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2024-08-16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精选12篇)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篇1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 我们应该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爱上体育课, 学会一种体育技能, 从而终身受益。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 所以, 体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 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 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 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 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 而且, 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 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 而且, 应课内外结合, 校内校外配合, 共同实现之, 忽视了这一点, 就难于奏效。

2、教师的表率作用

体育教学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手, 一投足, 教师的精神面貌, 工作作风, 乃至教师的着装, 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 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 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有威信的老师是通过长期的表率作用而形成的。

3、创设好的体育环境

利用节、假日组织运动会, 班级间的单项比赛, 课内单元小结中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 小竞赛等。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

4、对差生的积极态度

在体育课中, 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 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 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 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 往往, 思想放得快, 动作协调, 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 较好。而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 更集中激发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的积极效应。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给集体多流一滴汁、多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 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 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 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字科的学习上去:在文字科学习较好有的又在对体育三基的掌握上感到吃力, 成为体育课中的“差生”。体育课中以情换情, 以情育情, 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 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 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 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神情严肃, 不容置疑, 学生唯唯诺诺, 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 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6. 要选好体育教材, 选好的标准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

上好体育课重要的是要选好体育教材, 而所谓最好的体育教材就是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那一类教材。

(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材”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去学练”的教材。体育教材的本质是传授给学生或用来锻炼学生的教学材料, 因此对它的第一要求就是“要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而服务”, 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要有用处。

(2) “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主要是指“学生想学练”“适合学生学练”的教材。如果一个教材再好, 但学生想学, 不想练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与练习的教材, 那么它也不是最佳的教材

如果, 体育教师注意了以上几个方面, 那么体育教学就会很好“教”和“学”, 体育课就不会有“放羊”的情况了, 体育课就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

摘要:一堂学生喜欢的体育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表率作用, 创设好的体育环境, 对差生的积极态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选好体育教材。

关键词:体育课,技能,受益

参考文献

毛振明.《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体育教学2007 (3) 毛振明.《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体育教学2007 (3)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篇2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和平小学的旷兰。很高兴能和大家再次相聚,首先我感到很荣幸,但更多的是有些紧张与忐忑的。今年六月份我从大学毕业,走上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并没有什么经验,而且我是个理科生,是个数学老师,文采并不好,也许我的语言很朴实、接地气。但是今天在这里,我只想与大家有交流的共鸣。

我记得在学期初杨丽老师给我们做新教师培训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她说:“想要当好一个老师,教好一个班级,首先你要爱老师的工作,热爱整个班的孩子们,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根据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是以下十种:一是像父亲那样严而有度的老师,二是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三是实习老师,四是有宽容精神的老师,五是帅哥老师,六是美女老师,七是风趣幽默的老师,八是有爱心的老师,九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十是真才实学的老师。

要具备以上十种品质,是我们教育人一生的追求,也许一生也不可能实现,但我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半年的教育实践,也的确让自己有了些许体会。所以,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

一、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喜欢你的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同润滑剂,能为课堂营造愉快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中工作和学习,从而提高效率。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学生喜欢老师的课和喜欢老师这个人是相辅相成的。

1、多付出爱,会爱的老师才能被爱

温家宝总理曾在教师节时语重心长地指出:老师就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爱心。

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在这里,我只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一谈:

三(4)班的李旭同学,非常聪明,字也写的非常漂亮。但他学习懒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这让我十分头疼。对此,我想了许多办法,刚开始,我让他留校,把作业补完再回家,以为留校会让他感到害怕,今后能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过来,前一天的作业还是没做。后来,我就吓他说要告诉家长,这个方法似乎是起到一些作用了。可我发现他上课还是有些不认真,家庭作业也是马虎了事。平常下课的时候,我会叫几个和我亲近的孩子小名,我发现她们上课的时候特别认真,作业也完成的不错。我想,如果我在课堂上叫孩子们小名的话,会更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会使课堂更融洽。这个想法可能会比较冒险,但何不试试呢?所以之后我都会称呼李旭为旭旭,也许他是真的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关爱,自那之后,旭旭上课越来越认真了,还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家庭作业也做的非常好。

2、保持童心,和孩子们多接触

童心未泯的老师往往是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对于我来说,我本来就喜欢和孩子们玩在一起,课余时间会尽可能的多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这个时候,我抛开了“老师”的身份,和他们打成一片,跟他们玩玩游戏,聊聊天,问问家庭情况„„他们会教我拍手游戏,我们一起玩的是不亦乐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踢毽子了: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在踢毽子,我对他说:“给我踢一下吧。”我踢得时候,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一边踢,他们就一边数,天呐!最后我踢了24个,他们都觉得旷老师好厉害!其实,现在我偷偷的告诉你,我以前从没有踢超过十个。当孩子们发现,诶,原来旷老师踢毽子也很厉害的时候,在你上课的时候也会更关注你。

三(4)班的彭程同学,心智不成熟,很幼稚,考试从没及格过,上课还喜欢碎碎念;看到老师也从来不问好。对于这样的孩子,起初我认为教了也是白教,有一次,真是气死我了,他上厕所回来,我们在走廊相遇,我拦住了他,问他怎么不问老师好呢?结果他说了句:“怎么又遇到这个老师,真倒霉!”直到有一次,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是一次大扫除,我居然看见彭彭满头大汗地在拖地,我顿时觉得自己是无地自容的。也许,他是在学习方面不出色,可是他爱劳动,这也是他的优点。进而,我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优点:字写得好。后来,我会利用下课的时间找他聊天,鼓励他,有时候也会找机会逗一逗他,很快的,他知道旷老师是很喜欢他这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所以他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很多,上课都会举手发言啦。每次问他喜不喜欢旷老师,从以前的不喜欢到不知道再到一点点。虽然只有这一点点,可是我却很开心了。确实,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如果微笑多一点,声音柔和一点,态度亲切一点,并能俯下身子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聆听到我们爱的声音,并能很快地接受我们。

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学会控制课堂

对于课堂组织教学的感受最深了。开学初,孩子们对我很不待见:上课铃响了,我已站在教室门口,教室里依然议论纷纷;我戴着小蜜蜂,扯着嗓子在讲台上大声讲话,他们却压低嗓门在讲台下小声讨论;我在黑板上写字突然回头,做小动作者也不凡其人等等。虽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不在多数,但是这样的行为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也挫伤了我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对此,我特别苦恼,因此,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每听一节课,我都会收获颇多,学习与借鉴于我自己的课堂上。半年时间下来,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希望对我们大家的组织教学能有帮助。我分为以下三小点进行阐述:

