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024-09-09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精选11篇)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篇1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的降低, 中职进校生的总体素质严重下滑。数学课作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意义重大。多年来, 通过对数学素质教学的探索, 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不成熟的方法, 现作一汇总, 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现象非常普遍, 这已经影响到了学生数学成绩及数学素质的提高。我想不妨用以下方法改进学生的不良习惯, 提高其数学素质。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激发良好的学习动力

学困生知道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的危害, 但缺乏刻苦钻研、克服困难的意志及学习的信心, 认为努力也学不好, 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因此对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重要意义。

2、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学困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差, 因此, 讲课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尽量降低学习坡度, 分散难点, 给予模仿性练习机会, 还要加强变式训练, 讲授时应放慢镜头, 语言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还要加强直观教学, 结合电化教育, 做到语言、图形、式子相结合。

3、分层教学, 减轻学习负担, 知道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对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 不搞偏怪题和题海战术, 结合学生能力, 拉开档次, 不搞“一刀切”。比如:课后的联系可分三部分, 精选成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不同学生达到不同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 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用规律指导练习, 提高质量和效率即可明显减轻作业负担。

4、重视“师导生、生生互动”活动, 促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遇。用学生带学生的“小导师制”, 允许同学间找“师徒关系”, 由于学生间容易沟通, 不愿意去问教师的学生, 可以去问同学, 从而迫使他自己去思考。当他们有进步时, 及时表扬以激发他更大的热情。这样, 学生就会变的愿意自己努力去完成作业。

5、及时练习、反馈, 加强辅导, 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淡化抄袭现象

识记的特点是识记的材料在脑中保持的时间较短, 只能在短时间内再认或重现。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我采用的方法是堂课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 保证中下学生基本掌握。但为了帮助学得差的学生, 课外辅导必不可少, 对这部分学生, 课间抽取一些已经讲过的习题看他们是否真正掌握, 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及时学习、课后辅导到习题的抽查, 紧扣环节, 使学生感到不做作业是不行的, 抄袭是无必要的, 逐步淡化抄袭作业的和不作作业的现象。

总之, 只有减少不做或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独立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减少教师纯机械操作时间, 增加教师用于指导、辅导时间, 才能促进数学素质教育的提高。当然, 要达到这些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 教学生学会和会学数学, 我觉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手脑并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好奇、好动是高职学生的特点, 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能使学生学得深刻、想得灵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 即在课堂教学时, 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 让学生通过自己看书, 查资料或同学之间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同学们都有疑问的问题, 再进行讲解, 通过这样长期的教学, 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数学素质得到了提高。

2、师生互动, 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的规则结论, 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 从亲历知识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习的动态,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让学生的知识都是经过自己的思想劳动获得, 而不是“灌”进去的。另外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做, 让学生跳出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

三、把美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与美是融为一体的。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深刻钻研教材, 挖掘数学美的因素, 发挥美育的作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必然。

1、引导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的美是它的高度严谨和合理而达到的和谐, 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内在和谐, 数学中的美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激动不已的愉悦, 而且能够使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审视数学, 因此, 审美情感能成为学生求知的有价值的内驱力,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学生引入审美的境界, 那么, 对学生来说起主导作用的动机便是对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爱好了。

2、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美感是一种高层的积极情感, 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具有深刻的调控作用, 人类审美是全身心的参与过程, 如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以全身心地投入, 必然有利于感知、发挥想象、活跃思维, 促进学生对数学自身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美感的这个作用如果在教学中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就能由原来的被动接受, 转变为主动学习, , 数学素质也就会提高。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信,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工作中始终不渝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充分地调动起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面积, 高效率地提高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真正地将数学教学转移到数学素质的提高的轨道上来。

摘要:数学做为中职教育的基础学科,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很重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能力、美育教育的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都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真正地将数学教学转移到数学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素质,提高,方法

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篇2

个性是指一定条件下的个体的意识的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本文拟就个性中的动机,兴趣,意志品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一、数学学习动机的单一是数学学习障碍的诱发因素

动机是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驱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作性的学科,其地位已勿需赘言,正因如此,具有上述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将“升学要考试”或“生活中有用”作为学习的动机,而不是“喜欢数学”,学习目的简单,缺乏内在的学习需要.改进这种状态的方法除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外,更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教法的灵活性,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内在必要性.

