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历史理解力的提高

2024-06-24

学生历史理解力的提高(共12篇)

学生历史理解力的提高 篇1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英语考题中的重中之重。就河北来说, 阅读理解短文一般有A、B、C、D、E五篇和一篇七选五的对话, 所占比分达45分, 占全卷分数的30%, 加上英语学习的其他项目, 如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短文改错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阅读理解有关, 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就成为所有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所读材料的语言意义, 如单词、词汇搭配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理解语篇意义, 如主题句意义、段落意义、上下文意义以及整篇文章的大意。此外, 随着标准化测试的发展, 英语测试已成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智力的综合测试。学生只有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词汇量, 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学生还应具备能够断定文中单词的准确意义和一些常常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正确理解句与句之间、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能力, 识别主题句和关键句以及确定文章中心的能力。但仅凭这些, 对于阅读理解的解答是不够的, 学生没有日常生活知识和修辞知识等, 即使文中没有生词, 没有一处语法难点, 也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由此看来, 英语阅读理解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知识、技能和智力的综合运用, 它在英语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词汇问题

美国语言学家D riller根据词汇统计特征指出:如果我们认得25个最常见的英文单词, 平均每页纸上的词我们会认得33%;如果认得135个常用词, 则为50%;如果认得2500个, 则为78%;如果认得5000个, 则为80%;一旦记得10000个, 可达92%。可见, 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足够的词汇量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前提条件。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要求掌握3000个左右词汇, 事实上, 即使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达到大纲要求, 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准确识辨词语搭配, 选择符合上下文的恰当词, 确定词引申的意义, 仍然会感到吃力。大纲要求词汇是阅读中的最常见词汇, 很多英语差的同学连大纲词汇都掌握不了, 更谈不上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高中阶段的阅读要求学生必须储备大量的词汇。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词汇积累:1.牢记大纲词汇。高中英语教材就是最好的工具。精读教材, 力求真正理解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 尤其需注意本单元生词。2.注意“一词多义”。在平时阅读中要特别注意老词新意, 这一环节要在泛读的过程中来完成。3.掌握基本的构词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前后缀, 如:un-, in-, en-, -m ent, -er, -or, -ible, -able等。

二、精读泛读相结合

高中英语教材是最好的精读教材, 里面几乎包含了大纲要求的所有词汇、语法、短语、句型, 而且取材广泛, 包括中外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医疗保健、科学技术、诗歌建筑、政治经济等等。学生每天诵读教材中的文章可以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来说, 坚持诵读教材中的文章非常重要。因此, 我们需要反复阅读, 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 抓住关键词, 弄清含义, 这是泛读的基础。

泛读就是加大对外文图书、报刊杂志等的阅读, 对其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浏览。大纲要求高中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30万词。我们以每篇短文400词来计算, 高中阶段要完成约750篇文章的阅读。这就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 而且高中英语阅读中有很多长句, 不分析句子成分, 就很难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正确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考试说明》看出, 学生既要抓好精读, 同时进行大量泛读, 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总之, 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 能够增加词汇量, 加大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阅读技巧和方法问题

到了高三, 我们基本学完了高中课程, 学生在这几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英语语感, 扩大了词汇量,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问题。

首先, 了解高考阅读理解材料的常见设题类型:主旨判断题、细节题、推理判断题、词 (句) 义猜测题。下面我根据这些题型的特点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第一步, 快速阅读全文, 把握梗概, 不必过分计较细节, 以防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同时可在文中相应处作些符号, 为下一部进行细节选择做好准备。第二步, 阅读题目及其选项, 寻找相关之处并预选答案, 其次, 排除阅读理解题的干扰项, 不但应注意所选内容一定要忠实于作者的写作意图, 防止根据个人经验主观臆断, 而且一定要仔细对照, 确保所选内容为文中所言。最后, 粗读原文, 确认答案。同时, 阅读材料的深层意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阅读理解测试题中,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和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综上所述,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对学生的复习迎考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而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非无章可循。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技能, 在平时打好基础的同时进行必要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学生历史理解力的提高 篇2

关键词:听力理解听力障碍听力训练策略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听力的重要性,在中考试题中,听力测试占20%的分值,所以,训练听力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英语成绩的提高。因此,每一位英语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听力技巧的培养和听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九年级下学期,听力训练成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虽然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备受重视,但是,我认为,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还处于起点阶段,距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本学期开学初,我曾在我的学生中做过一次有关听力测试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表明:只有37%的学生对考试中的听力部分比较有信心,但是他们很少能拿下满分(30分);近50% 的学生把听力看成是他们英在语学习中最难,最害怕的部分,甚至还有超过10%的学生做听力时纯粹就是蒙。那么,听力理解难在何处?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本人有几点浅见,在此同大家一起分享。

一、听力理解障碍

1、语言基础知识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差异。

(1)语音障碍:在英语中,有一些词的发音相似,单词发音中有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音素,比如单词发音中含有的长短元音,词尾是否有复数形式或某种动词形式,学生在听的时候往往很难分辨,如 sheep—ship, house—horse,fifteen—fifty,look—looking, lend—lent。

(2)语速障碍:有些英语教师阅读或讲课时语速较慢,学生听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听力材料,就难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音、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变化更是无所适从

(3)英语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而我们的英语教学过去基本上采用英国英语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而产生了听力障碍

(4)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掌握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都有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一定困难,如sun-son, whether-weather, balln.球;舞会 ,patientn.病人 a.耐心的,等。

2、母语干扰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喜欢在心里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是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情景,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英汉转换的过程影响了其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语言是文化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英美历史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 Thanksgiving, April Fool 等

节日,学生若对西方感恩节、愚人节等不甚了解,就会对听力内容感到茫然。

4、心理因素障碍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当人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影响。环境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心理准备和活动方式是不一样,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因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听者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所具备文化知识、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英语听力障碍所在,对症下药,采用适当训练策略。

二、听力训练策略

1、注重语言知识传授

首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好坏。要求学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课堂上,尽量使用录音机等音像设备来教读词汇、对话、短文,让学生多听磁带,利用收音机,电视或网络多收看或收听英语节目。朗读技巧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掌握英语朗读技巧。第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学习都离不开词汇学习和词汇积累。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方法

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

2、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技巧与良好的听力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听之前注意操练、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的过程中,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份“抱住西瓜再捡芝麻”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

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3、听力训练应常规化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出发点,也是最有效听力训练方法。其次,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 5 分钟,或每节课复习让学生听一些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数分钟安排训练听力。第三,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不要轻易放弃;在内容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内容改成听力材料。第四,与课本配套的同步听力以及练习册、目标测试中听力练习等更是要坚持随着教学进行训练。

4、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

保持良好状态,自觉养成好习惯,对于听力培养十分重要。目前,初中

生心理控制能力有较大发展,但是他们又有心理状态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听力训练初始阶段,就应强调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积极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难度,但是,只要正视它,再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心理障碍。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适时给予表扬,如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正确。

