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中医保健知识(共8篇)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知识 篇1
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一、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1、调节饮食,养肺生津 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
识
2、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积极预防,易发疾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3、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疾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作为晚辈,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4、温差变化,预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对秋令时节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子女们应有所了解。要注意让老人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让他们每日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二、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古人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秋天的气候变幻莫测,容易感冒,加之老人的抗病能力较弱,感冒机会就多。因此,老年人要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感冒。
早睡早起《内经》云:秋三月“早睡早起与鸡俱兴”。高质量的睡眠对保证充沛的精力非常重要,上床前用温水浸泡双脚10分钟,擦干净,用手搓脚心至微热,这对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非常有利。
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适度锻炼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打球、爬山登高、冷水浴、跑步、练功等。最值得提倡的是“冷水浴”,就是用温度在10-20摄氏度间的冷水洗澡。冷水浴能使肌肉收缩和松弛的速度减慢,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使健康水平随之提高。
饮食有节秋凉季节,暑热消退,人们食欲大增,老人饮食要循序渐进,切勿骤进大油大肉,以免伤害肠胃。可以先适量增加一些豆制品、奶蛋、鱼类、肝、肉丸子、蛋汤及煎炒的肉类食品,再逐步选增一些腌卤、熏烤、蒸、炖的菜类食品,并与谷物类食物保持一定的比例。
静养调神秋天万物凋谢,易在老人心中引起伤感,学会调适情绪非常重要。如经常和家人谈谈心,或到公园散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学书画、对弈、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适时进补老人的秋季进补,应选用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还可以服用具有健补脾胃功能的山药、芡实、扁豆等。对于阴虚燥热者,可经常服用百合粥。
注意防病秋天气候多变,老人容易感冒;空气干燥,鼻子容易出血;秋燥犯肺,容易出现咳嗽;冷热无常,容易诱发哮喘;寒冷刺激,容易关节疼痛;寒潮降临,容易导致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塞。这些疾病都得注意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则应立即上医院治疗。
三、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进入初秋,白天夜间气温变化加大,若遇雷阵雨天气,除温度下降外,气压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引起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而预防的关键是要注意发病前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般来说,如出现以下现象应引起警惕。
突然昏眩:眼前突然昏黑一片,数秒后便可恢复,这是中风最早的警报信号。
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表示脑血管已严重狭窄。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伴呕吐,甚至短时间神志不清,此时应及时检查。因为很可能已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
突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自我认知仍然良好,意识也清醒,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会恢复正常。
频频打呵欠:一般发生在中风前5至10天内,此时脑动脉硬化渐渐加重,管腔越来越窄。
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短时间语言困难或偏身无力:
这是大脑缺血的征兆,可能导致半身不遂。
专家认为,脑中风除应早发现、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须采取下列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脑中风的发生。
早晚喝杯救命水:脑中风的发生与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关。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人体水分减少,血液粘稠度会升高。所以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后,应喝下约200毫升白开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每天吃2根香蕉:研究发现,每天吃1—2根香蕉,可使中风发病率减少40%。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盐,钾对于增强心脏的正常舒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抗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此外,香蕉中还含有降血压、润肠通便的物质。
保持大便畅通:老年性便秘不仅会延长排便时间,还会因排便用力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和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脑中风。为保持大便通畅,应常吃红薯、菠菜、竹笋、芹菜、大白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应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如润肠丸、果导片等药物。
早晚行走3公里:散步是老年人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长期坚持可使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夏天锻炼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和黄昏,宜在平坦的地面行走。每次30—40分钟,距离为1.5公里。或进行做操、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大的体育锻炼,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生活起居要注意:在初秋季节,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夜间防止受凉。阴天下雨时,尽量不外出。应勤观测血压。
入秋后,老年人搞好自我保健也很重要。
首先要适当增强锻炼,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
秋季,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是户外活动的最好时期。老年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身体条件好的可以选择爬山、钓鱼、郊游等活动。而体质较差的则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尤其是进入晚秋季节更应如此,不能像年轻人那样采取“春捂秋冻”的锻炼方法,以防寒气侵袭,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复发。
其次就是要合理调整营养,注意饮食卫生。
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食物极易腐败变质。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食物中毒也比较常见,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鲜类食品。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即使达到完全灭菌标准的冷饮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顿再吃时一定要充分加热,否则进食后很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老年人常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浆、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另外,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家务劳动要适度,身体如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知识 篇2
关键词:老年人,农村,健康知识,体检态度
新余市渝水区农村老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差, 虽然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了全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 但预防保健的健康观念仍然淡薄。健康体检是人们在无明显异常感觉或病症的情况下, 定期而有规律地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仪器检查, 从而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早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和某些潜在的疾病, 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1]。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 渝水区已对农村老年人实行了健康体检服务, 然而健康体检率仍然低。为此, 本研究对新余市渝水区某镇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保健知识知晓度及对健康体检态度的调查, 旨在为该地区建立合理有效的老年人健康体检模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新余市渝水区某镇3个自然村的65岁以上老年人79人, 均为常住居民, 排除有精神障碍和患有严重疾病者。
1.2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某镇3个自然村中随机抽取83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方式, 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看懂调查问题者, 则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 回收有效问卷79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3部分:基本资料;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认知;健康体检态度和行动。
2 结果
2.1 老年人基本资料
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低, 家庭月收入少, 29.11%是空巢老年人。然而参与新农合等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率高达96.20%。详见表1。
2.2 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的掌握
72.15% (57/79) 的老年人认为其身体状况好或一般, 15.19%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患病;86.08% (68/79) 的老年人不知道健康的定义及70.89%的老年人不知道血压的正常值;77.22% (61/79) 的老年人就医意识差和选择不看病、自己买药吃或者去小诊所看病;59.49%的老年人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了解。详见表2。
2.3 健康体检态度和行为
