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2024-10-26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共8篇)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篇1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 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街党工委、办事处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健全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街道党工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以及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管理教育载体,努力搭建健康成长平台,致力开辟实践引导阵地,着力创新道德升华手段,在学生中搭建以“双报到两反馈”为主要形式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平台,各方协调配合,区别不同情况组织青少年实施“八项”行动。

一、落实“双报到两反馈”,开展“八项行动”

“双报到两反馈”,即中小学校学生在新学期开学向学校报到的同时,向本人居住地的南街各社区党组织报到(寄宿生除外);社区党组织分两次将学生本学期和假期内参与社区“八项”行动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以书面形式作出鉴定、评价意见,如实反馈给学校。学校将社区反馈的表现情况作为学生教育考核与评优的一定分值和基本依据。围绕未成年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体质体能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因人而宜,由社区党组织在假期内,在校期间的双休日、节假日,组织未成年人重点开展“八项”行动。

1、实施“四远离”行动。即远离毒品、,,、网吧、游戏厅。一是社区组织发动社区内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离退休老教师、老党员(以下简称“五老”)队伍教育、劝导、阻止、监督社区内的青少年“四远离”。二是组织、动员本社区的青少年互相监督、共同远离。三是社区通过设立宣传点、举办报告会、观看电教片等形式,宣传吸食毒品、“...”等,,组织、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的网吧和不健康游戏等活动的危害。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宣传,使其在参与中明辨是非,抵制诱惑,健康成长。

2、实施“六进社区”行动。充分利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展适合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科教、文体、法律、道德、卫生、廉政文化“六进社区”活动。一是各社区在节假日举办文体活动时,把中小学生吸纳进来,让他们在社区舞台上充分展示才华,锻炼自己。二是组织青少年参与到社区居民普法学习、普法宣传的活动中来,使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守法。三是组织青少年参与到社区内开展的科普宣传、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中来,使青少年从小养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保持健康体质的习惯。四是社区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教育活动场所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青少年求知健体提供有利条件。

3、实施环境护绿行动。一是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社区通过举办环境公益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环境意识,强化环境责任。二是成立环卫护绿小分队。以楼院为单位,把未成年人组织起来,成立环卫护绿小分队,“做一日环卫义务工”,上街或在楼院劝导或制止践踏草坪,攀折花枝,乱扔乱倒等不文明行为,为城市环境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4、实施扶弱助残行动。一是对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有组织地安排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与困难家庭学生开展“一对一”或“几对一”帮扶和“手拉手”结对活动,保障困难和弱势家庭子女上学。二是在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社会弱势人群中开展扶助活动。以3-5个青少年为一组,定期对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进行帮助,如打扫卫生,送煤送面,料理生活,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从青少年身上看到希望,鼓起生活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

5、实施服务社区行动。在暑、寒假期间,组织高、初中学生担当社区“见习干部”,做“社区一日小主人”,协助社区处理一些社会事务工作。通过参与社区工作,可培养未成年人的劳动观念,提高他们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7、实施社区治安防范行动。以楼院或社区为区域,将未成年人组织起来,成立青年治安志愿者小分队,担当“社区一日小警察”、“一日楼门长”。协助社区民警、治安联防队,有重点地监视监控“五种人员”,对一些犯罪嫌疑人,能发现得了,防范得住。基本做到“你来我知,你行我明,违法我告”。通过参与,使青少年受到教育,达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努力打造“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

8、实施家庭培训行动。重视家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街道社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区域内教子育女有方的家庭组织起来,建立“成功家庭”报告团和“真情家庭”讲师团,有14户14人参加,通过青少年将其父母请聚在一起,由“成功家庭”和“真情家庭”进行现身宣讲报告

,开展“家长形象设计”和“家庭培训”活动,使家长在交流中接受教育,努力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区把家庭教育作为文明家庭、诚信家庭、书香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成才观,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出表率。

二、开展“结对互促”,落实帮扶机制

三、落实治安巡逻,加强防范工作

针对辖区青少年在校有人管理,校外失去管理,存在部分青少年上学、放学拉帮结派、故意滋事、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南街各社区按照各中小学校上学

、放学及晚自习下学的时间段,加大对辖区大街、小巷及相关路段的巡逻,由社区治安联防队、义务巡逻队、楼院长和部分居民群众负责各自的路段,护送青少年安全回家。对那些打架斗殴、进入游戏厅的部分未成年人,及时做解放说服工作,必要时与相关学校联系,由学校保卫科出面制止,并进行教育,有效防范了未成年人在放学、上学的不规行为。

街道、社区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列入街道社区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了文明家庭和和谐社区建设。范文网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篇2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相互信任, 相互理解, 真诚沟通, 密切配合的情境与状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 是提高诊疗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的医患关系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医患之间冲突频繁发生;医患之间的诚信缺失;医患冲突引发其他问题, 医患矛盾渐成社会焦点。

医患关系不和谐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是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医患之间的诚信是生命相托, 是分量最重的契约。然而一段时间以来, 医疗行为的商品属性和消费属性被强化, 公益性和服务性被削弱, 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互不信任, 不仅引发矛盾, 而且危及社会诚信的底线。二是制约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暴力索赔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严重挫伤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使医护人员不得不将保护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宽容的医疗环境人为地设置了许多禁区, 阻碍了对医疗极限的突破, 妨碍了医学的进步。三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得到公平地维护。最近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发生率不断增加,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很大程度上就是医护人员在做出治疗前没有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病人的知情参与。当前医疗纠纷大多数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所以, 必须立足实际, 找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着力点, 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修养和职业素质, 以构建和谐的隐患关系, 减少医患冲突。

1 强化服务意识

从教育上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 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从方式上认真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改变“不和谐”的服务流程;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服务礼仪培训, 学习医患沟通技巧, 规范医护人员的言行;开展亲情化服务, 实行医患双方互动式沟通, 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改进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只要医护人员信守“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 让病人放心、满意”的服务宗旨, 处处想着病人, 把病人当朋友, 切实把病人的生命健康权和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任何问题和矛盾都会迎刃而解[1]。

