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精选10篇)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由于皮脂腺萎缩, 皮脂分泌减少, 继而皮肤干燥引起, 此外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胆管疾病、贫血、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干燥综合征、风湿性疾病等的伴发症状。中医临床中属“风瘙痒”和“痒风”范畴。对我院门诊2007年2月—2008年10月9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门诊病人进行中医治疗, 配合做好护理, 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人中, 男54例, 女42例, 年龄52岁~80岁, 平均66岁;病程最长2年, 最短1个月。
1.2 诊断依据
皮肤瘙痒发生于老年人 (年龄60岁以上) ;没有原发性皮疹可以继发抓痕、血痂, 甚至苔藓化、色素沉着。
1.3 疗效标准
瘙痒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瘙痒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显效;瘙痒症状无减轻为无效[1]。
1.4 结果
96例病人经中药及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和护理, 治愈34例, 显效5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93.75%。
2 中医治疗
2.1 中药治疗
2.1.1 血虚风燥
主证:以秋冬季发病居多。见于年老体弱长期罹病的老年性瘙痒者, 全身干燥、瘙痒、抓痕多、血痂少、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白[2]。治法:滋阴养血, 祛风润燥止痒[2]。方药:当归10 g, 生地黄15 g, 川芎5 g, 何首乌15 g, 白蒺藜10 g, 防风10 g, 麦冬15 g, 玉竹15 g, 甘草5 g, 每日1剂, 水煎服。
2.1.2 阴虚血燥
主证:全身皮肤瘙痒, 经久不愈, 皮肤纹理增深, 呈现苔藓样变。舌红或降而干、无苔、脉弦细或数。治法:滋阴清热祛风。方药:生地黄30 g, 麦冬15 g, 玄参15 g, 牡丹皮10 g, 白芍10 g, 荆芥5 g, 防风10 g, 蜈蚣2条, 乌梢蛇15 g, 每日1剂, 水煎服。若兼夹血瘀证者:皮肤瘙痒, 夜间为甚, 得冷得热皆增剧, 皮肤抓痕累累, 皮肤发紫或有结节, 舌质色紫, 脉多涩。治法:“祛风先治血”, 可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当归10 g, 红花10 g, 蝉蜕10 g, 白蒺藜10 g, 荆芥炭15 g, 每日1剂, 水煎服。
2.2 中成药治疗
乌蛇止痒丸每次3 g ~5 g, 每日2次;养血止痒片 (本院制剂) 每次4片, 每日3次, 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润燥止痒胶囊每日3次, 每次3粒, 适用于阴虚血燥型。
2.3 外治法外擦
尿素软膏, 复方蛇脂软膏外擦, 以润肤止痒, 皮肤干燥者以肤必润外擦。
2.4 穴注疗法
丹参注射液2 mL, 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4 d 1次, 能起到活血祛风止痒的作用。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皮肤瘙痒易出现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情绪低落, 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 同情和理解病人, 做好安抚工作, 态度和蔼,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一些经治已愈或显效的病人所产生仍有瘙痒的感觉, 及时给予疏导, 可根据自身爱好如听音乐、看书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保持情绪稳定。
3.2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助消化的食物如芝麻、花生等, 因为气血充足才能营养皮肤。忌食鱼虾、咖啡、烟酒等易激发组织胺活性的食品, 少吃姜、葱、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指导病人多饮水, 每天不少于1 500 mL, 多食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4]。血脂不高的病人可多吃一些含胶原蛋白较多的食物, 如猪皮、猪脚、牛筋等;银耳、百合、白果、荸荠等甘寒凉润的食品, 对皮肤有滋润作用, 适当食用可以滋润皮肤, 减少由于干燥而引起的皮肤瘙痒。
3.3 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睡眠适时。注意气候影响, 特别是避免寒风侵袭和被褥太暖或炎夏季节时汗液的刺激, 及时调整衣着, 减少气候对皮肤的刺激。避免接触或吸入环境中的特殊物质如花粉、尘螨等,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必要时可在房间内使用加湿器, 以增加室内湿度, 内衣最好穿纯棉制品的衣服, 以免产生静电刺激皮肤[5]。
3.4 皮肤护理
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抓, 宜戴消毒手套采用局部拍打法, 勤洗手, 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 冬季气候干燥时应注意皮肤的保湿, 洗澡不要过勤, 每周1次或2次为宜, 水温忌太烫, 不宜超过42 ℃, 不过分擦洗, 避免使用碱性清洁皂 (液) , 宜选用中性肥皂, 洗好后可用保湿润肤霜外擦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引起的瘙痒[4]。
3.5 健康宣教
指导病人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免疫力, 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不大, 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4 小结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体质较弱或慢性疾病的病人, 因病人年迈, 脏腑功能衰弱, 以致气血精津亏虚, 肌肤腠理失于温煦濡养, 经脉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风从内生, 或因气血不足, 营卫不和, 卫外不固, 为风寒外邪行袭, 使内外合邪而致, 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我院门诊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和针灸等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96例, 取得明显疗效。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起居等护理, 对疾病痊愈起积极的作用。
摘要:用中药及针灸等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96例, 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等, 结果治愈34例, 显效5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93.75%。
关键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艾凤菊.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 19 (12) :639.