立足实际,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篇3

第一,解决生字词。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连一个简单的造句或请假条都写得错字连篇,颠三倒四。所以,在课堂上,我往往还需要充当汉语文教师的角色,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某个词语或概念的理解。例如,“新陈代谢”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贯穿始终的概念,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这个概念解决很多相关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套用教材上对这个概念的阐述,则无法使学生产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所以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字面上去通俗地进行理解。难点就在于解决概念中“陈”的意义。我要求学生先对这个字组词,在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提炼出“陈旧”这个词,再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到“陈”和“旧”为同义,这样再回到教材的概念上加以引申,不仅容易理解,记忆也会更深刻。

第二,化难为易。教学工作是教师一辈子的事,而学生如流水般在我们的手下源源不断地毕业。如果在周而复始的教学中,只知道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却从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机械授课,则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完全流于了形式。一般来讲,大纲对一个知识点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面对学生实际却无需面面俱到。例如,关于“细胞呼吸”这节内容,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有很多,其中图文转换能力就是一项被要求掌握的内容,但这项内容对他们而言太过于复杂,难以奏效,所以我降低了这方面的要求。面对实际,我只要求学生着重掌握不同类型的表达式、场所、对象及简单的计算,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一定的课时,用来解决相应的课后练习或设计一些相应的课后练习以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为我觉得过于苛求,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后面的学习。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独立思考,参考课标但不迷信课标。

第三,适当调整。为了在课堂上使教学内容和旁栏思考题或课后习题紧密结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及时消化和运用,作为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全一册的第一章中,我将“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该旁栏思考题调至“无机盐平衡”内容部分;“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的成分发生免疫吗?为什么?”调至“自身免疫病”内容部分,我认为这样可以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做到趁热打铁,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第四,举一反三。在解决一些习题时,不妨将其稍加变换一下,可以既丰富题目的内涵,又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点。例如,有一道题目是:“植物体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什么?”这道题可以延伸为“植物体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什么?植物根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什么?植物根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对同一植物体不同部位细胞结构的差异与ATP的关系就理解和掌握得更全面了。

第五,穿插生物小知识,介绍生活小常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还应该广泛地阅览和本专业相关的书籍,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丰富知识储备,也才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因为生物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置于生活之中,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生命变化的奇妙和生物世界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萌发主动获取生物知识的心向,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渗透作用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花卉萎蔫现象谈盐碱地的荒芜现象;再如讲到染色体变异,我问学生:“骡子是怎么来的,能否产生后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时,可以讲讲避役神奇的体色和奇特的眼睛;还可以介绍一些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如人造血液、人工肾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了解生活中有趣的生物常识,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欲望。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劳动,有待我们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理解 篇4

英语 (English) 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西日耳曼语支, 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 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第二语言, 是欧盟和许多国际组织与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 同时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英语的母语使用者位居世界第三, 少于汉语和西班牙语, 但上两个世纪英国与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 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的媒介。英语也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 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有联系, 而且随着网络使用, 使英文使用更为普及。

听、说、读、写, 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而听, 又首当其冲的排在第一位, 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据Rivers和Temperly (1978:146) 统计, 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 45%的时间用在听的方面, 30%的时间用在说的方面, 而用在读和写方面的时间仅为16%和9%。英语是一门语言,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总是先有口头形式, 后有笔头形式。而在口头形式中, 听是说不可缺少的前提。但在中国的英语应试教育中, 听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各地纷纷出台的中高考改革计划, 英语分值下降, 听力比重增加, 无一不表明了我国英语学习的重心已慢慢从应试转移到能力的培养。

听力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但也是我们进行听力培养的首要解决问题。许多人认为“听”只是竖起耳朵去感知, 更有人生动地比喻:人是一台电脑, 听是输人系统。然而这些观点却大错特错了。听, 不是单单竖起耳朵, 那是条件反射。听, 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交际行为、心理构成活动。听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 迅速形成印象, 初步抓住、分辨稍纵即逝的语章;辨析阶段, 主动、积极、具体的辨认、切割、组合语句片断, 了解大意;再现、重构阶段, 将捕捉住的暂时记忆重新整理, 形成长期记忆, 理解整篇语音材料内容。

1 听力差的原因

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普及”宽度”已经很好了, 但是”高度”却有待提升。我国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农村。教育水平远远不及城市, 没有多媒体, 没有视频, 没有现代化教育设施, 更没有跟英国或美国的外教讲过话, 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并不能满足学生们对听力的要求。

1.1 辨析能力差

首先是对语音辨别能力低。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是他们自身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很大, 在听时分辨不清词与词的界限, 其次是对词义语境及口音辨别能力差。大多数词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而不同词义取决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许多学生不能通篇理解, 在听时只将其直译为自己熟悉的意思, 却往往与原意背道而驰。

1.2 正确习惯没有养成

主要包括两个习惯:第一是语音连贯的习惯, 第二是正确的听力思维的习惯。对于语音的连贯, 许多同学很不以为然, 但听力内容的难度无法控制, 容量大, 连读、重读等语气的变化多, 产生一种连贯的音流, 常常使学生在听音时产生误解, 也往往让学生对听力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正确的听力思维是指在听音时用英语去思维, 而不应将听的东西先译为汉语, 再用汉语去思维。因为听的时间是有限的, 将词一个个译为汉语, 再去理解, 往往会遗漏许多重要的信息。

1.3 背景知识差

听力材料内容非常广泛, 常涉及天文、人物、历史、及科技等等。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死读书、读死书, 还一度陷于以往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中, 从而忽略了知识面的扩大, 知识面本身比较窄, 在学习英语时也只注重了词汇记忆和语法知识等, 却忽略了一些日常谚语、俗语的记忆。因此, 听完后往往对许多俗语不知所云, 对文章一知半解。

2 解决办法

2.1 纠正发音, 统一国际发音标准

这是最根本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听力, 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具有模仿天性, 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 教师就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 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当是使用英语的典范。他必须能够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表达, 善于用不同语调表达不的感情, 他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活泼、贴近生活且富有感染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对英语听力建立信心, 产生兴趣。语音准确、语调流畅是英语学习者必备的素质, 具备了这些素质, 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 听懂别人。这种素质的培养, 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在我国, 现在英语教学大部分是从小学开始的, 因此, 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语音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以模仿为主。在字母和音标教学阶段, 应当让学生以模仿为主。英语中的大部分读音, 中国学生学起来是较容易的, 而且发音很标准。但个别读音因受汉语或方言的影响, 模仿起来较困难。教师要想办法, 让学生在初学时就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因为发音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过程,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发音比日后纠正要容易得多。

2.2“精听”“泛听”相结合, 听力材料多样性

“精听”时注意焦点是语言材料的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节的语言现象, 它的基本训练方法是听写、复述完成文章, 或听完以后再跟着模拟。在播放语言材料之前向学生讲明要求, 听时的注意事项, 例如, 注意关键词, 动词或名词, 时间或日期等一些信息, 以便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泛听”时注意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主旨大意, 能听懂中心思想便可。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 让学生接触大量相关的英美原音的录音材料, 熟悉英语国家,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发音。在长期的听英语的活动中, 逐步提高听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每天早自习前后均利用学校的播音系统播放英文歌曲、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名人英语演讲录音等, 让学生自由的收听。此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视听英语新闻、英语电影等。实践证明,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的目的。