2 加强自觉与病人沟通的意识

思想上要强调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制度上要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体系, 让所有医护人员掌握医患沟通的内容、方法和技巧;理念上要全方位加强医患沟通, 自觉与病人进行沟通。简单地讲, 做好面对病人的“四个一”, 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笑容、一个问候, 让病人切实感受到和谐温馨、亲切自然的就医氛围。主动及时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解除医患之间的误解, 增进感情,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矛盾, 及时发现、掌握和制止一些不和谐的苗头, 避免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

3 加强防范恶意纠纷的意识

医疗纠纷“大闹多赔”“少闹少赔”等不良现象的存在, 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专业医闹”, 这些现象模糊了已有的医疗事故赔付标准, 扭曲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加强防范恶意医疗纠纷的意识, 熟悉医疗纠纷处理预案, 遇事沉着、冷静, 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应是目前形势下医护人员的必修课之一。

4 加强法治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 对有效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 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保证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意义重大。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知道自己依法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保护权益、履行义务的前提。

5 强化处理突发事件时的程序意识

医患冲突发生后, 应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既定的应急处理预案报各级职能部门和领导。各相关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行动起来, 互相配合, 做好防范和现场处理工作, 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程序意识、大局意识和及时性, 一定要按照相关程序, 各司其职, 杜绝隐瞒不报和互相推诿。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构建和谐校园 篇3

关键词:青少年 学生 心理素质 和谐校园

一、引言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行为问题,最终导致休学、退学的学生不断增多。国内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有10%-20%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

心理调适能够帮助青少年保持稳定的乐观情绪,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在青少年中开展心理调试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中,应该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大的课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二、青少年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养性的要求。例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使自己有开朗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怎样提高学习成绩,考入高等学府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时时面临的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可能困惑更多,掌握自我心理控制与训练的方法,通过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生活,而不同的环境氛围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自觉地、主动地去努力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调控的重要方面。

青少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等,是必要而可行的。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沉着、冷静”;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谨慎”;在遭遇挫折时,要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等等。增强学生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学校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就学校教育而言,怎样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的心理和谐的构建

社会、家庭、网络等环境要素,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元的思想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当前,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较普遍存在追求个性与享乐,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责任感淡漠,心理适应与调节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学校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制教育,开办各种法制讲座,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1)文化素养。学生要通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和理论素养,开阔心胸,丰富思想,提升人生境界。(2)培育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引导,运用情景模拟等适当途径,指导学生面临困境时积极调整心态,冷静处事,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培育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

2、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中学时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谐的校园文化在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品格,塑造理想人格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和谐心理的塑造与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一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包括自我和谐,师生和谐。通过各种报告会,社会实践,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正确处理角色关系,实现自我和谐;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为和谐心理提供祥和安定的外在环境。还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达到物我和谐;要加强学生精神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培养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更利于和谐心理的建构。

3、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与监管工作,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重视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知识讲座的形式,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把其作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建立健全校园网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在学校拥有校园网的充分管理权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确保上网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保障信息安全,规范上网行为。再次,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测,打击和治理各种网络非法行为。对营业性网吧,尤其要严格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而目前学生群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抚育模式变迁、基础教育模式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学校、家庭、社会需要联手,借助心理学的专业力量,科学界定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使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影响得到有效避免。学生能够进行完整的学校教育,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篇4

——德江一中2011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德江一中张亚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教职工同志们: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和谐兴校、依法治校”为抓手,以申创省级示范性高中为工作目标,以效能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搬迁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通过师生的努力,在教育教学、办学特色、精神文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高考再次取得较好成绩——944名学生参考,一本上线104人,二本上线247人,其中,艺体生65人。同时,“申示”工作也得到了省厅专家组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了“调研”阶段,开创了发展新局面。现将一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

本,根据党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要求,我校在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教育局行业指导组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上级统一部署,紧扣学校活动主题——“创省级示范性高中,育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三比一提高”——“比师德高尚,比管理精细,比业务精湛;提高教育质量”为载体,认真学习、领会、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找准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积极开展思想大讨论、主题调研、“一组一特”、“一室一特”、“大家访”和 “一人一践诺”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我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更由于师生共同努力,认真做好阶段性的工作,我校学践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在全县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会上被评为县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集体。

二、强化德育工作,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本学期,学校以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以抓德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践行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德育常规工作

1、班主任工作。组织安排班主任赴渝加强“素能培训”学习,并召开班主任赴渝学习汇报会、班主任工作论坛,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

2、德育常规考核。对教职工进行德育常规考核及班级量化考核,以此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班主任津贴发放的依据。

3、行为规范教育。坚持对后进生及违规违纪学生的正面教育;

4、班级管理。加强对班级常规工作检查,定期公示,并做好学生考勤呈报工作;

5、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心理健康之真情工作室”正常开展外,还特邀心理专家作考前心理专题讲座;

6、“和谐德育”课题研究。实验班开展课研工作,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为完成阶段性结题做准备。

(二)综治禁毒、法制安全工作

1、安全工作。在校内安全巡查,排除隐患,上报安全月报表,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2、宣传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墙报、集会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还邀请普法办律师来校举行“保护未成年人,构建和谐家园”法制教育讲座。

3、过程管理。通过组织安全疏散演练、网吧排查、走访租房学生对学生实施 3 过程管理。

4、卫生安全。强化防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启动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应急机制。

(三)整脏治乱工作

1、对周边环境清洁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做好节假日整脏治乱及保洁工作;

2、班级值周组织保洁清扫、礼仪队迎师生入校;

3、“人走车行”专项整治,宣传交通规则;

4、学生文明巡察队在早餐及课间操期间对学校进行保洁执勤。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为革命先烈扫墓,传承革命传统;