[2]禤国维, 陈达灿.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89.
[3]王庄斐, 陈少霞, 黄颖芬.健康教育对老年性瘙痒症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J].家庭护士, 2007, 5 (5B) :86-87.
[4]陆海燕.浅谈老年性皮肤瘙痒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6.
[5]张素洁, 张淑燕.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中药浴治疗及康复保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8 (6) :339-341.
内外兼修 防治老年性瘙痒症 篇2
老年性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性瘙痒症是由于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老化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使皮肤含水量减少、缺乏皮脂滋润,以及受周围环境因素刺激诱发等因素所致。
老年性瘙痒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晚间瘙痒比白天严重。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变薄,表面有糠秕状的脱屑,长期的搔抓使皮肤出现许多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重者可发生皮肤感染。那么,老年性瘙痒症该如何防护呢?
一、日常护理很重要
春季护肤重点是清洁 春天,皮肤的新陈代谢变得十分活跃,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也日渐旺盛。加上空气中存在花粉、灰尘和细菌,皮肤很容易受污染。为了防止或减少春天皮肤病的发生,老年人应该把清洁皮肤放在保养的首要位置。
春天,每日至少要洗3次脸,并用温水彻底清洗。春季应减少油性护肤品的使用,改为霜类护肤品。
夏季护肤重点是防晒 夏天的阳光非常充足,因此防晒是夏季皮肤保养的重中之重。另外,由于气候炎热,汗腺的分泌极为旺盛,汗水的分泌量明显增大,汗液中的盐分会使皮肤变得粗糙。大量的汗水还会使皮肤的抵抗力相对降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容易繁殖。在这个季节,皮脂的分泌也很旺盛,容易形成大量的污垢,因此清洁皮肤仍然很有必要。最好是每天洗温水澡。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胡萝卜、西红柿,因为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和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具有防晒作用。
秋冬季护肤重点是保湿秋冬季,气温下降,原本比较活跃的皮脂腺和汗腺也慢慢“安静”下来,皮脂和汗液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皮肤’的保湿功能下降,皮肤的水分蒸发加快,皮肤就更加容易干燥。
因此,秋冬季应将皮肤护理的重点由防晒转为保湿,及早使用保湿、滋润的护肤品,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和及时补充皮肤需要的油脂。
同时还要适当地增加饮水量,以补充体内水分。除了多喝水以外,还要多食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食品。
二、关键一招是洗澡
每周洗澡次数一般来说,炎热的夏季,人体分泌旺盛,出汗较多,老年人活动也稍多一些,这时每天应冲洗1次。
但是,一旦进入秋冬季节,就应该减少洗澡的次数。因为在这个季节,随着气温下降,汗液和皮脂分泌减少,加上老年人代谢活动减慢,运动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污垢不会很多。如果洗澡过多,会把老年人身体表面并不多的油脂洗掉,从而使瘙痒越来越剧烈。因此秋冬季节洗澡以每周一两次为宜。
如果改变不了天天洗澡的习惯,可以改变洗澡的方法,比如可以将一些淀粉或淘米水加入洗澡水中,也可不用香皂、沐浴液,直接用清水冲洗。
洗澡水的合适温度 一般来说,洗澡水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即以37~39℃为宜(稍稍有点烫手的感觉)。水温在这个范围内,皮肤上的汗盐和皮脂有较好的可溶性,有助于清洁皮肤。
若水温过高,超过40℃,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体内水分的蒸发会加速,角质层水分丟失增多,皮肤会变得更加干燥。另外,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全身大量的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心脑血流量减少,会引起大脑缺血、缺氧,诱发头晕、头痛和胸闷等症状。
若洗澡水温度过低,水的去污能力就会降低。另外,洗澡水过凉会使血管骤缩,不仅达不到全身放松的目的,时间一长,还会诱发关节炎和胃肠炎等慢性疾病。
另外,洗澡过后最好慢慢喝一两杯温水,以补充洗澡时丢失的水分。
老年人如何选肥皂和沐浴液 目前使用的肥皂有四种:硬皂、软皂、过脂皂和药皂,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肥皂,肥皂使用不当会加重皮肤瘙痒。
