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

2024-05-17

让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精选10篇)

让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 篇1

作为一名教师,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叫苦连天, 在清贫的生活中无奈挣扎。据有人统计, 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 不少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也有幸福的事, 你随意问一位教师“最幸福, 最快乐的是什么?”, 如果你问一百位一定有99位回答“学生喜欢我, 喜欢听我的课”。对, 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就是老师最幸福的事。但是, 如何才能让学生鼓欢听你的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 我想, 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你的课就会让学生着迷的。

一、备课:有备而来, 有的放矢

一堂精心设计的课, 一定会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知识与内心的不断碰撞摩擦, 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升华。而一堂没准备的课, 老师讲得口吐白沫, 而学生也会听得眼睛闭合。所以, 不打没准备的仗, 又如何去备课呢?

1、备学生。

四川社科院查有梁教授认为备课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这不仅包括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 还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情感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估计他们在教学中哪一个环节置疑问难, 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 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备学生时, 尽可能投其所好, 选一些能跟上时代潮流的话题, 选一些他们需要的话题, 从而来引起师生共鸣, 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备教材。

新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备课时一定要注重三个目标齐头并进。同时备教材时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除了教学参考书, 还要有相关的教学杂志, 甚至上网查阅资料, 然后进行合理取舍, 只能讲学生可能懂的内容。

3、注重趣味性。

我是一位历史教师, 有人说“趣味性是中学历史教材的灵魂”。在备课时, 我会从教材中挖掘大量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把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每一章节, 用比较有煽动性的语言讲述, 如红军长征的故事,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的故事等等。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谜语, 如“东方破晓” (打一明代科学家) , 谜底:徐光启。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 谜语能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二、课堂, 魅力四射, 春风化雨

课堂上, 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让学生愉快而又主动接受学习。

1、教师是快乐星球的主宰。

这句话也许有些夸张, 但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老师喜, 学生喜;老师哀, 学生哀;老师乐, 学生乐。所以我们老师无论是多么的清贫, 多么的繁忙, 只要一步入教室就应是活力四溢, 激情澎湃的光明使者, 只有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让活力辐射教室每一角落。这样, 整个课堂就会在老师的带动下充满活力, 不再死气, 不再枯燥无味。

2、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总导演。

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一个活动的氛围, 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能力。例如我和学生学习张骞出使西域这一课时, 我就搞了一个小品, 从同学中海选确定了一个比较胖的同学扮演汉武帝, 确定了一个看似老成又比较瘦的同学出演张骞, 然后让他们准备了两分钟, 通过他们的演出对话让全班同学都清楚了出使西域的目的, 过程, 结果, 影响。当然其他同学都扮演当时的一品或二品官员, 在朝廷上还向张骞发了问, 向汉武帝还献计献策。通过这个活动, 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小品中, 都成了演员, 演张骞的同学成了大腕, 而教师则成了幕后英雄。

课后作业, 一道美味的佳肴。好菜肯定不多, 再美味的菜多了就不好吃了。我布置课后作业少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怎样能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呢?通常给同学们创设历史情景, 把同学置身于历史情景中, 去遇见问题, 又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我就出了一道题:假设你是北魏的皇帝, 在当时的背景下该怎么办?这一下学生就积极了, 因为题目中他当皇帝, 好安逸, 所以就十分乐意去思考这问题。

三、课余课后、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除了课堂上与学生正面接触, 在课后, 课余师生打交道的时间还很多, 这也是老师发挥人格力量对学生影响的机会。

1、“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要当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定要尊重学生。有人说三等教师教知识, 二等教师教方法, 头等教师教自尊。校内校外碰见主动招呼学生, 一定会让学生受宠若惊, 高兴大半天。这样, 学生就会喜欢老师, 爱屋及乌, 就会更喜欢老师的课。

2、表扬是及时雨。

美国原总统林肯就说“人人都喜欢表扬”。心理学家杰米斯莱尔曾说:“赞扬就是给人类心灵带来温暖的阳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它”。及时而又真诚对学生进行表扬, 会密切师生关系, 增加师生双方的亲近感。当然表扬最终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习进步, 让同学们也学会表扬老师。

以上几个环节只是一位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真切体会, 有许多老师的感受更深、更多, 在这里, 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最后, 让我们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生都喜欢听我们的课。

