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2024-10-03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通用14篇)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篇1

有人可能认为养生就是注意别得病,也就是属于健康人的问题。其实,养生连着你我他,包括所有人呢!尤其是以下人群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

健康人群未病先防 第一是健康人群,中医称为「平人」。中医的治未病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就是未病先防。健康无病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些的,从来没有得病去过医院的,自己感觉体质良好甚至全身有用不完的劲,在他们意识里,可能认为疾病和自己没有关系,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强调的未病先防,尤其是要引起这部分人的重视,让他们知道疾病人人都有可能得的,平时不注意养生保健,不定哪天疾病就会找上门来,等得病以后就要花钱买罪受了!

亚健康人群及时调养 其次,应该注意养生的是亚健康人群。亚健康是近年来比较时髦的名词,亚健康人群,就是你已经开始时不时地感觉不舒服了,但还不能扣上某某疾病的帽子,比如常常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了、糖耐量降低、血脂有点高等等,这已经是疾病的信号开始出现了,提醒你再不注意就该得病了。这时候养生得当,完全有可能使亚健康状态逆转的,反过来,若不注意养生,那就直接大踏步往疾病方向发展了。

慢性病患者已病防变 第三部分人群就是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慢性肝炎、风湿类风湿、乳腺增生、甲状腺疾病、女性盆腔疾病、男性前列腺炎患者等等,这些疾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为止都没有治愈的办法,不能完全依靠医生或者药物,所以老百姓才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可不要小看这七分养,调养得当,疾病就会稳定,并发癥出现得晚,甚至不出现,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带病长寿,这就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得病很多年,但没准还能高寿的原因。比如糖尿病,发病率非常高,是常见病,而且中西医都没有治愈的办法,有的人就不以为然,认为反正也治不好,孰不知若控制得好,养生得道,一样可以带病长寿,可是,控制不好,不注意养生,各种可怕的并发癥就会接踵而来,如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等,非常痛苦,甚至可以夺走生命。

如此看来,以上这三部分人群,已经包括了所有人群,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应该注意养生。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篇2

关键词:老年人,农村,健康知识,体检态度

新余市渝水区农村老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差, 虽然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了全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 但预防保健的健康观念仍然淡薄。健康体检是人们在无明显异常感觉或病症的情况下, 定期而有规律地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仪器检查, 从而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早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和某些潜在的疾病, 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1]。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 渝水区已对农村老年人实行了健康体检服务, 然而健康体检率仍然低。为此, 本研究对新余市渝水区某镇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保健知识知晓度及对健康体检态度的调查, 旨在为该地区建立合理有效的老年人健康体检模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新余市渝水区某镇3个自然村的65岁以上老年人79人, 均为常住居民, 排除有精神障碍和患有严重疾病者。

1.2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某镇3个自然村中随机抽取83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方式, 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看懂调查问题者, 则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 回收有效问卷79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3部分:基本资料;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认知;健康体检态度和行动。

2 结果

2.1 老年人基本资料

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低, 家庭月收入少, 29.11%是空巢老年人。然而参与新农合等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率高达96.20%。详见表1。

2.2 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的掌握

72.15% (57/79) 的老年人认为其身体状况好或一般, 15.19%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患病;86.08% (68/79) 的老年人不知道健康的定义及70.89%的老年人不知道血压的正常值;77.22% (61/79) 的老年人就医意识差和选择不看病、自己买药吃或者去小诊所看病;59.49%的老年人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了解。详见表2。

2.3 健康体检态度和行为

87.34%的老年人知道可以免费体检, 但只有60.76%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定期体检, 且认为体检是找出身体不适的原因的老年人占75.95%, 因此大多数人是因看病而进行体检。39.24% (31/79) 的老年人每年做1次或2次体检, 从未做过体检的老年人占10.13%。77.22%的老年人选择去乡镇卫生院做体检, 但大多数做过免费体检的老年人反映体检项目太少, 免费体检流于形式。详见表3。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知识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定义知晓率较低 (86.08%) , 且文化水平越低的老年人, 健康定义知晓率越低。77.22%的老年人就医意识差, 且没有选择正确的就医和医治途径, 即使就医也主要是去乡镇卫生院或县市级医院。因此, 政府应当适当地组织和经费投入支持宣传设施的建设, 鼓励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者加强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例如,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宣传栏, 根据不同季节宣传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采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美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 可以利用电子屏幕、电视录像等多媒体, 也可在村活动室给老年人播放健康教育电视录像[3], 以此提高农村人, 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整体的健康认识、保健意识、健康技能掌握率, 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同时, 政府要重点投入经费建设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院, 改善农村医疗、保健条件, 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意识及提高体检率