一般来说,老年人洗澡不宜选择硬皂、软皂,应选用的是过脂皂和药皂。因为过脂皂不含碱性物质,所以对皮肤几乎不产生刺激性。至于含苯酚或硼酸的药皂,它们不但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还能够保护皮肤表面的酸性环境,同时也可以收敛皮肤,减少皮肤水分的丢失,是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至于沐浴液的选择,也要尽量选用弱酸性的,因为即便是中性的沐浴液,对人体皮肤来说,也是偏碱性的。
不过,不管使用肥皂还是沐浴液,其在身体上停留的时间均不宜过长,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会伤害皮肤。另外,香皂和沐浴液不必天天使用,每周用一两次即可。
洗澡时别使劲搓 在洗澡时,很多人喜欢用毛巾使劲在身上搓,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洗干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习惯。
皮肤表面覆盖着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质层,这是一层退化了的无生命力的细胞层,这层“死皮肤”更换速度缓慢,至少需要半个月。目前,人们使用的搓澡巾多为尼龙丝、合成纤维丝制品,用力过猛就很容易损伤皮肤上的角质层,使得尚未完全角质化的角质细胞过早剥脱,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将大为减弱。时间一久,皮肤不仅会变得干燥,而且还会加速老化。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来自皮肤科门诊或病房, 患者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4年, 其中男22例, 女16例;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5岁。
1.2 诊断标准[2]
阵发性皮肤瘙痒, 无原发性皮肤损害同时皮肤见抓痕、苔藓样变、结痂同时伴有色素沉着, 排除肝、肾、心脑血管等原发性疾病者, 嗜酒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棘豆消痒洗剂治疗
棘豆消痒洗剂, 生产厂家: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2 用法用量
直接擦洗患处;或取本品10ML浸洗患处, 一次15分钟, 一日2次。用药期间禁食一切海产品。
1.3.3 成分
轮叶棘豆、岩精膏、蓖麻子、儿茶、胆矾、川西千里光、安息香、熊胆粉、麝香、硫磺 (制) 。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皮肤瘙痒症疗效标准。 (1) 治愈:瘙痒消失及皮肤继发抓痕、血痂、粗糙消失; (2) 显效:无明显瘙痒, 继发皮肤损害消退80%以上。 (3) 无效:瘙痒无减轻, 继发性皮肤损害消退不足20%, 治疗期间有加重[3]。
2.2 治疗结果
治疗2疗程后, 痊愈12例 (31.58%) , 显效20例 (52.63%) , 无效6例 (15.79%) , 总有效率84.21%。
3 讨论
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其特征以瘙痒为主无原发性损害。目前瘙痒症的病因尚不明了, 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 如肝病、肾病、病糖尿病等;同时还与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关, 如温热、寒冷、化纤织物接触等;精神紧张、皮肤干燥等也可有痒感。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病因多责之于虚, 以虚为本。皮肤瘙痒原因复杂,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全身性皮肤瘙痒常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和冬季瘙痒, 肝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精神性因素也可引起瘙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皮肤瘙痒症多是由于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老化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的减退使皮肤含水量减少、缺乏皮脂滋润、易受周围环境因素刺激诱发等所致。我们采用棘豆消痒洗剂治疗本病, 可以发汗解表、疏通腠理、调气和血[4], 同时全方有清热、祛风、止痒的效果, 故疗效较好。通过临床观察, 棘豆消痒洗剂治疗皮肤瘙痒症, 药物疗效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棘豆消痒洗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对38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患者进行棘豆消痒洗剂治疗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 痊愈12例 (31.58%) , 显效20例 (52.63%) , 无效6例 (15.79%) , 总有效率84.21%。结论 棘豆消痒洗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棘豆消痒洗剂,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岚.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75例[J].河北中医, 2008, 30 (1) :62-63.
[2]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505-506.
