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2024-10-29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共11篇)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篇1

贫血属于老年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其发生率最高可达26%。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男性贫血患者可占11%, 女性占10%[1]。选取我院在近两年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的65例老年炎性患者, 临床效果显著,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5例老年炎性贫血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32例;年龄为52~78岁, 平均 (60±1.5) 岁。以上患者均符合WHO诊断贫血标准, 男性的Hb低于130g/L, 女性的Hb低于120g/L。

1.2 治疗方法

口服归脾汤, 白术30g, 茯神30g, 黄芪30g, 龙眼肉30g, 酸枣仁30g, 人参15g, 木香15g, 甘草8g, 当归3g, 远志3g。每日1剂, 开水冲服, bid; (药品是由深圳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的999中药配方颗粒) ;加再造生血片, 每次4片, tid;卧床患者加服多维元素片, l片/日。1个月为一个疗程, 共服3个疗程。加施灸法, 取穴以膈俞、脾俞、气海俞、关元、膏肓俞、肾俞、足三里、血海、大椎等穴, 施灸20min, qd, 共3个月。

1.3 观察项目

用ELISA技术检测IL-6、IL-l、TNF-a, 血常规检测Hb。体力的状况评定, 用ECOG的评分标准:0级与正常活动能力一样;1级能做轻体力的活动和生活自理, 但不能做较重体力的活动;2级能生活自理, 但不能从事工作, 日间有一半时间离起床活动;3级仅能部分生活自理, 日间以卧床或坐轮椅为主;4级长期卧床不起, 且生活不能自理。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两组间均数使用t检验比较,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A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两组间均数使用t检验比较,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三个月后, IL-1、IL-6、TNF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趋势, Hb水平显著改善, 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体力得到了有效改善, 其中恢复0级的比例为44.62%, 比治疗前的9.23%有明显的改变 (P<0.01) 。详见表1、2。

3 讨论

老年人常出现贫血, 其原因多见于老年人随着机体衰老, 对铁的吸收利用功能减弱, 而易引发缺铁性贫血;或分泌的雄激素减少使得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导致造血的功能低下。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 易产生自身的免疫性贫血, 且易发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等, 而出现继发性贫血。或者, 老年患者的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摄入的质量不高, 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甚至, 因老年人的各种慢性疾病, 会引起分泌红细胞激素减少, 导致红细胞的生成不足。而炎性贫血往往是因微生物的感染, 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 引发的炎症物质常会导致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红系前体细胞抵触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生成。经研究表明, 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 其体内的炎症标记因子, 如IL-6、IL-1、TNF-a等也会显著增高[2,3]。老年性贫血差不多与老年衰弱的所有指标升高都有关, 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的联系[4]。有文献报道, 机体的虚弱会导致IL-6升高, 两者呈正相关性[5]。而IL-6在各个红细胞生成的阶段都起着抑制作用, 且削弱了EPO的依赖性细胞的通路。

贫血属传统医学的“血虚”、“虚劳”、“血枯”等, 其发生原因有脾胃功能的失调、缺乏精微物质, 肾虚不能生化骨髓, 髓亏不生血。而归脾汤可健脾生血, 再造生血片可滋补肝肾, 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多维元素片可预防因维生素的缺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本组患者经治疗后, IL-1、IL-6、TNF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趋势, Hb水平显著改善, 患者的体力得到了有效改善, 证实了中医药综合疗法对治疗老年炎性贫血有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玲, 王明霞.老年贫血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 2004, 26 (3) :230-230.

[2]王娜.生血宁片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3, 19 (3) :43-45.

[3]陈志伟, 王可伟, 万毅, 等.老年贫血30例临床分析[C].中国临床医药研究, 1999:261-262.

[4]陈志伟, 王可伟, 万毅, 等.24例老年贫血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 21 (4) :563.

[5]Price EA, Mehra R, Holmes TH, et a1.Anemia in older persons:etiology and evaluation[J].Blood Cells Mol Dis, 2011, 46 (2) :159-165.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篇2

中医针刺

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

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

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

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

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

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美容的目的。

特色督灸

督灸

督灸是基于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理论结合传统灸法的特点,创新的一种特色外治技术。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镇痛药物所不及的。它涵括了经络、俞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淤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

中药浸泡

浸泡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篇3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中医骨科康复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12-02

中老年人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该病病理表现包括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及关节四周骨质增生[1] ,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且用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本院尝试运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度本科室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0例,均满足我国《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中此病的诊断标准[1] 。所有患者均无类风湿关节炎、断发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6±5.4)岁;平均病程约为(1.5±0.3)年。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4.3)岁;平均病程约为(1.5±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以布洛芬缓释胶囊为主,剂量为300mg/次,2次/d。持续用药5d后停药2d,然后继续用药。如果患者疼痛较严重,选用透明质酸钠治疗。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周。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方法如下:①针灸: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针灸,并利用红外线进行局部照射;②推拿:按揉、捏拿患者的髌骨部位和股四头肌,1次/d;③药浴:每天结束推拿后,采用药浴治疗。方剂组成:川芎、生川乌各10g,苏木、威灵仙、伸筋草各20g,海桐皮和透骨草各25g。先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大约30min,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15min即可。每天用药液熏洗患部两次。④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开展适度的关节功能训练,早晚各1次。

1.3 疗效评定 通过JOY与VAS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通过疗效评定标准来进行疗效评定。

1.3.1 VAS评分标准 ①0分:无痛;②0~3分: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③4~6分:疼痛比较强烈并影响睡眠,但能忍受;④7~10分:疼痛非常强烈,难以忍受,影响到睡眠和食欲。

1.3.2 JOY评分标准 如表1所示。

1.3.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均达到正常水平,对日常生活无任何影响。②有效:症状有明显改善,关节大致恢复正常,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疗效,症状并无好转,对日常生活影响大,活动受限[2]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JOY和VA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降低,JOY评分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显著降低,JOY评分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2 疗效观察 结果表明,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当前,在医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骨性关节炎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包括内分泌出现失调、生理性衰退、关节软骨代谢发生异常、遗传因素等[3]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骨痹范畴,是由于血块长期淤积,加上受到湿气、寒气及阴气的侵蚀,进而影响到肝肾与筋骨,最终形成骨性关节炎。因此,中医治疗主要是以祛风、化湿、补肾为主[4] 。

本院尝试运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此病,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主要采用推拿、针灸、药浴等治疗方式。推拿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血液环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同时,还能改善患处附近的粘连情况,有利于促进损伤部位的自我修复[5] 。中药熏洗的目的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在针灸的同时,采用红外线照射,能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另外,指导患者开展一些功能锻炼,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

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显著降低,JOY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和单纯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念波.中医骨科康复治疗5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1):667-668.

[2] 宋伟天,张利珍,李转芳.中医骨科康复用于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48-49.

[3]李振健.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6):169.