让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 篇2

作者: 单位: 邮编: 电话:

摘要: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是许多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没有兴趣是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尊重

一、尊重学生 激发兴趣

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信任他们。不用大声吼叫、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的方式对待他们;不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翻旧账、通知家长、或用过激的言辞夸大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他们,在与他们谈话时也不要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这样做才不会让学生产生“老师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自然这样做了,即便你上课不那么有趣,那在学生眼里你也是个令人喜欢的老师。当然这只是尊重学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从自身角度入手,放下身段,时时自省。毕竟人无完人,谁都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包括老师。我觉得我就是一个马大哈似的老师有时粗心的在黑板上写了错别字,但我从不找借口遮掩。这些情况在学生给我指出后,当场我就非常谦虚的改正,尽量作到答应学生的事,务必做到。上课前更是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让课堂中老师的失误降到最低。工作中的努力敬业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而一个敢于正视自己不足并勇于改正的老师才是最有魅力的老师。

为了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我经常接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在课堂上将讲、思、练结合起来,我经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用眼神关注每个学生,不仅有语言的鼓励,还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比如:轻抚这个的头,轻拍那个的肩膀,扶扶学生的笔。在课后,我经常找他们谈谈心,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亲近、关心、热爱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是教师调节学生情绪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教师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对待学生,这样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让所有的学生亲近你。“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激励学生,增进学习兴趣

一句表扬的话能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差学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让学生不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创造性行为时,学生就会与教师处于一种“隔阂”状态,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要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如果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要及时激励,而这种激励的作用会深入到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不但会喜欢这位老师,还会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知道真相,可以说学生的好奇是促使学生持续探究学习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探究情境,刺激学生心理需要,可促使探究活动深入下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要注重和学生的第一次接触,要精心构思,设计好怎样做、怎样说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满腔热情地去迎接全新的学习内容。每次开学上第一节课前,我先了解学生的情况,比如了解班上有多少个优等生,有多少个中等生,有多少个差生,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精心构思并设计一节适合各个等次学生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求知欲的课。经过了解我发现初一年级学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课本上色彩鲜艳、精美的图画。为了让学生喜欢教科书,想上语文,我上第一节课时,先用精美的课件去上,学生初次看到精美的有视频,有音乐还有文字的一张张图画,回答问题时个个都举起他们可爱的小手。都想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表现一下自己,我不会让他们失望。想要表现的学生都给他们机会表现。然后,我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着,脸上露出了一派羡慕喜悦的微笑。接着我会给孩子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四、让自己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责任感、尊重、爱护学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多动脑、多想办法,有了一定的授课技巧,课堂才会时时呈现出精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在课堂提问上,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即,长此以往学生特别是中差生,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让他们不喜欢你的课堂。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

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我都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和引导,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成功感,就会对该科更有信心和兴趣,自然学习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机会。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效率,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思想上做一些转变。

1、把设置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回答问题者变成主动提出问题者。比如上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心声》一课,我就让学生先自行提出问题并思考答案,然后在小组交流中互相抽问并在小组中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甚至连我也一起加入到其中也参与答题,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动嘴、动手,动脑中完成教学任务。

2、把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记的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变形。化填鸭式课堂模式为提问式课堂、辩论式课堂,庭审式课堂,表演式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如我在上《空城计》一课时,在对人物进行品析,我就运用了表演式教学。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让他们精读品味。挑选出“演员”对课文表现的内容情形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演员”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分析、阐述。而其余的同学全为“导演”。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导演”们可对其中任何一个演员的表演从表情、动作、语言、人物心理刻画是否到位等进行评析记录,表演后进行“影评”。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每人都有事可做,且让原本枯燥的人物分析变的生动有趣,他们觉得语文实在是魅力无穷。乃至下课后,大家都还沉浸在人物分析的乐趣当中,七嘴巴舌的议论着文中人物,意尤未尽。

六、保持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感。

我想了想之所以我教了多年的学生会发出“语文课没有那么好玩了” 的呼声就是因为这样。就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分组,一些同学写上时间、一些写上地点、人物及事件,然后随机抽出,让学生围绕这些情况扩写文章。开始大家面对这种有趣的“游戏”还乐此不疲,可是几次过后,大家的新鲜感过了,也就不再热忠了,自然扩写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而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及时的变通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他们当时不那么喜欢我的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另外,教师如果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自始至终用一个腔调,平铺直叙地上完一节课,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上课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师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需要学生思考,应稍停顿或拖长语音或者提高语气,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导学生重视并诱导思考。

