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2024-09-20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共12篇)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篇1

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不断下降,认知功能也会逐渐下降,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其认知功能水平直接影响老年痴呆的发生率,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不仅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和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增加了负担。有研究发现,自我按摩保健操能够改善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1,2],为此,2014年3月-2016年3月选择凯里市某社区管辖内老年人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自我按摩保健操对社区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选择凯里市某社区管辖内老年人66例,观察组年龄59~73岁,平均(66.4±7.3)岁,男18例,女15例;对照组年龄58~73岁,平均(65.5±7.4)岁,男17例,女1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

纳入标准:(1)患者听力正常;(2)患者无严重躯体残疾;(3)无病危患者;(4)所有人员均知情,且自愿参与调查。

一般方法:(1)准备活动:患者坐位或站立位,调整呼吸,保持呼吸均匀,全身放松,静默1~2 min。(2)揉搓摩擦:患者掌心相对,快速摩擦双掌,掌心生热后由前额向鼻处、面颊两侧轻轻按摩,再次快速搓热掌心,轻轻按摩面部。(3)手指梳理:将双手呈爪型,自发际线开始向内梳理头皮,采用指腹接触头皮,不要抓挠头皮。(4)按摩耳部:用两手掌按住耳孔,而后骤然放开,连续做10次。而后用2个拇指、食指自上而下按摩耳郭,共20次,轻轻揉捏耳垂30次,以耳部发热为宜[3]。(5)按摩头部:将双掌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双手同时用力按摩,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按摩太阳穴、百会穴、四神聪、神庭血以及风池穴,每个穴位按揉力度由轻到重,力道要持续,手法要柔和,保证动作的连贯性,按摩以皮肤发红、微热为宜。每天上午9:00~11:00进行按摩,每次20 min,社区护理人员要将所有人员集中训练,并对其自我按摩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效果观察:对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记忆能力进行调查,上述调查分别采用《简易智力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进行调查,所有量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率100%。

评估指标:(1)简易智力量表:共包括7个维度,总分30分,17分以下为文盲、17~23分为小学程度;24分以上为中学及以上程度。(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共10个维度,30个选项,总分100分,0~20分生活不能自理;25~45分重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75~95分轻度依赖;100分生活自理。(3)韦氏记忆量表:共选择4个维度,图片回忆、联想学习、理解记忆、瞬间记忆,每个维度分数10分,分数越高记忆力越好。

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智力比较:观察组简易智力评分(23.5±8.4)分,对照组(17.4±5.8)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4.8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20例,对照组14例,中度依赖3例,对照组7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χ2分别为4.85、5.22)。

两组患者记忆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图片回忆、联想学习、理解记忆、瞬间记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老年人群随着机体功能不断降低,认知功能也会不断下降,因此,尽早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老年痴呆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的养生意识不断提升,按摩在群众中的普及率非常高,按摩风险低、操作相对简便,利于实施和操作,具有相当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在老年人群中的接受度非常高[4]。

自我保健按摩操采用双手按摩头面部,能够起到舒筋通络、提神醒脑的功效。手指梳头能够刺激头皮经络,起到镇静安神、明目益聪的作用[5]。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推拿按摩能够兴奋大脑皮层,调节神经反射中枢,增强患者记忆力,同时还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6]。

该社区针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自我按摩保健干预,在我调研组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简易智力评分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够自理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记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进一步证明了,自我按摩保健操能够改善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

总的来说,自我按摩保健操在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干预中效果非常理想,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摘要:目的:分析自我按摩保健操对社区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自我按摩保健操进行按摩,对照组不给予按摩,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简易智力评分、生活自理程度、记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按摩保健操能够改善老年人群的精神状况,提升其认知功能。

关键词:自我按摩保健操,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宋丽淑,曾慧,王曙红,等.自我按摩保健操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131-1133.

[2]张江华,康佳迅,曾慧,等.认知训练和自我按摩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3):394-397.

[3]曾慧,王平,康佳迅.穴位按摩训练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9):773-776.

[4]孙景贤,曾慧,潘露.穴位按摩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9):1057-1060.

[5]林秀华,杨志敏,老膺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J].中华中医药刊,2008,26(10):2237-2238.

[6]郭建敏,谭倩,李倩,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7(5):348-350.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篇2

一 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城乡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全面系统化管理,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信息登记,统计,建立健康档案,实行专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率大于80%。帮助老年人提高,掌握防病,治病基本知识和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生活调理能力,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 利用已完成的老年人健康档案资料,收集老年人生活行为方式与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既往史资料,补充到老年人保健档案内。

四 组织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人员深入农民家庭,开展健康保健工作,根据老年人生活行为方式与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慢性病史记录,做老年人健康状况评定。

五 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评定,区分健康老年人与有健康问题老年人。

六 全面开展农村及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对行动不便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采取定期上门服务。

七 积极治疗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 高血压,糖尿病,慢支,肿瘤等,使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

社区老年高血压中风的预防与保健 篇3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预防与保健

高血压中风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1]

现对笔者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2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将近期的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最佳预防与保健策略,并为该社区今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预防与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在54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岁,高血压患病时间在2年到31年之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其中无中风患者,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为(97±18)mmHg/(159±11)mmHg。

1.2 预防与保健

1.2.1 健康教育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症状以及多种严重的多器官并发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知识覆盖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以及中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高血压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中风的日常预防等。同时由于目前老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同时身体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注意浅显易懂。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的预防与保健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老年患者的疾病误区进行积极及时的纠正,比如高血压不适宜运动,应当尽量休养,高血压是可以遗传的,如果血压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药等等。纠正错误关键,对于保证老年患者的血压得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中风及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2 日常保健 高血压初期的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而高血压并发中风时却是来病突然,病情变化急切,因此社区做好积极的日常预防与保健工作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其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档案除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外,还要包括各类疾病的病史以及发展状况;二是社区护理人员要积极筛查,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掌握社区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利于预防与保健工作寻找突破口;三是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学会自己量血压,并养成每日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四是组织社区老年人积极开展各类锻炼活动,保证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五是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人员要主动上门服务,严重时尽早就医。

1.2.3 日常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目标主要是在于控制自己的血压,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有的老年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正常了,就私自进行减药甚至是停止服药,这与血压的长期有效控制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血压的不稳定与中风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区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外,还要做好日常用药预防工作,要定期做好老年患者以及同住家属的电话回访,要定期检查患者在社区的取药情况和体检情况,对于服药不及时,体检血压不稳定的老年患者要进行上门教育,同时告知家属。另外,老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小,在患高血压后常常会自行选择一些保健品或是保健药物进行服用,由于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服用的保健品很有可能是虚假产品甚至对人体有害,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并进行调查走访,对于确需服用保健品的老年患者,对社区医生一定要对该保健品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考察该保健品是否适应患者身体以及与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能够共同服用。