1、落实常规管理,精心备课。

课前准备、课堂纪律都是我们先要跟孩子们讲清楚,讲明白的。先说好再实行,总比孩子们不知道要求从而扰乱课堂秩序要好。我现在深有体会,第一次教三年级的孩子,心理总归有些胆怯,不知道一堂课下来将会是什么样的状况,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以及在师父的帮助下,第一周的课基本上就进行常规教育,课前做好准备,准备些什么,小手怎么放,提问要举手,举手怎么举,等等。试想如果我不进行这些常规教育,又该如何去开展课堂呢?我想其他年级也一样,如果老师们能对自己做制定的课堂要求做到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奖罚有度,久而久之学生定能遵守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学风。

另外,我觉得备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堂精美的课总是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相信每位新老师上课前都会精心的为自己的每堂课做准备,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但是有一个问题,我可以找到很多很好的教学设计,漂亮的ppt,可是很难将要上课的内容与环节熟记于心,课堂的过渡语也把握不好,就是因为会突然忘记某个教学环节,过了一段时间想起来了就把这个教学环节补上,导致了我的教学流程很混乱,孩子们也学得很混乱。后来,借鉴了一位老师的做法:将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与步骤列在书本上,进教室前再梳理梳理这个流程。这比满版都是文字的教学设计更加简单明了,而且有的时候我上课的时候会忘记某个环节,在不经意间偷瞄一下,又能继续把课给上下去。

2、三带:带着快乐的情绪进课堂,带着微笑的面容上课,带着宽容的心面对学生。

快乐是可以传染的,你快乐了,你就会在课堂里面讲授知识的同时传递快乐。当你面带微笑和自信讲课时,学生自然学得轻松,会快乐地接受你这位老师,用愉悦的心情接受新的知识。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学生所犯的一点错误,我总是会声色俱厉的批评他们,并毫无商量余地的要求他们做好,但收效甚微。后来,和其他老师沟通和商量,我改变策略:课前准备没做好的,我不再板着脸一顿说教,而是轻松的语气说我数到十,希望课桌上都是数学书;做作业,或者自习课不认真不安静的时候,我会找出几个做的好的提出表扬,而不再点名批评某某某;课堂上出现了什么状况,我一句玩笑一带而过,没再停课整顿;当感觉学生有点疲惫和紧张的时候,我就提出奖励政策说:如果能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就给大家看电视、看电影或者看课外书,这个时候他们欢呼雀跃,课堂效果也出奇的好。

3、四用: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节课堂的气氛;用合适得体的肢体语言与学生沟通;用新颖有趣的评价机制和多变的课堂形式;多用鼓励表扬。

我很记得一位老师对我说过得一句话—“讲台是舞台,老师是演员”,意思就是老师要把这个讲台用好,我们的表演好,就能够吸引学生。

首先,幽默。学生在听许多有经验的老师上课时,常常感觉到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一节课不知不觉过去了,而这一节课又受益匪浅。问一下原因,回答是:“这个老师很幽默”。学会幽默。课堂应该有张有弛,气氛沉闷或是学生昏昏欲睡的时候,幽默是最好的化解方法。准备几个小故事、笑话或者是脑筋急转弯的题,找机会讲给学生听。比如,有时第五节课上课的效果就不如前四节,我喊学生看黑板,但是没有几个学生抬头,我便说:“咱们来玩个脑筋急转弯吧。”学生一听,很来劲。我便问道:“为什么猪不会仰望星空啊?”一片哗然,什么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最后我揭晓答案:“因为它不会抬头啊!”几秒钟后有人反应过来,这是老师在变着法子策他们呢。像这样的脑筋急转弯的题,既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又能拉进和学生的距离。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后遗症,就是课后孩子们会找各种各样的脑筋急转弯题来考我,我也经常中招。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必要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如常用的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等等。如眼神的运用不仅可以与学生交流思想,而且能够辅助言语控制课堂。环视学生,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其意识到教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全神贯注地听讲。例如:三(3)班的罗安同学,上课嘴巴子特别多,喜欢讲小话。刚开始,我对他是相当的排斥。但是现在,每次上课,我总是会盯着他,让他没有讲话的机会,因为我知道只要他不说话他就会听课,只要听课,他就能听懂。然后利用下课的时间找他谈心,鼓励他,有时候也会找机会逗一逗他,很快的,他知道旷老师是很喜欢他这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所以他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很多,虽然,上课偶尔也会有讲小话的现象,但只要我看他一眼,他就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我对他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斗智斗勇到后来的发自内心喜欢这个学生。他也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学习劲头也越来越足。

另外,设计新颖有趣的评价机制和多变的课堂形式。尽量每堂课的都不一样,有时候只分两大组,有时候分男女组(分为猫先生和猫小姐),有时候分小组,或者一段时间之后再使用同一种,学生更感兴趣。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与孩子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不自觉学习转变为自觉学习,孩子们学习才能有所进步,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一个小团体的时候,并不会忽略掉那些后进生,相反,还会得到一定的鼓励。

同时,有趣的课堂口令。我是一个数学老师,但并不是用的上课起立等。而是用的英文,我是这样说的:Class is begin,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有时也会在课堂上用英文来表扬孩子们,他们都说旷老师以前是教英语的。或者教授新的课堂口令,旧的口令说多了,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就大不如从前了,反而,新的口令能让学生更来劲。或者将口令变换一个形式,比如说开火车的口令,我前段时间发现当开火车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举手的只有少数,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在说口令的时候,扭动身子,可以夸张一些,不要怕丑,尽自己所有的能力的使课堂更活跃,更具有吸引力。

还有,为了使学生更积极配合我完成教学任务,我会让孩子们的心中有一个“盼头”的方式。告诉他们这节课的结尾阶段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告诉他们如果正常完成教学任务,每一个孩子都认真听课,掌握所学的知识,只需多长时间,那么剩下的几分钟我们可以讲一个故事或者看一个简短的动画片,在这里我推荐一部动画片《数学荒岛历险记》,每集十几分钟,在优酷上就能看,在这部动画片里,每集都会有一个数学问题,并且是以有趣的形式出现,所以孩子们很喜欢看,很吸引他们。

