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口素质

2024-06-03

提高人口素质(共12篇)

提高人口素质 篇1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 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和挑战也不断加剧。但归纳起来, 其根本还是“人”的竞争, 即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优劣、人才的多寡、教育的成败。那么, 中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状况如何?我们又该如何提高人口素质, 使其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 从而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人口素质”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人口素质”内涵和外延的基础理论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学复兴以来众多学者关注的一大热点, 至今依然见仁见智, 未有定论。

对人口质量较早给出定义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 他在著名的《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定义如下:“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认为, 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 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涉及人口性别年龄构成、职业构成、人群健康、国家政策、社会关系、教育水平等诸方面因素。人口的思想素质指人们的社会心理、传统习俗、民族自尊心、献身精神、使命感等, 可从社会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活力中体现出来。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一般指标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文化水平构成、文盲率、科研率、科研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技工的技术等级构成、社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创造性能力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目前, 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 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 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还较高, 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 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出生约1500万新生儿, 其中严重出生缺陷占1.3%。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 其中单基因病占5%~7%, 多基因病占15%~20%, 染色体病占0.5%~1%。

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 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万~1800万人。我国人群中没有遗传病的人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据估计, 平均每个人携带有5~6个有害基因, 并且会按一定的方式向代传递。随着工业化的进展, 许多化学物品不断投入我们生活环境中, 其中有部分可诱发基因突变, 通过突变增加了我们的遗传负荷。综上所述, 我国迫切需要推行优生学知识, 以提高人口素质。

值得欣慰的是,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表明:我国人口素质已有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 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 (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 为6.72%, 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与1990年普查相比, 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 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 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 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 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 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 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 增长了45%。这一变化趋势, 反映了10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 我国仍然面临着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未来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竞争。因此, 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一定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首先, 要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取胜, 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其次, 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 提高人口质量, 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增长极限”的突破,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护自然资源。

此外,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更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因此, 科教兴国, 要先兴科教;科教要兴, 必须先投资于民, 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根本性的、长期的、巨大的战略任务, 因此, 从幼儿到老年、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物质基础到家庭社会环境, 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付出努力。同时还应做到, 凡是对提高人口素质有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坚持, 凡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妨碍人口素质提高的东西都要坚决抵制, 这样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才能使提高人口素质早日成为现实。

提高人口素质 篇2

导语:人无礼则不立,国无礼则不兴,无礼,则无以立。有礼,则立天下。人口的增加使得人们的素质下降,我们要重新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欢迎阅读

提高人口素质

中华民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我想这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赞美与褒扬。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则无以立。”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提倡尊重师长,仁者爱人的重礼思想。可见中华民族对礼仪的推崇与重视源远流长。所以我们必须汲取其中的智慧与精髓,将这种优秀的传统继承和弘扬。

但在现今的中国,文明礼仪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随地乱丢垃圾,满嘴的脏话似乎成了现实的写照,难道这是国家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情况下必然造成的结果吗,我想不是,这是国人缺乏了基本的道德素养。有人也许会说人口素质,文明礼仪不会造成多大的问题,可真的会这样吗?

XX年的春节,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游客到日本买电饭煲,买马桶盖的事件,这么多人大费周章地跑到日本去买,难道中国就没有这样高质量的物品吗?其实,日本的智能马桶盖,国内最早生产的就是台州星星集团旗下的便洁宝公司,其产品不仅国内畅销,还出口国外,部分款式的智能马桶盖,售价远远低于日本。那国人为啥不惜高价舍近求远呢?在国外的商人眼中,商品要做的精益求精,要通过一道道精密的考核,才会出售。反观我国的部分商人,一味的注重眼前的利益,做出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产品失望透顶,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结果,是人们的素质,是人们的文明礼仪!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也完全做得到!回首XX年的北京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冠以“无与伦比”的字样,是什么使北京奥运会赢得这样的赞誉?是盛世恢弘的场面吗?是投资巨额的场馆吗?不是,是中国人民的彬彬有礼,是中国人民的好客热情,是一个以“和”字贯穿始终的申办理念。所以我们获得了成功,所以我们永载史册。

文明礼仪绝不是难事,礼仪美德也绝不是什么空话、套话,简简单单就能做到,一时片刻就能养成。它更注重长远的坚持、发展。面对老师时,躬身行个礼;公共场所时,低声细气语;与人交谈时,不说脏辱粗;随时随地笑,好比那明珠。做到这些,你也是个文明的人。细节决定成败,国家的兴盛在乎硬实力,更在乎软实力的体现,更何况这五千年的泱泱大国。当我们为国外不断的建造起“孔子学院”而感到自豪与骄傲时。我们是否也该愧怍我们日常的行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注重基本的礼节,这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更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礼仪是没有法律的约束的,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的一种自觉地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需要我们自觉地去遵守,是要靠我们个人的信念去支撑与维持的。

提高人口素质 篇3

【关键词】 出生缺陷 ; 母婴健康 ; 实事工程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38-021主要做法

1.1 切实加强领导: 自“干预工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把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各地人口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在实施中各地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扎实推进了“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的顺利实施。

1.2 明确部门职责 : “干预工程”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作为组织实施的牵头单位,负责协调和督查工作,卫生部门负责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财政部门负责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部门职责、工作特点和优势,通力合作,共同推进。

1.3 推进体系建设 : 各地根据实施“干预工程”的需要,健全了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开展了一站式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高起点建设了复旦-苏州联合实验室、加强了产前筛查和诊断管理,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完善了服务流程和工作机制,强化了群众积极参与的意识,逐步健全了出生缺陷技术管理和监测网络。

1.4 落实干预经费 :几年来,各地将实施“干预工程”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对实施“干预工程”的检测经费进行补助,按考核结果进行拨付。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0年共投入经费 4904万元(其中:婚前医学检查3429万元,产前筛查929万元、新生儿听力筛查546万元)。