健康体检是评估身体健康状况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及早期筛查的一种医学行为与过程[4]。本次调查中虽然87.34%的农村老年人知道有免费体检政策, 但仍有39.24%的老年人认为体检没有必要, 甚至10.13%的老年人从不体检, 50.63%的老年人体检不规律。75.95%的老年人不明白体检的目的和重要性。这说明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农村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和体检意识及需求不适应, 虽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老年人的思想文明和健康保健仍未提高。因此, 虽然政府努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实施农村地区老年人免费体检,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家庭经济困难所导致的老年人不能理解政府怎么会给他们免费体检的原因, 故农村老年人体检率过低, 健康筛查得不到实施, 从而导致大病返穷, 社会资源和金钱的极大浪费。因此, 政府确实应当加大预防、保健重要性的宣传, 加强免费体检的宣传, 以解除老年人和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 争取培养农村老年人健康保健习惯, 以及参加体检的积极性, 最终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节省不必要的错过预防疾病的机会而导致大病发生的治疗经费。

3.3 空巢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根据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2000年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 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22.83%[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空巢老年人占29.11%, 较第5次人口普查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比例高。空巢老年人面临许多生理和心理问题, 急慢性疾病的发生是空巢老年人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6]。调查表明, 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较其他老年人更差。因此, 关注空巢老年人的健康有利于推进老年人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空巢老年人, 卫生机构应对其上门服务, 建立健康档案, 进行家庭随访[7]。

3.4 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建设, 改善体检服务

在此次调查中有77.22%的老年人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做体检, 但参与了免费体检的老年人反映对乡镇卫生院的免费体检服务不满意。其原因有: (1) 医疗设施不足; (2) 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3) 医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存在着技术操作不规范、质量难以控制、效率较低等问题; (4) 体检项目少, 不能满足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1) 注意优化环境, 在休息场所张贴体检流程、宣教资料, 放置随手可取的健康宣教手册, 播放宣教健康知识的音像等, 让受检者在等候中获得健康教育知识; (2)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培训, 使他们能够提出正确的健康状况评估意见和解释体检结果, 并能给出健康促进建议; (3) 增加体检项目; (4) 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 以提高老年人参加体检的主动性[8]; (5) 乡镇卫生院应为老年人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老年人的保健知识的知晓及健康体检其核心是促进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体检是做出健康评估, 制定针对性的个人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的健康促进计划, 并实行追踪服务和干预[9],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瑛, 郭建丽.利用健康体检进行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 :56.

[2]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10) :7399-7411.

[3]王宏涛.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8) :1500-1501.

[4]白书忠.中国管理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 2 (6) :329.

[5]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1.

[6]薛丹, 姜荣荣, 徐桂华.我国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0, 8 (5A) :1198-1200.

[7]祝雪花, 余昌妹, 姜文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5) :69-70.

[8]陈晓玲, 郑云蒸.农民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4) :3-5.

非知识型老年患者健康教育 篇3

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观念在转变,护理内容在更新。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因此,护理工作重点除了提供日常照顾和完成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外,更着重于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通过教育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方法,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然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属于非知识型老年患者,年龄75~100岁,尤其是女性。他们成为了健康教育突出的难点对象,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综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非知识型老年患者的共同特点

记忆力及辨别能力差:由于非知识型老人文化程度低,甚至是文盲,对疾病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差,对疾病相关知识感觉抽象乏味,容易失去兴趣,失去耐心,另外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记忆力,听力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减退,这种不可逆转的功能减退,增大了健康教育的难度。

反应迟钝:随着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老化,使老年人出现反应速度慢、思维过程缓慢、语言沟通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老年人的学习。

性格固执:老年人因缺乏知识教养,一般比较小心谨慎和思想传统保守,有些老人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固执,一味按着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还有的老人由于疾病变得焦虑、恐惧、抑郁、悲观、揣测、依赖、被动地被人照顾,不愿积极参与健康保健。

缺少关爱,无人照顾:老年患者住院,子女大都有工作,很少有子女请假而来陪护老人,其饮食、起居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很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另外,缺少家人的支持和关爱,易引起老年患者的孤独、恐惧等负面情绪。

健康教育方法

尊重老人:越是年老的人越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老年患者入院时护士就应以微笑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尽可能的尊重其生活习惯,耐心细致的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及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消除其陌生、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行动不便者给予扶持,留给患者可亲可信的印象,努力创造融合的气氛,使患者主动与护士交流和接受护士传递信息,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个人教育:适宜在患者病情稍缓,得到初步稳定时进行,重要讲述疾病的诱因、原理。辅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简单事物原理加以说明。在患者理解,无疑问的情况下进一步强调饮食、休息、锻炼、用药方面的知识。应用同类疾病成功事例给予鼓励,消除其负性情绪增加疾病康复信心。