[4]刘国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4):9-10.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脑卒中抑郁症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 抑郁症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 女42例, 年龄62~89岁, 平均 (69.3±5.6) 岁, 病程15 d~24个月。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4例, 出血性脑卒中46例。按入选顺序分为治疗组 (奇数组) 和对照组 (偶数组) , 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基本康复训练及一般性心理安慰、劝导。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片, 2片/d (早、中餐前各1片) ;而治疗组则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 并加服中药方自拟“活血疏郁汤”化裁。两组病例均以4周为一疗程, 患者出院后转门诊继续跟踪治疗, 共治疗两个疗程。

1.2.1 综合性心理干预

(1) 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配合治疗。 (2) 集体心理治疗:采用集中式的心理指导, 并且鼓励患者间进行正向沟通、鼓励,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最大程度的联系患者家属、朋友、同事参与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 使患者得到最大范围的社会支持, 使其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爱, 激发其对家人的眷恋和生活的向往。

1.2.2 中药治疗

自拟“活血疏郁汤”方药组成:赤芍、川芎、归尾、柴胡、郁金、远志、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临证加减: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痰热内盛加黄芩、竹茹、石菖蒲;心神不宁加煅龙骨、牡蛎;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纳呆便溏加炒白术、茯苓。日一剂, 水煎服。剂量随证加减。

1.3 疗效评定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7项版本, 对所有PSD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末进行评定, 临床疗效评价以HAMD的减分率为依据[2]。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4、8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0%~70%, PSD的发生率为50%~89%[3,4,5], 且以轻、中度抑郁居多。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是以西医为主, 但往往副作用大, 不能长期使用, 而近些年中医针对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逐步开展, 并有学者结合中西医治疗PSD[6,7]。中医认为PSD属于“郁证”一类, 与“癫证”“善忘”等亦有一定关系, 中医对抑郁症辨病为郁症, 辨证多为痰火郁结、阻闭清窍型, 与痰邪有关。患者常因情志不舒则气郁, 思虑太过则气结。气机郁结则水谷运化失调, 致使痰邪产生。痰邪内蕴日久尤如湿物堆积而产热化火, 火被痰包裹则越不易散, 痰得火助则愈加肆意横行。痰火交结则病程缠绵。火为阳邪, 痰属阴邪, 阴阳胜则病态多端。痰火上扰故心烦易怒, 顽固失眠, 焦虑不安, 痰迷真窍故悲观厌世, 敏感多疑, 甚则发呆痴想, 自卑欲死。舌红胎黄为火之象, 脉滑为痰之征[8,9]。脑卒中抑郁症虽然相对比较少见, 但是人们一定不能忽略,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抑郁症状随躯体症状的变化而波动, 治疗和护理对病情的稳定相关。本研究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 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 治疗前, 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4、8周后, 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采用综合心理干预结合中医药治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 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 王春毅, 赵文莉.初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针灸, 2007, 27 (1) :9-10.

[2]Huff W, Ruhmmnn S, Sitzer M.Post-stroke depression:diagnosis and therapy[J].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 2001, 69 (12) :581-591.

[3]Katayama Y, Usuda K, Nishiyama Y, et al.Post stroke depression[J].Nippon Ronen lgakkai Zashi, 2003, 40 (2) :127-129.

[4]Carod Artal F J, Gonzale Gutierrez J L, Egido Herrero J A, et al.Post stroke depression:predictive factors at one year follow up[J].Rev Neurol, 2002, 16 (3) :31-35.

[5]金普放.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证治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 (2) :60-61.

[6]梁浩荣, 谌剑飞, 宋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19 (3) :178-179.

[7]王萍, 李曦, 娄涛, 等.疏肝解郁汤合氯丙米嗪治疗卒中后抑郁30例[J].陕西中医, 2007, 28 (6) :666-667.

[8]张振伟, 丁敏, 李梅.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对照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8) :1003-1004.

趣谈中医心理疗法 篇5

传递书信治笑病李其性的儿子大谏中举后连连高升,他喜欢过甚,终日大笑不止。经百医诊治皆不见效。太医指点他儿子大谏,可用假死讯传给其父,其父见信,必将由喜变悲,扭转病势。大谏照此办理,果然见效。待笑遏止后,太医又让大谏再次给父去信.说他又被救活了。李其性见信后,又化悲伤为欣慰,病随之痊愈。

污言辱骂治血淤有位地方郡守,患血淤病很重,无法治愈。一日,请来名医华佗诊治。华佗对其儿子说,此病不可用药,如果能将郡守所作的恶行如实告知,便可有救。其子无奈只有列出。华佗便将郡守的恶行写出并责骂之。郡守大怒,要下令追捕华佗。暴怒急躁时气逆上行,淤血随之吐出,身上顿觉舒适,从此病渐好转而愈。

举手打人治相思一女子日夜思念外出五年未归的未婚夫,忧郁成疾,请来朱丹溪治之。朱丹溪得知病情后,便冲进病人屋里,不问青红皂白打了病人三耳光,并斥责女子不应有不安分的思想。女子无端受到欺辱、号叫大哭,思念之情随之消散。朱丹溪又哄女子说,其未婚夫有信,不久可归。未婚夫果然没多久就回来了,此病全好。

泻出“红蛆”治疑病有一人到亲友家喝酒大醉,当夜便在庭院花园内歇宿,半夜甚渴,便将石槽中的水喝了一碗。天明时,见石槽中有很多蛆虫,便觉得喝了蛆蟲,日夜疑虑,自感胃中不适,百医无效。医者吴球视之,便用红线剪短如蛆状,合于巴豆、面食中,让疾人服了。而后病人泻于盆中,让病人看了,盆中有“蛆虫”泻下,病人自感病有好转,半月后病愈。

脱衣解裤治病手一位女子因打哈欠伸手上举,放不下来。很多医生束手无策。明代医家俞用古前去诊治,先让人脱去女子上衣,再解去裙带。又说要灸其丹田部位,须去掉衣裤方可。正要解其衣裤时,女子怕羞,惊忙用手护其下身。从此,手可放下,逐浙上下自如了。

歌舞戏嬉治厌食项关县令之妻,患不欲进食之证,并有时高声叫骂,凶若杀人。名医张子和叫来两个歌舞艺人,化妆新奇,在病人面前唱歌跳舞,病人见了大笑。翌日,又让两舞女学动物顶角,相互戏嬉,病人见此更好笑。之后,又派了两个饭量大的妇女,经常在病人身旁边吃边夸说饭菜香甜可口。病人见之馋意大发便要来饭菜吞吃。过了几天,病人怒气消减,饭量渐增,病已痊愈。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69例, 男109例, 女60例, 年龄56~82岁, 平均年龄为68岁。患者的病程在8h~7d之间, 169例患者中, 有81例患者由于高处坠落致伤, 有60例患者由于交通事故致伤, 有28例患者由于砸伤致伤。

1.2 治疗方法

169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采取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功能锻炼等治疗手段[3]。