还有课堂教学的感召力也来自教师个人的风采。教师如能运用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运用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和警句,运用生动、幽默、机智的调侃,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比如我校教政治的吴老师,他的课堂始终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凡是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自然他所教的班级的成绩也是远远的超过其他班级。吴老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套用学生的一句话就是“吴老师实在是太搞笑了”他上课肢体语言特别丰富,而且肚子里有倒不完的小故事,每当看到学生的注意力不那么集中时,并不是一味的提醒、责备而是话锋一转就讲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上了。那些开小差的自然又都把精神集中到了听课上面了。

最后、利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的学生有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注意力能够集中,但持续时间不长,好动、急躁等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直观、文字直观、实物直观等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特别是录音、录像、投影、漫画、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而且有利于其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要想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先喜欢上你,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设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这种爱的情感是学生肯学的驱动力,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以情促学,以趣激思的效果。以上是我在教学上一些浅显的见解,也许对其他同行来说不一定实用,但是对我和我所教班级实际情况而言,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倪爱萍《教育与管理》 2011年第11期

绽放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篇3

关键词:人格魅力 喜欢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因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教师的人格魅力已被我折服。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句话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学生喜欢老师了,自然就会爱听我们的课。在课堂上,只有快乐、热情、专注地挥洒师爱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上我们的课。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决定学生是否爱听你的课。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融情予教

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学科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在小事中,体现关爱之情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教育,都摄入了学生的眼睛里。因此教师的“情感投资”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情感的满足。这种情感投资是不费心不费时不费事的,但它却能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

三、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促情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积极情感的土壤。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

四、用良好的教态和体态语言,以形煽情

教师良好的教态和体态体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修养和气质。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的有声语言传递外,还要通过教师的教态和体态等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良好的教态和体态语言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听说读写和表演能力也非常有利。还可以使教学丰富、生动而具充分活力和吸引力。

五、在活动中,争做其中一员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经常会站地一旁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有时会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空闲时我会和学生聊家常,抽时间陪他们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

六、批评学生时有“度”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如何如何。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本来好好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最好不要在上课之前批评学生。

七、学会幽默

充满幽默感的教师永远是最受学生最欢迎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幽默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的接受教育,舒缓原本紧张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欢笑,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增强教师的吸引力,建立平等、有好的师生关系。

八、学会交流。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如何让学生更喜欢你的课 篇4

一、培养良好道德情操, 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 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要凭自己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知识、严谨的作风来赢得学生的真诚敬仰和爱戴, 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当一位有威望、受人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上课时, 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这种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保持求知欲望, 提高创新素质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面对学生的问题, 虽然老师不可能每一题都回答得面面俱到, 但最起码要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去思索、去创新。所以, 教师的知识必须是渊博的, 他们也需要创新, 要保持求知的欲望。不断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职高英语第一册中有一单元叫Social Customs, 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都包含了某一特定的风俗习惯, 如果上课时教师就事论事, 教材上讲什么就教什么, 学生一开始会有一些兴趣, 过一会儿就索然无味了。但是, 如果教师对中西方风俗习惯非常了解, 能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那么这个单元中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热情的, 因为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情境、一个话题, 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践, 做出客观的比较, 而教师胸有成竹, 能应变及时、对答如流,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 课堂的气氛活跃了, 知识掌握牢固了,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正确进行课堂评价, 提高学生成功心理素质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美。作为老师, 无论是在课堂上, 还是在课后, 都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老师应该积极去寻找学生的成功之处, 哪怕是很不起眼的, 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素质、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所以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 教师应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思想的指导下, 开展教法、学法指导的研究, 注重分层次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些后进生, 可以制定较低一点的目标, 避免他们一直受挫折,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优秀生可以制定较高一点的目标, 避免他们骄傲自满。

四、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也让学生享受快乐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 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 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 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就要有快乐的心态。做老师确实很辛苦, 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无论如何, 走进课堂, 就要调整自己, 不要把任何负面情绪带进课堂, 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带给他们的是微笑、快乐和知识。面对一个微笑的老师, 学生会还以更加灿烂的微笑和高昂的学习斗志。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愉快的课堂,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所以“快乐学习”是每个老师的责任。