1.2.4 饮食保健以及其他 饮食保健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面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尽量降低中风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天热无害的手段。社区护理人员要针对社区内的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所患其他疾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膳食食谱,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注意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选择易消化易咀嚼,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但是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低脂肪、低盐和低胆固醇的食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少吃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规律作息,不宜过度劳累。

2 结 果

通过对本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上述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后,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115例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提高,所有患者的相关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疾病误区明显减少,107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服药与饮食习惯大大改善。

3 结 论

有效的社区预防与保健工作,对于长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减少中风发病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雪.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3(12).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篇4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高血压,预防保健

中国目前已经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 糖尿病患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 糖尿病患者中有半数是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中根据数据显示约有10%的人患有糖尿病, 而且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5~2倍[1]。高血压可以加速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恶化速度, 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增加。因此预防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社区做好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可有效延缓糖尿病病情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同一社区范围内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 从所有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0人, 实验组40人为合并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17例;对照组无高血压患者40人, 男性22例, 女性18例;年龄60~79岁。

1.2 方法

空腹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 分别测量GLU、TC、TG、体重, 对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在年龄上并无统计学差异, 对两组结果比较无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体重, CLU、TC、TG明显高于对照组, 因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糖尿病患者本身心脑等血管负担很重容易发生病变, 患糖尿病综合症, 而患者一旦患有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自身心脑等脏器的血管负担[2]。使得这些脏器发生病变的概率大大增加, 导致病人发生糖尿病综合症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是普通糖尿病患者发生病变概率的4倍[3]。

作为临床常见疾病高血压, 常常引起患者的脂肪和糖代谢紊乱, 同时对心脑等脏器功能上发生改变。我国作为糖尿病高发有近半数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压, 同时糖尿病患者中有80%的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丢掉生命, 如心肌梗死, 中风等致命疾病。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 因此当两种疾病合并发生可想而知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多大。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肾病加剧的诱因之一, 而随着肾病的加剧糖尿病人的血压自然也会升高, 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4]。因此控制血压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等脏器血管负担对防止糖尿病患者脏器发生病变产生综合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糖尿病与高血压以目前医疗水平都只能是有效控制而无法根治的疾病, 因此防止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想要最大限度的防止其发生, 在基层做好宣传教育最为重要, 这就是基层和社区医务工作者要在社区积极开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教育。

4 病人的预防保健

4.1 宣传教育

首先要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是一个怎样的疾病, 如宣传糖尿病的定义、常见症状、常见并发症等教授患者合理的生活方式[5], 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若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应戒烟酒[6]。其次结合病人多数为老年人的情况, 老年人接受能力差, 因此在宣传授课中要尽量照顾老年患者, 细心、耐心的为患者解答疑问, 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来防止疾病的恶化。最后建立重点观察目录, 定期对重点患者进行随访。

4.2 指导内容

4.2.1 饮食指导

合理的膳食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更为重要。首先要对盐的摄入量进行严格限制,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 g, 社区应为患者集体配发定量盐勺。其次应限制饮酒, 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最好是不饮酒。再则饮食中应注意矿物质的补充尤其是钾和钙的补充。最后饮食应以蔬菜、水果为主以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适量补充禽类和海鲜等白肉组成的优质蛋白质;还有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条件允许患者可每日少量服用人参。

4.2.2 加强身体锻炼

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普遍体重超重较多, 即使是健康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患者作为对手重要信息来说, 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步行, 骑单车等运动, 一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二是为了控制体重, 给心脑血管减轻负担使得血管病变发生概率降低, 防止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产生。

4.2.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患者应当戒烟, 尽量避免熬夜, 保证充足的睡眠。

4.2.4 心理疏导

由于糖尿病无法根治, 所以在心理和身体上都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折磨, 使得患者情绪低落容易产生抑郁等诸多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因此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 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营造一种利于控制疾病的心理环境。

4.3 社区主要工作

4.3.1 组织讲座

每年为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组织4次相关知识讲座, 邀请大型医院专业医师进行讲座, 同时为了方便老年人患者更好的接受, 教学内容应选以多媒体等方式来播放给病人。重点教授内容应当放在, 正确选药、用药, 控制血压上。

4.3.2 设置宣传栏

设置糖尿病知识宣传栏, 定期由专人负责, 布置预防保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资料。如合理膳食, 体育锻炼, 控制体重, 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疏导。

4.3.3 药物干预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需长期服药, 选择药物应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不易引起低血糖安全有效的药物。指导患者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学会处理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方法。如出现头晕、头痛等低血压症状时, 尽量休息, 变动体位时应缓慢, 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时, 应立即进食。开导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 正确对待疾病, 服从治疗, 定期复查血糖、血压、血脂等。

综上所述, 由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特殊性一旦两种疾病合并对患者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使得患者心脑的脏器的血管负担加重, 发生病变的概率大大增加, 让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综合征。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压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作为这类需要预防保健为主的疾病, 社区才是医疗第一线, 因此社区对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梁立立, 冯波.小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J].糖尿病新世界, 2011 (1) :16.

[2]张铁, 冯幼伦, 亓文波, 等.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治疗[J].泰山卫生, 2001, 25 (2) :28-29.

[3]余光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更应注重血压的控制[J].求医问药, 2006 (12) :8.

[4]郭艺芳.2008年美国高血压协会 (ASH) 颁布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意见书[J].临床荟萃, 2010 (18) :6.