二、数学学习兴趣的缺乏是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因素

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数学问题积极探究的一种人认识倾向.兴趣的缺乏使学生不能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注意不能持久,上課就听不懂,听不懂内容就做不到习题,更谈不上积极钻研,体会解题的奥妙,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对数学只能望而生畏.

兴趣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授课的生动有趣和科学的引导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设定相应目标,目标的高低要充分考虑“就近发展区”,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为原则.学生一旦达到这一按渐近性原则设定的目标,就会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解题教学中,常会碰到智力好但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许多惊人之语,此时若耐心听取,既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肯定,而是细致分析,往往会妙解丛生,学生便在这种融和的师生氛围中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悄然而至.

三、消除数学学习障碍的关键是意志品质的培养

(1)关于自觉性的培养

具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受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影响,在学习中往往表现为行为上的被动和思维上的受支配,在解题中表现为盲目运算和胡乱推理,缺乏对题干的准确把握,对学习任务表现为较大的随意性.良好的自觉性需要教师经常性的督促,最终将教师的转化成为学生的目的.

(2)关于果断性的培养

在一次习题课上,曾有如下教学情景:

问题:某公司推出一种高效环保型洗涤用品,年初上市后,公司经历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右图的二次函数图象(部分)刻画了该公司年初以来累计利润s(万元)与销售时间t(月)之间的关系(即前t个月的利润总和s和t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由已知图像上点的坐标,求累计利润s(万元)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略;(3)略

学生甲:设所求表达式为y=a(x-2)2-2,又x=0时y=0,则;a=;

学生乙:设所求表达式为y=ax(x-4),又x=2时y=-2,则a=-.

学生甲的解法是常规解法,学生乙的解法简洁新奇,两种解法本质相同,但学生乙对自己的解法很不自信.细问学生乙的思路,原来是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法的启发.那么这种解法合理吗?可推广吗?经过讨论,只要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与x轴有两个交点,都可以设其表达式为y=a(x-x1)(x-x 2),这种形式称为零点式.

学生乙的智力水平高,通过横向联系,巧妙的解决了表达式的问题并引入课堂上没有深入过的新知识,思维不可谓不敏捷,但因知识的不牢固在解题中出现停顿和犹豫,经过点拨和引导,解除疑问,知识结构得到完善,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与果断性相仿的是行为的草率.教学最明显的特征是抽象而严谨,知识链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新知识的同化和对旧知识的顺应的基础上的.学习过程中任何不可靠的判断都会导致认知结构的不完整性.

(3)关于坚韧性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会停留在单纯的记忆和简单的推理上,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这种意志是在时间的积累和长期的解题实践中形成的.

(4)关于自制力的培养

自制力的缺乏表现为学习中的情绪波动大,对目标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对学习效果过于迁就.自制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教师的反复提醒.

浅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篇3

关键词:数学素质,思维品质,解决实际问题,基本能力

1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竞争激烈的社会。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他们自身的数学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内在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思维品质的提高

即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对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之后得出较为准确的、合理的判断,为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应对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个人成绩。而要做到这些,具备优秀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充满着变数。而优秀的数学素质和思维品质,是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它可以使学生具备定量化的能力,以转变观念;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以提高自身能力;具有运用数学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以提高自己掌握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 数学素质的三个方面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即将步入社会;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求职的压力,其自身素质———尤其是数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数学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

即具有清醒的数学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与应用”的程序,更多地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养成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把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2.2 数学心理素质