最后,最要紧的是要不断鼓励、表扬。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我会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也会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我会说“你真棒” 然后他们就说“赞一个”。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这时我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我会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会用“掌声”或“送贴纸”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孩子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最后的最后,说一件让我觉得特别感动的事情吧。上个星期三是平安夜,天气也很好,第四节课我就在操场上晒太阳,这节课刚好也是三(3)班的体育课,自由活动时,一大群孩子围在我身边挽着我,有人还叫起了旷妈妈,有人还提议说我是母猪,他们是猪崽子。虽然我嘴巴里说我有那么老、那么丑嘛?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磁化

“磁化”是前提。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

“变化”是关键。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二)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

“感化”是目的。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A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的接近他,“A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A同学,吴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某某,吴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吴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差了,我很想念他,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A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吴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A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篇4

关键词:小学生,喜欢,体育课

小学体育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变化最大的是更多地开始关注起“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 如何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 是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小学生刚进入校门, 或是在学校生活的时间还短, 他们对于学校的生活经验还很少, 呈现出活泼好动, 对于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特点。同时, 他们的自制力很差, 需要老师的严格约束。那么, 怎样让他们都能喜欢上体育课呢?笔者就多年从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并共勉。

一、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着重强调了小学体育要实施快乐体育教育, 言外之意就是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 组织学生活动时要灵活。首先在上课时, 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让孩子们上课时不感到拘谨, 不感到害羞。同时, 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 也不会放纵无拘, 到处乱跑。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工夫, 组织教学寓教于乐。

首先, 教师要深入研究体育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关于知识和技能, 还有情感价值观的要求, 结合所要讲述的章节动作特点, 仔细研究, 深入钻研, 厘清本科所要讲述的动作要领的关键, 找出重难点, 以求在课上突破。

其次, 备学生, 研究学生的学情。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特点, 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的体育素质的不同, 选择适合本班实际的授课方式和方法, 根据学情, 适当地调整所授课内容的顺序。

再次, 寓教于乐, 备教法。将所要讲授的体育知识和动作要领, 安排在娱乐性或是趣味性的活动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活跃教学气氛, 同时营造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娱乐活动中, 学到体育知识, 在娱乐趣味性的竞赛中, 掌握住关键动作的动作要领和用力技巧, 使学生通过上体育课, 感受到体育课和其他学科的室内课一样有趣。

最后, 学生感兴趣, 才会主动参与。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就会主动参与, 就会愿意和其他的同学合作, 共同学习, 在反复的锻炼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和体育技能。只有学生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他们的兴趣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有了兴趣, 他们才会感到体育学习是非常有趣的, 可以在娱乐和激烈的、趣味性极强的活动中学到很多知识和技巧。对体育课感兴趣, 学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 充分感受到运动的成就感和胜利后的满足感, 才会理解“快乐体育”的内涵。在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中, 学生才会自主地参与到课程中来, 教学的任务才能够完成, 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尊重个性差异, 营造和谐氛围

体育教师要做到尊重个性差异, 合理进行安排, 在不同的运动中, 让兴趣不同的学生, 都感到每节课有适合自己的有趣的活动。通过教师的合理调整和搭配, 构建出和谐温馨、友好民主的学习环境, 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 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不同程度的进步。

比如小组篮球比赛。比赛首先是要对学生分组的, 班上的同学有的个头高, 有的个头矮;有的由于家里有篮球经常在校外练习, 或是随家长经常玩篮球, 这些孩子的技术水平就高, 愿意打篮球, 好显示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准。而那些个头较矮的, 从来就没有摸过球的学生, 还有那些臂力很弱, 打篮球的技术不佳的学生, 他们不喜欢参与到其中来。笔者在分组时,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并没有把对于比赛来说属于弱项的学生甩掉, 而是把体质好、素质佳的学生, 与体质差、个头矮小的、技术水平差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组, 这样学生看到和自己一样水平的对手也都参赛, 就消除了怕失败的心理压力, 由于本组有技术好的同学在, 还会为他们增添必胜的信心。

这样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篮球赛, 学生全员参与到其中, 学生们不仅在比赛中掌握了娴熟的技术, 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树立起自信, 重新审视到自己的价值。

三、课堂评价, 多用激励性语言

学生乐于学习体育课程源自他们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形成, 受学生情绪的影响很大。情绪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的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对于兴趣的形成起到加速作用, 相反, 消极的情绪就会起到削减的作用。

认识到这一点, 笔者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 非常谨慎地使用课堂评价用语。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目的是让学生全员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体育课上能发现学生的点点滴滴进步, 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小学生都有上进心的, 他们在受到表扬, 尤其是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扬后, 会更加努力地练习, 会表现得更出色, 慢慢地就形成了兴趣。

比如, 在做仰卧起坐的练习中, 有的学生腹肌不发达, 一个都做不起来, 他们自己也很着急, 在全班同学面前感到没面子。偶尔再有个别同学的嘲笑, 更伤害了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时笔者就会首先让他们看, 腹肌较发达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给他们讲解做这个连贯动作的技巧。同时要求辅助按压的同学, 用力压住他们的脚和小腿, 起到辅助作用。这样这些同学从一个都不会做到能做好2-3个, 这时教师就要在全班给予表扬, 激励他们有更大的进步。这样在一学期后, 他们从一个都不能做到一分钟能做30个, 非常了不起。这就源于教师适时的语言激励和自己在课下的练习。

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篇5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走进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自然的、社会的知识。这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

那么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喜闻乐见,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最喜欢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这样老师可首先阅读此类课外书,然后讲给同学们听。有时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学能力。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就像孩子们到了动物园参观一样,孩子们为什么愿意观看猴子而不愿意看骆驼呢?就是因为孩子们对骆驼了解太少了,通过给孩子们讲一些骆驼的知识,孩子们也非常乐意看骆驼了。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将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文的学习,有机推荐适合“口味”的读物,鼓励他们课后自由阅读。

二、向学生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独立读书,但是要取得成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要做工作是,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推荐。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语言规范,形式多样,深浅适度,能引起兴趣的读物。既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要有通俗的科普读物。推荐读物的时机和方式,经常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推荐与课内所学课文有关的读物,或者结合作文教学的需要。推荐内容上、形式上的有联系的读物。或者结合节日、纪念日,班级、学校、社会开展的活动等推荐。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必须注意培养孩子勤读书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要求每人有笔记本,指导分门别类进行摘抄,按佳句分类,按修辞方法分类,按内容分类,如: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场面、景物、状物等。学生的抄录本可经常检查,或同学之间互相借阅等。