1.5 建立评估机制: 根据市政府《苏州市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实施方案》

( 苏府办〔2005〕78号)的精神,各地均建立了考核评估机制,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定期开展考核评价。承担“干预工程”任务的各医疗保健机构均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制定了工作规范,开展了系统监测。各有关部门加强了检查督导,确保“干预工程”实施到位。

2 工作成效

2.1 母婴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国际公认的健康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依据。三大指标的改善,体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几年来,全市以预防出生缺陷为先导,带动了母婴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女职工保健、儿童保健工作的联动,促进了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

2.2 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效降低: 自“干预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4年9.33‰降至2010年6.62‰、婚检率由2005年的4.61%上升至2010年的91.18%;五年中检出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指定传染病人数3076例(其中性病848例),按照医学要求均采取了及时的治疗干预;2005-2010年期间,全市筛查和诊断重大缺陷胎儿1130例,其中79%均终止了妊娠;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疾病851例,其中听力障碍儿546例,均采取积极治疗干预,有效地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

2.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苏州市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的实施,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全市人口素质的同时,还为我市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3.1 社会效益分析: 一是履行了政府惠民为民的职责。实施“苏州市出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5年来各地由政府买单直接补助给群众,用于出生缺陷筛查经费4904万,这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关注民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二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出生缺陷发生率作为主要指标纳入省政府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倡导了“健康第一”的观念,是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构建幸福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每减少一名出生缺陷患儿,将消除潜藏在家庭长达几十年的生活困难和精神痛苦。而对于整个政府和社会而言,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下降也将极大地减少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服务与社会公平的压力,必然给和谐社会建设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2.3.2 经济效益分析 : 出生缺陷的经济负担主要指由于疾病、伤残、死亡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的医疗卫生保健、发展性服务、特殊教育等支出的直接经济负担,以及病人和家属因病而丧失(损失)劳动能力(时间)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我市2005—2010年间,发现重大缺陷儿1130例,其中79%终止了妊娠,共减少了893例重大缺陷儿的出生,按照每例出生缺陷患儿损失30万元计算,对社会共减少2.68亿元经费负担;筛查和确诊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317例、听力障碍儿337例,由于及时发现和干预使90%的患儿达到了正常儿童的体格和智力发育水平。如果按照全国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39.96%比例计算,我市自“干预工程”实施以来,避免了21例苯丙酮尿症和147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漏筛,减少了168例智力低下残疾儿的发生,共减少了3000万元的支出。

3 对策建议

3.1 策略研究: 要加强与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遗传、生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根据我市实际,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战略和策略的研究。

3.2 效果评价 : 建议设立专项研究经费,与高等院校合作,依靠专家的科研优势,研究和探讨我市出生缺陷和残疾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和消长趋势;对我市病因明确的出生缺陷人群干预的可行性和风险度进行分析研究,对出生缺陷预防措施及实施方法进行效果评价。

3.3 体系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希望通过政府主导,建立苏州市重大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的筛查和基因诊断技术平台,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和基因诊断项目(如耳聋、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逐步增加自闭症、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项目的检测与诊断 ;同时借鉴周边地区的做法开展新生儿26种疾病的筛查,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服务经费的投入,在苏州市开展26种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的筛查与诊断,对更多的出生缺陷实现早发现和早干预,极大地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提高人口素质 篇4

1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坚定不移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2 建立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各级党政的一把手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到一定的高度, 对其充分的重视, 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保证, 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既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又要保证出生率, 将计划生育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当中。计划生育工作目的是为了让人口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 人口数量不是评断一个国家的实力标准, 人口数量应该是与国力相匹配, 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国力的承受能力, 这样只会是国家发展的绊脚石。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经济发展。

3 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也与我国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一项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该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 将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的观念树立起来, 将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级部门的职责确定并落实, 各部门联合工作, 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解决人口问题。

4 改进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宵目标管理责任制

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完成,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当中, 确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可以督促各级政党的一把手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视起来, 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工作, 保障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质量。对参与工作的人员进行责任制的考核, 能够将他们领向一个正确的途径, 考核的对象应包括各级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市。考核步骤。

4.1 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在每年初让省政府与各地市相关部门签订当年的责任书。

4.2 年终对其进行考核。

对不同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应以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为依据, 根据各省实际情况, 分别制定党政线、计划生育线、相关部门线的考核指标与方法。

4.3 计划生育部门应该起到一个协调作用, 作为党政领导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助手和参谋。

考核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并且奖惩分明, 一方面不能磨灭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同时又不能让作假的情况出现, 所以在考核的指标、目的、重点上应该有所突出。对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每年进行考核, 在离任时进行考核, 对于失职的人员应该追究其责任。

4.4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于计划生宵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对市场经济进行深入研究, 找到一个能够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政策, 让计划生育工作同市场经济相契合, 体现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对于自觉晚婚晚育的家庭, 给予直接或间接地奖励和优惠政策, 这样个人利益与国家政策相挂钩, 给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能够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着好的方向前进。二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机制。政府与其他部门直接协调合作, 为城市和乡村居民提供稳定的保障, 像是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并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提供优惠、优先、优质服务, 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人, 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优, 使计划生育户在政治上光荣, 在经济上实惠, 在政策上优惠, 在生活上有保障。

4.5 将计划生育上升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层面上来, 在群众中树立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 对群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群众们树立理想、追求理想的生活态度, 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不是以多生孩子而存在, 而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 鼓励他们干事业。其次, 多多的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 特别是育龄妇女, 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 有利于为她们的事业奠定文化基础, 也同时减少了生多孩、生残孩的机会。第三, 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 《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等等一些法律法规和常识的学习, 能够让群众知法懂法, 从而减少重婚和多生多育的情况。第四, 对中古自古以来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旧思想进行纠正, 通过宣传等手段让群众打消生男比生女好的观念, 提倡男女平等, 体现现代新型婚育观念。第五, 提倡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科学的普及, 让群众了解生理卫生知识, 让群众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优生的概率, 完成群众从单纯的追求孩子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4.6 党员干部应做新世纪实行计划生育的模范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从目前的状态上来看, 仍然还是处于初期阶段, 因为许多的群众还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意识不强, 需要我们党团员以切身作则, 为他们提供典范, 因此在党团组织内部进行再教育、动员广大党团员积极的响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自觉的遵守国家这一政策, 起到表率作用, 同时做好思想工作, 对其家属、亲戚、朋友宣传这一政策, 带动群众, 共同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4.7 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共同为控制人口