169例老年患者均给与口服骨疏康胶囊和清宁胶囊, 外敷熥敷合剂进行治疗, 骨疏康胶囊的具体用药剂量为, 2粒/次, 2次/天[4]。清宁胶囊的具体用药剂量为, 4粒/次, 1次/天。熥敷合剂的用药方法为, 160g/包的熥敷合剂1包, 用水煎煮后, 将药包敷在患者的患处, 外敷时注意烫伤。以上三种药物配合使用, 连续治疗5~7个疗程, 每个疗程3周时间, 每进行1个疗程之后, 停药1周, 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的治疗[5]。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给予老年患者以理疗, 理疗采取的仪器为电脑骨折愈合仪, 进行理疗时, 将电脑骨折愈合仪的电极放置在患处, 调节电流强度至患者有比较明显的震颤麻木感为宜, 保持此电流强度对患者进行理疗, 30分钟/次, 2次/天, 连续治疗3个疗程, 每个疗程1周时间[6]。

患者在急性期内, 功能锻炼不宜活动量太大, 以四肢活动为主即可, 随着患者症状的减轻, 可逐渐加大活动量。在1周之后, 可以对患者采取轻手法缓减肌肉紧张, 同时配额和进行腰背肌静止性收缩训练。在2周后, 可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2次/天。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 要减轻活动量或者是停止训练[7]。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其临床疗效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标准指的是患者的腰背疼症状消失, 棘突叩痛症状消失, 骨密度增高, 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治疗1年之后没有出现复发。有效的标准指的是患者的腰背疼症状基本消失, 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骨密度有所增高, 可以从事较轻的工作, 病情会出现反复。无效标准指的是患者的腰背疼症状无改善, 棘突叩痛无改善, 骨密度没有变化[8]。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 169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之后, 其中有117例患者得到了为期9个月~4年不等的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117例随访患者中, 其中显效患者有29例, 有效患者有62例, 无效患者有26例, 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78%。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胸压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主要依靠的是外科手术方式, 但是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 对于手术耐受力较低, 承受的手术风险较大, 因此, 并不适合采取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中医综合疗法, 以药物治疗为主, 配合理疗和功能锻炼的方式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骨疏康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桂枝、鹿角、何首乌、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当归、地龙、威灵仙、牛膝、白芍、甘草等, 诸药合力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活血通络、柔肝止痛、促进骨骼形成的作用, 能够很好的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9]。

熥敷合剂的主要成分为桃仁、红花、川花椒、羌活、当归, 桃仁具有镇痛、抗炎、抗过敏、抗菌的效果。红花亦具有镇痛的效果。川花椒和羌活具有祛风散寒、强筋止痛的功效。当归能够促进骨损伤的修复。诸药合力可以达到活血化瘀、镇痛驱风、修复骨损伤的功效。

配合理疗和功能性锻炼, 能够促进肌肉发达、骨骼强健, 从而使骨密度增高。合理的理疗还可以使患者的骨折得到一定的整复, 有效的促进压缩椎体高度的恢复[10]。

综上所述, 中医综合疗法对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效果。是对手术耐受力较低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智裴, 钟远鸣, 周宾宾, 等.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9 (4) :87-8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73-174.

[3]钟远鸣, 李智斐, 许建文, 等.桃红大将逐瘀汤对急性腰痛症疼痛缓解及便秘预防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2 (1) :3-5.

[4]吴云强, 周小敏, 陈劲.过伸位腰椎牵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4) :139-140.

[5]杨腾衡, 郑琥, 劳积毅.牵引顶伸复位法为主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0 (2) :10-11.

[6]王伟, 尹宗生, 张辉, 等.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 25 (1) :84-86.

[7]区品中, 刘教生, 刘红光, 等.广州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自发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的调查和骨折阚值探讨[J].中华实用医学, 2011, 5 (4) :1-2.

[8]刘和娣, 李恩, 余晓旭.补肾方药对地塞米松诱发的骨质疏松大鼠体内雌激素和1, 25羟维生素D3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3 (9) :544-545.

[9]窦学军.补肾壮骨汤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症6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19 (3) :258-259.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 篇7

1.1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

1.1.1 气滞湿阻 (1) 症状:

腹大胀满, 按之不坚, 腹部青筋暴露, 两胁胀痛, 食欲不振, 食后作胀, 肢体困倦, 小便短少。舌苔白腻, 脉弦滑; (2) 治则:疏肝理气, 健脾除湿; (3)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1.1.2 气滞血瘀 (1) 症状:

腹大坚满, 青筋暴露, 胁下肿块刺痛, 面色黎黑, 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 手掌赤痕, 口干渴, 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 大便色黑, 唇色紫暗,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 (2) 治则:活血化瘀, 利水消胀; (3)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1.1.3 湿热蕴结 (1) 症状:

腹大坚满, 脘腹撑急胀痛, 烦热口苦, 渴而不欲饮, 小便赤涩, 大便秘结, 舌尖边红苔黄腻, 脉弦数; (2) 治则:清热利湿, 攻下逐水; (3)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1.1.4 寒湿困脾 (1) 症状:

腹大胀满, 按之如囊裹水, 胸脘胀闷, 得热稍舒, 精神困倦, 怯寒懒动, 小便少, 大便溏, 舌苔白腻脉缓; (2) 治则:温中化湿; (3)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

1.1.5 脾肾阳虚 (1) 症状:

腹部胀大, 入暮益甚, 控之不坚, 兼有面色晦滞, 畏寒肢冷, 身体疲倦, 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 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2) 治则:温补脾肾, 化气行水; (3)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1.1.6 肝肾阴虚 (1) 症状:

腹大胀满, 甚则青筋暴露, 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 口燥心烦, 手足心热, 尿少黄短, 大便干, 或见齿鼻衄血。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2) 治则:滋养肝肾, 凉血化瘀; (3)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当归、川芎、赤芍、元胡、桃仁、红花、鳖甲。

1.1.7 气血两虚型 (1) 症状:

头晕心悸,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 两胁隐痛, 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虚弱; (2) 治则:补益气血; (3) 方药:补血益气复肝汤:太子参、黄芪、何首乌、云苓、炒白术、当归、阿胶、丹参、郁金、木香、连翘、桑椹

