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2024-10-21

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共10篇)

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篇1

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进步,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我们社区中,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60% 以上。老年期面临重大的生活改变,如退休、丧偶、由子女照料等,这些变化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 智力改变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 情绪变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 人格变化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A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 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 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 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

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4 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社区老年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区老年人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他们对待疾病采取正确的态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认真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增强了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期生活质量。

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老年患者, 均从某大型综合社区自愿招募而来,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 最大87岁, 最小68岁, 平均年龄 (75.73±7.61) 岁。

1.2 调查和随访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形式[3,4,5,6], 各调查对象均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年龄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类型的区别, 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心理护理需求的不同, 心理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别。表中内容按预先拟好的问题, 通过日常治疗和护理, 观察接触病人, 定期随访1年, 并把住院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和适应过程归纳为紧张焦虑型、敏感多疑型、乐观稳定型[4]。表中日常生活能力项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分册[5,6], 将日常生活能力分为5级, 其项目有使用自行车、做家务、步行、穿衣、梳洗、处理钱财6项, 程度分5级, 1级:日常生活全靠别人帮助不包括卧床病人;2级:活动需别人具体帮助和指导;3级:别人从旁指导或尚需器械辅助;4级:有困难但能独立完成;5级:完全自己做[6]。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年龄和性别与心理状态类型分布关系

见表1, 敏感多疑型人数最多 (15人) , 其次是紧张焦虑型 (14人) 和乐观稳定型 (11人) , 性别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χ2=9.361, P<0.05) 。

2.2 对医务人员的心理护理需求的不同

调查对象中有36例自我感觉需要心理帮扶, 其中需要了解病情和相关防治知识的有34人, 希望得到他人理解的有28人, 希望得到专业帮助的有29人。

2.3 心理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见表2, 心理护理前后调查对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统计学差异 (χ2=4.521, P<0.05) 。

3 讨论

语言是一种艺术, 尤其对病人。它具有无穷的魅力, 医学医治人类肉体上的痛苦, 艺术医治人类精神上的创伤。这两者其实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都是为人类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人由于寿命的延长, 生理储备、适应能力减退, 应激能力差。更要求护士应用心理护理[7], 通过语言交流如谈心、说话来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开导病人和帮助解决问题。非言语性沟通, 即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 这点对于医护人员更为重要, 因为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对病人造成较大的影响, 运用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本文调查显示, 40例患者心理状态, 以敏感多疑型最多 (15) , 乐观稳定型 (11) 和紧张焦虑型 (14) 相对较少, 这与老年人体质差, 常患多种慢性病, 生活逐渐失去独立性和经常住院的心理因素有关。调查还显示, 女性患者中敏感多疑型比例较男性为高, 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8]。

老年人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 病情波动性大, 病人顾虑多, 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 心理护理不能仅停留于帮助解除不良心理, 更重要是能够理解病人,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调查也显示, 大部分老年患者需要心理扶持和专业帮助。对调查首先理解他所患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不能掉以轻心, 需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心身疾病的病人通常表现出心理应激水平较低, 每遇心中有解不开的疙瘩时, 单纯的说理方法难以奏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时, 医护人员特别是亲属应了解其内心矛盾, 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后顾之忧[9]。通过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前后调查对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显示, 心理护理能改善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满力, 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77-78.

[2]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1-123.

[3]何建谋.心身护理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关系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9 (9) :27-28.

[4]刘士双.老年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22 (10) :200.

[5]丁一, 徐涛, 李威, 等.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 26 (1) :54-56.

[6]刘建芬, 潘孟昭.护理如何为老年保健服务[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10) :513.

[7]丁一, 徐涛, 李威, 等.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 26 (1) :54-56.

[8]郝玉玲, 方秀新, 薄本芝, 等.老年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2) :148-150.

浅谈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应用体会 篇3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53-01

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及对医疗服务水平需求的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也在社会医疗服务中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8.87%【1】。老年人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修复能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发病人数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经济、连续、综合的优势,成为老年患者在社区接受治疗的首选.由于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较大,故正确认识和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也成为社区护士必须面对且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

1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内的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使用社区的资源和适宜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3】。

2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

以人群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为重点,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宣传、孕产妇、儿童保健指导、预防接种管理、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等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

3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对策:

3.1 孤独压抑,情绪低落

由于社会交往的减少,孤独感是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4】。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充实且难以吸收,凡事淡漠无动于衷,容易出错,或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发脾气,说话多重复显得罗嗦,有时过于小心谨慎,惟恐出事;有些老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对生活失去目标。