2、举行集会,为在玉树地震灾区遇难同胞默哀;

3、积极参加“祖国发展我成长”、“送一首经典颂祖国”等演讲赛;

4、积极开展“素质杯”班级篮球赛;

5、组织开展田径运动会及全校各班学生体育达标测试,等等。

三、狠抓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常规管理

本学期学校继续完善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抓好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加强对备课、教研活动的考核、检查,加强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具体做法:

1、加强备课检查。把月集中检查和教学督查相结合,考核教师备课情况。

2、加强听课检查。要求教师每周到教务处领取听课记录表,并申报听课班级与节次,听课后教师当天必须把记录表交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派专人进行核查,作为每月考核的依据。

3、严格考勤工作。做好上课及早晚自习考勤,每周进行统计公示。

(二)毕业班工作

在毕业班工作中,我们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学校 多次召开会议,确立毕业班总体奋斗目标,然后层层分解目标,落实各班级的奋斗目标。使老师、学生、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

1、要求任课教师制定复习计划,并加强检查验收;

2、认真组织把贵阳市三套模拟试题的B卷作为综合训练考试,并与贵阳市进行同步考试,考后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

3、参加全区诊断性考试和省适应性考试,要求任课教师完成书面总结,制定下步复习对策;

4、积极组织任课教师研讨会,总结安排阶段复习工作;

5、加强综合科模拟训练;

6、组织安排教师赴铜仁参加高考复习培训会,等等。

(三)教科研工作

本,学校要求各教研组都承担有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中注重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每学期都让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总结。特别是40岁以下教师,每学期有否教研教改成绩将作为年终评选和考核的先决条件。具体工作:

1、拟定计划,召开教科研会,制定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前往铜仁及贵阳参加高考培训与新课改培训。

3、展活动主题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大练兵活动。

4、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专业得以发展,继续开展“老带新”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绘画、电子版面制作大赛”、“贵州省第二届中学生地理小论文评比”等专业竞赛。

6、推荐教师参加县体育、政治优质课评选,承办高中化学录像课和说课评比工作。

7、组织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答辩,有22个学习课题结题。

8、积极开展与务川中学语文、生物联合教研,认真组织一中、二中、煎中在校举行高中数学联合教研。

9﹑抓好中继教工作 组织教职工拟写县两会报告心得体会;迎接中继教工作检查;安排教师参加英特尔网上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

10、继续开展“中学语文以校为本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

11、抓好数学组“同课异构”课题、英语教研组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工作。

四、多轮驱动 共建和谐校园

党建工作 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抓好党员素质提高,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党员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并积极开展推优工作,把符合条件、有积极要求的师生吸收进党的组织。

团委工作 继续办好第五期业余党校,积极推选学员入党;坚持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前往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弘扬美德”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开展文明巡查工作;积极参加县“祖国好、家乡美”活动及“祖国发展我成长”演讲比赛(李嘉维同学获一等奖),等等。

工会工作

认真做好工会常规工作,如:红费、储金等。开展教职工“爱心基金”捐助、游艺及各种文体活动;组织教职工到郊外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环保课题调研活动;积极参加县“三八节”100周年纪念活动、“五一”“五四” 城区越野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为此,我校被评为省级“红十字”示范校。

实验室工作

加强岗位督查和业务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按时完成班级电教设备的发放和清收工作;做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定期维护微机,加强网络更新、安全管理,丰富校园网,做好校园网的宣传工作。

总务工作

常规工作 为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积极做好购置学校各处室所需的办公用品、教育教学用品,进行安全工作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等后勤保障工作。

新校区建设 由于学校领导的亲力亲为,新校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现已完成新校区(247亩)征地工作;政府向国开行贷款的4900万元已于2009年12月到位;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已由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完成;单体设计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地质勘探;拆迁补偿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等等。

总之,经过全体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内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有距离。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效能建设、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强团结,抢抓机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严格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要求自身,重点抓好申创省级示范性高中、新课程改革、新校区建设这三个重要工作,竭力营造文明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推进德江一中向前发展。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篇5

双桂小学: 杨 帆

韩平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保障,至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我校从讲政治的高度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我校在实施安全素质教育工作中,加强了对学校师生员工安全素质教育的领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抓好安全素质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安全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事业同步发展。做好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工作,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国家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秩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安全素质教育的工作长效机制 根据学校的实际,我校建立健全了各类安全工作组织以及高效畅通的学校安全素质教育网络体系。我校建立了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安稳办为中心,以学校职能部门为主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信息及时互通反馈。学校要成立安全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安稳办、政教处、工会、团支部、少先队负责同志和班主任为组员。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召开安全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回顾总结上学期安全素质教育工作,制定本学期安全素质教育工作计划,把安全素质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安全素质教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和各班。确保安全素质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部门各 1 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职能处室天天抓,全体员工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了校园平平安安。

1、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安全网。主要是加强教学设施和教学环节(包括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督促检查图书室资料室,计算机房、实验仪器室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双桂小学教育教学事故处理办法》。

2、以政教处为主的学生安全管理教育网。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安全防范能力及自救、自护、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教育;指导督促班主任、宿管员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的教育工作;督促做好学生的防病治病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以安稳办为主的校园环境管理保卫网。主要是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防止治安案件发生,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做好夜间校园巡逻,确保校园无治安案件发生,无重大失窃现象,指导督促门卫做好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查询登记工作。

4、以总务处为主的安全生产网。主要是经常检查校舍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有无隐患存在,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教室、楼道等学生夜间活动场所的正常照明,保证重点部位的消防设施及器材的完备,督促检查食堂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建立严格的食堂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定期抽查。