1.2 治疗肝硬化的单味中药

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 以下单味中药治疗肝硬化疗效可喜。 (1) 丹参:现代药理证明, 丹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如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状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的患者 (主要表现为肝硬化、脾大, 兼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 。丹参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d (相当于含生药15~30g) , 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 25~30d为1个疗程, 一般用3个疗程;丹参饮片15~30g/d, 水煎服, 用3~6个月。临床上常用的制剂还有丹参酮片、复方丹参片、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等。 (2) 桃仁:中医认为, 桃仁的主要功能是破血行瘀, 适用于血瘀征象明显, 伴有肠燥便秘、舌质紫暗、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桃仁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镇痛等作用。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甙。用法为桃仁8~15g, 煎汤, 每天分2~3次服, 或入丸、散;苦杏仁甙注射液0.59~1.5g, 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 隔日1次, 总疗程为3个月。 (3) 冬虫夏草:中医认为冬虫夏草的主要功能是补虚损、益精气, 适合于各种虚证患者。煎汤内服, 8~15g;或入丸、散。虫草菌丝胶丸, 每次5丸 (每丸含量为0.259g) , 每日3次, 疗程3~4个月。 (4) 汉防己: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汉防己甲素有镇痛、抗过敏、显著的降压及抗菌、抗原虫和抗肿瘤作用。主要适合于湿热壅盛型的胸水、腹水、肢肿的肝硬化患者。用法为粉防己饮片8~15g, 每日水煎后分次内服, 或入丸、散, 疗程3~6个月;汉防己甲素片, 每日150mL, 分3次服, 疗程18个月。 (5) 茯苓:主要功能为渗湿利水、益脾和胃, 适合于脾气虚弱、腹水、肢肿的患者 (表现为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咳嗽、失眠等) 。每日12~25g, 水煎, 分次内服;或入丸、散。 (6) 柴胡:主要功能为疏肝解郁、解表和里升阳, 适合于肝郁脾虚类患者 (表现为低热、胸胁胀痛、食后胀满、恶心、腹痛等) 。每日5~9g水煎后分次服;或入丸、散;或制作成注射液。田三七:功效止血化瘀, 用于肝硬化患者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者, 三七粉2g, 冲服, 半年1疗程。 (7) 红花:用于血瘀征象明显者, 3~9g, 泡水服用, 半年1疗程。双目灵 (又称蛇王藤) 、泽兰、当归等长期使用, 也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2 肝硬化的食疗方案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治疗除了要注重日常的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外, 还可辅助以下一些食疗配方配合治疗。

2.1 荷叶药仁鸭子汤

配料:荷叶50g、鲜鸭肉500g、药仁100g。做法:将鲜鸭肉洗净切碎成块, 同药仁荷叶放在一起, 加水煮至肉烂, 不放盐和其他调味品, 每日2次, 每次250mL左右, 连服10~14d。功效:利尿、消肿, 补血行水。

2.2 杞子南枣堡鸡蛋

配料:南枣10枚、西枸杞30g、鸡蛋2只。做法:将枸杞、南枣洗净后加水适量, 文火炖1h后打入鸡蛋, 再煮片刻, 做成荷包蛋即成。每日2次, 饮汤吃蛋。功效:滋肝补肾。

2.3 冬笋香菇汤

配料:冬笋250g、香菇50g。做法:冬笋剥去外壳, 洗净切丝, 香菇切片, 两者同放入锅内翻炒20min左右, 再加入汤、调料煮沸即可。功效: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症见乏力, 纳差, 腹胀等。有健脾疏肝的功效。

2.4 猪肚粥

配料:猪肚100g、大米100g。做法:将猪肚洗净, 加水煮至七成熟, 捞起切丝备用, 然后以大米、猪肚丝、猪肚汤 (去油) 适量, 同煮粥食用。功效:适用于肝硬化早期见脾虚不,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者, 有调肝健脾, 益气行血的功效。

2.5 赤豆鲫鱼羹

配料:鲜鲫鱼3条 (每条约300g) , 赤小豆、商陆各30g。做法:将鱼清洗干净, 把商陆、赤小豆分别放入鱼腹中, 用线缝好, 清蒸熟烂成羹即可。分3次空腹淡食。功效:主治肝硬化水湿偏盛、腹部膨大、食欲不振、大便泄泻、小便不利等。

2.6 泥鳅炖豆腐

泥鳅500g, 去鳃及内赃, 洗净, 加食盐少许 (腹水明显者不加) , 加水适量, 清炖至五成熟, 加入豆腐250g, 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吃鱼、豆腐、喝汤, 分顿食用之。主要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硬化。

2.7 冬瓜生姜皮汤

冬瓜皮15~30g, 生姜片20g。将冬瓜皮、生姜片洗净, 加适量水煎。当汤喝。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篇8

关键词:园艺疗法,中医药理论,现状,展望

园艺疗法起源于英美, 通过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改善。接受园艺疗法的对象常为特殊人群, 例如: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犯罪者等, 但广义的园艺疗法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 为特殊人群重拾健康以及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维持健康提供了新途径, 同时对于指导我国绿色空间构建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与园艺疗法相关的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经验、古典园林的园艺文化与技巧等, 都为园艺疗法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园艺疗法在我国起步晚, 结合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 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

1 园艺疗法

1.1 特点

(1) 该疗法属于整体疗法、自然疗法, 以总体健康为核心, 不单独针对某一种特定疾病, 受众广泛, 安全性高[1]; (2) 该疗法以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延伸线上的加工利用以及五官感觉为媒介, 即感觉体验和动作体验相结合; (3) 兼具理学疗法、行动疗法、精神疗法、艺术疗法和环境疗法等多疗法的特性, 而这种特性是其适用对象广泛的主要原因; (4) 在最初阶段效果不明显, 但经过一段时间, 尤其是对于具有某种缺陷、不能自觉进行各种活动的患者, 效果比较明显; (5) 可用于园艺疗法的植物种类繁多[2], 因此, 可因地制宜, 制定合适的方案。

1.2 作用

园艺疗法属于一种现代医学的辅助疗法[3], 在帮助治疗人的生理、心理、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多种疾患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生理方面。

参与者可以通过种植、修剪、施肥等一系列活动, 使五感得到刺激, 在体质的恢复与延续上体现出园艺疗法独特的效果[4]。

1.2.2 心理方面。

参与者可以从植物的种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中, 感受到生命的节奏和律动;还可以通过插花、盆景等活动,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缓解压力, 提高自信心和成功感[5]。

1.2.3 认知方面。

参与者可通过培育植物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延伸线上的活动, 培养自身对新技能的学习能力、抽象思维及逻辑思考等认知能力[6]。

1.2.4 社交方面。

园艺活动通过大量小组活动, 让组员之间协调分工, 改善沟通, 同时增强自身责任感与支配意识, 产生轻松自然、有共同性的话题, 提供人与人、人与环境融合的契机[7]。

1.2.5 社会方面。对参与者的益处主要体现在职业训练、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3方面[8]。

2 中医药理论哲学思想

2.1 阴阳平衡思想

阴阳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概念。《易经》指出“一阴一阳谓之道”, 从哲学的高度对阴阳进行了概括。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充满阴阳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强调天人合一, 身心一体。当自然与人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时, 亦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人是健康的, 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 人就要生病。因此, 通过阴阳平衡思想, 中医可以弥补当前园艺疗法的不足[9]。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一切事物都有阴阳对立统一的两面。园林中“阴阳”的范畴广泛, 景观中的色彩、布局、掇山拾水等诸方面都讲究“阴阳”的协调, 如山与水蕴藏的静与动、虚与实等, 都蕴涵着一种不和之和[10]。

2.2 五行思想

五行思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 中医亦深受其影响。中医中以五行配五脏, 五脏又联系着各自所统系的五官、五志、五味等, 从而把机体各机能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 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 解释了人体与宇宙的统一性[11]。

把阴阳五行思想应用于园艺疗法, 便可利用自然来承接人心理情绪和身体的疾病,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