数量, 提离出生人口素质而努力民政部门要搞好婚姻登记工作, 减少、杜绝早婚、近亲结婚。计划生育与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一手抓控制人口数量, 一手抓出生缺陷干预, 共同搞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也称“削峰”工程〉的实施和新优技术的推广;要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的干预网络,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实行三级干预;要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做好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技术服务, 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5 结束语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长久国策, 是为了让国家和社会更好的发展, 也是为了人口的优化。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诸于实际行动, 为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填一份力。

摘要:目前的人口问题, 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人口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 社会法治, 都起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作用。本文就针对我国的目前人口形势及相关改善对策做出简要探讨。

关键词:计划生育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2003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1]《2003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

[2]《2004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2]《2004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

提高人口素质 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在人们的思想上逐步消除,少生优生已成为现代家庭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的出生人口素质状况令人担忧。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总数高达80-120万,在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中,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到20%。出生一个缺陷儿往往会拖垮一个家庭,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家庭贫困,而且还要给家庭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缺陷儿带来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谐及每一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

目前,我国计划怀孕的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日益重视,孕前检查具有很高的针对性。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国家人口计生委从2010年启动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把这项惠及广大计划怀孕夫妇的工程项目做得更好,今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又启动了第二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如此重大的顺民意、得民心、保民生的惠民工程项目能够“落地”示范区,这对于广大的准爸爸、准妈妈来说是意见十分难得的好事、实事。实事国家孕前优生项目,标志着我国出生缺陷预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这是继农村牧区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三项制度”之后,又一项惠及广大育龄群众的好政策,是人口计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

国家孕前优生项目关乎民生,牵动民心,事关家庭幸福、民族未来,上至总理关心,下至群众期盼,意义重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关系夫妇健康和后代素质。为了健康怀孕,安全优生,帮助群众实现生育一个健康、聪明、漂亮宝宝的美好愿望,为家庭幸福创造条件,我们倡议,凡符合条件的夫妇都要积极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什么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时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准备怀孕的夫妇进行优生健康检查与指导,根据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向待孕夫妇提供个性化咨询和检查促进服务,指导待孕夫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高危环境,合理营养,培养健康行为,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免费服务对象

1.符合生育政策并准备怀孕的夫妇。

2.凡夫妇一方具有阿盟户籍或夫妇双方非本地户籍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均纳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

免费服务内容

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施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19项服务。其中医学检查内容14项,包括实验室检查9项,病毒筛查4项,影像学检查1项。

免费服务机构

阿左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阿左旗人口计生局三楼)为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定点服务机构。计划怀孕夫妇双方持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到示范区人口和卫生局领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卡,到指定服务机构享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注意:检查时早晨空腹)。

示范区人口计划生育和卫生局

安徽省农村人口素质浅析 篇6

关键字: 农村人口素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首要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指出要“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可见,怎样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自身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核心所在。安徽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具有典型性,中央的许多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都是以安徽为试点进行的,在这样的一个省份研究农村人口的素质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农村人口素质

农村人口素质主要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基本性质、基本素养,广义的农村人口素质主要包括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狭义的农村人口素质指的是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包括农村人口的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本文的农村人口素质采用的是狭义的农村人口素质的概念。

二、安徽省农村人口素质的现状及问题

1.农村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人均受教育年限指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时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文化素质重要指标之一。2003年,安徽省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在全国第17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7年,到2005年,安徽省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7.8年。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但仍与发达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如2003年,北京的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19年,居全国第一,比安徽省高出1年多。

2.成人识字率偏低。成人识字率反映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也间接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2004年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显示,安徽的乡村成人识字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3年全国乡村成人识字率平均水平为85.56%),居全国第20位,虽然在华东五省是最高的,但与排名处于前列的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存在很大的差距。

3. 劳动年龄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受教育结构不合理。人口学将16—59岁的男性人口和16—54岁的女性人口统称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文化素质构成是人口文化素质的最关键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2000年,安徽省15—64岁农村人口中有14.07%是文盲或半文盲,这一比例在华东地区是最高的,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占全省15—64岁农村人口的38.15%和42.04%,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华东地区居中。2000年,安徽省15—64岁农村人口中受过高中、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的比例仅分别为3.68%和0.5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居华东地区末位,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约为上海的1/2。

4.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显著。安徽省农村各种受教育人口的性别结构不平衡, 2005年安徽省1%抽样人口调查资料显示,安徽省农村6岁及以上人口中,未上过学的男性人口为17393人,女性为40120人,上过小学的分别为52919人,5536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男性人口为58779人,女性人口为4166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别为9294人和4308人;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分别为1088人和414人;大学本科分别为235人和78人,研究生分别为3人和1人。(见表-1)由此可见,在受教育方面女性明显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而且随着文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这种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表-1 安徽省农村人口素质的性别差异

数据来源:根据2005年安徽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整理

5.受教育程度的城乡差异显著。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存在很大差距,致使城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表-2)。

2000年全省城镇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7650人,而乡村仅有365人,城镇是乡村的20.96倍。在农村,除每10万人口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多于城镇外,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在每10万人口中的比例均大大低于城镇。全省85.24%的大专文化程度人口,95.08%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和94.97%的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均集中在城镇地区,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但农村地区缺乏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致使人才资源短缺,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表-2 安徽省分城乡每10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三、提高安徽省农村人口素质的对策