护理措施及对策:作为社区护士交谈时要有耐心,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反复多次讲解,不可歧视、厌烦老人。帮助病人了解一些关于自身疾病的知识,了解当前最新医学动态,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心情舒畅,指导家属多关心体贴老人,介绍周围同龄老人相识,鼓励其积极、乐观、向上,多参加老年社会性活动,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加速疾病的恢复。

3.2 恐惧紧张

由于老年患者理解及记忆能力下降,且多伴有慢性病或老化性疾病,对医生及护士的解释不能明白,缺乏医疗知识对所患疾病接受的治疗不了解,担心自己所患疾病的预后及给家庭带来负担,易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问题。

护理措施及对策: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就医环境,及时主动、热情与病人适当交谈,带给病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家庭般的温暖,从而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中及时了解老人需求,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在每项操作前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向患者介绍该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随时观察与问候病人,体现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人性化关爱,操作完毕后谢谢患者的配合。发热时用手轻轻抚摩患者的头部,以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及时增加盖被,送上一杯热水,都会使病人消除陌生、无助、紧张感。当患者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地回答患者的问题,真心的微笑,温和的语言,得体的肢体接触,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3.3 易怒急躁

老年患者多受慢性病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发怒的情绪。有时在输液高峰期、就诊时间长、就诊程序繁琐,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排队时间过长,体力不支,输液时滴速较慢,耗时较长,这都易造成患者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出现急躁情绪。

护理措施及对策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過程中,要诚恳耐心,认真谨慎。针对不同病人的思想活动、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正确安抚引导病人,使其心情舒畅。

3.4 过强的自尊心理

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对他尊敬,重视老年病人的自身价值和参与意识,善待老年患者。

护理措施及对策:护士要理解老年人的自尊心理,尊重病人,多与病人谈心,使用礼貌性语言,动作举止要文雅,认真倾听病人讲话,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针对不同人群要有选择地进行交谈,了解其思想变化,和病人做知心朋友,尽量满足老年病人的需求,不要伤害其自尊心。针对个体特点给予关心和鼓励,争取他们在医疗护理中配合,尽量体现其自身价值。

4 体会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多变,需要更多的关怀。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护士 首先要和蔼、真诚、主动和患者交流,创造一个舒适、有序的就诊环境;了解病情,给予相应健康教育;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同时充分体现了时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和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使老年人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个人、家庭、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全科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杜雪平,王家骥,习彪,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黄人健,贾明艳,吴永浩,社区护士培训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

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篇4

李巧爱

(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321300)

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1]。社区护理强调以健康护理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 社区为范围, 需要为导向, 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维护与促进居民的整体健康[2]。老年社区护理则是将护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一般家庭、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为他们提供连续、全面的服务。老年社区护理包括3方面:健康促进、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及残障,最大限度的保证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3]。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解释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就标志着这个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这些数字无不标志着中国其实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做好老年人的安置、照护工作是关系到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老年社区护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并且发展迅速的社区服务领域,已经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就国内外老年社区护理状况做一综述和比较,以期获得一定启示。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社区护理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我国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力量雄厚,老年人护理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为此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来比较分析其老年社区护理的特点。

1.1 澳大利亚的老年社区护理

澳大利亚老年服务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是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的一项基本卫生保健政策。由各种专业人士组成的照护评估团队负责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向老年人推荐适合的护理服务机构或项目,或根据需要直接把老人转诊到合适的居家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护理形式上,这一体系兼顾生活护理和专业护理。老年人根据评估结果和需要可以选择居住式照护服务或居家照护服务中的多种形式。护理人员分为专业和非专业护理人员,专业护理人员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非专业人员主要是老人的配偶、子女、朋友或社工,给与老人各种生活上和情感上的护理。护理费用中个人支出比例由其收入多少和得到的照护项目决定,澳大利亚政府目标是:不但要确保老年照护设施和服务的高质量和可及性,而且要让老人尽可能支付得起。这一体系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家庭护理和生活照料相对分离又有效衔接,在保障老年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医疗费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5]。1.2挪威的老年社区护理

挪威的老年社区护理采取“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形式。社区护理工作者承担老年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和家庭护理,上门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包括用药、购物等诸多方面的起居生活护理和专科护理服务。各社区同时也设有养老院一类的公寓设施,一般设置在居民区附近,24小时提供服务。另外还对需要在白天接受治疗及实施康复措施的老年人提供日托或短期托老的方式。挪威的老年护理人员要有在职进修一年的经历,才能取得老年护理专业的资格。这一年中他们要接受包括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老化过程,老年人的伦理道德问题,社会养老保健系统,老年人常见疾病,老人与社会等多门课程的培训。此类护士主要服务于各社区或老年护理中心及临终关怀中心等[6,7]。1.3中国香港地区的老年社区护理