3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联系

园艺疗法属于生态疗法的延伸, 我国的生态疗法历史悠久, 古代中医学就可视为一种生态医学, 道家医字脉更重视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比如五色、五味、五音的应用, 用传统医学理论来指导园艺疗法场所的设计与康复实践, 具有重大意义[12]。同时, 园艺疗法也是自然疗法, 更接近于传统医学, 对疾病的预防具有前瞻性, 相当于中医学的“治未病”, 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将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相结合, 能达到互补的效果, 防治疾病的效果进一步加强[13]。

4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现状

有学者将植物和园林景观特性与五行相对应, 以此将景观通过五行与人体联系起来, 人体健康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景观进行调整。另有学者以传统中医理论指导设计康健花园, 并从五行生克和阴阳平衡2方面提出新的康健花园设计概念和框架[14]。现在园林中仍在使用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模式, 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思想, 将道教思想应用于园艺疗法, 是对园艺疗法的扩展和丰富[15]。

康复花园设计中, 还可以应用禅宗中“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的思想, 表达情与境之间的因果关系,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其最高境界。花园中分布不同花期的植物, 使花园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同时发掘其色、香、触等生理特性, 使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恢复[16]。有学者曾在保健型园林的设计当中提出了可在居民区内推广“阴阳五行”结合药用植物的应用。杨欢研究了药用植物的作用, 论述了中医理论和康复花园的关系, 提出康复花园设计原则应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17]。

目前中医药文化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研究集中于2个方面:第一, 药用植物在植物园、康健花园中的应用;第二, 结合园林景观来传达中医药文化。但缺乏对“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间的关系、中医药文化对景观设计的指导作用以及中医药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方式”的系统性研究。

园艺疗法与中医药文化结合是必然趋势。①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在宏观层面上有相似性, 即中医药文化的整体观、辩证观、恒动观、统一观特征与景观设计存在联系———整体理念、表象与本质理念、因时制宜理念、人与自然统一理念。②中医药文化与景观存在辩证关系,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景观通过文化使内涵得到深化, 同时反作用于文化, 使文化得到呈现与发展。显然, 中医药文化可以用于园艺疗法中, 因为都推崇操作性与和谐性。③药用植物已广泛应用在植物主题园、疗养景观中, 营造特色园林景观。④微观层面上, 中医药文化的基础理论 (如阴阳、五行等) 对园艺疗法有指导意义。阴阳学说指导园林空间布局、植物色彩选择、基础设施位置布局、活动场地类型的设置;五行学说用以归类, 规律性、系统性地指导景观植物及其色彩的选择[18]。

5 药用植物与园艺结合的可能机制

5.1 药用植物应用于园林的可能作用

药用植物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可分为3种:①外疗型, 通过其树干、茎、叶、花等分泌多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 引起人们嗅觉的不同感受, 通过人的呼吸系统或皮肤毛孔进入人体, 增强人体器官的生化功能, 达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 例如, 玫瑰花香使人爽朗愉快, 银杏散发的气味有益心敛肺和抗衰老的作用[19]。②内疗型, 即通过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中提取化学成分, 内服或外用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③综合型, 兼具外疗型和内疗型的作用[20]。

5.2 色彩对疾病的作用

良好的色彩环境, 可以稳定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 植物色彩对人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波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红色、橙色使人活跃、温暖明快;蓝色、绿色让人平静、凉爽。因此, 可以根据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 在功能植物区合理搭配植物色彩达到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21]。有实验证明, 外界环境色彩能够作用于部分疾病:浅蓝色可作用于高烧病人, 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红色能提高病人的食欲, 还能增强听力;绿色能缓解眼疲劳, 并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22]。因此在实施园艺疗法时, 要考虑患者病情, 合理使用植物色彩, 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6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展望

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园艺疗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 而且无副作用[23]。

中医药学悠久而辉煌,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淳厚的医学文化基础为园艺疗法的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现代园艺疗法的推广也推动着中医药学的发展[24]。《道德经》提倡可通过内心休养获得身心的平衡, 它孕育出道家养生文化和民间武术的结合体———太极拳, 与传统的球类、跑步等运动不同的是, 太极拳以一种形意结合、阴阳平衡方式来达到身心与自然的平衡, 这是更高境界上的平衡。将其应用于现代园林中, 可划分出“太极健身区”或“道家养生气功体验区”, 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25]。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疗法 篇9

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收治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缓乍56例, 男21例, 女35例。年龄18~57岁, 平均年龄33岁。口疮1个月发作1次18例, 2周发作1次16例, 1周发作1次7例, 无间歇期10例。溃疡数1~3个28例, 4~10个19例, 10个以上6例。诊断标准:口腔黏膜、唇、颊、上腭、舌尖、舌边缘等处有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性溃疡, 直径2~5mm, 中央稍凹下, 表面黄色分泌物, 周围充血微肿, 自觉灼热疼痛, 遇刺激性食物疼痛加剧, 影响进食与说话, 病程>6个月, 反复发作, 每月发作1~2次。选择的病例全部符合还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药以自拟愈溃汤加减:黄芪、条参、女贞子各15g, 参术、白术、升麻、柴胡、黄柏盐炒、知母各10g, 羌活、甘草各12g, 砂仁6g, 黄连4g。心火重者加淡竹叶、生地各15g, 木通5g;脾虚湿热苔厚腻者加藿香15g, 菖蒲10g;脾肾阳虚者加制附子6g、肉桂3g, 胃火明显者加石斛、麦冬各15g, 生石膏20g。水煎服, 1剂/d。另含服儿茶1~3g, 3次/d。外用药:自拟消溃散涂抹患处, 2~3次/d。药用黄柏、白矾、冰片按15∶15∶1的比例研细末配制, 装瓶备用。连用3d为1个疗程, 可用1~2个疗程。对照组肌注转移因子, 2mL/次, 1次/2d, 5次为1个疗程, 可用1~2个疗程, 同时口服VitBco, 2片/次, 3次/d。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1]。口腔溃疡终止复发1年以上, 为痊愈;总间歇时间延长, 总溃疡数减少, 为显效;总间歇时间延长, 但总溃疡数未减少, 或总间歇时间无改变, 但总溃疡数减少, 为有效;总间歇时间及总溃疡数均无改变, 为无效。疼痛缓解标准与自身溃疡愈合周期中的同时期疼痛比较不能减轻一等级, 为有效;与自身溃疡愈合周期中的同时期疼痛比较不能减轻一等级, 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5例, 显效7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痊愈5例, 显效6例, 有效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0.71%,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说明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优于西药治疗。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治疗组26例疼痛缓解, 对照组14例疼痛缓解, 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对疼痛缓解远优于西药治疗。