1.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一要增大财政、物质和人才资源的投入。目前安徽省义务教育的经费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过低,应当将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预算提高到占教育经费55%的水平上。除了政府预算拨款外,各级政府应该增加预算外的投入,包括补充性教育税收应直接用于发展教育,此外,还要积极吸引个人、团体和乡镇企业捐款和资助。二要增大农村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以吸引有良好素质的人才积极投身到农村教育的事业中来,保证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三要贯彻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对全体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为此,政府应该采取严格的措施,强迫农民家庭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禁止童工,对父母不让子女上完小学的予以罚款增加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并搞好“希望工程”,以支付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部分费用,来保证在全省农村普及义务教育。

2.克服单一教学模式,优化农村教育结构,构建普、职、成相结合的农村教育体系。安徽省农村现行的教育基本上是升学教育模式,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主要是为大学输送人才服务的,而进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又很少直接回农村参加经济建设;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小学生、中学生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发面的专业知识,一时又很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得端正农村教育的办法方向,转变教育观点,把主要为升学服务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要克服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推行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的办学模式,把农村教育当成一个包括扫盲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整体,构建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

3.抓好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是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现阶段,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给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日益减少,中等专业学校由1996年的152所减少到2000年的138所,技工学校由1995年的130所减少到2000年的114所;另一方面招生人数也大幅度下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数由1999年的7.17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4.41万人,技工学校的招生数由1995年的3. 34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1. 35万人。作为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重要出路,职业技术教育的缩水不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增加筹资渠道,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和学校自筹为辅的筹资方式,以满足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2)要实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文化技术学校、乡镇科普协会、技术培训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农民进行业余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不仅要求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而且要进行思想观念解放的教育,培育和树立他们的“科教兴农”观念、市场经济意识以及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 newscenter/

2007-10/24/content_6938568_4.htm

3.马芒,科教兴皖的国民素质与人才问题研究,线装书局,2006.11

4.王倩倩,安徽省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可持续发展,安徽农学通报2007(2)

5.安徽省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省统计局编,2005年安徽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5

6.安徽省统计局编,2004安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7

7.中国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编,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提高人口素质 篇7

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为做好筛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首先我们要求各级助产单位和人员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上认识这项工作。二是从讲法制、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法律法规赋予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 也赋予了每一位新生儿都拥有享受这种服务的权利, 如果没按规定开展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是要受到法律和广大群众的双重制约。如果新生儿在出生的医院没被告之接受筛查, 而这名新生儿恰巧患有苯丙酮尿症 (PKU) 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H) 被漏筛, 那么这家医院就要负法律责任。

1.2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虽然是依法服务, 但工作初期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不理解、不接受到群众主动接受服务的漫长过程。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一门新兴的预防科学, 其特点是将患病的孩子早期发现, 给予及时地治疗, 使他们不产生临床症状, 消除疾病对机体的不可逆性损害, 避免家庭和社会的不幸, 减轻家庭和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不同于临床工作, 如出现临床表现时再去治疗, 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许多群众对此不了解, 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不愿接受筛查, 对工作开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些情况, 我院组织精干人员, 分成几个组深入到各个助产单位, 向医务人员开展了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重要性、目的、意义的广泛宣传及解释工作, 同时编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 通俗易懂的宣传折页在产前检查门诊、产科病房向孕产妇及家属免费发放, 产科病房张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画, 在特定场所形成一个宣传氛围, 经过反复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群众的筛查意识及主动参与筛查的能力。

2 加强领导, 强化服务意识, 逐步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上日程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开展得好坏, 关键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将其纳入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中。我市卫生局非常重视全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转发和下发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相关工作文件, 对工作提出要求, 并将其作为考核产科单位工作指标之一。为推动全市新生儿筛查工作, 我院每月召开由主管院长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协调会, 解决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每年召开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总结会, 总结全市新生儿筛查工作情况, 通报各地区筛查率。会上市卫生局主管领导结合全市各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现状, 对开展好的地区进行表扬、鼓励, 对开展不好的地区提出批评, 同时对下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有效地推动了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

各区、县 (市) 卫生局, 按市卫生局的要求, 将新生儿筛查工作作为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 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 认真组织辖区助产单位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下发文件, 提出工作要求, 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对工作检查和督导。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认真组织下, 全市各助产单位成立了由主管院长、妇产科主任、护士长和护士组成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领导小组, 积极落实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全市上下建立了由上至下的筛查行政网络, 为我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 加强自身建设, 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

我院被省卫生厅批准为黑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后, 院领导班子首先对筛查机构进行了高起点、高层次、高投入、高标准的定位。在实验仪器和方法上选择了检验方法复杂、误差小、确诊率高、机器设备投入大、硬件要求严格的芬兰雷勃莹光仪, 酶免疫莹光法和莹光法检验, 在院内房屋紧张的情况下, 增加实验室面积, 投入先进设备, 建立了符合标准要求的实验室, 通过了省卫生厅的验收, 为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为提高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 我院成立了管理组、实验组和治疗组, 负责全市筛查网络管理, 实验结果检测, 确诊患儿的治疗。还先后6次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及省组织的业务培训, 3次组织新筛人员到国内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和考察, 学习管理经验和技术, 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 使我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达到了国内先进行列, 在国家检验中心多次质控和国家、省组织的检查中受到好评。

4 加强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从血片的采集时间、血斑的大小、保存、递送、血片验收、实验结果检测、结果反馈和确诊患儿治疗各环节联系紧密,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或疏漏, 都会影响到筛查工作质量, 责任重大。为确保各环节的紧密配合, 保证筛查质量, 我院成功制定了新生儿筛查工作程序、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质控标准, 建立了各类登记簿和统计上报制度。工作中明确责任, 各环节做好交换和记录, 确保筛查工作质量。