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 篇5

——我就音乐自由教学法的一点尝试

10年前,身份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角色的变化,是我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怀着对教育的理想,对教学的热情,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前途的光明总是属于我的,所以每天认真去备课,认真去钻研教材,目的就是让我的课能上的精彩,从而让学生喜欢我,而更加喜欢我的音乐课.一、现实情况

在我精心准备好了一堂课,希望通过我的赏析,让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能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可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反差是如此之大.课只上到一半,大部分学生已经游离于课堂,或聊天,或看小说.留下我一人唱独角戏.一开始我以为自己的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于是试着改变教学模式,可效果也不尽人意,学生只要一听内容是“古典音乐”,就已哀声一片.有一年开学初的启始课上,我还没有开口讲话,就有一些学生提议:“老师,我们不要上书本上的内容,我们要听流行歌曲,以前的老师就是让我们听歌的.”

是的,现在的学生再也不是“听话”的学生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教育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可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只要高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变革,口号也仅仅是口号而已,根本无法落实到实处.语数外等高考科目永远是主角,而音乐美术等可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副科也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被忽视.2007年, 我在高一年级做过一份调查问卷,80%左右的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都接受过大众音乐教育,20%左右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初中的音乐课名存实亡.9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课堂上的音乐不好听,或者课堂枯燥乏味.95%以上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在于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只有5%左右学生喜欢古典音乐, 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一组很让人觉得很无奈的数据.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拔之路代替高考制度之前,难道我们音乐老师只能苦笑于现实的无奈吗?当然不,只要你抓住喜欢喜欢音乐的心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调节高考带来的学习压力.你就可以享受每一个45分钟.二、自由教学之我见

任教10年以来,一直在摸索着课堂教学.渐渐悟出自由教学的含义,自己一

些自由教学的想法也越来越清晰了。什么是“自由”,当然不是没有原则性的自由,学生想听什么歌就给学生听歌,既不让学生思考,也不展开讨论;或者自己想怎么轻松自由就怎么轻松自由.自由教学不是放任教学.它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上,首先要保证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需要对学生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并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有了这个思想作为前提保证,接下来就要对自我的严格控制.“音乐自由教学法”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教材,所以需要教师个人时刻收集准备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教学素材,实行自由教学要比按照固定教材上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永不停息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教你所热爱的,教你所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自由教学是一种个性教育,是在尊重学生及教师个性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一种教学.三、教材之我见

新的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按照课程设计思路,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有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那么音乐自由教学法要求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而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所以学生有无学习内部动力是是否能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根本原因.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此,我们只要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就能很好的开展音乐自由教学.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较理想的目标及课程结构,我们也只能就目前的现状考虑,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进行取舍,找出一条适合现状的教学之路来作为实现理想教学的一个过渡.我们的音乐教育一直是在了解过去、总结过去,而对于当代的音乐似乎有点迷茫,因为这个时代的音乐还未被完全的总结过,还无法完全看请,或者不能全面总结。于是教材里的当代音乐内容几乎空白,教师和学生一直在音乐博物馆了解化石音乐,这种音乐和现代音乐脱节。所以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出于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我开始抛开束缚教学思维的教材,寻找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之路,慢慢开始尝到了教学的乐趣,开始享受课堂,享受工

作。

四、音乐自由教学之我行

任教近10年以来,我一直不断地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新颖的教学资料.主要还是视频资料,因为自从电视得到普及之后,音乐电视即MTV诞生之后,学生在课堂上喜欢“看”音乐,而耳朵听力在“退化”,故我们得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看音乐”的心里需求,让眼球带动耳朵听音乐.而中学生又是走在时代之前,及时捕捉潮流信息.他们对于当代的明星都了如指掌,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他们不会盲目追星,对于当代的流行歌曲也都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就是最大的学习兴趣.(一)利用学生喜欢的1、名人效应