反复教育:每隔1~2天可重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可采用半疑问式、诱导式、陈述式等方法加强患者记忆。因老年患者记忆力差、五官功能下降,语句务必简短、通俗易懂。

把握教育时机:把宣教,疾病知识教育贯穿于具體的护理操作中,随时随地进行,如每天晨晚间护理的时候,指导他们饮食、活动等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输液时、发药时告诉他们药名、简单的作用、注意事项等,这样做患者更容易记住。

家属教育:责任护士要与老年患者子女多沟通,既要使其了解老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发症的产生可能,又要使其明白老人的孤独、恐惧、失落感会加重病情发展,非常需要他们的关爱、支持,并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帮助老人共度难关,使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内容

强调针对性:应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如疾病知识,药物作用等理论性强,患者难以理解。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患者入院宣教,特殊检查,饮食宣教,恢复期功能锻炼,预防疾病的复发与出院后休息,活动注意事项等,这些内容与疾病密不可分。

内容阶段性:每次的教育内容不易过多,否则会使患者感觉疲劳,或者增加患者的负担,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做法是将教育内容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需要和特殊性进行施教。如入院的时候做入院宣教;晨晚间护理的时候做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术后指导功能锻炼指导;服药、输液的时候予用药指导等。

内容具体化:如指导糖尿病患者选择糖尿病饮食,应列举出具体的食物名称、量、餐次,指导功能锻炼的患者活动,应先帮助其锻炼,并一边指导锻炼所达到的要求、目标,直至患者掌握。

出院指导: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指导老年患者出院后服药方法,饮食注意事项,安全行为指导,定期复查时间。可以把出院指导内容以书面形式交给其子女,并指导其子女平时多关心,爱护,尊重老人,多给与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支持。使老人保持开朗的心情,提高了生活质量。

讨论

老年人保健知识 篇4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加上合理的饮食搭配,并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只有做好这些事情,才能为你的健康加分。

一、中老年心理健康保健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有效率的生活。

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各种途径使老年人回归社会。如上老年大学,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社团组织,为社区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做顾问等,总之,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去,重新建立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找回自身价值;也可开阔眼界,舒缓身心,促进躯体健康;工作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同时,全社会应更多的了解老年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应充分利用。

2、调节好情绪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心理活动和全

身的生理活动,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老年人应客观唯物的面对老化这一现实,调整心态,克服自身消极情绪;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和衰老;利用自身优势,再创造自身的价值。

3、和谐的家庭关系 一方面,老人应做好自我情绪的控制,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应给予老人适当的心理支持,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及代际关系。

二、膳食与保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膳食习惯应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而每种营养成份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所以要合理搭配各种食物,达到营养全面均衡;

(2)谷物含营养素较全面,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1)蔬菜水果不可相互替代:水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如蔬菜,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果胶等物质;

(2)膳食纤维的良好保健作用: 膳食纤维是一类难以被人体消化的多糖,是维生素、半维生素、木质素和果胶的总称; 在肠道中吸附和稀释致癌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预防消化道肿瘤。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

(2)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我国居民普遍缺钙,老年膳食中钙的摄入尤其不足。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1)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蛋白质还有维持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运载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2)禽蛋瘦肉含有优质蛋白质,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三、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意义(1)可以有效增加机体脂肪消耗,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可以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有效减肥;

(3)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4)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加快心脏功能康复;(5)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患肢肌力,锻炼肢体的协调运动,加快肢体的康复;

(6)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呼吸的频率加快,深度加强,长期坚持可以锻炼呼吸机,增加肺活量,增加有效通气量,最终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一、适当的运动,增加抗寒的能力。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要尽量避免过量的运动,比如跑步等,但是,可以适当的做做晨练,拍打四肢,弯腰,打打太极等,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平时可以练习用冷水洗手洗脸,在北方屋里的温度非常高,室外温度很低,出入都要注意。

二、饮食合理搭配,少油、少盐。盐是人们饮食中不能缺少的,但是如果盐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脂增高、血压升高,对于老年人,更要少吃盐,国家规定盐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6毫克,对于老年人更是要严格控制。油脂是心脑血管的大

敌,因此,老年人要少吃比较油腻的食物,不仅会增加血管的负担,也很容易引起胃肠的不适。

三、多选择高蛋白的食物。老人的肾脏多半比较弱,因此,多给老人补充一些蛋白质,可以起到固肾的作用,但是,鸡蛋还是要控制,因为蛋黄是胆固醇,会增加血液的负担,导致血脂升高,可以适当的多选择酸牛奶,女性朋友多喝豆浆,男性朋友多喝牛奶。