[3]李刚程, 张世荣, 岳代荣.砭石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8例[J].西南军医, 2010, 12 (2) :260.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4
【关键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润燥止痒胶囊;丹皮酚软膏
【中图分类号】R75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80-01
目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虽然它无原发性皮肤受损,但因严重影响睡眠,从而造成患者情绪烦躁,睡眠质量下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痛苦[1]。目前,西医治疗该类症状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中较多选择抗组胺药物,但复发率高,患者需长期用药,易造成治疗依从性降低。本研究选择4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观察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丹皮酚软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 19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1±4.4)岁;病程5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1.8±1.1)年。对照组:男20例,女 20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3±4.5)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1.9±1.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未发现原发性受损。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伴有阵发性瘙痒,特别于夜间较重;温度改变、摩擦等因素刺激则会导致瘙痒发作;反复搔抓会引起抓痕、色素沉着等继发性皮损;②近期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等药物者;③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糖尿病、黄疸性肝炎等疾病所致的瘙痒;②妊娠、哺乳期妇女。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丹皮酚软膏(生产单位: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20063945)进行治疗,每天两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生产单位: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20025030)进行治疗,每次2.0 g,每天三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
1. 3 评价标准 采用四级评分法评估临床症状、体征:①皮肤干燥评分[3]。0分:未发现皮肤干燥、皮屑等情况;1分:伴有轻度皮肤干燥及皮屑;2分:伴有中度皮肤干燥及细小脱屑 。3分:伴有严重皮肤干燥,细小皮屑较多。②皮肤瘙痒评分[3]。重度(3分):瘙痒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夜间症状较重,睡眠质量较差;中度(2分):瘙痒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伴轻度瘙痒,睡眠质量较好;轻度(1分):瘙痒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好;0分为无瘙痒症状。③抓痕评分[4]。0分:未发现抓痕;1分:伴有轻微抓痕 ,但未发现结痂情况;2分:伴有明显抓痕及结痂 ;3分:局部表现为湿疹化。临床积分=各指标评分总和。④疗效标准[5]: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差值/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疗效指数大于 90% ;显效:疗效指数大于60% ;有效:疗效指数大于40% ;无效:疗效指数小于40%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乏力、2 例胃部不适,发生率为 10.0%;对照组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嗜睡、2例口干,1例胃部不适,发生率为 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上述症状停药后均可自行改善。
3 讨论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症状,往往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指因患者激素水平降低,造成皮脂腺等分泌能力变弱, 使皮肤表面失水过快而干燥脱屑 , 最终导致皮肤瘙痒。中医学认为老年皮肤瘙痒症属于“风瘙痒”范畴,该病往往是因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中医认为本症是因血虚肝旺、肌肤失养等因素而引起的。该类皮肤瘙痒症状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然而因其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与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应高度重视该类疾病。
中药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具有独特的优势。润燥止痒胶囊对于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生地黄、苦参、桑叶及红活麻等药物。苦参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等之效;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等作用;何首乌可养阴清热;桑叶可疏风散热;红活麻则可活血化瘀。上述诸药合用,符合中医学“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可达到养血滋阴、祛风止痒等目的,从而有效改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丹皮酚软膏主要成分包括丹皮酚、丁香油及单硬脂酸甘油脂等成分,具有较为理想的润肤作用[6]。口服润燥止痒胶囊并外敷丹皮酚软膏,不仅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同时避免了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长春,朴松兰,白静丽.养血消风汤内服联合解毒止痒方外洗治疗老年皮肤疡痒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 (20):2977.
[2]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504-505.
[3]李博.皮科证治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2-203.
[4] 趙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86-1288.
[5]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99-302.
[6]刘金花,黄必然,黄文富. 卤米松乳膏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48-49.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4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对照。观察组男性28例, 女性36例;年龄60~83岁, 平均 (65.3±4.5) 岁;病程2个月至12年, 平均病程 (5.3±2.6) 年。对照组男性25例, 女性39例;年龄62~82岁, 平均 (65.4±4.6) 岁;病程3个月至13年, 平均 (5.5±2.5)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全身皮肤较干燥, 皮肤出现瘙痒症状, 且时而加剧, 尤以夜间较为严重。因为患者的搔抓, 故可见血痂、色素等症状;虽无原发性皮疹, 但情绪、外界刺激饮食会使瘙痒加剧。