据调查了解,学生比较喜欢周杰伦.而周杰伦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流行歌手,所以在课堂上用周杰伦作为教学素材非常合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为此我平时就有意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周杰伦.之后像介绍贝多芬或者莫扎特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周杰伦,布置学生事先了解周杰伦的生平经历,性格,教育情况,主要作品风格特征,作品价值等.而这些工作平时学生都有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就会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途径.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则又可以展开一系列课题,如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就得涉及到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还有节奏创作课;近年来周杰伦音乐风格略有转变,将西方音乐和中华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可以展开一堂关于中西音乐的辩论课;另外可以把周杰伦的音乐作为当代通俗的典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黑人文化如此受中国青年的青睐,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代社会现状及青年人的心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里看到周杰伦的专访栏目,记者问周杰伦认为自己最经典的是哪个作品,周杰伦不假思索答曰<双截棍>,并且说这个作品不会被时代淘汰,既然不会被时代淘汰,肯定有一定的价值在这首歌里,为此还可以展开一堂辩论课让学生分析评价这首歌的价值关于周杰伦的一些辩论列课例就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周杰伦之外还可以开展张学友,刘德华等发展比较全面的歌手的专题介绍.再如,当代通俗歌曲里面融入了许多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民歌:王力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梁静茹的《茉莉花》,周笔畅的《浏阳河》等;京剧王力宏专辑《心中的日月》收入了大量京剧风格的歌曲,刘欢的《情怨》,陈升的《北京一夜》此外还有周杰伦,陶喆等部分歌曲;另外还有爵士风格,拉丁风格等歌曲,这些歌曲都涉及到教材里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利用,由浅入深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流行歌手,也十分想了解古今中外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及作品,比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莫扎特及周杰伦歌曲里提到过的肖邦等则完全可以将原教材拿来用.2、社会热点

21世纪进入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的知识途径越来越广, 特别是网络得到普及之后,学生更会关注网络上的热点人物,并且私下谈论.我将一些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的人物进行一个整理,收集了后舍男生,芙蓉姐姐,及在美国风靡一时的孔庆祥资料,课堂上进行情景创设:假使你是某娱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上三位新人想在娱乐公司发展,你会录用谁?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派一位代表发言要求先分析选手,再给出理由.整一堂课都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讨论相当积极.课堂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习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并就后舍男生的例子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就芙蓉姐姐及孔庆祥的正面来鼓励学生追求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反面则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爱好及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最近学生普遍关注俄罗斯男高音Vitas,都被他高音所折服,我则将他搬上课堂,介绍相关文化,如俄罗斯音乐或者声乐专题介绍.(二)教自己热爱及擅长的在浩瀚的音乐海洋里,我们音乐老师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也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理解消化和喜爱.教教师爱好的或擅长的,这就尊重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并极大了激发了教师的课堂激情,让教师的讲课更具感染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我安排了很多的互动环节,比如在赏析命运主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桌子.学生听到音乐力度的增强而加大拍桌子的力度,音乐节奏的松紧来改变拍桌子的快慢速度,这样学生就更好的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及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表现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颜色形容音乐的色彩,或测试自己的音乐记忆力,能否在听一遍主题的时候就能模唱主题旋律,在第三章命

运动机出现的时候让学生跟着音乐原地踏步走,感受和想象命运的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第三乐章第二主题的表现力,安排了一个模仿复调的练习,考虑到学生视唱能力有限,我把学生分三个声部错开朗诵贝多芬的名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不能屈服不能屈服!(第一声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不能屈服!(第二声部)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第三声部)

用正确的情绪朗诵效果非常具有震慑力.这一乐章的思想内容,学生已经心知肚明了.整一堂课各种互动的巧妙安排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使严肃枯燥的交响曲欣赏变得生动活泼.而通过对这一交响曲的赏析也让学生或多或少了解和掌握怎样欣赏交响曲的方法.四、总结

“音乐自由教学法”尊重和正视学生的现状和所好,关注弱势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素材来自于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所有音乐艺术素材,每个教师都有各自持续引进课外素材的完整计划以及培养学生发展的整体规划,让所有的学生最有效率和热情的接受音乐教育,实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教师是自己所任教的学生们的“音乐教育决策者”。教师自身必须是“爱乐”人, 必须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 具备教学研究的头脑, 具备规划、设计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能力并且有永不停息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音乐的世界是大海,有着无限的风光和丰富的内涵,我们音乐教师不是拴在一个固定地方的灯塔。我们要学会冲浪或者远航,在音乐的海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有自己定位作一个优秀远洋船长的勇气,这样会在丰富我们自己的同时带给我们学生同样丰富的世界。学生才会真正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课才具有音乐的灵魂。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堂 篇6