四、多吃蔬菜,防止便秘。老年人因为胃肠蠕动变慢,很容易出现便秘,建议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可以缓解便秘。

常见老年病和预防措施:

1、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2、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控制好血压,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减少精神压力。

3、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4、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少、妊娠和环境因素等,临床上有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并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合理饮食,适当地吃,科学地吃,严格控制糖份和脂肪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减少摄取的总热量;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的量,多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因为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保持良好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5、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可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者、情绪抑郁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或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者易患此症。老年痴呆症早期通常只是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症状,常被人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防治措施: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常出现健忘现象,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检查就诊;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疾病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多吃鱼类、蛋类、瘦肉、菌菇类食品及水果和蔬菜等,帮助增加抵抗力、提高记忆力;避免过度喝酒、抽烟和操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勤动脑并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心胸开阔,处事乐观,避免精神抑郁和紧张;经常做和手指有关的活动,如用手指旋转钢球或胡桃,手工艺、雕刻、剪纸、弹奏乐器等,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脑力灵活性,延缓脑神经细胞老化。

老年人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篇5

1、您认为什么是健康?A

A、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B、能吃能喝 C、不发病,也没有不舒服

2、您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E

A、不抽烟、适量饮酒 B、健康饮食 C、锻炼身体D、心情好E、以上都是

3、您认为老年人适合做哪些身体锻炼?E

A、散步B、太极拳 C、慢跑 D、体操 E、以上都是

4、您认为老年人在运动之前,做哪些准备? A

A、做4分钟左右热身运动B、饮一杯开水C、吃饱D、洗澡

5、老年人经常活动有什么好处? D

A.促进食欲 B.增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C改善胃肠功能 D.以上都是

6、您经常活动吗? A

A.是B.否

7、您经常测量血压吗? A

A、经常B、偶尔C、不测

8、您认为引起支气管炎的原因有哪些?D

A、吸烟B、感冒 C、大气污染D、以上都是

9、您吸烟吗? B

A、吸B、不吸

10、您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吗? A

A、坚持 B、不坚持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篇6

为更好的贯彻国家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精神,提高我镇老年人居民的防病知识和意识,防止危急情况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急救措施,特开展一次针对我镇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防治、特殊心理状态的调整、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危急生命的急救常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一:时间 2011年10月20 二:讲课人员

健康教育工作组人员徐向辉,杨跃东(负责授课)张成军(负责会务),村级健康教育负责人协助。三:相关物品配备

1)横幅一套、相机一部、照片适量、授课资料二份 2)相关场地、桌椅物品准备 四:参加人员

每村预约60周岁人群不少于50人 五:授课内容

1)老年人群心理调整 2)老年人群的特殊生理状态

3)常见病(癌症的早期预警、骨质疏松的预防、冠心病的预防等)4)老年人急救常识

梨树村卫生室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篇7

关键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老年居民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卫生资源有限, 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合理分配有限的口腔卫生资源尤为重要。笔者为向社区牙病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 对近3年吉林省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整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1], 选取年龄在 65~74岁的吉林省城市、农村老年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女各占50%, 城市、农村各占50%。

1.2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吉林省的3个城市和3个农村地区的39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采取由问卷调查员在口腔健康检查现场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 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口腔科护士担任。

1.3 内容

问卷设计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口腔科就医情况以及老年人受到口腔健康问题的影响。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4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口腔健康相关行为

2.1.1 口腔卫生行为

调查对象中有64.9%每天刷牙, 18.7%每天至少刷牙2次, 刷牙行为城市好于农村, 女性好于男性。每天使用牙签为20.5%, 几乎都不使用牙线。11.9%的老年人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城市好于农村 (P<0.01) , 男女无差异。

2.1.2 饮食习惯

调查对象中有32.1%的老年人每天食用含糖食品, 城市高于农村, 男性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2.1.3 烟、酒行为

吸烟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与牙周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36.1%的老年人有吸烟习惯, 男、女分别占本组的52.3%、20.1%, 城市、农村分别占本组的29.3%、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吸烟者的平均烟龄为36.7年;16.2%的老年人每天喝酒, 男、女分别为31.0%、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2.2 口腔就医行为