四、妥善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除了提高认识、思想重视之外,还必须有时间保证。在时间安排上应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在每周内安排一个课时,作为指导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教师要像上课一样事前做好准备,二是学生的独立阅读有教师指导。在节假日,课外阅读可以在家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中串读,或几个同学分角色读。

课外阅读是最普通、最平常的阅读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指导,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他们创设读书氛围,购买大量书籍,开足阅读课,探索读书方法,希望让学生们徜徉于优美的语言文学中,品味着笔墨书香,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下面我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一、读议故事,带领学生走进阅读。

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买了一整套杨红樱小说集,并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一个故事。这本书中的故事,前后之间总是有联系,听了前因就想知后果。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惊奇地发现我并没有让学生买这套书来看,而课间教室里却多了很多看书的学生,就连平时爱打闹的也变得文明了很多,对课外书爱不释手。我统计了一下,我班41位学生人人都看过其中的几本,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了整套。有这套书的学生达35人。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一定要看了课外书才肯睡觉。没想到,自己的这一做法却收到意外的效果。

除了在课前读故事外,有时还组织学生谈故事。我会设一些问题:你最欣赏哪个故事?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谈看法,互相辩论。学生们会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还有的学生学会了进行补充,我也会参与其中。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跟学生好近,我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在这读故事、谈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逐渐有了提高。

二、推荐读物,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将会出现诸多的偏差。如果说一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精美的绘画读本,那么二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针对班级的阅读基点充实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不定期为学生开出自助书单,指导学生针对自身阅读面,去书店酌情考虑筛选书目。为低、中段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为学生筛选的阅读书目要呈现阶梯状和文化层次上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在吸纳的同时,“心根”才越发丰盈。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读物。

学生的年龄大小不同,他所喜欢的读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才能迅速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的学生尽管他们对故事的内容,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像力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期间要及时为学生推荐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如《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学生智慧快餐》(注音本)、《儿童学古诗》、《笑话谜语大全》、《跟我学儿歌》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其阅读的欲望就在此点燃。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然而,由于学生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便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如《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春笋报》等,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

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现代背诵散文选》、《唐诗三百首》、《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精选》等让学生阅读的兴趣得以充分扩张。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课外阅读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3.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教师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高年级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选出来的,就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如《草船借鉴》一课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名著——《西游记》;《田忌赛马》选自《孙子兵法》;《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打虎》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如果老师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就能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唤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三、开展活动,不断激励深层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一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尊重、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经常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其兴奋点,并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或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执观点,让美好的时光在书海中浸润墨香,让如歌的岁月在交流中滋养精神。1.读书伴侣,畅谈抒发。

学生们有了对书籍的独特感受,他们多么渴望有人听他诉说,和他分享快乐啊!有的甚至在梦中还想着所读的故事。于是我开展了“读书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班上找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结成“读书伴侣”,要求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读相同的几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各抒己见,看着他们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思考、见解,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忧伤,我便暗自庆幸:多亏我关注了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的心灵之舟扬帆远航!2.开故事会。

定期举办课件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3.知识竞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出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效果。4.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活动正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最佳手段。每隔两个星期,我们就要举行一次与学生读书密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名人传记时,我们组织“走近名人,剖析你我”,读《三字经》、《弟子规》,我们举行“古代经典共吟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为厌倦者敲响了警钟,他们在比较、学习中找到了动力,让读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5.“幸运点将、争霸擂主”,让厌倦点无踪。

阅读是一项快乐但枯燥的活动,尤其是名著,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不少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诱惑下捧起了书,但时间不长他们就厌倦了,有的虽然身在,但心早不知飞到哪儿去了。作为教师就应准确地把握学生厌倦点出现的时间,提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

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天天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开设了“幸运点将”天天读书活动。首先让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姓名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小标签投放在幸运桶中,每天课前2分钟抽签。第一天由教师抽取,为了调动积极性,教师可以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先卖几个关子,充分吊起学生们的胃口,然后郑重地宣布首届幸运星,以后每天可以由前一天的幸运星来抽,幸运星不仅能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而且能自豪地站到讲台上,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最近的读书成果(可以介绍所读的书目,可以复述主要故事内容,可以谈感受、表见解,也可以创造性地发挥。)

“争霸擂主”是继“幸运点将”之后的又一个同学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我们在教室的刊板上开辟了一方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每天课前5分钟,同学们向擂主挑战,谁挑战成功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配上自我读书名言展示刊板内,本班擂主还可以向其他班级的“擂主”挑战。“擂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学生陈凛炜在班内属“小草型”人物,看到同学们纷纷亮相擂场,侃侃而谈的“酷”样,他狠下决心,也要当回“擂主”。你看,他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和故事一一罗列出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争霸擂主时,他第一个抢到讲台上,手捧表格滔滔不绝,条理是那么清晰,语句是那么精彩,听得同学们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惊诧于他的出众表现,纷纷请教秘诀。他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一一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若有所悟。以后的擂主解数越来越多,演讲也越来越精彩。

“争霸擂主”和“幸运点将”吸引了众多学生们的目光,他们读书天天有激情,日日有收获,有效地遏止了厌倦点的产生。

四、“小书虫评价体系”,强化阅读磁场。

课外阅读全程开放,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因此评价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永葆读书热情,我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升级评价制度,即“小书虫评价体系”。

“小书虫”是诙谐的说法,是对爱书学生的高度赞扬。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小书虫,必须经过层层筛选;只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并坚持一个周,就可获得一枚“读书章”;积累4枚读书章,读书笔记超过2000字才被评为“班级小书虫”;如果能吟诵20篇优秀诗文,对书中人物或故事发表独特的见解,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读书实践活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就可以荣获“读书小博士”发喜报一张;有的学生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读书方法(如通读、精读、泛读、品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而且每学期能够读10本书,摘抄4000字,积累30篇优秀诗文,就可加入学校的“小书虫俱乐部”,成为“读书之星”,与校长一起为学生选购图书。“小书虫”不仅是一种称呼,一种评价机制,更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我们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让他们乐此不疲。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教室的门上粘贴着一张“小书虫展牌”,上面有班级读书之星——“小书虫”的个人档案和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不断阅读。“小书虫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它贯穿于学期始终,形成强烈的阅读磁场,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