87.34%的老年人知道可以免费体检, 但只有60.76%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定期体检, 且认为体检是找出身体不适的原因的老年人占75.95%, 因此大多数人是因看病而进行体检。39.24% (31/79) 的老年人每年做1次或2次体检, 从未做过体检的老年人占10.13%。77.22%的老年人选择去乡镇卫生院做体检, 但大多数做过免费体检的老年人反映体检项目太少, 免费体检流于形式。详见表3。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知识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定义知晓率较低 (86.08%) , 且文化水平越低的老年人, 健康定义知晓率越低。77.22%的老年人就医意识差, 且没有选择正确的就医和医治途径, 即使就医也主要是去乡镇卫生院或县市级医院。因此, 政府应当适当地组织和经费投入支持宣传设施的建设, 鼓励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者加强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例如,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宣传栏, 根据不同季节宣传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采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美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 可以利用电子屏幕、电视录像等多媒体, 也可在村活动室给老年人播放健康教育电视录像[3], 以此提高农村人, 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整体的健康认识、保健意识、健康技能掌握率, 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同时, 政府要重点投入经费建设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院, 改善农村医疗、保健条件, 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意识及提高体检率
健康体检是评估身体健康状况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及早期筛查的一种医学行为与过程[4]。本次调查中虽然87.34%的农村老年人知道有免费体检政策, 但仍有39.24%的老年人认为体检没有必要, 甚至10.13%的老年人从不体检, 50.63%的老年人体检不规律。75.95%的老年人不明白体检的目的和重要性。这说明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农村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和体检意识及需求不适应, 虽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老年人的思想文明和健康保健仍未提高。因此, 虽然政府努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实施农村地区老年人免费体检,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家庭经济困难所导致的老年人不能理解政府怎么会给他们免费体检的原因, 故农村老年人体检率过低, 健康筛查得不到实施, 从而导致大病返穷, 社会资源和金钱的极大浪费。因此, 政府确实应当加大预防、保健重要性的宣传, 加强免费体检的宣传, 以解除老年人和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 争取培养农村老年人健康保健习惯, 以及参加体检的积极性, 最终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节省不必要的错过预防疾病的机会而导致大病发生的治疗经费。
3.3 空巢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根据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2000年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 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22.83%[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空巢老年人占29.11%, 较第5次人口普查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比例高。空巢老年人面临许多生理和心理问题, 急慢性疾病的发生是空巢老年人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6]。调查表明, 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较其他老年人更差。因此, 关注空巢老年人的健康有利于推进老年人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空巢老年人, 卫生机构应对其上门服务, 建立健康档案, 进行家庭随访[7]。
3.4 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建设, 改善体检服务
在此次调查中有77.22%的老年人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做体检, 但参与了免费体检的老年人反映对乡镇卫生院的免费体检服务不满意。其原因有: (1) 医疗设施不足; (2) 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3) 医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存在着技术操作不规范、质量难以控制、效率较低等问题; (4) 体检项目少, 不能满足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1) 注意优化环境, 在休息场所张贴体检流程、宣教资料, 放置随手可取的健康宣教手册, 播放宣教健康知识的音像等, 让受检者在等候中获得健康教育知识; (2)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培训, 使他们能够提出正确的健康状况评估意见和解释体检结果, 并能给出健康促进建议; (3) 增加体检项目; (4) 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 以提高老年人参加体检的主动性[8]; (5) 乡镇卫生院应为老年人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老年人的保健知识的知晓及健康体检其核心是促进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体检是做出健康评估, 制定针对性的个人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的健康促进计划, 并实行追踪服务和干预[9],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瑛, 郭建丽.利用健康体检进行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 :56.
[2]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10) :7399-7411.
[3]王宏涛.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8) :1500-1501.
[4]白书忠.中国管理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 2 (6) :329.
[5]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1.
[6]薛丹, 姜荣荣, 徐桂华.我国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0, 8 (5A) :1198-1200.
[7]祝雪花, 余昌妹, 姜文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5) :69-70.
[8]陈晓玲, 郑云蒸.农民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4) :3-5.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知识 篇3
【关键词】 医学知识;老年保健;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6-02
近些年来,我国的老齡化速度不断加快,原本我国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偏大,这就造成了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偏大,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为了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如何有效提高老年人保健的途径,笔者特意进行了此次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所在的社区,从2009年起至2010年间随机选取314例老人。本次所选取的老人年龄在63-82岁,其中男性168例,女性为146例。这314例老人中身体健康的为78例,本身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为236例。
1.2 实验方法
1.2.1 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 首先对这随机选取的314例老人进行一个初次的全方位体检和诊断,并记录他们此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其中生存质量的评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的调查问卷为《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来评判他们的得分。首轮调查完成之后,建立一个完整的关于这个调查群体的资料库,该资料库的内容涉及所有这些个体的身体状况、患病情况等生理健康状况,个人情感、心理问题等心理健康情况,人际交往、社会关系处理等社会环境状况。该群体的完整资料库创建完毕后,便集中分析该老年人群体中保健工作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充分利用全科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决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2.2 做好疾病的第一级预防工作 对该老年人群体进行医学保健干预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第一级疾病预防措施,即将相应的可能发生的常见的社区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参与本次实验的医务工作者,对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老年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对应的针对保健,让老人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积极地调节老人的心理状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每周定期的举办健康讲座,不断的反馈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保证本次实验中尽量将老年人中可能发生的疾病消灭在萌芽中。
1.2.3 做好疾病的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对那些在本次实验中入选时候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个体,积极的帮助做好临床疾病的治疗和相应的康复训练,建立专门的联系人负责制度和专门的慢性疾病老年个体档案,定期指派医疗人员上门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难题,确保能将疾病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帮助那些因疾病造成一定身体机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2.4 一年后进行回访及评价 对已经建立集料库的所有老年个体,在记录后一年内进行回访,并对他们的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存环境进行相应的得分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实验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中文版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设定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实验不存在失访现象,所有个体均进行了完整的随访。经过一年的医学干预,老人一年后的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环境等各项的得分上都要远远高于干预前,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目前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国民总体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提高[2]。若果仅仅只是延长了平均寿命,而未做好相应的老年人的保健工作,使得仅仅是寿命上的延长而未涉及生活质量上的提高,这并不能满足现代人群日益增长的对于健康保障的追求[3]。本次实验,将全科医学的知识用于老年保健的指导中,也是为了尝试对我国的老年保健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相应的探索。本身我国的老年人对于如何进行保健就缺乏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相应的指导,再加上地域原因、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许多老年人走进了保健的误区。而全科医学知识的强力介入,为那些急需相应的专业医学知识进行指导的老年人指明了方向。从本次实验也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医学干预,老人一年后的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环境等各项的得分上都要远远高于干预前,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这一结果也充分显示了,利用医学知识进行老年保健指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是进行干预后,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融洽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这对如何处理留守老人的社会、心理问题也具有启示意义。综上将医学知识应用于指导老年保健将极大地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慧诚.如何利用医学知识指导老年保健[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232-233.
