文针对社区日益增多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学生资源, 对社区缓解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家庭肺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的体会, 旨在为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肺功能康复锻炼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周士枋.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20 (9) :703-704.

[2]彭敏, 蔡柏蔷.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 (5) :394-397.

[3]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26.

[4]周玉兰, 刘枢晓, 米继民.呼吸机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4) :361-363.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社区医院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为腰椎骨折, 经本人和家属同意配合研究调查。男、女各50例, 年龄55~86岁, 平均 (70.5±4.95) 岁;病程0.5~6年, 平均 (3.4±1.1) 年;车祸伤16例, 跌伤52例, 公交车急刹车14例, 扭伤18例, 均为非暴力型伤害;患者均因腰背疼痛、生活能力下降或活动能力受限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47例, 糖尿病34例, 冠心病27例, 排除恶性肿瘤、脑梗死、意识障碍、严重心脏病、尿毒症等患者。数字表格法随机平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非手术方案治疗, 卧硬板床, 骨折伤处加圆柱状软枕, 用降钙素喷鼻剂每天喷鼻治疗, 10 IU/次, 1次/d, 连续用30 d后隔天1次, 继续用30 d;最后1 w/次, 持续120 d;兼用强骨胶囊, 口服, 每次1粒, 3次/d, 持续服用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干预:建议患者多食用豆浆、虾皮、牛奶等含钙量高的食品及菜蔬、木耳等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适量进食鱼、蛋、瘦肉等, 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 少吸烟、喝酒, 不熬夜, 行走小心, 谨防摔倒。功能锻炼:取患者仰卧位, 从下至上以足跟、双肘及头部为5个支撑点, 尽可能叮嘱患者背部腾空后伸。若患者腾空困难, 医师可右手托住患者背部, 左手压住患者胸前, 缓缓辅助患者做腾空后伸, 每天4~5次, 每次做20~30次伸后锻炼, 每次腾空后伸至少抬高10 cm, 初始锻炼时, 可稍低。骨折治疗2 w后, 患者伤痛及症状得到改善后, 取患者仰卧位, 从下至上, 以患者双足、头为3个支撑点, 做全身腾空后伸锻炼, 每次抬高高度至少为15 cm。4~6 w后, 在安置护腰保护下, 指导或辅助患者离床行走或站立。另外对于康复不理想患者, 可行牵引复位法、腰背肌理疗的等治疗措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应强化俯卧位锻炼, 循序渐进, 逐步增大腰背肌的练习强度 (通过增加次数, 延长训练时间) , 做收缩腹部与骨盆肌肉的练习, 每2~4 min/次, 每天4次, 2 w为1疗程, 持续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2 w后应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估标准:总分10分, 0分表示无痛, 10表示最痛, 评分越高, 疼痛感越强。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 采取SF-36生活质量量表 (8个指标分别为:生理功能、生理角色限制、躯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 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标准:SF-36表将8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到最后的总分 (每项指标10分, 总分80分) 。

1.4 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VAS评分表与生活质量评分表数据的变化程度评判治疗效果。显效:VAS评分下降幅度超过50%, 生活质量评分表评分有显著的提升 (幅度>35%) , 生活能力明显提升;有效:VAS评分有下降幅度在20%~50%之间, 生活质量评分表评分上升一定的幅度 (幅度在15%~35%) , 生活能力提升;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均有较好的改善, 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患者VAS评分统计

开始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为与对照组相比,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评分呈显著低于对照组趋势,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表生存质量评分表总分的均值按随访时间递增。实验开始时观察组评分值与对照组评分值相比, 差异不明显 (P>0.05) ;实验进行1、2、4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较基线有提升, 观察组的提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提升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早期不易觉察, 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为骨折才得到确诊。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 髋部骨折是最具危险性的, 可能会严重残废并且死亡率较高。髋部骨折发生的1年内, 无法行走的患者占40%, 8%的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骨折现象[3]。其他部位的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一定影响, 因此需引起临床重视。

社区康复治疗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随着社会老龄化, 社区老人数量剧增, 对老人进行统一有效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4]。本次试验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 行食物与生活习惯干预、运动干预, 再进行牵引手法复位、腰背肌锻炼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用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 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由于钙的丢失过多体内含钙量低, 多进食含钙量高的食物对钙的吸收大有裨益。从饮食中补钙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5]。户外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关节的柔软度, 平衡身体, 还会增加维生素D的吸收, 提高骨盐[6]。本研究显示, 加入运动干预的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总体活动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本研究通过VAS评分表与生存质量表反映患者的康复情况。VAS评分表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的疼痛指数均有下降, 但观察组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低, 由此说明, 社区康复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康复有较大帮助。SF-36量表总分的均值按随访时间递增。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较基线有提升, 观察组的提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提升率。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 并且经社区康复治疗组改善显著。同时, 医疗人员需注意患者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状况, 注意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因为部分疾病会减缓骨骼的愈合速度, 不利于病情的稳定。

综上所述, 社区康复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显著, 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明, 张美丽, 张雪娟, 等.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基层开展社区康复的一种有效形式[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7) :10.

[2]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曹鹏, 武忠炎, 等.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4 (8) :638-640.

[3]白颖, 黄秀梅, 刘杰, 等.住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 (10) :1072-1073, 1079.

[4]周军, 苑福升, 冯晰民, 等.沈阳市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1 (3) :67-68.

[5]刘佳霓, 王晓红.骨质疏松症的社区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 (3) :245.

上一篇:变革创新管理会计下一篇:气管插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