主要包括思想品质和情感体验;数学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主要体现在:(1)对数学活动的动机、兴趣和好奇心;(2)对数学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习惯,即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这些素质的培养应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和学习中,不断启迪、渗透、引导中完成。

2.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毛主席说过,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去应用它,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这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因而最终必须用于现实。因此,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素质的又一体现。数学教学大众化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去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3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学生的数学素质如此重要,如何在教学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3.1 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夯实基本功

较强的运算能力,扎实的基本功,是数学素质的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坚实的地基,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强化训练正是这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过程,除了多练习,多应用之外,还要时刻注意归纳、总结运算技巧和运算规律。

3.2 问题探究———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成于思,思源于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就目前课堂教学状况来看,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并不多见,学生总是围着老师预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思考,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抑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要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怕出错,因为课堂就是出现问题、暴露问题的地方。纠正了错误,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提高。用此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不仅知识传授灌输偏多,而在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上往往通过机械重复的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为使学生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应用技能,必须科学地组织训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认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3 玩数学游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强化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数学知识专题讲座、趣味数学问题征解、数学益智游戏活动,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引导到数学学习和研究中来。例如,开展数独游戏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是起源于十八世纪欧洲,现今风靡于美国和日本的数字拼图游戏,其玩法逻辑简单,数字排列方式千变万化。不少教育者认为数独是锻炼脑筋的好办法。又如经典益智游戏“二十四点”,摆脱了传统的扑克牌的玩法,使学生在玩中学,既有趣又益智,既提高了他们的口算能力,又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开展速算训练提供了素材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可谓一举数得。另外,摆火柴棍、幻方等游戏的开展,也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加,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篇4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  建构  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一)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 实践活动关注“过程”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价值

我们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知识理解的对或错、完成作业的优或差等),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等。

(三) 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篇5

1.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内涵外延,提高学生的分析素质

所谓知识的内涵就是知识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外延是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应用。

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探讨可以发现知识的抽象性,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提高,而抽象思维是学生分析素质的精髓。这里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联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至少可以判断出初中几何63.9“角的平分线”一节中,定理1和定理2是互逆定理;通过挖掘“比例性质”中“等比”的内涵外延,学生会发现这里字母的含义,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会更加注重和防范条件(b+d+f……+n≠0);通过挖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内涵和外延,学生会发现用这个定理不仅可以证明“线段成比例”等作图题。学生在解决这类作图题时,会联想到“平行线”的作法。对于比较难的知识,教师可采取“设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应用,可设疑:①观察定理的“结论”,用它可证明什么量相等7.②观察“题设”,用它证明线段相等需要几个条件成立?

由此可见,通过知识内涵外延的挖掘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严谨性,也认识到作深入分析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素质。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素质

中学数学课本中蕴涵着大量的解题规律。“自学·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应用规律并掌握它、运用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素质。

数学知识的应用规律在教材中有两种体现方式:一种是直接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如:分式方程的解法,分解因式的方法,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一种是隐含于数学知识中,需要从数学知识中挖掘、提炼。教师的引导作用关键在后者。本人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探求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证明“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引导学生观察定理和例题,发现这类几何题蕴涵着四种几何图形。)把它们提炼出来,然后在题目中识别它们、运用它们。

3.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符号语言关,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素质

掌握和运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数学推理过程,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领会和运用数学符号语言是初一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以引导,使他们顺利通过“符号语言”关,增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推理的因果关系。由代数过渡到几何。如:从负数大小的比较(比较-3与-2的大小,∵|-3|=3,|-2|=2;又∵3>2∴-3<-2)到几何中线段长短的比较(∵a=2,b=3;又∵2<3∴线段a<b)。让学生懂得任何结论的获得都不能想当然。其次引导学生理解几何中常见的“符号语言”模式(“……∥……”、“……⊥……于……”、“……交……于……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符号谱言”表述几何题的论证过程。把它和写作文联系在一起。说明“一条件成立”就是一个自然段,分递进和并列两种关系。