一.情感交流

人是情感动物,需要情感的交流与关怀。而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当他喜欢一位老师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就会增强学习这门功课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真诚地善待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源泉。这就需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坦率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的长大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学习上因成绩上不去而焦虑;在交友上,因朋友远去而失落;在生活上,因疾病上身而痛苦……在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于适当鼓励,帮助他们度过这些困难。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常常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二.为人师表

要让学生接受你,佩服你,我想首先老师要以身作则,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首先,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良好的行为风范。 教师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应该有严格的修养,以审美观出发,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最美的人。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优雅不俗的气质、饱满抖擞的精神状态,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更加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作为老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个人形象的塑造,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体验在师道尊严中,应该和学生以心换心,相互尊重,让全体学生感到亲和与温馨。要用宽广的胸怀接受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对成绩好与不好的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去挖苦差生,更不能去体罚或嘲讽那些后进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出差错的权利,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有了尊重,教师才可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了尊重,才可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成长。

三.教学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为人师表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那种传统的“满堂灌 ”和“一言堂”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的学生。现在的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并且从小就有种主动意识。因此,多样的教学技巧,快乐的课堂气氛,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我们当教师的虽然任务繁重,而且有着一定的成绩压力。但这些繁重的教育任务和心理压力不能转嫁到学生的头上,因为孩子们需要欢笑,要是当一个孩子的脸上失去了笑容,整日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但会让他们的心理受到伤害,更是一种摧残。如何让课堂充满欢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源动力。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条件。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那 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方法::列举生活实例,引发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例非常多,如为什么夏天喝汽水会感到凉爽?在通风不好的浴室里使用热水器洗澡,为什么常常使人中毒身亡?含氟牙膏为什么会防止蛀牙?为什么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有绿色物质?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怎样去除?这些问题,学生常见,却很少思考过,举出这些例子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争论,然后再顺势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如让学生讨论在燃烧旺盛的煤炉里添加新煤,火焰为什么变蓝?学生讨论非常积极,各抒己见,提出了种种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加以解释: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炉火旺盛时,正是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放出热量的过程,此时温度很高,添加新煤时,高温下新煤中的碳表现出了强烈的还原性,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原子,便成了一氧化碳,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继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2.学会幽默,创造快乐课堂气氛

幽默,能够给人带来欢笑,缓解压力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些小幽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不少学生说特别喜欢听我讲话,因为我总是喜欢给他们讲很多事:有讲我的亲身经历、有讲故事、有讲国家大事、有讲笑话、有就事论事……在讲这些事的过程中,还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我还喜欢时不时开开学生的玩笑,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学生也总是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 学会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如果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理论, 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那么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厉的内趋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 教师可以竖竖大拇指, 或者让全班鼓鼓掌。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 “你能再想一想吗? 能否说得更完美些”“你真爱动脑筋, 继续努力! ”“谁愿意帮助他? ”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評价,也要避免同学间的嘲笑。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如何让学生们喜欢历史课 篇7

一、成绩好坏一视同仁

不放弃学习差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 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 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 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 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 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 容易忘记, 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 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 使他们养成习惯, 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 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 因此在会考前, 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到了进步的喜悦挂在了他们的眉梢和嘴角, 心里也默默地祝福他们会考能有个好成绩。

二、教学语言风趣幽默

语言风趣诙谐, 语调抑扬顿挫, 讲起课来才能把历史课堂搞活。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古今中外历史上, 涌现了一代又一代天之骄子, 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纵横捭阖, 推动着历史的进步, 从而演绎出一幅五光十色的历史画卷。

历史人物教学重在突出人物的鲜活个性, 展示出生动的形象, 揭示其精神风貌, 如分析历史人物诗人李白时, 就可以说嗜酒如命, 如果诗写得不好, 就是一个浪子形象, 但是人家才华横溢, 斗酒诗百篇, 被称为诗仙 (说到这, 学生都笑了起来) , 从而使学生对李白形成了生动的形象。

三、自我挑战教学相长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思维发达, 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电影、电视、书刊等, 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 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各方面都知道一些, 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 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 关注现实, 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 却似是而非, 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 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 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 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 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具体而言, 从教学方法来看, 还比较单一、陈旧,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 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文精神。从教学内容来看, 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新课程实施后, 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