如何让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篇6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77-01

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除了教师教的积极性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高兴愉快地上体育课。通过我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说说,如何让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一、疏通心理,学会合作

体育课是一门课堂人际交往非常频繁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与人合作交往是相当重要的。在现实中,有很多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一点亏都不能吃,因此学生相处中往往会发生各种矛盾,作为教师要会疏通心理,排除矛盾。在学生产生的矛盾中,无意中碰了和撞了别人的情况较多,发生这种问题我往往让犯错的学生给对方道歉,并提醒他以后要注意。当然也有学生比较霸道,有时故意欺负别人,对于这种情况我往往给予严厉批评,要求做到下不为例。这样学生就有一种规则意识,知道如何相处以及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处理。在体育课上,往往班级中有一些比较孤僻的学生,在分组练习中他们往往找不到合作者,我要求这些孩子主动寻找朋友,并让班级中其他同学帮助和接纳他,并给予帮助者大力表扬,让每一位学生知道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可能要花去一些授课时间,但只要学生懂事了,以后上课会省下很多不必要处理问题的时间。真所谓课堂无小事,处处皆学问。

二、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自主地进行练习。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如掷准、炸碉堡、打活动目标等。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例如,50米跑是一项比较枯燥单调的教材,练习中,也只有少数人就感到无动于衷。教学中可采用让距离跑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分别站在各自的起跑线上起跑。又如,助跑起跳摸高挂物的练习,可根据学生不同身高、不同起跳能力设制几组不同高度的高挂物,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小组,还可让学生随时调换适合自己高度的练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参加保护与帮助、当小先生、、选择游戏、编操、参评、制定练习等,给学生学练的“自主权”。教师要善于把“这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思考、摸索、判断,从中获得正确答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四、充分练习,感受提高

体育课时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素质的提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我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较多的技能,如投掷、跳跃、滚翻、体操等,另外新学了几十种游戏,现在在课堂上学生自己都能当老师,组织同伴一起玩游戏,并且不亦乐乎。运动素质的提高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运动形式是一种载体,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此体育教学要抓住这个关键点,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让每一堂课学生体能都有所锻炼和提高。当学生运动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会逐渐浓厚,对体育课也会越来越喜欢。

让高三女生喜欢的体育课 篇7

健身操《青春魅力》前两个组合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和创编的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青春魅力》前两个运动组合, 是水平五的选修内容。健身操是健美操的一种, 其练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 保持和增进健康。健身操把健美操的操化动作、现代舞蹈、音乐节奏巧妙的融于一体。其音乐素材取材于迪斯科、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 加之讲究力度、速度和变化快、节奏感强的肢体动作, 呈现出鲜明的律动感, 充满青春活力, 符合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但其动作难度比一般的大众健美操要大一些。这就需要教师更精细的安排课才能吸引广大学生加入锻炼的行列。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女生。高三女生在高一和高二学习的基础上节奏感、协调性和动作分析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她们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和高考的压力可能会有些惰性, 不过, 向往美、追求美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抓住这一点,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她们的兴趣,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套操的音乐和整体的动作概念。

2. 技能目标。

通过课上练习80%的同学能够基本掌握前两个组合的动作, 在此基础上可以集思广益合作创编出一个八拍的动作。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 培养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作中的手臂和腿的配合, 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动作到位, 体现出快速制动的特点和动作的连贯性。

六、设计思路

本着科学性、健身性、创新性、针对性、教育性的创编原则, 突出时代精神, 贴近高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 通过学习能促进学生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为调节高三女生身体和心理状况, 缓解学习压力, 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 树立

“生本教育”的教学思想, 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确保“健康第一”。

2.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教学氛围。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探求意识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有感而启, 有启而发,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选用健身操让学生体验青春美感;

进行健身操练习队形变换学练, 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

4. 通过小组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公平竞争和合作创新的意识。

七、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每位学生都希望观摩、欣赏教师的漂亮、规范、优美的动作和表演录像等。所以本次课首先运用了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2. 循序渐进教学法。

先从脚步动作开始采用完整示范, 多次重复的方法, 使学生很容易掌握, 然后逐步加上手臂动作, 最后过度到组合动作。这样由易到难, 可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信、轻松、愉快, 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健身操的兴趣。

3. 节奏变换教学法。

不可分解的复杂动作可先采用两拍一动, 渐渐过渡到一拍一动。基本动作掌握以后可选用不同快慢节奏的音乐进行操化练习。稍快的音乐可使学生充满活力, 更能投入地练习, 会越练越起劲。

4. 成功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用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想让学生对健美操产生兴趣, 最好使她们体验到尽可能多的“成功感”。在教学中可以用“很棒呀”“漂亮”“good”等语言来刺激学生, 并且用欣赏、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

5. 表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 把观察学得快、做得好、节奏感强, 能把动作与音乐完美融合的学生, 放在队伍前面带操。这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还起到了激励作用。

6. 创新教学法。

掌握了本次课内容后, 以小组为单位, 在所学动作基础上创编一组二八拍的新动作。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7. 录影分析法。

把每个小组的合作过程现场拍录, 并通过影像分析, 指出学生的优缺点, 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既提高了表演时的紧张感, 又放大了学习之后的成就感。

八、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5分钟) 。 (1) 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 (室内) 。 (2) 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室外) 。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动作的完整表象, 漂亮的动作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 主动参与进入角色 (8分钟) 。

(1) 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热身学练, 活动身体, 启迪心智, 调动学习热情, 提高兴奋性。 (2) 拉伸练习。做一些培养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作。 (3) 学习本课新内容中涉及的脚步动作。

3. 积极学习, 发展能力 (15分钟) 。

(1) 学习左边动作:从脚步动作过渡开始到完整动作;由慢节奏过渡到快节奏。 (2) 学生自学右边动作。 (3) 教师归纳整理完整动作。这样安排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使学生总能保持学习的兴趣。自学右边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探究学习提高能力 (8分钟) 。

(1) 按教学小组创编一组二八拍动作。各学习小组集思广益, 努力改编健美操组合动作, 积极设计健美操练习队形的变换形式。 (2) 教师鼓励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各小组分别展示所学动作以及自己创编的队形, 并进行比赛, 动作正确10分, 没错一人扣0.5分, 如果有队形变化再加2分, 根据总得分评出名次。 (3) 对每组活动录影抓拍。这一环节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5. 恢复身心归纳总结 (4分钟) 。