香港地区的老年社区护理包括老人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支援服务中心及养老院等。香港各个区都设有老人日间护理中心, 也叫托老所。在此入住的老人都要经过严格评估。由社工或义工组成的健康服务员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作为医院外展服务的一个方面,每星期该社区医院都会派出多名康复治疗师到各中心进行巡查, 给老人做功能评定和康复指导。老人的常规治疗和用药则由中心的专门护士来负责,并向医生提供反馈。香港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为体弱的但可以行动的老人提供了日间照顾、适当的护理及社交活动, 可以帮助老人保持身心健康, 同时也减少了照顾者的压力[8]。社区支援服务则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合作,以老年人及其家庭需求出发、全方位服务的理念。该中心大多为香港社会福利署设立的,主要是向各区的居家老人提供更全面支援服务。服务中心配备有统筹安排人员、司机、护士及多名社工和义工, 为社区老人提供从家庭看护到买菜做饭等全面的上门服务。社区支援服务帮助了大量生活完全不能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 使他们在家中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除此之外,由政府补贴、私人开办的养老院为那些无自理能力也无家人照顾的老人进行生活照顾及临终关怀, 当老人出现病情变化时,将其及时转送到当地的社区医院进行救治[9]。

总结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老年社区护理模式,我们发现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政府在老年护理保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政府是主要的组织者和筹资者。其次,资金来源广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个人负担较小。第三,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多样,涵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到医疗护理的方方面面。第四,参与社区护理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这是提供高水平服务质量的基础。2.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

延续千年的敬老传统使中国老人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形式为主,由家庭内部成员负责对他们的照护。但近些年家庭结构逐渐趋于小型化,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增加;高龄老人人口数不断升高;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护理。这些客观事实使得过去那种单纯的家庭式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老年人护理要求,对老年人的护理需要更多的家庭之外的帮助。90年代迅速兴起的社区护理将老年人护理工作带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由护士分片管理,对区内60岁以上老人实行三级预防服务[10]。这种形式因受各地地域、经济、医疗水平等限制,在全国发展不平衡。二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病床,这一形式缓解了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住院难、看病难的情况。三是出现各种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较全面的服务,较适合那些尚能部分自理、照料需求较低的中高龄老年人[11]。这些形式都有效地弥补了家庭照料资源的不足。但我们也清楚的发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2.2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目前我国仍没有制定和建立专门保障社区护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城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卫生资源的享用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享受的医疗保障有限;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12]。

2.2.2老年社区护理资金投入不足 环境好,条件好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机构收费价格不菲,普通家庭或个人常难以负担。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虽呈逐年增多趋势,但离充分满足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社会慈善捐赠较发达国家相比少之又少。

2.2.3 专业的老年社区护理人员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卫生资源相对不足,专业的技能型社区人才紧缺,特别是技能型社区护士[13]。从业人员学历低、专业知识不足,提供的服务质量有限,有的地方还出现过护理人员打骂老年人的情况。

2.2.4 老年社区护理工作服务范围窄 目前老年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离老年人实际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常以大型医院为中心,以疾病治疗为重点而忽视预防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据调查有超过50%的老年人愿意在所居住街道卫生服务站接受一般疾病预防和医疗护理,2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14]。3.启示

经过上述对比,我们发现了我国大陆实施的老年人社区护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获得了较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

3.1 强调政府在老年社区护理中的主导地位。由于老年社区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后,越来越多的发挥着稳定人们生活,创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因此,应该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使老年社区护理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充分认识到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切实解决“重医轻护”问题,营造有利于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的良好环境。

3.2 创建老年人社区护理中心。全面统筹、协调当地的老年护理资源。根据所辖范围内老年人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建立可供选择、互相配给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护理服务体系。加强与当地医院的联系和交流,形成有效地双向转诊运行体系,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不断扩大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服务领域,不仅提供医疗、生活照护等服务,还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3.3 提高老年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政府主管机构制定社区护士执业注册标准,加速培训社区护理专业师资” 被认为是现代社区护理建设的保障[15]。尽早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员充实到老年人社区护理一线上去,加强对现有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3.4 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经济投入。老年人护理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政府专项拨款,社会募捐,建立老年人社区护理专项基金,个人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等。3.5 建立鼓励机制,提高从事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待遇,大力宣言他们的工作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总之,大力发展老年社区护理事业,在对老年人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灵上的帮助,对于构建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2] 毕平.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 6(1): 71-72.[3] 季文琦,董 沛,米光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健康护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 23(1):79-80.[4] 赵薇.澳大利亚的社区老年照护服务[J].中国卫生资源, 2008,11(6):299-301.[5] 杨辉, Christopher A, Shane T.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和背景[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1):1776-1777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篇5