[5]马月娥.治疗糖尿病降压比降糖更重要[J].家庭医学, 2007 (3) :45

老年人腿部保健的方法 篇5

一手扶墙或扶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一次甩80-100次为宜。此法可预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2、干洗腿

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3、揉腿肚

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六节。此法能疏通血脉,增强腿的力量。

4、揉双膝

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肢无力、膝关节疼痛。

5、暖双足

老年人的夏季保健 篇6

炎夏,暑热伤人,心脏最易受害。夏日昼长夜短,睡不好,食欲不振,易使人精疲神倦和烦躁焦急。所以,注意心身健康宜养心怡性。要做到心舒不郁,心宁不躁,心静不烦,心安不恐,心柔不急,心和不怒。人要乐命,没有烦恼,对任何事都信心十足。老人要安心休养,不要劳形役神,耗散心气和心血,以多静少动为宜。

二、主动饮水

夏季炎热全身皮肤血管扩张,汗液蒸发多,体内水分、电解质和水溶性维生素消耗大。老年人即使不感到“口渴”,每天至少也要饮水1500毫升以上。可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如早、中、晚各饮一杯淡茶水或凉白开水,能有效预防血粘度增高。

三、保护皮肤

夏季天气炎热,易出现痱子、湿疹、皮肤感染等夏季常见的皮肤病。要保护好皮肤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皮肤的清洁,经常洗浴,避免过多的汗液和分泌物刺激皮肤。烈日当头,外出注意防晒护肤,一定要戴上遮阳帽,应当尽量避免烈日下的户外活动,避免蚊虫叮咬。

四、调剂饮食

夏季出汗多,消耗大,口腔干燥,消化液分泌减少,而体内的糖、蛋白质、维生素也随之消耗较多。因此,日常生活要调剂好饮食,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原则,多吃蔬菜、瓜果、鸡、鱼、瘦肉及豆制品,保证营养需要。注意多样化和清淡适口,促进食欲。主食应搭配点粗粮,增加维生素B的含量;副食需要绿色蔬菜,增加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含量。凉菜应选择有利清热解毒的黄瓜、苦瓜、西红柿等。少食辣椒、烈酒、油炸之类,不食变质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防止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

五、睡眠充足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篇7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具有全球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来势猛,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和老龄化程度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特点。日趋增多的老年人口,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伴随而来的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

1 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 老年人健康问题

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有64.0%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1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7%。老年人中有约21.5%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0%~7.0%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0%~5.0%完全不能自理[2]。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1亿多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业,进一步减少了老年人保健的关照来源。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1.2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2.1 慢性病管理及预防

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3]。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1.2.2 心理疾病的护理

老年人心理性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在我国社区还没有形成一套老年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性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1.2.3 健康档案管理

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1.2.4 家庭康复护理

我国绝大多数老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病人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普遍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

2 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现状

2.1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方式与途径

2.1.1 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电脑或书面资料),以引起社区住户的重视,同时便于医护人员了解辖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同时对老年病人或特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或实施专案管理,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期电话或登门随访。

2.1.2 社区护理教育

一些院校或地方健康教育机构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有社区护理工作者创办的老年护理培训学校,以确保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到位,为保证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打下基础。

2.1.3 社区护理形式

社区护理形式包括福利院护理、家庭访问护理、老年人保健、咨询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保健、健康咨询服务[4]。

2.1.4 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①健康讲座:举办内容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健康讲座;②随机性教育:社区护士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使病人易于接受和记忆;③示范性教育:针对老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同,对某些技术的操作过程给予示范。

2.1.5 心理疏导

老年人因为离开工作岗位,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减少,心理变化较大,同时由于社会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障碍。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帮助他们重新实现自我价值。

2.2 我国社区护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 护理模式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社区护理局限于专科护理的方式,以完成医疗护理为主,以促进疾病的转归为目标。社区护理被局限认为打针、输液、测量血压等初级、重复的单纯技术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而工作人员的服务模式还是大医院的坐堂制,医生等病人,护士等医嘱,难以提供综合的社区护理。

2.2.2 护理形式单调

社区护理工作基本上是从属于医疗,护理工作大部分集中在以疾病为中心,以完成医嘱为目的。单调的护理形式主要体现在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注重医嘱的落实,忽略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判断;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病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注重医疗活动,对整个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的评估与干预较少等。对于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流于突击建立个人、家庭健康档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一批以备检查的死档案。只有部分有偿式个人、家庭保健合同能实现社区护理的连续性、个性化和人格化服务。因此,对于整个社区的人群则有失综合性、公平性、协调性和实惠性。

2.2.3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部分护理人员是年老体弱或是即将退休人员,或是刚毕业的缺少临床经验的招聘人员,且配置比例欠合理。传统观念上认为社区卫生机构是养老所、疗养院。即使社区护理观念从医院护理模式向社区家庭整体化护理方向转变,也只能满足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社区护理人员多以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为主,对社会、人文知识涉及少,面对要求知识水平全面,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护理保健需求难以独立承担,从而影响社区护理的服务功能,制约了服务项目的扩展。

2.2.4 社会认同感较低

人们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局限在单纯的技术性操作,即使涉及个人、家庭的健康管理,社区护理工作也不被社会认同,且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晋升职称难、职业归属感差,社区护理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差距,挫伤了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之缺乏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极大地制约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2.2.5 保障政策不健全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新型的服务模式,相对应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法律法规、操作程序尚不完善,社区护理中如老年保健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家庭访视的程序、对家庭病床管理、外出治疗制度、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评估、应急处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的医疗风险。同时,社区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言行所存在的潜在医疗纠纷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政策保障。

3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3.1 健康老龄化

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3.2 老年临终关怀

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3.3 老年康复护理

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提供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3.4 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

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3.5 建立老年社区护理体系

①政府应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国家能够投入的卫生保健资源还相当有限。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制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5]。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老年社区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以使护士在社区中发挥多元化角色的作用。可依情况设立一些老年社区护理中心作为试点,实施老年社区护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规划,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中心的建立既可为老年社区护士提供实习基地,又可通过中心普及老年社区护理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4 小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的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应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社区护士角色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点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以便使社区护理工作在老年保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5(6):24.

[2]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316.

[3]袁鸿江.老年医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6-287.

[4]陈雪萍,朱碧华,孙曙青.社区老年保健实施形式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9(7):68.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2009年6月参加我中心举行的“农村老年人保健系列健康讲座”活动的辖区内村民256名, 其中, 女性村民146人, 年龄48~75岁, 平均 (59.2±19.2) 岁, 以老年居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人, 中学文化78人, 小学文化56人;所有女性中患有慢性病者105人。男性村民110人, 年龄55~80岁, 平均 (63.4±16.5) 岁, 以老年居多;男性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人, 中学文化38人, 小学文化41人;所有男性中患有慢性病者72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除一般情况外,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希望获得的保健知识; (2) 社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的有效性; (3) 以往获得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的途径; (4) 对老年保健讲座满意度的评价; (5) 讲座对哪些方面最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问卷不记名, 主要有单选及多选题。经专家评定后确定。

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的授课者全部为我中心全科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 具有大专或以上的学历, 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内容