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 教师带领学生做瑜伽练习, 达到恢复身心的目的。总结本课, 留课下作业。

九、教学总评

1. 教学评价。预计心率:120~145分;练习密度45%;练习强度:偏高。

2. 课程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 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技能, 还创新了动作, 这对高三女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有良性的改善, 具体说可以起到以下三方面作用: (1) 提高神经系统机能,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2) 改善体型, 培养端庄。 (3) 调节心理活动, 陶冶美好情操, 让学生爱美爱生活。

摘要:体育教育专家于素梅曾说过:一节好课的主观感觉就教师而言, 上完课以后应该是心情愉悦的, 感到欣慰的, 甚至是自豪的, 并有一定的成就感;就学生而言, 她有强烈的主动参与欲望, 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感到快乐, 感到有收获, 并有一定的成功体验。笔者根据高三女生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征设计了一堂练习健美操的课, 设计时注意了“美感吸引”、“先易后难“”分组活动“”小组展示“”现场录影, 气质分析”“过关评价”等六个环节。课后有明显的成就感, 借此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篇8

1 让体育课“更好玩”

1 . 1 适度设定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热爱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每个学生与自身比较都有提高,这样每个人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获得体育的快乐,从而增加自信心,对体育课也更有兴趣。当然制定的目标不能过低,目标应为学生通过一定努力才有可能达到。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初就应让学生清楚这节课或这学期的教学目标,还有完成的标准和时限,然后让学生设订自我目标,并通过练习去完成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指导,观察并根据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情况不断对先前的预定目标进行调整,使其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正是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

1 . 2 教学内容丰富, 可选择性强

教学内容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做了灵活的处理,只是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目标提了一些建议,并没有进行硬性规定。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自身特长,学生兴趣、能力等因素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考察不同的身体素质能力,以“套餐”的形式出现供学生选择,但“每份套餐”的难易程度应大致相同,可突出对不同身体素质的考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份,不会让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毫无激情与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例如,足球项目中的脚背内侧踢定位球(踢远)就是以考察学生的力量素质为主;篮球项目中的全场运球上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速度素质;武术项目中的套路则是考察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1 . 3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主动练习,主动提问,主动摄取相关知识,这才是最理想的也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如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就要求体育教师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到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的开发中去。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并容易接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较长时间的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法、比赛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练习中设定不同条件和特定情景等。当然在课前教师应对所授班级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情况进行了解,以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学。教师还应注意及时进行反馈,内容应包括教法是否需要调整,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未达成目标的原因,应如何来达成目标等,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此师生双方都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既有利于教师教法的调整也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 让体育课“没压力”

2.1 课上练习更自由

体育课应该是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使紧张的大脑得到适当的调节,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释放,以最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再次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现在的体育课大都讲究队列队形,集合队形、讲解队形、练习队形、队伍的调动都要求学生保持队伍的整齐,目的是让体育课“好看、好上”。尤其在练习过程中,如果过于程式化会导致接受快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接受慢得学生跟不上的情况,这就打击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学生在室内课上由于课程特点身体上得不到自由,而体育课上身体自由一样受限,就连活泼好动的天性也被视为“纪律差”,学生当然会对上体育课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只要学生在积极练习,没进行与课无关的活动即可。我们可以把同一项练习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接受快的学生可以不断提高练习的难度,而接受慢得学生可以适当降低练习难度。

2.2 考试内容可选择

考试是学生感觉最有压力的,因为一提考试就要与分数相联系,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拿高分,只练习考试项目,而别的内容都不学、不练,这使得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距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远。首先体育考试应该与升学或者分数“脱钩”;其次考试内容和标准不能过于单一应增加相关因素;再次是在进行学生的课程评价时,要采取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予以细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考试的目的不应只注重分数,而要通过考试进一步使学生将学习内容理性化,使学生注意到自己或他人的优劣,从而使日后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因此,体育教师既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关注最终评价,又要重视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评价。我们可以采用上文提到的“套餐”形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长的考试内容,使每名学生都对自己的考试有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2 . 3 考试标准因人而异

体育教师在进行考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进行合理、全面、综合的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文化素养高低的一种标准。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受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较大,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练习积极主动,但受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所限,就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动作。面对这类学生如果给他“不及格”,教师都觉得于心不忍。笔者认为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考试时不妨采用区别对待的形式,对于不同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学生,制订多种不同的评价要求和标准,例如,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类:(1)能力强,态度好。(2)能力强,态度差。(3)能力差,态度好。(4)能力差,态度差。明确基础评价点,强调听课表现和练习积极性在评价标准中的比例。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平时表现让学生“对号入座”,按照以上的分类进行相应标准的考核,让学生明白即使身体素质较差,只要做到认真听课、练习积极也能及格。也可以把出勤次数、进步幅度、阶段成绩等各种因素在最终成绩中给予一定的比例,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合理、更加人性。

3 结语

想办法让学生喜欢 篇9

为什么是这样?学生为什么不那么喜欢我?我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一连串的疑问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学生的文字评价,那些赞赏和感谢的话已经不能吸引我的眼睛,而不满和指责的语言真真刺痛了我。其中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老师,你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我……”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没有轻视过所教的任何一个学生,怎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本能的否定之后,我尝试着猜测和体会这个孩子的内心:他可能是个很不自信的孩子,他可能在课堂上有过不当的举动被我指出过,他可能期望得到我的关注而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表现出在乎他,他可能期望跟我眼神的交流而我从没有看过他……一句简短的话语,透出了孩子的伤心和无奈。为什么他们不那么喜爱我?仅从一句就可窥见一斑。

接下来的时间,我开始分析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所有的可能存在问题的项目中,我重点确定了两个需要攻克的难点:课程设计和师生关系。前者是我在教师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后者是我从未思索过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感情基础,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和道德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而思想品德课程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在课堂的专注程度可能不及其他考试科目,如果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均会产生较好的影响。现在我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幸运的是,与此同时,我找到了一本对我很有指导意义的书,它就是美国人罗伯特·J.马扎诺所著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本手册以对100多个有关课堂管理的研究分析为基础,分成七个部分,围绕有效的课堂管理展开论述:行为规则及其规程;纪律与处罚;师生关系;心理定向;学生的责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校级管理。这本书帮助我掌握以上各部分中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在师生关系这一角度,给了我特别多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自我观察。但是最初的几次尝试让我感觉“课堂自我观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这么细致入微、无所不在的关注点,更是难以操作。后来,我结合本书的一些建议将课堂中涉及“师生关系”的行为表现进行归类,制成观察表,每周对其中的一节课进行自我观察。