有57.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牙齿需要治疗, 城市、农村分别为59.2%、55.1%, 城市高于农村。近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21.7%, 城市高于农村, 女性高于男性。有18.4%从未看过牙病。看牙病的原因95%以上是因为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近1年未就诊牙病的原因, 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因为自己的口腔没有问题, 或者牙病不重, 1/3因为经济困难、没有时间、附近没有牙医 (见表1) 。末次就诊接受的治疗主要是拔牙、补牙和义齿修复, 补牙的比例城市高于农村 (见表2) 。就诊的医疗机构主要是私人口腔诊所、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市、区、县级综合医院的口腔科, 与农村相比, 城市选择到口腔专科医院的较多。口腔科就医的支出, 91.6%的老年人是全部自费。

2.3 口腔健康问题对生活的影响

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过去1年内有过牙痛经历。大部分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不满意, 评价自己的牙齿、牙龈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状况为“好”或“很好”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30.9%、29.3%、30.3%。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受到口腔问题的影响, 特别是在农村。此外, 口腔问题对发音、外貌、自尊和社交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见表3。

注:每人可以选择多个项目。

注:每人可以选择多个项目。

3讨论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疾病, 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65~74岁老年人的龋病患病状况与使用含氟牙膏、进食含糖食品和刷牙频率等行为因素有关, 不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进食含糖食品和不是每天刷牙的患龋风险高。牙周健康与刷牙频率和吸烟行为相关, 每天至少刷牙2次的有深牙周袋和附着丧失的风险低, 有吸烟习惯是老年人有深牙周袋的危险因素[3]。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全省经过多年“爱牙日”活动的组织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 多数老年人已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 但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低 (11.9%) , 吸烟、饮酒行为城市、农村均有显著差异。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全民健康教育, 普及口腔卫生知识, 尤其加强农村人群的宣传力度, 使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树立积极的口腔健康观念、形成良好口腔健康习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全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过去1年内有过牙疼经历, 但近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仅为1/3, 口腔科就诊率低, 且95%老年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为急、慢性牙疼, 所接受的治疗以拔牙、补牙和义齿修复为主。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 而因其他原因没有就医的人很少, 可见老年人的爱牙意识有待加强。在所接受的口腔服务中, 除拔牙、补牙等较为常规的治疗外, 口腔检查等预防措施所占比例很小, 就医的医疗机构主要是私人诊所和基层医疗机构, 因此, 加强对基层人员口腔疾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培训, 逐步提高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水平, 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全省大部分65~74岁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受到口腔问题的影响, 对自己口腔卫生状况不满意, 认为自己的牙齿需要治疗, 90%以上的老年人看牙病没有保险, 费用需要自己全部支付。因此,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将口腔卫生保健纳入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提高口腔疾病就诊率, 满足人民群众的口腔卫生保健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48.

[2]胡德渝.中国人口结构与口腔疾病的改变趋势〔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18 (2) :126.

老年人的中医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 篇8

【关键词】 老年人;中医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202-01

1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学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调摄精神、注重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起居、药物预防措施、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卫生等。

1.1 调摄精神 中医学认为,真精元气是生命始生之物质,因此精神和意志是人的根本,人都额精神意志与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遭受强烈、反复的精神刺激因素,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逆乱,气血失调、阴阳失调,从而导致老年人发病。在疾病的过程中,神志不畅会导致疾病的恶化:精神愉快有利于疾病康复,有利于疾病预防。《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精神者昌,失精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谈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人要注意调摄精神、保持精气,这样老年人可以增强正气,抵制外邪,则有益于身心健康。中医健康教育也强调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社会遭遇不同变化时,亦会影响老人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心理护生理的损害,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发展认为,精神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老年人的生活形式的改变以及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之中,许多老年人会出现失眠,健忘等精神衰弱的表现,甚至导致精神障碍,因此要从中医的角度加强健康教育。

1.2 适当运动,加强锻炼 唐代的中医孙思邈提出“每日调气补泄,按摩引导为佳”,主要长寿的秘诀就是“四体勤奋,每日劳动”,老年人在不断的参加户外互动,例如:太极拳、易筋经、鹤翔桩、八段锦多种健身方法,此几种健身方法全是由古代中医保健而演变过来的。现代医学认为,合适的锻炼方式、适当、持久的运动队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以及智能和神志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

1.3 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劳累 《素问·上古田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劳作,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此文章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起居定时,劳逸适度,饮食合理,正确安排生活方式方法的人可以益寿延年。倘若“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以妄为常,以耗散其精,以欲竭其精,不时御神,不支持满,逆生于乐,务快其心,起居无节”,必会“半百而衰之”。孙思邈注重饮食的疗法,曾经强调“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此言充分说明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

现代老年疾病,有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等;长期吸烟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饮食过多的脂肪、糖类、蛋白质等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疾病。