[2] 孙丽.社区服务中的老年保健[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9.
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 篇4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见中老年人在家里面的重要性。所以中老人养生保健常识也备受关注,就此分享一些中老人养生保健常识方面的知识。合理膳食是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关乎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其中,“合理膳食”是基础。中国营养学会新近制定了中国居民健康饮食原则,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类热源营养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70%、脂肪占20%、蛋白质占10%。老年人体质较弱,总体机能下降,决定了他们所需的营养素与年轻时有所不同。
针对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应注意以下情况:
一、食物宜粗细搭配。因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牙齿不好,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其消化吸收。
二、营养成分宜合理,以提高机体代谢能力。充足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使各种代谢酶的功能加强。特别是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有抗氧化作用,能消除有害的自由基,防止和减少细胞受损,推迟衰老。海带不仅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还含有钙、磷、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纤维素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花生、芝麻、核桃是老年人补脑护脑的三大营养食品,可多食用。
三、牛奶、大豆及其制品,可以抑制细胞脂质的氧化,抵抗人体衰老,是餐桌上必备的食品。骨头汤还能缓解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预防筋骨挛痛和膝脊痛,防止人体老化。此外,老年人代谢机能降低,体力活动较少,以每餐八九分饱为度,七成饱为佳。
老年人应该怎样养生保健:
现在,很多老年朋友对自己的健康特别在意,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少老年人在保健养生方面仍存在很多健康误区。老年人根本就没有留意到这些养生误区。那么,老年人如何养生才更健康科学呢?
误区一:习惯“闻鸡起舞”
中国人较勤奋,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影响,大多数爱锻炼的人都有晨练的习惯。但是清晨并不是中老年人较适宜的锻炼时间。
首先来看外界因素:一是植物在夜间吸氧,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树木多的地方,早晨集聚二氧化碳较多。二是夜间逆温层出现较多,致使清晨空气不佳。在夜间,风速较小,近地面数百米的空中出现逆温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污染物滞留在地表上方,难以扩散。秋、冬、春三季,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左右最不易扩散。三是寒冷刺激本身可诱发血管痉挛,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引发血管栓塞或梗死。
其次再来看人体内在因素:由于一夜没有饮水,清晨血液很粘稠,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险性;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脏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早晨9~10时还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刻,因而早晨是中风、梗死的好发时间,医学上称之为“魔鬼时间”。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在早晨做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早晨可做较轻量的锻炼,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舞剑、散步等。
那么,什么时候是适宜的锻炼时间?下午4~5时左右最佳,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因为此时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均较强,尤其是心率、血压都较稳定,最适宜进行体育锻炼。从外界环境讲,此时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比较充足,气温也比较适中,利于锻炼。
上班族如不能在下午锻炼,可在晚上9~10点左右锻炼。此时锻炼,可使大脑彻底放松,缓解精神紧张。晚间锻炼还可消耗多摄入的热量,减少夜间脂肪的储存。
误区二:爬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爬山对人的呼吸、心血管系统虽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中老年人膝关节的不利影响较大。“人老先老腿”。年过40岁的人,大多都有髌骨软骨软化。据调查,55~64岁的人85%都有一个或多个关节的老年性骨关节病,其最基本的发病原因是关节软骨的老化和磨损。腿弯曲时,膝关节所负重量是身体重量的3~5倍。在关节软骨已发生退化的情况下,过多负重屈伸活动,会加剧关节软骨的磨损。
因此,中老年人应采取既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较好锻炼作用,又不加重关节负担和磨损的运动形式。
误区三:身体不胖不瘦,不需要锻炼
身材看上去比较标准的一部分中老年人往往自以为身体健康,加上有了年纪自然产生惰性,不大高兴“动”,很容易就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专家指出,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体成分或其他健康指标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可能不正常。
体成分的不正常即体内脂肪的比重不合适。有些女同志外形看上去挺苗条,但一测成分,体脂占的比例仍过高。体脂比例过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脂肪的绝对量较高,另一方面是肌肉成分少,因而脂肪相对含量较高。而苗条的女同志主要是属于后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锻炼不够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肌纤维逐渐减少造成的。
对体重指数正常者,锻炼可改变体成分及肌肉脂肪结构比,并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
误区四:鸡蛋内含有大量胆固醇,不宜食用
血液内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人们对这点了解较多,但对胆固醇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必需物质缺乏了解,所以出现了不吃鸡蛋的误区。
人体每日要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和新生。以血液中红细胞为例,每天要更新0.8%.组成这些新生红细胞的细胞膜,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胆固醇还是合成肾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并参与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胆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膳食中胆固醇的含量不要限制过严。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正常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以不超过300毫克为宜;低密度脂蛋白高和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克。
鸡蛋内虽然胆固醇的含量较高,但它也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建议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低密度脂蛋白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两天吃一个鸡蛋比较合适。误区五:植物油是“素油”,多吃点没关系
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过剩,摄入热量过多。许多人知道不能多吃肉,却忽略了过多食用植物油造成的问题。王陇德副部长说,其实,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热量高于猪肉一倍多,是圆白菜的40倍。有专家做过测算,如每天多摄入5克(1/10两)油而不被消耗掉,10年后则多长10公斤。平均每年多长1公斤。
有位糖尿病患者,家属为其准备夜宵,为了让他少吃半个馒头,给他煎了两个荷包蛋。其实,这两个油煎荷包蛋比那半个馒头要多出500千卡的热量。使用这种食谱,糖尿病就无法控制。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油脂类在最顶层,每天每人不应超过25克(半两)。
据北京市调查,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食用植物油83克,大大超过了推荐的摄入量。按此统计,北京的居民每天从植物油中多摄入500千卡的热量,而要消耗掉这500千卡的热量,每天必须快走一个半小时或慢跑一个小时,否则,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会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引致肥胖。因此,必须格外注意植物油的摄入量。
膳食宝塔还显示,碳水化合物(粮食)应是人类最基本的食物,是每天食物结构的主要成分。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每天进食谷物仍应占其摄入总热量的50%~60%。粮食吃得越少,食用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越多,供给的热量越多,心、脑血管并发症就越多。