以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保健, 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及睡眠等方面, 老年人娱乐活动的选择为主要课题。共发放问卷256份, 回收256份, 有效问卷246份, 有效率为96.0%。

2.2 参加讲座希望获得的老年保健知识

88.2%和84.9%的调查对象参加讲座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老年慢性病预防和饮食保健。见表1。

2.3 开展护理健康讲座的有效性

83.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很有必要。见表2。

2.4 以往获得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的途径

以往人们对老年保健知识的了解来源于社区内墙报、宣传册的占50.4%, 来源于报刊杂志的占27.6%。见表3。

2.5 对老年保健讲座满意度的评价

认为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内容的通俗、易懂性很好者占26.5%, 较好者占66.7%。见表4。

2.6 讲座对哪些方面最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有76.8%的老年人认为慢性病的防治和保健的知识最有实用性, 87.0%的老年人认为在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和睡眠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见表5。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对老年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

农村老年人对老年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非常迫切。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 主动接受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缺乏, 长期固守的陈旧理念, 因此在社区开展注重对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的宣教非常有必要和指导意义。本次调查发现, 参加讲座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老年慢性病预防和饮食保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疾病谱发生很大转变, 即从急性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3]。而多数慢性病目前只能控制, 无法治愈, 患者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健康教育, 学到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因此, 健康教育讲座应满足人们的需求, 特别是低文化水平的农村老年人, 为他们多提供各类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3.2 讲座应注重饮食宣教

饮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 合理饮食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列第一位[4]。调查中84.9%的老年人想得到更多的饮食保健知识, 说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饮食健康也更加重视。因此, 应加强这方面的宣教, 使农村老年人掌握各类疾病的饮食与营养, 以满足他们对健康的渴望与需求。

3.3 讲座改变了人们对社区工作的态度

通过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使人们认识到社区医护人员不仅仅是看病治疗, 还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工作。医护人员不仅是疾病治疗者, 同样也能成为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从而提高了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同和信任, 增强了医护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 更有利于社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4 要大力发展社区健康教育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 社区已成为推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务, 对社区居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调查发现, 83.3%的调查对象都认为社区健康讲座内容设计合理、实用、值得信赖, 在提高村民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社区的健康教育, 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以健康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 为改善社区全体村 (居) 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活动, 把医学保健知识、意识和能力教给社区居民, 从而不断提高社区村 (居) 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从而采取健康行为, 促进自身健康, 最终达到预防疾病和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俊, 王红红, 喻俊, 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保健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3) :10-12.

[2]孟祥臻, 翟庆峰, 刘晓冬, 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10) :793-795.

[3]郑小芬, 郑文娴, 鲁娟, 等.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保健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 2007, 14 (12) :90.

浅谈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 篇9

伴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 中国人口也迅速步入老龄化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全球是极为少见的, 这种趋势及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由于缺乏对老年人保健用品的正确认识, 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研发工作十分滞后, 通过本研究引发从事产品设计的相关人士对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重视, 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

一、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现状

据统计, 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达1.5亿人, 按照每人每年消费1000元的保守估算, 老年人用品的市场价值已达1500亿元, 而目前我国的老年保健用品和服务产业才刚刚起步, 在各方面的专项产品亟待开发, 其市场现状如下:

一方面, 市场难以满足要求。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市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老年保健用品产业仅处于初步阶段, 老年人保健专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够。老年人所需要的保健用品种类是多样的, 不但包括健身用品类, 如练功服、太极服等;生活日用品类, 如电子体温计、发光挖耳勺、定时提醒药盒等;还包括家庭保健用品类, 如降脂强心卡、充气电视枕等。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仅有一些经营老年用品的小店铺, 且种类仅限于拐杖、健康称等传统商品。城市购物城、商场等经营的老年保健用品有足浴器械、保健枕等, 但均为兼营, 品种单一, 不易查找。大部分城市很少能够找到老年保健用品的专卖店。就全国老年保健用品市场而言, 存在生产厂家数量少、规模小、品种不全、市场占有率低的现象, 老年人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

另一方面, 老年保健用品市场问题繁多。 (1) 遭遇信任危机。目前我国老年保健用品的市场开拓异常艰难, 因为某些企业把保健用品广告做得很夸张, 吹嘘得比药品还神, 大多还拉上三五个老年人搞“现身说法”, 使得本来前景看好的老年保健用品市场陷入了失信的怪圈, 广大消费者对于保健用品的功效多少都表示怀疑, 这使得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产生了不小阻力, (2) 缺乏老年保健用品研发的战略眼光。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随着听力、视力、活动能力等各种身体机能的下降, 对于老花镜、助听器、按摩器具、医疗保健等产品需求越来越大, 但我国很少有企业专门开展老年保健用品方面的研发和生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发展空间, 阻碍了该领域设计水平的提高。 (3) 老年保健用品“火爆”中有隐忧。虽然保健用品成为我国老年人消费支出的大头, 但我国保健用品市场却存在鱼龙混杂、质量不一、价格混乱、急功近利等诸多问题, 大量抄袭、模仿、粗制滥造的保健用品充斥我国市场, 使得老年人无所适从, 产生了一定的市场危机。

总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形成了老年人保健用品的巨大市场, 为老年保健用品产业提供了契机, 但目前市场的现状却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除了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经营者对该群体不够重视, 消费者没有正确认识保健用品之外, 主要问题在于该类产品的设计方面, 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消费的作用。

二、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探索

1. 设计理念。

产品的设计理念有多种, 对于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而言, 其关键的理念在于产品的人性化和产品的宜人性两方面。一方面, 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从使用者出发, 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各方面的需求, 体现以人为本, 注重产品的人性化, 老年人保健用品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四个方面。另一方面,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除了注重产品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等设计因素外, 对于产品的使用和操作方面, 也需要考虑如何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这就在于产品的宜人性。在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到人、机、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需要协调好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产品的功能。

这里谈及的产品的功能即指产品的技术功能, 是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 也是所设计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新的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过程中功能是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他的产品造型、结构、色彩的考虑都应以保证产品功能的充分发挥和顺利实现为前提, 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产品设计需从功能入手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分析, 加深对老年人消费群的理解, 通过功能分析入手进行产品的功能设计, 探索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 在功能水平合理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新的功能系统。

3. 产品造型。

产品的外型就好比人的身材, 身材的好劣对人外形的美观极为重要。这里, 设计师所进行的老年保健用品的外型设计也是该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后产品形态美的主要载体。老年保健用品外型的设计主要就是指该产品形状的设计, 形状要富有美感并能应用的形体新设计。在老年人保健用品的外型设计过程中经济、实用、美观三者并驾齐驱, 不能单顾一方而忽略其他, 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前提下, 同时满足这三点要求才称之为好的外型设计。