5 加强培训, 提高全市筛查人员的业务技能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 保证血片采集质量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保证血片采集质量, 我院对全市各助产单位的采血人员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 内容包括:法律法规, 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文件要求, 开展新筛工作的目的意义, 相关的基础理论, 技术操作规范、步骤、要求和现场操作实习。人员须培训后统一考试, 合格人员发证方可从事采血工作。针对部分助产单位采血人员定期轮换和新开展筛查工作单位的人员需要进行培训的特点, 我院每年组织1次上岗前培训, 保证采血质量和检验结果。

6 做好确诊患儿治疗和贫困救助工作

目的是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我们在8年的筛查工作中, 对筛查阳性结果的新生儿2次免费复查, 经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患儿, 配备专门的医生, 按国家统一的治疗方案进行系统治疗, 对每一例患儿建立病志、电脑查询资料、图片, 给予系统治疗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相关化验指标。经系统治疗的患儿, 目前智力、体格发育水平与同年龄儿童基本相同。对因家庭困难、中途放弃治疗的患儿家庭, 我院积极与国家、省民政部门联系, 争取救助药品和特殊食品并定期按季度发放, 目前23名PKU患儿接受贫困救助, 使贫困患儿继续接受治疗, 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 为患儿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对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 加大资金投入,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绿色通道”

为使采集的标本快速、准确、安全抵送市筛查中心,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投入大量资金, 在全市范围内以特快专递形式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绿色通道”, 保证标本及检测结果在要求时间内及时递送。

虽然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各地区筛查工作开展得不平衡, 尤其是个别农村地区筛查率低;二是个别地区存在漏筛的情况;三是个别助产单位血片采集质量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四是个别助产单位采血时间掌握的不严格, 致使假阳性结果增多, 增加复采率。对以上问题,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采取相应措施, 严格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 强化管理, 确保质量, 进一步推动全市新筛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做出贡献。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篇8

一、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后, 虽然中国的人口素质已有很大提高,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立足“两要素”说, 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 身体素质较差

1. 人口预期寿命不够长。

建国以来, 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增加, 男性与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随之逐渐增长 (见表1)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 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004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7.3岁, 仅高出4.1岁;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63.5岁, 高出7.9岁。但是比加拿大的79.8岁, 低了8.4岁;比日本的81.8岁, 低了10.4岁 (见表2) 。

单位:岁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7中国人口》。

单位: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

2. 婴儿死亡率较高。

1990年后, 中国婴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其中1990年为38‰、2000年为33‰、2004年为26‰。与世界平均婴儿死亡率相比, 1990年中国低25.9个千分点, 2000年低24.6个千分点, 2004年低28.1个千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2004年比日本高23‰, 比美国高19.3‰, 比澳大利亚高21.4‰ (见下页表3) 。婴儿死亡率高, 将会影响到人口的预期寿命, 关系到社会整体人口的发展。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

3. 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 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 中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 500万, 出生婴儿缺陷率约为12.98%。推算出中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先天缺陷儿出生。再加上出生后显现出缺陷的儿童, 先天缺陷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 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4. 残疾人比例不低。

“中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 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 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万~1 800万人, 白痴就有100万~200万人。”[1]中国残疾人数量庞大, 且其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87年, 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4.9%, 残疾人口约5 164万。至2006年残疾人总数达8 296万人, 占总人口的6.34%[2]。

(二) 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1.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少。

1980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4.5年, 2000年达到7.6年 (见表4) , 2007年增长到8.5年以上。而世界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 美国为13.4年, 韩国12.3年, 差距明显。

单位:年

数据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摘要》。

同时, 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差异明显。“2005年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 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3年, 比城市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低3年左右, 甚至一些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三至四年。”[3]

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6年、中部地区为8.14年, 西部地区7.48年, 为最低。粗文盲率西部地区也最低。

城乡和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 不利于城市化进程, 也难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产业化。

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

虽然与改革开发初期相比,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了较快增长。2000年“与1990年普查相比, 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 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 422人上升为3 611人, 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 039人上升为11 146人, 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 344人上升为33 961人, 增长了45%。”[4]

但是,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06年, 中国大学入学率达到了23%, 接近世界25.6%以上的平均水平, 但大多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超过30%, 其中美国达到了80%以上。

3. 文盲半文盲率高。

与建国初期相比, 虽然中国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 (15~45岁间) 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 但是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仍然很高。1990年中国文盲人口18 003万, 2000年下降到8 507万。文盲总数虽有下降, 但基数庞大, 位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印度。目前, 发达国家文盲率为2%以下, 欧洲国家约为2.2%,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仅为0.5%。

二、提高人口素质的对策

目前, 中国应把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人口政策的核心问题, 将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将人口大国逐步转化为人才强国。

1.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措施在于预防, 必须按照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来实施干预。其中, 一级预防是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 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等;二级预防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 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出生缺陷的治疗。通过实施这些健康行为干预、营养素干预、疫苗干预、药物干预等技术手段, 进行出生缺陷干预, 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2.推进人口早期教育, 打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婴幼儿时期, 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奠基时期, 又是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奠基时期。”[5]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以开发大脑潜能为主要环节, 以开展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致力于提高婴幼儿智能、加强其体能、健全其人格、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保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组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几大范畴的学习活动, 使婴幼儿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 增加教育投入,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小, 为此, 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对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的教育投入, 以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 优化教育结构, 加快各类教育的发展。继续抓好“两基”工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力争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成人教育, 提高就业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突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3) 积极实施人才战略, 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由于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 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 必须实施人才战略, 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 最大限度地给人才以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润香.论提高中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性[J].科学之友, 2008, (3) :96-97.

[2]中国人口年鉴 (2006) [K].北京:中国人口年鉴杂志社, 2006:229.

[3]马娟.中国人口素质问题探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8, (5) :39-42.

[4]陈蕊.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159-160.