1.4 药物预防 我国古代早期对传染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天行瘟疫,取初病衣服,于增瓦上熏蒸,则一家不染。”[3]古代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和传播途径的切断主要是使用草药预防,以及使用熏蒸,燃烧进行切断传播途径,杀灭传染源,因此留于世间的是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相关疾病,现近年来人们运用中草药预防某些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板蓝根及大青叶预防流感的发生;茵陈及栀子预防肝炎。有些中药可以养生保健如:血瘀体质者可以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丹参、地黄、当归、川穹、地榆、五加皮等药物煎熬口服;阳盛体质养生可以选择苦丁茶、菊花茶能泡服;大便秘结者可以用麻仁滋脾丸,口干舌燥者可服用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可服用丹栀逍遥散。许多种疾病可以用中药保健养生的,可以防止疾病发生。

1.5 环境卫生以及个人卫生 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从古至今人类在不断的改变周围的环境,提高个人生活卫生,从我国夏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知道凿井而饮了;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住房的附近有废水的排泄沟;在周代人们已经通过除害来改善周围环境卫生;到了秦代,已经有下水道、洒水车、茅厕等公共卫生设施;到了唐代人们使用开水泡茶,使用熏蒸消毒,对减少疾病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自我国古代就养成了良好的“盥洗”的习惯,做到食毕漱口。现代社会的疾病多由周围环境所致,因此老年人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防止发生疾病。

2 预防保健

2.1 未病先防,因病而防,重在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主要是老年患者预防老年性疾病的措施。养生以不伤为本,大法以防病为先。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规律。饮食适宜,心情舒畅,劳逸得当,不能患得患失,思虑无穷。同时要做到:言伤者,初亦不觉,防患于未然。因此老年人想要养生长寿者,必先做好防病措施,意欲防病,现做好先防身的养生思想。

2.2 针对性疾病的预防保健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生活机能逐渐衰退,因此容易发生各种退行性病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易发生,因此要做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药养成三防:一防激动,二防跌倒,三防便秘。当老年人情绪激动时易产生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症状,甚至发生猝死;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症状,跌倒后容易产生骨折,甚至导致脑出血等严重的疾病,甚至威胁生命;便秘可以加重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影响到肺功能的正常换气,屏气时导致腹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可以严重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发生心梗等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继而减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多食蔬菜、膳食纤维等食物,适当的进行锻炼,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 总 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老年患者逐步增多,老年人对健康要求也随着增加,在中医学的角度对于老年人制定一套合理的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老年人发病几率。可以预防保健中,为老年人制定一套合理的饮食方案,耐心地向老年人讲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意义,做到重视饮食。中医推崇辨证择食,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饮食。在老年人群中积极开展中医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及预防保健知识,使老年人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事业已经是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的,我老年人提供中医的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红.预防保健的中医药干预[J].临床中医杂志,2009,2(8):62.

[2] 程帅.中医学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24.

中老年人健康小知识 篇9

中老年人健康小知识

1、保证睡眠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心态很重要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除了及时就医,更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观念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自我调节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5、及时发现 及时调整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及时发现生病的征兆,及时调整。

6、重视日常保健

保健是人们远离亚健康的一种手段,中老年保健更能达到长寿的目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重视日常保健绝对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

健康养生 老年人冬季养生保健 篇10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气补或动一动就是运动。冬季昼短夜长,阳光微弱,应多在室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气中活动可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锻炼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2、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元气,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

3、饮食调摄,科学合理

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因为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适量食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阳虚之人应适当多食些羊肉、鸡肉、鹅肉,以补虚益气、养胃生津。

农历的立冬节气已过,已经进入冬天季节,天气逐渐转冷,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此时,老年朋友应做好秋冬季节养生保健工作,特别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经络养生网祝全天下的老年朋友们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老年人经常购物有助健康 篇11

研究人员对参与1990~2000年台湾地区老年人营养与健康调查的其中1850位65岁以上独立生活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分析。其中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收入、就业情况、生活方式、慢性病流行情况、购物的频率(从不购物到每天购物)、智力和身体状况。随后,根据1999~2008年台湾死亡登记资料对他们的寿命进行了追踪。

问卷显示,近一半(48%)参与调查者每周从不或很少购物,大约四分之一(22%)每周购物2~4次,17%的人天天购物,剩余者一周购物一次。他们这些人三分之二为75岁以下,一半以上(54%)是男性。多数人生活方式健康,四分之三经济上是自给自足。几乎三分之二(60%)的人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调查发现,每周购物一次以上的人,特别是男性,更多是被调查者中年龄偏小的人。他们多为吸烟者和喝酒者,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他们经常锻炼并有一个晚餐合伙网络。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方法考虑他们的是生理限制和认知障碍,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发现每天购物者的寿命长于不经常购物者。每天购物者的死亡率降低27%。男性每天购物死亡率会降低28%,相比女性降低了23%。