1.3 排除标准
(1) 年龄<60岁者; (2) 感染性疾病、霍奇金病及血液病等系统疾病患者; (3) 合并感染的患者; (4) 不配合治疗者; (5) 药物过敏者; (6) 最近服用或使用类固醇激素或抗组织胺药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替利嗪口服治疗, 每次10mg, 每日睡前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当归子饮治疗, 配方:20g黄芪, 白蒺藜、生地黄、何首乌、五味子各15g, 12g荆芥, 白芍、当归、川穹、防风、丹参、乌梢蛇各10g, 6g甘草。如果患者夜间瘙痒加剧, 加地骨皮、全蝎及蝉蜕;对于失眠者, 则加酸枣仁、夜交藤及栀子;对于血热者, 加紫草、牡丹皮;对于皮肤肥厚且脱屑者, 加桃仁及阿胶。1剂/天, 水煎200mL, 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5 疗效评定
患者自觉瘙痒症状消失, 局部搔抓皮损消退为治愈;患者自觉瘙痒症状显著改善, 局部搔抓皮损消退超过80%为显效;患者自觉瘙痒有所改善, 局部搔抓皮损消退30%~80%为有效;患者自觉瘙痒症状无明显改善, 局部搔抓皮损消退不超过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 复发率为6.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 复发率为28.1%, 两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n (%) ]
3 讨论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患此症者, 全身或局部皮肤会出现瘙痒, 且呈阵发性加剧,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激素水平及皮肤腺体功能下降, 引起皮肤干燥所致。在瘙痒的生理病程的发展中, 炎性介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组胺就是经典的致氧介质。
盐酸西替利嗪是一种口服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它没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吸收快, 是治疗皮肤瘙痒的常见药物, 但远期疗效不显著, 且毒副作用较大。中医学将该症称为“痒风”、“风骚痒”, 认为是年老体弱、气血不足、风邪入侵、皮肤失去养分、风胜则痒所致, 这与现代医学病理基本一致。古代医学认为“风是百病的根源”, 要治疗该症, 应养血润燥、祛风。本次治疗所拟药方中, 生地黄、白芍、当归、何首乌、川穹及五味子具有养血补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主要目的是治血, 让血风自灭;乌梢蛇、荆芥、防风及白蒺藜能够祛风止痒。经研究发现, 中药的祛风之药能够抗过敏、抗组胺及镇静止痒;黄芪则能够益气固表, 抵制风邪的入侵。由于该症的病程较长, 脉络受阻, 使皮肤的干燥程度与粗糙程度加剧, 而加用丹参能够与川穹一起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并能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使局部循环得以改善, 最终有利于皮脂腺功能的恢复。甘草则具有调和整个药剂的作用。诸药合用, 能够驱邪祛风, 既能补血又不会瘀阻, 滋又不腻, 进而起到滋阴润燥的功效, 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在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当归子饮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从结果中可看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7%, 复发率仅为6.25%, 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1%, 复发率为28.1%, 两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由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漫长且复杂, 不仅要注重治疗, 也要注意从饮食、衣着及皮肤保养等方面进行控制, 以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且复发率低, 对老年人身体创伤小, 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4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子饮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 复发率为6.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 复发率为28.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临床效果好, 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盐酸西替利嗪,当归,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参考文献
[1]黄玲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54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15) :2267.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6
关键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祛风止痒汤,软膏,临床研究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指老年人无原发性皮损, 但是以皮肤全身或局部剧烈瘙痒为主症, 伴有皮肤脱屑, 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皮肤损害, 倦怠气短, 头晕乏力, 面色无华等症状。有临床统计显示, 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患病率可高达10%~50%[1]。究其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 皮肤的滋润保护依赖于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形成一层皮脂膜, 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低下, 皮脂腺机能减退, 皮脂和汗液分泌较少, 导致皮肤失去皮脂膜的滋润而发生干痒, 甚则退行性萎缩[2,3]。西医治疗此病效果不明显或疗效不巩固, 目前许多研究显示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4]。笔者临床非常重视中医药对于老年学皮肤瘙痒症的论治作用探讨, 结合老年性患者的病机特点, 以多年临床经验方祛风止痒汤内服联合软膏外涂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治疗, 止痒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5]确诊。