2.3 教学内容丰富化

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 第一, 词汇量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学习一种语言, 例如汉语, 是从最基本的拼音开始, 学生字, 到组词, 再到造句。英语呢, 同样的, 先是字母, 音标, 再到单词和词组以及句子, 相似的, 如果你连生字都没学会, 何谈组词造句呢?可是单词看似简单, 每个词只有那么几个字母, 但真要把它们准确记住, 还要能听出来, 再写出来, 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加大词汇量的教学, 引导学生不仅要记忆个体生词, 注意, 情景语境中记忆单词要比单一枯燥地死记硬背记忆的时间更长, 印象更深;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记忆, 利用英语某些单词读音与汉语相似的特点进行记忆。二是教师应注重上课材料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事实证明, 当一位老师上课只拿着书本在讲台上激情四射的讲着ABCD时, 讲台下的学生们大都会昏昏欲睡, 既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当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后, 当教师播放着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的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 地域文化等的教学视频时, 这种状况则大为改善。教师熟练使用电教室里的各种多媒体, 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了。

2.4 学会做笔记

初中听力的理解材料中的句子、语篇难度增加, 听力理解的考察多采用先听后答的形式, 但听力材料的长度增加, 语速增加, 短时记忆可能还可以, 但当听完材料后答题, 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听听力的同时记录一些重要的, 容易混淆的信息, 例如, 事件的时间, 日期, 地点等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但切记不能妄想记下整句话或者整个单词, 尽量利用缩写, 简写或符号代替等方式, 用最少的时间记录下你所需要的信息。

2.5 注重文化内涵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要想学好一种语言, 必须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有时在听听力材料时, 明明觉得自己听懂了每个词的意思, 但就是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渗透英美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惯, 地域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历史情况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英语。

3 结束语

总之,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但听是最基本的, 也是其他三者的前提条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听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时间的积累以及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 教师不能操之过急, 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听、说、读、写, 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而听, 又首当其冲的排在第一位, 听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英语是一门语言,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总是先有口头形式, 后有笔头形式。而在口头形式中, 听是说不可缺少的前提。本文根据当前中学生听力学习的现状进行阐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理解。

关键词:听力,听力理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浅析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报, 2005 (01) .

[2]孙程.初中英语听力理解策略研究[J].2011 (07) .

[3]蒋小青.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十个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04) .

[4]刘淑芹, 何江.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听力[J].2000 (07) .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篇5

学号:201109066597姓名:马彦民 指导教师:邱志芳

摘要:提高中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作者在揭示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合理的策略排除听力障碍,通过有效训练提高英语听力技巧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其策略主要有创造英语环境,培养听力习惯,优化听力材料,提高听力效果,精听泛听结合,广泛接触“声源”;其应对技巧有

(一)听前准备(pre-listen)1.心理调节——增强信心,从容不迫2.提前阅读,主动预测。

(二)听时应对(While-listen)1.边听边记2.把握中心

3.理顺关系

(三)听后反馈6(Post-listening)1.回忆整理2.综合运用、多维思考;了解了作者的个性解读之后,相信大家都会逐渐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听力策略技巧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第一交际语言。出于国际化交流的需求,给自己孩子提供必要的提前量,英语的学习和探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家长的重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听是人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开始,就像我们的母语也总是先通过听的输入,然后才能输出”1。再者听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且置于四项技能之首,可见听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听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言语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更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3。在目前的英语

教学中,普遍较为重视英语笔试,学生对笔试形式颇为熟悉,得心应手,然而对听力测试却依然有点恐惧。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妥善应对,我将从现阶段中学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如何排除听力障碍、英语听力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听力理解中的误区2

1.认为只有把听到的内容都译成汉语才能做出正确理解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借助自己熟悉的汉语的逻辑关系来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完成两种语言转换(相互翻译)。而这类学生的短板正是对英语的不熟悉,根本不可能瞬间完成两种语言的转换。这样做必然会造成听和理解上的步调时差,思维反应跟不上听力语速的节拍,会限制学生对整体段落的逻辑联系的把握和判断关节的准确理解。有时还会使许多学困生直接放弃而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自己的选择。因此在听力训练时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维,去理解,用句子和语境的时态来作为突破点,要学会听音会意。

2.认为只有听懂每一个单词才能理解文意,一旦有生词就无法做出判断 有些学生认为只有听懂每一个单词,才能对文段有个正确的理解,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这里的听懂,是指能够顺利而正确的完成相关的习题即可,而不是要对文段进行准确的翻译和系统的逻辑分析。对每一个人来说,在听的过程中,想要把每一个单词都听清听懂是不大可能的。学生只需要

听清句子的时态、主要的人物时间地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将听懂的与理解的信息联系起来,就可理解文意作出正确判断。

3.认为某个单词就是自己熟悉的意思,理解上出现自己设置盲点

多数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词义,具体单词应根据上下文来决定其词义。对于英语能力有限学生来说,很难顾及得到,很有一点措手不及,很容易导致他们手忙脚乱。比如:有些学生对听到的单词会根据自己所熟悉的词义“对号入座”,草率得出结论,结果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对于“He wants to the ball ,but he doesn’t know what to wear.”中的“ball”,平时这个词的意思是“球”,可在这句话中它的意思只能是“舞会”。因为玩球时当然是穿球衣的,不需要再考虑衣服的选择,句子中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明确的暗示。

(二)学生听力理解中的障碍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听力理解的能力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反映出语言运用上有许多欠缺。目前学生在听力学习上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标准发音,对语音、语义的辨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由于一开始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自身发音不准确,无法与老师的范读相合,也无法与听力材料中的发音对上号,导致听范读时无法纠正自己发音时的错误,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造成辨音方面的绝对弱势和欠缺。辨别不清词意,或者没有掌握好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不完全爆破等。这些都是阻碍听力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重要因素、关键因素。

2.语速不适应,词汇量不够

语速不适应,是由于老师平时上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听清而有意识地把语速放的比较慢,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这种慢节奏的听力反应。虽然课堂上也有听力材料的训练,但占强势和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老师讲解。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平时的学习与中考听力测试的语速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无形中提高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应试门槛;再者近几年的听力试题中常会出现陌生的单词,也是学生们出问题的一个主要诱因。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给学生们还原出真实语速的英语环境,另外平时注意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多读、多背、多记,积累课外单词,扩大自身的词汇量。

3.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近几年中考英语听力材料内容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教育、社会礼仪、文化习俗等诸多领域。由于我们本地课改的滞后和改革程度和效益上的缺陷,使得学生知识面没有足够的开拓,缺乏对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的全面了解。听完材料后,对所听内容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一方面对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不可完成的障碍,另一方面对试题胡乱猜测,缺乏准确率。所以一方面老师要不断给学生补充课外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多阅读课外英语素材,并把听力材料当成朗读材料,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策略4