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循环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长期地计划和安排,从初一入学到初二第一学期末都是属于进步和完善阶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去猜想、去发现,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化石化1中)

责任编辑/张烨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篇6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位哲学家说: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终生受益的不是数学知识, 而是思维能力, 是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因此, 数学教学“不在于传授你多少知识, 而在于传授你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种思维能力”。数学的内容抽象, 推理严密,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园地, 教学时应结合数学特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横向对比和纵深剖析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解题数学中, 使学生思考问题不看表面而看到问题的本质, 能深刻、透彻地分析问题,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 广泛联想等训练, 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通过逆用法则、公式变形、变换问题、调整方法等训练, 使学生不墨守成规, 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对策,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总结规律提炼解题模型, 观察问题特征捕捉解题信息等训练, 使学生能敏捷发现问题, 并以最快速度抓住主要矛盾,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回顾, 对问题进行反思, 构造反例来发现错误等训练, 使学生能独立思考, 不盲从, 不轻信,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 更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思维。

二、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是数学的基本观点, 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概括, 是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所以被视为最重要的数学素质。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必须学好的基础知识纳入教学目的, 突出了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特色。首先, 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教学。有人担心在教学中突出数学思想会影响其它知识的教学, 降低质量。事实恰恰相反。例如转化是常见的数学思维方法, 当学生掌握了转化思想之后, 他就能自觉地转化抽象为具体、化一般为特殊、化实际问题为数学模型, 从而化难而易, 化简为繁, 顺利地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没有数学思想方法作指导, 效果是不大一样的。有数学思想作指导, 数学知识才不是孤立的离散的, 我们才能从整体、本质上把握数学。可见, 加强数学思想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炼和突出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多以不明显的方式隐含在数学知识和解题过程中, 需要教师通过分析教材来揭示、概括和提炼出来, 学生才能看见“庐山真面目”。

三、注重数学实际应用

数学具有解决各种问题的潜在能力, 是征服自然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今日之数学, 是能产生直接效益的技术。“大哉, 数学之为用”, 这是早在1959年, 华罗庚教授发出的感叹和感慨。他精彩地叙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林林总总、形形色色诸多方面的应用。数学应用广泛性要求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实际, 不能把学生封闭在书本里, 而应当教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身边发生的事, 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如怎样存钱利息更多?买保险是否划算?彩票中奖的机会有多大?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 只需把实际问题经过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就可解决。利用数学建模, 学生还可以去考虑和解决优化生产、市场预测、投资决策、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开发资源等实实在在的问题。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长了才干, 而且在学有所用、用有所得的喜悦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从而激发出学数学、教数学的兴趣。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断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知, 在知识的日新月异的时代, 会学习已是劳动者重要的素质之一。有些教师总是乐意手把手地教授知识, 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 但就是不教学生怎样学习。这样教, 使学生对教师有太大的依赖性, 他们一旦没有老师的指导就无法学习。为了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时应做到两点:一是使学生用心去体验怎样学习, 课堂不应成为教师宣讲规则的圣殿, 新知识不应是从教师嘴里吐出来的, 要允许争辩, 尽量做一些试验,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怎样发现新知识。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通过揭示学习的本质、规律, 指导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立体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篇7

1. 将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去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数学是一种简约、准确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分为文字语言 (言简意赅) 、图形语言 (形象直观) 、符号语言 (抽象简洁) 。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平行。在学习时可以变换一下说法让学生去辨析, 学生可以从中体会一下文字叙述的严密性。比如: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平行。错在何处?为了更直观地去理解这一说法, 最好的办法是画出图形 (图略) 或摆实物模型。若采用“若, ∥, 则∥。”的形式, 则更便于书写解题过程。其实, 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磕磕绊绊、语无伦次。很多学生甚至老师认为只要会做题就可以了, 而实际上学生缺乏一种熟练、准确地利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若学生对一个问题能够条理清晰、熟练、准确地叙述出来, 那说明他对此问题必定理解得非常透彻。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去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 写数学小论文,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可列一些题目供学生去选h�择�。比如学完函数后, 可列举如下题目: (1) 谈谈你对函数的认识? (2) 如何画函数的图像? (3) 试比较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等等。