4. 产品色彩。

色彩的选用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选用的优劣, 对于表现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质量、满足老年人消费群体的审美要求、增强产品吸引力、协调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平衡和提高保健用品的使用效果、创造愉悦的使用心境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老年人保健产品的色彩选用的最终目标就在于让老年人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安全感的同时, 感受到产品所表现出的生机、活力, 使受众心情舒畅愉快, 色彩上不可过于对比刺激, 但是, 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要一改以往大多数老年产品颜色黯淡、色彩单一的缺点, 增加一些时代感元素的应用。

5. 产品细节。

细节的设计是一款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中, 同样要注意产品的细节问题。作为该类产品的设计师, 不能片面地认为老年人不需要流行、不需要时尚, 老年人保健用品只要能用就可以了, 有没有细节无所谓、细节的好坏也无所谓等等。若将此想法运用到设计中, 只能使我们设计的产品陷入绝境。真正的优秀的设计师, 面对任何层次的消费人群、任何种类的产品都需在产品的细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

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师在了解当前市场、科研、生产态势的基础上, 将我国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经济状况, 以及当前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此进行新产品定位的依据, 在脑海中将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多种因素不断进行“碰撞”“整合”, 每一个“碰撞点”都是推进产品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因。导致新产品设计的“碰撞点”可能

浅析色彩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对于味觉的影响

王寒烨 (河南农业大学艺术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食品包装有限的空间内, 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各种食品的味道和口感, 并通过了解人类自身对色彩的感觉, 对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从而激发消费者的食欲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关键词:食品包装;色彩感觉;味觉暗示

当人们来到商场购买商品, 首先吸引消费者目光的是商品包装, 而食品的包装更可以使人感到是否可口, 味道什么样, 包装形象设计的诸多因素中, 色彩为视觉表现的最敏感因素。一个好的食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感到食品的味道, 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食品包装与日用消费品包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食品在表现产品属性的同时, 必须充分表现其食欲和知觉联想, 如果不注意食品包装上表现食物味道的属性, 其包装也就不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食品包装在有限的空间组成, 在有限空间表现出这个食品的味道感, 不是件容易的事, 抓住色彩的应用是重点。食品的包装应该表现出食品的本质, 让人一看就能感觉到食品的味道。在包装上, 形式要达到美感, 除要符合包装造型的美, 画面经营位置的美, 图案、文字、色彩、线条的秩序美, 以及在整个过程中的宾主、均衡、方圆、疏密等对比的美之外, 还要符合下述要求:形式要服从商品的需要, 突出商品的概念, 即商品个性与特点, 据商品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不能概念化和简单化。如何为产品选择合适而又美观的包装颜色, 在设计和搭配时就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时, 产品的功能特点和它的使用环境就应该被充分考虑。色彩纯度的高低, 色调色彩的冷暖等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下是给人不同的感受.在你面对玲琅满目的食品时, 通过设计使其色彩更加完美和丰富。成功的食品包装不但能迅速的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而且能让人觉得包装内的食品新鲜美味, 产生立即购买的冲动。这就是食品包装的味觉暗示在起作用。

人们的味觉除了有甜、咸、酸、苦、辣之分外, 每种味道之间又有浓和淡的分别。如果在包装上表现这么多的味觉, 并且还要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味觉信息, 设计者就要根据人类自身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来进行表现:

红色的果实象征着成熟, 并且能给人带来甜美的口感, 所以, 红色在包装上主要用于传递甜的味觉。红色还能给人带来热烈、喜庆的心理感觉。因此, 在食品、烟、酒包装上应用红色, 有可以使其拥有喜庆、热烈的含义。黄色可以让人想到到刚制作

是用户需求的变化、新材料的出现、生产技术的革新, 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思想、观点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 使得产品的功能、外形、结构、色彩、材质等等各方面产生变化, 对产品的设计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影响。

三、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发展预测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以及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必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市场潜力的巨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和跨国企业的关注, 就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市场而言将有如下趋势:

一方面,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国内外企业对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更加关注, 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成熟和规范, 老年人需求范围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也促使老年产业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从而和儿童用品、妇女用品一样,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外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 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将会朝高科技、高度人性化、多样化、多功好的糕点, 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因此, 食品包装在表现食品的香味的时候, 多用黄色。而橙黄色介于红与黄之间, 在食品包装上多用于传递如橙子, 橘子等甜而略带酸味的食品的味觉。而表现嫩、脆、酸、新鲜等口感与味觉一般都以绿色系列的色彩来表现。而用彩色传达口感上的浓或淡, 设计者主要靠对色彩的强度和明度来的把握来表现。比如:用颜色较深, 较亮的红色来表现甜味较重的食品, 用色彩, 亮度适中的红色来表现甜味适中的食品, 用接近于黄色的红色来表现甜味比较淡的食品等。另外还有一些食品或饮品是用该食品的本色来表现其味觉的, 如咖啡、巧克力一类食品就用食品本色的深棕色来表示。

通过了解人类自身对色彩的感觉, 可以非常容易地在食品包装上表现食品的味感道。而表现食物的味道感, 作为色彩的补充还可以通过对包装容器造型、材质和包装上的图形画面来表现。比如用冷色系的颜色加上硬质风格的图形, 折叠型的纹样来表现口感松脆的食品等。此外在食品包装上照片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特别是一些本身形态较好的食品, 可以通过用照片展现食物整体或局部的细节来激发消费者的食欲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色彩在食品包装设计里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能使消费者第一眼就对整个包装产生一个大的印象。当人们看在到一种颜色时, 可以使人联想到和这种颜色有关的记忆或相关的物品。某些色彩能给人美好的味觉暗示, 也有些色彩恰恰相反。例如黑色, 灰色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苦涩的感觉, 而深蓝、青色能使人感觉到咸味, 较深的绿色会使人产生一种酸涩的感觉……如果要在食品包装中大量使用这些颜色就一定要慎重了。

包装色彩的最终的确定要考虑到食品的味道、口感, 而产品本身的档次和与同类型产品的区别也不能忽视。食品包装的最终效果应该做到既能传达产品本身的特色, 又能和谐的组合色彩, 在味觉上对消费者产生心理暗示。