对上述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为老年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以达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要搞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意接待老年患者的态度。对老年患者主诉的任何不适都应关心,并及时处理,注意礼貌和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者不可性急,对言语罗嗦者不要嫌烦,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而应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病人时要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防止伤害老人的自尊心,平时进病房时主动和老年人打招呼,问长问短,以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解除其心情抑郁。

2.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问其所需并给予解决。

3.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预后如何,从而影响睡眠。护士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护理人员一定要细心、耐心、尽心,使患者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社区护理见习实习心得体会 篇6

第一次实验课走出校门很是兴奋,对于接下来的实践内容充满了期待,同时大脑里对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一片空白。由于未知,所以期待;由于方式特殊,所以兴奋;我相信其他同学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三次活动下来进行了如下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习,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实践,家庭访视实习。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思。

第一次去社区卫生服务站时,社区片医宋春燕的带领下我们进了一间专门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的房子里,在宋大夫的讲解中我们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建筑要求,功能布局人员组成,工作内容及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居民的疾病:肿瘤、COPD、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精神病等的治疗、护理管理有关。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置:5000—10000人配置一名全科医师和两名全科护士。然而现在社区管辖4。8万人,每天每人的工作量非常大。社区卫生人员的工作内容包括:指导居民如何过健康生活方式,对特殊人群做指导性工作等等。由于现在老龄化比较严重,人口流动大,每3个月得建档随访一次(慢性病)。

护士工作累、工作难不怕,怕的是居民对他们工作不认可,不认同。居民知道未病先防,可总是出现问题后才去解决。老师讲到这些事之后,原本“轻松”的心情慢慢变得紧张。到底怎样才能解决现状呢?怎样让居民重视起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到了第二站由胡护士教我们怎样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通过胡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建档的目的及建档对象,学会了建档内容,建档的建立与管理的流程,理解了建立与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之后又辅助老师进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整理与档案的管理,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没有机会看到电子系管理。

临走时胡老师对我们说: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要时刻做好吃闭门羹的准备„„回来的路上我想了综合老师所提到的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不相信他们的宣传,不人同他们的工作,我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社区居民知识有限,缺乏预防疾病方面的知识;二是社会原因,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三是有的居民有自己的私人医生或认为社区卫生人员技术不高,设施不齐全;四是由于工作的原因采集资料的时间不合适。我们小组是幸运的,在后来的二次实践活动都是家庭访视,即用社区护理工作方法: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家庭访视、居家护理中的一种。在我们正式家访之前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注意事项,首次家访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和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安排四人一组。

家访的结果如下:十二家中有五家开门,两家配合,三家拒绝,虽然有些居民对我们不耐烦或不理我们或心存戒心,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虽然每次敲门之前都是祈祷可心里还是非常紧张,担心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担心完不成任务我们四人负责一栋楼的一个单元,我们便挨家挨户的敲门。当敲第一户人家的门时有点紧张,疑惑是对未知结果的恐惧,开门的是一位阿姨,她看起来很慈善,我们表明身份和来意后,阿姨很是配合,按照老师临时传授的技巧,我们很快就结束了会话。当敲第二户人家时没有了之前的紧张,敲过几下后无人应答,又敲了几下仍无人应答,我们判定家里没有人就放弃了,接着就敲开了第三户,开门的是一位中年男性,身体略微发福,我们表明来意后以为他会像刚才的那位阿姨一样,可是我们错了,他竟然说:“我上夜班,刚下班。”我们竟然吃闭门羹了,真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才明白,即使是敲开了门还可以有两种结果:一是,很好的配合;二是,镇定的拒绝。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拒绝,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国家政策所向,对于居民没有什么坏处啊„„本单元共八户敲开门了五户,采集了四户,而他成了唯一拒绝我们的一户。想想这只是一个单元的要是采集整个小区的我们又会被拒绝多少次呢?想到这里就意识到我们的工作没那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有拒绝、怀疑、撒谎„„居民的这些行为我们可以理解,可是理解归理解,我们的工作还要进行下去,可如何才能让居民信任片医、片护?片医、片护怎样才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如果在社区待一个月我会属于“厚脸皮”。社区然早就有可是像是刚会走路的小孩,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些问题,加强医护团队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在和居民沟通中,担心一些问题会碰到居民的痛处,可能是知识面不够、沟通能力有限、和缺乏社区管理的经验有关。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对社区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不像综合医院的护士,护理对象时自己所负责的病人,而是整个社区的居民,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健康的、亚健康的、生病的人。它不仅仅是只呆在社区医院内而且要走街串户;它不仅要求我们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它还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交际、决策、组织管理、自我防御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也就与国家的规定相符了,社区护士要求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并注册,要有五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而综合医院的护士没有要求必须工作五年。