研究者认为,购物有可能是本来就健康的表现,但是购物本身可以改善健康,比如说这样可以确保有好的食品供应来保持健康饮食。老年人经常购物不会总是要购买东西,他们会以此来寻找伙伴或者作为一种锻炼,相比正式的锻炼这样会来得容易。传统认为要促进健康就要身体锻炼,但晚年从事一些社会经济活动也会有益于健康。

研究人员总结说,购物除了有利于社区的凝聚力和经济外,从一定程度上说对个人的健康快乐和安全也是有作用的,甚至可能还会增加寿命。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病病人100例。纳入标准: (1) 病人年龄65岁以上; (2) 确诊慢性病2年以上; (3)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 (1) 排除合并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合并症的病人; (2) 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史的病人; (3) 排除严重脑外伤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者。干预组男32例, 女18例;年龄70岁~88岁 (76.8岁±9.3岁) ;体重48kg~87kg (58.5kg±16.4kg) ;糖尿病21例, 高血压12例, 脑动脉硬化7例, 冠心病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对照组男34例, 女16例;年龄68岁~87岁 (77.2岁±9.4岁) ;体重49kg~82kg (60.4kg±16.5kg) ;糖尿病22例, 高血压10例, 脑动脉硬化8例, 冠心病7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在病人及其家属签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根据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身体情况以及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进行服药指导、定期复查提醒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 干预组

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模式。 (1) 规范化连续护理培训:首选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 包括社区护士、家属等人员组织基础护理知识 (包括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等学科) 的培训, 并在研究过程中, 定期聘请专家开设知识讲座、建立慢性病护理示范区以促进各中心/站点护士交流等方式进行老年慢性病护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4,5]。 (2) 知-信-行整合的健康教育:根据《老年慢性病健康手册》中的内容开展健康教育, 如血压和高血压的概念;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其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吸烟与高血压发生的关联性及有效的戒烟方式;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示范正确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的方式及正常范围;常用药物及服药方法、药物副反应等, 特别强调服药依从性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3) 家庭干预:通过对老年慢性病病人家属进行护理技能训练。家属对病人实施生活环境、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护理, 增强病人与家庭的沟通, 鼓励病人将内在情感和可能的压抑情绪释放出来, 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 协调家庭系统, 共同创造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家庭环境。 (4) 动机性访谈。反映性倾听:连续护理人员以不批判的态度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及感受, 同时把病人所陈述内容重新组织后传递给对方, 通过反映性倾听理解病人想法, 并鼓励其改变不良想法, 告知慢性病患病率以及预后良好的经验, 减少其孤独感增加康复信心;指出不当之处:会谈过程中找出病人期望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不健康行为, 诱发病人指出自己行为的矛盾处, 以激发其行为改变的动机;及时确认:肯定病人做出的努力, 指出其进步的地方, 强化病人努力, 增强自我效能感。

1.2.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统计两组病人的健康知识得分和自理能力评分。健康知识包括饮食知识、疾病知识、防治措施, 每项33.3分, 共100分。自理能力包括运动、健康责任、药物治疗和压力应对等项目, 每项25分, 共100分。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连续护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尤其家庭康复护理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关于连续护理的服务提供情况, 能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护理需求, 以及连续护理服务提供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报道很少, 亟需客观、科学的临床实践给予支持[6], 进一步促进出院后连续护理服务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可靠、更为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7,8]。目前, 在政府主导的医疗改革中, 已经将老年慢性病纳入到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之内, 并不断培训社区医师及护理人员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9,10]。

本次研究通过对50例老年慢性病病人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模式, 并对另外50例病人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国外研究指出, 目前慢性病病人护理的主要障碍是医生与病人见面机会少, 导致病人依从性差, 而连续护理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11,12]。经过专业的培训, 连续护理成员提升了自身慢性病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能为慢性病病人提供更为广泛和专业的护理[13,14]。本研究中连续护理小组成员通过会谈方式评估病人认知, 对不良认知产生的不良后果予以忠告,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现存的适应不良性认知, 并提供信息、指导其认知重构, 并进一步审视修正病人在执行中的偏离行为, 强化正确的理性思维和行为方式, 从而使病人有意识地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研究发现, 通过连续护理干预, 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升且远高于常规护理的病人。