养生的十六字方针: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戒酒
老年保健知识 篇5
一、老年心理健康保健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社会角色转变,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丧失;
3、丧偶、孩子的不孝、与后代的代沟、退休所造成经济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孤独感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特点
第一,热爱生活和工作;第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第三,情绪稳定、适应力强;第四,性格开朗、通情达理;第五,人际关系适应力强。
(三)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健康新标准”:机体健康“五快”+精神健康“三良” : 机体健康“五快”
1、食得快:反应食欲好,口腔牙齿健康,咀嚼吞咽功能良好,上消化道功能健全;
2、便得快:大便通畅,没有便秘,下消化道功能健全;
3、睡得快:心理状态平稳,神经系统稳定,无焦虑抑郁情绪,无睡眠障碍;
4、说得快:大脑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健全;
5、走得快:骨骼肌肉健康,中枢神经系统无障碍。精神健康“三良”
1、良好的个性;
2、良好的处事能力;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有效率的生活。
(五)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各种途径使老年人回归社会。
如上老年大学,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社团组织,为社区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做顾问等,总之,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去,重新建立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找回自身价值;也可开阔眼界,舒缓身心,促进躯体健康;工作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同时,全社会应更多的了解老年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应充分利用。
2、调节好情绪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
老年人应客观唯物的面对老化这一现实,调整心态,克服自身消极情绪;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和衰老;利用自身优势,再创造自身的价值。
3、和谐的家庭关系
一方面,老人应做好自我情绪的控制,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应给予老人适当的心理支持,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及代际关系。
二、膳食与保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不合理不科学饮食逐渐成为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众多因素的评估结果: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60%;遗传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5%;膳食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3%;医疗条件的影响因素仅占8%;其他因素占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文明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全球每年死于此类疾病者占死亡总数的45%左右。所谓“文明病”是指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西方称之为“五病综合征”。
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饮食是其中关系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膳食习惯应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而每种营养成份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所以要合理搭配各种食物,达到营养全面均衡;
(2)谷物含营养素较全面,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3)注意谷物种类的均衡摄取;注意谷物的加工和烹饪方式,尽量不破坏谷物的营养成分;
(4)指南建议,每天应摄入谷物300-500克;(5)食物多样性,营养全面
(6)合理搭配:粗细搭配、主辅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1)蔬菜水果不可相互替代:水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如蔬菜,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果胶等物质;
(2)膳食纤维的良好保健作用:
1)膳食纤维是一类难以被人体消化的多糖,是维生素、半维生素、木质素和果胶的总称; 2)在肠道中吸附和稀释致癌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预防消化道肿瘤;
3)膳食纤维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病; 4)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
5)膳食纤维可吸收肠道水分,保持粪便容积和柔软度,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避免老年人便秘;
6)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膳食成份,被人们称作第七种营养素。(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蔬菜和薯类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
(2)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我国居民普遍缺钙,老年膳食中钙的摄入尤其不足。营养学会推荐老年膳食钙的供给量标准为800毫克/天,每100克鲜奶中含钙100毫克到120毫克,奶酪中含590毫克,每100克大豆中钙含量为200毫克到370毫克,豆腐为180毫克到240毫克;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进食奶类或奶制品100克,豆类、豆制品50克。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1)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蛋白质还有维持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运载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2)禽蛋瘦肉含有优质蛋白质,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3)鱼类的蛋白质含量为15%-20%,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海鱼可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禽和牛羊肉中含优质的动物蛋白,脂肪含量很少,适合老年人食用;(5)猪肉,尤其是肥猪肉,脂肪含量达40%-60%,老年人尽量少吃为宜;
(6)肥肉和荤油中含有大量对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食用易产生肥胖、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应少吃肥肉,烹饪时多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7)蛋黄含钙、磷、维生素A、B等,蛋类含一定量的卵磷脂和较多的胆固醇(约250mg/个),为避免胆固醇过量,老年人两天吃一个为宜;
(8)老年人每日摄入禽、畜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为宜。
为帮助老人合理安排每日的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形式提出了中国居民各类食物的适宜消费量。宝塔分五层:谷类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为第二层,每天应分别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日应吃125-200克,其中鱼虾类50克,禽畜肉类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
现状:老年人饮食结构不科学,造成食物能量摄入过多,而体力活动相对较少,能量消耗减少而出现肥胖。2002年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已超过全天能量摄入的30%,促进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如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发生。2002年全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正常值在18.5-23.9之间。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普遍存在食盐摄入过多的现象,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3.5克。调查资料表明,人的血压与食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
7、饮酒应限量
过量饮酒可引起高血压,且与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克,女性不超过20克。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生吃的食品要清洗干净,餐具要保持清洁,就餐环境要符合卫生标准,烹调食品要达到有效安全的温度;
不可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严格执行说明书,短期冷藏易腐食品,注意冰箱食品储存符合卫生要求,避免冰箱污染。