走到现在由不懂到懵懂到更懂,我意识到社区护理工作的难度、工作的性质和量就单单是建档这一项工作而已,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其他的工作。我认识到一个学科的发展竟是如此的困难,社区护理学这一新兴的学科,人们对它也是未知的,还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让居民知道它、认识它、了解它、相信它并很好的运用它,这就是我们以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前几周苏银花老师跟我们说联系了一个社区医院让我们去见习,让我们自行安排时间,我当时很兴奋,对于社区医院的观念全部来自于书本和电视,感觉社区医院是一个挺高大上的地方。后来陆续有几组同学去了社区医院见习,见习回来给我反馈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根本就没学到什么,就是不停的在那里打电话,填表和打字。说实话,这时候的我是有些失望的,因为我感觉这样就跟一个普通的客服行业没什么区别了,完全没有当医生帮助她人的感觉。上次社区护理的作业,我们组是排演的话剧,剧本是我写的,我感觉那就是我想象中的社区医院,会有医生上门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一些老年人预防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于一些已经得病的人不仅会给他对症下药还会像中医一样‘既病防变’让病情不再发展。也许,他还会是一些临终病人的乐土,就像一所特殊的老人院一样。他可以简单一点,小一点但绝对不会是只需要打打电话,写写资料的地方。

终于到了周四,今天下午就是我去青山社区见习的日子。我早早的就跟问好了乘车路线,约好了同组的同学。到了青山社区,发现他就像一个稍具规模的小诊所一样,大厅就零星的坐着几个人,分诊台都没有人,我真的是有些失望的。如果不是后来碰到了医院的何主任,可能我就带着对社区医院的误解和失望的情绪回去了吧。何主任在大教室跟我们聊了很多。我才了解到社区医院和我想象中的是一样的,又是有所不同的。

社区医院针对的是社区人群健康护理的一个小型医院,因为1988年时国家开始从国外引进社区医院的管理模式并大力推广,所以现在社区医院在全国已经有了4500家,在衡阳就有46家。现有的社区医院都是由国家拨款的公立医院。因为是由国家拨款所以社区医院的药都是以厂家的价格出售的,而在某些医院因为有各种中间人和医药代表等的层层剥削,导致药物价格翻了几十倍。而且社区医院会有相应的众多医保报销。所以社区医院是真正的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让孤寡老人也能看得起病的医院。

社区医院和常规医院一样也是为他人解决病痛的,不同的是,社区医院对于个人的针对性更强,他不仅像常规医院一样对症下药,医治疾病,还讲究医养结合。他们的流程是建立档案,健康教育,治疗随访和卫生监督。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人们生活中可能忽略的小病,比如儿童预防接种,孕妇、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管理。也正是因为社区医院在医疗器械和医疗资源上的局限性,社区医院一般是会和常规医院联合作用的。就有许多慢性疾病的患者情况稳定后由常规医院转入社区医院并成功控制病情的。当然,也有在社区医院病情恶化转入常规医院的。我们这次见习的青山医院就是和南华附一相互合作的。说到治疗随访,就可以看出社区医院比常规医院多出了随访这点,常规医院的规模大,收治的病人多,不可能去继续观察每个病人的情况,所以常规医院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病人已经病好出院了,没有多久又因为旧病复发送了回来。但是社区医院就不会,因为他在控制好症状后会建立相关档案,一段时间后会安排专人进行随访,帮助患者预防疾病再次复发。

除了随访以外,何主任还说了一个时光银行的志愿活动。就是每一个志愿者在这里进行志愿活动都会有一个时间记录,等到志愿者老了,就会有1.5倍的时间返还,会有新的志愿者陪护。但是这个活动却没有取得好的成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人自私的劣根性。这一点我感觉挺可惜的,国家可以改变政策法规却不能改变人的思想„„

在医患关系越发紧张的今天,我相信,社区医院终将成为主流。因为他使医患一家亲。何主任说他们出去随访都是空箱子去,带着一大堆东西回来的。也许何主任说的有点夸张,但是社区医院的医生和患者确实是相互信赖没有隔阂的,所以他们的话患者也更加愿意听。还是希望社区医院会越来越多吧~这样中国看病难的重大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20XX年11月13日,我们到西湖区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见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但对于社区护理的探索和研究远远不止于此,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

目前,我国有了较完整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要求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保证其基本功能,基本设施,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的检测和规范管理,负责辖区内的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工作。同时,为辖区内人群提供急救、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会诊、转诊、临终关怀和心理卫生咨询等服务,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建设中,协助社区管理部门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梅花社区环境,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其他适宜的基层卫生服务。