提高人口素质 篇9

一.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研究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文中用地区生产总值 (GDP) 来代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 分析人口素质的八个指标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性。根据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 分别对江苏省和沿海地区的人口素质八个指标和GDP做相关性分析, 发现人口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纵向比较分析

本文用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素质的八个指标做相关性分析, 分别分析江苏省及沿海地区的人口素质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分析结果可知, 2010年江苏省经济发展与每十万人专利授权量、平均受教育年限、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每万人大学以上人口、成年人口比例和城镇化率六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性且与2000年相比都有所提高, 这说明当前人口的科技创新能力、城镇化人口的劳动力、城镇化率和人口红利等素质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死亡率和文盲率这两个负指标与江苏经济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与2000年相比, 负相关关系也有所提高, 说明从2000年到2010年, 死亡率和文盲率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换言之, 江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江苏人口素质。

同样地, 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的GDP与每十万人专利授权量、平均受教育年限、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每万人大学以上人口、成年人口比例和城镇化率六个指标也呈显著正线性相关性, 这说明江苏沿海地区人口素质越高, 劳动力水平越高, 地区生产总值就越大。而文盲率和死亡率与GD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说明这两个指标阻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横向比较分析

为了继续研究沿海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中又对江苏省及沿海地区2010年和2000年的人口素质八个指标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了横向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 从2000年到2010年, 江苏省及沿海地区的八个指标中的大部分与GDP的相关系数都有所增加, 而江苏省的文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大学以上人口和专业技术人员这四个指标与GDP的相关系数比同期沿海地区的相关系数都要大, 这说明人口素质对GDP增长的影响很明显。而两地区在死亡率、成年人口比例和城镇化率等指标上的差异则表明, 与沿海地区相比, 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将更依赖于劳动力的数量。

二.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模型

为了进一步研究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前面对人口素质与GDP相关性的分析, 综合考虑数据的获得情况, 本文选择成年人口比例和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两个人口素质指标来研究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弹性。其中成年人口比例是一个相对指标, 而社会就业人数是一个绝对指标, 且社会就业人数主要源自于成年人口, 所以本文用社会就业人数取代成年人口比例研究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

(一) 模型的建立

目前度量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弹性的经济模型有多种, 本文采用有效劳动模型, 即:

其中, Yt为地区生产总值;At为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因素;Kt为物质资本投入;Ht为人力资本投入, α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 β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 Lt为社会就业人数, Nt为平均受教育年限。

方程两边取自然对数, 得到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模型:

模型中假设α+β=1, 即中性技术进步。

(二) 模型计算结果

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许多, 根据统计经验,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物质资本投入带来GDP的增加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因此,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 本文选择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年末就业人数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指标, 以南通、连云港、盐城为研究对象, 选取了2001-2010年共十年的数据分析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弹性, 得到如表1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是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 其中, 南通、连云港和盐城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产出弹性分别达到了0.78、0.87和0.80, 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对GDP的产出弹性仅为0.22、0.13和0.20, 说明这三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 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总体经济增长为粗放型增长模式。而苏南地区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GDP的产出弹性最高, 说明苏南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 所以要加快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就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提高人口素质, 转变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结论

从2000年到2010年, 江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对江苏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 人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专业人口比例和专利授权量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江苏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人口素质的提升, 全面实施人才战略政策,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 提升人口总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各层次教育工作, 不断壮大高层次人力资源队伍, 统筹协调, 均衡分配人力资源, 促进江苏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 江苏经济发展呈现区域性, 各市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苏南、苏北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为缩小各市经济差距, 政府应推进城镇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对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 合理分配资源, 重视结合不同地区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 制定区域产业政策, 使各地产业多样化, 相互协调。

摘要:本文以江苏沿海地区 (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 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 对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定性研究;同时探讨了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大的人口素质指标如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人口比例指标为研究对象, 建立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模型, 对人口素质做了定量研究。

关键词:沿海地区,人口素质,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人口比例,人口经济弹性模型

参考文献

[1]王维国, 杨晓华.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06, 2:26-28.

[2]丁仁船, 程家福.合肥市人口素质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统计教育, 2005, 6:58-63.

[3]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简明资料》[M].2011.

[4]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M].2001.

[5]姚旭, 张丽娟, 孙烨.论人口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J].黑龙江金融, 2007, 4:22-23.

提高人口素质 篇10

1 我国房地产的特征

房地产有高资本价值特性。购、建房地产都需要大量的货币支出,这使得其开发和购买高度依赖于金融业。房地产利用适应物价变动的缓慢性。由于土地用途的转换、房地产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房地产适应价格变动的钝性使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并不同步于宏观经济周期。房地产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性。由于房地产的固定性、耐久性及稀缺性,而且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投资房地产比其他资产更具保值功能,使之亦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品。房地产的利用及价值常受到房地产利用及环境变动的影响,称为相互影响性、溢出性或外部性。

由于房地产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具有以下市场特征:(1)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是指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范围具有地域性,只能在同一供需圈内实现供求调节,这是由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所决定的。(2)房地产市场没有物流形态。一般商品交换,总是伴随着物体的空间移动,即商品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转移。但是,房地产交换则不同,它没有物体的空间移动。因此房屋的交换,只是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的交换。(3)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交易费用比较高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这是由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垄断性和交易信息的不充分导致的。(4)房地产市场对金融业的依赖性很高。房地产市场几乎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相对于普通商品而言,房地产商品的价值量大、占有时间长,无论开发商还是一般的购房者,都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而金融政策的变化、利率的变动,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5)房地产市场易受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容易受到政府政策变化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房地产是重要的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很大,政府会出于公众利益的需要,适时地进行干预;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受土地供给、金融、城市规划等政策的影响,便于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此外,房地产市场供给调节具有滞后性。房地产供给调节的滞后性是指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房地产的供应难以及时随之调节。当供不应求时,由于房地产项目从申请立项到开发建成,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供应市场;当供过于求时,由于已经开发建成的房地产难以改变用途,多余的供给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被市场所消化。因此,相对于需求的变动,房地产供给的变动总是存在着滞后性。

2 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条件

房地产价格的形成要同时具备效用性、相对稀缺性和有效需求这三个条件。它们构成了房地产价格的要素,任何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具体因素都是通过这三者起作用的。