二、加强安全素质教育,打好创建平安校园的基础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各种安全文件精神,把安全素质教育作为创建平安校园的基础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课堂以 2 教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安全素质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安全素质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内容。每班做到每周一第一节课上好安全素质教育课,学校并利用每周一朝会对学生集中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做到安全计划、安全教材、安全教案、安全老师、安全课时“五落实”,努力使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系统、更具效果。

二是把安全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深化安全素质教育内容。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另一方面,把安全素质教育列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接受安全素质教育。

三是把安全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安全素质教育专栏、班级黑板报、横幅、警示牌、广播等常规的安全素质教育平台。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举办兴趣小组,开展安全素质知识讲座,进行各种安全应急演练。

四是把安全素质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育素质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安全素质,是加强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前提。

五是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使青少年全方位地受到安全素质教育和熏陶。第一,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生动、形象的安全素质教育。第二,向家庭延伸。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通过向家长发放学生安全方面的通 3 知、举办家长安全知识培训班等形式,使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安全教育观。第三,向社会延伸。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学校安全素质教育。聘请派出所、治安室和学校周边力量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定期对学校进行安全检查,并为学校师生上安全素质教育课。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章立制,确保安全素质教育实施 我们根据各岗位的职能特点,拟定了各个岗位安全管理考核目标,制定了《岗位安全责任制》。包括教学管理处岗位安全责任制、学生管理处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保卫处岗位安全责任制、总务处岗位安全责任制、班主任岗位安全责任制、重点部位岗位安全责任制。所有《岗位安全责任制》发到相关责任人,并张贴。

为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我们还对每个岗位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如:为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防止食物中毒,我们除了抓好食堂的制度建设外,要求食堂每天记日记帐,设立了食堂安全日记薄,将采购的物品进行登记,包括采购菜名称,购菜摊位,销售人,逐一填写清楚,以便备查。还要记载食堂内的电器设备是否完好。坚持一日三餐的菜24小时留样存放。安稳办、值周教师、领导不定期地抽查食堂卫生工作,每天有一位学校管理人员和一位老师在食堂用餐,监督卫生和质量。建章立制是落实安全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依照各种安全法规和学校实际,要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稳定制度和预案,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地运作。一是校长与各部门、学校与各班、各班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责任到人。二是建立和逐步完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三是建立安全稳定教育评优 4 制度。对做得好的个人和班级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做得不好的个人和班级给予批评和鞭策。这些措施,能使师生认识到了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推动平安稳定校园的形成。

四、加强监督,严格防范,做好警校共育,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根据我校的特点,安稳办人员从学校的安全出发,对学校的各种防护设施及防范措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所以我们多次组织有关人员,有专题的组织开展校内大排查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先后组织了校内食品卫生大检查,校舍隐患大排查,消防设施大检查。重点部位防盗设施及学生活动防护设施大检查等,对学校实验室管理问题、教室门窗关闭问题、消防设施的过期欠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在学校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今年又投入2万多元购置了灭火器,安装了监控录像,做到防火设施齐全。对食品的加工和食堂采购建立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把食品质量关,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建立了《食堂安全检查日记档案》、《校舍安全档案》、《巡逻值班工作档案》、《学生集体活动工作预案》和《校园安全检查档案》等,编辑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与职责》一书,认真做好安全台帐资料的积累,做到有章可循。学校通过努力,与派出所一道实现了警校共育。一方面是做好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工作,学校要修建门卫室,安装监控设备,增添安全设施,制定工作制度,聘请保安人员,全天24小时值班,确保学校的安全。另一方面,学校安全分管领导组织人员定期对学校周边及内部环境、学校校舍、路道、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等各方面进行安全大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五、及时记录,积累资料,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可查性。为使学校安全工作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做到有据可查,及时整改,及时反馈。我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校园安全检查日记、食堂安全工作日记、班级工作日记、巡逻值班日记、重点部位安全检查登记表、安全隐患排除报告单、集体外出活动安全工作预案、各类案件查处登记表等。这些表格分别由相关人员检查后记录,装订成册,定期检查,落到实处。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篇6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县鄱阳湖区江河纵横,水域辽阔,总面积达54万余亩,涉及9个乡镇24个行政村,35万人口。过去的一年,我县紧紧围绕“进贤会议”确定的“一杜绝”、“两下降”、“三减少”、“四提高”工作目标,加大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强化责任、强化排查、强化打击,着力实施“1234”工作举措,即:树立一个指导思想、强化“两个载体”、健全三项机制、突出“四个重点”,进一步完善边界“五联”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湖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来,全县湖区边界未发生大型纠纷械斗事件,未发生因跨界权属纠纷而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未发生霸湖霸港暴力恶性事件,刑事案件与上年同比下降3.8,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4.3,基本实现了“纠纷少、秩序好、湖区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一、树立一个指导思想,把握和谐平安湖区工作大局。

我县对湖区的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把它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四年来,全县水上公安机关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起,查处治安案件29起,摧毁各类犯罪团伙2个。通过四年来湖区“五联”工作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湖区平安创建活动,不仅使湖区许多历史遗留及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确保了湖区和谐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为我县正在全面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为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速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贤会议”提出创建和谐平安湖区的目标后,我县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和谐平安湖区创建工作,确定树立一个指导思想,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促“和谐”,齐抓共管建“平安”。同时,要求湖区乡镇不仅要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而且还要将构建和谐湖区“五联”责任书下达到村、组、户,从而达到在认识上再深化、举措上再强化、效果上再实化,全面推进湖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湖区稳定“第一环境”。