思品课堂良好师生关系自我观察表:

对于表中的项目和表现,前几周出现的次数和表现类型相对较少,随着自我观察的深入和对自我要求的提升,在后来的几周中,次数和表现类型逐渐增多。虽然自我评价的效果不那么客观,但是我能感受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变化,他们对教师的信任有所提升。

对学生表达关注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当他们得到老师的关爱,在课堂学习上会具有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我会经常让主科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给他们难度适中的任务,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展示的兴趣表示肯定和赞扬。在一次“新闻播报”活动中,一个课堂自律性不佳的学生对新闻事件做了非常全面和独到的评论,我在他回答之后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对他的知识功底给予了及时的赞赏。还有一次,课前几分钟,李同学迎面走进来,我说:“你真棒啊,是本月的‘规划之星’呢!”她很惊讶:“老师您怎么知道?”我说:“我看到海报上张贴了你漂亮的照片和文字描述了。”她没再说什么,很欣慰地回到座位。

有些学生在某些艺术和体育方面有特长,我会根据课程的时间,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独到之处。当然,这种关注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基础之上,否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男生很想对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就邀请他来回答,但是他在回答时一直支支吾吾,惹得大家一直笑他,让他很不好意思。后来我向他的导师了解到,他是个有点儿自卑的孩子,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上,我对他的关注转变为给他坐着回应的机会,他回答一个词的时候,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对学生公正,对学生回答表示肯定,反映师生交流是公平、公正、有益的。学生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师以一种肯定、明确、积极的方式与他交流,并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那么,他们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任何一个学生都期望被接受、被重视。回顾以前的教学过程,我承认我会在学生回答时插话,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急于求成课堂教学的预设,甚至对不太确切的回答表达了自己的“无视”等情况……这都无助于公平、公正和有益。对于一个较成熟的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熟知于心,所以,我尝试从“扫视”每个学生开始。我在讲授或交流的同时,努力注视每个孩子的眼睛,通过眼神的交流达到心灵的交流。另外,学校已经取消了讲台,授课学生人数较少,让我可以特别方便进行边讲边走,甚至可以走到跟前去邀请某个学生来参与活动,这种物理距离的接近有助于心灵距离的接近,让学生感觉到我是喜欢他们的。

对学生所有答案表示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没有举手的学生随意说出的随意答案。以前,我会尽力压制那些没有举手就说出答案的学生,用“规矩”来否定他的行为。结果是,他已经脱口而出了答案,别人失去了再回答的兴趣,而我的批评也同时打消了他继续参与课堂的兴趣。后来我转变了策略,对于那些很容易的或者开放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不用举手就表达看法;而那些有难度有争议的大问题,则鼓励那些举手参与的学生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论哪种参与,都对学生表示感谢和赞赏。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人有意愿和有机会参与课堂的各种类别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每周只有两节思想品德课,又是走班来到我的教室,我和学生接触时间较少。好在学生都喜欢早早地来到我的教室,我就充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以及他们眼里的别的学生的一些情况。午餐或者教师活动中,我也会尽可能地跟其他学科老师了解我教的一些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表现。结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有了对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在几种有严重倾向的学生类型中,最让我头疼的还是“挑衅型”和“注意力分散型”的学生。曾经有个姓张的同学,特别喜欢跟老师争论,对于其他不同意他看法的同学,他也用各种尖刻的言辞表达不满,甚至乱发脾气。我也曾经尝试着用辩论打消他的气焰,让他懂得去换位思考,或者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但是每次效果都适得其反。后来我转变了方式,用持之以恒和心平气和的方式与他交流,一旦发现他回答中的闪光点就给予适当的肯定,他挑衅的行为减少了许多,但是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我想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

好在“挑衅型”的学生不多,但是“注意力分散型”的学生并不少见,外籍学生安就是其中的一位。安很难能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旦哪里有了“风吹草动”,他会直接下座位去看看,即使坐在座位上,也是不断地扭动身体,和前后左右的人搭话……有一点很不错的是,我对他的批评和教育,都会迎来他礼节性的帅气的笑容,我相信他有比较好的家教,只是从小没有养成较好的听课习惯。课间,跟他进行了一次次交流,对课堂的行为规范达成了一致的约定,他允许我在他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用眼神或手势提醒他,我也对他能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表示很大的肯定。虽然,他还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插曲”,但是相比较谈话和约定之前,已经有了很好的改观,对于课堂的秩序有了很大贡献。

让学生喜欢经典诗文 篇10

我国的经典诗文奥妙无穷,用途广泛,效果良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经典诗文呢?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利用经典诗文特有的音韵、节律,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小时候从电视上看到“古人”吟诗作对时那摇头晃脑、若有所思的情景时,心里会感到奇怪:“我们读书要专心致志,他们读书为什么要摇头晃脑呢?”读小学后,在语文课本中读到过一些读起来不大顺口、道理不易理解的古诗,不说要把这些古诗背出来,就是读都感到厌烦。到了五年级,一个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右脑袋有一块大疤痕的中年男老师教我们语文,他教的课文大多我都忘了,但我记得是他让我喜欢上了古诗的诵读。他告诉我们古诗有它们自己特有的节律,读时每个词,甚至每个字的轻重缓急也要按照其固有的音韵来读。他说的道理,我当时也不甚了解,但他带领我们读古诗时,却能朗朗上口,虽然对诗中的道理不大理解,但读上几遍,居然能把一首古诗背下来。慢慢地,我也喜欢诵读一些古诗了。

后来做了老师,也教古诗时,阅读教参资料,深入备课,才知道古诗文的音韵、节律等规律,在以后学习古诗文时我便会首先注意了它们的音韵及节律。比如我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先让学生自读诗文,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品读诗文,弄清其大意;再放声朗读,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最后演读诗文,让学生打着节拍,踏着步伐,有节律地摇晃着身体和脑袋,大声地诵读诗文。学生们诵读诗文的热情不断高涨,小时候从电视上看到的“古人”吟诗作对时那摇头晃脑、若有所思的情景,我算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

事实说明,充分运用古诗的音韵和节律,是能让学生较快地喜欢上古诗文的。

二、利用经典诗文的创作意境或创作轶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喜欢经典诗文

有时,为了让学生积极收集喜欢的经典诗文,老师可以着意创设情景,把要推介给学生的经典诗文的创作意境或创作轶事、作者简介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收集、积累这些经典诗文的同时,喜欢上这些经典诗文。比如,要把王勃的《滕王阁序》这千古名篇推荐给学生,我就通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引入王勃的创作轶事中。我给学生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完工,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永垂不朽!”