房地产的效用性是指房地产消费者对消费房地产所产生的主观和心理上的满足程度。房地产如果没有效用,人们就不会产生占有房地产的要求或欲望,更谈不上花钱去消费,也就不会有价格。房地产的相对稀缺性是指房地产的数量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有效需求是个人或团体参与市场,用现金或其他等值物以取得物品或劳务的能力。房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经济中,房产的需求包含了两种:一种是居住,一种是投资。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是指消费者经济上能够承受、有现实支付能力的房地产需求。

3 人口素质的内涵和外延

人口素质是一个具有多义性和相对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可以有着不同的规定。人口素质的内涵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学复兴以来众多学者关注的一大热点,至今依然见仁见智,未有定论。

从人口素质的内涵来看,对人口质量较早给出定义的是北京大学张纯元教授,他在著名的《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定义如下:“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从人口素质的外延来看,我们采用“三要素”论,即从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三方面来反映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是保证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4 房地产价格对城市人口素质的影响

4.1 高房价损害了房地产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价格具有利益激励的作用,合理的价格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开展有效竞争,从而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但当前房地产高价的刺激使很多房地产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甚至是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这损害了市场竞争秩序,导致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低下。

4.2 高房价拉大了我国城市间发展的差距,降低整个国家人口的素质

房地产高价引发的房地产信贷业的繁荣同房价一样具有区域性,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房地产业发展越迅速,与其配套的金融业就越活跃,这会促进该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越迅速,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更多的外资投资,从而加速该城市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一个循环,但也无疑就加速了我国城市间的发展不平衡。国外房地产直接投资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在大城市,会进一步造成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加大。而房地产高价吸引了大量国外游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会造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另外,这些游资进入只是为了投机,一旦完成了它们的投机目的,就会大举离开。即使是国外直接投资,也多属于短期性投资行为,并不是长期的战略性投资,国外资金大量、同时期的撤离,会造成房地产市场动荡,损害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高房价提高了“城市门票”的价格,提高了城市准入的门槛,把大量本来能够进入城市发挥其才智、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排斥在外。高房价也不仅会降低整个人口的素质,更会降低城市人口的素质。

摘要:商品房价格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增长迅猛,城市人口的素质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就房地产价格与城市人口素质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人口素质,关系

参考文献

[1]赵楠.沿海人口素质研究[J].沿海城市,2006,(6).

[2]刘凤琴.人口素质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08,(13),

[3]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文化素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王丽玫,李广辉.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8).

[5]李嘉荣.我国房地产高价运行机制研究[J].探索,2007,(3).

提高人口素质 篇11

近年来,长葛市狠抓人口计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收到良好成效。一是着力解决人口计生队伍素质问题,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强化个人业务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日常自学和每周五学习制度,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干部业务水平;二是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以“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为准绳,要求人口计生干部摆正位置,放下架子,变随意性服务为规范性服务;三是着力提升办事效率,严格推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制度,严把服务和质量关。 (李航)

焦作市解放区七百间街道计生协开展“我爱社区大课堂”活动

2012年暑期期间,焦作市解放区七百间街道计生协利用社区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场地开展了“我爱社区大课堂”活动,邀请河南理工大学志愿者为辖区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辅导功课,教孩子们制作手工艺品、玩互动游戏,讲解消防、地震预防知识等,此举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文图/张银娣 原庆芳)

固始县人口计生委积极贯彻全省人口计生

半年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8月6日,河南省人口计生半年工作暨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召开后,固始县人口计生委迅速行动,深入扎实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首先,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县人口计生委召开了治理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活动动员会,认真学习了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口计生委主任高体健在省人口计生半年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其次,加大工作力度。全县秋季计生服务活动即将开始,为切实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要求切实把服务活动做实做细做出成效。最后,立足实际,谋划长远。县人口计生委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来做,力争为全县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环境。 (沈曦)

信阳市平桥区计生协组织爱心计生服务志愿者敬老院送爱心

2012年7月19日,信阳市平桥区计生协组织十几名爱心计生服务志愿者到肖王乡敬老院慰问老人。志愿者为老人量血压、检查身体、讲授健康知识、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受到老人的欢迎。 (翁莉)

永城市新桥乡计生协:“四举措”关爱女孩

永城市新桥乡在关爱女孩工作中,从四个方面着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广泛宣传。乡计生协通过各村的计生大喇叭、宣传车等多种渠道宣传科学婚育观。二是部门联动,做好性别比整治工作。多方面入手从源头上控制“两非”行为的发生。三是组织实施了帮扶助学、爱心救助、产业扶贫、少生快富等工程,有效促进了关爱女孩工作的开展。四是搭建健康服务平台,真心关爱女孩户。乡计生服务中心免费为女孩户进行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办理意外保险,实行“女孩户家庭一卡通”。 (刘心辉)

南阳市内乡县湍东镇计生协:

“四送”活动提升企业计生优质服务

近年来,南阳市内乡县湍东镇计生协扎实开展“四送”活动,提高了生育关怀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助力。一是开展送政策活动,抓住“5·29”协会纪念日以及“三八”國际妇女节等有利时机,发传单、展出宣传板、设立咨询台和开展婚育新风知识抢答赛活动等;二是开展送健康活动,镇计生协、县人口计生委和县计生服务站联合镇卫生院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进企业服务月活动,对育龄职工提供免费咨询、体检服务;三是开展送科技活动,镇计生协、镇人口计生服务站定期对企业育龄干部职工进行政策知识、科技服务培训;四是开展送保单活动,镇计生协开展了“政企牵手、关怀到家”活动,投入1万多元为213名企业计生专干办理了干部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裴晓 庞恺)