二、强化“两个载体”,完善湖区工作网络。

一是健全了湖区水上综治。去年5—6月份,我县从滨湖地区的治安实际出发,组织县综治办、公安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集中半个月的时间,开展了湖区治安防控、调处、排查等专项调研,研究制定了《创建平安湖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围绕打造四个昌南,即:实力昌南、生态昌南、繁荣昌南、和谐昌南的总体要求,在成立湖区“五联”办公室的基础上,按要求进一步充实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综治办、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经贸委、县湖管局、县林业局、县公安水上分局等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公安水上分局,湖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水上综治。同时,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要求,层层签订治安责任状,明确党政领导及相关单位领导在创建和谐平安湖区中的责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目前,沿湖2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水上综治,并切实做到了“四有”,即:有办公场所、有专人负责、有职责制度、有经费保障,全面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湖区。二是健全了水上治安防控体系。我县紧密结合滨湖地区治安实际,以预防、发现、控制、打击水上违法犯罪活动和及时有效处置水上突发性事件、治安灾害事故为目标,从去年开始,全面建立了点线面结合、水陆衔接、专群结合、区域协作的水上治安防控体系。在湖区复杂水域和重点部位建立固定和流动水上治安卡口4个。在重点时段实行水面船艇巡逻工作机制,按照加强水上作业区和重点水上工程建设的保卫和服务的要求,专门为县公安水上分局购置了1台基地台,6部手持台。针对现有警力不足的状况,充实了部分治保员、巡防员,在水上民警带领下,协助维护采沙、捕鱼作业和渡口、码头及涉水物资堆放岸线的治安秩序。目前全县共建立群防群治队伍9支,组建水上信息员76名,全方位收集预警信息125条,利用信息及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纠纷12起,消除不安定隐患8起,较好地维护了水域的治安稳定。2006年4月14日,赣江南支蒋巷镇北旺河段,由于高新区昌东镇渔尾村民经常在此非法采砂,严重影响了湖区圩堤安全,北旺村民多次声称:“要扣船扣人。”并扬言:“渔尾村人再来采砂,将杀到渔尾村去。”由于信息报告及时,县公安水上分局立即向县政法委报告,经过调查、走访、取证,及时做好群众的工作,遏制了事态的发生。

三、健全三项工作机制,筑牢湖区基础工程。

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1、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湖区综治室成员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湖区乡镇分管领导工作例会。认真分析当前湖区治安形势,排查湖区治安隐患。根据排查出来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归口调处”的原则,分别落实相关部门进行调处。

2、建立要情报告制度。湖区乡镇每月必须向湖区综治书面报告沿湖动态,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重大情况随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工作举措、沿湖村民动态、地方风俗人情等。

3、建立通报奖评制度。对各单位在调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好的做法,县综治办及时予

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诿扯皮、调处不力的单位,及时在全县曝光,以促整改。一年来,湖区乡镇、村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37起,绝大部分已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建立突发性事件处置机制。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湖区水域要么不出事,一旦出事往往会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为此,我们始终把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作为做好湖区平安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做到对矛盾苗头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为加强对突发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公安水上分局干警为骨干,以乡镇巡防队员、基层武装民兵和治安志愿者为依托的快速应急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处置突发性事件的作用。2005年初,我县蒋巷镇山尾、滁北等村村民在鄱阳湖大沙防水域围堰,与毗邻的余干县新生乡村民发生捕捞权属纠纷,存在多次诱发械斗的隐患,省市有关部门非常关注,对此,我县高度重视,在省公安厅的大力协调下,深入鄱阳湖水域强行拆除所有的非法围堰,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我县为改善水上公安装备设施,专门从财政上调拨资金30万元用于水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湖区乡镇、村为解决群防群治所需经费,一贯给予资金倾斜。一年来,全县用于“五联”和群防群治经费达一百多万元。

四、突出“四个重点”,全力维护湖区稳定。

一是突出法制宣传教育。为构建和谐湖区提供法制保障,我县以“四五”普法工作为载体,由县政法委牵头,从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抽调10余名熟悉法律知识、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法制宣讲队,进驻沿湖各乡镇、村组,大力宣讲《鄱阳湖联谊联防公约》、《治安管理处罚法》、《渔业法》、《水法》以及与水资源等相关的法律法规17次;共举办法律咨询现场会4场,出动宣传车1部11次,散发宣传单2万余份,沿湖村(渔)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有序开发水面、合理利用资源、依法处置争端、理智选择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为做好“五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突出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建。我县与周边县(市)密切合作,采取感情上联谊、机制上联防、整治上联手、打击上联动、信息上联网的格局。在联谊方面,坚持了多形式、多范围、多层面的联谊活动。在相互尊重《边界联谊联防公约》的基础上,每半年互会一次,走亲戚、叙友情、解问题、谋发展。在联防方面,坚持了“条上抓主要河道线,块上抓边缘结合部,线上抓流动巡逻,点上抓蹲点堵截,源上抓信息网络”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地缘”优势,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人力资源,聘用一批热心综治工作人员担任湖区信息员,及时掌握深层次治安隐患。在联调方面,按照“异地优先,友邻为主”的原则,做到不扶邪,不护短,求大同,存小异,积极调处。在调处过程中,我们做到“四尊重”,即尊重客观事实、尊重法律政策、尊重人格、尊重对方。在联治方面,我县湖区地理位置特殊,接壤外县(市)区域范围广,涉砂、涉捕、涉盗治安问题错综复杂,为营造良好的湖区治安环境,压缩犯罪空间,我县与毗邻地区的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在矛盾纠纷调处中,坚持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重点,健全联手打击犯罪和整治治安乱点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以“查上线、打下线、摧网络、断‘货’源”为切入点,联手打击盗窃耕牛犯罪;以“挖幕后,打骨干、摧团伙,断通道”为切入点,联手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扣船扣人,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和非法围堰;以“查乱点、治要害、除隐患、保平安”为切入点,联手整治江湖区域乱采矿、乱堆放、乱捕捞以及乱销售成品油。在联建方面,以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安全创建为载体,建立毗邻乡镇、村(组)工作台帐,包括面积大小,权属范围,渔(村)民花名册,船只种类,作业场所等情况。圈定区间,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乡镇每半月、村(组)每周排查一次,加强梳理,明确责任,按照“抓小防扩大,抓早防激化”的原则,及时把各种矛盾与纠纷处置在萌芽和始发状态。