(一)创造英语环境,培养听力习惯

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授课,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多使用课堂用语,课

堂上尽量多说英语,即使是在词汇讲解上也要多用英语;当然要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反复训练,为学生创建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尽量避免学生的母语思维有孽生的可能,并且不断的强调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激发和增强学生们进行英语思维的积极性和技巧。介绍有关英语思维的技巧和要点,帮助学生落实英语思维的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听英语、多感受英语的刺激,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二)优化听力材料,提高听力效果

所谓优化听力材料就是要选择恰当的听力材料,所选择的材料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和宽度,也就是说选择材料要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让好学生感觉有挑战性,经过思考能获得答案,不致于觉得简单不值得一听;另一方面要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听得懂、理解的好,也要让后进生能听得懂大意,能答出一些简单的单词拼写等,或者经过努力思考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不致于让他们觉得过于难,一点听不懂从而失去听力的积极性。

选择的听力材料也要与新课标要求一致,材料内容要具有时代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贴近,交际性要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景把生活中的交际场面搬到课堂上,为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中更好地理解话题创设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三)精听泛听结合,广泛接触“声源”

平时听力训练过程中要精听泛听相结合,精听就是要抓住材料的细节,不仅要聚焦到材料的主旨大意,而且要具体到每句每个词汇都要听懂。而泛听只要求学生听懂材料的大概意思,既简单的人物、时间、事件等。两者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必须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熟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发音,在长期的、大量的听英语的活动中,逐步提高听的能力。例如本校经常利用学校播音系统播放英语歌曲,名人演讲录音等作为英语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收听。此外,还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实践证明,精泛结合,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四、应对英语听力的技巧5

(一)听前准备(pre-listen)

1.心理调节——增强信心,从容不迫

很多的学生考试时会怯场,或遇到未听懂的题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慌乱、大脑空白的局面,其根问题就是心理素质不稳定造成的。考生只有在树立必胜的信心才能正常发挥。所以他们要提前进场,以便集中精力,使自己放松沉着冷静、放松下来,达到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自我激励,默默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考好的!”以便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更好的缓解紧张和焦虑。

2.提前阅读,主动预测。

做题目前要仔细审题,明确测试的内容和答题要求,认真阅读各大题的说明,充分利用所给五秒钟阅读时间浏览试题的题干上的文字信息,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的选项。听力试题的各个选项常有相同的或近似的部分。通过比较和鉴别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心中带着这些问题(what、why、when、who、where、which、how etc。)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预测对话涉及到的背景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并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带着去听。有的放矢地捕捉我们所期待的信息内容。在进行听力测试时,合理巧妙地运用预测技巧可以减少词汇辨识和记忆上的负荷,缩小搜索范围,提高听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难度,消除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进行准确理解。

例如: 听力材料

M: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Mom?

W: Sorry,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first.Q: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the shopB.At homeC.In the classroom

通过前面的预览和预测,这道题的内容是设计到三个不同场景的对话,听时只需要抓住mom和homework这两个词,就可以知道应选B

(二)听时应对(While-listen)

1.边听边记

听力测试要求考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记忆大量的信息然后要进行加工、处理和反馈。而且速度又比较快,很可能会出现当时听得很明白,但过后做题的时候又忘记的现象。所以做笔记是做听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短文,我们必须关注整体的题目我们更要加以小心。特别是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需要记一些key words。但是笔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得很完整,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不规则的并且自己能看得懂的符号或缩写,把与题干有紧密联系的信息简要记下来。如有关数字内容用阿拉伯数字1、2、3等记录,地名、人名用相关的字母替代,单词用缩写,长句要抓key words等。从而可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把握中心

每一段听力材料自成一体都是一个短小精悍的语篇,而一篇文章要明白它的大体意思则要掌握其中心意思。听录音要从整体语篇上去细听和理解,抓住所听材料的中心和要点,决不可因听不清某个词或句子而停下来去猜,去想,必须学会抓大放小,适时取舍,不能因为一片树叶而放弃一座森林。而应集中精力考虑下面的内容,否则会因跟不上语速而漏听重要的内容。另外很多学生听完对话或短文后,思想上放松了,忽略了下文紧跟的问题,结果无法找出正确的答案。尤其是中考第二题对话理解。

例如text:

B: Hello!Where are you going?

G: I’m going to school.B: Oh!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don’t you ?

G: Yes.but toda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my bike is broken.Q: How does the girl usually do to school?

A: On foot

B: By bike

C: By train

本题只有听清题后的那个问题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否则会错选成A,其实听清问题中usually即可做出正确答案B

3.理顺关系

听录音时要根据双方谈话的内容、关键词进行分析、推断。听力好的学生要学会把新信息同先前的知识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填补另一信息,而且还能通过把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类比来推测不熟悉的单词或词组的意义。还善于运用个人经验,对新信息做出评论性的判断。听力对话中包含说话的人的职业、身份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说话人的态度、语调变化等推测言外之意,答题时要果断、快速。听力差的没能听懂原文时即使没有把握,也应快速作答,或干脆搁置一边,千万不要留恋,要对该题越早放弃越好,决不可慌张影响做题的情绪,冷静一下,找出补救措施或随便猜一个选项还有三分之一的得分机会。

Text: W: Morning Bob, late again?

M: Oh, I am so sorry.I cannot tell you how sorry I am.W: Hm, what is the excuse this time?

„„„

M: I am really sorry.I promise it will not happen again.Q: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man?A: wife and husband.B: doctor and patient.C: boss and secretary.从对话中(I am really sorry.I promise it will not happen again.)我们可以判断是员工与老板的关系(key: C)

(三)听后反馈6(Post-listening)

1.回忆整理

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应迅速回忆所听的内容,耐心核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答案做出判断。如果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没有听懂,不要紧张,更不要放弃不答。要根据当时对该部分的印象,结合试题,大胆做出选择。

2.综合运用、多维思考

听完录音之后对于没听懂的,不要慌也不要放弃不答,可以结合语法、听懂的一部分和自己已理解的内容多维思考,大胆推断,即使什么也没听懂的,也可随意选一个也有百分之三十的正确率,决不可放着不答。

总之,听力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学习过程,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训练方针,在语音、词汇、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听力理解才能从本质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新华出版社 2005

[2] 《英语听力沙龙》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骆志芬《初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

[5]杨坚定 《听力理解策略训练与教师的作用》外语研究,2003(3)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篇6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理解音乐欣赏

音乐理解能力主要是对音乐的感知、体验、欣赏和认识,是音乐教育的动力和真正目的。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的获得,是一个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师要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一、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有重要意义

理解、欣赏音乐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理解能力与人的德育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提高音乐理解能力,有助于推动学生德育的发展

通对学习、欣赏、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发掘、运用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处世态度和优良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音乐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欣赏来感受和体验乐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乐情绪的喜、怒、哀、乐,随着思绪的蔓延,学生脑海中会展现出对音乐的画面描绘,从而为创造力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素质教育下的老师和学生是互为主体性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1.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积极性