唐河县“五进五送”活动惠及育龄群众

最近,唐河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在全县开展“五进五送”活动,受到了育龄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是进新婚夫妇家庭门,送去计划生育避孕知识和温馨祝福等,增强新婚对象落实国策意识;二是进孕妇门,送去叶酸等营养素,增强怀孕对象优生优育意识;三是进产妇门,送去婴幼儿养育知识,增强生产对象人口早教意识;四是进女儿户家庭门,送去计生关爱,增强计生女儿户家庭遵守国策光荣意识;五是进困难计生家庭门,送去帮扶信息,增强少生快富意识。 (张红莉 王志峰)

商水县计生协优先关爱计生家庭女孩就业

提高人口素质 篇12

我所在的逊克县, 是人口不足11万、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的边陲农业小县,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相对滞后, 村屯除小学校的图书室外, 没有像样的文化学习场所和方便的培训学习机构。青壮年农民有良好阅读学习习惯的不足3%, 致使其群体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较为低下, 而现今在家务农者绝大多数为不喜欢在校读书和上课听讲的人群, 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致使短期内大幅提升农民素质的期望难于实现。逊克县农业人口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又返回到本乡本土参加社会建设的劳动者其中高水平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农民不到10%, 基本没有接受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农民。所以, 逊克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于本地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农民素质的提升在于其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 而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

农村中小学图书室是农民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教育投入的增长, 农村学校图书室条件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拥有丰富的藏书、优雅的学习环境与日益完备的现代化物质设施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决定了中小学图书室进行农民素质教育的独特性、多样性与丰富性, 使下一代的农民从小就养成阅读与自主学习习惯成为可能。

1 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农业人口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分析

1.1 培养阅读学习习惯、提升认知与思考能力的基地作用

最近的第八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要求教师把自己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组织者与引导者, 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如此学校的图书室以及电子阅览室自然是最佳的教学场所。教师根据图书管理员推荐的书目, 结合课标与教材组织并开发好课程,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以全新的角色和学生一起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如此信息量更大, 更需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解决问题方式, 在信息的获取与甄别处理中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加丰富的材料, 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学生爱学习的品质, 帮助学生养成了以阅读和思考为基础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1.2 学校文化建设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保障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的绿化、美化、文化墙与宣传图版等“硬”文化上, 还应该体现在学校教育特色, 学生个性与思想养成等“软”文化建设上, 而软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 例如近些年在一些学校广泛提出的“打造教育品牌”的内涵式发展思想。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与学校所处地域和所拥有的教育资源 (包括师资、地理、环境等有利资源) 息息相关, 而学校的特色藏书资源则是打造品牌教育的大宝库, 若做好开发利用, 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逊克县95%以上村屯还没有建设面向村民的公共图书室, 学校图书室多是每个村珍贵的“海量信息资源库”, 如有针对性地组织好藏书的结构, 合理地开放学校的图书室, 必将成为村民文化素养与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的保障性设施。而因地制宜地将农业技术书籍引入学校图书室, 并通过村屯农业骨干与教师联合做好学习与开发应用, 将为村民与在校学生--未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农民接班人奠定更加坚实的成长基础。

1.3 为教师业务学习及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信息资料

逊克县农村中小学图书室也是中小学教师业务学习与开展校本教研主要场所。对教师来说, 钻研教材, 了解学科背景, 选择教学方法等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 深入研究前人的教育思想, 通过译著了解国外教育前沿, 图书室的书籍是最佳的选择。农村学校图书室在为教师增长广博知识, 研究教育发展新动向, 缩短获取资料过程, 更好地搞好教育发挥用的同时, 针对当地“三农”的特色藏书对于学校三级课程推进, 特别是利用这些特色藏书, 结合当地农业特色进行校本教研并开发的校本课程, 是突出办学特色, 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图书室利用价值的认识不到位, 重教轻学

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犹在, 不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素质的提升。

2.2 一是图书的种类相对不足, 促进地域发展的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少。

具体表现为:文学方面的书籍多, 科技方面的书籍少;理论性的书刊多, 指导实践的技术性书刊少。与当地“三农”事业发展联系紧密的“三贴近”的书籍种类少, 是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农民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不利因素。

2.3 没有专业负责管理与开发的图书馆员。

逊克县农村学校图书室虽然都有专职或兼职教学人员管理, 但是都是教师职称, 没有接受过图书管理与信息资料开发的专业培训, 没有专业职称, 是当地对图书室教育功能不够重视的具体体现。

3 应对措施

3.1 转变观念, 深化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加大利用图书室开展教育活动的科学管理力度。

逊克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据国家评估标准,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督导评估方案, 定期深入学校检查督促学校图书馆建设三级课程开展情况。要求各学校依据国家要求开好阅读、写字等国家课程, 以及黑龙江人文、史地、劳动技术等地方课程, 制定相关制度,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与学校资源开好校本课程。以制度保证、行政推进学校图书室作用的充分发挥, 推行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进素质教育。

3.2 因地、因人制宜, 丰富图书种类。

一是施行政府采购制度, 采取科学民主的方式制定图书购置种类, 让学校图书成为本地可读、可研、可用的生产生活资料;二是深入开展馆校共建, 图书交流活动。如:逊克县逊河镇中心学校与县图书馆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关系, 使馆校之间的图书流动成为现实, 即丰富了图书, 又节省了资金。

3.3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促进图书室教育作用的深化。

近年来, 逊克县允许农村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晋升图书资料职称, 鼓励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改职进修, 提升理论与实研究践能力, 为图书室应用与资料开发奠定人力基础。

要真正发挥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在农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坚持从基础教育抓起, 从学生抓起, 从兴趣与爱好入手, 这是培养善思考、爱学习、能创新的新时代农民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平, 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 2005, 8.[1]孙平, 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 2005, 8.

[2]程继锋.浅谈中小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职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4.[2]程继锋.浅谈中小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职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新浪网:教育信息, http://e-du.sina.com.cn/l/2010-07-30/0811191352.shtml.[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新浪网:教育信息, http://e-du.sina.com.cn/l/2010-07-30/0811191352.shtml.

[4]王景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8, 20.[4]王景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8, 20.

上一篇:多目标遗传算法下一篇:非梗死相关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