三是突出湖区治安集中整治。我县为进一步强化湖区“五联”工作和推动和谐平安湖区创建活动,由县委、县政府牵头,以县公安水上分局为主力,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结合辖区实际,相继开展了为期40天的冬季水上治安整治,百日夏季风暴专项整治以及打击“两抢一盗”、打击“船匪水霸”、“秋风肃毒”、“破案大会战”等专项行动,侦破了一批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抓捕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一年来,共查处非法采砂船42艘,抓获违法人员50人,调处水域纠纷25起,查处电捕鱼工具7套,定置网52部,销毁网片1000余米,网袋68个,制止了赣江南支、中支“霸港霸河”和“非法围湖堵河”二起不法行为。

四、突出湖区治安长效机制。一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加大责任制的实施力度,进一步明确公安、经贸、交通、湖管、水利、林业等部门及乡镇、村的职责任务,实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报告制度。严格实行责任查究制,对湖区发生严重影响稳定的问题,按照乡镇、村和部门的职责,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二是强化责任考评制。加大一票否决、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力度,将湖区平安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终考评,对未达标的沿湖乡镇、村实行重点管理。

一年来,我县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湖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传统习惯、宗族势力、跨湖作业、非法捕捞等治安隐患依然存在;二是沿湖区域,尤其是赣江区域非法采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三是因水上交通事故引发的扣船事件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结合我县实际,认真领会XXX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以贯彻落实第四届年会精神为契机,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我们将组织专门人员对开展创建和谐平安鄱阳湖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沿湖乡镇和综治职能部门联合对滨湖地区不稳定因素进行大排查,从而确定一批整治重点,限期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推进创建活动纵深开展。

二是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健全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加快水上防控体系建设,坚持“露头就打”的方针,开展经常性的严打专项斗争和对治安乱点的集中整治行动,努力降低辖区刑事案件的发案数,消除各类治安、交通事故隐患,维护水域稳定。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帮助渔民拓展发展空间,为他们转型转产服务,不断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切实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减少治安隐患的产生,实现湖区社会和谐发展。

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篇7

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 从广义上讲, 是指一所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培养目标、管理特色、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价值复合体以及这些价值观的物化形态。它的表层主要表现为学校的校容、校貌、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 它的深层是大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等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应当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创新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对现代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分析

(1) 从文化主体因素看,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管理者文化

学生文化:学生群体是高校中最大的群体, 学生文化反映了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文化, 因此,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宿舍生活、时尚思潮、精神风貌、社会实践以及各种社团活动。

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导向, 对学生起着导向性、示范性、教育性等作用。教师通过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多元价值体系进行批判地吸收,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理性思考问题, 从而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理想性。

职工文化:职工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职工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营造服务育人的校园氛围, 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构建职工文化的关键。

管理者文化:管理者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 管理者文化反映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管理风格和领导艺术, 高校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分析本校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的现状, 并善于引导和设计文化建设方向, 努力营造出积极、健康而又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

(2) 从文化形态因素看, 校园文化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设施文化和环境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 显示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文化样式, 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建立学校运作的工作规程和制度, 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方式, 这是一切校园文化活动的准绳。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包括一定的思想理论体系, 校园艺术活动及其成果、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以及价值观念、认识方式、思维模式等, 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一所高校的传统和风气即校风、学风、教风、领导作风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学生文化的多元化与构建和谐院校

学生文化的多元化与构建和谐院校, 就是不断地在文化融合中寻找契合点, 而这个契合点既要多元文化符合和谐共处的规律, 又要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和谐院校的构建。

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 这些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和盛行好比双刃剑, 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高校校园主流文化成为营造和谐院校最为重要的因素。校园的主流文化是健康活泼、清新高雅、蓬勃向上的。但是由于受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 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 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好比“双刃剑”, 它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一方面它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 比如:优秀的卡通和影视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流、了解社会提供了有利的帮助;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 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等。另一方面, 学生文化的多元性也有其消极的方面。首先网络上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缺乏真实感, 往往带来某些欺骗性, 学生可能会在匿名心理的主导下进行有悖常识、常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其次网络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影视文化中充斥着不少色情、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 于是在部分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惑与障碍,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浮躁化、庸俗化的言行。其消极因素使许多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 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与思想困惑、混乱的状态, 成为校园主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 也是一种必要, 在大学校园里, 无论地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 无论是学科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 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 不能用主流文化或者本土文化去替代它、挤占它。我们要承认和尊重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汲取各种文化的有益成分。

多元文化融合与构建和谐院校并不矛盾, 我们应不断地在文化融合中寻找契合点, 而这个契合点既要符合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规律, 又要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学生精神风貌的培养以及和谐院校的构建。

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院校的主要措施

1. 精心规划、合理布局

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 即通常所说的硬件, 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 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在发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院校的过程中, 要做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和谐发展, 既要量力而行, 又要有所作为。要坚持适度超前与倡导节约相结合的原则, 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 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花园式、园林式的校园, 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优越的环境。在规划时, 要体现“和谐”的理念, 使学校文化设施整体规划, 蕴含和谐文化, 体现育人理念。同时, 还要在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更好地追求其物质效果和精神效果。正确处理好建筑与设景, 区域的“动”与“静”, 做到“无一物不景, 无一景无用”。要精心设计, 精雕细琢, 从细微的设计中入手, 使之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 使其别具一格, 独显风韵, 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出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 寓情于物, 寓情于景, 寓教育于景物之中, 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放飞理想的翅膀, 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在搞好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环境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 也要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与学校相关的各类关系建设和开展好学校的各类文化活动等。特别是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里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学生努力学习的旗帜。校园文化发展起来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构建了和谐院校。因此, 要确立鲜明的校园文化主题, 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的特色学校, 逐步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做到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 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人, 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熏陶人。