(1)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作为一位音乐欣赏者首先要对音乐理论和音乐史有初步了解。其中包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的门类、音乐体裁等的熟悉和掌握。比如学习音乐的基本构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学习音乐的体裁分类,如什么是交响曲、歌剧,什么是变奏曲、回旋曲等。只有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把握音乐作品,真正领略到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奇妙艺术魅力。

(2)平时多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

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实践,会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以及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大量地欣赏作品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先听一些简单而容易接受的音乐作品,比如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青年管弦乐指南》;其次,作为中国的欣赏者可以先从欣赏中国作品入手,欣赏一些有着浓郁中国民间音乐风格的作品,如《梁祝》、《二泉映月》等;再次,还可欣赏一些带有标题的交响音乐,这些音乐的标题一般具有引导欣赏音乐作品内容的作用。如《动物狂欢节》等。

(3)掌握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必须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例如,在欣赏巴赫音乐的时候,如果不了解巴赫所处地巴洛克时期的历史环境、当时的社会特色、文化氛围,就很难理解巴赫作品以及他的作品所代表的那一时期的音乐创作特点和表现特征。

2.老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

(1)在老师的主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所以,音乐课上老师要善于让学生说、讨论、谈体会、感想等。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老师的主导,需要老师的语言讲解、启发引导,从而促使学生的想象和思考。

(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视听结合,欣赏影视音乐。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利用影视音乐来引导学生,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银幕上所出现带配乐的片段,能有效地反映出喜、悲、哀、乐等等,观众的感情变化也是随着影片所反映的内容情节而变化,有时催人泪下、有时令人心花怒放,这就是影视音乐的魅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让学生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和满足的同时。也能发展创新思维。首先,在欣赏教学中,将作品以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来演绎,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作品的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其次,青少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人意料的表现力,为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学生用线条、颜色、图画、文字等手段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

三、结语

通过这些方法,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具有一双会捕捉音乐的耳朵。当然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漫长的过程,所以要重视长期的实践积累。

参考文献:

1.王伟任,王顺通.《音乐欣赏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

2.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3.于兰.“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曲阜师范学院学报》.2004.3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7

阅读能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阅读不仅能扩大视野,而且有利于巩固学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有利于增强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近年中考的情况看,阅读理解在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少省份的阅读理解占到了试卷的30%,阅读量一般都在2~3篇,有时达到4篇。难度在不断提高,阅读理解难度已远远超过了教学大纲规定的3%的生词率。题型在不断翻新,以选择题为主,还有判断正误、填空、回答问题、排序、图文配对等。阅读题材广泛,包括科技、人物传记及风土人情等,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人文气息。体裁也多样化,不仅有记叙文、议论文,还有说明文和应用文等。

一、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1. 词汇量不足。

这是首要问题,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词汇量小,阅读的速度就比较慢,学生就无法准确理解材料的主旨。语言学家曾经调查过,如果一个英语学习者掌握5000个词汇,其阅读准确率达到56%;如果掌握6000个单词,准确率就会提高到63%。由此可见,词汇量小严重制约着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掌握大量的词汇非常重要,它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习时间有限。

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词汇基本上是从课本上学到的,他们对于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表达及一些新出现的词汇并不了解。加之对其他功课的学习,学生学英语的时间非常有限,除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练习外,自主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1. 选择适合的读物。

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简易的英语读本或报刊,弥补课堂阅读不足的问题。目前,适合初中学生的英语读本有《新概念英语》《英语阅读300篇》《英语科普文选》等。这些阅读材料有参考译文和注释,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趣味性强,而且文笔流畅,适合学生课后阅读。

阅读报刊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英语像汉语一样,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报刊就反映了这个变化的趋势,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报刊。目前,学生看的最多的是《英语辅导报》,它是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特别推荐的,每期都提供大量的难易度适中的阅读文章,有些还是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看、坚持看,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多抽时间阅读其他的英文报刊。

2. 培养学生记录的好习惯。

教师要教会学生看书名、目录页、出版年份及作者的背景情况,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比如,①Book:______.②Publisher/Year/Place:______.③The name of the publishing company is______.④The book consists of______chapters.⑤The answer key is attached from page______to page______.教师还要让学生对重点部分划线,对书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记录。

3. 阅读方法的训练。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可见方法很重要,如果我们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如寻找主题句、猜测词义、推理、略读等,就能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渐学会根据上下文或词缀等知识猜测词义;让学生根据词组、意群阅读,而不是在每个词后面都作停顿;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测试阅读速度及准确性;记下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看完一篇文章后,问问自己看懂了多少,对文章大意掌握了多少,有什么拦路虎,如生词太多、语法掌握得不好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对阅读中出现的生词要在记住的基础上,逐渐通过使用来正确掌握其用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8

一、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与答题技巧。一般来说, 有的文章, 它的开头、结尾, 段落的段首, 都有可能是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句。据此, 可以探知作者的观点。而有的学生不重视对这些的阅读, 通读全文后, 还是不明所以。

二、学生对复杂的长句子不能理解,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阅读障碍。学生不能搞清句子结构, 对文章的理解有失偏颇。初中阶段遇到的从句, 一般就是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因此, 在教学中贯穿对这两种句式的讲解, 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词汇量的匮乏。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目前我们学生的词汇量少, 这也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针对以上几点, 我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端正心态, 培养阅读兴趣

笔者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 有些学生在做英语试卷时, 喜欢先做基础题, 等自己拿手的都写完了, 最后再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在心理上对英语文章的大量阅读还是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并未产生对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 更多的是任务型的考试练习, 以这种应试为目的, 减低了阅读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这是原因之一。同时,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语言点的障碍, 例如, 生词、新短语以及难的复杂的句子时, 往往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 有的学生在多次的练习中, 多次在阅读理解中失分过多, 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就越大, 导致学生怕做, 越怕越易错, 逐渐降低学习的信心。

那么, 学生可以如何克服畏难情绪, 热爱阅读英文文章呢?我认为在依托我们英语教材的基础上, 要相应的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生只有通过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才有可能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掌握句型和结构, 培养语感及阅读兴趣。学生可以订阅学生版的英文报纸, 如China Daily, 21st Century等。也可以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当遇到生词时, 不要急着查字典, 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猜测其意思。然后可以查字典来确认。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 记录这些生词, 有空时就拿出来翻翻, 这是扩大词汇量的很好的方法。另外, 英语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广告字牌, 食品包装等, 随处皆可见。学生处处留意, 生活中到处是学习的素材。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