患者临床常见全身或局部剧烈瘙痒, 皮肤脱屑, 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皮肤损害, 倦怠气短, 头晕乏力, 面色无华, 舌淡, 苔薄白, 脉细无力, 中医辨证为血虚风燥之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63例, 男性27例, 女性36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 (68.7±5.2) 岁;病程1个月至13年, 平均病程 (9.4±1.5) 年;治疗组患者63例, 男性25例, 女性38例;年龄62~80岁, 平均年龄 (69.1±4.8) 岁;病程2个月至15年, 平均病程 (8.6±1.3)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排除治疗期间坚持性差、不遵医嘱治疗的患者;排除精神病、痴呆不能配合治疗患者;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内分泌、糖尿病等原发性疾病者;排除对所用软膏过敏者;排除治疗前2周有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者;排除因肾病、肝胆病、肿瘤等导致的皮肤瘙痒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湿毒清软膏 (杭州好福记保健品有限公司, 卫妆准字11-xk-0210号) 外涂治疗, 2次/天;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祛风止痒经验汤剂内服治疗, 方药组成:太子参15g、炒白术15g、白茯苓30g、黄芪20g、当归15g、熟地15g、玄参15g、麦冬20g、川芎15g、白芍30g、炒枣仁15g、防风15g、白蒺藜20g、白僵蚕15g、荆芥10g、金银花15g、甘草6g。将以上药物浸泡半小时后煎煮, 水煎去渣取汁250~300mL, 1剂/天, 15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瘙痒、皮肤脱屑、皮损、头晕乏力、面色无华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并对证候给予评分。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评分越少, 症状越轻, 比较两组患者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 (IFN-γ) 、血浆组胺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痊愈:患者瘙痒症状消失, 继发皮损消退, 证候积分减少超过95%;显效:患者瘙痒明显减轻, 继发皮损有所改善, 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5%;有效:患者瘙痒减轻, 继发皮损有所好转, 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69%;无效:患者瘙痒及继发皮损改善不明显, 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0%。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皮肤脱屑、皮损、头晕乏力、面色无华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治疗组患者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血浆组胺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 ( (IFN-γ) 、血浆组胺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治疗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突出,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3 讨论
皮肤瘙痒症属于中医“风瘙痒”范畴, 西医多定义为“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环境、饮食、精神、理化、内科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7]。有研究认为, 经常使用碱性洗涤物, 喜欢辛辣、海鲜类饮食, 常饮用浓茶、咖啡, 情绪烦躁易怒, 穿紧身内衣等亦是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生的高危因素[8,9]。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病可能与组胺、细胞因子、羟色胺、神经肽、内源性阿片样肽等密切相关[10]。如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 当机体受到各种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 会导致机体组胺的释放, 研究认为, 瘙痒症患者血浆及皮损内组胺水平的升高与瘙痒程度呈正相关, 组胺水平越高, 瘙痒程度越重[11]。再如血清干扰素-γ是Th1细胞因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 其可通过激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NK细胞而调节免疫反应, 调节淋巴因子生成, 诱导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研究认为, 皮肤瘙痒症的发病与血清干扰素-γ的水平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2]。因此, 笔者本次研究着重以血清干扰素-γ、组胺水平的变化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困难, 目前仍无特效方法, 临床主要以抗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及局部UV照射治疗为主, 但常因出现不良反应无法长期应用[13]。而祖国医学对于皮肤病的诊治自古至今形成了系统全面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中医自古便有“诸痒皆属于风, 属于虚”之说, 《诸病源候论》中亦有“风瘙痒者, 是体虚受风, 风入腠理, 与气血相搏, 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 邪气微, 不能冲击为痛, 故但瘙痒也”之说[14]。中医学认为, 老年人年迈体弱, 禀赋不足, 脏腑功能亏虚, 气血亏虚, 肌肤失于濡养, 化燥生风, 风盛则痒, 多见血虚风燥之证, 故治之须滋阴养血、熄风止痒。笔者临床多用经验方祛风止痒汤内服联合软膏外涂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治疗。祛风止痒汤中太子参滋阴养血、益气固中;炒白术健脾益气, 大补一身正气;白茯苓健脾燥湿;黄芪大补脾肺之气, 益气固本,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中医有“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说, 故笔者非常重视养血行血药物的应用。如当归养血活血;熟地滋阴养血、益肾填精;川芎专入血分, 功可活血行血, 又可入络搜风;白芍养血柔肝;炒枣仁养血活血, 功可安神;生地、玄参、麦冬合为增液汤, 功可增液润燥, 补充皮肤水分, 防治皮肤干燥;防风、白蒺藜、荆芥为风药, 功可祛风平肝、解郁行气;方中加入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之效;甘草调和诸药;多药配伍, 益气固本又兼顾养阴润燥、养血活血, 共奏益气养血、熄风止痒之效。另外, 笔者加以湿毒清软膏外涂, 内外兼治, 标本兼顾。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6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中医科门诊,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2例, 男15例, 女17例:年龄54~76岁, 平均65.3岁:病程8个月~10年, 平均4.7年。对照组32例, 男13例, 女19例;年龄53~80岁, 平均62.7岁:病程7个月~10年, 平均4.3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标准:周身皮肤剧烈瘙痒, 无原发皮损, 因瘙痒而反复搔抓后可引起继发性损害, 如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 老人及成年人好发, 冬季多见。
1.3 排除标准