王勃在《滕王阁序》的最后写了一首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学生课后纷纷向我要《滕王阁序》的原文,我说:“自己找去。”我就是这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去收集、积累经典诗文的。随着“故事”的增多,学生潜移默化,就慢慢地喜欢上了经典诗文。

三、利用经典诗文的内涵和哲理及其所蕴含的智慧,让学生喜欢经典诗文

我国的经典诗文涵盖了各个领域,涉及工、农、商、学、兵、国防、科研等各个方面,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智慧,就是教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为官,如何工作,等等。

例如:一部《论语》总二十篇“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各个侧面对“仁、义、礼、智、信、孝、治国、为官、教育、学习、质朴、恕、志向、社交、君子小人观、利益”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论述。

为了让学生更喜欢经典诗文,作为老师就要对自己的学生有所了解,并分门别类、投其所好地向不同类型的学生推荐内容各异的经典诗文。

例如,老师可以按“德、智、孝、为官治国、自然、俭朴、交际、激励、经商”等分别找到相应的经典诗文,然后对学生进行初步测试调查,分析谁对哪类经典诗文更喜欢,并初步把学生进行分类。接下来便可以向不同的学生推荐其喜欢的经典诗文。

如喜欢“德”类经典诗文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有关如何做人的经典诗文,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

又如,喜欢“自然”类经典诗文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写春夏秋冬山水景色的诗句,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热情。

当然,有些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经典诗文的爱好会有所变化,但大部分学生的爱好会变得更广泛,日积月累,学生们就会全面喜欢上经典诗文。

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篇11

一、成长基石:让学生喜欢我

爱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我们整天面对的是活泼可爱的学生,不爱学生的教师,他的专业成长是没有根基的。综观许多在专业上有建树的名师,无一不是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的爱戴。有人用“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来形容吴玲老师,其实,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我们都该成为“神”。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的办公室镌刻了一条醒目的警示语:让学生喜欢我。为此,我提醒自己一走进校园脸上便要洋溢笑容,批评学生严肃而有度,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课间和学生一起玩耍,星期天邀请他们到家里串门,使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二、必由之路: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教好自己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自己的课,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乐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典著作,读钱梦龙、魏书生的改革新作,订阅了近十种教育报刊,期期拜读,不敢说废寝忘食,但可以说如饥似渴。在学习中思考,在课堂中借鉴。同时我深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我喜欢听别人的课,也喜欢别人听我的课。处处留心皆学问,见贤思齐,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只有实践才能甄别哪些理论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益。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对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反复揣摩,可收效甚微。不是人家的经验有问题,而是自己的实际和人家有差别。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说过,学习是学习者主体思想的自我建构。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课堂上,我不拘限于洋思的“只讲四分钟”,我尽情地挥洒自己的幽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我没有天天清,让学生把没掌握的生字重新“教”给父母。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篇12

作为人师,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 也就喜欢哪位教师的课, 即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这也说明学生在学习时, 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 甚至“爱屋及乌”.要使学生喜欢数学, 我认为, 教师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要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数学课堂上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 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 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第二, 让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在第一节数学课中, 我向学生介绍了“z+z”——知识+智慧 (数学课件) , 学生可以在上面作出所学过的任何内容.这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很大的悬念, 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想学数学的机会.对学生而言, 比较一个数与其倒数的大小是容易出错的, 当学生在计算机上拖动数a时, 倒数1/a相应移动, 很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脸上流出异样的神采.在讲“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 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静静地看着一个个平面被打开, 当最后一个平面被打开时, 整个教室里荡漾着欢呼声, 每个学生都雀跃着, 这样的数学课谁不喜欢听?他们不仅仅是在学数学, 也是在享受数学.

第三, 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 激发学生想学习下去的欲望.

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 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题: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一名, 参加全运会时, 候选人每人射击5次, 打中的环数为, 甲:7环、8环、9环、8环、8环;乙:5环、10环、6环、9环、10环.根据以上数据, 你认为选谁参加全运会比较合适?于是同学们对甲乙二人的成绩作了分析: (1) 平均数:两人都是8环; (2) 中位数:甲是8环, 乙是9环; (3) 众数:甲是8环, 乙是10环.明显从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上看, 乙都优于甲, 但是体委领导却选中了甲运动员参加全运会, 你认为公平吗?谈谈理由.学生激情高涨.是啊, 都觉得应由乙参加全运会, 因为运动员的成绩主要指标是平均数, 在平均数相同的条件下, 为什么不让乙运动员去, 因为乙的发挥极不稳定.成绩的稳定性要用另一种量来表示.于是学生迫切想继续研究能够表现成绩稳定的量——方差.但是教师却并不急于讲解, 只对学生说在以后的教材中会学习到, 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 让学生去研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四,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在△ABC中, AB=AC, 倘若不留神, 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 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 请问,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没的部分.各种画法出现了, 有的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 再以BC为一边, B点为顶点, 作∠B=∠C, ∠B与∠C的另一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的是取BC中点D, 过D点作BC的垂线, 与∠C的另一边相交得顶点A, 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判定定理”来判定, 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可抓住“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 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 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 即“△ABC中, 若∠B=∠C, 则AB=AC”.这样, 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判定定理.接着, 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思考证明方法.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 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 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使学习兴趣升化为自己精神的需要.

第五, 举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在学概率时, 如举例, 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 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就是100%或者说是1, 因为它肯定会发生, 而太阳西升东落的概率是0, 因为它不会发生.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比如某天会不会下雨, 买东西买到次品等等, 这些事件就介于0和100%之间, 或者说0和1之间.

第六, 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要是针掉在地上, 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 就全对了!你能改一下吗?”等, 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

上一篇:陕西师大下一篇:基因技术论文