学生存在很多不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 有的学生指读, 发声读。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影响了对文章意思的理解, 同时还不能根据后面的问题做有效阅读。在做阅读理解时, 首先要明白我们需要对什么问题作答,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对文章的细节提问的题目, 学生就需要留意, 通过scan的技巧, 找到这些细节, 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需要提问作者的观点和文章主旨, 则需要留意中心句的表达。比如文章的始末, 以及段落的段首。有时, 作者会通过一些形容词的表述, 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学生必须抓住这些细节, 以及一些承上启下的表达, 例如but, however等等。如果是提问文章中某个生词或短语的理解, 那么就需要联系相近的句子以及上下文猜测, 而往往在后文中会有相应的解释, 或者在句中有相应的提示。我们学生就需要找到这样的提示点, 来进行作答。令学生无法判断的, 还有关于拟定文章标题这样的题目, 当有两三个令学生模棱两可的选项时, 班上学生做对的正确率就不高。这样的题目, 文章中无现成的答案可寻, 需要学生理清思路, 搞清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千万不可断章取义。

三、掌握句法结构, 克服长难句障碍

几乎每篇文章中, 至少都会含有一些复合句。对于语法掌握得不好的学生, 这些句子就像拦路虎一样, 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英文中的长句,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句子的扩展。老师除了上课讲解这些句型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练习着自己写长句子。若自己就能写出复合句, 当然对阅读理解中的长句就不会畏惧了。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 培养兴趣, 广泛阅读, 积累词汇, 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俊凯.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及措施设计[J].2006 (06)

[2]迟志娟, 丁庆安.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2004, 6P153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篇9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先决条件

德国作家和批评家歌德的“整体对话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是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 读者也要以此精神来欣赏。歌德在此指出了读者与作家作品的对应关系。即以读者的精神接受感应作家作品的精神, 只有精神契合, 才能实现整体意蕴的传感, 才能以读者的人性感应作品的人性。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必须让学生与作家作品进行整体对话,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作品中。艺术接受心理学认为全身心的活动只有在没有压制、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朗加纳斯在他的《论崇高》一书中也说:“民主是天才的好保姆, 卓越的文才是只能和它同盛衰的。”民主保障了人们创造的自由, 使人以主人的地位去思想、行动。因此,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

二、对语文理解的方法指导是有效手段

对语文理解的方法指导应注重以下方面:

1. 注重多读精练。

多读文本是理解的关键, 因为文艺心理学认为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 文学语言总是负载一定的心理蕴含, 心理蕴含要在读者心中呈现必须通过阅读文本。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 只有多读才能体味诗人有意“失真”的描述, 一句千钧地凸现出黄河的巨大气势和宏伟气象, 才能尽情展现黄河在诗人和其他世人心中留下的真实的震撼体验。多读才能体味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诗经·周南·关雎》中“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一句中用“窈窕”这一形容词构成叠音, 学生在多次朗读和谐的音韵中体味到青年男子对他所钟情的姑娘的艳羡和赞美心理。

2. 注重精练指导。

现在大部分初中生做短文阅读分析总是先看习题, 再读短文, 这与文艺接受心理相违背。我们在阅读分析时应先读短文、排除习题的干扰, 以自由之身进入文本, 达到物我同一, 对对象有了极为真切的理解, 让作家所描写的对象自然生机勃勃地活在读者心中后再来做习题, 思维才会高度活跃、正确率才会比较高。如《苏州园林》一文的说明对象。大部分学生认为是苏州园林, 其实不然, 若我们先读课文, 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性的把握后就不难发现, 文章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特色, 而是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因此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3. 注重对词、句的语境义的理解指导。

简析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篇10

一、影响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因素分析

阅读, 尤其是快速阅读是一种运用视觉、讲求效率的阅读。因此, 我们阅读时应该尽量摄入较多的文字信息量, 每次眼睛暂停时, 不是感知一个字、一个词, 而是感知整句话或整段文字。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取决于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所谓阅读质量是指对所读文章的正确理解, 即理解准确率。阅读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阅读的词汇, 而且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速度慢和理解准确率差都会引起一种恶性循环。根据下图, 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阅读速度慢与理解准确率差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1. 传统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误导

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教学重精读轻泛读, 重“质量”轻数量, 使学生只习惯于精读。在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 精读课已成为单纯的语言教学课, 学生的注意力几乎完全放在单词、单词的用法、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以及语法上, 导致了阅读时“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情况,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使他们逐渐染上了不良的阅读习惯, 甚至错误地认为, 速度和理解互相矛盾, 加快阅读速度必然会妨碍理解程度。因此, 忽略了阅读速度, 从而导致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

2. 阅读材料不广泛, 难度不适中

很多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材料都是只适合研究性阅读的阅读资源, 生动有趣且足够量的阅读材料少之又少, 好些阅读材料干巴巴的、枯燥无味,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而且有些材料难度偏大, 比如:生词多, 长句、难句多, 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查字典、分析句子结构上, 势必降低阅读速度, 减缓对阅读的兴趣, 最后造成不想读的结果。如果阅读材料难易度适中, 有知识性、趣味性, 学生便会更加集中精力, 阅读速度也会较快。

3. 学生的自身因素

许多学生急功近利, 只关注单词记得多不多, 语法掌握得够不够清楚, 习惯于对每个语言点精益求精, 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忽视了阅读能力各个方面的培养和阅读的最终目的。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文化背景知识欠缺、词汇量少等都是影响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因素。

二、传授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习惯拘泥于字、词、句的学习, 喜欢逐字逐句地解释词义, 读完整篇文章后, 获得的是几个生词及其词义, 对文章的主题却一概不知。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传授学生语言知识, 要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放在首位。郭沫若曾说过,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来看, 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阅读课堂中, 教师要展示、解释以及传授学生如何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传授阅读技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增强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常用的阅读技巧有以下几种:

1. 略读

快速浏览文章, 寻找每个段落的主题句, 即寻找文章中每个段落用来概括大意的句子。对没有主题句的段落, 要引导学生归纳该段的主题句, 从整个段落着眼, 选择一些能表达主题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组织起来形成该段的主题句。再根据每段的主题句, 推断和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

2. 跳读

也即快速阅读, 寻找所需要的信息。从形式上看, 跳读是跳跃式的阅读, 一扫而过, 一目十行, 但从读者的注意方面来看, 却又是高度的集中, 在快速阅读中仔细找出重要的信息。跳读的最大特点就是先知道问题再到文中去寻找答案。所有的跳读问题都与具体细节相关, 有时需要找到某一个单词或词组, 比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日期、价格等;有时需要找出文中所述的某一特殊事件, 而这一事件可能是由一个词或短语交代的。跳读过程中, 需要把握关键词, 利用一些重要的表示转折、过渡、递进等意思的信号词, 抓住文章的脉络, 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3. 成组视读

成组视读是决定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 它既可提高阅读速度, 又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 (心读) , 更不是朗读, 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为了加快阅读速度, 避免逐字阅读, 学生非常有必要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 即对有意义的词或词组, 短语或者整句进行阅读, 可以一眼视读三到五个词, 有时是更多的词或词组甚至一个短句。让一连串的词顺次进入视觉变成信号再转换成概念和思想, 完成阅读过程, 提高阅读速度。比如:Phrase marking is/a useful technique/for increasing awareness/of phrase structure/that you should practice/for five minutes/a day/for the next ten days.