色彩是表现食品包装味觉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食品包装来说怎么样利用色彩来更好的表现产品的味道、品质, 从而给消费者良好的心理暗示,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色彩心理在设计中的应用》田华强《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3期《色彩心理效应浅析》吴鹏《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能化等方向发展, 其设计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 未来针对我国老年人而设计的保健用品将日渐增多, 由此而产生的设计竞争则愈加激烈。如何设计与开发出真正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保健用品, 在激烈的竞争中据一席之地, 是值得所有致力于老年保健用品市场的企业、经营者以及所有从事此方向研究的设计师深思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我国将涌现出一大批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顺应老年人需求, 投身于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研发人员, 推动我国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甚至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卢抗生.中老年应付方式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09)

[3]吴振云.我国的老年心理学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 (05)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篇10

1 调查方式及样本来源

本调查于2015年1-2月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大连市区55岁及以上老年人, 选取的调查样本的自然属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出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99份, 问卷回收率99.75%, 有效问卷总计为399份, 有效率100%。样本年龄上, 60岁以下的老年人占37.5%, 61~65岁的老年人占22.25%, 66~70岁的老年人占20.75%, 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9.50%;样本性别上, 男性占总体样本的45%, 女性占总体样本的55%。

2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行为及医养保健支付能力分析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老年人越来越重视其养老质量。然而出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保健品市场缺少良好的运营机制, 鱼龙混杂。同时, 保健品属于投资性消费, 价格偏高, 需要个人的支付能力作为支撑, 这对于工作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来说, 无疑是一种有型压力。因此, 旨在建立我国新型医养保健模式, 就必须先了解作为保健状况代表之一的保健品购买行为状况。

2.1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行为分析

2.1.1 对保健品的信任度

保健品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形成壮大, 然而由于保健市场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监管制度, 并未产生积极的购买导向和人们的预期效果。与此同时, 老人们进入老年状态后缺少有效的保健信息搜集能力和保健品可靠来源, 购买需求和意愿充沛的情况下有时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供给, 保健品市场有效需求和供给存在不平衡。据调查显示, 有4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当今保健品较可信, 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保健品可信度不好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1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可信, 而仅有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保健品非常可信。这实际反映了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内心对于保健品怀有期待, 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被调查的老年人认为购买保健品行为不是生活必需品, 是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 作为一种改善身体机能的投资。

2.1.2 保健品的购买方式

调查显示, 被调查对象的保健品65%都是通过子女购买、他人推荐、推销这样的方式获得, 个人对于保健品信息并不十分了解, 基本处于被动接受保健品信息、来源、功效这样一种状态。从购买保健品场所来看, 62%的老年人选择去大型超市购买保健品, 去保健品专营店的仅有30%, 保健品的可靠来源得不到保障。从家庭保健品的来源来看, 过节时子女为老人购买保健品的比例达到65.91%, 说明老年人并不是主动意愿接受保健品, 对保健品的功效充满未知, 更像是风险性投资。从老年人自身和保健品市场机制来说, 人们普遍缺乏对保健品的正确认识, 保健品具有一定功效, 使用者需要了解它的作用和出处, 根据自身的实际身体状况有选择性使用。年龄的增加和身体机能的下降, 有时会使老年人对于能够改善身体状况的事物尤为热衷, 咨询多方意见、了解自身实际身体现状, 切勿随意听取推销需引起广泛老年人的注意。

2.2 医养保健支付能力分析

保健品作为一种保健消费属于一种投资性消费, 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一方面, 调查显示, 保健品的年消费金额大多数在1000元以内, 也有28.75%的老年人对自己的保健品消费金额表示不清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很多老年人对自己的保健消费金额并不是非常了解。同时, 很多老人表示, 保健品太贵, 实际的经济能力并不能满足较高的保健品消费。另一方面, 据调查可知, 62.75%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购买保健品因素是功能疗效, 34.50%认为影响保健品购买因素是价格, 这表明一方面购买者最重视的产品的功效因素, 缺少这一关键性指标, 保健品也就缺少它存在的意义, 这就要求市场完善其运行机制, 政府需要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严格监管, 明确监管生产合格产品, 为老人们的身体带来真正的调节与改善, 恢复和增强老人们对保健品市场的信心。

3 现阶段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的不足

3.1 缺乏合理的医疗保健意识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用品的重视程度与购买支出也在不断地上升。但在重视的同时, 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所掌握的医疗保健知识极为有限, 老年人自身养老保健知识的匮乏和养老保健方式的不科学, 对于自身的医疗保健用品存在着许多盲目夸大效果、盲目购买的情况, 这表明了现在对老年人进行基础的医疗保健知识再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3.2 子女盲目为老人购买保健品

受我国传统“家”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 子女觉得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部分子女会为老人购买保健品, 却忽略了关注保健品的自身功效与老人身体状况是否匹配, 存在过度购买现象, 使老年人保健成为一种风险投资。

3.3 保健品售后服务链脱节

由于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大型超市购买保健品, 保健品可靠度缺乏保障之余, 其疗效得不到最好的发挥, 老年人食用保健品, 缺少服用前的详细介绍和服用后的效果反馈, 造成保健品售后服务与老年人使用疗效的脱节。

3.4 所在社区及地区机构对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有限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占据主体地位, 调研数据显示, 86.5%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而只有7%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然而, 社区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都极为有限, 老人的医疗保健生活受到的社会关注太少, 76.25%的老年人表示社区没有定期组织身体检查, 达到83.25%的老年人表示社区周围没有专门性质的老年服务机构和老人诊所, 社区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过于单一集中, 45%的老年人反映社区只提供运动场所和器材, 其他的社区保健服务少。

3.5 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有限

现有的公立医疗服务机构由于数量少, 服务群体有限, 大多数老年人享受不到科学保健服务。由于养老机构投资成本高、利润低, 目前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 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社会资本缺乏驱动力填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缺口[3], 制约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 使得大多数老年人真正实现养老保健的目标仍遥不可及。

4 建立新型医养保健模式的对策

4.1 引导老年人改变不合理医疗保健观念

改变老年人不合理的医疗保健观念, 关键是让老年人拥有更多的基本科学医疗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主动科学养生。加强对老年人社会基本医疗保健思想意识的宣传, 加深对医疗保健知识的理解与重视, 让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医疗保健知识, 学习医疗保健知识的良好风气。此外, 老年人要自身主动扫盲, 努力学习营养搭配知识、养生保健活动和一系列的养老保健知识, 做到科学养生, 健康生活。