三、运动与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进入老年后,科学有效规律持久的健身运动可以有效调节身体各脏器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制,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康复,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手段。
(一)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意义
1、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1)可以有效增加机体脂肪消耗,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可以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有效减肥;(3)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预防高血压的发生;(4)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加快心脏功能康复;
(5)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患肢肌力,锻炼肢体的协调运动,加快肢体的康复;
(6)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呼吸的频率加快,深度加强,长期坚持可以锻炼呼吸机,增加肺活量,增加有效通气量,最终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7)可以加快胃肠蠕动的速度,增强食欲和食量,加快胃肠道血液流速,改善胃肠道功能;
(8)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9)增加肌肉和骨骼强度,加强韧带柔韧性,增强关节灵活性。
2、延缓衰老
衰老的一个重要学说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产生,老年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使其在体内大量的蓄积,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死亡。有氧运动可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数量增加,有助于推迟肌肉、心脏和其他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老化,延缓机体器官组织的衰老过程。
3、增强机体免疫力
运动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活性明显增强,使机体具有更强的抵御外界各种病原菌的感染的能力,4、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健身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可使老年人心情愉快,眼界开阔;群体性运动,如扭秧歌、跳健身舞,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消除孤独感,减轻抑郁情绪,所以运动也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某些心理疾病的方法。
(二)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形式
1、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老年人群,比如爆发力强、对抗性强的运动、极限运动都不适合。总体来说,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分为三大类:有氧运动、静力运动、柔韧运动。
2、有氧运动
(1)有氧运动是指能够增强人体内氧气的吸入、输送、利用的耐久性运动;(2)有氧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而有节奏;
(3)适合老年人的有氧运动有散布、慢跑、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游泳、健身操、扭秧歌、钓鱼、门球、乒乓球等;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
(5)老年人每周最好进行三到五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
3、静力运动
(1)静力运动是避免肌肉萎缩的最主要运动方法,除增强肌肉力量外还可减少骨质流失;(2)运动方式可以是哑铃、举重等简单器械练习,甚至是自制机械;(3)建议老人每周两到三次静力运动,每次10-20分钟。
4、柔韧运动
(1)可以降低因年老引起的肌肉僵硬,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力;
(2)主要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瑜珈、舞剑等;建议老人每周进行3-5次柔韧运动,每次10分钟。
5、运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动静结合:老年人既需要消耗一定热量的运动,又需要安静内修,最终达成身心协调;
(2)掌握强度,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感到轻度疲劳,但无持久性心悸及气短胸闷,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运动过度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部不适,疲劳、食欲下降、睡眠变差。
确定运动量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运动时心率,具体方法是1)计算极量心率(最大耐受心率)=220-年龄(次/分);2)运动靶心率(运动时最佳心率)=极量心率×60%-70%(次/分)。例如70岁老人最大耐受心率是220-70=150次/分,运动时最佳心率为150次/分×60%=90次/分。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简单运动开始,从小剂量低强度开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4)讲究锻炼的时间和环境: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练,从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无论是身体的适应能力还是生物钟的调节规律,下午和傍晚是最适宜运动健身的,此时最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环境选择上,室内室外均可,室外更好,要根据天气和自身身体状况而 定。
(5)掌握健身禁忌证:没有被药物有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尚未平稳控制的心功能衰竭、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糖病人、未被有效控制的哮喘病人、肝肾功能不全者、骨折未愈合者。
四、吸烟与保健
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90%的肺癌、7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25%的冠心病与吸烟有关。
(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分类
香烟点燃以后产生2720种化合物,其中的有害物质大概分为六大类,1、醛类、氮化物、烯羟类: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3、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属毒性物质;
4、放射性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甲醛:具有加速癌变作用;
6、一氧化碳:降低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
(二)吸烟的危害
1、致癌:焦油等致癌物质造成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吸烟者呼吸道任何部位甚至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吸烟还与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有关;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危险性接近于不吸烟者。
2、破坏气道防御机制:吸烟者容易患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3、成瘾:尼古丁诱导成瘾,产生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大量吸入可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氧耗甚至诱发心绞痛。
4、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一氧化碳竞争性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引起组织器官缺氧。
5、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形成。
6、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消化性溃疡愈合。
7、影响骨质形成: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易发生骨折。
(三)戒烟
吸烟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烟等于自救,是法国国家戒烟委员会和烟草预防办公室在巴黎举行的第30届法国医学沙龙上对所有吸烟者发出的警示和呼吁。
1、戒烟的益处
戒烟5~15年,中风的危险性降到从不吸烟者水平;戒烟10年,患肺癌危险性比继续吸烟者降低50%;患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的危险也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胃溃疡的危险也得到降低;戒烟15年,患冠心病的危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后死亡总体危险恢复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因此,任何时间戒烟都不算迟,而且最好在出现严重健康损害前戒烟,因此应呼吁老年人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戒烟运动。
五、临终关怀