4. 细读

在含有所需信息的段落中要找到准确的内容, 就需要放慢速度仔细阅读相关的词语与句子, 并进行分析、归纳、推理, 从而深刻理解句子的内涵, 作出正确的判断。

5. 猜读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这时有些学生就习惯于去查阅字典。这对阅读是很不利的, 既影响了阅读速度, 又打破了对文章的连贯性理解。其实“Reading是一种心理猜测游戏”,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在阅读中特别是快速阅读中至关重要。阅读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对模糊意义有较大的容忍度”。学生应该学会猜测词义。准确地猜测词义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加强单词的记忆。因为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更深刻, 同时阅读速度也大大地提高。由此, 在阅读过程中, 对于遇到的陌生单词、词组、表达法和语法要尽量根据语境、定义 (means, refer to…) 、重复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列举 (for example, such as…) 等信号词以及上下文中的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关系及词的构成方法甚至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结构等进行猜测, 避免过多使用工具书影响阅读速度。只有在遇到的关键词句影响到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况下才需使用工具书。学生猜词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阅读质量的好坏和阅读速度的快慢, 因此,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和处理生词的能力是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6. 把握全局

该点涉及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首先, 要注意文章的题目, 一般来说,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内容则是围绕主题展开的。看到题目时, 想一想作者在文章里会写些什么, 对理解文章的内容很有好处。其次, 文章开头一、二段是关键, 因为里面通常点明了作者的观点和作者写该篇文章的意图。然后, 接着的每一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也非常重要, 这些句子通常是主题句, 是联接上下文的纽带。据统计, 60%~90%的英文段落的主题句都在段落的开头, 该段接下来的其他内容几乎都是对主题句进行陈述、论证, 为了保持阅读速度, 这些细节内容可一带而过甚至省略。如果第一句不是该段的主题句, 最有可能找到该段主题句的第二个地方便是该段的最后一句,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在段落当中。最后, 文章的最后一段通常是整篇文章的结语, 作者有可能再次提出他的观点或得出一个结论, 阅读时也要特别注意。阅读过程中, 如果记住了所读文章的题目、第一段、最后一段以及其他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就会清晰地存于学生心中, 进而抓住每一段的大意, 把握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是易如反掌的事。

三、把握阅读规律, 增强阅读能力

阅读作为信息输入的主要手段, 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难易适度的、学生感兴趣的“可理解性”阅读材料, 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还应该针对自身的因素, 注意以下几点。

1. 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有的学生对此不以为然, 阅读时漫不经心, 注意力不集中, 脑中也没有速度这一概念, 而是读到哪儿算哪儿, 想读多少就读多少, 阅读的过程中还不时玩弄钢笔、尺子之类的东西。殊不知, 阅读时如果思想跑边或重点考虑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和难句, 就不能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也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 从而导致对文章的低效理解。而且离开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谈快速阅读和提高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阅读时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 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2. 默读

阅读时需要采用默读的方法阅读。研究表明, 有声阅读的速度远远低于无声阅读。因此, 朗读是快速阅读的大敌, 阅读时不应出声, 也不应该用手和笔指划着读。有些学生阅读中虽然没读出声, 但心里还是在逐字阅读, 这种阅读习惯需要慢慢克服, 逐渐养成严格使用默读的方法阅读, 达到Fry Eduard说的“一个有效的读者只看到印刷符号, 就能直接获得意思, 而不是通过声音阶段”。还有些学生默读时头部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左右摆动, 这些不良阅读习惯都需要纠正。

3. 尽量避免重复阅读

重复阅读是阅读者生怕忘记了某些细节, 又返回去把读过的内容再读一遍, 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其实快速阅读时, 只需做到大致理解全文, 能记住文章中关键的论点和论据就足够了。过度地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反而会变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见木不见林。有句名言说得好, 如果你想读得快, 你必须狼吞虎咽。由此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整体阅读能力, 善于抓住句子的关键词和段落的中心句。阅读时以意群 (有意义的语法结构) 为单位, 一眼同时看三个或五个甚至更多的词, 抓主要情节和线索, 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4. 少查字典

在阅读过程中, 好些学生习惯于依赖字典, 遇见生词就查字典。其实不合时宜地频繁地使用字典不仅使阅读速度极慢, 而且也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5. 避免翻译和分析语法

学习英语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于翻译和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殊不知这种翻译和分析语法的过程大大减慢了阅读的速度。而且由于花费时间去寻找相对应的汉语, 把注意力放在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上, 就必然影响对文章框架结构的理解, 忽略了作者在文中的见解和写该文章的意图, 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总之, 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 学生快速准确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知道了阅读理论知识和阅读技巧, 还需要反复实践。只要下定决心, 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多读加巧读, 快速地概括与分析、推理与判断等,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

[2]田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4) .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11

一、加强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这样即使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足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而反之,则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就要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特征和文体,预测学生可能会碰到问题,给他们归纳出一些规律,为下一次阅读到同类材料积累经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学时教师尽可能的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听力训练,注重口头交际,让学生听懂单词、短语、句子的意思。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让学生首先动起来。在教(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4 What do you want to be?这一单元时,利用学生喜爱的名人照片,介绍他们的职业、学习表示职业的名词,在学生感兴趣时,又询问了他们父母的职业,以及自己打算将来想干什么。然后收集学生所知道的表示职业的名词,用Repetition的形式操练句型,使课堂始终充满活力,师生互动。

对于基础词汇、短语或句型,应加强记忆,传统意义上的读背有利于语感的形成。对于单词必须反复记忆。当然也必须有规律地背,记忆过关了,交流才有材料。说话才能话如泉涌。表现灵活。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对话,回答一个主要问题。然后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十个左右的问题。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对本课内容有了大概了解,最后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来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此外,我还利用课外的阅读材料来拓展知识面,巩固阅读方法。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选取难易适度、长短适中、题材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和积累。尤其对高三的学生,阅读面过于狭窄是大多数阅读无法获得高分的主要原因,针对与此,我要求学生养成每日1-2篇阅读的习惯,在材料的选择上,由于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比较强烈的年龄。对于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会比较关注。所以,我会选择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易适中的材料,在题材的选择上比较广泛,体裁多样。而且。我要求他们课内外的阅读训练都要限时完成,让学生记录自己每次的阅读速度和做题的正确率。日常课堂的课文精读教学,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又要培养言语技能、技巧。课文教学的导、读、分析、讨论、练习的各个环节要加强学生六个方面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提出一些带有逻辑推理或评价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仔细地阅读,边读边思考。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所谓精读是指在预读的基础上,认真细致的阅读全文,即正式阅读,在这一阶段切实要做好以下几点:1通读全文,整体感悟。通过通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一篇文章,找准文章类别,是说明类、科普类、还是记人记事类,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2,抓住关键句,强化理解。只有抓住了关键词、关键句,读起来才有针对性,才能真正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加深对文章理解。3,有必要做限时阅读。这样做可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比一比的劲头。算一算自己每分钟读的单词数,更好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阅读后应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归纳,对话题的中心、写作意图、特色,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讨论,以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三,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和猜词、略读等阅读理解的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的依赖心理很强,平时碰到新的单词,急着查字典,而忽略自己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阅读课上。要给他们渗透构词法的概念。如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根据词根和通过上下文来猜单词,如果在不影响答题的情况下,还可以跳过去不看它。 同时,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习惯,通过早读课或课间有意识的记忆一些生词,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从而达到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