让学生爱上你的历史课 篇8

一、实现历史教师自身的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 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关系着中学历史课改的成败。因此, 教师仅仅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不够的, 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以适应当前新形势教学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扩大知识面, 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根据教学的需要, 将历史学科内问题与地理、政治相关问题重组、整合。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秦的统一”等内容时就必须借助地图来辅助教学;学习“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清民主思想”的产生时, 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些政治观点来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同时学习中国史, 还要了解外国史;学习古代史, 还要了解近、现代史。另外, 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营造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可以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歌曲等来感悟历史;可以通过编写历史剧再现历史, 使“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再生”, 从而营造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历史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较真实的历史情境来导入课堂教学, 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 引导学生收集日本侵华的图片材料, 感受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在学生的生动叙述中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先讲一些日本侵华的史实, 使学生产生“愤”, 从而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欲望;或者播放著名歌曲《松花江上》,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个特定的意境之中, 从而产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欲望。当然也可以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等影片, 体验法西斯的残暴与血腥, 感染整个课堂气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 教师可以制作人力车、自行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的一些模型, 使学生在这些“实物”的诱惑下, 产生学习这一课的强烈欲望。再如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 师生可以一起唱《春天的故事》共同走进那段历史, 体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及邓小平为中国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上新课前, 教师要设计妙趣横生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进行自主学习。如学习《抗日战争》时, 我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1) 20世纪30年代, 日本侵华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如何? (2) 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主要有哪些? (3) 比较分析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有何异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 我提出了“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这样的问题, 将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 让他们各自在小组内收集资料, 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 形成论点, 进行辩论, 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另外, 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上网或查阅读书解决的问题。如学习“中外关系”时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中美关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 结合当时的背景及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查找的资料, 以脱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等。这样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 把每个学生调动起来,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前课堂教学而言, 意义相当大。它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转变为知识的探求者、学习者, 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如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 教师可提供问题“我看戏说清宫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福还是祸”,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 让他们把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多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 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无拘无束的讨论交流, 从而让学生感到自由、轻松, 解除往日课堂上常有的那种压抑感。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 第一册专题二的第二课“黄海大战”时, 我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模拟表演邓世昌、李鸿章、慈禧太后三个历史角色。通过活动, 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强化了团队协作精神, 激发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改变了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每一节课时间有限, 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 只有投入地参与, 才会有收获。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历史学习活动。如在学校, 利用图书室和阅览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选择性学习, 开阔学生视野, 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又如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如学习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就带领学生瞻仰当地烈士纪念馆, 采访当地的一些老人, 让学生体验历史, 仿佛自己就是这些事件的经历者,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 也可以指导学生编演历史剧、分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撰写小论文, 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中的“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总之, 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 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努力寻找突破, 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以下几点变化:实现历史教师自身的转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历史课,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让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 篇9

一、求真求实, 用之有据

在教授“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关于“城市”一节时, 我引用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然后设问: (1) 你从上述诗句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 坊和市为什么要分开?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我设计这些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确:在唐代, “市”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都有固定的场所, 说明当时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可学生的回答却有些令人意外。 一位学生说:“老师, 在长安这个大城市, ‘市’集中在一起布局规整, 能买到生活所需, 说明唐朝已有了‘购物中心’, 商品经济很发达”;另一位学生却提出疑问:“老师, 全城都要在仅有的‘两个市’才能买东西, 太不方便了!”我仔细一想, 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 再研读材料, 诗中的描述是否真实?查阅资料后发现, 长安城“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外郭城分作了110坊。每座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 坊门有卫兵把守, 晚间实行宵禁。商业多集中在东西两市, 其他坊内也有一些零散的商业设施。白居易的诗文用比拟、夸张的文学手法意在突出长安城规模宏大规整, 因此把它作为唐朝已经有了一站式“购物中心”或几十万人的大城市只有“两个市”的依据就不妥了。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经常遇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甄别史料的可信度, 多角度权衡该材料使用是否恰当, 不能轻易把文艺类材料用做解释历史的依据。