临终者需要关怀,一个生命在婴儿的啼哭中诞生,在亲人的哀痛和泪水中结束,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给予死亡不同的描绘,但生命的终结总与黑暗、恐怖分不开,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惧怕死亡,忌讳死亡,临终者恐惧、孤独、绝望、渺茫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加之病痛的折磨,生命最后的旅程显得艰难而悲凉,所以临终者需要关怀。
(一)临终关怀发展史
临终关怀始于中世纪的欧洲,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重病者可以在这里得到教士和修女的照顾,死后也会得到妥善的善后料理,此时的 临终关怀仅限于宗教意义上的慈善举动;
1967年,英国修女兼医师桑德斯在修道院照顾一个濒临死亡的年轻人,在整个照顾过程中感受颇深,于是首创临终关怀医院,并在以后的几年里将这项服务传遍欧洲,传遍美国,20世纪90年代,临终关怀发展到亚洲;
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成立,至此,临终关怀成为我国医学领域一个新型的分支学科;
(二)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通过缓解性的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给濒临死亡的人生理生、情感上、精神上全面的照顾和抚慰,使他们平稳、舒适、安详,有尊严的走过生命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是有组织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三)临终关怀的对象
临终关怀的对象通常是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病情无法逆转,生命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的病人;
1995年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统计,临终关怀病人中癌症者占60%,心脏病相关病人占6%,艾滋病者占4%,肾脏病者占1%,老年痴呆者占2%,其他疾病占27%。
(四)临终关怀团队
临终关怀由一支专业跨学科团队实施,其中包括内科医生、专业护士、麻醉师、药剂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牧师、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和家属。
(五)临终关怀内容
1、满足病人的要求
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对其病情已经没有逆转的作用,医院的程序化、技术化给他们更多的感觉可能是冰冷和绝望,因为很多人清楚那些技术挽救不了生命。此时,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可以帮助他面对死亡,告诉他这段路程是每个生命必须的经历,他不是一个人,告诉他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痛的折磨,而身边的人会用各种办法让他免于痛苦。临终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丧失和离别,病人在情绪上呈现阶段性的变化,心灵的抚慰是最大的需求,而提供这样的需求,需要工作人员的同情心还有经验和技巧。此时,或许抚摸和倾听比药物更有效,很多医院用鲜花装点病房,用音乐和香粉将生命最后的乐章烘托得温暖芬香,而不是一片死寂,让病人感觉到生命,从始至终是个美好的过程。
2、给予丧亲者关怀
临终关怀不仅在于帮助病人舒适安宁的走到终点,还要关照处在特殊情绪中的家属,他们既有照顾病人的劳累,又有即将失去亲人的心理压力,病人安然辞世,身体心灵都得以解脱,而他们却会久久的留在悲痛的情绪里。帮助丧亲者最有效的帮助是和他们保持真诚的关系,倾听他们的诉说,由衷的宽慰,帮助他们走过悲伤的日子,克服消极的情绪,开始新的生活。
(六)临终关怀团队成员要求
中老年人保健知识(绝对有用) 篇6
一、几种常见的中老年人易患疾病
(一)、高脂血症 高血脂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血脂主要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治疗上主要采用
一、限制糖的摄入。常见的低脂食物主要有下列数种
1、豆类食品
2、洋葱、大蒜。
3、香菇、木耳。
4、茶叶。
5、燕麦粉或片。
6、海生物。
7、植物油。
二、通过药物治疗。当饮食疗法不能将血脂。例如他订类(如舒降之)和贝特类(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二类降脂药。
(二)、糖尿病 是由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血糖控制不好,可并发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足溃疡等;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失明、肢端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健康及生命。
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虽目前不能治愈,但能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涉及教育、饮食、运动、药物以及血糖、尿糖监测等多个方面,强调综合防治,各种治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为此,糖尿病病人必须做到: 1接受自我保健教育
2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监测血糖和尿糖
4按医生要求准确使用药物治疗
5每年接受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事项:
1、一定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和进行复查。
2、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最好食用低纳盐。同时还要限制脂肪类食品的摄入,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和绿色蔬菜。
3、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当收缩压≥140mm+g或舒张压≥90mm+g,并持续状态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4、保持适当的体重,特别是肥胖的患者,要经常进行体重监测。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尽量不喝咖啡。
6、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进行快步、慢跑、爬山、太极拳、运动操等活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
二、中老年人的健康指导 1 精神指导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2 饮食指导
三高(即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应积极提倡以预防为主的饮食。一般以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适量的鱼、虾等蛋白质,充足的蔬菜水果,达到营养均衡。禁忌烟酒。根据老年人较常见的一些疾病具体指导如下。(1)、心血管疾病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富含纤维素饮食有利于保持排便的通畅。餐后禁立即就寝;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以免胃胀蠕动缓慢,影响消化吸收,横膈上移心脏活动受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疾病。(2)、高血压病 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可采取循序渐进的的方法,慢慢适应。因为钠盐食用过多,会引起水钠潴留,造成血容留增多,心排出量增多,血压增高,加重病情。(3)、糖尿病 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自觉遵守饮食计划;避免进食高糖食物。定时进餐避免低血糖。饥饿时可增加蔬菜和豆制品等副食。3 运动指导
生命在于运动。预防衰老的首要问题是改善循环。老年人完全不运动不行,运动过度也不行。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运动量 以每天活动后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无疲倦感为宜。一般开始每周可1~2次;每次时间15~20min。逐渐增加至每日1~2次;时间可达0.5h以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慢跑、爬楼梯等运动。注意(1)不饱餐后或饥饿时活动。(2)不进行剧烈活动。(3)活动时间不宜过长(4)气候变化大,太冷或太热时不宜户外活动。(5)活动过程中注意有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不适。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及健康卡,出现上述不适及时终止活动,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4 睡眠指导
老人的睡眠时间多在6h左右,中午小睡0.5h,易右侧卧位。避免各种不良的紧张刺激,持续紧张易造成失眠。临睡前保持环境安静,喝杯温牛奶,温水浸泡双足,睡前不宜看恐怖小说及电视,可听些优雅的轻音乐,渐渐安然入睡。醒后起床的动作要提倡“3个半分钟”,既醒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坐在床边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以避免引发脑溢血等心脏血管疾病。5 家属参与
浅谈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 篇7
伴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 中国人口也迅速步入老龄化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全球是极为少见的, 这种趋势及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由于缺乏对老年人保健用品的正确认识, 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研发工作十分滞后, 通过本研究引发从事产品设计的相关人士对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重视, 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