自从国家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卫生改革方案的重点行列,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始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滞后,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组织体系、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离社区居民居住地近,费用低,小病及某些大病的康复问题完全可以在社区中心得打解决,既可以节省费用,又不占用大医院的床资源。但是目前一级社区医院和之上的二三级医院并没有一个好的转诊联系机制,没有共同的利益,导致转诊不顺,造成社区医院隐瞒或缩小病人病情,而大医院病床占用严重,这样都不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医疗人员队伍建设也跟不上,在与大医院竞争时,明显劣势。缺乏高精仪器,医疗人员水平有限,缺乏全科医学知识,达不到社区卫生工作的要求。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社区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 为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该研究选取于2012年4月—2015年5月期间该社区负责管理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4月—2015年5月期间该社区负责管理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 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患者中的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30例;年龄范围:47~85岁,平均年龄:(53.7±5.8)岁; 病程范围:3~16年,平均病程:(12.8±4.7)年。 观察组73例患者中的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32例;年龄范围:49~87岁,平均年龄:(54.1±5.5)岁;病程范围:4~17年,平均病程:(12.5±4.9)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饮食控制、定期血糖检测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康档案首先, 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对社区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病程、病史等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患者的血糖值、 尿糖值、并发症等疾病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然后为每位患者均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

1.2.2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由于疾病以及药物副作用的折磨,患者经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会放弃治疗。 针对这种情况,社区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尽量消除或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

1.2.3用药护理患者如果处于患病初期, 护理人员则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降糖药来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给予患者胰岛素进行治疗,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4];如果患者首次使用胰岛素 ,护理人员则需要对患者详细讲解胰岛素笔的安装及注射的动作要领及注射技巧,让患者能够自行注射。

1.2.4生活和运动干预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来进行饮食指导,要严格控制含热量较高的食品,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必要营养成分,多给予患者蔬菜、燕麦、荞麦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让患者加强血糖监测。 除了饮食治疗外,运动治疗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可以鼓励患者通过散步、快走、骑自行车、太极等合理的运动来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使患者体内多余脂肪进行消耗。

1.3疗效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等糖尿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 2采用SDSCA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 , 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五个部分的内容,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依从性越高[5]。

1.4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检测情况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SDSCA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的SDS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后,两组患者的SDSC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五个部分的SDS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 ,b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患者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经常会出现眼、肾、 心脏、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 饮食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 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 已经成为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6]。 糖尿病主要以发病率高 、发展速度快、病情难控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为主要的临床疾病, 并且该病属于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慢性疾病, 如果患者不坚持服药,或者饮食、生活习惯不科学,均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必不可少。

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给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等,让患者尽量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并且始终贯穿于患者的治疗工作中,不断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社区这个途径拉近了医患关系, 能够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互换关系,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让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以及生活方式, 让患者在社区这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在该次研究中,将该社区负责管理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的SDS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5-016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也逐渐曾多,有资料表明,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住院之劳逐步增多。人是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健康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心理的治疗在医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充分理解,尊敬老人,询问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1)护士要学会尊敬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礼貌,举止要文雅。不要叫他们的名字和床号,要称他们“大爷”、“大娘”,年轻护士适其情况又可称其“爷爷或奶奶”。在听老人讲话时,护士要耐心倾听,不可打断病人的谈话和表现出不耐烦情绪。

(2)对老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避免奚落和讽刺,更不能对他们说“看你们就像小孩一样”而损伤其自尊心,如不超出原则,能办到的事要尽量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办,有的为了促进病人的好转,适当满足一下他们的虚荣心也未尝不可。

(3)生活上可多加管理和照顾,让他们感到住院方便。时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饮食及睡眠情况。有些老人不愿意将自己想吃的食物告诉其亲属,怕麻烦他们,以免显得老人事多,这时护士要耐心询问他们的饮食情况,想吃什么?不愿吃什么?在与疾病的治疗不相矛盾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将这些信息委婉地告诉其亲人家属,送一些可口食品,以促进食欲,增强抗病能力。

(4)充分为其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尽量减少刺激,在他们睡眠时,除非有特殊情况外,一般不打扰他们,从而保证睡眠,使其精力充沛。

2 多陪伴老人,多鼓励老人

(1)老人患者住院,容易产生孤独心理,家属及亲友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最好的精神支柱,在疾病的好转中占有重要的主导作用,这一点要积极争取家属亲友和单位同事的默契配合,要让亲人时常陪伴其左右。

(2)护理人员也应该常与病人交流,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疾病的痛苦与烦恼,多安慰、少刺激、多笑脸,满足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忘却烦恼,战胜疾病。

(3)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异常心理,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老年人若住院时间长,久治不愈,经济困难,会认为给女儿带来麻烦,自己年岁大了,在世不长了,早晚一死,产生厌世心理,从而产生放弃治疗心理。有些老人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有些老人害怕医治不好,留下后遗症,或怕亲属不孝顺或不给治疗,从而产生恐惧感,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失眠等,对这些异常心理护士要仔细观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消除误解,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老年人的心理障碍给老人带来不良的后果