5 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口腔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 属于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 以口腔反复出现溃疡、疼痛为特征。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认为与免疫异常、微循环障碍、消化系疾病、内分泌紊乱有关。中医认为该病虽生于口, 实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因脾开窍于口, 心开窍于舌, 肾脉连咽系舌本, 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经。由于饮食、情志、劳卷等因素所伤, 造成脏腑功能失调, 心脾蕴热, 胃火炽盛, 或气阴亏虚, 阴虚火旺;或脾肾阳虚, 无根之火上浮, 熏蒸口舌, 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 初期可清热泻火, 反复发作, 病程长者, 当补土升阳泻火为宜, 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口舌》说:“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 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 脉虚而中气不足者, 又非寒凉可治, 故虽久用清凉, 终不见效, 此当察其所由。”愈溃汤中黄芪、条参、参术、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升麻、柴胡、羌活健脾升阳, 使清阳升发, 元气得充, 阴火得除;黄柏、知母清阴火以坚阴;女贞子滋补肾阴;砂仁理气健脾以助运;少佐黄连泻火以治标。全方甘温升补与苦寒泻降并用, 标本兼顾而重在治本。儿茶成分含儿茶鞣酸、儿茶精、槲皮素等,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生津化痰、消食生肌、收敛止泻、止血敛疮。体外实验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含服对各种口腔溃疡包括化疗后口腔溃疡, 疗效确切。消溃散中黄柏、白矾性味苦寒而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冰片协助泻火并止痛。药物内外合用, 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 药证相合,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S].2001.

中医疗法治眼病 篇10

较其他疗法,眼治法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的优势。眼治法明显缩短了应用西药和针灸等其他疗法的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治愈率。而且由于它安全可靠,在民间、家庭中的流传应用十分广泛。

眼熏洗疗法

眼部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煮后的热水,乘热在眼部熏蒸或先熏后洗,以防治眼疾为主的养生方法。

①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药物,同时准备好脸盆、热水瓶、茶杯等器具,并备好消毒药棉或消毒纱布、布单、毛巾等。②将煎好的药液或开水乘热注入脸盆或其他容器。③患者取端坐位,稍向前弯腰,面向容器,两眼紧闭,然后用布单覆盖在脸盆上,只留一小口熏眼。或将煎好的药液乘热注入保温瓶、茶杯内,将患眼对准容器开口处,熏眼。也可用洗眼杯盛热药液(约为全杯容积的2/3),患眼紧扣在洗眼杯口上,接着紧持洗眼杯随同抬头,不断开合眼睑,转动眼球,使眼部与药液接触。④待药液稍冷后,用消毒纱布等,蘸药液洗眼。⑤治疗前先拭去眼睛分泌物,如患眼分泌物较多,应更换新鲜药液,多洗几次。⑥熏洗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眼部,然后闭目休息5~10分钟。每日熏洗1~2次。

滴眼疗法

滴眼疗法是用药液(或花粉)滴眼,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或配制药液或药粉。②准备好消毒纱布、棉球和点滴眼药水瓶等器具。③患者取端坐仰头位或仰卧位,点眼后,要闭眼3~5分钟。每日滴眼3次。

敷眼疗法

敷眼疗法是将药物敷在眼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

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敷药。如药物属干品,就先将药物研细末,加入适量的调和剂(鸡蛋清、酒、水、蜜等)调成糊状,敷贴。如药物含有汁液,如鲜马齿苋、鱼腥草等,就直接将药物捣成糊状,敷贴。②患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先将眼部用水洗净,将眼睛分泌物拭净。③敷药后,有的要用纱布或胶布固定以防脱落,24小时换药1次,5日为1个疗程,或以病愈为度。

烟熏眼疗法

烟熏眼疗法是利用药物燃烧的烟气熏眼而治疗眼疾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将药物加工成粗末或揉成小团。②准备好竹筒、小钵(碗、小盆等)或壶等器具。③将药物点燃后放在竹筒内,一端对准患眼,在另一端吹气,让烟熏眼部。或将药物放入小钵内点燃,再将一个大小适当的漏斗反罩于钵上,使烟从漏斗口冒出,熏治眼部。也可将药物点燃后放人壶内,使烟气从壶嘴中冒出,熏治眼部。④将药物细末摊草纸上卷成纸捻子,或将药液刷在草纸上晾干后卷成纸捻子,点燃后熏治眼部。如果纸捻子不易燃烧,可以浸刷食油以助燃烧。

眼部冲洗疗法

眼部冲洗疗法是将药物水煎成药液(或现成的药液),反复冲洗病变部位(眼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不同的病情选定药物或清水,制取冲洗药液。②准备好冲洗器械,如眼药水瓶(塑料),或纱布蘸液冲洗,或注射器等。③患者取适当体位,以舒适、施治方便为原则。④用药液或清水反复冲洗患眼,每日冲洗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1~3次。⑤冲洗后,用干毛巾或消毒纱布轻轻拭干,闭眼休息10~20分钟。

眼部按摩疗法

眼部按摩疗法是在眼部特定部位按摩,以治疗眼疾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按摩手法可分为按压法、按揉法和摩法。②眼部按摩疗法是以综合手法治病,除按摩特定部位外,还配合穴位与以痛为腧相结合。③每日按摩1~2次,每次结束后,闭眼休息10~15分钟。

眼部擦洗疗法

眼部擦洗疗法是用液体药液擦洗患处,以治疗眼疾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药物,制成药液。②擦洗疗法有加热药液擦洗法和不加热药液擦洗法,应根据疾病需要选择一种。③一般用消毒纱布擦洗患眼,每日l~3次。擦洗完毕,用干毛巾或干消毒纱布拭干眼睛,闭目休息10分钟以上。

眼治法的实际应用

目赤肿痛

1.眼熏洗疗法文蛤(打碎)90克,葱白10余根,水煎熏洗。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2.眼部冲洗疗法当归、芍药、黄连各9克,用雪水或清水煎浓汁,乘温热冲洗,冷即再温再洗。每次10分钟。

目涩痒痛

眼部冲洗疗法五倍子、蔓荆子各9克,研细面,水煎沉淀,取药液冲洗。每次l0分钟,每日2次。

眼部外伤血肿

眼熏洗疗法伸筋草、忍冬藤、刘寄奴各15克,王不留行子、钩藤、防风、荆芥、黄柏各9克,水煎熏洗,每日l剂。每日2次。

麦粒肿

1.眼熏洗疗法①桑叶、菊花、金银花各15克,黄连、防风、当归尾、赤芍各9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次。②决明子20克,黄芩12克,蒲公英25克,赤芍10克,甘草3克,水煎,趁热熏洗。

2.眼外敷疗法①生地、南星各等份,同研为细末,加凡士林配成30%的软膏,每次取适量敷患处,用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1次。②小冰块用两层纱布包冷敷,30分钟,冰化更换。每日3次。③用温热的湿毛巾热敷,15分钟,冷后更换。每日3次。

3.眼部擦洗疗法盐,用白开水溶解,制成盐水,放冷,用消毒纱布蘸冷盐水擦洗。

急性眼结膜炎

1.眼熏洗疗法①蒲公英20克,菊花15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3次。②苦参、杏仁(去皮、尖,研极细末)各9克,胆矾2.5克,共放碗内,用250毫升开水冲,先熏后洗。③蒲公英30克,野菊花20克,蝉蜕10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