一、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现状
据统计, 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达1.5亿人, 按照每人每年消费1000元的保守估算, 老年人用品的市场价值已达1500亿元, 而目前我国的老年保健用品和服务产业才刚刚起步, 在各方面的专项产品亟待开发, 其市场现状如下:
一方面, 市场难以满足要求。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市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老年保健用品产业仅处于初步阶段, 老年人保健专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够。老年人所需要的保健用品种类是多样的, 不但包括健身用品类, 如练功服、太极服等;生活日用品类, 如电子体温计、发光挖耳勺、定时提醒药盒等;还包括家庭保健用品类, 如降脂强心卡、充气电视枕等。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仅有一些经营老年用品的小店铺, 且种类仅限于拐杖、健康称等传统商品。城市购物城、商场等经营的老年保健用品有足浴器械、保健枕等, 但均为兼营, 品种单一, 不易查找。大部分城市很少能够找到老年保健用品的专卖店。就全国老年保健用品市场而言, 存在生产厂家数量少、规模小、品种不全、市场占有率低的现象, 老年人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
另一方面, 老年保健用品市场问题繁多。 (1) 遭遇信任危机。目前我国老年保健用品的市场开拓异常艰难, 因为某些企业把保健用品广告做得很夸张, 吹嘘得比药品还神, 大多还拉上三五个老年人搞“现身说法”, 使得本来前景看好的老年保健用品市场陷入了失信的怪圈, 广大消费者对于保健用品的功效多少都表示怀疑, 这使得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产生了不小阻力, (2) 缺乏老年保健用品研发的战略眼光。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随着听力、视力、活动能力等各种身体机能的下降, 对于老花镜、助听器、按摩器具、医疗保健等产品需求越来越大, 但我国很少有企业专门开展老年保健用品方面的研发和生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发展空间, 阻碍了该领域设计水平的提高。 (3) 老年保健用品“火爆”中有隐忧。虽然保健用品成为我国老年人消费支出的大头, 但我国保健用品市场却存在鱼龙混杂、质量不一、价格混乱、急功近利等诸多问题, 大量抄袭、模仿、粗制滥造的保健用品充斥我国市场, 使得老年人无所适从, 产生了一定的市场危机。
总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形成了老年人保健用品的巨大市场, 为老年保健用品产业提供了契机, 但目前市场的现状却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除了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经营者对该群体不够重视, 消费者没有正确认识保健用品之外, 主要问题在于该类产品的设计方面, 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消费的作用。
二、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探索
1. 设计理念。
产品的设计理念有多种, 对于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而言, 其关键的理念在于产品的人性化和产品的宜人性两方面。一方面, 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从使用者出发, 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各方面的需求, 体现以人为本, 注重产品的人性化, 老年人保健用品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四个方面。另一方面,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除了注重产品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等设计因素外, 对于产品的使用和操作方面, 也需要考虑如何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这就在于产品的宜人性。在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到人、机、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需要协调好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产品的功能。
这里谈及的产品的功能即指产品的技术功能, 是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 也是所设计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新的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过程中功能是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他的产品造型、结构、色彩的考虑都应以保证产品功能的充分发挥和顺利实现为前提, 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产品设计需从功能入手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分析, 加深对老年人消费群的理解, 通过功能分析入手进行产品的功能设计, 探索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 在功能水平合理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新的功能系统。
3. 产品造型。
产品的外型就好比人的身材, 身材的好劣对人外形的美观极为重要。这里, 设计师所进行的老年保健用品的外型设计也是该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后产品形态美的主要载体。老年保健用品外型的设计主要就是指该产品形状的设计, 形状要富有美感并能应用的形体新设计。在老年人保健用品的外型设计过程中经济、实用、美观三者并驾齐驱, 不能单顾一方而忽略其他, 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前提下, 同时满足这三点要求才称之为好的外型设计。
4. 产品色彩。
色彩的选用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选用的优劣, 对于表现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质量、满足老年人消费群体的审美要求、增强产品吸引力、协调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平衡和提高保健用品的使用效果、创造愉悦的使用心境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老年人保健产品的色彩选用的最终目标就在于让老年人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安全感的同时, 感受到产品所表现出的生机、活力, 使受众心情舒畅愉快, 色彩上不可过于对比刺激, 但是, 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要一改以往大多数老年产品颜色黯淡、色彩单一的缺点, 增加一些时代感元素的应用。
5. 产品细节。
细节的设计是一款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中, 同样要注意产品的细节问题。作为该类产品的设计师, 不能片面地认为老年人不需要流行、不需要时尚, 老年人保健用品只要能用就可以了, 有没有细节无所谓、细节的好坏也无所谓等等。若将此想法运用到设计中, 只能使我们设计的产品陷入绝境。真正的优秀的设计师, 面对任何层次的消费人群、任何种类的产品都需在产品的细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
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师在了解当前市场、科研、生产态势的基础上, 将我国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经济状况, 以及当前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此进行新产品定位的依据, 在脑海中将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多种因素不断进行“碰撞”“整合”, 每一个“碰撞点”都是推进产品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因。导致新产品设计的“碰撞点”可能
浅析色彩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对于味觉的影响
王寒烨 (河南农业大学艺术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食品包装有限的空间内, 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各种食品的味道和口感, 并通过了解人类自身对色彩的感觉, 对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从而激发消费者的食欲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关键词:食品包装;色彩感觉;味觉暗示
当人们来到商场购买商品, 首先吸引消费者目光的是商品包装, 而食品的包装更可以使人感到是否可口, 味道什么样, 包装形象设计的诸多因素中, 色彩为视觉表现的最敏感因素。一个好的食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感到食品的味道, 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食品包装与日用消费品包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食品在表现产品属性的同时, 必须充分表现其食欲和知觉联想, 如果不注意食品包装上表现食物味道的属性, 其包装也就不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食品包装在有限的空间组成, 在有限空间表现出这个食品的味道感, 不是件容易的事, 抓住色彩的应用是重点。食品的包装应该表现出食品的本质, 让人一看就能感觉到食品的味道。在包装上, 形式要达到美感, 除要符合包装造型的美, 画面经营位置的美, 图案、文字、色彩、线条的秩序美, 以及在整个过程中的宾主、均衡、方圆、疏密等对比的美之外, 还要符合下述要求:形式要服从商品的需要, 突出商品的概念, 即商品个性与特点, 据商品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不能概念化和简单化。如何为产品选择合适而又美观的包装颜色, 在设计和搭配时就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时, 产品的功能特点和它的使用环境就应该被充分考虑。色彩纯度的高低, 色调色彩的冷暖等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下是给人不同的感受.在你面对玲琅满目的食品时, 通过设计使其色彩更加完美和丰富。成功的食品包装不但能迅速的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而且能让人觉得包装内的食品新鲜美味, 产生立即购买的冲动。这就是食品包装的味觉暗示在起作用。