(2) 写批注, 阅读教材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教材内容写出一些个人的感悟、体会, 例题旁边可写出方法总结。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的简练性、深刻性。

(3) 学生讲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一节课内容, 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放手让学生去讲课。通过这种活动, 讲课的学生必定认真备课, 印象深刻。听课的学生更多是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学习, 教学效果好。

(4) 小组合作教学中, 同学之间相互问答式的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去掌握, 充分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是科学之王, 是一种工具。若没有数学知识作为后盾, 一切科技都无从谈起。但是, 现在的数学教学中仍然过分强调本学科, 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生很容易会问: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到何处去?数学太抽象, 实际用处不大。这样, 学生往往为了升学考试去学习, 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教师在授课时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旁征博引, 使其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让学生感觉数学无处不在, 力量无穷。具体来说,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教学:

(1) 从与自然科学联系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尽量将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联系。比如, 学习向量可联系物理中的矢量;学习圆锥曲线可联系物理中的光学知识。又如, , 等物理方程更显示了数学的魅力。学习多面体时可结合一些化学中的分子结构等知识, 从而使充满活力。

(2)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每学完一块内容都应寻找它的用武之地。比如, 等比数列与平均增长率问题, 概率与天气预报问题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进行搜索、整理、共享, 从而跳出教材拓宽视野。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实习作业”等内容, 如三角测量、抽样调查等。另外, 应特别注意用数学知识解释游戏, 从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九连环、福利彩票等, 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强调实践性不应忽视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之所以应用广泛正是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

3. 站在哲学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 对数学知识进行哲学分析,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不能光满足于将一个问题解出来, 还应从中找出典型的解题方法, 提炼出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能力, 提高数学素质, 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这样才能不使自己陷入题海不能自拔。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 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化归 (转化) 、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等。以数形结合为例, 在数学中数与形往往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形式, 二者可相互转化。又如一些具体的数学方法, 如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等, 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还有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等, 细细品味, 无不富含哲理。在解题时, 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成绩好的同学往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一眼就看透了这道题目的设计意图, 或者是从题目的一些细节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而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往往是要么钻进题里出不来, 要么在细枝末节处纠缠不清。例如: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 且对于任意的都满足关系式, 判断的奇偶性, 并证明你的结论。你能从整体把握住题目的考察意图吗?能想到从求入手吗?从中可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取特值解题技巧。

4. 将数学知识放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学习, 提供丰富背景。

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约公元前4000年, 中国西安半坡的陶器上出现数字刻符, 可见数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应加大数学史的课时。让学生把握住数学的来龙去脉。比如学方程时给学生介绍一下方程在数学中的地位及解方程的历史;学乘法时给学生讲一下九九歌的来历;学几何时给学生介绍一下数学之父——泰勒斯 (Thales) , 他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发展了初等几何学, 并开始证明几何命题等等。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篇8