2.滴眼疗法①黄连10克,研极细末,水煎,滤去渣,待药液冷后,加入鸡蛋清,搅匀,点眼。②按上法制取黄连液,点眼。③菊花10克,木贼草、黄连各6克,薄荷5克,水煎取液,冷后点眼。

3.眼外敷疗法用热湿毛巾热敷。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4.眼部冲洗疗法黄连、木贼草各10克,菊花15克,水煎冲洗。

慢性眼睑炎

烟熏眼疗法桑枝放钵或碗中点燃取烟,反罩以漏斗,将患眼对准漏斗口熏治。

沙眼

1.眼熏洗疗法冬桑叶、白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薄荷各2克,生甘草3克,鲜芦根30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3次。

2.滴眼疗法黄连、玉竹各10克,水煎取液,点眼。每次2~3滴,每日2~3次。

3.眼部擦洗疗法金银花、野菊花各20克,水煎取液,乘温反复冲洗。

鼻泪管阻塞和慢性炎症

1.眼部冲洗疗法金银花30克,水煎取液,反复冲洗。每日2次。

2.眼外敷疗法水湿热敷法,热敷眼部。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3.眼部擦洗疗法菊花或金银花30克,水煎过滤取液,用消毒纱布蘸液擦洗。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

白内障或视物模糊

1.滴眼疗法蛇蜕10克,加麻油或菜油少许,微炒,勿令焦黑,研细末,加人乳调后点眼。

2.眼外敷疗法鹅不食草叶捣烂,敷患眼, 用纱布固定。

3.眼部冲洗疗法决明子、玉竹、秦皮各9克,黄连6克,水煎取液,冲洗双眼。每日1次。

眼球出血和结膜出血(中医称血灌神瞳)

1.滴眼疗法①珍珠1.5克,琥珀、牙硝各1.5克,朱砂3克,冰片0.3克,共研极细末,点患处。每日2次。②熊胆汁,点眼,每次1~2滴,每日3次。

2.眼外敷疗法①用冷毛巾或新鲜紫花地丁捣烂,湿敷,称冷敷法。②鲜生地15克,鲜大蓟、小蓟各20克,共捣烂敷眼。

青少年近视眼

眼部按摩疗法按摩眼周穴,由上睛明——新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小睛明——太阳;下睛明——健明——承泣——球后——小睛明——太阳。每次3分钟,每日2次。

眼部湿疹

眼熏洗疗法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败酱草各等量,水煎熏洗,冷却后浸纱布在患处湿敷。

注意事项

1.凡应用眼治法,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施治。

2.凡进入眼睛的药物,如冲洗、滴眼等,药物应该经过消毒后方可应用。避免用刺激性大的和腐蚀性药物,并注意药液的温度,以免引起烫伤。

3.采用眼治手法时,如按摩、擦洗疗法,手法要轻柔,避免用猛力、暴力,以防损伤眼睛。

4.在应用眼治疗法前,要拭去眼睛的分泌物。治疗后,用干毛巾或纱布轻轻拭干,避免药液流溢。

5.在使用眼治法的同时,可配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

6.眼治法对青光眼、神志不清者,必须慎用。

7.在外敷药时,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药物刺激眼睛。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篇11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药,治疗,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浅静脉出现的局限性、节段性囊状或圆柱状扩张[1], 亦为下肢慢性静脉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在西方国家男性患病率为30%~50%, 女性为50%[3]。在中国, 蒋米尔等[4]调查结果显示15岁人群中患病率为10.42%, 35岁以上人群为21.31%。患肢的酸胀、沉重等临床症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6,7], 后期可出现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 甚至形成溃疡, 导致不同程度的病残[8]。现代医学采用的开放或微创手术、口服静脉活性药物、穿戴弹力袜等疗法, 虽已证实有一定的疗效, 但仍存在复发率高[9]、并发症多[10,11]、依从性差[12]等问题。近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中医药疗法对于本病的治疗, 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笔者查阅近5年在中国知网 (CNKI) 发表的中医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论文, 对中医药特色疗法以及现存的问题论述如下。

1 中药内治法

1.1 益气活血法

奚九一等[13]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病机以气虚下陷为主, 治以益气提升法, 不宜应用活血化瘀药, 并配合练习马步功, 以改善肢体功能, 预防并发症。耿新民[14]认本病多因气虚血瘀导致, 自拟“益气通脉汤”, 以黄芪、玄参、水蛭为主药, 使气行则血行, 活血则脉通。周绍荣等[15]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自拟“芪龙祛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21例 (总有效率95.2%) , 在改善患肢沉重、酸胀等症状方面均优于迈之灵治疗组 (总有效率57.9%) 。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气虚无力载血运行, 致瘀血阻脉。气虚为本, 瘀血为标, 本虚标实。临床上主要选用黄芪、党参、升麻等益气升提之品, 配以当归、川芎之血中气药, 赤芍、丹皮等活血化瘀之品共奏补气活血、行气化瘀之功。

1.2 活血通脉法

吴振成等[16]在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基础上, 加入活血化瘀, 理气通阳, 祛痰散结之品。在治疗的224例患者中, 有171例静脉主干及属支曲张静脉闭合, 全部患者坠胀感、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水肿、溃疡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减轻。通脉消瘀汤为李秀芳等[17]以活血祛瘀、通脉利湿为组方原则,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筛选的验方, 治疗轻度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86例后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96.51%) , 安全性较好。丁为国等[18]以血府逐瘀胶囊治疗23例, 发现治疗前后患肢肿胀沉重感、下肢条索状物及色素沉着等症状均有改善, 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除气虚血瘀致病外, 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湿邪, 筋挛血瘀, 或外伤筋脉, 瘀血阻脉亦可致筋瘤。治疗当首重活血化瘀通络, 兼以益气扶正。临床用药多选用当归、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 川牛膝、地龙、鸡血藤等活血通经, 辅以黄芪等补气之品, 以化瘀祛邪, 益气扶正。

2 外治法

2.1 放血疗法

火针放血疗法:王桂玲等[19]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6例。首先以贺氏钨锰合金火针 (0.5 mm×50 mm) , 烧红后点刺曲张静脉 (即阿是穴) , 血流自止后以毫针刺血海。治疗后静脉曲张、肿胀等症状有显著改善, 总有效率95.6%。何亮等[20]、张洪涛等[21]、袁训林等[22]均运用相同疗法治疗本病, 与贺氏三通法不同之处在于火针刺络放血后不针刺血海, 总有效率分别为96.2%、93.33%、95.8%。王寅[23]在使用三元牌盘龙火针 (0.5 mm×50 mm) 刺络放血之后, 选取相应大小的火罐迅速吸拔于点刺部位之上, 每个部位出血约50~100 ml。血流自止后取毫针针刺患侧血海、鹤顶、解溪、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 以及病变最高点处的阿是穴。得气后, 于血海、鹤顶、解溪、阿是穴接连电针仪, 留针20分钟。