由肝胆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自体免疫疾病等内科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平素有神经性皮炎及湿疹患者;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试验药物禁忌症、过敏者。
2方法
2.1 治疗用药
治疗组:均采用增液汤加减, 基础方为:玄参15g、生地30g、麦冬12g、山萸肉10g、枸杞10g、黄精12g、丹皮12g、赤芍10g、防风10g、乌梢蛇10g、甘草6g。血虚加当归、白芍;血热加丹皮、紫草;血燥加石膏、知母;便秘加肉苁蓉、大黄。每日1剂, 水煎分2次温服。2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片 (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0mg/d口服;另加服维生素C 250mg, 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治疗期间, 两组均不用外用药, 治疗1疗程后判定疗效, 治疗期间忌食鱼、虾、辛辣等刺激食物, 减少洗澡次数, 忌用肥皂、热水烫洗, 以免加重皮肤干燥。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有科学意义。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定。临床治愈:瘙痒完全消失, 继发皮损基本消退;显效:瘙痒明显减轻, 继发皮损明显改善;有效:瘙痒减轻, 继发皮损有所改善;无效;瘙痒及相关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体会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的慢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风瘙痒”、“血风疮”, 为时下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素比较复杂, 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致病因素包括内因或外因等兼而有之。内因多与某些内部疾病有关, 如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异常、糖尿病、贫血、肾炎、膀胱炎、习惯性便秘及肝胆疾患、尿毒症等, 其他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肠寄生虫、药物反应等。外因则多因秋冬季皮肤干燥而诱发, 碱性肥皂、外用药物及接触各种化学物品, 也可促使本病发生。皮肤、皮脂腺萎缩及汗腺分泌减退引起皮肤干燥, 都可成为皮肤瘙痒病的致病因素, 此外烟酒刺激和辛辣食物都可能成为全身性瘙痒症的外在因素。
此病的好发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于秋、冬季节, 瘙痒常泛发全身, 为阵发性, 尤以夜间严重, 全身可见条状的抓痕和血痂。同时可见心烦、失眠、口干、小便短赤等伴随症状, 非常痛苦, 以至于产生厌世情绪。中医认为主要责之于“阴虚血燥”或“血虚生风”。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发现, 大多老年患者的皮肤都有萎缩的特点, 而且一般都有干燥脱屑等表现。这与中医理论中的肝肾阴虚、肌肤失其濡养有关, 还与现代人尤其武汉地区喜食辛辣炙煿之品有关。根据老年瘙痒症“本虚标实”的规律, 以传统的增液汤为基础方滋补阴液, 辅以山萸肉、枸杞、黄精、白芍、当归等滋补肝肾、滋阴补血;佐以丹皮、赤芍、防风、乌梢蛇、紫草等凉血祛风止痒的药物治疗老年瘙痒症, 符合中医理论对本病的认识,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引起该病的综合因素很多, 因此在对原发疾病诊断清楚的基础上, 应积极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 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应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少炙煿, 戒辛辣, 多饮水, 这样才能积极预防和避免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07.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8
关键词:老年皮肤瘙痒症,养血祛风汤,疗效
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大多是由于老年人神经功能障碍、汗腺和皮肤腺分泌减少、皮肤萎缩等因素引起[1], 好发于冬、春季节,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本文就养血祛风汤为主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 男57例, 女43例;平均 (58.5±8.5) 岁, 最大年龄为88岁, 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病程为 (11.4±4.2) 个月, 最长病程为5年, 最短病程为3个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4例,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014, 规格:10mg/片) 口服, 每次10mg, 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血祛风汤 (炙黄芪、鸡血藤各30g, 生地黄、何首乌、当归各15g, 川芎、防风、荆芥各10g, 苦参20g, 白鲜皮、凤眼草各10g, 地肤子15g, 夜交藤15g) 。辨证加减:气虚明显者, 加党参、炒白术;病程日久, 瘙痒严重者, 加蝉蜕、乌鞘蛇;伴血热者, 加仙鹤草、旱莲草;心悸者, 加生牡蛎、生龙骨;瘀血者, 加桃仁、丹参;肝肾阴虚者, 加黄精、女贞子、枸杞子;失眠者, 加珍珠母、酸枣仁。水煎服, 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擦洗皮肤时切勿采用碱性过重的香皂, 应保持心情舒畅, 生活规律, 忌辛、辣、海味食物, 严禁烟、酒[2]。
1.3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2例无效, 5例有效, 25例显效, 22例痊愈, 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9例无效, 10例有效, 15例显效, 12例痊愈, 总有效率为80.43%。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3 典型病例
俞某, 男, 72岁, 2012年4月16日初诊。全身皮肤瘙痒6年余, 每年冬、春季复发或加重, 至夏、秋季节气候转暖湿润时渐渐缓解, 且症状逐年加重, 尤以四肢及背部为甚。症见神疲乏力, 心悸不寐, 纳少, 大便稍干约2~3日一行。就诊时仍忍不住瘙痒挠抓。否认肝、胆病、肾疾病及糖尿病史。给予养血祛风汤加炒枣仁15g、乌梢蛇15g。每日1剂, 水煎服, 服药7剂。服中药期间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 每次10mg, 睡前服用。复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血痂渐退, 眠安纳增, 唯大便仍干。上方加火麻仁15g、枳实10g, 再进7剂。三诊:瘙痒症状基本消失, 为巩固疗效, 上方再进14剂, 停药后未再发作。
4 讨论
老年皮肤瘙痒症多因肝风内生、血虚肝旺、风盛则痒, 或肌肤失养、气血两亏、年迈体虚以致生风生燥;属于中医学“风瘙痒”、“血风疮”、“风痒”等范畴。再加上老年患者易受风寒侵袭, 防护功能减弱, 皮肤变薄, 使瘙痒加重或频发。养血祛风汤方用四物汤合炙鸡血藤、制何首乌、黄芪等药物来活血养血补气, 即取“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之意;夜交藤安神养心;凤眼草、苦参、地肤子、白癣皮、防风、荆芥止痒祛风。全方具有止痒祛风、活血养血之功效[4]。总之, 对于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而言, 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养血祛风汤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且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604.