一、组织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且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学生遇到困惑或者困难时, 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探索, 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其中, 才能够感悟数学思想, 收获知识, 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 要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质疑, 敢于提问, 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只有学生自主参与训练, 才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 教师提出的问题, 必须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同时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并主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朝夕养成的, 其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多方面。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一般都会将知识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 剖析概念的内在含义, 分析重点和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制订计划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 有针对性地听讲,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克服困难。但是, 计划一定要与自身的实际状况相符, 不能好高骛远, 也不能妄自菲薄。课前自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自学不要流于形式, 而是要注重质量, 争取在课前就理解教材上的知识, 课上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 掌握学习方式的主要阵地。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不仅仅要讲授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于数学教师来讲, 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大多数学生反映数学学习非常枯燥乏味且非常繁琐, 久而久之, 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 更加不用说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了。因此,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求知欲望, 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数学理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充满魅力的学问。再说, 数学并不始终贯穿着纯技术性的操练, 就是作为逻辑思考过程的“解题”, 也追求简洁明快和最大限度的完美, 数学工作通过巧妙阐明自然法则, 催生出美丽的定理。数学从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神秘莫测中发现真理的过程, 必定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乐趣。另外,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发挥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 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 使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 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确保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 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1.优化创新心理 , 激励创新意识。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主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多与学生沟通, 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 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 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感染学生, 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3.重视提出问题, 扶持创新行为。在数学教学中,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其创新能力, 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允许他们犯错, 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富有新意的个性思维和想法, 有效地加以引导,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行为。

(二) 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 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 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注意培养想象力 ;3.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五、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规则,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在概念教学中,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二) 在规则教学中,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 在解题过程中,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综上所述, 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前提下,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中的障碍, 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六、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人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 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等四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重点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 注重数学观念形成,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二) 注重提高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推测问题的意识。 (三) 注重数学语言,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注重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意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把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发展寓于素质教育之中, 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 因此“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 一线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 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不断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情感投入, 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数学学习, 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尹兵.在数学素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2 (56) :46-47.

[2]刘华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1 (8) :15.

[3]郑强.论数学素养及其在数学课程中的价值体现[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 :126-128.

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9

一、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认知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1.融洽师生感情, 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角度可知, 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与教师的感情有密切联系.当一个学生认为老师对他好, 他就会认真听你的课, 久而久之, 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便乐于学习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 作为教师, 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 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和生活动态, 时刻关心他们, 特别对“差生”更应倾注全身心的爱, 热情、主动地去关爱他们, 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应充分肯定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都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 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热情和诚挚, 使其“亲其师而倍其道”, 认真学好数学.

2.挖掘数学魅力, 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获得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在情感、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过去为了应试, 教师给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 扎进无边的题海,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造成对数学的厌学情绪, 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考虑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及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 以有趣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发展.

二、加强解题训练,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 也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映了思维活动中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 同时又以思维的流畅、变通等形式来表现出来.思维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的程度又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 离不开学生熟知的生活, 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尝试.

三、重视言传身教,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的总的目标和要求, 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数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它们之间互为影响、互为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必将对学生产生内驱力, 使他们的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而学生思想这一良性转化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重要作用.

1.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教育功能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数学史”是出色的教育指南.在数学教学中, 结合教材内容, 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成就.通过渗透数学发展史现状及展望, 加强数学学习的社会功能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作用, 适时鼓励、表扬, 增强学生的动力和信心.

2.言传身教, 激励参与

根据数学学科严谨性特点, 在教学中, 用规范、精炼的数学语言, 严密、工整的解题过程, 严谨的治学态度,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 必须一丝不苟、扎扎实实,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另外, 要强化学生参与的意识, 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 参与问题的解决等, 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克服困难, 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 勇于开拓, 不断进取的品质.

当前, 我们要坚决克服那种轻视甚至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 改变那种把心育“挂靠”在德育上的做法.纠正那种混淆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 用道德教育取代心理疏导的现象, 确立心育在学校中的独立地位, 建立学校心育体系, 真正按照少年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获得健康发展, 从而成长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通讯[J].2004, (3) .

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10

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呢?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认知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1.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角度可知,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感情有密切联系.当一个学生认为老师对他好,他就会认真听你的课,久而久之,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乐于学习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作为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和生活动态,时刻关心他们,特别对“差生”更应倾注全身心的爱,热情、主动地去关爱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充分肯定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都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热情和诚挚,使其“亲其师而倍其道”,认真学好数学.

2.挖掘数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过去为了应试,教师给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扎进无边的题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对数学的厌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考虑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及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以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发展.