作为老人自己应积极加以调适,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多接触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从他们那里汲取青春活力,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年轻,身体保持健康。对子女晚辈来说,在关心老人生活、物质上给予老人扶持的同时,万万不能忽视对老人心理上的关照,哪怕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老人坐一会儿;哪怕你不着边际地谈谈外边的世界;哪怕你耐着性子听一听老人的絮叨;哪怕你拉着父母、长辈的手,靠在他们身边,给他们以身体的接近,这些都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得到满足。

(2)做子女的应尊重老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只要对老人身体无害,他们愿做的事,就让他们去做,不要干涉。

4 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1)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心的生活乐趣,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2)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5 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1)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2)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3)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总之,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达到和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交流目的。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很快,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以便能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才能达到应有的护理效果。

In Hospital Old Age Patient Psychology Nursing Experience

Fu Xiaojin

Abstract: Completes in-patient’s psychological nursing work,understood that patient’s inner world,grasps their wish,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nursing,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presently introduces in clinical work’s some experiences to everybody.

关于老年病人护理心得体会 篇9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自9月至9月共收治187例老年患者。其中,6l~70岁102例,71~80岁73例,80岁以上12例。治愈178例,占95.2%.回访102例,功能恢复良好。

2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2.1焦虑

老年人住院后对疾病过分担心,能否治愈,手术是否成功,有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昂贵的医疗费以及对家庭、子女带来的影响等使他们忧心忡忡,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往往要求放弃治疗。

2.2对治疗存在恐惧感

老人大都是因为车祸或不慎摔倒致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医院环境生疏,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感。

2.3担心出院后无人照顾

多数老年人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恢复过程不了解。担心出院后不能正确功能锻炼,又加上出院后身边无人给予指导,因此,患者不愿意出院。

2.4多疑

对别人的言语表情及周围环境敏感多疑,老以为别人在议论他的病情。一再追问医生:病情严不严重,能不能治愈,今后生活能不能自理等。怀疑亲友及医生隐瞒病情,怀疑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效果,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状态。

2.5过分敏感

希望受到周围人员的关心重视,认为自己年长,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一旦自尊心受挫,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百般挑剔。

2.6被动依赖、悲伤自怜

部分老年患者入院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变得软弱无力,希望更多的亲友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

3护理方法与经验

3.1健康心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观察其心理反应,收集分析心理信息;主动与老人打招呼,迎合老人心理给予适当的称呼,问寒问暖,耐心倾听老人的陈述,不可表现为不耐烦的情绪,对老人的健忘和哕嗦给予谅解。

指导鼓励老人正确看待疾病,介绍比他(她)年龄更大的同类型成功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治疗阶段的始终。教育内容以患者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技巧为主。由于老年人记忆力较差,每次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可过长,要简单易懂,反复多次。

3.2适宜环境

环境性质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它关系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所以,要为康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因老年人喜欢静,要尽力消除噪音和恶性刺激,保持光线充足、室温恒定、温度适宜、定时通风。舒适美好的感受有利于心身保持最佳状态,以利康复。

3.3文明礼貌

亲切体贴在患者心中留下好印象,尤其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病房环境陌生,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打招呼,自我介绍,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度、探视时间,耐心倾听患者询问,对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尽量予以满足。这样,可使老年人感到受重视、被尊重,产生信任感,减轻紧张、恐惧的心理。

选择形式多样、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如形象生动及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幻灯、电视、宣传册等,图片和宣传册的字迹要略大一些,方便患者阅读。在口头讲解的同时配合动作示范,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一般采取语言教育方法,口头进行教育讲课、解释、讨论和开导,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录音、电视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害怕孤独。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关心,因此,聊天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使不良健康行为得以纠正。

3.4合理饮食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胃肠功能紊乱,加上活动减少,对饮食常有特别要求。饮食多样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少食多餐,低脂高钙,如瘦肉、蛋类、鱼虾、牛奶等,并铺以钙类药物治疗。少辛酸麻辣,多补充水果蔬菜,以利大便通畅。饮食营养护理有支持性和治疗性的作用,科学、适宜的平衡膳食有利于疾病治疗与康复。

3.5预防并发症

很多老年人自述平时身体健康。但是,老年人本身功能减退,许多合并症未被发现。加上卧床的不良刺激、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具体措施是保持床铺的整洁,注意翻身,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用防褥垫,以防褥疮发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经常拍叩背部,嘱咐患者做深呼吸和上肢扩胸运动,可以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预防泌尿道逆行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尿液的机械冲洗作用。对触觉不敏感的患肢要注意防止烫伤和压伤。