帮助病人提升疾病自理的能力是连续护理的核心所在[15,16], 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效能信念和改善病人的病情状况、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等。本研究从运动、健康责任、药物治疗和压力应对等4个维度来评估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病人自理能力的提升, 结果通过对病人实施连续护理干预, 老年慢性病病人运动、健康责任、药物治疗和压力应对得分均较常规护理得到更为明显的提升, 说明本次设定的连续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病人行为改变的执行力, 从而促进了慢性病的疾病管理, 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控制。

老年人保健总结 篇13

根据老年人项目管理年初计划,我卫生院2018年7月27日在尹家务卫生院门前举办老年人保健知识宣传活动,现将本次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我卫生院领导亲自现场指导,对咨询群众的问题做了一一解释。

二、宣传形式多样

我卫生院8月27日早,电子屏上宣传老年人保健知识以及老年人体检注意事项;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版面,发放宣传彩页,并对咨询群众发放小礼品,提高了群众积极性,受到居民的热烈关注和欢迎。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本次宣传活动的开展,使辖区群众掌握了老年人保健知识,了解了老年人体检注意事项。为我老年人项目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使我卫生院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有序开展。

老年人心理和保健 篇14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亿,老年人口居世界之首,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约4.15亿,属标准的“老年型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老年心理学开始有了系统的研究,并受到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人到老年期,因身心发生种种退行性变化和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变,产生了诸多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体现其生活适应能力,是与其生活质量优劣显著相关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其致残率显著提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可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将从老年人的认知、智力、情感和动机与需要的变化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相应的调节措施,以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

步入老年之后,视、听觉敏锐度逐渐下降,学习速度明显变缓,注意分配不足,记忆易出现干扰或抑制。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心理困扰,出现挫折感或失败感,并且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老年人首先应勇于面对现实,这有有助于调动维护身心健康的积极性,努力从生活的其他层面还获取满足感,也有利于避免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其次,老年人应认识到认知功能的下降不是全面的。可以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补偿或维护已有的功能。例如: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相对较慢,但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及对常识的掌握均保持得较好,因而可通过加强与既往经验的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加深记忆,可有较好的效果。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提出要区别对待智力结构的不同成分,因为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一系列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坚持用脑和活动锻炼有利于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老年人智力发展的这一特点,对老年教育及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意义十分重大。优化教育产业结构,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多种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满足老年人口的学习教育需要,都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老年人的智力,提高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开发和利用高技能老年人资源,不仅能增加社会收入,减轻社会负担和国家财政压力,缓解我国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情感特点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老年人积极地情绪情感包括愉快感、自尊感、自尊感等;而常发生的消极情绪包括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感、无用失落感以及抑郁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因此,面对现实,安排好晚年生活,保持美好与充实的情感生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情感慰藉与心理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与家庭成员的心理沟通状况的满意感,以及与朋友交往的满意感是反映老年人获取情感慰藉程度的代表性指标;而老年人在社会环境中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则是心理支持程度地重要体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首先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处事心态、乐观豁达的心境;其次,不断自我观察反省,并合理的借助外界帮助,也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手段。老年人的动机和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而老年期各种层次的需要又有其独特的内涵。老年人的安全需要表现为对养老保障、患病就医、社会治安以及合法权益受侵等问题表示极大地关注。另外,老年人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尽管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要求社会能承认他们的价值,为使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老年期还有一定程度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技能高的老人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更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加强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强生活独立性与自主性,是满足老年人各种心理需求的基础。另外,避免社会退缩的不良行为,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为社会发挥余热,都能使老年人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4】。5 小结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保健的重点内容,它是指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保持较好的心身健康,并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功能与状态。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5】。因此,有必要围绕“老有所养、生活保障;老有所医,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再作贡献:老有所学,不断进取;老有所乐,生活多彩”等“五个老有”的目标,来解决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问题。目前心理学家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还设计了各种干预程序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健康老龄化做出更多的贡献。参考文献

1.陆风.罗杰.刘润兵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外医疗.2009(35):133

2.汪金陵.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72-1073.3.王玲;任梅;鞠卫星.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02.15

4.牛田华;孟庆跃;宋涛;李向云.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5

5.高蓓.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6-30

6.朱粉趖;高惠珍老年人心理分析与保健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10-02-15

7.同心县农村5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理焦虑及影响因素分析 冯天义;马俊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7-15

8.高新义;周晨;陈培文;王荣平;杨凤池.新疆克拉玛依社区老年人的孤独状况与心理卫生水平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1-15

9.赫秋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赫秋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15

10.张玉芳;邹凌燕.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张玉芳;邹凌燕 护理学杂志 2010-01-05

上一篇:三八节送给女性的短信祝福语下一篇:诗经名句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