2. 崇尚科学, 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张贴名人画像、设立文明标示牌、安全警示牌和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文化宣传栏等途径, 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墙、文化长廊等形式, 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人文、博爱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氛围。要尤其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硬件建设, 通过书展、读书月、报告会等有效形式, 营造书香校园, 成为学习型校园的典范, 提升学校魅力。要坚持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一切都着眼于依靠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 要充分依靠人、解放人、服务人、凝聚人、团结人、发展人、造就人、培养人、保护人, 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 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院校工作的始终。

3. 突出主体, 丰富载体

发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师生是主体, 要引导师生积极参与, 同时, 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促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把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院校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 寓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于实践之中, 并融人到各项工作之中。要把构建和谐院校工作与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两项工作相互促进, 融为一体。在人民满意教育和学校的主题创建过程中, 把构建和谐院校的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切实抓好落实。同时, 要与各类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园文化的表达方式。各高校每年都应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 组织师生开展女生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 以板报、专栏、广播、校报等宣传舆论阵地, 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以摄影展、书画大赛、诗文朗诵大赛、文艺汇演等文化形式塑造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 激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共青团组织在创新校园文化体系中的作用

1.高校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

校园文化涵盖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 因此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 统一协调部署。高校共青团作为学生实施校园文化的主要职能部门, 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既要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工作的统一格局, 又要追求一种有序、有机、优化的建设。

(2)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

团的工作内容丰富, 涉及各个领域, 其中文化工作既是共青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也是促进共青团其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而高校共青团就应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自身为主体, 组织进行各项文化工作, 在文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特长, 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此类文化工作具有群体性、业余性、多层性等特点, 有效提高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水平。而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空间, 以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为载体,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是社会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由此可见, 高校共青团开展的文化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内涵相同, 外延一致, 目标统一, 本质都是青年文化, 结合点是满足广大团员青年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因此, 对高校共青团而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2.高校共青团在创新校园文化体系中的措施

(1)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切实转变工作思路

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心理、科学、人文等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培养和提高的教育体系。共青团要用这种现代素质教育的观念来反思工作的基本思路, 把全面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目标。

(2) 要以校园各种活动为载体, 以促进学生成才为出发点, 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高校共青团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 才能体现出工作的真正价值, 才能在广大学生中赢得生存基础, 这也是创新校园文化体系的要求, 尤其是当前, 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要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舞台;另一方面, 要尽量满足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生理等方面的正当需求。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 建立各类大学生社团, 全面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 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 以推动地方经济为结合点, 大力扩展活动空间

高校共青团系统可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 深入中小学校、社区乡村, 积极开展计算机扫盲、科技扶贫、文艺下乡、社会调查、政策法律宣传等活动。这些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 牵动了社会资源。高校共青团要增强生机和活力, 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紧扣时代进步的旋律, 扩大工作范围, 延伸工作手臂, 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进步中寻求工作的结合点, 这也是创新校园文化体系的又一表现形式。

(4) 以加强自我管理为突破点, 不断创新组织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动交流的重要阵地, 它适应了学生的兴趣需要, 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人气旺盛, 生气蓬勃, 具有参与人员多、活动面广、传承性好、自主性强等特点。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 可以充分利用团组织的先进性和组织优势, 从理论学习、工作研究到组织开展活动、提升活动层次, 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载体作用。

在学生寝室建立团小组。大学生公寓是高校“三育人”格局中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学生寝室是学生集体的最小单位细胞, 在寝室集体内同吃、同住、同学习, 彼此交往时间相对较长, 由于接触零距离, 互相了解、理解程度更深, 默契空间大, 彼此影响深。在生活化的轻松氛围中思想行为表现自然, 信息流量大, 这是与班集体相异之处。学生寝室是学生思想交流、心理互动、人际沟通的主要场所;是文化品味提升、三自能力生成、良好行为方式养成的有效载体;是构筑“三观”、健全人格、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第二课堂。寝室集体内所提供的丰富德育资源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基础。可以通过卧谈会、理论学习、寝室设计评比等团小组活动, 来优化育人环境、美化生活摇篮, 构建健康、文明、高雅、规范、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

结语

创新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院校就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着眼于人才发展与培养, 促使校园内部各种因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体现出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文明整洁的根本要求。

努力构建和谐的煤炭能源社区 篇8

我国目前共有大中型煤炭能源区500多个,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煤矿能源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和中外合资煤炭企业,这些企业基本实现了清洁生产,基本保持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比较齐备,居民整体上文化水平较高,收入也高,就业较充分,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这样的现代化能源区约占煤炭能源社区的10%。大多数煤炭企业进行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也基本上恢复和实现了清洁化生产。在加强矿区的基础建设和改造的同时,还开展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些社区制度完善,干净整洁,居民学法守法,敬业爱岗;青少年好学上进,懂文明讲礼貌;社区内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已蔚然成风。但也有一些煤炭能源区资源衰竭、经济效益锐减,就业不足,居民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社区呈现一幅衰败景象。据估计这样的能源社区约占10%~20%。

不利因素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能源社区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很多:

收入分配失衡导致职工自身心理失衡与各利益阶层间的冲突,这是影响煤炭能源社区和谐发展的震荡源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职工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上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给予煤矿职工较高的待遇,其平均工资一直位列各行业之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煤矿工人的收入在增加的同时,人均收入的排序却在后移。