贺普仁教授认为“病多气滞”, 主张“以通为顺”, 治以火针刺络放血 (强通法、温通法) 结合毫针针刺血海 (微通法) 。火针在《灵枢》中称为“燔针”, 以火针刺络放血, 可祛瘀生新, 以血调气, 火针温热之性亦有温通经脉之效。配以针刺血海可养血活血, 扶正固本。王寅在火针刺络放血后加用火罐以激发经气, 避免皮下瘀血。针刺鹤顶、解溪、太冲可调气和血, 通脉活络;针刺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与火针配合应用, 滋阴补血、健脾益气、寓补于泻, 并取血海、鹤顶、解溪、阿是穴连电针仪, 以增强刺激, 提高疗效。

其他放血疗法:牛庆强等[24]以磁圆针垂直叩击曲张静脉至出血, 与硬化疗法进行近期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磁圆针组总有效率为100%, 在治疗后肢体的自觉症状及皮肤外观色泽方面由于硬化疗法组 (总有效率73.33%) 。余林涛[25]应用三棱针放血治疗150例, 分为曲张静脉局部放血法和针刺兼局部放血法 (主穴为:阴海、漏谷、足三里, 配穴:髀关、三阴交、阴廉) 两种, 总有效率为60%。娜尔古丽[26]用三棱针点刺曲张静脉处, 待血流自止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治疗后所有患者曲张静脉明显减轻, 腿部酸胀疼痛、沉重感等症状缓解。

刺络放血疗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性刺激, 使静脉腔内形成无菌性炎症, 进而使静脉闭塞废用, 形成新的侧支循环取代。与三棱针不同, 磁圆针是师怀堂教授研制的新九针针具之一, 带有5000高斯的磁性, 可促进渗血的吸收, 防止皮下淤血。因刺络放血疗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消毒, 并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 针后24小时内不要洗浴, 避免针孔感染。

2.2 毫针

武连仲教授[27]认为本病主因脾气不足, 带脉失约, 瘀湿虚相兼为病, 治以调理脾胃, 约束带脉, 通经止痛为法。取穴上主张首取带脉及下肢部脾胃二经的穴位 (带脉、冲门、箕门、伏兔、曲泉、阳陵泉、血海、梁丘、四强、膝阳关, 内外膝眼) , 并强调特殊手法及手法的量化。武教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丰富了本病的中医理论研究, 促进了针刺规范化的临床应用。刘云霞等[28]应用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其主要有腹部取穴以及局部取穴。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 (左) 、气旁 (右) 等, 下肢对应点。局部取穴主要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太白、太冲。同时腹部用神灯照射, 可以加强对腹部腧穴的治疗作用。

2.3 中药外治法

在郝树文[29]的研究中, 治疗组以自拟通脉消瘀汤外洗, 疗效优于穿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的对照组。组成:炙黄芪60 g, 川乌、草乌各40 g, 细辛、红花、木通、地龙各30 g, 桃根、桑枝各100 g, 大黄、甘草各20 g, 可益气行血、温经散寒、祛瘀通络, 对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良好。周建华[30]认为本病由脾虚气陷、气虚血瘀所致, 治以益气升举, 活血化瘀, 自拟方外洗足浴治疗15例, 组成总有效率100%。白颖等[31]治疗筋瘤200例, 治疗组 (63例) 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汤 (组成:地龙、苏木、红花、桃仁、黄芪各50 g, 蜈蚣4条, 穿山甲10 g, 威灵仙30 g) 熏蒸结合中药口服治疗,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的对照组疗效。陈蕙恬[32]采用中药足浴 (组成:独活、艾叶、荆芥、威灵仙、桂枝各30 g, 川芎20 g, 川椒8 g) 配合穴位艾灸治疗60例, 泡洗双足30分钟后, 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10~20分钟, 并对患者进行情志、饮食、患肢等方面的护理, 总有效率为93.3%。

现代医学认为外洗或熏蒸可使中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血液, 营养局部皮肤和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和回流。三阳经起于足部, 亦终于足部, 足浴可通过热力促使药物通过足部穴位吸收, 以达内调脏腑机能, 外治经脉瘀滞之功。中药外治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更具针对性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具有迅速起效、副作用小、依从性高等特点。

3 内外同治

蒋骑[33]采用内服静脉曲张1号方, 并结合静脉曲张2号方外洗患处并泡浴患足治疗38例, 总有效率为92.1%。史默怡[34]以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针灸、放血疗法治疗45例, 针灸放血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各突起结节处, 配以委中、阳陵泉穴。1~2个疗程后全部患者症状均有好转或缓解。韩婕等[35]观察中药内服外浴结合耳穴贴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5例的临床疗效, 中药予自拟益气散筋方口服以益气活血、通络导滞, 祛痰解毒方煎汤浴足以祛风止痒、解毒散结, 耳穴贴敷以平调脏腑阴阳气机、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总有效率为93.85%。符健等[36]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与中药自拟方泡洗相结合治疗25例, 单纯中药泡洗疗法治疗21例, 在第2、3疗程后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中药内服、耳穴贴敷旨在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 整体治疗, 病变局部作用较弱;泡洗、足浴等外治法局部作用强, 全身调理作用弱。内外同治, 共收益气散瘀之功。火针刺络放血与中药泡洗同为外治法, 均有助阳通脉之功, 临床上结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但需注意, 火针刺络放血后的患处皮肤不宜长时间泡洗, 避免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

4 讨论

中医称下肢静脉曲张为“筋瘤”, 属于中医学“脉痹”范畴。中医认为, 本病主要因“气虚”而致“血瘀”, 这与静脉壁薄弱, 静脉瓣关闭不全以及浅静脉持续高压导致浅静脉曲张的现代医学观点密切相关。治疗上, 中药内服侧重于整体调理, 可调节脏腑功能, 平衡阴阳气血;而中药泡洗足浴可使药力透过皮肤直达病所, 针刺放血可通利经脉, 祛瘀生新。临床上将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有机结合, 往往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然而, 笔者认为临床研究中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4.1 中医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

不同学者对本病病机的认识不同, 主要有劳倦伤气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筋证、外伤瘀滞证、湿热下注证、气血两虚证五种。有学者[37]发现中医证型的分布与CEAP分级[38]临床分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今后应继续探究二者的关系, 并结合CEAP分级的临床分级, 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 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

4.2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并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相鉴别。在疗效评价标准方面, 应选用CEAP分级的临床分级、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VCSS) [39]评定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并结合生活质量调查表 (CIVIQ) 等量表[40]评价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中医药疗法的功效。2008版《下肢静脉疾病管理国际指南》[41]对上述诊断方法和疗效评价标准均有较为权威的论述, 可供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4.3 科研方法不严谨

大多数研究为病例叙述性研究, 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不高;少数的随机对照研究亦在随机、对照、盲法等设计方法上尚存在不足。研究者应依据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 (CONSORT) [42]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 (STRICTA) [43]的要求开展中药和针刺的临床研究, 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提高研究文献的循证证据等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媒体传播效果下一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