首先,预读标题,认真思考,掌握文章中心大意;其次,预读全文,解决文中的生单词、词组、句型,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迅速解决;最后,在尽可能快的速度下获得低于一般阅读的理解水平,为理解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略读能力的训练最好在课上进行。在老师的指导和管理下,限时让学生完成,略读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理解水平较低的是非判断题,这样可以检查学生的略读效果,这一步也是做好阅读教学的基础。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篇12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英语中的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 对读物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主线;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如下分析。

一、要求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

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 了解这一过程对提高阅读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过程至少可分为三大层次。

1. 字面理解层 (literal comprehension level)

这一层是指读者仅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 辨认和回想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特征和因果关系等。

2. 推论理解层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level)

这是读者根据文章的结构, 从字里行间推测词义、文章大意、事件发生顺序、细节和人物特征的过程。

3. 评论理解层 (evaluative comprehension level)

这是读者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语言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优劣的过程。如评估信息的确切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证明事实的可信性等。

上述阅读理解的三大层次有助于我们认识它们在阅读过程中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字面理解层主要依靠语法能力或语言能力完成;推论理解层主要依靠阅读技巧和语言能力来完成;而评价理解层则是读者与作者的观点融合的过程。

二、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方法

1. 慢读

许多学生误认为读得越慢, 理解程度越高。然而, 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 阅读速度与理解率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且实验表明, 阅读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人。这时, 教师要迫使学生经常进行限时阅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 指读

这是在阅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为了使自己集中注意力, 常用手指、笔、尺等工具指着单词逐个地读。这种习惯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 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书页的字行上, 使学生读完了一篇文章还不知文章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为了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 不断提醒自己、克制自己, 不要使用那类工具。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这种习惯会改掉的。

3. 声读

声读是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读出声来的一种不良习惯。其主要弊端是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受到了说话速度的约束。而实践证明, 读者正常的默读速度是他们说话速度的两倍。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 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嘴唇、舌头、喉头和声带的振动, 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 心读

这是一种最难以觉察的出声阅读形式。在心读时, 人体的部位如唇、舌、声带没有活动, 但在学生在内心深处却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单词的音。这种读法使文字首先转化为声音记号进入大脑, 然后再转化为文字思维, 等于绕了一个弯, 延缓了阅读速度。克服心读的有效方法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 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念每个单词的音。

5. 眼睛的运动

在阅读过程中, 有些学生每读一个单词, 眼睛就会停顿一下, 而阅读速度的快慢并不于眼睛运转的速度, 而决定于眼睛停留时捕捉信息的多少, 即视幅越大, 阅读速度越快, 实验证明:人在阅读时最大幅度可一次识别20—29个字母, 一般人可识别4个词左右。要克服这一坏习惯, 可以以一个意群为视幅, 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也有助于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提高阅读的效率。

6. 回视

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已经阅读过的内容不放心而倒过去复视的现象。每人都有复视的可能, 但应指导学生减少回视的次数。减少回视, 一要向学生提供程度不同的阅读材料, 使他们觉得难度适中, 树立读懂的信心。二要使学生不断地自我提醒, 克服这一坏习惯。

7. 心译

心译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 用非英语思维模式理解阅读材料, 即英语→母语→英语, 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时先将英语译成母语, 然后再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内容, 这是学生在掌握母语后再去学外语时常犯的一个毛病。要矫正这种毛病, 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害处, 认识到阅读英语时用英语思维模式 (即英语→英语) 理解所阅读内容的重要性, 并在平时阅读中自觉去克服。

8. 过多地依赖工具书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遇到不懂的单词或短语就频繁地使用工具书, 这样不但影响阅读速度, 而且因为查字典, 使思维零乱, 增加了阅读障碍, 降低了阅读效率。克服这一习惯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猜测, 掌握猜词的技巧, 利用上下文意思、构词法、同义、反义、定义、解释等技巧猜测词的意思。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 不断扩大词汇量

语言的学习是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要求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 能为今后的再学习奠定基础。扩大词汇量的具体方法如下几种:

(1) 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意义。常见的词缀有im-, un-, dis-, en-等前缀及-or, -tion, -ment等后缀;同时, 也可利用转化法及合成法。这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

(2) 利用语境, 分析句子结构的关系, 结合常识来推测词的意义, 如同位语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等, 对文章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猜测词义, 加强阅读理解的能力。

(3) 运用归纳法, 即把同一类词归纳在一起, 如把有关货币与金融的词汇、文艺与体育的词汇归纳在一起记忆。

2. 巩固掌握所学语法知识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是关于词形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熟练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 如时态、语态、语气、从句等,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拓宽知识面, 增加背景知识

学生要充分理解阅读材料, 准确把握事因、动机、细节、写作意图和态度等运用常识及背景知识去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运用头脑里的知识去消化、吸收文章内容。如果对文章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知识缺乏了解, 就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 从而导致理解困难。背景知识的题材多样, 内容广泛, 这些知识要求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 不断地了解各国的情况, 拓宽语言学习的知识面, 增加自身的背景知识。

4. 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1) 学生要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看文章的做法, 先读问题后看文章。两者比较, 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 节约了时间, 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的阅读方法, 阅读效率更高。

(2) 采用由下而上的阅读方法 (the bottom-up approach to reading) 。通过从小的单位着手, 如:单词、词组、句子、段落, 先理解其意思。再将它们连接成文章, 而后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3) 采用由上而下的方法 (the top-down approach to reading) 。此方法先是学生利用他对文章主题的认知, 对文章中所将包含的内容进行推测, 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校对。

当今不少人喜欢将 (2) (3) 两种方法结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而且这种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妨一试。

(4) 采用浏览阅读方式, 即学生很快浏览标题、副标题, 从而对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 并且找出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信息, 并且决定哪些是重要的, 哪些是次要的。这种阅读方式使学生无需浪费太多的时间, 从而查找出有用的内容, 尽快地了解到文章的大意。

(5) 采用扫描型阅读方式。即快速地阅读文章查找自己所需信息, 如在电话簿中查号码, 在字典中查找某一单词的意思等。采用此方法的关键是学生必须知道自己要找什么, 而无需逐词逐句地进行阅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复习文章、研究文章、写论文、列表格、查地图时。

(6) 采用细读方式 (read in detail) 。这种方式要求学生仔细地、深入地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字面意思, 而且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细节, 了解到文章所隐含的意思。

(7) 采用评读方式 (critical reading) 。即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评论, 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就要求学生充分使用句法的逻辑的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文章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而更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综上所述, 英语阅读内容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了解正确的阅读策略, 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都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芳平.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 2009, (01) .

[2]张雪.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09, (4) .

上一篇:昆曲旅游纪念品开发论文下一篇:高校水电管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