煤炭行业内部职工收入的差距也逐渐拉大。据调查,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职工的收入有一定差距,其平均月收入分别为1 780.5元、1 235.5元和782.4元,收入之比大约为2.28∶1.58∶1.00(以乡镇煤矿职工收入为1)。即使在同一所有制的煤炭企业中,职工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乡镇煤矿或私营小煤窑职工收入差距更大。一些企业主在煤炭市场不景气之际承包了一些小煤窑。煤炭价格的上升使这些企业家一夜暴富,但工人的月工资仅500元上下。而与此同时,煤炭职工下岗者大量增加。下岗与在岗职工的收入差距也很大。到2001年年底,阜新市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15.6万人,其中以煤炭为主业的占45%,几近半数。多数下岗职工每月只能领取250元的生活费。在我国GDP每年以8%以上的比率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大批煤矿工人目前已沦为整个社会中的困难群体,下岗矿工居住较集中的区域渐渐成为贫民区。多数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转业转岗不易,实现再就业难度很大。生存问题成为他们沉重的精神压力。他们的社会地位滑落到社会结构金字塔的底部。分配不公引发的巨大心理落差动摇了他们的人生观和思维定势。由于他们暂时无法用符合社会规范的方法摆脱弱势地位,因此他们与社会主流文化发生冲突,并引发各种越轨行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疏导和妥善解决,个体负面影响的碎片会产生聚集效应。这些人自身的不和谐以及各利益阶层间的不和谐将成为影响煤炭能源社区发展的震荡源。

片面追求利润使企业生产中安全隐患严重、事故频发,劳资纠纷增加,因家庭经济支柱工亡或伤残导致贫困的家庭增加

煤矿安全隐患严重,事故频发这是近年来不争的事实。中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176倍和263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南非的23倍。2003年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最近10年间山西煤矿职工因工死亡人数占山西全部工业企业工亡人数的90%。

煤炭生产在采掘业中颇具代表性,职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是死伤事故的多发区。在全国工矿企业的工亡人数中,煤矿占一半以上。而煤矿事故中,小煤矿的事故要占到80%以上。煤矿职工占高风险行业职工总数的46%,其伤残职工则占全部企业伤残职工总数的81%。另外,因亲人伤亡,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在遭受巨大精神创伤的同时成为贫困家庭。目前,由工伤死亡引发的劳资纠纷、告状、上访,甚至暴力等事件日趋增多。矿区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社区的千家万户,也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安全隐患多、事故发生率高的事实使得矿区居民没有安全感,这是煤炭能源社区建设中最大的不和谐因素。

煤炭工业开发技术落后,资源损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人与自然失衡,大大破坏和减弱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煤炭工业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以及以原煤、土焦、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仅使煤炭能源社区面对着因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引发的环境问题,而且还须面对煤炭的加工、外运、转化等带来的环境负担。煤炭开发利用技术的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遭破坏,不仅对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使资源损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人类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严重浪费,加剧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加快了煤炭资源衰竭期的到来。因产业结构失调,采掘业企业进入资源衰竭期极有可能导致该能源社区随之步入衰落期。资源衰竭期的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社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恶劣的区位结构和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能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居民就业困难,收入锐减,各类社会问题积重难返,社区出现一幅衰败景象。

思考建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其基本特征应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这一精神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三方面基本的和谐关系:一是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各利益群体和阶层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最基本条件。三是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载体——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根据以上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和缓解上面讨论过的问题。

加强宏观调控,努力构建和谐煤炭能源社区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谐社会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的煤炭能源社区应该是:居民安居乐业——矿区居民居有定所、壮有所务、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社会安定有序——社区秩序井然,居民处处能感受到方便、舒适和安宁;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社区的经济与社会之间、企业职工之间、企业职工与居民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法制民主自治——加强法制建设,使人人懂法、守法,创造条件,开辟和疏通各种渠道,给普通职工和弱势群体以话语权,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逐步实行煤炭能源社区的民主自治和管理,依靠社区全体居民努力共建和谐的煤炭能源社区。

调整分配政策,协调好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各阶层之间的和谐。政府应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保证各利益阶层之间的和谐。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调整好当前的分配政策;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公民。在制定分配政策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阶层的利益;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运用政策法令、经济和行政等手段解决好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遏止过高收入,保证社会基本公平;要加大税收管理工作的力度,杜绝逃税漏税行为;对于渎职犯罪者与腐败分子,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要不断完善公益基金制和捐献制度;要用制度限制企业主不断膨胀的私欲,要明晰高收入者每年为公益事业捐款的比例;鼓励非政府组织,如社团、民间组织以及企业和个人为事故致残和工亡者及其家属捐款,并设立各种救助弱势群体的基金会。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保证社会基本公平,给予弱势群体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下岗职工、伤亡者及其家属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以及享受社会福利等项权利。社会政策的着眼点不仅要注意物质生活的救助,而且要注意消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使他们重新找回生存和发展的信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按照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确定新形势下煤炭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大力提升煤炭工业增长的质量与水平,运用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力促煤炭工业向“效益高,环境优”的方向发展;提高煤炭工业的竞争力,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质量改造。

要充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和互相依存关系。禁止未达标的煤炭企业继续生产;对于一些大型煤炭焦化企业,要求它们边生产、边治理污染,走生产发展、居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要限制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制定新的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解决停止采用落后生产方式和回收率低的矿井生产。继续深入开展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法令的实施。对经过验收保留下来的合法小煤矿,要按照同意规划、正规开采,保证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井的回收率,促进有序的发展与竞争。

理顺关系,加大技术改造和监管力度,减少和遏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要加快体制改革,理顺条条块块之间的关系。政府要简政放权,不要过多插手和干预企业事务;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上级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能,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检查,对煤矿安全生产未达标却继续生产的企业坚决处理决不姑息;对出现重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其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理;对于渎职而出现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责任人,除经济处罚外,要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搞地方保护主义或搞腐败行为的领导干部,一经发现,就要按照法律和制度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撤职的撤职,该法办的法办,并将处理结果如实记录入档,使之身败名裂,行政部门不再起用此类干部。除了实行刚性的法规外,还要实施一些弹性的措施,如加大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教给他们防范危险和自救的办法;社区要关心和爱护煤矿职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轻装上岗;鼓励上下级、同事、邻里之间互相关爱和睦相处。

(作者系山西省社科院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参观高台烈士陵园有感下一篇:条目编写规范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