[2]李秀花, 柳建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12) :102-1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99-100.
冬季皮肤瘙痒症 篇9
治疗
对瘙痒不重者可外用乳剂型保湿乳、甘油水(1份甘油加2份水)涂抹。對瘙痒较重者,可选用润肤较强的硅霜、复方樟脑霜、无比膏等。有继发苔藓化、湿疹化者,可外用含有黑豆溜油、糠溜油、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或油膏。瘙痒泛发全身者,可采用糠浴或淀粉浴。影响睡眠的可加服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或安眠药。
预防
(1)洗澡不宜过勤,水温不要过高,洗浴时尽量不用或少用肥皂或浴液,以免皮脂丢失。洗完后可擦一些复方甘油止痒剂、维生素E乳、硅霜、凡士林等润肤油膏、保湿霜,保护皮肤。
(2)避免搔抓皮肤,搔抓可使皮肤增厚、苔藓化、出血、结痂,造成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
(3)冬季应穿紧身、光滑的纯棉、真丝衣裤,以减少皮肤水分丢失和刺激皮肤。不宜穿化纤内衣,易产生静电,引起瘙痒。
(4)晚上避免喝咖啡、浓茶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兴奋神经、加重瘙痒。
(5)居室温度不要过高,18-24度为宜,而要增加室内湿度在40%-80%。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87例, 均符合符合《现代中医皮肤病学》和《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皮肤瘙痒症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 女17例, 年龄61~83岁, 平均年龄 (72.12±3.46) 岁, 病程1个月~7年, 平均4.2年。将8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患者44例, 对照组患者4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1) 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 (湖北康佳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41484) 20mg, 1次/d, 5~7d为1个疗程。 (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服用自拟止痒汤加减进行治疗。处方组成:柴胡15g, 黄芪20g, 地肤子、当归、苦参、川芎、白芍各10g, 荆芥、防风、桃仁、何首乌、生地各12g, 蝉蜕8g。湿毒蕴结型加龙胆草、焦栀子各15g;风热血热型加丹皮、紫草各12g。每日1剂, 水煎分3次口服, 5~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瘙痒、继发皮损消失;显效:瘙痒明显好转, 继发皮损明显改善;有效:瘙痒减轻, 继发皮损有所改善;无效:瘙痒未消失, 皮损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患者出院后2个月进行随访, 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9例, 复发率为20.45%, 对照组患者复发18例, 复发率为41.86%,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相比,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皮肤瘙痒症为老年人常见病, 西医认为老年皮肤瘙痒的病因多由于皮脂腺机能减退, 油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或退行性萎缩等因素引起。中医认为该病因老年人气血亏虚, 精血不足, 不能敷布濡润肌肤, 血虚化燥, 燥胜则痒, 故形成本病。治疗宜养血活血, 祛风润燥。
目前, 研究表明人类皮肤血管有H1和H2两种组胺受体。西医经常采用抗组胺药及激素类药物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盐酸依匹斯汀是新型第3代抗过敏药物, 不仅能拮抗H1受体, 对白三烯C4、PAF、5-羟色胺均有抑制作用, 而且能抑制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4], 故能迅速缓解瘙痒症状。但是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疗效低, 疗程长, 副作用较大, 易产生耐药性且易复发。本文针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理, 在服用盐酸依匹斯汀的同时, 联合服用自拟具有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功效的止痒汤加减对本病进行治疗, 并与单独服用盐酸依匹斯汀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的总有效率高达93.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玲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54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15) :2267.
[2]黄丽霞, 刘皎, 田静.养血润燥法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48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 (2) :113-11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