4.2 以子女作为突破口引导老年人合理保健

子女群体是引领老年人树立合理科学医疗保健意识最为有力的突破口, 子女的医疗保健意识会潜移默化的对老年人施与正向影响。宣传及开展主题活动, 将子女医疗保健意识的培养纳入长远计划。同时, 加强子女对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重视, 适度为老年人选购保健品, 积极引导老年人主动保健。

4.3 完善保健品市场服务链

引导老年人到正规保健品专营店购买保健品, 规范保健品销售途径, 完善保健品服务, 服务项目的确定必须符合老年消费者的需求与心理, 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购买意愿, 提供方便实在的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专项疗效服务, 建立老年人个人保健档案, 及时对老年人得使用反馈做出合理的建议及科学的安排。

4.4 强化社区机构及地区专项机构医疗保健服务

结合我国居家养老的主流模式, 对于大多数居家老人而言, 迫切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照料与服务, 加强社区的服务能力尤为重要。首先, 鼓励社区定期开展老年人体检服务, 与当地医院协调开设老人门诊, 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开设老人医院。其次, 强化对于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健知识咨询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明确科学的服务咨询场所, 为老年人解惑。建立老年俱乐部, 为老年人保健运动提供场所, 鼓励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4.5 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

专业护理人才的短缺制约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 护理专业的学生选择养老服务机构的较少[4]。完善长期护理人员培训机制, 弥补护理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 强化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和设备运用的培训, 通过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地位, 吸引更多专门人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建立高端养老护理人才市场。

4.6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要求全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低标准、广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创新, 也是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的保证[5]。

4.7 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基础完善相关法规

老年医疗保健模式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 “体面养老”需要法律规范引导, 需要各界的广泛参与, 因此, 制定医养保健相关法规是促进我国养老保健模式的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为了促使老年人健康养老, 提升老年养老质量和幸福感, 以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行为作为切入点, 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大连地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行为, 发现有购买意愿的老年人无法得到保健品可靠信息, 部分老年人自身保健意识欠缺, 老年人缺少投资性消费的资本, 子女过度购买保健品等问题。因此, 健全保健市场服务机制, 培养老年人及子女健康保健意识,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不断探索我国新型医养保健模式尤为重要。

关键词:保健品购买,老年支付能力,保健意识,医养结合,医养保健模式

参考文献

[1]辛闻.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全文) [EB/OL]. (2016-07-11) [2016-07-12].

[2]民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EB/OL]. (2016-06-24) .

[3]王玉芬.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的政策思考[J].开放导报, 2016 (3) :75-80.

[4]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 2014 (9) :129-136.

谈谈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篇11

人体的咀嚼器官和人体其他各部一样,随着年龄的老化而出现一系列萎缩和功能减退的生理改变。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多随年龄的老化而逐渐增高,其中最常见的是牙齿和牙列的缺失。

牙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保持而造成缺失,或者由于牙病只留下残破不全的牙冠或只剩下牙根,实际上同样会破坏牙列完整性并引起一系列咀嚼机能的紊乱。有关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的一些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腔缺失牙齿的数目及患有缺牙的人数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我国60~80岁的老人中,平均缺失牙齿数目为8~10颗。由于牙齿缺失所致牙列缺损或缺失者,在老年人中占60%以上。从调查资料看,老年人缺失的牙齿以槽牙最多见,并且多数人是上颌与下颌同时缺牙。约有占3%左右的老年人是全牙列缺失的。

造成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牙周病等常见的口腔疾患,只不过老年人这些疾病的发生有其特点,预防的方法也有所侧重。老年人的龋齿好发于磨牙,当龋坏发展严重时可以造成环绕牙颈部一圈的损坏,这是老年人独特的一种龋型。老年人龋病发生率高的原因可有以下一些:由于老年人咀嚼能力减退,口腔本身的自洁作用下降,食物残渣较易于在牙齿上滞留;牙龈普遍退缩等原因造成牙间隙增宽,食物残渣易于嵌塞其间;一部分老年人刷牙的效果较差。与老年人龋病有关的细菌主要为粘性放线菌,这种菌易滞留于舌面及牙龈袋内,当口腔清洁较差时即易致龋病。

除龋齿外,由于老年人身体代谢的改变,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如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也不同程度地发生萎缩、变性,如果再因长时期咬合关系不良造成牙齿的负担过重,就会发生牙齿松动、牙龈红肿发炎,这就是牙周病。老年人的牙周病发病率也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特别应说明的是,牙周病是一种与全身健康状况关系比较密切的口腔疾病,一般认为,当老年人有消化道疾患、肝脏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时,其牙周病的情况往往也较重。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 篇12

1 我国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销现状。

保健品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商品交换形式,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获得企业利润而有计划地组织的综合性的经营销售活动。[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 老年人由于自身的健康状况, 则更是注重日常的保健。适当的服用保健品, 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对健康是有利的。但是由于我国现今市场消费环境不成熟, 保健品行业没有完善的行业法规, 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 保健品营销几乎背离了道德、诚信和责任, 出现了诸多病态。

从市场价值来看, 老年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 无论是日益激增的人口数量、自身生理及健康现状, 还是其不断增强的购买力, 都形成了巨大市场潜力。[2]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保健品营销也将其目标锁定在数量不断增多、购买力不断增强的老年人身上。打开电视和报纸, 关于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例子比比皆是。央视《共同关注》节目曾播出了名为《揭秘保健品营销黑幕》的节目, 不法经营者在推销保健品时, 往往抓住老年人重视养身、保健的心理, 同时利用所谓的医学专家、泰斗等“名人”, 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夸大其产品功效。而保健品的售价往往严重偏离正常的市场价格:一盒价格几十元的普通保健品, 在不法商家的宣传之下, 竟摇身一变成为价值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产品。[3]畸形发展的保健品营销, 不仅给老年人的健康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也危害了子女和父母的关系。

2 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保健品营销的手段

2.1 从媒体报道的内容上来看, 现今的保健品营销常有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变相的利用会议营销。开展专家讲座, 向老年人夸大保健产品的功效, 诱导老年人购买产品, 用言语上的刺激, 引发老年人的购买行动。

2) 带欺骗性质的体验营销。推销者通过“免费体检”、“厂家感恩回馈”、“免费赠送”、“买一送一”等花样繁多, 看似优惠的促销活动, 使消费者上当受骗。

3) 广告营销。在广播电视的广告时间, 播出大量的保健品广告。

4) 大打“亲情牌”。现代社会的发展催生出许多“空巢”老人, 他们普遍感到寂寞和空虚, 没有价值和存在感。推销人员抓住了这种心理, 大打“亲情牌”。一见面就“刘妈妈”“张爸爸”的嘘寒问暖, 亲切备至, 更有甚者, 亲自上门为老人擦窗扫地, 可谓煞费苦心。