人们的味觉除了有甜、咸、酸、苦、辣之分外, 每种味道之间又有浓和淡的分别。如果在包装上表现这么多的味觉, 并且还要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味觉信息, 设计者就要根据人类自身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来进行表现:
红色的果实象征着成熟, 并且能给人带来甜美的口感, 所以, 红色在包装上主要用于传递甜的味觉。红色还能给人带来热烈、喜庆的心理感觉。因此, 在食品、烟、酒包装上应用红色, 有可以使其拥有喜庆、热烈的含义。黄色可以让人想到到刚制作
是用户需求的变化、新材料的出现、生产技术的革新, 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思想、观点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 使得产品的功能、外形、结构、色彩、材质等等各方面产生变化, 对产品的设计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影响。
三、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设计的发展预测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以及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必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市场潜力的巨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和跨国企业的关注, 就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市场而言将有如下趋势:
一方面,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国内外企业对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更加关注, 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成熟和规范, 老年人需求范围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也促使老年产业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从而和儿童用品、妇女用品一样,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外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 我国老年人保健用品将会朝高科技、高度人性化、多样化、多功好的糕点, 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因此, 食品包装在表现食品的香味的时候, 多用黄色。而橙黄色介于红与黄之间, 在食品包装上多用于传递如橙子, 橘子等甜而略带酸味的食品的味觉。而表现嫩、脆、酸、新鲜等口感与味觉一般都以绿色系列的色彩来表现。而用彩色传达口感上的浓或淡, 设计者主要靠对色彩的强度和明度来的把握来表现。比如:用颜色较深, 较亮的红色来表现甜味较重的食品, 用色彩, 亮度适中的红色来表现甜味适中的食品, 用接近于黄色的红色来表现甜味比较淡的食品等。另外还有一些食品或饮品是用该食品的本色来表现其味觉的, 如咖啡、巧克力一类食品就用食品本色的深棕色来表示。
通过了解人类自身对色彩的感觉, 可以非常容易地在食品包装上表现食品的味感道。而表现食物的味道感, 作为色彩的补充还可以通过对包装容器造型、材质和包装上的图形画面来表现。比如用冷色系的颜色加上硬质风格的图形, 折叠型的纹样来表现口感松脆的食品等。此外在食品包装上照片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特别是一些本身形态较好的食品, 可以通过用照片展现食物整体或局部的细节来激发消费者的食欲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色彩在食品包装设计里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能使消费者第一眼就对整个包装产生一个大的印象。当人们看在到一种颜色时, 可以使人联想到和这种颜色有关的记忆或相关的物品。某些色彩能给人美好的味觉暗示, 也有些色彩恰恰相反。例如黑色, 灰色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苦涩的感觉, 而深蓝、青色能使人感觉到咸味, 较深的绿色会使人产生一种酸涩的感觉……如果要在食品包装中大量使用这些颜色就一定要慎重了。
包装色彩的最终的确定要考虑到食品的味道、口感, 而产品本身的档次和与同类型产品的区别也不能忽视。食品包装的最终效果应该做到既能传达产品本身的特色, 又能和谐的组合色彩, 在味觉上对消费者产生心理暗示。
色彩是表现食品包装味觉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食品包装来说怎么样利用色彩来更好的表现产品的味道、品质, 从而给消费者良好的心理暗示,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色彩心理在设计中的应用》田华强《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3期《色彩心理效应浅析》吴鹏《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能化等方向发展, 其设计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 未来针对我国老年人而设计的保健用品将日渐增多, 由此而产生的设计竞争则愈加激烈。如何设计与开发出真正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保健用品, 在激烈的竞争中据一席之地, 是值得所有致力于老年保健用品市场的企业、经营者以及所有从事此方向研究的设计师深思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我国将涌现出一大批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顺应老年人需求, 投身于老年人保健用品的设计研发人员, 推动我国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甚至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卢抗生.中老年应付方式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09)
[3]吴振云.我国的老年心理学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 (05)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篇8
联合国卫生组织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我国历史传说中论述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故事也很多。如“杯弓蛇影”的故事,“伍子胥过昭关”焦急惶恐一夜之间须发尽白的故事。它们都说明我国古代就有人已经注意到心理作用能致人生病,认识到加强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一个老年人只有既在生理上健康,又在心理上健康,才能真正健康长寿。
老年心理保健的特别重要性和老年人特定的心理密切相关。这就是:人步入老年期后,除了心、肝、肾等脏器会发生变化,体力衰弱,发白齿落外,神经系统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随之产生种种特殊的老年心理病。如:有的因失去原来的社会地位,产生颓废情绪和失落感;有的因丧偶、失子、离友或因子女不体贴自己,产生孤独感;有的意识到今不如昔,全面老化,产生衰老感;有的因面对环境改变难以适应,惶恐不安,产生焦虑感;有的因年迈体弱智衰,无所作为,产生无用感;有的因怀念旧事旧友,追忆过去,产生怀旧感;有的因深感己不如人,力不从心,产生自卑感;有的因恐惧心力衰竭,死神逼近,产生死亡感;有的疑事疑人疑病,猜疑心重;有的居于弱者地位,嫉妒心强。上述心理,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而这些心理若任其长久保持,便会使人心理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目前,世界各国发病率都很高的癌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便常常是因心理失调所致。大量研究材料还表明,人所患的某些疾病,不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产生,而是人体不能应付环境刺激的结果,尤其是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中的紧张刺激而产生心理失调的结果,有的人还会因此而得老年精神病。
由此可见,心理保健对老年人是何等的重要!
心理保健最重要的是自己依靠自己,即自我保健。一个退休者如喜欢回忆往事,应多回忆自己光辉的历程、成功的事业和愉快的时光,少回忆那些令人烦恼和不愉快的事;对于眼前状况,则要少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忧,努力做到心胸豁达、开朗。平常,可以读书、绘画、种花、养鸟、钓鱼、下棋、探亲访友、撰写回忆录等,或参与有兴致而又不紧张不太劳累的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使精神有所寄托,思想有所追求,生活丰富多彩。这些对保证心理健康都大有裨益。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知识】推荐阅读: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10-03
社区老年人的保健09-20
老年人的夏季保健11-03
社区老年保健的体会11-23
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10-20
老年人运动保健误区11-15
老年人要重视口腔保健05-11
老年人保健品主持词12-16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治疗论文05-21
2022年老年人保健工作计划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