3.6做好家庭、社会支持工作

老年骨科患者一般恢复期较长,需要长时间被人照顾,给亲属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患者家属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此时。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外,还要做好亲属的心理工作和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家属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耐心、周到的护理,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消除自卑感、孤独感,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良好的家庭环境、亲戚朋友的真情关怀,常常能使老年患者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在院期间,让家属及周围朋友经常来探望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关心、照顾,而不再依赖医护人员,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生活自理。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家庭负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7恢复性训练

恢复性训练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没有正确、积极的功能训练,即使是骨折治疗复位很理想,也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功能。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不同的骨折类型,在不影响病情恢复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恢复性训练。要按照循序渐进、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

老人体质差而懒于活动,每天要督促患者训练,给予指导和协助,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凡是未被固定的关节及未被制动部位,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卧床功能训练,促进周身血液循环,防止肌萎缩或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要注意训练时的安全,穿平底鞋,地面不宜太滑,室内设置扶手。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平时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以增加体力,但要避免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和在雪地上快步行走,并注意多晒太阳、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态。

3.8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针对每位老年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发放爱心联系卡,交待具体复查时间、咨询电话,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打消患者担心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

4总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病情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较好。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消除糖尿病症状,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93-01

老年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症状群不明显:代谢紊乱症状群指“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6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0~72岁,血糖10.3 mmol/L~20.8 mmol/L,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就诊者。

1.2 治疗:饮食疗法为基础,终身如日;运动疗法宜适当,贵在坚持;药物疗法求效果,治必达标;教育疗法宜普及,助患成医;血糖监测常应用,适时调整。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病人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对低血糖症状及各种合并症防治措施所致副作用的恐惧等不良心理,使他们对病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病人又因内分泌紊乱易于烦躁、激怒、情绪激动等引起应激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波动及其他异常[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关心、鼓励病人及家属,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指导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便认真执行医嘱,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2.2 饮食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应贯穿于糖尿病病人健康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维持合理体重和营养状态,防止血糖过高,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提倡食用粗谷类和适量杂粮、绿叶蔬菜、豆类及含糖成分低的蔬菜水果等;限制饮酒及进食甜食,包括各种食糖及糖果、甜点心、冷饮、含糖饮料等;忌食油炸、油煎食物。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炒菜宜用植物油,每日摄取食盐应限制在6克以下,少食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虾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的产生。饮食中应增加纤维素的含量,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每日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不宜低于40克。以上的饮食治疗方案仅是原则性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并按实际效果做必要调整。

2.3 运动护理:强调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适度的运动,在帮助病人制订运动方案时,应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选择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不必强求一致。一般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剧烈运动或不运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不利。通常选择餐后1~1.5小时进行运动,运动前或运动中可适量加餐(如3~4块苏打饼干或1个水果)。运动后测血糖,观察是否稳定。可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如呼吸费力、头晕、眼花、出大汗、面色苍白、胸前有压迫感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运动。随身携带糖尿病卡,便于意外时急救。运动时要注意足的保护,鞋袜要宽松柔软、合脚,每次运动前要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破损、溃疡,鞋内有无异物,避免不必要的痛苦。避免在恶劣天气中运动[3]。老年病人运动时,最好由护理人员监测,以防意外,便于急救。

2.4 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

2.4.1 定时监测尿糖及血糖,随时掌握病情。糖尿病病人的尿糖及血糖测定十分重要,测尿糖方法简便易行,可每天测量,分析病情。但老年糖尿病病人不能仅根据尿糖测试结果来调整治疗。测量早、中、晚饭前和睡前的尿液,留尿前30分钟小便一次,让膀胱排空,然后于三餐前及睡前留尿做尿糖定性实验,并正确记录。

2.4.2 观察代谢改变的症状、体征及处理方法。低血糖反应。如患者出现疲乏、饥饿、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发抖、烦躁、视物模糊、反应迟钝、行为改变等表现应及时处理;神志不清醒者口服糖水、果汁或其他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治疗无效,可多次口服糖,必要时可考虑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100毫升。也可应用胰高血糖素1毫克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院外急救或患者自救。高血糖反应。多饮、多食、多尿、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复视、头痛、腹痛、倦睡、虚弱、皮肤潮红、呼吸深快、脉搏细速、体温升高、丙酮味呼吸、低血压、进行性昏迷。处理方法:及时留取血尿标本,如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可以喝不含糖饮料、水可降低高渗状态,并及时请示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5 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低血糖反应。主要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有关,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毫升;按时进餐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患者应学会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食用饼干等。胰岛素过敏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严重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罕见;对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脱敏治疗,严重者需停止或中断胰岛素治疗。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过年贴福字贴对联作文下一篇:搞笑的脑筋急转弯问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