二、加强解题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映了思维活动中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同时又以思维的流畅、变通等形式来表现出来.思维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的程度又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熟知的生活,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尝试.

三、重视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的总的目标和要求,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数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它们之间互为影响、互为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必将对学生产生内驱力,使他们的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而学生思想这一良性转化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重要作用.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育功能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数学史”是出色的教育指南.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成就.通过渗透数学发展史现状及展望,加强数学学习的社会功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作用,适时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动力和信心.

2.言传身教,激励参与

根据数学学科严谨性特点,在教学中,用规范、精炼的数学语言,严密、工整的解题过程,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化学生参与的意识,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参与问题的解决等,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品质.

当前,我们要坚决克服那种轻视甚至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改变那种把心育“挂靠”在德育上的做法.纠正那种混淆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用道德教育取代心理疏导的现象,确立心育在学校中的独立地位,建立学校心育体系,真正按照少年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获得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通讯[J].2004,(3).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于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 篇11

一、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1.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意义

数学素养, 指的是学生通过数学教育获得的数学方面的知识、思维方式及运用能力, 良好的素养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 学生在这方面素养要素的建立, 不是靠传统教育短时期就能完成的任务, 它需要通过数学教师, 在教学时注重改变新颖的教学方式,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用系统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来启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利用新技术手段, 改变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尽量利用新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展现教学内容, 辅助教学的素材选取要有趣味性, 能够体现出课程内容设计的层次, 课堂上讲解的例题要典型适当, 让教材最大程度上发挥效用, 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搭建起通畅的桥梁, 给学生打下良好数学基础, 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 提高数学素养。

3. 实践应用数学的多样化及实用性

数学, 在生活中本具有实用性和多样性,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来, 吸引学生的兴趣, 领略数学的魅力, 把学生引入到数学知识殿堂。数学的多样化也是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所在, 多样化体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还有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问题, 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学好基础知识, 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 通过多种方法探索解题步骤、方法、技巧, 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应该因材施教, 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讨论, 在学习中积累实践运用的能力, 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锻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数学素养。

二、开发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1.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上, 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 重点要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方法, 讲授时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 用生活中的体验, 切入到要学习的新课内容,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熟悉的基本数学内容入手, 再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巩固新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规律, 并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 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学数学内容以基础为主, 但是目前的教材中, 有很多鼓励学生猜想和探索的内容,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对相关问题大胆质疑探究,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形成独立、发散的思维习惯。

3.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能力处在发展完善的时期, 首先要做的是, 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这有利于知识的连续性, 之后逐渐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习惯, 尤其鼓励学生遇到生题、难题时要大胆质疑, 多个角度探究思考方式。

三、教学设计多样化,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学科, 内容繁杂, 包括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符号体系、运算公式等等, 既单独成篇又相辅相成, 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 要多方位思考, 教学方案具备适用性、合理性,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

1. 教学方案设计要有趣味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是起引导的作用, 教学设计要考虑小学生思维特点, 将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教学设计中, 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创新的趣味性内容要依托教材进行, 使学生在体验进行趣味的同时, 更好地学到知识, 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 教学方案要有人文性

传统基础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的探究思维, 尤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 教学中体现人文性,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不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得以矫正。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时, 要充分利用基础教育阶段综合性的特点, 采取将数学与音乐、体育、文学、自然等学科进行横向联合, 拓宽小学生的眼界, 开阔思路, 提高学习兴趣, 改正不良习惯, 培养四有新人。

3. 教学方案要有创新性

创新是做好数学教育的前提条件,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一定要围绕创新进行。创新, 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知识, 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比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 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 针对地设计合理的教案, 提生课堂的有效性, 真正提高想学生的数学能力。

4. 数学教案要有情境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中, 要有学习情境设计, 使学生能直观体验到数学实用性, 也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 也加深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印象。

上一篇:局部出血血肿下一篇:直流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