二、以小见大, 用之有法

历史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史料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要辨别区分历史小说中的可信与不可信内容, 并加以合理使用。即使是虚构的情节内容, 也应该深入挖掘并利用其背后的历史价值。从现实生活入手,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史料分析鉴别便不再是历史学家的“专利”。如学习“宋代城市的发展”内容时, 可以借用电视剧《新水浒传》中的情节设计问题:剧中描述北宋时期的人物买酒住店、石秀面街开肉铺、称干货、买胭脂, 都言必称价, 并与《清明上河图》、《宋会要辑稿》等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基础上得出宋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结论。又如学习“明清商业的发展”内容时, 可以借用《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一节, 小说的主人公徽州商人程宰, 到辽阳为商, 由于亏光了老本, 只好为别人掌管账目, 勉强度日。一日他有幸得到海神的帮助, 躲过灾祸发财致富, 衣锦还乡。从徽商发展的历史看, 其致富过程十分艰辛, 但明代文学作品出于对政治黑暗的无奈, 有时回避现实, 以求解脱, 对徽商致富的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神化与夸大, 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文人把徽商看作社会进步的力量, 神仙都来帮助徽商, 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成为历史的趋势。

这个案例中, 用小说与当时文献资料相印证, 说明小说夸大虚构的情节中也蕴涵着历史的真实。从教学角度上讲, 通过这类史料的探究, 在激发学生历史兴趣的同时, 引导学生鉴别和解释史料, 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三、此处无声胜有声, 用之有情

文艺影视如聚焦镜、镁光灯, 通过特设的场景、生动立体的形象、饱蘸着创作者爱憎的语言来赞美真与善, 鞭挞假与恶, 文学艺术所创造出的世界比现实生活更典型, 更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 文艺影视史料在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上效果尤其明显。如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抗日战争一节时, 我在屏幕上显示两幅照片:“1937年侵华日军活埋南京的平民”“一棵被炸断烧焦的老树”, 再用以打字机的效果显示前苏联诗人鲍罗杜林所写的一首小诗:“刽子手……/充满了绝望神情的眼睛。/孩子在坑里恳求怜悯:/‘叔叔啊, /别埋得太深, /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们。’”整个课堂上一片寂静……情感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解释。 因此, 在教学中, 合理地使用史料设置情境, 让学生感悟所蕴涵的情感, 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让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 篇10

一、放大优势, 让学生崇拜自己

但凡学生, 往往都具有强烈的虚荣心, 凡事喜欢最好。这个时候, 年轻历史教师必须充分放大自身的优势, 让学生从心底里崇拜自己。笔者喜欢写作, 时常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 每有一篇文章见报, 我都会在每一节课前拿到班级供学生传阅, 并不时地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写作, 主动为学生进行修改, 推荐到报社发表。久而久之, 我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他们都说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 也特别期待上我的课。因为他们觉得, 上我的课就如同一次与智者的对话, 和智者学习, 智慧无穷。

二、转换角色, 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年轻历史教师与老教师相比, 更具亲和力。这一点, 也是最能拉近年轻历史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地方。年轻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扮演慈父 (母) 、良师、益友等多种角色, 不断转换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增强和凝聚这股亲和力, 增进和升华师生间的情感。生活中, 我是学生仁厚的慈父;课堂上, 我是学生尊崇的良师;私下里, 我是学生至亲和益友。学生都觉得与我这样一位亦父亦师亦友的年轻历史教师学习是一种享受, 轻松而愉悦。

三、巧布作业, 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作业布置,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具有巩固和加深知识记忆的作用, 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年轻历史教师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作业布置上, 力求做到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符合自身学科特点, 数量适中。介于此, 笔者在作业的布置上作了精心设计。一是巧妙地布置一些学生乐于完成、便于操作且针对性强的课外作业;二是在教学中适时介绍一些史实性强、可观赏度高的电视栏目、影视大片等供学生业余时间观看;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四是开展历史知识趣味化、娱乐化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增长了见闻, 更体验了快乐, 何谈不喜欢?

四、换位思考, 理解学生的疾苦

古诗云:“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学生的种种过激行为, 身为年轻历史教师, 不能只是简单地横加指责, 而要学会通过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 理解和包容学生, 探究学生过激行为发生的原因, 关心和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年轻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慈父、良师、益友的作用, 对犯了错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用潜移默化的关怀和帮助在化解他们内心的阴霾、驱除他们思想困惑的同时, 也将唤醒他们一颗感恩的心, 而作为回报, 他们也必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注的投入到理解和关心他们的教师的课堂中。

上一篇:影视路径下一篇: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