2.2 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保健品营销的手段

1) 从传播的分类来看, 会议营销属于群体传播, 而电视广播的广告营销则属于大众传播的一部分。

营销者针对的是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 巧妙地利用了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传播机制。在群体压力下, 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进而长生了“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的群体活动原则。[4]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下, 一般人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针对老年人的会议营销中, 专家在台上振振有词地用所谓“科学”的方法解读该保健品的效果, 主持人歇斯底里地吹嘘和鼓动, 现场利用灯光音响的设备, 气氛异常的活跃, 充分调动了与会者高涨的情绪, 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 购买行为早已失去了理性与克制, 老年人很容易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买下高昂的保健品。而且一旦有人实施购买行为, 趋同心理和群体压力便开始发挥作用, 跟风购买就开始了。

属于大众传播的广告营销, 则为老年人创造了一种“拟态环境”。因为拟态环境, 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 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时间或信息的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5]在电视和广播广告中, 保健品推销人员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就是所谓的“产品使用者”、“产品收益者”讲述亲身经历, 这些经过选择和加工、重新组装过的故事大多雷同, 一般都在重复同样的情节:使用某保健品前, 某某患者病情严重、家庭困难,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因病带来的种种不幸遭遇使生活陷入绝境;使用后治好了久治未愈的顽疾, 从而开始了新生。由于老年人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 主要的信息来源便是电视和广播。大量康复者的故事以记录片的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 老年人受众很容易便将营销者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当做真实的客观环境看待即某, 从而相信某种保健品的确具有神奇的功效, 在治愈身体疾病的同时, 也给患者的人生带来了转折。

2) 信源的“权威性”和“可信赖性”。

信源的“权威性”即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 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当受众把传播者或信息来源确定在搞权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时, 这种认定就会转变为对信息内容的相信。[5]这样, 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保健品营销总是离不了“某某医药协会会长”“某某医学基金会专家”“某某著名医药主治医生”等听上去权威可靠的专家们, 当他们被冠上上述名号时, 所传播的信息可信度就大大增加了。更有甚者, 将本不知情的、与该保健品毫无联系的名主持人、名演员与该保健品联系起来, 更是大大增加了其可信度。在央视《共同关注》曝光的保健品推销黑幕中, 三位著名的央视主持人就莫名其妙的变为某保健品的形象大使, 央视在老年人心中的地位和主持人的口碑, 让老年人对该保健品的效果深信不疑。

而信源的“可信赖性”则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传播者会尽力传播他认为最确凿的主张”, 这与传播者是否值得受传者信赖有关。[5]当受传者将传播者在心理上定位为“自己人”时, 其传播效果就更为显著了。保健品推销员的嘘寒问暖、热情周到与细心体贴, 一方面使得一部分老年人碍于情面而产生购买行为, 一方面则很容易打动缺乏关爱的老年人, 使其将推销员定义为“自己人”, 相信推销员会“尽力传播他认为最确凿的主张”, 这样一来, 推销员的影响力就提高了, 其传播的观念也更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3) 信息本身的说服力。

保健品营销也巧妙地利用了卡尔·霍夫兰的说服理论, 根据老年人本身的心理和身体特征, 在其营销活动中, 专家对药品的科学解读主要用了一面说理的方法, 因为老年人的科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匮乏, 一面说理的信息导致更多的态度变化;而康复者的亲身经历则主要运用了将观点寓与材料之中的方法, 通过一个个深情而感人的故事达到说服的效果, 因为老年人的生活经验相对丰富, 能够自己辨别并提炼其观点, 这样的暗示比明示能够获得更多态度的转变。

4) “诉诸恐怖”。

卡尔·霍夫兰说服理论的另一个观点为“诉诸恐怖”, 即“引起的恐惧感如果越强, 就会增加改变态度的效果。”[6]“诉诸恐怖”是也是保健品营销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营销者往往歪曲事实, 通过夸大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或某种亚健康状态的危害, 并配以大量图片、案例来刺激受传者, 引起受传者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处境的担忧, 提高受传者购买保健品的几率。而老年人因为自身机能的老化, 及对自身价值感丧失的担忧, 更容易相信这些夸大其词的危害, 在一时“恐怖”的压力下产生购买行为。

3 对虚假保健品营销的防范

1) 宣传合理用药, 指导老年人正确区分药品和保健品。药品是用于防治疾病、诊断疾病及保护机体健康的必备物资之一, 临床用药原则是对因、对症、减少副作用, 而保健品则是利用食物的营养素以促进组织修复、改善代谢机能、纠正营养缺乏的功能食品。尽管国家强制将药品和保健品分为国药准字和国食健字两大类, 但多数老年人对药品或保健品知识了解的很少, 不能正确区分国药准字和国食健字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对保健品的认识存在相当大误区。[7]宣传合理用药、对症用药, 使老年人具备简单的药品和保健品知识以及科学的养生方法, 以清醒的头脑因对保健品营销, 这样才能避免身体健康和财产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在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保健品扩大疗效宣传的监管力度的同时, 大众传媒重注其长远的利益和信誉。虽然高昂的广告费用可以带来一时的经济利益, 但从长远来讲, 受众的信任是更为宝贵的财富。大众传媒绝不应为不法商家所利用, 为夸大效果、虚假宣传保健品的电视广播广告提供播出的平台。

3) 从老人情感方面来讲, 子女应给予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更多精神方面的关爱, 多体谅与倾听, 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并及时关注老年人的日常活动, 以预防父母被推销人员洗脑。如已发现父母已经购买某保健品, 要冷静理性对待, 以沟通为主, 循序渐进, 不要一味斥责, 以免引起老人的抵触心理。

摘要: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 解读了保健品营销的手法和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变化,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保健品营销,传播学理论,说服理论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保健品营销.http://baike.baidu.com/view/11856945.htm#4.

[2]黄淑贞.老年市场保健品营销策略探析.湖南农机, 2013, 11.

[3]宜宾新闻网.基层反映:保健品行业营销乱象应引起重视.[2014-4-22].http://www.ybxww.com.

[4]郭庆光.传播学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5]泽穹.美国大众传播思潮.陈世敏, 译.远流出版公司, 1982.

[6]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计划重要性下一篇:企业价值提升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